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共11篇)
九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 篇1
2018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对于初中同学,每天学习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知识就需要不断地归纳总结,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总结了2016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定要仔细阅读哦!
物理量(单位)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
重力G(N)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kg/m3)=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F浮=G排=m排g=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 100% 功率P(w)P= W:功
t:时间
压强p(Pa)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P=gh :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Pa P=F/S 功 W 焦耳(焦)J W=Fs 功率 P 瓦特(瓦)w P=W/t 电流 I 安培(安)A I=U/R 电压 U 伏特(伏)V U=IR 电阻 R 欧姆(欧)R=U/I 电功 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J Q=cm(t-t)比热 c 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t
2、放热:Q放=Cm(t0-t)=Cm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提供的2016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大家仔细品味了么,希望在学习上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 篇2
一、精讲少练, 降低难度, 把时间还给学生
九年级, 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 都是非常时期。期间, 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 以考促学, 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 可以看出问题, 可以推进复习, 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 得不偿失。偏多的训练, 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 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 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 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最忌在中考前夕还四处抓各地模拟题或重点中学的试题, 然后照单全收, 当珍宝似的发放给学生, 反复叮嘱学生去做, 其实这只能向学生显示老师的底气不足, 人云亦云, 反而造成学生的集体恐慌。另外, 学生水平不同, 重点中学的试题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望着一撂的冲刺、押题试卷, 我们就是在这种劳而无功的失败情绪中度过。因为我们弱化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消磨了本该可以运筹帷幄的宝贵时间。所以我常常在这三个问题上自省:为什么中考语文知识和考点越来越细、越来越少, 但学生还学不出色, 教师还教得不满意?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中考语文试题总体难度不高, 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必须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 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 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 成绩是主流, 问题是枝叶,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激情、兴趣, 巩固他们的信心, 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 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与此同时还要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 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 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 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 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不“养”, 谈何“用”?没有储备, 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我们把知识嚼得稀巴烂了才喂到学生的嘴里, 这些精神食粮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是食而无味, 脆生生的食物会更具有诱惑力、新鲜感和挑战性。比如, 笔者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言文实、虚词的整理和句段翻译上, 并布置了大量的练习题, 但因把学生所有的语文课堂都剥夺在练习、讲评上, 而课后学生又不可能在语文的复习中再花费时间, 所以学生自主消化知识的时间丧失了, 结果一个月消耗战下来, 虽然老师用心良苦, 但学生在文言文上似乎没有一点长进。指导方向对了, 但教学手段却错了, 而这样的错误依然在继续。
二、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学
教学重在引导。汉语言内蕴深广, 语文课堂上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九牛一毛,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管理的生命在于“导”, 在于“启”, 即引导学生投放精力, 安排时间, 催生主体欲望, 激活学习激情。让学生获得成绩, 主动学习, 这才是成功的九年级语文教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但是到了九年级后, 由于要进行专题性的复习, 难免有些枯燥乏味, 学生常闷着不说, 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另外大部分学生, 常常有重理轻文、重英轻文的思想。课下用在语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这就要求老师向课堂要效果, 使学生在课堂上乐学语文, 并把学习语文的时间延伸到课外。
1. 必须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教师居高临下地兜售知识, 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其实大部分教师优于学生的无非是在经验上, 真正进入知识的操作阶段, 在思维的拓展度、灵敏度、准确率等方面很多老师都不及学生。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 当作学习的合作者, 在课上、课下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唱对台戏,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无所谓“师道尊严”。若能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间的激烈辩论、师生间的良性辩论, 笔者想, 此时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堂气氛活跃的表面效果了。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 更需要教师具有不怕“丢面子”的勇气。
2. 灵活运用教法, 激发学生去学。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 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 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 追根究底, 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 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长此以往, 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 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 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 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因此, 要用灵活的教法去激励自主学习的兴趣。
3. 教师要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 大显身手。
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 (1)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 (2)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 (3)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 (4)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 (5) 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地学习和复习, 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 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提高。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 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和服务员。
九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 篇3
1. 【课本原句】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
【思路点拨】宾语从句常由连接副词when, where, why等,连接代词what, that等引导。宾语从句的语序用陈述语序。当主句是一般现在时时,从句可根据需要使用各种时态;当主句是一般过去时时,从句只能用过去时态的某一种。例如:
Yu Yue says that she has seen the movies several times.余悦说这部电影她看过好几遍了。
Li Jun told me that he had finished his homework.李俊告诉我他已经做完作业了。
【中考链接】
——Could you tell me ____?
——Are you going to get through with him? But he is on business. You’d better call him next week.(2008年,三明)
A. what his car number isB. what his office number isC. what his ID card number is
【中考链接】
——May I come in? I’m sorry I am late.
——Come in, please. But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____? (2008年,河南)
A. why you are late againB. what were you doing then
C. who you talked withD.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中考链接】I didn’t understand ____, so I raised my hand to ask.(2008年,河北)
A. what my teacher saysB. what does my teacher say
C. what my teacher saidD. what did my teacher say
【中考链接】——Do you know ____ for Shanghai last night? ——At 9:00.(2008年,北京)
A. what time he leavesB. what time does he leave
C. what time he left D. what time did he leave
2. 【课本原句】The drugstore is between the furniture store and the bookstore.
【思路点拨】between…and…意思是“在……和……之间”。例如:
I put the socks between the jeans and the shirt. You can find them easily.
我把袜子放在裤子和衬衣之间,你很容易找到的。
Please put the spoon between the fork and the knife.请把汤匙放在叉子和刀子之间。
【中考链接】
——When did your father come back yesterday evening?
——He came back ____ nine ____ ten o’clock.(2008年,东营)
A. from; toB. between; andC. at; about
3. 【课本原句】We decided to talk to some students about why they go there.
【思路点拨】decide意思是“决定”,指“经过考虑或商议”做出的选择,其后常跟动词不定式或that从句。例如:
He decided to go on Monday.他决定星期一走。
I decided that I would tell him about it. 我决定要告诉他那件事。
【中考链接】The menu has so many good things!I can’t decide ____.(2008年,河北)
A. what to eatB. how to eatC. where to eat
【中考链接】
——What’s your plan for the summer holidays?
——I’ve no idea, but I’ve decided ____ at home and have a good rest first.(2008年,重庆)
A. stayB. to stayC. stayedD. staying
4. 【课本原句】If they love good food, they can find it at the Farmer’s Market where the food is both delicious and cheap.
【思路点拨】both用作形容词时,意思是“双,俩”;用作代词时,意为“两者,双方”;用作副词时,意思是“两者”;both…and是并列连词,可连接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意思是“两者都;既……又……;不但……而且……”。例如:
Both the doors are not open. 两扇门并不都开着。
Both of them are students.他们两人都是学生。
He both fears and hates at once. 他亦惧亦恨。
【中考链接】
——Which of the shirts do you like better?
——I’ll take ____. They are very fashionable and cheap.(2008年,泰州)
A. nothingB. noneC. allD. both
【中考链接】There are many tall buildings on ____ sides of the street.(2008年,长沙)
A. eitherB. orC. both
【中考链接】The managers were very happy because they visited ____ New York ____ London.
(2008年,泗水)
A. neither; norB. both; andC. not; until
5. 【课本原句】For example, if you stop a stranger in the street, we might first say, “Excuse me, I wonder if you can help me” or “I’m sorry to trouble you but,” before asking them for help.
【思路点拨】wonder用作及物动词时,其后可以跟动词不定式或从句,意思是“想知道;对……感到奇怪;对……感到怀疑/疑惑”。例如:
I wonder where to spend the weekend. 我想知道去哪过周末。
She wondered what the kids were doing. 她感到纳闷,孩子们究竟在干什么。
【中考链接】I wonder____.(2008年,苏州)
A. how much cost these shoesB. how much these shoes cost
C. how much do these shoes costD. how much are these shoes cost
【答案】1.B, A, C, C2.B3.A, B4.D, C, B5.B
Unit 12
1. 【课本原句】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思路点拨】be supposed to=should意思是“应该,理应”,常用于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是am, is, are+过去分词;一般过去时是was, were+过去分词;将来时是will be+过去分词;带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则是“情态动词+be+过去分词”。注意:被动语态后面的不定式不能省略to。例如:
Teachers are supposed to know a lot. 老师应该知道很多。
You are not supposed to smoke in public. 公共场所不可以吸烟。
【中考链接】
This disabled girl needs our help. We are ____ to do something for her.(2008年,山西)
A. stoppedB. invitedC. supposed
【中考链接】
Maria ____ at 6:30 every morning by her mother to get ready for school.(2008年,恩施)
A. was woken upB. woke upC. wakes upD. is woken up
【中考链接】
——Do you know Winter Olympic Games?
——Sure. Once Winter Olympics ____ the White Olympics.(2008年,常德)
A. callB. calledC. was called
【中考链接】The grand buildings ____ in two years.(2008年,三明)
A. were builtB. are builtC. will be built
【中考链接】
——There is a lot of wind in North China.
——Well, more trees ____every year to stop the wind.(2008年,自贡)
A. must be planted B. can plantedC. should planted
【中考链接】We are not allowed ____ in public.(2008年,丽水)
A. to wait in line B. to pick up the litter
C. to smoke D. to keep your voice down
2. 【课本原句】In China, you’re not supposed to pick up your bowl of rice.
【思路点拨】pick up是个常见的动词短语,意为“捡起;拾起”,是一个“动词+副词”结构,当它的宾语是名词时,既可以放在pick up之间,也可以放在pick up之后;当它的宾语是代词时,则要放在pick up之间。例如:
Please pick up the pencil which was on the floor.请把地板上的铅笔捡起来。
There is a plastic bag on the ground. Please pick it up.地上有个塑料袋,请把它捡起来。
【中考链接】Kate ____ a piece of waste paper and put it into the rubbish bag.(2008年,莆田)
A. threw awayB. picked upC. looked for
【中考链接】He ____ a piece of waste paper, and put it into the rubbish bag. (2008年,河北)
A. picked upB. threw awayC. looked forD. handed in
【中考链接】The ticket is on the floor; please ____.(2008年,烟台)
A. pick up itB. look forC. pick it upD. look it up
3. 【课本原句】Another thing is that it is very rude to say you’re full.
【思路点拨】full是个兼类词,用作形容词时,意思是“满的;充满的”;用作名词时,意思是“全部;完全;充分”;用作副词时,意为“充分地;完全地”等。例如:
The cup is full. 杯子满了。
I went full five kilometers.我足足走了五公里。
【中考链接】
——May I have another cake?
——You’d better not. You shouldn’t go swimming on a ____ stomach.(2008年, 武汉)
A. hotB. hungryC. fatD. full
4. 【课本原句】I was used to eating with chopsticks and a spoon, but I had to eat with a knife, a fork and a spoon.
【思路点拨】knife常用作名词,意思是“刀”,指有柄的小刀。用作动词时,意为“用刀砍;刺;划”。例如:
Put your knife and fork down on the plate if you have finished eating.
要是你吃饱了就把刀叉放在盘子上。
He was knifed on the back.他的背上被扎了一刀。
【中考链接】
——Hi, Tom. Could you help me cut up the meat for dumplings?
——OK, Mom. But where is the ____?(2008年,山西)
A. knifeB. forkC. spoon
5. 【课本原句】Whose e-mail English in 1 and 2 do you prefer?
【思路点拨】whose是who的所有格,用作疑问代词时,在句子中作定语或表语,意思是“谁的”;用作关系代词时,引导一个定语从句。例如:
Whose picture is this?这是谁的画?
Whose is this dictionary?这词典是谁的?
This is the girl whose name is Nancy. 这就是那个叫南希的姑娘。
【中考链接】Please tell me ____ pencil case is in the lost and found.(2008年,平邑)
A. whoB. whomC. whose
【中考链接】The boys ____ hair is long must have it cut short in our school.(2008年,汶上)
A. thatB. whoseC. which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4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
(qiáo cuì) 憔悴 (lóu yǐ) 蝼蚁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5
1、知道珍妮机的发明,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机器的发明
北:九上P42英国纺纱工人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制造出能够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纱车,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后来有更多的工作机被发明出来,这些工作机的应用,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
2、改进蒸汽机的史实,了解蒸汽机的作用(P42-43、P89-90)
北九上P42经过多次试验,瓦特完成蒸汽机的改进,1783年,瓦特又把蒸汽机与工作机连接在一起,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以蒸汽机为“原动机”的发明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3、知道“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
北:九上P44英国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并试车成功。
4、理解铁路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北:九上P44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篇6
1.你现在拿到的试卷共三大题,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请你在15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3.细心阅读,认真思考,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同时请你认真书写,规范答题,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的片段,按要求回答。(5分)
信息时代的人们走进了零距离的地球村落,那封从遥远的年代shān shān而来的家书,成了二十世纪最美丽的回忆……读鲁迅给许广平的信,可以发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对黑暗势力的抗争是何等沉着和坚韧;读巴金给肖珊的家书,可以发现有情人如何将崇敬和爱慕连在一起,并在饱经沧桑中拥有了相濡以沫的挚爱;读 ……
一封封家书走出了家门,便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养料,她不仅滋润了一个家庭的成长,亦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座“洁白的纪念碑”。
(1)文中拼音处应补写的汉字是: 。(1分)
(2)给“相濡以沫”的“濡”字注音: 。请再写一个与该成语意思相近的四字短语(包括成语): 。(2分)
(3)根据你在本学期学过的几封家书,任选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家书,再仿写一句:
(2分)
2.根据语境默写你学过的古诗词。(10分)
高贵的心灵总是把个人的命运与国运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所以就会有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 ” 的沉郁悲怆;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 ”的忠心耿耿;有杨炯“ ,风多杂鼓声”的豪情壮志。
诗意的心灵总会感受到生活的瑰丽多彩,所以就会有温庭筠笔下的“ , ”这朦胧残月凄清白霜的早行图景;有刘方平笔下“ ,虫声新透绿窗纱”的春气萌发。
敏感的心灵总是将个人的悲欣投影到时光风物的描摹上,所以就会有李清照“ ,
,人比黄花瘦”的憔悴;有李白 “花间一壶酒, ”的孤寂;有苏轼 “ ,村南村北响缲车”的祥和。
3.读一本书,就要有一本书的积累。《水浒》是我们初中阶段必读书目,它是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虽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请各用一句话分别举出三个人物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6分)
4.按要求完成第(1)—(4)小题。(14分)
家乡,总会传递一种淳朴、真挚和浓浓的亲情,这是一种来自祖先遥远的血管里的神秘力量,它把世世代代子孙凝聚在一起,让我们充满自豪和希望。为迎接祖国六十华诞,九年级(1)班小芳等几位同学筹备举办一个以“锦绣合肥”为主题的小型报告会,向外地来宾和全校同学推介合肥的名人、景观和特产,以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地方文化发展。
(1)假如你是小芳,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语文的王老师,说:
(3分)
(2)此次学校邀请了上海教育界的几位专家来我们合肥旅游观光,学校请你去接待他们,在欢迎仪式上,你会致一段怎样简洁得体的欢迎词? (4分)
(3)报告会上有一项是向全校师生介绍“名人与合肥”,但几位同学为到底介绍哪一位名人而争执不下,小芳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对小芳说“我建议推介____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因为 (4分)
(4)请你参照示例帮小芳拟一句简练优美的话来赞美宣传我们合肥,作为此次报告会的结束语。(3分)
示例一:合肥山水美如画,风流人物耀古今。
示例二:昨天,安徽的合肥;今天,中国的合肥;明天,世界的合肥!
你的宣传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钢管滑梯上的天使(20分)
从我家到最近的银行,要经过一个垃圾堆,那里是路人掩鼻而过的污秽地,却是拾荒者的天堂。一个周末的早晨,我在那里看到一位天使。
她大约五岁的模样,眉目很清秀,纵是满身尘土也掩不住她眼中的灵气。然而不幸得很,这小女孩并不是在那儿点化垃圾,而是跟着父亲拾荒。看着她在垃圾堆上欢快地走动,当时我的心就沉了一下,多乖巧的女孩,却缠在贫困生活里,若给她换一对父母,穿上童装,她必定会变成人间真正的天使。
我路过此地,是因为我要去取钱。儿子嚷着学钢琴,当然得满足他,这是一个极高雅的爱好,虽然花费不菲。我从银行回来的时候,依然看到他们。小女孩在跳跃着收拾小物件,她的父亲坐在破纸板上休息,一脸爱意地看着他的宝贝女儿,那眼神让我心醉。
回家后,太太带着儿子奔辅导班去了,我站在阳台上抽烟,在烟雾缭绕中体味一些自己不能改变的痛苦。突然,我看见楼下走过一对父女,钻进不远处的棚子里去了,那对拾荒的父女居然就住在附近,他们什么时候住在这里的?我无法知晓,在平日里,谁会注意他们呢,包括我自己。
我继续在阳台上观望。不一会,就见棚子里走出一个青衣女人,在外面摆好了小凳,喊着什么,那对父女就跟着出来了,他俩在女人的监督下,就着盆里的水洗手,然后就聚拢一圈啃馒头。旁边的空地上,堆着小山似的纸板和杂物,那是他们的财富。
吃过饭后,女人开始整理刚拾来的东西,男人却做了个很奇怪的举动,他从棚顶抽出两根钢管,斜靠在墙上,然后很认真地调整。“他在干什么?”这问题刚刚在我心头产生,随即就有了答案,只见女孩欢快地跑过来,由父亲高高举起,顺着钢管滑梯尖叫而下,滑了一轮又一轮。
很奇怪,我居然有了被感动的滋味,默默地,噙着眼泪看他们嬉戏。我原以为,贫困的生活会让他们愁眉不展,哀叹连天,可是,我看见的却是淳朴的欢乐,看见一个孩子正在享受她的童年,与其他孩子无异。
正收拾垃圾的女人被嬉戏声吸引,扭过头看,继而定定地站着笑。她是母亲,抱孩子的是父亲,而在钢管滑梯上的,正是他们的天使,即使没有童装,她依然是天使。
(选自《读者》,张揆辅/文,有删改)
5.文章描写了小女孩与家人的3幅动人的画面,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6.本文的标题中有“天使”二字,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4分)
7.“我站在阳台上抽烟,在烟雾缭绕中体味一些自己不能改变的痛苦”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8.请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①他俩在女人的监督下,就着盆里的水洗手,然后就聚拢一圈啃馒头。
②正收拾垃圾的女人被嬉戏声吸引,扭过头看,继而定定地站着笑。
9.阅读下面的诗歌材料,并结合你对本文主旨的领悟,对“幸福”做出你的阐释。(5分)
材料: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泰戈尔《错觉》
【二】另一种珍爱(20分)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言语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候,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心酸的轶事。他在“”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并不是很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地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灭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这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自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摘自新浪网读书频道)
10.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文中“珍爱自己”的内涵是什么吗?(4分)
11.文章第一自然段,叙述了《绿墨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你读了这则故事,还有其他感受吗?请写出你的看法。(4分)
12.每天4/4拍铡草,这是老音乐家一种人生态度的鲜明写照,请用原文的话回答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在你的阅读积累中还有谁有类似的经历?请写出一例。(4分)
13.文章的⑤⑥⑦⑧四个自然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4分)
14.作者说:“学会爱自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谈一谈你的理解。(4分)
【三】出师表(节选)(15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5.解释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3分)
(1)深入不毛( )
(2)庶竭驽钝( )
(3)兴复之效( )
16.翻译句子。(4分)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17.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2分)
, , , 。
18.(1)选文第1段 “临崩寄臣以大事” 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2分)
(2)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2分)
19.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 。(2分)
三、写作(55分)
孩子问妈妈:阳光有味道吗?是暖暖的,甜甜的?淡淡的,香香的?浓浓的,纯纯的?......
妈妈说:阳光是有味道,但需要你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阳光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九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 篇7
一、主题明确, 学生会读
主题阅读的主题选择角度很多, 可以选择相同作者的文章, 可以选择相同写作主题的文章, 还可以选择表达感情比较相似的文章。人教版九年级的课文编排是将主题相似的文章组成单元, 在学习教材文章的同时, 教师还可以补充相应主题的文章。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都是以 “爱国”为主题的文章, 艾青的 《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还有外国诗两首也是爱国诗歌。针对这个单元的选材, 教师要讲解一些诗歌阅读赏析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主题单元后要学会理解诗歌运用象征手法的妙处。
有着明确主题的文章, 学生阅读时不会偏离太远, 比较容易抓住文章的主旨, 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相同文体的文章只要能够把握这种文体的特点就能理清文章脉络。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小说单元, 学生只要能找出小说中的人物, 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题就可以归纳出来。鲁迅的 《孔乙己》就比较典型, 只要抓住“孔乙己”这个人物, 找出文中对他的各种描写, 就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 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就可以归纳出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孔乙己比较类似的小说还有九年级上册的《范进中举》, 教师可以拿过来做对比阅读, 加深学生对古代科举制度的理解。对于相同主题的文章, 可以根据教材进行文本阅读, 也可以补充主题类似的文章, 帮助学生对比理解。
二、内容有趣, 学生乐读
趣味性是学生钟情阅读的重要因素, 相对来说学生比较喜欢阅读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文和小说, 而对说明文和议论文则不喜欢。九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 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时往往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总会设计一些问题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 毫无美感可言。学生在阅读时总是带着对文章深入分析的任务, 严重干扰了阅读文章的心境, 当然就不会收获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要为学生精心选择适合阅读的文章, 以“趣味阅读”为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
九年级学生的文章阅读主要与中考相链接, 可根据中考热点专题为学生选择报纸杂志中最新的文章, 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如《中学时代》《中学生》中的文章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符合学生的表达口味, 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部分文质兼美的文章。阅读的内容要充满趣味, 阅读的方式也要灵活多变。比如可以开展“师生共读”, 在师生完成阅读之后进行观点交流, 生生之间也要有意见的交换。这样可以促使学生重视阅读, 也可以互相监督增加阅读量。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不同的阅读地点, 带着学生到阅览室、图书室自由选择图书阅读, 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学生到校园林荫道读书, 融入大自然, 让学生加深对文中哲理的认识和理解。
三、容量适中, 学生易读
主题阅读主要是在短时间内阅读多篇主题相似的文章, 阅读教学方式与以前逐课分析的方法不同, 不能对每一篇文章讲解得特别透彻。教师可以针对主题文章中的某一篇进行精读精解, 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 然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边读边领悟。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后, 无论面对什么文章, 都可以提纲挈领摄取信息, 轻松应对文章的主旨概括。当然, 教师要注意阅读量安排要适中, 阅读量太小, 浪费学生的时间;阅读量太大, 则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 这是学生在教材上很少接触的哲理性散文。冰心的《谈生命》内容相对简单, 只有个别句子内涵比较深刻, 如“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只要借助作者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就可以理解。《那树》和《地下森林断想》是作者对大自然沧桑变化的感悟和思考。课前, 教师要布置学生对这个单元进行预习, 结合预习题卡完成相关任务, 课堂上组织学生先阅读《谈生命》, 理解文章的内涵后, 对《那树》和《地下森林断想》进行略读, 比较轻松地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
主题阅读比较符合九年级阅读教学的需要, 教师在备课时要整合单元内容, 运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每个单元的文章阅读, 还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内容主题适当为学生添加文意相关的文章, 拓展课外知识, 巩固阅读技巧, 还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需要创设更好的阅读环境,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摘要:九年级语文教学需要增加学生阅读量, 主题阅读模式的推行正符合教学需要。教师可以结合九年级专题阅读训练, 根据“主题明确、内容有趣、容量适中”三个原则, 精心设计每一次的主题阅读, 以期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九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 篇8
2. dress up 装扮,穿上盛装
3. go to someplace for a vacation 去某地度假 4. on vacation在度假
5. put on 穿上;增加体重
6. be similar to... 与……相似
7. throw water at each other互相泼水 8. a full moon 满月
9. carry peoples wishes to... 寄托人们对……的祝福
10. traditional folk stories 传统的民间故事
11. the most touching 最令人感动的 12. shoot down 射下;击落
13. live forever 长生不老
14. refuse to do sth. 拒绝做某事
15. fly up to... 飞向……
16. call out ones name大声呼喊……的名字
17. lay out 摆开;布置
18. admire the moon 赏月
19. share... with... 和……分享…… 20. steal... from... 从……偷
21. lay eggs 下蛋
22. admire sb. for... 因……而佩服某人
23. tie... to... 把……绑/系在……上
24. as a result 结果
25. light candles 点蜡烛
26. cartoon characters 卡通角色
27. take/ show...around... 带领某人参观 28. ask for treats 要求请客
29. play a trick on sb. 捉弄某人 30. give sb. a treat 招待某人
31. treat sb. to sth. 请某人吃…… 32. the true meaning 真谛,真正的含义 33. the spirit of... ……的精神
34. a novel written by... 由……写的小说 35. care about 关心;在乎
36. business partner生意伙伴
37. punish sb. for sth./ doing sth 因……惩罚某人
38. warn sb. to do sth. 告诫/警告某人做某事 39. end up 结束,告终
40. give birth to 生(孩子),生育;产生
41. not only... but also 不仅……而且…… 42. promise to do sth. 承诺/答应做某事 43. a mean person 一个吝啬的人 44. tell a lie 撒谎
1. I wonder if its similar to the Water Festival of the Dai people in Yunnan Province.
我想知道它是否与云南傣族的泼水节相似。
2.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celebrating Mid-Autumn Festival and enjoying mooncakes for centuries.
中国人庆祝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有几个世纪了。
3. Hou Yi was so sad that he called out her name to the moon every night.
后羿非常伤心,他每天晚上对着月亮大喊她的名字。
4. Marley used to be just like Scrooge, so he was punished after he died.
马利曾经就像斯克鲁奇一样,所以他死后被惩罚。
5. Not only do people spread them around in different hiding places for an egg hunt, but they also give out these treats as gifts.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9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恻cè隐 癖pǐ性 簌簌sù
庖páo代 中流砥dǐ柱 诉讼sòng
2.解释下面词语。
(1)折衷是非:调和是非。折衷,这里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
(2)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
(3)中流砥柱:比喻坚强、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4)遍稽群籍:查遍所有的书籍。
(5)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上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主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行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莎士比亚,他是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称谓)。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10
第13课 事构的正确答察不止一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根深蒂dì固 汲jí取 孜孜zī不倦
压榨zhà 锲qiè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
(1)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4)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5)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6)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2) 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创意
(3)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
(4) 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素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2、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3、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zhào 嘹liào望 彷徨páng huáng
2、解释下列词语。
(1)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3)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4)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2)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3)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2、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于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以求到的。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国的物理学家。
2、“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第15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怡yí情 狡黠xiá 诘jié难
睾gāo 吹毛求疵cī 要诀jué
2、解释下列词语。
(1)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5)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不求甚解
(2) 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贯通
(3) 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有益
(4)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咬文嚼字
(5)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因小失大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谈读书》的作者是培根,英国的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 ,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3、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4、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5、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6、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8、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第16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省xǐng悟 玄xuán虚 搽chá 诓kuāng骗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2)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九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 篇11
2. go past the bank
= pass the bank 经过银行
3. make a telephone call 打电话
同义短语: call sb. (up); phone/ telephone sb.; ring sb. (up); give sb. a ring/ call
4. get some information 得到一些消息
get in 收获
get off (从……)下来
5. save money (to do sth.) 存钱(去做某事)
6. hang out 闲逛
7. dress up (as...) 组装,乔装,伪装
8. have fun(doing sth.)玩得开心
同义短语:have a good time/ enjoy oneself
9. spend time/ money on sth./ (in) doing sth. 在某事上(做某事上)花时间/金钱
10. kind of 有点儿,相当于a little
a kind of 一种
kinds of 各种各样的
11. hand in 将某物交给……
12. depend on 依靠,信赖
13. on the other hand 另一方面
14. such as 例如
15. be the same as 和……一样
1.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 请问洗手间在哪里?
2. The drugstore is between the furniture store and the bookstore. 药店就在家具店和书店之间。
3. And you would not usually say, “Peter, lend me your pen.” 并且你通常不说,“彼得,把你的钢笔借给我。”
4. Excuse me, I wonder if you can help me. 打扰了,我不知道您是否能帮帮我。
5. The expressions you use might depend on whom you are speaking to or how well you know them. 你使用的表达方式应该取决于你说话的对象或你对他们的了解程度。
6. However, in order not to offend people,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etiquette is just as important as learning grammar or vocabulary.然而,为了不冒犯人,学会语言礼节和学习语法或词汇一样重要。
7. It might seem that speaking politely is more difficult than being direct, and in a way this may be true. 似乎讲礼貌比直率更难,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是真的。
【九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推荐阅读:
语文九年级知识点08-17
中考语文九年级知识点08-14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笔记11-12
九年级语文考试题11-22
最新九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08-23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0-04
九年级期末语文考试卷11-04
九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知识点12-24
九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07-16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卷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