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2024-12-15

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和力公式总结(共11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篇1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2;

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3. vt2;= 2gs

竖直上抛运动:

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 v0—gt

位移公式:h=v0t—gt?2;/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2g

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篇2

关键词:第四种能力;数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54-02

高考考纲中明确提出考生应具备的第四种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根据数学的特点、规律进行推导、求解和合理外推,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判断、进行物理解释或作出物理结论。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条件,恰当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等形式和方法进行分析、表达。能够从所给图象通过分析找出其所表达的物理内容,用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数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可以归结为八个方面:1。初中数学解方程组;2。函数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3、不等式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4、比例法;5、极值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6、图象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广泛 (包括图线)。7微积分思想巧妙求功;8、几何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应用之一、初中数学解方程组的应用。例1《愤怒的小鸟》是一款时下非常流行的游戏,游戏中的故事也相当有趣,如图甲,为了报复偷走鸟蛋的肥猪们,鸟儿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如炮弹般弹射出去攻击肥猪们的堡垒。某班的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假设:小鸟被弹弓沿水平方向弹出,如图乙所示,若h1=0。8 m,l1=2 m,h2=2。4 m,l2=1 m,小鸟飞出能否直接打中肥猪的堡垒?请用计算结果进行说明.(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解析:设小鸟以v0弹出能直接击中堡垒,

则h1+h2=12gt2l1+l2=v0t

t= 2h1+h2g= 2×0.8+2.410 s=0。8 s

∴v0=l1+l2t=2+10.8 m/s=3。75 m/s

设在台面的草地上的水平射程为x,则

x=v0t1h1=12gt21

∴x=v0× 2h1g=1。5 m可见小鸟不能直接击中堡垒

应用之二、一次函数多用来表示线性关系。如:(1)匀速运动的位移 时间关系,(2)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3)欧姆定律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等。

例2.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飞机的横空出世,证实了我国航空事业在飞速发展.而航空事业的发展又离不开风洞试验,简化模型如图a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停放相距s0=10 m的甲、乙两车,其中乙车是风力驱动车.在弹射装置使甲车获得v0=40 m/s的瞬时速度向乙车运动的同时,乙车的风洞开始工作,将风吹向固定在甲车上的挡风板,从而使乙车获得了速度,测绘装置得到了甲、乙两车的v-t图象如图b所示,设两车始终未相撞.

(1)若甲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乙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求甲、乙两车的质量比;

(2)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

解析:(1)由题图b可知:甲车的加速度大小

a甲=40-10t1 m/s2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a乙=10-0t1 m/s2

因甲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乙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所以有

m甲a甲=m乙a乙

解得m甲m乙=13。

(2)在t1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均为v=10 m/s,此时两车相距最近对乙车有:v=a乙t1

对甲车有:v=a甲(0。4-t1)

可解得t1=0。3 s

车的位移等于v-t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有:s甲=40+10t12=7。5 m,

s乙=10t12=1。5 m。

两车相距最近的距离为smin=s0+s乙-s甲=4。0 m。

[答案] (1)13 (2)4。0 m

应用之三、二次函数表示匀变速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平抛运动等。

例3、如图4-2-6所示,一小球自平台上水平抛出,恰好落在临近平台的一倾角为α=53°的光滑斜面顶端,并刚好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0。8m,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小球水平拋出的初速度v0是多少?

(2)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x是多少?

(3)若斜面顶端高H=20。8m,则小球离开平台后经多长时间到达斜面底端?

解析:(1)由题意可知:小球落到斜面上并沿斜面下滑,说明此时小球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否则小球会弹起,所以,vy=v0tan53°,v2y=2gh。

代入数据,得vy=4m/s,v0=3m/s。

(2)由vy=gt1得t1=0。4s,

x=v0t1=3×0。4m=1。2m。

(3)小球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a=mgsin53°m=8m/s2,

初速度 v=v20+v2y=5m/s。

Hsin53°=vt2+12at22,

代入数据,整理得4t22+5t2-26=0,

解得t2=2s或t2=-134s(不合题意舍去),

八年级物理下册运动和力知识点 篇3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要改变力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牛顿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二、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与质量有关。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物体的属性

注意:由于,具有,因为惯性是对的。受到、获得、惯性力是错误的。惯性不是一种力

二力平衡

一、定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平衡状态)

受力平衡: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不平衡:做变速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改变。(人造卫星)

摩擦力

一、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分类:静摩擦

动摩擦:①滑动摩擦力②滚动摩擦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条件:①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且相互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两个物体间发生相互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影响因素:①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粗糙程度

增大摩擦: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③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④缠绕

减小摩擦: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④使接触面分离

摩擦力不全是阻力也有可能是动力,如传送带运送货物。

初中物理高效学习方法

理解记忆

各位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有非常多的公式、实验现象、物理规律需要记忆的,如果各位初中生死记硬背的话可能将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泯灭掉,而且记忆也并不牢固,所以各位初中生要进行理解记忆,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将所需知识全部记忆住。

在做题中总结规律

初三学生学习物理一定会做很多物理练习题,但是大家要在边做题的过程中边总结,明确常见题型的考点和解题套路,如果能摸透物理的得分技巧。那么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初三学生还应该注意自己做的练习题是否具有典型性,大家做一道好题胜过盲目做三道无用题,聪明的学生懂得通过一道典型题反思这类的练习题,在考试中,很多时候考察学生的知识点都是换汤不换药,但是需要学生勤总结其中的解题套路与规律。

重视物理实验过程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初中物理很多地方都需要学生掌握实验知识,实验的很多小细节都可能成为中考的一个考点,而且如果初三学生能将实验的原理都掌握熟练,那么做到相关的练习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初三学生在上物理实验课的时候,要注意认真听老师强调重点,如果可以动手实践,要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严格遵守每一个实验步骤,仔细思考各个实验的原理。

中考物理大题答题方法

针对于中考物理的大题,初三学生可以采用先猜后解的答题策略。就算是这道物理大题初三学生不会答,也要把答案蒙上。对于中考物理电学这一部分,一些比例题给出的都不会很大,所以可以先猜后解答,如果猜不出来的在写解。同样的对于中考物理力学大题也可以。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篇4

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MYX)

一、曲线运动

1、所有物体的运动从轨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共线(≠0°,≠180°)

性质:变速运动

34、曲线运动一定收到合外力,“拐弯必受力,若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为θ

当0°<θ<180°,速度增大;

56、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

定义:如果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运动,那么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特征:① 等时性;② 独立性;③ 等效性;④ 同一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几种情况:

①两个任意角度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匀变速运动,当二者共线时轨迹为直线,不共线时轨迹为曲线。

③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合成时,当合速度与合加速度共线时,合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合速度与合加速度不共线时,合运动为曲线运动。

二、小船过河问题

1、渡河时间最少:无论船速与水速谁大谁小,均是船头与河岸垂直,渡河时间tmind,合速度方向沿v船

v合的方向。

2、位移最小:

①若v船v水,船头偏向上游,使得合速度垂直于河岸,船头偏上上游的角度为cosv水

v船,最小位移为

lmind。

②若v船v水,则无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则当船速与合速度垂直时渡河位移最小,船头v水v船d偏向上游的角度为cos,过河最小位移为lmin。dv水cosv船

三、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且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不计空气阻力)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性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类平抛: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初速度与恒力垂直,物体做类平抛运动。

2水平方向(x)竖直方向(y)

tanθvy

v

x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gtv0

①速度vxv0vygt

合速度:vt②位移xv0ty※

3、重要结论:

12ygtgt合位移:

xtan 2x2v0

xvy

①时间的三种求法:t,在空中飞行时间由高度决定。

v0g

②vt

v0和h有关。

③tan2tan,末速度偏角为位移偏角正切值的2倍,vt的反向延长线平分水平位移。

4、斜抛运动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抛出,且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不计

空气阻力)所做的运动,叫做斜抛运动。它的受力情况与平抛完全相同,即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加速度为0;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

速度:vxv0cos位移:xv0cost

vyv0singt

yv0sint

12gt

2xvsinv2sin2

时间: t水平射程:x当45时,x最大。2

v0cosgy

四、圆周运动

1、基本物理量的描述

2r

T2

②角速度大小:ω=△θ/△t单位rad/s匀速圆周运动:

T

①线速度大小:v=△L/△t单位m/s匀速圆周运动:v③周期T: 物体运动一周需要的时间。单位:s。④频率f: 物体1秒钟的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绕过的圈数。单位:Hzf

1T

⑤转速n:物体1分钟的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绕过的圈数。单位:r/s或r/min说明:弧度rad;角速度rad/s;转速 r/s,当转速为r/s时,fn3、向心加速度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2)物理意义: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

(3)方向: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

v242

2r2r(4)大小:arT

(5)性质:匀速圆周运动是一个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的变加速曲线运动。

4、向心力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叫做向心力。

v242

2mr

m2r(2)大小:F向=mrT

(3)方向:指向圆心。

特点:是效果力,不是性质力。向心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力,它可以由某一个力单独承担,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还可以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在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分量。作用效果只是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速度的大小。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效果力:动力、阻力、下滑力、向心力(4)性质:变加速运动。

(5)匀速圆周运动:周期、频率、角速度大小不变;向心力,向心加速度、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

五、生活中实际问题

1、火车弯道转弯问题

(1)受力分析:当外轨比内轨高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不再是竖直向上,和重力的合力可以提供向心力,可以减轻轨和轮缘的挤压。最佳情况是向心力恰好由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铁轨的内、外轨均不受到侧向挤压的力。如图所示火车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水平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拐弯的向心力,(2)向心力为:F向=mgtanmg

h

火车转弯时的规定速度为:v0L(3)讨论:当火车实际速度为v时,可有三种可能:

vv0时,外轨向内挤压轮缘,提供侧压力。vv0时,内外轨均无侧压力,车轮挤压磨损最小。vv0,内轨向外挤压轮缘,提供侧压力。

2、拱形桥

v

2(1)汽车过拱桥时,牛二定律:mgNm

R

结论: A.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mg,属于失重状态。

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减小,当达到某一速度v

度驶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汽车与桥面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汽车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因此过最高点后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v2

(2)汽车过凹桥时,牛二定律: mgNm

R

结论:A.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于汽车的重力,属于超重状态。

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大。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增大。

3、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航天器中的人和物随航天器一起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力也是由重力提供的,此时重力完全用来提供向心力,不对其他物体产生压力,即里面的人和物出于完全失重状态。

4、离心运动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2)本质:离心现象是物体惯性的表现。

(3)应用:洗衣机甩干桶,火车脱轨,棉花糖制作。(4)F提供F需要离心;F提供F需要 向心。

5、临界问题

1.如图所示细绳系着的小球或在圆轨道内侧运动的小球,当它们通过最高点时:(1)v

v2

(2)vmgm,物体恰好通过轨道最高点,绳或轨道与物体间无作用力。

R

v2

(3)vmgNm,vN,绳或轨道对物体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R

2.在轻杆或管的约束下的圆周运动:杆和管对物体能产生拉力,也能产生支持力。当物体通过最高点时:(1)当v0时,Nmg,杆中表现为支持力。(物体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0。)

v2(2)当0vmgNm,vN,杆或轨道产生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

Rv2

(3)当vmgm,N=0,杆或轨道对物体无作用力。

R

v2

(4)

当vmgNm,vN,杆或轨道对物体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篇5

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

质点的运动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2=V平t= Vt/2t3.有用推论Vt?-Vo?=2as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6.中间位置速度Vs/2=√[(Vo?+Vt?)/2]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光学部分公式总结 篇6

光在真空中的速率:

c=3×108km/s

折射率公式:

(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

光在介质中的速率公式:

(n为介质的折射率)

临界角公式(折射角变成90°时的入射角):

可见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临界角最大,在同一种介质中光速最大,紫光刚好相反。

光的波动性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位移差满足:

出现亮条纹。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位移差满足:

出现暗条纹。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Δx与双缝之间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以及光的波长λ有光,即

这也是我们用来测量可见光波长的公式。

透镜成像公式

U为物距,V为像距(虚像去负值),f为焦距(凹透镜取负值);

运动和力的知识点练习题 篇7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工具是直接用来测量力的( )

A.托盘天平

B.杆秤

C.磅秤

D.弹簧测力计

2.在湖水中用浆向前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 )

A.水对浆向前的力

B.人对船向前的力

C.水直接对船的力

D.人对浆的推力

3.在生产和生活中,用螺丝钉固定工件时需要在螺丝帽下面垫上一个较大的垫圈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大螺丝帽和工件之间的摩擦

B.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力

C.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强

D.起装饰作用,使工件更美观

4.知识的价值的体现之一是它可以让我们避免许多可以避免的事故。在以下安全提示中与摩擦力知识有关的是( )

A.车未停稳,请勿下车

B.在地铁站台上候车的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

C.雨天路滑、驾驶员小心驾驶

D.不要在阳光下看书

5.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A.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B.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C.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6.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

A.失去了惯性

B.具有惯性

C.不受力的作用

D.惯性大于阻力

7.下列各图中不是平衡力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

9.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空降兵乘飞机空降到灾区,伞兵跳下飞机后,人和伞在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和伞受到的重力等于空气阻力

B.人和伞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C.人受到的重力大于伞对人的拉力

D.人受到的重力小于伞对人的拉力

10、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推桌子未推动,是因为此时人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

B.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平衡力作用

C.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D.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无惯性

11.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四种现象有弊的是( )

A.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B.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C.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二、填空题

1.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________,力改变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自行车车的轮胎上印有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自行车的轮轴上装了轴承,这是为了___________。(增大或减小摩擦)

3.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沿曲线运动,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发生改变;铅球落地时将地面砸出了一个小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发生改变。如果飞行中的铅球受到的所有的力突然消失,那么铅球将做_______运动。

4.射出去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子弹具有;子弹最终落到地上,这是由于受到一个方向竖直向下的作用。

5.一个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物体会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指物体处于状态或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和有关。因此,在物理学中,把上述三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7.重力是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总是。

三、作图与实验

1.用力的示意力作出,物重为30牛顿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力。

2.用力的示意图作出放在斜面上静止的木箱受到的重力

四、计算与应用

1.重为2.45N的物体,通过计算说明能否用称量为200g的天平称其质量?

2.在某次国际举重比赛中,一位运动员举起了230kg的杠铃。已知他的体重为686N,这名运动员的质量是多大?举起的杠铃有多重?

3.一只桶的容积是20L,桶的重是15N,当这只桶装满水时,必须用多大的力才能将它匀速向上举起?(本题为选做题)

★ 古诗词同步练习题

★ 开天辟地同步练习题

★ 白杨同步练习题

★ 力的分解练习题

★ 《包拯》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 九年级政治同步练习题

★ 《吆喝》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 《喂──出来》同步练习题

★ 《认数》同步练习题

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篇8

复习目标

1、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5、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6、力的合成: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求合力。

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3、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为:

4、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常见的运动大多为变速运动。

5、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将物体运动路程S除以所用时间t得到的结果,用来表示物体在运动时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合力为零。

4、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一、力

1.理解力的概念时应注意三点:

(l)力的物质性 离开了物体,力是不能存在的.一个物体如果受到了力的作用,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2)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作用的力.这两个物体一个称为受力物体,另一个称为施力物体.单一的受力或施力物体是不存在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力的测量方法

力的测量仪器叫做测力计,其中常用的一种叫弹簧秤.

由实验可知:在弹性范围以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胡克定律).因此,可以由弹簧伸长的长度来表示拉力的大小.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

所谓弹簧的伸长量,指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和原长之差

3.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通常又把物体的重力叫做物体的重量,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

4.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三要素有关.

5.力的图示法和力的示意图

为是物理学中的抽象概念,为了使它形象化和便于研究,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叫力的图示法.用图示法画力时,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力的示意图是粗略地描述力的图,它是只沿着力的方向画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的受力作用.不严格追究箭头的起点和长度.

6、关于力的合成,要注意以下几点:

(l)合力与它的分力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换.

(2)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3)合力的大小不仅决定于各分力的大小,而且依赖于它们之间的夹角.因此,合力的大小并不一定大于每个分力的大小,如果两共点力的大小是F1、F2,则合力F合的大小,随F1、F2间的夹角θ而变化,0≤θ≤180°,θ变大时,F合减小,其变化范围是(F1+F2)≥F合≥|F1+F2|,F合方向亦因θ而变化。

二、简单的运动

1.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不能只会背诵定义和公式,就认为是懂了,要理解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l)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是不变的,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所谓“任何相等时间”是以测量精度和实验要求为依据的.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的大小在变化、所以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快慢的方法,引入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大体上的运动快慢程度.

(3)在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注意是求哪一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便应该用哪一段路程除以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不要张冠李戴。

(4)由于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所以在进行速度单位换算时,可以分别先把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到需要的单位,然后再进行运算。中间过程写上单位,可以防止错误产生。

2.在研究机械运动的时候,作为标准的,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以及运动情况跟选择的参照物有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观察的结果不同。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要选择那些使问题简化而且是最合适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力和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由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只能由物体本身的某种性质来决定.物体本身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所以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外界的因素没有关系.物体受力与否不会改变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惯性.

惯性和惯性定律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2.要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运动状态的变化可以是: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运动的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如由小到大(加速)或由大到小(减速);速度大小不变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等.

发生了上述四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我们便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种状态的变化必然是由于力的作用而引起的.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也就是说,不受外力作用时,静止的将永远静止,运动的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时候有力作用,什么时候就会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

3.如果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就互相抵消,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发生变化.所以,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实际上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如果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我们便可认为物体一定是受平衡力的作用.

必须学会物体在二力作用下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会用图示法表示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力.即:从物体所处的状态看,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应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从受力特征上看,所受的两个力必须满足二力的平衡条件。

4、在实际问题中区分平衡力和物体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力是难点。

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对二力平衡条件的深入理解,初学者往往只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记忆深刻,而对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这两个条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二力如果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就根本谈不上平衡.所以,这是讨论二力平衡问题的前提.那么,在讨论二力平衡问题时,为什么两个力的作用线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呢?这是因为:尽管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受力物体将发生转动而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5、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不能理解为阻碍物体的运动、如在自行车运动的过程中,后轮是主动轮,由于链条的作用后轮与地面的接触点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地面对后轮上的接触点施加向前的摩擦力f,f的方向与自行车运动的方向相同,这就是自行车在运动的过程中所受的牵引力。

研究滑动摩擦的实验.用弹簧秤拉木块在长木板上匀速运动,取三次压力和摩擦力的数据,根据此数据研究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

研究这些数据我们发现

这个常数即滑动摩擦系数μ,由于接触面性质(材料、光滑度)是确定的,所以μ为一个常数.实验结果刚好表明这一性质。

由此可知:在接触面性质一定时,摩擦力和正压力成正比。

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篇9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答:运动的物体所受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远,速度就减小得越慢。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

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得出来的。

3、力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答: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什么叫做惯性?

答: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惯性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5、什么叫平衡状态?什么叫平衡力?

答: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就是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的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简称平衡力。若受到的力只有两个,就叫二力平衡。

6、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可浓缩为:共体、等大、反向、同线。

7、二力平衡与相互力有什么区别?

答: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共体、等大、反向、同线”,而相互的两个力则是“不共体、等大、反向、同线”。它们唯一的区别:一个是“共体”,一个是“不共体”。如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所受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的力。

8、什么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答: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9、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答: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10、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大接触面的压力。

11、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10

一、碰撞的定义

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的特点

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有些碰撞尽管外力之和不为零,但一般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等)相对内力(如冲力、碰撞力等)而言,可以忽略,故系统动量还是近似守恒。在剧烈碰撞有三个忽略不计,在解题中应用较多。

1.碰撞过程中受到一些微小的外力的冲量不计。

2.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然变化所需时间极短,这个极短时间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

3.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物体必有一小段位移,这个位移相对于物体运动全过程的位移可忽略不计。

三、碰撞的分类

1.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如果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同时守恒。

2.非弹性碰撞

如果是非弹性力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即机械能不守恒。

3.完全非弹性碰撞

如果相互作用力是完全非弹性力,则机械能向内能转化量最大,即机械能的损失最大,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物体粘合在一起,具有同一速度。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篇11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如: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第3章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一、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6、力的作用:

(1)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3)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的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平抛运动: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2)ω=2π/T;(3)V=ωr;(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5、向心加速度:a向= v/r=ωr

五、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R3/T2=K;

说明:(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六、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1、计算公式:F=GMm/r2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4πR3/第5章机械能

一、功: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计算公式:w=Fs;

2、推论:w=Fs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平均功率:P=W/t;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三、功和能间的关系: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四、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 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第六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平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平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最大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平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平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体位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师职称竞聘稿下一篇:小学老师线上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