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2024-05-19

苏教版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苏教版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篇1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7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理解、记忆乘法口诀,并能学以致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弄清每句口诀的来源。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3.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答:5个6相加是多少?

(要求学生列算式、说口诀。师小结:利用口诀可以熟练计算。)2.请学生欣赏一组图片:七星瓢虫、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七巧板、彩虹。师问:刚才的一组图片中都与什么数字有关?(7)师说:对,这就是快乐数字7。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7的知识。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阶段

1.师:我们以前学过用七巧板来拼图。下面看大屏幕:一条小鱼用几个三角?(幻灯出示)继续引导学生看例题。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摆一摆,并完成表格。(板书表格)

2.学生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3.组织交流阶段。

教师幻灯演示提问:有几个7,如何列式,尝试编口诀。并请学生回答: 1条鱼 1个7,1×7=7 7×1=7 一七得七 2条鱼 2个7;2×7=14 7×2=14 二七十四 3条鱼 3个7;3×7=21 7×3=21 三七二十一 4条鱼 4个7;4×7=28 7×4=28 四七二十八 5条鱼 5个7;5×7=35 7×5=35 五七三十五 6条鱼 6个7;6×7=42 7×6=42 六七四十二 7条鱼 7个7;7×7=49 七七四十九

4.学生读口诀、背诵口诀。再问:你记住这些口诀了吗?你喜欢哪几句口诀?

(1)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师说:老师喜欢这两句口诀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然后请学生看幻灯。5.师;看来7的口诀记得不错老师想来试一试你们记得怎么样。幻灯出示试一试。

三、应用巩固阶段

师:数学要学以致用。既然学会了7的乘法口诀,就要灵活运用,下面就来考一考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幻灯出示)想想做做

1.3 × 7 + 7 = 6 × 7 – 7 = 4 × 7 = 5 × 7 = 7 × 4 = 7 × 5 = 要求:让学生说一说从每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2.看谁算得又多又快!

4×7 = 7 ×7= 5 × 7= 7 ×4= 7×3 = 1 ×7= 7 × 2 = 6 ×7= 要求:说出是用哪句乘法口诀的? 3.智慧屋:

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想一想,爸爸到北京去了多少天呢? 提示:一个星期有几天,再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练习过程先让学生试做,再集体评讲,实时表扬、激励。)

四、总结提高阶段

1.通过刚才的学习与练习,同学们掌握的还不错。那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学生说一说,然后集体小结。(幻灯出示)2.引申。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轻松一下,读一读关于7的儿歌。学生自己朗读。(配乐朗读)

3.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7的数学知识,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去找一找、学一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五、课堂作业

听音乐,完成课堂作业。(附 课堂作业)课 堂 作 业

一、完成口诀,并能根据口诀写两道乘法算式。

二七()五七()六七()三六()

二、口算。

5×7= 7×4= 5×6= 7×3= 6+7= 5×5= 7×7= 7×1=

三、在○里填上“>”、“<”或“=”。

7×7○50

6×7○6×6 7×5○5×7

3×7○20 7×4○30-5

4×3○2×6

1×7○5+2

7×7○7+7 7×3○6×4

苏教版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案例】

师: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 (教师计时, 学生感受)

师:1分钟时间长吗?

生:长。

师:1分钟内能做哪些事情呢?我们来分组体验。 (学生分成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五个小组)

生:我1分钟做了18道口算题。

生:我1分钟写了10个字。

生:我1分钟跳了43下。

师: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

师:是啊, 在短短的1分钟内能做这么多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啊!

【分析】

笔者所听过的“认识时分”的课堂教学中, 都有这样的环节,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并体现出1分钟的价值, 教师总会创设一个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的情境, 试图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的价值,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从表面上看这个情境是让学生“动”了起来, 让课堂“活”了起来, 让气氛“火”了起来。但是, 在热闹的背后学生有没有真正对时间进行体验和感觉?学生们在活动中关注的到底是对时间长短的感受, 还是关注跳了多少次、写了多少字等具体的数量?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教师安排了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等实际活动, 并通过在这些活动中得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体会1分钟的价值, 但是, 学生在活动中忙于对具体数据的记忆, 忙于“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去, 感官上的兴奋“淹没”了活动的最终目的。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中, 学生无暇去体会、感受时间的长短, 没有体会到数学本质之美, 没有享受到学习成功之乐, 导致了这节课主体目标——体验时间长短的缺失。那么“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忽略活动本身带来的兴奋, 而去关注活动背后的时间?学生有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去体验1分钟有多长?” (陈洪杰语) 没有让学生经历深刻的思维活动的课堂, 没有让学生积累铭刻于心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次低效之旅, 甚至是无效之程。

二、分析教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第一课时的内容由四个板块组成观察主题图, 数出钟面上大小格, 认识时分单位、时分的进率。其中第三板块是介绍“1小时”和“1分”, 让学生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教材先直接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然后出示了两个钟表走动的画面。这样编排的目的是提醒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要演示钟表的走动现象或让学生动手拨一拨, 通过动态演示, 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1小时和1分钟。

明确了这个板块的设计意图以后, 再来确定这个板块的教学要求。浅层要求是让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中层要求是让学生明确时针 (分针) 从钟面上的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多少时 (分) ;高层要求是让学生体会到1分钟、1小时的长短,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设计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材安排的常见量中, 时间单位既不像人民币单位那样可以看得见、在日常生活中能体会到, 也不像质量单位那样可以通过实际的掂一掂、提一提等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 它看不见也摸不着, 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数学课程标准》对时间单位的要求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体验时间的长短。针对时间单位的特点和《课标》要求, 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 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对时间的感觉, 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体验机会, 培养学生较为准确的时间感。

学生的感觉时间与实际时间总有一定距离, 因为时间感与个人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息息相关。如果注意力集中, 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慢, 如案例中的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1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如果对时间采取的是无意注意, 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 例如案例中学生分组活动时, 关注的是跳绳或口算的具体数据, 忽略了对1分钟的注意, 所以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说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另外, 时间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 逐步矫正学生的时间错觉。既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感悟时间的情境, 又要让学生从这些情境中“走”出来, 准确地把握时间的长短, 缩短学生感觉时间和实际时间之间的差距。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 时间单位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为此, 笔者提出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教学新思路, 采取了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的教学策略, 通过反复练习和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 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感觉。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页“认识时分”的第三板块。

【教学目标】

1.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1分钟或几分钟、1小时或几小时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 课内部分

1.认识1分钟和几分钟。

师:你知道分钟“姐姐”每走一步是多长时间吗?

(学生回答后, 操作手中的学具钟)

师:分针走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从“12”走到“6”呢?从“3”走到“11”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20分钟, 分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了数字几?

2.认识1小时和几小时。

教师演示后问现在是哪根指针在走动?走了几大格?是多长时间?

师:时针“妹妹”每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那么, 时针从数字“12”走到“5”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8小时, 时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1分钟和1小时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来, 使课本上静止的图片活动起来, 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两个指针所走过的“路程”, 加深了学生对时分概念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 教师提出了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几分 (或几时) 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问题, 既巩固了学生对1小时和1分钟的认识, 又训练了学生灵活变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1分钟。

师:请同学们坐直身体、闭上眼睛, 体会1分钟究竟有多长, 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再来体会一下1分钟的长短。

教师播放音乐“小兔乖乖”, 学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师:现在你觉得1分钟有多长?为什么两次的感觉不同呢?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了一个矛盾的情境, 激起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 在前后对比中去体会1分钟的长短, 从而感受到时间的长短与人的主观意识有关, 明确实际时间与自己的感觉时间之间的距离, 明白要建立起准确的时间感需要反复的训练。)

4.体会几分钟。

师:现在来考考大家对时间的感觉, 一半的学生写字, 一半的学生静坐。

教师计时3分钟后, 让学生说出刚才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8页, 独立完成第4到第7题。

师:从开始做题到现在大约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从有意记忆到无意记忆, 从间隔计时到回想计时, 通过多种策略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感悟时间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对分钟的时间概念, 逐步形成对现实时间的敏感意识。)

(二) 课外部分

1.想象与体验结合。

让学生想象, 在学校里从什么活动到什么活动是1小时。然后, 教师安排学生切身感受1小时的长短。

2.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结合。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到校、晨读、早操、课堂、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段,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1小时及几小时的感觉, 如回想一下从早操到第一节课下课有没有1小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家里活动的时间进行训练, 如从放学到完成家庭作业一共有多长时间?

苏教版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背景介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一线的大多数教师总是让用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来教学,结果孩子们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教学,我旨在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孩子们能够乐学,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用了“复习导入新课——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探究规律,区别‘礻、衤——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小结——自主识字,指导书写”这几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礻、衤”两个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区别易于混淆的“礻、衤”这一组偏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小朋友,这学期的《识字4》我们已经辨析了“木、禾”“、艹”“日、目”和“冫、氵”这四组形近偏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的形式出现的看图读韵文识字。

2.板书课题:识字7,生齐读。

【上课开始,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

1.(多媒体出示图表)看看图表上列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3.生自由读韵文的第一、二行。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互相正音。

4.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偏旁和韵文,让孩子们从画面中感受偏旁的区别。培养孩子们观察、探究能力、说话能力。】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识别两个偏旁的字

1.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礻”有关的字?指名说。

2.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1)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认识裙。

(2)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衤”有关的字?指名说说。

(3)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4)连起来诵读第一二两行。

【通过观看部首演变,让孩子们对部首和字的印象深刻。这样,孩子们学生生字的兴趣也变得浓厚,更好地记忆了生字。】

四、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

1.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这三幅图。

神话:我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自由说说。如:嫦娥奔月、沉香救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

祝福:请学生说一句祝福的话。

祖先:如图中画的原始人,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让孩子们通过学过、读过的神话故事来理解词语,感知词语和图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一看到图就能想到“神话、祝福、祖先”】

五、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神话、祝福、祖先”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第二组词语“裙子、裤子、衬衫”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

2.齐读词语。

【通过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两个偏旁的汉字的规律,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类似这种偏旁的汉字进行分类。渗透到这类词语,让孩子们产生梳理同类词语的意识。】

六、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2.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

4.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学中要做到扎实有效。我注重让孩子们先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比较两个偏旁的不同后,再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写字练习时,我们进行适当的讲评,并将孩子们写得好的字展示出来,让其他孩子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够取长补短,在以后的练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所以本节课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揭示部首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学习、理解词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学习中认识词语,领会词语。在学写生字前,再一次回顾两个偏旁的区别,回顾本课内容,再一次强调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苏教版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1、2、3、4的乘法口诀(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经历编制2、3、4乘法口诀的过程,感受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2、结合具体背景,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以及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优越性。

3、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编制2、3、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

4、使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2、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求23和43的积各是多少?我们是通过加法求出和得到的,那么怎样进行乘法计算,才能又对又快呢?那就要学会乘法口诀就能很快地算出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1、2、3、4的乘法口诀。

二、探索新知

1、教学2的乘法口诀。

(1)出示玩跷跷板的情境图。

(2)提出问题,编制口诀。

1个跷跷板坐()人,列成乘法算式是()。

2个跷跷板坐()人,列出乘法算式是()。

指名回答,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1×2=2一二得二

2×2=4二二得四

教师解释以上两句口诀的意思,“一二得二”指的是1乘2得2;“二二得四”指的是2乘2得4。

(3)想一想。

让学生想一想“2×1=()”,用哪句口诀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2×1=()”可用“一二得二”这句口诀来算。

(4)练一练。

让学生把1×2,2×2,2×1三题再练几遍。

2、教学3的乘法口诀。

(1)出示如下教学情境图。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1只秋千坐()人,列成乘法算式是()。

2只秋千坐()人,列成乘法算式是()。

3只秋千坐()人,列成乘法算式是()。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1×3=32×3=63×3=9

(3)自编口诀。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三个算式自编3的乘法口诀吗?编写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4)指名汇报。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编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1×3=3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让学生把上面的三句口诀齐读2遍,然后指名说一说这三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说得数,说口诀,进行全班交流。

(5)练一练。

口算练习。

1×2=2×2=2×1=1×3=

2×3=3×3=3×1=3×2=

出示口算卡,让学生口算得数,并说一说用到哪句口诀。

3、教学4的乘法口诀。

(1)出示如下教学情境图。

(2)算一算。填书中的表格。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1个41×4=4

2个42×4=8

3个43×4=12

4个44×4=16

(3)自编口诀。

师: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自编4的乘法口诀吗?

如果学生感到有困难,前三句口诀师生同编,第四句口诀鼓励学生模仿着编。

学生编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把“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这4句口诀。

(4)想一想。让学生完成‘4×1=(),4×2=(),4×3=()这三道题。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各用哪句口诀算。

4、试一试。

出示题目:1×1=()

教师告诉学生1×1的意思是“1个1”,然后让学生依据经验算出积,并编出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让学生口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1×1=1一一得一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想想做做”第1至4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算式用小棒摆一摆,再填一填。学生填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同桌的两个同学进行口算练习,一个同学出示口算卡,一个同学说口诀,两个同学轮流进行,还可以换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句口诀能算两道相应的乘法算式。

2、乘加、乘减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1~4的乘法口诀口算乘加、乘减题。

2、让学生在实际问题和情境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3、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计算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4、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原理。

5、使学生初步体会乘加、乘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看卡片口算。

3×2=4×1=2×4=3×1=

1×4=3×4=1×1=2×2=

(2)填空。

3个2相加得(),再加1个2是()。

4个3相加得(),再减去1个3是()。

指名回答,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重点强调:第1题目,3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23,根据口诀:二三得六。3个2再加上1个2共4个2。用乘法算式表示24,根据三四得八,得出结果。

第2小题,思考过程略。

2、引入。

教师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乘加、乘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课本第11页例题教学情境图。

(1)提出问题。

师:看着这幅情境图,你想说些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2)自主探索算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中典型的做法,并给予指导。

(3)全班交流。

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不同的做法。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连加起来。

4+4+4+2=14

先算3个4条是多少,再加上2条。

3×4+2=14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如:2+4×3=142+4+4+4=14-------

2、试一试。

让学生试着做;3×4-2=()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计算:“3×4-2=()这个算式时,应先算什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应怎样算“3×4”多少,再把所得的积与“2”相加。

3、小结。

教师先说明像3×4+2,3×4-2,2+4×3------等这些的算式就是乘加|乘减算式。接着,让学生口述3×4+2和3×4-2的计算过程,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进行乘加、乘减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再说算式以及为什么这样列式。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后的体会。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3、“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结合本题所提供的情境图,比一比这两个算式,说一说两个算式为什么不同。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本题算法不唯一,有以下两种算法。

(1)2×3+1=7

(2)2×4-1=7。

对于一般学生,只要求列出乘加算式就可以了。

四、全课小结

苏教版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6,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通过学生观察、谈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编写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正确计算。

2.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算式说口诀。

2×2=4×2=3×1=4×4=3×3=5×3=5×2=4×1=1×2=1×1=4×3=2×3=

2.根据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四五二十三五十五二三得六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新的乘法口诀,比一比谁编的最好。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60页情景图。

师:瞧,老师这里有一些豆荚,请大家仔细观察,一共有几个豆荚?每个豆荚中有几颗豆子?一共有多少颗豆子?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书60页表格。(先指导学生看懂表格,再填写)

2.交流反馈,说说为什么1下面填6,2下面填12......3.小组活动,探究口诀。

根据上面的表格,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写乘法口诀吗?

学生自主探究,编出口诀。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1×6=6一六得六6×1=6

2×6=12二六十二6×2=12

3×6=18三六十八6×3=18

4×6=24四六二十四6×4=24

5×6=30五六三十6×5=30

6×6=36六六三十六

④让学生说一说每句口诀的含义。

⑤多种形式读口诀(全班齐读、男女生读、拍手读)。

⑥读记口诀,哪句口诀最容易记?哪句口诀最难记住?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

⑦想一想,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⑧熟记口诀(点名背、师生对令)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指出:下次我们计算这些题目时就可以用口诀直接进行计算。

2.算一算:出示教材60页做一做第2题。

师:一共有多少个杯子?你能用几天所学习的知识算出来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苏教版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篇6

教学重点:

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计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口诀卡片 花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谁能给背一下?

2.出示口诀卡片学生说口诀。

3.师:大家都喜欢做游戏,这节课我们就来做摆花片的游戏。

二、自主探究

(一)摆一摆,算一算

1.提出(1)题摆花片的要求,学生自己摆一摆。

2.小组推选一人到小黑板上把自己摆的用自己喜欢的图片画出来,并讲解自己是怎么想的。(要摆黄色的个数是红色的2倍,就是黄色的花片要摆2组,每组3个。)

3.提出(2)题的操作要求,学生独立摆。

(1)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师质疑:你是怎么知道要摆12个的?(引导学生明确:黄的花片个数是红的4倍,就是要摆4组,每组3个,也就是求4个3是多少,所以用3×4=12)

4.讨论: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要求一个

数的几倍是多少,我们不摆花片,可以怎样算?

5.练习:(1)如果第二行摆得黄色的花片是红色的8倍,应该摆多少个?

(二)拔白菜

1.学生观察情景图,明确信息和问题。(要把信息和问题合起来,把生活问题变成小学数学问题:小山羊拔了2棵白菜,老山羊拔得是小山羊的8倍,老山羊拔了多少棵白菜?)

2.学生试着算一算。

3.全班交流:

(1)学生说出是怎么列式的。(要交流2种算式:8×2= 2×8=)

(2)交流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明确求老山羊拔了多少棵,就是求2的8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看看有不懂的提出来。

三、课堂小结

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和解决拔萝卜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四、综合练习

1.练一练的1、2题。学生独立做,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教师组织核对。

2.练一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师当堂批改,做完的试做自主小天地。

五、拓展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编出6的乘法口诀,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数学思考:

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解决问题:

根据乘法口诀,正确求积;并能以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与态度:

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教学用具

摆金鱼用的三角形、探索乘法意义的表格、白纸、苹果树图片及苹果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了1-5的乘法口诀(板书),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已经学 到的本领吗?

预测:(1)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师:你可以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2)用乘法口诀计算比较简便;(3)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4)背出1-5的乘法口诀(出示口诀表)。2.快速口算 5×1= 4+4+4= 2×2= 2×5= 3×2= 4×5= 5×3= 1×1= 3×4= 1×4= 1×5= 3×2=

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学到了那么多本领!可是又一个小朋友聪聪碰到了一个难题,这么多题目在一分钟内怎么完成呢?(课件出示快速口算题)小朋友们愿意帮助他吗? 师:让我们开一列特快列车来试一试吧。(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题目,抽取5×3=15和4+4+4=12,问:你是怎么想的?复习口诀的意义。)师:这么快!你们有什么窍门?(学生自己说方法)3.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用乘法口诀一下子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看来乘法口诀真有用啊!我们已经

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一起来背一背。(课件出示空的乘法口诀表,点击出现乘法口诀)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你知道6的乘法口诀吗?知道一句就说一句。(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点击课件逐个出示6的乘法口诀,这里就单独出现6的乘法口诀)

二、操作迁移,探索新知 1.引导理解“一六得六”的意义

师:你最喜欢哪句口诀?(生回答自己喜欢的口诀以便让学生初步读顺口诀。)小朋友 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口诀(课件出示一条小鱼)这条小鱼也有一句喜欢的口诀,你们猜猜

是哪一句?(学生猜:一六得六,板书“一六得六”)

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数一数,1、2、3、4、5、6,6个三角形拼成了一条美丽的小鱼。)

师:一六得六,它表示1个6是6,我们可以根据这句口诀列出两道乘法算式,谁知道?(生答师板书乘法算式)

师:齐读一遍,一六得六,表示1个6是6,1×6=6,6×1=6。2.自主探索,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师:我们用一条由6个三角形拼成的小鱼,验证了口诀“一六得六”,你能用这种方法验证其它的口诀吗?现在,请你和同桌小朋友互相合作,选择一句你们喜欢的口诀,摆一摆小鱼,数一数三角形,并把你们的成果写在纸上!开始。(1)同桌合作摆小鱼,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填写表格(2)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验证了哪句口诀?(引导学生说清楚,如:我们喜欢“二六十二”,我们摆了两条小鱼,课件出示两条小鱼,2个6是12,乘法算式是2×6=12或6×2 =12。同时板书乘法口诀。)

第二组时,学生说了喜欢的口诀,让其他的小朋友猜猜他们摆了几条小鱼,为什么?从而加深对一样的理解!3.课件出示第6题 4.读读、记记、背背(1)说记忆方法背口诀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几的乘法口诀?会背了吗?一起来背一遍,(课件出示乘法口诀表)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学生说方法)(2)对口令

①师生对口令 ②同桌对口令 ③指名对口令

三、拓展延伸,强化练习1.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五六三十 二六十二 四六二十四 算式: 算式: 算式:

师:根据乘法算式写口诀大家都会,那么根据乘法口诀写算式你会吗? 2.摘苹果(黑板上贴上苹果树图片)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得非常认真,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有礼物要送给大家,不过有个

小小的要求,只有算对了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谁想得到礼物? 3.游戏:勇夺红旗

每组从后往前传写有题目的练习纸,每传到一人就做两道题目,哪组又对又快的做完,这组成员的每个人就可以得到一面红旗。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苏教版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茂、窜、狡、猾、兽、违、抗、胆、爪、纳”,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纳闷、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等词语。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并记忆“狡、猾、兽、抗、爪”。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狐狸和老虎不同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准备

1.图片。2.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狐狸、老虎的图片)完成填空:()的狐狸()的老虎

2.(出示课文插图)在大家的眼中,老虎是凶猛的,是万兽之王,可在这幅图中,狐狸和老虎的神态分别是怎样的呢? 3.引出课题:狐假虎威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导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课文插图,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情感体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狐假虎威”的意思,把它划出来。3.交流。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学习生字“狡、猾”。

三、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1.狡猾的狐狸是如何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呢?自己读读课文2~8小节,用横线划出文中描写狐狸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老虎的句子。然后两个小朋友合作,读读句子。

(培养学生动笔习惯。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手脑并用”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动笔的指导,让学生阅读时在课文上圈圈点点、划划写写,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动笔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及时点拨、指导。(1)学习其余生字。读准字音:窜。

理解词义:纳闷。(找找近义词)(2)指导朗读。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等词语的意思,重点指导朗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及课文的第七小节,突出狐狸的神气活现,老虎的半信半疑。(3)小组合作表演。

(让学生演一演文中的狐狸和乌鸦。在表演中,教师随时指导,动作示范一下,语言提示一下,帮助理解“骨碌一转、一愣、蒙住、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等词语,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3.说说狡猾的狐狸是如何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呢?完成课文内容填空。“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走在前面的是,走在后面的是。“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是因为看见了。

四、展开想象,拓展练习。

1.看到森林中的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都逃跑了,狐狸和老虎之间又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试着在课文的第8、第9小节之间补一段话,最好能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如: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2.学生准备,交流。3.师生点评。

4.狡猾的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课文说这只狐狸很狡猾,可有的小朋友说这只狐狸很聪明。你是怎么认为的呢?教师适时介入,补充相关典故,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狐假虎威”的寓意。5.指导书写。

苏教版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篇9

教案设计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复习有关1-5的乘法口诀 教学课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第92-93页 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的基础,《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的编排,基本上和4的乘法口诀相同。有2-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基础,教材特意把一六~六六的乘法口诀留给学生来归纳。促使学生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这样编排,各段教学重点突出,同时分散了教学难点。由易到难呈现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准确熟练地应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差的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让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

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教学方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

课本情境图、相关课件。教学过程:

一、练习引入,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找朋友》百度音乐盒(找朋友)

会唱的跟老师一起唱……你们唱的很棒,那么告诉老师: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学生说)奥,你们那么多好朋友呀!但是今天大

屏幕上这些乘法算式找不到他们的好朋友了,你们可以帮助他们吗? 流程1:找朋友(练习1-5的乘法)。方式:开火车回忆1-5的乘法口诀。(口算)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百度文库--自制课件(开火车活动图片)欣赏第一张图片(幻灯展示第1部分——开火车)

意图:让学生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创设条件。注意:

A:教师读题,学生回答。

B:学生举手发言,说得数及对应乘法口诀。(学生鼓励)C:反馈。流程2: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了乘法口诀,我们在做乘法的练习时感觉是不是很轻松,说明口诀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重要,那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新的口诀。(板书:6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铺垫。流程:做加法。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百度文库--自制课件(做加法)欣赏第三张图片(幻灯展示第3部分——算一算)

方式:学生口算或者笔算。意图:加法的计算为乘法做铺垫。注意:

A:教师读题,学生回答。B:学生举手发言。(师生鼓励)C:反馈。

(二)、情景展示,教学新知。

1、课件制作情境图教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百度文库--自制课件(数蚂蚱腿)欣赏第四张图片(幻灯展示第4部分——数蚂蚱腿)

导语:同学们刚才做的很好,但是你们又没有发现:这些连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加数都相同,(都是6),我们学过: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可以用乘法,它们怎样列成乘法式子,关于6的乘法口诀又是什么呢?大家快看,一只调皮的小动物跑来帮忙啦!

2、总结6的乘法口诀。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百度文库--自制课件(总结)欣赏第五张图片(幻灯展示第5部分——总结6的乘法口诀)方式:

A:根据连加练习,学生举手说出对应的乘法算式及得数。(教师板演)

B:根据乘法算式得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前面几个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后面的放手给学生)

意图:学生参与其中自己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回忆6的乘法口诀得来的过程,加深记忆。

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流程:(幻灯展示6-9部分)

1、看图算一算。六张图片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百度文库--自制课件(看图算一算)第2、连线,找关系。赏第七张图片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百度文库--自制课件(连线图)欣

3、想一想,说一说。欣赏第八张图片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百度文库自制课件(想一想说一说)

4、填口诀表夺红花。赏第九张图片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百度文库--自制课件(夺红花)欣意图:练习巩固,发展提高。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你学会了吗?

(2)延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我们所学的乘法口诀去解

决一些问题,到时候可别难倒你哟!

板书设计:百度文库--自制课件(6的乘法口诀)第五张图片

教学反思:

1、设计理念:6的乘法口诀使学生在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多数学生能熟练背诵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在设计时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多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发现,观察,活动,讨论中完成这节课的教学。

2、成功之处:这节课从一开始的复习练习,一直到最后的巩固练习,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活动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游戏探索等不同的环节得到不同的锻炼,不仅顺利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还得到了快乐,这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3、改进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留心学生的生活所需,如喜欢什么动画片,爱听什么音乐等等,这些有助于我的教学设计,多开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吸取别人优秀的东西,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疑惑,科学有趣的组织好课堂,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第一部分图片

一、开火车5×3 =2×5= 4 ×2=3 ×3= 3 ×4= 4 ×5=5 ×2= 1 ×3= 5 ×5=2 ×3= 4 ×4= 2 ×2=第三部分图片(算一算)

算一算+6 +6+6+6+61224306()(18)()()()36

第四部分(数蚂蚱腿)

数一数61个6122个6183个6244个6305个6366个6

第五部分(总结6的乘法口诀)

+6 +6+6+6+66(12)(18)(24)(30)(36)1×6=66×1=6一六得六2×6=126×2=12二六十二3×6=18 6×3=18三六十八4×6=24 6×4=24四六二十四5×6=30 6×5=30五六三十6×6=36六六三十六 第6-9部分(活动练习)

二、看图算一算***318

三、把得数相同的用线条连起来,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关系?6 2 =6 4 =6 2+6 =6 4+6 =6 3+6 = 6 1+6 = 6 3 = 6 5 =

四、想一想、说一说

1、摆1个6边形用6根小棒,摆2个6边形要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摆6个呢?

2、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6的乘法口诀?请你说说看。例如……

苏教版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记清6的乘法口诀,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感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乐趣。

重点: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掌握。

难点:理解6的乘法口诀 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看大屏幕:小天使(嗡嗡嗡),飞到西来(飞到东),又采花粉(又酿蜜),人人夸它爱劳动,大家猜猜看是什么?

生:蜜蜂。

师:的确是勤劳的蜜蜂,在晴朗的天气里,蜜蜂总是在野外忙碌着,一只蜜蜂一天大约要采集1000朵花,希望同学也能向蜜蜂一样勤劳!哪你们知道一只蜜蜂有几条腿吗?

生:6条。

师:今天可爱的蜜蜂和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 从旧口诀中找有关6的乘法口诀

师:你们看,飞来了几只蜜蜂?出示课件:

提问:2只蜜蜂有几条腿呢?怎样列式?用到哪句口诀?在几的口决中学过。

师:3只蜜蜂又有几条腿呢?怎样列式?

生:3×6  6 ×3   6+6+6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

引导:先前的2只蜜蜂共有几条腿是怎样表示的?又来了一只蜜蜂有几条腿又该怎样表示?

生:2个6和1个6

师:2个6和1个6用怎样一个算式表示?

生:2×6+6

师:那4只、5只蜜蜂各有几条腿呢?

提问:这几句口诀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生:得数一个比一个多六。

生;每句中都有6。

生: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 。

师:前边学过 的口诀都是9句,猜一猜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通过整理已经学了4句,还剩5句,这5句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以小组合作来完成。

师:大家可以根据前边几句口诀的规律编写剩余的算式和口诀。

三、 自主探索剩余的5句口决。

小组合作的要求:

1、以小组合作,先交流讨论,小组长再作记录。

2、比一比哪个组最先完成,并能做到书写工整,一个不落,有序排列。

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各组的成果。

师:刚才编的口诀中有一句是特殊的,你知道是哪句吗?

生:6×6=36

师:为什么?

生:因为乘数都是6。

四、 观察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6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生:每句里面都有6。

生:得数一个比一个多6

生:从1--6中,小数再前,大数在后,后边几句第一个数都是6,第2个数是一个比一个多1。

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观察和从下往上观察。

总结:这么多的规律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6。这条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忘记了口诀,比如忘了五六(  ) ,你可以想前一句,也可以想后一句。

五:记忆口诀:

师:大家能不能利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快速把这些口诀记下来同桌互相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六:考查口诀

师:现在咱们来做个对口令游戏好不好。

1、 师生对: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

2、 生生对:同桌合作,一人说前半句,一人说后半句。

七、巩固练习:

师:大家对口诀能对答如流,,看来大家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小蜜蜂看到同学们收获这么大,高兴极了,想带你们去百花园看看,你们想去吗?可是百花园不是想去就能去的,要通过小蜜蜂设置的几道关卡才可以,敢尝试一下吗?下面请看第一关。

(一)看口诀说算式:

三六十八     六七四十二       六九五十四

师:恭喜大家成功闯过第一关.

(二)猜一猜,说一说

5×6=4×6+(   )=6×6-(   )

3×6+6=(    )

(三)想一想,算一算

1、医生告诉人们:人一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要喝几杯水?

2、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雨。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这首古诗每句有6个字,一共有多少个字?

师:经过几道关卡,我们来到了百花园,小蜜蜂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告诉我们:六呀!是一个奇特的数,大千世界,有很多事物和6有关系,并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口诀去解决。

请看大屏幕:

一片雪花有6个花瓣;

一个六边形有6条边;

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

昆虫长6条腿

有6笔写成的汉字

小学三年级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11

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的重点,也是基础数学的根本,那么小学三年级7的乘法口诀该怎么去教学呢?又该怎么设计和安排一份小学三年级7的乘法口诀教学教案,进行教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小学三年级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1.经历小组合作总结,归纳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记住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相关的乘法计算。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自编口诀成功的乐趣。

教学课件;练一练第3题用的算式和卡片。

教学环节

1.师生谈话,交流学生见过的瓢虫,然后通过课件资料让学生了解有关瓢虫的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瓢虫吗?说一说: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过瓢虫?是什么样子的?

让有实际经历的学生充分交流。然后,放介绍瓢虫的课件资料。

2.让学生观察素材上的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哪些数学信息?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信息的机会。

师:通过大家讨论、看课件,我们知道了瓢虫是一种昆虫。全球大约有5000种。瓢虫身上的色彩及花纹各有不同。其中有一种瓢虫因为它身上有七个黑点,所以叫做七星瓢虫。七星瓢虫是一种益虫。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页上的图。

学生翻书看图。

师:观察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图上画的有瓢虫、丝瓜和瓜叶等。

●每只瓢虫的身上都有七个点。

●都是七星瓢虫,一个叶子上有2只七星瓢虫,一个叶子上有3只七星瓢虫,还有两个叶子上各有一只瓢虫。

●瓜叶上一共有7只瓢虫。

●有两根丝瓜。

1.师生共同完成7×1的算式和“一七得七”的口诀。然后教师提出小组合作,总结7的乘法口决的要求。要给学生充分讨论合作的时间。

师:我们已经学过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就利用七星瓢虫身上的七个星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想一想:1只瓢虫身上有七个点,写成乘法算式是7×1,口诀是什么?

生:一七得七。

师:对,那么2只瓢虫身上有几个点?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总结出什么口诀?3只瓢虫身上一共有多少个点?4只、5只、6只、7只呢?现在请小组合作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各组写出的算式和编出的口诀。一个小组说,其它组可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见。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教师随机板书并给予正确引导。

师:哪组同学想把你们整理的乘法算式和口诀汇报给大家听?

学生说时,教师板书。

生:我们根据2只瓢虫14个星,列出乘法算式:7×2=14,口诀:二七一十四。

师:哪个组有不同意见?

生:我们组先写出7+7=14,再写出7×2=14,最后总结出口诀:二七一十四。

师:都可以先写出加法等式,可以直观看到2只瓢虫一共有14个黑点,直接写出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结合学生的交流,完成板书。

乘法口诀

7×1=7 一七得七

7×2=14 二七十四

7×3=21 三七二十一

7×4=28 四七二十八

7×5=35 五七三十五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12

一、以生为本,自编口诀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课堂伊始,先介绍了新伙伴:“七星瓢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在拼图小组的拼图情境中,做好学生编口诀的铺垫工作,组织学生填表计算所用三角形的个数,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编写7的乘法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比较好的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二、巧用规律,记忆口诀

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规律。可以根据上一句加7,或根据下一句减7的规律来记忆口诀。并利用孩子喜欢的孙悟空形象来记忆口诀。如孙悟空在炼丹炉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就了火眼金睛,在取经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其中两句口诀。对于特别难记的口诀,给时间让学生记忆,并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记忆方法。通过玩对口令的游戏和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三、联系生活,挖掘素材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出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算七星瓢虫背上的星,知道一星期7天,看日历计算天数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兴趣浓厚。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计算7的乘法口诀,而是能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上一篇:冬锻启动仪式下一篇:50年后的学校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