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花生》的教学设计(通用9篇)
关于《落花生》的教学设计 篇1
关于落花生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落花生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落花生教学反思1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我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
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者声情并茂,评者真诚中肯,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关于落花生教学反思2《落花生》是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的一篇佳作,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理,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全文四百多字,言简意赅。立意上深理浅说,布局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按目标实施得较好的有三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自学
运用循序渐进进行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最后弄清文章的详略安排,这样有利于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写作经典词句,并会运用到习作中去。
二、了解写作方法
运用深理浅说的方法(如:最后的环节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让学生明白借物喻理的手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
通过让学生分清课文主次、归纳段意及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等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存在问题: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学生较难理解其喻意,故让学生选择一种事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借物喻理的文章的确不容易,喻什么理?学生不容易思考出来,故需另安排课时进行评讲指导。
另一方面,我在思考,这样做,是否我对这一届学生的要求拔高了。但是上一届的学生我也是这样做的,怎么效果不一样,看来备课要备学生是的确很重要的。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几部分的内容。学生经过精心的预习和课堂上的通读之后能说出课文是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几个方面来讲的。接着我引导学生重点品析议花生这个部分,在学花生的品质时,学生质疑:课文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了比较,是不是说它们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呢?这个问题也是我要重点讲解分析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各抒己见。
其中有一个同学就讲的非常好:老师,我觉得在这里只是把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的生长位置作了比较,目的是要突出花生的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而不是有意贬低这几样水果。我很意外他能这样说。他讲到了花生的实用,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去体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如果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于是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感悟到的清洁工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今后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自由的空间,不必用教师参考书上的理解去把学生的思维固定死,只要说的有理,不离主旨,我想教师就应该鼓励。我想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这节课还有一个遗憾,本文是很典型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我却忽略了作者这一写作方法。今后备课要更加认真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富于哲理性的一篇课文,其特点是:由物及人、借物说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和重点突出等。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重点突出了议花生这部分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互相质疑,提出问题:如: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还有我是女生做像苹果一样漂亮的人不好吗?等等,对这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敢于直言,个性得到发展。
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体面的人。体会这句话的内涵时,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
可是对于借物喻人这种写法我指导得不够细,学生写的小练笔比较生硬。
关于落花生教学反思3崔峦老师指出,现在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也即从教会学生固定的知识,转向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学要实现从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向策略指导的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感受文章主次分明、对比、借物喻人等写作特点。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一开始由许地山的笔名切入,教学中紧紧围绕谈花生展开阅读,引导学生由花生的可贵之处体会出做人的道理,最后拓展环节介绍成年后的许地山的相关经历,补充许地山要做落花生一样的人的话,再次回顾许地山的笔名,首尾呼应,整个教学环节力求做到简单清晰。文本的三个特点,主次分明,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内容的详略安排初步感知,点到为止,不做过多的说教;对比,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花生与桃子它们的不同感受对比的写法,并进一步感受对比写法的作用;借物喻人,在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写法特点,并适度拓展进一步理解这一写作手法。质疑问难的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学第十自然段上,引导学生围绕这一段提问题,梳理后由这些问题展开教学,本节课结束时再次回顾,问一下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自信满满的走进课堂,一节课上下来发现问题真的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声音过大,缺乏美感。
本以为自己的声音很清脆,看录像时发现自己的声音很大,缺乏张力,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缺乏层次感,连带着课堂就不是太能吸引人。想起盛新凤老师说的话,课堂上说话一定要轻轻柔柔的说,不要太用力,这样课才有美感。这句话早就记在心里,可是当局者迷,自己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太在意。这次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去看这节课,才知道自己的声音原来是这样的,以后一定努力改正。
二、有关质疑能力方面的教学
教学结束后评课时,别的老师评课时提出:学生围绕第十自然段提了不少问题,交流后老师梳理总结主要有三个问题,这个环节有为了质疑而质疑的嫌疑,梳理出的问题像是老师出示的。针对这样的说法我很是不理解,上课时,这三个问题我之前确实预设到,但上课时,确实是学生自己想到的啊,学生们说的多,但有的意思相似,就是这是三个问题啊!仔细反思后发现,这个教学环节确实有问题。学生在默读课文质疑时,我巡视了解学情时发现,有些孩子提的问题关注的是花生、石榴它们各自不同的生长特点,如:花生为什么长在地下?等等,我私底下同他们说这样的问题意义不大,找到大的问题才会有大的收获。虽是轻声地说,前后桌的孩子们一定听到了,并且这样的话我说了两遍,听到的孩子自然不少。当交流时,孩子们的问题基本上都指向了我预设的那三个问题了。表面上学生说的就是老师接下来的要教学的,课上的很顺,细想却没有百发齐放的美丽,当然也就没了生成的精彩,难免给人走过场之嫌,虽然这三个问题确实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这个环节教学时有画蛇添足之嫌。
三、有关总结花生的可贵品质的教学
教学总结花生的可贵品质时,我估计孩子们可能会结合课文内容来说,准备在学生们自由发言后总结给出不图虚名、默默奉献这些词的。没想到上课时学生们直接就把这两个词说了出来,我当时把这两个词板书后,这一环节的教学就结束了。课上完后,我很后悔,当时应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说他们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因为课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课前看课课通都把这两个词写到了书上,其实大部分同学似懂非懂。因为缺乏教育机智,这个环节没处理好。
教学完《落花生》一课,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值得关注。
一、教师应从始至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导入的悬念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写作方法的说明和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应充分考虑到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从头到尾都沉浸在一种我想探究,我想学习,我渴望解答这一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把理解内容,升华感情与实践导行三者有利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教师应当营造平等、愉悦的交流环境,还要适时引导。
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但被激发,就会问题多,答案多,话题多,有时甚至会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干,这时教师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但要避免学生谈的漫无边际,教师就要全面调控课堂,对于学生说得离谱时要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性语言及时把他们引导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中来,还应注意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他们的求知欲
通过本课教学,我觉得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途径都很差,因此时理解文章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只能从教师搜集的资料外获得信息,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少。
《落花生》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并在无拘无束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我在设计时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的要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围绕这句话进行热烈地讨论。对于当今社会,你想做花生一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我在课上设计了《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预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独立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无论他想做何种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分的。学生课上说得非常精彩,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有的学生说想做落花生一样的人,对社会默默奉献。有的同学说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也讲究体面,敢于表现自己,也能对社会有贡献。多数同学说要做花生、苹果、桃子、石榴两种结合的人,该默默奉献时奉献,该表现时表现。我真的为学生有这样的见解而感到高兴。并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生感悟到清洁工、教师、建筑工人、医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在课的结尾,我还设计了本文的写作方法的点拨。用花生,我想对你说作为开头写一段话,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关于落花生教学反思4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学生可以顺利理解花生的特点,做人的道理不一定理解到位,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课文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话题,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第2——14自然段)写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所谈内容可分两层:一是讲花生的好片面性特点;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15自然段),写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心上。课文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发人深思。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洁、清新自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八)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诵课文。
关于《落花生》的教学设计 篇2
花生由于其营养价值较高, 各个国家都有花生的种植, 同时花生本身又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对土地的要求很低, 甚至在一些贫瘠的土地中, 花生也能进行很好的生长, 而劣质的土地中, 其他农作物很少能进行很好的生长, 这就导致了在沙土地等地质中, 人们大量的种植花生。但是在沙土地条件下, 花生的种植需要进行必要护理, 和在肥沃的土地中种植花生有所不同, 如果在沙土地中种植花生处理的不当, 会严重的影响花生的产量。花生虽然能够在沙土地中能进行很好的生长, 但是花生的产量却和土地中的营养元素有很大关系, 如果在种植的过程中, 不进行必要的施肥和浇水等, 那么花生的产量将会变得很低。
1 沙土地花生种植的准备工作
与其他正常的土地相比, 沙土地中花生种植的准备工作更重要。首先是花生品种的确定, 由于沙土地含水量较低, 应该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耐旱性较强, 发育时间较短的种类进行种植,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花生在沙土地成长的后期, 由于肥料和水的缺乏, 导致花生产量较低的现象。经过必要的处理后, 花生虽然能够在沙土地上进行很好的生长, 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 如果在一片沙土地内连续的进行种植, 对花生产量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在实际的种植中, 应该采用玉米等相对耐旱, 对沙土地适应好的作物进行交替种植, 这样能够大幅的提升花生在沙土地的种植效果。
与其他一些作物相比, 花生的果实在根部, 这对土壤的疏松程度有较大的要求。在进行花生的种植之前, 一定要对土地进行深耕。沙土地的上层土壤虽然比较松软, 但是深度却很浅, 无法满足花生根部成长的需求, 而且目前的沙土地都经过了多年的种植, 犁底层的土壤都很密实, 花生的根部在生长的过程中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无法很好的接触到水和空气, 严重的影响了花生的产量, 这就要求在种植之前, 必须对土壤进行更深的疏松。通过实际的沙土地花生种植效果研究发现, 土壤的疏松深度在30cm左右, 最适合花生的生长。
2 沙土地花生种植的施肥和浇水
由于沙土地中的水和营养元素都比较少, 因此施肥和浇水是保证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沙土地花生种植技术的发展, 目前的沙土地花生种植都是采用薄膜覆盖的方式进行, 而进行了薄膜覆盖的处理后, 能够有效的防止土壤中的水和营养流失, 但是也给花生成长过程中的施肥带来了困难。虽然可以采用叶面施肥进行处理, 但是效果却没有对土壤施肥好, 这就要求种植时的底肥要足够量。通常情况下, 都是采用农家肥和花生专用肥混合进行喷洒。在施肥的过程中, 应该把施肥量稍微提高一些, 从而保证花生能够进行良好的生长。如果在成长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缺肥的现象, 可以采用尿素、硫酸锌等溶液进行叶面施肥, 最大程度地保证花生的产量。
花生是根部结果的作物, 根部的成长直接关系到了花生的实际产量, 因此花生对土壤中含水量更加敏感。如果在花生成长的早期出现了缺水, 就会影响到开花的数量。而在花生的下针期出现了缺水, 就会影响结出花生的大小和质量, 严重时还会出现果针无法进土的现象;在花生成长的后期出现缺水, 就会直接的影响到花生的出仁率。由此可见, 在整个花生成长的过程中, 无论哪个阶段出现了缺水, 都会直接影响到花生的产量。现在采用的薄膜覆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土壤中的水流失, 但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 应该根据花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 对土地中含水量需求的不同, 对土地中的含水量进行调整, 使花生可以在一个最佳的环境中生长。
3 沙土地花生种植的病虫害预防和治理
由于花生对环境适应的能力很强, 在花生成长过程中, 只有根腐病和叶斑病两种常见的病害。根腐病的出现主要就是由于种植的时间较早和气候环境变化大导致的。针对根腐病的特点, 在花生品种的选择时, 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种子, 在播种之前, 进行必要的晾晒, 控制种子的含水量, 如果所在地区的根腐病比较严重, 还可以采用多菌灵等药物进行拌种, 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很好保证花生正常生长。叶斑病的出现会严重的影响花生的光合作用, 从而导致花生的产量很低, 因此在花生成长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观察花生叶子的生长情况, 如果花生叶子有发病的迹象, 要及时的喷洒药物, 同时为了防止病菌对药物的抗性, 在喷洒的过程中, 应该进行多种药物的交替使用和混合使用。
花生对于虫害也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通常情况下只有蛴螬、红蜘蛛、蚜虫三种虫害出现。而蛴螬是在土壤中对作物进行迫害, 对于花生这样地下生长的作物危害最大。由于在花生成长的过程中, 经常会施加一些农家肥, 农家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蛴螬的出现。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 这种虫害危害程度最大可以使花生的产量减少一半以上。目前对于这种地下的害虫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治理方法, 只有做好预防工作, 在土地收割后进行足够的晾晒, 在播种时用一些药物进行拌种, 最大程度的减小蛴螬的出现。沙土地是红蜘蛛喜好的环境, 尤其是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 红蜘蛛很容易出现, 对于红蜘蛛和蚜虫的处理, 可以采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喷洒, 达到治理的目的。
4 结语
关于花生米的作文 篇3
每次回老家,爷爷总会给我炒花生米吃。这不,爷爷又在炒了。刚吃好晚饭,爷爷便在厨房里拉开了架势。他先从麻袋里“哗啦啦”倒出一盆花生米,然后开火热锅。不一会儿,花生米就随着爷爷手里的锅铲开始在锅里上下翻滚。“咔咔滋滋―”的声音从厨房传到客厅,飘满整个屋子,就像一场盛大的演奏会拉开了序幕!
满锅饱满新鲜的花生米在锅里来回蹦跳着,好像在说:“快炒我,快炒我!”爷爷仿佛也听懂了花生米的话,一只手扶着锅耳,一只手挥动着铁铲,不停地铲动。每到这时候,我就坐不住了的,一边盯着爷爷炒花生,一边缠着爷爷问东问西:“爷爷,什么时候好吃啊?”“爷爷,您胳膊不酸吗?”
少顷,香味慢慢从锅里散发出来,越来越浓,越来越醇,整个家里弥漫着花生特有的香气。我立马招架不住,馋虫被勾起,迫不及待地抓起几颗就往嘴里塞。
“哎呦,哎呦,烫死了!”我一边叫,一边不停地交换着双手,把几颗花生米像玩杂耍似的在两只手掌间抛来抛去。
“大馋猫,看你急的,烫嘴了吧?要等凉了以后才可以吃,而且凉了以后花生米会变得更脆更香!”爷爷刮了我一下鼻子笑咪咪地说。
我眼巴巴地看着花生米,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不烫手了,立刻抓起一大把放到嘴里。“真好吃啊!”嚼起来嘎嘣嘎嘣的,吃完后满嘴留香!
离开老家的时候,爷爷还会让我带上所有的花生米,足够我吃上十天半月。
五年级关于花生的日记300字 篇4
开始品尝了,我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花生的嘴,“啪”的一声响,花生的嘴咧了开来,只见里面的花生像披上了一件红色的大衣,放进嘴里吃的时候,嘴里发出“咔咔”的声音,咀嚼了几下,甜水从花生中流了出来,很甜,咀嚼完香甜的味道慢慢地从嘴里冲进喉咙里,久久不能散去。
花生皮的作用可大了,只要流血了,吃花生皮就可止血。
关于《落花生》的教学设计 篇5
1. 示范时间、地点
示范时间:2013年5月~2013年10月。
示范地点:阜蒙县大巴镇助力村农户齐志刚的花生生产田。
2. 示范地基本情况
示范地年平均气温6.9℃, 降水量514.3毫米, ≥10℃的活动积温3589.5℃, 供试土壤为壤土, 前茬作物花生, 肥力较好, 地力中等, 其它土壤性状指标见表1。
3. 示范材料及“富思德”根瘤菌剂使用方法
示范作物:花生, 品种名称“唐科8252”。
示范产品:“富思德”根瘤菌剂。
使用方法:按150毫升“富思德”根瘤菌刘拌20千克花生种子的比例进行拌种, 先将根瘤菌剂原液喷在花生种上, 拌匀, 确保药剂完全、均匀吸干, 待种子阴干后即可播种。
4. 示范设计和安排
示范采取大区对比, 处理A采用“富思德”根瘤菌剂拌种, 面积20亩, 对照CK为当地常规拌种, 面积2亩, 不设重复。处理与对照均采用地膜覆盖大垄双行种植模式, 大行距50厘米, 小行距40厘米, 穴距13厘米, 每穴播2粒。
5. 主要田间管理措施 (播种、施药肥剂等)
示范地于2013年5月11日进行了旋耕, 5月12日播种, 亩施“三宁” (NPK14-16-15) 复合肥15千克, 亩喷乙草胺100毫升, 播种、施肥、除草一次完成。为了预防叶斑病和疮痂病发生, 处理与对照于7月13日、7月22日叶面喷施“百泰” (亩用量60克) 各1次, 8月3日亩喷施12.5%“欧博”30毫升。
6. 测定的项目和方法
测定各生育期及同期苗情、结瘤情况。测产采取3点取样法, 每点实收10平方米 (每个处理实收30平方米) 测产, 折算亩产。每个处理区选1个代表性的点连续采样20株, 测定单株有效荚果数、秕果数、单株结果枝数、单株果数、百粒重 (标准水) 、百仁重等指标。
二、示范结果与分析
1.“富思德”根瘤菌剂对花生生育期的影响
与对照相比, 施用“富思德”根瘤菌剂的花生出苗、开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均有所提前, 但差异不明显, 生育期比对照延长了2天。
2.“富思德”根瘤菌剂对花生苗情的影响
田间观察:与对照相比, 施用“富思德”根瘤菌剂的花生植株健壮, 茎秆粗壮, 叶色浓绿, 全田长势好于对照。表3数据表明:施用“富思德”根瘤菌剂的花生出苗率95%, 对照出苗率91%。收获期“富思德”根瘤菌剂处理的花生根数较对照有明显增加, 但主茎高、根粗、根长、分枝数无明显差异;至9月22日收获时施用“富思德”根瘤菌剂的花生植株叶片较对照浓绿, 叶色差异比较显著。
3.“富思德”根瘤菌剂对花生结瘤情况的影响
由表4可见, 在各生育时期, “富思德”拌种处理的花生结瘤数均比对照多, 根瘤数差异显著, 收获期处理A的单株根瘤数平均108个, 较对照增加468.4%, 而且根瘤主要集中在主根上, 个体也比较大。说明该根瘤菌剂具有促进花生根瘤形成的作用。
4.“富思德”根瘤菌剂对花生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 “富思德”根瘤菌剂对花生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
田间观察:“富思德”根瘤菌剂拌种的处理A的荚果较对照整齐, 饱满度高。由表5可知, 与对照相比, 处理A的花生单株结果数、果重、有效荚果数, 百粒重、百仁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单株结果枝数基本一致, 没有差异。
(2) “富思德”根瘤菌剂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由表6可知, “富思德”拌种的处理A小区产量为28.06千克/30平方米, 折合单产313千克/667平方米, 较对照亩增产32千克, 增产11.4%, 增产效果较明显。
三、结论与建议
1.示范结果表明施用“富思德”根瘤菌剂有促进花生植株生长的作用, 叶色、单株有效荚果数、百仁重、出苗率等性状指标及结瘤情况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尤其是花生整个生长期植株健壮, 叶片持绿期长, 光合作用好, 后期不早衰, 增产效果明显。施用“富思德”根瘤菌剂拌种比当地常规拌种亩增产32千克, 增产11.4%。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 篇6
2、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1、句子,理解爸爸和“我”的两句话的含义,明确做人的道理。
2、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回忆一下,作者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板书: 种 收 吃 议
二、读文明理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议花生这一部分。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议花生部分,可以分角色读,可以出声读,可以默读,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少字,不唱读。
思考:作者一家人是怎么议花生的?
2、你喜欢谁的议论?为什么?
相机引导理解:
投影出示:
A:“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把谁和谁联系起来了? 为什么要我们像花生?
为什么说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要外表美?
你从父亲的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知道今后应该怎样做?
作者懂得了父亲的话没有?他是怎么说的?
B:“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有用” 对谁有用?
“讲体面”“只讲体面”怎样理解? 体面要不要讲?
你见没见过只讲体面的人?
C:父亲让我们做什么样的人?在正确答案后划“ ”。
1、虽然外表好看,可是没有实用。()
2、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外表好看,更有用。()
4、外表既不好看,又没有用。()
在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人?举例。
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方法就叫“借物喻理”。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能给我们启迪,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谁能举这样的例子?
3、小组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4、找一组同学汇报朗读。
生互评
三、梳理全文,分清主次。
1、本课按叙述的顺序依次写了种、收、吃、议,为什么把“议花生”做为重点?
2、次要内容可不可以不写?
今后在写作文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四、明理导行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2、谁愿意毛遂自荐?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理念:
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3、情感体验。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受到文中情感的感染,而且能体会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师:(板书:落花生)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教者引用猜谜语,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
师: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师: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师: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关键词语;
生: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师:板书: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抽一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我认为他抓住了关键词语来读。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生:(齐声说)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生: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 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生:一生读。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师:作者“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划出来。生:“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话?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生: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事;
生: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
生: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
生: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生: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
生: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生:蜡烛是伟大的,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生:春蚕,为了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裳,到死都还在吐丝。生:太阳,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光和热,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机昂然、万紫千红。
师: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者善于启发、诱导,在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彩虹,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
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师: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设计意图: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授法。教者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巧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三、总结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毛遂自荐?
生: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生: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不是有一句名言:“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我觉得说得真好。
生: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生:我认为父亲的话有些不对,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
生:老师,你不是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
师:你们提得真好,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但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里父亲只是打个比喻,作个对比,诣在强调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
师: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学要个性化和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3、搜集整理许地山的文章和生平事迹,写出你的评价文章。(当然这个作业,可以用一学期,也可以用更长时间)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
《落花生》特点探微及教学建议 篇8
一、对教材的思考
1. 领会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是文章主题平实而深邃。初读《落花生》, 文字浅近, 似乎平淡无奇, 但当你反复咀嚼, 便会发现它取材精当, 立意不凡。首先, 作者选取“过收获节”这样一个普通的材料, 描述花生这样一种常见的“物像”, 其间种种细节无一不是源于生活, 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家庭生活, 而且这样的生活极其平常, 人人都有经历, 都会产生“共鸣”, 所以笔者谓之“平实”。然而, 恰恰是这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 是这其貌不扬的落花生, 作者顺势引申, 巧妙发挥, 赋予其深刻意蕴, 揭示出花生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的特征以及做人要如花生一样不慕虚荣, 唯求有用的人生哲理。
二是作者思路自然而流畅。《落花生》读来顺畅上口, 原因何在?一方面, 作者行文线索十分清晰, 以“花生”为线索, 以事情发展过程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经过, 有条不紊;另一方面, 作者思维进程相当流畅, 先寥寥数语概述买种到收获的过程, 蕴藉花生极其易种、求人甚少的品性, 再写“尝花生”、“议花生”, 借助该食品以及孩子们的发言, 表现“花生的好处”, 然后通过父亲概括, 将花生外在形态与实际好处两相比照, 揭示其“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特点, 最后通过父亲启发和“我”的领悟, 由花生品格引申出“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 把握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课安排在教科书第四组, 无论是单元前的学习提示, 还是单元后的回顾归纳, 都明确告诉我们, 教学本组课文, 要着重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同时要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句, 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不难看出, 本组教材的教学,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上, 要训练其概括主要内容, 并学会从题材中领悟题旨;在阅读方法上, 要教会学生从重要词句入手, 由表及里领悟内涵。
二、对教学的建议
鉴于上述分析, 笔者对教学过程及相应教学要点建议如下。
1. 借助情境, 激发兴趣, 导入课文。
本文素材平实, 语言质朴, 文面对学生可能没有足够吸引力, 因此, 学习本课, 如果急着让学生感知文本, 学生可能兴趣不浓, 进而难以深入体味、深刻理解。由此, 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导课方法, 或借助PPT幻灯投影, 或通过出示彩图, 呈现郁郁葱葱的花生地和颗粒饱满的花生果实, 让学生在看图中催生愉悦的情绪, 在看图中激发对花生的兴趣, 在看图中获得对花生的初步认识。当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时, 话锋一转, 揭题释题, 简介作者, 提出:让我们走进课文, 看看许地山笔下的花生是怎样的。
2. 抓住“花生”, 理清主线, 感知内容。
整体感知, 把握梗概, 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必要前提, 是训练概括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应高度重视。本文的整体感知, 可充分利用其清晰的行文线索, 让学生牵“花生”之“一发”, 动课文之“全身”, 指导他们通过默读疏通文句, 抓住“花生”这一关键词, 以小标题形式归纳为几个要点并随机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再依照小标题及其顺序, 用简单通顺的语言,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后园的空地上种出了花生, 过收获节时, 我们一家边品尝花生食品, 边议论花生的种种好处, 知道了花生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 瞄准“议论”, 把握重点, 体悟意蕴。
本文围绕花生组织的若干材料中, “议花生”是重点, 课文主题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中, 应着力引导学生读好、读懂这一部分。对此, 拟安排以下两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找出重点。首先引导学生浏览课文, 找到对应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相关内容, 通过文字篇幅的比较, 明白“议花生”是重点。紧接着, 由“议”字切入, “问”出:“议”的人物———姐姐、哥哥、我和父亲;“议”的话题———花生好处;“议”的过程——父亲提问→我们发言→父亲总结;“议”的目的———做人要像花生。尔后, 提示学生将一家人的议论进行比较, 明白父亲的议论是重点。这样层层推进, 使学生一步步“拎”出重点中的重点。
第二环节, 品读感悟。本环节的教学可以分三步推进。
第一步, 研读父亲怎样“议花生”。父亲议论花生的一段话语,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是本文精髓所在, 须着力引导学生用心研读。教学这一段, 可先以“父亲是用什么表现方法描述花生的外形特点的”这一问题导入, 将学生带进课文, 浏览语段, 发现父亲是运用了对比手法。然后让学生细心默读语段, 逐词逐句“审视”这段话, 圈点重要字词, 一一找出桃子、石榴、苹果跟花生形成的鲜明对比“点”。果实自身:“高高”对“矮矮”, “挂”对“长”, “枝头”对“地上”;客观效果:“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对“等到成熟不能分辨”。紧接着, 启发学生由此及彼, 透过现象上的对比“点”, 得出其内在的对比“点”:借桃子等果实居高夺目的习性, 寓“娇艳”“炫耀”之意, 借花生果实深埋不露的习性, 寓“质朴”、“谦逊”之意。而讲花生时特意将桃子一类作为比照, 为的是以某些注重外表, 喜好炫耀的品性来反衬花生不图浮华, 但求有用的品格。
第二步, 研读姐弟怎样“议花生”。在领会父亲话语的基础上, 提问:“姐弟几个是怎样评价花生的?跟父亲的话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细读姐弟几个的议论。通过讨论或点拨, 第一, 让学生明白姐弟几个是侧重从花生的实用价值来谈论花生的好处, 而父亲则是在认同“我们”发言的基础上, 侧重从花生的外形特点来评价花生的好处。其次, 启发学生弄清姐弟议论与父亲评价的内在联系:父亲的发言“花生的好处很多”是对“我们”发言的总结;“有一样最可贵……”是对“我们”发言的补充与提升, 而“我们”的发言则是对父亲发言的具体铺垫和直接印证。最后,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借助“我们”的发言蕴伏花生“不好看”的意思, 借助父亲的发言, 蕴伏花生“很有用”的意思, 而姐弟几个与父亲的对话完整暗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一“最可贵”的好处。
第三步, 研读父亲为何“议花生”。父亲的总结, 旨在希望我们做人“像花生”, “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先引导学生由物及人体会其比喻意义;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实例 (诸如辛勤劳作的农民、坚守岗位的民警、起早贪黑的清洁工、钟情课堂的人民教师等) , 充分讨论进而深刻感悟到:这些人无名无望, 任劳任怨, 为社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是地地道道的“不好看而很有用”、“不图体面而对别人有好处”的人。最后, 让学生换位体验, 就“你就是当时的作者许地山, 领会父亲良苦用心后, 会怎样想、怎样做”这一问题发表感言。
4. 放眼全文, 拓展视界, 丰富意蕴。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9
汶上县实验小学
2012年11月16日《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及课件制作说明
本节课是我10月分讲的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在讲这节课时正好赶上2012年暑期后教师分散研修,在研修模块一正好学习了济南大明湖小学一位老师的《落花生》课例,所以在选课时我结合我们研修组长张树堂老师的意见我选了这一课,并且在备课之初我在网上观摩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例,并在自己研读教参和教材结合我班学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备课,并在正式讲课之前我多次进行了试讲,并在张树堂等多位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多次修改,最后成稿。望得到各位专家老师们的指导。
《落花生》教学设计
汶上县实验小学
胡令波 教材解说: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目标:
1、2、掌握本科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有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3、4、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试着解决课后习题;查资料了解花生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多媒体投放一组花生图片。
师:同学们,对于图上的植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花生。花生又名落花生,那么有谁了解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
生:花生开花授粉后,子房基部子房柄迅速生长,使子房柄不断伸长,从枯萎的花萼管内长出一条果针,果针迅速纵向伸长,它先向上生长,几天后,子房柄下垂于地面,果针扎到土里面,在土里长成花生,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
师:你回答的很正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上网查的资料。
师:你瞧瞧,他多会学习,学习中遇到不明白的主动上网查资料,大家要向他学习!下面为了让同学们有个直观的了解,给大家看一组花生生长变 化的图片。
多媒体投放花生生长过程图片,帮助同学了解。(方案一)师:大家没有查到,看图片,老师告诉你。多媒体投放花生生长过程图片,教师解说。(方案二)多媒体投放花生和许地山先生的图片。
师:话说这“落花生”它即是一中植物的名字,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先生的笔名,说道这个笔名有学生有疑问了课文资料袋说是“落华生”啊,其实啊在古代和作者生活的年代“华”同“花”,那么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生:好端端的一个人为什么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呢?
师: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落华生》,看能不能通过学习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师:相信同学们课文都预习的很好了,有信心将课文读好的请举手!哦,那么多举手的!那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吧!就考大家两道题。第一题,多媒体投放一组词语:吩咐
尝尝
便宜
石榴
让四个同学依次读,读时让其他同学听听这几个词语在读音上的特点。读完后,指名说说。
(每个词语的末字都读轻声)
第二题,多媒体投放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检查是否能将园、空、种花生、买种、播种,读正确。读的有问题的话,指名正音,并帮助学生区别院与园(院yuàn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院子。园yuán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
园子)。正音后,全班齐读。
师:那么对于这一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种上了花生,收获花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课文中为什么用了一个居然?
生:因为前文说是荒地,荒地上能成功种植出花生实在很意外,所以作者用了居然。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的话,引导学生读前文,培养学生在文中找答案的思维)
师:你真会读书,知道联系前文来理解文章词语,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词语是一种非常好也很实用的方法,大家以后要向他学习。
师:哪位同学还有问题吗? 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中间为什么用了“,”而不用“、”? 师:这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常识,认为并列词语之间应该用“、”而不应该“,”,原因是什么,谁来猜一猜?
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四件事之间的间隔时间长,所以用了“,”。
师:你说的很好,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服务于作者的表达意思,文中“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四件事之间的间隔时间长不是连续的动作,所以大家以后再使用标点的时候也要注意语境。
师:两道题顺利过关,看来同学们预习的不错。(方案一)
师:通过检查,同学们看到了自己预习的漏洞,以后预习一定要把自己不把握的字词查字典词典弄清楚。(方案二)
三、初读课文,把握文章主体。
师:第一自然段作者聊聊数语,就将写出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板书:种、收)下面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剩下的部分,看看作者围绕落花生还写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指名回答。
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那么大家看一下真正写尝花生的是哪些?
生:最后一段。
师:对,那么写议花生的呢/
生:3—14段。
师:议花生的部分是3—14段,占了课文篇幅的绝大部分,那么作者为什么在议花生部分用笔这么多。
生:这是本文的重点。
师:重点的部分多写,次要的部分就少写,这就是本片著名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主次分明。(板书:主次分明)
这对你写作有什么启示?
生:以后写作时,不能平均用力,重点部分要多写,次要部分要略写。
过度: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他们都谈了什么。
四、精读课文,体会语句的深刻含义。
默读课文议花生部分,提出要求:对有疑问的部分做上记号。教师巡视。
过度:大家都读的差不多了,老师看看把第一个发言的机会给谁呢?
生:第三段说道“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为什么说父亲来了很难的呢?
师:哦,他提出了一个问题,父亲陪自己的孩子们吃一顿饭,是一件很应该很平常的事,作者为什么说很难的呢?(提示一下:阅读一下课后资料袋,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生:因为父亲是一位爱国志士,他有可能外爱国运动而奔走呼号,顾不上家,跟谈不上跟孩子们在一起吃饭,再加上今天晚上天色不大好,所以作者说父亲来了很难的。
师:孩子你猜的他别对,作者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曾是清朝政府驻台湾筹防局统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许南英率部奋起抗击侵略军,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终因寡不敌众,台湾遭致陷落,并沦为日本殖民地。许南英出于爱国之心,毅然抛弃全部家产,携带家眷在福建龙溪定居,过着清贫的生活。在许地山十四五岁时,父亲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整天为爱国救亡运动奔走呼号,所以就有了课文中的“实在很难得”。
师:谁还有问题?
生:第十段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是什么最可贵?
师:这个问题比较好,第十段是议花生的主要段落,下面大家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第十段,找找花生的最可贵之处是什么? 多媒体投放读书要求:
1、先围绕问题边读书边进行勾画,并把自己的想法 简要的批注在旁边。
2、写完后与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师:大家读的差不多了,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生: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而是埋在地里,很谦虚很朴实。
生:花生默默奉献。
生:花生朴实无华。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花生的可贵之处就是大家所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板书)。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作者写花生就写花生呗,为什么还要扯上桃子石榴苹果?
生:桃子石榴苹果高高的挂在枝头上,炫耀不谦虚,而花生却埋在地里不炫耀。
师:桃子石榴苹果高高的挂在枝头上,就是在炫耀吗?
生:作者是在拿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作比较。
师:比较什么?
生:通过比较,更加突出花生的那种不炫耀谦虚默默无闻的品质。
师:对,桃子石榴苹果高高的挂在枝头上,那是它们的生长特点决定的,作者的用意是通过比较突出花生的谦虚默默无闻的品质。下面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生齐读。
过度:作者写到这里仅仅是在谈花生吗?
五、感悟升华,品悟文章中心。
再次默读课文议花生部分,谈谈你的体会,小组内可以先交流一下。
生:作者这是在借写花生来说做人的道理。师:你从哪句话中读出的。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多媒体视机投放: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指名读读这句话。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要像花生一样,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生:做人要像花生一样,不要讲外表,要讲内在。生:做人要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
师:是啊,做人要像花生一样,外表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作者也是这样理解的。(多媒体投放: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指名读读这句话。
师:老师听出了两个地方“只”、“体面”。那么什么叫“体面”,谁能说一说? 生:体面就是很好看。生:就是外表很美丽。
师:是啊,外表的光鲜美丽叫体面。那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做人不能最求外表美,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师:你能不能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 生读句子。
师:读出了自己的感悟,不过老师听出了一个字“只”,那么什么是“只”? 生:就是仅仅,不讲别的东西。
师:你说的很对,那么我们能不能将体面,将体面有没有错?(方案一: 生:能。没错。师:为什么?)(方案二
生:不能讲体面。
师:打家看我,我今天穿的怎么样? 生:很好看。
师:对很好看,那我能不能穿的邋里邋遢的来给同学们上课? 生:不能。
师:所以讲体面有没有错? 生:没错。
师:对,讲体面没有错,关键是能不能---只---讲体面。谈到这里你对这句话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就是不仅仅讲外表,讲体面,还要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生:做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外在形式的华丽,只要对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就是有价值,可敬的人。
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论岗位高低,只有为他人付出了劳动,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就是有用的人。
师:大家谈的都很好,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能不能举个例子? 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生:警察、清洁工。
生:教师、军人、邮递员。生:、、、、、、师:大家说的这些都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也找了例子。
多媒体投放:有一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在购买图书上。
在港大任教时,他以中文系主任的身份一周上课20多小时。
抗战期间,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去世。
郭沫若曾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追逐,极其淡薄。”
师:这个人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先生。他说、、、、、、多媒体投放: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的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
-----许地山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讲到这里大家理解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个落花生的笔名了吗?
生: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师:你说的非常好,作者以落花生为笔名时刻勉励自己要像落花生一样做一个对他人对国家有用的人,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生齐读。
师:课文讲到这里大家想想作者仅仅是在写花生吗? 生:不是,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对,作者明写花生实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本篇散文的另一个著名的特点:借物喻人(板书)。
六、作业超市
1、作者有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必做)
2、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这样像落花生一样平凡而默默奉献的突出人物,试着收集一下读一读。(选做)
3、读一读许地山先生的《春桃》。(选做)
七、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收、尝、议
主次分明
默默奉献
借物喻人
【关于《落花生》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落花生》教学设计七06-03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05-16
落花生微课设计07-03
落花生教学案例与评析06-19
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9-28
落花生名字的由来10-10
《小松鼠找花生》的教学片断与反思07-28
《落花生》写作方法上的特点06-06
数花生教学设计07-05
花生宝宝观察日记教学设计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