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3d征文

2024-08-19

学生3d征文(共16篇)

学生3d征文 篇1

今天下午,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我们改成在会议室看3D电影。”顿时,全班一蹦三尺高,同学们心里都乐开了花(包括我),好像就已经坐在会议室里看3D电影了。

下午第一节课,我们排着长队,戴上3D眼镜(是一位老爷爷给我们发的)坐在会议室里等待着。看3D电影开始了,突然一条又粗又大的青蛇向我们滑来,嘴里还不时的发出“丝丝”的声音,好像要过来把我一口吞下肚子里,我害怕地尖叫道,身上的汗水像雨水一般落下,我还紧紧地抱住旁边的向红燕,身子也在不停地往后退。就在这条可怕的青蛇即将要向我扑来时,一只机灵的猴子把一块大石头向青蛇砸去,“呵呵,呵呵!”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愉快了,尖锐的叫声一下子变成了欢快的笑声。“呼——。”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那只机灵的猴子摘了一个青苹果,一口塞在了嘴里,见这苹果太酸了,一气之下,把苹果扔到了我的脑袋。“哎哟,真疼呀!”我故意叫了一声。只见这只猴子不但不停手还叫来了其他的猴子一起来扔我们,我们尽管左闪,右闪,但还是被砸中了脑袋,我又被猴子们砸中了好几个苹果。这时,猴子们站那棵树突然倒了,猴子们落荒而逃。后来还播了“美国人登上月球”,也挺神奇的。

3D电影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座位,把3D眼镜摘了下来,有些同学耍小聪明,故意在座位上多座一会儿,等班上的同学都走光了以后,才在后面慢吞吞地走出会议室。今天真的好开心呀!呵呵……

学生3d征文 篇2

1.项目建设思路

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从传统技能训练逐步拓展为先进的制造技术,加强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实践内容,并注重学科交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养成不满足现状和求新求变的良好习惯,懂得不同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获取基本的工程阅历和经验,为未来的发明创造奠定丰厚的知识、思维、素质和实践基础。为顺应新形势的发展, 工程训练中心开发创建了3D打印训练项目。

3D打印 ,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 ,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的技术[1]。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 让人们更有效地设计出有自己的创意的东西,并且生产出的零件更精细轻盈。建设3D打印实训项目,可以使学生学到三维CAD软件知识、学到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并深入了解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工程设计的概念,掌握从概念设计到原型制造的一般工艺流程,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

2.建设内容

2.1设备选型

由于是让学生了解一些3D的快速成型技术, 掌握一般的工艺流程及原理, 中心购买了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Einstart3D打印机(见图1),其携带方便、操作简易。只需要几个按键就可以很容易地制造出自己喜欢的模型,可使用的材料是ABS、PLA成型材料。ABS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极好的冲击强度、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染色性,成型加工和机械加工较好;PLA成型材料具有最良好的抗拉强度及延展度,适用于吹塑、热塑等各种加工方法,加工方便,应用十分广泛。

2.2工艺过程及原理

3D打印技术的工艺方法有几十种之多 ,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工艺方法是: 分层实体成型工艺、立体光固化成型工艺、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熔融沉积成型工艺、三维印刷工艺。Einstart3D打印机采用的工艺是FDM熔丝沉积成型工艺 (见图2),它是将丝状热熔性材料加热到临界状态 ,使其呈现半流体状态, 然后加热头会在软件控制下沿CAD确定的二维几何轨迹运动,同时喷头将半流动状态的材料挤压出来,材料瞬时凝固形成有轮廓形状的薄层。这个过程与二维打印机的打印过程很相似,但从打印头出来的不是油墨,而是ABS树脂等材料的熔融物。同时因为3D打印机的打印头或底座能够在垂直方向移动, 所以它能让材料逐层进行快速累积, 并且每层都是CAD模型确定的轨迹打印出确定的形状 , 所以最终打印出设计好的三维物体。

3D打印的工艺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 :

2.2.1设计CAD三维模型。由CAD软件设计出所需零件的计算机三维曲面或实体模型。

2.2.2三维CAD模型的近似处理。采用STL格式的文件转换数据,将3D实体用小三角形进行逼近,形成STL格式近似模型文件。

2.2.3分层切片 , 加入支撑。读入TSL文件 , 将STL格式的三维CAD模型转化 为快速成 型制造系 统可接受 的层片模型。 对TSL文件切片,求出支撑区域,路径规划,生成支撑扫描路径。

2.2.4熔融沉积成型。熔丝从加热的喷嘴挤出 ,按照零件每一层的预定轨迹,以固定的速率进行熔体沉积。每完成一层,工作台下降一个层厚进行叠加沉积新的一层, 如此反复最终实现零件的沉积成型,生成三维模型。

2.2.5快速成型的后处理。主要是清理零件表面 ,去除实体的辅助支撑结构,对部分实体表面进行处理,仅需要几min到15min的时间 ,使原型精度、表面粗糙度等达到要求。

2.3教学方案

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制订出以下两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2.3.1非机类学生重点讲解3D打印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几种成型方法原理及过程,3D打印技术应用。目的是使学生了解3D打印技术的工艺原理与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非机类学生由于时间短,训练项目多,只能演示3D打印机的工作过程,制作演示件。

2.3.2机类学生重点介绍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概念、制造的工艺过程及其应用,讲解典型的几种成型方法。要求学生牢固掌握3D打印的原理; 了解3D打印技术的应用特点,进一步了解3D打印技术的加工过程;掌握3D打印设备的使用方法。

训练内容: 做出创新设计方案→设计图纸→学习CAD或UG等软件的应用→利用三维软件画出三维模型 →掌握三维打印机的操作步骤(开机、装材料、机器维护等)→导入STL文件→参数设置→制作自己设计的零件。

3.结语

3D打印实训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先进制造技术的认识,学到的不只是单一工种的技能训练,而是学习CAD/CAM技术、CNC技术、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及逆向工程等多种知识,此训练可以把学生的设计方案变为现实的工具,使原型和设计理念融会贯通。学生完成一个零件的制作,不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还对产品设计和开发、产品研制、企业的竞争能力有一定了解。通过此训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知识连贯性,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摘要: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作者进行了3D打印训练项目的建设,让学生通过概念设计、三维建模、格式转换、数据处理、制造零件原型的全过程,加深对生产工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大学生3D创新设计大赛指导初探 篇3

关键词:3D创新设计大赛 创新思维 指导

大学生3D创新设计大赛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考验了大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那么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3D创新设计大赛为工科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社会竞争力,为就业和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为大学生择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人参加了“2012全国3D创新设计大赛”参赛作品“精灵飞车”、“梦想机床”、“守护者摩托车机器人”的指导工作,获得了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通过这次比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也提高了我们指导教师的水平,积累了经验。现将参赛的经验体会总结归纳如下:

1.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1]

在进行参赛准备时,学生会提出许多不同的创新思维和想法,作为指导老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想法不合理而扼杀掉,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性,对学生积极创新设计和思维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对创新想法不合理的地方作进一步的改善。只要符合大赛要求并能予以实现的想法就可以立项,确定合适的参赛作品名称,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开始参赛作品的制作过程,而不是立即盲目带着学生开始制作参赛作品。本次设计大赛要求是:以“三维数字化”与“创新设计”为特色,以创意、创新、创造为核心,突出体现三维数字化技术对创新实践的支持和推进。因此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选择主题和三维造型软件。现以“精灵飞车”为例:

“精灵飞车”团队想法很特别,他们根据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设计一种能够飞行的汽车,不仅能够在路面上跑,也能在空中自由的飞行,并且能够随时起飞、随时降落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我首先肯定他们的创新思维,然后帮他们分析作品在设计中会存在的问题:比如飞车应该具有车和飞行器的特征,怎样进行设计结构才合理,发动机的选用等等,并指导他们查阅相关飞行器的资料。通过反复论证、修改,最终采用涵道飞行模式——采用三个轮子(即:前面两个轮子换向,后轮驱动)和三个函道(前面固定,后面兩个函道旋转一定角度来改变飞行方向),飞车整体大小比现在汽车还小,能在狭小的场合垂直起飞,自由悬停,适合城区中低速飞行,也可以通过额外的伸缩小翼实行低油耗巡航飞行。“精灵飞车”外观图如图1所示。

该设计的创新点是选用星型发动机,如图2所示。因为相同功率下星型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有效地轻化机身。发动机采用十缸模式,有效的提高了推重比。引擎采用双涡轮,如图3所示,提高输出功率,减小涡轮迟滞效应,并由液压缸调控,任意转动涡轮推进方向。

图1

图2 星型发动机内部结构

图3 双涡轮引擎

2.在设计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 指导教师为辅

为了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创新大赛参赛的主体,指导教师首先要把名次和荣誉看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尽量发掘学生的各种能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即使设计出来的作品水平不高,但始终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双手来实现的,而指导老师的作用是把握设计的方向不出差粗。“精灵飞车”作品基本上是出自于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作为指导老师为他们提供一些专业方面的咨询,帮他们分析设计中存在的难题等。尽管学生设计的东西目前还无法应用于实践,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达到了本次比赛的目的。

3.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韦伯斯特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2],只有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沟通、同舟共济,才能相互取长补短,完善自我。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反馈和辩论,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最完善的方案。3D创新设计大赛一般为3到5人一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进行方案的设计、改进、技术难题的攻克,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为共同目标协同作战的过程中 ,每个成员能够自觉地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做到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精灵飞车”团队从最开始查找资料、到作品的设计都是由一个组长领导,其他队员辅助完成,他们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最终提交了一份漂亮的作品。

4.做好作品的展示

参赛作品完成后,最终要提交作品说明书、源文件、图片、视频。对于作品说明书,要能清晰、透彻地说明设计灵感、设计的创新点、设计的过程,又要言简意赅。所以学生在比赛之前必须捋顺自己的设计思路,认真组织语言,撰写作品说明书。这个过程锻炼并提高了大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能更好的展示作品,动画是必不可少的。利用三维动画软件,通过对参赛产品进行功能和结构模拟,能给人更形象的认识和交流改进。“精灵飞车”分别对飞车陆空两个状态以及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展示,在动画中可以很清楚看到作品设计的外观、色彩、以及工作原理。可以说创新设计大赛是锻炼大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非常好的舞台。

参考文献:

小学生征文) 篇4

——读《文明,只需一步》后感

兴国县第二小学四(3)班刘士桢

在我生活中有许多好伙伴,她们是——《作文100分》、《格林童话》、《快乐语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小学生之友》。她一直陪伴在我身边,使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少年。今天,我又在这位好伙伴身上看到了一篇让我深受感触的文章,那就是《文明,只需一步》,内容描述了邓军和同学周美丽一同走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个垃圾桶旁满是垃圾,就马上行动起来把垃圾桶周围清理干净,并在旁边贴上“文明,只需一步”提醒大家注意。看完后我感慨万千,是啊,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了它,可以让小区变得更加整洁;有了它,可以让人心旷神怡;有了它,环卫工人可以不要在太阳底下暴晒;有了它,我们的生活可以更加美好……文明,可以是在地上捡起一片纸屑;可以是搭把手扶老奶奶过马路;可以是一个微笑;可以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能看到关于文明礼仪的标语,在电视上也能看到许多生动有趣的文明广告,正如广告所说:向前一小步,迈出文明一大步!

歌颂家乡学生征文 篇5

从前

家乡

是母亲眼角的忧伤 是父亲紧锁的愁眉 是孩子食不果腹的饿疾

家乡

是破败寥落屋檐下 滋生苦涩的贫瘠土地

夏日的雨季

漏雨的屋顶

嗒嗒滴滴

像是粒粒石子

砸在母亲心里

潮湿的的屋子

堆满发霉的叹息

寒风刺骨的冬季

哐当哐当的门窗

怎抵挡寒冷的侵袭 呼呼的北风

像鞭子抽打

父亲苍老的背脊

时光蹉跎了岁月

生活压弯了父辈的身躯

家乡啊

在贫穷中挣扎喘息 谁来拯救你

改革的春风

吹绿了华夏的土地 处处焕发勃勃生机

而今

家乡

是母亲道道皱纹里流淌的快乐 是父亲眉梢上的喜悦和醉意 是孩子童年里美好的记忆

一栋栋

雕梁画柱的红砖瓦房里 洋溢着温馨和甜蜜

一条条

笔直的柏油公路

伸向村庄、伸向未来、伸向富裕

一座座

街心公园

鲜花绽放彩蝶嬉戏

张张笑脸

充盈着欢乐与惬意

一片片

果实累累的采摘园 到处是欢声笑语

人们播种的是希望 收获的是幸福

品尝的是甜蜜

一串串

甜美的音符

飞过丛林,穿过河流 缭绕在家乡的角角落落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 颂 家 乡

学生征文 篇6

朋友,如果你问我:“世界上最亲最近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妈妈。”妈妈用乳汁把我养大,妈妈时刻关心着我的冷热。我想:你的妈妈也是这样吧!但你想过没有,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亲爱的祖国。

革命先烈们生长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为了拯救祖国,他们用生命换来了祖国的解放,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南京大屠杀,多少中国人被敌人杀害,那场景真是惊心动魄,催人泪下。但中国人并没有因此而堕落,而是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跟敌人斗争到底,以此来证明,有我们亲爱的祖国妈妈在,中国人民在哪儿跌倒就会在哪儿爬起来,中国人是永远打不垮的!

朋友,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许多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几十年过去了,祖国有了很大变化。

正在我们中国稳步发展的年代,一场大地震降临到我们中国汶川,那情景同样惨不忍赌,死伤者无数。就在这时候,我们中国人民不顾一切去救援汶川的人民。为了救出深埋在地下的人,救援者们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没合上眼,使用了各种方法,终于救出了几千人。看到那受难的人们无家可归,全国人民上上下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帮受难者重建家园。一年过去了,汶川那里在日新月异的变化,汶川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无不为之感到高兴。

你知道吗?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身体魁伟、胸宽背阔的妇女。一方受灾八方支援,因为我们都在妈妈的臂膊里长大,深受着她的熏陶。哪里受难,她立刻会伸出援助的双手。

我看“教师眼里的好学生”征文 篇7

依我的习惯, 在回答一个问题之前, 先要对这个问题本身做一番思考。因为,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价值。本文想就这个征文的主题是否有价值做些探讨。

“教师眼里的好学生”这题目, 就是让教师说说自己心目中, 什么样的学生被认定为好学生。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 全体学生在老师心里被分了类, 即好学生和非好学生;其二, 这“好”的标准是每一个教师的主观认定, 即首先不是存在于生活中而是产生于教师的心目中。

我觉得这个命题对于教育教学本身没有价值, 还是不提为好。理由是:

一、如果一名教师在心里确定了好学生的标准, 他也就认定了自己眼里哪些学生是好学生。那时, 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被认定的好学生的身边总是站着同时被他认定的非好的学生, 而且这种情况会永远存在下去。这其中的原因我们的先哲老子早就告诉我们了:“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好学生不会撇开非好的学生孤立存在。西方的哲人斯宾诺莎也说过类似的话:“每一个规定都是一个否定。”即我们规定了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也就同时规定了与这样的学生不一样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好学生总是与非好学生同时产生, 换句话说, 那些非好的学生就似乎因为好学生的出现而出现的。想不出现这种尴尬, 除非我们放弃认定好学生的标准。

当然, 有人会想出另外一种逻辑, 就是把所有的学生都看作好学生, 也就是在我们的眼里根本就不存在非好的学生。这样我们就可以摆脱上面提到的尴尬了。这当然好。但这又会面临另一种困境, 即学生的表现差异极大, 当我们把具有各种表现的学生都认定为好学生的时候, 也就意味着这好学生的标准已经被泛化, 已经自然消失了。这时, “好学生”的概念已经和“学生”的概念划了等号, 这意味着“好”字已经没有意义。

二、学生是正处于发展中的人, 还远没有成熟。他们有什么样的表现都是合理的, 都是出于一种发展的需要, 都是一种暂时的行为。对于正处于发展中的学生, 需要教师做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与引导、帮助, 而不是做好与不好的判定。退一步说即使可以做判定, 由于学生在发展, 我们认定为好的学生明天就可能被我们认定为不好的学生, 反之亦然;在整个学习阶段都被认定为好的学生, 在步入社会之后有可能被社会淘汰, 而在整个学习阶段都被认定为非好的学生, 在步入社会之后有可能被社会认可。那么, 这好与非好的判断到底有多大价值?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只标明了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同的, 跟好与不好无关;学生的差异是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根据, 不能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好与非好认定的根据。

三、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由于是教师主观判定的, 学生的某种行为可能会被不同的教师做出不同的判定。例如:上课爱打断老师的讲课发表个人意见, 有的老师会认为这名学生有个性、思维敏捷、敢于挑战教师, 有的老师会认为这名学生没有礼貌、爱出风头、哗众取宠。不同的标准影响了教师的判断, 这名学生有可能在前面那位老师的心里是一名好学生, 而在后面那位老师的心里就不是一名好学生。如此说来, 这种教师主观的判断, 对教育到底有什么意义?

对学生的评价是有标准的, 那就是基础教育的目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以此为依据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不是由某一名教师来决定, 教师更没有资格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

四、想一想被我们认定为非好的学生吧。他无端地, 因为你的主观认定, 而成为你眼中的非好的学生。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结果, 他们内心会是什么样的感受?这公平吗?

我们习惯于用好与非好为标准来评判人, 用于成人, 没意思;用于学生, 没价值。人的生命形态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设计成为他自己。真正的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 包括爱犯错误的学生。

如果一定让我来回答“教师心里的好学生”这个问题, 我会写下:“我”的眼里没有好学生。我的眼里, 只一个又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我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他自己, 而不是变成一个模样。我希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都有无限种可能, 他们思想和作为都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学生3d征文 篇8

1.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答题时请在答题纸上把选中的一项涂黑,不要打√或×,不得自制答卷,否则答卷无效。

2.答完后请把答卷纸沿虚线剪下,写明姓名及学校、年级、贴足邮票,在11月20日前寄往“310012”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605室,以邮戳为准,逾期不予评奖。

以下为判断题:

1.任何人只要独立地创作出一件作品,就对该作品享有著作权。

()

2.计算机软件也是一种作品。

()

3.只要将中学生已经在校刊上发表过的作文编成作文选集出版,就不构成侵犯著作权。()

4.著作权就是版权,版权就是著作权。()

5.鲁迅先生去世已经超过50年,所以对其作品不再享有任何权利,包括人身权。()

6.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7.著作权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类。()

8.保护版权是个社会问题,对中学生而言打击盗版也是一种责任。()

9.正版软件和盗版软件的价格不具有可比性:正版软件的价格不仅包括软件的开发费用,也包括制作费用、宣传费用,还包括向国家上交的税收,而盗版软件只有制作费用。()

10.盗版书有三个特征:一是未经作者授权,二是盗用合法出版社的名义,三是使用合法出版社的版本。()

11.将互联网上的小说、音乐、图片等任意下载后使用,不会构成侵权。()

12.象超市一类的商业场所播放正版CD唱碟作为背景音乐,不需要经过作者同意并支付报酬。

()

13.电影的著作权归导演享有。

()

14.电影剧本的作者,对该剧本有权单独行使著作权。()

15.出版社经作者同意,可以对作品进行必要的修改。()

16.学校的老师从报纸上复印了一篇散文,在课堂上作为例文讲解,属于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

()

17.为教学目的编写中学语文课本时,可以不经作者同意,也不需要向作者付费。()

18.一般作品的保护期是作者终生加死后50年。()

19.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

()

20.音乐网站把唱片公司制作好的唱片压缩成MP3供人下载的行为不需要经过授权。()

21.有偿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只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费,就不必取得作者同意,也不用向作者支付任何费用。()

22.邻接权保护的是传播者在传播作品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其又可称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

23.享有邻接权的传播者主要有图书期刊的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

24.小兰是网络歌曲《天天见面》的演唱者,她享有表明身份的权利、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复制发行其录音录像和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等权利。()

25.在制作唱片过程中,词曲作者、唱片公司、歌手等都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其中词曲作者、唱片公司享有的是版权,而歌手享有的是邻接权。()

26.世界上第一个管理音乐作品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成立于美国。()

27.海涛将新买的CD借给陈静,陈静欣赏后又被小华拿去听了几天。小华把CD还给海涛,海涛说,小华的欣赏行为已经超出了著作权法的规定,需要取得著作权人同意。海涛的说法对吗?()

28.侵犯著作权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可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29.我国在国务院设立的主管著作权行政事务的机关是国家版权局,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省一级的版权局。()

30.刑法规定,对情节特别严重的侵犯著作权犯罪行为,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

以下为单项选择题:

31.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起施行。

A、1990年9月7日

B、1991年6月1日

C、2001年10月27日

D、2002年9月15日

32.某外国公民的作品未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但该国与中国签定了保护著作权的双边协议,则其作品的著作权()。

A、受中国的著作权法保护

B、不受中国的著作权法保护

C、需要在中国的版权管理部门进行版权登记后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

D、需要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登记后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

33.著作权法不适用于()。

A、相声表演 B、时事新闻

C、计算机软件 D、地图

34、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一种()组织。

A、营利性 B、半营利性

C、非营利性 D、政府

35.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称为()。

A、信息权

B、信息使用权

C、信息获取权

D、信息网络传播权

36.改编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享有。

A、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B、原作者

C、原作者与改编人共同

D、改编人

37.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时,按照法律规定使用他人作品,()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A、应当 B、无需

C、特殊情况需要

D、一般情况不需要

38.著作权人向报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日内,未受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向其他报社投稿。

A、10 B、15

C、30D、60

39.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为是()。

A、改编 B、复制

C、发行D、汇编

40.下列哪项权利的保护期是有限制的()。

A、署名权B、保护作品完整权 C、汇编权D修改权

答题纸

姓名______邮编_________

__________县(市)_________学校_________班级

12345

AAAAA

BBBBB

678910

AAAAA

BBBBB

1112131415

AAAAA

BBBBB

1617181920

AAAAA

BBBBB

2122232425

AAAAA

BBBBB

2627282930

AAAAA

BBBBB

3132333435

AAAAA

BBBBB

CCCCC

DDDDD

3637383940

AAAAA

BBBBB

CCCCC

学生征文 篇9

学前预习。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一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你稍微放慢学习的进程。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一些时间。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的独立思考,跟的上老师的思维。

学习要有合理的归律。课堂上做的笔记要在课后及时回顾,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感模糊的认识。如果你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你更能更深刻的理解这些内容,让你的记忆也会保持更持久。

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

六年级张善雪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学习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而是讲究各种方法的。我们只有用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成绩好,成为优等生。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学习要制定目标。如:什么时间学习什么,在玩的时候不想学习的事,在学习的时候不想玩耍的事。做事要有策略,每天有日计划,每周有周计划。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该做啥时就做啥。学习不能没有目标,目标是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自己确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集中精力去实现,即使暂时不能如愿,但只要坚持努力,目标总有一天会达到。

我们在学习时,要做到电视不看、电话不接、零食不吃,精力高度集中,有一种投入其中、自得其乐的状态。因为学习需要专心致志,三心二意是学不了任何东西的。

上课时,我们不单要做到认真听讲,还要把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提问、问老师、问同学,达到深入研究、仔细体会的目的。上课的时间一定要专注于课堂。没有什么基础应该利用自己的时间补充学习,上课时间绝不能打开别的习题集去学习。上课的时候就忠于自己上课的时间,学习中的不足自己找时间补充就可以了。

我们再读课文时,要会速读和精读,阅读前先看目录、图标和插图,先有初步了解后,再阅读正文,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要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

小学生征文 篇10

对于上班族来说,平时工作忙碌,难得静下心来让自己放松。只能在周末或者晚间的时刻,一盏灯或者一杯咖啡,捧一本书,把自己置身于书籍中,不知不觉地将疲惫抛开,全身心地投入到诗书里。翻开书籍,一篇篇文字,一段段情感,都会让心随之安静下来。阅读,可以让我们从文字里感悟深刻的道理,也可以让灵魂为之游走,拥有一份充实。置身书籍里,就如同走在马路上,可以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和面貌。置身阅读,也把自己的情感和心灵融进书中的文字,在阅读中找到一种乐趣。

读书如同散步。因为散步是需要一点悠闲之心,而阅读也如此。没有悠闲之心,无法静下来阅读,也就不能很好体会书中的文字意义。散步,是在安静中倾听生活,使生活美丽起来。读书,是在生活中静观心象,由心象流出智慧之言。读书如散步,正是这种散步,使我们步入每一本书的精彩世界,在琳琅满目中美不胜收。读书是精神的放牧和漫游,如同牧羊人在无边的草原上放牧他的羊群,时而望望蓝天中的朵朵白云,时而抚弄身边的野草小花,在天高海阔中自有一番体验。

读书如同散步。因为生活之美,阅读之美都不是独存的,在书中读到的美,在自然中,也能见及。在书卷里发现的情意,在生活里也能体会。读书和散步都能映衬出美丽的心境,打开心眼看见美的境界,并不断地去追寻更高远之境,这也许就是读书之境界。读书会让自己变得踏实从而屏弃浮躁,在喧闹的都市里,让我们博览群书,静静地品一杯茶,静静地看花朵幽幽地开放。

学生3d征文 篇11

一、竞赛流程

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初赛:2009年9月1日—10月31日为征稿及初评阶段, 由各县、区 (市、区) 教育局组织评选, 推荐优秀篇目报《初中生世界》编辑部;

11月1日—15日, 由《初中生世界》编辑部组织专家对各地推荐的优秀作品进行复评, 11月20日左右在江苏教育新闻网 (http://www.jsenews.cn) 等媒体公布入围决赛的选手名单。

决赛:时间为11月28日9∶30—11∶30, 全省统一命题, 以县 (区) 或大市为单位组织现场作文, 由《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安排人员监考, 并邀请有关专家统一进行匿名评审。

二、征文题目

1. 分担忧愁

2. 隐痛

3. 震撼

4. 老爸老妈

三、征文要求

1. 文体不限, 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诗歌字数不限) 。

2. 文字规范, 文风朴实, 要求写真话、抒真情, 要有具体可信的生活内容, 忌虚假编造、空洞议论和抒情。严禁抄袭。

四、奖项设置

竞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 分年级评定, 颁发相应的获奖证书, 并向三等奖以上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颁发“指导教师奖”。同时根据各地的组织情况, 评选优秀组织奖20名。特等奖获得者及其指导教师将获邀参加12月中下旬举办的本届作文竞赛的颁奖会。

大学生征文 篇12

我很喜欢上冯婕老师的课,不仅因为冯老师讲课条理清晰,更因为冯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折服了我。

还记得第一堂课,冯老师并没有对自己所教的课长篇大论,而是问了我们几个深刻的问题。我依稀记得冯老师严肃地问出第一个问题时课堂的状况。当“你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抛出时,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学都不以为意地嗤笑了出来,还有同学小声地说:“老师好文艺哦。”不知这“文艺”是叹是讽。但当冯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起大学生对这个社会所应负有的责任和应做的奉献时,我明显地感受到了我心中的震撼,为那番慷慨激昂的言论,为那颗记怀社会的心。的确,现在的我们为了物质的享受而疲劳奔波,常常忘记了我们对社会应做的奉献,忘记了给我们的精神添加养料。作为一个青年,我们的未来就是这个社会的未来。我们承担,我们奉献,这个社会便风雨不惧,温暖如春。

北化老师带给我的触动,远不止这些。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某节舞蹈形体艺术与实践的课前,我刚进教室,便看见王思维老师弯着腰在打扫。教室的地面上遍布着社团活动后留下的垃圾,花花绿绿显得那么刺眼。垃圾很多,但没有一个同学上前帮忙,所有人都木然地站在一旁,等着上课的铃声。上课时,王老师叹息着,严肃地批评了我们对周边环境的不主动、漠然且自私。当时我就在第一排,低着头听着王老师短暂的责怪,觉得异常漫长,心里很难受,感到十分羞耻。那以后,我经常回想起那天的事、那天心里难以消散的羞愧感。我想,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一个青年应该有的品格、一个人应该有的作为,常常不在于大事,而显于细节。

北化的校园不大,内涵却不少。我常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感动:主动为我搬东西的同学、热心帮我跑腿的教职工。每每回想这些,想起那些志愿奉献的可爱人们,心便变得柔软而充满力量。乐于助人不仅是个令人温暖的形容词,更是一个让人动容的动词。当志愿融入行动,便如雪中炭、旱中雨,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

学生征文 篇13

来到DQ初中才两星期,就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老师。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数学张老师。虽然这个星期她对我们大发雷霆,但我却认为她是最温柔的老师。

记得这一天放学,她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我来到她的办公桌旁,她第一句就是:“把作业找出来吧!”我听到这话,心一沉,想:完了,肯定是我作业没做好。我把作业抽出来,放到她面前。只见她的眉头突然一皱,我的心也跟着一紧。此后的几秒钟,我感觉周围是死一般的寂静,空气似乎凝固了。我又感觉好像有一片乌云在我头顶盘旋,似乎随时会泼下一盆水或是电闪雷鸣。她盯着我的本子,一动不动。突然,她舒展开眉头,对我笑了笑,说:“似乎不是你。”我顿时感到一身轻松。但心中不免还是有些紧张。她又看了看我的本子,点着那四个连续的大叉,轻声说:“这个错的有些不应该,我们来分析一下……”她一边帮我分析题目,一边圈着题目中的关键词。我看着她,不大的眼睛虽被眼镜遮住,却透出和蔼的目光,语速虽快,却很温和。我听着她的分析,看着她嘴角的那一丝微笑,心中暖暖的,就连紧张也顿时烟消云散了。不一会儿,这道题便解决了。

这就是张老师,一个嘴上虽狠,但有着温暖魔力的老师。

学生3d征文 篇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是教育部主管,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 全国唯一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与服务的专业性刊物, 中国知网 (CNKI) 和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2012年1月《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将全面改版, 每月两期, 其中下半月为理论版。我们将大力发展理论版, 以加强大学生就业理论研究, 从理论高度探索创新就业指导的工作模式与方法, 搭建一个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 逐渐将其办成一份以就业研究为特色和重点, 综合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改革等多维度、多视角的教育类、管理类期刊。为办好理论版, 进一步推动就业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 拟向全国教育、就业战线工作者征文,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各省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及时向辖区奖证书, 于2012年9月初公布获奖情况。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传达本通知精神, 安排和鼓励相关人员进5.联系及投稿方式:

行有关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和论文撰写, 踊跃投稿。联系人:徐苗李梅容

2.征文时间:电话:010-82331236, 82335729, 18910603316, 13641630825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传真:010-82331236, 82332986, 82335919

3.来稿选题及论文规范具体要求 (见附件) 。投稿邮箱:dxsjylilun@163.com4.论文使用及评选: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11年10月21日

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章由《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刊出, 经专家组评审, 从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由我中心颁发获

附件:

(1) 来稿选题 (2) 论文规范附件 (1) 来稿选题

1.就业政策与形势分析研究10.人才培养与生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研究19.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研究

2. 就业工作信息化创新研究1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20.外国就业经验探讨

3.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研究12.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研究21.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实验教学

4.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分析与用人标准研究13.专业与就业调查报告建设研究

5. 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研究14.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讨研究22.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6. 提升人才就业能力方法研究15.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培养研究23.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7.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16.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4.中外比较教育研究

8.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研究1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5.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9. 校企合作、订单就业模式研究18.大学生求职心理研究以上选题仅供参考, 作者可以围绕征文主体自主选题。

附件 (2) 论文规范

1.来稿总体要求:选题新颖, 观点明确, 语言精炼, 资料翔实可靠, 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3000字以上。

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在100-200字, 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 不得以笔者或本文做主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 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标点。

3.要求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附于文尾。

4.标题层次:一级用“一”;二级用“ (一) ”;三级用“1”。

5.引文注释:文章必须有引文注释, 引用他人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 即用方括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 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 皆采尾注, 格式如下:

(1) 期刊:[序号]作者.文献名[J].刊名, 年, 卷 (期) .

(2) 著作:[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卷.起止页码.

(3) 其他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红色魅力学生征文 篇15

昔日的战场已经遥不可寻,只有半边矮墙在昭示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腥风血雨。习习秋风中,我坐在山顶,俯视着周边安详宁静的村庄、梯田,听着爸爸妈妈给我讲述灵山战役,思绪飘到了75年前。

1940年6月1日开始,胶东日军对招、莱、掖等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6月5日,扫荡之敌800余人包围了驻防在招远蚕庄灵山冯家的八路军五支队十四团。为了掩护胶东区党政机关和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胶东支校安全转移,十四团两个连在团政委张咨明、副团长宋子良的带领下,占领灵山高地阻击敌人。面对数倍于己之敌,战士们毫不畏惧,浴血奋战,但由于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战斗异常惨烈,副团长宋子良、军需处处长王吉山相继牺牲。张咨明政委率剩下的12名战士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战士们相继牺牲,张咨明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手握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200余名将士以血染青山的代价,

保护了灵山一带抗日民众的生命财产,掩护了抗日军政大学安全转移,有效地打击了日军精心策划的“扫荡”势头。

学生读书征文 篇16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作者对“家”的看法。看到“家”这个字,我也陷入了沉思。家,是什么?作者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

可是这些家,都变成怎样了呢?

第一个家的人,一个个走掉,通常走很远,很久。到最后,仅剩的那个人,可能自己慢慢走了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第二个家,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家,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

第三个家,会怎样呢?这次,作者没留下答案。我想,是和第一个家一样吧?他们的儿女也会长大,也会一个个走掉,而他们就成了留在这里的人,过着漫长的岁月。

我想,我现在还处于第一个价吧?我上学时,父母是否也过着这样漫长的岁月?我也会长大,长大了,我也会走吗?像哥哥那样,出国读书,成家立业,然后留下父母在这里生老病死?也许像中秋、元宵,端午,春节,过年时会回来看它们吧,可是其他时间呢?任由父母都自顾都,独自难过?现在的他们,应该处于第三个家的阶段吧,他们知不知道,第一个家的场景将重现于他们身上,只是被抬出去的那个人,是他们?

生活,其实就像一条莫比乌斯带,绕出来,绕进去,最终还是得回到原点,

生活,就是这样无限循环着,人,出生,到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着有限的事情。既然时间不肯为我们停留,那我们就只能追赶他,在父母还没被盖上白布抬出去之前,多陪陪他们,和他们一起去旅游,去散步,去看风景,让他们在渡过漫长岁月时,不再孤寂。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指导下一篇:超市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