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

2024-08-23

最新九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精选9篇)

最新九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 篇1

最新九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精选

一、记叙性文体 [知识点储备]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5、记叙文段意的归纳: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对比、顶针、互文、呼告。

4、修辞手法的作用: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⑦、夸张:突出、强调;A、现代诗

知识储备

1、诗歌的语言特点:凝练。所谓凝练,就是用精练而优美的语言,表现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感情。

2、诗歌的押韵,韵脚:诗句的末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就为押韵;句末押韵的字就称为韵脚。

3、词是古代韵文的一种形式,每一种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调子,可以唱;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而又叫长短句。词有上下阕之分。[相关课文篇目] 七上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6、《理想》(流水河)

14、*《秋天》(何其芳)

16、《化石吟》(张锋)

24、*诗两首

27、郭沫若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纸船》(冰心)《天上的街市》《静夜》

七下

4、诗两首

6、*黄河颂(光未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八下

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

九上

2、《雨说》(郑愁予)

3、《星星变奏曲》(江河)

4、外国诗两首

《蛔蛔与蛐蛐》《夜》(叶赛宁)九下

1、诗两首

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4、外国诗两首

祖国(莱蒙托夫)黑人谈河流(休斯)[考点提炼]

1、诗歌的特点:抒情性、概括性、形象性、音乐性。

2、按表达方式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3、按体裁分为:旧体诗、新诗。

4、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5、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B、小说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下

7、最后一课(都德)

16、《社戏》(小说)八上

2、《芦花荡》(小说)

3、《蜡烛》(小说)

8、《台阶》(小说)八下

15、《喂,出来》(科幻小说)九上

9、《故乡》

10、《孤独之旅》

11、《我的叔叔于勒》

12、《心声》

17、《智取生辰纲》

18、《杨修之死》

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

九下

5、《孔乙己》(短篇)

6、《蒲柳人家》(长篇节选)

7、《变色龙》(短篇)

8、《热爱生命》(长篇节选)[知识点储备]

1、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情节、环境。

2、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3、描写人物的角度:正面、侧面。

4、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细节。

5、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自然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7、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提示文章主题。

8、根据篇幅的长短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9、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C、散文

知识储备

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记人,叙事,也可以写景,状物。散文中无论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所记叙或描写的人,事,景,物为依托。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的记叙,描写的深化。散文中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几种表达方式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上

4、《紫藤罗瀑布》(抒情散文)

11、《春》(写景散文)

12、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

13、《夏感》(写景散文)

21、《风筝》(记叙文)

22、《羚羊木雕》(记叙文)

23、《散步》(记叙性散文)七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性散文)

2、《爸爸的花儿落了》(回忆性散文)

9、《土地的誓言》(抒情性散文)

11、《邓稼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4、《福楼拜的星期天》

17、《安塞腰鼓》(抒情散文)

18、《竹影》(艺术散文)

19、《观舞记》(艺术散文)

21、《伟大的悲剧》(记叙文)

22、《在沙漠中心》(记叙文)

23、《登上地球之颠》(记叙文)

26、《猫》(记叙文)

27、《羚羊飞渡》(记叙文)八上

6、《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性散文)

7、《背影》朱自清

9、《老王》(记叙性散文)

10、《信客》(记叙性散文)八下(记叙性散文)

1、《藤野先生》(记叙性散文)

2、《我的母亲》(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3、《我的第一本书》(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6、《雪》(抒情性散文)

7、《雷电颂》(散文诗)

8、《短文两篇》(散文诗)

9、《海燕》(散文诗)

10、《组歌》(散文诗)

16、《云南的歌会》(记叙性散文)

17、《端午的鸭蛋》(记叙性散文)

18、《吆喝》(记叙性散文)

19、《春酒》(记叙性散文)九上(抒情性散文)九下(议论性散文)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议论性散文)

9、《谈生命》(议论性散文)

10、《那树》

考点提炼

1、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2、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及近(由近及远)。D、戏剧(剧本)[知识点储备] 戏剧是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

供演出用的剧本,即戏剧作品。主要特点: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矛盾冲突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多的场次中反映出来;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行动化,口语化。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由于演出的需要,剧本里有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叫做“舞台说明”又称“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舞台说明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

1、分类:

①、按表现形式: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

②、按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

③、按题材反映的时代: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④、按篇幅规模:多幕剧、独幕剧。[相关课文篇目] 八下

《雷电颂》郭沫若

九下

13、《威尼斯商人》(话剧)

14、《变脸》(戏曲)

15、《枣儿》(话剧)

16、《音乐之声》(电影剧本)E、童话、神话、寓言 [知识点储备] 童话 寓言 民间故事 神话知识要点

(1)童话寓言都通过丰富的想象,采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塑造种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反映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两者不同点是童话更富于幻想,故事大都神奇曲折,语言生动浅显,富有儿童情趣。寓言则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短的故事里面,语言简朴明快,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一般都含有讽刺或劝戒的教育意义。

(2)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民间故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3)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七上

26、《皇帝的新衣》(童话)

28、《女娲造人》(神话故事)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童话)30、《寓言四则》

七下

3、《丑小鸭》(童话)F、传记 [知识点储备]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七上

9、《我的信念》(自传文)八下

4、《列夫 托尔斯泰》(人物传记)G、演讲稿、书信、新闻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编辑以备借鉴。

最新九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 篇2

一、激活旧知, 先学后教, 促进学习

美国教育家梅里尔的首要教学理论认为, 当相关的旧经验被激活时, 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受此启发, 我构建了复习课的第一步:激活旧知, 先学后教, 从而促进学习。例: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复习方法:把考点分散到每一篇课文之中, 逐一攻破。先交待复习目标, 即知识点。学生开始研读课文, 找出包含知识点比较丰富的句子, 并作上标记, 然后逐句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明确词义、词性, 要求做到“信”、“达”、“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译文本, 每堂都动笔翻译10个左右的句子, 老师当堂面批, 在批改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引导归纳, 举一反三, 点拨必须精讲。

一篇课文下来, 学生自学自研时间可达三分之二左右。学得实, 练得实, 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有了课内学习文言文的扎实基础, 学生读起课外文言文不再觉得“雾里看花”。解决问题的路径就是“题目来自课外, 答案来自课内”。通过激活旧知, 先学后教, 学生觉得语文复习“实”了, 有了可操作性。

二、问题探索, 任务驱动, 尝试应用

平时经常听老师们说的一句话是:这个知识讲了八百遍了, 学生还不会。试问这是为什么?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教学应该以问题为中心, 只有当学习者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时, 学习才是有效的、有质量的。所以复习课的第二步是问题探索, 以任务驱动, 让学生尝试应用。

例:文学作品阅读“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或评价”的考点突破。过程如下:

1.课前先学:

教师分发相关知识资料, 包括三年来学业考试中有关这个知识点的题目及参考答案等。

2.师生共商自学目标, 任务驱动:

明确答题的基本格式、答题要领、答题误区等。

3.小组讨论学习:

学生推举八个“语文助教” , 以小组为单位, 组织大家讨论学习, 总结自己平常答题的丢分原因以及答题中最大的问题和困惑。

学生们纷纷到黑板和投影上展示小组总结出的关键问题, 然后惊奇地发现大家的问题大同小异, 大家通过找问题有了共鸣后, 课堂气氛不知不觉开始活跃起来,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

4.教师小结, ①点拨技巧:

出示两段赏析性文字 (一段是赏析《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 属满分卷;一段是赏析《故乡》的表现手法, 属另起炉灶的四类卷) , 让学生来评分并点评。②总结答题要领: 搭好“架子”, 结构要全 ;“叙”“评”结合, 赏析到位;运用术语, 注重文采 ;内容形式, 互相联系;书写工整, 语言规范。③列出答题误区:以叙代评 、以感代评 、评语空洞、观点含混 、理据分离、 另起炉灶。

5.当堂随练, 尝试应用:

发放检测习题——赏析契诃夫小说《变色龙》的主旨、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 分组写作每个小题, 小组通过讨论选出优秀者展示。

从习题解答情况看, 教学效果与从前只顾自己酣畅讲解的授课效果相比要好得多, 学生因自己的主动学习与探究而记得更牢、更准确, 应用得更灵活。再回想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并没有自己先前想像中那样冷漠和麻木, 正相反,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我感到惊讶。这也让我感悟到:探究知识是学生的天性, 而教师们不敢放开的手使学生最终变得只会“饭来张口”。

三、训练问效, 尝试应用, 反思完善

课堂第三步:训练问效, 尝试应用, 通过训练后的反思达到知识系统的完善。当要求学习者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 才能够促进学习。上面这个教学案例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也在于训练的及时跟进。

不少教师认为课堂时间紧张, 堂堂课都检测会影响教学进度。我认为关键是对检测的理解和认识。日常授课虽然都配有训练题, 但练习与测试效果是不同的。在学生一面, 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页练习题, 会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思维的灵活性, 答题的准确和规范性;在教师一面, 可及时掌握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接受和消化情况, 便于跟踪指导, 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经常性的检测训练会大大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锐性、答题的速度和规范性, 并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对学生考试心理素质的培养大有益处。学生不仅需要知识上的指导, 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指导。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 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需要时时关注, 及时指导。

九年级语文复习纵横 篇3

一、复习即是学习

复习是学生学习的延伸,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以前的考试没有特别注重的。以前的考试特别是中考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学生中考时如临大敌。《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下的中考应是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学习经历,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完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和策略。

现在各地中考题的考题设计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的引导。基础板块的考察强调语文积累和文化沿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从发展的角度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近几年各地中考题中都出现了“语义积累和语文表达”“古诗文的默写和理解”等题型。上述笔者所拟模拟题(为叙述方便,后皆叙述为“模拟题”)的第一道题就强调了这一特点。

“现代文阅读”一方面注重阅读材料的教育性和生活性,意图通过学生对材料的接触对学生进行再教育,学生从中锻炼解读自己和解读生活的能力。如“亲近自己的双腿”教育学生要与生活抗争(2002年上海题);“木笛”,一种民族精神的感染(2002年河北题);模拟题中的“天亮是从自家窗口开始的”一段教育学生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另一方面,注重通过接触体验阅读材料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如模拟题中阅读题包含了整体感知能力,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解读生活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考查。中考阅读题在知识与能力中提高能力,在过程与方法中注重体验的趋向十分明显。

“现代文阅读”一方面注重材料的教育性和文化沿袭性,如模拟题中《三峡》选段;另一方面则强调字词积累和语言运用,如模拟题中第1题和第2题。注重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角度拟制文言文阅读试题,暗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常规方法。写作设计方面,形式上中考作文绝大多数省市采用话题作文,为学生自由表达和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了条件;从写作内容上,各地中考作文侧重从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成长、关注环境、关注社会等角度拟题或对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模拟题中作文题的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

二、复习即是积累

语文学习讲究积累,复习是其中最好的一种积累方法,语文复习绝不是方法的演练,而是知识能力、方法思维再积累的过程。语文中考题通常是四大板块:语文积累与语文表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语文积累与语文表达突出基础积累和文化积累,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文化沿袭特点。现代文阅读从选材上侧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审视和矫正,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积累。文言文阅读侧重强调学生的文化积累,注重语文的文化沿袭。写作方面不但表现了书写和表达的再积累,更多地表现在学生调动生活积累的过程和方法上。复习是针对中考的一种学习,中考强调积累必然要求我们在中考复习中强调积累。

三、复习即是发现

最新九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 篇4

(九)六年班 姓名【语文生活化题例●习作B】

二十五、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提示与要求:

1、六年小学生活中,我们独立攻克过难题,搞过特色活动,如音乐、体育、美术、手工、语文实践活动……每逢我们成功的时候,心中总有无尽的喜悦,请把你做某件事或参校某项活动的经过及成功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2、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不少于400字。

3、不会写的字查字典,超过四个不得优。

二十六、读《------》后的体会

要求:

1、认真阅读短文《-------》一文,写出自己阅读后的真实体会和感想。

二十七、材料:李芳也来参加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

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题目,抓住“感到意外”“这样做真不容易”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

二十八、_____的我。

要求:⑴在横线上写出自己的一个特点,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爱动脑筋的我,倔强的我,爱看课外书的我…… ⑵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介绍自己的特点。

⑶作文中不出现自己的名字。

⑷字数在400字以上。

二十九、根据下面的图意,完成作业。

(图略)

⑴诗题《》

⑵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展开你的想象,将这首诗改写成4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十、《乐》

提示:我们生活充满了欢乐,本题要求把你看到或亲身经历的“乐”事,写一篇记叙文,要有真实感,不少于500字。

十一、要求: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些事情使你感到难忘或使你高兴、自豪、痛心、委屈、气愤……请你任选一件写下来。

注意:(1)自己命题。(2)要表达出真实、健康的感情。(3)要做到有具体内容,详略得当。三

十四、(1)题目:《学雷锋的日子里》

(2)要求:

①认真审题。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事例要具体,选材要真实,不得写诗歌。不得少于350字。②注意: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细节描写;真情实感、恰如其分;中心明确,层次清楚。③作文中不得写出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可用假名。

十五、记一次活动

提示和要求:

(1)在五年的小学生活中,学校和老师组织你们参加过许多活动,如:参观访问、春游、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请你把感受最深的一次活动记叙下来。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

(3)字数400字以上。

十七、我真想对__________说。

提示与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任何一个人的称呼,如爸爸、妈妈、市长、教育局长、校长、老师等。

2.通过写一件事或一种现象(这件事或这种现象会使自己烦恼、忧愁、高兴……),将你想说的话写出来。事情或现象要作为重点来叙述,记叙过程要完整。并在文中恰当明了地发表你对这件事或这种现象的看法、想法或认识、建议等。

3.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文章不得写出姓名,一律用A、B、C……表示,例如“张三”用“A”代替,“李四”用B”代替。字数在500字以上。

十八、“再见了,老师

提示: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有多少难以忘怀的往事历历在目,有多少心里话想要倾吐。请你选择一件或几件事,围绕一个中心,向老师诉说你毕业前夕的心里话。

十九、要求:1.内容具体,有条理,注意详略,语句通顺,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2.不少于400字(写不下可写到背面)。

3.作文中不要写真实的校名和人名。校名一律写作“红领巾”小学,老师用王老师、李老师代替,学生用“甲××,乙××……”代替。否则扣分。

四十、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提示: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受尊敬、勤奋好学、助人为乐、诚实、风趣……)

②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十一、(1)难忘的小学生活

(2)我拥有一个小秘密

要求:(1)两题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

(2)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注意细节,有真情实感;

(3)文中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不写真名;

(4)行文要层次清楚,语句顺畅,书写整洁,不写错别字。

十二、1.题目(1)_____________变了

提示:写某一个人或某一事物的变化,如《王小虎同学变了》、《李大伯变了》、《我家变了》、《家乡变了》等。

(2)在路上见到的一件事

提示:

a.可以写在上学或回家路上见到的一件事。

b.内容可以是好人好事,也可以是应该揭露和批评的坏人坏事。还可以是其他事情。

c.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还可以写写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2.要求:

(2)文章要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语句通顺连贯,选词用语恰当,书写工整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全文应写250字以上

十三、记我身边的一件事

要求:围绕中心写具体,注意写出真情实感,用词造句恰如其分。

十四、平日,由于你学会了一种知识;或者掌握了一种技能;或者做了一件好事:或有了进步;也许还有其它原因……都会使你全家人为你的成长感到高兴。请从中选一件事以《全家为我而高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用具体事例说明全家人为什么为你而高兴,要注意细节和场面描写。要有真情实感。

2.以500字左右为宜。不要写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十五、远方的×××写一封信,说说你的课余爱好,以及你对收信人的请求。

要求:

1)按书信格式写。

(2)字数在300-400之间。

(3)署名写×××,称谓写△△。不得写出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十六、(两题任选作一题)

1.我向______说一件事(如向妈妈、老师、同学们……都可以)

2.这就是我提示和要求:

(1)无论侧重叙事或侧重写人,都要注意有中心,有条理,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2)语句通顺,字迹工整、清楚。

十七、记贯彻《小学生礼仪常规》中的一件事。题目自定。

十八、(任选一题)(30分)

1.读下文,用《读〈一只离群的蜜蜂〉想起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一只离群的蜜蜂一只自以为能干的蜜蜂和蜂群闹了意见。它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很多,可是吃的蜜太少了,它抱怨大家对它不公平,忘记了它的功劳。“我在这里出的力不算少呀!”它气愤地叫喊着。“你看见大伙出的力没有呢?”别的蜜蜂质问它。“好,我离开,看你们做得出啥。”

2.题目:榜样

提示:在你的身边一定有许多先进的人物,他(她)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选择其中的一个人写一篇作文。要先想好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再通过具体的事例,有条理地写下来。500字左右。

十九、今天我真高兴

要求:

1.根据题目意思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十、题目:我长大了

九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复习 篇5

1.我们必须在课内、课外都尽可能多说英语。

we must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__________________.

2. i dropped my wallet ____________ .

a.in my way to school b.on my way to school c. on my way home.

3. it’s useful to ______ the newspaper every day.

a. look after b. look over c. look through

3. 他坐在桌旁,快速浏览了一遍报纸。

he sat at the table , and ________________ the newspaper.

4. the wine is ____________ grapes.

a.making of b.made of c.made from

4. 这个公仔主要是棉花制成的。

the doll is mainly______________ cotton.

4.我们班是由49个同学组成的

our cla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 students.

5. 在那个年代,雷锋是家喻户晓的。

________________, lei feng wa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y everyone.

6. 我们不能一次做两件事.

we can’t do two things ____________.

7. 这件毛衣是手工做的.

the sweater is ma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他没有珍惜时间,结果没考上高中。

he didn’t care the time ,__________________,he couldn’t enter high school.

9. 在晚会开始时,有一个魔术表演。

there’s a magic show _____________ the party.

10. 他喜欢看书,然后,他获得大量的知识。

he likes reading,________________,he get much knowledge.

11.your writing is not bad ____________ ,though there’re some mistakes.

a.by the way b.in a way c.in the way

12. 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话是对的。

________________, what he said is right. 与b比较

13. 比较起黑色,我更喜欢红色。i like re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lack.

14. 们喜欢网上聊天,而不愿意和别人面对面交谈。

they like to chat online__________talk to others face to face.

15.他喜欢看名著,例如水浒。

he likes reading “great book”,________________ “shuihu”.

16. 大声点,这样大家就可以听清楚了。

speak loudly ,____________________ everyone can hear you clearly.

17. 有一天,你会梦想成真的.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策略 篇6

一、认真研读研读课程标准和2015年的中考说明, 明确今年的

中考范围和具体的要求, 对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理论、观点进行整理归类。把握重点, 难点, 精心制定复习计划。复习计划力求精炼、实用、高效。这项工作教师在拿到考试说明就要及早研读准备, 只有花大量的功夫在复习课前, 具体操作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浪费时间精力, 做无用功, 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二、精心准备, 力争抓好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从三月中下旬开始到四月底结束, 一个月左右时间, 重点精选出每个单元重要的知识点及考点, 按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进行分类, 要求学生加强记忆, 并能运用教材理论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本轮复习主要解决教材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掌握。

第二轮复习, 利用一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五月份进行专题复习, 精选出本年度时政热点, 结合教材知识, 设计问题,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主观题的解答技巧。2015年度涉及的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如十八大精神、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节能减排、环保、中国梦、个人梦、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要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要对解答思路有所了解。通过专题复习, 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主干知识的结构体系, 避免片面地、孤立地掌握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

第三轮复习, 六月初到中考, 进行几次强化训练。提高训练强度和难度, 增强学生应考适应性。测试题从基础、较难、困难按梯度个设计一套进行检测。

三、梳理知识点, 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体系。

由于复习的内容较多, 要想面面俱到很难,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花大工夫对各单元知识点及考点进行梳理, 按框架体系进行辅导, 把分散的各个考点串联起来, 便于学生掌握。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 复习时可以把八、九年级两个相关章节结合起来复习, 效果会更好一些。

四、训练学生答题技巧。

在复习阶段, 要把答题技巧作为一个重点, 纳入到复习的计划中, 帮助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审阅, 分析。根据题意认真作答, 反复指导、反复训练, 掌握方法。

具体方法是: (一) 客观题的解答技巧。1.仔细审题, 找出题中关键词。2.搜寻记忆中的知识点。根据找出的题干关键词, 联系所学教材知识思考是什么原理、观点。回忆确认正确答案。3.选择。根据已确认的知识答案, 对照选项, 进行对照排查, 选出正确答案。4.检查。根据题目的要求, 逐项逐一分析, 对照选项, 采用排除法, 检查前面的选择是否正确。5.判断题则要逐字逐句反复推敲, 避免被误导, 判断错误。

(二) 解答主观题的技巧:1.要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逐段逐句逐层的阅读, 找出关键词语, 通过关键词语联系所学知识。2.对号入座, 把材料及问题落实到具体是所学的哪些知识内容, 涉及到哪些概念, 原理或观点, 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 恰如其分地引用, 组织有效的答案。3.答题要规范化。先是答出题目的观点, 表明自己的态度, 再答出有关教材中的观点, 找出理论依据。简答题只要根据题意简单打出要点即可, 压轴题则需要简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体会。这一步是很多考生往往容易忽视的, 影响高分, 满分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反复强调并在平时的考试中加以严格要求和训练。通过复习过程的反复训练, 反复纠正, 学生在中考时, 才能按照规范做好主观题的解答。

五、做好考前的心理疏导。

由于中考是中学生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 学生普遍压力很大。容易出现心理过分紧张, 考试焦虑, 情绪失控等心理障碍。教师在后期的复习中, 要进行有关的心理疏导, 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释放不良情绪, 正确面对中考, 积级迎接中考。

后期复习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 采取可行的、有效地复习方法措施,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保证学生满怀信心迎接中考。

参考文献

[1]刘建增.新课改下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学[J].农村.农业.农民 (B版) .2007 (12)

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策略浅谈 篇7

坚持以“本”为本,适度拓展;坚持以生为本,深入了解学情,突出复习重点;坚持以趣促学,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着眼于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复习内容:五部曲

我们教的是语文,所学的知识是螺旋形上升,层层递进的,有些知识不复习学生也是会的,因此我们可以给总复习做一个大大的减法,把基础知识分为五部分进行复习:字音复习、字词复习、句子复习、标点复习、课文复习。

第一部:字音复习——三轮复习法。字音复习以本为本,适度拓展。主要复习第12册教材中出现的易错的字音和多音字。易错的字音和多音字通常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按单元整理归类在复习本上;第二轮,生生互测;第三轮,过关检测。不过关的学生要强化复习到过关为止。

第二部:字词复习——四种方法。字词主要复习易错字、同音字、形近字、看拼音写词语、带点字解释、词的感情色彩、词语逻辑归类、关联词。

方法一:搜集错字。把学生容易写错的字整理在一起,强化练习,利用早读课、语文课前的2分钟反复读。如:“户枢不蠹”中的“蠹”。

方法二:词串复习。复习一个字等于复习一串字。例如:《烟台的海》中“峻”是个生字,复习时就可以复习一串字:俊、峻、骏、竣,这几个字分别让学生组词。

方法三:坚持默写。每天坚持5-10分钟默写,默写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而定:词语、带点字意思、课义默写。老帅要想方设法,一切从轻负高效出发。

方法四:巩固方法。要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首先要弄懂词语的意思,还要结合一定的语境来辨别。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一下即可

第三部:句子复习——三大策略

策略一:主次分明。扩句与缩句、反问旬与陈述句互改,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互改,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改稍作练习即可。转述句、仿例造句、修改病句、综合修改要重点复习。帮助学生回顾方法,并加以练习巩固。

策略二:重拳出击。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掌握句子练习的程度都不一样。要根据学生个别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复习。

策略三:以赛促练。在进行单项的句式复习后,我们一般会采取竞赛的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句式练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部:标点复习——化整为零。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了解分号和破折号。对于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要略作了解,我们要帮助学生作一下罗列,不需要单独进行复习训练,可结合课文内容复习和阅读训练时进行适当的复习。

第五部:课文复习——讲练评一体。在总复习开始前,我们六年级所有语文老师会先进行一次复习研讨活动,研讨讲义的编制,研讨课文内容的复习。每篇课文由一位老师主讲复习要点,其余老师作适当补充。复习时老师们根据本班的情况,指导学生做好复习笔记。复习笔记可以归类记,可以分课记,有的也可以直接记在书上。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效果。尽量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巩固复习的内容,可通过教师或学生即兴出题、学生当场答题等方式进行练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作点评,评学生出题的优劣、答题的好坏,进一步激发学生复习的热情。这样讲练评一体,使课文内容的复习更为扎实有效。

最新九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 篇8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例外);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盛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外形。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外形,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周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轻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央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四周,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1nm=10-9m

二、质量:

1、质量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质量的测量

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

注重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密度

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

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

鉴别物质:ρ=m/V。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

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

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 1mL=1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外形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朴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制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重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测量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假如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假如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六、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理想情况

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实际情况

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

实际情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力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外形的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外形的特性叫做塑性。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

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重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二、重力

1、重力的由来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

4、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央。

三、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压力,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慥程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变滑动为滚动。

四、杠杆

1、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3、杠杆的应用

省力杠杆: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详细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五、其他简朴机械

1、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绳子段数的判定: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划一横线,只数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3、轮轴和斜面

使用轮轴时,假如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能省力,假如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能省距离。

使用斜面时,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就会越省力。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压强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假如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公式:p=F/S,其中:

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米2(m2)。

2、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特点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说明: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g——N/kg;h——m。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

2、液体压强的大小

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g——N/kg;h——m。

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外形均无关。闻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3、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总是相平的。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证实: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大气压的测量: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分为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闻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2、浮力的公式:F浮=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外形、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浮力的产生

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六、浮力的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反之亦然。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力学中的功

做功的含义: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

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

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注重: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的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

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旧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我们做题碰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

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总共所做的功。

W总=W有用+W额,W总=Fs

2、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W总表示总功,W有用表示有用功,η表示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有用功是总功中的一部分,有用功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3、斜面的机械效率

η=Gh/Fs

式中:G物体重,h物体被升高的高度,F拉力,s物体沿斜面上升的距离。

三、功率

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P=W/t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P——功率——瓦特(W)

W——功——焦耳(J)

T——时间——秒(s)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四、动能和势能

1、动能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2、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假如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假如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假如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假如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假如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十六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大约10-10m。

2、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间隙②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③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夫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分子间的斥力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②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假如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二、内能

1、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说明: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分子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A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C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D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2、物体内能的改变

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改变或物体的存在状态改变。但不能反过来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①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所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②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假如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③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三、比热容

1、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最新九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 篇9

一、“核心”“中心”类

1、一国两制的核心:祖国统一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4、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5、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人民当家作主

7、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8、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9、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二、“主体”“主要”“主角”“主导”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4、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5、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6、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7、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三、“重要”类

1、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2、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3、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增强诚信意识

7、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四、“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6、我国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8、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9、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五、“根本”类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9、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等。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1、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六、“基础”类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3、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工农联盟

4、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七、“本质”“实质”“性质”类

1、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2、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5、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6、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感情: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九、“集中”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奉献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

3、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十、“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基本经济制度

十一、“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二、“目的”“目标”类

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基本路线确定的根本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十三、“原则”“原因”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6、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集体经济

十五、“前提”类

两种制度的前提:一个中国

十六、“保证”“保障”类

1、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

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的基本路线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十大类第2题

5、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2、维护民族团结要做到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4、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5、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二十、带有“四大”类的知识点 四大基本国策:

A、面对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我们要坚持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B、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我们要坚持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C、面对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形势,我们要坚持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四大战略:

A、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此,我国实施的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C、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实施的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二

十一、带“总”类

国家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

十二、“理想”类

1、我们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

十三、“地位”类

1、我国各项工作中摆在首要地位:经济建设

2、我国各项工作中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

3、我国各项工作中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环境 二

十四、“国之”类

1、我国的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4、我国的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

十五、“精神”类

1、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培养创新精神的意义: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上一篇:党员互评50个缺点下一篇:学生厌学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