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回顾总结

2024-08-23

语文教学回顾总结(精选8篇)

语文教学回顾总结 篇1

课堂教学模式回顾总结探

-----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未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督导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在课堂教学方面不断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开始进行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课堂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体探究性学习,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学业成就,努力打造:开放的、互动的、合作的、自主的、有效的课堂;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校又在努力探索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和谐、高效、可持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我们所追求的合作学习是以人为本的;是利于学生发展的;是优化高效的;是和谐民主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基本途径是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时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寻求科学的发展方式,促进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我校

合作学习分三段进行,高段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学习,空间与时间较大,教师充当合作者,进行参与学习;中段教学中,尽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继而放手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教师由扶到放;低段教学中,鉴于学生年龄特点,合作学习的参与面较少,先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的扶多放少。

构建和谐课堂,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由教师主宰、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课堂,就是重建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主要特征,以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为理想追求的课堂。我们遵循以下原则:①先学后教: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学习首先从学生的自我尝试开始,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疑点。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教会的教师不教。教师要以学定教,因学而导,增强教的针对性,提高教的效率。②先组后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要先在小组内进行,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班级交流。先小组后班级,既保证人人参与,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伙伴的作用(这一环节高段教学中常用)。③先练后导:让知识化作智慧,让规律形成技能,就要加强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先独立尝试,根据练的结果和练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针对性地点拨、引导,从而

实现知识的内化、技能的强化和智慧的转化(这一环节数学教学中常用)。

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和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我们的课堂结构是:预习探究——反馈点拨——拓展应用。①预习探究:这一阶段由两个环节组成,一是学生自主尝试,独立预习,写下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的问题;二是小组交流,学生把自己的发现与小组成员分享,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小组成员讨论。

②反馈点拨:在学生自主预习探究的基础上,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提出疑难,让交流、讨论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教师相机引导点拨,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总结规律。

③拓展应用:根据知识的迁移规律,根据学情的需要,教师适度进

行应用性拓展训练,使所学新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一、推进合作探究课堂的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培训,五重并举

(1)重理论学习,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没有教师的高素质就没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教育理论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为了使教师们能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充实和武装自己,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为此,我校把教育理论讲座

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进行周密布置,定专题、定时间、定人员。坚持进行专题讲座,这样的活动,我们还结合市局组织不同年级科目的教材培训、专题讲座,派人外出学习。不仅提高了大家的科研意识,增进了学识水平,还达到将教改的信息、教改的动态,成功的经验及时传递的目的。(2)重学习借鉴,重“出则必入”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推进课改的重要着力点。课改的实施者是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所以,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和研讨,培育教师的专业精神,发展教师的专业智慧是推进课改实验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们正是从这一点认识出发,用大力气抓教师的培训和读书学习(每学期读书活动),多次派教师到太原等地参观学习,聆听国家级于永正、支玉恒、靳家彦等专家名师的课,并将外出学习到的新理念新知识或技能,通过汇报会,座谈会或再借助于专题讲座、看光盘录像、上移植课、公开课等学习方式,给全校教师拓宽信息渠道,使老师们开阔了视野,感悟到了教学新理念,同时也给学校的教改注入了活力,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目的。从而达到

教师素质明显提高,使课改理念深入人心,课改热情高涨的效果。

(3)重教法研究,重课堂教学实践

学校每年除推出教坛新秀参加市、中心校赛讲,还有意识的将年轻教师与有经验的中、老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师傅手把手地进行辅导,为年青教师出点子、指路子,师徒互听课,课下评议,此举不仅标志着学校培养后备人才工作有了新的开端,更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开展的动力。其间,在我校与府东街小学进行校际交流活动中,学校骨干教师作课取得满意的效果,深得同行好评。通过不同的“展示课”如“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全校教师教研公开课”、“领导蹲点的推门课”等,实施分层推进,采用课前说课,课后及时自评、教研组长点评、听课老师互评、领导导评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活动。有时,为了得到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特请上级领导走进课堂,感受我校新课改下的新课堂,使大家深深感受到孩子在充满激励、充满赏识、充满尊重、充满期待的课堂上畅所欲言,自主互动,不仅想学、愿学,而且乐学,尤其在张红莲老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上,看到了问题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议,问题自己去辨,结论自悟自得的课堂展示,大家都大开眼界倍受启发和感动,孩子们不仅在学文,而且在学怎样做人。李三英老师《周长的计算》一课中,在孩子们的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的过程中就迎刃而解了。经过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我校教师张红莲、王丽敏相继参加了市“教学能手”课的评选,成

绩名列前茅。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2、强化备课研究,推进“小组合作”学习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备课不充分是导致课堂高耗低效的

主要因素。首先要实现备课观念的转变。以前教师怎么备课就怎么上课,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在上课的准备阶段学生就被置于被动位置。构建新型课堂,教师首先要思考学生怎么学,学生怎么上课,教师就怎么备课,在备课阶段就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狠抓三个结合。一是先周备课与课前备课的结合;二是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的结合;三是自我备课与借鉴名家教案的结合。努力创设和谐课堂氛围:①自由:学生有选择学习伙伴的自由,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自由,有确定自己学习节奏的自由,有选择适合自己作业的自由。②安全: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安全,不担心被出丑、被批评、被嘲笑和被指责。③有序:是指课堂活而不乱,动而有节,活而有序,学生既勇于表现,又善于倾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①民主:师生是学习共同体里的伙伴,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是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和引导。②尊重:教

师尊重学生,学生尊重教师,学生彼此尊重。③和谐:学生有学的主动性,教师有导的能动性,教学相长,相得益彰。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①预习探究——先学后教②反馈点拨——先组后班③拓展应用——先练后导。建立民主的教学组织:①以学习为中心: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师生不被教材役使,反对以课本为中心。②以问题为纽带:课堂学习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为主。③以发展为宗旨: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硬指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维度、多元化,以表扬激励为主。达成理想的高效课堂:①全员参与: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游历于学习之外的学生 ②主动参与:学生不是被迫而学,不是奉命而学,而是出于兴趣和需要主动地学。③当堂达标:预设的教学目标人人都能达成,优秀的学生能有更大 的发展。

二、和谐课堂呈现新的态势

通过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发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不再单纯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训斥少了,表扬多了;教师讲的少了,学生交流多了。课堂上学生勇于发言、敢于质疑、喜于参与、乐于展示、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焕发了课堂的生命活力。在新课堂标准的引领下,我校教师的教学开始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不同于别人的见解,注意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因学定教”、“有效教学”成为教学新概念;“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什么?”、“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有不同的意见吗?”成为教师新词汇;“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蹲下来和学生对话”成为课堂新景观;敢说敢问、求新求异、合作互动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倾向;关注生活、走向实践、研究探索成为广大学生成长的新方式,师生关系呈现出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态势。一种新的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师生交往文化正在形成。

三、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活动,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1)课前准备更充分(2)问题设计更具有效性(3)练习设计更具针对性(4)教学方法更趋多样性(5)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东西。学校自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围绕

“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与推进,进行了卓有实效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认可,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办学水平,促进了教师发展。同时在研究活动中还存

在着如下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在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当中推进的差异较大,一部分教师仍没有摆脱“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从课堂的效率看,教学中还存有一些无效的环节,教学时间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够理想。从学生的课堂状态看,仍有不少学生积极性不够高,主体性不够强,参与面不够广,合作的机会不够多,合作的质量不是太高。从课堂教学评价看,如何进一步提高互评、自评、学生评价的实效,真正帮助教师学生的成长。从解决教师队伍看,学校现有教职工年龄结构偏大,年轻教师太少,教师队伍活力不足。教师教学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待提高。教学模式本身只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教学活动框架,提示一条思路,并不是可供教师机械模仿或模拟的样板。在选择与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发挥创造才能,善于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班级学生和自己的教学特长,大胆地进行改造。构成教学模式的各种教学变量、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的排列、组合以及具体操作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打造合理有效的数学课堂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赵秀清

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是我这个学期的课堂宗旨。

一、实行方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质。

利用教师会、教研活动等时间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理论,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资源,积极自学、反思。通过学习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强烈的认同感,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清晰的认识,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牢牢抓住课堂这个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战场、主阵地,通过每周的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形式,就高效课堂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通过这种听课评课的形式,对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建设、合作学习和展示、导学案的设计、教师在高效课堂改革中的角色和地位等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理性认识,由原来的简单模仿到现在的有所思考、有所探索,到逐步走向成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探索、实践、创新之路。

(三)走出去,请进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

到育才学校、大阳泉学校听课,学习别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虚心向教师请教。积极与校内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请课堂教学走在前头的老师谈做法、谈体会。与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而产生的那种亲切而热烈的浓厚氛围。

二、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1.在现在的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和老师展开对话、合作和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了。2.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展示的情形越来越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辩和质疑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变得想说、敢说、会说,课堂气氛活跃了。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兴趣空前浓厚,变

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体现出勃勃生机。

三、问题和困惑

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模式的驾驭还不够游刃有余,“导学“6+2”教学模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论证和完善。导学案的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成科学的、可操作的体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是无止境的。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会不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自己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素质,通过学习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静下心来读几本书,认真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的得与失,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中经常需要的做的事情。

2、让”导学6+2“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锤炼和完善。

3、进一步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如何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合理展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4、导学案的设计。导,是方法的植入;学,是学习的材料;案,是计划,是预设。反观前段自己的导学案设计,具体到每一个课时的少。导学案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出现超时现象。如何分工合作进行导学案设计,使导学案成为指导老师教、学生学的科学的体系,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内容。

5、学习方法的探讨。预习的方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复习的方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要使学生有科学的方法,老师心里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方案。下一步,我必须把学法指导,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牢牢抓住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牛鼻子,扼其要害,牵一发而动全身。方向已明确,思路已清晰。我应该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

具体实施阶段共分二步走:

第一步:全力搞好试点校工作。

具体做法:

第一,确立以班主任为培训重点的战略思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研训重点。

第二,对试点老师进行强化跟踪,反复听、评、议。于4月份在东台吉小学召开全镇课改观摩课现场会,正式拉开课改序幕。

第三,在集体研讨、反思的基础上,组织校内,多层面研讨课,汇报课,对比课。

第四,树标兵,立样板,先学形,后学神,为教师拴对子,举办教学擂台赛、对抗赛。内部挖潜,自我激励。

第五,借助上级研训力量,排除课改中疑难问题和教师畏惧心理。

第二步:搞好延伸与拓展

做法(1)全镇集中研讨东台吉6节课改尝试课,群策群力,各抒

已见。与课标对照,与自己对照,明确方向。

做法(2)以试点校为牵动,带动各校各年级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探索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思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在学中摸索,在实践中探究,在反思中改进。逐步形成了“学”、“思”、“改”三段式校本培训模式。

做法(3)常规工作:做好“七抓”、“三查”:

一抓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转变,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抓领导参与教学:校长作为课程改革第一责任人,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把握研训脉搏,掌握研训进展。实行校长、主任兼课制。

三抓组织管理:组织机构是否健全,指导活动是否有记录。

四抓计划管理:看是否从实际出发,设法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五抓活动:主要做以两点:①学校每月组织一次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一个月的实践,谈出自己在运用模式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经验与大家共享,问题大家共同商讨共同解决。②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模式教学能手评比,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评比切实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达到“树骨干,育新秀”目的。

六抓课堂教学:(1)教师的个人备课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认真解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基本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要分析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合理预设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学困生;坚持“三维目标”的统一,重视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实施教案编制改革。提倡在教案中及时撰写教学反思,积累教学案例,记录教学故事,提高教案的实用性和研究价值。(3)深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

循课堂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构建简洁、有效、合理的课堂教学过程。强化教学导语、过渡语、总结语、板书等细节设计;既要有教师点拨指导的设计,又要有学生训练内容的设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时效性。(4)深化课堂训练的改革,要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巩固、解题思路、基本技能三方面而进行,每个方面设计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三个梯度。(5)加强学困生辅导,本着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原则,利用集中练习巡视时间及时辅导,打实基础,避免学业分化。(6)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激励教师主动参与,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低起点、小坡度,循序渐进,扎实有效。

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交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七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上半年搞竞赛,下半年搞统考。通过教师擂台赛,发现、培养骨干教师,通过文化竞赛拉动“输送人才”。

“三查”:一查部署:(1)查计划是否落实(2)查项目是否分类,责任到人。

二查实施:(1)查方法(2)查过程(3)查保障(4)查整改。

三查成效:(1)看变化(2)看数据(3)看实际。

做法(4):把课改同骨干教师培养紧密连在一起,通过骨干教师培养,带动课改走向纵深。骨干教师考核的重点放在可持续性能力发展上。把校本培训作为加速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提出分梯次的教师成长目标,对教龄1—3年级的教师,要求掌握教学技能,鼓励其向“合格教师”迈进;对教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提出争做“骨干教师”的要求;对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提出争做课改“名师”的要求,从而使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成长目标。树骨干,育新秀,培养独特教学风格,打造和谐团队。

师德方面:看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教研方面:看良好自学,研究品质。业务方面:看备、教、批、辅及反思能力等。以备课为例,郑家小学是这样要求的:(1)备标准明确任务(2)备教材,掌握内容明确目标(3)备方法,怎样教、怎样学(4)备学生,是否因材施教。

做法(5):紧密配合时局,以学大连、洋思、市三高为契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激活全乡教科研热情。

做法(6):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引领作用,促进网络健康发展,将课改引入纵深。

由于新课改的大面积急速推进及缺少必要的岗位培训,大部分教师在理论上接受了新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又不时排斥和误解新理念,尤其是受某些所谓的示范课影响,他们更感到迷茫与困惑。为了让更多的教师从内心真正了解到、触摸到他们心中的课改,没有专业技

术人员的引领和强大的网络攻势,课改实质就很难在广大教师心中立足、生根。为此,我镇除指派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悟性好的领导、老师参加上级研训工作会议外,还于11年4月15日组织全镇教师到三高中现场学习。

做法(7):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指导作用,将其运用到备、教、评、议的每一环节。本着“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循环发展的原则,将课堂教学改革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的原则。

本着实效性原则,向40分钟分钟要质量,实现有效教学。因此,积极倡导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努力实现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本着继承和创新的原则。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过去一些成功的改革经验,使之不断完善提高,逐步趋于实用化、实效化、科学化。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建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语文教学回顾总结 篇2

关键词:绿色卷烟工房,节水设计,水源利用

就绿色卷烟工房的节水设计来说,主要表现为节水设计和非传统水源利用设计两个方面。其中,节水设计主要表现为合理确定用水定额、减少管网漏失和合理控制用水点水压以减少用水点的隐性水量浪费等;非传统水源的利用主要表现为中水(或再生水)的利用、雨水的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以及对工程基坑降水的利用等等。

1 节水设计

有关节水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确定用水定额、减少管网漏失和合理选取卫生器具并控制用水点水压以减少用水点的隐性水量浪费等。

1)关于合理确定用水定额,直接影响到调节水池(水箱)容积的确定和二次供水泵的选择。在一般民用建筑设计中,有关用水定额的数据,在现行规范中基本都可查到。但是,在一些工业建筑设计中,这些用水的基础数据往往欠缺较多,通常只能给出每个机台的小时用水量。事实上,在给排水设计中,不但需要小时用水量,同时也需要机台用水的秒流量以及设备同时用水的分布情况,以确定工厂(车间)的供水设计秒流量,进而为生产配套提供经济、合理的给水系统。以卷烟厂设计中的冲洗耗水为例,通常只能给出每次的冲洗总用水量。事实上,每次冲洗用水可能远高于设计值。如果能把一次冲洗用水的总用水量分解到机台,通过控制冲洗用水点的供水管径及供水压力,进而实现在保证冲洗效果的前提下,把冲洗用水总量尽可能降到最低。

2)有关于管网漏失,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于室外管线泄漏带来的水量损失、室外管道与阀门连接处泄漏所带来的水量损失、室内管线泄漏以及室内阀门处泄漏所带来的水量损失。

室外管线泄漏主要表现为管道泄漏和管道接口处泄漏等。以往的室外供水管线,较多采用金属类管材。室外管道腐蚀、管道受外力破损及接口处泄漏成为室外管网漏水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管道与阀门行业的整体进步,可替代室外埋地金属类管材的新型管材不断出现,为减少乃至杜绝室外管线泄漏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如室外供水PE管、内外涂塑塑料复合管、内衬钢丝网复合管、孔网钢带钢塑复合管等。这些管材防腐性能较好,接口形式更加可靠。但设计选用时须注意此类管材基材的型号以及相应的压力等级。此外,目前阀门的密封性能也较以前大为提高。以常用的蝶阀为例,结构形式有偏心蝶阀、双偏心蝶阀、三偏心蝶阀等;密封形式有软密封、金属硬密封、复合密封等。因此,只要选择适宜的管道、密封性能好的阀门(如高性能阀门、零泄漏阀门等),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室外供水管线泄漏的减少乃至杜绝完全可能成为现实。

室内管线的泄漏,主要表现在室内管道接口的泄漏、室内阀门关闭不严所带来的泄漏、室内管道因直接连接设备震动所造成的泄漏等。前两种原因主要由材料引起,只要材料选择得当、施工严格控制,室内管线泄漏完全可以杜绝。至于因设备震动带来所连接管道的泄漏,以卷烟企业制丝车间为例,设备供水管道通常从不小于9m高的钢格栅吊顶内引下。为减少设备震动对供水管道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设计中,我们必须对此进行专门关注,要求“供水管道从钢格栅吊顶内引下时,在供水管线从吊顶内供水干管向下引出的三通处,采取严格的固定措施,避免管道松动;同时,在供水管道和机台连接处,通过金属软管或橡胶软管进行连接,尽量避免二者直接连接,从而实现把设备震动对供水管道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3)有关合理选取卫生器具并控制用水点水压以减少用水点的隐性水量浪费等。首先在于大力推广选用节水型卫生器具。目前,随着城市水价的上调,新型节水型卫生器具大量出现。与此相对应,国内地方也出台了有关节水的政策法规。以辽宁省颁布的《节水型卫生器具安装图》为例,该图集主要以推广浴池、卫生间和盥洗室的先进节水器具为主。在这本图集中,介绍了8种不同型号的以感应式淋浴节水器为主的浴池淋浴节水器安装图,按这些图设计施工浴池,与老式手动阀相比可节水和燃料近50%,同时具有美观、高雅、方便、适合老年人使用等优点;介绍了3种感应式小便槽和小便斗的安装图,解决了目前大部分小便槽和小便斗不冲、阀门有异味、阀门常开费水、手动阀时常形同虚设等矛盾;介绍了5种节水型自动冲洗大便槽和大便器的安装图,其中用于改造普通虹吸式沟槽式厕所的方案,节水率可超过93%,过去一个普通虹吸式沟槽厕所每天要耗水三四十吨,按照图集中的方案改造后,每天仅需冲洗用水三四吨,不到两个月时间节省下来的水费就可收回全部改造投资;介绍了蹲便自动冲洗控制器,使用者离开蹲位后自动放水、无交叉感染,实现了洁具冲洗智能化,提升了卫生间的档次;介绍了8种节水型盥洗槽和洗手器的安装图,对学校、医院这些盥洗室用水量较大的公共场所,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因此,在绿色卷烟企业设计中,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其节水效果应该是非常明显的。

此外,控制用水点的水压,节水效果同样明显。以常用的洗手盆水龙头为例,一旦用水点水压过高,其出流水量远高于其额定水量,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造成自来水的隐性浪费。因此,在绿色卷烟工房设计中,应当考虑通过适当调整用水点处的管径等措施,控制用水点处的压力,控制用水点出流水量,实现节水的目的。这种方式简单易行。

2 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有关非传统水源利用,主要表现为中水(或再生水)的利用、雨水的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以及对工程基坑降水的利用等等。

1)关于中水(或再生水)的利用,在卷烟企业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中水的原水水质因地域、生产工艺、收集范围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同时,不同的中水用途,对中水的处理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

以卷烟企业来说,污水排放主要包括厂区内的车间生活排水(含卫生间排水,浴室排水,厨房排水等),生产工艺排水,锅炉房排水,钠离子交换的反冲洗排水,冷却塔的排污水等。其中,冷却塔和钠离子交换器的排水中,溶解性总固体(TDS)的含量相对较高,此类废水是否可以进入厂区的中水处理站,争议较大。同时,行业内单位中水量的处理成本各不相同。如果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结合卷烟企业排水的水质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发出适应卷烟企业污水水质,处理、运行维护成本较低的中水处理工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不同的中水用途,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之初,对中水的用途加以明确,从而综合确定适当的中水处理工艺。否则,很容易在中水处理过程中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这种浪费是隐性的,但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2)关于雨水的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国内已开展了较多的相关研究,并完成了一批工程实例。有关雨水的直接利用,主要通过加大地表雨水入渗,削减地表雨水径流,涵养地下水源等。我们知道,地表降水中的一部分通过蒸发直接进入大气,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后排入城市管网,剩余部分通过地表入渗,用以补给地下水,并通过不断的降水和蒸发维护着整个大气水循环平衡。事实上,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原有的自然地貌不断被城市硬化地面或建筑物所替代,地面透水能力不断下降,暴雨时的雨洪径流不断增大,城市暴雨灾害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新建城区的原始地貌不断被硬化地面替代,原有的生态平衡和大气水循环平衡不断被打破。因此,对于新建城区(厂区),在规划设计阶段,保证必要的室外透水地面(含绿化地面),既利于节约室外排水系统造价,更利于维护城区大气水循环的平衡。

在进行绿色卷烟工厂的室外工程设计中,有关室外透水地面的设置有很多做法可供参考。如透水沥青地面、透水混凝土地面、嵌草砖地面、室外植草浅沟、室外下沉绿地、室外景观水体以及其他一些雨水渗透措施等。当然,在具体采用时,还需要结合当地原材料供应、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等有选择的加以应用。

关于雨水的间接利用,从目前来看,主要表现为雨水的收集-处理-回用。在雨水间接利用设计过程中,通常按照“确定雨水受水面———进行水量平衡———确定雨水间接利用系统的工艺———中水回用系统”这样的思路进行。但笔者认为,在设计之前,我们更需要密切结合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毕竟,只有当地的水文气象特点才是雨水利用系统的根本。

3)关于工程基坑降水的利用。对于浅层地下水较丰富的,厂区内建筑物基坑较深,地下水水位高于建筑物基坑的项目,在基坑降水过程中的排水量的利用价值相当高。

在某卷烟厂地下水池、中水处理站和综合楼地下室的施工现场,由于场地地下水埋深仅有1m左右。施工降水方式采用井点降水,排水总管为DN100mm的排水管道,降水过程中的排水量比较大。据现场目测,其排水量当可满足本单体工程在降水过程中的施工用水。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以考虑,“在类似项目的施工现场,由于浅层地下水水量丰富,水质情况较好。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当对地下水降水适当加以利用。”这么做,既节约了大量的城市用水,也为业主带来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对于绿色卷烟工房的节水设计,既贯穿整个工程的全过程,同时,也体现在给排水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绿色卷烟工房的节水设计中,密切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有关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的相关要求,贯彻“四节一环保”的指导思想,把节水设计体现到整个设计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参考文献

回顾、总结与对策 篇3

实践证明,评价与考试制度是教学的指挥棒。命题理念决定教学方向,命题原则引领教学方法,试卷题型影响能力培养方式,试卷考查力度影响培养主体的素质。毫无疑问,中招试题的方向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教与学。

从2005年开始,河南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业评价和中招试题形成了适应新课程要求的理念体系,引领着科学和正确的评价方向,从而把课改的春风迅速吹向各个教学园地。试题围绕培养“好公民”这一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品德教育”,坚持“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这四个原则,把新课程理念作为灵魂,注重价值引导,强化德育功能;彰显人文关怀,关注考生发展;突出时代特征,贴近生活实际;关注重大主题,凸现地域特色。这些都起到了以评价指挥教学、以考试引导课改的良好作用。在稳中有变的基础上,试题从内容到形式都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追求试题全方位的优化。2008年的试题除了保持往年诸多优点之外,选材更加鲜活,亮点更加突出,而且提升了试题的综合性和时代性,充分贯彻了试题的人文性,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以后的教与学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总结

经过几年的学习、分析、研究、总结和实践,大部分一线教师依据新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强调理论与实践、课堂内与外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了一套能够与时俱进的教与学的体系,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都不断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分析总结考生的答卷中,发现还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一些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欠缺,不注重平时积累。部分考生对开卷考试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只要会抄书,就能得高分。因此,平时不努力,对知识把握不准确,对一些重要观点掌握较差。二是部分考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面对不同题型,不知道如何下笔,灵活运用能力差,思辨能力不足。这主要是平时不注意研究题型,训练不够,导致解题技巧欠缺。三是部分学生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不能从多角度理解、把握材料,审题能力不足。四是一些考生知识迁移能力弱。主要是因为平时不注重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学科术语能力较差,知识提取、重组、应用的能力欠缺,答案组织混乱等。

对策

总结经验教训,是为了取得更大收获,迈上更高台阶。面对即将到来的2009年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业评价和中招考试,把握好方向,运用科学的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认为,根据课改形势的发展,2009年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业评价和中招试题,在继承以往试题优点的同时,还会有一些创新。面对2009年的中招,我们的备考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第一,贯彻课改理念,坚持课程性质

作为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要树立全局意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圆心,以学生的生活为半径,以学生的发展为动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研究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举措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突出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善于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着手,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突出课程的人文性。同时,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探究、合作、讨论、调查等,考查并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课程教育的实践性。另外,还要善于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相关的学科或改革发展的成果进行结合,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突出课程教育的综合性。

第二,研究各类题型,规范解题方法

题海战术是与课改理念、素质教育相背离的做法,科学的备考法宝则是跳出题海,研究题型,分析、总结不同题型的思维方式,探索解题规律,寻找解题思路,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例如概括题与活动探索题正是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两种相反思维方式的题型,其答题方式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吃透题型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教给学生各种题型的答题规律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掌握了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只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条件,还要掌握不同问题的解题方法,及其不同的答题方式。所以在日常的学习、复习和考试中要重视对学生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审题、答题方法的训练,规范解题过程。在训练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材料,重视在审题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运用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试题,多角度和多层次进行分析,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复习效果和考试成绩的有效途径。

开放性的试题要求学生要有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中考试题的形式和设问方式越来越灵活多变,但是掌握规律和方法,既可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坚持开放原则,紧扣时代特征

坚持开放原则和体现时代特征,这既是命题的原则,也是复习备考的关键。

2008年的试题非常明显地体现出开放性和时代性特征。开放性设计试题,开放性设置答案,从权威报刊中寻找鲜活素材,从学生生活实际中寻找成长话题,注重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试题紧扣时代特征,关注重大主题,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体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理念。

在2009年的复习备考中,首先要做到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国内外重大时事、能够充分反映时代发展最强音的时政热点是我们必须关注的。2008年的长效热点、2009年1~5月的重大热点,例如两会、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兴网络文明之风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必须掌握。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养成关注时政热点的良好习惯,注重积累,搞好时政教育,强化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和学习。其次,要感悟生活真谛,关注学生成长。关注热点,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把时事政治的热点问题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热点突出复习重点,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观察、思考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建设,关注民族命运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四,突出河南特色,彰显中原文明

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试题,在选材方面比较注重突出“河南特色”,关注河南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培养责任感,增进家乡情,感受家乡美,进而把对家乡的爱与对祖国的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祖国的爱可以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身边事或行为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在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同时,更要关注河南的发展变化与成就。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思考,然后设计几个既与材料有关又与教材相联系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回答问题的“点”,这样就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五,夯实基础知识,规范答题细节

虽然开卷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能力提高依赖于知识的积累,无论中考题型如何变化,问法如何新颖,都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其答案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支撑点,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根据考生答卷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基础知识薄弱是造成考试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面对复习备考,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记重要的知识点,并通过实战训练来加深对这些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可以为考试时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科学的方法,犹如打开宝库的金钥匙。面对看似繁重的任务,必须重视复习策略,讲究复习方法,以求在较短时间里能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首先,要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与检测》梳理教材。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科学含义和规定性,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对规定的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无一遗漏地全部掌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反复地看书,列出每一课的提纲及观点,构建知识网络,做到“纲举目张”。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热点,运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命题预测和实战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其次,要规范答题格式,关注细节。从抽样调查答卷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失分的原因,除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外,在做题的细节上也出现了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如:答题思路混乱、层次不清、语言不规范、语句不通顺、书写凌乱、错别字太多、格式不规范、审题不认真等。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必须严格规范答题要求,从细节着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语文教学回顾总结 篇4

新学期大学生回顾总结1

回首四年的大学学校生活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我,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我这四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在思想上,有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进取地向党组织靠拢,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能简便操作各种网络和办公软件,并且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在生活上,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本事,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勇于挑战自我,进取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我的阅历,并在各项文娱体育活动中多次获奖。

在社会实践中,工作塌实,任劳任怨,职责心强。我从大一开始加入学校广播站,进取参加学校各种文体活动,被评为校团委“十佳栏目”。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应届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职责感去迎接新的挑战。但年轻也意味着阅历浅,更需要虚心向学。同时,我也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

新学期大学生回顾总结2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毕业之即,对自已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作一个总结和鉴定:

在校期间,在学校的指导、教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忙下,经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自觉自我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努力将自我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本事强、具有团体协作精神的青年。

当然,本人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诸如:

一是学习成绩还不是十分优秀,三年来,虽然我的成绩一向在提高,但却始终达不到最梦想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刚进大学时,学习的环境变宽松了,学习更多需要的是自主性,于是,长期在教师、家长督导下学习的我,一度迷失了方向和动力,幸亏之后在教师、辅导员和同学的帮忙下,我从迷失中找回了方向,从而迎头赶上,但所以也落下了一些课程。

二是与同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和同学交流较少,主要原因是自我作息的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未能十分有效地工作与学习,导致时间使用的紧张,无意中减少了与同学交流的时间。其次,由于自我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又担心找同学交流会打扰他们的休息,造成没能进取主动的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所感所想。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自身找原因,改善缺点不足,改善学习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在提高自我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我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学期大学生回顾总结3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的为人之道——以诚待人,待事、坚持信念行动创造价值、自我创新。

如今回首,是对过去的审视和总结,亦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即将踏出校门的我,满心期待大千世界的挑战和磨练。深知性命相托的重要,从踏入学校门槛的那天起,在良师的精心指导下,自我奋力拼搏,自强不息,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大学生,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方面,自从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我的生活充满了爱,充满了情。同学之间的情犹如亲情但更胜亲情,朋友之间的情犹如手足之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事我都很是关心,就这样我爱上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每个人,每件事物。同时独立自主的生活在我的完美的大学三年中也就这样成熟了起来,我也就体会到了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生活的根本。

学习方面,自我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忘记我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目的——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虽然我在有些方面得到了肯定,但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更加努力,读到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了我最基本的思想。

思想方面,我经过班级的初选,到系审核,再到院的批准,我成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第12期入进取分子党培训中的一员,并经过学习与考核,成绩合格成为了入党进取分子。我就由一个对我们党了解一点到了解了我们党的人。

工作方面,在寒暑假期实习中,我明白了事业的伟大和一个人的付出与成就。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得到了找工作比较难的启发,启发我要克服困难勇于直前。

而今我年轻有知识还有这一颗永远求真求实的心,我就能够去创造我的价值并去认真实现自我的价值,让我的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永恒的爱!

新学期大学生回顾总结4

本人于20__年3月来到西南科技大学网络学院学习____专业.在学校领导教师们的悉心栽培下,经过自我艰辛的努力.在这两年当中,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同时又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缺陷,主要情景表现如下:

(1)专业与自学

周恩来同志以往说过:“学习是学生们的天职.”为此,入学两年来,我一向都很重视自我的专业学习.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不错过任何一堂课程.存在的不足:偏科现象严重.对自我不感兴趣的科目,我很少在上头花时间,导致某些单科成绩偏差.(2)思想与本事

“学问未必全在书本上.”学好书本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的思维中,学历与本事并重.所以,我很注重在全方位锻炼自我.为了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我阅读了许多名人传记,从伟人的经历中获取养分,更进一步地充实自我.我阅读了很多的文学作品,提高了自我鉴赏水平.我又学习了为人处世伦理哲学,以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所有这些,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人生追求的意义.我的大专生涯就要结束了,感觉到自我做得还不够,在以后的日子中,我必须得更加严格要求自我,改正缺点,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新学期大学生回顾总结5

一向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我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向期望自我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我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我有所帮忙,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构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景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我。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忙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此刻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并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忙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忙自我。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以往帮忙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教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忙我。如果没有教师的帮忙,我可能将不明白何去何从。我此刻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职责。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必须的职责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我所负的职责,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本事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能够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我的交际本事,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我的短处。此外,还一向做班委自我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本事。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教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本事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工作总结回顾 篇5

在开4月份工作会议之前,我翻看了去年的通风工作会议总结材料,看后不禁汗颜。材料上写的东西很多,基本上是面面俱到,工作的目标、措施、手段以及奖罚都提到了,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落实。落实上究竟会有这么大的难度?落实不下去的主要原因在哪里?仔细考虑主客观原因都有。任何工作的开展与实施都有其环境因素,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环境包括人们的思想、氛围、政府业务部门的干预等;思想因素包括文化底蕴、综合素质、业务知识、境界、经验、眼界等;特别是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是制约内部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业务部门不切实际的人为拔高是制约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按理来说有政府管理部门的业务把关,指导工作应该好开展,只要按要求做就行了。其实不切实际的一把尺子式的指导,真的很难适从。按照煤炭局的文件规定做吧现场效果很难显现,不按文件要求做吧,还会被停产整顿,解释吧有理还说不清。再说现场又不是做的很好,哪有找不出问题的地方,有时也很难理直气壮的表白。再加上谈煤炭局色变的情况存在,一遇到煤炭局强势领导居高临下的批评,连理论的底气都没有了。现场的人员只能存在按煤炭局要求干的思想,哪还有独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思路。其实我觉得关键是缺乏克服障碍的勇气和决心,遇到困难没有一往无前的精神是工作没有起色的决定因素。引用一句箴言来说明做事情的态度“做一件事情不论有多难,不论结果如何,都不重要,即使失败了也无可厚非。关键是有没有勇气解脱束缚的手脚,有没有胆量勇敢地面对。很多时候,我们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无前的决心

和魄力。不要在事情之初畏首畏尾,在事情过程中瞻前顾后,唯有如此,一切才皆有可能”。

由此看来关键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是事情太复杂了还是自己考虑复杂了,真是很难界定。经历的事情多了,考虑的问题就多,缺乏敢打硬拼的勇气,缺乏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年龄大了是没有闯劲了。所以说在用人方面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科学合理地安排到适当的位置或岗位上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企业要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从年龄上,上层四十岁、中层三十多岁、下层二十多岁。在选拔用人方面要多从魄力上考虑,要有股子风风火火的闯劲,猛打猛冲的干劲,处理具体问题上的巧劲,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稳劲。一个班子、团队要把几种人结合在一起,相互牵制,防止每一种倾向走向极端化。

煤矿通风专业的确人手不够。不管是有业务、管理经验的人少,就是从事过通风工作的熟练工人也少。一个通风科就一个科长,没有工程师、技术员,有的矿有技术员都是没有经验的年轻学生,如果没有一个业务、作风过硬的人来领导,几年下来这些人就形成不求进去的思维定式了,基础没有打好,以后想发展都难了,想想是很可怕的事。科长一个月还要跟班、带班20余次,每下一个井的时间都不少于6--8小时,哪有时间和精力考虑业务上的事呢,更不用说是长远发展规划了。有的人比较年轻,热情是有的,但缺乏基本的管理素质,人为拔高缺乏历练,到头来不堪大用。

工作氛围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

使通风设施形象好,达到最基本的质量标准,必须有制作风门的地方、工器具、制作、安装和维修人员。事实上矿上没有木工房,没有专门为制作风门准备的工器具,需要风门了就求机修车间加工铁皮风门,铁皮风门不能包边沿口,达不到风门的标准。这对于矿上的通风部门也很难得了。矿上在没有木质风门的情况下,就依赖于购买无压自动风门。该风门价格昂贵,一套风门(4万元),4倍于普通风门木质风门,3倍于阻燃材料风门。只有少量的过车风门需要自动风门外,其它地点没有必要设置无压自动风门。因为矿井的风压不大,人力开启没有什么问题。从这一现象来看,通风的外围环境是不容乐观的。通风部门的干部职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了。下一步逐步使用阻燃材料风门,门框为木质或铁质均可。要求各矿要具备风门组装的条件。先购买一部分成品风门,使用以后各矿根据需要购置阻燃材料风门板自己进行加工组装,减少成本。制作、安装、维护风门的人员不能少于两人,以保证风门的完好和形象。风门闭锁装置统一使用永聚矿现在用的装置。

隔爆设施的吊挂,逐步改成用单钩吊挂水袋,每个水袋用四个单钩吊挂,每一棚或每架水袋,固定在直径不小于寸半的钢管上,钢管固定在巷道顶板上。固定钢管和吊挂水袋必须放线,做到横成行,竖成排,编号一条线。目前,水袋的结构已经改变,物资供应部已经订货并陆续到矿,这种水袋结构固定下来。

通过最近各矿的工作表现得出一种感悟:以前上报的各种报表、计划总结等等太多,给矿上增加了不少负担,下边也疲于应付。为了

减负,上报的各种资料由原来的16种减少到现在的7种,目前就是这7种资料也报不齐了。每次都在催促几边还报不全。究竟何为?人是有惰性的,工作少了还想更少,不做是最好的安排。对待工作的落实没有强有力的手段,执行乏力,考核流于形式,表现在有的部门考核的严,有的部门考核的松,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最后考核严的得罪了不少人,还没有效果;不罚款的人成了老好人,会来事、会办事,人缘很好,稳稳当当。考核严的又看不开事的就会慢慢地失去市场;看开事的会慢慢地回归,同周围会来事的人一样,逐渐又稳当起来。有些人没有危机意识、压力感不强,要求再不严格,不能触动灵魂,等到最后大家都跟着一块失业。

回顾与总结 篇6

这是一些粗略的纯粹精神上的总结。

-世界观-

1、承认世界受到了某种力量的影响。不论这种力量为何,精神与物质必定受其推动而发生演变。如果将这种力量抽取出来,世界会重新静止没有内容。

2、这种力量的性质有:(a)作用在任何一件可见或可感事物之上;(b)是世界诞生的外在因素,与世界本身最初包含的内容无关;(c)与世界本身可以产生反应,并且促成具有符合其条理结构的事物出现。

3、为了方便起见,可以把这种力量称之为“秩序”、“意义”、“宿命”,或者“客观性”,怎么说都行得通。

-规则-

对我而言,在过去所经历的人生中,我发现人们总是容易对一种规则麻木。后来,我意识到这种确切的存在也许可以被统称为一种叫做“思想暴力”的东西。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总是寄望于某种既定规则,进而忽视自身真实,或者完全没有进行过对规则的思考或怀疑,迫于规则存在的支持环境和压力而不得不加以遵守。而这样最终造成的结果只能是规则和个人两方都受到了严重伤害。一方面是急需改变和完善的规则,另一方面是几乎不讲条件容忍规则的个人。在这种情况下,这两方的主动权如果不重新归还给个人,对规则进行必要改变,那么局面就会变得僵硬。或者说个人与规则之间失去了“客观性”、“意义”,或者一种理性的“秩序”。与世界秩序产生违背。

往往人们不愿意对规则进行思考的原因,恰恰在于对自身真实和客观环境的漠视,或者即使有思考,也因规则存在的根深蒂固的环境而无法表示或提出修改意见。而事实是,规则本身包含的意义与包容性,及其深层次原因很少有人能够把握,这一点即使是那些拼命遵守和捍卫规则的人也往往一片茫然。可笑的是,每当有人提出稍微不同的看法,这些人就会变得非常敏感和担忧。这就是那些从规则中得到利益的少数人。其中也有不乏理性的`人,他们的坚持意见往往来源于陈旧的事实以及规则产生的遥远环境。这些说明有些还很动人,但其内质对于当下现实没有意义。一个规则的产生总是来源于对客观环境的考察和平衡意识,在一定时期里起到规范和利益公平的调节作用。它的作用对象所在环境应该成为它之所以如此的理由,而并不由它过去产生的历史环境来决定。它在它产生的历史背景中所凝聚的力量无法作用于已经改变的现实,因为世界受到更大的规则秩序推动,这远远超过它的力量范围。

-意识-

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意识到新的事物的过程。

我们的整个生命就是在不断反复地意识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如果这个过程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我们可能说我们要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过程,不主动获取意识,不去了解自己的思想结构。但是生命的进化以及世界固定的运动秩序已经开始,那扇门已经关了,那座桥已经断了,已经不可能停留在一个阶段。只要我们存在下去,就必须继续这个过程,没有回避的方式。我们可以延缓自己生命的进程,但是不能停止。只要活着,这一点只有程度的不同,而没有终结。我们可以选择意识停留在一个低级阶段,也可以选择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水平。选择是必然的,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当我们开始选择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只有有了选择,我们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地成为了自己。被选择并不能代表一个人拥有他自己,出生是被选择的事情,这件事情还不能叫做一件人的事情,而只是一件动物的事情,因为这是一种被选择。

-行动-

在我看来,行动也是一种不断反复和纠正的方式。

行动的作用在于实践思想。为了把抽象的思想变成可以被理解的具象事物,就必须要有行动,我们不可能每次行动都会获得最好的结果,因为行动本身也像思想一样,是一个不断否定和纠正的过程。

语文教学回顾总结 篇7

1 上海卫生适宜技术工作回顾与总结

上海市卫生系统全面启动适宜技术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0余年,其成效不斐的背后是由于在平台建设、研究及管理等方面探索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

1.1 上海发展卫生适宜技术有较好的技术条件、研究基础及组织体系

文献计量方法研究显示,我国卫生适宜技术作为研究热点始于2006年,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后呈急剧升温趋势,但目前已形成体系和研究方向的机构、团队屈指可数[2],上海是其中之一。上海市卫生系统已初步形成集适宜技术研究、管理及推广功能于一体的组织机构体系。

1.1.1 技术条件成熟,建有国家级技术评估平台。

复旦大学于2004年5月成立了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开展卫生技术、管理、政策研究及教育培训、交流合作及服务等工作。进行了《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磁共振的医学技术评估》、《医生处方用药研究》、《产前诊断技术评估和管理模式研究》等项目的评估研究[3]。

1.1.2 研究有基础,形成了以社区适宜技术研究为方向的机构和团队。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受卫生局委托,自2005年始开展《上海市社区卫生适宜技术及其流动的研究》。调研了上海市闸北区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卢湾区顺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普陀区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临终关怀、大肠癌因症就诊早期诊断、糖网社区防治、骨松社区防治等适宜技术;发表《我国1998—2008年卫生适宜技术论文分析》、《“十年百项计划”上海项目的社区推广经验分析》等研究论文;《医学信息》开设“适宜技术”专栏;拍摄《健康守护者———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十年巡礼》专题片,宣传、介绍、推广社区适宜技术;2009年12月协助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启动上海地区开展骨松防治银丝带宣传活动;2009年底开始开展《上海卫生技术转化平台建设》专题调研;2010年申报上海市公共卫生新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上海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实证研究》进入二轮评审。2010年11月受卫生局科教处委托整理上海卫生适宜技术资料赴北京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各省级卫生适宜技术研讨座谈会,汇报并交流经验。

1.1.3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成效明显,形成了有效的推广体系及措施。

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中心组织讲师团赴各区(县)为社区医务人员传授专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编撰《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指南》;制作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影像教学光碟;建立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网站(www.zhentuishang.net),开通适宜技术咨询热线。

1.2 上海卫生科技管理“四位一体(项目、成果、学科、人才),联动发展”的模式是适宜技术产生、转化与发展的机制保障和重要的推动因素

1.2.1 上海临床医学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先进适宜技术的产生与应用。

代表上海医学水平的33家临床医学中心,在其医疗、科研活动中,随着诊疗服务半径、门诊、住院人数成倍增加以及学术交流等活动,将“微创外科治疗”、“脑血管病规范治疗及三级康复”、“针灸推拿方法治疗脊突、尿失禁、溃疡性结肠炎”等临床中心的重点、优势病种诊治先进适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辐射到二三级医院及外省市医疗单位[4]。

1.2.2 学科(专科)建设催生一批专科专病、特色优势项目的适宜技术[5]。

上海市卫生局在1994年和1997年进行了两个周期的医学领先专业建设,于2004年启动新一轮重点学科(30个)、专科(30个)和社区特色项目(40个)建设。学科建设催生了一大批专科专病、特色优势项目的适宜技术,如“白内障微创手术临床应用”、“消化道恶性梗阻的动脉内灌药联合内支架置入治疗应用技术”、“一次性颅骨整形性外减压术”、“糖尿病足早期护理干预的适宜技术”、“社区眼病防治与干预模式”、“社区防治骨质疏松症适宜模式”、“乳腺癌患者康复期社区干预模式”等技术,在医疗、预防工作中开展应用良好,部分适宜技术项目经鉴定评审获国家、市、区(县)科技进步奖或推荐入选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

1.2.3 上海公共卫生学科人才项目培育出公共卫生及疾病预防适宜技术。

2007—2009年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选拔了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放射卫生与放射病防治学、卫生监督学、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学、输血医学、全科医学、急诊医学等11个公共卫生重点学科,30名带头人和100名公共卫生优秀青年。3年建设取得成效,在提升公卫学科水平,提高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公卫适宜技术。如“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绿茶多酚防龋涂膜的技术”、“社区伤害疾病负担及综合防治模式”、“中国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的诊疗规范”、“基于生物效应的饮用水安全性评估”和“上海市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等。

1.2.4 技术推广招标项目的设立,有效地资助了项目的研究与应用推广。

上海市卫生局在1995—2002年间分3批对全市范围内筛选出的20项成果推广项目给予计划立项,多方筹资匹配经费支持推广项目开展研究;2005—2007年连续3年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招标了12项中医特色明显、疗效突出、简便价廉,有利于临床使用推广的专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项目,每项技术给予5万元的资助,承担单位给予不低于1∶1比例的匹配经费。以上课题立项资助措施,促进了上海卫生适宜技术及成果转化的有效落实。

1.2.5 重视成果管理,成果鉴定水平与科技奖励是适宜技术扩大应用及推广的重要契机。

上海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对成熟技术成果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及价值进行鉴定评估,对评价水平高的适宜推广成果优先推荐科技奖。新华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干预”项目经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10月由卫生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和临床防治”200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临床及社区开展应用良好。

1.2.6 积极推荐申报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计划项目,为社区适宜技术推广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十年百项”计划开展以来,上海市卫生局每年都积极组织申报,在第一和第二轮计划中上海卫生系统均有立项项目。通过该计划的实施,一批适宜技术在实践中印证了其推广价值。第九人民医院“盲探气管插管”由于其推广价值高,第一轮推广计划完成后,继续被列入第二轮第7批推广计划[6]。

2 对发展上海卫生适宜技术的思考

为探索上海卫生适宜技术的发展思路,课题组通过调研,对当前上海卫生适宜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建议。

2.1 问题分析

(1)上海卫生系统市级层面产生的技术多为先进技术,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存在诸多政策与机制障碍。主要反映在:(1)技术与现实条件不匹配[7],如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朱也森教授的“盲探气管插管新技术”,不在社区“六位一体”的功能范围之内,社区目前没有资质或人力、设备开展实施此类技术[6];(2)技术使用资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推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胡永善教授的“急性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技术”项目本应很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但由于大部分社区医生无法取得康复医师资质而不能开展此项技术。(2)上海社区层面产生的适宜技术由于缺乏政策、经费扶持及推广技术指导,在社区间及跨区的横向推广方面也存在难度,难以形成一定规模。如“临终关怀”项目等。(3)由于二级医院在三级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未得到很好发挥,其产生的专科特色项目技术仅局限在本单位应用,未得到很好推广。(4)技术准入及技术转化障碍问题导致部分有应用推广潜力的技术闲置或“夭折”,是影响适宜技术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5)在科研立项方面,政府主导的临床科研项目及资助经费少,技术推广项目的不连续及资助经费缺失或不足,制约了应用性研究成果的产出、产出周期及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8]。而多头管理、重复立项,又使有限的资源(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浪费。

2.2 发展思考

(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新医改方案中关于卫生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要求,将社区卫生适宜技术作为未来卫生适宜技术工作的重点是十分必要的。上海作为国际化、特大型及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城市,发展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更有其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建议政府主导,在政策和制度方面给予保障,在即将出台的医改方案中明确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的任务和目标。(2)在卫生科技理论研究及管理层面,积极推进并逐步形成以预测医学、预防医学、个性化医学和参与医学(4P医学)相融合的医学模式。建议在政策方面倾向转化性研究,配套相关激励措施,营造能产出更多惠及民生的卫生适宜技术的环境。(3)在体制和运行管理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通过医科院、技术市场、区域医疗联合体、研究型医院等新型机构,突破医疗机构之间、行政隶属关系、医疗机构与科研院所、医疗与公共卫生之间的藩篱,形成更有利于适宜技术产生、应用及转化、推广的机制及平台。(4)在操作层面,建议重点开展4个方面的工作:(1)设立卫生适宜技术专项基金,开展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研究,加强过程管理及监测,建立适宜技术库;(2)在转移环节,加强供需双方信息沟通及反馈,建立技术转移信息网络平台;(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及培训效果的考核[9,10],加强培训管理;(4)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和适宜技术宣传,使之了解新技术,接受适宜技术服务[11]。

摘要:通过回顾总结上海卫生适宜技术工作经验,认为上海具备进一步发展卫生适宜技术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上海卫生科技“四位一体,联动发展”的管理模式促进了适宜技术的产生、转化与发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以发展社区卫生适宜技术为重点,重视转化性研究,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转化平台等发展思路。建议政府出台长效保障性支持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全程管理,加强推广技术培训及居民健康教育等。

关键词:适宜技术,社区卫生,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杜治政.应当大力发展医学适宜技术[J].医学与哲学,1997,18(5):225-229.

[2]江力波,任建琳,林海,等.我国1998—2008年卫生适宜技术论文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12):2249-2250.

[3]陈英耀,田丹.中国卫生技术评估的机遇和展望[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9):1-4.

[4]张勘,夏擎世,许铁峰.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672-674.

[5]张勘.上海卫生系统学科人才建设成效分析与展望[J].中国卫生资源,2008,11(5):236-238.

[6]江力波,任建琳,许铁峰,等.“十年百项计划”上海项目的社区推广经验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A):2172-2174.

[7]葛建一,葛国曙,熊威.临床适宜技术三级推广的社区参与[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3):200-202.

[8]薛塞峰,崔学光,张文胜,等.宁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1):55-57.

[9]陆远强,蔡秀军.开展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推广项目培训的思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3):209-210.

[10]任建萍,郭清,蒋健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3):28-30.

回顾反思,助推教学实效强化 篇8

[关键词] 反思;思维;方法;实践;应用;学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反复巩固去不断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之所在,以及可以进行灵活研究的切入点,推动数学学习实效持续提升. 这种实效性不仅可以体现在学生的试卷上、解题上,还能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反复巩固的过程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回顾反思. 回顾的作用在于巩固与强化,反思的作用则在于发现与总结. 表面看来,回顾反思的动作似乎减缓了数学教学速度,但从实质上来看,其对于整体教学效率与效果的强化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应当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认可与推广.

反思基础知识,从前提进行强化

夯实基础是取得一切学习进步的前提,是后续发展的前提. 因此,在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反思时,基础知识是师生们首先应当注意的部分. 对于很多基础性的概念、公式、定理来讲,虽然看似简单,并没有太大的篇幅呈现,但是,想要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内涵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只是由于基础知识较为单一的表象,让很多学生误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 只要进行简单的反思便会发现,其实,需要学生们继续加以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这种反思是学生思维在建构的过程,学生站在较高的高度再去分析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前因后果,揭秘基础知识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例如,在对线段与角的内容进行教学后,为了巩固学生们对于其中基础知识的理解,笔者请学生试着判断下列命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经过三点中的每两个,一共可以画出三条直线. 单单随着命题表面文字的叙述,学生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图1当中的状态,所以很直接地判断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但是,真的只有这种情况吗?笔者继续启发学生:“三个点的位置关系还会不会有其他的特殊状态呢?”过了一会儿,有学生想到:“也可以在同一条直线上!”于是,画出了图2当中的样子. 其他学生也立刻豁然开朗了. 由此,笔者也向学生们强调了对于点线位置关系考虑的周全性,一定要抓住基本理论进行全面考虑,不能仅凭已知条件的叙述就异想天开.

看似直观的基础知识,其背后所隐含的规律内涵是极为丰富的. 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知识把握经验还不是那么丰富,很难通过一次接触就将基础知识掌握完整. 更何况我们的学生群体中还存在很多学生较大的基础水平、学习习惯、思维能力上的差异. 因此,以之为核心的回顾反思也就显得颇为重要了. 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选择寻找一些易错疑难的问题来引起学生们的关注,而非将理论知识进行二次讲解,以防学生们由于重复接触相同的抽象内容而产生厌烦情绪.

反思分析过程,从思维进行强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 只有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才能将数学知识学习好、理解透. 因此,这种思维逻辑上的习惯必须从初中时期加以建立. 除了在新知识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加以凸显,教师们也要抓住回顾反思的机会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过程,强化清晰思维. 这可以说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之后,学生遇到了这样一道习题:如图3,点A和点C在x轴上,点A的横坐标为-,且在二次函数y=ax2+bx+3的图像上,该函数图像同时与y轴相交于点B,△AOB与△BOC相似. (1)点C的坐标是什么?∠ABC的大小是多少?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又是什么?(2)能否在线段AC上找到一个合适的点M(m,0),让以BM为直径的圆交BC于点P(不与点B重合),并让以点C,O,P为頂点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第二问的解答有一定的难度. 最容易让学生产生疑惑的部分就在于对等腰三角形形态的确定. 这也就是这个问题分析的关键之处:对CP=OC,PC=OP,OC=OP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来确定m的值. 这也成为回顾反思中的主要内容. 学生们只有弄清楚了这个思维轨迹,才能真正领悟这道题目当中所包含的逻辑要点.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如果学生们没有预设出一个清晰的解答思路,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很难将问题准确高效地分析出来的. 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复杂的问题,明确的分析思维更是成功解题的关键所在. 然而,思维方式这个内容,常常无法像具体知识内容一样直观表现出来,因而很容易被学生所忽略. 教师们则需要抓住回顾反思的机会,向学生们不断强调,并带领大家从思维的层面着重训练和强化.

反思解题规律,从方法进行强化

在初中数学学习当中,仅仅将具体的知识内容理解清楚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在于从大面积的知识与问题当中发现惯性规律,并将之以方法的形态提炼出来,通过掌握这种少数的方法来解答大量的具体问题. 这不仅是数学学习能力的一种升华,更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应对数量繁多的学习内容,从根本上提升学习效率. 规律方法的得出需要建立在接触一定的具体知识内容的基础之上,自然也就更适合于发生在数学学习的回顾反思阶段了.

例如,在完成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教学之后,笔者请学生们试着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图4所示,AD与BC平行,且AD与BC的长度相等,点M和点N是直线CD上的任意两个点,求证:△ABM和△ABN的面积相等. 这个问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由题目条件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作为继续解题的前提依据. 其思维核心在于将题目当中的条件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这种转化的思维是初中数学当中很重要的一种规律方法,笔者特意借助这道习题将之总结并点出,得到了学生们的关注. 这也让学生们在处理更多类似问题时找到了方法.

很多学生总会觉得,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还比较稚嫩,没有必要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认知误区. 只要有数学问题存在的地方,就有规律方法的存在. 也只有把握住了方法,才能更加高效广泛地处理数学问题,推动数学教学实效走向强化. 解题规律的发现,也为学生们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视野,启发大家从新的层面来感知初中数学.

反思实际应用,从实践进行强化

数学知识除了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应用,数学学科只有得到实实在在的应用才能彰显它的魅力,才能由内而外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只有能够将理论知识准确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当中,才是将数学内容真正理解了,掌握了. 然而,在初次接触知识时,学生们往往只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理论知识本身上,很少能够马上将之与自己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 因此,教师们就需要抓住新课教学之后的回顾反思环节,将实际应用的内容带到学生面前,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实践应用的意识.

例如,为了让学生们将方程的知识巧妙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当中,笔者在理论教学过后为学生们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公园广场上准备设立一座高度为2米的人物雕像. 为了让这座雕像达到最优的视觉效果,设计师计划以黄金分割比例来进行设计. 那么,根据图5当中的讲解,应当将这座雕像中人物身体下部的高度设计为多高呢?这道题所考查的能力比较综合,既需要大家通过图中的解释明确何为黄金分割比例,更重要的是要善于采用方程的方法来对这种未知待定问题进行解答. 通过引入生活元素,学生们感到相应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真实,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们再遇到实际生活当中的类似问题时会很自然地想到方程方法,对知识的感悟也更加深刻了.

不难发现,实际应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学习再次深化的过程. 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们得以关注到数学内容的更多细节与视角,无形之中完善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得以通过实践的途径来灵活自己对知识的掌握. 这也为教学实效的强化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从数学知识教学的大局来讲,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具有前提性的基础价值. 可以说,学生们在初中时期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意识,将会表现在日后的长期学习当中,对数学能力体系的建立与形成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 因此,对于关乎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学习习惯意识,教师们一定要在初中阶段加以渗透和培养,为数学能力的长远提升夯实基础. 勤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反思,能够有效重现并深化数学内容,推动知识能力与教学实效的不断强化. 应将之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其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新方向和着力点.

上一篇:驻村工作年度帮扶计划下一篇:为梦想奋斗的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