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定位与监控研究论文

2024-07-28

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定位与监控研究论文(共11篇)

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定位与监控研究论文 篇1

摘要:本文对基于UWB高精度定位的设备进行了软硬件研发系统设计, 主要考虑其在变电站等需要进行安全作业的区域施工上的一些问题与功能模块的设计, 以及从系统的部署方式与整体框架层面进行了设计分析。考虑了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的覆盖与可扩展性。对于基础定位设计环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UWB;高精实时定位;变电站;系统设计;

变电站作为电网的基础, 也是电网生产运行的高危工作区域, 其作业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统计数据表明, 变电站现场的安全事故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由于值班人员或作业人员未认真执行设备巡视规程、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与管理规程、超区域作业、现场监护查勘不到位等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通过室内定位UWB和物联网技术, 实现室内高精度定位室内外实时定位, 第一时间有效获取人员位置信息、时间信息、轨迹信息等, 及时发现遗漏异常行为, 实现自动化监管设施的联合动作,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事件的处置速度, 形成人防、技防、物防、联防四防合一的立体化防范格局, 变被动式巡检为主动智能化巡检, 有效提高电站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 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系统功能模块

(1)实时定位, 智能预警:进入电站内部, 根据各种工作人员、巡检人员和视察人员佩戴不同标签对其进行实时定位和智能预警。(2)智能巡检, 智能预人员位置长时间静止不动;人员规定时间位置错误;巡检人员路线错误。(3)重要物品监管:全天候监管内部重要物资;采用超宽带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贵重物品有效监管和追踪。(4)视频联动与追踪一旦发生报警, 中心服务器会自动根据定位信息进行视频联动, 并进行位置追踪。(5)紧急情况人员管制:一旦出现紧急事件, 可通过管控中心实时了解到所有电站内部人员的位置信息。管控中心根据事件发生地, 及时进行快速调度和人员管制。为管理人员提供道路引导帮助。(6)二次开发与远程监管:提供位置信息, 利于客户进行二次开发;提供web版客户端利于客户与自身中心服务器对接;提供APP客户端, 便于远程监管。(7)中心服务器统一监管:提供标准接口, 便于超宽带定位导航系统与GIS地理信息系统、摄像监控系统等平台对接;提供强大的定位、导航、监控、数据处理、服务、指挥调度以及云分析等一系列功能。(8)中心系统平台职能:根据电站的特殊性, 中心系统平台具有多种系统职能, 包括智能巡检监控、位置信息综合查询、智能签到与智能点名、业务指标实时统计和监测功能、系统数据分析功能、常用报表查询功能、系统信息资源检索、视频监控信息集成、报警系统集成、实时位置标记、广播联动集成、消防联动集成、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功能、系统配置功能。软硬件研发

2.1 定位标签与安全帽的集成(1)主要功能, 集成在安全帽的上的定位标签在进入所设定的危险区域中, 实时预警, 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预警提示主要包括LED灯、蜂鸣器、振子三种方式。(2)消音设置, 当进入危险区域时, 蜂鸣器会报警, 此时若想关闭当前的蜂鸣器报警, 可以按一下标签外壳上的按键。蜂鸣器报警即解除。(3)充电功能, 锂电池电量不足造成无法工作时, 也在线对锂电池充电, 电源为专用电源。(4)设置功能, 标签可通过Micro USB进行设置, 设置内容包括:标签ID, 标签振子开关等, 设置功能可扩展。

2.2 硬件部署方案

我们设计的相关高精定位软件, 通过与厂商定位硬件SDK通讯, 实时获取定位目标的二维坐标值, 并将此结果, 应用到软件平台中, 提供高级的上层应用服务。

2.3 整体软件硬件功能连接

图1 软硬件功能连接图

YYHLoc Server:控制各个厂商的定位硬件设备。

YYHardware Server:硬件与上层软件应用的沟通层。

YYWeb Server:上层应用与WEB服务。

整个软件系统使用B/S的架构, 主要为了提供软件上的部署。在实际需要监控的工作场景环境中, 部署好定位设备系统, 我们与这些硬件设备进行统一通讯, 对硬件进行设置、获取定位实时数据等操作。用户在远程WEB上, 进行功能性的操作, 通过WEB界面与远程的定位环境进行通讯与控制。

2.4 软件平台框架功能设计

图2 高精定位系统平台框架远景设计图

设计实现与厂家定位硬件系统的对接标准, 在此基础上, 设计“定位硬件虚拟层”“定位硬件统一API接口”。通过此硬件层面, 预留将来与其他厂家硬件的规约接入。

整个应用软件平台设计内部的核心处理引擎, 对外以接口的方式提供软件、硬件访问。

在上层应用中, 主要实现二维地图的展示、系统参数配置、硬件设置、地图端告警等功能模块。结语

变电站内使用UWB技术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定位与监控, 是出于安全管理的要求。所进行的设计, 既要符合目前的安全作业标准, 也要融入新的安保元素。由于UWB的高效性、高精度, 相关产品的能耗低, 所以该技术是可以运用在变电站区域中的。与此相关的配套软硬件产品, 也是为了保障整个管控是可操作可使用的, 也是具备方便性的。

整个设计以安全为出发点, 以软硬件相配合技术为手段, 内外兼修实现了平台的成功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金龙.无线超宽带(UWB)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2]方旭明.短距离无线与移动通信网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定位与监控研究论文 篇2

随着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无线通信技术将快速发展,并在不同物联网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空间定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广泛和迫切。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为较成熟的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导航、物流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1,2,3,4],而在电力系统主要用于时钟同步以及故障诊断[5,6,7]。但是GPS具有成本高、抗干扰能力差、定位精度不高、不能适应特定环境(如室内、地下等)工作要求等缺点,无法满足某些高精度、低成本定位场合的要求[8]。而光跟踪、超声波、蓝牙、Wi-Fi、Zig Bee等定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如红外线只适合短距离传播,而且容易被荧光灯或者房间内的灯光干扰,在精确定位上有局限性;超声波受多径效应和非视距传播影响很大,不能用于室内环境[9]。超宽带(UWB:Ultra-wideband)技术具有功耗低、抗多径效果好、安全性高、系统复杂度低、能提供精确定位等优点,成为未来无线定位技术的热点[10]。

1 UWB定位技术现状

1.1 UWB定位原理

UWB定位通过测距和测向来完成,一般包括三种方法:基于到达角度(AOA:Angle of Arrival)估计、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和基于到达时间(TOA/TDOA:Time/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估计[8]。

基于到达角度(AOA)的定位方式根据两个固定位置参考点分别接收到的移动标签信号到达角度估计计算出移动标签的位置,如图1所示。基于AOA估计的定位方式优点是不需要与每一个参考点的天线同步,定位误差的来源主要是系统本身角度的解析度(Angular Resolution)造成的误差以及在障碍物较多的环境下发生多径(Multi-path)效应所造成的误差[11]。

基于到达时间(TOA)的定位方式利用三个固定位置参考点向移动标签发射信号,如图2所示。标签根据信号接收时间ti以及固定参考点发射信号时间t0,计算出ri=(ti-t0)c,其中c为光速。根据三个参考点到标签的距离(r1,r2,r3)计算出标签的位置[11]。基于TOA的定位方式除要求参考点与标签之间时间有精确的同步外,对时间的精确测量要求非常高,因为1微秒的时间测量误差将导致300 m的定位误差。

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的定位方式基本原理是利用双曲线上的点到两焦点距离之差为常数的特性来定位,如图3所示。设定三个参考点后,第1和第2两个参考点为双曲线1的两个焦点,第2和第3两个参考点为双曲线2的两个焦点。整个定位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精确测得两个参考点接收到的信号到达时间差,再转换成距,并代入双曲线的方程式中形成一组联立双曲线方程组;第二步利用有效且快速的运算方法求得此联立方程组的解,此解即为标签的位置。基于TDOA的定位方式由于利用到达时间差消除了信号发送初始时间,不需要参考点与标签之间时间同步,只需要参考点之间时间同步[11]。该定位方式为目前UWB定位中最常采用的方式。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的定位方式通过信号强度和已知的频道衰减模型来估计参考点与待测点的距离,根据多个距离值就可以利用类似TOA定位法原理得到待测点的位置。基于RSS的定位方式缺点是受信号反射、散射、绕射等多重路径衰减与遮蔽效应现象影响严重,导致接收信号强度与距离关系不明显,定位误差较大[11]。

1.2 UWB定位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外针对UWB定位技术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主要集中在位置估计[11,12,13]、减小NLOS(非视距传播)误差[14,15,16,17]及求精的算法等方面,还有一些关注UWB与GPS混合定位的方法[18,19,20]。

在UWB产品方面,Robert J.Fontanat等[21,22]早在2003年就成功地开发出可产品化的基于TDOA方法的UWB定位设备,用于资产定位的PAL650定位系统。另外,Ubisense公司开发的基于UWB的定位系统也能实现精度为15 cm的三维定位,目前该系统[23]已应用于人员定位、仓储物流、军事、安防预警等。

UWB定位技术在核电站、煤矿、消防、机场中都有一些应用,主要用于设备及人员定位跟踪。文献[24]重点对Zig Bee和UWB定位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消防救援行动的特点提出了空间定位系统实现的基本结构。文献[25]对在采矿环境定位中应用基于UWB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文献[26]对室内环境下WLAN、UWB、室内GPS三种人员定位跟踪技术进行了评估和对比,并通过测试得出了三种定位的精度对比。

虽然UWB定位技术相对于其它无线定位技术来说具备一定的性能优势,但是由于UWB定位产品生产厂商较少且产品未大批量生产与应用,UWB产品价格还相对比较昂贵,限制了其在各行业的应用。

1.3 UWB定位技术与其它定位技术对比

无线定位技术很多,但每种定位技术都有各自特点及应用场合。文献[27,28]对常见无线定位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常见无线定位技术进行了对比,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UWB定位的精度为厘米级,与其它定位方式相比,具有较好的定位精度。更关键的是,由于UWB信号的特征,决定UWB能够在电磁环境较为复杂的变电站中精度不会下降,而且对计量、保护设备及通信系统不会有干扰。

2 变电站作业安全监控定位需求分析

2.1 变电站作业中的安全问题

变电站现场作业种类很多,主要有倒闸操作、设备检修、带电清扫和机械作业及其他施工作业,很多都涉及带电作业,如果不按照工作票和操作票进行作业,会直接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变电站人身伤亡事故分为触电伤亡事故、高空坠落伤亡事故、机械伤害伤亡事故等。变电站人身伤亡事故不仅对作业人员及家庭造成伤害,还会影响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生产人身伤亡责任事故88起,死亡112人[29]。主要原因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30]。

2.2 变电站作业对定位需求

变电站作业中对作业人员安全的监控主要体现在作业人员是否在工作票或操作票指定区域内活动、作业人员运动轨迹是否符合作业要求、作业时监护人员是否在场、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等。这些监控要求定位系统能够实现较精确的定位。在变电站作业应用中要保障变电站作业中的人员安全,对定位精度的要求的最低限度为30 cm。

3 UWB定位技术实测分析

3.1 实测环境

以福州某500 k V变电站为例进行了实测。为测试UWB定位技术在变电站环境中受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以及变电站设备设施对定位性能的影响,选择在该变电站220 k V设备区域布置UWB传感器设备。整个220k V区域面积大概13 000 m2,共布置12个UWB传感器。传感器布置及接线图如图4所示。

3.2 测试过程

针对变电站人员作业的特点,分别在遮挡区域、电磁干扰区域进行测试,测试主要在无遮挡无干扰区域、遮挡区域、干扰区域进行,共测试了三组数据,测试数据见表2和图5-7。

3.3 测试结果分析

从三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在无干扰、无遮挡区域,定位误差较小,XY轴误差3 cm以下;在遮挡严重区域,Y轴误差23 cm;在强电磁场干扰区域,XY轴误差较大,分别为20 cm和36 cm。考虑到现场强电磁干扰区域在现场停电作业时将不产生电磁干扰,误差较大也不影响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监控。

4 变电站应用UWB定位技术需解决的问题

在变电站环境中良好应用UWB定位技术,提高人员作业的安全水平,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UWB系统的布局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场地范围及覆盖区域内的设备尺寸,需要解决信号遮挡问题。

2)当前UWB系统单个传感器单元组覆盖范围大概为2 500 m2,相对UWB系统的价格来说,整个变电站覆盖的成本仍然很高,要降低成本,除考虑降低产品及工程施工成本外,可考虑增加单个传感器单元组覆盖的区域面积。

3)考虑扩展UWB定位标签的功能,提供可带语音报警,甚至音视频通信功能的标签,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5 结论

1)UWB定位技术在变电站环境中受变电站电磁环境干扰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抗变电站电磁干扰能力。

2)UWB定位技术在变电站环境中定位精度为0.15~0.3 m,通常比较难达到标称的0.15 m定位精度,主要原因是变电站设备设施密集,遮挡严重,UWB信号穿透力不足导致。

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定位与监控研究论文 篇3

【摘要】国内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主要监控对象为变电站场站环境,而不是针对运行设备。本文主要设计一套针对变电站室内外运行设备的智能安全辅助监控系统,包括断路器断电保护、视频监控、无线测温、环境监测、消防告警等功能;建立无人值守变电站安全辅助信息的逻辑和推理模型,讨论对故障告警信息的分类和过滤策略,自动报告变电站异常,提出故障处理指导意见。系统的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能力,可根据变电站各监测单元返回的变电站各项数据,运用分析决策机制获得分析结果,并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界面综合展示,值班员可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人工远程操作,也可授权平台自动完成远程控制动作。

【关键词】高寒;无人值守;智能;辅助监控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电网规模急剧扩大,新投运的变电站数量的成倍增长。为提高生产管理效率,转变生产方式,新变电站都按照无人值守变电站进行设计和运行,传统有人值守变电站也已进行无人值守化升级改造。但是从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的转变绝不仅仅是人员撤离那么简单。如何切实提高变电站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切实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有效实现对变电站的运行主设备及辅助设施的监控及管理,把握设备的实时运行状况成为研究的主题。在我国东北等高寒地区,冬季气温可达-40℃,冬季对高压设备运行状态及变电站环境监测尤为重要,并且对监测设备的低温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黑龙江省电科院经过对黑龙江省部分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考察,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变电站内的隔离开关、断路器等设备没有实现在线测温,需要巡视人员定期人工测温,数据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漏测情况时有发生,当设备温度出现异常时关键点温度数据不能及时上传,故障无法及时被发现。

2)变电站室内关键场所(如:计算机房、继电保护小室、开关室、蓄电池间)没有温、湿度信息采集设备及自动调温设备,冬季靠暖气供热,一旦发生暖气临时中断现象,(如蓄电池间)设备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性能及寿命将受到严重影响;机房空调与温、湿度监测单元没有形成闭环联动,无法通过集控站干预空调等调温、湿设备的运行。

3)调度对站内隔离开关及断路器进行远程分合操作时,由于隔离开关电机或断路器储能机构故障,有时会出现分合动作不正常的状况,超过规定时间后,可能出现烧毁电机或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现象;同时由于隔离开关机械设计的原因,隔离开关动作时可能出现对应辅助节点无反应的问题,结果导致变电站后台监控画面的隔离开关分合显示错误。

4)早期变电站隔离开关执行机构箱、端子箱及断路器汇控箱内温度监控及自动加热设备并不完善(甚至根本没有配备),部分监控单元已损坏,不能有效实现温度上传及自动加热、排风功能,在冬季存在部分箱体内二次回路异常的情况。

5)自变电站按无人值守运行模式运行以来,利用自动化设备的“四遥”功能,可实时检测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挡位位置,通过监控系统相应的硬件配置实现有载调压的远方控制,以有效提高电压质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在运行中会出现档位切换不到位的情况,档位测点的远方传送及必要的遥控返校过程使其实时性受到影响,影响了无人值守变电站内主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6)变电站内烟雾报警装置没有集中管理,没有与消防系统构成完整闭环控制系统,在变电站发生火灾等事故时,不能及时启动消防设备扑救。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根据目前黑龙江省内220kV及以下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实际工作现场条件,研发一套无人值守变电站智能安全辅助监控系统,将变电站内安全辅助设备、高压监测设备、消防设备进行集中管理,通过现有电力通信网与集控站(或地区调度)进行双向数据交互,不但使集控站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无人值守变电站各关键点的状态参数,而且能实现自动或值班员手动远程控制变电站安全辅助设备的启停的目标,为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二、国内外研究水平综述

国外发达国家现已全面进入变电站无人值守阶段,所有监控信息均实现远程监控及操作,将监测的重点放在变压器、SF6开关及GIS设备、电力电缆、MOA等关键设备监测技术的发展上,可以实现对变电站内设备进行综合性诊断监测。如: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开发了变压器状态监测系统,通过局域网可实现对变压器顶层油温、环境温度、变压器负载电流、三相电压、绝缘油气体组分、有载开关分接位置、风扇切换状态、铁芯、夹件、高压套管绝缘等在线状态的监测;美国通用电气开发了集成变电站监测与诊断系统,实现断路器状态监测,同时可实现冷却系统和有载调压开关的最优动态控制,通过局域网实现了状态监测与状态维修。且发达国家如美国在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智能变电站,所以其变电站建设的总体规划更加智能化,可靠性更高。

我国十年前开始逐步推广变电站的无人值守改造与建设,但在初期仅仅实现基本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基本功能,部分实现了红外监测、气体监测的功能。国内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集成了视频监控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消防告警子系统、门禁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等相关辅助子系统。但其主要监控对象为变电站场站环境,而不是针对运行设备。更没有将隔离开关及断路器的断电保护、隔离开关、开关柜及接头温度监测、汇控箱的温度监测、蓄电池间自动控温系统以及烟雾报警与消防喷淋系统集中在一个综控平台,没有实现综合智能化管控等高级功能。

三、理论和实践依据

3.1原理简述

针对变电站室内外运行设备,设计一套智能安全辅助监控系统,要求该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无线测温、环境监测、消防告警等功能;同时在确保不影响系统功能及监控效果的前提下,对系统结构进行优化。建立无人值守变电站安全辅助信息的逻辑和推理模型,讨论对故障告警信息(如温度、湿度及烟雾)的分类和过滤策略,根据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展开在线实时分析和推理研究,最终实现以报表(或画面形式)自动报告变电站异常,并提出故障处理指导意见供值班员参考。建立一套基于多目标协调控制原理的智能安全辅助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作为一个功能模块纳入集控站现有中心监控系统,也可单独自成一体并与中心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该系统具有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能力,可根据变电站各监测单元返回的变电站各项数据,运用分析决策机制获得分析结果,并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界面综合展示,值班员可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人工远程操作,也可授权平台自动完成远程控制动作。

3.2理论和实践依据

(1)视频图像监控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遥视”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目前已有相当多的变电站实现了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基于已有“四遥”的成熟经验,利用当今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遥视”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电力调度部门通过遥视可远程监视变电站的设备及现场环境。“遥视”作为传统“四遥”的补充,进一步提高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利用“遥视”技术,不但可以解决开关场隔离开关分合状态的监视,而且可以与烟雾报警设备组合,由集控站值班员根据烟雾报警信号和在线视频资料完成对火警的二次确认,继而正确启动消防喷淋系统,保证站内消防系统启动的可靠性。同时,可以利用“遥视”技术对变压器调压分接头是否到位进行人工确定,继而采取恰当的控制手段完成变压器调压。该技术的应用为电力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大大加强了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管理力度。

(2)无线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变电站内设备运行无线化成为可能。

ZigBee技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开始应用于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最常见的是基于Zigbee协议的电力无线测温系统,它将ZigBee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应用于电力温度数据采集监测系统中。本项目我们考虑利用多种测量手段采集隔离开关、断路器的分合状态、母线、电缆、开关柜中的开关触点、电缆接头温度信息。

(3)工业以太网工程实践案例丰富,技术成熟,可以作为智能安全辅助监控系统平台的首选组网方式。

大型枢纽变电站,特别是220kV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节点数目多,站内分布成百上千,数据信息流大,对速率指标要求高,工业以太网能很好满足上述要求。本项目中我们计划采用以太网技术(或现场总线技术)实现站内各监测及控制单元与控制后台的双向通讯管理。

3.3研究的关键和难点

(1)如何保证安装在室外开关场内的测温终端在超低温环境下稳定运行,以及如何解决强对流气象条件下环境温度对测温探头测温精度的负面影响。

(2)隔离开关驱动电机或断路器弹簧储能不能正常动作时,切断操作机构电源保护电气设备及控制回路的方法研究,以及调度遥信信号错误判别的研究。

(3)在高压、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如何保证电子监视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及时准确的通过无线发射器将数据上传至中继器。

(4)如何实现视频摄像头与故障点的智能联动,当有故障发生时,如何保证摄像头能及时准确的定位故障点并同步向集控站(或调度)传送图像信息,同时向值班员发出安全报警信号。

四、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1)研究内容

(1)高纬度无人值守变电站在高寒条件的设备工作特点及运行规律研究。

面向黑龙江省内220kV及以下变电站,收集冬季主要设备历史运行状态数据,重点对室外各种隔离开关、断路器、汇流柜、室内开关柜、蓄电池组、电容室、所用变压器等设备的运行特点进行研究,总结此类设备的运行规律及工作特点,为下一步监测终端的科学配置及安全辅助监控系统搭建打下基础。

(2)低温强对流气象条件下,研究保证监测终端运行寿命及配套传感器精度的方法研究。

黑龙江省处于我国的东北寒冷地带,冬季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度以下,同时经常伴有大风、降雪等强对流天气,安装在站内室外的监控终端设备内含有大量电子元器件,如何抑制运放及模拟器件的温漂、减少低温对传感器测量精度的负面影响、延长电池寿命、保证监控终端设备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安全运行是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之一。

(3)开关场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无线监测单元电子主板抗电磁干扰措施及降低射频传输数据误码率研究。

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站内室外一次设备的运行情况,我们需要在开关场内安装基于射频技术的无线监测单元,这些监测单元大都直接安装在隔离开关、线路、变压器的附近,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强电磁干扰的影响,采取何种抗干扰措施保护监测单元电子主板安全,较低电磁场对射频功率模块的影响,降低无线传输数据误码率将是本项目研究的内容之一。

(4)智能安全辅助监控系统整体设计与结构优化、实现调度SCADA系统与辅助监控系统数据共享的研究。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变电站,针对此变电站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套智能安全辅助监控系统,要求该系统包括隔离开关故障保护、视频监控、无线测温、环境监测、消防告警等功能。

(5)基于监测信息的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方法研究。

建立无人值守变电站安全辅助信息的逻辑和推理模型,讨论对故障告警信息(如温度、湿度、烟雾及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异常)的分类和过滤策略,根据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展开在线实时分析和推理研究,最终实现以报表(或画面形式)自动报告变电站异常,并提出故障处理指导意见供值班员参考。

2)实施方案

(1)项目前期资料收集与现场调研

主要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报告以及技术资料进行收集,从中筛选出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进行认真研究比对,形成结论性材料。结合已有现场数据和运行参数,对省内高纬度无人值守变电站在高寒条件的设备工作特点及运行规律展开深入研究。

(2)监控单元核心技术攻关

认真研究目前国内外无人值守变电站所使用的前沿监控技术,针对高寒地区冬季时间长、气温低的特点,重点对监控单元的低温条件工作性能进行研究,并考虑抗电磁干扰措施,提出能够满足工程要求的设计方案,并形成实验样机,利用本院完备的实验环境,对实验样机进行低温和电磁干扰测试,检验其运行稳定程度、测量精度和使用使用寿命。

(3)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根据项目的要求及需求分析,按照变电站运行的不同功能需求,我们计划将智能安全辅助监控系统按功能分为8个子系统。系统主要包括隔离开关故障保护、视频监控、无线测温、环境监测、消防告警、和远程控制8个子系统。系统建设将以辅助控制系统平台为核心,实现各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及互动。

(4)各监控子系统设计与开发

A、隔离开关故障保护子系统

在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电源侧加装电源切断装置,隔离开关驱动电机或断路器弹簧储能不能正常动作时,切断操作机构电源保护电气设备及控制回路,切断装置与调度后台(SCADA)互联,切断装置动作的同时向SCADA系统发送动作信号以免发生错误判别,视频监控系统弹出相应隔离开关实时画面,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B、视频监控子系统

利用枪式摄像机主要监控刀闸触点状态、变压器有载开关分接头位置等设备信息,球型摄像机监控场站环境状态信息。系统通过摄像机采集的现场图像,经编码器和视频服务器后,视频信号直接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网络系统,各监控点的实时图像经光纤或其它网络系统传输到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或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对现场设备的实时监视与控制,实现视频联动。

C、无线测温子系统

无线测温子系统采用短程无线测量技术采集温度数据并汇聚于一点,再通过远程(GPRS/CDMA)无线网络传输,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无线测温模块可以采用高能电池供电或无源SAW传感器,以减少高低压之间的电气联系,采用全数字方式工作。无线测温模块把温度信号通过无线的方式直接或经过无线中继站传送给无线汇聚终端,无线汇聚终端可以接收多个测温模块发送来的数据。采用短程无线网络的方式,多个测温模块分布在无线汇聚终端模块的周围,在有效的通讯范围内可以随意添加、删除、移动测温模块。无线发射器采用专用频段,使功率控制不对变电站内设备造成干扰。

D、环境监测子系统

该子系统能对站内的温度、湿度、风力、水浸、SF6浓度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和上传,采集周期小于5秒;环境信息数据的变化上传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可设置不同级别的环境量告警信息。环境量超限报警联动,当环境量超过报警限值时,根据设置好的联动预案,自动联动相关摄像头的预置点,并进行告警录像。一个环境量支持联动多路视频,即当一个环境量超限报警时,可以同时联动多个摄像机,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将现场的信息传到监控中心。越限可以联动声光报警、短信报警、启动相应子系统(温湿度关联取暖系统、水浸关联给排水系统)等预案,同时将数据转发上传至统一信息平台。

E、消防告警子系统

此系统将消防设备提供的通信数据、干接点信号或区域性的有源信号,通过以太网数据采集器传送到消防告警子系统,实时监测每个区域的火灾情况。消防设备一旦发生报警,消防告警子系统立即以声音报警、文字提示、电子地图和弹出实时图像等多种形式报出警情,并向预先设定的固定电话自动播放告警语音、向预先设定的手机发送告警短信,同时把信号上传至智能辅助监控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通过智能辅助控制系统接收到火警信息后,相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调用相应预置位、视频监控子系统中弹出视频窗口、自动巡航相关区域等,并把火警信号转发上传至统一信息平台。消防告警子系统以文字方式显示报警事故的时间、地点和报警状态。警情处理解除后,报警纪录以历史记录的方式存在系统的数据服务器中。同时系统具有报警查询、数据导入导出、权限管理等功能。

F、远程控制子系统

远程控制子系统(照明系统、采暖系统、给排水系统)根据事件(如消防报警、温湿度报警、水浸报警)自动对站内设备进行开启和关闭操作,位于集控站的值班员也可在统一信息平台及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中控制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支持本地/远程控制电暖气、排风扇、抽水泵的启动和关闭。

G、智能巡检子系统

智能巡检子系统是依托视频监控子系统、无线测温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单独开发的远程变电站巡检系统,巡检人员只需在电脑前选择智能巡检,系统就能根据预设的巡检程序通过高清摄像头对关键设备进行远程巡检、播放巡检画面,自动生成巡检报告。

H、变电站智能安全辅助监控系统平台

此平台安装于集控站,可作为一个功能模块纳入集控站现有中心监控系统,也可单独自成一体并与中心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该平台具有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能力,可根据变电站各监测单元返回的变电站各项数据,运用分析决策机制获得分析结果,并将分析结果以简洁明了的可视化界面综合展示,值班员可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人工远程操作,也可授权平台自动完成远程控制动作。

五、小结

本项目完成后,形成的无人值守变电站智能安全辅助监控方案能够为后续智能变电站建设提供参考,建成的监控平台可实现变电站后台、各级集控站与调度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互动,并对相关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从而为变电站降低运维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行效率及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保障。本系统建成后将实现以下功能:

A、能清晰监视站内设备,如主变压器、各类高压电器断路器以及隔离开关等重要设备的外观状态,主闸刀的分合状态,线路及设备的接地情况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情况等,满足大范围、近距离监视的要求;

B、对变电站室内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如二次设备室、高压室、低压室、通信室、站用变室、蓄电池室等)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的状态监视,对集控站在线实时上传数据,并执行值班员发出的遥控指令;

C、对主要电气设备如隔离开关、电缆头、开关柜触点、其他接触点发热部件以及断路器执行机构箱进行实时温度在线监测,对温度超标设备提供报越限警信号;

D、通过和站内自动化系统、其他辅助子系统的通讯,对现有监控装置进行整合,能实现用户自定义的设备联动,包括现场设备操作联动,烟雾报警喷淋消防、SF6监测、视频监控、报警等相关设备联动。并可以根据变电站现场需求,完成自动的闭环控制和告警,如自动启动/关闭空调、电暖气等、自动启动/关闭风机、自动启动/关闭排水系统等;

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研究论文 篇4

(1)运行情况监督。针对机房等重要硬件设备建立实时的监控体系,对系统运行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系统信息的紧密联系。加强临床系统与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联系,对相关的数据信息及时的把控。

(3)子系统模型的建立。针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模拟,以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故障所在。

(4)管理运维人员的整体水平。能够及时的发现系统以及应用的异常表现,及时的进行处理或者上报,注重细节处理防微杜渐。

3.2医院网络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结构建设。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组成机构复杂,主要包含较多的应用系统和功能组成模块。实际的网络平台建设中,根据系统的实现方式可以将管理结构分为信息来源、功能实现以及人机交互三个结构层次。针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这一结构特征,在实际的运营管理中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严格管理:

(1)监控对象的管理。监控对象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还与数据的传输紧密相关。因此,必须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

(2)数据采集、整合管理。这是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功能的体现部分,也是网络平台的核心。应确保功能实现。层的备注管理和系统监控作用的发挥,平台的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3)运维人员精细化管理。人机交互界面,要注意对客户端界面信息的管理和分析。

3.3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对策分析。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是系统监控平台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硬件安全管理和软件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硬件主要是针对机房机器设备的安全管理[5]。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在注意外部环境的同时,确保备用电源和备份系统的完善。软件部分涉及的范围较多,其中最主要是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和信息安全。这一方面主要是针对数据资源的保护,在确保内部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对病毒和外部攻击的防御能力。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提高整个医院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4结论

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不仅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更是医院信息建设的必然选择。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医院网络监管系统平台基础设施、平台结构以及信息安全管理策略。望此次研究的内容能为我国的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谢沂伯,纪立伟.基于HIS的医院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3(3):279-283.

[2]李俊.浅析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相关维护[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6(6):270-270.

[3]周梅娟.临床检验系统LIS在医院信息安全系统中的应用探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7(2):107-109.

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定位与监控研究论文 篇5

位与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定位与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新形势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现状进行深刻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思路以及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职工教育培训 现状分析 改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等等,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着作为国民经济基本细胞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想能够保持较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就是在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始终把深入开展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作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和全员素质工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进步,为提高企业职工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广泛持久地开展了各级各类企业职工教育培训。

一、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作用

企业要发展,企业职工教育培训须在前。要加大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力度,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作为直接提高经营管理者能力水平和职工技能的重要手段,为企业提供新的工作思路、知识、信息、技能,增长职工才干和敬业、创新的根本途径和极好方式,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比物质资本投资更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有效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其实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过程。良好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对企业好处有有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能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能力,更好地胜任现在及将来的工作,取得好的工作绩效,为企业职工的晋升和高收入提供机会。

(二)改善企业的工作质量,使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

工作质量包括生产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客户服务质量等。企业竞争说穿了是人才的竞争。明智的企业家愈来清醒的认识到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事实证明,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以开发一流的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企业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职工教育能使企业职工素质、职业能力提高,改进工作态度和提高劳动技能水平;增强岗位意识和责任感。这些都将直接提高和改善企业工作质量。

(三)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能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就企业而言,对职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得越充分,对职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有资料显示,百事可乐企业对深圳270名职工中的100名进行一次调查,这些人几乎全部参加过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其中80%的职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87%的职工愿意继续留在企业工作。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技能,而且提高了职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工作目标有了更好的理解。

(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能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美国权威机构监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在33%左右。在对美国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分析中,企业从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得到的回报率大约可达20%-30%。通过职工教育培训,企业职工更好的胜任现有的工作,提高企业职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工作目标有更深的理解。且更能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实现企业职工自我价值、满足成就感;感受到企业对企业职工的重视,满足企业职工的归属感。

(五)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能促进企业与职工、管理层与职工层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通过加强职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使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认同企业文化,不仅会自觉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大家的敬业精神、革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上上下下自学科技知识,自觉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企业的科技人才将茁壮成长,企业科技开发能力会明显增强。

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取得了一些成就。一方面,我国国有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较以前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一些大企业,如海尔,联想的员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更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制的完善与创新都足以体现这一点。但成绩是有的,问题更不少。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职工教育培训方法简单,教育培训过程不连续,教育培训内容临时性、突发性、随意性特征明显。常规的岗位职工教育培训和补救式教育占主体,缺少具前瞻性的研讨型学习交流,单行灌输的职工教育培训方式未能为优秀职工提供更广阔的资源交流和潜能开发平台,不利于新技术、新工艺、好经验的推广和普及。

(二)缺乏学习竞争氛围,职工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一线职工文化程度较低、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学习热情低等情况;管理人员繁重的工作量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配套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员工的学习能动性。整体学习气氛有待提高。

(三)缺乏良好的成果转化环境,评价激励机制不足。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员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后需要一个能够促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成果转化的有利环境。如果员工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成果不能转化,造成“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没有实际用处”的观点,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又一阻碍。从当前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结果都是体现并停留在一次讲座、一纸试卷上,而与员工利益无关,参加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员工不能明确感受到学与不学对自身职位、待遇的影响。这严重挫伤了职工参加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迫切性。

(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效果评估做得不够,仅强调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不注重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结果,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实践效果差。

实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关键是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后的效果,但目前企业效果评估机制不完善,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后的效果跟踪不足,致使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大打折扣。来自同一份资料显示,大多数企业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仅产生10%-20%的转化率,即80%-90%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资源被浪费了;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评估方面,有6%的企业曾做过二级评估,所有被访企业均没有进行过三级评估,也就是说,企业连自身都不清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到底“发生了什么”。

(五)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没有与企业总体目标紧密结合。企业无论为员工提供何种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其目的都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然而在实际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内容、方式、课程与企业总目标联系不紧密的情况,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只是流于形式。

三、改进现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建议与策略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流动。如果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效果非常好或较好,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素质,最大发挥其潜能,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提高经营效益,实现组织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的培训效果呢?结合企业实际和工作实践,笔者就企业职工教育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转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观念

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对企业现有人才素质进行大幅度提高和人才潜能的有效开发,无疑是扩大和积累人才资源最为有效的途径。因此,要从战略高度,及时完成从使用人、利用人到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造力的转变。企业领导人首先要转变观念接受教育培训,使其对人才培训要看得长远些,不能因为个别人培训后跳槽就因噎废食,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通过签订《培训服务协议书》,规定员工培训后在企业的最短服务年限;把企业的培训计划与个人发展计划融为一体;着重人才的忠诚培训,让企业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挽留住受训人才等多种方法来稳定人才队伍。员工跳槽并不可怕,只要培训体系还存在,企业就可以不停地发展下去,因为它拥有了永不枯竭的企业人才的源头——职工教育培训。例如,海尔集团每年虽然都有大量员工流失,但由于他们仍然坚持每年进行大量系统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使海尔集团现在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进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需求分析。

理解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目标,将其细化到各个工作岗位上,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要求。建立员工的信息系统,了解员工的具体信息,从而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有效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目标应是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良好融合,‘只有当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目标同时满足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发展,才能发挥其推动企业经营发展的最大效用。因此,首先要让员工了解企业发展目标,并指导员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将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融合,以努力实现“双赢”目标为原则,提高员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应根据每类员工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对策。对于老黄牛型的踏实肯干员工,可通过岗位竞争和定期的技术能力考核适当予以压力和危机感,激发此类人员的求学意识,鼓励并引导他们改善目前绩效;对于进取型员工,应及时关注他们的个人发展需求,主动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学习知识、开发潜能、积累经验,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施展才华,同时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增加此类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为企业做好人才储备;对于庸碌型员工,培训应集中在纠正行为问题、改善工作态度方面,避免此类员工影响企业形象和经营发展。

(三)严格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过程控制

教育培训前,应该找员工沟通,让员工从心里认可培训。在教育培训中,应鼓励员工多与老师和其他学员进行讨论研究;教育培训后,应该举办交流会,由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汇报或交流心得。

(1)明确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适当与否是培训能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做好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设计。首先明确所开展的培训项目要解决企业存在的哪些问题和不足。其次,找出相关岗位的工作行为与期望的行为标准的差距,找出员工现有的技能水平与要求的技能水平的缺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多样性、科学性、集中性和时代性,受训者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重要失误以及企业在管理方法、战略思想上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应该作为培训内容,并在每个案例的后面提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设计培训内容就是以此为依据,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选择培训课程,确定课程编排顺序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保证培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改革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技术和方法。培训方法的选择要和培训内容紧密相关,不同的培训内容适用于不同的培训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培训的需要与可能、培训的内容以及培训的对象等方面,合理地选择采用。企业员工培训,应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在培训方法上,更多地注重学员的自身参与、亲身体验、实用训练和行动学习等,注重引导、启发和多样性,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国内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方法往往是简单单一的,应该在国内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多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另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借鉴,比如讨论式,针对学习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者辩论,活跃气氛;娱乐式,将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等等。

(四)激发企业职工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抓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功在今天,利在明天,对职工个人又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机会。但有相当一部分职工思想意识落后,不求进取,满足于现状,对职工教育培训学习不感兴趣,从而使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要搞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注意激发好、保护好职工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引导参训职工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1.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用工制度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企业对劳动力管理使用的必要手段。其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与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在条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上岗的原则下,实行企业与劳动者的双向选择,更要善于把握这种竞争机制,使他们有危机感,激发职工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实行目标激励。现代企业把招聘、选用人才,确认岗位性质、目标、能力、业绩、贡献与待遇和利益挂钩。对于在职职工,要想保住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获得优厚待遇,就必须不断进取,确立个人学习目标,如学历目标、技术等级目标、专业技术职务等。当职工要求发展自我,而自己现有条件又不能使目标实现时,职工就会对职工教育培训产生渴望和需要。

3.采取政策倾斜。现代企业制度的“按劳分配”是职工最敏感的问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必须与劳动工资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考核、使用、分配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制定能倾向于按技能、按贡献大小的劳动分配政策、激发职工在利益动机方面积极参加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真正体现“学与不学不一样、技术业务水平高低不一样、贡献大小不一样、分配待遇不一样”的回报效应。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职工自觉参加职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注重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建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反馈机制。

1.建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反馈机制就是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具体效果以及巩固以往教学的成果,及时纠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错误与偏差。同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整体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进行修补和完善。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也应采用与之相应的教育主题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形式,因地制宜,因人因材施教,这样既可提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者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有效地遏制整体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学而无实的形式主义现象。

2.认真进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教育培训效果是决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成败的关键,因此,努力提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则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开展好新形势下的职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确保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效果不断提高。

具体方法有两类: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目前定性的方法应用很广泛,比如教育培训结束后企业组织培训学员座谈交流询问学习情况、组织问卷调查和相关测试、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定量的方法运用统计学、数学、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常见的如成本收益分析、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等等。如果将定性的方法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使用,可以弥补彼此的弱点,强化各自的优势,能比较好地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3.培育利于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企业应积极培育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职工教育培训的工作是不是做透了,就看你在教育工作中是不是真的能够展现出来。首先,要提高各级管理者的支持程度,积极提倡将培训运用到工作中并奖励运用得好的员工;其次,统计已经应用在工作当中的所培训内容的数量、频率、难度等,即了解实际的实践机会有多少,再根据测量结果变更培训内容或者工作环境。

(六)严格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管理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也是如此。在职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在抓好教学管理的同时,要切实抓好学员管理。参加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个别学员学习积极性较低,纪律性较差。针对这种现状,必须明确要求,严格管理,盯上靠上做工作。发现违纪现象,要坚持原则,及时批评教育并妥善处理。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好深入细致的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不能伤害学员的自尊心。对文化基础差、一时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要耐心地给予补课帮助,使他们积极进取,迎头赶上,力争取得较好成绩,从而达到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激励机制,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教师加强管理,确保职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之,企业要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要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重视对内部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只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新形势下,求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董俊波.《关于建立煤炭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探讨》,煤炭高等教育,2006(2),42(2)华敏.《培训管理工具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程刚.《大力实施素质工程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煤炭高等教育,2006(4),36

煤矿安全监控工作流程 篇6

一,监测监控系统与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修。

二,所有运行设备要经常清理表面灰尘、油污、和潮气,保持设备的清洁。三,井下所有分站每月必须调校一次,发现有缺陷的设备要及时修复或更换,后备电源不能满足2小时的要更换,分站在井下工作满一年后,要升井进行检修。

四,井下所有的甲烷传感器每7天必须升井用瓦斯标准气样和空气样进行校正一次,每7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故障闭锁功能进行测试,并认真填写更换和测试记录。

五,电缆必须悬挂整齐,不得吊挂在水管或风管上,如果电缆与水管、风管在巷道同一侧时电缆必须吊挂在管路上方,并离开0.3米的距离。通讯电缆不能与动力电缆交叉混挂,监控维修人员要经常所有设备及线路进行巡检,发现上述问题及时处理。

六,机房设备中,必须保持设备整洁有序,后备电源要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保持蓄电池的活性。

七,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

八,甲烷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的设置地点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九--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

九,井下各采掘队搬家,开口,风机采用串联通风时,各相关单位应书面形式通知监控室并附图标明传感器安装的位置。

十,服务于各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检测装置及相关设备(电缆,接线盒)的安装由监控室监测监控系统维修人员负责;日常移动由各队安排带班长(组长)负责,发现接线盒,航空插头等损坏,要及时向机房汇报:安装在各队监测设备由本队负责看护,承担人为损坏或丢失造成的后果,同时保证监测线路悬挂整齐,传感器安装在干燥和距巷顶不大于30cm,距巷道侧壁不小于20cm的位置。

十一,高瓦斯,煤(岩)与瓦斯突出的矿井的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设置甲烷传感器。掘进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必须在被串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前设甲烷传感器。掘进工作面应保证传感器距离掘进迎头≤5米,回风流传感器距回风口10-15米;采煤工作面传感器设置在回风巷距工作面≤10米,回风流传感器设置在距回风口10-15米。

十二,工作面现场作业时,首先必须将瓦斯传感器保护好,防止损坏。十三,任何单位,个人未经监控室同意严禁随意拆除,损坏瓦斯检测装置及相关设备,发现一次罚责任人300元,连带责任单位500元,相关责任人按严重“三违”处理,造成监测中断的从重处理。

十四,风速,负压传感器和总回风巷的甲烷传感器由监控室监测监控系统维修人员负责安装,回收,转移等工作。各种传感器应有足够的备用量。

十五,监测监控系统维修人员应认真填绘的根据实际布置及时修改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布置图和接线图。

2015安全监测监控工作总结 篇7

生命诚宝贵,安全无小事。在过去的2015年,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安全指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首”理念,突出“安全压倒一切、事故否定一切”。在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打造数字化矿山,以科技保安全,顺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生产目标和工作指示。现将2015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过去的一年我矿处于矿井三期建设,我矿装备的是KJ65N(A)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目前地面及井下安装配置符合AQ1029-2006《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的规定。系统运行的稳定保障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和建设。

我矿安全监测监控机构健全。我作为管理人员,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及维护

(1)在我的带领下,我监测监控系统管理维护工作严格遵循《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备使用管理规定》、《AQ1029-2007煤矿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标准》《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规定。井下各工作面按照规定要求装备和使用了各种监控传感器及断电装置,井下被控区域全部实现瓦斯电闭锁功能。安全监控装置在安装和拆除前,均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要求,编制、审批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2)我严格按照规定每10天对传感器进行调校一次,每次调校前对相关人员进行通知,调校当天组织人员进行开会部署,并检测传感器确保灵敏可靠。并每天对井下其他传感器进行认真比对,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或进行更换。确保地面监测机房和井下监测装置的安装都能达到标准,瓦斯监测系统运行正常,网络畅通,巡检调校及时,井下监测分站中断运行时间没有超过2小时,瓦斯传感器中断运行时间没有超过4小时。

2、培训及日常管理工作

(1)在日常工作中学习,在现场问题上提升素质。我坚持不断的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时与相关技术人员对接,亲自深入现场,组织带领身边职工处理好地面及井下安全监控相关工作,并及时对井下安全监控问题查找问题源,对相关维护人员进行现场教育,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2)在公司组织的培训上。坚持让职工在专业培训上学到更多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2015年度上级培训工作中,所有培训员工培训成绩全部合格。

3、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监测监控工作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1)我坚持亲力亲为的思想,在职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亲自组织,带队下井,手把手教,告诉我所带领的团队遇到问题怎么处理。布置线路怎么优化,以及在监控机房操作上,结合实际问题,严格井上下对照、严明奖惩,严肃工作纪律,严格管控人员。最大限度保证在矿安全监测监控工作中不存在安全隐患。在自己遇到问题搞不明白时,虚心向本矿技术人员、公司领导、兄弟矿井及大矿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尽力解决专业难题。

不断结合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相应措施,保证安全监控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进一步加强了我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了维护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安全监控系统的效能,有效减少了系统故障,保证了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稳定。切实做到了“超前预警、及时分析、迅速处置”,保证瓦斯断电功能灵敏可靠,夯实安全基础,严防瓦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实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2)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各级安全责任,认真实施安全规划和措施,使安全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做到了数据可靠、报表及时、资料齐备、制度健全。

以上是我对2015年我矿安全监测监控年度工作进行的总结。有不足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

安全监测监控室工作制度 篇8

1、严格执行上级有关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2、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实行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制度,不得空岗和缺岗,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岗,违者一次罚款50元。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时交接班,做到无人接班不离岗,故障处理不清不交接班,认真做好记录。

5、按规定及时上报瓦斯日报表。

6、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向调度室和值班矿长汇报。

7、严禁在电脑上玩游戏,看电影,一经发现,一次罚款50元,严重失职调离岗位。

8、严禁任何闲杂人员进入监控室内,违者一次罚值班人员50元。

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定位与监控研究论文 篇9

(一)拆除地点及原因

说明拆除安全监控装置的地点、生产单位及原因。

(二)需拆除的安全监控装置

说明需要拆除的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型号、数量、安装地点等,包括防爆交换机、监控分站、瓦斯传感器、断电/馈电器、设备开停传感器、CO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信号电缆、电源电缆等。

(三)拆除程序

1.现场操作时的安全确认

2.安全监控部门及配合单位的责任划分

包括安全监控部门、通风区、机电部门等。

3.拆除设备的程序

(四)其他注意事项

(五)附图

1.通风系统图

2.拆除前的安全监控装置布置示意图

附件一

瓦斯涌出量预测

(一)瓦斯涌出梯度法

参考公式:q=q参+Δh×a

式中:q一回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q参一参考工作面(己采)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Δh一预测工作面与参考工作面标高差(m);

a一瓦斯涌出量梯度(m3/t/m)。

(二)分源预测法

根据工作面具体条件和已采区实测资料,分别计算各种瓦斯涌出源涌出量(与采煤同时抽采的抽采量也要计入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无实测资料的,可参考下列公式。

参考公式:Q= Q1+Q2

Q1=klkzk3(M/m)(X0-XC)

n

Q2=∑ηi(Mi/m)(X0-XC)

i=1

式中:Q一回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Q1一开采层层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Q2—邻近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K1—围岩瓦斯涌出系数,全部垮落法取值=1.2;

k2—工作面丢煤瓦斯涌出系数,取值=1/工作面回采率;

k3—掘进工作面预排瓦斯影响系数,取值=(L-2h)/L,式中:L为工作面长度,h为巷道预排瓦斯宽度;

M、m—本煤层的煤层厚度与回采高度(m);

残存瓦斯含量与原始瓦斯含量换算关系

XC —本煤层残存瓦斯含量(m3/t);

X0 —本煤层原始瓦斯含量(m3/t);

XC=0.15×X0(m3/t),(一般)。

ηi—第i上邻近煤层或第i下邻近煤层的瓦斯排放率(%), ηi取实测值;若无实测值,可根据层间距、岩性、采厚、工作面面长、回采推进度、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等因素综合确定ηi,Mi—第i邻近煤层的煤层厚度(m);

X0i、XCi — 第i邻近煤层的原始、残存瓦斯含量(m3/t),一般

XCi =(1-ηi)×(1-ki)×k0i ,ηi为第i上邻近煤层或第i下邻近煤层的瓦斯排放率,ki为第i上邻近煤层或下邻近煤层的瓦斯预抽率。

附件二

抽采系统设计

(一)瓦斯抽采管路管径的选择

参照公式:管径D=0.1457(Q/v)l/2 式中:Q—管道内抽采混合气体流量(m3/min)Ⅴ一管道内气体流速(m/s)

(二)瓦斯抽采泵的选择

参照公式:Q泵=(QMax×K)/(C×η)

式中: Q泵—抽采泵的额定流量(m3/min)

QMax—最大抽采瓦斯纯量(m3/min)

K—瓦斯综合抽采系数

C—抽采泵入口处瓦斯浓度(%)

η—抽采泵的机械效率

参照公式:H泵=(H总+H孔+H正)×K

式中: H泵—抽采泵的压力(Pa)

H总—抽采管路总阻力损失(Pa)(包括直管阻力损失H直和局部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依据管路安装条件取经验值)

H孔—抽采孔口所需负压(取值不低于O.015MPa)

H正—采放泵出口正压

K—抽采备用系数

参照公式: H直=9.8×(L×Q2×Δ)/(K0×D5)

式中: H直——直管阻力损失

L——下抽采直管长度(m)

Q——抽采管内瓦斯流量(m3/h)

Δ——含瓦斯混合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

K0——综合系数

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定位与监控研究论文 篇10

你们好。为了加强校区内的安全防护工作,为了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达到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现将目前校区内所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特向各位领导汇报。

1.一二楼的食堂门(大、小门)均未上锁。

请食堂工作人员在下班时关好各打饭窗口和窗户,门要上锁,避免闲人进出。

2.校区内的一些主要通口及楼梯口晚上各照明(22:00时就自动关掉了)致使监控画面不清晰,也不便于保安人员的巡逻。建议各主要通口及楼梯口德照明照至第二天早上。

3.2号门无固定人员看守,因门太矮学生或其他人员易翻门进出,偷递东西出去。建议安排固定人员看守或加高门的高度。

4.个别监控画面无图像,或画面质量不好。建议尽快处理。

5.建议学校组织进行一次全方面消防检查,因个别消防箱内无消防水带及水,或存在其它问题。

6.建议马上对楼层的电源井加大锁的力度,并请各部门配合。

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定位与监控研究论文 篇11

关于印发《南通市“1+3”安全监控

工作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现将《南通市“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南通市“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施方案》

二○一○年三月二日

主题词:安全监控 方案 通知 抄 送:省安委办、市政府

南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3月2日印发 共印50份 南通市“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改善生产作业条件,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职工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根据省安委会《关于推行淮安市“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通知》(苏安„2010‟1号)要求,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决定在全市企业中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工会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健康合法权益为宗旨,以强化广大职工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群众监督为主线,以健全完善“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为载体,积极构筑“群防、群控、群治”的安全生产网络,推动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机制,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平稳发展,为建设“平安南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组织领导,成立市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徐 辉 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 宗剑锋 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倪建明 南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蒋志群 南通市卫生局局长

钱祥圣 南通市总工会副主席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

三、基本目标

力争2010年底前规模以上企业“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覆盖率达80%以上,重点行业中小企业推广“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覆盖率每年递增30%,3年内实现全覆盖。

四、主要内容

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1”是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3”是指建立三项机制:即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通过建立和推行三种机制,为“监控法”有效实施、可靠运转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证。

1、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重点建立五项制度:一是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实时监控制度。以企业为单位,组织职工群众和有关专家,对本企业所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风险源(点)进行全面排查、评估,根据风险程度和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划分为A级(厂级)、B级(车间级)、C(班组级)三个等级,并设置红色、橙色、黄色监控牌,实施分级监控。对生产作业过程中移动危险源点,要采取跟踪监控,使监控点处于可控状态;二是建立监控网络制度。建立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监控网络,3 对事故和职业危害风险源(点)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和动态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源(点)实行升级或降级、追加或清零等跟踪处理,确保各类风险源(点)处于在控、可控状态;三是建立事故预警制度。根据风险源(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职业危害,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工现场演练,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建立职工教育更新制度。企业应对职工加强监控点管理、日常安全教育和现场安全教育,并对录用新人员,贯彻新法规,调换新工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情况及时进行职工安全知识更新教育;五是建立奖励制度。对职工在监控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企业应当给予一定奖励。

2、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重点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建立全员排查制度。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发动职工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进行排查,凡是能整改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及时进行整改。凡因工艺、技术等原因难以整改的,实行评估确认,分级分色预警控制;二是建立持续改进制度。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经常检查,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螺旋式循环;三是建立创新提升制度。积极吸收安全生产新理念、新规范、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管理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监控工作方法,提升监控法的应用实效。

3、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评价机制。重点实行三个评价:一是职工评价。企业组织职工对生产作业现场设备、环 4 境、人的行为和现场管理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采取“职工每天评价,班组每周评价,分厂(车间)每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监控点控制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单位评价。企业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价,或聘请中介机构、安全专家进行评价;三是监管评价。各级安监、工会、卫生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定期不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推行情况、事故发生情况等进行评价。通过开展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系统评价活动,促进企业进一步完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监控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

五、实施步骤

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分四个阶段实施。

1、宣传部署阶段(2月-3月):各地要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全面部署“1+3”安全监控工作。要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1+3”安全监控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地于3月31日前将实施方案报送市“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

2、先行试点阶段(4月-6月):4月份,各地根据行业特点,挑选安全生产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试点工作,督促试点企业完成对风险源(点)的辨识、评估,风险源(点)控制档案的建立和挂牌管理,并实行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5月份,各地督促试点企业完成职工培训,实行持证上岗;6月份,各地督促试点企业完成现场规范管理,实行“三图五牌”(即: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流程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 5 害监控组织网络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示意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评价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整改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急救援处理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职工权利义务告知牌),完善警示标识,有条件的企业办好安全文化专栏(专区、长廊)。

3、全面实施阶段(7月-10月):各地根据试点情况,召开试点工作现场会,全面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建设。

4、巩固提高阶段(11月-12月):各地于12月15日前将推进“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完成情况报送市“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将组织对各地“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开展情况进行专门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各地当年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之中,并予以通报。

六、有关要求

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务必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1、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予以高度重视。要把“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推行情况纳入安全监管内容,与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要成立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狠抓任务、责任、措施和政策落实,确保8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年底前普遍建立起“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2、密切配合,联动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涉及的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此项工作。各级安监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把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作为衡量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标准,搞好督促检查,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负有安全监管和职业危害防治责任的行业主管部门,要从各自职责出发,加强指导,促进“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在本行业(领域)的学习推广。各级工会要立足于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权益,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引导职工积极投身“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建设,成为“事故隐患群防群控、生产安全共建共享”的主力军。

3、强化统筹,规范运作。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与其他方面的工作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一是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结合。督促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二是与企业安全评估及分类监管、安全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相结合。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规范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三是与开展“星级安全班组”创建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明确班组的安全生产责任,开展班组间的安全生产争先创优,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四是与强化政府监管相结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围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方式,严格安全执法,着力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进一步把企业生产引向安全发展的轨道。

上一篇:机械工程材料重点下一篇:2023年清华自主招生的“拔尖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