叙事作文―温馨的钥匙

2024-07-27

叙事作文―温馨的钥匙(共7篇)

叙事作文―温馨的钥匙 篇1

叙事作文―温馨的钥匙

【提要】本篇《六年级叙事作文:温馨的钥匙_600字》内容如下:

站在家门口,在书包里翻找出了一串钥匙,上面有两把钥匙是一模一样的,都可以开启这扇大门。

关于这两把“双胞胎”钥匙,它们的产地都是爱的源泉:我在学校里总是丢三落四,要么就是丢了本子,要么就是丢了铅笔。可是那次我居然丢了开家门的.钥匙!我只能蹲在家门口做作业。冷风钻进了我的衣服,它吹乱了我平时梳理整整齐齐的头发。我像一只流浪猫倦缩在墙角,只求一点温暖。

楼梯上想起了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是奶奶买菜回来了!奶奶一看见我,急忙把菜扔一旁跑过来,扶起了我:“是不是把钥匙丢了?你这小调皮!”我和奶奶走进家,“等一下我烧了饭就帮你去配把钥匙来,反正你丢的那把也旧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奶奶似乎把这件事给忘了。那就不麻烦她了,毕竟她还是位老人。

我向爸爸“求助”:“爸,我钥匙丢了,帮我配一把吧!”“嗯――”爸爸停顿了一下,“我现在还有事,等一会儿还要去公司一下。”望着爸爸消失的背影,我十分沮丧,爸爸居然拒绝了我。

没想到这么巧,奶奶说要去街上买衣服了。我看了看手表,快九点了,我洗漱完毕就去睡觉了。九点,九点一刻,九点半,我躺在床上还是没有睡着,我准备起来喝杯牛奶再入睡。我走出房间,惊讶得合不拢嘴:有两把一模一样的钥匙,一把在沙发上,一把在桌子上。我拿起了这两把钥匙,不禁热泪夺眶而出。这两把钥匙一定是奶奶和爸爸配的!原来奶奶没有忘记这件事,原来爸爸也不是那样“无情”……

每当我看到这两把钥匙时,感觉家人就在我身边,温馨便环绕着我,带给我家一般的温暖……

叙事作文―温馨的钥匙 篇2

一.快速成文

高考作文体裁主要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根据作文要求, 可从结构切入快速成文, 在成文的大框架下, 从内容的不同方面进行亮点打造。在内容或主题的统领下, 快速成文的结构模式如下:记叙文有组合片断式、层层推进式、点面结合式、画面跃进式等;议论文有纵横并列式、层层递进式、三大三小式、三大二小式、正反对比式、四段16句式 (3535式) 、引议联结式、启承转合式等;散文有一线串珠式、分总五段式、镜头分点式、以小见大式等。下面仅以“组合片断式”形成记叙文的成文过程来示范“快速成文”的操作方法。

组合片断, 就是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 选择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断组合成文。组合片断除遵循主题需要外, 一般无其它独特要求, 这就给学生留有广阔的自由创造天地。在组合片断时, 思路很容易打开, 成文的速度也会异常的迅速。

片断组合构思成文时, 主要有两种组合法, 一是横向排列组合, 二是纵向排列组合。如写“家乡美”这个题目, 可选择如下片断来组合:家乡的山美, 水美, 树美, 风俗美, 建筑美, 人物美……通过这些片断描写, 以此来歌颂“家乡美”这个主题, 这就是横向排列组合法。用纵向排列组合可这样按时间安排结构:家乡战争年代英雄多, 和平年代劳模多, 改革年代成果多。通过这些片断描写, 也歌颂了“家乡人物美”这个主题。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是两种常见的片断组合方法。

组合片断是一种易于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快速作文方法。在各种应试作文指导中, 采用这种方法复习、训练, 一定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散文写作也可采用“组合片断式”, 如我校百年校庆征文赛文题“我爱钟祥一中”, 经本人点拨, 2007届毕业生陈芳芳同学就采用此法, 40分钟快速成文, 约1000字。该文在校征文赛中获一等奖, 并发表在湖北作协主办的《新作家》 (2004年第10期) 上, 此文主要选用四个片断“我爱学校的优美自然环境”, “我爱学校的老师们”, “我爱我的同学们”, “我爱我的校友们”, 形文过程中采用横向排列组合, 思路十分清晰, 现将该文附录如下, 以展示“组合片断式”快速成文的操作性及效果。

我爱钟祥一中陈芳芳

小时候, 从大人的谈论中知道, 钟祥一中是省重点高中, 学生考进那里, 父母都格外自豪。所以, 每当我看到身着蓝色校服的钟祥一中学子, 不免生出许多羡慕和敬意。现在, 我终于如愿以偿。身处钟祥一中, 我才真正感受到这里是理想的学习殿堂, 人才成长的摇篮, 我不禁从心底发出:钟祥一中, 我爱您!

我爱这里优美的环境。钟祥一中地处南湖之滨, 这里天蓝云白, 这里山清水秀。美丽的校园内, 教学楼、艺术楼、科技楼、逸夫图书馆鳞次栉比、高大壮观,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草坪如绿毯一般, 路旁的樟树蓊蓊郁郁;办公楼前两棵高大挺直的银杏, 展示了师生们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学校内有樱树园、桂花园、白蜡树园, 有紫薇花、夜来香、菊花……一年四季, 绿树长青, 花开不断。这就是我爱的钟祥一中, 她处处都透着生机与活力。

我爱我的老师们。他们有的谈吐幽默, 有的风度翩翩, 有的妙语连珠……就说我的语文老师吧, 他出口成章, 文采飞扬, 使我们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他引经据典, 妙趣横生, 使我们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他的每堂课我都受益匪浅。孙校长“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的报告感人肺腑, 令人鼓舞, 它不时地在我耳边回响, 促我前进。你看南北大道的名师榜, 他们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桃李满天下。其实他们只是钟祥一中老师的代表, 金秋季节, 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个教师节, 我从内心虔诚地祝福:老师, 您好!

我爱我的同学们。寝室里有我们欢乐的笑声;教室里有我们朗朗的书声;操场上, 有我们高昂的助威声。还记得那次的运动会, 我们为选手呐喊加油, 嗓子都哑了, 名次暂时落在后面的一 (6) 班运动员们咬紧牙关, 全力拼搏, 终于转败为胜。那时, 我们的笑容不知有多灿烂!是集体荣誉感和友情的力量将我们凝聚在一起。生活上我们互相帮助, 学习上我们共同进步, 身在这个集体, 我感到无比的温馨和快乐。

我爱我的校友们。他们中有原武警部队总司令杨国屏上将, 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吴天祥同志, 有教科研成果显著的大学教授, 有饮誉海内外的著名企业家……这些校友是国家的栋梁, 是钟祥一中的骄傲, 是钟祥一中莘莘学子的宝贵财富, 更是我们成功的信心和力量。

钟祥一中, 我们将在您的怀抱中扬起理想的风帆, 放飞青春的希望, 用努力、用成功铸就辉煌的人生, 为您的百年华诞献上一份厚厚的礼物。

二.打造亮点

作文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也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如仅仅能凑合成文, 缺乏亮点, 是不会得到读者认可的。一篇文章要引起读者的兴趣, 必须有其亮点, 如拟题新颖, 开头精美, 语言优美, 选材精当, 过渡巧妙, 结尾有力……有了这些, 作文就会增色升格。

1、精心拟题

农民常说“秧好一半谷”, 为文的人常说“题好一半文”, 明白了这个道理, 作文时就要精心拟一个“准确、新颖、简洁、雅致”的文题, 从文题中展示自己作文水平, 让读者见文题就拍案叫绝。笔者常用的拟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概括中心法; (2) 巧妙化用法; (3) 借用数学法; (4) 真情告白法; (5) 设置悬念法; (6) 巧用修辞法等。下面仅以“巧用修辞法”来阐明怎样才能拟出好标题。拟题时, 根据材料或话题的内容, 文体的特点, 灵活巧妙的使用比喻、拟人、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 不仅能使文章标题生动、形象、凝练传神, 而且还可以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如2010年高考湖北卷,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幻想”, 有的考生拟题为“乘着幻想的翅膀飞翔”, 用“翅膀”将“幻想”具体化, 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幻想”的美好期望。

2、巧饰凤头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 作文也是如此, 作文的开头如果能够“以奇句夺目”就一定会让人“一见惊目、不愿离去”。笔者常用的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故事导入法; (2) 触情生情法; (3) 反笔转折法; (4) 材料过渡法; (5) 开头见山法; (6) 巧用修辞法等。下面仅以“巧用修辞法”来说明怎样让常见开头变为凤头。

作文在开头时巧用比喻、排比、引用、对偶等修辞法, 文章的开头就会美不胜收, 就能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如2009年高考重庆卷作文《我与故事》的开头:

“故事是一场春雨, 滋润心灵干涸的人;故事是一缕阳光, 照亮心灵深处黑暗的人;故事是一朵花, 抚慰着心灵贫乏的人。故事给我许多感动、启迪、思考。”

这段文字作者运用了一组比喻句和排比句, 阐明了“故事”对人的巨大作用, 进而引出了全文的主题, 立刻就能吸引住阅卷人的眼球。

3、画好豹尾

俗话说“编篓编筐, 难在收绾”, 一篇文章如果开头、中间写得很好, 而结尾软弱无力, 文章就会黯然失色。因此指导学生用心“画”好这根“豹尾”, 让读者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笔者常用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呼应开头法; (2) 委婉含蓄法; (3) 画龙点晴法; (4) 抒情议论法; (5) 强调观点法; (6) 敞开心扉法等。

下面仅以“敞开心扉法”来点明怎样让平常结尾变为豹尾。对于抒情性的文章, 有了前面感性的积蓄, 自然就应该在结尾处以浓浓的真情拨动读者的心弦, 引出读者的万千思绪。如2009年高考湖北卷佳作《站在车站的门口》, 作者选取了一个特殊的场景———车站, 以此来抒写真实的离别之情, 用这种离别来表现普通百姓家的浓浓亲情。最后作者重写了十年后父母送我去求学的情景, 写道:

“站在车站的门口, 祝愿远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 等待思念的人平安归来。我的心里有个车站, 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 去送别、去祝福, 去等待, 去欢聚。”

作者敞开心扉, 将“车站”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 从而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表达了对远去人的祝福之情, 结尾犹如豹尾, 刚劲有力。

……

增加文章亮点的方法很多, 但对作文困难的大多数学生来说, 只要将拟题、开头、结尾三个关键点经营好, 精雕细刻一番, 也会使文章光彩亮丽, 考试时阅卷老师一般会给一个让人满意的分数。

审题——打开作文成功大门的钥匙 篇3

那么该如何审题呢?

纵观近三年的中考题,话题作文已“悄然退身”,而命题作文却凭借它的优势“强势扩张”,成为命题人的新宠。如2009年的75套中考语文试卷中,命题作文占52%,半命题作文占17.4%,话题作文仅占7%,选题作文占20%,材料作文占4%。可见命题作文在中考作文中占很大的优势。

较之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没有太多的信息,所以审题的核心就在作文题目上。

一、独词式命题的审题

独词式命题在作文命题中信息量最少,仅为两个字而已,考生拿到手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其实,我们可以采用“增补信息”的方法来缩小写作范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如:2009年江苏常州题《传递》,“传递”的本义是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传递”可引申为传授、传播、传承、传送、传达、传告……”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适当增补信息,即在题目上加上几个问号。比如谁“传递”?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也可以是人与物之间的;“传递”什么?可以是具体的物件,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精神、感情,还可以是介于具体与抽象之间的技艺、武艺、经验等;为什么“传递”?可以写主观传递,也可以写客观传递;怎么样“传递”?要写出传递的过程,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给题目适当增加了了一些成分之后,就变得明朗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中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切入点。

当然在增补信息的时候,也要遵循正确、深刻、新颖等原则,即增补的信息要反映自然规律、生活主流,要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或给人以启发,最好还能不落俗套。

二、短语式命题的审题

以短语形式出现的题目,有多个概念,并且这些概念之间往往有修饰、限制等关系。针对短语式命题,我们要弄清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常见的短语类型有: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其中考场作文题以偏正短语居多,下面以偏正短语的命题举例说明。

偏正短语的审题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推敲中心词;第二步,突出修饰语。如:“令我怦然心动的那一刻”,这个文题的中心词是“那一刻”,我们在选材的时候应该选取的是“一刹那”,不能等同于“那一次”;再突出修饰语“令我怦然心动的”。也就是说,如果仅仅只对“那一刻”进行叙述和描写是不行的,必须要突出“那一刻”的“怦然心动”,可抓住“怦然心动”的原因和感觉去写。再如2009年四川成都题《心中的风景》,题目中心词“风景”本义为美丽的景象,也可引申为“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如果有考生置修饰语“心中的”不顾,只对风景做大篇幅的描写,即使语言再优美也没有用,因为此处的“风景”不能孤立于“心中”而存在,应该要突出面对这样的风景“心灵”产生的触动以及面对风景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这才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这就启发了我们,短语式命题的审题不仅要弄清概念内涵还要明确概念之间修饰、限制等各种关系,突出写作重点。

三、比喻类命题审题

最近几年,比喻象征类命题日益增多,如山东济南题《又是一年风起时》、浙江湖州题《我的行囊》、上海题《在学海中游泳》。这类命题用语生动、题意丰富,能拓展考生的思维空间。我们绝不能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与引申义,选取适合自己的角度切入。如湖北宜昌题《送你一轮明月》,“明月”比喻“黑暗中散发出光芒并能照亮人前行之物”,所以这轮“明月”,既可以是失意时别人的帮助和鼓励,也可以是得意时别人的善意提醒和指教;可以是麻木时他人的严厉批评和包容,也可以是迷茫时他人的耐心指路和引导……总之,“明月”的内涵应该是多样性的。其实,只要考生能揣摩关键词,化“虚”为“实”,将形象性强、意义较“虚”的词语与社会生活和自身经历准确对接,选取适合自己的角度行文即可。

四、含有“副词”类命题

“最”“也”“还”“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并不是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如北京题“并没有结束”,从选材、立意都要紧扣“并”字,即表面意义上来看已结束,其实还存在。有考生写“初中生活并没有结束”,的确,初中学习生涯是结束了,但师生情谊等美好情感能永驻心间;还有考生写“生命并没有结束”诚然,有些人的肉体已死亡,但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活出了辉煌,活出了精彩,活出了价值,故而在人们心中获得永生。这些考场作文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在审题的过程中准确审出了“并”字所蕴含的信息。而有的考生则缺少这样的曲折过程,“并”字不突出,就偏离了题意。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开放中的限制,限制在开放中”的命题较多,所以审题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将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编为口诀赠送给大家:逐词推敲很重要,单独词语添问号,理清关系莫偏离,副词不“副”多分析,较虚词语求喻义,这样审题准扣题。

如果考生掌握了正确的审题方法,再加上认真的态度,相信考生离作文成功之路并不遥远。

温馨的教师节叙事作文 篇4

9月10日是敬爱的老师的节日,四2班的同学们在前几天就开始悄悄地准备了,大家都想在教师节那天给老师一份惊喜。

教师节终于来临了,一大早,刘楚萱和王天琦两位同学就等在办公室门口,他们想第一个为老师献上鲜花,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还有许多同学为老师精心设计制作了微笑卡,他们在卡片上画了精美的图案,并写上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祝老师身体健康,有的感谢老师的教诲,有的向老师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让老师为自己操心,有的……同学们还暗暗约定,在这一天里要特别的遵守纪律,让老师可以轻松愉快地度过这一天。

同学们的心意深深地感动了老师,班主任陈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感谢同学们对老师的`祝福,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你们能刻苦学习,遵守纪律,长大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叙事作文―温馨的钥匙 篇5

我们班有一位叫张殿强的男孩,今年8岁。与同龄人相比,身材是比较瘦小的一类,肉也比较结实,一双明亮的眼睛镶嵌在黑瘦的脸上,真有点“画龙点睛”的味道,显得格外精神。从外表来看,属于短小精悍式的人物,学生送他绰号“小金箍棒”。今年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从三年前我刚认识他时,我就发现他是表里如一,名副其实, 是个“了不起”“惹不起”的人物。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为之头疼不已。在学校按理来说,老师是学生的组织者、管理者,学生应该围着老师转,就像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是一个道理。但是恰恰相反,任课老师、班主任、教务主任都得绕着他转,而且是软硬不吃的“铮铮铁汉”。上课不注意听讲了,作业没完成了,捉弄女生了,骂人了、打人了……可以说像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接连不断,而且这样的情况大有“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之感。我当时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听众了解了他的一些“传奇”故事。

可现在,他成了我的学生,我不能再作壁上观了,我得尽到一个老师的责任,得想办法去融化这块坚冰。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他的情况,我虽早有耳闻,但他现在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我心里还真是个未知数。我从三个渠道了解他的情况,暂且为它们定个名字吧:群众调查法、实地察看法、卧底法。

群众调查法就是通过对班内学生的访问,了解一下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了解一下他的真实情况,孩子在这个年龄的行为变化是非常大的,我觉得这样可以避免犯“盲人摸象”的错误,防止我们还用以前的老眼光来看待孩子。尽管我想尽快的了解到他的情况,但繁琐的教育教学任务让我确实感到力不从心,这项工作还是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的眼中“张殿强”也不尽相同。据我了解,居然还有好几名学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夸赞他够哥们义气,跑得最快,玩卡片赢得最多,和他玩最开心……看起来,这孩子身上的优点也很多。但批评的声音更多些,上课爱说话,搞小动作,几乎不写作业,就是写作业也是偷工减料,也是作业最脏,还骂人、打人等等。和我以前眼中的张殿强相比,坏习惯有一定的“发展壮大”,胆子也更大些,学习成绩更差了。

实地察看法自然就是和他亲自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以及亲眼见到的他身上发生的事情,以准确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个人好恶,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情况,同时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我和他谈话的时候,为了消除戒心和逆反心理,地点往往选择非正式场合,远离办公室甚至教室,在校园比较偏僻的地方,有很多时候是在操场,有时是专门把他叫到操场,有时是他在操场上玩耍时,有时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经过;时间上往往是在他没有犯错误的时候,我觉得他这时底气比较足,情绪稳定,人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内容上,采用“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开始的时候,绝口不提学习的事情,只聊一些他和小伙伴的兴趣爱好、“逸闻趣事”、他家里的情况、今天玩卡片谁赢得最多……后来再慢慢的把学习有关的问题逐步渗透进去。

卧底法范围选择较小,主要限于他最亲密的人:最要好的朋友和父母。我认为,这是能了解他最真实内心世界、最真实情况的方法。孩子在和最亲的人、最好的朋友相处时,在家庭这个温馨港湾里往往是最能舒展自己、放飞心灵、随性而为,孩子的喜怒哀乐、优缺点往往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所以,我和他的家长多次联系与沟通,还建立了“有事通报机制”,以便及时化解孩子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为他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我还和他最要好的几个小伙伴经常谈心,既教育小伙伴,又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同时,也让他们及时把殿强的不良动向或犯下的错误及时报送给我。

通过这三个渠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察看”,我对他的了解更全面了些。总的来说,孩子是太贪玩了些,成绩差了些,还骂人、打架,但孩子的品性并不恶劣,不是道德败坏的一类,很多时候打人都是因为一言不合、打闹升级为打架、行侠仗义等等,很少存在故意破坏、找茬寻衅、偷抢等恶劣事件。

对症方可下药。我觉得像殿强这样的学生不但需要循循善诱、温言劝解,或者有时比较严重的事情及时严厉斥责加以配合,更需要的是老师坚持不懈的细心呵护与关注。以往教师之所以失败的最大原因,不是缺少方法,不是缺少爱心,不是缺少对教育的热忱,而是缺少持之以恒的耐心与坚持。当嫩芽突破大地的坚硬刚刚萌生时,就遭遇了寒冬;当雏鸟儿奋力展开双翼刚刚低飞时,就被斩断了双翅;当太阳刚刚冲出地平线曦光初露时,乌云就铺天盖地而来……他们的希望会再次破灭,失去重生的勇气与信心。所以,我们得给孩子继续犯错误的权利,要有足够的热情、耐心与信心给予他鼓励和关心,让他战胜自己。

孙子兵法又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所以,我用各种机会与场合去教育他,感化他,试图找到解开他心锁的那一把钥匙。在他犯错误时,我尽可能的少批评,多开导;上课时,尽可能的多用暗示性的语言或眼神,来制止他的不良行为;课下,尽可能多的接近他、亲近他;作业方面,我接受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与忠告: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着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 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勤奋地、专心致志的学习啊!于是,我给他布置最简单的作业。但是,教育不是简单的事,这些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因为孩子在这中间会像赵本山小品中说的那样:“改了再犯,犯了再改,千锤百炼嘛!”而这正是许多老师难以承受的,说实在的,有好多时候我几乎都有种火山将要爆发的感觉,但是幸好终究没有喷出火焰来。

慢慢地,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好多学生似乎也发现了这种情况,他们说:“老师,我觉得,殿强和以前好像不一样了呀!”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是我觉得还缺少一种激发他学习兴趣的力量。殿强也很苦恼:“老师,您的良苦用心我知道,我也想努力学习,但是我基础太差,总学不会,令我心情烦躁,同时,总感觉缺少学习的动力。”其实,这个问题,我也在苦苦思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节语文课上,我在讲授《去年的树》时,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一说文章中哪可以看出他们是好朋友?殿强这次居然也举起了手,我想,就让他试一试吧。他回答说:“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我一听他回答正确了,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赶紧说:“你看,殿强同学回答得多好啊!给他鼓鼓掌吧!”也许是受到掌声的鼓励,后来,我让同学们来读小鸟急切寻找大树的语句,看谁能把小鸟着急、悲伤、担心的心情读出来时,他又率先举起了小手,而且读得还真到位,绘声绘色,我发现很多顽皮的孩子都有表演的才能与天赋。同学们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我说:“同学们,殿强同学今天表现好吗?”同学们齐声喊道:“好!”我说:“是啊,殿强同学今天表现多好啊!一节课,两次表现都这么好,而且,还第一个举手,多勇敢的小男子汉呀!好,掌声,再鼓励鼓励!”再看殿强,小脸很得意,但好像还有些不好意思,红扑扑的。也许他从来都没受到过这样的表扬与鼓励,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多的掌声!

课后,我把他留下来。我问他今天有什么感受,他显得很兴奋,还有些害羞的样子,平时那样淘气的孩子很少见到过的表情。他说:“老师,我真的很高兴,从来没有老师这样表扬过我,我觉得心里充满了一种力量!”也许这种力量就是学习的动力吧!我鼓励他说:“人是变化的人,像你们正在成长的时候,犯些错误是很正常的,不犯错误才是不正常的。只要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你看,今天你表现多好啊!你知道,同学们有多么羡慕你吗?”他重重地点点头,说:“老师,以后会努力学习的。”孩子简单的一句话,也许是最好的承诺。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也许这就是我为什么付出那么多努力,还不如小小的掌声更有效果的原因吧!

是啊,一把心锁就这样解开了,只要我们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有耐心与恒心,也许是机缘巧合的某个时刻,也许是某个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也许是再简单不过的小事,就会触动孩子的心弦,就会打动孩子的那颗敏感的心,让教育走向成功。

叙事作文―温馨的钥匙 篇6

一、教师写“下水文”的好处

“下水文”是根据学生作文的命题或要求亲自动笔写成并用于指导学生的文章。通俗地说, 就是教师以学生口吻, 写学生之作。写“下水文”有什么好处呢?我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 能丰富自己的教学体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4》上要求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正值清明,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参观“黄桥战役纪念馆”, 我抓住这一契机, 以《黄桥战役纪念馆参观记》为题, 要求学生仿照苏教版第三课的《早》的写作特点, 按参观顺序, 重点突出一两处写。结果全班千篇一律:“我来到了序厅, 中央安放着陈毅、粟裕的雕像, 左边是陈毅, 右边是粟裕……接着我们来到了蝙蝠厅……最后我们来到了桂花厅……”习作中没有一处重点, 记流水账。针对这一问题, 我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潜心钻研游记写法, 自己认真构思写下水文, 写好后主动向校内特级教师请教, 再进行修改。定稿后, 我在班上进行此次习作的二次指导, 同学们重写。“看, 陈毅右手伸向前方, 粟裕双手执作战图, 他们眼如铜铃, 神态庄重, 像是运筹帷幄, 指挥那场震惊中外的黄桥战役。”“画两侧的对联上写着:‘暴雨袭神州哀鸿遍野, 狂风卷巨浪砥柱中流。’这似乎是对韩德勤之流倒行逆施的痛斥, 赞扬挺立在激流之中坚贞不屈的陈毅同志。”“紧挨着蝙蝠厅的是桂花厅, 这个名字因以门前的百年古金桂而得名。抬头看着这棵桂花树, 它像一个巨人立在门前, 抒写着一个伟人的完美诗篇。”我看到了同学们的进步, 他们基本上已经掌握写游记的方法, 习作中, 不仅看到了, 而且有了内心的感想。我很欣慰, 也为自己庆幸, 又多了一次成功的体验。

(二) 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有人说, 教师不是作家, 为什么要写作?即使写作也不应该是写“下水文”?这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吗?此言差矣。正是由于教师不同于学生, 教师工作之余还要忙家庭中的琐事, 能够静心写作的时间少了, 才更要坚持写下水文。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 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 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我们要抓住这个练笔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命题作文, 我们有素材、有积累, 就应及时抓住灵感, 去练习, 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偶然的机会, 我拜读了我校一位优秀教师的学习笔记, 受益匪浅。这本笔记本共有240张纸, 内容有三个板块:“下水文”“读后感”“摘抄记录”。90余篇“下水文”让我折服, 他的论文之所以多次获奖并发表, 我想写“下水文”是他成功写作的一块基石。

二、写好“下水文”的技巧

(一) 正确把握角色的转变

教师, 教者, 师也。我们也是学习的个体。教师要在理解写下水文的基础上, 以自己先进的理念、认真的思考来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教师写“下水文”供孩子模仿是一条符合写作心理学和孩子心智发展水平的科学途径。它的优势很明显:能示范、引导孩子选择有效的写作材料, 组织通顺、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能够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 从而让孩子“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在孩子习作前先“下水”, 调整命题难易程度, 有效指引孩子突破此题的重难点, 并“将心比心”地对孩子的习作作出科学评价。

(二) 合理运用写作技巧

先说写作素材。素材的取得, 靠的是多读、多问、多思。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书, 下笔如有神。”我们让学生读书、积累, 自己就更要多读书了。读什么书呢?在我看来, 只要是人类文明史上延续下来的那些经典名著, 不管是文学, 还是历史、政治、军事等, 都有阅读的意义与价值。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 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 其中一种就是“硬看”:对较难懂的书, 硬着头皮读下去, 直到读懂钻透为止。我想, 我们也应该有这种钻劲。即使你不愿意看, 没有兴趣看, 也要去看, 只要你读了, 总会有所得。“腹有诗书, 其品自高, 其德自谦, 其身自正。”说得很好。教师, 应与读书共成长。

再说写作技巧。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技能”阶段, 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 是于无法之中求有法, 通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 学习并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 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 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 进而掌握包括写作的辩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 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 规矩具备, 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 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 并能运用“活法”, 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小学作文, 多半是写人、记事、状物之类, 这不仅要求我们掌握每种体裁的写作要领, 而且要巧妙运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1》要求观察一种自然现象, 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习作初, 我和学生一起走进“雾”中去观察, 记录“雾”的总的特点:缥缈、朦胧、让人捉摸不透。习作时, 我和学生同时写这篇习作, 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早上起床……走在放学的路上……校园内……”布篇;抓住雾中的景色, 突出变化的特点:“雾越来越大, 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汽车的两只大眼睛瞪得大大的, 仿佛在观察这个奇妙的世界……刚探出头的小麦的脸上, 也被调皮的雾姑娘点上了几滴透明发亮的露珠……”来写。习作后, 我组织学生讨论、对比、评价, 逐渐训练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三) 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

写“下水文”绝非“小菜一碟”。文章不仅要有针对性, 而且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得到学生的认同。要达到这一要求, 就要多请教, 多学习, 多听听“群众”的意见, 这“群众”可以是同事, 也可以是学生。我不禁想起了女权主义运动的一位领导者兼作家格洛丽亚·斯坦姆在史密斯大学演讲时和大家分享的一次经历:

“考察中, 在蜿蜒的康涅狄格河畔, 我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 它趴在一段路的护堤上, 随时有被汽车压死的危险。”

“同是地球上的生物, 我觉得帮助它是责无旁贷的。于是我走上前, 连拉带拽, 最后总算把这只大乌龟从路上带回岸边。这期间, 它不断愤怒地想咬我。”

“当我正要把乌龟推回河里时, 地理学教授走了过来, 对我说:‘你知道吗, 为了在路边的泥里产卵, 那只乌龟可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爬上公路, 结果你要把它推回河里!’”

“唉, 我当时懊恼极了。不过, 在后来的岁月里, 我发现那次经历给我上了人生中生动的一课。它时刻提醒我不要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不管你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 在做事关‘乌龟’的决断时, 都不要忘记先听听乌龟自己的意见。”

这提示我们, 我们要放下教师的架子, 多听听学生的意见, 与学生共同进步, 共同提高。

以上是我对教师写下水文的看法, 在当前作文教学的环境下, 教师写“下水文”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是一个窗口———对写作要求、学生的思想、写作实际水平进行深入了解的窗口;这是一把钥匙———一把引导学生, 督促学生认真写作的钥匙, 是作文教学中一把对口的钥匙。

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教师写“下水文”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是一个窗口——对写作要求、学生的思想、写作实际水平进行深入了解的窗口;这是一把钥匙——一把引导学生, 督促学生认真写作的钥匙, 是作文教学中一把对口的钥匙。

叙事作文―温馨的钥匙 篇7

一、考生的眼前应有一个喜新厌旧的读者

作文是写给人看的。每一份应试作文都会面对着一个喜新厌旧的读者(评卷老师)。正是忽略了评卷老师这一环节,不少考生考试时随便看了一下作文要求,未深思熟虑就凑足作文字数匆匆交卷了。结果呢?所写作文十有八九是千篇一律,或立意肤浅,或无病呻吟,或滥抄报刊,走进了一条模式化的胡同。这就如同菜的品尝,如果一连几天都吃某一样菜,食客定会食之无味,这时如不变换花样,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的作文就可能让评卷老师进入审美疲劳状态,引起他们的厌倦感,无疑会被扣掉一些印象分。

二、考生的心里还应有一个可能把他装入模式化作文的作文书写群

在考虑读者(评卷教师)的基础上,在对作文构思立意时,关注作文书写群这一特定因素也是作文上质量的前提条件。应试作文的作文要求本身就含有一定程度的共性化的东西,如命题作文的题目、话题作文的提示语、符合作文要求的选材范围和立意范围等,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考生都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这些共性化暗示的束缚,写出老生常淡的陈词滥调的泛文来让读者(评卷老师)大倒胃口,因而被打入冷宫。

此时,考生如能考虑到作文要求里共性化暗示的外壳里还藏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色彩的创意,就能树立超越意识,考虑到作文书写群这一特定因素的存在,力求做到其他人可能这样写我就偏要那样写,其他人可能那样写我就偏要这样写,使自己能超越其他人,写出“人有我无,人无我有”的独特的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作文,摆脱模式化作文思维的束缚,以自己的创新思维让读者(评读老师)产生终于可以不再吃那一道吃腻了的菜、终于可以吃到新的菜肴了的清爽的感觉,得到阅卷老师的赏识。

考生如能关注到读者和作文书写群,就能够在审题立意时构建出自己作文的文境。当然,要构建自己作文的文境,并不是说就是盲无头绪无章可循,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围绕它可以从下面两点去布局:

(一)审题立意要新颖

要满足这个要求,首先要做的是跳越作文关键词的基本义,走出作文共性化暗示的束缚。如在应试中以“我的阅读”和“我的梦”来命题作文、以“补课”为话题来写话题作文时,不少考生就从“阅读”、“梦”和“课”这几个关键词的基本义上去构思立意,去写自己读了哪篇课文哪一部名著哪一本报刊杂志,写自己在晚上要么做了一个噩梦要么做了一个美梦,写自己星期六星期日是怎样在教室里补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以及自己对这些补课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根据关键词的基本义来构思的上述作文,绝大多数情况下出现了大同小异的模式化的病状,表现出来的文境都是一些共性化的低质量的让人厌倦的东西,阅卷老师阅腻了不厌倦才怪呢。

第二步要做的无疑是走出作文关键词基本义这一狭义的共性化暗示的束缚,走进作文关键词广义的个性化创意的宽阔天地。要完成这一步可从如下三方面去拓展作文的文境:

1、走进关键词的引申义

关键词的引申义跟字典、词典上的含义相同,即“表示由原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只要懂得使用作文关键词的引申义,就会使考生的作文文境从模式化的死胡同中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来,读者(阅读老师)也会产生“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宣泄感,那么作文的评价值自然就跟上去了。如对于“我的梦”这一作文命题,考生就可从“梦”的引申义“梦想”去展开,或寓情于事,去写自己的人生追求,或寄志趣于自我修养的提升,去写自己的男子汉憧憬,好女子形象塑造,表现自己的情感、意志等的健康成长,或移志于物,借鉴那些名家的创造,含蓄地把自己的“梦想”附着在自己所要刻画的物上,让“梦想”生根、出土、长满绿叶、开出鲜花、结出硕果。又如针对以“补课”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如果考生从“课”的引申义来构思立意,就会从教室里的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的智力因素束缚中走出来,去写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人生方面的补课,走到教室外的广阔天地中去。

对作文关键词引申义的构思立意法,我们不应该狭隘地把它放在关键词上面,完全还可以推而广之,由关键词辐射到作文题的各方面,让引申义有更宽泛的使用空间,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如对于“我的阅读”这一作文命题,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进行引申:或去引申所要阅读的对象,用眼去读自然、社会、人生;或去引申阅读的方法,在共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去挖掘那属于自我的个性化阅读,在读中做书本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或去引申阅读的方式,用“心”去读而不是用“眼”去读……随着引申层面的拓宽,用不着冥思苦想,各种鲜活的文境就会“文思如泉涌”般从头脑里自然显现出来。

2、走进关键词的比喻义

关键词的比喻义也跟字典、词典上的含义相同,即“表示由比喻形成的意义”。运用关键词的比喻义来构思立意也可使自己的作文文境呈现出一幅别有洞天的风景来。如应试时以“山”、“水”为话题来作文,就有考生摆脱了从自然界山水的角度去写成写景记叙文的常规思维,从山的阳刚风格联想到男子汉,联想到男子汉的挺拔、沉稳、勇于承担责任等性格特质,从水的阴柔风格中清澈、多情等特点联想到女子的贤淑、善良、宽容等美德,进而从“山”、“水”的比喻义的角度来写出了《爸爸是山,妈妈是水》(用“山环水绕”支撑起家庭的和谐),《难忘啊,父亲那座山》、《难忘啊,母亲那条河》和《那是一座大山》(写自己崇拜或景仰的亲人、名人、伟人等),《我的梦·男子汉》、《我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女孩》(男生从山、女生从水的角度去写自己的人生梦想)等让读者(阅读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优秀应试作文。

作文时根据需要走进了暗含着作文关键词的比喻义的视域,就能表示出自己个性化色彩的作文文境的开放性,以特有的魅力得到阅卷老师的刮目相看。

3、走进关键词的象征义

要做到这一点,先要对象征义和象征有一个准确的区分,要明白象征义与象征是不能划等号的。关键词的象征义是指用具体的事物表现这个关键词的特殊意义,是从含义方面来说的,它表现在某些具体的句子上,而象征则是一种表现方法(写作方法),是从篇章方面来说的,它大都用在立意上,即把某种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描写的事物中,并对托义的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和刻画。清楚这一点后,有时在应试作文中就可抓住关键词的象征义进行轮廓式的粗线条构思,然后围绕这个关键词的象征义去作层进式的扩展,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去描写和刻画,把作文的文境体现出来。

带着这个体会,在以“山”、“水”为话题来作文时,就有考生用“山”、“水”来象征人生中的困难来写《翻过那座山》、《淌过那条河》,用“大山”虽是我的根,但它象征了闭塞、贫穷、落后,是我人生的束缚,我要到山外去寻找那一片属于我飞翔的天空来写《走出大山》《我真想到山外去看看》;在以“选择”为话题来作文时,就有考生把“浪花”象征成充满挑战的生活所孕育出来的美,写出了新路子作文《我选择了浪花》;在半命题作文“我身边的_______”中,就有不少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拐杖”(“拐杖”象征了他人生前行的精神支柱)、“书包”(“书包”象征着父母对他沉甸甸的希望)、“草篮子”(“草篮子”象征肩挑起艰苦生活的重担)和“土壤”(“土壤”象征他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来自于父老乡亲的关爱和呵护)……

在用关键词的象征义来构思立意后,如再对所托于义的“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并对它作恰当、深刻的评价,即拔高到一定的高度,对“物”加以议论,把“物”的象征义揭示出来,那么应试作文的表现力自然就得到了增强,考生的作文自然就会取得更好的应试效果。

(二)审题立意要深刻

在浩如烟海的应试作文中,考生有时会对一些抽象的作文题感到无从着手,要么会出现离题千里的情况,要么会人云亦云流于肤浅,这时如能用“形象外现法”定会收到立意深刻的效果。所谓“形象外现法”,就是先对抽象的作文关键词作一个原理上的透视,然后根据这个原理外化为形象表现出来。在面对以“回报”为话题的一次应试作文时,有一篇满分作文是这样构思立意的——一位得到家乡父老关照的大学生为了回报家乡,毅然选择了回家乡的山村小学任教,若干年后,这位老师得到了他的学生的回报(在外发了财的学生赠给这位老师一台电脑,希望能为老师用这台电脑来改进农村落后的教学方法尽一点绵薄之力)。这篇作文之所以会得满分,是因为它把“‘回报’的接力棒”这一深刻的文境挖掘了出来。如要超越上面这篇满分作文的文境,首先得对“回报”的原理作出下面的透视:

----→

付出回报

←----

这里的“回报”与“付出”构成了一个双向流通的循环系统。根据这个原理,就可形象外化成多种立意:用“爱的流动应该是双向的”或“从爱的起点出发能够回流到爱的终点”的文境来写《地球是一个随圆形的球体》,用“母亲在我身上付出很多,需要用我这把镰刀去收割她的付出”的文境写《我是母亲的一把镰刀》……如此一来,用“形象外现法”创造出来的文境既形象具有象征义,又富于诗意,且富于个性化色彩,具有深刻的立意,自会得到读者(阅卷老师)的嘉奖。

综上所述,不管是什么样的作文考题,它的语境里既含有共性化的语意,也不排除个性化的语意,只要我们能从读者和作文书写群这两个方面去树立大作文观的意识,从立意新颖和深刻两点上去下功夫,就会在审题立意方面找到那把属于自己正确的钥匙。

上一篇:典当公司承包经营协议下一篇: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