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

2024-09-30

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精选8篇)

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 篇1

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

物联网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 “The Internet of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一、物联网的涵义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 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 “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 “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 “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 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 /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 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欧盟的定义

2009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物联网与企业环境中欧研讨会上,欧盟委员会信息和社会媒体司 RFID部门负责人 Lorent Ferderix博士给出了欧盟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 “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成未来互联网。物联网

(Internet of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 MIT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 “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 1999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 “Internetof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传感网是基于感知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 “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 “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以物联网为标题的互联网报告。然而,ITU的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也因此才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 “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 “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 “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 “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 “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 “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 “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物联网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电工电子示范中心主任赵国安说。业内专家表示,物联网把我们的生活拟人化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在这个物物相联的世界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物联网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可以说,物联网描绘的是充满智能化的世界。在物联网的世界里,物物相连、天罗地网。

2008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上,专家们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

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据悉,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 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EPOSS在《Internet of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这个数字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达30.3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易观国际预测,20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38亿元、读写器接近7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5亿元的市场格局。

MEMS是微机电系统的缩写,MEMS技术是建立在微米/纳米基础之上的,市场前景广阔。MEMS传感器的主要优势在于体积小、大规模量产后成本下降快,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和消费电子两大领域。根据ICInsight最新报告,预计在2007年至2012年间,全球基于MEMS的半导体传感器和制动器的销售额将达到1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与2007年的41亿美元相比,五年后将实现97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真正实现了物联网 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

RFID是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英文缩写,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 “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 “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信息化革命的浪潮,物联网被称为信息技术移动泛在化的一个具体应用。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人类可以实现无所不在的计算和网络连接 [3]。传统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管理未来的城市,达到 “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二、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2.1机构建设

作为首个全国性物联网产业社团组织——中国电子商会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专业委员会(简称:“物专委”),于2010年6月经过国家民政部初审、8月通过工信部核准,正在报民政部进行最终审批。

2.2 主要任务

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协助政府对行业进行指导、协调、咨询和服务,帮助会员向政府反映企业要求;协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技术合作、产品流通,消除恶性竞争;监督会员正确执行国家的法规制度,规范行业发展;通过会员单位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技术产品合作、资源共享、资本运作等,推进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动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协同化发展。建设

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上的开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并且需要国家政府的主导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上的扶助,物联网的开展具有规模性、广泛参与性、管理性、技术性、物的属性等等特征,其中,技术上的问题是物联网最为关键的问题,亿博物流咨询介绍,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是一项系统,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全面负责物联网的整个系统规划和建设,理论上的研究已经在各行各业展开,而实际应用还仅局限于行业内部。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和设计以及研发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以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的研究。一般来讲,物联网的开展步骤主要如下:(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 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三、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反复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

他表示将会邀请台湾生产RFID、传感器和条形码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据他介绍,运用物联网技术,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10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将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据介绍,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美国权威咨询机构

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物联网热浪为什么在中国会迅速壮大呢?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误区

目前关于物联网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这也直接影响我们理解物联网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首先辨误,理清我们的思路。之一

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之一。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之二

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实际上物联网绝不是简单的全球共享互联网的无限延伸。即使互联网也不仅仅指我们通常认为的国际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也有广域网和局域网之分。物联网既可以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及产业应用组成局域网、专业网。现实中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也没必要使专业网、局域网都必须连接到全球互联网共享平台。今后的物联网与互联网会有很大不同,类似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专业网;智能小区等局域网才是最大的应用空间。

之三

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因此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就在为我们服务着。物联网理念就是在很多现实应用基础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的创新,是对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联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概括与提升,它从更高的角度升级了我们的认识。之四

把物联网当成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基于自身认识,把仅仅能够互动、通信的产品都当成物联网应用。如,仅仅嵌入了一些传感器,就成为了所谓的物联网家电;把产品贴上了RFID标签,就成了物联网应用等等。用途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亿博物流咨询生动的介绍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例如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间还有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 “你扔疼我了”,或者说 “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该发车了!” 物联网把新一代 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 “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 “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毫无疑问,如果 “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四、我国发展物联网的优势

2009年10月24日,在中国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局域网、有源 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不同,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刘海涛自豪的说。目前,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城乡,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农村,从海岛到珠穆朗玛峰,到处都有无线网络的覆盖。无线网络是实现“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传送出去。“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该院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业内专家表示,掌握“物联网”的世界话语权,不仅仅体现在技术领先,更在于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这使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迎头赶上甚至占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成为可能。

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 ‘无锡传感网中心’),是国内目前研究物联网的核心单位。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江苏省委省政府接到指示后认真落实总理的要求,热情拥抱 “物联网”,突出抓好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并迅速形成了研发安全感与产业突破的先发优势。无锡市则作出部署:举全市之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把无锡建成传感网信息技术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2009年,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被成功应用,首批价值1500万元的传感安全防护设备销售成功,这套设备由10万个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散布在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道路上。传感器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分析判断,爬上墙的究竟是人还是猫狗等动物。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后,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由于效率高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防入侵产品,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至2009年8月,仅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金额为4000多万元,加上配件共5000万元。刘海涛称,若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如果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将产生了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五、我国物联网的教研现状 物联网在中国高校的研究,当前的聚焦点在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作为“感知中国”的中心,无锡市 2009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标志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协议声明,无锡市将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设研究院,内容主要围绕传感网,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此外,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工作也同时纳入议程。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中心及物联网建设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保持、扩大学校在物联网研究领域的优势,近日,南京邮电大学召开物联网建设专题研讨会,及时调整科研机构和专业设置,新成立了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2009年9月10日,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新华日报记者探访了南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这里的研究者与“物联网”打交道已有五六年。在实验室,一些“物联网”产品已经初见雏形。此外,南邮还有系列举措推进物联网建设的研究:设立物联网专项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物联网建设的研究;启动“智慧南邮”平台建设,在校园内建设物联网示范区等。物联网专业与课程设置 开源项目

开源软件无线电技术对无线电的行行业业影响颇深,对网联网的研究也不例外。GNURadio是免费的软件开发工具套件。它提供信号运行和处理模块,用它可以在易制作的低成本的射频(RF)硬件和通用微处理器上实现软件定义无线电。这套套件广泛用于业余爱好者,学术机构和商业机构用来研究和构建无线通信系统。GNURadio的应用主要是用Python编程语言来编写的。但是其核心信号处理模块是C++在带浮点运算的微处理器上构建的。因此,开发者能够简单快速的构建一个实时、高容量的无线通信系统。尽管其主要功用不是仿真器,GNURadio在没有射频RF硬件部件的境况下支持对预先存储和(信号发生器)生成的数据进行信号处理的算法的研究。

六、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中国将采取四大措施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这些措施包括:

1.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同时结合物联网特点,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时,研发和推广应用技术,加强行业和领域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应用技术为支撑突破应用创新。

2.制订中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全面布局。重点发展高端传感器、MEMS、智能传感器和传感器网节点、传感器网关;超高频RFID、有源RFID和 RFID中间件产业等,重点发展物联网相关终端和设备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

3.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带动发展。通过应用引导和技术研发的互动式发展,带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传感网在公众服务与重点行业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确立以应用带动产业的发展模式,消除制约传感网规模发展的瓶颈。

深开发物联网采集来的信息资源,提升物联网的应用过程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4.加强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保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满足产业需要,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和知识产权协调互动机制。面向重点业务应用,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建设标准验证、测试和仿真等标准服务平台,加快关键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整合国内研究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国内自创新研究成果推向国际。

七、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7.1国家安全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7.2个人隐私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解决。造成侵犯个人隐私问题的关键在于射频识别标签的基本功能: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隐私信息。这就带来了如何确保嵌入有标签的物品的持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问题。

7.3商业模式

在物联网的推广中,商业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创新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很难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从前期推广的物联网相关应用来看,目前物联网的主要模式还是客户通过自建平台、识读器、识读终端,然后租用运营商的网络进行通信传输,客户建设物联网应用的主要目的还是从自身管理的角度进行信息的收集,在这其中典型的应用就是电力远程监控,特别是电力变压器远程监控和远程抄表的应用。这个是随着电力行业的重视和管理的要求带来,也带动了电力行业的物联网业务应用,但是整个投资及运维的成本压力就都在电力公司身上。因此电力公司就是属于这么一种目前典型的商务模式。

1、客户全部自建模式:客户建设包括业务平台、终端识读器、识读终端标识,同时租赁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客户承担了物联网平台的全部费用,客户的投资压力大,需要有充足的资金链保证。这种模式下的物联网应用一般来说都有其私密性要求,行业性特点足,其识读器和识读编码都有极强的个性化,跨行业的拓展性难。典型的代表有电力行业的电力远程监控、水利行业的水文监控、环保行业的污染源监控。

2、平台租赁运营模式:平台运营商搭建公共平台,客户无需建设平台,只需要承担物联网识读器和物联网识读标识的费用,并支付相关通信费用。

GPS车辆定位、视频监控在这个模式下使用得最多,当然也不排除由通信运营商搭建相关公共平台,但是对于客户来说平台搭建成本得到了均摊,建设成本能够降低较多。

3、广告模式:由平台运营商搭建公共平台、物联网识读器和物联网识读标识,然后租赁给广告商进行运营,广告商通过广告收入来支付物联网平台运营费用。由于物联网的物品管理可以做到精细化,因此也越来越成为广告商看好的一个渠道,象出租车、公交车的移动LED(电视),楼宇、营业厅的移动广告机等。

4、政府

BOT模式:由运营商搭建公共平台,项目运营商自行建设物联网识读器和物联网识读标识,同时支付给运营商相关通信费用,通过项目的运营收入来支付相关费用。比较典型的例子就象公共停车位的收费管理,通信运营商搭建停车场管理的平台,并制定相关规范,项目运营商通过BOT模式建设相关公共停车场的收费系统,通过公共停车位的收费来补贴相关设备及通信费用。

5、移动支付模式:由客户进行相关平台的建设,并自行搭建相关设备,租赁通信运营商的网络,通过现金的佣金进行相关费用的贴补。目前这个应用主要集中在银行的移动POS应用,目前通信运营商也开始通过移动支付和一卡通的应用开始介入该市场。7.4政策法规

物联网不是一个小产品,也不是只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出来,做起来,它不仅需要技术,它更是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我们都知道,汽车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行业,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汽车行业的政策制订,把持在一些利益集团手中,象一汽、上汽这些汽车制造厂,很大程度借着国有企业,重要产业的名义,影响了国家的政策制订,把持了这个行业,导致新的力量无法进入中国汽车业,这些获得利益的集团却不思进取,根本不努力进行研发,把合资作为发展的唯一一条路,结果是为外国企业赚了钱,自己的汽车业没有发展起来,而中国消费者十多年一直买远远高于国际市场的汽车。而产业政策一变,奇瑞、吉利、比亚迪这些企业进入汽车业,中国汽车业马上高速度发展起来,新车型不断推出,价格也大大降低。

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一度并不特别强大,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不但是政府进行投资,而且在产业政策上给予了很多支持,导致美国的信息产业高速度发展,现在全世界基于 PC和互联网的信息产业完全控制在美国人手中,不但获得了巨大利益,甚至政治利益、文化的传播、价值观的传播都起了巨大作用。因此对于复杂的物联网,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必须要有专门人和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和协调,物联网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发展,否则,它只能小有成就,而不会大有作为。

7.5技术标准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有一件事是解决的非常好,就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非常好,全球进行传输的协议TCP/IP协议,路由器协议,终端的构架与操作系统,这些都解决的非常好,因此,我们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使用每一台电脑连接到互联网中去,可以很方便的上网。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那结果是灾难的,大量的小而破的专用网,相互无法连通,不能进行联网,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马上就要面对问题,开始时,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以后就很容易,开始解决不好,积重难返,那么以后问题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和第一问题又是相关联,如果政府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和协调,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何来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7.6管理平台

物联网是什么?我们经常会说RFID,这只是感知,其实感知的技术已经有,虽然未必说成熟,但是开发起来并不难。但是物联网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在于网,而不在于物。传感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那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因此,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庞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小企业甚至都可以开发出传感技术,开发出传感应用。但是一个小企业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全国性高效率的网络。没有这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难发展起来,也很难起到效果。

这个平台,电信运营商最有力量与可能来建设,也可能这个过程中,会有新的管理平台建设与提供者出现。我也相信,这个平台的建设者会在未来的物联网发展中,取得较好的市场地位,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

7.7安全体系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它对于产品的主人而言,有这样的一个体系,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尤其不被竞争对手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现在应该说,会有哪些安全问题出现,如何应对这些安全问题,怎么进行屏蔽都是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是不清晰的。但是这些问题一定值得注意,尤其是这个管理平台的提供者。安全问题解决不好,有一天可能有价值的物联网会成为给竞争对手提供信息方便的平台,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大的打折扣,也不会有企业愿意和敢于去使用。

7.8实际应用

物联网的价值不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必须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些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这些应用开发不能依靠运营商,也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物联网企业,因为运营商和技术企业都无法理解行业的要求和这个行业具体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这是非常难的一步,也是需要时间来等待。需要一个物联网的体系基本形成,需要一些应用形成示范,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更多企业看清楚物联网的意义,看清楚物联网有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也会把自己的应用和业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

未来

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物联网时代来临物联网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新兴产业。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 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需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固话宽带的普及是物联网海量信息传输交互的基础。依靠网络技术,物联网将生产要素和供应链进行深度重组,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实载体。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今年就能创造1000亿元左右的产值,它已经成为后3G时代最大的市场兴奋点。

有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同时,有专家认为,物联网架构建立需要明确产业链的利益关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而在新的产业链推动矩阵中,核心则是明确电信运营商的龙头地位。物联网的发展,也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下一代创新的核心。开放创新、共同创新、大众创新、用户创新成为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新特征,技术更加展现其以人为本的一面,以人为本的创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现实。

作为物联网的积极推动者的欧盟则梦想建立“未来物联网”。欧盟信息社会和媒体司2009年5月20日公布的《未来互联网2020:一个业界专家组的愿景》报告指出,欧洲正面临经济衰退、全球竞争、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未来互联网不会是万能灵药,但我们坚信,未来互联网将会是这些方面以及其他方面解决方案的一部分甚至是主要部分。报告谈及的未来物联网的四个特征: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将需要不同的架构,依靠物联网的新Web服务经济将会融合数字和物理世界从而带来产生价值的新途径,未来互联网将会包括物品,技术空间和监管空间将会分离。涉及物联网的就有两项。作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摆脱现有技术的束缚,价值化频谱,信任和安全至关重要,用户驱动创新带来社会变化,鼓励新的商业模式。产业

从6月22日在上海开幕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了解到,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我国作为全球互联网大国,未来将围绕物联网产业链,在政策市场、技术标准、商业应用等方面重点突破,打造全球产业高地。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说,在举世瞩目的世博会举办期间召开中国物联网的大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近年来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网民数量全球第一,在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已具备基础。物联网连接物品网,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或实现人和物或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当前物联网行业的应用需求和领域非常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物联网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系统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带来巨大的产业集群生产效益。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指出,物联网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和战略性调整,引发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具有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力。我国必须牢牢把握产业创新方向和机遇,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李刚在会上表示,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物联网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生活方式变革,已成为一个发展迅速规模巨大的市场。以中国国内RFAD为例,在2009年就达到了85亿人民币,在全球居第三位,仅次于英国和美国。未来更加安全稳定的有线无线数据的传输网络,将成为我国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关键。会上专家认为,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物联网突出的障碍,包括技术标准还在制定之中、商业模式不够成熟、产业链尚未形成、配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亟待出台。

八、中国物联网发展案例

一)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会也与无锡传感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二)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三)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四)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在苏州投用。我国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2010年6月18日在苏州科技城投用,该中心将为高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高铁物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投资规模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以往购票、检票的单调方式,将在这里升级为人性化、多样化的新体验。刷卡购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等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让旅客可以摆脱拥挤的车站购票;与地铁类似的检票方式,则可实现持有不同票据旅客的快速通行。清华易程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为应对中国巨大的铁路客运量,该中心研发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票务系统,每年可处理30亿人次,而目前全球在用系统的最大极限是5亿人次。

九、物联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9.1知识产权

在物联网技术发展产品化的过程中,我国一直缺乏一些关键技术的掌握,所以产品档次上不去,价格下不来。缺乏RFID等关键技术的独立自主产权这是限制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9.2技术标准

目前行业技术主要缺乏以下两个方面标准:接口的标准化;数据模型的标准化。虽然我国早在 2005年11月就成立了RFID产业联盟,同时次年又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指出应当集中开展RFID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RFID产业仍是一片混乱。技术强度固然在增强,但是技术标准却还如镜中之月。正如同中国的3G标准一样,出于各方面的利益考虑,最后中国的 3G有了三个不同的标准。物联网的标准最终怎样,只能等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了。

9.3产业链条 和美国相比,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完善度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和中兴华为这一类的系统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欠缺。物联网的产业化必然需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所以要在我国发展物联网,在体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加强广电、电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信息化、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建立。加快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进程。产业链的合作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相当漫长。9.4行业协作

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许多行业应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但这些行业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发展物联网这种以传感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应用,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以开放的心态展开通力合作,打破行业、地区、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加强体制优化改革,才能有效的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9.5盈利模式

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将有多种选择去开拓市场。这样,在未来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商业模式变得异常关键。对于任何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来说,出现一种新型而能成熟发展的商业盈利模式是必然的结果,可是这一点至今还没有在物联网的发展中体现出来,也没有任何产业可以在这一点上统一引领物联网的发展浪潮。目前物联网发展直接带来的一些经济效益主要集中在与物联网有关的电子元器件领域,如射频识别装置、感应器等等。而庞大的数据传输给网络运营商带来的机会以及对最下游的如物流及零售等行业所产生的影响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观察。

9.6使用成本

物联网产业是需要将物与物连接起来并且进行更好的控制管理。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将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催生出更多的应用。所以,在物联网传感技术推广的初期,功能单一,价位高是很难避免的问题。因为,电子标签贵,读写设备贵,所以,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应用。而由于没有大规模的应用,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成本问题便始终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成本高,就没有大规模的应用,而没有大规模的应用,成本高的问题就更难以解决。如何突破初期的用户在成本方面的壁垒成了打开这一片市场的首要问题。所以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9.7安全问题

在物联网中,传感网的建设要求RFID标签预先被嵌入任何与人息息相关的物品中。可视人们在观念上似乎还不是很能接受自己周围的生活物品甚至包括自己时刻都处于一种被监控的状态,这直接导致嵌入标签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权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如果一旦政府在这方面和国外的大型企业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信息,国家机密等不会泄露也至关重要。所以说在这一点上,物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有可能涉及到政治法律和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 篇2

作为一个新生概念并备受关注的物联网是继通信网、互联网之后的新兴网络, 是推动信息网络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和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现我国国内各省市地区政府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支持, 并积极地开展了相关的建设与投资。据相关专家介绍, “十二五”期间, 物联网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 其中智能电网的投资总额最大。据悉, 自2009年开始至2020年, 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将分为三个阶段发展, 从初期的规划试点阶段到“十二五”期间的全面建设阶段, “十三五”时期的引领提升阶段, 智能电网建设总投资规模约4万亿元。2011-2015年为规划的全面建设阶段, 此阶段投资约2万亿元, 2016-2020年智能电网基本建成阶段的投资1.7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建成50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工程, 5到10个示范城市, 形成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 其中传感器100亿元, 系统和试验检测700亿元, 芯片、中间件和集成模块及设备产业的产业规模600亿元, 工程实施、服务开发系统和运维600亿元。

以天津为例, 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支持推进下, 作为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快速升级新举措的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初步建成并取得成效。据了解, 2013年, 农业部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 天津市列为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验区之一。同年9月, 市政府与农业部、中国科学院签订共同推进天津农业物联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市农委、科委、经信委、财政局等筹集扶持资金4650多万元, 保障了区试工程的顺利实施。天津市编制完成农业物联网区试工程实施方案, 在建设内容上开展“一个平台、三个工程、两个体系”建设, 即建设一个天津农业物联网平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物联网应用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三个工程建设;探索符合天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需求的理论体系和标准体系两个体系建设。研发天津农业物联网支撑平台。与中科院合作, 建成了天津农业物联网平台。平台涵盖了农业生产、市场流通、农产品加工、农资农机服务等领域数据库17个, 集成各类农业应用系统113个, 实现了25个基地传感数据的在线采集和9个基地共17路视频接入。农业部组织汪懋华院士等9位专家对该平台进行评估, 一致认为平台开发技术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核心基地建设。天津市对已有50多个农业物联网试验点或基地进行充分调研, 系统掌握了天津农业物联网建设基本状况。已建设静海生宝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宁河惠康种猪场等核心基地10个, 核心试验面积1.056万亩, 开展了1262栋节能温室、76.5万平方米养殖水面示范应用, 涉及设施蔬菜、种羊、种猪、海水鱼、淡水鱼、南美白对虾等种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应用。目前已建成的放心菜基地信息管理平台已监管10个区县、50个乡镇和138个基地, 配备了16通道农残速测仪、农事信息采集手机、条码打印机等设备, 实现了生产档案全程在线采集管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从动物养殖到出栏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和可追溯;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平台对水产品养殖基地实现数据即时传递和反馈。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天津市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 完善了天津农产品电商平台功能, 组织农民专业合作、休闲农业和农业企业开展网上销售。选择了食管家、爱孚瑞、际丰蔬菜等农产品电商企业进行示范, 探索建立线上线下、会员定制、冷链宅配和农超对接等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促进农产品销售。

目前看来物联网正处于一个积极发展的阶段, 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委会主任邬贺铨介绍说:“目前物联网还处在婴儿阶段, 从概念到现实至少还要5年时间。所以我们看物联网必须要‘放眼量’, 现在并不能够马上见到效果。”发展物联网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既有技术、标准的原因, 也有市场和商业模式的原因。目前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熟, 例如很多地方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 但城市交管局与公安局的数据各成系统, 卫生医疗数据信息也都是信息孤岛, 没有形成一个综合平台, 数据也不开放。专家呼吁要搭建一个真正的数据平台, 至于这些数据怎么利用、怎么挖掘, 应交给市场来做, 政府只要制定合理的规则就可以了。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篇3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业内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物联网产业持续良好发展势头。中国物联网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解决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方式。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14年中国整个物联网的销售收入达到6000亿元以上。近几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综合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充分体现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物联网以及智能交通领域的车联网,市场前景良好,增长速度不断攀升。据统计估算,中国M2M连接数在2014年已突破7300万,同比增长46%,占全球M2M连接数的30%,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市场地位,未来中国M2M规模将继续扩大,2020年预计达到3.5亿,全球占比将达36%。

在应用发展方面,物联网已在中国公共安全、民航、交通、环境监测、智能电网、农业等行业得到初步规模性应用,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如智能交通中的磁敏传感节点已布设在美国旧金山的公路上;中高速图传传感网设备销往欧洲,并已安装于警用直升机;周界防入侵系统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面向个人用户的应用已初步展开。

总体而言,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此前,RFID市场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是由于涉及的产业链过长,产业组织过于复杂,交易成本过高,产业规模有限,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使得整体市场成长较为缓慢。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埃森哲的研究显示,中国还能进一步扩大物联网的影响。通过进行定向投资和其他类似计划提供支持,提高本国吸收物联网技术的能力,各行业还将产生巨大的附加值。以制造业为例,在中国当前政策和投资趋势的推动下,未来15年,物联网在制造业就可创造1960亿美元的累计GDP。如果进一步扩大物联网的影响力,中国制造业的经济价值将跃升至7360亿美元,增加276%。

其二,政策导向对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影响显著。多层面的政策投入成为推动现阶段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如果说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属于“市场驱动型”,国内更贴近“政策驱动型”。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2015年之后,中国政府启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旨在将中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提高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将生产流程与互联网相整合,使制造业变得更加环保、智能和优质。此外,中国政府还在推动“互联网+”战略,整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未来中长期内,物联网将成为国家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力度可望继续加大。

其三,在政府政策推动下,中国物联网发展遵循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的路径推进。物联网概念提出以后,面向具有迫切需求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以政府应用示范项目带动物联网市场的启动将是必要之举。进而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从而将可以带动各行业大型企业的应用市场。

其四,物联网产业体系相对完善,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凸显,众多产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我国已经形成涵盖感知制造、网络制造、软件与信息处理、网络与应用服务等门类的相对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呈现出高端要素集聚发展的态势。在企业发展方面,大企业的物联网平台已基本成型,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生态圈,借力大平台的态势出现。随着应用的落地与可挖掘数据的逐渐积累,物联网产业的价值开始显现。在信息技术企业引领下,物联网与新兴技术协同发展,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不断涌现,金融资本竞相追逐。

其五,中国现阶段物联网产业发展仍是重点关注技术突破,自主MEMS传感器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仍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兴起使得传感器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先机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亦将传感器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传感器作为实现制造设备和工厂智能化的前提,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应用的推动下,国内传感器市场规模迅速增长。从2010年的397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86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1.4%。据估计,未来几年,在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汽车和医疗等领域的传感器的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有望在2020年超过3000亿元。

中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1.支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滞后。尽管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一段距离。由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各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无法同步;物联网基础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我国各省对物联网投入资金比例不同,也导致了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同步;另外,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物联网基础设施落后,加之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农村人口又占比例的多数,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所以,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为此,需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政策、技术等层面全面跟进。

nlc202309081406

2.物联网发展顶层设计缺位。导致各地各自为战,物联网发展的有效推进机制尚待建立。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是国家先行,民间企业没有形成市场认可的物联网发展商业模式,虽单项技术市场规模可观,但无法形成产业联动。尽管一片片物联网产业园区在拔地而起,但是对于从事物联网的有关各方,尤其是那些从事着具体技术或应用开发的链条从业者来说,或许还依然没有感受到在隆隆物联网春雷之下的春雨所带来的喜悦。究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出台的当地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各地各自为战。这种封闭发展的模式所设置的政策性门槛,为创新性应用的推广和资源的顺畅流动造成了一定瓶颈。在一个缺乏顶层设计的模式下,各地蜂拥而起的规划意见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但是也同时对物联网发展的规模和区域经济的成长构成了地域性的局限。

3.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环节分散,物联网发展脉络难以把握。物联网每个产业环节都有众多的中小企业或者少数大企业,但缺乏能够凝聚产业形成发展合力、具有产业引领和绝对话语权的灵魂企业。虽然当前国内一些运营商以及中兴、华为等系统设备商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物联网产业化需要芯片商、系统解决方案商以及移动运营商等厂商的通力合作。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完善程度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此外是行业协作存在困境。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宽泛,但在大多分属不同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的、具有交叉性的行业应用中,欲推广物联网这种基于传感技术的信息化应用并将其产业化,则需要各行业主管部门之间高度的协调与互助,打破行业、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共享与交互,推动体制改革和优化。

4.没有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调机制。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来说,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有效的协调机制能够保障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调机制,这就会导致进入到这一行业的企业各自为政,势必会制约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比如在感知层面,各个行业需要感知的对象不同,需要采集的物理世界信息不同,造成了传感器的差异,例如用于环境监测的传感器和用于农业土壤监测的传感器是无法通用的。信息处理层面,各行业的基础信息不同,需要分析和决策的内容不同,因此尚没有一种通用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软件能够适用于所有行业。又比如在RFID行业,RFID产业联盟早在2005年11月就宣布成立,次年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为开展RFID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时至今日,我国RFID产业却仍未能步入正轨:技术强度虽然有所提高,但技术标准却迟迟难以落地。

5.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有待突破,RFID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物联网技术包含传感、射频识别、通信网络以及统一编码等一系列技术。传感技术及射频识别技术是主要的核心,缺乏核心自主知产权,这也是严重阻碍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总体水平而言,国内的传感器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基于传感器和传感网的应用,其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部分高端传感器,例如对水质、土壤进行监测的传感器,一个进口传感器价格可能在十万元以上,现阶段不可能进行规模化应用,而国内的传感器或者生产能力不具备,或者精度达不到应用要求。目前,全球约有40个国家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开发,研发机构超过6000余家。其中,美国、日本和德国实力较强,产品门类繁多、覆盖面广、市场占有率总和超过60%,掌握市场主导权。中国市场上的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产品严重欠缺。

6.信息安全问题制约物联网在中国大规模应用。物联网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但也对物联网的依赖性非常大。在信息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传感器作为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和物联网信息互联的基础,也成为易受攻击的环节之一,不仅可能导致数据泄露和网络入侵等问题,更有可能将虚假数据传入网络冲击后续所有应用。实现传感器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成为保障中国信息安全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因此,要获得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中国传感器企业首先应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应以MEMS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中高端产品为发展重点,增强传感器系统集成水平,同时有效控制成本,以应对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并帮助下游应用厂商共担成本下行压力。此外,国内传感器企业应在并购所构建的平台上,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迅速成长,并注重专利申请和保护,从而逐步成为世界知名的传感器生产商。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篇4

2009年8月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掌握核心技术,并指出“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在11月3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11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关于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情况的报告》,标志着“感知中国”已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并进入战略实施阶段,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机遇。

1、物联网产业定位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以及与传感网结合的不断深入,大规模发展物联网的时机日趋成熟。在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抛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加大对物联网的投入,力图占据领先位置,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预见,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物联网将带来信息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浪潮,更是一场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必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产业,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是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从世界经济发展经验看,新兴战略性产业能够有效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相比,物联网产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推进两化融合的迫切需要。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两化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是引领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提升创新水平的迫切需要。物联网涉及半导体、计算机、现代通信、新材料等诸多前沿技术,关联度高、辐射力强,对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我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意义重大。

2、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据保守估计,传感技术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电力安全、平安家居、健康监测等诸多领域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 1,物联网产业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未来的物联网将比现有的Internet大得多,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总体而言,全球物联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具备较好的基础。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据相关分析报告,200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700亿美元,2008年达到780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14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0%。其中,微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微镜、气体传感器、微陀螺等器件也已在汽车、手机、电子游戏、生物医疗、传感网络等消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量成熟技术和产品的诞生为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国际范围内物联网知识产权的进展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导入期。截至到2008年年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和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资料的统计,国外关于传感网的专利数1126件。从专利分布情况来看,在申报的1126项专利中,基础和核心专利分别只有15项和503项,分别占整个比重的1%和45%,而外围专利达到了608项,占整个比重的54%,基础专利和核心专利所占比重较小,其基本状况符合物联网是新兴的通信应用网络以及物联网产业化还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这一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物联网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美国将微纳传感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也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其经济刺激方案将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及相关项目;欧盟2009年6月制定并公布了涵盖标准化、研究项目、试点工程、管理机制和国际对话在内的十四点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 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之一。韩国的 IT839战略将泛在物联网USN作为三大基础建设之一,其中的 U-Life计划的目标更是要在2014年建成松岛泛在城市,投资约250亿美元。同时还有新加坡的“下一代I-Hub”计划、台湾的U-Taiwan 计划等都将物联网作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3、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起步较早,技术和标准发展与国际基本同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都对物联网产业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前沿技术三个层面均列入传感网的内容,正在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也将无线传感网作为主要方向之一,对若干关键技术领域与重要应用领域给予支持。国内先后有近百单位开展了传感研究和应用,并建立起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电子十三所、北京大学等研发和生产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部分地区已采取措施,着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如浙江杭州举办了“2008国内无线传感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并成立“中国无线传感网产业发展联盟”;浙江嘉兴制定了 “50亩研发中心+500亩推广中心+3000亩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并给予资金和政策配套等支持,努力打造一个超千亿元产值的无线传感网产业。

我国在传感器、通信、网络等方面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专利,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在十年多的时间里,获得“无线传感网”、“微型传感器”、“芯片设计”等许多重大创新科技成果。在传感网的盲源分离、多目标协同识别、跟踪定位等领域的部分关键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在机场防入侵系统、智能交通等领域已有若干成功案例。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还牵头组建了传感网产学研上海联盟,另外,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国内也较早开展了传感网及物联网的研究,华为技术、中兴通讯、普天通信、中电集团、中电科技等大型企业也加入了研究行列。

总体看来,我国物联网研究没有盲目跟从国外,而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应用需求,开展物联网基础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应用为牵引的特色发展路线,在技术、标准、产业及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接近国际水平,使我国在该领域占领价值链高端成为可能。

在标准方面,2007年,我国领先于国际启动传感网标准化制定工作。2008年,首届ISO/IEC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大会在我国举办。第2次会议上,我国代表ISO/IEC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向上级做总体报告,提出了传感网体系架构、标准体系、演进路线、协同架构等代表传感网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并获得了标准组成员国的认可。我国已成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的四大主导国(中国、美国、韩国、德国)之一,在制定国际标准中享有重要话语权。

在专利方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和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资料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内申请的关于传感网的专利数是378件,基础和核心专利分别是10项和211项,分别占整

个比重的2.6%和55.8%,而外围专利为157项,占整个比重的41.5%。我国物联网领域的专利分布状况与国外情况类似。为了提高我国物联网研究的核心竞争力,避免知识产权问题成为传感网、物联网研究发展的瓶颈,标准、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迫在眉睫。

在技术方面,自1999年起,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高校和部分企业在传感网、物联网的许多技术领域已开展科学研究、产业化攻关,支持了从传感器、信号传输、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等多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在应用发展方面,物联网已在我国公共安全、民航、交通、环境监测、智能电网、农业等行业得到初步规模性应用,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如智能交通中的磁敏传感节点已布设在美国旧金山的公路上;中高速图传传感网设备销往欧洲,并已安装于警用直升机;周界防入侵系统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面向个人用户的应用已初步展开,如中科院与中移动集团已率先开展紧密合作,围绕物联网与3G的TD蜂窝系统两网融合的三步走路线,积极推动物物互联的新业务,寻求3G业务的全新突破。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有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偏小。目前有众多企业开始涉足物联网领域,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群,产业联动效应不足。特别是在应用领域缺乏大型企业,难以支撑以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的发展路线。运营与服务环节中,运营商也是初步进入该领域,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拉动效应不明显。二是技术标准缺乏。我国在传感网国际标准制定中具备一定话语权,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但总的来说,标准发展仍相当滞后于应用发展。“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标准架构下,共性技术发展不够成熟,应用子集也不够丰富,特别是行业标准规范的缺失,大大制约了物联网产品的产业化与应用的工程化。三是创新体系不完善。我国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展开了物联网技术研究,然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较慢。四是应用数量层次偏低。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一些物联网应用,但总的来说,现有应用数量仍不足以带动产业发展。部分领域应用技术水平与工程化程度较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市场风险仍然较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

4、发展展望

中国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环境已经初步形成。在政府层面,在江苏无锡以外,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等信息产业较为发达的区域已经着手制定规划,部分大企业也开始进行市场进

入研究。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应用牵引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即物联网产业的突破不仅仅在技术上,更在应用上。未来可能的几个突破口主要有:

一是政府资金投入的方向。2010年仍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考虑到物联网应用中有相当多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领域,在交通、电力、环保、城市信息化等领域,物联网应用将有较快发展,将引发市场快速启动;

二是公众领域的相对成熟的应用方向。智能家居、感知医护等概念已经获得了长期的市场教育,随着产品与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的激发。选择适当的细分领域切入将催生出新兴业态。

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 篇5

作为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关键应用技术,二维码识别技术在整个物联网的发展中是最好的实现手段,亦是关键环节,在国外的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欧美发达国家在芯片设计、终端设备和系统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如此,中国在二维码技术和应用上仍有赶超的趋势,市场处于爆发临界点的关键时刻,大量资金的涌入,二维码技术正在引发一场商业模式革命。

二维码将是物联网投资最早的受益者

中国物联网二维码主读识别领军企业灵动快拍,依托云计算技术推出快拍二维码云服务模式,为品牌企业、传统媒体、广告公司、应用商店、开发者提供一站式二维码生成、二维码品牌展示、二维码数据分析与挖掘、二维码平台建设与行业解决方案。“快拍二维码”实现“云服务”模式的物联网创新应用,解决了二维码不能多次修改以及容量不足的两大瓶颈。

灵动快拍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鹏飞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是二维码应用的起步年,2012年“快拍二维码”与各大运营商、手机厂商、广告传媒业和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广泛合作,将会促进二维码应用市场的爆炸式增长。”

二维码将成为O2O模式下的传感器

随着二维码行业的逐渐成熟,以及手机终端智能化的发展,二维码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基于O2O模式下的二维码购物已被1号店、淘宝网、京东商城广泛应用到户外广告中,随处可见的地铁、公交站台广告上二维码购物“虚拟超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O2O模式下二维码有效地提升营销活动的趣味性、参与的便捷性,吸引众多消费者参与品牌的活动,进而与品牌企业建立互动关系。

二维码在移动商务市场的应用前景被业内人士看好,二维码突破了时空束缚,为整个媒体传播行业和营销广告行业带来了创造性的变革,将成为精准营销时代的最大推动力量。

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 篇6

“十三五”数据中国 建设下物联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1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内容简述

“十二五”期间,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背景下,中国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同步扩大市场需求和有效供给,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从总体上说,“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物联网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入深化应用的新阶段。物联网与传统产业、其它信息技术不断融合渗透,催生出新兴业态和新的应用,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社会民生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4年,全球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保持活跃态势,产业规模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产业化应用逐步深入,技术创新与结盟发展趋势明显,尤其在国际巨头的引领下,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

2013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4896亿元。2014年我国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形势、新情况,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凸显,众多产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随着应用的落地与可挖掘数据的逐渐积累,物联网产业的价值开始显现,在信息技术企业引领下,创新型企业、产品不断涌现,金融资本竞相追逐。同时,产业链分散、标准不统一、趋同化竞争以及技术发展的不均衡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2015年,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及“互联网+”行动的背景下,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发展、应用领域拓展及模式创新上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及市场前景,物联网产业在今后几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望带动设备制造业、运营商、应用市场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在技术、企业、人才、产业配套等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方面具备优势的地区应抢抓机遇,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加快物联网推广应用,使物联网产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要力量。

中投顾问发布的《“十三五”数据中国建设下物联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依托庞大的调研体系,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物联网产业与大数据发展应用状况、区域市场、产业链、产业园区、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帮助客户全面把握物联网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财政部、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此报告是您跟踪物联网产业最新发展动态、编写产业规划、编制产业政策、制定招商策略的重要参考工具。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3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报告目录

一、物联网产业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7

三、中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分析.......................................................................................................9

四、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状况...................................................................................................9

五、全球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9

六、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10

图表 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要素.......................................................................................................5 图表 物联网产业的网络架构.......................................................................................................6 图表 物联网制造业产业体系.......................................................................................................7 图表 物联网服务业产业体系.......................................................................................................7 图表 中美物联网产业化进程对比...............................................................................................8 附 报告详细目录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4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一、物联网产业体系

(一)物联网架构体系

1、物联网的关键要素

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由感知、网络和应用层组成的网络架构,物联网技术和标准,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内的物联网相关产业,资源体系,隐私和安全以及促进和规范物联网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国际治理体系。

图表 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要素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2、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如下图所示。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5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图表 物联网产业的网络架构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

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

(二)物联网相关产业体系

1、物联网制造业

物联网制造业以感知端设备制造业为主,又可细分为传感器产业、RFID产业以及智能仪器仪表产业。感知端设备的高智能化与嵌入式系统息息相关,设备的高精密化离不开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微纳器件、新材料、微能源等基础产业支撑。部分计算机设备、网络通信设备也是物联网制造业的组成部分。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6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图表 物联网制造业产业体系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2、物联网服务业

物联网服务业主要包括物联网网络服务业、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物联网软件开发与应用集成服务业以及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四大类,其中物联网网络服务又可细分为机器对机器通信服务、行业专网通信服务以及其它网络通信服务,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主要包括云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等,物联网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又可细分为基础软件服务、中间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智能信息处理服务以及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又可分为行业服务、公共服务和支撑性服务。

图表 物联网服务业产业体系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一)产业发展综述

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学习研究、政府推动以及业界应用推广阶段。2009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感知中国”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2012年工信部制定了《物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7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2012年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物联网整体实施的元年。截止2014年,我国已有5个示范机场依托RFID等技术,实现了航空运输行李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跟踪与精确化定位,使工人劳动强度降低20%,分拣效率提高15%以上。

图表 中美物联网产业化进程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物联网

(二)行业发展特征

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的逐步深入,中国的物联网发展既具备了一些国际物联网发展的共性特征,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特点。

一是多层面的政策投入成为推动现阶段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如果说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属于“市场驱动型”,国内更贴近“政策驱动型”。可以预见,未来中长期内,物联网将成为国家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力度可望继续加大。

二是中国物联网各层面技术成熟度不同,传感器技术是攻关重点。总体来看,物联网的技术门槛似乎不高,但核心环节关键技术的成熟度参差不齐,导致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和应用发展迟缓。虽然从全球物联网发展来看,中国与美欧日韩等并驾齐驱,但目前在物联网核心器件和软件方面尚做不到自主可控。

三是物联网产业链逐步形成,物联网应用领域逐渐明朗。经过业界的共同努力,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安防、交通和医疗三大领域,有望在物联网发展中率先受益,成为物联网产业市场容量大、增长最为显著的领域。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8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三、中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分析

自主的物联网架构技术对物联网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产学研各界积极开展研究,在物联网总体架构、M2M 架构、标识解析体系方面取得了大量初步研究成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国内部分大学和研究机构均在物联网总体架构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电信运营商在M2M 架构方面以自主设计为主,以水平化平台为核心,对关键能力部件、接口协议、运营支撑系统进行了研究。标识解析体系则以兼容多种标识编码方案和解析机制的的统一物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特色。

虽然不同研究机构给出的物联网总体架构各有特色,但物联网架构设计需借鉴互联网的开放理念已经成为共识。以物联网规模化发展和各信息终端与系统扁平化互联为愿景,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提出了物联网目标网络视图,并提出了物联网体系架构应满足的六个基本特性。

四、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状况

大数据是物联网中必须的关键技术,二者的结合能够为物联网系统和应用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技术基础。以智能安防应用为例,智能安防行业是典型的大数据与物联网相结合的应用场景,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安防从过去简单的安全防护系统向城市综合化体系演变,涵盖众多的领域,特别是针对重要场所,如机场、银行、地铁、车站、水电气厂、道路桥梁等场所,引入物联网技术后可以通过无线移动、跟踪定位等手段建立全方位的立体防护。智能安防行业需求已从大面积监控布点转变为注重视频智能预警、分析和实战,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的视频数据中进行规律预测、情境分析、串并侦查、时空分析等。

五、全球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MEMS是微机电系统的缩写,MEMS技术是建立在微米/纳米基础之上的,市场前景广阔。MEMS传感器的主要优势在于体积小、大规模量产后成本下降快,主要应用在汽车和消费电子两大领域。预计在2007年至2012年间,全球基于MEMS的半导体传感器和制动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9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器的销售额将达到1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与2007年的41亿美元相比,五年后将实现97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物联网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支柱产业。

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六、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

国家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我国在物联网产业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过去五年,我国有超过1000家企业牵头研究物联网核心技术,通信、工业、电子等领域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发展迅速,RFID产业、智能卡产业发展十分迅猛,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2013-2017年间,中国物联网产业迎来了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联网产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第二,产业界对物联网的发展已不再仅仅停留在概念上,正在推出具有广泛市场应用前途的产品和系统,并得到了业内各方面的积极支持;第三,资本市场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积极响应和参与,在近两年经济危机的形势下,物联网概念股都逆势上扬,充分表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第四,国家各相关部委、各地区都在积极地推出物联网发展计划,出台各类政策措施,务实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五,国家的ICT产业在物联网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完全可以支持物联网快速发展。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10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附:报告详细目录

《“十三五”数据中国建设下物联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

告》

第一章 物联网相关概述 1.1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1.1.1 内部因素 1.1.2 外部因素 1.2 物联网简介 1.2.1 物联网的定义 1.2.2 物联网的原理 1.2.3 物联网的步骤 1.2.4 物联网的应用 1.3 物联网的特征 1.3.1 全面感知 1.3.2 可靠传递 1.3.3 智能处理

第二章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 2.1 国际环境

2.1.1 世界将进入“物联网”时代 2.1.2 国际经济形势对行业的影响 2.1.3 中国与发达国家面临同等机遇 2.1.4 中国成物联网行业重点竞争市场 2.1.5 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2.2 政策环境

2.2.1 物联网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11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2.2.2 物联网新政策出台 2.2.3 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2.2.4 鼓励民资外资进入物联网领域 2.2.5 地方政府多措并举力推物联网发展 2.3 经济环境

2.3.1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2.3.2 中国经济增长态势 2.3.3 国民经济发展现状 2.4 社会环境

2.4.1 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 2.4.2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2.4.3 信息化水平持续快速发展 2.4.4 M2M技术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章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3.1 中国物联网产业总体概况 3.1.1 物联网产业发展综述 3.1.2 物联网产业发展特征 3.1.3 物联网主要商业模式 3.1.4 物联网产业链发展形势 3.1.5 行业渗透带来需求增长

3.2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运行状况 3.2.1 产业规模 3.2.2 发展现状 3.2.3 现状特征 3.2.4 模式创新 3.2.5 应用推广 3.2.6 投融资状况

3.3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标准化的发展

3.3.1 国内外物联网标准化进展状况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1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3.3.2 物联网标准化有利于争夺话语权 3.3.3 新一批物联网国家标准修订 3.3.4 中国物联网标准化取得突破 3.3.5 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发展策略 3.4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竞争分析 3.4.1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3.4.2 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3.4.3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3.4.4 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3.4.5 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3.5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建议 3.5.1 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3.5.2 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 3.5.3 规模化应用不足问题 3.5.4 物联网产业发展建议 3.6 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 3.6.1 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3.6.2 物联网行业未来前景展望 3.6.3 物联网促进商业模式变革 3.6.4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 3.6.5 重点应用领域发展展望

第四章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区域发展分析 4.1 2013-2015年物联网产业区域布局 4.1.1 物联网产业区域分布状况 4.1.2 物联网产业主要区域分析 4.1.3 与信息产业布局特征相吻合 4.1.4 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趋势 4.2 环渤海地区

4.2.1 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13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4.2.2 天津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4.2.3 河北加大物联网产业扶持力度 4.2.4 山东省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4.3 长三角地区

4.3.1 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 4.3.2 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 4.3.3 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态势 4.3.4 安徽省首个物联网产业园揭牌 4.3.5 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提速 4.4 珠三角地区

4.4.1 珠三角地区以产品带动应用 4.4.2 广东省物联网产业规模 4.4.3 深圳市物联网行业竞争力 4.4.4 惠州市物联网产值规模 4.4.5 东莞市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 4.5 中西部地区

4.5.1 中部地区物联网应用潜力 4.5.2 陕西省物联网产业链格局 4.5.3 贵州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4.5.4 湖南省物联网产业规模 4.5.5 武汉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 4.5.6 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第五章 2013-2015年物联网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5.1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技术进展简析 5.1.1 我国不断加快物联网技术研发步伐 5.1.2 政策支持促进我国物联网技术革新 5.1.3 技术与产品创新进展 5.1.4 物联网架构技术研究受重视

5.1.5 物联网技术发展中的瓶颈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14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5.1.6 物联网安全技术面临挑战 5.1.7 物联网核心技术未来突破点 5.2 射频识别(RFID)技术 5.2.1 RFID技术简介

5.2.2 RFID技术是物联网核心技术 5.2.3 我国RFID技术应用概况

5.2.4 中国RFID技术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5.2.5 中国RFID技术发展战略 5.2.6 RFID技术应用市场规模 5.3 二维码技术 5.3.1 二维码技术介绍 5.3.2 二维码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5.3.3 二维码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5.3.4 我国二维码技术标准简述 5.3.5 二维码技术驱动手机二维码发展 5.3.6 二维码识别技术成物联网应用入口 5.4 电子代码(EPC)技术 5.4.1 EPC与物联网 5.4.2 EPC技术介绍 5.4.3 EPC系统介绍

5.4.4 中国发展EPC技术的措施建议 5.5 无线网络技术

5.5.1 无线网络技术的原理及优势 5.5.2 无线网络技术的主要标准 5.5.3 中国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简况

第六章 2013-2015年物联网相关设备行业发展分析 6.1 2013-2015年物联网设备行业发展综述 6.1.1 相关设备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6.1.2 物联网设备行业的关键领域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15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6.1.3 物联网设备的发展空间广阔 6.1.4 物联网设备数量分领域预测 6.2 传感器

6.2.1 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 6.2.2 传感器产业拓展市场版图 6.2.3 传感器产业需加快国产化 6.2.4 传感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6.2.5 传感器产业未来前景分析 6.3 智能卡

6.3.1 我国IC卡产业运行状况分析 6.3.2 智能卡各应用领域发展状况 6.3.3 智能金融IC卡市场发展状况 6.3.4 智能卡IC产业技术发展障碍 6.3.5 国内智能卡IC技术发展趋势 6.4 国内主要物联网设备供应商介绍 6.4.1 新大陆科技集团

6.4.2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4.3 杭州新世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4.4 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6.4.5 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章 2013-2015年物联网产业链下游运营商分析 7.1 中国物联网运营商发展综述 7.1.1 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中的定位 7.1.2 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链中的商机 7.1.3 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发展SWOT分析 7.1.4 电信运营商加快物联网市场布局 7.1.5 运营商物联网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7.1.6 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市场策略

7.1.7 电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机遇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16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7.2 中国移动

7.2.1 移动拓展物联网产业的优劣势 7.2.2 中国移动加快布局物联网市场 7.2.3 中国移动发布物联网开放平台 7.2.4 中国移动重点推进车联网发展 7.3 中国联通

7.3.1 中国联通发展物联网业务的优势 7.3.2 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的路径探索 7.3.3 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现状及规划 7.3.4 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的发展思考 7.3.5 中国联通物联网项目发展动态 7.4 中国电信

7.4.1 中国电信发力物联网应用领域 7.4.2 中国电信推进车联网建设布局 7.4.3 中国电信加快物联网标准化建设 7.4.4 中国电信推出“物联网+农业”项目

第八章 2013-2015年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需求分析 8.1 大数据行业发展综况 8.1.1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8.1.2 各国加快行业布局 8.1.3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8.1.4 政府推进行业发展

8.2 大数据在物联网产业的作用分析 8.2.1 数据流量爆发增长 8.2.2 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8.2.3 数据分析将成为价值核心 8.2.4 物联网产业数据价值凸显 8.3 大数据与物联网关系分析

8.3.1 大数据爆发促进物联网转变发展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17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8.3.2 物联网中的大数据开发应用 8.3.3 物联网技术推进大数据发展 8.3.4 物联网布局大数据发展分析 8.3.5平台领域布局 8.3.6 下游平台拓展 8.3.7 创新盈利模式

8.4 物联网大数据增值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8.4.1 互联网时代免费型商业模式 8.4.2 物联网时代服务型商业模式 8.4.3 物联网时代平台型商业模式 8.5 大数据在物联网细分行业的应用分析 8.5.1 应用综述 8.5.2 智能穿戴 8.5.3 智能家居 8.5.4 智能汽车 8.5.5 智慧城市

第九章 2013-2015年物联网产业商业化应用分析 9.1 2013-2015年物联网应用状况分析 9.1.1 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 9.1.2 制造商物联网应用程度 9.1.3 物联网应用进入新的阶段 9.1.4 物联网应用新趋势分析 9.2 移动支付

9.2.1 中国移动支付应用的模式 9.2.2 国内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分析 9.2.3 移动支付引发消费新模式 9.2.4 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问题 9.3 智能交通

9.3.1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18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9.3.2 智能交通物联网发展模式探讨 9.3.3 智能交通物联网发展问题分析 9.3.4 物联网智能交通应用前景展望 9.3.5 车联网成为智能交通拓展方向 9.3.6 车联网未来或将实现无人驾驶 9.4 物流行业

9.4.1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 9.4.2 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现状 9.4.3 物联网对物流企业发展的影响 9.4.4 物联网在物流业中推广障碍 9.4.5 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前景 9.5 环境监测

9.5.1 环保物联网产业获得政策支持 9.5.2 环境监测行业加快布局物联网 9.5.3 室内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发布 9.5.4 智能化物联网环境监测成主流趋势 9.6 安防

9.6.1 物联网在安防领域的应用综况 9.6.2 物联网在安防细分领域的应用 9.6.3 物联网在安防领域的应用瓶颈 9.6.4 物联网在安防领域的应用要求 9.6.5 物联网在安防领域应用潜力 9.6.6 国内物联网安防应用前景 9.7 其他 9.7.1 智能建筑 9.7.2 智能医疗 9.7.3 食品溯源 9.7.4 智能家居 9.7.5 智能电网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19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十章 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10.1 物联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0.1.1 将推动商业模式变革 10.1.2 物联网产业链发展趋势 10.1.3 物联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10.1.4 将引领电子消费变革 10.2 物联网行业前景展望

10.2.1 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10.2.2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0.2.3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0.2.4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规模预测

10.3 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十三五”规划展望 10.3.1 “十三五”顶层设计出台 10.3.2 物联网行业“十三五”规划 10.3.3 下一代互联网“十三五”布局 10.3.4 大数据领域“十三五”展望 10.4 部分地区物联网发展规划 10.4.1 广东省 10.4.2 山东省 10.4.3 陕西省 10.4.4 江苏省 10.4.5 贵州省 10.4.6 厦门市 10.4.7 郑州市

图表 2012年-2013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增速 图表 2012年-2013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及主营活动利润增速图表 2012年-2013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及利润率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0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图表 2012年-2013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分经济类型主营业务收入增速 图表 2013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 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 2013年1-11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图表 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 2013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图表 2013年1-11月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图表 2013年1-11月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新开工项目分布情况 图表 2013年1-11月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行业完成情况 图表 2013年1-11月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前十位省市完成情况 图表 2013年1-11月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区域增长情况 图表 2013年1-11月不同类型电子信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图表 2010-2014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规模及增速走势 图表 201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对比 图表 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图表 201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外销产量累计增速对比 图表 2014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累计增速

图表 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及利润情况 图表 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图表 中美物联网产业化进程对比 图表 物联网技术架构与产业链图谱

图表 2009-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及其增速 图表 物联网产业子领域发展阶段矩阵图 图表 2014年国际物联网领域主要并购事件 图表 2014年可穿戴设备市场投融资事件一览表 图表 2014年物联网产业涉及的主要技术与目标 图表 全球主要物联网标准组织的徽标

图表 《物联网 第1部分:标准化工作指南》等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汇总表图表 物联网行业生命周期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1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图表 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 图表 物联网对商业活动各环节的影响 图表 物联网带来商业模式变革 图表 传统买卖型商业模式 图表 互联网流量变现型商业模式 图表 物联网时代服务型商业模式 图表 物联网平台型商业模式

图表 2015-2030年工业物联网影响下的中国GDP 图表 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

图表 环渤海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概览 图表 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概览 图表 珠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概览 图表 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概览 图表 中国物联网产业重点城市分布情况 图表 武汉物联网产业布局示意图

图表 2014年物联网产业涉及的主要技术与目标 图表 EPC系统的构成 图表 EPG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表 IC净进口额及国产化率情况 图表 金融IC卡发卡量占总发卡量比例 图表 运营商在产业链的位置 图表 运营商业务发展策略分析 图表 调查样本企业行业分布

图表 2014-2020年中国产生的数字内容的数据存储累积量 图表 2011-2017年中国IDC市场规模 图表 2012-2017年中国公有云计算市场规模 图表 2012-2018年中国大数据分析市场规模 图表 全球各行业大数据市场规模 图表 阿里物联网平台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图表 互联网流量变现型商业模式 图表 Nest公司典型数据变现型商业模式 图表 物联网平台型商业模式

图表 物联网时代入口-数据-服务的产业格局 图表 风暴市场理论的产业生命周期 图表 未来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市场需求 图表 大数据将成为核心价值 图表 面向普通交通工具的物联网应用 图表 面向公共交通工具及乘客的物联网应用 图表 环保物联网发展相关政策 图表 环境监测企业多种监测系统占比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 篇7

Thing Park是新一代标准化物联网平台

Actility推出的Thing Park是新一代标准化物联网平台。Actility公司首席执行官Mike Mulica说,Thing Park平台提供了嵌入式软件及云解决方案,将创新应用与设备相联。Thing Park通过专门设立的线上商店,提供物联网传感器、应用及网络解决方案,由此简化并加速创新物联网服务的推出。Thing Park Wireless LPWA网络为低功耗传感器提供远程覆盖能力;Thing Park Cloud则为传感器数据提供大数据存储,并通过一个开放API接口将传感器功能公开,以便开发人员可以利用已经部署的传感器创建行业应用。

Actility是提供低功耗广域(LPWA)物联网网络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Mike Mulica表示,Thing Park可以连接您的传感器,管理您的数据,分配您的服务,简化您的部署,最终提高您的物联网收益。自2010年创立以来,Actility发展迅速,已跻身国际市场。

问及NB-IoT和LPWA这关于物联网的技术标准的关系时,Mike Mulica回答说,LoRa WAN技术在全球已经推出了一年了,而且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而NB-IoT只是两个月之前各方面的标准刚刚完成。NB-Io T和LPWA各有所长,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我们对两种技术标准都是支持的。他举例分析说,假如中国工商银行需要在世界各国建立营业网点,其各国网点都需要遵守全球的标准,如果采用Lo Ra技术,可以很容易完成位于全世界不同国家分行的物联网连接,因为Lo Ra协议不需要与各国本地运营商完全一样,这对系统应用以及对于在北京的维护商来说,可以节约大量成本。此外,Lo Ra的续航能力更长,尽管我们把自己定位成全球LPWA技术的领导者,如果在未来NB-IoT商用更好,我们也可以把它加入到软件中,也是可以支持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大规模布局Lo Ra,如果NB-IoT的商用更多了,我们也会完全支持它。

进行布局时如果用的是NB-IoT,那么布局无线电发射装置的过程中,一旦需要改变,就会影响整个布局的模块。即,有任何改变,可能就要重新进行布局。比如在上海,如果要增加无线新的布局,是非常复杂与昂贵的。Mike Mulica分析说,而Lo Ra技术可以进行自我计划,所以增加了新的无线发射时,它会自我计划、自我进行融合,非常便捷。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希望能把物联网以非常低的成本连接起来,创造出更多的应用案例。NB-IoT和Lo Ra有不同的应用,在不同的时期,它们也会有不断的变化。现在它们是互补的,但是它们的功能有不同,会服务不同的市场。

携手富士康推出Thing Park中国版

Actility Thing Park LPWA解决方案现已在全球部署,中国市场对LPWA物联网的需求正在加速增长,到2023年,中国将部署3.6亿LPWA设备,占全球市场的10%,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和消费市场,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LPWA市场。

借助2016世界移动大会•上海的机会,Actility携手富士康正式发布Thing Park中国版,通过这一合作为中国市场提供完整的物联网(Io T)解决方案套件。Mike Mulica介绍说,Thing Park中国版集成了Actility的创新型Thing Park物联网平台和富士康领先的垂直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与方案,将提供从传感器、网关直至网络管理及Saa S解决方案的全方位端到端物联网服务,该平台将于2016年第三季度正式开启商业运营。

Mike Mulica告诉记者,富士通的优势体现在网络硬件设计与开发、生产能力、软件与系统、衡量寻找机会、进入中国工业与城市市场、物流与销售等方面;而Actility的强项涵盖了LPWA技术领先、LPWA连接解决方案、设备部署与开通、数据管理、全球合作生态系统、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Thing Park提供一流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我们将一起把Thing Park带到中国市场。他进一步解释说,中国物联网市场较其他区域市场蕴含更大机遇,其年均增速达30%,到2020年,全球150亿件可联网物品中中国将占据三分之一的规模。富士康无疑是我们最佳的合作伙伴,它不仅拥有一流的规模化创新技能,同时在中国工业和城市市场具备无可比拟的市场覆盖能力。Thing Park中国版将实现我们的目标,服务于中国广阔的低功耗广域(LPWA)物联网市场。

Thing Park中国版的初期目标是为中国大陆客户提供解决方案。Mike Mulica表示,除了以Saa S和本地服务方式部署Thing Park Wireless连接、网络运维及数据管理之外,Thing Park中国版还将转售LPWA网关,作为将现场传感器接入公共或专用通信网络的重要枢纽。中国飞速发展的物联网市场得益于相关行业与中国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Thing Park中国版的首批客户将是“智慧城市”项目,采用LPWA技术连接传感器用于测量空气与水污染、测试噪音并监控交通流量。Mike Mulica透露,已经在开发的其他应用和早期部署还包括能效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及医疗互联等。中国的第一家客户即是使用该技术及方案帮助父母监测其子女的安全。

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 篇8

关键词 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316;TP391.44;TN929.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设施农业是集种植、农业装备等多领域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下进行的高效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它是采用特定结构设施、改善或创造局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是典型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目前,是世界各国用以提供农产品的主要技术措施[1]。我国设施农业研究始于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12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达到了386.4万hm?,农业部规划2020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500万hm? [2],尽管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设施农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在:结构设计简单,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机械化生产比重较小,生产效率低;设施农业管理技术不配套、缺乏量化指标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的浪费;在技术应用和生产上存在不规范性操作,致使设施农业没有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1 物联网技术发展以及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微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崛起,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正在兴起。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提及过物联网的概念,业界认为,“物联网”是继计算机、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之后,被业界称之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3]。“物联网” 已经成为未来高科技领域国际竞争的热点,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将物联网应用于农业研究。目前,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有效掌握设施内环境信息,进行人工干预,有效控制作物生长,达到生产预期效果。因此,设施农业中的物联网技术将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便捷化和网络化方向迅速发展完善,它也将成为拉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

20世纪末,我国中科院在传感网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并进行了规模性应用。2009 年 8 月, 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建立中国传感信息中心的战略设想,为发展 “农业物联网” 提供了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时期规划中,明确了我国未来设施农业发展方向是基本实现农机化[5],这为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大好的机遇。

1.1 设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设施农业按形式基本上分为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阳棚)四类,设施结构陈旧老化比较严重,由于设施农业生产环境相对封闭,因此,设施农业生产中存在水肥灌溉、土壤连作障碍等问题,高温、高湿的环境,给病菌的繁殖和害虫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这不仅造成了大量水肥、农药等资源浪费,也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因此,改善和提高我国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是满足作物良好的生长环境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1.2 加快技术研发步伐,提高科技含量

根据设施农业总体状况和实际生产需要,找准设施农业技术方向,不断增强配套能力,包括育苗播种机械、耕作收获机械、灌溉施肥植保机械、传感执行机械、加温通风设备、预冷储藏设备、包装分级机械、运输机械、基质消毒设备等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并且根据不同的设施结构类型进行标准细化,规范其栽培标准、设施环境标准、土壤特性演变、肥水管理、专用品种的选育等多个方面的系统研究,形成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

2 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信息化科技飞速发展时期,我国农业正处于这个关键的时期,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动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要想使“电脑上种地”的愿望可以实现,就必须加快网络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步伐,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2.1 传感器种类繁多,功能相近,将向细化其发功能的方向发展

目前,应用的传感器产品都能够达到对环境监测的目的,并能够形成简单的系统,但是功能不完整,扩展性和升级能力相对较差,性价比不高,没有取得较好的推广效果。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农业传感器将朝着微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能否降低构建传感器网络的成本,降低传感器的功耗,延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是传感器网络能否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同时,发展可靠性高的更为先进的身份识别技术以及设施与机械化技术的功能定位,引进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2.2 网络传输管理系统建设滞后,无线通信技术将获广泛应用

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需要一个稳定性、经济性和通用性上均衡发展的管理系统或管理平台,设施农业综合管理系统大多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价格昂贵,真正能够大面积推广的产品还很少。此外,如何提高传感器网络的可靠性也将是研究的重心。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空间范围查询处理算法能量消耗较大,且当节点失效时查询处理过程易被中断,无法返回查询结果。wifi技术因其组网灵活、易维护、易拓展和丰富的配套设备等优势将在设施农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通过对农作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自动控制指定设备。同时在设施现场布置摄像头等监控设备, 用户通过电脑或G4手机实时采集视频信号, 收集设施内生长环境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远程控制智能调节指定设备,为作物生长信息实现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3 人才匮乏,技术不完善,应用推广范围较小

农业物联网的建设需要国家鼓励和加大对物联网的物资投资和人才投资,给予资金技术支持;需要国家加强农业物联网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需要专业的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服务。各物联网设备开发企业,围绕这个平台和标准,开发相应的配套产品设备,不再投入大量精力开发基础的软硬件,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增加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产品种类,加快设施农业物联网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

3 结语

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作为多种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融合了现代的传感技术、自动化、智能化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植物科学等多种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把所有的技术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对农作物生长进行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发展的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高峰,俞立,卢尚琼,等.国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2):279 -285.

[2]朱德文,陈永生,程三六.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7,33(1):5-7.

[3]闫敏杰,夏宁,万忠,等.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2011,27(8):464-467

[4]姚世凤,冯春贵,贺园园,等.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1(7):190-193.

[5]农业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业机械化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Z].2011.

上一篇:忠实践行“五个坚持”做一名合格的党办工作者下一篇:房地产语文光荣榜之十大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