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政

2024-06-19

省民政(通用6篇)

省民政 篇1

省民政厅印发民政兜底脱贫工作考核办法 加强民政兜底脱贫

省民政厅近日制定印发了《民政兜底脱贫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考核范围为各设区市民政局、杨凌示范区社会事业局。考核内容及分值1.农村低保。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35分)2.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规范供养服务机构管理运行,做好供养服务机构护理设施改造,开展供养服务机构法人登记工作等。(10分)3.临时救助。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委托乡镇审批临时救助等。(10分)4.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积极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建设,开展比对工作等。(10分)5.社会救助资金。市、县区按规定比例足额落实社会救助配套资金。(5分)6.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落实家庭监护责任,开展户口登记和返校复学(符合入学条件)工作等。(5分)7.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建立台账信息。建立台账、录入信息。(5分)8.社会福利。加大地方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残疾人两项补贴配套资金到位,及时足额发放等。(5分)9.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村级自治组织健全,省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推进有力,有村规民约等。(8分)10.苏陕扶贫协作。制定苏陕扶贫合作协议,出台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相关文件,建立市级社会组织扶贫项目信息台账,台账内项目按计划组织实施等。(7分)计分原则之 “减分”1.考核内容中涉及的10项工作中,没有完成或者落实不好的,扣减相应的分数。2.兜底脱贫工作落实不好,被中央级(国家部委以上)通报批评,或者被中央级(国家部委以上)新闻媒体负面报道的`,扣减5分;被省级通报批评,或者被省级新闻媒体负面报道的,扣减3分;其他造成损失或负面影响的情况,酌情扣分。计分原则之 “加分”兜底脱贫工作成效显著,受到中央级(国家部委以上)表彰的,加5分;兜底脱贫工作先进做法在中央级(国家部委以上)介绍经验的,加3分;兜底脱贫工作成效较好,受到省级表彰的,加2分;兜底脱贫工作先进做法在省级介绍经验的,加1分。考核通过对各地工作总结评估、实地检查及信访问题核实等方式进行。各地要根据考核内容,按照通知的时间节点将各自工作自评报告(主要包括工作进展完成情况、工作亮点、存在问题、措施建议和加分项申报等),连同相关佐证材料以书面形式报送省民政厅。省民政厅根据各地报送材料及平时检查等掌握的情况,对各地兜底脱贫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并打分排序,将考核结果报送省脱贫攻坚指挥部,作为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依据。

省民政 篇2

值此省企业联合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召开之际,我代表省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河北工作的中国企业联合会及陈兰通副会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省企业联合会作为我省企业界的社团组织,在沟通企业与政府联系、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过去五年来,省企业联合会在叔华会长的带领下,紧密团结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构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为己任,围绕企业管理创新、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评选等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企业家是引领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实现我省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企业和企业家肩负着重大责任。希望省企业联合会继续坚持“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家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企业和企业家需求,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和渠道,着力推进企业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省民政 篇3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9〕3号 【发布日期】2009-01-15 【生效日期】2009-01-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新一轮全省中小学教职工

编制核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9〕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新一轮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是省政府确定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事业单位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分类指导,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九年一月十五日

关于开展新一轮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编办 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根据国家、省有关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规定和省政府工作部署,现就开展新一轮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上轮核编后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建设,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核定。根据各地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教育资源现状、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以及自然环境特点等情况,从实际出发,分类核定各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2.统筹兼顾,均衡配置。把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摆到重要位置,统筹兼顾、合理调整,着力解决学段结构、区域分布、山区农村教学点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配套改革,整体推进。将核编与配套改革结合起来,在核编的同时,大力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

二、核编范围和主要任务

(一)核编范围。

核编的范围包括:全省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中小学(含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经政府批准并纳入当地基础教育事业单位管理序列由事业单位举办的附属或子弟学校。不包括社团组织举办的学校和民办学校。

(二)主要任务。

1.分类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编制标准范围内,根据各地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变化情况,分类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具体核编标准见附表)。

(1)阜阳、亳州、宿州、淮北、蚌埠5市及所辖县、市,城市、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均按照相应编制标准上限核定。

(2)石台县、祁门县、潜山县、绩溪县、旌德县、歙县、黟县、霍山县、广德县、泾县、休宁县、宁国市、金寨县、青阳县、东至县、太湖县、岳西县、贵池区、黄山区19个重点山区县,县镇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相应编制标准的下限核定。

(3)其他各市、县,城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编制标准的上限核定,县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编制标准的中限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编制标准的下限核定。

(4)特殊教育学校继续按照省编办《关于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增加教职工编制的通知》(皖编办〔2006〕165号)规定的标准执行。

2.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结构。要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高中教育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快速发展等增编因素,重点解决当前中小学编制管理中存在的区域性和学段分布等结构性矛盾,坚持编制核定与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结构和人员结构。

(1)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村教学点,学生数23人以上的按标准核定,学生数23人以下的均按1名编制的标准核定。教学点编制实行单独核定、统一管理。各地按2008年底教学点数核定教学点编制,由县统一调配使用。教学点编制今后不再增加,如教学点调整或减少,原核编制仍由各县统一使用。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申报增核不超过编制总量3%的附加编制:在校学生数超过上轮核编时在校学生数30%以上的高中;寄宿制中小学;现代化教学设备达到一定规模的学校(即建有图书馆、微机室、电化教育室等3个以上教辅机构的中小学);有计划安排教师脱产学习的中小学;内地民族班中小学;山区、湖区和乡镇中心小学。附加编制以市、县(含县级市,下同)为单位提出申请,报经省政府审批后,由市、县统一掌握使用。

(3)中小学确需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其占教职工编制的比例,高中不超过16%、初中不超过15%、小学不超过9%。行政管理工作尽可能由教职工兼职,后勤服务工作应逐步实行社会化。

3.推进中小学配套改革。各地要以新一轮中小学核编工作为契机,着力推进相关配套改革。要通过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清理学校现有各类机构和人员、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

(1)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按照小学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高中规模适度的原则,继续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合理精简教职工编制。特别要加大山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山区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同时还要撤并那些办学规模过小、办学条件简陋、生源不足、办学质量差的中小学,以扩大校均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要加强对规划撤并但暂时不能撤并的教学点的管理,在保证其基本办学条件、维持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不再新增人员编制和基本建设投入。

(2)清理现有各类机构和人员。各地要对学校原有各类机构进行认真清理,严格控制管理机构数量,坚决撤销不按规定设置的机构。要按照《教师法》的规定,对现有中小学教职工进行全面清理,按照职位分类、专兼结合、一人多岗的原则,合理配备教职工,严格按照教师资格确定专任教师,坚决转岗分流不合格教师,认真清理占用和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各类人员,严禁挪用教师编制。因学段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造成的超编教职工,市、县要加强培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超编教职工素质,多渠道妥善分流超编人员。

(3)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落实校长的法定代表人地位和依法管理的各项权力、义务。科学设置岗位,做到因事设岗、职岗相符。要规范岗位职责,强化岗位目标责任制,合理确定管理人员、教师、教辅、工勤人员的不同岗位工作量、上岗条件和岗位待遇,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5%-10%的流动岗位,用于聘用本校以外的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逐步建立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严格聘任程序。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和区域内城乡校际之间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城镇学校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应有1年以上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要通过中小学人员校际、区域之间合理流动,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4.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各级机构编制、教育和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共同做好中小学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1)坚持集中统一管理体制。未经省政府批准,各市、县不得突破中小学机构编制总额,不得擅自在总额外增设学校、增加编制、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对中小学机构编制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在总额外确需新建中小学的,必须按照隶属关系逐级报省政府批准。

(2)坚持动态管理模式。省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等情况,原则上每3年对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重新核定调整一次,核编工作经省政府同意后实施。在未调整期间,因办学体制、布局调整等原因新建、改建、扩建或撤并的学校,应及时核定或收回其机构编制,其中新建、改建、扩建学校所需编制由市、县在本地区教职工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市、县在省下达的编制总额内,可根据本地区学生区段变化和班额变动情况对辖区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动态管理。

(3)建立实名制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省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约束监督机制,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后,省机构编制部门将在全省逐步建立中小学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核定的中小学编制数额、结构和人事管理的政策规定,配备相应的教职工,实行定编定岗定员,确保中小学机构设置实际数与规定数相一致、实有人数与批准的编制数额和职数相对应。

(4)建立部门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要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相互协调配合和综合约束机制。各市、县人事、教育、财政部门要在省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范围内,合理配备人员、核定工资、核拨经费。对超编进入的人员,人事、教育部门不得办理录用、聘用、调任和工资核发手续,财政部门不得核拨人员经费,公安等部门不得办理户口迁移等手续。对违反编制管理规定的单位,应当责令其纠正,并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组织实施

(一)方案报批(2009年2月28日前)。各市、县教育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认真调查研究,在摸清本地区中小学类型、办学规模、内设机构、职责任务、现有人员编制及结构比例、领导职数、经费供给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2008年底前学校在籍学生数(教育事业统计数据)为基数,按照本《意见》规定的编制标准测算本市、县教职工编制,并提出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核编方案。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本《意见》要求,会同财政部门提出审核意见,经市、县人民政府同意后,报省编办会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提出审核意见报省政府批准下达。

(二)逐校核编(2009年3月31日前)。各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经省政府审批后,由同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各地要认真做好逐校核编工作,在省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具体分配所属各校教职工编制,完全中学分别按照高中、初中编制标准核定,九年制学校分别按照初中、小学编制标准核定。

(三)检查验收(2009年4月30日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重新核定后,各地要认真做好检查验收和工作总结,并于2009年4月底前将总结报告报省编办(一式4份)。

省民政 篇4

同志们:

刚才,听了 XX 同志的报告和志勋同志的讲话,我感到,在过去一年里,省民政厅党组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措施实、亮点多、效果好,为全省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部署今年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特别是志勋同志的讲话视野宽、站位高、有深度,充分体现了中央纪委和省纪委的最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民政行业特色和工作实际,充分体现了厅党组鲜明的看齐意识和强烈的政治担当。我们驻厅纪检组将协助厅党组全力抓好落实。下面,我结合贯彻中央纪委和省纪委会议精神,再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着力强化理论武装,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站位和纪律意识

党的 XX 大以来,党中央着力加强廉政教育,着力改进作风,着力严明纪律,着力惩治腐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经过 X 年多努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党内监督力度日益加大,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习近平总书记在 XX 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

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出新气象,但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仍然任重道远。省委对我省反腐败形势作出的判断是,总体上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质量与全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必须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成绩以增强反腐倡廉的信心,又要正视问题以增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要通过认真学习

XX 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纪委、省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政治上暴露得越来越充分。政治上的问题必须从政治上加以解决,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政治信仰,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以严明纪律确保党的团结统一,以忠诚诠释担当,全方位地向党中央看齐,不断对标,紧紧跟随,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

二是要通过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种意识”。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创新学习方式,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有关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方面的重要论述,把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性理解深、理解透,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切实提高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谋划和推动工作的能力。

三是要通过系统学习党纪党规,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学习党章、准则、条例等新颁布党纪党规,作为理论中心组和党支部学习的重点内容,制定计划,通过全面系统学习,促使党员干部把各项规定把握精、把握准,自觉做到知敬畏、明底线,守纪律、讲规矩。特别要通过学习,唤醒党员干部的党章意识和党员意识,促进养成纪律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着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净化力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鲜明主题,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治本之策,必须始终贯穿于党的工作全过程。

一是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确保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必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加强政治历练,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修养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工作能力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领导职责相匹配。自觉做到对党忠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里我特别强调,大家一定要重视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如婚丧嫁娶报备等事项,这是对

党、对组织忠诚的表现,我们去年有干部在这方面受到处分和处理,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二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四性”,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各级党组织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上,务必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上,务必做到紧跟时代步伐,回应党员干部关切,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内出现的新问题,使党内政治生活充满活力。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上,务必做到严格原则办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防止出现“一盘散沙”、“一言堂”等党内集中不够或民主不足的问题。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上,务必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升党组织的政治领导能力和政治工作能力。

三是勇于自我革新,确保党组织的自我净化力显著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是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及时清除组织内部“杂质”和“病毒”,确保党的肌体健康的关键。要通过持续地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纪党规教育,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免疫力。要通过畅通监督渠道,采取群众提、自己找、集体议等方式,主动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切实增强发现问题、修正错误的自我净化能力。

三、着力靠实“两个责任”,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细落实

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担当和职责所在,必须把相关责任时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一是党组织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党政班子必须把党建与业务工作相互结合,努力使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经常性分析研判党建方面存在的问题,把责任层层持续传导给每一名班子成员;班子成员要根据职责分工,主动督促、检查、指导分管部门的党建工作,加强对分管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提醒教育、约谈批评,为干部健康成长负责、为分管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要进一步抓好巡察和处级干部“三述”工作,严格程序,确保质量和结果运用。要进一步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监管,确保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围绕重点项目资金规范合理使用,严肃查处发生在困难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用发挥。要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并认真核查,依纪依规严肃问责。驻厅纪检组今年将对一些重点人、重点事、重点岗位开展重点督查抽查,综合运用督查结果,倒逼主体责任落实。

二是纪检机构要认真落实监督责任。各级纪检机构和各

支部确定的纪检委员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主动承担起教育、制度、监督等党风廉政建设日常工作。加强对违纪问题线索核查、干部选拔任用、工程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工作的监督。要认真组织本处室、本单位党员干部经常学习党纪党规,自觉履行纪检监督、日常联络、报送信息、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等职责。

三是积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新形势下党内监督执纪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其核心要义是立足于早、着眼于小,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立即进行提醒纠正,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注重对党员的日常监督管理,注重抓常抓细抓长。党员干部既要敢于监督别人,还要乐于接受别人监督。

四、着力抓好风险防控,切实推动民政系统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民政工作服务对象多是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特殊群体,承担的是扶危、济困、助残、救孤、养老等社会兜底职能,花的都是“救命钱”。加强民政领域作风建设,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突出重点抓风险防控。要结合工作实际,紧盯“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找准廉政风险点,研究制定具体有效的防控措施并抓好落实。要严格落实有关公务接待、会

议培训、出差调研、报销标准等方面的规定要求,确保财务支出管理规范。机关处室要对下达的资金和项目,采取经常性检查和随机性抽查的方法,加强监督检查,发现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风险,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对于共性问题,要举一反三,从制度和规定层面予以完善,确保从源头堵塞漏洞。各直属单位要严控“三公经费”开支,做好内部财务和车辆管理。一些有房屋等资产出租的单位,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一些有政府采购项目的单位,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办事。

二是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经过近年持续抓作风建设,严格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精神落实,我们绝大多数单位内部管理、“三公”经费支出、车辆管理等制度得到严格落实,但仍有个别单位存在公务接待超标准、车辆管理不严格、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一些单位依然存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越往后越严的形势缺乏清醒认识,惯性行为依然存在,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不强,慵懒散慢,迟到早退,上班精力不集中,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等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必须保持恒心和韧劲,持续有力推进作风建设。驻厅纪检组今年将通过加大明察暗访等方式,发现和曝光一批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促进机关工作作风彻底好转。

三是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各位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走在前、做表率。要做学习的表率,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原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要做担当的表率,敢于直面矛盾、敢管敢抓,管好班子、带好队伍,自觉为本处室、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要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表率,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弘扬清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要做严于律己的表率,廉洁用权、规范用权、谨慎用权,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同志们,民政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做的是菩萨事业,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在听取巡察组巡察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X 专题会和 X 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听取了县委第 X 轮巡察各组情况报告,各位领导对 X 个组的汇报进行了点评。总体来看,本轮巡察体现了中央和省市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最新要求,靶向精准、组织有序,X 个巡察组在工作中能够履职尽责,敢于直视问题,始终紧扣不同单位的职能职责,扭住责任不放,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问题和线索,对被巡察单位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政治体检”,巡察利剑作用得到有力发挥,较上一轮巡察,在质量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就做好巡察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强化政治引领,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察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的重大部署,并将建立巡察制度写入新《党章》;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项举措,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为新时代推进县级巡察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务必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委的精神要求上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把政治巡察引向深入。

一要突出“主题”,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政治巡察。要紧紧抓住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根本,自觉对表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要求,坚持在党的全面领导上聚神、在加强党的建设上聚力、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聚焦,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推动各级党组织坚守党的政治立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政治能力和政治水平。

二要紧扣“主线”,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贯穿始终。要在“精准”上下功夫,把焦点对准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对准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肩负的政治职责,对准普通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瞄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把问题带回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密结合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部署,紧盯审批监管、脱贫攻坚、环境治理、民生改善、“三资”管理、干部作风等领域,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三要把握“主旨”,坚守保障 X X 发展大局的使命担当。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 X 高质量发展的冲刺之年,在极为繁重的发展任务面前,我们又遭遇了防治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因此,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必须拿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精神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新时

代 X 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政治建设是统领,纪律作风是保障。要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全局中心工作开展巡察监督,着力从政治上发现问题、分析差距,推动管党治党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常严,为 X高质量跨越发展培树正气、保驾护航。

二、强化成果运用,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

要把巡察成果运用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解决突出问题,发挥震慑遏制治本作用。

一要原汁原味反馈问题。由县委巡察办协调盯办各巡察组根据专题会议提出的意见,对巡察报告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正式巡察情况报告,制定反馈方案,起草反馈意见,按程序和要求进行反馈。要坚持照单验收促整改,把巡察发现的问题原汁原味反馈给被巡察党组织,尤其是反馈给被巡察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的意见,要原汁原味、到人到事,使其全面掌握本单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举措。

二要总结归纳普遍性问题。对巡察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通报,压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监督推动各级党组织对照查摆、未巡先改,深入剖析原因,扎牢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三要强化整改日常监督。县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把督促巡察整改作为强化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建立相应工

作机制,明确相关科室、具体负责人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加强经常性督促检查。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巡察整改职责、敷衍塞责的,要严肃追责问责,推动巡察整改落地见效。

四要及时查办问题 线索。县委巡察办指导协调好各巡察组问题线索的整理和移交工作。县纪委监委要认真对待移交的问题线索,加快处置和办理,最大程度体现震慑作用。

五要标本兼治扩大战果。针对巡察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推进督查巡察和纪委监督一体贯通,强化各部门间协调联动,真正将问题改到位、规矩立起来、工作搞上去。

三、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巡察工作量大,专业性、政策性强,发挥巡察利剑作用,需要强化巡察机构建设,努力打造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拒腐蚀的工作机关,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巡察铁军,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保证巡察效果。

一要不断强化专业巡察干部这支“主力军”。要抓好巡察机构建设,合理调配各组人员力量,保证巡察工作连续性。要加大巡察业务培训力度,引导巡察干部当好政治标杆、成为行家里手。要建好管好巡察人才库,适时调整补充优化,对不适合从事巡察工作的及时调整。要建立完善巡察干部激励机制,对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工作优秀的巡察干部要关爱保护、大胆使用,对违反巡察纪律要求的要坚决查处。

二要不断凝聚协作单位这一“生力军”。县委巡察办要

发挥好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作用,与相关成员单位一道,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协调做好人员抽调、信息提供、专业支持、成果运用等工作。县纪委监委和相关单位要抓实巡察移交问题线索的查核处置工作,坚持共性问题集中整治、个性问题约谈反馈、典型问题立案查处,“立竿见影”、强力震慑。

三要不断推进巡察规范化建设。要对标对表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按照有效有用有操作性要求,整章建制,补齐短板,严格做到每个环节、每道程序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实现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统筹推进下一轮巡察工作,坚持提早准备、强力启动,根据县委总体工作安排,适时启动第 X 轮巡察工作,力争取得新的成效。

同志们,随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巡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政治巡察定位,坚决履行政治巡察职责,用心用力做好巡察各项工作,为推进 X 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省民政厅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讲话稿范文2

一是守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王碧辉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党员干部的第一要求,既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市委王永康书记在市纪委第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提出的“三个忠诚、三个坚决”要求,就是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要求和自觉行动。“三个忠诚”具体讲就是:要做到对党的信仰绝对忠诚、对党的组织绝对忠诚、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就是用共产主义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入脑入心、学以致用,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党章意识、党员意识,只有学深悟透,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是严于律己,做廉洁上的清白人。王碧辉指出,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引领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在各级纪委加大反腐力度、严肃执纪问责的新常态下,要密切关注“四风”问题新表现新动向,认真对照“四风”十种表现,坚持把自己摆进去、从自身查问题,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坚决防止回潮复燃。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是铁律,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要紧盯春节关键时间节点,加大对局属各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抽查检查力度,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管出好习惯、抓出新成效。局系统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好“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带头转变作风,形成“头雁效应”,严于律己,做廉洁上的清白人。

三是转作风,打造追赶超越民政铁军。王碧辉强调,不管是抓作风、严纪律,都要把这一系列措施转化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转化到打造追赶超越民政铁军上来,去年市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了《电视问政》、擂台赛、开通行风政风热线等活动,从中可以看出市委全面从严治党、致力追赶超越的坚强决心,要对标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深入开展“车让人”活动,坚决杜绝不文明行为,助力宜居城市建设。要持续深化行政效能革命,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切实把“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把“权力清单要瘦身”“责任清单要强身”的标准要求落到实处。王碧辉要求大家要认真收看《电视问政》节目,把别人存在的问题当作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开展“三提一创”活动为契机,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深化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效率上下功夫,要多换位思考,多体谅办事群众的感受,要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诉求,在其位要谋其政尽其责,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切实树立 “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民政干部队伍形象。

省民政厅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讲话稿范文3

2月20日,省民政厅组织召开全省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2016年全省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2017年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厅党组书记、厅长鲍常勇,省纪委常委吴宏亮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十届省纪委二次全会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安排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全省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障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为全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而做出民政部门应有的贡献。

会议提出,全省民政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贯穿到民政部门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保持纠“四风”高压态势;要充分运用问责条例规定,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要坚决整治和查处发生在民政服务对象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维护民政服务对象切身利益、增强其获得感。

会议要求,全省民政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扛稳、抓牢、做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管党治党、从严治党与民政业务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治标不松劲、以治标促进治本,着力解决从严管党治党存在的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文化,充分运用优良民政传统,特别是我们身边的“时代楷模”许帅同志先进事迹,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要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上的示范作用,严守政治纪律、恪守政治规矩,始终如一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凡是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凡是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凡是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把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就全省民政系统2017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求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吴宏亮提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十届省纪委二次全会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严格履行和压实压牢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各级党组织要落实“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让主体责任在民政部门落地生根;纪检部门要有效运用“四种形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要围绕中心工作、立足民政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四风”,聚焦“小微权力”、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扎实开展“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活动,深入学习、严格执行“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加强纪检干部自身建设,努力把“打铁的人”打成“铁打的人”。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驻厅纪检组长安保新作了题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深入推进全省民政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工作报告。

省民政 篇5

【发布文号】闽政[1985]62号 【发布日期】1985-09-11 【生效日期】1985-09-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工资制度改革领导

小组、省人事局《贯彻〈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1985年9月11日闽政〔1985〕62号)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工资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省人事局《贯彻〈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工资制度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关系国民经济的全局,关系每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很广,政策性很强,各级领导务必予以充分重视,周密计划,精心指导。要加强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的政策规定办事,不得另开新的口子。工作中遇到有关政策性的问题,要逐级请示,以保证工资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福建省工资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福建省人事局

贯彻《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

方案》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85〕9号文件《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劳人薪〔1985〕19号文件《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劳人薪〔1985〕25号文件《关于印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套改工资标准表的通知》,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作以下补充规定。

一、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对象

第一条 第一条 全省党政群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列入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这些单位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即:省委、省人民政府或省编制委员会认定属于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和县及其以上党委、政府或编制委员会确定属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性质的;各级财政部门认定经费是由行政、事业费开支并执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奖励、福利制度的。

省直各部门、各地(市)列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范围的单位,由省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审定,县(市)及其以下的单位由地(市)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审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公路养护、园林绿化、市政建设、房地产管理等单位,属于事业性质的,可以列入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

第三条 第三条 既挂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牌子,又挂企业牌子的单位,应由各主管部门按照本补充规定第一条的条件,先明确单位的性质。凡明确为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省、地(市)属单位报省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批准;县(市)属单位,报地(市)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批准后,可以列入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但要严格执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不能执行企业的工资、奖励、福利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所需经费仍按现在的开支渠道解决。明确是企业的,不列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

第四条 第四条 已经实行企业化管理,经济能够自立,国家不再拨给各项经费的事业单位,改革工资制度所需经费自行解决,改革后即按企业对待,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调整工资脱钩。个别目前尚不具备脱钩条件的,应执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制度,今年一月份以来多发的奖金应如数退还。

有一部分经济收入,但经济自立有困难的事业单位,改革工资制度自费负担的部分,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分别核定。

第五条 第五条 机构改革时,由省属厅(局)改为专业总公司的单位,属企业性质。其中,已形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济实体的,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进行工资制度改革;不能形成经济实体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参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进行工资制度改革,所需经费按现在的开支渠道解决,但改革后,应严格执行国家机关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制度,不能执行企业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制度。

第六条 第六条 经各级编委批准成立的事业性公司,可以列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范围,但其下属的企业单位(含公司、经理部、门市部、展销部等)不属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

第七条 第七条 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省属企业性的处级公司,原则上应按国家关于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其中,少数确实只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没有经营性收入、经费来源靠财政退库或收取管理费的单位,如要求参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应由主管部门审核,报省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批准后执行,所需经费按现在的开支渠道解决,并从今年一月份起严格执行国家机关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制度,今年一月份以来多发的奖金应如数退还。各地(市)属局一级的专业公司,可参照上述原则处理,凡要求参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进行工资改革的,必须报经省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批准。

第八条 第八条 筹建、在建的事业单位可以列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筹建、在建的企业单位不属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

第九条 第九条 既挂中等专业学校(不含办中专班的其他各类学校),又挂高等学校或干部学校牌子的单位,应先将中等专业学校与高等学校或干部学校的人员区分开来,然后分别按有关规定进行工资制度改革。

第十条 第十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对象,除这些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外,还包括:尚未转正定级的大、中专毕业生;试用期未满的省计划内招收录用的干部;未转正定级的学徒工、熟练工;经劳动部门批准招收的合同制工人。但不包括:计划外用工;临时工;“停薪留职”人员;受行政开除留用察看处分处分期未满的人员;受刑事处分刑期或劳动教养期未满的保留公职人员;受聘任的离休、退休人员;擅离职守至今未归的人员;从企业借用或临时聘任兼职的人员;正式调到企业而工资关系未转的人员。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根据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干部不兼任经济实体职务的规定,凡是工资关系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际在企业工作的人员,不能参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根据省人事局闽人调〔1984〕62号文件规定招收的选聘合同制干部,可按《改革方案》的规定,参加工资制度改革,所需经费按现在的开支渠道解决。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照发工资出国(出境)进修、援外的人员,可参加工资制度改革。

二、工资标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省级党政机关、人大常委会机关、顾问委员会机关、政协机关、群众团体和民主党派机关以及省属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按《改革方案》附表一同级人员的工资标准执行。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地(市)党政机关、人大常委会机关、政协机关、群众团体和民主党派机关以及地(市)属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按《改革方案》附表八同级人员的工资标准执行。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县(市)党政机关、人大常委会机关、政协机关、群众团体和民主党派机关以及乡(区)党政机关、县(市)、乡(区)属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按《改革方案》附表九同级人员的工资标准执行。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各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按劳人薪〔1985〕25号文件附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套改工资标准表》执行。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中学教师和小学、幼儿园教师分别按《改革方案》附表六和附表七执行。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包括保育员、护理员),原则上按《改革方案》附表三执行。如确因行业工作特殊,需要执行其他工资形式的,可由省主管部门在不超过实行结构工资标准总水平的原则下制定工资改革方案,报省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批准后实行。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厦门经济特区的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按《改革方案》的规定执行,另加发特区补贴。补贴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下达执行。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民办教师的工资标准,由省教育厅在不超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改革增资水平的原则下拟定,经省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从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实行。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机构规格或工作人员职务一时难以明确的,均暂按《福建省行政人员套改工资标准表》(见附表一)就近套级。

三、职务(岗位)工资的实施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均按本人现行工资额和担任的实际职务确定职务工资。各级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名称系列、职务层次、职责规范、人员结构比例和人数限额,一律按国务院下达的规定执行,各地不得自行变动。

一九八四年下半年以来,违反规定和不顾工作需要增设机构、机构升格、突击提升职务或职务系列层次、名称与中央规定不一致的,要进行整顿和清理。省、地(市)属机构的整顿、清理工作由省负责;县及县以下机构的整顿、清理工作由各地(市)负责。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省、地(市)事业单位的机构规格由省主管部门和各地(市)按机构设置的主管部门原批准的级别,研究提出意见,报省编制委员会审批;县及县以下事业单位由各县提出意见,报地(市)编制委员会审批。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党的系统干部的职务工资标准,与政府部门相同,即:省、地(市)、县(市)各级党委下设的部、委、办的领导干部,分别按省的厅(局)、专署(市)的局、县(市)的局(科)领导干部的职务工资执行。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一九八二年以来,由于年龄、文化、健康状况以及职务限数的限制改任巡视员、调研员或调任较低职务的,仍按原任职务确定职务工资。

一九八二年以来,新提任的各级领导干部,职务有变动的,按变动后的职务确定职务工资。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省级党政群机关已经正式任命,并担任实际职务的副处长及其以上的领导干部,按规定第二条的办法套改职务工资;副处长以下干部(不含副处长),在国务院关于行政人员职务系列下达前,均先按现行工资额就近套入《福建省行政人员套改工资标准表》。待职务系列下达并按规定正式评定后,再按担任的实际职务确定职务工资。凡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前明确职务的,工资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算起,并按规定的增资限额分两年发给。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范围内的工作人员,现任两种或两种以上职务的,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任命机关认定其主要职务,而后按认定的主要职务确定职务工资。

选举到各种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担任会长、理事长、理事等职务的兼职人员,应按其工资关系所在单位担任的实际职务确定工资。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军队转业干部,原则上按现在担任的实际职务确定职务工资。对于一九八二年以来转业,原在部队担任实职的团职干部,安排职务过低的可给予适当照顾,即:正团职转业后,安排正科长及其以下职务的,可按副县(处)长确定职务工资;副团职转业后,安排副科长及其以下职务的,可按正科长(主任科员)确定职务工资。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转业的干部和一九八二年以来转业的营职及其以下的干部,均按其现任的实际职务确定职务工资。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工资改革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改任较高或较低职务的,从第二个月起按改任的职务确定工资。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工作人员现有附加工资,保留工资的,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时,应从套改(含高套)或进入本职务最低等级增加的工资(指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地区工资补贴三项之和与现行工资之差)中予以抵销。先抵销附加工资、再抵销保留工资。抵销不完的部分,可以继续保留,待今后增加的工资中予以抵销。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工资改革范围内的工作人员,均由现在所在单位按现任的实际职务确定职务工资。

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以后,由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调到国家机关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由现在所在单位按现任职务确定职务工资,并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起实行;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期间,由国家机关或其他事业单位调到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工作的,由现在单位按现任职务确定职务工资,并从调入之月起发给新的职务工资。

由企业单位调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均由现在所在单位按其现任的实际职务确定职务工资。其中,一九八五年六月三十日(中小学、幼儿园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调入的,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中小学、幼儿园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实行;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中小学、幼儿园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以后调入的,均从调入之月起实行。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中,暂按《改革方案》附表

六、附表七的工资标准、劳人薪〔1985〕25号文件附发的工资标准和《福建省行政人员套改工资标准表》就近套级的人员,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以前明确职务的,工资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中小学、幼儿园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算起,并按规定的增资限额分两年发给。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按照规定实行学徒期制度的工人和原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表》

(六)工种的工人为技术工人;勤杂人员,如公务员、通信员、清洁人员和传达员为普通工人。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在干部岗位上的工人,不得用干部工资标准套改工资。原是技术工人的,按技术工人岗位工资标准套改工资,其他的按普通工人岗位工资标准套改工资。

四、套改职务(岗位)工资办法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3〕68号、74号和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84〕77号文件以及省有关规定,实行浮动工资的人员,应按浮动工资前的现行工资额套改职务工资,原来浮动的部分待中央和省作出规定后另行处理。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按省人民政府闽政〔1982〕149号文件规定,保留了高类区工资标准的引进人员,按现所在地区的工资类区同级别人员的工资额套改职务工资,原高出现所在类区的工资额,工资改革后继续保留;凡不符合闽政〔1982〕149号文件规定而享受了引进待遇的人员,均按现所在地区的工资类区同级别人员的工资额套改职务工资,原高出现所在类区的工资额应予取消。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凡由已实行工资制度改革的企业单位调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应先取消其工资制度改革的增资部分,再按改革前的工资额套改职务工资。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凡执行新民警、运动员、教练员工资标准和井下、船上、野外、邮电、铁路等岗位工资标准的人员,调离上述岗位后,没有按规定改行调入单位(岗位)工资标准的,应先改行现岗位工资标准,再套改职务工资。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在企业职工百分之三的名额内给予固定奖励升级的工资,暂不计入现行工资。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83〕13号文件规定执行新民警工资标准的工作人员,如何套改职务工资,待中央作出统一规定后执行。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现行工资额不在原规定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上的人员,原则上按照现行工资额就近套级。套级中的个别突出问题,由省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本着有利理顺工资关系、减少矛盾的原则,结合各种工资等级的对应关系作适当调整。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按现行工资(现行工资的解释见《规定》第二条,下同)就近套级或进入本职务最低等级工资后,可以高套一级(不受本职务最高等级的限制)。

(1)一九八二年六月底以前参加工作的;

(2)五类工资区干部低于119元、工人低于95元,六类工资区干部低于122元、工人低于97元,七类工资区干部低于125元、工人低于99元,八类工资区干部低于128元、工人低于101.5元;

(3)就近套级或进入本职务最低等级工资后,增加工资不足一个新级差的;

(4)不是表现很差和犯有严重错误的。

〔例如,地级机关某副局长,七类工资区现行标准工资为92元,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后,其现行工资为102元。新定副局长职务的最低等级工资为65元,加基础工资40元,七类地区工资补贴2.5元后为107.5元,该副局长现行工资低于所任职务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即应套入107.5元(其中,职务工资65元、七类地区工资补贴2.5元),增加工资5.5元,不足一个新级差(8元),可以高套一级为113元,加上七类地区工资补贴3元后为116元,其中职务工资为73元。〕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下列人员按现行工资就近套级或进入本职务最低等级工资后,不能高套一级。

(1)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以后参加工作的;

(2)现行工资额达到或超过第四十三条规定限额的;

(3)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以后见习期、试用期、学徒期、熟练期已满新定级的;

(4)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以后毕业,按规定不实行见习期,直接定级的各类学校(含电大、夜大、业大、职大、函大等)毕业生(含工龄可以推算到一九八二年六月三十日以前的毕业生);

(5)受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至一九八五年六月三十日未满一年的;

(6)思想品质恶劣或表现很差虽未受处分,但群众意见很大的。

〔例如,省级机关某副处长,七类工资区现行标准工资为83元,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后,其现行工资为93元。新定副处长职务的最低等级工资为65元,加基础工资、七类地区工资补贴2.5元后为107.5元。该副处长现行工资低于所任职务工资加基础工资、地区工资补贴之和,即应套入107.5元(其中,职务工资65元、七类地区工资补贴2.5元),增加工资14.5元,已超过一个新级差(8元),就不能高套一级。〕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虽符合第四十三条规定的条件,但正在受立案审查的人员,暂缓高套,缓高套期一年(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至一九八六年六月三十日)。审查定案后,属没有问题的,可以高套,工资按规定的时间补发;受党内警告、行政记过及其以下轻处分的,可以高套,工资从结论之月发给;受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及其以上处分的,不能高套。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规定》第二条

(一)款中规定的“新级差”,按以下办法确定。

(1)进入职务最低等级工资的“新级差”是指本职务最低等级工资与上一个等级工资的差额;

(2)按现行工资额就近套级的“新级差”是指就近套入的等级工资与下一个等级工资的差额。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执行非十一类工资区的八

(七)级工资制的工人,其现行工资高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现行工资标准表

(六)》(简称《表六》,下同)六类工资区相应等级标准工资的,按本人的现行工资额就近套改岗位工资;低于《表六》六类工资区标准的,可按《表六》六类工资区同类、同级别人员的工资标准套改岗位工资。然后按工人所在类区降低岗位工资标准或加发本类区地区工资补贴。

〔例如,地级机关(五类工资区)某工人,原执行福建省机电二类工资标准六级69.9元,高于《表六》相应级别六类工资区四级61.5元的标准,可按69.9元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后79.9元就近套入技术工人五级82元。该工人在五类区工作,其就近套级后的基础工资、岗位工资之和应为80元,如符合高套条件,则可高套为四级86.5元。〕

〔例如,省级机关(七类工资区)某工人,原执行福建省玻璃工人标准五级51.8元,低于《表六》相应级别六类工资区五级55元,可按55元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后65元就近套入技术工人七级70元,再加七类地区工资补贴2元为72元。如符合高套条件,则可高套一级。〕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中、小学教师一九八五年的增资限额,按以下规定划分: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之和,五类工资区165.5元及其以上的,六类及六类以上工资区170元及其以上的人员,每月增资不超过30元;其他人员每月增资不超过20元。从一九八六年七月起按实际增资额发给。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省直部、委、办、厅、局和省厅一级人民团体的正副处长(正副部长、正副主任)、各地(市)的部、委、办、局以及相当地(市)局一级的群众团体的正副部长(正副局长、正副主任、正副书记、正副主席)、各县(市)委正副书记、正副县(市)长、人大正副主任、政协正副主席,一九八五年六月底以前已经按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规定领取职务补贴的,可按增加职务补贴后的工资额计算增资的限额。

〔例如,地级机关某局长,一九六五年参加工作,现工资为(六类工资区)81元,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后为91元,进入新拟局长职务最低等级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122元,进入职务最低等级增加工资31元,加上工龄津贴10元后为41元。按规定一九八五年只能发给20元,但该局长一九八四年已按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规定享受职务补贴6.5元。因此,一九八五年可先增资26.5元,其余的14.5元从一九八六年七月起再增加上去。〕

五、计发工龄津贴、教(护)龄津贴办法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计发工龄津贴的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均按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原已明确的,原则上不重新审定。个别尚不明确的,应由所在单位查核后报有关部门批准确认。批准前少发的工龄津贴不补。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一九六六、六七、六八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技工学校的统招统配毕业生,计发工龄津贴的工作年限分别从他们毕业之日算起。其中,不服从统一分配的毕业生,只能从参加工作之日算起。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享受教龄津贴、护士工龄津贴的范围、对象以及计算教(护)龄津贴的办法,均按中央的统一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工龄津贴、教龄津贴和护士工龄津贴均按年度计算,从每年一月一日起增发。工作人员无论哪个月参加工作,都从参加工作第二年的一月一日起,按一年计发。从第二年开始,一年内实际工作不足半年的不计发当年的工龄津贴,也不能作为累计计发教龄津贴和护士工龄津贴的工作年限。

六、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新参加工作人员的临时工资和定级工资,按附表二、三执行。

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见习期、熟练期、学徒期未满的工作人员,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中小学、幼儿园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改按新的临时工资标准执行。见习期、熟练期、学徒期满后,按新的定级工资标准定级。

第五十六条 第五十六条 一九八五年毕业的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含带薪上学的毕业生)中按规定不实行见习期工资的,均按新的定级工资标准定级。其中,定级工资低于按原工资套改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地区工资补贴之和的,可按原工资套改。

七、组织领导

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七条 我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由省工资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应严格执行中央和本省的各项政策规定,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请示汇报,不得自行制定政策,另开新的口子。

第五十八条 第五十八条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工资改革方案实施以前,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一律不得擅自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进行调整。

第五十九条 第五十九条 各地、市、省直部、委、办、厅、局,高等院校,中央各部门在闽单位的工资改革方案报省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审批。县和县以下单位工资改革方案由各地(市)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审批。工资改革方案的内容、要求和审批程序,由省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另行通知。

第六十条 第六十条 各地、市委副书记,行政公署副专员,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省直部、委、办、厅、局副部长、副主任、副厅长、副局长,高等院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以上干部及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的工资报省审批。其他县(处)级干部(含中央各部门在闽单位的县、处级干部)的工资应先报经省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同意后,由各地、市和省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中央各部门在闽单位的部管干部,由所在单位直接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十一条 第六十一条 各单位工资基金和工资制度改革所增加的工资总额,由各级银行负责监督执行,凡违反工资制度改革有关政策规定所增加的工资,开户银行有权拒付。

八、其他

第六十二条 第六十二条 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民政部门所属聋哑学校、儿童福利院以及工读学校,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一样,从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实行新的工资制度。

第六十三条 第六十三条 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工作人员在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以后,国家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以后至工资制度改革期间病故、辞职、退职的,其工资制度改革增加的工资发至病故、辞职、退职之月。

第六十四条 第六十四条 国家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中小学、幼儿园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以后办理离休、退休的人员,原则上可以参加工资制度改革,但不享受国发〔1985〕6号文件规定的生活补贴费,已经领取的生活补贴费应按规定退还。

凡不参加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三十一日以前离休、退休的,从办理离休、退休之下一个月起,按国务院国发〔1985〕6号文件规定的待遇发给生活补贴费十七元;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以后一律参加这次工资改革,改革以后离休、退休的不再享受国发〔1985〕6号文件规定的生活补贴费。

第六十五条 第六十五条 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在不超过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结构工资制总水平和工资改革的增资水平的原则下,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由省主管部门以及各地区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制定改革方案,报省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备案。

第六十六条 第六十六条 本补充规定由省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负责解释。

省民政 篇6

民政工作泛指以人民群众为对象的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性、政治性的社会行政管理工作,是政治体制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几年,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些问题经常受到人们的激烈争论,民政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的焦点。民政工作涉及国家政权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而我国人口众多,这就给民政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民政背景下的民政工作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民政信息化及“互联网+民政”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1 当前开展民政信息化与“互联网+民政”的现状

1.1 民政信息化与“互联网+民政”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政工作设计的方面越来越广,落后的民政机制也难以处理越来越复杂的民间社会事务,相比之下,更加适应现代民政工作特点的民政信息化、“互联网+民政”更受人们重视。山东省民政厅已于2015年9月30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民政”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互联网+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对社区服务、养老、优抚安置、社会救助等9个方面的任务进行了布置,并在信息技术在民政业务的应用方面进行了长远规划,在组织领导、试点示范、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这也预示着“互联网+民政”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对信息技术在民政业务领域的开展十分有利。

1.2 民政单位信息化意识较弱

实际上,即便有些地方不断深化对民政信息化和“互联网+民政”的认识,但民政单位信息化意识薄弱,依旧是当前民政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受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日常工作流程缺乏规范,有些单位认为民政工作只是手动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一些主管部门对部署的工作和日常检查存在应付心理,很少利用互联网去处理民间社会事务,有些地区依旧是传统的上门登记或电话询问,这些都是民政信息化意识不足的重要表现。

1.3 信息化设施不足

很多地区民政信息化开展过程中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的现象,这也是民政信息化及“互联网+民政”开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地区或是缺乏专业的民政信息化技术支持或指导,或是对民政工作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这样就造成了软硬件设施的缺乏,难以满足民政部门开展民政信息化和“互联网+民政”的需要,现代化的民政工作很难开展起来,比如:石家庄社保局,虽然建立了内部网络系统,对民间社会事务进行信息化处理,但由于设备的落后,内部网络有时也存在断网的现象,极大影响了日常工作,这个时候一旦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就很可能制约民政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2 现代民政背景下推行民政信息化及“互联网+民政”的必然性

2.1“互联网+民政”是民政工作开展的必然趋势

正如前文所言,如今民政工作种类繁多,涉及面较广,包括低保救助、救灾救济、社会组织、区划地名、社会福利等多项工作,随着我国民政业务的推进和发展,民政部门需要归纳、整理、分析的内容越来越多,这些工作如果只靠人工操作,一方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差错,同时纸质的文案使用和检查很不方便,利用率不高,很难满足新时期民政业务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将基层汇集的民政信息整理为电子档案,成为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利用互联网开展民政服务与管理,成为现代民政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推进民政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和民政业务息息相关,比如购房所需的家庭婚姻信息、精准扶贫所需的低保家庭信息、新生儿入户所需的门牌号信息等,这些庞大复杂的信息随时都会汇入到民政部门之中,传统的民政管理体制早已落伍,迎合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脚步就成为民政单位改革的主要方向。可以说,以现代的民政工作机制为基础,推进民政工作向信息化、社会化靠拢,既是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速民政管理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2.3 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内在要求

近几年,山东省围绕“数字民政”“阳光民政”“为民民政”,在全省民政系统启动并实施了“金民工程”,建立起“一个网络”“一个平台”“一个数据中心”的民政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低保救助、救灾帮扶、婚姻登记等“十二项应用系统”,着力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可以说,在现代民政背景下不断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促进民政工作向“互联网+民政”转变,建立起规范、简洁、高效的民政工作机制,是提高民政部门办事效率、为人民提供便捷有效服务的一条必经之路。

3 推进民政信息化与“互联网+民政”建设的对策分析

3.1 更新管理理念,强化民政信息化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力开展民政信息化和“互联网+民政”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随着政务资源开发力度的扩大,强化民政信息化的意识显得愈发重要。一方面,领导要对民政信息化和“互联网+民政”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加强民政信息化过程中的领导,提高民政部门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民政单位要加强对民政信息化和“互联网+民政”的宣传,加快民政职能及工作方式的转变,有效利用资源,推进民政工作向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转变。

3.2 完善民政信息化基础设施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普及,也是现代民政改革的重要工作。各地民政部门应持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夯实信息化基础,大力开展众多网上栏目的创作,利用互联网传播政务信息,实现政务公开。各级民政部门也要加快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及时淘汰老化设备,加大力度提高民政网络的实用性,着力学习更为先进的处理技术,对单位内部设备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不断提高基层民政部门的办事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应用。

3.3 加强单位内部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实际上,高素质的民政工作队伍才是实现民政信息化、开展“互联网+民政”的关键所在。民政部门要不断适应信息社会新的需求,提升民政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民政部门主要还是采取专业培训和个人自学的方式,为工作人员开设民政信息课程,将计算机基础应用、数字化技术、网络处理技术等纳入其中,不断深化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另外还要不断出台相关措施,提高民政工作人员学习和掌握民政信息化的积极性,打造既懂得信息技术知识,又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工作队伍,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4 结语

毫无疑问,民政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合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开展民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民政工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且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也就意味着开展民政信息化及“互联网+民政”需要充分结合实际,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显现,这不仅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更是保障人民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就目前来看,我国民政信息化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提升民政工作质量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玲君.基于“大数据”运用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6).

[2]陈画.大数据背景下的民政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34).

[3]石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以山东民政信息化建设实践为基点[J].赤子,2014(12).

[4]刘杨.地方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六严禁教师心得体会下一篇:《极速蜗牛》学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