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

2024-06-16

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精选7篇)

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 篇1

附件I技术协议

APPENDIX ITechnical Agreement

双方通过商榷,对**有限公司的1000x2000榨机双辊喂料器液压马达驱动系统在技术参数,供货范围,检验,安装,调试,培训,操作达成如下协议。

Both parties had discussed thoroughly the technical aspects regarding the supply of hydraulic drives equipment for Guangxi Laibin Yongxin Sugar Co., Ltd 1000x2000 sugar mill’s pressure feeder drive, and agreed to sign this agreement as the reference fo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cope of supply, inspection, installation, commissioning, training and operation of the hydraulic drives equipment.1.榨机参数

a).4座1000x2000榨机。榨机由直流电机经减速器通过联轴器驱动

b).现有装机功率:700Kw;

c).实际转速:0 ~ 6.5Rpm.d).动力电:3相 380 Volt, 50 Hz.e).控制电压:220VAC

f).冷却水温度;<30°

g).榨季环境温度:0°~30°

h).榨季湿度:85%

Sugar mill specification

a).4 sets of 1000x2000 sugar mills.The mill is drive by DC motor, roll drive bygear box via tail bar.b).Installation power at present is: 700Kw;

c).The actual speed is between: 0 ~ 6.5Rpm

d).Electric grid: 3-ph 380 Volt, 50 Hz.e).Control voltage: 220VAC

f).Cooling water temperature:< 30 C

g).Ambient temperature in sugar season:0 ~ 30 C

h).Relative Humidity in sugar season:85%

2.双辊喂料器驱动参数

用赫格隆驱动系统驱动双辊喂料器,且它的速度依附于主榨机速度的速度,并由PLC控制系统控制。

a).装机功率:400Kw

b).运行速度:0~9.6Rpm

c).液压马达:MB1600-CN

d).工作油压:160~200bar

e).工作扭矩:29Tm

f).最大扭矩:39Tm

Pressure feeder drive specification

Use Hagglunds Drives system to drive pressure feeder, and the pressure feeder’s relates to the mill, and controlled by PLC.a).Power installation is 400Kw b).The speed is 0~9.6rpm

c).Hydraulic motor: MB1600-CN d).Normal work pressure:160~200bar e).Work torque:29Tm f).Max torque:39Tm

3.供货范围

序号 名称 型号 1 液压马达 MB1600-CN 2 扭力臂 TMA80-2 3 编码器 SPLL85D-1000 4编码器安装架 SMMM-1 5 安装工具MTMM-1 6 动力站 PEC 603-355/355-200/200 7 spider 控制器8 PLC 控制系统(包括通信总线,为2座榨机配置)9 加油泵10 滤芯备件 11 工具12 控制电缆13现场调试(人天)14 管路系统(国内供应)

数量 2台 2台 4台 4台 1套 2台 2台 1台 1台 9件 1套 2套 10 天 2套

Scope of Supply:

Item description model no.quantity 1 hydraulic motor MB1600-CN 2 pcs 2 torque arm TMA80-2 2 pcs 3 speed encoder SPLL85D-1000 4 pcs 4mounting set for encoder SMMM-1 4pcs 5 mounting toolsMTMM-1 1 pc 6 power unit PEC 603-355/355-200/200 2 sets 7 spider control system2 pcs 8 PLC drive control system(with Profibus I/O for 2 sets mills control)1 sets 9 oil filling pump1 set 10 spare parts filter cartridge 9 pcs 11 hands tool kit1 set 12 control cable set, form mill to PLC2 sets 13supervision on site(man days)10 days 14 piping hardware(purchase in China)2 sets

4.技术服务

1.设备到糖厂后,供货方免费派专业人员到现场调试:管路安装,指导糖厂

技术工安装液压马达和动力站,安装检查,运行调试。同时对糖厂有关人员操作维护培训。

2.*厂为调试人员提供当地交通,膳食及住宿(在**区)。

3.*厂负责设备安装,并提供技术工及所需普通工具设备等。

4.喂料器速度依附于主榨机的转速自动调节,也可根据高位槽料位的高低自

动调速。

Technical service

1.After arrival of the equipment at sugar mill, the seller will send professional

service personnel for on-site commissioning: installation piping, instruct sugar mill’s workers installation hydraulic motor and power unit, check, startup.And also provide training to the maintenance staffin order to have a smooth running operation.2.Sugar mill will provide local transport, meal and accommodation at

commissioning site.3.Sugar mill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installation work and provide skilled labour,tools and equipment as required.4.The speed of pressure feeder automatic following the mill’s speed, and also has

chute control function.5.技术资料

1.2.3.4.合同签定4周,买方提供设备所需接口图纸给供货方。

合同签定6周,供货方提供设备所需接口初期图纸,电控初期图纸给买方。液压马达与榨辊的过度轴图由双方确认,并在图纸上签字。液压马达安装在榨机的哪一侧,由双方确认。

Technical documents

1. The buyer will supply interface drawing to the seller 4 weeks after signing

contract.2. The seller will supply preliminary interface drawing, electric drawings to the

buyer 6 weeks after signing contract.3. The adaptor between the roller and hydraulic motor will be approved by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and both parties shall sign on the drawing.4.Hydraulic motor to be installed on which side of the mill will be approved by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6.保修期及售后服务

卖方保证所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期为设备投入生产后12个月或到货后18个月,以先到为准。在质量保证期内,由于设备本身所产生的问题,卖方负责免费解决。对买方的问题,卖方应给于协助。出现重大故障,卖方48小时赶到现场。

Garantee and after sales:

The guarantee period shall be 18(eighteen)months counting from the date of arrival at China Port of Contract Equipment, or 12(twelve)months counting from the date on which the goods is installed and operation, whichever is earlier will count.In guarantee, if itself ofthe Seller’sequipment’s problem, the Seller should be free in charge solve the problem, if the problem is come from the Buyer, the Seller should be help for solve the problem.For serious failure from the Seller’s equipment, the Seller should be sent technican to site within 48 hours.买方:The Buyer:

卖方The Seller:

**公司

Guangxi Laibin Yongxin SugarCo.Ltd.**公司

HAGGLUNDS DRIVES AB.

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 篇2

众所周知,抗滑桩是边坡治理的主要抗滑措施之一。虽然抗滑桩治理效果较好,但是却面临着费用高昂的问题。所以抗滑桩的合理和精细设计,是工程成功以及节约成本的基本要求。而合理和精细设计的基础,在于准确地确定相关设计参数。在抗滑桩设计阶段,需要对边坡岩土地基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各方面研究,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确定地基岩土体弹性模量值。同时,弹性模量是岩石力学和地质工程中判定岩性质量的重要指标,亦是物探测量中不可或缺的参数[1]。

最早的钻孔弹模仪是由1968年古德曼等人发明的古德曼千斤顶(Goodman Jack)用于测定岩体变形模量的设备[2]。由于古德曼千斤顶存在承压块的纵向弯曲及钻孔孔壁与承压块曲率不匹配等原因,其后诸多国家及研究学者对古德曼千斤顶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改进,以使测试效果更为可靠。在短短几十年中,钻孔弹模仪种类发展到几十种之多,在工程运用中也逐渐普及开来。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工程岩体弹性模量测试方法可以分为动力法和静力法两大类[3]。

第一类方法是动力法。动力法主要是通过物探相关知识分析研究的,即一般是通过地震波及声波的形式在岩体中传播,通过分析这些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来建立运动参数与岩体弹性模量的关系[4,5]。研究表明,这类方法得出的岩体动态弹性模量值普遍高于岩体的实际静态弹性模量值,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二类方法是静力法。静力法是通过分析岩体在静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然后利用弹性力学公式推算岩体的弹性模量变形指标,这是目前工程设计中应用较多的方法,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静力法可细分为承压板法、水压试洞法以及钻孔试验法三类。承压板法一般只能测量地表或洞壁附近处的岩体弹模值,若需了解深部岩体的弹模,则需开挖巷道至被测位置。试验过程中,特别是在高应力地区,由于试验区表层岩体的松动,试验得到的弹性模量内均含有松动层的影响,其测试结果一般比岩体的真实弹性模量值低。水压试洞法试验过程比较复杂、费用高,在工程中应用较少,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钻孔弹模试验。

本文通过LB-6型号钻孔弹模仪在抗滑桩桩侧地层中的现场试验,实测地层的弹性模量,研究弹性模量沿桩身分布规律,供抗滑桩设计参考。

1 测试原理和设备

为了更好地阐述钻孔弹模仪工作原理,附上室内钻孔弹模设备安装后的图片加以说明,见图1。

钻孔弹模设备工作时是对专用油泵施压,通过加压使探头内三个千斤顶活塞推动一块刚性承压板对钻孔壁岩体施加一对称的条带荷载,承压板上装有位移传感器用来测量钻孔孔壁岩体在加载时不同压力下的径向变形量。在工作时油表以及工控机上均会显示实时油压,通过不断进油回油试验,最终完成试验过程。而试验结果会自动记录并保存于工控机,资料亦容易拷贝至电脑进行室内处理分析。本试验采用的钻孔弹模仪进行试验时,岩体变形参数按下式计算[6]:

式中:E为变形模量或弹性模量(MPa),当以径向全变形Δd0代入式中计算时为变形模量E0,当以径向弹性变形Δde代入式中计算时为弹性模量Ee;μ为泊松比;p为计算压力(MPa),为试验压力与初始压力之差;d为钻孔直径(cm);Δd为钻孔岩体径向变径(cm);K为包括三维效应系数以及传感器灵敏度、承压板的接触角度及弯曲效应等有关的系数,根据率定确定。本试验中的钻孔弹模设备经率定确定K值为1.855。

2 工程实例

2.1 工程地质概况

试验现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其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陆缘地带,东面经岛弧、海沟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在两大板块长期相对作用中,形成自己的地形特征: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中部隆起,大致呈“门”型的梯状地势。试验边坡位于线路左侧,地形较陡,原地表植被较发育。场址区为剥蚀低山丘陵区地貌,山坡自然坡度约18~26°。根据地质调绘和钻探揭露,该边坡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局部风化严重,且风化极不均匀。上覆残坡积黏性土(Qdl+e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南园组(Jb3n)凝灰熔岩及风化层。场址区岩土层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如下[7]:

①坡积黏土(Qdl):黄褐色,红褐色,硬塑,以黏粉粒为主,含少量砂砾,个别卵石,成分以强风化凝灰熔岩为主。

②残积黏性土(Qel):红褐色,黄褐色,可塑,以黏粉粒为主,含砂砾约占20%~25%,为凝灰熔岩残积土。

③孤石(中风化凝灰熔岩):青灰色,灰白色,岩芯呈柱状为主,节理长度以15~30cm为主。

④全风化凝灰熔岩(Jb3n):黄灰色,黄褐色,原岩结构可辨,岩石全风化呈黏土状,硬塑,干强度较高。

⑤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Jb3n):青灰色,黄褐色,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块径以3~10cm为主。

⑥中风化凝灰熔岩(Jb3n):青灰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以柱状为主,局部夹碎块状。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福建省分区表,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为设计地震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35s。该地区并无明显大的断裂带经过,研究区域没有发现断层,亦没发现其他不良地质构造。场地为西南向展布的山脊前缘,大气降水排水通畅,无常年性地表水流。无明显流水沟槽,下雨时见有流水。地下水主要为孔隙裂隙潜水,赋存于各类岩土层的孔隙和裂隙中,受降雨影响较大。场地含水土层为弱透水性,场地环境为Ⅱ类环境,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地表水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试验期间现场处于刷方、锚索注浆张拉以及框架梁施工阶段,施工后期还有人工挖孔桩以及爆破等工程活动的影响。可见该边坡受工程活动影响还是很明显的。

2.2 现场试验

现场钻孔及试验照片见图2。抗滑桩尺寸为2m×2.5m×25m。钻孔深度为25.3m,根据岩芯可知:试验深度范围内地层较复杂,上部为坡积黏土及残积黏土,土层大约占10m厚度。期间含有少量碎块状夹层;中部为块状、碎块状碎石;下部为凝灰熔岩,岩芯比较完整,现场取样岩芯见图3。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该设备做试验时无需现场笔记记录,所有记录均能保存在工控机及电脑上以便事后分析处理。孔中弹模软件能自动生成该地层某个深度处的弹性模量及变形模量值。为便于说明,附上一张钻孔中弹模软件自动生成的结果图,以20m深度为例(见图4)。

如图4所示,孔中弹模软件能将压力、位移曲线以图表的形式绘制出来。图表中包含了一些基础信息,比如:曲线走势、弹性模量、变形模量、钻孔编号、测试点深度、孔径、油泵施加的最大油压、承压板与孔壁耦合后的最大位移、两个位移标杆自撑出至与孔壁耦合的位移值、采集级数、分析级数区间、试验设置的泊松比以及该设备的标定系数等。

通过多个测点压力—变形曲线可见,在低压力段,压力—变形呈非线性关系,且变形增加很快,这是由于承压板与孔壁未达到完全接触,承压板可能压碎孔壁的微小不平部分,故曲线斜率较低;在中压力段,钻孔弹模计的承压板在不断输出增大的压力下与孔壁岩体达到全接触,裂隙闭合,该阶段孔壁受压变形,但由于初始裂隙、孔隙的存在,压力—变形曲线尚不是完全的直线关系;在高压力段以上,压力与变形曲线在经历了低压力段非线性,中压力段接近线性后最终呈线性,此时孔壁岩体张开裂隙已认定为全部闭合[8]。

本试验以孔底25m处起以1m为测步逐渐向上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为能更清楚反映弹性模量随地层深度的变化规律,将表1数据给制成曲线,见图5[9]。

从图5中可以看出,土层深度范围内地层弹性模量值变化并不大,为10~45MPa左右,平均值为27MPa;岩层深度范围内地层随深度有较大变化,归其原因是由于该深度范围内岩层风化、节理裂隙发育的不均匀性导致,但总体表现出的浅部弹性模量小、深部弹性模量值大的规律性是不变的[10]。通过弹性模量值随深度变化规律图且结合现场岩芯可以分析出,钻孔深度在24~25m深度范围内为硬质凝灰熔岩,微风化,该段曲线模量值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地层性质比较稳定;20~24m深度范围内属于中等至强风化坚硬凝灰熔岩,该段曲线模量值随深度变化很大,反映出该深度范围内裂隙逐渐发育,破碎带发育明显;14~20m深度范围内为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该深度范围内曲线的线性关系较明显;13m以上为坡积、残积土地层,由于土体变形量大,抗压能力小,故测试出土层的弹性模量与岩层弹性模量有数量级的差异。

2.4 弹性模量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相关理论并结合本次试验得出,弹性模量测试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11]:

(1)深度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地层深度逐渐加深,地层条件逐步变好,深度越深,弹性模量也相应变大。

(2)岩体自身结构影响

弹性模量值大小与岩体自身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所测深度破碎带、裂隙密集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会直接影响该地层深度范围内的测试结果。

(3)岩性的影响

测试试验地层中若岩性分为多种,一般来说,较为坚硬的岩体所测得的弹性模量值应会比相对软弱的岩体测试得到的值普遍偏高。比如:砂岩的弹性模量明显比泥质砂岩测试值高。

(4)地应力的影响

地应力对弹性模量测试结果影响是很大的。若岩体风化程度高、地应力卸荷程度大,且位于浅部地层时,测试出的结果是很低的;反之,测试结果会比较大。

(5)地质构造的影响

如果所测地层遇到断层带、褶皱等地质构造时,测试结果会有突变,导致数据异常。

(6)钻孔质量的影响

钻孔壁的不光滑或孔的不垂直,均会迫使探头与孔壁间存在一定的角度,会使测试得到的弹性模量值存在或大或小的误差。

(7)试验环境的影响

如孔内水量、孔内清洁干燥程度、工地施工环境等,均能影响测试效果。

(8)设备的影响

设备带来的影响有多方面。比如,由于设备自身因素承压板与孔壁未完全接触;或设备探头钻进砂子、小碎石等,使得承压板与孔壁未能良好耦合等。

(9)人为误差

人为误差主要包括:参数的设定,如测试级数的选取、泊松比的大小等;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求取时选取的级数差异;是否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要求做试验等,均会影响实测结果。

3 结论

根据宁德市古田县工点现场试验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现场实测岩土地层的弹性模量变化较为规律,并符合理论情况。

(2)对于典型的压力—变形曲线,在低压力段,压力—变形呈非线性关系,且变形增加很快;在中压力段,裂隙闭合,该阶段孔壁受压变形,但由于初始裂隙、孔隙的存在,压力—变形曲线尚不是完全直线关系;在高压力段及以上最终呈线性,此时孔壁岩体张开裂隙已认定为全部闭合。

(3)通过现场试验得出,土层弹性模量值远小于岩层弹性模量,岩层模量值比土层大2~3个数量级。

(4)根据试验得出:土层深度范围内,弹性模量变化值不大,基本成均匀变化;然而岩层弹性模量随深度有较大变化,归其原因是由于测试结果受岩层风化、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影响很大,导致结果不均匀性,但总体表现出浅部弹性模量小、深部弹性模量值大的规律性是不变的。

(5)弹模测试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深度影响、岩体自身结构影响、岩性的影响、地应力的影响、地质构造的影响、钻孔质量的影响、试验环境的影响、设备的影响和人为误差等。

(6)钻孔弹模法是测定钻孔内原位岩石变形参数的有效方法[12],可直观反映出变形、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能为相关设计做参考。

摘要:文中阐述了弹性模量测试常用手段,包括动力法和静力法两大类,介绍了钻孔弹模设备及测试技术原理。并利用LB-6钻孔弹模仪,结合福建古田县某抗滑桩边坡工程进行现场试验,得出弹性模量随桩身深度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并以此规律为基准,分析了钻孔弹模变形曲线特征;最后讨论了测试结果影响因素,证实了钻孔弹模法测定钻孔内原位岩土体变形参数是行之有效的,可为同类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蓝牙技术的多领域应用综述 篇3

关键词:蓝牙技术 蓝牙无线教学网 蓝牙教室

中图分类号:TN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3-0078-01

近年来,全球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蓝牙技术的进步,更使得她的诱人魅力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被逐渐认可和接受。面对蓝牙科技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便捷与惬意及广阔的市场、机遇与应用前景,我们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在蓝牙技术及应用领域自主创新,以最终赢得在全球蓝牙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地位。

1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言通讯的开放性全球规范,是一种用微波技术去取代传统网络中错综复杂的连接电缆来实现固定设备及可移动设备的互联而建立的一个特殊的短程无线通讯。

蓝牙系统一般由4个功能单元组成:①无线射频单元主要担负射频处理和基频调制;②链路控制单元是实现基带协议和其它底层连接规程的基带部分,包括建立网络连接、差错控制和安全控制3方面的内容;③链路管理单元主要担负基带连接的设定及管理、基带数据的分段及重组、多路复用和QOS等;软件结构单元主要为各种应用提供应用软件所需的通讯协议与应用程序接口。

2蓝牙技术的特点

①将设备无线互联组成小型PAN,并可为其提供接入数据网的功能,能够实现与Internet互联。②工作于2.4GHZ的ISN频段,无需申请频率许可证。③采用1600hop/s的快速调频技术,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物理层安全保证。④采用正向纠错编码(FEC)技术降低了误码率,保证通信质量。⑤采用FM调制方式,设备简单。⑥支持点到多点通信,具有自动查询设备及服务类型的功能。⑦协议体系完备,充分支持现有高层协议,具有多种工作模式。

3蓝牙拓扑结构

3.1Piconet(微微网)

Piconet是由一些共享同一个通道的单元设备组成的网络。它把设备分为主设备和从设备,首先提出通讯要求的为主设备,被动进行通讯的设备称为从设备。一个主设备最多可同时和7个从设备进行通讯,并和多个从设备(最多可超过200个)保持同步但不通讯。一个Piconet最少由主设备单元和从设备单元两个连接设备单元构成,运行时其所有设备本身都是平等的,无主从之分,以同样的工作方式在这个Piconet存在期间一直维持这一状态。

3.2Scatternet(分散网)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Piconet构成的网络,彼此间可以同步或不同步的进行通讯就构成了蓝牙的Scatternet。任一蓝牙设备在Piconet和Scatternet中,既可作主设备又可作从设备,还可以同时既是主设备又是从设备。因此,蓝牙中没有基站的概念,所有的设备都是可移动的。

4蓝牙技术的应用实例

近年来,蓝牙技术不断变革,蓝牙产品的用途也越来越广。其产品的应用领域从手机、笔记本、耳机等手持终端,扩展到各行各业,如汽车、医疗、工业控制、办公应用、电子商务等,所涉及的技术、功能、市场等要求越来越高,产业链也日益复杂。在我国,蓝牙产业已经具备雏形,随着蓝牙消费时尚的形成,3G及NGN的快速发展, “蓝牙风暴”出现爆发式增长。

4.1蓝牙无线教学网

校园网是一个宽带、具有交互功能和专业性很强的局域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多媒体演示教室、教师备课系统、电子阅览室以及教学、考试资料库等,都可以通过该网络运行工作。如果一所学校包括多个专业学科(或多个系),也可以形成多个局域网络,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起来。在传统校园网上增加适当的无线接入点,使得一节点设备尤其便携设备能够不用电缆连接也能接入校园网络,这样就形成了无线校园教学网。如果以上无线接入采用基于蓝牙技术的网络产品,我们称之为蓝牙无线教学网。蓝牙无线教学网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教学的可移动性。

4.2支持多媒体终端

3G终端将提供接口接入许多不同格式的信息和通信,例如WEB浏览。电子邮件传输和接收。视频和语音,使它们成为真正的多媒体终端。语音仍是通信的主要形式,在蓝牙规范中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对此提供特别支持,支持64Kbit/s的高质量演说信道。随着支持分组包数据和演说的能力不断提高(如果需要可以同时进行),蓝牙可以为这些多媒体应用提供完全的局域支持。蓝牙收发器可以支持多个数据连接并可同时达到3个语音连接,为3个手持无绳多媒体/互联系统提供完全的功能性。

4.3智能家居网络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于家庭网络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这不仅仅因为无线网络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流动性,省去了花在综合布线上的费用和精力,而且它更符合于家庭网络的通讯特点,同时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必将大大促进家庭智能化、网络化的进程。

4.4车载应用领域

在车载应用领域中,配有蓝牙技术的无线电装置、电话、信息娱乐和导航系统市场必将迅速发展。不久前,这个领域中上市的蓝牙产品还只有汽车生产商在其豪华车型上内置的电话系统。这些系统中,一部分是利用司机的移动电话通过蓝牙技术实现通讯,还有一部分是利用供乘客使用的蓝牙手机取代了早期的DECT电话。

乘客娱乐是蓝牙技术的另外一个增长领域。目前,所有后座娱乐系统,如游戏机和DVD播放器,其立体声耳机均采用有线或红外链接。前者经常被导线弄得一团糟,而后者容易受到太阳光的影响而发出嘶嘶声甚至连接中断。这两个应用领域显然都是蓝牙技术的发展目标。

5结语

蓝牙产品的开发重在有特色的应用,在通用模块的基础上进行外围设备的开发和上层软件的编写,可以大大地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为各种蓝牙应用奠定了基础,从而方便地实现产品的蓝牙无线通讯,使人们摆脱各种线缆的束缚。目前基于蓝牙技术的产品开发,正在短距离无线通信中显示出一股强劲的势头,蓝牙技术的大发展期必将很快到来。

参考文献:

[1] 彭庆棠.蓝牙语音技术在Anyka手机平台中的研究与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2008.

[2] 刘国巍.蓝牙设备的电源管理及其低功耗设计[J].电子技术,2006.

[3] 魏守东.蓝牙家庭网关在家居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

[4] 周倩,工业无线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

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 篇4

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估产中的应用综述

概括了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估产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我国在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作物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以使该技术得以更好地应用.

作 者:刘彦 关欣 罗珊 谢红霞 LIU Yan GUAN Xin LUO Shan XIE Hong-xia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刊 名:湖南农业科学  ISTIC英文刊名: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11) 分类号:S127 关键词:遥感技术   作物生长监测   产量估计  

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 篇5

一、第一部分(介绍本次会议的基本框架)

1.宣布收银员考核结果

2.正式颁布补充制度(并声明制度会根据之后工作中反馈的问题继续做补充和修改)3.日常工作的总结(问题汇总)4.日后工作的要求

二、第二部分(会议正式进行)

1.宣布收银员考核结果

1)考核目的 2)评分标准 3)最终结果 2.颁布补充制度

1)宣读补充制度(需强调的部分)

a)各职位人员掌握好自己所需要遵循的制度及严禁制度

b)尽可能的自发去理清自己上班时所做工作的大致流程(建议个人根据个人习惯去调整,详细规定也许会局限他个人的行动,我们可以根据后续的反馈来调整他的工作流程,或者对于某些关键流程做详细规定)c)强调制度的严肃性(即声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因违反制度而受罚就不要说没有人情味)d)领班层受罚处以双倍罚款

2)宣读奖罚制度基本条例(需强调的部分)

a)奖励条件(是同时满足,还是部分满足或是根据满足的部分调整奖励力度)b)处罚条件(是同时满足,还是部分满足或是根据满足的部分调整处罚力度)c)告知处罚目的 d)设置优秀员工榜!

3)宣读卫生制度基本条例(需强调的部分)

a)卫生区域划分(一,二,三区)

b)卫生评分标准(是硬性要求,还是逐渐严格)

c)卫生奖罚制度的具体落实力度(是根据具体情况,还是照规章制度)d)卫生当日工作安排由当班领班分配,尽量轮流安排即可。3.日常工作总结(告知制度颁布后工作上的细节要求)

1)机修工作合理性问题:技术员修理机台规范流程(主板的拆卸,焊接的规范)2)钥匙使用问题:机台钥匙使用的规范(光头钥匙开锁后要将锁头对准再拔出)3)工作优先性问题:各人员在各自工作与巡场之间的抉择(是具体规定,还是由员工自行选择)4)巡场随意问题:巡场的目的及意义的声明(能否根据情况调整巡场路线)5)外出采购问题:技术经理外出采购的流程规范

6)早班抄表问题:限定早班抄表的时间(尽快抄完,这样能更好的安排当天所需要的工作)7)排班表问题:今后排班表一经确认非特殊情况不允许调休

8)收银工作安排问题:周一至周四收银台一人,周五至周日闲时一人,忙时两人且只登陆当班收银员一人账号,未在收银台的收银员作为兑换员 9)闲时机台及地面卫生问题:各区域负责人负责工作期间地面及机台卫生(详细要求标准,还是自行去做,然后根据卫生情况做奖罚处理)10)巡场聚集问题:巡场时尽量不要闲聊,3人聚集不可超过5分钟(自行散开即可,若发现超时,三人同时签收罚单)11)手机问题:任何人不得在场内拿出手机,若需紧急接通电话,需告知领班,并离开场地或进入办公室接听电话(在场地内掏出手机被发现,处以50元罚款)12)员工存票及玩礼品机问题:从12月15日起,所有员工严禁玩礼品机,彩票机,且之前所拥有的彩票自即日起清空,之后但凡发现员工私存彩票(无论是自己的卡还是朋友的卡)作一张一元罚款处理,情节严重者作开出处理 4.日后工作要求

1)鼓励员工更多的是自发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会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奖励)2)对于严禁的制度,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克制,处罚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3)上班期间,要配合好领班工作的同时,注意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不要因为个人私事影响工作(对讲机不回话,做工作不配合等)4)上班期间,尽量不要与顾客走的太近,对于亲戚朋友来游玩,可以打声招呼,涉及工作操作时,尽量主动避嫌,以免产生误会,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聊天也要尽量克制,一切以工作为主)5)对领班工作或制度条例有质疑的,可以向人事经理或店长反映,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三、第三部分(听取员工意见)

1.自行讨论时间

LB膜技术的应用综述 篇6

1 多源卫星数据

1.1 航空遥感

无人机是当前比较先进的航拍技术。自控的卫星五人驾驶机与传统航空遥感的区别在于其能够携带专业的数码相机, 灵活性较强, 可在云层下飞行, 避免云对其的限制。这正这项优点其被研究生广泛应用。

1.2 Landsat系列卫星

陆地卫星Landsat能够帮助获得TM等遥感图像, 这些图像能够帮助土地利用现状, 并编制具体运用情况。

TM影响共有7个波段, 每个波段能够充分结合不同事物的光谱特征和大气影响, 其自身已经实现优化。在具体实践中, 只有第6个波段稍欠丰富外, 其他的地表光谱信息是很全面的。

1.3 SPOT系列卫星

2002年5月SPOT-5卫星发射升空。与之前发射的尾箱相比, 其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地表信息资源。该卫星的遥感影像的控件分辨率是2.5m, 其传感器能够帮助获得立体影像, 并且在储存和传输等性能上都有提高。此外, 其还能够符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检测的要求。将数据进行校正、增强和分类等, 在通过实地调查资料的前提下, 获得研究区内卫星区内遥感影响的翻译标志。然后根据对卫星遥感影像的计算机自动解译, 能确定土地利用的类型。

1.4 雷达遥感

雷达遥感比光学成像遥感要进步很多, 其不仅能够长时间工作, 还可以穿透地物。因此, 雷达遥感是当前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

有学者针对热点雷达数据ERS-2展开探究, 发现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后和实验区分区后, 根据土地的类型可以分为非监督类和BP神经网络类对土地利用进行划分。结果发现, 多光谱遥感的数据, SAR遥感数据是可以替代的。

目前, 我国SAR遥感监测技术主要被应用在那些不方便获得卫星遥感数据的区域。据数据统计显示:在农作物生长季,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多光谱遥感数据的利用率都普遍较低, 不到5%, 其中南方比北方总体上还要低。但是SAR获得的地观测数据可以达到100%。从上述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 SAR比较适合于农业、林业等资源调查较高的选择。

2 多源遥感卫星数据的融合

2.1 融合类型

2.1.1 同一传感器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的融合。

笔者在分析资料时发现, 有学者会选择法国的2.5m的SPOT-5的全色卫星影像数据和10m的多光谱卫星影像数据, 借助影像融合的办法, 利用影像的纹理和光谱响应等特征, 结合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库完成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2.1.2 不同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数据的融合。

在不透光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方面, 有学者采用2002年和2003年SPOT及ETM+数据在专业遥感软件的辅助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并对变化信息进行野外调查核实, 这种办法能够大大降低查找变化地块的效率和时间, 调查结果的质量也能够提升, 其为以后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

2.2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过程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过程一般分为2个过程:数据预处理和影像融合。

3 遥感影像分类

3.1 目视解译法

目视翻译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地学研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 在遥感应用方面也不例外。遥感技术信息的获得能够更加实时、准确。例如重大自然灾害信息等等, 其可以无时不刻的关注检测地球的资源和环境的变化程度, 为日后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服务。

目视解释作为遥感图像解译的一类, 有往往被称为目视判读。它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3.2 计算机自动分类法

计算机自动分类法主要分为非监督和监督两类。具体如下:

非监督是完全根据像元的光谱特性所进行的分类, 比较适用于那些对分类区了解不够的情况。该方法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原始图像的所有波段应参照分类运算, 结果是各类像元数大体等比例。非监督类受人为干预的影响较少, 其自动化程度较高。非监督分类一般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实施:初始分类、专题判别、分类合并、色彩确定、分类后处理、色彩重定义、栅格矢量转换、统计分析。

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比, 其更多的是受人为干预较多, 主要被应用在研究区域相对熟悉的情况。监督类应该首先选择那些可以识别或借助其他相关信息可以断定类型的模板, 然后将通过计算机将具有相同特性的像元进行分类。监督分类是运行需要经过以下结果步骤:建立模板 (训练样本) 、评价模板、确定初步分类图、检验分类结果、分类后处理、分类特征统计、栅格矢量转换。

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度, 一些新的分类方法也逐渐出现, 但是大都由于程序过于复杂而没有被广泛应用。因此, 在遥感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 应该充分利用多源遥感技术数据, 并借助GIS技术, 尽量实现遥感数据的进一步精确。

4 讨论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多源卫星遥感成为土地利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融合选择的最佳办法是能够针对不同区域和图像特点进行选择和融合。其融合不同于其他, 其关键在于不仅需要融合前两幅图像的精确配准, 还应该具体融合方法。

当前, 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融合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融合的质量和水平。其具体融合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多光谱与多传感器、多空间下遥感影像的融合的理论框架、模型及其算法的研究, 影像的性能评价标准的确定, 融合理论的精度的提高, 实际应用时会受不同影响以及计算机自动分类等问题, 是今后卫星遥感数据融合需要努力研究的方向。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多源遥感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本文从概念、意义以及作用等方面阐述多源遥感技术的发展状况, 并对在土地方面的广泛应用展开深入探究, 希望能够为多源遥感技术的在土地的应用上发现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多源遥感,技术,融合,土地利用

参考文献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及应用前景 篇7

[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应用前景

前言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有名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是指一种借助于电磁场或电磁波进行能量传递的技术,目前我国对此技术还在继续研究阶段。现在的无线电能传输是由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微波电能传输方式三种方式来实现的。由于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传统的通过导线或者插座充电的电力传输方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更新换代极快的电子产品了。人们希望能有更加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来取代的传统电力传输方式,从而来消除纷乱电源线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困扰。因此,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便很自然的顺应了人们的需求,随之便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各个所需要的领域。

1.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在无线电能传输领域的研究是从2000年才开始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较迟。起步初始时,主要是研究直接耦合的方式并将其应用于汽车上。从2007年开始,我国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逐渐加大了力度,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从这几年的研究群体来看,科研工作者主要是國内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一些科技公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以及中科院、海尔集团等学校或机构组织。其中最为重要的,在研究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在2010年CES展会上,海尔应用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推出了一款无尾电视,接着在2011年,海尔集团与山东的几所高校联合,在超前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绘制完成了“无线电力传输产业技术路线图”。未来几年,无线电力传输新兴产业将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加速发展,将会达到的产业规模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再这样的发展速度下,作者相信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完全进入我们的生活将指日可待。

2.目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实现方式

作者在前文中提到过,按照原理来分,目前在已经出现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中,主要有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以及微波电能传输方式三种技术方式。其中电磁感应式是利用变化中的电流来通过初级线圈而产生磁场,由变化的磁场再次通过次级线圈感应出电场,从而来达到电能的传输。这种方式是无线电能传输中目前出现最早、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技术。而电磁共振式技术,它将天线固有的频率与发射场电磁频率相一致时引起的电磁共振接收后,通过电磁耦合的共振效应来达到电能传输,2007年的MIT就是通过这种技术方式来实现的。这种共振技术方式适合在短距离内使用需要大功率电源的机器,如汽车、电冰箱等。所谓的微波电能传输技术,是将电能转化为微波,让电力以微波的方式发射,然后微波经自由空间传送到目标位置,通过微波辐射的方式到达接收端,转化成直流电能的技术。一般的微波电能传输方式距离比较短,通常为10m左右,而且这种技术方式功率小,传输效率低,应用的范围也较小。正常情况下,研究人员都会用前两种技术方式来进行具体的实验和操作,但微波电能传输技术也可以在近距离内被较小拱了的电器使用,如麦克风、电吹风等。以上三种无线电能传输的技术方式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在整个研究领域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科研工作者对这三种技术方式的研究从来没有放松过,要想将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必须对这三种技术方式最够熟悉的掌握其主要内容,为后面的研究打好基础。

3.目前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我国虽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它的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引入已经使它成为一门新的值得研究的学科。虽然目前我国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仍然会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比如在无线电力传输的效率和距离的计算,高频功率电源和整流技术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而被研究出来的高频电源方案在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都普遍存在着效率低下、设计复杂等问题的缺陷,并且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在系统控制方面也存在着较明显的问题。在研究如何能更好的利用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时,还要考虑电磁辐射对人身是否安全和是否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由于无线电力的传输不像传统的供电方式那样可以在传输路径上得到很好的控制,它是通过微波的发射来来传输电力的,所以如果有高能量的能量密度出现,则会对人们的身体安全带来影响。还有就是系统整体性能有待提高整体传输效率低。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能量的控制难以掌握,科研工作者还是无法达到能量的对点传送,在整个传输的过程中仍然会通过散射的方式来损耗掉一部分能量,这样的低效率甚至是影响整个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但是随着电子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传输的效率也会逐渐提高,所以控制好微波的传输密度也是研究人员目前面临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4.我国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应用前景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已经被应用与许多领域,比如在便捷通讯、交通运输领域、水下探测应用、航空运输领域、医学器械领域等众多领域,而且有较明显的成就。因为中国对无线电力传输这一快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所以目前还不能将其运用于这么多领域内。但是从目前的研究速度和投入力度来看,我国对无线电力传输技术这一领域的研究是特别重视的,而且每一年都会取得巨大的进步。所以,作者相信在未来的10-20年间,我国会将无线电力传输技术运用于各个领域,将会涉足于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家庭的日常生活以及航空航天的各个角落,从而使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并且有效的起到节约能源、电能的作用,为能源的节约开辟了一条新型的道路。当有一天,无线电力传输技术运用于在我国被普遍运用,利用微波传输输电能的技术,来解决电网的死角,将会对我国落后偏僻地区有巨大的影响,将会带动这些偏僻落后的地区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结语

无线电力传输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因为其特有的安全性、便捷性而成为了现在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它也存在着一些很明显的缺点,如稳定性差、系统传输难以控制、传输效率低等。但作者相信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这一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好的条件、更光明的前景。未来,无线电力传输将会完全取代传统的电力传输方式,并且将会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真正实现过无线生活的梦想。虽然这个过程会经历很多的艰辛,历经很长的时间,会伴随着无数次的实验与失败,但是作者认为只要坚持着不要轻易放弃,就会达到我们所期望得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古丽萍.令人期待的无线电力传输及其发展[J].技术前沿,2013(04).

[2]戴卫力,费峻涛,肖建康,范新南.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及应用前景[N].电气技术,2010(07).

上一篇:弘扬高铁精神 提素标准谋发展下一篇:非主流哲理爱情的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