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祖父的园子》教案

2024-08-08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教案(通用14篇)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实践加以精心调控,使其有目的的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3、全班汇报交流: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

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2

一、园中的景物丰富美丽, 充满生机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通过文章的第2、第13自然段, 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鲜活的园子, 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样样都有”, 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倭瓜”“黄瓜”“玉米”“狗尾巴草”“韭菜”“谷穗”“小白菜”, 一应俱全。“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好看的是大红蝴蝶, 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 蚂蚱是绿的……”这些小动物的颜色多丰富啊, 有“白、黄、金、绿, 还有大红的”, 色彩斑斓。光是小动物就这么惹人喜爱, 如果园子里的植物开花结果了, 那将会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园子啊!“一切都活了”“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读着这些文字, 眼前仿佛出现了翩翩起舞的蝴蝶、蹦蹦跳跳的蚂蚱、金灿灿的黄瓜花、自由飞翔的小鸟。园子里的一切在小小的萧红眼里是多么可爱, 多么迷人, 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其实这些景物是萧红儿时的玩伴, 所以在她的眼里才有了感情。

二、园中的“我”自由快乐, 充满童趣

在这样的园子里, 作者想摘黄瓜就摘黄瓜, 想吃黄瓜就吃黄瓜, 想追蜻蜓就追蜻蜓, 想睡觉就睡觉, “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 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 连倭瓜、黄瓜也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 就开一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 就结一个黄瓜……”这些语句明着在写园子里的“倭瓜”“黄瓜”, 实际上是作者内心自由的表现, 没有作者的自由, 就没有作者眼中物的自由。这是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整天跟随祖父在园子里, “祖父栽花, 我就栽花;祖父拔草, 我就拔草;祖父铲地, 我也铲地”。祖父种菜时, 我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 反而被我踢飞了”;祖父铲地时, 我“用锄头乱勾一阵”“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 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而浇水时, “我并不往菜上浇, 而是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小小的萧红并不会做事, 但祖父还是让她随意地“瞎闹”“乱勾”, 一个天真活泼的孩童跃然纸上。

三、园中的“祖父”慈爱宽容, 充满温情

作者随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 祖父明知她不会“种菜”, 还让她“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明知她不会铲地, 还让她“乱勾一阵”, 结果“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 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祖父没有对我的犯错怒气冲冲, 当“我”认为狗尾草就是谷子时, 祖父“大笑”, “笑得够了”, “祖父还在笑”。透过这三个“笑”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位和蔼慈祥、亲切宽容的老人, 这位老人耐心地给他的孙女讲“谷子是有锋芒的, 狗尾草却没有, 只是毛嘟嘟的……”尽管孙女“并不细看”, 但老人并不生气。只有疼爱自己的孙女, 祖父才会有这样的“笑”, 笑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年以后, 作者在《呼兰河传》中仍回忆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 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四、园外的作者一生坎坷, 充满凄凉

萧红在文章的开头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其实这座小城里住着她的父亲、继母、姑姑、祖母等一大家子的人, 然而作者只提到祖父一人, 为什么呢?这得从她的身世说起, 萧红,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但命运坎坷, 一生悲苦。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封建地主家庭, 母亲早逝, 父亲对她很冷漠, 祖母有洁癖, 小萧红幸福吗?作者在《呼兰河传》中曾写道“父亲的冷淡、继母的恶言恶语和祖母用针刺我手指这些事, 都觉得算不了什么。”虽说算不了什么, 但多年以后, 她仍能记得, 可见在这样的家庭中, 她受着怎样的委屈。在偌大的家中, 只有祖父对她最好。祖父教她读古诗, 带她到后花园中劳作, 任由她在田地里瞎闹, 这些都出于祖父对她的疼爱。然而疼爱她的祖父在她18岁时离开了人世, 萧红失去了依靠, 父亲逼婚, 她出逃了, 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 再也没有看到那个充满温馨、快乐的后花园, 那个园子成了萧红魂牵梦绕的精神之园。萧红一生颠沛流离、穷苦困顿, 才31岁就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萧红的身世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文中园子的温馨快乐、美丽自由、充满温情不正是缺爱的萧红所向往的吗?

五、园外的社会动乱复杂, 充满愚昧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3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三、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 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4)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會。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3)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2.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四)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五)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六)总结升华

师:在园子里,我是自由的,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捉绿蚂蚱就着绿蚂蚱……玩累了,想睡就睡。

1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小练笔。(请用上“想……就……愿意……就……”)

2为什么课题叫《祖父的园子》?

3补充萧红的资料。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4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5

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河西小学 刘杰博 QQ:449276438 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 篇6

嗡嗡:拟声词,一种声音,本文指蜜蜂飞动的时候发出的声音。

啃:一点一点地咬下来

组词:~噬~骨头~玉米

蚌壳:蚌的外壳。古代常用来占卜。

蚌: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壳呈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

倭瓜:又称南瓜,葫芦科,一种可以吃的植物。

倭:矮的,个子不高的,组词:~狐猴。

短的。组词:~刀。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7

针对这篇课文, 我们教研组经历了三次教学设计和三次课堂教学实践的磨炼。从初建和重建来看, 我们始终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锁定在: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语言, “感受‘我’在园子中的快乐 、自由”。 要实现目标 , 弄清学生的学情起点非常重要。文本重难点, 是学生能够从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所做的事中体会到自由、快乐, 但是不能通过品味语言明白第三部分 (16-20自然段) 的景, 是作者萧红眼中特有的景 , 其背后包 含着她自 由、快乐的 心情 , 这就是本 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难点聚焦在第17自然段。这段作者采用了反复、移情的写法, 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细腻的物我合一的品读, 用语言创设情境实施移情的策略, 让学生体会园中景物并没有变, 之所以那么自由, 是源于作者萧红那一颗自由之心。结合教研情况和思考, 我针对这个教学难点的突破, 作如下切片分析。

第一次教学切片: (课件)

三、园子中的物———自由的园子 (聚焦:17) 感受花鸟草虫们快乐自由的园子。

过渡:我在这个园子里是幸福的, 但幸福不仅仅属于我, 连园子里的花朵, 蜜蜂, 蜻蜓, 蝴蝶, 小鸟, 园子里的一切植物、一切动物, 都是自由快乐的。

1.自由读文 , 找找 , 哪一段最能看出这种快乐自由 ?

2.反馈交流 (聚焦第17自然段 ) 学习第17自然段。

(1) 学生自己品读。 (2) 抽学生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 师生引读、跟读、交换读:切都活了……我是倭瓜, 我愿意…… (变速 ) ;学生接读 , 我是…… (4) 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 (反复)

特别的写表达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 你有什么感受? (自由快乐) 其实, 像这种反复的还有, 出示第4自然段读。

教师:总之, 园子里的切,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师生接读。

点扣:好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以上是第次对这个园中景环节的设计, 教师首先用过渡语让学生明白园子里的动植物都是自由快乐的。再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 体会园中物的快乐、自由。通过课堂试教实践, 我们感觉到课堂上学生的体会和感受不深, 虽然强调了朗读, 但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对园中景的理解也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已。反思发现, 其实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清晰, 存在盲点。盲点在于我们没有找到学生理解萧红的快乐自由与园子景快乐、自由的链接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研讨。

第二次教学切片:

通过董晓玉和杨小兰两位导师的引领指导, 我们对文本进行了再次解读, 发现第和第三部分都是写“园中景”, 但是两者的景有所不同, 前者是园子里的自然之景, 而后者是作者萧红眼中特有的神奇之景, 其背后包含的是她自由快乐的心情, 正是因为人自由快乐了, 所看到的切才快乐自由。这样, 我们对前面的盲点问题的认识终于清楚了, 于是, 我们采用移情的策略引导学生体会萧红移情的写法。为带领学生突破这个教学难关, 我们精心设计了两种朗读方法。

是采用物我合的多形式朗读, 课堂上老师抓住关键词“愿意……就……”拓展快读;老师将人和物换角色, 创设移情品读 (我就是蝴蝶, 我就是黄瓜, 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 ;通过语提示学生要带着自由的心情慢读。在读中感受园中动物、植物的自由快乐, 实际上是萧红的自由和快乐。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的朗读感受。

二是对第部分“园中景”和第三部分“园中景”的对比读, 让学生知道第三部分写的园中景不同点在于:萧红把快乐自由的心情移到了园子的景上, 多的份情表达出来了, 其实植物还是原来的植物, 动物还是原来的动物, 这里实际上采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老师课上不必告诉小学生“移情”这个术语, 但是可以通过“移情”式的朗读体会, 真正做到老师“心中有知识, 口中无术语”。

这样设计, 教师牵引的痕迹太重, 没有顾及学生的学情起点, 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语文本体性的知识似乎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因此, 我们又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再建和试讲。

第三次教学切片:

第三次教学设计在第二次基础上, 主要作了三个地方的打磨提升。一是过渡语变换设计为:“在快乐的园子里, 萧红这样一个快乐自由的人, 她眼里所看到的动物、植物, 又会是怎样的呢? ”这个问题的设计一方面能引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另一方面能紧扣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这个环节的学习。二是园中景的对比朗读课件设计巧妙。教师引读一句, 学生接读显示出第一部分园中景的语句, 通过再现对比朗读, 既唤起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 又让学生眼、耳、口、脑并用, 充分激发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 同时感受作者萧红的快乐自由。三是增加了教师的小结语, 画龙点睛, 点明在这美丽天然的园子里, 因祖父的无限的慈爱和宽容带给“我”无穷的快乐和自由 , 因为“我” 快乐自由 , 所以“我” 眼中这个天然的园子里的景物也变得灵性, 变得跟“我”一样快乐自由了。

经过第三次重建后, 老师充分调用和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通过细读文本, 前后对比读文本等多个台阶, 让学生对“我”的自由、快乐的感受进一步深入和细化, 潜移默化地领着学生跨过了学习的障碍点, 课堂呈现了开发, 教师做到了“以学定教”, 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8

萧红的童年是很幸福的。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祖父的园子里度过的。和蔼可亲的祖父对她倾注了所有的爱心,使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萧红的一生很坎坷。幼年失去母亲,18岁失去了最爱她的爷爷,而在23岁被迫离家。可怜的她在32岁时与第三任丈夫前往香港时不幸与世长辞。

当读了这些,我再去回味《祖父的园子》时。我的心不再心潮澎湃,那么欢快了,而是一丝一丝的哀伤涌上了心头。童年时的她,是那么自由自在,是那么天真烂漫,是那么的顽皮可爱。在祖父的园子里瞎闹,将谷穗当成狗尾草割,将种在坑里的白菜种子踢飞……学祖父戴帽子,学祖父拔草,学祖父铲地。她是那么天真无邪,对一切事物都充满新鲜与好奇!

每每读上一次,我又有了新的收获,新的回忆。小时候我在乡下田园里追赶蝴蝶的趣事,七岁时被小狗追着跑跌倒的惨事,八岁时在补习班被小朋友欺负的怒事,都深深铬在了我的心中。我爱我的童年,爱它的美好,爱它的真实,爱它留给我种种深刻的印象。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常用知识点 篇9

蝴:蝴蝶 蝴蝶结 蝴蝶花

蝶:蝴蝶 蝶泳 彩蝶 招蜂引蝶

蚂:蚂蚱

蚱:蚂蚱 蚱蜢

樱:樱桃 樱花

拔:拔草 拔剑 选拔 拔河 出类拔萃(cuì)

瞎:瞎闹 瞎忙 瞎想 眼瞎 黑灯瞎火

铲:铲地 铲平铲土 铲菜 铲除 铁铲

割:割草 割掉 割断 割舍 忍痛割爱

承:承认 承担 承载 承重 继承 承包

拴:拴马 拴住 拴牢 拴线 拴束

瓢:水瓢 瓢泼 瓢虫 瓢饮

逛:游逛 闲逛 逛街 逛公园

形近字:

蝴(蝴蝶)湖(湖水)

拔(拔草)拨(拨打)

瓢(水瓢)飘(飘落)

多音字:

晃:huǎng明晃晃 huàng摇晃

结:jiē结果子 jié结束

近义词:

漂亮——美丽

闪烁——闪耀

存心——故意

特别——非常

随意——随便

阴凉——凉爽

反义词:

新鲜——陈腐

漂亮——丑陋

承认——否认

黑暗——光明

随意——拘束

阴凉——炎热

理解词语:

【明晃晃】光亮闪烁。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马马虎虎】形容做事马虎、随便。

【光芒四射】指强光向四处照射。也形容人或事物光彩照人,极具影响力。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

词语扩展:

ABB式:

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静悄悄

黑沉沉

香喷喷

亮晶晶

课内词语:

蝴蝶 蜻蜓 蚂蚱 樱桃 榆树

锄头 承认 水瓢 随意 阴凉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0

基于文体特征和年段要求,在教学时,我旨在带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走近作者,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揣摩语言表达的形式。

一、抓住一条主线:自由

在教学时,我紧紧扣住“自由”这条情感线索展开教学,设计了品味园子,体会自由———品读趣事,享受自由———探究笑意,感悟自由———悬念激趣,延伸自由的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先引领学生感受园中昆虫、植物的自由,再感受作者自己的自由,最后探究自由之源,即祖父对她的爱。文章对昆虫、植物自由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通过品读描写昆虫和植物的句子感受园子的生机勃勃,体会作者对园子的怀念和喜爱之情;接着学习第三到十二自然段。这部分教学主要围绕祖孙俩在园中发生的趣事展开,在读、演寻趣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自由,在学生情绪达到高潮时探究自由之源,感受祖父的浓浓爱意。再读第十三自然段,学生如身临其境,仿佛自己成了园中的一朵花、一只虫、一只蝴蝶,情不自禁地为作者和祖父之间这浓浓的亲情而感动。最后追问作者对园子念念不忘的原因,引入小说的结尾和作家茅盾对小说的评价,激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愿望,自主探究自由背后的内容。

二、兼顾两个方面:内容与形式

阅读教学不仅要为学生解读文本服务,更应为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教学中我既关注文本内容的解读,又关注语言形式的表达。我抓住“愿意……就(也)……”这个句式,让学生体会反复手法对于增强情感的作用,再通过“愿意”与“随意”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自由”这一核心内容,也让整个课堂呈现出“自由、活泼”的气氛。在教学“我”在园中做过的趣事时,我抓住“祖父……,我就(也)……”这个句式让学生体会“我”与祖父形影不离和“我”的自由快乐,更真切地感受到祖孙俩的亲密,为后面感悟“我的自由生活完全来自祖父的爱”奠定基础。

三、关注三个细节:阅读指向写作

对于名家名篇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当内容来教,更要把教材当例子来教。既要教阅读,又要教写作。

1.学习详略的安排

在教学园中昆虫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印象最深的昆虫,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有意将蜂子写得最具体的原因,学习作者把事物写详细的秘诀。同样“详略”还体现在文中对几件趣事的安排上,作者把最有趣的“种菜“”铲地“”浇菜”三件事写得尤为详细,这为学生写多件事的文章提供了方法。

2.体会修辞的运用

作者在写园子里的昆虫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把蜂子比作小毛球;对比,“不太好看”和“好看”;拟人,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还有前面提到的反复等。正是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才让文章更加生动,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3.领会表达的妙处

萧红的语言有其独特的风格,初步领会其语言风格也是教学时要考虑的。如写蜂子时的动静结合,以静写动;写园中动物、植物的自由是借景抒情;写园中“我”的自由是叙事抒情;还有中心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文中特殊的句式所呈现出的独特的表达效果。此外,还特别突出了表示转折的词语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1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时,我大致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介绍作者,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导入新课。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在萧红不到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本对故乡的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描写家里的园子,称为祖父的园子。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认读词语: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嗡嗡叫毛嘟嘟圆滚滚一动不动

2、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4)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5)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6)用草帽遮脸睡觉

第三环节: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

快速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身的体会。

品味重点段落: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解析:(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解析:(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第四环节:感悟孩子气十足、诗意浪漫的语言。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景物描写诗意浪漫,语言表达孩子气十足。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第五环节:拓展

品读《呼兰河传》(节选),进一步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然后说说自己童年的快乐。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休息好了又是跑。

教学反思: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学中把握住了重点:即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体会作者在祖父园子里自由快乐玩耍的情景。

2、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学生成了课堂上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新课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3、课前预习较为充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很扎实,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

4、注重了新课导入的设计,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熟知的菜园子为新课学习做铺垫;后又通过介绍作者传奇的身世,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有待改进的方面:

1、教学环节的设计还不够紧凑,比如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太独立,实际是可以融在一起的。

2、第一环节用时过多,致使完成后边的任务显得很匆忙,出现拖堂的现象。

3、教学用语不够干净利落,语言激励性不强。

4、朗读的指导和对重点段落的朗读训练不够。

5、虽然有拓展,但由于时间不够实际没有拓展开。

6、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发言面少,显得拘谨。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1、2、3、能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重点句进行学习,想像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二、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明确步骤

1、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板书课题。

2、读课前连接语,明确学习步骤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2、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的朗读。

(四)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师: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你觉的作者我在园子做的哪件事最有趣?边读边在旁边写出感受。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件趣事:

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男女生赛读

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体会天真,傻的可爱。)

⑶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师:祖父哈哈大笑起来,从这个笑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一个笑字,让我们体会出来了,这个笑字蕴涵了祖父对萧红的爱。指导同学们朗读萧红和祖父的对话

⑷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指导朗读,“下雨啰!下雨啰!”体会快乐。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可她还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师:过渡: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在这样的园子里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板书(自由)

三、融情于景,体会写法

师:仅仅是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吗?还有什么也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

交流:

重点句子(园子的):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闹、美丽)2、昆虫是自由自在的,你还能找到谁也是自由自在的。(根据回答出示第13自然段)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哪些都是自由的?还有哪些是自由的?

出示:我们能否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以下呢。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引读:

我就是倭瓜,我愿意___就____;我就是玉米,我愿意___就___;我就是黄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再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我的自由呀!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呀。

(五)、品悟祖父之爱

那么是什么给了我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呢?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 生答

教师:同学们,萧红的自由都是建立在祖父的爱之上的,祖父是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萧红一生坎坷,1942年,也就是在她写完《呼兰河传》的第二年,31岁的萧红就离开了人世,她出生

在一个地主的家庭中,父亲对她很无情,祖父是唯一疼爱她的亲人,萧红的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她就对爱和自由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向往。萧红为什么对那个园子念念不忘呢?那个普通的菜园子它普通吗?

生答

教师:(音乐)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子,他所表现出来的自由和爱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那是一个多么好的天地啊,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天地,那是一个高远,敞亮的天地。一想到这个天地,萧红就感到轻松、快乐、幸福。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涌起了写作的冲动,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想用最真纯,最无邪的文字表现它、放大她、珍藏它。同学们,有爱的天地真好,有自由的天地真好,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天地呢? 附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精读课文,感受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质疑导入。

1.这一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生读题)这是珍藏在萧红记忆深处的大园子!读课题。在她的作品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尽力去捕捉她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让我们走进园子。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这个园子,打开课本,把它找出来。

二、读说想象“自然之园”。

过渡:好,让我们到园中去漫步吧!(出示第2自然段)

1.同学们,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看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相机指导把话说生动。)

2.眼前的画儿活了,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边读边想像,而且会边读边思考,读出疑问。你们读这一段时有疑问吗?老师刚开始读到这儿时,一下子就读出了一个疑问! 我们在写作文时总挑美丽的景色去写,为什么大作家萧红把这不太好看的白蝴蝶、黄蝴蝶也写下来呢?

4.总结:原来,她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她眼中的自然状态下的园子。(板书:自然之园)

三、赏读感悟“自由之园”。

过渡:我们继续到园中去漫步!自由读第13自然段,你的心中一定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1.读着,读着,你的心中会跳出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

2.师:(引读)你们的感觉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中的一切—(点红本段中心句)

3.你从哪里最能感受到自由?拿笔画下来。

根据交流相机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有人管。

A、这几个描写自由的句子很特别,大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句式整齐中还有变化。)

B、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就”字,有了它,自由的韵味全出来了,不信咱们来配合读一读,你读愿意的部分,我读就的部分。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

C、是啊,这些句子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也很想读,谁愿意和老师配合读。(句式拓展朗读:不愿意……就不……)你感受到什么?

D、还有谁想来读的?想读的就一起来读吧!这次你要听清楚了,跟上老师的节奏哟!(句式拓展朗读:愿意在地上爬……愿意开两朵谎花就……愿意结一堆黄瓜就……)自由吧!

4.同样是自由,植物和昆虫的写法还有变化呢!谁来读出蝴蝶的自由(ppt出示蝴蝶那一句)

A、你们看,作者认为不太好看的黄蝴蝶、白蝴蝶又出现了,这一次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总结:这园子里不管是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ppt出示: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

A、同学们,你们注意到“睡醒”这个词了吗?如果把它改成惊醒行不行?

B、师生配合总结:是的,别小看了这个睡字啊,自然地睡醒才是一种自由的状态。花儿愿意睡到什么时候,就……鸟儿愿意怎么飞,就……,它若想要飞上天去,也……虫子愿意怎么叫,就……愿意和谁说话,就……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平时我的中心句在句首或句末,这个在句中。

6.是啊,园子里的一切景物都活了,都是自由的,来,我们一起再来配合着在音乐中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7.同学们,读书还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萧红眼里看到的自然之园。第十三自然段又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鲜活的、自由之园。(板书:自由之园)其实,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本无所谓自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是如此自由呢?(是啊,我的心里自由,看到什么都是自由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1.古人说境由心生,高兴时看什么都好,不高兴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因为我是自由的,所以看什么都觉得自由。原来,这儿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抒发我心中的自由之情!正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课文又是怎么表现我的自由的呢?默读3——12自然段,相信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许多自由的画面。概括地说说,你看到了哪些自由的画面?

3.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自由的小事。

引读:祖父……,生接……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

4.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是读起来却很洒脱,很孩子气,字里行间跳跃着两个字——自由,我们再来读一读。

5.我真的是在拔草、铲地、浇水吗?(瞎闹)文中有几个特写镜头,你觉得哪个镜头最有趣,让你有一种想和她一起玩的冲动?

交流咀嚼,预设如下:

(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一个“爬”字,一个“乱勾”,活脱脱的一个泥娃娃呀!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抢水瓢浇菜)

把这份自由、快乐大声喊出来!

(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6.师总结:在这个园子里,我想闹就闹,想玩就玩,等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不用——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你们看我的快乐、自由就藏在栽花、拔草、铲地、浇水甚至睡觉这些生活小事中。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叙事抒情。(板书:叙事抒情)

三、批注释疑“爱之园”

1.什么是自由,这就是自由,什么是快乐,这就是快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觉得这自由是谁给我的?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地方并不多,让我们回头默读3——12自然段,找出描写祖父的细节,凝神静气地读,把你的体会选择几个关键词写在旁边。

2.同桌互相交流, 如果你们关注的细节相同,那是心有灵犀,如果不同,那再切磋切磋。(一个劳动工具,传达着一份疼爱;一声嘱咐,透露出一份悉心;一张笑脸,无限宽容。)

3.是啊,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造一座天堂。这园子就是祖父为我撑起的一方爱的天堂。(老师板书:爱之园)

4.现在,你还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

5.总结: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所表现出的自由和爱,正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一想到这个天地,萧红就感到快乐、幸福;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涌起了写作的冲动;这个园子不只是祖父的,它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再读题!

四、回忆课文,拓展阅读

1.同学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一生坎坷,悲凉。18岁,祖父就去世了。离开祖父,寂寞孤独的时光里,她常常回忆起和祖父一起——(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人疼爱是多么幸福啊!)

20岁时,她离开家乡,一直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写下这些文字时,她正流浪在香港,身在异乡,遥望家乡的目光里,她仿佛又看见了园子里的景物——(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是多么快乐啊!)

3.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她提笔就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她和祖父的园子,想到了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呼兰河。《呼兰河传》,就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ppt出示)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感受到了萧红的快乐、自由、无忧无虑,更感受到了祖父对她的爱,祖父对她的爱在萧红的心中化成了一首诗,又化成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如果同学们想更多的了解萧红,就去读这本书吧!

附:板书

自然之园

叙事抒情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之园

借物抒情

《祖父的园子》参考教案(定稿) 篇14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体味作者的童年乐趣,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掌握文章的描写手法。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

在你的童年生活当中,有没有那么一件趣事深深地烙在你的脑海里,你能用语言简单 描述出来吗?

有那么一座园子,蜜蜂和蝴蝶随意地飞;倭瓜、黄瓜自由地长;有一个女孩淘气又调皮、天真又任性,她和祖父在这个园子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这段温馨的时光,永远地刻进了女孩的生命。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祖父的园子》。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填一填。

课文中哪些段落是描述记忆中的园子?(1-3)

哪些段落是描写“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哪些段落是描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哪些段落是描写“我”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

三、学习第1-3自然段。出示: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zh3),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w8ng)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1.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作者侧重写了昆虫的什么呢?

昆虫的种类: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昆虫的颜色:有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的、绿的; 昆虫的形态: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的蜜蜂

2.祖父的园子可是一个大花园!那为什么没有直接写花了呢?(蜜蜂,蝴蝶,蚂蚱都喜欢花朵,这表面在写昆虫的多,实则是在间接的暗示我们花很多,给人想象的空间。——这种写法叫作:侧面描写)

3.这个“样样都有”的园子,被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这样称赞:

这是一幅多彩的风景画!

这个“多彩”的园子,让作者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出示: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从“明晃晃”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照样子在文中再找几个类似的词,从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是明亮的、健康的,活力四射的)明晃晃

胖乎乎 圆滚滚 毛嘟嘟 蓝悠悠

(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眼中事物的满心欢喜)

出示: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b3ng)壳一样。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四、学习第4---16自然段

出示: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当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1、你能分清句子中“种”字的读音吗?

(点击出示红色字和拼音,zhǒng、种子,zhòng、种地)

2、读一读,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祖父在园子里面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出示: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d$)嘟的,很像狗尾巴。

从“慢慢”一词体现出祖父对“我”怎样的情感呢?

(祖父没有生气、发火,而是耐心地教育我,体现出他对“我”的宽容、慈爱。)出示: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祖父慈祥、和蔼可亲,对孙女倾尽了爱心与呵护)

出示:

“下雨啰(luo)!下雨啰!”

1、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

(作者在祖父的院子是快乐的、自由的。)

2、想象一下“我”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呢?(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五、学习第17自然段 出示: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7段,用“——”划出哪些事物“都活了”相关句子。

(1)花活了,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2)鸟活了,是什么样子的?(出示: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3)虫子活了,是什么样的?(出示: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2、请试着找出这段话中相同的句式。(……愿意……就……)练一练:

你最想做这个园子里的什么呢?

(出示句式:我就是

,我愿意

。)

3、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作者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因为作者的心中是自由的快乐的,所以看到园中的事物都是自由的,在园子里面的“我”才是最自由的)

小结:

《祖父的园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这是一个自由、充满生机、充满回忆和爱的园子。)作者为什么要将课文题目定为《祖父的园子》?

(因为作者童年的快乐都是发生在祖父的园子里。没有祖父,就没有这个园子,没有这个园子就没有这份快乐和自由,这也是作者对祖父的一种怀念。)

拓展延伸

阅读链接 出示: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部写故乡的回忆录。以下节选是其尾声部分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板书设计:

样样都有的园子 侧面描写

祖父的园子 自由的园子 借景抒情()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 详略得当

作业:

上一篇:古诗词里的爱情下一篇: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期中复习计划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