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七

2024-06-03

《落花生》教学设计七(通用12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七 篇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理解父亲说的话,懂得其中的道理: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教学重点:找出课文中父亲说的话,细细体会。教学难点:理解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小黑板、纸片、吸磁铁

2、许地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围绕“谈”字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段(2—14自然段)

1、自由读2—14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父亲和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什么?

2、谁说的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划出,读一读。

《落花生》教学设计七 篇2

1. 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第10自然段, 会用“居然”造句。

2. 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懂得做人的道理。

3.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学习作者的写法, 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谜语, 猜猜它是哪种植物?“麻屋子, 红帐子, 里面睡了个白胖子。” (花生)

2. 花生又叫落花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先生的散文 ——落花生 (板书:落花生) 。

3. 落花生在许地山先生的年代, 或者更早的时候又叫落华生, 所以许地山先生还有个笔名叫落华生, 为什么他有一个这么奇怪的笔名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所了解。

(二) 朗读感悟

1. 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吩咐;石榴;尝尝;便宜。

2. 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通顺。

3. 小组讨论: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几件事?

4. 总结: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5. 哪部分写了种和收?哪部分写了尝和议?

(1) 学生交流; (2) 老师适当补充。

6. 我们发现种和收得花多长时间 (三个月) , 尝和议呢? (几个小时)

7. 你能说说哪些部分是详写, 哪些部分是略写吗?

详写:议花生;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板书:详略) 。

(三) 学习“种花生、收花生”

1. 自由读一读, 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2. 有种就有收, 为什么用了“居然”, 从哪看出没想到? (第一次种;小孩种;时间短;荒地)

3.补充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

4.指导朗读 (读出惊喜) 。

(四) 默读二三自然段

1. 谁能发现问题 (为什么父亲回来很难得?)

2. 在收获节上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父亲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

(1) 大家说了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谁来读读?

姐姐说它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 大家都喜欢吃。

(2)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又是什么呢?

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3) 你最欣赏谁说的话呢?为什么?

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 炫耀自己, 而花生却埋在地里。抓住那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出示课件)

3. 有感情地朗读。

(五) 明白道理

1. 这样写可以告诉我们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2.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3. 做人的道理是什么?

4. 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什么?

(六) 作者明白了父亲的话吗?

1.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伟大”“体面”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明白了什么?

(七) 感情升华

1.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是呀, 我们也应将文中父亲的教诲牢牢记在心间。

3. 结合自己的生活, 同桌交流我们身边的像花生一样的人或物。

4.“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做一个淳朴的人, 有用的人, 我要为中华而生, 为中华而奉献——许地山” (出示课件)

四、《落花生》板书设计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摘要: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方面对《落花生》进行了教学设计。

七类人别吃花生 篇3

2.胆囊切除者 胆汁对于脂肪消化和吸收有重要意义。人吃饭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利于食物消化吸收。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对胆囊刺激最强,会使胆汁大量排放。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储存,势必影响对花生等油料作物中脂肪的消化。

3.胃溃疡、慢性胃炎、肠炎患者 此类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饮食宜少量多餐、清淡少油。花生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过高,很难消化吸收,患者应禁食。

4.想减肥的人 花生的热量和脂肪含量都很高,二两炒花生仁,就含581千卡的能量,相当于吃五两半馒头,所以想减肥的人应远离花生。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需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因此,每天使用炒菜油不能超过三汤匙(30g)。但18粒花生就相当于一勺油(10g),能产生90千卡的热量。

6.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高脂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花生是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多吃会加重病情,导致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7.跌打瘀肿者 花生含有促凝血因子,跌打损伤、血脉瘀滞者食用花生后,可能会使血瘀不散,加重肿痛症状。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4

(宋体,四号,加粗)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和体会父亲的殷殷深情。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式,并能通过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和体会父亲的殷殷深情。

教学难点:

通过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预习反馈,巩固字词

1.齐读课题,导入学习。

2.认读词语、课文,检测预习效果,随机纠正读音。

3.了解作者。

板块二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请用几个词概括,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2.学习交流。

(1)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在这些内容中,重点写的是什么呢?

3.学习第1、2自然段,(1)读1、2自然段,交流:全家人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个词体会到?(居然)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一般需要经历几个月的时间,作者却只用了四个词——买菜,翻地,播种,浇水。这样的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3)“买菜,翻地,播种,浇水”这四个词语之间作者用的是逗号,可以改成顿号吗?请说明理由。

(4)反复读这两个自然段,加深体会。

作业布置:

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1、2自然段

板书设计:

2.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和体会父亲的殷殷深情。

2.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式,并能通过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和体会父亲的殷殷深情。

2.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式,并能通过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自主探究,了解花生

1.朗读课文1~2自然段,回顾上节课内容。

2.全家人在尝花生的过程中是怎样议花生的?出示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第3~15自然段,思考花生具有什么特点。认真品读父亲说的话,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文字旁边。

(2)小组讨论,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然后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第3~15自然段。

3.交流:

(1)花生具有什么样的好处?

(2)在花生这些众多的好处中,最可贵的是什么?指名读父亲的话。

(3)理解“爱慕”的含义。

4.父亲仅仅在说花生吗?齐读父亲的话。

5.再次分角色朗读3~15自然段。

6.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板块二 回归整体,迁移运用

1.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笔名“落花生”与课文间的联系。

2.再次指名读父亲的话。

3.我们身边“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人有很多,你发现了吗?

4.生活中也有一些事物,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毫不起眼,如竹子、梅花、蜜蜂、路灯等,由他们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想一想,然后选择其一,用一段话写下来。

竹子:清淡高雅、一尘不染

梅花:高雅谦虚、坚强而有风度

蜜蜂:敬业精业

路灯:默默为别人贡献

5.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3~15自然段。

2.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2.落花生

花生:默默无闻

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5

一、设置悬念,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导语:提起花生,同学们并不陌生,它那又香又脆的美味儿谁也不会忘记。说真的,老师特别爱吃花生,不管是炒花生还是煮花生,也不管是咸花生还是淡花生,只要剥一颗往口里一送,在慢慢地嚼着,满嘴便会香气四溢,叫人越吃越爱吃。你们爱吃花生么?谁能说说花生这种果实?

2.交流、小结:花生是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也叫“落花生”。花生的老家在南美洲的巴西、秘鲁一带。早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花生才开始了国际性的长途旅行。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分析许地山先生的著名散文《落花生》。

3.简介作者: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自读课文,初知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讨论或查字典理解。2.齐读课文。想: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课后的第二题如何解答? 3.生汇报交流。用“‖”标出“议花生”的起止部分。

三、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边听边思考:

1、“实在很难得”。你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父爱的伟大,参加我们举办的丰收节,是父亲爱我们的具体体现。)

3、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一家人团聚时的欢乐气氛。

4、孩子们说到了花生有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便宜)

5、理解“便宜”在文中的意思。

6、花生最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知道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7、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突出了花生具有哪些方面的品格?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桃子等:果实鲜红嫩绿、高高挂在技头上。花生:

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

8、父亲把花生人格化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道出了花生的品格,用意是什么? 生齐读:父亲接下去说。。这一自然段。填空: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的东西。

用“成熟”造句。

9、“我”理解父亲的话吗?是怎样理解的? 生齐读:人要做有用的人。。自然段。理解:“体面”一词的含义。你读了这段话后有什么感想?说一说。(通过谈话,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这句话的意思。并希望同学们也把花生的品格“印在心里”,学习花生的品格。)

四、小结:是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他的笔名,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来读一读。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许地山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

五、读一读,背一背感受最深的自然段。

六、作业:桃子、石榴、苹果等果实“鲜红嫩绿”是讲体面,“味道鲜美可口”说明也很实用,你能以此得出桃子、石榴、苹果的品格吗?你认为这种品格好吗?请谈谈你的感想。

【板书设计】 17 落花生

味儿美

榨油

便宜

果实埋在地里

矮矮地长在地上

成熟挖出(实

用)

(不夸耀)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许地山简介:

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饿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功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

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与郑振铎、瞿秋白共同编辑《新社会旬刊》。是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第一篇短篇小说《命命鸟》,发表于1921年1月《小说月报》,以虔城的宗教感情塑造了一对青年男女因爱情受阻而厌世。希望转生“极乐国土”,以求解脱。小说以独特的宗教神秘色彩和艺术风格在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应。收入第一本小说集《缀网捞蛛》中的早期作品大都表现对宗法礼教和封建习俗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浓厚的宗教观念和虚无思想。著名的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也反映了他早期思想的“杂沓纷纭”。有主题明确内容深刻的佳作,也有宣扬佛教思想的篇章。

落花生 教学设计 篇6

09教育学 梅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同学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并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试运用这种方法描写一种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鼓励学生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1、搜索花生生长过程的图片

2、制作适合自己使用的上课课件

3、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知识

4、准备小奖品——花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出示谜语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来给大家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大家开动脑筋哦,猜对了老师会发小礼品~ 生:猜出谜底(花生)

师:答对了,老师准备的小奖品就是花生~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跟花生有关的(板书课题),同学们预习课文之后,知道作者是谁吗?

生:回答作者(许地山)

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很认真地预习了哦。那么为什么这篇文章叫落花生呢?因为啊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就有了落花生这个名字。而本文作者许地山也曾经将自己的笔名叫做落花生。

2、感知: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扮演课文中的这家人~想着当时的情景,来读一读文中的这些话。有没有同学愿意扮演文中的哥哥?姐姐呢?“我”呢?

生:踊跃发言

师:大家都非常积极,下面我们就是家庭成员了,一起去体验下作者写的这个故事吧~ 分角色朗读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师:在了解了发生在家里的这个故事之后,谁来说一说,事情发展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一开始„„接下来„„

师:你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么简练就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了,真了不起!(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谈花生)

这篇文章围绕花生写了这些事情(指黑板齐读),那么你们认为作者的重点是什么呢?为什么呢?

生:谈花生

《落花生》教学设计七 篇7

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应该是怎样的呢?这样的课期待用“简单”的目标、内容、方法、路径、手段去实现学生“复杂”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简单”中成全“复杂”,在简约中成全高效。我校近年来深入研究的语文“生本”课堂,就能够在简约中实现高效。

一、目标适宜:宁少勿多,宁缺毋滥

教育的最高追求或终极目标是为了形成人或成就人。课堂教学当然地指向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这是“生本”课堂的要义与旨归。语文教学如果真正能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设计,那么它应该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语言素养———“听、说、读、写”四项本领的提升就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6~12岁的儿童,他们有着自身特定的心理水平和认知水平,有着自身独特的学习需求和承受能力,因此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不可太高、太难、太多、太杂。“生本”语文课堂从目标开始就规约教学,为学生“代言”,重点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宁少勿多。一节课毕竟只有40分钟,刨去学生注意力不够、不能集中的那一些时间,有效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切忌贪大求全、虚张声势。“生本”课堂赞同“一课一得”的观点,教师要逼着自己去做减法,逼着自己去筛选目标,力求使每一课的目标简化精练、浓缩聚焦。这样的教学才有可能扎得下去,呈现出富有实效的课堂。在密切联系第三学段课程目标、悉心研读教材之后,我为《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下称“《落花生》教学”)设立了这样的目标:

1.抄写、品读课文关键语段,领悟花生品格,明白做人道理。

2.研读关键段落,掌握“借物喻人(理)”的描写方法。

3.学习用一段话写身边的事物,表达从中领悟的道理。

细细审读,其实就是读懂“关键语段”,研习“描写方法”,就是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我领着学生 一起聚焦 两个问题———为什么写?怎么写?这就使目标变得更清晰、简约,学生看得见,够得着,他们甚至可以在学习中自我检测,自我评价。

二是宁缺毋滥。语文“生本”课堂要求写进目标的每一项内容都指向学生的发展,都真正属于“语文”,侧重“语用”;目标与目标之间应该密切联系、自成体系,从而为高效推进“这一节”课的学习形成科学的逻辑起点和教学指引 。如果“教”的思考不成熟,“学”的指向不明确,这样的目标宁可不要,否则南辕北辙,耗时费力,最终会伤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质量。在《落花生》教学中,我抛弃了其他“创造性”的目标,选择上述三个方面,首先因为它们姓“语”,是在“耕自己的地”;其次,目标之间相互照应,相互借力,层层递进,好落实,好推进。

让目标是“语文”的、清晰的、简约的、可操作的,让教好教,让学好学,这是“生本”语文课堂目标制定的基本追求。

二、内容精当:紧扣目标,紧抓教材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个观点在教育界已成共识。“生本”语文主张选择精当的教学内容,不弯弯绕绕,不别出心裁,不臃肿,不急躁,为达到目标贡献力量。60年前,郭绳武先生在 《初中国文课程标准草案中的几个问题》 一文中指出:“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无数的规律,在教学上,绝不能一下子全面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逐步地适当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郭先生的话放在现在的语境中依然合适,“教什么”固然重要,但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课程标准设定的年段目标,逐步地适当地去选择,去落实。王荣生先生也说,我们的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能够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能够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并最终有效达成语文课程目标,那么它就是“好课”。实践中,“生本”语文追求不偏离轨道、不故弄玄虚的“好课”,它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照目标、对照教材做取舍、做提炼、做预设的过程。

1.据目标而定,不枝不蔓。

语文课之所以是语文课,是因为教学内容受语文教学目标的制约和指引,是因为教学内容指向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具体到“这一节”课来说,我们在选择教什么的时候,绝不能游离于之前定下的课时目标而随心所欲、胡乱发挥,致目标与内容“两张皮”,致教学变成“无头苍蝇”,不仅效果不保,更会让教学变得复杂难控,徒增烦恼。目标既然已经定好,就要成为教学依循的方向和路径,就要以此去落实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落花生》教学的内容是完全依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比如,整节课教师之所以花了几番功夫研读第十自然段,亦即父亲对“我们”语重心长地说的那段话,是因为目标一“领悟花生品格,明白做人道理”需要读懂它,目标二“掌握‘借物喻人(理)’的描写方法”需要研究它,目标三“用一段话写身边的事物”需要模仿它。

2.据教材而定,省心省力。

“生本”语文主张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内容,从教材中发掘、筛选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教学不会偏离主航道,也省去了挖空心思找内容的麻烦和焦虑,使教学变得清晰、易控、省心、省力。为此,我们需要修炼一种功夫,就是要能够分得清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语文教材中已经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我们只要依据课文进行教学就可以了,无须另行选择,另起炉灶。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知识、技能、方法等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它们是教学的主要方面,需要我们拨云 见日 ,结合教材 的实际情况,从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认真选择,狠抓落实。

《落花生》的教学内容不是“空降”的,也不是绞尽脑汁创造的,而是在认真研究了教材之后,紧紧抓住教材编写的课后题寻找、确立的。如教材最后编写了“小练笔”,虽然老师们都知道这是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容易被忽视或处理失当。在“生本”课堂里,这应该是当堂落实的教学内容。于是我便借助第十自然段“借物喻人(理)”的写法这个现成的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发现写法,用心练笔,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效果绝不是课外自己写写可以比的。

三、过程简约:以学为主,以教导学

一节好的课,或者说一节好的“家常课”应该是目标简明、结构简单、方法朴实、教师省力、学生卖力的课。我们通常概念中的“家常课”多指向教学过程的“家常”,往往是对课堂不炫技、不花哨、简单、朴实的一种认同。“生本”语文的课堂就是这样,它强调以学为本,学教结合,以学促教,以教导学,追求过程的简约朴实,特别主张在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自学。

语文学习为什么可以是自主、自学的?这关乎汉语文学习的本质。汉语文的学习过程,基本遵循的是“听说读写悟,语感为文悟,无悟则无文,语文贵文悟”的规律和主张。“语感文悟论”告诉我们,感悟既是汉语文学习规律的内化过程,也是汉语文应用规律的外化体现。汉语文学习主张的“博学”“审问”指向有所感,“慎思”“明辨”“笃行”指向有所悟。实际上就是强调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可以说,学语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无师自通,语文有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特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言是靠自己学到的。因此,“生本”语文课堂当然应该是自主学习的课堂,是以学为主的课堂。无论是认字写字、阅读理解,还是口语表达、练笔习作,都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安排学生潜心自学,以使学生能够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知,通过言语实践,获取新知,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认、写、读、说等方面的意义。这种弥足珍贵的自我建构不是教师的“讲”和小伙伴的“帮”能够代替的。教师要做的,就是立足现场,保持倾听的姿态,了解学生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组织、帮助、点拨和引领。

《落花生》 的教学过程,本质上就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感悟“花生品格”的过程中,我安排了阅读“资料袋”捕捉信息,让学生自己抄写、批注第十自然段并和小伙伴交流,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自学几句含义深刻的话,以及补充阅读《许地山》等教学环节,所有环节都是学生在自己学、自己悟,教师只是穿针引线,激励导引,他们学得有滋有味,效果自不待言。

四、结构明晰:制约随意,制造可能

教学结构,是和教学效率紧密相关的一个因素。优化的教学结构将有效制约课堂的随意性,为高效教学制造机会和可能。我们在推进“生本”语文课堂的研究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了“四步七环节”教学框架。图示如下:

第一步,亦即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前文已经对目标进行了阐述,这里想强调的一点是,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明确的目标,学生也应该知晓目标甚至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从而明确学习方向,强化学习动机。《落花生》教学一开始就带领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学习“为什么写”“怎么写”就是这个意图。

第二步是自主学习,其中有三个环节:引导自学、独立学习、小组合作。

“引导自学”不只是心理动机的激发,还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学任务,为他们指引自学的方法和路径。“独立学习”是那种挪到教师“教”之前的“学”,是“先学”,是进行自主建构的听、说、读、写实践。“小组合作”一定是在独立学习之后的合作,不仅可以缓解教师难以顾及每一个孩子的尴尬,更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启发、互相帮助,使辅导者在辅导中获得“教”的体验和方法,进而促进学,使被辅导者获得“教”的“一对一”甚至“几对一”的关注,学习质量自会得以保证,同时也必将因为这样的关注和成功的体验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当然,也不是每个教学内容都必须有“小组合作”,要视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合作的必要性。《落花生》教学在品读课文关键段落和语句的时候三个环节都有,其他教学内容则没有安排“小组合作”。

第三步为分享表达,同时也是第五环节。

经过前面的自学、合作,为学生创造一次分享表达的机会,不仅仅是汇报答案,更是指向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分享表达,可以面向小组,也可以面向全班。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在课堂上形成“交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分享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或是困惑,以此来历练胆量,借助“知识”促进“能力”。在《落花生》中,我先后安排了多次分享表达,对学会、会学意义深远。

第四步是检测达标,主要有“当堂检测”和“测后导学”两个环节。

教学“是否到了那里”需要评价、检测。“生本”课堂坚持当堂检测,反对将检测放到课后,变成家庭作业,否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会影响学习效果。在当堂检测的基础上了解学的情况,精讲释疑,适度点拨,进行测后导学,会让教学变得更加扎实。比如,在《落花生》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练笔并汇报交流,就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借物喻人(理)”,而我和学生的互动及生生之间的评价,就是“测后导学”的具体落实。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8

1.能正确认读本课容易读错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学会理解含义深刻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是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学会理解含义深刻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是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学会理解含义深刻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是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引出课题,明确目标

1.同学们,我们又已经进入到第四单元的学习了,谁还记得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学习第四单元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2.单元导语是我们学习课文的好帮手。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板书:15、落花生

4.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让我们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顺序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通读句子,想一想围绕着落花生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这些生词的读音最容易读错了哪个聪明的同学有信心读准它们。

出示课件:

3.围绕着落花生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尝议,谁能用简练的词语按照顺序说一说。

三、品读重点,领悟表达,体会含义

(一)课文是怎样写种、收花生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1.课文用了概括性的词语和一处逗号,就把种花生、收花生的过程写清楚了,语言多么简洁。点击课件:那收获的前面为什么要加上“居然”这个词呢?孩子们,课文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用上居然这个词语呢?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其实,“居然”还表达了一种心情,自己再读读,体会体会,没有想到了就收获了,心情一定是怎样的?表达了一种惊喜、一种激动。

2.谁能把这种惊喜、激动给大家读出来。谁能读得更激动、更兴奋。

过渡:花生收获了,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让我们一起到收获节上去看看,我们分角色来读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们我们一边听一边画出一家人议花生的句子。

(二)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画出姐弟三人和父亲议花生的句子,想一想父亲议花生和我们姐弟三人议花生有什么不同?

1.先读读读姐弟三人议花生,说能概括的说一说,我们姐弟三人分别从哪些方面来谈论花生的?

2.让我们聚焦父亲议花生的句子,想一想,从哪个方面议花生,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比一比看谁的发现多?父亲是怎样谈论花生的呢?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

预设:

1. 父亲看到的是花生的品质、由花生讲到了做人并对孩子们提出殷切的希望。

2.我们谈论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看到的是花生最可贵的地方?让我们聚焦父亲的话,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能用哪些词句概括?

3.父亲仅仅是在谈论花生吗?你从哪里读懂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希望我们像花生那样,虽然不好看,不漂亮,可是很有用处,父亲有花生的特点讲到做人的道理,这种方法叫借物喻人。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在体会句子包涵的意思,这样就能体会句子的含义。

4.少年许地山明白了爸爸的意思,他是这样说的?“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你是怎么体会到?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注意体会父亲这些词句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这也就是父亲对孩子们的希望。

小结:父亲运用对比、借物喻人的方法,从花生的品质讲到了做人的道理,并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如果说孩子们看到的花生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那父亲看到的花生的特点则是不易察觉的,如果说孩子们指看到了花生特点的表面,那父亲看到的花生的特点则是内在的。那我们应该怎样读父亲的话呢。姐弟三人是抢着说,父亲是怎么说的呢?

5.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读姐弟三人的话?怎么读父亲的话?

(三)理解课文的布局结构

6.同学们课文中种花生、收花生是几个月的时间,作者只写了一个自然段,而尝花生、议花生是一个晚上的事情作者却写了14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归纳:恰当的安排文章结构内容才能使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四、读写结合,咏物明理,书写启示

1.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学习今天这种对比和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出示例句:

(1)我选择的是小草。小草虽然没有花朵的五彩缤纷,没有大树的高大挺拔,可是小草拥有强大的生命力,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美化环境。

(2)我选择的是橡皮。橡皮原本是干干净净的,但为了清除我们的错字,给我们带来了干净,自己却弄脏了身体。

2.学生当堂练笔,教师巡视、作品展示。

3.愿意发言的同学,站起来就讲,我们把大家的发言连成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生活的启示》。学生讲到蜡烛、春蚕、粉笔、蜜蜂

落花生获奖教学设计 篇9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文章主次。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自读设问,讨论交流,读中悟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作者大体的思路,老师用这样的思路引导大家:

(1)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2)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是花生,而一定是落花生?

(3)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

(4)作者借花生想告诉我们什么?

(5)在写作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读一篇课文从接触题目开始,就要一边读一边想,教给学生读题思文的方法,做到不盲目读书。)

二、诱导初读

1、范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自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同桌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分段指名读课文,注意听清对字音读的是否准确。

思考: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哪些部分是次要?哪些部分是主要的?

(诱导预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初步分清文章的主次,为突出读写训练重点做好了铺垫,也为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打好了基石。并且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听读自读中,带着问题边读边想;一种学习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议、互补、互改。)

三、引导细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围绕花生讲了什么?

2、自读第一自然段,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想,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或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增加了广阔的自由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思考方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将多种读书思考方法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3、课文通过8个字概括了种花生的过程,通过一句短短的句子就把收花生的过程一笔带过,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不时地围绕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提示、指导,促使这种学习方法尽快转化为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形近字组词。

避墓()辩()浇()

辟()幕()辨()饶()

譬()慕()辫()烧()

2、多音字组词。

zhong()pian()san()

种便散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分清文章的主次。

2、分角色有感情一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对作者借描写花生的特点,赞美其所代表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哪些部分是主要内容?哪些部分是次要内容?

二、引导细读

1、自读第二自然段,用你喜欢的方法读懂它。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

(把学习的时间,方法的选择交给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过收获节是谁提出来的?都有谁参加?在什么地方过节?

三、指导议读

1、自读第三自然段至最后,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着通过阅读都读懂了什么?还不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做好标记。

2、四人一组讨论疑难,组长记下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3、各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疑难,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重点问题提出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整理、归并。

如:大家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什么?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作者借花生的特点的描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作者的话是什么意思?

4、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然后把看书的见解拿到学习小组中研究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5、分角色朗读。

(1)自由练读,自由组合。

(2)分角色朗读。

(3)评读,品读。

(4)赛读。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画句子、质疑及讨论、全班合作交流等形式来理解文章内容。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让全体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三是强调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了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朗读形式也注意多样化。)

6、小结。

归纳本课的阅读方法,进行相关的写作指导。

四、指导背诵

1、你喜欢文章的哪一段?想用什么方法背下来?

2、当堂背诵。

(指导背诵,既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又落实了课后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让学生用自己的背诵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五、实践活动

《落花生》教学设计七 篇10

传统花生油精炼工艺是一种化学精炼工艺,主要工序包括水化脱胶、碱炼脱酸、白土脱色、真空脱水、脱臭、过滤等。所以传统精炼方法对花生油中的固有成分破坏较大,炼耗高,而且多少会残留少量的化学污染物。

花生油低温过滤精炼工艺与传统精制工艺不同,是一种纯物理精炼工艺,无化学污染,产品安全、绿色、无污染,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花生中的天然营养成分、生理活性成分和特有的风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油品澄清透明。本文对低温过滤工艺进行了介绍,并举例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其工艺简单,机械设备较少,投资较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低温过滤工艺

1.1 低温过滤精炼原理及工艺流程

低温过滤是将毛油中各种磷脂等胶体杂质过滤出来的过程。该工序的原理是根据磷脂等胶体分子和油脂分子的熔点不同,当毛油温度逐渐降低到一定温度时,熔点较高的胶体分子首先结晶析出,此时在一定条件下过滤,析出的胶体因不能通过滤布而被截留与油脂分子分离。

1.2 工艺说明

(1)搅拌。从压榨车间榨油机得到的花生毛油,用齿轮泵打入低温过滤车间养晶罐(内设盘管换热),边搅拌边加入自制助滤剂,加入量为毛油量的0.1%~0.3%,搅拌速度为60r/min,搅拌20min。助滤剂是花生饼经粉碎后过18目筛制得,无毒无害,不引入杂质。

(2)冷却。搅拌后,打开循环水进水阀门边搅拌边冷却。整个降温过程中,搅拌速度为30r/min,油温从80℃降低到20℃,时间为4h。

(3)养晶。冷却后,停止搅拌,在20℃保持4h,熔点较高的磷脂胶体等杂质以助滤剂为晶核,逐渐结晶析、凝聚变大,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至罐底。

(4)一次过滤。采用液压板框过滤机进行一次过滤,过滤温度控制在20~25℃,滤布应采用厚、细双层滤布,过滤时起压要慢要稳,操作压力最高不超过0.3 MPa。一次过滤除去油脂中较大的胶体杂质。

(5)精滤。采用液压板框过滤机进行精滤,滤布采用布、纸双层滤布,过滤压力要平稳,操作压力最高不超过0.2MPa。除去油脂中细小颗粒、胶体等杂质。此工序也称为安全过滤,确保油脂澄清透明。

1.3 工艺要求

(1)第一道过滤前要加助滤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用来吸水,另一方面起预助滤作用。

(2)滤油机要满足较大过滤压力的要求,确保形成滤饼的最佳条件,进行加压过滤。

(3)冷却油输送泵即要满足较大过滤压力的要求,又要避免凝结胶质的破碎。

2 经济效益分析

本文以日处理压榨毛油40t/d精炼车间为例,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2.1 能源消耗减少

(1)煤耗。传统精炼工艺处理毛油的吨煤耗为110kg×0.15=16.5kg;低温过滤精炼工艺不需要蒸汽加热,不消耗煤,吨煤耗为0kg。故低温过滤精炼工艺处理1t毛油节约煤耗为(煤单价以0.79元/kg计):

16.5kg×0.79元/kg=13.035元

(2)电耗。低温精炼工艺处理毛油吨电耗8.7kW·h;传统精炼工艺处理毛油的吨电耗为10.7kW·h。故低温精炼工艺处理1t毛油节约电耗为(电单价以0.57元/kW·h计):

(10.7-8.7)×0.57元/kW·h=1.14元

故低温精炼工艺处理1t毛油节约能源消耗费用为:

2.2 炼耗降低

传统精炼工艺中,一方面采用水化脱胶工艺脱除油脂中磷脂含量,此工艺中由于部分中性油与水产生乳化,油脂损耗较高,一般为磷脂含量的0.5倍,约为毛油总质量的0.5%。另一方面在碱炼脱酸工艺中,部分中性油与碱生成皂变成皂脚排出,损失量约为0.5%。因此化学精炼的炼耗一般为1.0%。相比之下,低温精炼工艺采用纯物理过滤工艺,基本没有油脂损耗,精炼过程损耗大大降低。

传统精炼工艺吨炼耗为:1t×1.0%=0.01t

故低温精炼工艺处理1t毛油节约损耗为(毛油价格以13 000元/t计):

0.01t×13 000元/t=130元

2.3 副产品价值下降

传统精炼工艺产生的皂脚量为毛油质量的4%左右,价格约为1 000元/t;低温精炼工艺脱下的磷脂含量约为1%,和油泥一起浸出后进入粕中,以粕的价格出售,价格约为3 300元/t;则副产品价值减少为:

1t×4%×1 000元/t-1t×1%×3 300元/t=7元

综上所述,低温精炼项目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与传统精炼工艺相比,每加工1t压榨毛油可节约费用合计约为:130+14.205-7=137.205元。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3 结论

(1)花生油低温过滤精炼工艺低温精炼工艺,能源消耗低,炼耗小,无蒸汽消耗,资源利用率高,无废弃物排放,是环境友好型新工艺,符合当前我国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和建设循环经济的要求。

(2)花生油低温过滤精炼工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花生中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成分和特有的风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油品澄清透明。技术简单,工艺可靠,投资少、见效快,效益显著。该工艺已经在实践中成功应用,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王章存, 康艳玲.花生油制取技术研究进展[J].粮油食品科技, 2007, 15 (6) :40~42.

[2]田养儒, 冉萍, 柏云爱.浓香花生油制取工艺设计实践[J].中国油脂, 2008, 33 (8) :14~16.

[3]何东平.浓香花生油制取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200.

《落花生》教学设计七 篇11

大家好!今天,我微课展示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落花生》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孩子,喜欢猜谜语吧!请听: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子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猜猜它是哪种植物?对,是花生。

2、(出示图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它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

3、本文的作者是许地山。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曾以“落华生” 为笔名,勉励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落花生”为笔名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有所收获。二整体感知,抓重点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对,课文围绕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件事。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着重描写的是什么?

作者在写“种花生、收花生”时仅仅用了一个自然段,而用了更多笔墨在描写父亲与孩子们“边吃边议花生”上。三 读中感悟

请你读读课文中“议花生”部分。想想围绕落花生,一家人进行了几次议论?是的,两次。第一次是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次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人。

(二)赞花生

1、当父亲说: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一家人又是怎样说的呢?姐姐说、哥哥说、“我”说。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却指出了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首先来看父亲的第一段话。想一想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来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挂在枝头上,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3、该抓住哪些关键词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对,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矮矮地长在地上”这些关键词来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吧。

4、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我们体会到了花生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二)学花生

1、那么,父亲仅仅在说花生吗?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请大家来看父亲的第二段话。(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们做谦虚朴实,不计名利,对别人有用的人)

2、父亲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了怎样做人。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小结: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父亲的话有所感悟。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无私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对社会没有用的人。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死,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许地山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许地山曾说过: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一样的人呢?请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吧!是啊,辛勤耕耘的农民、呕心沥血的老师;无私奉献的奥运会志愿者、不畏严寒酷暑坚守岗位的警察、为了一方净土,不怕脏不怕累的清洁工、风雨中的送报员、默默无闻的修理工„„他们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但他们不图虚名,切切实实在为人民服务。他们就是默默奉献的落花生。(五)布置作业。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体会父亲所说的话,从中学会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课前准备:

课件、许地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重点。

1、回忆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围绕题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2、导入: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兴趣。那么作者一家人到底议论花生的什么呢?他们借花生又告诉我们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落花生》。

3、交待本节教学目标:

二、抓住重点,细读品味。

1、重点学习议花生部分,出示思考题。

⑴、默读课文,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好处的?父亲的观点是什么?

⑵、找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⑶、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花生的品格议论之后感悟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静心学习,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成果

⑴、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这里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⑵、师:兄妹们所说的是花生显而易现的好处,而父亲指的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特点,父亲对花生做了几次议论?每次议论有什么不同?我们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然后思考:

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来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来体会,看谁读得好?他读的好在哪里?他抓住了哪些关键词?用了什么语气来读的?然后大家再一起有感情的朗读。

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埋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了花生的可贵品质是什么?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做什么样的人呢?谁来读一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引导学生抓住“不好看”“很有用”关键词语,读出父亲教育我们的语气。指名感悟。

⑶、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出有关的句子。(生读后)追问: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学生再次交流,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①读父亲的话。

②填空,体会父亲话的含义。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 ____________:它的果实____________,不像桃子 石榴 苹果那样,把____________的果实____________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____________。你们看它____________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____________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____________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人要做____________,不要做

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③说说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三、再次感知,学习写作方法。

生再次读课文,看课文每个部分各占了多少篇幅?经历了多长时间?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1、让学生采用分部分朗读来进行区分。

2、小组讨论,从文本写作意图等方面来理解这样写的用意。师小结: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理”。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启迪: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写作时要应用这两种方法。要学习这种“借物喻理”方法。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里父亲用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做比,诣在强调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而不是贬低桃子、石榴、苹果。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又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五、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课堂小练笔的题目设计

(1)直抒胸怀。赞美你,____________(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2)借物喻人。____________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

六、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略写)

尝花生(略写)

我们议花生(略写):好处议花生(详写)父亲议花生(详细):品格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作者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这是作者听了父亲两次议花生后的感悟。我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理解了花生的可贵之处后,再让学生体会这句话的内含,就容易了许多,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接着我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是有用的人,”“体面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渗透人生价值观教育。随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有哪些人像落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感悟到的“清洁工”、“邮递员”、“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都是很普通的,但他们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再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你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由此,让学生拓展,写一写生活中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和事。

本节课有亮点,没想到学生在回答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说,要做苹果、石榴一样的人,因为当今社会,是需要自己展示自己,也有很多要做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很多不足的地方:

本节课学生对于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其意,但联系生活实际说却感觉困难;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及时的做出点评;备课时自己在对“花生有些什么好处”这方面准备不充分,课外知识准备没有到位。讲得多了,教学程序有点乱,设计的多形式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明显,读少了,读得不到位,读得不精彩。

上一篇:文艺部2011——2012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致奶奶的一封信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