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

2024-06-12

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精选11篇)

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 篇1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探讨

摘要:计算机网络安全对于广大用户来说非常的重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不断推广,危险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越来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介绍了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系统漏洞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应用分析

1.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作用的不断增强,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也随之而来,各种威胁因素层出不穷,比如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系统漏洞等,使得计算机网络面临着各种威胁,严重影响了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同时也对国家的安全存在着隐患。因而如何防范和消除各种计算机网络,提高网络安全和系统的稳定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进一步说明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2.1网络黑客攻击

黑客攻击主要是指黑客通过破解或者破坏系统的某个程序、系统以及网络安全,并更改或破坏系统、程序的重要数据的过程。黑客攻击的手段主要有两类:破坏性攻击和非破坏性攻击,其中非破坏性攻击一般不以盗取系统资料为目的,只会对系统的运行进行一定的干扰,而破坏性攻击则会破坏电脑的系统,并盗取系统的数据和信息。

常见的黑客手段主要有五种:后门程序、信息爆炸、拒绝服务、网络监听以及密码破解。黑客攻击主要的目的是干扰程序的进行、获取文件和传输的数据、获取超级用户权限、对系统进行非法的访问、进行不许可的操作。这些黑客攻击的对象和数据对于计算机网络使用者来说是非常重要和机密的,黑客的攻击会对用户造成重大的损害。同时黑客使用电子邮件攻击、特洛伊木马攻击、诱入法、系统漏洞等手段来获取各种信息,给计算机网络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正因为黑客对于计算机网络具有极大的损失力和威胁,各国都非常的重视,比如美国政府认为,网络攻击正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要打赢未来的网络战争,国家安全局等联邦部门急需提高电脑黑客技术,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却十分缺乏,据报道,国家安全局已成为对黑客人才最感兴趣的美国联邦机构之一。

2.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对计算机网络构成重大威胁的因素,它一般是通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对计算机造成一定损害的数据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这些病毒大多具有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处发现等特点,分为伴随型病毒、“蠕虫”型病毒、寄生型病毒和变形型病毒四种类型。这些病毒有些是通过把自身的内存驻留部分放在内存中,处于激活状态,一旦计算机关机或者重启都会使得病毒激活;有些病毒则只在内存中留有小部分,在激活的情形下并不会感染计算机内存。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也极容易被传染,比如通过软盘、硬盘、网络、光盘等都能够急速的传播出去。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网络具有巨大的威胁,对计算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般被病毒感染了的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会变慢;常常无缘无故出现死机现象;文件会因为时间、属性等变化而无法正确读取,甚至会丢失或者损坏;命令执行出现错误等。这些危害严重的影响了其使用功能,对于使用者而言不仅造成物质上的损失,还影响了他们的精神生活,电脑长期受到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使得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脾气,影响了生活的质量。

2.3系统漏洞

系统漏洞是指由于各种操作系统的软件在设计上的不完善或者失误,给那些不法分子创造了机会,使得他们能够利用系统的漏洞将各种木马、病毒等植入计算机,从而控制整个计算机,获取重要的信息与文件,甚至破坏电脑系统。系统漏洞也是构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之一,这些系统漏洞为各种病毒的入侵提供了空间,成为病毒入侵的突破口。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说,正版的系统非常的贵,因而大部分的用户都使用的都是盗版的系统,这些系统本身就有缺陷,而且不同的系统在不同设备下存在着不同的系统漏洞,且不断出现新的漏洞。主要有UPNP服务漏洞、程序升级漏洞、压缩文件漏洞、服务拒绝漏洞、账号快速切换漏洞、热键漏洞等,这些漏洞的存在于扩大使得各种病毒也相应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分析

3.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由一个有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它作为网络安全的屏障是通过在专用网与公共网、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形成一道保护屏障而实现的。防火墙通过执行站点的安全策略,仅容许符合要求的请求通过,从而能够限制人们从一个特别的控制点和离开;同时所有的的信息进入计算机系统都必须通过防火墙,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记录网上的所有活动,收集系统与网络之间使用的记录;最主要的是防火墙能够通过隔开网络中的一个网段与另一个网段,从而能够很好对用户暴露点进行保护与限制。这样通过防火墙技术能够很好的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2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种有效技术。这种技术是指传送方通过将明文信息通过各种加密函数的转换形成密文,接收方则通过解密函数将密文还原成明文。其中密

钥是关键,因为对于数据加密技术而言,只有在指定的用户和网络下,接收方才能获得发送方的数据,这就需要数据加密技术要求只有在指定的用户或网络下,才能解除密码而获得原来的数据,这就需要给数据发送方和接受方以一些特殊的信息用于加解密,这些特殊的信息就是密钥。密钥共分为三类:专用密钥、对称密钥和公开密钥。

计算机网络非常的复杂,信息的传递非常的广泛,要想保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不外泄、不失真,实现安全信息传递的安全、可靠就必须使用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通过三个层次的加密来保证数据的安全,即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的加密。就链路加密而言:一条信息要想传输出去可以经过很多条通信链路,每一条通信链路都可能导致数据的泄露,而链路加密则要求每一个中间传输节点的数据在解密后都必须重新加密再传输出去,这样所有链路上的数据都是以密文的形式出现的,从而保护了传输消息的起始点和终点,从而保证了网络节点间链路数据的安全;就节点加密而言:要求消息在网络节点不以明文的形式出现,在每个节点收到的消息进行解密后再用新的迷药进行加密,从而保证节点到节点的信息安全;就端到端的加密而言:消息在传送的过程中一直以密文的形式进行传输,不允许对消息的目的地址进行加密,从而使消息在整个过程中受到保护,防止消息失真。

3.3网络访问控制技术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通过将路由器作为网关来对外界的各种网络服务的信息量进行控制,防止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实现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等功能时不法分子利用漏洞进行控制。同时要求确定访问者的身份是否合法,从而控制了非法的网络访问,有效的防止了非防入侵者,保证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

3.4安全漏洞检测技术

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而言,安全漏洞检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通过安全漏洞扫描能够帮帮助用户在黑客攻击之前找到系统的漏洞,并及时的恢复,从而为系统的安全做好铺垫。对于安全漏洞的扫描可以设置为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网络扫描和主机扫描等,对于漏洞的修复而言可以设置为自动修复和手动修复。在对安全漏洞进行检测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网络防入侵安全漏洞检测、程序代码安全检测、WEB应用漏洞扫描、数据库漏洞扫描,这样就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从各个方面进行了预防,保证网络的安全。

3.5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技术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技术主要是防止系统发生意外,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这种备份技术主要有只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事物日志、增量备份等策略。通过这种技术的实施更好的确定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囡囡.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1,(06).[2]张文斗.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技术[J].福建电脑,2011,(04).[3]杨永刚.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8).[4]陈中学.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技术[J].考试周刊,2010,(13)

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 篇2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环境的安全隐患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不断增多。因此,必须要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这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如今,如何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从而有效的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应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科学性以及高效性的特征,由于具备这样的优势,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并且能够使不同的信息之间实现融通交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在当今社会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众多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相应的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最严重的就是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依据相关的调查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并不具备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现在许多个人、企业、事业单位,甚至是国家政府机关的信息经常出现以网络信息方式被泄露出去的现象。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利用计算机网络漏洞进行犯罪的案例,这种问题不仅仅严重阻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面积使用和推广,而且会严重的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隐患无论是对个人、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政府机构的机密文件及隐私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问题,尽早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采取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属于维护网络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的必要措施。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内涵以及主要特征

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环境安全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只要能够保证计算机硬件的安全问题、计算机软件的安全问题还有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就能够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来防患网络环境的安全隐患,保证网络环境的纯净性。除了要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之外,还要积极的做好网络环境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防范水平,更好地开展计算机网络环境安全隐患的防患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许多明显的特点。首先,基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因此计算机网络环境安全渐渐出现多元化的特征。这种多元化的特征不仅包括形式的多元化, 而且还涉及到了内容的多元化,因此使得相对应的网络安全防范策略也同样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除此之外,由于网络环境正在向多样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必须要做到系统化。其次,计算机网络环境安全也具有复杂化的特征,这一特征是根据不断开放的网络环境所决定的。

3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

3.1专业网络黑客攻击

所谓黑客攻击是指一些具备较高网络技术水平的人通过破解或者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方式变更计算机程序、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相关数据。

3.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网络环境安全的因素之一,能够对计算机构成很大的威胁。如果一台计算机感染病毒,就会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很慢、经常会无缘无故出现死机的现象,计算机里储存的文件会由于时间、属性等问题的更改导致没办法正常读取,甚至还会出现丢失和损坏的可能,或者执行命令出现错误等现象。

3.3计算机系统漏洞

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软件程序在设计方面上的不完善和失误会让那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利用系统的漏洞给目标计算机植入各式木马和病毒,以此控制整台计算机,接下来就可以轻松获得重要的信息、文件以及隐私,更严重的是还会破坏计算机系统。系统漏洞为各种木马、病毒进入计算机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性,因此其属于造成计算机网络环境安全隐患的威胁之一。

4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具体应用

目前常用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等,而防火墙技术在众多的安全工具中属于最为关键的部分,这是由于防火墙对内部网和其他所有网络的区别进行了强制性的定义。

4.1应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由软件及硬件系统结合而成,它主要是利用专用网在公共网、内部网以及外部网之间设置一道屏障,从而实现维护网络安全的目的。防火墙是通过实行站点的安全措施,其只会允许通过符合条件的请求,进而达到防范不法分子侵入的目的;另外,一切需要进入计算机的信息都必须要通过防火墙, 这样就可以切实有效地对网上的一切活动进行记录,并且对网络和系统两者之间使用的记录进行收集;防火墙可以通过将网络中两个不同的网段隔开的方式,从而对用户的暴露点实施保护和限制。下图1是防火墙应用的示意图。

4.2应用数据加密技术

作为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之一,数据加密技术利用各种不同的加密函数,将明文信息转化成密文,接收方再通过相对应的解密函数将密文还原成明文。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就是密钥,在数据加密技术中如果接收方想要获取发送方的数据, 就必须通过指定的用户和网络,这样才能够成功解除密码,并且获取原来的数据资料,向数据发送和接收双方提供一些独特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才能够加密和解密,而这些独特的信息就是所谓的密钥。

4.3应用网络访问控制技术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利用路由器作为网关,进而达到控制外界各式网络服务的信息量的目的,从而预防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运行文件传送功能以及远程登录功能的过程中非法分子通过漏洞控制计算机的情况。除此之外,需要确保访问者身份的合法性,进而有效的杜绝不合法的网络访问,这样能够对非法入侵者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使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4.4应用安全漏洞检测技术

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属于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在遭受网络黑客攻击之前,利用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就可以帮助计算机用户发现系统漏洞,并且及时进行漏洞修补,从而充分的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安全漏洞扫描可以划分为主机扫描、网络扫描、被动扫描、主动扫描等方面的内容,修复漏洞则可以划分为两种,也就是手动修复和被动修复。

5结束语

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 篇3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技术

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人们应用他们进行工作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和网络显得越来越不可替代。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局限,给大家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甚至是危害。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网络信息环境,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风险问题。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涵

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质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计算机软件的维护以及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维护,用相关的安全防范技术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抗攻击性,使其不被偶然和恶意攻击所破坏,保证网络平台安全有序的运行。计算机网络安全包含着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的内容,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与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相结合构成整个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软硬件安全进行管理控制,以此来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空间。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

2.1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它是人为编制的或插入计算机程序中的能够毁坏数据破坏计算机功能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代码。计算机病毒分为优良性病毒与恶性病毒两种,它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具有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它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能够对计算机各个硬件部分造成破坏,影响计算机的使用,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网络的瘫痪,使整个网络无法正常运行,给计算机网络用户造成了了极大地损害,因此,对于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刻不容缓。

2.2黑客攻击

黑客的攻击也是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黑客是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特殊技术登录到他人的网络服务器甚至是连接在网络上的单机,并对网络进行一些未经授权操作的人员。黑客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多种手段的攻击,使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极大地安全隐患。黑客利用特洛伊木马程序、隐藏指令、取得网站控制权和种植病毒等手段对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控制,窃取用户的相关资料,给计算机网络用户带来极大地危害。

2.3信息缺乏有效保护

计算机网络自身所具有的极大地开放性和广域性使得在网络系统中进行的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存在着安全隐患,并且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极大,目前在网络数据信息的传输处理过程中安全性与保密性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薄弱,更是为数据信息的安全交流留下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2.4系统漏洞

应用软件或操作系统软件在逻辑设计上的缺陷或在编写时产生的错误称为系统漏洞。系统漏洞本身对计算机网络并无安全威胁,它的安全隐患来自于不法分子和黑客对其的利用。黑客与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漏洞,通过植入木马和计算机病毒来攻击计算机系统,使计算及系统遭到破坏,或者对计算机进行非法控制,窃取用户计算机上的数据信息,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地危害。

3. 有效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措施

3.1防火墙技术

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说,安装防火墙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信息和资料遭到黑客的损坏和窃取。它运行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防火墙的预防功能对信息交换过程实施访问控制,在防火墙的作用下本机只能允许安全的外部用户和信息数据进入和访问,而对于那些未经允许的外部用户和信息数据系统会自动的对其进行信息屏蔽,有效的防止恶意访问者的入侵,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和稳定。

3.2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范技术

在复杂的网络资源中,有很多有用的信息,也有很多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病毒,为了防止这些病毒破坏数据的完整性,防病毒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网络上的病毒对于计算机以及数据有很大的危害,并且种类复杂、传播隐蔽、蔓延快速,能在瞬间破坏和影响计算机的运行系统。加强防病毒、抗病毒的相关技术手段,能够起到良好、有效的预防病毒入侵和进一步扩散的作用。当前,这方面主要的技术都是通过杀毒软件来实现,各个公司都有针对性的推出杀毒软件产品,在用户和市场上都有不错的反响。因为病毒总会出现新的类型,所以杀毒软件在计算机中安装后还需要经常性的进行更新来修复漏洞,这样才能持续的维护网络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3.3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防范技术

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其实就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对于这类技术的研究和实施对网络信息安全有重要作用。因为,只有计算机系统处于稳定、安全正常的状态,才能真正的保证网络与信息的安全,所以说,利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适当的维护是保护信息数据不受侵害的最简单的措施。实时检测、检查漏洞、系统恢复等都是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技术。其具来说,要定期进行网络环境的安全检查和监测,对于那些可能会对网络环境造成威胁的问题要及时的做出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使系统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避免网络与信息的安全。

3.4加密防范技术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播时,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庞大与复杂,使得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经过不可信的网络,是信息发生泄漏,因此,要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应用信息加密技术,以保证信息安全。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加密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个层次。链路加密使得包括路由信息在内的所有链路数据都一密文的形式出现,有效地保护了网络节点间链路信息的安全。节点加密能夠有效地保护源节点到目的节点间的传输链路的信息安全。端到端的加密使数据从源端用户传输到目的端用户的整个过程中都以密文形式进行传输,有效地保护了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3.5网络访问控制的防范技术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提供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等功能的同时,也为黑客等不法分子闯入系统留下了漏洞,以此,针对这些情况对非法访问进行网络访问控制,对非防入侵者进行有效地控制,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进行控制。具体的实施措施可以使用路由器对外界进行控制,将路由器作为网关的局域网上的诸如Internet等网络服务的信息流量,也可以通过对系统文件权限的设置来确认访问是否合法,以此来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

3.6备份和镜像技术

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不仅要有防范技术,还需要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以便在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时,利用备份的数据进行还原,避免数据信息的丢失。还可以采用镜像技术,当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启动后镜像系统,保证计算机系统可用。

4. 结语

在当前通信与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研究探讨更加优化的计算机网络防范技术,将其应用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中,减少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的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目的,使计算机网络系统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活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红言.许柯.赵绪民.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技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9).

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的应用研究 篇4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但是,目前随着个人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许多非法的组织或者个人,通过破解密码偷窃学校、企业,甚至是国家的隐私性机密文件或者是资金,严重威胁到这些单位的财产和隐私安全。因此,网络在给社会带来巨大便捷性的同时,也隐藏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防火墙技术是抵御“黑客”非法入侵和非法访问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如何在网络安全中合理应用防火墙技术,以达到保护网络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安全问题;防火墙技术;应用

引言:网络技术凭借着自身快捷性和准确性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我国正处在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阶段,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但企业、个人频繁出现信息资源被盗,机密性文件被窃取,网络被黑客制造的病毒攻击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瘫痪等恶性事件,这些风险极大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个人信息的保障。网络安全问题还不仅仅出现在企业运营上以及个人生活中,甚至还出现在国家安全部门或者机关部门中。所以,如何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实现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的有效运用是有关部门需要长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借鉴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成功应用的经验,提出创新性的方案和手段,来克服网络安全问题给社会带来的风险。

一、运用防火墙技术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相关单位在运用防火墙技术时,要重视配置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策略方案,将口令、身份认证、审查、加密等安全信息全部配置到防火墙上,这样相比将网络安全问题分散与各个主机或者是其它部位来讲,都集中在防火墙上更便于管理,安全性强,投入成本少,经济效益高。笔者根据自己长期的研究,总结了一套运用防火墙强化网络安全策略的相关配置方案,其基本步骤如下:第一,在控制面板上实现对防火墙基础信息的设置,这是实现防火墙强化网络安全策略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第二,实现对静态网络地址转换和动态网络地址转换为主的网络地址转换的设置,动态地址转化和静态地址转换的功能作用各不相同,动态地址转换主要用于内部网络的对外访问用户的出口,而静态地址转换则用来帮

助实现停火区的服务区地址的映射的效果,两者要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否则防火墙也达不到其应有的功效;第三,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防火墙的防护功能,需要将应用于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策略应用添加到防火墙的安全策略列表当中,实现各个安全策略之间良性的运作效果。

二、发挥防火墙网络安全屏障的作用

防火墙是一种位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系统。实质上是一项信息安全的防护系统,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从而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从而实现网络安全。各个企业或者是单位要积极发挥防火墙网络安全屏障的作用,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性,通过过滤外来网络的不安全服务,降低网络安全风险的系数,防火墙只接收外来信息在系统可以准确识别的情况下的相关应用协议。同时,也极大的保护了网路免遭受基于路由的攻击和破坏,防火墙在受到不明信息的攻击和骚扰时,能够自觉运用并且同时将该情况通知防火墙的管理人员。从以上角度分析,说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为了使防火墙更好的发挥在网络安全的屏障作用,企业等相关部门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第一,增强职员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应用的意识;第二,建立其防火墙配置和管理部门,包括对防火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第三,加大对防火墙技术的资金投入,不断升级防火墙技术等。通过以上策略,完善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硬软件基础设施,在防火墙技术的屏障保护下,实现网络系统的健康稳定安全和可持续运行。

三、运用防火墙技术监控网络存取和访问

防火墙能有效地记录Internet上的任何活动,当其它网络用户等访问经过防火墙时,防火墙就会发挥自身技术监控审计的功能,不仅能详细记录这些访问的时间和来源,而且还可以自动生成日志,可供防火墙管理人员的日后参考和追究。当发生不明来源的信息和访问攻击内部网络时,防火墙能根据风险程度自动报警,并能提供网络是否受到外部网络的攻击和监测的详细信息,为有关单位指证不法犯罪团伙利用网络实施违法行为提供了证据。除此之外,时时记录网络的使用情况为日后调整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控制力度也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析网络安全风险存在的系数,从而加紧防范,遏制网络风险的生根发芽。有关部门要注重运用防火墙技术监控网络存取和访问这一功能,首先就要确保防火墙技

术的正常运行,保证24小时不分时间和部门进行监测和存取记录,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发挥防火墙对信息数据库安全维护的补充作用

信息数据库是各个企业必备的存储区域,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整理,还兼顾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是防火墙的主要优点之一,我们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将防火墙视为一种隔离技术,是因为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如Internet)分开的方法。利用防火墙我们可以实现对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限制和拒绝了一些非法信息的侵入,确保了整个网络系统不受局部敏感的网络安全问题的影响。我们要加大在防墙技术和数据信息库这两者之间实现有效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使防火墙技术能够确保单位的信息和安全,维护单位和个人的利益。

结语:

网络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提高了人们对于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通过防火墙技术在网络中的运用,网络安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一个防护墙并不能百分之百的保障网络安全,相关部门需要长期不断的探索,在摸索中开发出更先进的防火墙技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 篇5

互联网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指的是涉及互联网信息安全性、真实性、可用性、保密性与可控性的理论与技术,即为防止互联网信息资源和软硬件应用系统受到干扰、截获、毁坏、篡改等恶意破坏,所应用的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的总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影响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国防以及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性势在必行。信息安全技术一般是基于密码的计算机安全辅助技术,通过对通信内容加密以及编码程序实现加密。由于互联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使人们共享资源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互联网信息极易被污染、泄露,控制难度较大。如互联网资源未经授权被侵用、系统否认和拒绝信息流等都变成了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难点。第二,由于组织、个人在开放性的互联网环境下对信息进行破坏或泄密,严重威胁了公共利益,导致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目前,主要的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有数据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与漏洞扫描、生物识别等。

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 篇6

摘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包含计算机病毒、木马、入侵等在内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信息时代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活动成本,使原本复杂、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但互联网开放、自由的特点又使得其不得不面临许多问题。文章围绕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主要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规范使用计算机,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水平。

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 篇7

1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1.1 网络黑客

近年来, 黑客已经成为一个热词, 所谓黑客攻击就是指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蓄意破坏他人的系统、程序以及网络安全, 并且对于系统和程序中的重要数据进行篡改的行为。目前的黑客攻击包括破坏性以及非破坏性两种方式。前者以窃取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为目的, 对于系统具有破坏性;而后者则是起到干扰系统的作用。目前较为常见的黑客手段包括后门程序、信息爆炸、拒绝服务、网络监听以及密码破解五类, 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干扰系统、窃取数据信息、进行一些非法操作、获得超级用户的权限以及非法访问系统等。

网络使用者往往有一些极为重要或者机密的信息数据, 这些都很容易成为黑客的攻击对象, 由此可以看出黑客对于广大计算机用户的威胁之大。对于信息的获取, 黑客一般通过电子邮件攻击、木马攻击、诱入法、系统漏洞等手段来获取[1]。黑客攻击现在已经对全球构成了威胁, 普遍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各国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2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已经是众所周知的重大网络威胁, 通常是指一些具有损坏性, 并且可以进行自我复制、传播的程序, 具有隐蔽性、寄生性、传染性、破坏性等特点。这些病毒感染计算机后, 在系统重启之后就会被激活, 对于计算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其传播途径也极其多样, 可以通过光盘、软盘、硬盘以及网络等途径进行传播。病毒对于计算机的危害非常大, 一旦被传染就会大大降低系统的运行速度, 数据读取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有时会出现无法读取甚至损坏等情况。因此, 病毒感染计算机将会严重影响广大用户的使用, 造成物质损失的同时也会大大影响用户的精神, 可以说危害极其严重。

1.3 系统漏洞

所谓系统漏洞是指设计者在操作系统和软件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失误, 给一些不法人员创造了可乘之机, 他们将病毒、木马通过漏洞传入计算机中, 以此来操控计算机、窃取信息以及破坏系统, 可以说系统漏洞的存在为病毒的植入提供了通道。

通常情况下在价格悬殊较大的盗版和正版系统之间, 大多用户会选择盗版系统。由于盗版系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加之在不同的设备上运行就会产生不同的系统漏洞, 并且会陆续产生新的漏洞。

系统漏洞主要包含压缩文件漏洞、程序升级漏洞、服务拒绝漏洞、热键漏洞等等, 这些漏洞的出现与发展会使计算机病毒不断产生和蔓延, 最终严重危害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安全[2,3]。

2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2.1 防火墙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的出现与发展, 防火墙也应运而生, 它是一道安全屏障, 可以阻断外部用户对内部的访问, 也能够对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的权限进行管理。作为唯一一条信息通道, 防火墙能够高效地对信息进行安全把关, 其本身也有抗攻击能力, 可以对暴露的用户提供保护, 同时对网络访问进行监控, 有效保障内部信息的安全。因此, 这种安全防范措施对于计算机网络用户是一种必要的安全屏障[4,5]。

2.2 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如今的网络系统庞大和复杂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其中会混杂许多不可信的网络, 加密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保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安全性。

对于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加密主要分为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个层次。第一个加密层次所表现出来的形式, 是所有链路数据包括路由信息在内都会以密文形式展现出来, 对于网络节点间的信息安全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第二个层次的加密, 主要保障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间一系列传播链路的信息安全;第三个层次的加密, 顾名思义就是保障从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这一系列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安全, 整个过程都以密文形式进行信息传播, 使信息安全传播得到有效保障。

2.3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

远程登录以及文件传输是一些计算机网络具备的功能, 这些功能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许多黑客提供了进行系统闯入与攻击的可乘之机, 因此必须控制网络的非法访问, 才能够对入侵进行有效控制, 从而达到保障网络安全的目的。具体实施方法, 可以通过路由器的使用来控制外界访问, 包括利用路由器作为网关的局域网中, 诸如Internet等网络服务的信息流量;还可以利用系统文件的权限设置来判断访问的合法性,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网络安全。

2.4 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技术

计算机病毒是广大用户了解最多的网络威胁之一。对于网络病毒的防范, 首先应该对其有一个了解, 只有熟悉了病毒的各种属性, 用户才能够在最短时间里做出最准确的处理, 也能够大大降低病毒对于网络安全的危害。

对于病毒的防范有一些常用的措施, 主要包括引导区保护、系统监控和读写控制等手段, 能够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 捍卫计算机网络安全。

2.5 漏洞扫描及修复技术

漏洞在前面已做过介绍, 可以知道它是一种重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也应当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全面地漏洞扫描, 首先确定是否有漏洞存在, 如果发现漏洞就应当及时进行修复, 让黑客没有可乘之机。通常漏洞修复方式有自动修复和手动修复两大类, 有效利用起来可以将威胁扼杀在源头。

2.6 备份和镜像技术

备份在计算机安全防范技术中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只有事先做好一系列的数据防范备份, 才能够保障即使出现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等情况, 用户也可以利用备份的文件进行相应数据的还原, 从而避免重要资料的丢失[4,5]。

此外镜像技术也极其实用, 在计算机系统产生故障的时候可以利用镜像系统, 以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结语

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尤为突出。但是在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 相应的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等威胁也在不断发展, 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也必须与时俱进, 才能更好、更全面地保障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只要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将会得到全面的保障。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便捷, 然而计算机网络安全也随之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用户相关信息以及隐私的安全。因此, 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基于此, 就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着手, 详细分析和探讨了对应影响因素的应用技术, 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俭.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J].现代电视技术, 2012 (10) .

[2]王毅.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防范策略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09) .

[3]徐囡囡.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信息与电脑, 2011 (06) .

[4]傅伟, 李建, 张新友.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防范技术[J].科技广场, 2008 (08) .

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 篇8

摘要:随着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解决我国地区能源分布的不均衡,满足社会各领域对能源的需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国天然气事业的发展,在天然气输送中,主要是靠管道进行传输。这就需要保证天然气管道的安全性,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天然气管道可安全稳定地进行天然气输送。

关键词:新技术;天然气管道;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051-02

随着我国天然气工程的快速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城市天然气事业,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能源,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大气污染,并能够满足社会各领域对天然气的需求,同时要保证天然气生产及输送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天然气工程都得到有效实施,而且城市燃气也成为城市的主要能源。比如从2002年起,青岛市就逐渐地向天然气转换。2008年起,甘肃就开始编制全省城市燃气专项规划,以改变目前该省城市燃料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天然气将逐步成为甘肃城市的主要燃料。而在天然气输送中,由于天然气具备着易燃、易爆的特点,当管道、设备及燃具的天然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就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各领域对天然气的需求,必须要加强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防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天然气管道安全防范中,新技术的应用对保障管道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现分析新技术在天然气管道安全防范中的应用。

1 我国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现状

2003年12月23日晚上9点15分左右,重庆东北角的开县,由中石油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开县境内的罗家16号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失控,引发了一场特大井喷事故,从井内喷出大量的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高于正常值6000倍的硫化氢气体迅速向四周扩散,造成巨大的无法弥补的损失。而出现这一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在将已经损坏的测斜仪进行更换时,却将回压阀进行卸下造成井喷事故。相关人员也没有具备安全意识,未采取任何措施制止这一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消除隐患。另外在起钻过程中出现违章操作,并且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同时相关人员在发现违规操作时,也未采取措施进行制止,从而出现故障。而作为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有着一流的钻井技术和设备,若是采取合理的操作,完全可避免气井井喷。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燃气管道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而且也在不断地拓宽。我国天然气管道有着复杂的投资来源,缺乏统一的设计施工标准,而且出现的质量问题也比较多,另外,城市化不断发展,管道周围环境也不断变化,会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造成影响。并且天然气管道缺乏相应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出现问题时排除故障,对故障进行处理时是困难的。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难度,因此,必须要加大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水平。

2 GIS技术在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 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GIS技术的组成

首先是硬件环境。在硬件环境中主要包括控制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如现场传感器、变送器和配套仪表等。数据通信传输设备,可采用无线数据通信系统及GIS输入输出设备,如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其次是软件环境。可以采用高级程序语言结合GIS控件进行二次开发。最后是数据。数据主要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和管道系统信息数据。在地理空间数据中,要将天然气管道沿线的各个分输站的经纬度坐标及高程进行分析和保存,并要将沿线管道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管网拓扑关系等信息进行保存。管道系统信息数据主要指将燃气SCADA系统实时采集的信息,也要将历史信息记录及数据统计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录。其中具体信息主要包括:流量数据、压力数据、温度数据及设备状态参数等信息。

2.2 GIA技术在天然气管道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应用

基础信息数据库。GIS数据库与燃气SCADA系统相连,能够对运行参数信息进行有效的更新和采集,并能够在GIS操作平台上进行人工操作,对管道各方面的地理信息进行更改和修正,能够自动或手动处理系统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首先是图层操作。可以在CAD图中获取dxf格式文件,便于浏览、添加和删除图层,同时还可以全屏显示图层,进行放大缩小、漫游,并对图层进行分层现实、按比例调整等。另外,在GIS操作平台上可以对图层进行编辑,修改图层属性,添加或删除地物。而在选择地物时,也可以根据条件语句,进行多种功能的选择,并有效计算空间地理信息。其次是信息查询。在查询基础信息时,可对基础信息数据库进行访问,将当前系统运行的相关信息有效获取。历史信息查询可以有效梳理历史数据,将管理人员关注的数据变化进行显示,并相应添加预测功能。最后是数理统计。对天然气管道安全防范管理方面的数据进行有效计算,并有效分析压力等参数,在平台上将所有信息利用图形进行直观的显示,并根据操作人员的需求输出统计报表。

分析决策。首先是燃气调度管理。GIS平台有超限报警功能,按照各个管道分输站的实时运行参数,将天然气输运的参数进行有效分析和计算,做出科学决策,保证天然气管道安全稳定运行。其次是管道工艺方案。综合分析天然气管道系统的各类信息,可以科学合理地判断各种天然气管道的工艺方案,防止天然气管道与规划和更新的地理信息之前出现矛盾。最后是事故预警。可靠有效分析管道系统,全面收集各种预警信息,制定准确有效的事故预警方案,保证天然气管道安全稳定运行。

3 光纤管道安全管理预警系统在天然气管道安全防范中的应用

光纤传感系统在受到外界振动影响时,会将振动信号加载到激光信号中,并且干涉仪中的传输激光相位会受到相应调制,从而对输出信号进行干涉,并进行光电转换、放大,再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

光纤管道安全管理预警系统在检测到信号时,可做出准确报警。其系统具有人工功能识别能力,在安装安全管理预警系统后首先进行自学习阶段,采取人工干预方式采用信号,按照人工判断事件,安全管理预警系统会生成自动模式识别,对常见振动事件采取常规的信号提示,比如火车经过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在检测到非常规信号,比如天然气冲击管道的振动力、河道改造等,系统在接收到这些异常信号之后,在人工阶段没有接触到的信号,就会自动报警。

4 天然气管道安全防范措施

4.1 加大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力度

在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中,未具备安全管理水平,在出现问题后也没有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而酿成无法挽回的错误。在安全防范中,必须要对自身企业所存在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根据事故存在或发生状态进行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效保养和维护相关设备,并要加大天然气管道的巡检检查力度。

4.2 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12·23井喷事故发生时,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事故发生的危害,在发现违规操作时也未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处理。另外,中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地采取预控措施,并且平时缺乏准备,对事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应急处理时没有把事故现场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使事故损失不断扩大。因此,必须要加大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使工作人员认识到天然气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要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将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安全作业。

4.3 加强预警机制,加大管道安全管理防范力度

在事故爆发后,中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缺乏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一旦发生事故,公司上下一片混乱,无法对事故进行有效处理,而且在处理中,也缺乏协调性,导致事故不断扩大。因此,燃气企业必须要加强预警机制的建设,保证预警机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要将预警机制充分落到实处,加强工作人员事故处理力度,可有效处理事故,而在发生事故时也可以更好应对。另外,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监控技术和现代管理理论,将天然气管道安全防范提高到现代化水平。燃气企业可以利用GIS技术、SCADA技术及光纤传感等技术,提高管理和监测水平,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对天然气管道各遥测点的压力、流量及温度等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和监控,并自动生成动态曲线报告,在发现问题时可以自动报警,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可以发现故障和实施紧急预案措施,以此保证天然气管道的安全性。

5 结语

在天然气管道安全防范管理中,为了杜绝出现特大事故,对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无法弥补的损失,必须要加大安全防范管理措施。这就要求在安全防范措施中可以更好地应用先进技术,并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大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力度,加强预警机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故障和实施紧急预案措施,以此保证天然气管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运兴.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现状以及防范措施之小鉴

[J].科技向导,2011,11(24):4521-4522.

[2] 游赟,高龙柱,刘竟成,范兆廷.故障树分析技术在

城市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中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

程,2010,3(1):1302-1303.

[3] 刘加滨.自动化技术在天然气长输管道运营管理中的

应用[J].科技信息,2013,10(5):9945-9946.

[4] 林涛,谭羽非.GIS技术在燃气长输管道管理系统中

的应用[J].燃气信息化,2007,36(5):545-546.

[5] 王金柱,王泽根,张丙辰,毛建,杨兴兰,刘琛.基

于SCADA和GIS的油气调控运行系统[J].油气储运,

2011,9(12):1521-1522.

[6] 马立平,李允.基于GIS和SCADA技术的油气储运生

产调度系统[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7,11(3):

302-303.

[7] 赵国敏,王向明,张少仲,王美燕,刘忠平.

SCADA系统在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的应用[J].油气田

地面工程,2008,26(9):6945-6946.

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 篇9

植筋技术在高速公路安全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通过对西汉高速公路强化安全设施工程桥梁植筋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的论述,简要介绍了桥梁植筋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指出植筋技术的`应用有效促进了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 者:王宇军 赵鹏 周荣宏 WANG Yu-jun ZHAO Peng ZHOU Rong-hong 作者单位: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陕西,西安,710054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35(24)分类号:U445关键词:桥梁 植筋 方法 措施

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 篇10

被动红外技术在监狱安全工作中的运用主要是在特定的区域安装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以防止人进入或越过被禁止的区域。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全称是被动红外移动探测器。它由热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和电源组成。

研究表明,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向外界辐射能量,人体的温度为36摄氏度,大部分辐射功率集中在8-12um的波段范围。当人体在探测范围内移动时,引起接收到的红外辐射电平变化,即可产生报警。被动红外探头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设备本身并不发射红外光。所以辐射敏感组件对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敏感。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他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组件,这种电组件在接收了红外辐射时就会向外释放电荷,经检测处理后发出报警信号。一旦人入侵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红外线报警器有两种:一种是单波束报警器,它采用反射反射聚焦式光学系统,利用曲面反射镜将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聚集在红外传感器上。这种方式的探测器境界视场角较窄,一般在5°以下,但作用距离较远,最长可达百米,因此又称为直线远距离控制型被动红外探测器,适合保卫狭长的走廊和通道,以及封锁门窗和围墙;另一种报警器是多束型,波束宽70-1200,它采用透镜聚焦式光学系统,目前大都采用红外塑料透镜——多层光束结构的菲涅尔透镜。这种透镜

是用特殊塑料一次成型,若干个小透镜排列在一个弧面上。警戒范围在不同的方向上呈多个单波束状态,组成立体扇形感热区域,构成立体警戒。菲涅尔透镜自上而下分为几排,上面透镜较多,下边较少。因为人脸部、膝部、手臂红外辐射较强,正好对着上边的透镜。下边透镜较少,一是因为人体下部红外辐射较弱,二是为防止地面小动物红外辐射干扰。多波束型警戒视场角比单波束型大得多,水平场角可以大于90°,垂直视场角最大也可以达到90°,但作用距离近,多为6-10米。这种报警器的透镜都在内部设置热释电器件聚焦,因此灵敏度较高,只要有人在透镜视场内走动就会报警。

被动红外探测器有很多优点,因此监狱运用这项技术能极大地减轻干警的工作压力,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弥补了纯粹利用人监控的很多局限性。

1.本身不发射任何类型的辐射,器件功耗很小。被动红外探测器本身不发射任何辐射,因此它所要求的电源很少,监狱安装的探测器不会对监狱用电要求造成任何负担,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这项技术的使用不会受太大的地域限制,缺点、限电的地区也可以很好的应用。甚至在短时间的停电时,监狱也可以依靠自身的发电机供应电源,不会因为突然的断电给监狱造成太大的安全隐患。

2.隐蔽性强。被动红外探测器本身器件较小,其安装不会受空间的限制。同时,由于它这一特点,使它隐蔽性极强。由于探测器自身的限制,它不能安装太高或太远,因此犯人完全有可能接触到。但该探测器隐蔽性强,可以避免遭受不法分子的故意遮挡或破坏,保证其

正常工作。

3.价格低廉。今年来,国家实行“监企”分离政策,监狱本身没有其他额外的收入,仅靠政府拨款维持日常的开支,这就要求监狱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来提升监狱的安全技术等级。被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很普遍安防技术,其性价比极高。因此便于监狱大规模地采购,以此来提高监狱的安防技术水平。

被动红外探测技术以其效能高、价格低的特点赢得了很多监狱的亲睐,使其普遍应用于各个监狱的安防系统中。但是也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它的使用有极大的局限性。

1.容易受到各种热源、光源的干扰。被动红外探测器有时会受到一些自然环境的干扰,例如白光的干扰。虽然该探测器对白光有很强的抑制功能,但毕竟不是100%的抑制。

2.穿透力差,易被遮挡。红外线由于其波长决定了它的穿透力相对较弱,遇到大型的障碍,如屏风等物品,会使其效能大打折扣。

3.易受射频辐射干扰。当同一个地方有两个或以上的探测器时,它们之间有可能会因为同时的触发而引发相互干扰。另外冷热通风口和冷热源均有可能引起探测器的误报。

4.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灵敏度会下降甚至失灵。

鉴于被动红外探测器会出现以上的情况,使得我们在安装、使用该探测器时不能随心所欲。既要防止漏报,又要减少误报,因此必须选择正确的探测器和安装方法、安装地点。

1.挂式探测器不能安装太低。为了防止小动物对按测器的干扰,以及环境对探测器灵敏度的影响,壁挂式探测器安装高度一般为2.0-2.2米高度。

2.不宜面对玻璃窗。白光及玻璃窗户外的太阳光对红外探测器极有可能会产生干扰。另外,窗外的人流、流动车辆等也会对其构成干扰。

3.不宜正对冷热通风口。被动红外探测器感应作用是与温度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冷热通风口和冷热源都有可能引起误报,有些低性能的探测器,有时通过门窗的空气对流也会造成误报。

4.不宜正对摆动的大型物体。大型物体的大幅度摆动课瞬间引起探测区域的突然气流变化,同样可能引起误报。

5.避开大型物件的阻挡。因为红外线穿透力较弱,遇到大型的障碍物后不能很好地对人体进行探测。

6.避免同一空间装两个或以上的探测器。相同的两个或多个探测器之间由于同时触发会产生相互干扰。

7.安装位置与室内行走线呈一定夹角。探测器对于径向移动的反应最不敏感而对切线方向的移动最为敏感。

8.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探测器。根据地形,看是选择单波束还是多波束的探头,根据使用地点,选择室外型还是室内型。受地形限制太大的可以选用壁挂式的探测器。

监狱的安全防范技术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大工程,我们必须做

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 篇11

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汽车安全的重要性,那么安全技术在整车中的应用和推广便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汤恩认为,这更是一个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我们国家的道路安全情况不容乐观。虽然说事故总量和道路事故死亡人数相对比较稳定,但是跟欧美发达国家比数量还是非常惊人的。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为了减少国家的道路安全事故和道路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我觉得这是要靠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推进的一个事情。”

那么,如何使安全技术在整车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汤恩给出的答案是——立法。“观察一些欧美国家的汽车市场,我们会发现,就如何推进汽车技术在整车上的实际应用而言,立法是一个比较主要的推广途径。2014年11月,欧盟所有的新车被要求百分之百标配ESC,北美更早,日本和韩国也是同样的情况。”James Remfrey给出了更详细的补充:欧洲的安全驾驶的主要推动力是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社会成本,特别是减少由人身伤害造成的社会成本。所以欧盟正在宣传、推进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技术,积极地促进包括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应用。比如2013年11月开始有规定,要在重型商用车及大客车上强制使用自动紧急制动辅助系统;此外还有车道偏离警告装置,当车在道路上行驶偏离原本的车道时候,相应的摄像头传感器会给驾驶者提出警告。在乘用车方面,紧急自动制动系统也将成为乘用车获得Euro NCAP最高五星级评级的关键技术之一。

对于国内的现状,汤恩持乐观态度“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个可喜的进步,就是2014年12月1号工信部和公安部发表了公告,从2015年7月1号开始,ABS在微面上要成为标配,强制性的标配。通过政府立法,使这些安全技术成为标准配置,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举措。”

立法,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早在1952年美国人约翰·赫特里特就发明了安全气垫,它就是在汽车被动安全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安全气囊的前身。尽管这项技术随即获得了专利,但是在这之后安全气囊的推广却并不顺利。1960年安全气囊的提案被呈上,但真正安装到汽车上则是1971年之后的事,直到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并开始实施,如今,安全气囊几乎已成汽车的标配。这实际上也是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重视的结果。尽管过程坎坷,但立法对于安全技术的推广的作用是关键和不可或缺的。

国内的挑战

在中国,大陆集团不仅是第一家本土生产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国际零部件企业,而且是最早组建电子制动系统研发队伍、开始道路实验的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90年代中期,大陆集团就开始在国内批量生产ABS,经过不断更新换代,从MK20,到MK60、70,现在是MK100。很多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也已安装了大陆集团最新一代的MK100ESC产品。如今,大陆集团与国内品牌的合作历史已经超过了二十年。对于其中的过程和挑战,除了国内立法的相对滞后之外,汤恩还提到了三个方面:

一个是“消费者对技术本身的认识不足。”汤恩举例说,在以前学车的时候师傅都会告诉学员在湿滑的路面开车必须点刹,通过人为点刹来防止车辆抱死,不要一脚刹死。但“如果我们知道有ABS的话,就会知道系统会帮你实现点刹,不让车轮制动抱死。”因此,汤恩认为大众对于ESC、ABS这些技术的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相比之下,对于安全技术知识在欧洲的普及经验,James Remfrey说,“在欧洲学驾驶时会学ABS的使用。所以当欧洲的年轻人买车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有装配在车内的这样的系统,在需要的时候,他就可以去使用。也就是说这些年轻人已经有这个意识,在买车时他会考虑到这些技术的装配情况。这就涉及到教育性项目的宣传作用。”也正鉴于此,大陆集团在中国开展了“青年安全驾驶培训项目”,力图通过安全驾驶的知识培训,加强年轻的驾驶员群体对安全驾驶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安全驾驶习惯和行为,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驾驶者。

另外,汤恩发现在大灯的使用上,很多国人习惯性用远光灯,类似的这些国内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对道路安全也造成了一定威胁。“当然,”汤恩说,“我们现在的ADAS(注: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技术,已经可以让智能大灯根据前方车辆情况来自动切换远近光,这也极大地帮助了驾驶员。”

最后一个困难是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为在不同梯度的市场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经济型微面的消费者,跟很多大城市高端车消费者的需求就不一样。怎样来覆盖那么多样性的消费者需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必须的任务。我们要面向所有驾驶人群来开发安全技术。在安全面前没有谁优先、谁滞后,安全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百分之百的需求。所以我们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力求开发出丰富的产品线,来覆盖多样性的需求。”

安全技术产品的评价和选择

尽管在国内汽车安全产品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人们对于这些技术和产品的认知也还不足够,但是近年来,尤其是今年,汽车安全已然成为了业界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对于各种名称不同但是功能相似的汽车安全产品,汽车厂商又是如何判断和选择的?对于记者的疑问,汤恩解释说,零部件商需要根据整车厂的要求和控制策略进行产品设计,没有特别的客观标准来表明哪种控制策略一定是对的,哪种控制策略一定是不好的,业界没有通用的标准,只是不同的主机厂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系统干预早,有的要求系统干预晚。有的主机厂要求干预噪音响一点,好让驾驶员知道这个系统在作用;有的要求轻柔,照顾到驾驶舒适度。这些其实我们都能做到,最终还是根据整车设计理念和控制策略,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做,最后会做出一些主观的评价。”

对于单项技术的评测,James Remfrey举例说,“ABS是针对防抱死制动系统的通用名字,而针对车身稳定功能,则有ESC、ESP、DSC、TSR等等名称。有这么多不同的名字,消费者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但总体上来说他们指的都是关于车辆稳定的系统。在NCAP(注: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新车评价标准)里,他们会做ESC相关的测试,看一下这个系统是否能正常发挥作用。”

上一篇:公司9月质量月活动总结下一篇:个人奋斗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