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道德与法制教案

2024-06-27

第三课道德与法制教案(共4篇)

第三课道德与法制教案 篇1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一框 生活在民主国家

知识目标

1.理解民主的含义。

2.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民主的历史进程。3.知道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

4.知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民主特点、两种形式。5.知道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实现的四种政治制度。能力目标

1.了解民主,感受民主,提高对民主的认识能力和水平。2.全面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实现形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民主,树立民主意识和观念。2.支持我国的民主制度和建设工作。

重点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民主特点和两种形式。2.四种保障民主实现政治制度形式。难点

1.对民主含义的理解。

2.对民主追求、探索进程的认识。

教师准备:

1.精心制作教学相关情景幻灯片。2.认真备课。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活动导入,场景激趣

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国家。现实生活中,你参与过民主生活,感受过民主的力量吗?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你心目中的“民主”是什么样的? ◆民主就是自由发表意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民主就是投票选举。◆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教师总结:进入九年级的我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家庭、学校、社会问题的解决,那么究竟什么是民主?怎样的民主实现形式才是大家都乐于接受的呢?要想揭开这些问题的谜底,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新课的学习。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民主的足音 1.理解民主

(1)中国民主思想源头 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民本思想,至今仍然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2)民主含义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确立及意义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探究与分享”,了解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先贤追求的民主是什么样的?结果又怎样?

教师在学生思考后,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1)确立

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不管是江西瑞金的“红色苏维埃”还是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都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1949年,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终于建立,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2)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最下面的及33页最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后面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什么?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问题二:真正的民主是什么?

历史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前面已经了解这样一个观点: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而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宪法又有明文规定,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都要受到相应法律制裁。因此,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民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真正实现。(二)新型的民主

【过渡语】社会主义民主有法治保障,实现了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民主呢?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是一致的,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知识拓展】教师出示幻灯片

十九大代表热议报告:203次提到“人民”二字说明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

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

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过渡语】民主是具体的,从来没有抽象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什么呢?它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又有什么不同呢?

本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应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讲解分析如下:(1)新型的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资本主义及历史上少数人享有的民主显然是不一样的。

(2)最广泛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是有史以来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的民主。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广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享有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二是享有民主权利的范围、内容具有广泛性。

(3)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的意愿可以得到充分反映,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要求可以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能够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知识拓展】或教师出示幻灯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和村民会议制度。第十九条 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一)乡统筹的收缴方法,村提留的收缴及使用;(二)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三)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四)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六)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七)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八)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条 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4.民主的两种形式

教师要从两个方面讲解:(1)人民民主的真谛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民主的两种形式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投票选举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3)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5.制度保障民主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八下法治教育专册所学的我国的政治制度——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

【知识拓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知识拓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我国,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知识拓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知识拓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行为。教师总结: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民主的足音和新型的民主两大问题。大家要重点学习和把握我国民主的本质、特点、两种重要形式和四种政治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生活在民主国家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新型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制度保障民主(四项制度)

第二框 参与民主生活

知识目标

1.知道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原因及做法。2.了解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三种形式。3.知道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意义。4.知道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5.识记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理解民主民主的足音

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确立及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能以正确形式和途径参与民主生活,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塑造现代公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民主生活。2.热爱学习,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重点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三种形式及各自要求。2.塑造现代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难点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三种形式及各自要求或意义。2.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教师准备:

1.制作教学情景幻灯片。2.精心备课。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新闻导入,场景激趣

郑州学生的微议案又被采纳 人大代表还写了回信

2017年2月底,东方今报·猛犸新闻和郑州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我为两会写微议案”活动启动。瞬间,郑州各中小学校园里刮起一阵写微议案旋风。

据初步统计,本次活动共收到郑州市中小学生提交的微议案3万条,就连焦作市宇华实验学校的学生也纷纷加入。微议案内容涉及学生减负、雾霾、创新与创客、弘扬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此次活动也得到家长和校长的点赞。“这次微议案活动真好,给学生提供了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周围生活的平台和机会。”一位张姓家长给记者留言说,她也从中了解了孩子们真正关心的内容,让她越来越觉得孩子们都很“了不起”。郑州中学附小校长华勇赞叹,“小代表”们认真调研,梳理问题,提出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微议案,一个个真正成为国家的“小主人”,参政议政的热情非常高,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今年的微议案活动,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种下梦想和责任的种子。

郑州学生的微议案写进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今年全国两会,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郑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我为两会写微议案”活动受到了不少人大代表的关注,多位郑州中小学生的建议写进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议案里。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学生胡育杰、郑州市回民中学学生海迎和郑州市第二中学学生孔垂籽等多位学生都关注了校园暴力并就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也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侨联常委、河南省侨联副主席王鹏杰的关注。

同时,郑州市第九中学学生焦坤贤、方怡飞,郑州市二七区幸福路小学王艺霏和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王怡淳等多位学生,同时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问题。这也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著名画家王绣的关注,她将几人的微议案写进了自己的建议里。王绣一直关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她多次呼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给写微议案学生回信了

日前,王鹏杰和王绣两位全国人大代表也分别给部分写微议案的郑州市中小学生写了回信。

教师总结:郑州学生的微议案写进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这说明了什么呢?要想了解更多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参与民主生活吧!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一)行使民主权利 【过渡语】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也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作为中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参与民主生活呢?该怎样参与民主生活呢?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原因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可以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生活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8页内容,请学生概括总结“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生活”这一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从国家方面来讲,一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二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三丰富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不断增强公民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

(2)从公民个人角度来讲,一要依照、遵照法律法规;二要培养公民的民主素养。

教师总结:从国家方面来讲,是从参与的公平、平等、有秩序这些角度提出的要求,这是保障公民正常、正确参与民主生活的前提;从公民个人参与民主生活来讲应具备一些基本素质,这是为保障参与民主生活的效果、意义而提出的。【过渡语】丰富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可以激发、调动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积极性和热情。公民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参与民主生活呢?

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

(1)民主选举

从选举的形式和要求两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选举的形式有多种,例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从决策的要求、形式、和目的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3)民主监督

从监督的意义来理解和把握: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教学指导:在这个问题讲解分析过程中,教师展示以幻灯片,配合学生理解和把握。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选国家领导人间接方式(民主选举)

选居民委员会选村民委员会专家咨询制度直接方式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实行监督的意义:

A.有利于清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B.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C.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二)增强民主意识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选人大代表【过渡语】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就需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公民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呢?

1.公民要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2)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3)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知识拓展】素养和国家民主素养

素养: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国家民主素养: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普遍对民主的内在涵养及自由的观念。

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3.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培养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是在对上节课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民主特点、表现形式、制度保障等基本知识了解基础上,以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生活为核心,探讨学习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要求及如何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等知识。通过学习,我们要积极参与民主生活,增强自己的民主意识,为将来进入社会,正式参加政治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依照法律法规

公民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行使民何参与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主权利民主丰富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形式,增强公参与民主生活生活民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三种形式

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意义

增强民主意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具体要求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原因

第三课道德与法制教案 篇2

1、为什么说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的作用):

(1)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__________,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________和______,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2)________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获得更多的_______与创造可能。

2、如何自信:自强可以让我们更________。__________、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3、青春为什么需要自强?

(1)___________,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不断克服自己的__________,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2)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3)自强可以让我们更___________。

4、如何自强?

(1)不断克服____________、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2)___________可以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________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5、怎样认识(理解)“行己有耻”?

一个人做事,凡自己认为_________的事情就不去做。我们要_________,懂荣辱;有所为,___________。

6、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需要我们有_________,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要求树立_________________,触碰道德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需要磨砺意志,拒绝______________,不断增强自控力。

7、什么是“止于至善”?(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1)

“________________”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2)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____________,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8、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_________,积善成德。

(2)、我们要_________,向学习

(3)、我们要养成___________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___________,端正自身行为。

9、榜样的作用:

(1)榜样不仅是___________,而且是_________。‚

(2)好的榜样昭示着______________的基本态度,(3)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____________,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1.自信

信心

希望

自信

实践机会

2.自信

相信自己

3.自强

弱点

自信

4.自己的弱点

自强

自强

5.可耻

知廉耻

有所不为

6.羞耻心

底线意识

不良诱惑

7.止于至善

实践过程

8.积少成多

见贤思齐

榜样

自我省察

慎独

9.一面镜子

一面旗帜

激发

做人、做事

第三课教案 篇3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宋继胜

一、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教

一、教学目标 认知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从理论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实践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适用于全体公民,是大家都应当熟知和遵守的,也是理解和遵守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因而是本课教学重点。把握这一重点,首先要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然后要弄清楚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观,努力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1.(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2.从理论上讲,社会公德既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行动准则,是公民个人道德水准和社会道德风气的标志;从实践上讲,社会公德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学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需要加以强化,因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首先需要理解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要弄清其具体要求,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树立公德意识,认同“遵守公德,人人有责”的观念;还要知行统一,自觉把社会公德放在首位,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3.(3)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4.从理论上讲,个人品德修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四德”建设的基石。从实践上讲,个人品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在中职学生身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中职学生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因而是本框教学的重点。

5.把握这一教学重点,首先要理解个人品德建设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个人品德建设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现实意义;要引导学生从现在开始,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切实加强道德修养。

教学难点

6.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7.家庭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把握这些道德规范所蕴涵的意义,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做到这些道德要求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家庭美德确定为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并突出重点;理解家庭美德在维系家庭关系、增进骨肉亲情、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要联系学生实际,找到影响把家庭道德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障碍,并想办法加以克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结构线索

8.从道德知识(特点和分类)到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

9.从共性到个性: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普遍性的道德要求,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是针对某一领域特定人群提出的道德要求。

10.在各种道德规范的学习中,体现着知、信、行的学习路径,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信念——道德行动。

三、学情分析

11.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将内容细细融进,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12.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分组教学。

五、教学过程

13.【创境激趣】

14.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丁丁现象”

某报就一次救人事件引发的社会现象,进行过一场“丁丁现象”的讨论。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在人车如流的街头,一男青年将一位老太太撞倒后扬长而去,一位名叫丁丁的年轻人拨开围观的人群,将老人扶起,询问伤情,和母亲一起把老人送进了医院,并打电话通知了老太太的亲属。谁知当老太太的亲属听了事情的经过后,竟然一口咬定老人就是丁丁撞的。他们的理由是:现在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人,把人救了送到医院不说,还自愿领着病人检查,连住院的押金都给垫上。老太太摄于其家人的压力,竟然也坚持说就是丁丁撞的。报纸针对丁丁的遭遇,就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了一场大讨论,通过丁丁与老太太的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的强烈对比,对丁丁行为的赞扬与激励,对老太太及亲属的批评与谴责,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善与恶的标尺,净化了人们的心灵。就连当初撞倒老太太后逃之夭夭的那个年轻人也给报社写了信,承认自己的过失,检讨自己的行为。【引思明理】

探究问题①:大家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些生活现象的? 案例分析提示:“丁丁现象”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肇事逃逸者因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个人良心的谴责而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这说明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来维系的。(幻灯片)探究问题②: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由“丁丁现象”拓展开来,由学生列举,然后,分类归纳,概括为五大方面:(幻灯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就是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板书: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探究问题:上述基本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理解并掌握教材关于诸规范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存在的突出的思想现实,设置以下几个辩题:

辩题①:讲爱国是唱高调,与我无关,我只想做好本职工作。辩题②:礼仪过多太古板、不实在,现代人要自由、随便一点。

辩题③:我靠自己能力做事,团结与否无所谓;办事得靠关系,自强没用。辩题④:多劳多得,凭本事吃饭,奉献观念已过时。

这些问题多数要在后面解决,所以在这儿,只需议一议,明白道理即可,不要过度展开。通过辩论,解决以下问题,达到以下共识:

认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学会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认同“无论古代还是现在,做人都要明礼,做事都要合礼”这一基本要求,养成依礼而行的良好道德习惯;认同“团结”和“自强”的道德要求,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培养自强意识和团队精神;明确“多劳多得”与“敬业奉献”并不矛盾,培养敬业奉献的道德信念。案例2:谢延信与罗映珍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在妻子去世后,担起了照顾瘫痪的岳父、病弱的岳母和痴呆的妻弟的责任,无微不至,精心照料,33年如一日,用一颗赤子之心演了一段家庭美德佳话,被评为“中华孝老敬老之星”,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罗映珍的丈夫是一名优秀的缉毒警察,因公负伤昏迷不醒。在守候丈夫的600多个日日夜夜里,罗映珍用爱和信念书写了一曲呼唤生命的动人旋律。在罗映珍的感召和呼唤下,她丈夫终于站了起来。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

探究问题①:在谢延信、罗映珍身上体现出哪些家庭美德?

15.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二人身上体现出的家庭道德。16.探究问题②:说一说家庭美德还包含什么内容?

17.学生讨论,列举。最后,教师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归纳概括出五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8.板书:

2.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9.探究问题: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20.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可以从教材上找到。

21.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尊敬老人、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作为重点。

22.为此,设置三个活动:

23.首先,互动在线:讲一讲《我的敬老故事》。24.交流问题:如何与老人沟通?

25.通过此活动,从情感到理性,认同和接受“尊敬老人”的道德观念,学会与老人交流沟通,强化亲情。互动过程中,为增强情感渲染效果,可以使用手机与家长即时沟通。

26.然后,组织一次辩论: 27.正方:勤俭持家应提倡;反方:勤俭持家已过时。28.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懂得“勤俭持家”与追求幸福生活并不矛盾,认同“勤俭持家”的道德要求。

29.最后,互动在线:小组合作,总结一个《和睦邻里十宜十忌》。30.谈体会:处理邻里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31.引导学生找到其中蕴涵的“尊重、友善、关心、谅解、互助„„”等道德要求。

32.案例3:四幅漫画

33.34.探究问题:结合漫画,谈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35.学生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②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③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最后,总结: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36.板书:

3.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7.首先,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社会公德诸规范的基本要求。

同理,要界定其中几个概念的外延。如,社会公德基本规范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有一些提法从字面上很相近,如“文明礼貌”与“明礼”、“遵纪守法”与“守法”等,但所指不同,前者仅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礼貌与纪律、法律;社会公德中的“保护环境”是指在公共场所保护环境整洁、卫生,也包括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等内容,但与完整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是有区别的。互动在线:《校园公德状况扫瞄》 探究问题①:谈一谈我的公德表现。探究问题②:议一议公德意识与人品。

通过扫瞄,发现问题;通过谈一谈,反思自己的公德表现及公德意识;通过议一议,把公德意识与人品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案例4:

某市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为主题、以“市民形象提升行动、人际关系和谐行动、干事创业回馈行动”为主要形式的个人品德建设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各行各业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各级各类学校把个人品德修养引入课堂,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精神境界。

探究问题:为什么说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板书:

4.成长路上的个人品德 学生思考、讨论。

探究问题提示:各行各业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各级各类学校把个人品德修养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精神境界。

通过辅助举例,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

其一,从个人品德建设在“四德”建设中的地位来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都要诉诸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其二,从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来看,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②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有助于明辨是非善恶荣辱,避免走弯路,入歧途,从而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③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态度,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有利于促进事业的成功,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

其三,从个人品德建设的现实状况来看,当前,个人品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中职学生身上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更具现实意义。

最后,要使学生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一观念,从而增强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互动在线:搜集各大企业用人标准,看看他们在“人品”方面有什么要求?比较这些要求有无共同点?思考:企业用人重视“人品”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人品”主要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人格等因素。企业对劳动者个人品德十分重视,“德才兼备”才是合格的劳动者。个人品德好,既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体验导行】 1.学以致用

(1)餐厅里,大家有秩序地排队打饭。这时,一个男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径直挤到售饭窗口。队伍一下子骚乱起来,后面的往前挤,队伍乱了套。①请你评论一下夹塞儿的男生的行为。②结合此事,说明在公共场所和公共生活中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

(2)周恩来的七条修身要则:①加紧学习;②努力工作;③习作合一;④要与自己和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⑤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⑥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⑦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38.①说一说同伴在个人品德方面有哪些让你赞赏的亮点。39.②找一找自己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40.③小组合作,开发一份《个人品德修养计划》。

课堂小结 41.运用“盘点收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①可以从知识方面进行盘点,如:“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家庭道德的基本规范有„„” ②也可以从情感方面进行盘点,如:“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自己以前的某件事表示懊悔”,“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对妈妈说„„”。

42.③还可以从行动方面进行盘点,如:“在学校里,我打算„„”,“在家庭里,我打算„„”,“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我打算„„”。

推荐作业

43.(1)你认为自己在家中做的哪件事情最能体现家庭美德,写下来。44.(2)为教室、餐厅、公寓、广场、操场、公厕等场所设计几条社会公德警语。

六、教学反思

45.(1)德育目标明确,德育效果好。46.这节课扫除了学生观念中的一些盲区,对道德的内涵、各种道德规范有了全面的认识,使学生从感情上认可道德,拉近了学生和道德认识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行动的自觉性,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比如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德问题,教师自身如果没有研究思考,没有深刻理解,没有把追求崇高道德作为自己的价值观,那只能是照本宣科,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首先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坚定自己的信仰,学生才可能“信其师,信其道”。

47.(2)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德育教育水到渠成。48.这一节的设计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接受。这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和讲解、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手段,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整节课就像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在不经意间开始,又一步步走向高潮,环环相扣,使人不能放弃,最后又似春风化雨般结束,可谓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以人为本,使学生爱上德育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9.(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升德育的实效。50.这节课的开始通过设疑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他们急于知道道德是什么,有哪些内容?但教师没有简单地把教材的内容告诉学生,利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更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具体,深刻领会道德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发言,自己提出疑问,教师在此基础引导分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使学生在主动的研究过程中掌握道德规范并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

51.(4)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实际,找到德育的切入点。

这节课所提供的材料都是学生很熟悉的话题,而题设计更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所以能吸引学生,师生实现了良好的互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材料积累,必须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比如读报、上网积累材料,增强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二、良好道德促进家庭幸福和人生发展

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宋继胜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52.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53.认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运用

54.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推动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材分析

55.教学重点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的作用表现为几个方面: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是道德最重要的作用,也是离学生的自身需求最近的作用,理解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它几个方面。因此理解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不良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影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3.结构线索

按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线索,从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谈起,过渡到高尚道德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对先进生产力、其他意识形态、人际关系的影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弱,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从实际入手,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用投影仪投影道德模范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投影:孔子、雷锋、王进喜的图片 讨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这说明良好道德对他们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良好道德是怎样促进人生的发展的呢?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教师讲述案例: 案例1:“马福元事迹”

马福元,男,20岁,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学生。

家在重庆南川的马福元,出生仅3天母亲就离家出走,12岁时父亲病逝,一贫如洗的家里只剩下他和78岁的爷爷相依为命。17岁的马福元好不容易考上了学杂费、食宿费全免的“宏志班”,80多岁的爷爷却意外摔伤,从此卧病在床。马福元背起爷爷去上学,用微薄的生活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木棚房,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爷爷。由于房间很潮湿,爷爷风湿病一受寒就会发作,几乎每天晚上,马福元都要为爷爷暖被窝。一次,邻居阿姨给他几个鸡蛋,他担心爷爷不吃,就把鸡蛋蒸成鸡蛋羹悄悄地埋在爷爷饭里给爷爷吃,自己却一棵白菜吃上两三天。读书期间,为给爷爷治病,他一直坚持在学校饭堂打工。

56.马福元没有因为照顾爷爷耽误学习,他成绩优异,表现突出。2006年3月,还在读高三的马福元,获得了由团中央、全国学联评选的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特别奖,在200多名候选人中得票最高。其实马福元对这些都不那么在意,他甚至很少看报纸和网络对他的报道。他说:“作为学生,我希望自己在一个平静的学习环境中,扎扎实实搞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本领,回报社会’特别是无数给予我太多关爱的人。这既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爷爷对我的期盼。”

57.【引思明理】

58.探究问题①:在案例中,马福元具有哪些良好道德品质? 59.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60.案例分析提示:在这个案例里,马福元刻苦勤奋,勤俭节约,孝顺长辈等。61.探究问题②:这些良好道德对他的人生发展有什么影响? 62.学生讨论,教师提问。63.分析提示:

64.正是这些良好道德促使他不断完善和推动自我的发展。案例中他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把爷爷照顾好,而且学习成绩优异。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后,他对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念念不忘,立志将来回报社会。对长辈的孝顺之情和对社会感恩的心将不断鞭策着他走向成功。

65.总结: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

66.板书:

67.引领人生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68.1.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69.2.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

70.学生活动:选择班里某个宿舍的学生,要求他们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出他们宿舍最受欢迎的人的名字,然后上交给老师。

71.老师公布这位“最受欢迎的人”,再提问其中某个学生:“为什么他会最受欢迎?”

72.教师总结: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懂得尊重别人,经常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所以在人群中,一般比较受欢迎。相反,如果有一个人,不懂得尊重别人,自私自利,那么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孤家寡人了。所以,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73.良好道德可以促进人生发展:①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②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③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74.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75.阅读教材38-39页材料,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铁人精神?2.还有哪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事迹?

76.学生发言

77.教师总结:铁人精神体现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

78.教师讲述事例:李春燕:最后的赤脚医生

事例:李春燕,24岁的时候成为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

79.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李春燕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他待遇,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

80.2004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于是李春燕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81.82.教师总结: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李春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83.思考:良好道德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84.学生发言 85.教师总结: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鼓舞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社会的经济建设上,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李春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我们要敬业、乐业,以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将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良好道德,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良好道德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86.(过渡)良好道德怎样推动社会发展?

87.每个社会都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有些意识形态有利社会发展,如: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等;有些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有不良影响,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

88.教师总结: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意识形态能引导、促进社会的发展壮大;相反,错误的消极的意识形态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所以我们必须以高尚道德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引领、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89.高尚的道德不仅可以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还能够推动社会和谐。90.学生阅读教材第39~40

91.思考:高尚道德为什么能够推动社会和谐? 92.学生发言 93.教师分析: 94.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95.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96.学生讨论交流

97.教师总结:自身道德修养提高之后,足以为一家表率,这样,家庭便自然而然地会治理好。在齐家的基础上,治国与天下平也就不是难事了。这便是古人幻想的治国道路。同样的道理,我们培养高尚的道德,就能以德服人,促进家庭幸福、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创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道德,良好道德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98.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高尚道德有利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和谐。

六、课堂小结

99.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100.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101.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102.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

七、推荐作业

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部分社会公德警示语,或公益广告画,并制作成宣传栏,放在校园里合适的位置上。

八、教学反思

第三课道德与法制教案 篇4

一、选择题

1.习近平主席2018年的新年贺词,“我为中国人民进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突出体现了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

①自强不息②爱好和平③开拓进取④勤劳勇敢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发展为我们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A.祖国B.个人C.社会D.家庭

3.学完“祖国发展我成长”后,几位学生进行讨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我的发展靠的是我爸爸妈妈的养育,祖国没有付出什么

B.小红:我的发展靠的是老师的栽培,与祖国关系不大 C.小伟:我的发展是靠我自己的刻苦努力,与祖国没有关系 D.小强:你们说的只是一部分,有国才有家,国富才民强,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

4.在“美丽厦门共同维造”的主题班会中,小丽同学提供了两则素材: 素材一:思明区“雨花斋素食”餐厅给老人拾荒者、学生等提供免费午餐

素材二:海沧区举办首届“学习宪法、遵守法律”暨新厦门人法律知识竞赛

这两则素材分别体现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公平正义 充满活力 B.诚信友爱 民主法治 C.民主法治 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公平正义

5.2017年的春天是传统文化盛行的春天,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还是《朗读者》节目,都让我们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我们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找到自己的来路,探寻未来的方向。该观点告诉我们 ①要全面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②要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③中华文化优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

④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湖北29岁小伙郑松为了捐献骨髓救人,耽误了公司报到时间被解聘。他说,工作可以再找,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承担责任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B.郑松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郑松以损害自身利益去成全其他人的利益,有悖于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值得提倡

D.公司解聘郑松的做法不合法,毕竟郑松弘扬了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二、非选择题

7.某校围绕“我爱我的祖国”这一主题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同学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下面是同学们精彩的演讲片段。片段一:文明的星空,群星闪烁,许多文明似流星一样从人类的视野中一闪而过。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无数的民族如浪花般随着波峰激荡匆匆滑落。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一颗闪亮的恒星,这就是古老而不朽的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随着波峰流转而始终闪耀的绮丽的浪花,这就是伟大而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它有一种精神穿越千古,流传至今。片段二: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人叶浪在自己创作的诗歌中深情地吟道“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这一刻,我们都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面对我国航天科技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海外华人自豪地呐喊“我们中国的飞船飞得多高我们海外华人的头就会抬多高!”由此,我们怎能不爱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果你想在演讲词中介绍赞美自已的祖国,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2)片段一中提到的民族精神,请你谈谈它的内涵。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3)片段二启示我们祖国发展对个人有何作用? 8.材料一《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2018年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节目,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让流传千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经典咏流传》第一辑中一首沉寂了300多年清代小诗《苔》在《经典咏流传》播出后,一夜之间被亿万国人认识,仅仅在微信客户端,《苔》引发3000万阅读量,官方微信推文单篇阅读高达280万。

材料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认为,诗词与流行的结合是一种非常好的国民教育模式。他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人生价值、人生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样的创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生根、开花、结果。”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经典味流传》节目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分别是什么?(2)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生根、开花、结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两个方面即可)(3)请你列举一句能够引发国人强烈的情感共鸣的古诗词。答案:

一、选择题 DADBCB

二、非选择题

7.(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江山如画。生活在祖国的大地上会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发样地之一,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包括:文字典籍、艺术创造和科技发明。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3)①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②祖国发展为我们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③祖国发展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④祖国发展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出彩的机会。8.(1)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2)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加大文化投资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在各级各类教材中增加国学内容。

社会:加大宣传力度,多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人们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学校: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校园环境;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落实好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教材和课程。

家庭:言传身教,形成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青少年: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加各种传统文化的活动。学习毛笔书法、学唱京剧、学习剪纸等,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等。

上一篇:脱贫攻坚近期重点工作下一篇:湖北省国内旅游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