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公式

2024-09-06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公式(精选12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公式 篇1

高中物理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

南通仁德教育朱老师总结了高中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仅供同学们参考;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公式 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教学衔接,学生,学习物理

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教材在知识层面, 思维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台阶。而学好高中物理知识又是至关重要的, 学好高中物理必需从高一就得到重视, 高一物理是基础中的基础, 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 高中学生需要有相当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一物理?如何才能使物理成为我们的优势学科?下面就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1 学生方面的认识

(1) 主动性差。思想上松懈, 经过一番拼搏刚考上高中, 再则高考又是三年后的事。

(2) 自主性差。如果说“主动性”是态度问题, 那么“自主性”就是能力问题。

(3) 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习惯了形象思维, 机械记忆, 模仿, 课堂容量小, 不习惯抽象思维, 于逻辑、推理, 独立思考, 节奏慢, 课堂容量大, 节奏快。

(4) 信心不足。受历届高中学生影响, 认为物理难学, 一开始就没有信心和决心学好高中物理。这是最大的问题。所以要加强演示实验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尽可能呈现过程, 做到通俗易懂, 并要充分利用考试手段树立学生的信心。学生往往认为能考好说明我学好了, 我能学好则更有信心学下去, 所以, 平常测验, 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题、精心命题。将平常的习题试题化, 让学生能不断取得成绩, 看到希望。如果许多人没考好, 要马上重新组织总结、复习, 再组织重考, 一点非常重要。帮助学生多打胜仗, 每次考试考出好成绩是树立、巩固信心极好的方法。

那么, 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在高一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提高他们的认识, 重视高中物理, 教师要长期的, 时不时的提醒学生, 重视物理这门学科。并要不段的鼓励学生, 增强学生的信心。

2 处理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2.1 知识上的连接

初中物理教材共涉及到力、热、光、电四个部分的知识, 高中的物理教材共涉及到力、热、光、电、原五个部分的知识, 初中物理中的大部分内容在高中都将进一步的学习, 应该说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是很多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2.2 加深知识的深化

虽然有些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 但是作为高中继续学习的内容, 还需要不断的深化和拓宽。

3 初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衔接

3.1 联系实际, 帮助理解

初中物理中, 知识点的学习是以记忆为主, 公式、定理以及实验现象只要能够熟记, 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 公式的记忆将仅仅作为基础, 因为分析的条件相对于初中而言无比复杂, 单纯凭借记忆把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结论背下来, 这个方法变得不现实。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

3.2 充分实现高效课堂

(1) 主动听课。上课要认真听讲, 要在老师的引导下, 积极思考问题, 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俗话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自身。”这个“修行”的功夫要下在“独立思考”上。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 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 积极地进行思考, 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 注意课堂要点。上课时, 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 对于难点, 则可能因人而异, 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 仔细听讲。

(3) 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 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3.3 重视用实验

在物理课本中有许多实验, 如实验与探究、迷你实验室和课本中介绍的小实验等。学生要亲自动手做实验或亲眼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课本中的这些实验, 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 不仅能探究或验证规律, 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 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我们的抽象思维形象化, 以达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目的。

3.4 正确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增强其自主意识。高一物理教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同时。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 选取一些难度稍低、可读性较强的章节, 采取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3.5 灵活应用, 举一反三

相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实际问题的分析对学生而言相对有些难度。但分析能力的核心还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理解上, 但又不仅仅是单纯地知识点理解, 而是要建立起整个知识网络的架构。所以会存在这样的现象, 精讲精练过的习题错误率却非常高。我认为原因有二:首先听讲不认真所致;其次不善于总结规律。因此要真正学好物理, 除前面提到的要认真听讲外, 还要善于总结。高中物理问题的分析与初中是有区别的, 高中十分注重于分析的连贯性, 从初始条件开始分析到得出中间结论, 而中间结论马上就成为下一步分析的条件, 将分析持续进行下去。所以, 除了各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之外, 各个章节知识点间的联系也是分析的重点, 也就是要把学过的知识彼此联系起来。

概而言之, 即降低起点, 基础到位, 完善系统, 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 能起到减轻学生负担, 帮助学生顺利跨越初、高中物理学习之“坎”的目标, 也是有效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学习方法和全面提高能力之法, 进而也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阎世铎, 田世坤.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孙元清, 张越.高中物理思维方法[M].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3.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公式 篇3

关键词:第四种能力;数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54-02

高考考纲中明确提出考生应具备的第四种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根据数学的特点、规律进行推导、求解和合理外推,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判断、进行物理解释或作出物理结论。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条件,恰当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等形式和方法进行分析、表达。能够从所给图象通过分析找出其所表达的物理内容,用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数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可以归结为八个方面:1。初中数学解方程组;2。函数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3、不等式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4、比例法;5、极值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6、图象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广泛 (包括图线)。7微积分思想巧妙求功;8、几何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应用之一、初中数学解方程组的应用。例1《愤怒的小鸟》是一款时下非常流行的游戏,游戏中的故事也相当有趣,如图甲,为了报复偷走鸟蛋的肥猪们,鸟儿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如炮弹般弹射出去攻击肥猪们的堡垒。某班的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假设:小鸟被弹弓沿水平方向弹出,如图乙所示,若h1=0。8 m,l1=2 m,h2=2。4 m,l2=1 m,小鸟飞出能否直接打中肥猪的堡垒?请用计算结果进行说明.(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解析:设小鸟以v0弹出能直接击中堡垒,

则h1+h2=12gt2l1+l2=v0t

t= 2h1+h2g= 2×0.8+2.410 s=0。8 s

∴v0=l1+l2t=2+10.8 m/s=3。75 m/s

设在台面的草地上的水平射程为x,则

x=v0t1h1=12gt21

∴x=v0× 2h1g=1。5 m可见小鸟不能直接击中堡垒

应用之二、一次函数多用来表示线性关系。如:(1)匀速运动的位移 时间关系,(2)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3)欧姆定律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等。

例2.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飞机的横空出世,证实了我国航空事业在飞速发展.而航空事业的发展又离不开风洞试验,简化模型如图a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停放相距s0=10 m的甲、乙两车,其中乙车是风力驱动车.在弹射装置使甲车获得v0=40 m/s的瞬时速度向乙车运动的同时,乙车的风洞开始工作,将风吹向固定在甲车上的挡风板,从而使乙车获得了速度,测绘装置得到了甲、乙两车的v-t图象如图b所示,设两车始终未相撞.

(1)若甲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乙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求甲、乙两车的质量比;

(2)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

解析:(1)由题图b可知:甲车的加速度大小

a甲=40-10t1 m/s2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a乙=10-0t1 m/s2

因甲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乙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所以有

m甲a甲=m乙a乙

解得m甲m乙=13。

(2)在t1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均为v=10 m/s,此时两车相距最近对乙车有:v=a乙t1

对甲车有:v=a甲(0。4-t1)

可解得t1=0。3 s

车的位移等于v-t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有:s甲=40+10t12=7。5 m,

s乙=10t12=1。5 m。

两车相距最近的距离为smin=s0+s乙-s甲=4。0 m。

[答案] (1)13 (2)4。0 m

应用之三、二次函数表示匀变速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平抛运动等。

例3、如图4-2-6所示,一小球自平台上水平抛出,恰好落在临近平台的一倾角为α=53°的光滑斜面顶端,并刚好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0。8m,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小球水平拋出的初速度v0是多少?

(2)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x是多少?

(3)若斜面顶端高H=20。8m,则小球离开平台后经多长时间到达斜面底端?

解析:(1)由题意可知:小球落到斜面上并沿斜面下滑,说明此时小球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否则小球会弹起,所以,vy=v0tan53°,v2y=2gh。

代入数据,得vy=4m/s,v0=3m/s。

(2)由vy=gt1得t1=0。4s,

x=v0t1=3×0。4m=1。2m。

(3)小球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a=mgsin53°m=8m/s2,

初速度 v=v20+v2y=5m/s。

Hsin53°=vt2+12at22,

代入数据,整理得4t22+5t2-26=0,

解得t2=2s或t2=-134s(不合题意舍去),

高二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篇4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高中物理电路实验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入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等势面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 R)或E=Ir IR也可以是E=U内 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高中物理公式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 R2 R3 1/R并=1/R1 1/R2 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 I2 I3

电压关系 U总=U1 U2 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 P2 P3 P总=P1 P2 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 Rg Ro)

接渗入渗出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 Rg Ro Rx)=E/(R中 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重挡位(倍率)}、拨off挡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 UA

电流表示数:I=IR IV

Rx的测量值=U/I=(UA UR)/IR=RA Rx>R真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篇5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0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强调: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向心加速度的关系:a=2ra=v2/ra=42r/T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W=FL

牛顿第二定律:F=ma

曲线运动的线速度:v=s/t

曲线运动的角速度:=/t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r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f=1

功率的计算式:P=W/t

动能定理:W=mvt2/2-mv02/2

高中物理质点的运动公式总结 篇6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s2(定义式)

2、有用推论 vt2v02as tvv0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t

4、末速度 vtv0at

21、平均速度 v平

5、中间位置速度 vs27、加速度a212vvtv0vt2t

6、位移sv平tv0tat0222vtv0 {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t28、实验用推论saT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m/s;加速度(a):m/s;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2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0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t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 v00

2、末速度 vtgt3、下落高度h12gt(从v0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2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2(2)、ag=9.8m/s≈10m/s(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0t2t12gt

2、末速度vtv0gt(g=9.8m/s2≈10m/s2)2202v03、有用推论vv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抛出点算起)

2g5、往返时间t2v0(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g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0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0t

4、竖直方向位移:y12gt

5、运动时间t22y2h(通常又表示为(t)ggvyvxgt v0

6、合速度v222vxvyv0(gt)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an

7、合位移:sx2y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anygt x2v0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α与β的关系为tan2tan;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2r22f

2、角速度tTtTv222r()2r

3、向心加速度arTmv22m2rmr()2mvF合

4、向心力F向rT5、周期与频率:T1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f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2rad/s;向心加速度:m/s。

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

3、万有引力

T24

21、开普勒第三定律:3k{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RGM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Gm1m2-112(G=6.67×10N·m/kg,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rGMmGMmg;g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R:天体半径(m),M:天体质R2R22、万有引力定律:F量(kg)}

GMGMr3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T2{M:中心

rr3GM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GMv211.2km/s;v316.7km/s 7.9km/s;

R地m42(R地h)GMm6、地球同步卫星{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h)2T2R地:地球的半径}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万; 向F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总结

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10m/s,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22Gm1m2-112

2G(=6.67×10N·m/kg,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r2kqq9226、静电力F122(k=9.0×10N·m/C,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r5、万有引力F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 FBIL,B//L时: F0)

v//B时: f0)

9、洛仑兹力fqvBsin(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 fqvB,高中物理动力学公式总结

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 {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m,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F、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l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g10o;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 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5、机械波、横波、纵波

6、波速vsf {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tT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振动中的能量转化。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公式总结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米

3-10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32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S:油膜表面积(m)} S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2)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3)rr0,f引f斥;(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

高中物理气体的性质公式总结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336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10L=10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

521atm=1.013×10Pa=76cmHg(1Pa=1N/m)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p1V1p2V2 {=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TT1T

2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高中物理电场公式总结

-19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922Q1Q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r210N·m/C,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qkQ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r2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d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AB,UABWABEAB q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

21/

2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Vt=(2qU/m)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2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a=F/m=qE/m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2(6)电容单位换算:1F=10μF=10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等势面。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公式总结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24、E=BL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Δ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

(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

36(3)单位换算:1H=10mH=10μH。

(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公式总结

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2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功率P损′=(P/U)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2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高中物理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公式总结 1/

21、LC振荡电路T=2π(LC);f=1/T {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

8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00×10m/s,λ=c/f {λ: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

注:(1)、在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

(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

(3)、其它相关内容:电磁场 /电磁波 /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电视雷达。

高中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公式总结

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 i/sin r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i :入射角,r:折射角}

3、全反射: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注:(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

(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

(3)、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 ,放大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4)、熟记各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利用反射(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等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

(5)、白光通过三棱镜发色散规律:紫光靠近底边出射。

高中物理光的本性公式总结

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两种学说:微粒说(牛顿)、波动说(惠更斯)

2.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亮条纹位置: =nλ;暗条纹位置: =(2n+1)λ/2(n=0,1,2,3,、、、);条纹间距{ :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长;λ/2:光的半波长;d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3、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

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

5、光的衍射: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可认为沿直线传播,反之,就不能认为光沿直线传播

6、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7、光的电磁说: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

注:(1)要会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产生原理、条件、图样及应用,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等;

(2)其它相关内容: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泊松亮斑/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原子特征谱线 /光电效应的规律光子说 /光电管及其应用/光的波粒二象性 /激光 /物质波。

高中物理功和能公式总结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10m/s,hab:a与b高度

22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q:电量(C),WabqUab 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a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29、焦耳定律:Q=I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2222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R=IR;Q=W=UIt=Ut/R=IRt

211、动能:Ek=mv/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2W合=mvt/2-mvo/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mvo/2)}

22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mgh1=mv2/2+mgh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0OOOo

(2)O≤α<90 做正功;90<α≤180做负功;α=90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19(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J,1eV=1.60×10J;

2*(7)弹簧弹性势能E=kx/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高中物理恒定电流公式总结

1.电流强度:I(s)} q{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tU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RL2 3.电阻、电阻定律:R{: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

SE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rR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

2.欧姆定律:I(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UU22t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WQ,因此WQUItIRtR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P出{I:电路总电流(A),P总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

1111 R并R1R2R

3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总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 P 1P2P31P2P3总P总P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0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

rRgR0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gEE rRgR0Rx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UAURRARXR真 IIRUURRRVXR真 IIRIVRVRX

RX的测量值

选用电路条件RXRV [或RX

选用电路条件RXRV [或RXRARV] RARV]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注1)单位换算:1A=10mA=10μA;1kV=10V=10mA;1MΩ=10kΩ=10Ω(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3636

E

2(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

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磁场公式总结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 I:电流强度(A), 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

mv222mv2m2a)F Fmrm()rqvB;v;T向洛rTqB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

高中物理易忽略的卫星知识 篇7

【关键词】赤道轨道  发射速度和环绕速度  变轨对接

随着神八和天宫的对接以及北斗卫星的逐步发射,卫星问题成为高考热门考点。学生对思路解题和常规知识没有系统的归纳,容易造成知识的错误理解。下面总结了一些易忽略的知识点。

一、卫星的分类

卫星分类很多,若按照轨道划分为:顺行轨道、逆行轨道、赤道轨道、极地轨道等。

1.顺行轨道卫星、逆行轨道卫星

大部分卫星都是顺行轨道卫星。这是因为地球有自转,顺着地球自传方向发射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就可以节省大量燃料,提高火箭的速度或提高航天器有效载荷。航天发射场一般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因为纬度越低,能更有效的利用地球的自传速度。

2.赤道轨道

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的轨道叫赤道轨道。这种轨道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赤道轨道有无数条,但其中的一条地球静止轨道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地球同步轨道。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

得到R+h=              ,因T= 24小时,可以求出h=3.6×104km,所有同步卫星在同一个轨道上以相同的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运动。从地面上看,卫星犹如固定在赤道上空某一点,故也称之为静止轨道。

3.轨道平面通过地球两极,这种轨道叫极地轨道

极地轨道和经度线共面,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可以飞经地球上任何地区上空。

不管那种轨道,地球都在轨道的圆心或焦点上。

二、卫星的发射

1.发射过程的加速度会很大吗?

加速度对心血管循环系统的影响最大。人体因血液和其他体液的压力分布,人体可承受的加速度在10G左右。现代火箭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电脑控制,运动轨迹更加合理化,升空以后一般是3G的加速度。

2.卫星的瞬时速度可以大于7.9km/s 吗?

卫星的瞬时速度有多大,要首先分析两种速度的区别:发射速度和环绕速度。

(1)发射速度是指被发射物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时的初速度,并且一旦发射后就再无能量补充,就比如站在地面上的人把手中的石头抛出,出手的速度就为发射速度。

若发射速度大于7.9km/s小于11.2 km/s,卫星做椭圆轨道运行,如图所示。发射后,因没有动力,在重力作用下而减速然后返回,整个过程能量守恒(不考虑空气阻力影响),所以回到发射点时候速度大于7.9km/s。

(2)环绕速度

当人造卫星进入轨道而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行时,运行速度就是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这个速度可应用地球对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而确定,由

得                ,由此可以知道当r越大速度越小。由此可以知道,当r=R地时候,v最大为7.9km/s。

我们所谓的最大速度7.9km/s是指圆形轨道的最大绕行速度。

三、卫星变轨对接问题

1.发射高轨卫星一般采用变轨发射的方法

发射高轨卫星,要先发射到低轨,然后过渡到高轨。以发射同步卫星为例:首先利用第一级火箭将卫星送到180~200km的高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该轨道为停泊轨道1。当卫星到达赤道上空A时,第二、三级火箭点火,轨道调整为赤道轨道,同时卫星的速度增加,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而发生离心运动,进入赤道平面内的椭圆轨道2。当卫星到达最远点B时,恰好到达同步轨道3,由于从A点到B点过程,克服地球引力做功速度减小,万有引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需提高卫星的速度,使万有引力恰好提供向心力,卫星就停留在同步轨道3上,如图所示。

2.飞船如何实现对接的

同一轨道的A如何实现和B对接呢?这里绝不能简单的认为,在该轨道上A加速追上B或B减速等A。圆形轨道,根据公式                可知,某一轨道半径r,对应某一固定速率。

(1)v减小时,r怎么变化?

有同学错误认为:根据              ,当v减小,r增大。因为这个公式是所有圆周轨道才遵守的规律。当v减小时,向心力减小,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应朝低轨道运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低轨道上以更快的速度转动。

(2)A要追上B,需要先减速到低轨道1,在1轨道上转动速度更快,然后在加速回归到轨道2,实现对接。

卫星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在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可以看到还有超失重问题、电影《地心引力》中卫星的坠落回收问题,只有我们多问、多思、多查资料才会真正的掌握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魏晓光 人造地球卫星变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8

面对繁琐且难懂的物理知识点,学生们如何梳理高中物理知识点?怎样找到学好高中物理的快捷方法?学习效率低,成绩停滞不前怎么办?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快速提分有保障,详细咨询热线55903851。郑州捷登教育1对1专业辅导帮你暑期吃透物理知识点,快速提升物理成绩!

捷登1对1物理精辅,梳理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快速补救知识短板,预科领先新学期!

1、通过知识测评、学习方法测评、学习习惯测评,帮助孩子诊断知识点薄弱环节,找到物理知识短板。

2、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梳理物理知识体系,量身定制个性化提升方案,家长和孩子挑选适合自己和满意的老师,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灵活上课,提升学员学习兴趣!

3、捷登1对1物理精辅,通过专业的研发团队,完备的备考方案,合理的时间规划,科学的教学方法,为高中生打造专业的暑期物理学习课程,针对学生时间安排上课,做到对高中物理知识点的不遗漏,帮助学员在暑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夯实基础,快乐提分!

4、为保障学员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效果,捷登为每位学员配备专属的1对1教师,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捷登为每位学员免费开放作业吧,由专门的陪读老师进行答疑解惑,学习管理师全程呵护监督,提高作业质量,此外,郑州捷登教育还为学子合理安排预习、复习,进行针对性教学!

5、梳理知识,化繁为简。很多同学都说上课是感觉挺明白,公式定理也都会背,但是一做题就容易犯晕,不知道该怎么办,平时会做的也都不会做了。郑州捷登教育暑期物理1对1精辅通过调整思路,找到做题的突破口,并对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对物理知识点化繁为简,按照总结好的做题模型,不仅节约学员时间,还能保证较高的正确率。

6、省级优秀名师专业精辅,郑州捷登教育拥有千名郑州本土名师,多名省级优秀物理老师,多为物理学科带头人和物理教研组成员,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90%以上获得过中级教师荣誉称号,所辅导学员平均提升25分,最高提升60分!捷登1对1专业名师不仅仅教会孩子怎样学好物理,更多的是教会孩子学好物理的一种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9

1.力学:力学有六大自然学现象,分别是: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2.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3.电磁学: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个部分。

4.光学:光学是光学理论,包括光和色的特性、光的波动性、光的衍射、折射和干涉等等。

5.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

以上是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高中物理机械能知识点

★ 高中物理竞赛知识点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万有引力)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 高中物理必修2知识点

★ 高中物理知识点:物理公式

★ 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

★ 高中物理力学易错知识点

★ 高中物理研修总结

浅谈高中物理电学知识复习技巧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学知识;复习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7

对大多数高中理科学生来说,物理的学习都是件很头疼的事,但是他们清楚地知道物理的重要性。现在的高考考点明确指出,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电学必然会成为高考的热门考点,而且电学一般和其他物理知识结合作为压轴题,其难度可想而知。当然,因为电学知识太难,导致部分同学产生索性放弃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高考成绩。因此,对我们高中学生而言,通过制定科学的复习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复习的重点,才能更好的学好物理电学知识。

1.高中物理电学知识复习方略

1.1构建知识网络

随着我国高考中物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我国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考查不仅仅是单个知识点,这给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高三复习物理电学知识阶段,首先应该在老师的带领下梳理一下基本知识,然后由同学们自己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其知识网络结构,这有助于同学们掌握重点,在应对复杂的物理题目时能够联系到各个知识点。同时,同学们还应该加强习题的训练,从训练中找出自己的知识盲点,帮助自己弥补知识网络中的不足。

1.2打好物理根基

无论同学们是否觉得物理的难度有多大,都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好基础,只有在扎实的基础上,同学们才能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来解决物理难题。对大多数的理科学生来说,他们最不愿意的就是强记概念和公式等,但是基本的物理公式还是需要牢记。针对物理基础这方面,当我们复习完每一章后,同学们都应该做好总结工作。然后,结合每次考试中我们容易出现的问题,找出我们知识体系中的漏洞,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对于高考物理中的多选题,是最让同学们头疼的题型之一,越是这种难度的题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越高。在经过训练和考试后,同学们还需要对已做的题目进行反思,总结和回顾各个知识点。因此,打好物理知识的根基对促进同学们提高其解题能力和综合能力非常重要。

1.3规范物理的解题方法

自从我国实行高考物理教学改革后,对同学们解答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同学们面临的现状,在复习高中物理电学知识时,我们要保证解题的规范化,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议教师改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因为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的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旨在提高同学们的规范化思维。第二,选择难度适当的题目练习,题目太难,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物理感到厌恶;然而,题目太简单,会引不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化。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同学们解题的规范化。

2.高中物理中电学实验基本知识

2.1电表的读数与接法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电学板块,一定的实验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在高中物理的电学实验中,电表(包括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最常见的仪器,而且电表数据的读取也是高考物理常考的考点,所以要求同学们平时在实验中就掌握电表的读数方法。根据调查表明,电表的读数实际上是一种送分题,但是这道题目的得分率反而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同学们不会读数,而是他们往往忽视了读数的规范化,也就是小数点后面位数的保留容易出现问题。另一方面,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小数点保留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们只有掌握和熟记它们的标准,才能保证该类题获得分值。因此,在我们学习电学知识时,我们在实验中不仅要学会测量的方法,还应该重视这些细节,从而保证同学们在高考中避免这种细节性错误。

2.2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在物理电学知识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主要包括限流式和分压式两种接法,分别如图1、2所示。

在电学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大多数都采用的是限流式连接法。但是,同学们必须要注意到,一旦连接的线路中某部分的电流或者电压从零开始变化,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为分压式连接法。同时,如果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远小于被测的电阻时,就应该改为分压式连接法。

3.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高考千变万化的题型,尤其是物理这种难度极大的科学,做好高中物理的复习非常重要。对高中电学这块知识,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电学知识时,不仅要掌握好基础知识,还应该注意细节,才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博超.关于高中物理复习的幾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135

[2]贾竹君.电路分析与高中物理的衔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5):51-52

高中物理选修知识点总结 篇11

一、静电感应现象

1.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2. 导体中存在大量自由电荷。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3. 静电感应现象:放入电场中的导体,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电场的反方向作定向移动,致使导体的两端分别出现等量的正、负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现象。

4. 感应电荷:静电感应现象中,导体不同部分出现的净电荷。

二、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

1. 静电场中导体内电场分布

2. 静电平衡:电场中导体内(包括表面上)自由电荷不再发生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

3. 静电平衡导体的特性:

(1)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2) 导体是等势体,表面为等势面

(3)导体外部表面附近场强方向与该点的表面垂直

三、导体上电荷分布

1. 法拉弟圆桶实验

2. 静电平衡时,超导体上电荷分布规律:

导体内部无净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在超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电荷量)越大,凹陷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3. 尖端放电

四、静电屏蔽

1. 空腔导体或金属网罩可以把外部电场遮住,使其不受外电场的影响。

2. 静电屏蔽的两种情况

导体内腔不受外界影响

接地导体空腔外部不受内部电荷影响

3. 静电屏蔽的本质:静电感应与静电平衡

4. 静电屏蔽的应用:

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金属罩、通讯电缆外层金属套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12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F=μFn来求解。

3.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物理知识点必修一

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③建立适当坐标;

④列出平衡方程

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上一篇:可爱的其其作文下一篇:寒假收获小学生寒假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