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论述篇

2024-06-18

简答论述篇(共5篇)

简答论述篇 篇1

简答论述

1.对今年春晚评论(主持人,广告, 舞台,明星搭档,今年的亲民风格,及其他)

关于主持人

今年春晚主持人阵容可谓是耳目一新。姐李思思、毕福剑以及被网友称为“中和剂”的撒贝宁三位新面孔的加入,让整个主持队伍首次呈现出4男+2女的阵容。谈及这个全新的主持阵容,没有很郑重的串词,多了亲和力,多了平民的味道。这样一台全国人民大联欢的晚会最主要的就是轻松和欢快,而亲和活泼的主持风格正好是对这样一个宗旨的体现。主持人之间风趣幽默,也能迅速地感染观众。”

少了赵本山的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给人整体感觉并不出彩,甚至还爆出了“抄袭”的新闻。本土笑星周卫星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赵老师宣布退出以后,这届春晚的语言类节目确实逊色了些。整场晚会,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语言类节目。”

周卫星对一些新人还是作出了肯定,“像开心麻花组合的表演,虽然谈不上十分出色,但是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新人是需要时间去成长的,他们有潜力。而春晚敢于起用新人也需要很大勇气。”对于一些语言类节目遭批评,周卫星坦言,“其实我们也不能一味埋怨演员,他们为了给大家呈现出精彩的演出付出了很多,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针对语言类节目的整体表现,周卫星也宽容地给予了“70”分,“我们要把眼光看得长远些,真正能说服观众的演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我认为这届春晚的新人表现很不错,如果假以时日,他们也可以挑起春晚舞台的大梁。”

歌舞类节目可谓央视龙年春晚的重头戏,光独唱类就有十几个,“混搭”也成了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对于今年春晚的歌舞类节目,著名音乐人、十三月唱片总裁卢中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其实今年春晚歌曲类节目没什么太大变化。同样的设备下,考验的是歌手的功底、适应能力,真唱对歌手确实是个考验。现在影视演员唱歌的越来越多,专业歌手反而少了,这种状态并不健康。我觉得演员唱歌应量力而行。”

看完整台晚会,青海卫视副总监陈晓冬用“大气”两个字来形容这届春晚给他留下的印象,“王菲等明星的演出还是不错的。语言类节目少了赵本山以后,确实没有什么谈资了。”而说到舞美包装方面,陈晓冬直言,“这部分的呈现十分完美,舞台LED的效果让观众的感受绝对是震撼级的。”

但陈晓冬也表示,“如果从一台晚会的艺术性创作性来讲,节目形式多样,没有广告,没有贺电,今年央视春晚是一台优秀的晚会。但是如果说到年俗、年味,我觉得少了些味道,年味不够浓。”不过,陈晓冬也坦言,“要办一台观众都喜欢的晚会是很难的,众口难调确实无法避免。其实我们都可以看到央视春晚导演的付出和刻苦,看到他们寻求创新和突破的努力,所以如果要给这次春晚的导演组打分的话,我觉得打80分没有问题。”

一下熟悉一遍.思考:对大衣哥走红现象评论(网络,媒体,才华,个人成名,成名之后的道路)

对今年茅盾文学奖进行分析

2.电影《疯狂的石头》获得了很高的票房,而且成为中国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典型,请分析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

(1)成本低。《疯狂的石头》投资500万港元。相比几千万的大投资来说,商业风险低。

(2)大量方言的使用增添喜剧效果。影片中各色人物方言杂烩。好听!现在方言流行的速度好比流行歌曲。毕竟会方言会给你带来很多方便的。

(3)幽默串串,恶搞不断。导演把幽默的元素设置到影片的各个角落,使幽默无处不在,自然引人注目。《疯狂的石头》将许多影片中经典的场景,加入自己的主题元素后,———

变形,呈现出来。

(4)关注小人物。影片中的主角自然是保安科长这个临危受命的工人。所谓真正的大盗比不入流的小混混都蹩脚。

(5)本土化是《疯狂的石头》的制胜法宝。多线叙事的结构让人把它和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以及几年前的英国经典黑色幽默电影《两杆大烟枪》联系起来,而《疯狂的石头》的成功,恰恰不是由于结构的模仿,而是本土化渗透在了影片每一个细节当中。

(6)制作人的创意非常好,为了吸引投资商,剧本在网上招标,被刘德华看重,充分利用刘德华的号召力,投资300多万。

思考:电影《泰囧》创中国电影票房新高,成为了无论是中国电影史还是2012年年度电影事件的话题性事件,请从多角度分析《泰囧》成功原因。

3、从电影《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如何获取高票房和美誉度。

第一;一个世界级的导演,一个世界级的影星,一个世界级的特效团队。三大元素构建出一部具有全球视野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张艺谋自己视为至关重要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上周终于在南京开拍。制片人张伟平公开说,《金陵十三钗》他要创造国内票房十个亿。你可以痛斥电影票房指标很庸俗,可以痛斥真正的艺术和金钱无关,但谁也无法否认衡量电影影响力的最主要指标还是票房。

第二:民族的内容世界的手法 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历来是争论的焦点。尽管艺术家宣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诚然,从文化形式上来说,民族的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财富,但是,从市场产品的角度上来分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说法就有些牵强。给世界人民做的商品,就要适合世界人民的口味。也就是说民族的内容,往往要通过世界的手法,才能真正蜚声中外。具备国际品相的电影必须是拥有国际视野的导演和制作人。张艺谋是得过很多国际电影奖的人,2008年的奥运会,实际上为《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打下了特别好的国际融合的基础,张艺谋借着奥运会完成了成为一个国际电影人的概念,一直做张艺谋电影制片人的张伟平,在国内国际市场的营销平台上积攒了多年的人气和信任,他是一个真正了解国际电影市场需求的人。《金陵十三钗》有好莱坞一线明星,我们重视市场,其实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好莱坞一线明星的合作,让中国电影真正走向全世界,因为好莱坞一线明星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是无法替代的。借助好莱坞的平台,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电影,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现在是水到渠成的时候了。

第三;电影观念亟待改变

一个世界级的导演和世界级的影星,还有一个世界级的制作团队,构成了《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的国际框架。张伟平认为,中国电影要走入国际,我们的电影人必须要改变观念,以前,张艺谋的电影是“土造儿”,现在我们需要“洋范儿”,《金陵十三钗》是颠覆性的选择。“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看了三个月《金陵十三钗》的剧本,才答应出演。用国际大牌演员,就有国际票房保证,电影的国际保护主义色彩的硝烟,就是看不见的战场。打进国际市场,需要具有国际水准的团队,能完成国际化的合作,北京奥运会往前更进一步,到今天,和美国一线大明星合作的导演,国内也只有张艺谋一人。因为,目前只有他有这种实力和机遇。

第四:好的故事和剧本;《金陵十三钗》具备一个有国际化视野的故事。剧本改了两年,针对的视角就是电影观念。张伟平说,拍一部国际化的电影,我们需要付出太多,最后把这个故事放在国际化视野上,从编剧,导演以及营销操作模式都是一个新的路数,好的剧本不光是讲一个好故事,还要有市场;不仅是国内市场,还要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

第五:电影题材的国际性《金陵十三钗》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都在向世界看齐。对于战争题材,张艺谋给观众什么样的哲学意义和美学思想,是张艺谋拿出《十三钗》最根本的东西,我们熟悉的战争片从《现代启示录》、《野战排》到《辛德勒名单》,他们探讨人性到了极致的地步,张艺谋的《十三钗》将带给我们什么期待,他的哲学美学思想定位是什么?张艺谋飞腾的想象力,能否拨动观众内心的那根弦,激发人性里的共鸣,让人恍然沉醉于梦中,是悬念也是期待。

4.电视剧的主要特点

由于制作电视剧的物质材料(摄象机和录象磁带)、传播媒介(电视屏幕)以及欣赏方式(以家庭式为主)等方面的特殊性,使这种艺术样式具有以下的特性:

①由于电视屏幕的面比电影银幕小得多,因而,在电视剧中一般都尽量少用全景和远景,大多采用中、近景和特写。特写镜头不但在电视剧中频繁出现,而且延续的时间幅度也大。它在电视剧中除有突出和强调作用外,还是叙述剧情的重要手段。

②电视剧中语言因素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面对面交流的特点和特写的大量运用,使得对白和独白的作用大大加强,一些电视剧还经常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方式,本身就像是一段长长的独白。电视剧的这种叙述方式,在家庭环境中显得亲切感人。

③电视剧特别适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示人物内在思想感情的变化。有人认为,电视剧是对“生活的转播”。荧屏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空前缩小,因而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如力求生活化、朴实而自然,切忌舞台表演中动作与声调的放大和夸张,需要较为本色的表演和即兴式的创作,才能给人以“生活自身形态”的感觉。又由于电视剧欣赏方式(家庭式)的特点,使它的篇幅灵活自由,可以有10多分钟的电视小品,也可以有长达几集甚至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

5、小说的主要特点

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色彩在影视中的作用(最后一段都能扩展开来)

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张艺谋也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

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的确,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

色彩作为电影艺术造型的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除了能还原景物的原有色彩,同时。还能传递感情,表达情绪:色彩不但可以表现思想主题,刻画人物形象,体现时空转换、创造情绪意境,烘托影片气氛,更是构成影片风格的有力艺术手段。当然,由于人们对不同色彩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反映,这也就形成了色彩的情感作用。.中国画与油画的区别?

除了工具、材料、表现主题的一般区别外,概括的讲,中国绘画尚意,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感情,西方绘画则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总之,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同中国绘画注重表现和写意,形成鲜明的差异。

8.电视节目的特征

(1)固定化是电视节目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最直观的特征。它要求有固定的节目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固定的片头、固定的节目长度,固定或相对固定的节目主持人等,便于观众定期、定时收看。

(2)综合性是电视节目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这种综合性体现在节目中具体内容与表现的形式上。

(3)观众高度参与性是电视节目的第三个特征,与其他电视形态相比,电视节目最具观众色彩,因为它是一种极为开放的节目形态,许多节目是在观众直接参与下才完成的。电视节目的定义

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电视传播的基本单位。即指电视台或社会上制作电视节目的机构,(如电视广告公司,电视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等)为播出,交换和销售而制作的表达某一完整内容的可供人们感知,理解和欣赏的视听作品。

权威解读“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篇2

A: 胡 廑

《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的语文部分,与去年比较,实质性变化唯有参考试卷中的作文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论述类”三个字还加点着重标出了。这意味着什么?今年的高考会考论述类文章吗?小编代大家咨询了相关专家,权威解读,独家放送!

矛盾反映出命题者内心的纠结,担心对文体类型的明确要求会束缚同学们的写作。

Q:胡老师您好!对于去年的高考作文题,不少老师和我一样有疑惑,题干中说“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说白了就是要写一篇论述类文章;但是要求中又写着“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意思是除了诗歌之外什么文体都可以写。这是怎么回事?

确实,这个作文题会让人觉得很矛盾。虽然从理论上说任何文体都可以阐明观点,但文学类、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的功能是不同的,阐明观点不适合用文学的写法。

其实这种矛盾反映出命题者内心的纠结,担心对文体类型的明确要求会束缚同学们的写作。因为浙江卷自自主命题以来,作文考查的多是话题作文、命意作文,往往不限文体,试图给同学们创造更大的写作空间。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长期训练写作带着情怀夹叙夹议的小散文,对文体、文类及其功能的认识变得模糊了。明确要求写作论述类的文章,恐怕同学们一时转不过弯来。

Q:这么说也是。那同学们最终写得怎么样呢?应该也有同学并没有写论述类文章吧!

事实上,在这个作文题下还真的有同学通过叙事类文章含蓄地表明观点,也符合题意,得到不错的分数。有一篇《作家梦》,讲述了作家古董叔在创作中内心与现实冲突的痛苦,结尾写道:

古董叔吐了一口烟说道:“……当年的我和你一样年轻有冲劲有梦想,但没办法,我为了自己为了父母,我需要钱吃饭,便只能写这些违心的谎话,而现在我已写得越发熟练了。被生活磨平了斗志,写了这些完全违心的文章,唉。”说完古董叔留下了我一人独坐在楼道中。那一夜我彻夜未眠,想着世上有多少作家在违背自己的良心写着虚伪的东西,又有多少作家维持本心。

如果明确要求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这篇文章恐怕就违背题意了。

以议论为主的文章都可以看作论述类文章。

Q:那么,夹叙夹议的文章不算论述类文章吗?到底什么样的文章是论述类文章?

文体的本质在于语言结构和语体风格。文体的划分取决于选用的词语、句子形式、修辞手法甚至谋篇布局,表现出某些突出的特征。论述类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有严谨的逻辑,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体现出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的论述特点。

对高考作文来说,可以宽泛一些,以议论为主的文章都可以看作论述类文章,包括学术论文、政论文、评论文章、学术随笔,甚至以议论为主的散文等。

Q:这么说好像有点抽象,可以请您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吗?

当然了!比如参考卷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英国作家戈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你大可以像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中那样,研究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方法,写一篇学术性的论文;也可以针对异化的社会,呼唤纯真,写社会评论或者杂文;还可以写议论为主的随笔、散文。

有的随笔或散文,表面看起来叙述性的语言占比更高,但是从内在结构分析,这些叙述引向思考,引出下文的论述,体现论述语体的风格,当然可以归入论述类的文章。所以,备考时不用去纠结“议论文”“议论性文章”“论述类文章”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区别,强化论述能力的训练才是王道——哪怕是写随笔、散文也要有观点,并对观点做出阐述论证。

在写论述类文章时,应重视思辨,避免落入窠臼。

Q:照您这么说,只要文章以议论为主,有观点、有论述就可以算作论述类文章,那么,高考要求写作论述类文章,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不容易出现文章千篇一律的现象,前些年大家深恶痛绝的“穿靴戴帽三段论”式的套话作文也会从考场上消失了吧!

这就是接下来我要提醒大家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都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或者表述为“展开描写”“展开议论”。当时的同学在写议论文时形成了一种套路:开头一段提出观点,中间数段展开论述,正面或反面论述之后在结尾联系生活作总结。这是一种典型的议论结构,但是由于忽视思想内容、笔法单一,成为一种僵化的形式,还有人严肃批评这类文章是“新八股文”。所以,在写论述类文章时,应重视思辨,避免落入窠臼。

胡老师特别提醒

(1) 今年第一次在参考试卷中对作文文体做出明确限制,其意义在于强调作文要有文体分类意识,不是为了设定框框限制同学们写作。高考作文题始终围绕语言与思维、表达与交流的本质,引导同学们完整正确地认识写作,写出好作文。

简答或论述 3 篇3

哈姆莱特的形象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A,有美好的理想,品格高尚,且多才多艺。哈姆莱特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对于世界和人生都有一套与传统的教会观念不同的新看法。对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等有新的看法;B、忧郁与精神危机,行为上的迟疑与延宕是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时的表现。父死、母嫁,友谊、爱情的破灭,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思想危机的阶段也是思考与探索的阶段,他所思考的不光是复仇的事,还有人的价值、实现理想的道路等,其中最有名的一段是对生命意义的思索“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也是理解哈姆莱特全部行动的关键。包括迟疑与延宕的原因。为父复仇与重整乾坤相结合。在复仇上,他有行动且有一个伟大的目标,但在这个伟大的目标前,他想行动但不知如何行动。2、1)

客观上,“丹麦是一座大监狱。”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邪恶势力过于强大,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年轻的人文主义者力量过于渺小,在善恶较量过程中,寡不敌众,弱不胜强。主观上,哈姆莱特作为人文主义者存在着种种的局限,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不能摆脱宿命论等思想。因此,哈姆莱特的复仇只能以悲剧告终。

2)

性格上的缺陷:《哈姆莱特》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性格悲剧”,该说认为哈姆莱特的“延宕”在于他性格的缺陷:孤傲内向使他脱离群众;忧郁悲伤使他缺乏信心勇气;优柔寡断使他坐失良机;敏感多疑使他内心分裂,顾此失彼;耽于冥想使他忘记行动;幼稚脆弱使他难以承担重大使命……哈姆莱特的个性缺陷实际上是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在个体生命中的反映。

3)

理想的幻灭:哈姆莱特遭遇的人生变故,使他心中对人类的美好理想幻灭了,他不再认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性的邪恶在他面前暴露无遗:贪婪、残忍、奸诈、淫邪、伪善、脆弱、自私、狭隘……他否定了整个人类,包括他自己。因而,“重整乾坤”的意义变成了对整个人性的改造,“复仇”的对象不仅仅是一个克劳狄斯,而是所有人性的恶。而消除人性的恶,意味着否定人的现实存在,同样意味着人生的虚无。这样,一己之私仇变得无足轻重。所以,“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只是找不到复仇方式时产生的矛盾的心理,而且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虚无时那迷惘与忧虑心态的外现,同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性表述。

4)

弗洛伊德的弟子琼斯(E rnest Jones)认为,哈姆莱特潜意识中存在着“杀父娶母”的原始欲望。由于哈姆雷特不能对自己说出遭禁的冲动,所以陷入迟疑不决中。

5)

思想与行动脱节说 :哈姆莱特既不缺乏思想,又不缺乏行动,他的失误在于不能很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而哈姆莱特思想与行动的脱节,是由他所处的严酷的客观环境造成的。

6)

“约拿情结”说表明,哈姆莱特的脆弱、延宕,不是他个人独有的现象,而是人类普遍弱点在生命个体上的示现,哈姆莱特的悲剧在于: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他没有成功地以个人意志克服人性的弱点。《哈姆莱特》的艺术特色:(1)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哈姆莱特》虽是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但所涉及的生活内容却远远突破了宫内的限制。(2)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其间的起伏变化不是外加的,而

是哈姆莱特与克劳炙斯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在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中人物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性格。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框,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使“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3)人物的个性化。为了塑造好人物的性格,莎士比亚一是把人物放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主人公与客观环境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内容冲突。二是善于在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三是充分发挥独白的作用,通过独白,有力地提示了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和他思想性格发展的过程。(4)语言丰富多彩。一是语言的高度形象化,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二是语言的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地位及其所处的情境。如哈姆莱特的语言有时富于哲理,有时则是充满市井俚语,因场合、心境不同而不同。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

(1)在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由于古典主义是法国君主制的产物,古典主义作品的中心主题就是宣扬个人利益和情感服从王权和国家利益。高乃依的悲剧《熙德》突出体现了这一特征。(2)在思想上崇尚理性,遵守公民义务。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古典主义作家把理性作为创作必须遵守的原则,在作品中歌颂理性对感情的胜利,谴责丧失理性,情欲泛滥造成的罪恶,要求公民履行对国家王权的义务。如拉辛的悲剧《安德洛玛刻》突出体现了这一特征。

3)模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古典主义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型,采用古代题材和体裁塑造形象,表现时代精神。在创作规则上,强调服从古代艺术法则,戏剧必须遵守“三一律”。19世纪被浪漫主义作家打破。在文风上,古典主义要求语言规范化,准确、明晰、典雅。在塑造人物方面,强调赋予人物某一种品格,使人物性格固定化、类型化。古典主义过分强调这些规则,影响了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3.浮士德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

1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达尔丢伏

1)

伪善:他声言不图安逸,却“一离饭桌,他就回到卧室,猛孤丁地一下子躺在暖暖和和的床里,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 声言不好色,却一方面向奥尔恭的女儿玛利亚娜求婚,另一方面企图勾引奥尔恭续妻欧米尔。声言不贪财,却利用奥尔恭的昏聩,赶走达米斯,骗取奥尔恭的全部家产。声言不杀生,却在假面揭穿之后,凶相毕露,告发奥尔恭私藏政治犯文件的秘密,欲置奥尔恭于死地。伪善者的可憎与可怕在于作恶的自觉性和作恶的隐蔽性与欺骗性。如果仅仅是追求世俗生活享受,追求简单需要的满足,这种单纯的浅层次追求是可以理解的,可达尔丢夫却要为这种追求挂上殉道的招牌当然是不可接受的。

2)

狡诈:狡诈是一种邪恶的智慧,在达米斯当面揭穿其恶行时,达丢夫凭着阴险和狡诈手段蒙蔽奥尔恭,赶走儿子达米斯,骗取其财产,他假意的忏悔,巧妙遮掩的辩白都显示了他的狡诈。

3)

狠毒:当伪善的面具被揭穿,狡诈的手段行不通时,达丢夫暴露出凶残、狠毒的本来面目,欲置奥尔恭于死地。达丢夫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揭示教会伪善本质和人性的险恶,充分体现了宗教在限制人类恶行的无能为力。但这一形象,过于夸张近乎失真,仅仅是人性恶的符号。

4)

答尔丢夫身上还展示了人的原欲与现实禁忌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贪欲之徒,一位为衣食而忧的庸人,答尔丢夫没有任何为宗教信仰献身的准备,却要带上道德君子的人格面具,做他人良心的导师,这就逼着答尔丢夫必须把生活当成戏剧去表演,一方面要满足自身的原始欲望,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保持不食人间烟火,人们一旦肯定他的这种伪装的禁欲行为,达尔丢夫就会获得相应的社会声誉,但同时也

就越难以从伪装的行为和骗取的声誉中脱身。本来人的原欲作为一种人的自然本能,是无可厚非的,但它一旦与扭曲的理性结合在一起.就会成为淫荡、邪恶的力量,给人以恶作之感。答尔丢夫的悲哀在于:他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侥幸上,寄托在他人的永远失误上,但这恰恰不能成为永远的事实。以禁欲手段迫求纵欲目标,毕竟是一种曲折艰难的方式。

5)

同时达尔丢夫得到赞美的禁欲表演,并不能引起普遍的仿效和追随,也不能形成神圣庄严之感,禁欲终归是教会的一厢情愿,是蔑视人类正常情感的强人所难。以教会残存的对世俗生活的干预力量作靠山,保存虚幻的荣誉和空洞的体面,为日渐苍白的门第注入宗教血液,但这一切却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实际利益,更不能为他的纵欲追求提供道德支持和社会保护,所以达尔丢夫依附教会,充当良心导师终归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

6)

形象意义:莫里哀通过这个典型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当时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与贪婪的本性,有力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答丢夫这个名字已成为伪善者、“故作虔诚的奸徒”的代名词。

(二)《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1)

遵循古典主义“ 三一律 ” 原则,戏剧结构紧凑、严谨,虽然《伪君子》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是它却一直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并且只持续了一昼夜,整部戏剧紧紧围绕着揭露答尔丢夫的虚伪本质这一主旨展开。

2)

虽遵循“三一律”原则,但莫里哀善于“戴着脚镣跳舞 ”,在有限的时空里,创造精妙绝伦的的喜剧效果。喜剧主人公达丢夫在第三幕第二场才登场,前两幕围绕柏奈尔夫人的争吵,做足了铺垫,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伪君子形象。歌德称这是“现存最伟大的最好的开场”。第3、4幕开始正面揭发其伪善的险恶用心,好色贪财。第5幕进一步揭露他的凶恶面目和危害性,最后收场结局干脆利索。全局结构紧凑,有头有尾,冲突鲜明。

3)

悲喜杂糅的喜剧体裁。喜剧的情节中杂糅了悲剧主题:对宗教信仰的讨论对人性善恶的思考等。又杂糅了悲剧情节:赶走达米斯;欲置奥尔恭于死地等。喜剧性格中杂揉了悲剧性格:奥尔恭和柏奈尔夫人的滑稽中有悲哀:丧失理性。

4)

丰富的戏剧手法。以打耳光、隔墙偷听、桌下藏人等民间闹剧的手法,制造喜剧效果;以民间风俗喜剧的的语言表现家庭矛盾:吵架、撵子、逼婚等;以诬陷、告密等悲剧情节,揭露达丢夫的凶残本质。5)

精妙的喜剧语言。以夸张、反讽的语言塑造达丢夫的伪善性格,比如出场的第一句台词:“劳朗,把我修行恶毒鬃毛衣和鞭子收好……有人来看我,就说我把募捐来的钱分给囚犯去了。”以反复的语言刻画奥尔恭丧失理性的昏聩,如第一幕第四场:桃丽娜向奥尔恭四次报告太太的病情,奥尔恭四次置之不理,转而询问达丢夫的情况,出现了两句重复四次的台词:“达丢夫呢?”“真怪可怜的。” 以明快、生动、犀利的语言显示桃丽娜爽朗的性格和来自民间的智慧。

6)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充分运用了对比手法。喜剧一开始就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奥尔贡一家人在对答尔丢夫的看法上分成了两大派。奥尔贡和他的母亲柏奈尔太太是一派,他们把答尔丢夫奉为“精神导师”,对答尔丢夫无限地崇拜和任;另一派的成员有欧米尔、大密斯、玛丽雅娜、桃丽娜等,他们很快就识破了答尔丢夫的虚伪本质。作者在讽刺答尔丢夫时,充分发挥了对比的作用,就把伪君子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特点淋漓尽致地暴露了出来。另外,《伪君子》不仅讽刺了答尔丢夫的虚伪,也嘲笑了奥尔贡的愚蠢,这也是通过对比实现的。答尔丢夫越是矫揉造作,越是伪装,奥尔贡就对他越是崇拜迷信。答尔丢夫故意在奥尔贡面前表示回避与奥尔贡太太接近,奥尔贡却偏要求答尔丢夫与自己的太太多多亲近。一个是非常狡猾,一个是无比愚鑫。两相对照,就产生了强烈的讽刺。

7)

莫里哀突破古典主义法则,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伪君子》取材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因素和社会批判精神。

8)

艺术局限:在《诗艺》中,贺拉斯提出了塑造人物的“类型说”,即同一类的人物都应有自己典型性格。在《伪君子》中,主角答尔丢尔的性格完全是单一的,一直伪善而没有其他的特点。在整出喜剧中,他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变化或领悟,毫无个性可言。他在整出戏剧的表演就仅仅是为了表现伪君子这一类人共有的虚伪本质。答尔丢夫被模式化了,成为了伪君子最典型的代表。这是典型的古典主义的人物塑造法,主要人物性格单一,类型化,脸谱化,缺乏现实感;作者受“三一律”束缚,未能象莎士比亚那样纵横捭阖,自由发挥其戏剧天才,开掘出社会生活的广阔度。在结尾的处理方式上,也是莫里哀古典主义思想的体现,他的指导思想使得他自然地希望借由王权来解决普通百姓的纷争,处理棘手的问题,也在此赞美了王权,但多少使情节有点生硬。

4.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艺术成就)答:(1)两部史诗反映的基本思想是:①肯定人在自然及神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②也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情况。③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这种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及一夫一妻制。

(2)艺术价值:① 结构紧凑、安排巧妙。对于两个10年中所发生的事,分别只表现了其中51天和40天中的内容。②人物塑造上,希腊主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美貌、勇敢、钟情、义气、凶狠、善良于一身,性格是立体多元的。③ 史诗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借动植物来喻人。后人赞誉“荷马式的比喻”。

简述荷马史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答:①《荷马史诗》又被称为“英雄史诗”,它的成就还在于以简洁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系列的英雄万象。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和奥德修斯是其中的代表。②阿喀琉斯是神与人之子,是希腊联军的主将。他为了部落集体利益,他作战勇猛过人,自觉地遵从部落集体利益,体现出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③赫克托耳是特洛伊的主将,这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氏族领袖形象。他作战勇猛,指挥英明,视保家卫国为己任。与阿喀琉斯相比,赫克托耳更具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战场上他不畏惧对方比自己强悍,一心想杀死对方,把为部落而死看成是一种荣誉。但他不是一个完人,由于他的盲目和自负,不仅了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也葬送了整个部落的命运。④奥德修纪在史诗中是以智多星的面目出现的。他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不屈不挠,但在他的性格中又不乏残酷、狡猾和自私的一面。⑤贯穿这两部史诗的共同思想是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的态度。史诗中出现的神虽然是“法力无边”,然而有的时候却强于神。这种重视现实的英雄、赞美他们的强大力量、蔑视各种困难的描写,是古希腊人豪迈的乐观精神的表现。

3.于连形象

一、双重的、矛盾的性格

于连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两重性元素主要有: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雄心与野心、虚伪与正直等。这种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思想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他的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德·雷纳尔市长家里;正直与虚伪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神学院中;雄心与野心、反抗与妥协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德·拉莫尔侯爵府中。

(一)自尊与自卑。于连是由一位粗暴且憎恶他的父亲培养长大的,从小就缺少父爱,使于连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人的内心越是脆弱,其防御机制就越强。于连高傲、敏感,时刻不忘维护自己的尊严,实际上这是一种防御机制,一种对内心自卑感的补偿。他宁愿在家挨饿,挨打,也不愿到贵族家当奴仆;他关心和谁同桌吃饭胜于关心薪金的多寡。他最初对德·雷纳尔夫人示爱并非真心,而是为了维持自尊这一“职责”。自尊使他要求得到真正的爱,自卑又使他得到了这种爱也不敢相信。于连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可是当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时就会导致自卑感,而这种自卑又激起了他强烈的自尊。

(二)反抗和妥协。于连极端不满自己现实的处境,热烈追求个人的自由、平等。他狂热地崇拜拿破仑,想凭自己的才干,成为拿破仑式的英雄。他身上强烈地表现出平民的反抗意识。于连的两次恋爱就是对封建门阀制度的有力冲击。但是当他看到主教的丰厚收入,便想要当教士,于是背诵《圣经》,到神学院去,忍气吞声地想适应那里的生活。他看到侯爵能让他改变平民的命运,便甘心为他效劳,不再反抗了。个人野心支配着他的一切行动。直到他发现贵族阶级对平民存在根本的敌视后,才恢复了反抗精神,宁死也不肯妥协。

(三)正直与虚伪。神学院的环境使内心正直的于连变得更加虚伪自私。他明明鄙视憎恨他们的这些行经,却忍气吞声地适应他们;他明明是无神论者却扮演成虔诚的教徒。阴暗的神学院把于连变成了伪君子,同时也刺激了他向上爬的野心。在这里,于连性格中的反抗与妥协、雄心与野心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三)雄心与野心。地位和环境骤变,在都市风气严重腐蚀下,于连的虚荣心恶性膨胀,个人的雄心壮志开始向个人野心逐步转化。他鄙视上层社会的纨绔子弟,却又盼望着进入上流社会,出人头地,扬眉吐气。他十分仇视侯爵巧取豪夺、大发横财的行径,但当领悟到侯爵有意识把自己栽培成“一个上流社会的人”时,却又甘心为侯爵效力。于连变成了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忠实奴仆。

二、善良正直的本性

但作为一个平民出生的人,他的灵魂深处始终没有泯灭那善良的天性。他和儿时的伙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只能发自善良的心灵。面对贫苦人的悲惨场景,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怜悯的眼泪。曾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五百法朗寄回家乡,请西朗神父帮助分给与他以前一样贫苦的人,并要求不要说出他的名字。司汤达把美与丑放在一起描写,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突出美的一面。让主人公经过“恶”的磨难之后,更加坚定了对“真,善,美”的信仰,最终认清了社会的本质。

三、于连命运的悲剧性

这是于连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于连最终没有实现先前的梦想,反而被送上了断头台。贵族阶级等级制度的森严和门阀观念的僵死决不允许于连这样一个平民出身的青年跻身于上流社

会的行列。下层青年,无论才华多么出众,其向上爬的野心决不会得逞,等待他们的只有毁灭。于连这一典型形象的反抗-妥协-反抗的生活道路,揭示了复辟时期平民阶级与贵族阶级的严重对立,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对封建制度的不满。

分析拉斯蒂涅的艺术形象。拉斯蒂涅是《高老头》中的主人公,他在小说中等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习时代。拉斯蒂涅本是外省的破落贵族子弟,头脑清醒,聪 明伶俐,他本想通过勤奋努力,在巴黎取得功名,但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繁华对他诱惑太大,“刚学会欣赏,跟着就眼红了”。如何能够 跻身其中,他上了三堂课:第一堂课是的赛昂夫人,给他打开一张巴黎名利场上的角逐图,告诉他“你越没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到达欲望的最高

峰”。还教给他具体的手段,从理论到实践导引他走上冷酷的自利之 路;第二堂课是伏脱冷,采取和鲍赛昂夫人同样的方式,也是既有理论也有实践,只是更加残忍,还斩钉截铁地对他说:“世界一向就是这样,道德家永远改变不了他。”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对心存良知、颇有几分正义感的拉斯蒂涅来说,都有些困难,翻翻家谱寻找靠可以,向贵妇人俯首帖耳也行,只是做不到赤裸裸地暗算别人。是高老头的悲剧,使他真正理解了那些理论的广泛性和透彻性,作为最后一堂课,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教育”,埋葬了高老头也“埋葬于年轻人的最后一滴眼泪”;毅然宣布进击的开始。从此,拉斯蒂涅走进上流社会,不择手段获取财富和权势,实现了自己的欲望,由涉世不深变成腐化堕落的野心家。

24.论述《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艺术形象。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罪与罚》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贫穷的大学生,靠母亲和妹妹打工支持他上学。由于困顿难支,妹妹决定嫁给富有的中年地主以换取物质支援。这件 事把拉斯科尔尼科夫推到一个道德的十字路口:如果继续上学,就是牺牲亲人的幸福;如果不上学,也对不起家人对他的期望。他陷入痛苦的思考,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人分为两种:一种人是平凡 的,只能逆来顺受,循规蹈矩;一种人是非凡的,是天才和伟人,他‘们可以采取任何行动改变现实,包括杀掉许多人,他想试验一下自己是哪种人,便在一种冲动中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但他却被犯罪感所折磨,陷入极度痛苦,法律、道德、良知从各个方面压迫着他,撕扯着他,将他推向疯狂的边缘。小说中另一个形象索尼雅,是一切苦难的象征,是美德和自我牺牲的化身,她心灵纯洁、善良,信仰上帝,在痛苦面前坦然、平静。索尼斯的方式感动了拉斯科尔尼科夫,他在巨大痛苦中接受了索尼雅的劝告,投案自首,用肉体,的痛苦换取心灵的平静。·最后,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索尼雅的人性光辉指弓I下,皈依了宗教。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纯洁、善良的优秀青年,他善于思考,探索人生道理,对社会认识深刻;又感受细微,内心敏感脆弱,总是处于紧张、痛苦、孤独的精神疲惫之中,不断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这个人物形象使《罪与罚》的主题走向深入,进人人类的灵魂深处。这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主要特点。

人间喜剧的特征《高老头》在艺术上很严谨,作者设置了典型环境,让典型人物活动于其中,使人与人的金钱关系与环境相契合,书中安排了四条情节线索,以拉斯蒂涅的堕落为主线,其它几条起辅助作用,纵横交错又脉络分明;典型人物的刻划是巴尔扎克的最大特色,不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心理刻划,甚至一个细节,如高老头每吃一块面包都要放在鼻下嗅一嗅,都使人物更鲜明生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作

者一大功力,贵族沙龙中的语言与逃犯的语言绝不一样。”社会问题剧1868—1891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用散文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思想感情】 《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四大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为什么说桑提亚哥是“硬汉子”形象的集大成者。

桑提亚哥是一个“硬汉子”性格的化身,是作家自30年代以来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子”性格的深化与发展。在他身上,具有超越的人格力量,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1)桑提亚哥体现出一般“硬汉子”形象共有的勇敢、顽强、永不屈服、敢于向命运抗争,向失败和死亡进行挑战的精神,他在与大自然,与社会作斗争过程中,虽然一次次失败,但他的不甘失败精神却是永远也打不垮的。应该说,这种不甘失败的精神是人走向胜利的精神,是人类不甘失败精神的颂曲。(2)桑提亚哥已经不是单纯的硬汉子了,他的背后是人类永恒存在的价值:自信、自强和自尊。他的行为也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象征了永恒的人类精神存在。在他这个硬汉子形象具有浓厚的哲理性意义和象征意义。(3)桑提亚哥是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舍去了具体的社会性,超时空主体情境赋予超迈的人格力量。与自然界形成了鲜明的象征意义。(4)桑提亚哥为“硬汉”注入了独有的乐观因素。永不言败,对未来胜利的向往,是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进一步肯定。

所以说桑提亚哥是“硬汉子”形象的集大成者。

40《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特征:答:(1)把小说创作提高到社会研究和历史哲学的高度。(2)运用典型化的原则,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除了采用描写肖像、语言和等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以外,特别是把个体户作为人物性格的特征,用夸张和手法来突出代表该人物性格特征的情欲,让他们在这种欲望支配下活动,如葛朗台对金子的贪欲、高老头的父爱。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很重视对环境的描写。(3)从经济角落去反映社会变革和阶级关41.浪满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答:首先,强调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其次,推崇想象力。再次,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第四,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化,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第五,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 名词解释 1.拜伦式英雄

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2.三一律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剧本创作的规则,要求戏剧描写的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即一个剧本只有一个情节线索,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不超过24小时。它有利于剧作情节结构的简练集中,但作为一种规则,却成为束缚剧本创作的清规戒律。3.狂飚突进运动

狂飚突进运动是18世纪7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运动的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民族风格,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和觉醒起了积极作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这个运动的名称来源于运动的参加者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运动的纲领制订者是文艺理论家赫尔德尔,代表剧作家是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4.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西班牙创造的一种新型小说。它是城市发达后的产物,一般采用自叙体形式,主人公多为城市平民。小说以主人公流浪汉为线索,用城市平民的眼光观察社会,讽刺各阶层人物,反映社会风貌。流浪汉小说对欧洲近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5.心灵辩证法: 这是车尔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创作中心理描写方式的一个概括,认为托尔斯泰“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的辩证法”。即是说,托尔斯泰注重于人物心理过程的描写,使之既符合人物性格的逻辑,又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既关注其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的真实性,又注重与其他阶段的逻辑联系,从而使得整个作品本身实际上也成了一部人物性格和心灵发展史。

6.浪漫主义文学:是出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股文学思潮。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一方面刺激了人的精神个性觉醒,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对现实产生失望,在这个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思想界出现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哲学家康德、费希特等对自我的关注。在这个大背景上,出现一大批作家、诗人,他们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歌颂大自然,喜欢异国情调,在诗歌、小说、戏剧各领域均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代表作家有雨果、拜论、普希金等。7.湖畔派: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

8.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9.存在主义文学:

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产生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是一种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形象阐述的文学思潮。与20世纪30年代末兴起于法国,二战后影响欧美,波及亚非诸国;50、6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逐渐衰落,80年代随着萨特的去世而结束。

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等。存在主义的特征:①鲜明的哲理性。②独特的真实性。③所处环境的确实性 硬汉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10.冰山原则: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

11.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12.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实证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欧洲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文学上,浪漫主义逐渐衰退,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用人道主义批判社会弊病和人性缺陷,追求细节真实性,塑造典型性格,逐渐成为作家们的主要倾向。20年代,斯丹达尔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创作上各国出现一系列大作家,大作品,在19世纪成为主要的文**流。

法医学简答论述 篇4

1法医学: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2法医学的研究对象:现场勘验、尸体、活体、物证、文证、各种人证的陈述、视听资料。3法医学的作用:1)为揭露犯罪活动提供线索和科学证据2)为正确处理民事纠纷提供正确的解决依据3)提高监狱的管理水平4)构建社会安全屏障5)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4法医学鉴定概念:运用法医学知识,对案件性质、死亡原因、死亡时间、损伤程度、致伤物质属性、个人识别等涉及法律的医学专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判定。5法医学鉴定人权利:1)有权要求委托机关提供必要的鉴定材料和资料2)有权查阅有关的案件材料3)有权在侦查人员的许可和主持下参加现场勘查等活动4)当提供的材料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要求补充鉴定材料或拒绝鉴定。5)当鉴定人为2名以上时,可共同或分别作出鉴定结论。6)有权对非法或不符合法律程序收集的物品拒绝鉴定7)有权拒绝任何机关、团体或者个人对其鉴定活动提出的不正当要求和倾向性意见。6鉴定人与一般证人的区别1)前者可被指派、聘请,可选择,可更换。后者不可选择不可代替。2)前者通过鉴定做出科学判断,后者提供证言,了解案件事实。3)前者必须具备资格条件,后者无需具备。4)前者有法定回避,后者无。5)前者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后者无。6)前者可以通过讨论共同作出鉴定结论,后者个别进行不能讨论。7法医学鉴定原则:1)客观原则2)法治原则3)独立原则4)时限原则5)保密原则。8法医学的检验鉴定内容:1)现场勘验2)尸体剖验3)活体检查4)物证检验鉴定5)文证审查。9死亡案件现场记录内容:1)一般情况2)案件经过3)现场情况。10物证检验鉴定:1)生物学检材2)毒物分析用检材3)人体表面附着物、复制物、凶器、衣着。11。11—18世纪—南宋—宋慈《洗冤集录》12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13濒死期特点:1)谵妄、摸空、昏迷2)血压不降3)心跳和呼吸减弱4)出现周期性呼吸。14脑死亡诊断标准:1)大脑反应消失2)脑干反射消失3)无自主呼吸4)平波或等电位脑电图等15死因概念:所有导致或者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者暴力情况。16死因的分类:1)根本原因2)直接死因3)辅助死因4)联合死因5)诱因。17早期尸体现象:1)肌肉松弛2)尸冷3)尸斑4)尸僵5)尸体痉挛6)皮革样化7)角膜混浊8)自溶。18尸冷的概念:人死后,体内产热停止,但尸体任不断地继续散热,尸温逐渐下降,直至与环境温度一致。19影响尸冷的因素:1)环境因素2)衣着3)个体差异4)死因。20尸斑的三个时期:1)坠积期尸斑2)扩散期尸斑3)浸润期尸斑。21尸斑一期和二期的区别:1)一期的尸斑颜色淡,面积小。二期范围扩大颜色加深2)一期手指按可以褪色,新尸斑又出现。二期尸斑不再消失,新尸斑不易出现。3)一期切开尸斑皮下组织可见血滴出,用纱布易擦去。二期用纱布不易擦去。22尸斑的法医学意义:1)尸斑是较早出现的死亡征象之一,可确证死亡2)根据尸斑的发展可以估计死亡的时间3)根据尸斑的颜色和程度可作为分析死亡的参考4)根据尸斑的位置,可推测死亡的体位,判断尸体有无翻转移动。23尸僵出现的时间和顺序:1)1—3小时开始出现,4—6小时由下颚部扩延全身,12—16小时尸体强直发展到高峰,持续1—2天逐渐缓解,3—4天消失。2)顺序为下行和上行次序,下行为先由咬肌、颈肌开始、向颜面肌、躯干、四肢发展。上行为由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24影响尸僵形成的原因:1)外界环境2)个体差异3)死因。25尸体痉挛概念:死前,由于有剧烈的肌肉运动或者是高度紧张兴奋,死后肌肉未经松弛而发生僵直。26尸斑出现的部位:尸斑分布于尸体地下未受压部位。1)仰卧位时,尸斑见于枕部、项部、背部、腰部、臀部及四肢背侧面2)俯卧时尸斑分布与仰卧相反3)缢死尸体,尸斑分布于四肢远端以及裤腰带上缘的皮肤4)溺死尸体,由于尸体筋疲力尽,辗转移动,故尸斑分布不恒定。27晚期尸体现象:一,腐败:1)尸臭2)腐败气泡和水泡3)死后循环4)泡沫器官5)腐败静脉网6)巨人观7)死后分娩8)白骨化9)尸绿。二,尸霉。三,保存型尸体。28腐败的五个成分:1)细菌2)空气3)蛋白质4)脂肪5)碳水化合物。29腐败静脉网概念:人死后,内脏血管中的血液受到腐败气体的压迫,流向体表,使得皮下静脉网扩张,充满腐败血液,在体表呈现暗红色或表绿色树枝状血管网。30保存型尸体:1)干尸2)尸蜡3)泥炭鞣尸4)我国古代保存型尸体—马王堆女尸、江陵古尸、民代古尸。31机械性损伤分类:一,按致伤物的性状:1)钝器伤2)锐器伤3)火器伤。二,按特殊类型机械性损伤分类:1)交通损伤2)颅脑损伤。32创的概念:作用于人体的暴力超过皮肤弹性极限时,造成皮肤、皮下组织,甚至血管、神经、肌肉都发生断裂,所形成的开放性损伤。创的构成:创口、创角、创口、创壁、创底、创腔。33咬伤属于徒手伤34棍棒伤特点:条状损伤。“竹打中空”指前、臀、肩胛等处可形成中空性皮下出血。35锐器伤种类:1)切伤2)砍伤3)刺伤4)剪伤36切颈自杀又称自刎:创口起始端较深,收尾端较浅,常有表浅切痕伸延称为鱼尾状切痕。37剪创:1)夹剪创2)剪断创3)刺剪创。38枪弹创形态特征:1)射入口2)射创管3)射出口。39冲击波伤特点:1)多处损伤,心肌出血,肺有延肋骨走向的出血带,肺泡和胸膜破裂,中耳鼓膜破裂,骨折、脑损伤2)外轻内重,体表损伤轻,内脏严重损伤3)伤情发展迅速,全身情况急剧恶化而迅速死亡。40机动车损伤:1)撞击伤2)轮胎碾压伤3)摔伤4)挥鞭样损伤。41颅骨骨折的种类:1)线状骨折2)凹陷骨折3)粉碎性骨折4)穿透性骨折5)崩裂性骨折6)颅底骨折。42外伤性脑疝种类:1)海马沟回疝2)小脑扁桃体疝3)扣带回疝。43自杀伤与他杀伤的区别:1)自杀伤多出于政治、经济、家庭关系问题,他杀伤则为仇杀、斗殴、恋爱矛盾激化等2)自杀伤现场无格斗痕迹,衣着整齐。他杀伤有搏斗痕迹,外人指纹,血迹3)自杀损伤多为顺手的部位,他杀损伤为本人不易形成的部位4)损伤方式不同5)损伤数目和程度不同。44烧死的尸体征象:一,体表局部皮肤上可见四度高温损伤的表现:1)红斑期2)水泡期3)坏死期4)炭化期。二,其他外部征象:1)“拳斗”姿态2)“鹅掌纹”3)一氧化碳中毒真相。45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1)皮肤,前者烧伤处皮肤有明显生活反应,后者无2)呼吸道,前者器官、支气管内见烟灰、炭末,后者仅限于口鼻3)有热作用呼吸综合征,后者无。4)消化道,胃和十二指肠可发现烟灰炭末,后者无。5)血CO,前者心血及深部大血管内HbCo升高,后者无或含量低。6)内脏前者发生淤血、水肿、变性,后者无。7)死因,前者烧死,后者有其他死因,如致命伤。46皮肤可见四度低温损伤:1)一度冻伤(红斑性冻伤)2)二度冻伤(水泡性冻伤)3)三度冻伤(坏死性冻伤)4)四度冻伤(坏疽)47胃粘膜出血概念:绝大多数冻死者的胃粘膜下弥漫性出血,出血点延血管排列,呈暗红、红褐或者深褐色。48电击死尸体征象:一,外部征象:1)电流斑2)电烧伤3)皮肤金属化4)其他损伤。二,外部征象:1)心腔扩张2)心外膜下出血3)心肌纤维断裂4)骨折、脱臼、脂肪变性。49电流斑概念:电流通过皮肤时产生热能,能在皮肤上造成的特殊性损伤。50窒息概念:由于某种外因或者内因使氧的吸入减少或完全停止,不能维持机体的需要,以及二氧化碳排出受阻,在体内潴留,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和生理功能紊乱。51外呼吸概念:指肺与外部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52内呼吸概念: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53窒息种类:外窒息和内窒息。54窒息原因:外窒息多见于呼吸道受压迫或者阻碍等机械性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内窒息主要见于某些毒物中毒、严重贫血、组织内血液瘀滞等。55窒息的种类:一,机械性窒息:1)压迫颈部引起2)压迫胸部引起3)闭塞呼吸孔所致4)异物阻碍呼吸道引起5)液体进入呼吸道所致6)体位性。二,其他:1)空气中缺氧2)外伤性3)中毒性4)病理性5)新生儿6)电性。56缢死的外部尸体征象:1)颈部缢沟2)颜面苍白或者青紫3)舌尖有时挺出4)鼻腔出血及流涕5)尸斑及尸僵6)碰撞伤。57体位性窒息概念:因受害者被强迫固定在一个特殊体位,使呼吸运动发生障碍或使呼吸道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的窒息死亡。58溺死尸体的外表征象:1)口鼻部蕈形泡沫2)手中抓有异物3)尸斑颜色淡出现慢4)鸡皮状皮肤5)手足皮肤浸软、脱落现象6)尸体腐败浮出水面7)在水中形成损伤。这些均为死后伤,无生活反应。59新生儿窒息:概念:出生时有心跳,但经过半分钟到一分钟后无自主呼吸。原因:1)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脐带受压、绕颈、打结,子宫收缩过强而导致胎儿缺氧,发生宫内窒息。2)分娩中胎头在产道遭受强力压迫,引起颅内出血而导致压迫呼吸中枢导致窒息。3)胎儿经过产道发生自然呼吸时,吸入羊水、血液或者是胎粪而堵塞呼吸道并引起窒息。60毒物概念:指某种化学物质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和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61毒物的作用分类:1)腐蚀毒2)实质毒3)酶系毒4)血液毒5)神经毒。62毒物的量概念:毒物需达到一定量方能引起中毒,引起中毒死亡的最小剂量称为致死量。63中毒发生的条件:1)毒物的量2)毒物性状3)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4)毒物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5)机体状态。64毒物的吸收:1)消化道吸收2)呼吸道吸收3)皮肤吸收4)注射吸收(吸收毒物是最为迅速的)。65毒物的化学分析:1)化学分析法2)组织化学检验3)酶组织化学检验4)动物实验5)仪器分析。66一氧化碳中毒概念:毒理作用,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即失去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因而组织缺氧。一氧化碳还可与红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组织呼吸收到抑制。67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概念:毒理作用,有机磷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阴道等粘膜吸收。中毒的机制主要是,抑制体内胆碱酯酶,使组织中的乙醯胆碱大量蓄积,以乙醯胆碱为传到介质的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最后转为抑制和衰竭。68中毒症状:1)表现为昏迷、呼吸麻痹、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原因:主要是中枢神经性呼吸衰竭所致,如肺水肿、呼吸麻痹、支气管痉挛。69毒品概念: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70,WHO将毒品分为八大类:1)阿片类2)巴比妥类3)酒精类4)可卡因类5)印度大麻类6)苯丙胺类7)致幻剂类8)挥发性有机溶剂类。71吸毒的方式:口服、咀嚼、吮吸吸入、皮下或者肌肉注射及静脉注射。72阿片类毒品:1)罂粟2)鸦片3)吗啡4)海洛因。73艾滋病毒传染途径:1)静脉吸毒者共用被感染的注射器2)与感染者性接触3)接受被感染者的血或血制品4)妊娠围产期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74猝死概念:指一个外表似乎健康的人因内在的疾病或者功能障碍,突然意外的非暴力性死亡。75猝死的特点:1)急速性2)意外性3)自然性。

自考经验:简答、论述轻松拿高分 篇5

过目不忘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尤其是面对毛概、马原等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时更是如此。考这些科目时,想要在简答题、论述题上拿到不错的分数,我的经验是这样的:

一、先理解,再死记硬背

凡是理解了的大题,背起来很容易,而且就算考试的时候把一些地方忘了,也不影响你的整个答题效果,理解的意思就是当你学习的时候能够不要想自已是要参加考试,而是要真正的`进入到书本的知识中去。

比如考毛概,那么你就要把自已假象作领导人并代入特定时期和大环境,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理解性学习,理解以后再花些时间背诵,那么无论过多少年你都不会轻易的忘记现在学的内容。

二、抓重点,去粗取精

例如面对“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功能”这样长篇大论的题目,需要自己对教材文字进行归纳总结,我对答案的整理如下:

1)增加企业的市场开拓力;

2)强化企业信息的沟通;

3)激励企业内部员工的士气;

4)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吸收;

5)增强金融机构和股东的好感及信心;

6)协调经费的合理使用

答案整理好后,背诵时的记忆点为:对外(开拓市场,引才),对内(沟通、提气、增信、成本)。

大题只要有了骨架和记忆点,大家就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扩充了,只要答出了这些知识点,拿高分都是分分钟的事哦,这时你会发现,原来那些冗长吓人的大题全都是纸老虎啊!

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上一篇:《鸡毛信》五年级学生观后感下一篇:百日安全工作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