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防范

2024-08-04

安全技术防范(精选12篇)

安全技术防范 篇1

1 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有多种方面, 计算机是人在使用, 在使用时自然会有无意的失误, 恶意的攻击计算机存在的诸多漏洞等,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1 网页浏览器存在安全漏洞

我们上网所用的WEB服务器和网页浏览器存在安全漏洞。开始时开发人员引用CGI程序是要使网页活动起来, 但多数人员对CGI这一程序并不是很了解, 而且编程时也只是对其进行适当修改, 但网页浏览器的核心部分仍然是相同的, 所以可以说网页浏览器有着类似的安全漏洞。因此在人们上网应用浏览器时, 实际上是处于具有安全隐患的环境中, 一旦进入网络世界, 就有被攻击的可能。

1.2 防火墙软件的安全配置不当

计算机系统安装的防火墙如果配置不当, 即使使用者安装了, 但仍然是没有起到任何的防范作用的。网络入侵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使用者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访问权限、存储权限甚至是写权限, 以便能够恶意破坏此系统, 造成数据丢失被盗或系统崩溃, 或者以此为跳板, 方便进入其他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在计算机连接入网时, 启动了一些网络应用程序后, 实际上也打开了一条安全缺口, 这时, 除非使用者禁止启动此程序或对安全配置进行正确配置, 否则计算机系统始终存在安全隐患。

1.3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致命因素。它是人为制造的一种影响计算机正常运行、破坏计算机内的文件数据, 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恶意程序代码。就像现实生活中的病毒一样具有传染性、隐蔽性、复制性、潜伏性和破坏性, 同时有可触发性这一特有的特性。这些特性就容易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严重隐患。

1.4 木马攻击

无论是计算机的硬件还是软件, 制造者们为了能够进行非授权访问会故意在软、硬件上设置访问口令, 即后门, 木马就是一种特殊的后门程序。在计算机联网的情况下, 通过木马黑客可以无授权且隐蔽地来进行远程访问或控制计算机。也正是如此, 计算机网络存在严重的安全威胁, 并且这一威胁还处于潜在的。

1.5 黑客

黑客是精通编程语言和计算机系统, 对计算机有很深的研究的电脑专家, 他们通过计算机网络, 利用计算机系统或应用软件的安全漏洞非法访问或控制计算机, 以此来破坏系统, 窃取资料等一些恶意行为, 可以说对计算机的安全, 黑客比计算机病毒更具危害。

2 网络安全防范相关技术

针对以上这些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编程人员也研发了各种的防范技术来保障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而且随着威胁因素的升级提高, 安全技术也正在不断的提高升级。目前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有以下几种。

2.1 入侵预防技术

现在有很多针对入侵进行检测的产品, 但是这些入侵检测产品只是被动的进行检测计算机网络有无受到攻击, 甚至有时也会有些误检测引起防火墙的错误操作, 使之影响整个网络系统。这时我们需要更高一级的入侵预防技术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入侵预防技术与传统的入侵检测程序最大的不同就是入侵预防技术根据预先设定好的防范规则, 以此来判断哪些行为是可以通过的, 哪些行为是带有威胁性的, 并且一旦发现有可疑的入侵行为, 入侵预防技术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拦截或清除此系统行为。入侵预防技术安全地架构了一个防范网络安全的应用软件, 它加强了用户桌面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安全。从入侵预防技术的特点来说, 入侵预防置于服务器前面, 防火墙的后面是最佳选择。

2.2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安全技术

计算机病毒具有的隐蔽性强、复制能力快、潜伏时间长、传染性快、破坏能力大、针对性强等特点, 应用的主要技术有“后门”攻击、无线电、数据控制链接攻击、“固化”的方式, 针对这些特性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安全技术操作, 我们应该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安装有层次级别的防病毒软件, 对计算机实施全方位的保护措施。第二、对光盘、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中的内容进行防毒杀毒措施。第三、对从网络上下载的文件资料或邮件进行病毒查杀。第四、定期升级病毒库, 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查杀。

2.3 采用防火墙技术

为了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可以与其他安全防范技术相配合使用的一个技术就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种用于加强网络与网络间的访问控制, 防止外部非法授权用户访问内部的网络信息的应用软件。防火墙的主要工作就是扫描所有经过它进入的外网网络通信数据, 过滤具有威胁性的攻击信息数据, 并且关闭不开启的端口禁止数据流的进出, 同时封锁木马禁止可疑站点的访问, 防止非法授权用户的入侵, 并且监控网络的使用情况, 记录和统计有无非法操作的行为。它主要是用来逻辑隔离计算机网络的内网和外网, 所以通常安装在连接内网与外网的节点上, 所以防火墙又有防外不防内的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 网络管理员通常是把防火墙技术和其他的安全防范技术配合使用, 这样能更好地保护网络的安全使用。并且防火墙设置上要冗余多变, 单点设置易使网络出现故障, 如果内网与外网出现连通故障, 则会严重影响网络的交流通讯。

2.4 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的主要技术有Ping扫描、端口扫描、脆弱点探测、OS探测。它们根据要实现的不同目标运用不同的工作原理。在整个计算机网络中, 通过Ping扫描来确定目标主机的IP地址, 通过端口扫描来确定主机所开启的端口及该端口的网络服务, 并且用脆弱点探测和OS探测进行扫描, 所得结果与网络漏洞扫描系统所提供的漏洞库进行特征匹配, 以此确定有无漏洞存在。这种漏洞的特征匹配方法必须对网络漏洞扫描系统配置特征规则的漏洞库进行不断的扩充和修正, 即时更新漏洞库, 让漏洞库信息完整、有效、简易。

2.5 数据加密技术

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世界, 但为了保护每个客户的信息安全, 就需要为他们加上一把“锁”, 也就是说在传输一些敏感的信息时需要将信息加密后在传送出去。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用户网络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之一。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是用于保护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数据不会被他人恶意的篡改或截取, 防止被人看到或破坏。目前运用的数据加密算法有对称算法和公开密钥算法两种。对称算法是指加密密钥可以从解密密钥中推算出来或是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相同。对称算法速度快, 但管理密钥要非常严密, 密钥的传送途径必须安全。而公开密钥算法与对称算法完全不同, 不仅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不一样, 并且从加密密钥中也几乎不可能反推出解密密钥。这样对公开密钥算法的密钥管理要求不严, 但是加密算法复杂, 速度慢。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工作过程中, 为了加强网络通讯的安全性, 适当地给网络建立数据加密技术进行主动防御, 使网络运行更加安全、有效。

2.6 蜜罐技术

蜜罐技术是为了在隐藏好自己的同时也让自己故意成为攻击目标, 引诱黑客来入侵, 借此来收集信息发现所用的服务器或系统的新漏洞, 并且查明入侵者的实际行为。蜜罐技术的优势在于减少了网络管理员对数据分析的时间, 因为进出蜜罐的数据大多是攻击数据流, 不需要花时间去分析哪些是安全的, 哪些是有威胁的。蜜罐设置并不难, 但是如果设置的不够隐蔽或是不够周全, 就有可能被入侵者发现并做出更大的破坏, 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随着网络入侵方法的多样化, 蜜罐技术也要进行多样化的发展改进, 否则就无法安全的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保护。

2.7 系统容灾技术

系统容灾技术包括本地容灾技术和异地容灾技术两种。本地容灾技术主要是包括磁盘保护、快照数据保护和磁盘数据备份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磁道的保护达到保护存储设备不被外来对象入侵。远程数据容灾是指通过将本地数据在线备份到远离本地的异地数据系统保存, 当灾难发生后, 可以通过数据重构, 来达到抵御区域性、毁灭性灾难, 保护业务数据的目的。但关键业务服务的暂时停顿不可避免。网络容灾技术是指网络在遭受各种故障, 如通信人为故障和客观因素导致的通信事故等时, 仍能维持可接受的业务质量的能力。服务容灾技术是当发生灾难时, 需要将生产中心的业务转移到容灾中心去运行。可以保证服务的自动无缝迁移, 让用户感觉不出提供服务的主体发生了变化。

3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 给计算机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计算机安全专家们也在为此作不懈的努力。但这种入侵技术时时在更新, 我们只有理清了所有的入侵技术, 进一步作出入侵防范的判断才能让网络处于安全的地步。本文通过叙述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以及针对这些威胁因素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技术又有哪些, 以便更好地实践应用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让人们在生活和工作时能够放心地畅游计算机网络世界。

摘要:叙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以及针对这些威胁因素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技术, 以便更好地实践应用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让人们在生活和工作时能够放心地畅游计算机网络世界。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参考文献

[1]赵敬, 孙洪峰.信息与网络安全防范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 2003 (8) .

[2]宋渊明, 杨明.信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 2003 (4) .

[3]戴启艳.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及主要防范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6) .

[4]廖辉, 凌捷.网络终端安全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 (5) .

[5]李晓明, 付丹丹.计算机网络攻击分析及防范技术[J].电脑学习, 2010 (6) .

安全技术防范 篇2

安全防范技术

刘润

整理

治安0801安全防范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简答题

一、视频分配器的功能及原理?P133 功能:具有视频补偿作用可以补偿经同轴电缆传输衰减的视频信号;具有视频分配作用,能对输入的视频信号功率进行放大。

视频分配器原理框图

二、模数结合的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

模数结合系统的多用于公安业务中,其使用专用的传输线路,其表现在: 1.本地中心采用模拟监控为核心系统,画质清晰,控制基本无延时。

2.远程网络访问和控制以数字系统为核心,具有数字系统不受地域限制的优势,且数字硬盘具有网络接口,通过网络接入,可以进行全域资源共享。

3.系统具有矩阵系统的高稳定性,一旦网络状况不佳时,模拟联网系统不受影响,不影响监控效果。

三、球机的优点和缺点?

球型摄像机是指将摄像机、镜头、云台以及解码器内置于防护罩中 1.优点:

相对传统的摄像机、镜头、防护罩、解码器组合,智能球机安装机构简单、所需连接线缆少、小巧、隐蔽性好,并且不影响周围环境美观。2.缺点:

由于球机的防护罩外型为半球或球型,不能加装雨刷器,长时间使用会因为积垢影响图像质量;球型罩对加工材料、光洁度、平整度、曲率均匀等加工工艺要求很高,从而造成造价颇高,劣质球罩会产生重影、透光率下降、反光、弧形失真等现象,影响监视效果。

四、云台的选配?P155 选配云台应注意:

1.分清室内安装还是室外安装。室外云台较室内云台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耐腐蚀性、恒温性和抗冲

治安0801

安全防范技术

刘润

整理

击能力,以适应室外复杂的气候条件,其重量和承载能力也都大于室内云台。

2.根据监视目标的情况选择。如坚实对象为固定目标,宜选用手动云台(即支架)。若需监视变化场景的情况,应配置电动遥控云台。

3.根据特殊环境要求选择安装云台类型。如宾馆、小区、政府机关、写字楼等场所,一般对产品安装后的隐蔽性要求较高,因而多采用球型云台。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室内半球云台需吸顶嵌入安装,因此如果墙壁无法镂空时,则无法安装。

4.如果给摄像机添加红外灯,必须选用普通云台,球型云台无法挂装红外灯。

5.球型云台没有机械雨刷,所以如果必须使用雨刷功能时,只能选用普通云台配以雨刷防护罩。

五、微波/被动红外双技术探测器的主要特点以及安装使用要求?P64

1.主要特点:

(1)该探测器属于空间型探测器,主要使用于室内,其探测范围主要取决于二者叠加的区域。

(2)由于采用了具有不同误报机理的微波和红外两种探测技术,并且在探测过程中互为鉴证,这样就克服单技术的被动红外探测器和微波多普勒效应探测器因受环境干扰而引起的误报警。因此,它具有可靠性高、误报率低的特点。

(3)由于双技术探测器是将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其技术要求高,结构复杂,因此造价较高,但随着双技术探测器的不断发展,其应用价格正在日趋下降。2.安装使用要求:

(1)安装简单方便。对单技术的这两种探测器来说,安装时对防范现场环境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仔细考虑和慎重选择。采用双技术探测器后,很多因素可以不用考虑,通常只需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即能满足要求。但也要注意,安装必须避开两种探测器都易产生误报警的环境,否则也可能引起双技术探测器的误报警。

(2)安装时要注意考虑双技术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被动红外探测器对横向穿过的人体灵敏度最高,而微波探测器对径向移动的人体最灵敏,因此,安装时应尽量使两种探测器的灵敏度都处于最佳状态。(3)对于壁挂式微波/被动红外双技术探测器,在安装时应尽量使其正前方的轴向与保护区的主要通道或入侵者最有可能穿越的主要方向成45度夹角,以便使两种探测器均能处于较灵敏的状态;如果做不到时,应优先考虑被动红外单元的探测灵敏度,并视防范的具体情况确定探测器与墙壁倾角以及探测器的安装高度。通道式被动红外探测器,必须安装在楼道端,视场方向沿楼道走向;吸顶式被动红外探测器,应水平安装在重点防范部位正上方或附近的天花板上。

治安0801

安全防范技术

刘润

整理

六、被动红外探测器P48-53

1.基本工作原理

被动红外探测器主要是利用热释电传感器的特性,来探测人体目标出现时引起的红外辐射变量进行报警。正常情况下,背景物体产生的红外能量较小,而且是基本稳定不变的,传感器不输出电信号,不会发出报警。当目标侵入其防范区域时,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通过光学系统聚焦到红外热释电传感器上,由它将人体和背景物体的温度差异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和电平检测送到脉冲逻辑电路,在证实输入脉冲是真正的入侵信号时,即触发稳态报警电路实现声光报警。2.主要特点

(1)被动红外探测器属于空间控制型探测器。由于其本身不向外界辐射任何能量,因此其功耗可以做的极低,隐蔽性更优于主动红外探测器。主要用于室内。

(2)被动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受气温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接近人体温度时,其灵敏度会下降,又是甚至会造成段时间的失灵。

(3)由于该探测器是被动方式工作的,因此,如果在室内安装多个被动红外探测器时,不会产生相互干扰。

3.安装和使用要求

(1)由于红外探测器穿透性能较差,人体的红外辐射容易被遮挡,是探测器不能够接收,因此,在监控区域内不应有障碍物,同时,要注意防止透镜被遮挡。

(2)被动红外探测器安装时,应避免直接对着任何温度会快速变化的发热物体。也不能安装在有强气流活动的地方,还应避免强光源处。同时也应注意被动红外探测器不能安装在某些热源的上方和附近。(3)壁挂式被动红外探测器应安装在与可能入侵方向成90度夹角的位置,并视防范具体情况确定在探测器与墙壁的倾角以及探测器安装高度;通道式被动红外探测器,必须安装在楼道端,视场方向沿楼道走向;吸顶式被动红外探测器,应水平安装在重点防范部位正上方或附近的天花板上。(4)注意保护菲涅尔透镜。

七、主动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P45 1.基本工作原理

治安0801

安全防范技术

刘润

整理

发射机中的红外发光元件在驱动电路的作用下,能够发出经过调制的红外光。红外光经光学镜聚焦成较细的平行光束后,由空间传至一定距离的接收机,于是在发、收机之间形成一道由红外光束构成的警戒线。接收机中的光学镜将接收到的平行红外光束进一步聚焦后作用在光电传感器上,由它完成光电转换,即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此电信号经适当的处理送往报警控制器。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定强度的红外光信号,当该强度的保持在某一定值上时,报警器不报警;如果有人入侵,遮挡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红外光束,接收机受到的红外光信号的强度将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并经过适当的处理,只要该变化值达到某一阈值时,即可触发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1.案例:防控区、防护面、电控锁多门控制器的连接线(重点理解笔记上的图例)

A、B、E为同级别受控区;G相对于F为高级别受控区。

第三部分

章节重点

第一章 概述

一.安全防范技术系统的基本要素与基本手段P7

治安0801

安全防范技术

刘润

整理

T反应≤T探测+T延迟

第二章

入侵报警技术

一.入侵报警器的基本组成P13 1.入侵探测器 2.信道

3.报警控制器

二.入侵报警器的分类P14 1.按应用传感器不同划分:开关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次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2.按探测原理不同划分:

3.按工作方式划分:主动式、被动式 4.按探测器的警戒范围划分(掌握):点控制型、线控制型、面控制型、空间控制型

三.入侵报警器的主要性能指标P15-16 1.探测范围 2.探测灵敏度

3.误报率(产品自身质量问题)4.漏报率

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上课没有说)

四.有线传输—专用线传输P19-20 1.分线制传输(并行信号传输)方式特点

各探测器输出的探测电信号独自传送、不共线。技术简单、信息传输较安全的特点。2.总线制传输(串行信号传输)方式特点

采用了共用线及地址编码技术,它可以在同一条线路上安装几十至几百只探测器,并且能够准确地反映其中任何一只探测器的报警及故障状态。

便于系统的大型化、便于系统的多功能化、便于系统的智能化、便于系统组网的特点。

五.入侵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功能P25 1.入侵报警功能

2.紧急报警和防拆报警功能

3.防破坏与故障(线路故障)报警功能 4.给入侵探测器供电功能 5.布防与撤防功能 6.报警复核功能 7.、记录功能 8.自检功能 9.联网功能

六.入侵报警控制器的控制P26 1.布防控制

治安0801

安全防范技术

刘润

整理

2.撤防控制 3.旁路控制

4.24小时监控控制 5.系统自检、测试控制

第三章

入侵探测器

一.磁控开关探测器P32 二.振动探测器P40-42 1.位移式(或机械式)振动探测器:把感知的机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 2.速度式(或电动式)振动探测器:电磁感应

3.加速度式(或压电式)振动探测器:压电效应(正压电效应还是逆压电效应?)三.主动红外探测器P45-47 1.主要特点

(1)主动红外探测器属线控型探测器,由于其警戒区域是红外光束所构成,所以隐蔽性较好,不容易被发现。

(2)探测器境界距离较远,可长达百米、甚至几百米,且灵敏度高,同时具备体积小、价格便宜和安装简便等优点。

(3)主动红外探测器主要用于周界防护,室内、室外均可使用。用于室内时,工作可靠性较高。用于室外时,受气候影响较大,如雾天、雨天、雪天以及风沙等恶劣天气时由于能见度下降,会使其作用距离缩短;另外,树叶、纸片、飞鸟等穿越时还可能造成误报警;同时,使用安装不当,还可能会产生误报警。

2.安装使用要求

(1)在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不应有遮挡物,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2)在室外使用时,应注意清除警戒范围及其周围空间的干扰物,同时最好选用双光束、四光束或多光束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以减少或防止误报警。现在有一些产品还具有能够区分是人或是干扰物遮挡光束的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室外使用的可靠性。

(3)室外使用时,应适当缩短其警戒距离,并要选用具有自动增益功能的设备,因为此类设备当气候变化时会自动调节灵敏度。同时,要注意设备安装应隐蔽。遇有恶劣天气时,还必须加强人力防范。多雾地区,环境脏乱、风沙较大的地区,室外不宜使用主动红外探测器。

(4)安装要牢固,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红外光束要对准。否则较强烈的振动或是风速较大时可能引起系统的误报警。多组探测器同时使用时,须将频率调至不同,以免相互干扰导致系统的误报。实际使用中应根据使用部位不同设定(调节)不同的最短遮光时间,以减少系统的误报警。

(5)在空旷地带或在围墙上、屋顶上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时,应选择有避雷功能的设备。(6)光学系统要保持清洁,注意维护保养。

(7)应根据使用成说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安装方式。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和要求选择对向式安装、反射式安装或采用单光束警戒线或多光束劲界网等安装布局方式。

四.微波多普勒效应探测器(了解)P55 第五章

视频监控技术

一.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P115

治安0801

安全防范技术

刘润

整理

二.摄像头的核心器件——图像传感器 三.信噪比P118 信噪比等于输出图像信号与它的噪声信号之比,用S/N表示,单位为分贝(dB)。信噪比越高,图像输出的质量越好。电视监控系统中使用的摄像机,一般要求其信噪比高于46分贝。摄像机的信噪比直接受输入照度的影响。

四.灵敏度P118 摄像机的灵敏度是指获取规定图像质量的输出视频信号所需的最低靶面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表示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通常规定灵敏度为刚可识别输出图像(信噪比约为26分贝)时靶面照度值。摄像机对此照度值的要求越低,其灵敏度就越高,就越适应低照度环境。

五.解码器的功能P124 1.对遥控指令进行串/并变换和解码,确定由哪台解码器执行何种控制指令。2.对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第六章

出入口控制技术

一.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构成P157

治安0801

安全防范技术

刘润

整理

二.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P158 输入装置将拟进出人员的信息读入,经传输设备送入控制器识别,若与存储在控制器内的登录信息吻合,控制器即发出信号,控制门控制装置进行开锁、门锁操作、开门放行;否则进行报警。

三.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功能P159

1.基本功能

(1)对出入口权限的管理(2)实时监控功能(3)出入记录查询功能(4)异常报警功能 2.特殊功能

(1)反潜回功能(2)防尾随功能

(3)消防报警监控联动功能(4)网络设置管理监控功能(5)罗技开门功能(6)电梯控制系统

四.出入口的分类P160 1.卡片出入口控制系统 2.密码出入口控制系统 3.生物识别出入口系统 4.复合出入口系统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措施探讨 篇3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电子商务;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网络信息的高效性、稳定性与安全性成为了目前网络数据研究的重要方向,提高信息技术的安全性,不仅对软件质量与开发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于使用软件、维护软件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网络安全指的是计算机内部的安全保护,对计算机的数据资源、软件、硬盘等各个方面,保持正常的网络服务运行。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病毒侵袭,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被植入的程序代码或指令,有着强大的自我复制功能,对计算机内的数据造成极大的损坏,进而影响系统运行的正常进行。这种病毒有着强大的破坏力,而且披着安全的外衣不容易被发现。这是对网络安全最大的风险,传播速度快、种类繁多。

(二)盗用IP地址,盗用IP地址的情况时常会发生,自己的IP被盗用,导致无法正常的进行网络连接。一般情况下,这些IP的权限都非常高,盗窃者通过盗用进而扰乱其正常的网络运行,不仅严重侵犯了用户的权益,给用户带来的严重的影响,而且,给网络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三)黑客攻击和威胁,黑客攻击和威胁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性危害非常大,其一般通过破坏性工艺和非破坏性攻击两种进攻方式进行。前者网络黑客会破坏用户的电脑系统,盗取保密性的材料和数据,一般通过寻找漏洞,木马,电子邮件以及口令的方式攻击计算机系统。后者一般不会出现数据资料的窃取,主要是阻碍网络的正常运行,一般通过信息炸弹和拒绝服务的方式攻击系统。

(四)泛滥的垃圾邮件。在现今社会垃圾邮件越来越泛滥,不仅给用户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而且随着垃圾邮件的数量增多,会占用客户邮箱、侵犯其隐私,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运行速度。

(五)缺乏网络安全管理,现阶段,缺乏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比如说,分工不明确、缺乏对密码权限的管理等等,这些都会严重威胁着网络的安全性。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以及用户自身的疏忽大意,这些都会导致风险的加剧,成为黑客、病毒入侵的源头和导火索。

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防范措施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运作模式,依靠电子数据交换以及互联网的交互性完成的商务活动。有着效率高、成本低、全球性、开放性等特征。电子商务的运作完全依赖于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上述危险因素的存在以及用户自身的疏忽大意,这些都会导致风险的加剧,成为黑客、病毒入侵的源头和导火索。要想保障网络的顺畅以及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必须探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一)加强IP地址的科学性管理

加强IP地址的科学性管理,是进行局域网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局域网网络地址分配时,可以将划分的地址段与VLAN相互对应,与此同时,将设备MAC地址与网络节点IP地址进行绑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大幅度提升流量控制的规则性以及局域网的安全性,大大方便了系统管理员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二)完善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系统资源以及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信息,都是网络数据库需要保护的对象,为了避免非法用于进入局域网,预防他人窃听以及对对方真实身份的验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预防抵赖等,必须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的有效性。第一,防火墙技术。在外部网络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防火墙,能够起到有效的安全保护作用,是一种控制访问机制,由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组成,有效保护服务器免受外来非法用户的袭击,进一步达到屏蔽作用。第二,部署入侵检测系统。通过部署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有效弥补防火墙的缺点与不足,能够为网络安全提供全方面的入侵检测,并积极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比如说,对证据信息的记录,从而用于网络的断开、恢复与跟踪等。防病毒技术,因为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方式有多种且不容易被发展,因此,一定要提高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并且通过定期的系统升级降低病毒对于网络的入侵。对于病毒的防范,这是进行计算机安全管理和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系统管理员和用户都应该提高重视度。熟练掌握各种杀毒软件的使用,定期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检测,一旦出现病毒应该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病毒查杀和系统数据恢复。

(三)自动化数据备份

系统的安全性不管得到了何种程度的保障,都不能疏忽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加强数据备份,是有效提高系统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一旦网络出现故障,能迅速恢复相关数据,使损失达到最小。数据备份是一个机械化、程序化过程,进行人工操作会带来一定的失误或潜在威胁。所以说,应积极采用自动化的数据备份系统,对服务器中的重要数据、信息、软件等进行备份。如果存储设备或操作系统发生损坏,可以直接通过备份文件恢复相关数据,进一步提升网络服务的可靠性与可用性。

(四)服务器系统的安全访问

加强重要设备的记录与控制情况,保证各项操作的有据可查,能进一步提高网络管理的安全性。新形势下,通过安全访问控制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能加强对网络用户的身份控制、授权控制以及审计控制,进一步预防非网络人员对网络的操作。另外,还可以结合不同的管理角色,分配其不同的管理权限,与此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网络操作控制与审核,进一步提高故障发现速度与故障解决速度,加强了网络设计的集中管理。通过服务系统的安全访问,能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的维护效率,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进而提升网络安全性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无处不在,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结合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针对性采取解决对策,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文华.分析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

[2]魏英韬.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3]常江.李卫民.匡小飞.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1(15).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技术 篇4

1 网络信息安全简述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计算机和网络信息不受到损害, 使用户的信息更加安全, 不会泄露, 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资源安全性和完整性。其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以及保密性。

第一, 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对于网络信息安全而言, 网络系统是否可靠将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系统保持稳定运行, 才能够保证网络安全、高效开展工作, 不管从哪种角度来讲, 网络系统的可靠性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 网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网络数据关系到用户的隐私, 其中还包含着重要的资料, 因此, 确保网络数据不被非法更改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工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还需要数据信息保证应有的完整性, 不能出现丢失的情况, 否则可能会给客户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 网络数据的可用性。这种可用性体现在网络用户的合法指令和访问能够得到积极回应。网络数据的可用性确保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

第四, 网络数据的保密性。这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需要对用户的信息加以技术性保护, 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安全, 避免数据泄露。

2 影响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因素

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人们通过网络访问和浏览信息, 这些行为均建立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之上。因此, 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必然就会涉及信息安全。影响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因素分析如下。

2.1 内部因素

第一, 计算机软硬件的漏洞和缺陷。这是常见的信息安全影响因素, 计算机自身软硬件不完善深刻影响着用户的信息安全。访问者可以自由访问计算机操作系统, 这种自由导致了一些黑客可能会因此而进行复制、篡改、删除的操作行为, 而且不会留下痕迹, 因此, 由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自由性导致的安全隐患屡见不鲜。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 这是因为不同行业会对软件系统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 软件设计难免会存在漏洞和缺陷。同时, 电磁泄漏、通信系统及通信协议以及数据库系统等存在的漏洞都可能造成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事故。

第二, 由于计算机系统管理员本应该是安全隐患的直接终结者, 但是, 有些管理员为了操作方便, 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为计算机系统留“后门”, 这种方便的代价就是给黑客留下了可乘之机。

第三, 由于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所以很容易造成用户信息泄露。同时, 一些用户经常访问有病毒的非法网站, 造成病毒趁机侵袭电脑, 给用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2 外部因素

第一, 黑客入侵。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直接外部因素就是黑客。黑客的构成群体比较复杂, 但前提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了如指掌, 或者直接利用网络漏洞攻击系统, 造成计算机数据丢失, 或者篡改计算机数据。

第二,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也是人为造成的,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访问或信息接收等途径, 植入计算机病毒, 这样就能够窃取信息或者破坏系统。计算机病毒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繁殖能力很强, 传播速度极快, 很容易造成连片瘫痪, 给用户造成重大损失。

2.3 其他因素

第一, 自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震动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受到外界条件的刺激, 计算机的网络运行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自然因素并没有被列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因此就缺乏相应的防控设备,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严苛, 没有受到保护的网络系统很容易因此而出现问题。

第二, 计算机硬件设备老化。如果不注重硬件设备的保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 设备会不断老化, 这样会危害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 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 将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3 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问题防范

根据上述问题不难发现, 减少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问题的产生, 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相应的防范。

3.1 应用防火墙

目前, 防火墙技术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必备。防火墙就是网络安全的屏障, 成本低, 防范功能良好。在不同的网络安全维护中, 需要选取恰当的防火墙技术, 这样才能够以科学有效的原则建立有效的防火墙技术。

3.2 建立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队伍

计算机安全管理员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人为因素, 因此, 需要建立专业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技能的管理队伍, 不断培训, 提高管理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同时, 要不断加大技术投入, 提高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维护和管理的水准, 这样才能够保证网络信息不会出现问题。

3.3 加强病毒防范

病毒是威胁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罪魁祸首, 因此要做到有效防范。由于病毒的更新速度快、繁殖能力强, 就需要采取技术防范措施。为了不断提高计算机的防毒能力, 需要不断更新计算机防病毒系统, 采用先进的防病毒和杀毒软件, 将病毒扼杀在摇篮里。

此外, 为了防止病毒入侵, 可选用技术加密方式进行加密, 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通过信息加密策略保护数据, 同时, 结合链路加密、断电加密、节点加密等方式拦截病毒, 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加强病毒防范的同时, 要做好数据备份。数据备份主要是避免出现病毒造成的侵害和篡改而引起的数据丢失现象。同时还要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将病毒对数据的损害和影响降到最低。

3.4 加强安全防范宣传

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要从计算机用户做起,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 做好宣传工作。宣传要重点突出计算机安全防范的意义, 使用户能够领悟到防范的重要性, 以及不防范所能造成的损失, 从而提高警惕, 避免因不恰当操作造成损失。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不难发现, 计算机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也提高了社会的效益。由于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难度, 其为人们带来的便利条件却也成了一把双刃剑。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之所以会受到威胁, 主要就是由于其中所存在的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 使数据丢失、系统瘫痪, 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 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维护和防范势在必行。需要认识到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安全性的必要性, 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防范功能。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技术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当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生活时, 也使得人们的信息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黑客和病毒的不断入侵使得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因此, 笔者首先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和特点, 接着分析了影响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因素, 然后提出了网络信息技术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息安全,防范,网络

参考文献

[1]甘群文, 李好文.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与防范技术研究[J].计算机安全, 2009 (5) :73-75, 79.

[2]刘宏毅.分析与探讨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技术[J].现代情报, 2004 (4) :20-22.

[3]何万敏.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技术[J].甘肃农业, 2005 (1) :58.

谈谈现代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篇5

概述

现代安全防范技术是直接为社会的稳定和保障社会财富的安全服务的。他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预防犯罪(入侵)或有效制止犯罪,打击罪犯为目的。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已成为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是一个系统集成工程,是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和设计、施工单位相互密切配合的,充分发挥设备、技术、管理、组织、人员各方面功能的系统工程。

设备集成必须实现各类配套设备的“无缝连接”,软、硬件资源共享以及系统的高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和平滑升级的目的。技术集成是将各子系统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全系统更高层次的、更强大的整体功能,对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而言,很大程度上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和辅助指挥决策系统来体现,这也是当前此类系统的难点之一。管理集成是通过合理的、可操作的程序、规范和条例发挥人和设备的作用,实现系统的预定目标。组织集成是通过合理、间接的、可控的组织结构;形成高效运作的快速响应能力。人员集成是通过门类齐备、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各类人员组织分工协作,保证软硬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指挥决策意图的贯彻实施。

一个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完成仅仅是开始,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设备、技术集成的实现,而且取决于管理、组织和人员的集成能否实现。从设计、施工单位角度看、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设备和技术的集成,因此下面侧重谈谈这个方面的某些技术问题,有误之处请正之。

系统特点

监控、报警系统,能单独应用,并可协调工作。在实际应用中,一台摄像机和一台监视器就可以构成一个最简单的监控系统;一台报警主机和一直探测器就可以组成一个最简单的报警系统,完成一定的任务。但这毕竟是最简单的情况,而实际组成的方式十分繁多。因此,应根据用户之需求,从系统设计要求入手,全面分析评估以求得最佳的实施方案。

系统有一系列功能单机(即独立单元)组成。且组网灵活、模块化升级、实时性好等,同时要能使系统设备真正实现无缝连接。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取得较为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

·系统连续运行:监控、报警系统,要时刻处于实时监控、警戒状态。系统必须可靠的长期连续运行,停电后可继续维持24小时正常工作。

·多级报警功能:由于一些地区警力主要集中在分局,派出所警员不足,因此系统要能自动识别报警类别,根据警情的轻重缓急,分别向派出所和分局报警的同时向市局报警,这就需要二级、三级组网报警。上级主管部门对重大的案情能够及时准确掌握情况,统一部署,集中调动警力,协同工作;

·监视、监听复核功能:准确判断现场情况,使接警中心获得尽可能多的现场信息。除发案单位名称、地点、联系人姓名、电话等资料外,现场图像和声音是最直观的材料。其中监听现场声音既直观,费用又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此外,任何一种报警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误报现象,这是监视、坚挺符合现场,可帮助分析。

信息传输方式

监控、报警系统一般由前段设备、传输线路、终端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用户在安装监控、报警系统时、往往很重视前段和终端设备而忽视传输线路,结果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所以选择传输线路非常重要。选择视频传输、报警信息传输主要遵循两个原则:抗干扰性强、可

靠性高和费用低,施工要简单。根据传输距离、信息容量、功能要求选择有线和无线传输。有线方式又分专用线和复用线。

·无线传输方式:具有工程费用低,施工简单,防破坏性好;代设备造价高,占用频率资源,传送距离、地形环境、外界干扰对传输效果较大,所以局限在小范围内使用;

·专用线传输:具有抗干扰性强,信号好;但工程须管线附设,费用较高,所以不适合远距离传送;

·专用复用线方式:主要有电话线复用,电力线复用和有线电视电缆复用等。目前,采用电话线传输报警讯号,用有线电视电缆传输视频图像较普遍。有线电视电缆复用,利用公用无线组网是监控报警组网的新途径。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客观情况选用。如城市报警组网采用电话线复用传输方式,小范围短距离无线报警辅助传送相结合,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有条件时采用光绝传输。

·利用宽带网传输和控制的方式。

监控、报警组网模式

图像监控系统

图像监控系统综合应用了CCD数字处理技术、电视技术、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为一级风险单位(银行、金库、珠宝行)、重点场所(政府部门、主要交通路口、大桥)及公共场所(火车站、港口、机场)等的图像监控提供了技术优势。其监控室可通过同轴电缆和前段设备组成二级监控中心。二级监控中心可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报警信息给公安指挥中心切换显示,组成一级监控中心。

其前端摄像部分由摄像机、镜头、云台、解码器及辅助设备(防护照、安装支架、雨刷、灯光、除尘、除霜设备)等组成。

二级监控中心由画面处理器、矩阵切换控制主机,操作键盘、监示器、数字硬盘录像机或长延时录像机等组成,完成图像信息接收,画面处理、切换显示,录像和控制前端设备运作。以及监控中心由视频信号接收和控制信息发送设备、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电视墙、多媒体控制微机、视频服务器、画面处理器、数字硬盘录像机或长延时录像机、大屏幕投影设备及打印设备等。

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是集先进的数字传输技术、通信技术、语言合成技术、计算机控制及网络技术于一体,具有技术成熟先进、综合功能强、灵活适用的特点。

其设备集成有报警主机、接警机、管理机。

报警机是安装在入网户的前端系统,具有多地址和单地址等几种类型。单地址系统可防护具有相同地址的几个点,用相对集中的小区域防护。多地址系统可监控几十个点,编程灵活,密码操作。可接探头、遥控开关、门磁开关、手动紧急开关等,适合于各种规模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组网和无人值守商业网点营业厅非法入侵报警。系统可根据不同警情自动向派出所、分局、市局各级报警,形成组网。系统除进行数据和语音报警,还可将现场声音和图像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给接警端,直接了解现场情况。

接警机内的用户可按地域分区,也可按用户类型分区,接警后屏幕自动显示打印案发时间、地点名称、地址、联系人姓名、电话、报警类型、防护等级和用户平面图等内容,并自动储存报案资料和前端报警及所完成的各种操作纪录,以备调用管理。

管理机通过通信线路可分别与各接警机通讯,全部入网用户的单档案集中建立在管理机内,由管理机统一对各接警机进行名称和用户档案资料的建立和修改,或调用报警记录等操作。

监控、报警系统时两个不同的子系统,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范畴组成监控网和报警网,同时又可通过技术集成二者合一“无缝连接”实现设备资源共享,使安全技术防范真正起到了克敌制胜,保障安全的效能。

与公安指挥中心联网

监控、报警系统组网是供与接警单位有协议的入网用户使用的,借助现代公共网络自动向各指定接警中心发出数码和语音报警信号的电脑电话报警系统。即使现场无人值班或人身受到胁迫时,报警也能自动完成。

公安指挥中心的110系统,可通过通讯线路和各接警机通讯,进行建党,修改和调用操作,实现对用户档案记录的联网管理,达到城市自动报警系统与110人工报警系统联网的目的。若综合配合使用指挥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重点防范预案,警力调配预案等资料,资源共享。那么,我们的安全技术防范才会真正做到实处。

系统误报及降低误报措施

报警分为误报、非可控报警和实报。报警又分为图像报警和报警机报警。误报指在实际情况并不需要出警而使警察出警的报警信号。它不应包括因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或其它无法由报警企业和用户操作的特殊环境引起的报警信号,既非可控报警。误报主要是由于用户粗心操作不当,设备失控,故障和安装不当引起的。通过实践认为,四分之三是用户误报、设备问题和传输故障造成。用户误报包括人员误入防护区、操作不当等;传输故障包括线路噪声等。因此,我们可对此采取一系列措施。

严格工程监督制度:工程施工一开始,对所有进场设备进行检验。包括:高地温、电磁干扰、电源干扰、振动试验;

严格工程验收的原则;工程竣工通过一个月的试运行后,应按设计要求对工程进行验收。包括:设备的技术性能、系统配置、施工工艺、安装位置等进行全面的测试验收,其测试数据存档管理,作为今后维护参考资料。

安全技术防范 篇6

关键词:技术防范;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运用

0 前言

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国家和地区之间交流日渐深化,代表着国家历史的博物馆藏品成为重要交流载体,但由于藏品具有极高的价值,不法分子利用智能犯罪手段,试图盗取博物馆藏品。传统时代下,对于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多以人为主体,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而技术防范能够整合各项技术优势,将入侵报警图像复核、电视监控系统作为核心,形成联动防范系统,及时发现不法分子犯罪行为,避免对博物馆构成损失,从而保证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1 博物馆技术防范发展现状

在我国,技术防范在实践中的应用,开始于第一台声控报警系统,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正式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博物馆安全防范的空白。随后,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安装了防盗器,但当时报警器主机报警功能单一,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整体防范效果有待提升。[1]

20世纪80年代,安全技术防范进入普及阶段,且发展速度飞快。国外报警技术和产品逐渐渗透至我国,且安防设备功能日渐丰富,增加了巡检、记录及录像等功能,技术防范在博物馆安全防范中发挥的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

时至今日,对于博物馆的技术防范已经出台了具体的标准,正式进入到规范化、制度化阶段,不仅如此,计算机、通讯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由此,我国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沈阳故宫等多家单位都已经引入了技术防范手段,可见技术防范的重要性。

2 技术防范在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中的运用

当前,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中已经融合了多项防范技术,为博物馆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具体来说:

2.1 综合控制技术的运用

综合控制技术,是整个安全防范控制的核心,集合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信等技术,能够为各个子系统之间大量数据传输提供支持,从而实现对各环节的监督、控制及管理。如在与入侵报警系统联动时,能够对报警现场进行图像、声音复核,将现场图像自动切换到指定的屏幕上进行自动录像。不仅如此,还能够与公安系统连接,及时申请公安人员的帮助和支持。[2]一般来说,根据各个系统延迟时间来看,多在20min之内,报警相应时间仅为2s。

2.2 入侵报警技术的运用

入侵报警系统建立在传感器、探测等技术基础之上,由各类探测器构成,能够对设防区域等非法入侵进行实时、准确的报警,从而形成横向与纵向全方位防护。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周界报警。周界报警是入侵报警系统的一线环节,多设置在博物馆建筑外部,如院落、通道及围墙等位置,以第一道防线。由于博物馆周围环境较为复杂,人防、物防难度相对较大,势必会存在漏洞,将周界报警引入到系统当中,能够提高防范效果。此外,还有磁开关探测器等设备,具有防盗和防破坏等功能,在系统运行中,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能够及时发现入侵行为。

(2)通道报警。主要位于博物馆防范范围内的门、窗及走廊等位置,每个防区的门、窗都可以安装门磁开关等装置,通过多元探测,能够避免非法入侵,且能够对工作人员身份进行识别,以此来提高控制水平。[3]

(3)空间报警。博物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物,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在重要房间等空间内,运用微波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等多元化探测手段,形成交叉性、互动性入侵系统,能够实现对罪犯凿墙、入侵等行为的控制。除此之外,还有展柜报警系统,通过层层防范,能够最大限度上发挥技术在防范层面的积极作用,减少外界对博物馆内部展品的破坏等。

2.3 视频监控技术运用

博物馆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是视频技术探测,能够将探测器录取的画面记录在系统当中,实现远程监控。该系统由前端摄像机、视频报警器等设备构成,能够实现对博物馆各个角落进行监控。[4]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报警系统会启动报警,提醒安防人员采取行動。声音复核作为安全防范的一部分,能够配合其他探测器共同使用。随着互联网和视频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原先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也将逐被数字智能高清监控系统所取代。

2.4 门禁技术的运用

门禁技术是安全防范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能够通过非接触智能IC卡、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对博物馆出入口对象进行识别、控制,当发现进入对象身份不符,或者携带危险物品时,不会启动门禁,避免与藏品接触。现代安防系统中,还有电子门锁启闭装置、信息传输等技术,各项技术在系统中既能够独立运行,还能够与入侵报警系统等形成联动,实现自动化管理与控制。

2.5 电子巡更与通信技术的运用

博物馆安防系统为24小时不间断进行,对于夜间防范,可以运用电子巡更技术,对夜间保安人员的巡检路线、方式及执行等进行管理。在具体实践中,预设已经编制好的巡更软件,并应用读卡器将保安的巡检状态输入到控制中心,进行记录备案,实现对博物馆各个角落的监督,形成24小时不间断防护。[5]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员之间沟通和交流非常必要,因此运用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程控交换机这一载体,能够确保处于不同空间中的人员进行联络,同时,将其与公安机关系统联系到一起,能够及时处置报警情况,争取更多时间保护博物馆内部的展品。随着博物馆不断发展,会对安全防护系统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重视对技术的研究,丰富系统功能的同时,提高系统运行智能化水平,从根本上防范入侵行为。

3 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现代技术的出现及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传统安防模式的缺陷和弊端。尤其是在博物馆安全防护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博物馆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物防为主,技防为先导,人防为保障,将各个环节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体化防范体系。同时,还应重视对安防人员队伍建设,从思想和技术等层面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并适当增加资金、人力投入,不断提高技术防范水平,从而实现对博物馆的有效防护。

参考文献:

[1]侯爱芹.技术防范在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应用[J].福建文博,2014(03):91-93.

[2]朱云斌.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的思考与对策——以林则徐纪念馆为例[J].福建文博,2014(04):94-96.

[3]徐慧.浅谈安全技术防范在某博物馆安保工作中的应用[J].群文天地,2012(01):280.

[4]罗军.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与应用[J].科技传播,2012(18):203+165.

民航系统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研究 篇7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网页浏览中存在安全漏洞、计算机病毒、防火墙软件的安全配置存在问题、木马攻击和黑客。

1. 网页浏览中存在安全漏洞

民航系统中的网页浏览器存在漏洞,这是威胁民航系统网络安全的因素之一。目前,我们上网所用到的网页浏览器和Web服务器的安全性均值得怀疑,其存在安全漏洞。最初,开发人员利用CGI程序使网页进行活动,但是大部分人对这一程序不太了解,而网页浏览器的核心部分是类似的,人们在上网时,其实是处于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之下,很容易遭受攻击。

2. 计算机病毒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中,计算机病毒是危害性较大的一个因素。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程序代码,能对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进行破坏,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具有潜伏性、隐蔽性、传染性和复制性。

3. 防火墙软件的安全配置存在问题

防火墙软件的安全配置如果存在问题,那么即使安装了,它也无法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网络入侵的主要目的是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获得计算机的访问、存储和读写的权限,使计算机内的数据丢失或造成系统崩溃。计算机在进入网络环境时,启动了网络应用程序之后,它的计算机网络实际上就存在了一个网络缺口。针对这个网络缺口,使用人员要么关闭该应用程序,要么采用防火墙软件进行正确的安全配置,否则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隐患将始终存在。

4. 木马攻击

木马是一种设置在计算机内部的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设置的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进行访问的一种特殊的后门程序。在计算机联网的状态下,木马黑客通过木马而实现非授权访问。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严重的威胁,并且这一威胁是潜在的。

5. 黑客

黑客对计算机系统和编程语言十分精通,他们对计算机具有很深的研究。黑客利用计算机的应用软件或者系统的安全漏洞,对计算机进行非法访问和控制,用这种方法对计算机造成破坏。黑客比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更大。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相关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技术、入侵预防技术、漏洞扫描和数据加密技术及防火墙技术。

1.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技术

计算机病毒具有复制性、传染性、潜伏性和隐蔽性,它对计算机造成的危害较大。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范的技术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安装的防病毒软件应具有层次级别。(2)对U盘和光盘等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杀毒。(3)对网络上下载的文件和邮件进行杀毒处理。(4)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并升级病毒库。

2. 入侵预防技术

传统的入侵检测程序,是对计算机网络是否遭受攻击进行被动的检测,它的检测有时候会出现错误而导致防火墙进行错误的操作,从而对整个网络系统造成影响。入侵预防技术与之不同的是,它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防范规则,对计算机的操作行为进行判断,识别带有威胁性的行为,对其进行拦截和清除。入侵预防技术应置于防火墙的后面、网络服务器的前面,这有利于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 漏洞扫描和数据加密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的主要技术包括:端口扫描、OS探测和Ping扫描等。这些扫描技术依据不同的目标运用不同的工作原理进行工作。

数据加密技术是确保用户网络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数据加密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计算机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数据被他人截取或盗用。

4. 防火墙技术

网络购物安全隐患及技术防范措施 篇8

一、网络购物安全隐患及防范

(一) 虚假信息

在互联网上假借有奖促销活动的名义要求通过邮件发送账号和密码是最典型的例子, 或是在指定的虚假网站上要求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 或以植入病毒或木马程序等手段窃取用户的网上账号和密码。其主要采取手段有以下数种:一是低价诱惑, 在网站上如果许多商品以市场价的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出售, 须提高警惕;二是高额奖品, 多数非法网站、网页往往利用巨额资金或奖品吸引消费者浏览网页, 并购买其商品;三是虚假广告, 提供的产品说明夸大甚至虚假宣传, 消费者购买到的实物与网上显示的样品不一致;四是设置格式条款, 买货容易退货难, 一些网站的购买合同采取格式化条款, 对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无退货说明等。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访问网站时直接输入网址, 不要采用超链接方式间接访问;二是小心识别虚假网站, 若有怀疑, 立即致电相关服务热线进行信息确认;三是下载安装正规网站提供的防钓鱼网站安全控件。

(二) 钓鱼式陷阱

“网络钓鱼”的主要手段是仿冒某些公司的网站或电子邮件, 然后对其中的程序代码进行改动, 如果访问者信以为真, 按其链接和要求填写个人重要资料, 资料将被诈骗者所窃取。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发送电子邮件, 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二是建立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 骗取用户账号和密码实施盗窃;三是利用虚假的电子商务进行诈骗;四是通过木马或黑客技术等手段窃取用户信息, 随后实施盗窃活动;五是利用用户弱口令等漏洞破解、猜测用户账号和密码。

(三) 支付安全漏洞

养成良好的网上银行交易习惯, 加强网络购物支付安全, 让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一是任何时候都要保障账户和密码的安全;二是选择不容易猜测的密码口令, 不要用生日、电话号码、相同数字、连续数字和身份证号码等设置密码;三是将网上银行登录密码和用以对外转账的支付密码设置为不同的密码, 多重密码以保证资金安全;四是不要在计算机上保存密码, 并定期更改密码。

二、网络个人信息保护

(一) 设置代理服务防止Cookie泄露个人资料

启动IE浏览器, 单击“工具”里的“Internet选项”菜单命令;在对话框中, 选择“连接”选项卡, 单击“设置”按钮;在打开“ADSL设置”对话框中, 选择“此连接使用代理服务器”复选框, 在地址文本框中输入代理服务器地址和端口, 拨号设置选项组中输入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 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二) 修改注册表防止Cookie泄露个人资料

网络舆情管理安全技术防范与应用 篇9

网络已成为反映社会舆论情况的主要载体之一, 网络不仅为公众的政治参与创造了全新的环境, 也拓宽了公众参与政治的渠道。近年来, 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一些事件通过网络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都是通过网络被人们知晓传播, 进而通过舆论力量促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固然可喜, 但网络也是把双刃剑, 我们在看到其可喜变化的同时, 对其负面影响, 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抵御能力[1]。目前我国的舆情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网络数据安全性、真实性缺乏, 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舆情的相关概念

1.1舆情的特征。舆情是公共性的。其表现在:知识主体的公众, 或者是有行动和反思能力的公众, 而这些公众是有所互动和联结的;是公平开放给每一个市民的;在形式表达上面一定要反映沟通理性以及批判。相对的一致性及持续性[2]。

1.2舆情环境。舆情环境包括与舆情关联的物理空间, 精神环境, 社会环境等。通常包含政府, 民间组织 (包括媒体) , 文化, 技术等多种实体和因素。舆情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 既制约着在社会心理、文化传统上各种具体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也制约着对舆论进行引导的人们;同时, 无形地调节着个人、团体、社会相互间的关系。

二、网络舆情管理安全技术

互联网这一领很好的体现了对现代安全技术防范的需求, 网络舆情管理要靠技术来防范以保障安全。此外, 安全技术具有可靠性、人文性价值特点, 使安全技术防范风险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指标体系, 从而及时有效地处理网络舆情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在网络舆情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我们也越来越关注其安全性, 在众人的不懈努力和创造下我们已更多的掌握运用安全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管理。互联网中的一些程序在不断升级, 升级后, 系统将会自动排除一些干扰或是不健康的信息, 尽量让网络环境净化。用户亦可安装一些软件, 进行一系列提示或屏蔽。

目前, 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下已有了一系列系统, 譬如舆情监测系统、网络信息雷达系统等, 这些均属于安全技术的防范与应用。应对网络舆情, 首先要完善舆情监测, 依托技术引领和支撑, 舆情管理部门既要了解时事政治中的热点, 把握行业经营的特点, 锁定舆情多发的焦点, 又要关注网民的主流声音以及负面情绪, 并以互联网思维做好信息搜集和数据整理。网络舆情管理还必须着眼标准化运行、程序化管控、规范化处置, 促进危机解决和标本兼治。当然, 这些都离不开技术应用,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这也就揭示了安全技术手段与网络舆情管理的关系[3]。

2.1提高安全技术水平。一系列调查报告显示, 互联网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 因此网络舆情的正面影响和负面作用也在迅速扩大。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 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进一步加强并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提高对虚拟世界的管理水平, 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大力倡导科学的治理理念, 从而提升科学技术, 那么安全技术防范水平自然也会提高。

2.2政府运用安全技术。网络舆情的管理无论如何是离不开政府的, 政府在舆情管理上自然承担着所谓的“义务责任”。当前网络舆情存在网络舆情管理主体不到位, 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而这之中的主体就是政府, 必须要确立政府主导地位, 以此来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理。目前, 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其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也是无法忽视的, 政府管理理念落后、网络舆情管理队伍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政府应当将网络舆情的管理作为转变政府公共管理方式的新契机。

三、结束语

安全技术的防范与应用对网络舆情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 我们更应关注安全技术, 从而有效管理网络舆情。网络舆情, 就是以网络、特别是以特网为工具进行传播的舆情。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2]刘伯高.政府公共舆论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篇10

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现了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全球各地的计算机通过网络相互建立起联系,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平台, 实现了世界信息之间的共享, 加快了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网络安全简单来讲所指的就是在网络系统运行中, 软件和硬件数据资源不会受到恶意的、偶然的破坏、攻击, 造成信息的泄露、乱码等, 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持续、可靠、安全的运行。其中, 网络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有技术上的问题, 也有管理上的问题, 只有将二者协调统一, 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得以保障。

2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

首先, 网络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自身缺陷, 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如由于正版的系统价格相对昂贵, 因此, 导致许多用户在应用过程中选择盗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在盗版系统中存在诸多的漏洞, 这就给计算机网络系统埋下了安全隐患。而这些盗版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会随着系统的升级其安全隐患也会扩大化。另外, 在网络系统升级的过程中, 非常容易受到黑客等恶意软件的攻击, 这些都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隐患。

其次, 广大用户的不规范操作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隐患。现阶段, 网络系统安全隐患的出现是由于广大用户网络安全意识薄弱、操作技能水平较低所导致的。据了解, 因为在安全系统中出现错误操作是导致信息泄露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 现阶段许多用户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都不重视, 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支持。

再次, 黑客恶意攻击带来的安全问题。这是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人为恶意攻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即主动性攻击和被动性攻击, 其中主动性攻击就是黑客对某一个计算机或者是某些局部计算机采取的主动性全面的攻击, 被动性攻击就是计算机网络在运行过程中, 广大黑客在整个网络中搜取个人信息。但是, 无论是主动性攻击, 还是被动性攻击都会给广大用户以及网络信息安全带来隐患。其中, 远程控制是黑客最常使用的一种攻击型手段, 即大部分黑客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登陆用户计算机互联网的服务器对用户计算机进行一些违法操作, 进而盗取用户的一些信息资源。同时, 大量的黑客还会采取植入木马、植入病毒等远程控制对用户互联网系统进行非法控制, 获取关键的资料信息, 给用户的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最后, 计算机网络软件自身存在缺陷, 引起安全问题。广大用户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时, 或多或少地都会存在不安全因素, 给一些网络黑客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软件存在的漏洞开展对用户计算机进行攻击, 威胁到计算机网络安全。

3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3.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首选以及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其所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 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 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作为网络安全的一道屏障, 有限制外部用户内部访问的作用, 还能够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的权限。它是信息进出的唯一通道, 其能够分辩信息输入的安全与否, 对一些存在不安全因素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隔离, 以防止不安全因素侵入到计算机网络中以及计算机互联网原有资源信息的外泄。强化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策略, 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技术。

3.2 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技术是针对网络安全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 即对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些重要数据进行加密, 以及对传输中的信息进行加密, 再通过密码来还原到源文件, 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将互联网上的信息数据、机密文件、口令等进行加密, 保证信息应用中、传输中的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加密主要有三个层次, 即链路加密、端点加密以及节点加密。链路加密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 端点加密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 节点加密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对于信息加密技术, 广大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加密的方式, 以确保计算机互联网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葛秀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彭, 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1, (09) :26-27.

浅谈对网络安全及防范技术 篇11

一、网络安全是什么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可审查性等特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也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全的认知也不同。

二、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因素;恶意侵害:由于黑客的入侵造成非法访问、分布式拒绝服务、非法链接等;内部泄密、外部泄密;网络协议缺陷等都会影响到网络的安全性。

1. 网络结构因素

网络基本拓扑结构有3种: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一个公司中有多个单位,一个单位在建立自己的内部网之前,其他部门可能已建造了自己的局域网,所采用的拓扑结构可能完全不同。在建造公司内部网时,为了实现异构网络间信息的通信,往往要牺牲一些安全机制的设置和实现,从而提出更高的网络开放性要求。

2. 网络协议因素

TCP/IP协议的脆弱性。TCP/IP协议对于网络的安全性考虑不够全面,并且其是公开的,人们可以使用TCP/IP协议的安全缺陷来实施网络供给。

3. 操作系统安全问题

(1) 操作系统结构体系缺陷,比如内存管理、CPU管理、外设管理等模块中如果出现问题,外部网络连接之后可能会连接有缺陷的模块导致系统崩溃。

(2) 提供的远程控制功能,就是一台计算机可以调用远程服务器的一些程序,提交程序给远程服务器运行。在这个过程中,中间的通讯环节容易发生被人监控等安全问题。

(3) 操作系统的后门和漏洞。后门程序是指那些绕过安全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程序方法。在软件开发阶段,程序员利用软件的后门程序得以便利修改程序设计中的不足。一旦后门被黑客利用,或在发布软件前没有删除后门程序,容易被黑客当成漏洞进行攻击,造成信息泄密和丢失。此外,操作系统的无口令的入口,也是信息安全的一大隐患。

三、计算机网络攻击的特点

1. 损失巨大

由于攻击和入侵的对象是网络上的计算机,所以一旦他们取得成功,就会使网络中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从而给计算机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美国每年因计算机犯罪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几百亿美元。平均一起计算机犯罪案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一般案件的几十到几百倍。威胁社会和国家安全。一些计算机网络攻击者出于各种目的经常把政府要害部门和军事部门的计算机作为攻击目标,从而对社会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2. 手段多样,方法隐蔽

网络攻击者既可以通过监视网上数据来获取别人的保密信息;也可以通过截取别人的帐号和口令堂而皇之地进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绕过人们精心设计好的防火墙等等,这些手段隐蔽性都非常强。

3. 以软件攻击为主

几乎所有的网络入侵都是通过对软件的截取和攻击从而破坏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它完全不同于人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对某些机器设备进行物理上的摧毁。因此,这一方面导致了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对计算机的各种软件(包括计算机通信过程中的信息流)进行严格的保护。

四、防范网络侵害的措施

1. 设计合理的网络系统结构

建立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工程需要全面分析网络系统设计的每个环节,其中网络运行质量的设计方案是重中之重。在总体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由于局域网采用的是以广播为技术基础的以太网,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数据包,不仅被两个节点的网卡所接收,同时也被处在同一以太网上的任何一个节点的网卡所截取。

2. 强化计算机管理

加强设施管理,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实体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用户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 注重在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外部设备和能信链路上狠下工夫

3. 建立入网访问功能

入网访问控制为网络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它允许哪些用户可以登录到网络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准许他们在哪台工作站入网

4. 建立权限控制系统

网络的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

5. 建立完善的備份及恢复机制

建立强大的数据库触发器和恢复重要数据的操作以及更新任务,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使重要数据均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朱理森,张守连.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2001

[3]刘占全.网络管理与防火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 篇12

1 电气安全概述

电气安全, 是电气使用过程中科学技术与管理安全领域的一项重大工程, 一般来说包括电气安全实践、教育与科研, 树立了以安全为中心的基本目标, 以电磁学理论及安全原理为基本理论, 以电气为领域切实实现用电安全和电器安全。一方面, 电气安全涉及范围广泛, 在各种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都无法离开电气的使用, 由于电气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电气使用极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甚至是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 电气安全相对于其他安全来说综合性比较强, 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的同时, 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 必须以电气安全为角度, 全方位建立健全电气安全评价体系, 切实增强电气安全使用的意识和方法, 加强电气安全评价系统的使用, 科学合理布置用电系统各工作, 提升人们对用电安全的认识, 加强用电安全的防范措施, 不断整合各方面资源增强电气安全与各领域工作的协调性, 积极增强人们对电气安全危险影响因素的认识, 有针对性地发现电气安全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防止电气事故出发, 比如由触电、火灾、爆炸、雷电等方面引发的电气安全事故, 从而提升电气安全技术。

2 电气安全防范措施的对策分析

2.1 以安全为核心加强电气保护

树立科学的态度加强人们对电气安全的认识, 不断提升电气安全水平, 实现电气保护接地, 或者采用保护接零的方式加强电气保护。一方面, 必须防止电气设备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旦电气设备某部分绝缘受到损坏, 出现外壳带电的现象, 如果人们不注意自身保护一旦人体触及, 极可能引发外壳上的电流流经人体而危害人们人身安全, 则必须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电气安全意外情况的发生, 就需要加强对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保护, 实现保护接地;另一方面, 将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的基本情况下, 将具有危险的外壳金属部分实现接地装置, 主要是充分利用导线将其通过与大地进行连接, 在人们意外触电时引发短路电流分流, 从接地和人体两条途径通路流过, 充分发挥接地体的分流作用, 引流人体电流, 促使其保持在零状态, 及时并有针对性地避免短路故障引发的人体触电安全事故;

2.2 以科学技术为导向加强漏电保护器与绝缘电器的应用

首先, 积极采用一根保护接地线, 引入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所使用的配电盘, 严格连接保护接地线与工作零线, 必要的情况下实现保护接零的方式, 一旦电气设备出现故障, 及时将电器危险金属部分与保护零线连接, 充分利用导线将短路电流引流, 实现由火线到外壳最后流经到零线的目的, 因为一般情况下故障回路时电阻、电抗相对来说比较小, 导致故障电流大, 因此只要充分发挥保护装置的作用, 及时将漏电设备断开电源, 就可以消除安全事故起到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其次, 无论是采取保护接地还是保护接零的保护措施, 都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加强三眼插座的配置, 因为三眼插座内部有三根导线, 可以充分发挥火线、零线、与地线连接的作用, 切实保护人们的用电安全;最后, 加强漏电保护器的应用, 一旦电气设备及线路出现漏电时, 实现保护装置的转换和传递, 引发装置自动切断电源, 实现绝缘电气隔离, 有针对性地避免人们触电安全事故的发生, 也可以充分利用试电笔, 加强电气设备的检查与意外情况, 防止电线相应的保护装置受潮、破损, 及时发现情况增强漏电保护器与绝缘电器的保护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 探索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 必须以安全为核心加强电气保护, 以科学技术为导向加强漏电保护器与绝缘电器的应用, 不断提升人们安全用电知识与电气安全技术水平, 切实实现电气安全目标。

摘要:无论是在生活领域还是在生产领域, 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电气问题, 本文旨在加强电气安全技术在电气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切实从防范措施出发实现电气安全实践, 从而以安全为导向提升电气使用的广泛性。因此, 本文将从电气安全概述出发, 简要分析了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 必须加强人们对电力安全的认识, 提高人们对安全用电技术的水平, 切实实现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加强漏电保护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与此同时, 实现绝缘电气隔离, 切实落实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措施和防范, 立足于电气使用现状建立健全电气安全评价体系, 对人们安全用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气,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鹏.浅谈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 2010 (20) .

[2]张洋.电气安全技术及其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22) .

[3]蒋勇.电气安全与防护[J].安防科技, 2004 (07) .

上一篇:高职思政课程下一篇:制漆新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