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作良先进事迹材料

2024-05-13

潘作良先进事迹材料(精选2篇)

潘作良先进事迹材料 篇1

潘作良在生命倒数的第607天,接受了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每天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的是一拨接一拨的骂声、哭声和埋怨声,碰到的是一个个扯不清理还乱的令人头疼的问题,做不完的是烦事、难事。然而,正是在信访这个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岗位上,潘作良从一个普通的信访干部,变成了辽中千千万万个父老乡亲心中的一座丰碑。

有一种爱不能以时间论短长,这种爱是激情燃烧的爱。

对岗位的忠诚,对事业的责任,对信念的恪守和对人民的奉献。所有的言行都浓缩为爱的实质:爱党、爱人民、爱事业。

607天,只是人生的几十分之一,但他却倾尽一生的爱去弹奏和谐的乐章,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至。

这607天,是他43年人生的浓缩,也是他成长历程的完美链接。

潘作良1984年参加工作,从当乡司法助理、副书记、乡长、镇长、镇党委书记、县人大专职常委,到最后定格在县信访局长这个岗位,24个春秋,他总是在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为他们化忧、解难。

他付出了一生,不求人们记住他一个字,只愿人们懂得一个理:共产党好!爱是责任

“民之难即党之忧,干工作不能怕困难、怕矛盾。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2006年9月,潘作良来到辽中县信访局任局长。这是他面对自己仕途多项选择而选择的唯一答案。

平级调动,又是跳到又苦又累的部门,两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在为他的痛快决定而敬佩。

潘作良一上任,就喊出“我是信访局长”,但不是在会议的主席台上,更不是在酒桌上,而是在30多名知青代表围坐在县政府上访的现场。

“有话跟我说,我会尽我所能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有话跟潘作良说没错。

接手这件6年前就开始的疑难案,他到沈阳市的苏家屯、东陵、于洪等区实地调查,搞清楚办理知青劳保、医保的每一个环节。

他向有关部门反映其他城市解决知青问题的相关做法。

他请劳动局、工贸局、工商局、社会保障局等八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到县信访局开协商会。这件案子,光去外地接上访知青,他就往返了7次。天冷,他把知青请进宾馆;渴了饿了,他把水和面包逐个送到知青的手里。他对他们说的话,能装满两火车皮。

16个月的奔走、协调,换来了辽中县300多名老知青每月的650元生活补贴。这一天,是2008年1月13日。“有什么问题就上我信访局来。”这是潘作良与上访者分手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一句“上我这来”,潘作良付出的是607天的早到晚归。

信访局更是天天早早开门,提前上班,只为赶早上访群众在这里就可以施放怨气、解决问题,而不去堵别家单位的大门。

一次次亲自到外地与上访者沟通,又一次次将他们亲自接回。看着有严重腰脱的潘作良坐着长途客车一路颠簸,连上访者都有些于心不忍,“局长,这活儿您干吗要亲自来呢?”

“我的责任大啊!”潘作良语重心长:“只要在这个岗位,就要对这个岗位负责,对你们负责。”

一头挑着社会稳定,一头挑着群众利益。责任驱使潘作良对工作追求完美。

他给自己规定:凡遇群众上访的急事,自己能办的立即去办,自己办不了的,也要尽全力把有关方面的人员请到现场去处理解决,“一竿子插到底”,决不“公文来公文去”。

他说:“民之难即党之忧,干工作不能怕困难、怕矛盾。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从个人的历史积案到牵涉面广的群访事件,凡有疑难案件他总是亲自接手。只要困难群众的难事急事没解决,他就吃不好睡不安,想方设法也要给群众一个交待。

于是,除了出差在外,每天上午潘作良必在接待室亲自接待上访群众。而在下午、晚上的时间,则要接二连三地召开调度会研究解决方案,遇到难题时甚至开会到深夜。607天,潘作良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848人次,其中解决重大疑难信访案件107件,息访104件。平均每天接待6至7人次,每周解决一个疑难案件!

对信访部门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没有喘息之机的数字。

为了这份责任,同事们说,潘作良是在跑着工作。潘作良则要求同事,你们能跟上我的脚步就行。

为了这份责任,他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睡眠,自己的假日,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自己的健康,乃至———自己的生命!

头疼,使劲拍拍脑袋,吃点药就又忙去了。腰脱病犯了,躺在床上也要接待上访群众,就为了不让他们白跑一趟。严重的面部痉挛,直到影响得已经看不了材料了,才到医院作了手术。就是这样一个需要休息半年的开颅手术,他只在医院躺了7天,就回到单位在北京的信访工作组———一间小旅馆里指导工作。很多人曾经不理解潘作良为什么那么卖命地工作,如今明白的人愈发多了:潘作良是站在更高的高度俯瞰着一个个经他手的案件。在他眼中,信访工作不仅是沟通党和政府与百姓的桥梁,还能对社会前进的车轮起到润滑作用。每天接触到的大多是社会中负面的东西,有人不禁怀疑,它们会不会动摇潘作良的人生信念? 潘作良回答:“正是这些负面的东西让我更坚定了为党工作的信念。一个理想的社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然,要我们这些党员做什么?”老百姓相信政府才找政府,真正的悲哀不在于老百姓有冤屈,而是有冤无处诉,有屈无处伸。为群众挑担子、分忧愁、暖心窝,这才是共产党干部的本分。晚上工作到十一、二点,早五点就离家上班,尽管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潘作良却总是精神抖擞。人们看起来,他就像一台动力澎湃的高速发动机。潘作良是富有激情的。他内心的激情就像一泓涌吐不尽的爱的甘泉,拥抱着人民,拥抱着党,拥抱着事业。甘泉之上,他更有一颗精神的太阳———信念,他坚信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共产党的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爱的激情里如果没有执政为民的责任,怎能释放这坚忍不拔的力量。

学习潘作良,就是要弘扬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教育激励机关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推动振兴发展。学习潘作良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就是要坚持忠诚敬业、无私奉献,心系群众、为民解忧,兢兢业业;廉洁自律,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甘于清贫,不以权谋私,不贪图享乐,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全身心投入到党的事业中,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潘作良同志从事基层工作20多年来,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努力化解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他爱岗敬业,奋力拼搏、苦干实干,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潘作良同志是我省信访战线的杰出代表,也是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潘作良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崇高精神和“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必将成为我们建设和谐辽宁和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征途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切缅怀潘作良同志,我们就要以他为榜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各项工作。在教学中作好教书育人工作,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向潘作良同志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2

潘作良同志在22年的基层工作中,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工作的无比热爱,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直至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潘作良同志是我们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是基层党员干部的楷模,是信访稳定战线广大干部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充分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精神,充分反映了人民公仆为民解忧、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信访干部呕心沥血、扎实工作的优秀品质。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潘作良同志立党为公、胸怀大局的政治品格。潘作良同志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党性坚强、牢记使命。每当遇到各种复杂问题,他总是以极端负责的精神,以人为本、贴近群众、迎难而上、化解矛盾,模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潘作良同志,就是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把智慧和力量投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中去,矢志不渝地为推动沈阳全面振兴而奋斗。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潘作良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潘作良同志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视群众如父母、待百姓胜亲人,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努力化解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为老百姓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学习潘作良同志,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党尽职、为民造福,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尤其在当前,要站在做好民稳、民生、民心工作的高度,积极投身到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来,巩固和发展沈阳和谐稳定的局面。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潘作良同志殚精竭虑、埋头苦干的职业操守。潘作良同志始终保持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吃苦不叫苦、干事不挑事,对工作孜孜以求、不事张扬、真抓实干,对事业忘我投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带病坚持工作。学习潘作良同志,就是要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追求同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大业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爱岗敬业、奋勇争先、无私奉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谋事干事的本领,努力创造造福群众的业绩,真正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为推动沈阳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走向全面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潘作良同志廉洁自律、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潘作良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见好事让、见难事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不以权谋私、不贪图享受。学习潘作良同志,就是要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注重品行、择善而行,增强素质、提升能力,努力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党员、好干部。

我们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速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向潘作良同志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要把开展向潘作良同志学习活动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同做好本职工作和完成当前任务结合起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党员同志,引用请慎重,注意保护知识产权。我们要带头学习潘作良同志的先进事迹,带头弘扬他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进一步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我们要以潘作良同志为楷模,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心系群众、造福百姓,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

作良精神”促稳定稳定促发展

辽大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杨志安

是什么使人民群众对潘作良充满如此真挚的感情?我的感受是六个字:谦卑、口碑、丰碑。潘作良对人民群众是谦卑的,他立党为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正是这种谦卑,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使人民群众体会到了党的温暖,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丰碑,影响深远。

“作良精神”是什么?一是“零距离”的为民精神,两年来他接访3828次,解决疑难问题107件,细访104件。二是“全天候”的忘我精神,他把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上访户半夜也能打电话联系到他。三是“全方位”的敬业精神,他掌握丰富的法律理论,具备信访、心理、政策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做信访的各种工作中保持很高的政策水平。四是“高低相映”的奉献精神,工作标准高、生活标准低,把本属于自己的荣誉称号让给别人。

经济和稳定是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就没有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潘作良为了辽中的稳定,埋头苦干,做了大量信访工作,为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正是“作良精神”换来了辽中县的社会稳定,促进了辽中县经济的发展。

人格魅力与职业能力互动生辉

中国沈阳人才市场管委会主任孟庆伟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这是潘作良的精神核心所在。潘作良同志在普通的岗位上、平凡的工作中,把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我们向他学习,就要在平凡中找规律,在普通中求深化,使党和政府、人民满意。

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是潘作良的精神闪光点。我们向他学习,就是要把群众的事、百姓的事当作父母交办的事来做,这样工作才能有真情、做事才能有真意。每一个公务员都要在学中思,在查找不足和差距中,弥补自身的缺陷。每一个职能部门都应该设身处地从本部 2 门的职能、任务中查找差距,从思想、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工作细节上与潘作良进行对照,进而不断提高完善。

在潘作良身上,我们真实地看到优秀人才成长靠的不仅是知识、学历,更重要的是对人民的真情和服务本领,我们还可以透视出公务员为人民服务是本分所在、本质需要。我们要把潘作良的精神和境界在公务员中不断放大,在全社会进行普及,让沈阳的明天更美好。

学习潘作良从三方面下功夫

沈阳市委党校副校长刘成果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涌现了潘作良这一时代骄子。我们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都应该向潘作良学习,躬身拜潘作良为师。

以潘作良为榜样,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的精神。学习潘作良,应注重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党校教师和学员都应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强化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政治过硬的干部队伍。

二是在权力观教育上下功夫。党校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并强化受训学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群众,有了群众的授权,取得的权力才具

有合法性;同样,权力的使用只有在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才是合法的,否则就是滥用权力。

三是在作风教育上下功夫。作为整体的党的作风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作为个体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上。党校教育应继续强化对受训学员的作风教育。

向潘作良学习,要同做好本职工作、本部门工作结合起来,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力推动沈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全面振兴的新局面。

亲民爱民正气长存

辽宁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储霞

潘作良身上所体现的克己为公、为民的精神,让人们感受到一个正直、勤政的领导干部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也让人们对领导干部应有的思想品德有进一步的思考。

潘作良见荣誉就让,见困难就上;他以身作则,持之以恒,视百姓如亲人,为百姓做事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也正是这份情、这份爱,使他获得了百姓的由衷尊敬与深切怀念。

潘作良之所以赢得人们的赞誉,在于当一些人心浮气躁的时候,他却深入基层一件件处理问题,到最困难的地方化解矛盾。对工作从不敷衍、不推诿,尽职尽责,力求做到最好,让我们看到一名干部必备的敬业精神。

学习潘作良,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贵在学习其精神品质,讲德行、重品格,着眼于人格力量的积聚、培养,坚守信念以养正气,收集整理加强学习以养才气,敢于负责以养锐气。对于各级党组织而言,重在创建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机制,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正派的人寒心,不让虚夸的人得利,用制度的力量弘扬正气,坚持正义。

民生工作者新时期的焦裕禄

辽宁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正

作为辽中县信访局局长,一名普通的公务员,潘作良心里时时想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的事迹令人感动和钦佩。潘作良作为杰出的人民公仆,堪称新时期的焦裕禄。

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社会转型期,一些问题、矛盾关系到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信访遂成为广大群众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

正是有了潘作良这样具有高尚的人格、敬业心、责任心和爱心的人,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勤奋工作,扎实地做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和实实在在的民生工作,使百姓的诉求得到合理满足,社会得以稳定。

潘作良每天的工作都是具体、繁琐的。但是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他做出了杰出的成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极高的评价,他的葬礼成为辽中县有史以来最隆重的葬礼,他的事迹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公务员要学习潘作良的境界和精神,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心里想着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甘当人民公仆。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

辽宁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松

信访工作是联系群众和政府的一个桥梁,是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一个重要部门。信访工作的好坏体现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也体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到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法制理

念在潘作良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是执法为民,他熟悉法律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法律手段去处理信访问题。二是公平正义,他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始终秉承公平正义的原则。三是服务大局,他着眼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局,勤奋工作。从潘作良的事迹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为解决群众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体现法制精神、维护法制尊严作出的贡献。

对于百姓来说,信访工作是维权的一个重要手段。潘作良作为国家公务员,树立了一个执法为公、执政为民、服务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榜样,也树立了民众对党的领导、国家政策和信访工作的信心。我们要学习他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服务大局的精神,像潘作良那样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要学习他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要学习他在工作中对政策的融会贯通和对法律娴熟运用的能力。

在平凡中升华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总支书记谢晓娟

在现实生活中,党的事业依靠的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名利的普通党员和普通干部。潘作良短暂的一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思考: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上一篇:刘升镇中心学校刘升镇中心学校2011政治学习总结下一篇:英语阅读教学之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