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

2024-06-12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共8篇)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 篇1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8〕22 号 【发布日期】2008-02-14 【生效日期】2008-02-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作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8〕22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作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二月十四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作的意见

省工商局

(二○○八年二月)

2007年省委省政府将“建设覆盖全省的12315消费维权网络”列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各级政府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建制村、社区、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旅游景点、学校及其他商品服务消费较为集中的经营网点设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22084个,12315消费维权网络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比上年增长60.60%,接受消费者咨询比上年增长29.8%,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将大量的消费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权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但也存在服务站点运行管理机制还不够规范,基础建设及运行经费保障还不到位,联络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等薄弱环节。为巩固和提高12315为民办实事工作成效,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营造良好的经营和消费环境,现就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消费权益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新形势下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作意义重大。各级政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改善社会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完善“政府领导,工商牵头,部门协作,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全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12315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创新12315消费维权运行机制,全面提升12315消费维权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拓展延伸12315消费维权网络。各地要进一步推进在商场、超市、企业设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点,建立健全集中受理、实时分流、分级督办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咨询大平台,提高消费维权工作效能。积极推动各类行业协会设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力量和技术优势,建立和完善受理消费者申诉、解决消费纠纷工作机制。加大力度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文〔2006〕161号)有关精神,将乡镇、街道设立消委会分会的工作提前于2008年底完成,进一步促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化和拓展12315消费维权网络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的作用。赋予12315联络员食品安全宣传、监督、指导等职能,加强12315联络员食品安全工作相关知识培训,以适应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要组织对现有工商部门12315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升级,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网络延伸至条件具备的“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形成覆盖全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网络,强化流通领域以食品为重点的商品安全信息监控和商品质量监测功能。

四、进一步加强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建设。要在落实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四个一”、“四统一”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服务站(点)规范化建设。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建设标准,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要做到组织机构健全,硬件设施完备,各项制度完善,业务流程规范,外观标识设计统一。县(市、区)政府要保障12315服务站和行政村、社区12315服务点基础建设及日常运行所需经费。各级工商部门要加强对“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建设工作的指导,不断提高服务站(点)工作水平,推动消费维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进一步提升12315消费维权工作效能。要加强12315数据分析中心的业务建设,做好消费领域动态和市场秩序状况的综合分析,及时发布12315数据分析报告、消费提示和消费警示,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推动12315消费维权工作重点向标本兼治、治本为主转变,将接受投诉、调解纠纷与引导消费、规范经营相结合,从事后维权转移到事前维权与事后维权并重上来,从被动为特定消费者服务转移到主动为不特定消费者服务上来,从根本上提升12315消费维权工作效能。

六、进一步加大12315消费维权工作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渠道,继续大力宣传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报道12315消费维权网络建设的成效和做法,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12315消费维权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政府要树立一批12315消费维权工作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巩固和提升12315消费维权网络建设的成效,推动12315消费维权工作再上新水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 篇2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八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1]26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闽政[2011]27号) 精神, 经省政府同意, 现就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 工作通知如下:

一、扩大参保覆盖面

(一) 巩固和扩大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

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学校的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 继续将城镇非从业居民, 包括老年人、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 (含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学生) 、少年儿童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等, 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 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使2011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二) 完善参保个人缴费机制。

积极探索跨年度自动续保机制, 各地应设立灵活的缴费时间和简便的个人缴费方式, 采取委托银行代扣代缴、电话或短信提示缴费、开放日常缴费窗口等多种措施, 方便居民依法主动缴纳和自动续保。

二、落实筹资标准

(一) 提高财政补助标准。

2011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 其中省级财政根据各地财力情况, 分档给予补助。具体为:省级财政对原有120元继续按照原财力分档补助, 对新增80元省级财政按照新财力分档补助, 补助比例统一为80%、60%、40%、25%。

在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的基础上, 扩大对困难居民参保个人缴费政府补助范围, 将现行规定对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所需个人缴费由政府给予补贴的对象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家庭的未成年人。各地要尽快按规定将低收入家庭未成年人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纳入所在地财政补助范围。

(二) 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在提高财政补助标准的同时, 各地要充分考虑不同参保对象经济承受能力、居民收入增长、待遇水平提高等因素, 分类制定个人缴费标准, 原则上2011年参保居民人均个人缴费不得低于每人50元。积极探索居民医保缴费与待遇挂钩的机制, 鼓励居民多缴费, 享受较高的医疗保障待遇。

三、完善待遇政策

(一)

各设区市应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 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城镇居民医保基金, 稳步提高并均衡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减轻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负担。

(二) 全面开展门诊统筹。

1. 建立普通门诊统筹。

普通门诊统筹是针对参保居民门诊特殊病种和住院以外的常见病、多发病门诊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和门诊一般诊疗费用, 由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给予一定限额报销的保障制度。力争到2011年底全省所有设区市所辖县 (市、区) 全部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工作。

普通门诊统筹所需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中列支, 原则上普通门诊统筹的基金比例占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10%左右。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出与住院和门诊特殊病种统筹基金支出分别列账, 统一管理。

普通门诊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由设区市确定。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为国家基本药物和我省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费用, 以及符合规定的门诊一般诊疗费用。

按规定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 由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各地要积极探索普通门诊统筹费用总额预付或按人头付费等费用结算办法, 具体结算方式由各设区市确定。

普通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在已列入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学校医疗机构中选择, 启动阶段, 参保居民就近选择一所定点医疗机构作为本人普通门诊就医定点医疗机构, 选择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实行一年一定, 中途不予变更。

2011年当年大学生日常医疗继续按照现行办法执行。

2. 扩大门诊特殊疾病病种。

在对部分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费用保障的基础上, 2011年特殊病种的保障范围扩大到苯丙酮尿症、重性精神病人门诊药物治疗费用和城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各地要将苯丙酮尿症、重性精神病人门诊药物治疗费用和城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纳入门诊特殊病种范围。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门诊特殊病种保障水平, 鼓励这部分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 减轻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

(三) 调整住院报销医保政策。

1.提高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

各设区市要积极引导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 合理调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 各层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差距进一步拉大到10%以上, 优先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医院住院费用支付比例。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到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 且不低于5万元。

2.全面启动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

2011年各设区市建立城镇居民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制度, 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所需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中列支, 原则上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基金比例占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5%左右, 以各设区市为统筹单位。各设区市为城镇居民建立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 可以采取由医保中心经办或委托商业保险办理等多种方式, 帮助解决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 具体报销比例由设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加强医疗保险管理

(一) 加强转诊和异地就医管理。

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订转诊的支付政策。加强区域间医保经办机构协作, 参保居民在异地务工或随子女异地居住的, 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异地就医办法, 办理异地居住登记手续并享受相关医疗待遇, 做好参保居民异地就医服务工作。

(二)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各设区市要加快推进基金支付方式改革, 结合门诊和住院的特点, 实行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付费办法, 控制医疗服务成本。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考核评价体系, 严格控制费用不合理上涨。要充分发挥医疗保险机构的优势, 积极推广使用稽核软件, 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日常诊疗多维数据监督。要加大对欺诈、违规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研究逐步将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管。

五、加快推进设区市统筹

各设区市必须严格执行闽政[2007]29号文件规定, 落实设区市统筹, 在设区市范围内实现参保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经办流程、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 进一步增强医疗保险基金互助共济和抗风险能力, 确保参保居民公平享有医疗保险待遇。实施中退到县级统筹的设区市, 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任务繁重, 各设区市要按照本通知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 抓紧调整2011年所辖县 (市、区) 统一的城镇居民医保政策, 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设区市在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请及时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报告。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 篇3

【发布文号】赣府厅发[1999]37号 【发布日期】1999-06-11 【生效日期】1999-06-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

《江西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9年6月11日赣府厅发〔1999〕37号)

各行政公署,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省工商局关于《江西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认定暂行办法》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认定暂行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 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8〕42号),实行棉花收购、加工的资格认定制度,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供销社及其棉花企业、农业部门所属的良种棉加工厂和国营农场,经资格认定的纺织企业均可直接收购、加工和经营棉花。个体棉贩及其他任何未经资格认定的单位,一律不得收购、加工和经营棉花。

第三条 第三条 棉花收购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棉花收购单位要拥有600万元以上自有资金(由开户银行出具证明);

(二)具有4名以上取得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的棉花检验人员;

(三)具有一定规模的收购场地和密码检验室、结算室、试轧室、留样室和棉农休息室等;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籽、皮棉仓库;消防水池、避雷设施和足够的消防器材;

(四)每个收购单位至少配有结算机2台、磅秤(或电子秤)3台、试轧机2台、电测器3台、长度检测器具5套、杂质机1台,棉花品级实物国家标准1套;

(五)有健全的质量保证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检验人员岗位责任制、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质量承诺制度等。

第四条 第四条 棉花加工企业应当具备本暂行办法第三条第(二)、(三)、(四)、(五)项的基本条件以外,还应当具有4名以上取得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的棉花加工人员和一定规模的轧花厂,1台80片以上的锯齿轧花机、3台剥绒机及相应的配套设备。

第五条 第五条 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会同江西省技术监督局负责对棉花收购企业和棉花加工企业资格的审定工作,对符合本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企业核发《棉花收购企业资格证》;对符合本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企业核发《棉花加工企业资格证》。

第六条 第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登记主管机关,对符合本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企业核发营业执照。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登记主管机关、技术监督局要加强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对未取得棉花收购或加工资格证书擅自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的企业或个人,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厉查处。

第八条 第八条 本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由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会同江西省技术监督局制定。

第九条 第九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 篇4

【发布文号】办字〔2006〕21号 【发布日期】2006-03-08 【生效日期】2006-03-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北省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意见的通

(办字〔2006〕21号 2006年3月8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按照始终坚持“治乱”、突出重点“治散”、积极推进“规范”的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扎实做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础性工作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作为重点,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目标,精心安排,稳步推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凡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分片负责,逐级落实,责任到人,责任到矿”的方式,定期对各矿区进行清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坚持高标准,继续抓好治乱工作。进一步完善“一矿一卡”和“一勘查项目一卡”的清查制度,严厉打击无证采矿、无证勘查、越层越界采矿和违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保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本稳定。

加大对越层越界开采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按有关规定和各市、县(市、区)的职责分工,由国土资源、煤炭等部门定期对矿山进行实测检查。经实测发现越层越界采矿的,要依法从重处罚,责令违法矿山对越界井巷工程进行密封,打上永久性封闭墙,建立专项档案;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公示越层越界情况和处理结果,责令矿山出具不再越层越界采矿的书面承诺。发现再次越层越界采矿的,要依法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坚决予以关闭。

(三)全面清理探矿权、采矿权审批事项。省和各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集中时间,全面清理本部门审批的尚在有效期的采矿许可证和勘查许可证。依法逐件、逐卷清理检查,主要检查审批事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审批要件是否齐全、审批程序是否正确。对存在问题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二、重点解决资源配置和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

(一)认真落实各项要求,加快矿产资源整合进度。各设区市政府要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矿产资源调整矿山布局的实施意见》(冀政〔2005〕84号)要求,统一组织对行政区域内的矿区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整合矿区的整合方案,经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后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整合工作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首先做好煤矿的整合工作。各设区市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冀政〔2005〕84号文件要求,确定煤矿重点整合矿区,先行安排整合工作。煤矿重点整合矿区的整合方案,要在2006年4月底前报送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底前开始组织实施,2006年底前基本完成煤矿的整合工作。其他矿山的整合方案要在2006年9月底前报送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底前开始实施。全省所有矿山的整合工作,要在2007年上半年基本完成。

(二)统筹安排,确保整合工作扎实开展。各设区市政府要根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资源整合方案。整合期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受理采矿权人变更矿区范围的申请。对以各种手段抵制整合矿产资源工作的,其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予以关闭,并取消其参与整合的资格。

(三)严格整合条件和标准。坚持“先治乱,再治散”、“先关闭,后整合”,对按照有关规定应予关闭的矿山,首先严格按标准予以关闭,不得以整合为由规避矿山关闭工作;对有违法行为的矿山,要严格依法查处,查处到位后方允许其参与整合;对有严重违法行为,依法应吊销有关证照、予以关闭的矿山,要严格按规定关闭,不得参与整合。

一个矿体原则上只设立一个采矿权。对确因地质条件限制、开采技术限制和历史形成的开采条件限制不适于设置一个采矿权的,经专家论证后,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采矿权。对跨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矿体,由其共同上级政府组织整合工作,不得按行政区域划分和设置采矿权。

三、严格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管理

(一)理顺矿业权管理体制,促进权力与责任的统一。省国土资源部门新设采矿权审批、登记以及中型以上生产或储量规模矿山采矿权延续、变更登记等事项应及时向省政府报告;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新设采矿权审批、登记,应及时向设区市政府报告。

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帮助申请人组织探矿权、采矿权新设或延续、变更申请资料,提前介入核查申请资料,对照申请资料深入现场进行实地核查,提出核查意见,与申请资料一并递交登记管理机关。

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后,要及时报省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省国土资源部门批准探矿权、采矿权并登记发证后,要及时通知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对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违法、越权或错误的采矿权登记、发证,省国土资源部门一经发现要及时予以撤销和纠正,由此给探矿权、采矿权申请人造成损失的,由原登记机关依法给予赔偿。

(二)严格矿业权设置标准,实行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制度。每年第一季度,各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国家产业政策等要求,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探矿权和由省国土资源部门登记发证的采矿权设置方案,经设区市政府审查同意,报省国土资源部门审查,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不跨县级行政区域的采矿权设置方案,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可委托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编制,经县级政府审查同意后,报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审核汇总,经设区市政府审查同意后上报。

省和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批准的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以申请在先或市场出让的方式确定探矿权或采矿权人,按规定程序审批并登记和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没有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的,不予设置新的探矿权和采矿权。

已有探矿权、采矿权增加勘查区块或扩大矿区范围,要纳入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管理。没有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受理增加勘查区块或扩大矿区范围的申请。

由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登记发证的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审批,要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严格审查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方案,严格评审储量核实报告。地质勘查方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储量报告,由探矿权或采矿权申请人委托有资质的地勘单位或矿山设计单位编制,由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组织专家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审查,审查单位出具加盖公章的审查意见,登记机关依据审查结果审查申请事项。

(四)建立健全勘查和采矿许可证延期预警机制,切实解决持超期证勘查、开采问题。各设区市和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监督管理权限,提前6个月书面告知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准备前期勘查工作总结、进一步勘查实施方案或储量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等延续登记手续;提前3个月书面告知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提出延续登记申请,办理延续登记手续。国土资源部门的告知,不作为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申请延续登记的必要条件。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逾期后即自行废止,并视为灭失矿产地。在灭失矿产地新设立探矿权、采矿权,有多家参与竞争的,要以市场方式公开出让,原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机械设备等财产权益经评估后由矿业权竞得人予以补偿;只有原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一家提出申请时可采取协议方式出让矿业权。

四、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工作

(一)强化监管,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全面履行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职责。省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全省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的督导、检查;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的督导检查工作,具体负责大中型矿山、地质勘查项目的监督管理及检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是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的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小型及以下矿山违法行为及无证勘查、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的监督、查处及检查工作。

(二)建立矿山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矿业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认真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切实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制定科学合理的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明确矿山企业治理和保护环境的主体责任,有效改善和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二○○六年二月二十七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 篇5

【发布文号】赣府厅发[1998]1号 【发布日期】1998-03-11 【生效日期】1998-03-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地税局关于

进一步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工作意见的通知

(1998年3月11日赣府厅发〔1998〕1号)

各行政公署,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地税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

(省地税局 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市场经济、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为了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各地必须认真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财务管理和税收征管工作。为此,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各地、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征管工作。个体私营经济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也是地方税收一个新的增长点。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切实解决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及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中的矛盾和问题,全力支持税务部门抓好个体私营税收征管工作。

二、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收管理办法,适当增加征管经费投入。要积极稳妥地搞好建帐建制工作,对达到一定经营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和按定期定额征收税款的私营企业、个体租赁承包经营的企业,要实行查帐征收,并逐步在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个体私营经济业户中全面推行,实现税收征管的法制化、规范化。对经税务部门批准暂不建帐、采用“双定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应经过业户申报、典型调查、定额核定、集体评议、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等程序后,下达定额核定通知书,由个体工商户主动到税务机关缴税。征管人员要按照调查、评税、征收、稽查相分离的原则开展工作,实现专管员职能从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

三、三、个体私营业户要自觉、依法、如实地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积极、主动、认真地按照要求建帐和使用税控收款机,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监督,支持配合税务机关做好查帐征收工作。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要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做好税法宣传教育工作,协助个体私营业户建帐建制。

四、四、切实解决个体私营业户税外负担过重的问题。对涉及个体私营业户的收费、摊派、罚款要逐户逐项进行登记、清理,取消一切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禁止乱收费、乱罚款,切实减轻个体私营业户负担。

五、五、各有关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工商行政管理和税务机关要每月对纳税人办证情况互相通报,认真核查,从源泉上控制漏征漏管户。金融部门要加强现金管理,根据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要防止纳税人多头开户,对有偷、逃税行为的业户,各金融单位要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积极协助税务机关检查其存款帐户,提供有关情况,并依法及时采取税务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各级公安机关要认真查处围攻、冲击税务机关或殴打、谩骂税务人员的案件,对拒绝或阻碍税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故意扰乱税收秩序的,要依法予以处理。

六、六、各级地税机关要加强对个体私营税收征管工作的力度,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个体私营税收征管第一线工作需要。要尽快提高个体私营税收征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勤政廉政,做到依法收税、文明收税。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 篇6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262号 【发布日期】2006-12-12 【生效日期】2006-12-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6]262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事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意见

省教育厅 省委编办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省人事厅

(二○○六年十一月)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全省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实现了从“两基”巩固提高向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转变。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尽管近年我省各地义务教育都有新的发展,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根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提出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把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我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基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全面履行职责,加强统筹调控,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努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和“双高普九”进程中,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奋斗目标,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来,并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大力加强农村及城镇薄弱学校建设,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的同时,要结合“双高普九”,推进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解决“三农”问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推进”的原则,制定分、分片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规划,按照当地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分县(市、区)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县级政府教育督导工作三类地区的划分,一、二、三类地区(见附件“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分类表”)分别于2010年、2012和2015年底前基本实现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逐步实现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区域内中小学经费投入、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育质量基本均衡。基本达到校校有符合办学规模要求的校园用地和教学用房,有合格的教师,有合格的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有卫生安全的食堂和宿舍的“四有”要求。

二、采取切实措施,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四)构建与确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和制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投入、办学条件、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根据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基本标准,逐校进行摸底,明确薄弱学校投入缺口及办学条件差距,制定限期改造计划,强化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学校管理,努力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县级政府要根据当地教育发展情况,分安排建设资金,分批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加强城乡薄弱学校建设。乡镇政府要根据县级政府的统筹安排,划拨用地,调动村民委员会的办学积极性,共同建设好学校。发展改革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将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从规划、项目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在实现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基础上,为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五)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要依法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预算,建立省、市、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对家庭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贫困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提高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2007年开始,扩大“两免一补”的享受范围。2008年,全省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要全部达到省定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2009年,执行中央出台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定额。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按中央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根据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要求,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在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基础上,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省级财政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在资金分配上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情况,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以减轻这些地区资金配套的压力。

(六)逐步缩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要加强农村学校的校舍建设,提高生均校舍面积,确保校舍建设质量;要高度重视学生宿舍和学校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寄宿学生的食宿条件和学校公共卫生设施条件。“十一五”期间,省和设区市政府都要设立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建设;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尤其要重点支持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定点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县级人民政府要落实好农村学校建设资金和省、设区市所定支持项目的配套建设资金,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用于教育的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闽委办〔2003〕70号文件规定的用途使用,安排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学校的校舍维修和寄宿生生活设施建设,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

(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学校重组整合、资源共享、以强带弱、结对联动、捆绑发展等形式,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和提高。县级政府要根据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城镇人口增长趋势,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布局中小学校。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并解决好人口集中的乡镇、县城及周边学校的大班额问题。在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入学和通学安全的前提下,有步骤稳妥地进行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对地处偏僻、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可举办高年级寄宿制学校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出现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对确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入学难、群众反映强烈,而寄宿制学校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的,要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暂不调整。坚持适度规模办学,扩大县城城关和乡镇所在地初中学校规模,完善学校配套建设。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避免出现由于布局调整造成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全面紧张的问题。要合理配置寄宿制学校的校医、生管人员,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按照规定标准建设校舍、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设施,努力改善寄宿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要严格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及时消除各种安全卫生隐患,确保学生在校的安全。

(八)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城市市区和县城城关所在地要根据城镇化进程、新区开发、人口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中小学招生片区,确保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力争在3年内解决城市市区和县城所在地的择校问题,有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风蔓延的势头。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任何达标示范评估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严格禁止小学、初中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测试,严格禁止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并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严格禁止以实验班、特长班等名义举办重点班、快慢班。要加强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推动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等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中考改革;推进和完善中招改革,逐步将优质高中的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促进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使薄弱初中的毕业生也能共享优质高中的教育资源,逐步杜绝初中学生的择校现象。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着眼点,今后只有通过省级验收,实现“双高普九”的县(市、区),或者“对县督导评估”获得省级优秀等级的县(市、区),方可申报省级示范性高中和一级达标高中的评估。

三、调整优化充实,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校师资队伍建设

(九)全面提高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主线,全面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要选派德才兼备、进取心强、具有开拓意识的管理干部充实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领导班子,组织一批农村学校或城镇薄弱学校的校长到优质学校跟班学习,建立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轮换等制度,实现先进管理模式的满覆盖,帮助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提高管理水平。试行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深度融合、捆绑发展的模式,通过“校对校”的教师交流和帮扶,推广先进经验,加强示范引领。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制度,促进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政策引导、经济奖励等措施,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县和农村基层学校任教。实施“农村师资定向招生计划”和“为农村中小学培养教育硕士师资计划”,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均衡发展。

(十)加强辖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根据农村中小学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适时调整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根据农村学校点多分散的特点,在教师配置上要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要根据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变化情况,按照有关规定,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角度出发,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紧缺学校流动,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同一区域同类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建立乡村教师补贴制度,根据农村学校所在地区的艰苦状况,确定若干地区类别,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待遇,解决好教师流动所需轮转住房问题。

(十一)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和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师范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开展以“新课程、新技术、新方法”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师网络联盟计划,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广泛性。帮助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要切实保障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在确保各县(市、区)按教师工资总额的1.5%?2%核拨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外,要多渠道筹措培训资金,保证农村教师新课程培训和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需要。

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十二)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各地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要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要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性地实施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确保各学科的教学课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要组织督学和有关专家定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检查,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加快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步伐,严格控制各级各类统考,淡化考试竞争。学校、班级、学科均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名次,更不能以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对教师、学生实施奖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新形势下“减负”的“五坚持、五不准”要求,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教师、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采取切实措施,减少学生考试的不及格面,解除学生厌学心理,发展个性特长,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要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努力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十三)把推进课程改革作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加强对面上工作指导的基础上,要将工作重心下移,更多地关注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课程改革,建立领导挂钩薄弱学校制度,积极构建农村校本培训与教研相结合的平台。发挥省级实验区、基地校的示范、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农村教师能够就近参加培训。整合专家、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力量,共同研究、协作攻关,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模式。要立足农村现实,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当地农村社会资源作用,丰富教学内容。

(十四)继续组织城市和沿海地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帮扶活动。有关部门和学校要认真制定帮扶计划,努力提高对口支援的实效,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省内本科院校要与1个经济欠发达县、高职高专院校要与若干所农村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省一、二级达标普通高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要与1?2所农村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帮扶单位要主动到受帮扶地区和薄弱学校了解情况,从资金、设备、师资培训、教育教学指导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对山区农村地区进行帮扶,通过教学现场课、业务讲座等形式,与农村学校教师面对面交流,努力提高对口支援的实效。

(十五)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课程改革和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等工作,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注重实效”的指导方针,统一规划,以县为单位,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到2007年使全省所有初中学校和60%以上的完全小学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完全小学都能建立起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配套的教学资源。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海岛中小学的实际需要,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程结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装备的作用,推动硬件、软件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要大力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课率,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设备和课程资源,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的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

五、落实扶持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十六)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制度。到2007年争取全省低保家庭中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都享受“两免一补”,对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助学资金和对残疾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承担。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低保家庭学生和残疾学生的书本费;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由设区市、县(市、区)分担。逐步拓宽农村扶困助学筹资渠道,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鼓励“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继续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工作。

(十七)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认真做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将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作为当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内容,纳入教育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并采取措施为其就学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并协调、督促、指导招生学校做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接收和教育教学工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其入学条件等方面应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有关部门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乱收费,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应酌情准予缓交或减免费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维护流动人口子女在学校的正当权益,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评优选先、参与文体等各项活动及实行奖励处分等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要加强对以接受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师资力量、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帮助完善办学条件,逐步规范办学。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等部门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教育、就学、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八)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工作。要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两基”巩固提高和“双高普九”工作中。省、设区市、县(市、区)各级政府都应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改善特教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水准,逐步完善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新格局,建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六、加强督导检查,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九)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列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专项检查和效能建设重点,作为当地政府教育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内容。县级政府要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落实政府责任,明确各部门职责,积极推进辖区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逐校监测和分析,掌握发展动态,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十)加强教育督导。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督政为主的方针,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双高普九”、“对县督导”、“党政领导考核”督导评估体系,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督导评估,重点对各地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导职责、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等内容进行督导检查,不断完善评估结果通报、限期整改、问责奖惩等制度,及时公布督导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将评估结果抄送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作为评价当地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及考核当地党政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作为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附件: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分类表

附件:

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分类表

一类县(37个):

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闽侯县、连江县、长乐市、罗源县、福清市、城厢区、涵江区、南安市、永春县、安溪县、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德化县、惠安县、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沙 县、延平区、新罗区、芗城区、龙文区

二类县(31个):

闽清县、南靖县、东山县、荔城区、秀屿区、明溪县、清流县、泰宁县、尤溪县、将乐县、云霄县、漳浦县、诏安县、长泰县、龙海市、永定县、漳平市、霞浦县、古田县、蕉城区、福鼎市、福安市、浦城县、建阳市、顺昌县、邵武市、建瓯市、武夷山市、琅歧经济管理区、常山开发区、湄洲岛管委会

三类县(19个):

永泰县、平潭县、仙游县、华安县、平和县、宁化县、大田县、建宁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长汀县、武平县、连城县、上杭县、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柘荣县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 篇7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2]149号 【发布日期】2002-10-29 【生效日期】2002-10-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2]14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1号),省卫生厅、民政厅、财政厅、公安厅、教育厅、省残联等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卫生厅 省民政厅 省财政厅 省公安厅 省教育厅 省 残 联

(二○○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省173万残疾人中,大多数有康复需求。省委和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自1988年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实施白内障复明、聋儿语言训练、精神病防治等一批重点康复工程,20多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康复机构从无到有,专业队伍由小到大,社区康复稳步推进,残疾人康复意识逐步增强,奠定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基础。但是,我省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各地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不平衡,工作体系不完善,康复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康复经费普遍短缺,多数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还得不到切实的康复服务。为进一步做好我省残疾人康复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促进我省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

一、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对康复服务的迫切需求,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以社区为工作平台,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康复服务能力,提高康复技术水平,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在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农村,有需求的残疾人80%得到康复服务;在山区地区的农村达到60%。到2009年,在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农村,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山区地区的农村达到80%以上。到2013年,提前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基本原则

?

(一)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复项目开展工作。

?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

(三)实施重点工程与提供普遍服务相结合。选择残疾人迫切需要又有可能做到的康复项目,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推行社区与家庭康复,推广实用、易行的康复方法,普及康复服务,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

(四)因地制宜,开拓创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拓展康复内容,增加服务项目,注重高新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

三、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主要措施

?

(一)完善康复工作体系,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各级残联负责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规划制定、经费筹措以及协调实施。要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工疗站、残疾人活动场所等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整合康复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医院康复科等科室和精神病院建设,将残疾人康复工作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有机结合。积极贯彻执行《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加大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力度。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精神病疗养院、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管理和规范好假肢市场。各级公安部门要加大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管工作,在全省有重点选择2―3个设区市,由公安、卫生部门牵头,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建立安康医院,以保证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残疾人康复中心作用,建立健全康复协(学)会、专家技术指导组,确定相应机构为当地康复技术资源中心(站、点),开展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宣传咨询、制定标准、检查评估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残疾人不同的康复需求,提供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残疾人亲友培训、简易训练器具制作、用品用具服务、咨询服务、转介服务等多种康复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在社区卫生信息网络中设立康复信息网页,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实用的康复信息服务。

?

(二)推进社区康复工作,把康复服务引入家庭。认真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和《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试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规划和部署社区建设工作时,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列入总体规划,纳入社区建设重要内容。社区要组织调查摸底、建档立卡,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开辟适合的场所,配置适宜的设备、器具,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开展社区康复骨干培训,指导家庭进行康复训练,并做好与专业康复机构的转诊工作,逐步将康复服务引入家庭。

?

(三)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提供特殊帮助。各级政府和卫生、民政、公安、教育、财政、残联等部门要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分级负担、减免费用等措施,解决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问题,并落实好省政府颁布的残疾人优惠政策。要积极筹措专项资金用于残疾人康复;充分考虑残疾人康复的特殊性,对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给予照顾;同时,要通过政府为民办实事等形式予以帮助;要做好贫困残疾人康复后的职业和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其摆脱贫困。

?

省直有关部门要对山区市、县的残疾人康复工作给予政策和经费上的扶持,在实施重点康复工作中,要制定具体办法,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治疗和康复问题;要通过沿海地区与山区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等方式,增强山区市、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基础能力。

?

(四)加大经费投入,开发社会资源,确保残疾人康复任务的完成。各级政府要将残疾人康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需要,提供经费保障。要按照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计划及其配套康复实施方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任务指标和要求,安排落实好康复经费。同时,要制定有关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残疾人康复工作,加快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办进程;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残疾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盘活社会资源。要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残疾人康复后的就学、就业和培训,为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要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开通专项捐助渠道,设立专项基金;有关部门每年应安排一定彩票公益金用于残疾人康复工作;争取和联系各地慈善机构每年为部分特困残疾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假肢装配、聋儿语训等项目提供资金和定向捐助。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争取国际合作,推动重点康复项目的实施。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残疾人康复工作,对残疾人的治疗、康复和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给予援助。

?

(五)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省直有关部门要将康复医学教育纳入有关教育计划,医学院校必须设置康复医学教程,加强康复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有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其康复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十五”末期,通过建立岗位培训制度,对从事康复业务工作的人员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将残疾人康复业务纳入全科医生培训内容,增强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力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关计划,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生培训。进一步完善康复医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健全康复从业人员任职资格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稳定和发展残疾人康复专业人员队伍,提高专业康复工作者水平。

?

(六)开展宣传教育,做好残疾预防。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重视残疾人康复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关的公益宣传服务,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预防意识。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医院和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关的协(学)会要主动开展宣传和咨询服务,对残疾人及其家属、社会工作者进行培训,传授康复方法,提高残疾人自我康复意识。

?

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出生缺陷干预体系,避免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发生;预防缺碘、氟中毒等环境因素致残;降低药物致残发生率;减少疾病致残;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工作,减少事故致残的发生。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控制残疾程度的加重。

?

四、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

?

康复是残疾人就学、就业、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是残疾人的迫切需求。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政府工作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利于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权保障水平,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认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职责,把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共同做好,落实责任。

?

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两个文明建设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各级卫生、民政、教育、公安、财政、残联等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的有关工作纳入本部门业务范围,各司其职,从本部门职责出发,深入调查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在制定政策、措施和规划时,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各级残联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康复工作计划,协调解决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项残疾人康复工作。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12315消费维权工 篇8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3]9号 【发布日期】2003-03-19 【生效日期】2003-03-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川省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意见的通知

(川办发[2003]9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川省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的意见》转发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强化金融安全意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三年三月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四川省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的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二○○三年二月十四日

近年来,全省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紧紧围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一重点,在各级党政的重视和领导下,在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及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做好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推动安全区创建再上新的台阶,更好地促进四川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现提出下一步做好四川省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的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重要性、系统性、长期性的认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金融安全意味着社会信用环境好、银行资产质量高、信贷资金能够良性循环,金融系统可以更有效地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只有创造一个稳定有序的金融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银行、证券、保险,涉及广大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内容包括打造诚信社会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打击金融“三乱”、维护金融秩序等,需要由政府统一领导和牵头组织实施并推动工作的有效进行。金融安全是动态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长期地、坚持不懈地工作,并在不同时期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金融安全。?

二、进一步明确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的职责和要求?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的领导。各市、州、县政府要牵头成立或进一步充实创建金融安全区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并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加强协调和指导。健全工作机制,在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建立职责明确、配合有序的工作和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沟通情况、研究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检查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政府要把金融安全区创建纳入政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相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签订责任书,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定期检查评比和总结。对工作开展较好、成效明显的地区,可实行授牌制和公告制,把金融安全区作为改善地方招商引资环境的基础工程。?

(二)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在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作为金融安全区创建的主要部门,各级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做好综合、协调、调查研究和安全区测评等工作。加强协调和沟通,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提出建议和意见。关注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调研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进一步做好安全区测评工作,力求客观、真实、全面反映金融环境和金融运行状况,并及时将测评情况报告各级领导。各级人民银行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继续抓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双降”工作,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加大风险化解和处置力度,做好市场准入、退出的行政审批工作,严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批关,加强对高管人员的动态考核,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同时支持金融机构按市场原则调整机构布局,积极开展业务创新。?

(三)金融机构要切实发挥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严格遵守《商业银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杜绝违法违规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做诚实守信的表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切实完善内控制度和加强内部稽核力度,提高内控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努力提高经营效益。进一步深化改革,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拓展业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妥善处理好自身发展与支持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力求在发展中解决金融风险问题。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经营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加强与司法部门的联系与协作,争取政府和司法部门对金融工作的进一步支持。健全银行同业协会组织体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切实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共同推动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监督企业规范破产、改制行为,防止借改制破产之机逃废银行债务,按市场原则处理银企关系,促进新型银企关系的建立。公安、工商、司法、税收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制定具体措施,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维护金融债权,支持金融机构保全、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共同抵制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维护银行业的合法利益。宣传媒体要严格把

关,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金融知识和金融法规政策,宣传金融安全区创建的目的、意义和成效,同时,应对敏感性金融问题的报道严格把关,控制负面影响。?

三、开展诚信工程建设,着力打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各地要结合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大力开展以创建“信用企业”、“信用村镇”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工程建设,把打造诚信社会环境作为创造金融安全区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社会环境。?

(一)大力推进信用企业建设,把创建“信用企业”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领导小组应确定牵头部门并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人民银行、税务、司法及各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和配合,推进信用企业建设。制定信用企业的标准、评定办法,使这项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树立信用企业的品牌和典型并加以宣传,在企业界树立好的典范;同时还应该在政策措施上对这些企业给予支持,推而广之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以此鼓励和引导企业“讲信用、守承诺”,引导更多企业走诚信之路。银行业协会和各级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企业改制监测制度和逃废债企业名单制度,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不守信企业采取通报、限制法人高消费等措施予以制裁。?

(二)积极在农村开展创建信用户和信用村(镇)活动,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各地要按照《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创建农村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试行办法》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细则,完善农户经济档案和信用评审工作,为评定信用户、建设信用村(镇)做好基础性工作。公布信用户和信用村(镇)的评定标准,定期评定,张榜上墙。对评定的信用户或信用村(镇)采取“红名单”制度或授牌制,同时给予优惠的信贷政策、便利的信贷服务等鼓励。这项工作可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户口”管理工作相结合。各级人民银行要加强指导和协调,确保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积极稳妥做好征信体系建设工作。征信体系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个人或企业的各种资信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做好企业、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建立诚信信息档案,以达到在一定范围内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的共享,为经济活动和金融服务提供良好的资信服务。建设征信体系也是打造诚信环境的基础工作。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计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145号),对规范此项工作提出了要求。近年来,部分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试点工程,有的地方正在积极准备。已经开展的要稳妥、规范进行,要注意保护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尚未开展这项工作的,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目前可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四)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诚信工程建设的领导,做好组织推动和协调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在诚信环境建设中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做讲诚信的典范。各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自觉维护金融秩序。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守信典范,鞭挞失信行为,在全社会树立“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文化和道德观念,共同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

四、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

(一)加强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单一法人社的监督管理。各级政府在不违反现行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应制定政策措施帮助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单一法人社处置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支持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资扩股,增强抗风险能力。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单一法人社要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手段,切实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抓紧完成城市信用社和信托公司的清理整顿工作。对已公告撤销的城市信用社,要按《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及相关法规政策抓紧制定清算方案,妥善处置剩余资产负债和人员,尽早完成城市信用社的最终处置工作。对转制的信托机构要督促其规范操作并加快工作进度;对合并重组的机构要严格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增资扩股,核销损失,并加快老业务的清理,不能把风险带入新公司;对撤销的机构要做好后续处置工作,不能把风险转嫁给其他金融机构。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清理整顿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力度,对处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避免出现风险。各级人民银行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三)做好农村信用社风险的综合治理工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人民银行要牵头制定风险处置的整体方案。通过采取机构重组、优化农村信用社网点布局、加强资产清收、精简机构人员、改善经营管理、申请再贷款支持等措施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同时,各级政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应给予农村信用社地方性收费以及其它政策扶持,为农村信用社化解风险、拓展业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认真妥善处置农村合作基金会并入农村信用社的遗留问题,在一些地方农村合作基金会并入农村信用社时,县、乡政府承诺没有兑现的,应抓紧落实有关承诺。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通过法律、行政的手段清收到逾期的贷款本息,依法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

(四)继续抓好不良贷款降比工作。各级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要继续把降低不良贷款作为工作重点,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完成不良贷款下降目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力度支持金融机构保全和清收资产。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抵押贷款及银行抵贷资产过户、处置过程中存在的收费环节多、收费标准偏高等问题,为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

(五)坚决制止新的金融“三乱”行为发生。各级政府应加大防范和打击新的金融“三乱”的力度,发现金融“三乱”苗头,及时组织公安、工商和人民银行进行查处,任何地方和部门都不得以任何名义从事非法集资或非法办理金融业务,要杜绝高利贷活动滋生蔓延。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金融风险和金融法规意识,彻底根除滋生金融“三乱”的土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切实发挥领导作用。针对创建金融安全区及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争取在2―3年内,在全省建成一个金融秩序稳定、金融机构健康持续发展、基本无重大恶性案件、基本无逃废银行债务,诚实守信的经济和金融环境。?

上一篇:厨电家电经销商培训讲师盛斌子:从夫妻店到公司化运营2.0通用版下一篇:山东省普通话等级考试说话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