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规范班会课

2024-08-09

中学生行为规范班会课(精选8篇)

中学生行为规范班会课 篇1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第四周班会课材料)

养成教育 ①“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积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③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④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人格养成专家叶长强先生,因兴趣使然结识众多海内外文化大家、儒释道等百家要人、社会精英人士及名人骚客。浸淫于浩若烟波的中华文化中,总结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人文教育的空白。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

具体一些做法是——

一、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我们用举手率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作业清楚认真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老师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比如:我们学校四年级班主任江老师针对一位屡教不改的“粗心大王”,私下为他制定了一个称“马大哈”的计划,意思是一次作业粗心了,给自己记一个“马大哈”,看看一天能得多少个“马大哈”。哪天他细心检查得了100分,就在班上予以表扬。这样,约莫过了一个月,这位同学养成了作业做完后细心检查的习惯,“马大哈”的个数逐渐少了甚至没有,100分的次数愈来愈多,成绩一下跃居前茅。对于一些聪明且小节也比较注意的优生,我们非常重视其自学能力、善于动脑筋、善于提问题习惯的培养,以至达到人尽其力的目的。

二、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多示范、多指导。另外多开展一些活动。举例来说吧,自从我们学校开始实施《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计划以来,我们提倡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诸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我们每位老师都不厌其烦不知指导、示范了多少人次。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一个个举止是这样,一句句不文明的话,我们也不放过。只要机会一有,我们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我们都有一个侧重。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阶段性的潜伏期,我们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熟人见面互相问好,潜伏期短些;对于一些较难改正,顽固性的坏行为,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一些本性的行为,潜伏期一般要长一些。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另外,我们非常注重榜样的示范。每隔一个潜伏期,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小结,每次小结,我们都要评出一、二个典范。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所在学校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远,我们采用互相通信的方式加强联系。每学期期初,学校都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公开信,普遍能受到学生家长地关注,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中学生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德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同学们做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同学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着举世瞩目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也被推入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包括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等。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性青少年群落,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受到很大冲击。诸如爱惜粮食、打饭排队、爱护公物、语言文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本是中学生应当身体力行的,但是如今不少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来自生活的,更多的是属于教育自身。

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

下面是广大同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1、习惯影响。不少中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上学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如顺口说粗话、大声喊叫、见人爱动手动脚等,虽然经过老师提出要求,知道必须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由于旧习惯的影响,对新的要求还不适应,在一定情境下,旧习惯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

2、观念模糊。例如有些同学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损坏公共财物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打架看作是“行侠仗义”,对同伴好友的违纪行为不加劝阻而提供方便。这些都是是非观念不明,爱憎情感不强的具体表现。

3、任性执拗。有些同学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下,娇生惯养,一不顺心便用大声哭叫、摔打东西、耍小脾气等手段对家长要挟,而家长对此不加批评教育,反而迁就屈从。长此以往,滋长了孩子任意妄为的脾气。也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外出吃亏,唆使孩子骂人打人,殊不知这种教育正是自己使孩子变得野蛮。这样的孩子进入学校,很难接受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加上对群体生活的规矩理解不够,以为跟家里一样,遇事有父母撑腰,所以就敢于大胆违反纪律。相反,在家经常受父母批评和打骂的学生得不到关爱,就会灰心失望,自暴自弃,这就更容易形成执拗的性格。

4、明知故犯。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较为少见,而在高年级学生身上却表现明显。这类学生熟悉纪律要求,也知道这些要求合理正确,但他们拒绝接受纪律的约束,对老师提出的纪律要求很反感,认为老师小题大做,吹毛求痴,从而抱着对抗的情绪,有意不遵守纪律。这样的学生大错虽然不犯,小错却接连不断。例如:乱仍垃圾、自习课交头接耳、校内骑车等。

5、品质不良。少数高年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黑白颠倒,感情冷漠,经不起利诱而发生盗窃、敲诈、勒索、打架斗欧、吸烟、喝酒等行为,这已不是一般学生违纪的问题,而是临近刑事犯罪的边缘,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如不及时接受教育和悔改,其发展前途很可能会走向犯罪。目前,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采取了下述措施:

1、激情明理——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

所谓激情明理,就是让同学们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同学们的认识态度,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进行内在激励。其目的是使同学们认清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觉地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们每年把九月份定为常规教育月,组织入校新生系统地学习“三规”等各项规章制度,其他年级重温常规的内容,结合内容自查问题,制定措施,巩固成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心中有规范,然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宣传规范,让学生理解规范,接受规范避免抵触情绪,如召开主题班会,中学生一日常规知识竞赛等。举办活动有针对性,讲究实际效果。本学期,政教处协同团委准备举办“雷锋在我心中”征文、“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我为萌中添光彩”、植树护绿等系列活动,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同学对母校的热爱之情,让同学们感到萌中的今天来之不易,是广大师生奋斗的结果,是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我们全体师生的血汗,凝聚着无数人的劳动,当然要珍惜、爱护,那随意毁坏公物、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是否还应继续?

2、行有所依——建立一整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和《中学生守则》,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升降国旗的暂行规定》、《违纪学生处罚决定》、《校园卫生管理制度》、《自行车管理规定》等等,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同学们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大家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而每一次制度规范,要求都非常具体细致、丝毫马虎不得,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实践证明:规范是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合乎本校实际,是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规范大而空,当然可操作性差,养成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养成靠督促——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养成教育的内涵是要通过训练活动,使同学们言行“规范化,标准化”它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规则的制度与宣传上,也不应停留一两次活动上,重要的是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人都有惰性,同学们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施以必要的外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我校结合实际,建立了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形成了“政教处→班主任→学生干部--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政教处每天提前半小时上岗巡查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值勤学生干部早、中、晚上岗执勤,课间在校园巡视,检查学生的违纪现象及课间操的质量,政教处负责检查楼道,教室、卫生区、花圃、草皮、的卫生情况,以及课间纪律,自行车摆放等,检查时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决不迁就,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做到处处有人查,定时有人查,时时有抽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让同学们不能有侥幸与松懈心理,久而久之,才能变成同学们的自觉行动。学生有《规范》的约束,检查人员有检查制度的约束,检查的时间,次数、标准、反馈、评价都有具体规定,马虎不得。总之,我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督促,要做到于局长的五字方针“严、细、精、恒、实”,“恒”字是规范的贯彻,养成教育的好与坏,提高学生遵守规范自觉性的有力保障。

4、奖优促差——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

我校实行量化管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评价,班主任评价挂钩,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养成教育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在养成教育中,我们要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优秀个人、集体,激励后进。如我们利用“校园之声”广播,校园橱窗展览等宣传介绍养成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每年,我们在全校评选区、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等,不只是注重学生、班级体的学习成绩,而是全面衡量一个同学一个班级,是否具备优秀的资格。这些活动,使学生有榜样,有努力方向,同时激发同学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也使落后者有了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

邓小平同志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主张充分说明了对青少年进行道德、纪律教育的重要性。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的养成,一方面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靠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一系列环境中通过科学管理、严格要求来养成。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是养成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主渠道。在操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群众性团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自我教育、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自觉遵守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基础文明、道德、纪律等问题的监督与管理,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杜绝一些不道德行为而培养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校园精神文化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文化传统、集体舆论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能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修养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基础文明教育和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 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1.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2.现代教育专家说养成教育

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惟诚说,“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说:“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说:“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说:“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二):“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你受益终生,一个坏习惯,也可能贻害一生。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书育人——也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现代教育理念也认为,成功是一种习惯。那么,怎样开展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

1、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在学生心中,最具威望、最可效法的就是教师。“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师以身作则,以规范的言行和高尚的人格习惯直接熏陶学生。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其次,注重名人效应。定期给学生讲中外名人习惯故事,告诉学生,成功来自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好的习惯,才能走向成功。再次,在学生中间,也可定期选举“个人日常行为习惯优秀个人”,树立良好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利用班会课、开学典礼等活动,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走上讲台,现身说法,介绍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打破学习成功的神秘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学习靠聪明,也靠勤奋,但最主要的是靠养成好习惯。

2、活动教育法:

主要利用每周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秋季运动会等活动。各种实践活动在老师的精心设计指导下,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可操作性为一体,既深化了课内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教师在活动中注意抓三个环节:以兴趣促实践、以实践促习惯、以成果促习惯。感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去做,在实践过程中暴露若干不良习惯及时给予修正,最后用学生取得的成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地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3、环境促进法。

一方面要重视对校园环境的治理:干净整洁的校园,修剪整齐的花木,窗明几净的教室,醒目的名人格言,走道和楼梯间的文明提示语等,这些对规范学生言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起到无言的教化作用。一方面要重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树立,这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保证。优美整洁、奋发向上的校园大环境,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言行,学生很容易养成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好学的习惯和品质,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的受到感染,逐步养成与环境相协调的好习惯。

4、课堂渗透法。课堂既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战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各学科教师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用爱心、恒心、细心去关心他们,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员、全程、有效参与,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5、规范约束法:

让学生学习、熟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还可让学生列举自己的日常言行中违反学校规定的方面,并简述违反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更好的改正。并且进一步熟悉和牢记学校其他规章制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己,树立个人的良好的形象,以便形成优良的校园文明风气。

总之,“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习惯养成教育,可以从新生入学开始,从小事做起,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成长成才。

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就是对人的社会改造”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定义,让学生获得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也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中学阶段,学生仅仅习得数学、语文、外语等这些知识技能还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不能适应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那么除了书本知识以外,中学生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够创造自己未来精彩的人生呢?我觉得还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以下五点。

一、要拥有自信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不自信,只会一事无成。自信是人格的核心,作为人的发展,自信是步入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依靠自信这样一种自我感觉。这种感觉会引你勇往直前,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作为中学生如何获得自信呢?

其一,要悦纳自己。也就是自己要清楚地知道“我是谁”,能找出自己的突出的优点。如果能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优点就证明很有自信,说明能接纳自己。作为中学生,要学会客观地剖析自我,无论处于什么不利的状态,都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充满信心,取得进步。

其二,要相信自己行。一个人在成长中还要相信自己行,要记住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在逆境中不断进取;在逆境中充满自信战胜困难。报刊曾报道一个12岁的小孩子遇到海难,在冰冷的海水中漂流了几十个小时,能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就是牢牢记住爸爸对他说的一句话 “相信自己能行……”他相信一定会有人能来救他,他一定能够回家,相信自己使他战胜了严酷的现实,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每个人面对人生都应该相信自己行。

其三,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战胜自己的弱点。什么是成功?成功不是说我超过了某某人,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己,改变自己过去的缺点。战胜自己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需要从小处开始改变,一点一点地克服自己的弱点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要从小就坚持自我反思,不断的促进自己的改变和发展。时常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不足,并想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学习上,争取每天下午自习课的时候就把作业写完,晚上的时间,反思一天学到的内容,总结已经掌握的知识,找到自己不理解还需要与同学、老师探讨的问题,第二天及时解决。不仅仅是学习,在做人方面也要不断地进行反思,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通过反思来调整、完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取得成功,从而积淀自信。

二、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首先,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不要承诺。作为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向父母、向老师、向同学、向集体承诺一些事情,一旦承诺的事情,就应该学习“玄奘西天取经”的精神,想方设法来完成,一定要取信于他人。

其次,自己决定做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作为中学生经常自己给自己定一些规则,比如,每天几点到学校晨读,晚上定时看电视,双休日安排学习时间。只要是自己决定的,一定要坚持做,对自己不能放松,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努力做到。有时尽管没人监督,也能做到,这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一种诚信。

另外,学习时更要讲诚信,特别是考试的时候,不会就是不会,绝对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在考试中作弊,出现不诚信的行为。知识的获取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做到诚信也需要付出努力,战胜自我。

三、要遵守规则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则的,没有规则什么事情都无法完成。美国911事件发生的之时,由于电梯已经瘫痪,在世贸大楼中的所有人都必须走防火楼梯逃生,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没有人拥挤,而是靠右边按照顺序排队下楼,把左边空间留给消防和援助人员。这样潜移默化的规则意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911事件的损失。作为中学生要有规则意识,学会按规则办事。大到遵守公民道德公约、交通法规、中学生守则、校规;小到遵守班规以及几个朋友之间定的规则。这样融入社会以后,才会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社会,同时给自己发展带来方便。遵守规则不妨从小事做起。比如,每次过马路都要等绿灯亮了再从人行横道上通过,就算是一辆车也没有,也提醒自己要守规则;就是别人全都匆匆过去了,也要提醒自己:我要做守规矩的人。从小事做起会形成一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四、要学会负责

一个人从上学开始,就担负起社会责任。中学生目前社会赋予的责任是学习,将来走入社会要承担一份工作,为社会发展尽责。因此,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学会负责。

一是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作为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现阶段最主要的责任——学习。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将来才有可能回报社会,贡献社会,今天努力学习就是对自己负责。

二是要对自己的父母负责。一定要知道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给予祝福,一句问候的话语,一条温馨的短信都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平时父母回到家为他们接一接手中的提物,拿一拿拖鞋,倒一杯茶,这都是身为儿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不懂得对自己父母负责任的人,也不可能对社会负责,事情虽小但是意义重大。

五、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走入社会以后,将大学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最后剩下的最有用的就是习惯。作为中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能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边听边做笔记的习惯,以及及时复习整理的习惯。也可以概括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这将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一生受益的。

其次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坐电梯请女士先上,下电梯按住开门按钮让别人先下,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等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在中学时代养成,许多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

再有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就寝,饭前便后洗手,用完东西放回原处,许多习惯虽小但是非常重要。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在幼儿园时养成的“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好习惯。他一生中读完书,用完资料都放在原来的位置,这样使他在研究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寻找资料的时间。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场所,除了要教授学生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帮助学生了解遵守各种规则制度,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指导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中学生的教育才能做到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才是真正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了素质教育。

反过来说,现在的中学生缺乏的就是“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不要因生活的困窘而颓废,不要因受到挫折而放弃,对一些自信心,多一些面对困难时的坚强与韧性,不怕困难的压迫,不畏挫折的困扰,这样才可以取得最终的成功,成为真正的强者!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6、课前预习,单元复习

7、读书看报,查找资料

8、学有计划,学有目标

良好行为习惯

(一)要求合理

(二)明理激情

(三)榜样示范 四)激励强化

(五)行为训练

(六)注重体验

(七)防微杜渐

(八)坚持不懈

(九)家校配合

中学生行为规范班会课 篇2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 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 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使之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体;其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能力素质,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更快地适应社会。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 能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围绕预先确定的目标实施教学, 当好教学“导演”。“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 转向“组织、引导、协调、推进、监督、终止”学生学习的角色的一种教学方法, 老师是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提出者, 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而非标准答案的给予者。教师的角色类似于节目的主持人, 也可以是节目的参与者, 起着咨询和引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 将使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 转换为“双向互动、多元互动”, 调动了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创新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包括头脑风暴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等。

在班会课教学实践中, 我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特别是头脑风暴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方法之一:头脑风暴教学法

头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 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 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

在职业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大脑风暴法, 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通过集体讨论, 集思广益, 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 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 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 经过组合和改进, 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时, 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加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 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进行讨论或提出批评。一般情况下, 应该鼓励同学提出一些乍一看似乎很唐突的想法, 因为这极有可能引发出智慧的火花。所有意见均放在最后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运用头脑风暴教学法开展主题班会“感恩行动”, 开展这个主题班会的目的是通过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时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 发现想感激的人, 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 体会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流露着的父母爱, 在学习上无私奉献的老师爱, 与自己共同成长的朋友爱。我让所有同学陈述自己的感恩行动方案, 每一位同学踊跃发言, 有的同学说买一双裤子给父亲, 有的同学说回家多帮妈妈做家务, 有的同学说给老师说一句谢谢, 有的同学说打一个电话给曾经的同学等……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 同学们学会了用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他人, 促使他们在那些早已习惯的行为中理解、感悟爱。

方法之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 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 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它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 它真正重视的, 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 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 没有旁观者, 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例如针对学生的早恋问题, 如果班主任对学生说:“你们的任务是学习, 早恋会分散精力, 所以早恋是不对的!”这样的说教对学生来说已经麻木了, 他们认为这是家长式的说教、命令, 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 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 在备课时多准备一些关于早恋教训的案例, 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 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思考, 从而得出答案。

方法之三: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 它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 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 学生通过实例为媒质:一是探索他们的感情;二是洞察他们的态度价值和感知;三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四是用各种方法探讨对教材的理解。

《故事与人生》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里面有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 如《把厕所打扫得比厨房还干净》这个故事, 让同学们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查理·贝尔等, 将故事内容演绎出来, 更容易让同学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情, 从而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方法之四:张贴板教学法

张贴板教学法是在张贴板上别上由学生或老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 通过填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法。

例如我布置学生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用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材料, 通过采用张贴板教学法,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使学生在卡片移动、更换中得到了利与弊的比较, 得到了自已心中的答案。

总之, 通过“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这种教育形式, 班会课上过以后, 学生印象深刻, 很多学生开始思考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达到了班会课应有的效果。

摘要:“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 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 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 使学生主动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规范班会课 提高德育效能 篇3

上述现象说明,中小学的班会课缺乏系统性和规范管理;班主任的相关教学组织能力有待提升。规范班会课,有计划地开展班会课,提高班会课的德育效能,已经势在必行。

一、明确内容,统筹管理

规范班会课,学校应实施统筹管理,明确每个阶段班会课的内容,使班会课的开展有计划,系统化。内容的设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利于发挥其自身成长的潜能和群体的影响力,从而进行道德的自我构建和群体道德的构建。纵向上,进行生理、心理、社会整体构建,实现人和环境的和谐;横向上则注重主流价值、时代精神的构建,从而提高德育效能。班会课应涵盖以下内容:

阶段性的问题。学校要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道德发展的阶段特点,人格成长的年段特点,以及期初、期中、期末、考试前后的心理特征等确定每学年的总计划,指导班主任确定每个月的主题系列和每周的目标。

群体性的问题。包括不同年级和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班风建设,班级文化,自主管理等。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班主任进行交流与沟通,取长补短,使班会课的实施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时政性的问题。学校根据每年的活动计划,安排班主任组织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时代精神等主题班会。借此,确保班会课的时效性和计划性,避免滞后或重复教育。

普遍性的问题。诸如青春期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生涯教育等,学校应作为常规管理,指导班主任有计划地开展,并定期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保证达成目标。

群策性的问题。需要大家出主意的国事、家事、校事、班事等,通过班会课组织学生思考,学会合作,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以上内容在日常工作中是杂糅在一起的,学校应根据校本实际进行统筹管理,指导班主任有计划地开展班会课教育。从学生的习惯养成、学习能力养成、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树立志向、自我悦纳与约束到道德、法纪、品德等方面进行教育,不重复、不盲目,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班会课的德育效能。

二、遵循原则,科学实施

规范班会课,提高德育效能,要以学生心理成长和社会性发展为主线,遵循人格发展理论和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高班会课的德育效能,要遵循以下原则:

个体教育与群体教育并重原则。在注重个体理想信念、道德、心理品质等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班级群体性的教育。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与学生的社会化密切相关,良好的群体意识、群体情感、群体行为对个体的良性影响和塑造意义重大,是学生学习动力和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助推力。

人格教育与个体差异并重原则。班会课教育要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要将共性的人格塑造与个性的人格塑造有机结合。

三位一体原则。学生的发展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学校要把家庭、学校、社会结合起来,将学生、家长和教师结合起来,努力达成同步参与、同步构建。班会课是载体,学生通过这一载体接受、认识、体验、感悟成长的意义,这种影响将辐射到教室以外,辐射到课堂以外,辐射到家庭和社会。以道德品质的养成带动学生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社会关系的全面提升,也借此带动班级、家庭、社区的提升。

三、抓住关键,凝聚智慧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在班会课这一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在引导学生产生道德需求,提高道德素养中起到关键作用。

班主任要在具体工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丰富自身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班主任实施教育,要有全人的观念、发展的观念、整体育人的观念,这也是班主任形成教育思想的基础。班主任必须不断学习,分析学情,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智能系统的发展规律;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班会课,改变班会课是班主任凭主观感受进行教育的刻板印象,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培养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积极能动作用和人格魅力。班主任要在班会课设计和实施中凝聚智慧,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可以说,班主任的积极能动作用和人格魅力是构建班会体系的灵魂。

四、注重评价,保障效能

规范的班会课也应像其它科目一样,实施有效评价。对班会课实施评价应当根据学生德性成长发展的规律,注重对班会课的实施状况和效果进行跟踪反馈;既要重视学生显性行为的发展,又要重视学生间接的、隐性的德性生成。实现学生道德人格的完善,对班会课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既是保障,也是指向。

注重评价学生的参与热情。道德教育的过程应是幸福的,有魅力的。如果学生无法从班会课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不愿参加这一德育过程,我们就要调整方式方法,使学生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产生愉悦,促进道德人格的完善。

注重评价学生的显性行为和隐性心理。班会课是否达成了设定的目标,应对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显性行为和隐性心理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班会课中的表现与真实心理是否一致,这也是对班会课教育效果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一方面将影响后续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能对当前的教育效果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德育过程通过显性的行为影响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对德育过程实施监测是提高班会课效能、保障学生受到积极影响的重要措施。

注重评价多维度空间环境的道德教育。多维空间是指班级、学校、家庭、社区等场所,学生是否从中得到了应有的良性影响,必须进行评价以看清教育场的本质属性,从而优化教育环境和资源,促进班会课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

注重评价班主任的道德教育能力。对班主任德育能力的评价,是落实学生在班会课中是否得到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价班主任在班会课设计和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中的能力,促进班主任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从而实现德育过程中各相关要素的良性发展。

班会课是将德育做细做实的重要形式,是体现人文精神和学生精神的重要平台,是学生成长、体验道德力量的巨大舞台,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规范班会课,不断提高班会课的德育效能,汇集更多的教育智慧,发展更多的德育思想,培育更多的健康学生和人才,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动力和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北京101100)

“学生行为规范主题班会 篇4

——播种习惯,收获人生

活动时间:第二周

参加人员:

三、二全体学生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总结一年多来的日常行为习惯,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促使学生将日常行为表现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

2、通过活动展示学生的创造力与表演才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3、通过活动锻炼同学的组织能力,培养其合作意识。

二、教学理念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活动内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经验和体会出发,提高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了解自我存在的价值。

三、重点和难点

1、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对完善自我形象的重要作用

2、主持人语言的感情投入及感染性。

四、班会形式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一位学生就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话题表明自己的观点。集体大讨论。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

五、准备工作

1、全班动员、明确目的,组织学习《学生手册》的内容。

2、准备个人成长档案袋、个人成长记录的相关材料。

3、布置主题班会的会场。

4、主持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5、按照主持人要求轮流发言。

8、准备演讲稿。

六、班会过程

1、组织教学与导入主题(班主任)

2、小品

(一)情景1:

明明匆匆忙忙地赶到教室门口,他挠挠头,难为情地说:报告!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

正在教坛讲课的老师瞪大了眼睛,严肃地说:请问你这是这个学期第几次迟到了? 明明低下头:嗯…… 情景2:(数年后)

明明匆匆忙忙地赶到办公室,他挠挠头,看了看手表,难为情地说:老板,实在对不起,今天路上又塞车了,所以……

老板瞪大了眼睛,极其严厉地说:从明天开始你不用上班了,在路上好好堵车吧!

3、小品

(二)(话说牛頓过世两百周年的那天下午,苹果树下有两个对话的声音。天呀!正在讲话的不是別人,正是苹果树与在树下哭泣的小牛。)果树:咦!是谁在树下哭泣呢?

小牛:啊!苹果树终于肯理我了,听说你就是给牛頓启发智慧的苹果树吧? 果树:其实也不是啦!牛頓的成就,不是只靠我那天不小心掉下的树果。小牛:我母亲兄弟跟我说过,其实牛頓小時候也跟我一样,功课不太好。

果树:嗯,你说的没有错,牛頓在学校念书时,常常回答不好问题,经常受到处罚。小牛:是不是你看他太可怜了,所以就传授給他聪明的头脑吧?

果树:当然不是,牛頓是个会思考的小孩,后来,他懂得发奋图强,成绩才渐渐好起来了。小牛:从此牛頓就一帆风顺了嗎?

果树:在他十四岁时,家里没钱让他继续求学,牛頓只好回家工作,也因此牛頓在家养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在放羊和喂鸡的时侯,也常常手不释卷,家人知道他爱读书,便让他到剑桥大学工读。

小牛:请谈谈牛頓的成就好了。

果树:牛頓大学毕业二年后,伦敦流行可怕的鼠疫,牛頓只好回到老家。在这期间,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三個方面的研究:创立微积分、发现万有引力、进行分解日光的实验,并获得了很好的成果。

小牛:牛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果树:我们也许可以从他自己所说的话里得到答案:‚我只是习惯对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的去思考罢了。‛牛頓勤奋做学问,经常废寢忘食,因此他的成就绝非偶然。少言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并不是我不小心掉下的树果把他砸醒的。小牛,你了解了吗? 小牛:嗯,我懂了!

4、评论

感谢以上5位同学的表演,他们的表演很精彩,让我们为这些同学高水平的表演而鼓掌。下面请同学们来讨论:

1)小品中的明明和伟大的科学家牛頓分别是怎样的人,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成就? 2)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两个小品共同表现了什么主题?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5、反思:

‚好习惯,益终身‛,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尤为重要。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自我反思:

1)列举自己一天的生活习惯,然后给习惯分类,反思哪些是良好的习惯,应该坚持,哪些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应该改进。

2)列举班集体生活中存在的习惯,然后给习惯分类,反思哪些是良好的习惯,应该坚持,哪些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应该改进。

七、结语

同学们,成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改变不良习惯更需要付出艰辛。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共同创造美好的班集体,共同创造辉煌的未来!主题2 行为规范 安全教育

活动时间:第四周

参加人员:

三、二全体学生

一、教育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让《中学生行为规范》能够在学生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真正用规范来指导学生平时的言行。

2、通过这次班会,学生了解了生命的珍贵。

二、活动简介

抓住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为中心,通过竞赛,抢答,讨论,表演小品等多种形式,陶冶学生的文明品格。

三、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引入

主持甲: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行为规范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就要开始了。

主持乙:甲,这次主题班会内容是什么呢?

主持甲:这次的主题班会是一个有关行为规范和人身安全的班会。你知道什么是行为规范和人身安全吗?

主持乙:当然知道,我们经常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呢。

主持甲:那么我相信你对行为规范一定相当了解,这样吧,这次的班会,我们就举行一个知识竞赛,看谁对行为规范知道得最多。

主持乙:好主意。大家说好不好?请大家遵守竞赛规则,勇越举手发言,答对的话你就能为你们小组争得分数,到班会最后,让我们看看谁是冠军。(二)行为规范 简答题

1、行为规范共分四大部分?

2、上下课时同学们应如何做?

3、我校的校风是什么?

4、我校的学风是什么?

5、我校的教风是什么?

6、说出五种文明用语

7、降国旗,奏唱国歌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老师应该怎样? 判断题

1、我们可以配戴首饰,披头散发。(F)

2、我们要生活俭朴,不乱花钱。(T)

3、我们应配带好胸卡,红领巾,如遗失,需要及时补办。(T)

4、我们可以因有事而不请假,随便旷课。(F)

5、我们可以在操场上骑车。(F)

6、参加各种活动时,要准时,不能吃零食。(T)

7、不把校外人带进校内,也不闯进外校去游玩,吵闹。(T)

8、观看电影表演时,可以说话,随便走动。(F)

(三)、自由发言

请举例说明或者以表演的方式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及不好的行为。

(四)、讨论题

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我们将来生活和学习获得更多的收获。大家同意吗?(同意),那么请各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良好的行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不良的行为习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影响

二、总结

主持乙:飞速发展的世界,作为担负着振兴中华使命的年轻公民,需要我们既能继承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又能在开放的环境中形成现代国际意识。

主持甲:这需要我们从小养成规范的行为,自觉遵守基本的修身准则,善于把握好自己的前行方向。因此,学习好实践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我们来说是现阶段必不可少的一课。

主持乙:最后,引用列宁的一句名言作为结束语,请大家共勉:‚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

三、安全教育

主持甲:同学们都知道,安全在我们的学习生活里的重要性,没有了安全,我们会每天人心惶惶,不懂得学习,没有了安全,我们会每天提心吊胆,不晓得幸福与快乐为何物,总而言之,安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也不能分割的一部分。

主持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中该如何保证我们的安全!请同学们展示搜集资料,给大家讲一讲安全事故吧。

(一)学生讲述安全事故。

学生讲述近年来身边发生的交通事故、周遭各类灾情以及其它溺水、触电、食物中毒、打架斗殴等情况……

(二)分析案例

学生们谈自己的感受,分析事故发生原因……

(三)班主任归结各类安全隐患:

交通、饮食、用水、用电、打架斗殴、自然灾害等。

(四)说一说身边的安全隐患。

(五)珍爱生命,我们该做些什么

1、学生自由讨论。

2、班主任强调平时行为规范:

(1)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推搡,不摸高,不攀爬门窗、扶栏。(2)不玩火,不乱用电器,防溺水。(3)不到河、池塘、水库等危险地段玩耍。

(4)遵守劳动和活动纪律,听从老师安排,不得擅自活动。

(5)13岁以下儿童不骑单车上路。放学回家要排队,靠右行。遵守交通规则。(6)不进营业性娱乐场所,不擅自外出游玩。

四、班主任小结

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安全系着你、我、他;愿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和鲜花;愿平安永远着伴随我们大家!

主题3 文明从点滴做起

活动时间:第六周

参加人员:

三、二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

1.加强养成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养成文明习惯。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活动主题

以‚文明礼貌,和谐校园‛为主题组织班会活动。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宣布班会开始。二.情境导入主题 1.观看程门立雪的视频 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给文明下定义:

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它与‚野蛮‛一词相对立。

三、展开主题

1、说说你都知道哪些文明礼仪?

(1)早晨进校遇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喊声‚老师早,‛‚老师好‛。(2).向别人询问应主动讲‚请问‛。

(3)见到长辈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说:‚叔叔(阿姨),早上好(中午好等)‛。……

2、你能说说我们都是在哪些场合要讲究文明礼仪吗? 学校、家里、街上……

3、展示图片:(1)在巴黎圣母院,‚请保持安静‛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

(2)在美国珍珠港,‚垃圾桶在此‛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

(3)在泰国皇宫,‚请便后冲水‛ 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

4、阅读故事:一位年轻人因为小小的一个不文明动作而失去了工作

5、过渡:在我们身边也同样存在这些不文明现象 展示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1)这样的脚印并不好看(2)举手之劳,校园可以更美好(3)水在滴,资源正流走(4)这不是展示雕刻技艺的地方(5)墙壁涂鸦,这不是艺术(6)‚文化长廊‛需要呵护(7)角落的那个柜子…… 思考: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6、展示13条日常行为规范 生齐读

7、‚文明人‛自测:你是一个文明的人吗?

8、总结学生文明用语

您好(你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麻烦你、不客气、谢谢、不用谢、请问……、请稍等

9、练习文明你拍一,我拍一

10、讨论:请你说说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那些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11、表演:

(1)请各组派一男一女两名同学各分成‚绅士组‛和‚淑女组‛,轮流进行各项社交礼仪的模仿。同学们进行点评,评出优胜组。通过各位参赛选手的表演,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优雅的行为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从而应将文明的行为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2)小品:

人物:甲.乙.清洁工大妈.学生男.学生女.时间:一个春光灿烂的下午 道具:一把扫帚,一个垃圾斗

(3)你是领导早读的同学,每天总会早早得来到学校。今天,你也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发现老师还没来,可是,居然有2个同学在过道上追逐打闹。看到这一切,你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四、班级全体学生宣誓 向不文明现象宣战,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校园!四(2)班:★★★ 五.班主任总结

首先,今天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的准备非常充分,交流也非常热烈,效果非常不错。我相信通过今天的主题班会,同学们一定对‚文明礼让‛这一传统美德有了更为全面和具体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一起讨论、收集、表演,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彼此之间更了解,更默契。相信全体同学一定能够‚传承礼让、延续文明‛,形成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质。

六.班会结束。合唱《明天会更好》。主题4 文明礼仪伴我行

活动时间:第八周

参加人员:

三、二全体学生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的小学生。

二、活动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节目。

三、活动过程:

主持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欢迎参加我们班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主持甲:华夏大地,礼仪之邦,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时至今日,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气质,德行的时候,仍以那些细节作为考核的重要参数。

主持乙:做一个文明的好少年,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主持甲:良好的行为是文明的基础。主持乙:良好的习惯是文明的象征。

主持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遨游文明的世界!

合:老师、同学们,‚文明礼仪伴我行‛‘做一个文明的好少年’——五年级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甲;首先请全班同学起立,唱国歌。——起来 ……。

主持乙: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的民族美德。主持甲:是啊,被称为‚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创造出了世界瞩目的、辉煌灿烂的文明,以勤劳智慧、好学上进、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主持乙:在我国古代,礼仪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社会形成了尊礼、守礼、重礼、行礼的风气。请听《新三字经》(学生朗诵《新三字经》)主持甲:一首三字经向世界展示了文明古国的风采。主持乙:悠久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主持甲: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程门立雪,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如群星璀璨的银河奕奕闪光。主持乙:古人在礼仪上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一辈又一辈的精神成了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主持人甲: 刚才三字经说的真带劲儿啊。不过我想问问了,念起来挺容易的,做起来可就难了吧。不信看看下面几位同学的表现,请欣赏小品《一个塑料袋》(小品表演)

主持甲:小品所演的事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畅所欲言)

主持甲:我们在座的同学如果有这些缺点,能不能改正?(能),请听朗诵——《道德规范说一点》。

主持乙:在听了《道德规范说一点》我和黄承在下面交流了一下感受,我们认为只有做到 主持合: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才算真正的美!主持乙:我们相信只要:

主持甲:你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回报给你一个春天。主持乙:你给别人一份温暖,别人奉献给你快乐无限。主持甲:你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主持乙:你给别人一份真诚,别人给你温馨的思念~~~~~ 合: 文明,让人举止文雅;礼仪,让人风度翩翩。主持乙:下面请班主任作总结。

(班主任做总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行为,贵在实践。文明用语、文明交往、文明聚会等等,看上去都是日常学习、生活的小事,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少说漂亮话,多做实事,积极参加各种修身养性的活动,做到举止得体、言行文明、品德高尚、尊敬师长、尊重他人,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告别各种不良行为,坚持不懈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做一个文明的好少年。

主持合:五(2)班‚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四、活动反思:

规范大学生行为规范主题班会 篇5

时间:2010年11月28日地点:内蒙古工业大学

出席人:

主持人:

一:班长介绍当前大学生的种种不文明,不规范行为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大学生最不文明行为,排在首位的是“在自习室大声喧哗”,第二是“随地吐痰”,第三是“侵犯他人隐私”,第四是“对待老师和同学没有礼貌”,第五是“乱扔垃圾”。其他几项是:“吸烟、酗酒”“考试作弊”“在课桌上乱刻乱划”“在公共场合行为不雅”“浪费粮食”“使用不文明的口头语言”“墙上涂鸦”“擅自使用他人物品”“随意践踏草坪”“公交车上不让座”“不将餐盘放回指定回收处”“不注意宿舍卫生”“盲目攀比,追求名牌”“上课时吃东西”。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大学生的行为急待改善。

二:同学们讲讲大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在校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范围较广,我们经常提到的也就是

遵守校纪校规,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和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等等。我觉得,这些我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在校应该多学些课外知识,参加各种活动来充实自己,其实利用业余时间打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提前感受社会的压力,做好应对措施,这样很重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我们不但要具备高的学识和能力,更要有好的礼仪涵养。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修身对一个人来说是位于首要地位的;修身也可以理解为对礼仪规范的学习,它不仅能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还可以增进人与人的交往,在遇到人际矛盾时,使问题大而化小,小而化无,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

三:班长介绍大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1、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3、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4、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

中学生行为规范班会课 篇6

一、活动主题

以“大学生行为规范”为主题,召开班会,围绕《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展开学习。

二、活动目的1、按照院部号召,我系组织开办班会,统一学习《学生文明行为规》;

2、为了增强大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我系组织各班开展此次主题班会;

3、通过此次班会,使我系学生更好的认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4、让学生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生活中更好地做到文明礼貌。

三、活动单位

10和11级各班。

四、活动流程

1、由辅导员老师,在班长例会上下达此次班会的主题学习“学生文明行为规范”;

2、由办公室在班长例会上下发《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相关文件;

3、组织各班开展此次班会,请各班负责人记录班会过程等等;

4、在班会举行后,请各班负责人上交与此次活动有关的照片及心得、总结等。

五、活动时间源于同学 服务同学

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20日止。

六、活动地点

各班自行申请多媒体教室。

七、活动评比

1、由学生会新闻中心对各班级上交的心得进行评比,选举出二十篇稿件上传至系部网站,在期末时作为班级考评之一;

2、各班级上交的照片将上传至系部网站,作为学子风采中模块之一。

办公室

中学生行为规范班会课 篇7

一、主题班会存在的三大误区

1. 缺乏创新、遵循套路的烙印深刻。

在主题班会中总是呈现着常年不变的老案例、老主题、老套路, 多的是逢年过节的“应景式”, 配合学校德育主题的“强化式”, 随意放任的“自由式”, 凸显班主任意志的“权威式”, 从头到尾的“说教式”, 这样的主题班会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教育更是显得苍白无力。

2. 严密计划、按部就班的轨迹明显。

有的班主任往往怀疑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忽视学生道德成长的自主建构过程, 对他们事事不放心, 因而“大包大揽”:主题的拟定, 内容的构思, 方案的设定, 过程的掌控, 一切都“严密”计划, 按部就班,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无情地剥夺了, 一种僵化封闭的“灌输式”的知性德育观在主题班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3. 内容设计缺乏学生心灵体验活动的有效支撑。

主题班会只是班主任的说教或个别学生表现的舞台, 内容设计缺乏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 大部分学生自然无话可说, 无情可触, 无感可发, 这样缺乏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主题班就会彻底架空其实际意义, 使之成为一个形同虚设的看场。

二、心灵体验式主题班会是对三大误区的有效遏止对策

主题班会的开展要关注学生热衷的话题和切实的困惑, 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发他们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杜威曾指出:“所谓人的成长, 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新自己。”心灵体验式主题班会强调以人为本,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 让班会课为学生提供交流思想、畅谈个人见解、相互沟通、相互教育的一方天地。班主任要探究丰富的教育形式, 智慧地创设情境, 努力搭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重视学生过程体验, 通过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撞击、对接, 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 从而很自然地把德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信念和行动,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三、探究心灵体验的新思路, 打造学生喜爱的班会课的几点尝试

1. 体验亲情, 创设“有温度”的主题情境。

心灵体验式主题班会通过学生的参与心灵交流活动, 直接切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恩母爱, 班上举办了“感恩的心——母亲节”主题班会, 这是一次由全体学生及其母亲参加的主题班会活动, 目的是通过活动互动, 加深孩子与母亲的心灵交流, 让孩子懂得珍惜亲情, 让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真正与学校形成统一战线。班会一开始, 一首《懂你》烘托了全场气氛, 用孩子儿时的照片唤起母亲美好的回忆, 再配上感人的字幕, 这是胜过千言万语的教育契机。Mother一词的诠释, 孩子名字寓意的娓娓道来, 让人深深领悟了母亲殷切的期望。考妈妈考孩子, 摸手辨妈妈, 听声辨孩子等游戏让孩子顿悟到了母爱的细腻和自己对妈妈的爱的欠缺。感恩倡议书让孩子明白了今后回报母爱努力的方向。写给妈妈的一封信说出了孩子们的真心话, 化解了孩子们与母亲可能有的隔阂, 孩子的一个吻, 一个歉意的拥抱让在场的很多母亲动容泪下, 无不感慨道:说教千遍, 不如今天心灵体验一遍的教育效果。

2. 体验社会实践, 渗透“有广度”的主题活动。

我校以学生研究性学习为载体, 在全校掀起了形式多样的班级主题活动热潮, 将学生从课堂引向社区, 从学校走向大自然, 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课外实践中, 学生的身影活跃在企业、社区、街头, 通过调查、采访、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参与各种体验活动, 并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将资料整合成了内容丰富、贴近生活、题材新颖的PPT, 而主题班会恰巧为他们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 一张张生动精美的图片, 一篇篇个性鲜明日志, 一段段精彩纷呈的解说, 让人啧啧称叹, 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挥。思想教育在这样的班会活动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渗透, 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这才是我们开展主题班会所要追求的目标。

3. 体验师生情谊, 拓展“有梯度”的主题内容。

任课老师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班主任工作强有力的补充, 但由于任课教师流动性强, 与学生存在着磨合期, 容易与学生的心理产生隔阂, 为了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美好情感, 帮助学生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和意义, 拉近师生情谊, “浓情九月, 师生情深”主题班会就在这个时候孕育而生了。老师辛勤工作的实录调查, 煽情的朗诵, 真挚的歌唱, 零距离的游戏, 创意的“夸夸您, 我的老师”锦盒, 实在的尊师宣言, 每一个环节都深深地流露出孩子对老师深深的情谊, 在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 教师可以“不为师”, 学生可以“不为生”, 师生共鸣, 隔阂顿失。这样有梯度的主题班会, 一方面为师生展现个人才华、形象魅力提供了重要舞台, 另一方面是师生同欢共乐、情感交流的磁场。这种双向、多元的混合教育模式, 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形成了互动互惠的良好氛围, 成为了共建和谐班集体的重要途径。

4. 体验励志音乐, 挖掘“有深度”的主题内涵。

在流行音乐的主题班会课程开发中, 励志音乐成了我和孩子们的最爱, 我们通过努力, 在一次又一次的主题班会中将“励志”的主题细化: (1) 悦纳自己的歌:如《相信自己》、《I Believe I Can Fly》, 等等; (2) 激励自己树立志向、追求梦想的歌:如《壮志在我胸》、《超越梦想》、《飞得更高》、《蜗牛》、《隐形的翅膀》, 等等; (3) 鼓励孩子不怕困难、遇到挫折重整旗鼓、执著追求的歌:如《阳光总在风雨后》、《水手》、《真心英雄》, 等等; (4) 感恩励志的歌:如《懂你》、《鲁冰花》、《感恩的心》, 等等。孩子们在各个主题班会中不断吟唱这些歌, 不仅在优美乐声的感染下得到美好、高尚的情感熏陶, 还可以从歌词、节奏旋律中受到鲜明的形象感染, 有助于道德素质的提高, 激励自我奋发向上, 鼓舞斗志。

5. 体验影视艺术, 激活“有热度”的主题情感。

影视作品与其他艺术相比, 具有更为强烈和直接的特点它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逼真的内蕴震撼力、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深入人的心灵, 让人在艺术的审美境界中身心、情操都得到滋润和净化。

电影《冲出亚马逊》是我钟爱的一部影片, 我组织每一届学生欣赏这部影片, 甚至能预知学生会在哪个情节感动得泪光闪闪, 会在哪个情节鼓响如雷的掌声, 会在哪个情节紧张得握紧双拳。我在孩子们看电影前布置一项任务:记经典台词比赛, 也几乎每届学生都会熟记以下影片里的精彩台词。

我们将用意志和肉体战胜一切!/别给咱们国旗丢脸!快把枪还给他, 战场上你无法替他去死!/如果没有严格的训练, 就没有以一当十的士兵!/来了就别后悔, 别人能承受的, 咱也别当孬种!/这是一条魔鬼之路, 要想通过, 就必须拿出胆量和技巧。/你们是钢铁, 纪律是模具, 把你们塑造成一件件成品——真正的军人!

这些台词最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强烈震撼, 激发学生内心矛盾斗争, 并能使学生克服内外困难, 战胜消极因素, 形成积极情感, 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建立起积极的向上心态, 在人格修养的发展中少走弯路,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 优秀影视作品对班级工作的积极影响不仅重要, 而且深远而长久。

6. 体验游戏, 愉悦“有维度”的主题思想。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一项综合性活动。游戏选用和采用得合理、正确, 能起到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热情, 增强其求知欲的作用。我尝试在主题班会中安排游戏项目, 挖掘游戏中的育人因素, 使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 在笑声中感受生活, 在成功和失败中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与调节,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态。如户外的拔河和运球接力游戏, 使学生提高了速度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培养了他们互相协作、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活泼、努力拼搏的意志品质。一位同学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兴劲未了, 可下课铃声已忙着奏响。在太阳余晖的照耀下, 整个操场上充满了我们爽朗的笑声, 欢乐的身影。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和运球比赛结束了, 大家都觉得很有意义, 因为这次比赛不仅培养了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而且锻炼了我们的顽强作风。”

中考项目跳远, 实心球, 50米等项目反复训练使人感到枯燥乏味, 为了缓解学生日益增长的临考压力, 我有意识地把这些项目设计成团队竞赛, 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提高学生顽强、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优良意志品质。

主题班会课是学校德育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班主任要运用好主题班会这块德育阵地, 不断提高主题班会方案的设计技巧, 在不断反思和创新的行动研究中增加和完善自己的管理智慧。水本无华, 相撞乃生波澜;石本无光, 相击始生火花。相信, 通过对主题班会心灵体验的新思路的不断探索和尝试, 课堂上必定能产生震撼的波澜和耀眼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张克龙.主题班会的生成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3) .

[2]尹丽.如何让主题班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J].班主任, 2001, (11) .

[3]梁华村.班主任如何组织主题班会[J].班主任, 2004, (2) .

[4]张锐.主题班会形式综述[J].教学与管理, 2005, (4) .

[5]李文孝编.教师如何开好主题班会[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中学生行为规范班会课 篇8

关键词: 学习行为 学习心理 行为分析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反映。“课堂教与学的行为分析是当代课堂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教学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抽象转向可操作的重要桥梁”[1]。

目前,公开课与常态课及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文献研究,国外主要是研究如何改变和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2]。国内多数文章都是在批判公开课的“演戏”和常态课的乏味[3],有些文章倡导将二者融合——公开课“常态化”,常态课“公开化”。而对于在公开课和常态课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分析研究关注不足,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仍不多见[2],尚未形成一种与国内课堂教学研究相宜的方法,难以对实践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4]。

基于此,本文针对学生在常态课和公开课上的学习效果差异,尝试具体描述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并分析其产生的因素,以便更好地促进常态课教学。

1.学习行为的概念界定

专家对于学习行为的内涵有各自不同评定。冀芳认为: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2]。高巍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的,教师行为是学生发展的外在依据[5]。教科书中对学习行为是这样界定的: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6]。笔者认为,这一概念阐述的共同点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表现。

目前,在对公开课的争议分析中发现,“公开课”的功利作用被人为地过分夸大。然而,在笔者的课堂上,公开课与常态课一样,没有刻意加工,但学生的学习行为存在明显差异。

2.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学习行为差异

笔者选择了四个行为项目作为观察维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尝试进行总结,具体行为表现见下表(学生学习行为分解表)。

学生的行为表现差异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状态?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3.产生行为差异的因素

开设公开课的班级,经过了精心布置,教师也是穿着讲究,精神抖擞,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开课的班多了听课的老师。然而,产生差异的最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3.1充分的“备”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前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对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准备还是心理的准备都是最充分的;对教师来说,笔者觉得更多的就是心理的准备。教师们在同行中都有好强、被认可的心理,愿意将自己的最高水平展示出来,因此,公开课上教师的投入度更高。教师无论从语调、表情还是动作都能给学生一种积极力量,感染学生。

3.2精彩的“展”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感觉有那么多的人在关注自己,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展现自己,不愿意在那么多老师面前丢面子。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有充分准备,所以他们的展示很自信,也很精彩,这正是中学生的年龄特质。然而,在常态课上,我们也许忽视了学生喜欢展示、表现自己的本性,习惯了“灌输”,而学生好像也习惯了公开课上的“展示”。

3.3欣赏的“评”

教师在公开课上经常会说一些真诚温馨的话语,无疑给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建立和谐、平等、民主师生关系的有效保证。在公开课上,我们少了常态课的批评、指责、说教和啰唆,多了中肯的表杨和赞许,这也许是形成课堂良好教学效果的根源。

4.给教学的建议

心理学研究认为,高度信任者比低信任者更倾向于合作,也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7]。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从而感染、吸引学生;多鼓励赞美学生,营造和谐、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

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要靠教师调动,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避免学生出现被动、消极情绪,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2]。

最后,公开课的高效主要归因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常态课是主体,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我们应该利用公开课的优势改进常态课的不足,使二者和谐共存,以便更好地促进常态课教学。

参考文献:

[1]曾继耘.差异课堂教与学的行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J].2010,30(9):42-46.

[2]姚纯贞,米建荣,王红成.国内外“学习行为”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9(10):48-50.

[3]庞玉莲.常态课上的尴尬与精彩[J].语文教学通讯,2013(1):54-55.

[4]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3):40-43.

[5]高巍.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关系解析[J].教育研究,2012(3):100-106.

[6]朱正威,赵占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2.

上一篇:3-6重点工作考评报告下一篇:村官上任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