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精选8篇)
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1
心得体会参考范文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心得体会合集
温馨提示:参考范文只是提供给大家参考学习之用,可根据需要任意编辑,文本内容仅供参考,切勿对号入座,感谢您的阅读下载!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10月26日刘博士进行”弘扬爱国主义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讲座,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刘智远博士讲到:“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我爱自己的家,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老师,这是我基本的爱国表现。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家人、学校都不爱,我们怎能谈国呢?
热爱祖国是一种自豪而神圣的感觉,每当我们星期一的早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内心热血沸腾,伴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唱着铿锵有力的国歌,歌声传遍整个校园。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为我们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老师为了培养我们成才而兢兢业业,这里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作为警校生的我们更加去努力学习,我们肩膀担着责任,要对得起我们所穿的衣服,也要对得起我们学校老师的辛苦培养;我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以此来回报学校,报答父母。
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名族的灵魂,我们用诗句来表达爱国,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就像我国诗人杜甫,他为人民而忧为国家而忧,因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的爱国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模范。
爱国,是做人的基本品质,爱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警校生的我们,要成为一个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具有爱国情怀,尊师重教,爱自己的家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
让我们肩并肩,用我们的双手弹奏为我们伟大祖国谱写的新乐章。我们虽然是学生,但我们必须拥有爱国精神。我们要团结一心,我们要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心变为爱国之志。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为明天创造祖国辉煌,在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爱国之心有小爱,也有大爱,小爱则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敬长辈;大爱则是:爱人民、爱党、爱国。我们生活在祖**亲的怀抱中,“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强大了,祖国才能强大;爱国的先辈为我们做出榜样,如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这些精神体现了爱国先辈们为自己的祖国而奉了己一生的传奇事迹;而我们应该好好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祖国奉献一份力量;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祖国而贡献力量。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心得体会(二)
20__年10月26日学校向新生开展了主题党日——弘扬爱国主义,建功立业新时代的讲座,刘博士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诠释了“做人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刘博士引用了崔卫平的一段话“你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向我们这一阶段的大学生诠释了爱国的真谛。
历朝历代,许多的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心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经历劫难而不衰。爱国表现在各个方面,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寄语:“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充分的诠释了想要祖国强大我们就要树立一种爱国意识,不要只说不做,要脚踏实地。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情怀,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讲座最后,刘博士告诉我们:“爱国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作为青年的我们,作为警官学院警校生的我们,爱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心得体会(三)
爱国的形式有千万种,譬如:岳飞驰骋沙场,精忠报国,是一种爱国;鲁迅在民族遭受苦难之时,高声呐喊,是一种爱国;在灾难面前,国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亦是一种爱国的姿态。爱国不分尊卑,只要你有一颗赤子之心,到处都是爱国的体现。
孙中山说的好:“做人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唯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与自身之肩上。”是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国家的强大都是靠国人来维护的。中国上下五千多年,有许多杰出的爱国者,譬如:吉鸿昌、钱伟长、岳飞、朱自清......甚至,武汉小学生在雨中听见国歌响起时向国旗敬礼时的表现,小学生都知道怎样爱国,更何况我们作为警校生,是未来的预备警察更应该懂得怎样爱国。爱国主义力量是伟大的,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的了什么呢?国家是人民的希望,人民是国家的力量,没爱有国,国家也就不存在了;不讲爱国,国家就是一盘散沙,没有爱国主义,国家就不能抵御外辱,就会一击而破。
爱国是在利益面前的舍身取义;是在民族面前的血荐轩辕;是在荣辱面前的拼尽全力;是我们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时,用汗水和生命捍卫国家尊严的义不容辞。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你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作为一名预备警察,贯彻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孩子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学问,练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做一名青年,要深知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感情,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报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传统的美德。
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2
1948年秋风萧瑟, 寒雁划空, 朱德总司令一行来石家庄视察, 在他的提议下, 石家庄人民政府利用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改建成了烈士陵园, 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的诸多革命先烈, 著名的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民族英雄马本斋就在此安葬。
英雄马本斋原名马守清, 回族人, 1901生于河北献县东辛村, 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者。少年时期的马本斋随父到东北谋生, 投身东北奉军, 拟报效国家, 投身军戎。1924年, 马本斋毕业于东北讲武堂, 由于个人的聪明才智, 很快从士兵升到团长。1931年, “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对日本的嚣张采取不抵抗政策, 马本斋怒发冲冠, 弃官还乡, 宁可以种地为生。
“常思奋不顾身, 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1937年, 爆发了卢沟桥事变, 英雄马本斋随即率领家族父老和兄弟姐妹创建了“回民抗日义勇队”。队伍扩大以后被改编为“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此后不久部队人数迅速增加。后来, 马本斋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的入党志愿书上写得真挚感人, 发人肺腑, 他说:“我决心为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 而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1939年日寇侵略我华北, 马本斋领导回民支队英勇转战各地, 不断回击日本军队的扫荡, 后来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 消灭众多的土匪, 保卫了人民的财产和生命, 因此, 回民支队威震冀中平原, 令敌人闻风丧胆。
1941年, 日军血洗东辛庄后抓住马母, 意图利用母子感情打击马本斋的意志和控制马本斋, 大义为重的马母, 智慧地识破敌人的奸计, 痛骂汉奸, 水米不进, 数日后绝食而死。马本斋得知后, 悲愤莫名, 数次昏厥, 但是他, 强忍痛苦, 克制住感情, 识破敌人的无数次诱降。
1942年6月, 马本斋采用游击战术, 率部奋战, 歼灭敌人无数, 战斗几百次, 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多次胜利。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 由于东奔西走, 艰苦异常, 加之军务繁重, 马本斋营养奇缺, 屡受创伤, 南征北战, 积劳成疾, 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 年仅43岁。
党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 总参谋长叶剑英高度赞之。毛主席题词曰:“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总理题词:“民族英雄, 吾党战士”;朱德总司令挽联“壮志难移, 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 母子两代英雄”。英雄马本斋母子的事迹, 英名昭著, 令人敬仰。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 作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一名宣传工作人员, 不仅是英雄们的守护者, 也是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宣传者, 我们只有不断挖掘爱国主义的内涵, 弘扬民族精神, 才能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好更快地发展。
国父孙中山说,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建立, 就是旨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激励起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爱国是义务, 也是一种光荣。陵园内安葬着华北军区牺牲的248名革命英烈的灵柩以及建国以来的600多位烈士的骨灰。英雄在此长眠、安息, 激励着后人, 成为人们净化精神, 洗涤心灵, 坚定信念, 树立理想, 开拓奋进, 立志成才和为国现身的象征和精神支柱。
中共党史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篇3
关键词:中共党史;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2-0043-0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一,而且要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是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战场。而高等院校各种形式的中共党史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中共党史这门学科主要是全面阐述我党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并依据中国的国情,在过去是如何说的(理论),又是如何做的(实践),各阶段性的实践的历史结果如何,是否符合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中共党史从本质方面的特性来讲是一门历史学科,但它同时也是一门政治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的社会导向功能。中共党史课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进行党史基本知识教育。中共党史所要完成的上述任务,都不能离开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即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在各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向前发展的巨大的精神原动力。
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这种斗争从失败转向胜利的历史性标志。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首先是中国人,是忠于国家的的爱国者。他们科学地指出了民族复兴、国家独立富强的正确道路,团结、吸引了一切爱国分子共同奋斗,这才有新中国成立的成立。新中国成立成立以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多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步,这个进步是离不开爱国主义的。中共党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之所以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党史所研究的对象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斗争的整个历史过程。
通过中共党史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注意下列重要问题:
1、爱国主义教育应遵循事实就是的原则。通过党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样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讲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同时还应实事求是地讲我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艰难曲折乃至错误。如我们党在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除开始七年比较顺利以外,可以说,走过的道路十分坎坷。我们党甚至犯过两次大的错误,致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两次大的挫折。一次发生在以'大跃进'为标志的1958年到 1960年,另一次发生在以'文化大革命'为标志的1966年到1976年。”[1]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大青年学生才不会产生狭隘的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也不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2、党的基本路线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党的基本路线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并依据我国国情制定的正确路线,它是整个中共党史的必然归宿和落脚点,也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中心内容。
因为党的基本路线是今天爱国主义的主题,所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各的长处,加快我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爱国主义观念和爱国主义行动不能只是两张皮,要结合起来,这才是是真正的爱国。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七十年[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647.
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4
做一名敬业的教师,必须要有一种职业的敬畏感。“以心灵感召心灵,以激情唤起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灵魂丰富灵魂。”才能收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此,我郑重做出如下承诺:
1、务实求真、忠于职守,认真做好教师本职工作。
2、关爱学生,尊重人格,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3、严谨治学,科学施教,精心备课实现减负增效。
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5
——农技站 季绪霞
近年来,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我们一直不断学习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并充分学习领悟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去加强自身素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去增强自身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学习认识重要意义,制定个人计划
此次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是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的重要举措,是需要我们更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让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此次重要意义总书记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爱国奋斗精神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并对全社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此类重要精神及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并深入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并制定了个人计划,思考怎样把个人理想融入到自身工作中提升发展,并立志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不负人民群众的期望,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二、密切联系实际,增强主动性
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时,我们要全面贯彻着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并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知识分子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去提升自己,巩固自己,并严格要求自己要坚持服从服务大局,围绕自己的工作实际去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时刻谨记注重政治的引领去凝心聚力把自己能发挥的能突出的进行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让自己能够赋予爱国奋斗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在学习时,我们要依然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立志做一个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模范引领者,深怀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力践报国之行,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业之中”,同时,我们不断全面加强宣传解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并紧紧围绕总书记关于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指示,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等会议,把爱国奋斗精神作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建设和科研道德培养的重要内容。
在学习老一辈和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时,会根据单位及各级的安排一同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了解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增进对国情党情的认识和了解。
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6
心得体会
近日,局党委掀起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这是我局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的重要举措。经过学习我深受教育,在此,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与时代同步,感恩我党
我们党一直重视知识分子和人才,局党委一直有着关心职工干部和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我深感温馨。
我是1999年毕业后分配在边远山区卫生院工作了8年,后来在镇卫生院工作5年,再到县局部门工作,期间驻村扶贫工作2年,一路工作,坚持自我学习,考成人专科、再考本科,是在党的培养和关照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十多年来我县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我是见证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我们享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政策红利,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可以说我们赶上了国家腾飞发展的好时代,时常怀有感恩之心,更加努力,与党同步,与党的思想理念保持一致。
二、缅怀先烈,继续前行
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篇7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法治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准确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精神, 是全面反映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精神, 是集中代表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先进理念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和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和保障人权, 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等。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本质特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志,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元素。没有法治的社会主义是虚伪的社会主义, 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也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也必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一是法治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用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 审视立法、执法、司法。二是要把发展作为法治建设的主体, 通过法制来引导、规范、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必须以依法治国为内容。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 前提是有法可依, 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核心是依宪治国, 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 基本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必须以执政为民为目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倾听群众呼声, 反映群众愿望, 关心群众疾苦, 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善于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职责范围内, 严格依照法定程序, 管理政治、经济、文化事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人民造福。
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必要性
(一) 目前法治精神缺失的表现
1.“权力主治”而非“法律至上”。“权力主治”而非“法律至上”最典型的表现是权大于法。2013年7月25日晚, 河南省信阳市交警二大队民警在对一辆牌号为豫SA7098小轿车司机进行酒精检测时, 突然从该车下来一个中年男子, 一边推交警一边把驾驶员往回拉, 并不停地喊:“我是处级领导, 谁敢查我的车?谁敢查我?我是处级领导!”男子的喊叫声, 立即引来众多路人的围观。经查该车为信阳市体育局公车, 男子为该局副局长姚世斌。
2.“守法机会主义”而非“法律得到普遍遵守”。守法机会主义表现为:一是守法上的“搭便车”。就是从别人遵纪守法形成的法治环境中得到好处, 当事人在法律对自己有利时就遵守, 对自己不利时就试图违反。对法律采取规避甚至公然违反的态度, 在合法与违法之间打“擦边球”。二是违法上的“法不责众”。是指当人们认为某一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或普遍性时, 尤其是涉及人员越多时, 就越难以处罚。
3.“选择性执法”而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选择性执法, 是指法律实施主体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区别对待。也就是说, 一部法律是否适用, 对谁适用、在何时适用以及适用程度, 皆取决于执法者自身的判断甚至好恶。在中国目前的法律实践中, 或多或少存在“选择性执法”的事实, 或者至少是公众认为存在这样的事实。而“无论是选择对象执法, 还是选择时间执法, 归根结底, 都源于法治精神的缺失。
4.“走关系”而非“走程序”。法律用不用?守不守?都离不开掂量、权衡, 这其中的关键要素被称为“关系”。在与法律打交道的过程中, 只要“关系硬”, 什么规则、程序都可能网开一面。是故, 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 无不深知“关系”之厉害, 遇到麻烦事则殚精竭虑“走关系”、四处活动“走后门”, 以求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时至今日, 社会公众一方面抨击、斥责“关系”带来了司法不公、正义受损;但另一方面, 一旦遇到法律问题, 每个人仍然是毫不犹豫地“跑关系”。法治精神的应然立场和社会行动的实然立场似乎没有得到有效弥合。
(二) 法治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1.重德轻法的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孔子曰:“听讼, 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在古代中国人眼里, 诉讼过程中无论原告还是被告, 都被认为是极不光彩的角色。诉讼是道德败坏的结果或表现, 打官司就成了不光彩的同义语。古人在说到诉讼行为及其参与者时, 常常要加上明显带有贬义的前缀或后缀词, 以示鄙弃。如“滋讼”、“讼棍”等。
2.君权至上的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封建社会皇权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 既掌握国家最高军政大权, 又拥有最高立法权, 还控制着国家的最高司法审判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只剩下“君主”这样一位受人崇拜和信仰的对象, 从而为人们信仰权力奠定了牢不可破的政治基础。人间的一切法律都来自于君主, 君主既可一言废法, 也可一言兴法。权大于法, 官贵民贱、以权代法的“人治”思想至今根深蒂固地残存在许多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中。权力至上的传统政治文化所酿造出的不信仰法律的悲剧, 使当代中国法治精神的构建困难重重。
3.有法不依, 助长了法律虚无主义。中国是一个大陆法系国家, 法律是被作为参照样本来执行的, 诸多的法律法规, 明文规定了禁止做什么, 但没有规定违反了怎么办, 没有详细说明违反了的具体惩罚措施。所以违法被当成了部分单位、个人的家常便饭。因为执法单位无权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没有明文规定的惩罚措施, 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 则某些违法在一定程度下变成了合法。《劳动法》的违法惩罚措施不明的现象比较突出是造成众多单位非法延长工时, 工人敢怒而不敢言的根本原因, 《环保法》的违法成本过低是造成环境保护执法无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法律的实用化程度和违法成本过低将法律法规的有效性降低了一半。
4.执法不严, 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执法不严助长了有法不依现象的蔓延。如果一个人违法, 就马上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则下一个人违法的人出现的几率将会降低。但是如果一个人违法没有及时受到惩罚, 将会有更多的加入到违法的行列。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 诸多的法律赋予了诸多的执法主体资格, 诸多的执法部门享有着属于全社会的执法权力, 但是在执法的过程中, 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或者胆怯于其他力量的阻挠, 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多见。环境状况长期得不到彻底改善, 难道于环保执法不严没有关系吗?执法不严将法律法规的有效性降低了四分之一。
5.司法权依附于行政权, 损害了司法的独立性。在中国, 由于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的财政经费有赖于同级行政部门的拨给, 人事制度上受制于同级党委或者上级党委, 案件审理时如果地方政府来说情, 来干涉, 法院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一些重大或有争议案件的最终决定要接受同级党委政法委的“协调”, 使得司法的独立难以真正实现。
三、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路径
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是一个系统工程。执政党要依法执政, 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 司法机关要依法司法, 广大人民群众要自觉守法, 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当全社会都把法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时候, 法治精神就会形成”。
(一) 克服轻法思想, 信仰法治精神
一是克服重人治轻法治思想。在剥削阶级统治的旧时代, 国家官吏居高临下支配社会、统治者意志决定一切、权大于法等现象非常突出。时至今日, 仍有少数行使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自以为高人一等, 不愿意受法律的约束, 滥用权力。这与他们的法治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有些干部只对上级领导负责, 而不对人民负责、不对法律负责, 仅靠作批示、下命令处理问题, 乃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认为个人的意志和权力可以大于法律, 如此等等势必削弱和损害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二是克服重人情轻法治思想。在中国的现实社会中, 一些人经常以亲情乡谊为纽带, 通过熟人之间的相互交往, 结成严密厚实的“关系网”。他们往往以情代法, 无论做什么事情, 首先想到的仍然是靠亲属、老乡、朋友、同学、战友、上下级等各种关系, 习惯于以人情而不是以法律来调整利益关系, 认为离开熟人难办事。狭隘的人情和义气重于法律, 这种认知方式和思维定式, 冲淡了法治氛围, 使一部分人对提倡法治产生抵触情绪。
三是克服重伦理轻法治思想。宗法伦理是世俗社会行事的基本准则, 长期以来, 它对民间百姓的慑制作用在许多时空层面上要超过国家法律。在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 要克服过分强调伦理, 无视法律条文、法律程序, 忽视法律的刚性约束的作用,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应当有机结合起来。
(二) 坚持普法教育, 培养法治精神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法制宣传教育理念。要把促进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使人们明白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可以更好地满足公民的合法需求和期待, 给公民带来更多的好处。公民只有带着希望和期待学习法律, 才能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从而使之真正成为一种公共精神。
二是要把为民服务贯穿于法制宣传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把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作为普法的重要内容, 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不断变教育型普法为服务型普法, 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 以“人性化”的方式开展普法。不断的更新普法内容, 是增强群众学法自觉性的有效途径, 变过去“我们宣传什么, 群众就学什么”为现在的“群众需要什么, 我们就宣传什么”, 真正从群众对法律法规需求出发, 从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难点、热点问题入手。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法制宣传载体作用。以“法律六进” (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为重要载体, 努力把法制宣传教育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渗透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 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参与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上来, 让法治精神在各个领域结出硕果。
(三) 坚持依法治国, 贯彻法治精神
一是党要依法执政。首先要求党转变思维方式。变政治思维、政绩思维为法律思维, 即维护权利、制约权力的观念;法律神圣、宪法至上的观念;以人为本、人民主权的观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其次要求党转变领导方式。变“替人民当家作主”为“由人民当家作主”, 即改变以党的决定、决议、政策的方式实施领导为依靠法律的实施来实现党的领导;改变对各项工作的直接的、具体的领导为宏观的、政治的领导。第三要求党转变干部管理方式。变任命制为选举制, 改对上负责为对下负责。
二是政府要依法行政。 (1) 各级组织和干部以提高法律认识为前提, 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 (2) 各级组织和干部以提高法律意识为重点, 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3) 各级组织和干部以提高执法素质为关键, 全面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4) 各级组织和干部以深化监督机制为突破口, 促进依法行政更加公正、公开、透明。
三是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司法程序和司法行为的权威和公信力的重要体现。坚持全面、立体的司法公正观强化四个统一意识:强化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统一意识;强化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相统一的意识;强化客观公正与主观公正相统一意识;强化个案公正与普遍公正相统一意识。
(四) 坚持自觉守法, 滋养法治精神
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督察长刘金国, 在指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亮剑”行动中, 全国共破案近3万起, 打掉制假售假等犯罪团伙6 700余个;在指挥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中, 全国督促整改火灾隐患6 215万处。他有一个姐姐, 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为官以来, 他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 可自己的38个亲属, 无一人因为他打招呼跳出“农门”。他侄子考警校差了几分, 让他说说情办个自费, 也被回绝了。
他在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说:我是人民公仆, 如有不自觉守法, 有不廉洁、不公正、不负责、不作为的任何一点, 定将主动辞职, 坚决言行一致, 决不失信于民!
(五) 强化监督机制, 彰显法治精神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从中国实际看, 主要监督机制有三大类:
一是党内的监督。包括: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党的专门监督机关 (纪委) 的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及其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党员的直接监督等四种基本方式。
二是政府内部的监督。包括:政府专门监督机关 (行政监察机关) 的监督;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公务员相互之间的直接监督等三种基本形式。
三是外部监督。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司法监督 (主要是指检察院和法院的监督) ;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监督;社会舆论 (主要是新闻媒介) 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 (主要是指通过信访举报、直接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和直接选举等) 等五种基本形式。
(六) 依法严惩腐败, 提振法治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从严治党, 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十八大以来已有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被查;李春城、衣俊卿、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蒋洁敏、季建业、廖少华、陈柏槐、郭有明、陈安众、付晓光、童名谦、李东生、杨刚、谭栖伟、万庆良等32名位省部级官员先后被查。其中刘铁男、郭永祥、郭有明、童名谦等10多人已移送司法。特别是2013年9月22日,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判处薄熙来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薄熙来案从立案侦查、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到开庭审理, 再到法院宣判, 整个过程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 整个审理过程以微博直播等方式公开, 彰显了司法正义, 提振了法治精神, 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依法惩治腐败的坚决态度和坚定决心。
摘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科学内涵入手, 分析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必要性, 提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路径, 即克服轻法思想, 信仰法治精神;坚持普法教育, 培养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国, 贯彻法治精神;坚持自觉守法, 滋养法治精神;强化监督机制, 彰显法治精神;依法严惩腐败, 提振法治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 培养爱国情怀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127-01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奇葩。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取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自己的道德修养,我们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是要在教书育人中发扬并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积极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学校先后建设文化长廊以及装饰各功能室,营造出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走进校园,墙壁说话,草木传情。温馨提示、国学经典、爱国主义标语等随处可见,吸引着你的眼球。教室内名人名言时时激励着学生好好学习,学生自办的黑板报有《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经典文化内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学生与世界相通。教室外是国学经典长廊,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文化时时陶冶着学生的情操。餐厅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时刻提醒同学们不忘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的本色。
二、多样化开展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动
开展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动,让学生能客观地了解并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以及世界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责任感。学习传统经典文化,开展诵读活动,如七年级:《三字经》《弟子规》《中华成语千句文》《中学生必背古诗50首》等;八年级:《论语》《增广贤文》《中华成语千句文》《中学生必背古诗50首》等;九年级:《诗经》《立翁对韵》《中华成语千句文》《中学生必背古诗50首》、四大名著。观看动画片《弟子规》、公益记录片《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等系列传统文化教育片。很多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后,文明礼仪大幅提高。
三、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加强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1.春节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我校要求学生参与有趣生动的年庆和民俗活动,进一步认同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学生们在假期中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我校还结合实际组织各年级学生在春节期间收集、整理春联,并开展“我为家里写春联”活动,并在开学第一节班会上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编写的春联,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春联、创作春联。
2.端午节是一个我们中华民族的极富爱国主义特色的节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爱国主义的教育机会。我利用学生对过节的兴趣,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再现屈原投江的一段历史史话,师生们被屈原身上那股民族的正义感和浓浓的爱国情所折服,全场深情地吟颂起怀念屈原的诗词。在活动中师生们深深感悟到了昂扬向上、齐心协力的中国精神。
3.中秋节,我们赋予更多的是亲情教育和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教育。孩子们在了解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感受到中秋节时人们盼望团圆、思念亲人的情怀。为了欢庆我国这个古老的节日,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传统节日众多。了解了中国节日,增强了我是中国人,说中国话,过中国节的爱国情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陶冶了同学们的文化情操。
四、利用历史上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事实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在八年级历史课上,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学习,明白了英国侵略者利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从此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随着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历史的学习,同学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的残暴罪行,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根源。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严,为了中华的崛起,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饶的反抗斗争,涌现了无数保家卫国的爱国英雄,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将一幅幅凝聚着亲仇爱恨的历史画卷告诉世人,把中国人民的不屈不饶的反抗与爱国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崇高自豪感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自信心和高度责任感的体现,我们要扬优去劣,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爱国精神。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弘扬爱国精神学习心得11-18
弘扬爱国传统11-10
学校弘扬爱国主义12-16
如何弘扬爱国主义08-16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2-17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班会08-15
弘扬爱国主义演讲稿与弘扬铁人精神演讲稿08-14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主题班会教案12-29
弘扬爱国传统创建历史新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