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考试简答论述(精选4篇)
政工考试简答论述 篇1
简答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特征(P35)答:
一、思想政治工作学是党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就是具有很强的党性原则。首先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其次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再次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属性决定的。
二、思想政治工作学是群众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就是比一般的相关科学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首先,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做亿万群众的工作。其次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来看,是由几百万政工干部和广大群众来做这项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三、思想政治工作学是应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首先,这门科学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广大政工干部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而且还能指导广大政工干部运用这门科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这门科学的应用范围不仅是城市各行各业,而且在农村也可以应用。尤其是它还能有效地应用在军队、公安和政法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驰名中外的,其应用效果是任何一门相关科学都无法比拟的。再次,从这门科学的应用内容来看,既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增强人们的综合素质,又能运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推动“四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四、思想政治工作学是吸收多学科精华的综合性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规律(P45)
答: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关于思想产生形成的基本规律,关于思想与行为活动变化的基本规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规律。我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规律,是由许多具体规律组成的,概括起来一共有五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必须按照党的事业的需要确定;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和方法必须遵循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确定;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激发人的积极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必须把软件工程建设和硬件工程建设融为一体;
五、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改进和创新。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及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P111)答: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是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它既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又包括理想、道德、传统、风尚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大体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所谓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所谓思想建设,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无产阶级世界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社会主义主人翁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教育以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等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四、调动群众积极性的主要措施和对策(P142)
答:调动群众积极性必须综合考虑,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和对策加以解决。概括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
1、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群众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依据有的条件,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是从内因激励他们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2、切实解决好影响群众积极性的外部因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应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二是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三是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四是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
3、真正相信和依靠群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应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政治上要确保职工真正当家作主;二是在经济上使物质利益的分配尽可能公平合理。三是在社会活动上使职工有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和光荣感;
4、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依靠自己的模范行动和表率作用影响和激励群众,在工资、奖金、职称、住房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敏感问题上发扬奉献精神。
五、研究环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P199)
答:
1、把握人的思想行为特点需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2、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需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3、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要以环境为基础。
六、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P227)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使广大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和鼓舞人们前进; 二是进行舆论导向,制造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舆论,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三是提供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使人们了解国内外的各种真实情况,增长人们的知识和才干;四是宣传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弘扬正气,鼓舞人们与时俱进。
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宣传舆论工作中的党性,主要体现在要坚强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站在党的立场上,也就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把为党的事业服务和为人民说话统一起来。这就是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讲真话、办实事,不弄虚作假,不欺骗群众。再次,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满怀热情地歌颂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新成就、新创造、新经验,鼓舞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第四,要发挥报刊、电视、电台和网络的舆论监督功能,对党内和社会上的消极面,积极稳妥地报道并给以适当批评。论述题
一、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从政治方面说是社会主义思想与非社会主义思想的矛盾(P78)
答:
一、非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表现:
1、拜金主义思想;
2、享乐主义思想;
3、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4、封建迷信思想。
二、解决社会主义思想与非社会主义思想的矛盾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解放思想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解放思想并不等於放弃原则,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正确处理物质利益与奉献精神的关系,首先市场经济师法制经济,而不是拜金经济,其次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呼唤奉献精神,再次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3、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无疑问要重视经济效益,但决不能忽略社会效益。一方面应当看到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另一方面,也不能将两者简单地混同起来,既不能仅仅满足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完全用经济效益的高低来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大小,也不能用经济效益的提高来掩盖或否认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更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与经济效益等同起来,用思想政治工作来代替经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最终必须落实到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中去。
二、坚持对共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P149)
答: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既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主题,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党中央非常重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
1、充分认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现实意义。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帮助党员解决前进的政治方向和奋斗目标问题。二是要帮助党员解决前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三是引导党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是防止在深化改革中腐败继续滋长。五是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战略。
2、必须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含义和主要内容。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和生活有科学根据的向往和追求,与人们的世界观密切相关。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四信”教育问题,即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共产主义信念教育、社会主义信心教育和对共产党的信任教育问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共产主义信念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社会主义信心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对共产党信任的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
3、采取有效措施把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
首先,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这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前提。这里所说的高度重视,包括思想认识上和实际行动上的高度重视。其次,必须切实抓好人们关注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六点。
1、要抓好教育者自身的理想信念教育。
2、要正确处理发扬共产主义精神与执行现行政策的关系。
3、要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思潮,大力弘扬正气。
4、要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绝大多数人民带来看德见的利益。
5、要肃清错误思想和影响,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
6、要引导党员寻找理想和现实的最佳结合点,把掌握科学知识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现实崇高理想的可靠阶梯。
政工考试简答论述 篇2
1、极点:在中长跑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特别不舒服,会出现胸部发闷,心跳急骤、腿软、头晕恶心,步子发沉等现象,这就是极点,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体适能:个体器官系统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终身体育: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的总和。、体育与健康课程;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4、超量恢复:体育运动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超出原来的恢复,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的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
7、身体素质:人们在运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等机体能力。
8、运动技能: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9、重力性休克: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晕厥。
10、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的能力。
11、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12、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13、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个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14、体育人: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工作者,真正的体育人是能促进个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人。
15、侵人越位(篮球):是在活球、球进入比赛状态或死球时涉及与对方队员接触的队员犯规。
16、越位(足球):指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对方半场内、比球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
17、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18、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动作。
19、超越器械:在投掷运动最后用力前,人体支撑点以最快的速度赶超到器械的前面,使器械远远地落在后面的身体姿势。
20、“极点”现象:跑时,由于氧气供应落后于肌肉活动的需要,所以跑得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跑速降低而难于继续坚持下去的感觉,这种现象即通常所说的“极点状态”。
21、背跃式跳高:人体通过助跑、起跳以背对横杆的姿势越过横杆的方法叫背跃式跳高。
22、讲解法;讲解法是指教师用语言来表达田径运动技术动作,与示范法结合,可帮助学生建立某一田径运动项目的正确技术概念以及教师用语言来表达动作的方法、要领,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练习。
23、示范法: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的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范例,与讲解法结合,是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了解动作的方法、要领,以指导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和进行技术练习。
24、完整练习法:完整练习法是把田径运动技术的全过程,以完整形式进行练习。
25、分解练习法:分解练习法是把田径运动技术的全过程。分解为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练习,最后再把各部分动作联系完整起来。
26、游戏法和比赛法:在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
27、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生可能或已经产生的错误动作的原因,方法。
简答题
1、什么是乳酸能?答:人体如以最快的速度持续运动数秒后使ATP合成并产生代谢物质——乳酸。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生体育意识。3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3、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循序渐进原则(5)准许与整理活动的原则。
4、简述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答:(1)体育运动对骨骼结构与机能的影响,性,(3)体育运动对肌肉结构和形态的影响。
5、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答: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人才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
6、简述耐久跑的作用?答:(1)发展耐力素质,提高心肺功能,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7、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答: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8、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答: 思想教育寓于严密的组织教学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抓住典型事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指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错误动作产生和纠正错误动作的ATP耗尽时,代之而起的肌糖元在无氧条件下以
2)全面锻炼原则,(3)经常性锻炼原则,(2)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
(2)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2)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4)区别对待的原则,(3)培养克服困难,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比赛法是针对学 3)向学生
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发挥集体作用
9、怎样预防体育活动发生运动损伤? 答:(1)要明确每一项活动的动作要领;(20要加强组织纪律性;(3)要加强体育卫生监督;(4)要重视体育活动中保护和帮助,(5)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6)要注意运动的环境和条件,(7)上体育课的着装要轻便,身上不要有易造成伤害事故的物件。
10、人的食物中含几大营养是什么?并说出它们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 答: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矿物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碳水化合物(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维生素、纤维素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只能够不可缺少的物质。
11、谈一谈实施课程标准后教师角色的转变?
答:1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化(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师生关系的转变;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给学生心理;注重培养自律能力等)执行者、法官和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好合作伙伴,帮助找研究的起点,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行动的策略,实施也检验行动)等等
12、什么是“极点”现象?答:在长跑时,由于有机体各器官活动的协调作用被破坏,而发生肌肉酸痛,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动作不协调,跑速减慢,想停止运动等自我感觉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极点”现象。
13、怎样克服“极点”现象?答:当出现极点时,要求运动员有个战胜困难的决心,要顽强的坚持跑下去,同时应该调整跑是速度,注意呼吸方法,机体内脏器官会逐渐适应,14、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有哪些?答(1)体重、(2)身高、女)任选一项、(615、简述体育课课堂常规?答:(1)课前穿好便于运动的服装和鞋子,处理好有碍于运动的物品。地点,主动配合教师准备好上课器材,下课主动收器材,养成爱护场地,爱护器材的好习惯。(3)因病因事不能上课,应按规定请假或见习。课要专心听讲,细心观察,开动脑筋,认真练习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关心同学,团结友爱。(8)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坚持经常锻炼。
16、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答:(1)教师的教学观转变,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17、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述学习田径运动会秩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封面,(2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名单,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3)竞赛日程表,19、体育健康课程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答:(1)与教学目标想统一原则,(4)趣味性原则,(3)肺活量、(2
(3)竞赛规程,10)兼项人数统计表,14)竞赛分组表,5)与社会体育和地区体育特色相结合的原则。3教师成为研究者、参与者(教师不再是机械
(4)立定跳远(7
(4)开幕式、闭幕式程序,7)裁判员名单,(11)大会作息时间表,(15)男女最高纪录表,2)科学性(健身性和安全性)2“极点”很快被克服。5m)、(5)4)集合站队要快、静、齐。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1000m(2)提前到达上课(3)教师的(5)组委会及工作(12)各代表队名单,16)场地平面示意图。原则;(3)可行性原则,800m(5)上(6)“教”请你简(9)各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台阶实验男)气力、坐位体前屈、握力(女)任选一项。()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教师起主导作业,学士是学习的主体,现将编制一本运动会的秩序册,)目录,(((((((20、体育锻炼前后为什么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答:每次参加体育锻炼钱,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相应活动一下身体各部位,这叫准备活动。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备活动是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活动状态,就是使人体的“后勤部”(血液循环,呼吸器官)动员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在体育运动之后,要做好整理活动,特别是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动作(如深呼吸),能帮助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这样代谢产物消除也快,并有利于消除疲劳,是机体逐渐过渡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2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有什么作用?
答:能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得到明显提高,使心脏变得肥厚和发达;安静时心跳频率减慢,可以使心脏得到更多时间休息,轻度运动时心跳频率和血压变化比一般人小,使人不易疲劳,而且恢复较快。
2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什么作用?答: 可以使呼吸肌增强,因而胸围增多,也可以增大肺活量,还能使呼吸深而缓慢,因此工作耐久,不易疲劳。
2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有什么作用?答: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的调节作用,从而使各器官的活动更加灵活和协调,还能提高运动和学习效率,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4、少年体育锻炼卫生应注意哪些方面?答:
1、体育锻炼钱,要做好准备活动;锻炼结束时,要做好放松性的整理活动。
2、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要太长。应按照“提高——适应——再提高——再适应”的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集团的要求。
3、要养成正确的站、走、跑、跳、投等姿势。不宜多在坚硬的水泥、沥青场地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不要过多的做从高处跳下的动作。从高处跳下时,应该足掌先着地,并同时屈膝,以增加缓冲,减少身体震动,防止发生脊柱、骨盆和下肢骨变形。
4、锻炼的内容要多样化,以全面锻炼。
5、掌握用鼻呼吸或鼻口呼吸等合理呼吸方法。6锻炼后,要避免身体受凉。
7、要遵守组织纪律,做好运动场地,器材和服装的安全检查,预防伤害事情发生。此外,要减少运动量,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注意合理的营养。
25、何为“极点”?如何正确对待“极点”?答:在剧烈运动的开始阶段,由于人体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跟不上运动器官需要,常发生各种不舒服的感觉,愿意在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叫做“极点”出现“极点”后,应继续坚持运动。由于神经、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呼吸变得均匀而加深,动作感到轻松,不舒服的感觉消失,出现“第二次呼吸”状态。
26、奥运会的由来和发展?答: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奥运会每4元393年,共举办了293届。
自1896——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了而中断3届(1916、1940、1944)了2届,大洋洲举办了2届。
第一届奥运会仅有13个国家的。
776年有文字记录的第一届奥运会到公2414311名运动员参加,有
6届,亚洲举办9个比赛项目,42个单项。到,如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甚至不
年一届,从公元前届,因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欧洲举办了届,美洲举办了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200个,参加的男女运动员超过万人。
论述题
1、李老师设计了一堂“韵律活动和舞蹈——集体舞蹈:春天在哪里”为主题的体育课,主要教学步骤是:(1)、复习歌曲(“春天在哪里”)。(2)、分组个人独立创编“春天在哪里”集体舞的单个动作。题目太长了,中间省了。根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简评本课设计的主要优点
答案:体现了营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氛围。
2、游戏教学的内容趣味性、娱乐性很强,但调控不好,也会有一些负面效应,如伤害事故、不道德、不文明、不团结的言行及运动负荷难以控制等。为防止这些负面效应产生,在用游戏教学的时候,简述你的做法。答:(1较高的同学担任,最好有学生民主产生事情或情绪;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思想教育;力方面,更应该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态度,如合作、尊重、帮助同学、知难而上等;激励学生在游戏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堂教学的一部分、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让它左右我们的教学。
3、保证学生体育课中的安全,除了必要的规则制度和应用的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还是不够的,还须有一定的专业只是和安全保护技能。平你的教学经验,当学生在运动中发生运动性晕厥时临场一般有哪些处理方法?出现运动性昏厥的原因是什么?予以简述。答:体育锻炼前后必须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昏厥,甚至是预防死亡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种表现。昏倒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各种反射依然存在。措施:1立即将病人平卧,领带,将头侧向一侧,如病人出现呕吐则帮助清除口腔内的积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病人喝热开水或热糖水。快得到改善,如果病人仍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4、小垫子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器材之一,既是一种“一物多用”的教学工具,有事一项安全实用的标志物。地利用小垫子开展教学(每类不少于答:(1)跑步项目教学中——起点标志、障碍标志、折返标志、间隔标志和传接器械;体操项目教学中——翻滚标志、高度标志、远度标志、场地标志和做操器械;教学项目中——足球门、运球标志、传球标志、场地标志和防守标志;——间隔标志、远度标志、简易栏架、跳跃障碍和区域标志;标志、投准标志、区域标志、得分标志和计分标志。
4、现提供你一个小学“跳跃”教材,请你自定一个年级,并按“跳跃”的教学内容按教学顺序进行简明扼要的设计这个内容的单元授课计划。注:一个单元不得少于好能用表格表示。答:小学体育课的单元教学计划是按照某一水平的教学阶段,目标、重点、难点,方法和手段、步骤、组织形式、评价等因素,按课次相互衔接、科学系统地进行编排的进度计划,容、方法、过程和具体目标及要求。游戏规则的制定必须有针对性2)游戏分组是,要尽量做到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搭配;最好让病人头低脚高以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4课用手指压人中或合谷穴。如能运用得当,它反映教师对该模块教学的整体构思和设计。,且合理、明确,裁判选择要公正无私、威望,尽量杜绝因为违反游戏规则而产生一些不愉快的4评价学生的方式应以激励为主,不只涉及到学生的能准备和整理活动是恢复及防治运动锻炼中、运动性晕厥时暂时性脑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一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项)
遇到这种病人,可以采取以下5大多数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情况很
简答论述 篇3
【过度、说联系】为了……,所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正确领导。A角度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A角度有指导和独立的反作用,A角度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促进作用,因此,A角度的水平的好坏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的好坏。
【四个三五个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原则(三者统一,本质属性);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个根本要求;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政治基础;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保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坚持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是贯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线和灵魂,也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关键。
【抄材料】联系材料,……(附上材料内容)
政治经济学 简答论述 篇4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2)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因此,要把复杂劳动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3)价值量的决定还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相关。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定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就增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不变,从而平均到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减少。反之,情况就相反。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4.如何理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形成的原因。由于不同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存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或局部性质,是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2)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矛盾。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符合社会需要;但劳动的私人或局部性质,却使生产的商品往往不能与社会需要直接相一致。当商品卖不出去,或不能全部卖出去时,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就不能转化为或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这样就产生了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3)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第二,这一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5.怎样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随着价值形式的长期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3)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它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
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五种职能的这一排列顺序,大致反映了它们产生的顺序及其相互关系。其中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
6.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怎样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但由于受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商品的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是,一方面,从较长时期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一定时期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相等;另一方面,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变动。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起作 用的表现形式。
7.试析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
(1)机器再先进也仍然是机器,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也只是当做劳动资料发挥作用,绝不能取代劳动的作用。在价值
增殖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而不会增殖。
(2)自动化的机器虽然代替人的一部分劳动,但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更不能改变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和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机器再完善,也是由人来使用的。虽然在现场进行直接操作的劳动者会减少,但在现场以外的劳动者增加了;体力劳动减少了,脑力劳动增加了。现在的“总体工人”既包括直接进行生产操作的劳动者,又包括与物质生产有关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剩余价值是由他们共同创造的。
1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正确认识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不过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这就掩盖了工人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之间的区分与对立,似乎工人得到的是他的全部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无酬劳动也表现为有酬劳动,所以工资形式掩盖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11.资本的类型,资本积累的含义和原因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的内在因素是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资本积累本质上是把资本的增殖转化为实现资本进一步增殖的手段。
2.资本积累的外在因素是市场竞争。它迫使资本扩大自身的规模以便提高竞争力。外在的竞争压力会转化为内在的资本积累动力。
3.资本增殖和市场竞争不仅都是资本积累的动因,而且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实现价值增殖的本质欲望推动着资本的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的成败又影响着资本价值增殖的程度。
16.股票价格的含义,公式和决定因素
股票价格的含义和公式:
股票价格是股票在市场上的买卖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
决定因素:
(1)股票价格不是它的票面金额,不是它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因为股票买卖实际上是买卖获取股息的权力,所以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票价格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它与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2)在市场上,股票价格还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如股票的供求状况、公司的经营状况、经济周期变动、物价变动、金融和税收政策,以及政治因素、投机因素、心理因素等。
18.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商业利润
(3)借贷资本和利息。
(4)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5)股份资本和股息
(6)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付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19.垄断的含义,垄断资本形成的原因及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类型
垄断:是把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极少数大资本家,为了规定垄断价格,控制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达成协议而实现同盟和联合。
垄断资本形成的原因:企业组织形式调整及与之伴生的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为垄断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
首先,生产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单个资本规模很小,竞争激烈,彼此间难以达成限制竞争的协定。随着电力及其应用引发的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创新以及与之伴生的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大企业主导生产和流通的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手中。这使得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有可能超越单个企业组织的局限,在一个产业部门或若干个相关产业部门之间进行更高层次的组织协调。
其次,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1)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涨。
(2)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产品及企业形象在公众中有一定地位,这对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自由竞争受到限制,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
(3)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类型:
(1)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2)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的竞争
(3)垄断组织与垄断组织间的竞争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原因和国家调控
形成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私人垄断资本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时,资产阶级国家便不得不出面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的干预和调节。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调控:
(1)国家借助于国有经济,以巨大的资本供应者和大量商品的供应者及采购者的身份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中,直接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2)资产阶级国家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总量及结构调节政策,间接地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局部比例与宏观比例。
直接调节与间接调节相辅相承:一方面,国家掌握的国有资本越多,即直接调节能力越强,其作为上层建筑直接或间接干预经济的力量就越大;另一方面,国家作为上层建筑干预、调节经济的力量越大,就越能够集中和增大国有垄断资本。
21.资本输出的含义和原因:
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指垄断资本集团或政府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以及其他经济利益而对国外进行投资或贷款。
资本输出的原因
(1)由于国内已经建立了金融资本的垄断统治,从而使垄断资本积累的大量货币资本开始“过剩”
(2)国际竞争的加剧,也迫使帝国主义国家不得不加速输出资本,以保证扩大市场和垄断原料来源。
(3)随着生产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也在扩大和深化,在国际间的垂直分工进一步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也发生和发展起来。
22.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它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基本框架和任务
含义:是指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本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方式。
基本框架:
(1)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只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一
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6)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任务:
(1)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2)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3)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4)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5)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
(6)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24.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手段是什么?
含义:
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手段: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要通过各种调控手段来进行,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以便有效地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1)经济调控手段。即运用与价值形式相关的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率、工资、奖金等。
(2)法律调控手段。法律手段的主要职能是采取法律形式调节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3)计划调控手段。计划调控应实行以指导性的间接计划管理为主。
(4)行政调控手段。宏观调控需采用一定的、必要的行政调控手段,通过政府行政部门和经济管理机构进行。
我国已建立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我国通过近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性计划和市场
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扩大,经济杠杆的作用增强,宏观调控方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已初步建立。
(2)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宏观调控任务和目标、宏观调控方式、宏观调控手段、宏观调控政策等。宏观调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运用适当的调节方式和手段,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使社会总体经济协调有序运行,并对分散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引导,促使宏观调控任务和目标实现的过程。
怎样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
(1)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政工考试简答论述】推荐阅读:
政工职称考试题库08-09
政工师考试题目09-01
政工专业考试合格证06-30
高级政工师考试题库09-04
2022年政工专业理论培训考试的通知10-20
消费心理学考试简答论述题小抄必备经典缩印精华-电大-成人自考-大学本科专科10-21
2011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笔记(含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12-31
政工系统12-16
大政工07-08
政工工作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