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微课设计

2024-06-22

落花生微课设计(共12篇)

落花生微课设计 篇1

《落花生》微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微课展示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落花生》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孩子,喜欢猜谜语吧!请听: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子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猜猜它是哪种植物?对,是花生。

2、(出示图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它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

3、本文的作者是许地山。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曾以“落华生” 为笔名,勉励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落花生”为笔名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有所收获。二整体感知,抓重点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对,课文围绕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件事。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着重描写的是什么?

作者在写“种花生、收花生”时仅仅用了一个自然段,而用了更多笔墨在描写父亲与孩子们“边吃边议花生”上。三 读中感悟

请你读读课文中“议花生”部分。想想围绕落花生,一家人进行了几次议论?是的,两次。第一次是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次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人。

(二)赞花生

1、当父亲说: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一家人又是怎样说的呢?姐姐说、哥哥说、“我”说。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却指出了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首先来看父亲的第一段话。想一想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来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挂在枝头上,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3、该抓住哪些关键词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对,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矮矮地长在地上”这些关键词来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吧。

4、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我们体会到了花生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二)学花生

1、那么,父亲仅仅在说花生吗?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请大家来看父亲的第二段话。(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们做谦虚朴实,不计名利,对别人有用的人)

2、父亲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了怎样做人。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小结: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父亲的话有所感悟。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无私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对社会没有用的人。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死,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许地山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许地山曾说过: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一样的人呢?请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吧!是啊,辛勤耕耘的农民、呕心沥血的老师;无私奉献的奥运会志愿者、不畏严寒酷暑坚守岗位的警察、为了一方净土,不怕脏不怕累的清洁工、风雨中的送报员、默默无闻的修理工„„他们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但他们不图虚名,切切实实在为人民服务。他们就是默默奉献的落花生。(五)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借落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纯洁美丽的荷花„„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写一篇借物喻理的小短文。

落花生微课设计 篇2

1. 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第10自然段, 会用“居然”造句。

2. 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懂得做人的道理。

3.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学习作者的写法, 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谜语, 猜猜它是哪种植物?“麻屋子, 红帐子, 里面睡了个白胖子。” (花生)

2. 花生又叫落花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先生的散文 ——落花生 (板书:落花生) 。

3. 落花生在许地山先生的年代, 或者更早的时候又叫落华生, 所以许地山先生还有个笔名叫落华生, 为什么他有一个这么奇怪的笔名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所了解。

(二) 朗读感悟

1. 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吩咐;石榴;尝尝;便宜。

2. 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通顺。

3. 小组讨论: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几件事?

4. 总结: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5. 哪部分写了种和收?哪部分写了尝和议?

(1) 学生交流; (2) 老师适当补充。

6. 我们发现种和收得花多长时间 (三个月) , 尝和议呢? (几个小时)

7. 你能说说哪些部分是详写, 哪些部分是略写吗?

详写:议花生;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板书:详略) 。

(三) 学习“种花生、收花生”

1. 自由读一读, 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2. 有种就有收, 为什么用了“居然”, 从哪看出没想到? (第一次种;小孩种;时间短;荒地)

3.补充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

4.指导朗读 (读出惊喜) 。

(四) 默读二三自然段

1. 谁能发现问题 (为什么父亲回来很难得?)

2. 在收获节上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父亲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

(1) 大家说了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谁来读读?

姐姐说它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 大家都喜欢吃。

(2)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又是什么呢?

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3) 你最欣赏谁说的话呢?为什么?

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 炫耀自己, 而花生却埋在地里。抓住那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出示课件)

3. 有感情地朗读。

(五) 明白道理

1. 这样写可以告诉我们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2.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3. 做人的道理是什么?

4. 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什么?

(六) 作者明白了父亲的话吗?

1.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伟大”“体面”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明白了什么?

(七) 感情升华

1.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是呀, 我们也应将文中父亲的教诲牢牢记在心间。

3. 结合自己的生活, 同桌交流我们身边的像花生一样的人或物。

4.“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做一个淳朴的人, 有用的人, 我要为中华而生, 为中华而奉献——许地山” (出示课件)

四、《落花生》板书设计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摘要: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方面对《落花生》进行了教学设计。

落花生微课设计 篇3

(一)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能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教学准备

PPT、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这落花生啊,其实就是我们常见常吃的花生,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是的,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同学们请看,花生在地上开花,花败之后形成子房柄,子房柄钻入土里发育成果实,这就叫落花而生。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明白了吗?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词语会读吗?(出示词语)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两个小组展示、评价)?全班齐读。

2.大家来看这个字“茅”,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哪个自然段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哪些自然段写了吃花生、议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1

吃花生 议花生2—15

(指着板书中的数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学生能说得有详有略。

预设二:学生说不出。引导:大家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其余的自然段都是写吃花生、议花生的,这就是有详有略。

那文章重点写的是什么?(学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叫详略得当。

(三)品读文本

1.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出示)谁来读?大家看这个词“居然”,什么意思呢?种花生收获了是很平常的事情呀,怎么就意想不到呢?(学生谈理解)透过这个词,你能体会到“我们”心情如何?

大家再看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读一读,平时词语和词语之间一般用顿号隔开,在这里为什么用逗号呢?如果我换成顿号,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再来读一读原来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逗号不用顿号了吧?对啊,这4个词语代表着4个过程,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花生收获了,大家聚在一起吃花生、议花生,他们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学生交流)请大家默读6~15段,画出描写花生好处的句子。(学生读文、交流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可父亲说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10段)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句子中有个词“爱慕之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一见桃子、石榴、苹果就产生爱慕之心呢?生谈理解。(出示图片)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桃子、石榴、苹果吗?那花生呢?(出示花生图片)我们来看文中怎么说的?找到描写花生的句子再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花生的果实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鲜红嫩绿吗?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它并不好看,用一个词形容:朴实无华(板书)。花生不但没有华丽的外表,它还矮矮地长在地上,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默默无闻(板书)花生虽然不好看,但它仍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正如父亲所说(引读: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就是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既然要说花生的好处,为什么父亲还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生说)这是对比的写法,是为了衬托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生:他在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

师:像花生一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是有用的人。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呢?生说。(出示第13段)

什么叫“体面”?你们看,老师今天特地穿了一件白衬衫,好看吗?这就叫“讲体面”。那什么是“只讲体面”呢?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是啊,我们应该做有用的人,引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正是因为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四)学习写法,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借助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实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大家请看微视频(借物喻人)。你还从身边的哪些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4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落花生讲了哪几件事? 从这几件事情可以看出孩子们怎样的心情?(高兴)

二、整体认知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孩子们喜悦心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1)思考:居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用其他的相近的词代替吗?(2)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除了这两件事,还写了尝花生和议花生,课文哪些部分是写议花生的?

(3)种花生、收花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议花生仅仅只需一晚上的时间,那么作者为什么在描写种花生和收花生时都是寥寥数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学习文章的重点部分—议花生

(1)默读课文,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 分角色朗读对话。

(2)从对话中,你知道花生有什么好处吗?(3)除了这些好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好处呢?(4)父亲眼中的花生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句子,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a.从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的对比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b.通过这对比,表现了花生具有哪些品格?

(5)课文以落花生为题,仅仅是在写花生吗?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a.有用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那么做个有体面的人有没有 错?

b.我们周围有哪些像花生一样不图回报、默默奉献的人?(6)学到这里,你觉得咱们一家人在这里仅仅是议花生吗?

(借物喻人)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

印在我的心上。

思考:今晚的讨论对作者的印象十分深刻,文段中哪个字词可以体现出来?(印)

4、思考:花生和落花生是同一个意思,那么作者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

三、总结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5

庐山一小 黄琳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

《落花生》所在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在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为训练重点。考虑到初升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对谈及做人的两句话,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同时体现一二课时的特点,本课设计将其放在第二课时解决。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中体味情感,并能在合作与探究中提高自主思考能力。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

教学难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初步理解详略得当和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准备: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猜看它是哪种植物?(课件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学生回答。(花生)

2、(出示花生的课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花生的文章。(师板书课题:15落花生)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解题: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课件出示图解)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又叫落花生。它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的名称,也是本文作者许地山的笔名。(课件出示许地山简介)介绍许地山。他为什么用落花生作为他的笔名呢?相信大家学完课文后,就会明白。

二、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同学们是否都预习过?预习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下面老师就出两道题考考你们,看你们的预习工作做得怎么样。

2、(课件出示四个词:吩咐 尝尝 便宜 石榴)指名读,让生说发现,这四个词有什么共同点,提醒学生注意轻声。

3、(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相机指正错误,学生先指明错误教师再补充。例如:后园 园和院的区别,播种多音字(动词加名词)。

4、说说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写了关于花生的哪些事?种花生 我们先来学习种花生,谁能用四个词语来归纳种花生的经过?买种,翻地,播种,浇水,逗号地使用(有先后顺序)),收花生 当你读这句话时,你有什么疑问吗?(居然)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出乎意料,很意外)为什么会出乎意料?(因为是第一次种,因为是荒地)意外收获后的心情怎样?(高兴,惊喜)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出示: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5、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教师提问引导:课文除了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围绕花生还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简练的话概括出来。(师板书:尝花生、议花生)请同学们找出尝花生的句子。(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这会儿尝到了吗?接着找(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刚才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用的文字(少)而议花生用的文字(多)在这四件事中哪件是重点部分?(议花生)重点部分要写得(详细)次要的内容写得(简略)这种写作方法叫做:详略得当(师板书)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注意重点的部分要写得详细。

2、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一起回到一家人谈花生的夜晚,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围绕花生谈论了些什么?(出示自学指导)

(1)细读课文第3—15自然段,说说议花生是谁引出的?(很难得?父亲忙于公务。来不是为吃花生,而是为了教我们做人道理的,为下文埋下伏笔。)

(2)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

(3)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的?

四、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1、分角色朗读一家人谈论花生的部分。

2、教师提问:从这段对话中我们知道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可榨油、味美、价钱便宜)

3、(进一步提问:除了这些,大家知道生活中花生还有什么好处?学生畅谈自己了解的花生的好处,营造课堂自由讨论氛围。)我们姐弟几个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指名读句子。

4、重点读父亲的两次对花生的评价

(1)(课件出示:父亲第一次议花生 全班齐读)“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2)父亲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谁来读一读描写桃子,石榴,苹果的句子,谁来读出描写花生的句子。请学生画出写花生及其它果实特点的词语,教师在对比讲解中让学生明确花生的特点。并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你体会到花生的可贵之处了吗?(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板书)花生虽然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表美丽,却具有内在的美,它的这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实在可贵。

(3)谁来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段话(2-3人读)要求学生把二者的不同读出来,同学们,你们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好不好?同桌讨论一下。

(4)学生各抒已见。师小结:它们不仅有好看的外表,对我们也是很有好处的,父亲这样比较是在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谁来读读父亲说的这句话。(课件出示出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学生自由发言。

(5)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课件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叫做体面?(外表光鲜好看)讲体面有错吗?如果老师今天穿戴不整齐的来给同学们上课那是对大家的不尊重,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而要做有用的人。(板书:做有用的人)

(6)你认为什么是有用的人?(对别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有用的人?同桌可以先交流一下,再汇报。(学生举例)是呀,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他们为别人,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学们,你们想要做什么样的人呢?(生回答)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长大后,他留学多年,却从不穿西装,不抽烟喝酒,大部分的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他生前常说(出示)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许地山 “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他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了吧。师生探讨课题中“落”的好处。(落到土里才结果,更能体现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是落花生,却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我们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六、拓展练习

这篇课文,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出示小练笔)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 比如:小草,松柏,荷花,春蚕,蜡烛,老黄牛等。赶快拿起笔写一写吧。

同学们,你们写得太棒了!是呀,它们虽然没有好看的外表,但却像花生一样具有内在美,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6

1、熟读课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进入课堂

1、猜谜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让你们来猜猜,好不好?

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

2、生猜。引入课题:

落花生。

3、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叫落花生吗?

(因为它是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

二、生品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各种好处

师引:同学们,那你们爱吃花生吗?今天啊,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花生,让你们尝尝。吃过花生,还要结合生活实际所得,谈谈花生的各种好处。

②第一段中哪一句是在写种花生的过程?

买种、翻土、播种、浇水这几词语能颠倒顺序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明白:这几个词是按种花生的过程排列的,不能颠倒。

③姐弟几个通过辛勤的劳动,收获了花生,一起读读最后一句:

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句中的居然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情呢?

(这个词写出了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心情。)

⑵理解吃花生时议花生的重点部分:

引入:亲手种的花生有了个好收成,当然大家都很高兴,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还邀请父亲也参加。看到课文那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师:父亲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本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告诉我们,父亲来了,是难得实在难得呢?

(理解父亲不顾天色不好、公务的繁忙,前来过收获节,品尝劳动的果实,享受劳动的乐趣。)

⑶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师:父亲这样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新花生吗?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疑虑学习课文最后部分。

出示课件:课堂兴趣套餐。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②讨论:

三个孩子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谈到了哪些方面?

③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A、分小组合作讨论;

B、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C、你能非常有感情地把父亲说的这段话读出来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

(出示课件,演示介绍这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是显露在外的,非常引人注目,而落花生没有漂亮的外表,也不善于把自己的作用展示给人们。)

⑷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父亲接下来说的一段话:

学生齐读这一段落。

理解: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不要做只讲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同学们,你们愿意做像落花生这样的人吗?也许有的同学在犯嘀咕了。

⑸课件出示:

兴趣发言

在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请同学们实话实说,各抒己见。

①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老师:

苹果、桃子、石榴,既好看又好吃,既善于展示自己,又把香甜的果汁贡献给人们。为什么非要做像花生这样的人呢?

师:如果你这样想,当然不错。在这里父亲这样说,是为了感悟花生不哗众取宠、默默奉献的精神。

⑹师过渡:

这次收获节,有了父亲,我们的收获真大,请看:

出示课件: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是作者的心声,其实也是同学们的感悟,那就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愿他伴随你健康成长。

3、回忆文章的主次、深化文章中心:

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议花生,目的是告诉人们,做人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你们在

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课文兴趣作业

落花生微课设计 篇7

传统花生油精炼工艺是一种化学精炼工艺,主要工序包括水化脱胶、碱炼脱酸、白土脱色、真空脱水、脱臭、过滤等。所以传统精炼方法对花生油中的固有成分破坏较大,炼耗高,而且多少会残留少量的化学污染物。

花生油低温过滤精炼工艺与传统精制工艺不同,是一种纯物理精炼工艺,无化学污染,产品安全、绿色、无污染,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花生中的天然营养成分、生理活性成分和特有的风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油品澄清透明。本文对低温过滤工艺进行了介绍,并举例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其工艺简单,机械设备较少,投资较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低温过滤工艺

1.1 低温过滤精炼原理及工艺流程

低温过滤是将毛油中各种磷脂等胶体杂质过滤出来的过程。该工序的原理是根据磷脂等胶体分子和油脂分子的熔点不同,当毛油温度逐渐降低到一定温度时,熔点较高的胶体分子首先结晶析出,此时在一定条件下过滤,析出的胶体因不能通过滤布而被截留与油脂分子分离。

1.2 工艺说明

(1)搅拌。从压榨车间榨油机得到的花生毛油,用齿轮泵打入低温过滤车间养晶罐(内设盘管换热),边搅拌边加入自制助滤剂,加入量为毛油量的0.1%~0.3%,搅拌速度为60r/min,搅拌20min。助滤剂是花生饼经粉碎后过18目筛制得,无毒无害,不引入杂质。

(2)冷却。搅拌后,打开循环水进水阀门边搅拌边冷却。整个降温过程中,搅拌速度为30r/min,油温从80℃降低到20℃,时间为4h。

(3)养晶。冷却后,停止搅拌,在20℃保持4h,熔点较高的磷脂胶体等杂质以助滤剂为晶核,逐渐结晶析、凝聚变大,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至罐底。

(4)一次过滤。采用液压板框过滤机进行一次过滤,过滤温度控制在20~25℃,滤布应采用厚、细双层滤布,过滤时起压要慢要稳,操作压力最高不超过0.3 MPa。一次过滤除去油脂中较大的胶体杂质。

(5)精滤。采用液压板框过滤机进行精滤,滤布采用布、纸双层滤布,过滤压力要平稳,操作压力最高不超过0.2MPa。除去油脂中细小颗粒、胶体等杂质。此工序也称为安全过滤,确保油脂澄清透明。

1.3 工艺要求

(1)第一道过滤前要加助滤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用来吸水,另一方面起预助滤作用。

(2)滤油机要满足较大过滤压力的要求,确保形成滤饼的最佳条件,进行加压过滤。

(3)冷却油输送泵即要满足较大过滤压力的要求,又要避免凝结胶质的破碎。

2 经济效益分析

本文以日处理压榨毛油40t/d精炼车间为例,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2.1 能源消耗减少

(1)煤耗。传统精炼工艺处理毛油的吨煤耗为110kg×0.15=16.5kg;低温过滤精炼工艺不需要蒸汽加热,不消耗煤,吨煤耗为0kg。故低温过滤精炼工艺处理1t毛油节约煤耗为(煤单价以0.79元/kg计):

16.5kg×0.79元/kg=13.035元

(2)电耗。低温精炼工艺处理毛油吨电耗8.7kW·h;传统精炼工艺处理毛油的吨电耗为10.7kW·h。故低温精炼工艺处理1t毛油节约电耗为(电单价以0.57元/kW·h计):

(10.7-8.7)×0.57元/kW·h=1.14元

故低温精炼工艺处理1t毛油节约能源消耗费用为:

2.2 炼耗降低

传统精炼工艺中,一方面采用水化脱胶工艺脱除油脂中磷脂含量,此工艺中由于部分中性油与水产生乳化,油脂损耗较高,一般为磷脂含量的0.5倍,约为毛油总质量的0.5%。另一方面在碱炼脱酸工艺中,部分中性油与碱生成皂变成皂脚排出,损失量约为0.5%。因此化学精炼的炼耗一般为1.0%。相比之下,低温精炼工艺采用纯物理过滤工艺,基本没有油脂损耗,精炼过程损耗大大降低。

传统精炼工艺吨炼耗为:1t×1.0%=0.01t

故低温精炼工艺处理1t毛油节约损耗为(毛油价格以13 000元/t计):

0.01t×13 000元/t=130元

2.3 副产品价值下降

传统精炼工艺产生的皂脚量为毛油质量的4%左右,价格约为1 000元/t;低温精炼工艺脱下的磷脂含量约为1%,和油泥一起浸出后进入粕中,以粕的价格出售,价格约为3 300元/t;则副产品价值减少为:

1t×4%×1 000元/t-1t×1%×3 300元/t=7元

综上所述,低温精炼项目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与传统精炼工艺相比,每加工1t压榨毛油可节约费用合计约为:130+14.205-7=137.205元。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3 结论

(1)花生油低温过滤精炼工艺低温精炼工艺,能源消耗低,炼耗小,无蒸汽消耗,资源利用率高,无废弃物排放,是环境友好型新工艺,符合当前我国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和建设循环经济的要求。

(2)花生油低温过滤精炼工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花生中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成分和特有的风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油品澄清透明。技术简单,工艺可靠,投资少、见效快,效益显著。该工艺已经在实践中成功应用,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王章存, 康艳玲.花生油制取技术研究进展[J].粮油食品科技, 2007, 15 (6) :40~42.

[2]田养儒, 冉萍, 柏云爱.浓香花生油制取工艺设计实践[J].中国油脂, 2008, 33 (8) :14~16.

[3]何东平.浓香花生油制取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200.

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型”微课 篇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堂教学,始于导入。课堂导入,是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内,师生围绕着教学内容共同展开的教学活动。它是一堂课的开场白,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提升教和学的效果。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没有设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马上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要灵活运用,切记生搬硬套。

二、课堂导入型微课的特点

1.“课堂导入型”微课的特点

一是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型”微课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导入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方向为切入点,同时辅以教师的自身魅力,使导入有趣味,有悬念,将导入的趣味性发挥极致。二是针对性:“课堂导入型”微课不仅要引起兴趣,更要有目的性地引起兴趣,为教学聚焦服务。所以,课堂导入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定制,要与教学目的有强关联,针对不同学科选取合适的导入方法;也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进而设计内容。有针对性的“课堂导入型”微课,才能配合教学内容,才能满足课堂的实际操作需求。三是实效性:花哨的形式是浮云,实用效果才是关键。“课堂导入型”微课注重以实用为导向,能切合实际地帮助教学环节起到良好导入的作用。所以,在导入方法的选择、微课内容的设计应更加注重教学重难点的铺设,在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关注之时,能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重难点的铺陈或导入,确保能够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2.在微课中设计“课堂导入”的方法

(1)情景导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置身于某种具体的、生动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之中。情境导入法的主要特点是情境性。老师通过语言、图片、音频、动画、视频或互动等创设情境,使学生能根据情境展开丰富的联想,唤醒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旧知导入:教师以提问、复习、做练习等形式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也叫衔接导入。旧知识导入法的主要特点是衔接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知识的内部关联逻辑,对新旧知识进行梳理,明确学生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衔接方式。

(3)问题导入:教师提出悬念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顺势进行。国际课程教学专家格兰特·威金斯说:“明确问题,可以使学习活动的组织超越那种时时存在的随意性。”问题导入法的主要特点是悬念性,教师在抛给学生一个有价值的悬念后,慢慢引导学生寻找答案,让学生步步紧跟,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4)实验导入:通过直观的实验教学来导入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实验导入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性,教师基于教学内容的科学原理,展示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三、“课堂导入型”微课设计的五妙招

1.紧密依据教学目标,选取恰当导入方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确定导入类型,是“课堂导入型”微课设计的基础。在设计“课堂导入型”微课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结合不同导入方式的特点。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者特征来构思,选取最合适的导入方法。正所谓“取长补短”,有效合理地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导入设计。

2.导入要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

课堂导入如何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形象、直观的导入,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制作“课堂导入型”微课时,更加要大力运用多媒体的特长,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呈现视觉和听觉的直接冲击,给学生一种“先声夺人”、“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使其迅速把兴奋点转移到教学内容上。

3.承上启下,引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是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在“课堂导入型”微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复习旧知识为铺垫导入新课,承上启下,过渡到新知识,从而避免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陌生、冷漠的态度。

四、应用“课堂导入型”微课的建议

1.“导”得成功,要紧扣目标和要适时指引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想学好学的欲望。在应用微课进行导入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目的不同,侧重点就不同,导入环节和其它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内容安排就不同。如果只重视导入环节,而忽视其他教学环节,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教师要注意不要盲目导入,没有主题、不知所云;也不要为了导入而导入,只追求形式;更不能为了逗笑学生而导入。

2.“入”得顺利,要精悍及时和要随机应变

《落花生》课文教学设计 篇9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生字7个,正确选择多音字空、便、种、应、熟、散在本课中的读音,理解词语19个。

3、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重点: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

难点:读懂重点段的思想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提示课题,设置悬念。落花生就是花生,是一种仪器,用落花生做题目,你想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

(2)这篇课文并没有写花生的形状、用处,生长过程,那么到底写什么呢?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到底写什么。

(4)指名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2、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看看课后练习题

1、给课文分段。

(3)指名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段,为什么这样分段。

(4)说说哪一段是重点段。

3、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看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找出多音字,读准多音字在本课中的正确读音。

(4),了解词语的意思:半亩 开辟 爱慕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多音字,区别读音。

空地 空话 天空 落空 空白 抽空

(空地、空白、抽空读kòng),(空话、天空、落空读kōng)

买种 种类 种田 种地 黄种 种植

(买种、种类、黄种读zhǒng,种田、种地、种植读zhòng)

应该 答应 应有尽有 供应 随机应用

(应该、应有尽有读yīng,答应、供应、随机应变读yìng。)

成熟 熟练 熟悉(均读shú)散开 散装 分散 散漫 散场 散会

(散开、分散、散场、散会读sàn。散装、散漫读sǎn)

(3)说说的3个词语的意思。

5、作业 :(1)抄写生字。(2)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读懂重点 思想内容。

2、了解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

1、复习巩固字词。

(1)认读生字新词。

(2)同桌同学互报生字新词,试着听写民,相互检查,有错误的自己订正。

2、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1)指名读:学习提示。

(2)讨论:学习提示告诉我们怎么样的阅读方法?

(3)教师小结。让学生明白两点。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是,一先细读重点段,读懂重点段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二是以重点段的内容为基础,联系全文及题目,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习重点段。

(1)指名读这一段评文。

(2)细读这一段的第1部分(第211自然段)。

①理解那天晚上实在很难得这句话的意思。告诉学生本文写于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事 很忙,很少回家。这次回来是专门为吃花生的吗?不,是想在花生收获节上,以花生为题,跟儿女们谈话,启发他们臬做人。

②说说花生的,最可贵的的好外是什么。

(运用花生植株及生长过程挂图,让了解花生开花结果的特点是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

(3)细读这一段的第2 部分(第1214自然段)。

①读这几个自然段。

②讨论:有用的人怎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理解体面的意思)

③说说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4)朗读这段课文。

4、作业 :完成叙利亚本第5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

1、体会课文的思,帮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的,对人民有用的人。

2、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居然与果然分辨与分辩的意思。

教学过程 :

1、复习重点段。

(1)自由读重点段,对花生的好处很多才知道这句话反复诵读。

(2)说说我听了父亲的话,体会到要做臬的人,你是怎样理解有用和是讲体面的。

2、指导学习第1、3段。

(1)指名读第1段课文。

(2)理解词语半亩、开辟的意思。

(3)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指名读第3段。

(5)说说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3、朗读全文。

4、讨论:作者5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课文用落花生做题目。

5、小结。

(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按照父亲说的像花生那样做人,踏踏实实、不求虚荣

(2)因为父亲的谈话由花生引出的的,又用花生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那样做人,所以用落花生作题目。

6、思考后,指名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

7、指导课后练习3。

(1)读题。

(2)讨论,这样理解课文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见教学参考书)

8、指导作业 本第3题。

(1)区别居然与果然、分辨与分辩的意思。

落花生获奖教学设计 篇10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中深刻含义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并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懂得做人的道理。

3、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写身边的食物。

教学重点:

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猜猜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图片)说说花生的作用。

3、思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4、落花生不仅是农作物的名字也是本篇作者的笔名,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留着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3、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5、你能说说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吗?(认识详略)

详写:议花生

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略学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指名读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3)、抓住对“居然”理解(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练习用“居然”造句。)

(4)、指导朗读(读出惊喜)。

2、学习“尝花生、议花生”

过渡:母亲为了庆祝收获,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在收获节上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三个人分别说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姐姐说它味美;

哥哥说可以榨油;

“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3)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4)亲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呢?指名读父亲的话。

(5)、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默读第10自然段,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花生桃、石榴、苹果

位置

外表

印象

(6)、所以,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什么?(再读读父亲说的话,引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7)、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像这花生一样,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举例子(清洁工、送报员、)

(8)、作者明白父亲的希望吗?从哪一个句子可以看出,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并指导朗读[肯定]。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

(9)、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齐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作者为什么以落花生为笔名,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2、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父亲谈话的教学中,学习详写和略写。

2、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只是根据各自的生长特点将果实挂在枝头,由此,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可贵的品质。学习这种是借助花生讲明道理的写法叫“借物喻理”。

(六)、小练笔

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实践 篇11

【摘要】微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微课的设计和开发是未来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演示文稿部分的自定义路径动画知识点为例,介绍了微课设计的一般步骤,并详细描述了具体开发实现过程。

【关键词】微课设计 微课开发 自定义路径动画

【基金项目】2013年度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2013LX024)。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16-02

一、前言

微课是信息化微时代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产物,它通过把知识体系细化分解,采用10分钟左右的视频方式来组织内容,开展教学。在微课模式下,学生可以用手持终端等设备随时随地学习知识,利用碎片化时间掌握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开发课程的微课,并在课堂中应用翻转课堂[1]等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互动交流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的基础是较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微课的设计和开发是未来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接下来介绍微课的设计步骤及开发实现的过程。

二、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环节是微课效果好坏的关键。设计微课的一般步骤如下:确定微课知识范围,设定教学情景与教学方法,设计微课结构。

(一)确定微课知识范围

明确一个微课的知识范围是微课设计的第一步。知识范围的选择以实际课程教学需要,以10分钟左右能够介绍清楚,相对独立完整为依据。本文论述的微课的知识范围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演示文稿部分的“自定义路径动画”知识点。

(二)设定教学情景与教学方法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切实掌握微课所介绍的知识,不同类型的知识点、不同的学情,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法。本文设定了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故事作为教学情景,并采用趣味教学法[2]与循序渐进教学法[3]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微课的设计主线。该教学情景既充满趣味性又能让学生通过小故事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设计微课结构

整个微课的结构设计分为片头、引入、进入主题、知识学习、小结与作业等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描述了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所需资源等三个方面的具体设计,将教学方法融入设计过程中,如下表1所示。

三、微课的具体开发实现

微课设计完成后进入具体的开发实现环节。

(一)开发工具的选择

目前微课的开发可借助多种辅助软件,比如屏幕录像专家、格式化工厂、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会声会影等。采用上述多种软件相结合可完成微课开发,但存在所需软件众多、操作复杂等不足。根据微课开发经验,笔者选择操作相对简单、功能全面的软件Camtasia Studio(简称CS)。CS中集成了灵活的屏幕录制、基于时间轴的视频、音频剪辑、多种音视频格式支持;特别是其中的音视频分离、特效支持等功能,为后期微课的编辑制作提供了很好技术支持。

(二)开发实现的过程

微课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将制作过程进行分解,为了提高微课的质量,将微课的开发实现分为:微课结构部件制作,后期剪辑制作两个阶段。

1.微課结构部件制作阶段。按照微课设计的描述将微课分解为:片头、引入、进入主题、知识学习、小结与作业五个部件,分别录制。(1)片头:首先利用PPT制作精美的画面和动画(CS录制)。(2)引入:教师出境,简单说明待学习知识点(DV拍摄);展示龟兔赛跑故事视频(CS录制)。(3)进入主题:展示并介绍按照微课设计思路制作的情景重现PPT(CS录制)。(4)知识学习:教师结合课件的知识讲解,结合实验素材的操作演示(CS录制)。(5)小结与作业:教师回顾所学知识(DV录制),结合课件所布置的课后作业(CS录制)。

2.后期剪辑制作阶段。完成微课结构部件的剪辑、配音、标注、转场等工作,使其具有更好的观赏、学习效果。CS提供了上述后期制作所需的功能。

(1)剪辑:CS提供了符合用户习惯的多层时间轴高精度资源剪辑方式,精度可达0.01秒。通过鼠标在对应资源的时间轴双击既可以实现视频的拆分;通过将不同资源按照时间轴进行合理排列即可实现资源合并;通过选中资源点击Delete按键即可删除相应资源。

(2)配音:现场录制声音效果往往欠佳,可借助CS便捷的完成后期配音任务。CS可将视频中的音频分离并删除,并将后期录制的优质音频与视频合并,从而达到更好的讲解效果。还可向微课中添加背景音乐,减缓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3)标注:CS中提供了标注功能,可标注课件中的关键内容,集中学生注意力。其中线条标注可用来标注重要的课件内容,文字标注可用来制作微课的字幕,一系列前后相关的标注可展示知识讲解的步骤。

(4)转场:转场功能,可为前期制作的多个结构部件的拼接,提供平滑的过度效果。另外,CS中的资源库为使用者提供了常用的动画、背景音乐、在线测试等资源。

4.小结

本文从微课的设计思想及具体开发实现两个方面,以“自定义路径动画”为例,详细介绍了微课设计过程,并结合Camtasia Studio 软件,分阶段描述了微课具体开发实现过程。

参考文献:

[1]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4)

[2]易丽华.趣味教学在高职数据结构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3(1)

落花生微课设计 篇12

一、问题聚焦

笔者通过一年多的培训, 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微课应用是大势所趋, 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够真正熟练制作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纵观微课作品, 发现部分教师对微课仍然有一些误解和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如下。

1.微课难微

大多数微课作品时间上是微了, 但没能有一说一, 一一击破。要么选题太大, 没有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 要么选取显性知识或教学活动的组织 (例如: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来制作微课, 表面上很热闹, 实际上学生却学不到实质性的内容。笔者曾看到一节初中历史微课, 参赛教师以《人们的生活方式》为选题, 让学生在短短6 分钟内了解改革开放30 年的发展史, 难免会陷于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困局。

2.构思难巧

开门难见山、切题不迅速, 过多的铺垫和渲染;教学设计过程平淡, 课堂搬家现象比较严重, 缺乏设计性;教学过程太过繁琐, 总结拖泥带水, 收尾不快捷。

3.脉络不清

受众对象不明确, 不少参赛作品以教师自我为中心, 没有对学习者的心理和学习特点进行优化设计, 教学节奏过快, 轻易跳过某些教学步骤, 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步伐, 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连贯性, 对后续内容的理解产生偏差, 造成师生间情感的缺失, 影响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效果。

4.情感代入难

大多数参赛的微课作品中, 教师照本宣科, 演变为“满堂音灌”, 语言死板生硬, 或直来直去咄咄逼人或软绵拖沓冗长乏味。不少在线教育机构都在打造3-5 分钟的微课, 采用幽默方式, 对学科知识进行阐述, 营造一对一的感觉, 有亲切感、亲和力。正如教育技术同行所说, “唯有当教师真正用心的时候, 微课才会具备穿透屏幕的可能”, “教师的声音饱含一种感情, 一种期盼给予学生帮助的迫切, 一种渴望将这个知识点讲得透彻的用心, 一种期待影响更多学生的强烈心情。如果具备这种录制微课的初心, 这样的微课才会有意义”。

5.效果不佳

技术层面:采用手机、DV拍摄, 画面不稳定;制作粗糙, 没有进行必要的裁剪;转场特技太花哨、切换太快, 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不足;音画不同步, 噪音大;音质差、气息不流畅、喷麦现象严重;讲授与背景音乐选材不当、不匹配等,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PPT问题:文本搬家, 繁杂冗长 (或照本宣科读PPT, 不能有效引导思维) ;模板选择不当, 页面不清爽, 过于花哨 (无关教学内容的动画或图片干扰信息大) ;排版布局传统臃肿 (图片与文字相重叠、铺天盖地) 、版式设计 (字体字色、色彩搭配) 欠妥等, 挑战视觉美。

二、关于微课的再梳理

11.微微课课的主要特点

笔者从事微课研发与培训一年多, 归纳总结同行学者专家的意见, 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 总结出微课的一些特点:①教学时间精简。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故“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 分钟左右。②教学内容精炼。微课聚集问题、由微见广, 放大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 主题突出, 指向明确, 力求提高课堂实效。③资源容量精微。“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 适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④资源多样精妙。以教学视频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学科专家的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 构成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 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半结构化, 易于扩充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图1 是笔者在做培训时设计的PPT课件, 可以直观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微课的研发步骤

微课的开发步骤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平台。本文重点放在第二步骤“设计”上, 其包括教学设计、结构设计、界面设计。教学设计包含学习者特征分析 (制作的微课是给谁看的? 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学习特征和喜好)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 (图形图像、动画、音视频等) 。结构设计包括片头、主视频、片尾3 个部分。片头就是微课的“脸面”, 包含教材版本、学科学段、章节、知识点与执教者等信息, 建议一般定格5-10 秒, 伴随舒缓的背景音乐, 开启微课的授课时段。片尾主要说明制作单位、人员、日期等。界面设计的3 个基本原则:一目了然要大气、引人入胜传鲜活、一脉相传显统一, 所有正文文字、标题文字、底板界面要力求一致。

33.微微课课与与课课堂堂实实录录、课堂片断、说课的区别

微课与课堂实录的比较:就“信息的有用性”而言, 传统的课堂教学视频信息含量大, 师生行为、教室环境、多媒体辅助工具等都成为聚焦有用信息的干扰项;而微课屏蔽了教师形象、学生形象和教室环境等信息, 共同聚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 无需担心无关信息的干扰。微课是经过微型化、情境化、可视化处理过的精华内容, 微课的创作起点和设计构想都远远高于课堂实录。

微课与课堂片断的比较:就“完整性”而言, 微课知识点细小而相对独立完整, 使用灵活。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不是“瞎子摸象”, 而是“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微课与说课的区别:就“受众”而言, 说课面向教师同行, 要求“完备性”, 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预期效果等教学设计的全过程进行阐述。而微课面向学生, 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微言大义, 以微蕴博, 形式新颖独创、趣味性较强, 追求效果过目不忘, 艺术上意韵悠远。

三、设计对策

制作微课是技术, 设计微课却是艺术, 从选题、设计、表现等维度去挖掘学生值得学、想去学、能学会的内容。

1.选题的精准

一个微课即承载一个知识点, 有一说一, 以微蕴博。因此, 选题的内在价值和对提升学习的帮助都需要教师思考, 切记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更不是大课剪成小课。其实形成选题的本身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既需要丰富教学经验的积累, 也需要较强科学研究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要善于创意、善于挖掘, 从需要出发, 受众需要什么讲什么, 而不能单从讲授者的意愿出发, 有什么讲什么。

以获得首届江苏省微课大赛一等奖的作品《草木凋”还是“草未凋”——解《寄扬州韩绰判官》 (2014 江苏省中小学微课大赛活动平台http://wkevent.jse.edu.cn, 以下涉及到的作品评析均来自这个平台) 为例, 该微课的特色在于选题的精微, 小切口深探究。聚焦一个“木”、一个“未”字, 虽一字之别, 但“别”有洞天, 教师从诗歌特质角度言诗, 从诗意层面感悟, 通过设问, 步步逼近, 层层展开, “诗人的原意到底是‘草木凋’, 还是‘草未凋’呢?这样改动的依据是什么呢”?引发认知困惑,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意境、锻字炼句能力与审美情趣。

获奖作品《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该微课最大的亮点在于选题的精准, 通过生活中可以得到的材料 (面包) , 进行科学的模拟实验演示, 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抽象知识可视化, 用最简单的操作和演示, 传达清晰的知识点, 巧妙引导、点拨提示, 在有限的时空内做到结构完整、环环相扣, 较好地渗透学科思想, 有效突破了地质构造成因、特征的难点, 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2.设计的精巧

要做到精巧设计, 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是从设置一个疑问、一个悬念情景入手,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或认知困惑引发共鸣。影视创作讲究钩子艺术, 钩就是咬, 吸引受众, 要有恰当的提问, 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做出判断, 比对答案, 而不是使学习者停留在浏览、知晓肤浅层面。

微课获奖作品《商朝的甲骨文》, 就赢在设计的精巧上。在高密度的知识的讲授中, 如何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或认知困惑, 该微课处理得比较好, 将问题高挂, 设置“悬念”, 步步设疑, 环环相扣, 连抛五个问题:商朝甲骨文的由来?为什么说“一片甲骨惊天下”?然而沧海桑田, 当年的国度变成废墟, 称为殷墟, 厚厚的尘土掩盖了曾经的繁华, 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神秘的甲骨文里隐藏了哪些历史的奥秘呢?商朝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呢?一路激发与引领学习者的探究, 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提炼信息、对比概括、论从史出、逻辑思维、知识迁移等能力, 正所谓的“5分钟学习300秒思考”。微课结束时, 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 使学习者在兴趣中学史实、在学史实中学会思考。

同理, 获奖的《蝴蝶效应》的亮点在于教师善于制难设碍, 巧设问题“悬念”, 使学习者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通过理解联系的特性及其指导意义, 做出判断比对答案。本节微课做到理性的质疑, 深层的思考, 最终“悬念”留尾, 微课结束时, 设法在学习者心理上留点“余味”, 余犹未尽, 有情感、有态度、有价值, 实属点睛之笔。确实, 在“互联网+”时代, “谁的知识更重要”不是问题, 关键是当下的微课研发应该培养怎样更具个性、多元发展的人。

3.过程要精炼

微课是微型化、情境化、可视化处理过的精华内容, 教学设计力求精确到学习过程的每一分钟。获奖的初中生物作品《我为什么是单眼皮》, 该微课脉络分明、过程清晰:创设情境抛问题、导入新知识点, 学习梳理重要概念;打基础, 明确几个基本知识点;举例子, 以单双眼皮这一性状为例;解疑惑, 回答开篇小骏的提问;释疑难, 解答小刚的提问;留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思考, “如果父母都是单眼皮, 能不能生出一个双眼皮的孩子?”激发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让学生具有信息获取、分析和评价的本领, 体会逻辑思维的快感, 学会用学科思维来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遗传现象, 而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4.起名要精彩

标题 (名字) 很重要, 起名要贴地气。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曾推出系列微课, 其中有一微课, 主要讲授西方经济学中效用理论。这节微课就是起了一个很有故事性的名字《罗斯福总统的三个面包》, 来阐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很能吸引受众。再如笔者曾指导的初中生物的作品《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去参赛, 建议教师将课名改为《我为什么是单眼皮》, 就生动得多了。又如将参赛的小学科学的《空气对流》微课改名为《冷暖空气为什么会打架》, 贴近学生的认知, 提升了看点。

5.表达要精彩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 教学内容情景化是微课设计中的重要策略, 变“苦学”为“乐学”。获奖作品《Using English Sayings》在表达设计上, 如同创作微电影, 创设一个“A trip to London”的故事贯穿全课, 一个谚语就是一个微电影桥段, 既实用又有趣, 让学习者自然而然地掌握重点 (学习六个谚语) , 突破难点。

表达, 还要善用各种媒体要素形成直观有趣的观赏体验, 《Using English Sayings》中, 背景音乐选用The Beatles, 它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乐队之一, 至今中学生还十分喜爱, 而《Love Me Do》又是The Beatles第一首单曲, 穿越半个世纪, 依然经典流传, 音韵优美和谐, 节奏轻快鲜明, 可以焕发精神, 促成较强的学习内驱力。更为重要的是歌曲常常反映一个民族的心声, 不同风格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 打上时代和文化的烙印, 更贴近该微课的教学内容。

表达, 更要投入情感, 获奖作品《玩转“微写作”, 书写趣生活》, 很注重表达, 且语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极具个性, 富有激情感染力。“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无处不在, 但许多学生使用的主要方式是直接转发、用图说话, 一些闲言碎语缺乏精彩的个性化表达”, 这样的富有感染力与贴地气的语言, 想必会“征服”不少学生。确实, 移动互联时代中每个开发者都在讨好用户, 因此, 情感与言语一定要投受众所好, 表达时要富有激情, 口齿清晰、声音响亮, 节奏感强。

6.制作要精细

微课提倡教师独立录制自己的教学视频, 教师独立录制微课的常见方式有几种:DV+白板;手机+白纸;录屏软件 (把屏幕操作录制成视频的软件) +PPT;手写板+录屏软件+PPT等。但无论怎样的组合, 一定要关注细节, 向前走一步就是精品, 是一种不将就的态度。

PPT课件制作:突出一个主题, 只显示讲授的要点、难点, 忌文本搬家;版式简洁清新, 图文并茂, 图文不宜过满, 忌顶天立地;颜色搭配要注意和谐, 一个PPT不宜超过三种基本色, 页面背景与文字的配色尽量是同一色系, 切忌“五颜六色”;字体不宜采用宋体、加粗的黑体、过炫的艺术体等;处理好字幕与背景画面颜色的关系, 字色不宜采用红色、黄色等, 否则容易引发视觉疲劳或者分散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 阻碍有效学习的进行。关于PPT课件制作, 笔者在培训中通常会用30 分钟时间来专题对比分析介绍, 如何设计制作好PPT, 不再赘述。

录制清晰;不要出现群授课的语言, 如大家好等;录制现场安静, 尽量降低环境噪音;声音大小合理, 话筒 (耳麦) 保持一定距离, 注意不要出现“喷麦” (录音的时候有“噗噗噗噗”的声响, 非常影响听的效果) 现象。如何防“喷麦”?一是保持话筒的距离, 可以事先录制一段听一听效果, 声音是否清晰干净、高低是否合适悦耳;二是自己动手制作防止“喷麦”的设备, 不妨可以学习一下网上各类简便易学的介绍。

另外, 关键提示不可缺, 特别是各个教学环节, 要适时用线条、标注、字幕提示的方式显示教学的重难点;在进行模拟实验演示中, 一定要注意穿好实验室工作服, 使用解剖刀, 戴上专业手套这些细节, 注意学科的严谨与规范。

7.实效要精道

教育之美在于没有教育的痕迹, 生活即学习, 生活即教育, 教育从生活中来, 最终回到生活中去, 真正体现学以致用。一节好课, 只让学生获得知识, 提高技能是不够的, 要有情感有态度有立场, 这种教育不是脱离内容的生拉硬扯, 牵强附会, 而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情绪的感染、思想的放飞, 有情感、有态度和价值观, 是不着痕迹的熏陶、如诗般的润物无声。获奖作品《色彩明度渐变的绘画方法》层次清晰, 特点鲜明, 利用虚拟操作、教师演示示范以及交互动画三大手段, 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色彩明度渐变的绘制方法;接着, 教师展示起伏的山峦、娇艳的荷花画面, 让学生找寻色彩之美, 在有感悟的基础上, 再推出一组包含沙发、女孩子形象的画面, 让学生为这些画面进行色彩明度渐变的装饰。从学习色彩之美, 到发现自然色彩之美, 再到创造生活之美, 让自然与生活有了深入互动, 让知识与技能有了内化提升, 让知识创造价值, 避免学生在电子的海洋里迷航。

微课热是暂时的, 微课是长期的。微课不能单以数量取胜, 不以单个完美而取胜。微到极致是质量, 质量是微课的生命。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 正以微视频为载体重塑教与学的形态, 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均衡、优质高效。使微课能穿透屏幕, 彰显视频的魅力, 需要从选题的精准、设计的精巧、过程的精练、表达的精妙、起名的精彩、制作的精细、效果的精道上努力, 才能打造出优质的微课。

关键词:微课,选题,设计,表达

参考文献

[1]杨晓哲.什么样的微课能穿透屏幕?[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be4ff90101k8ex.html.

[2]什么是微课[EB/OL].中国微课期刊网.http://115.29.168.25/phpcms/html/2013/aboutus_1128/49.html.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4]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2) .

上一篇:那红红的春联小学生400字作文下一篇:u900优化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