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沉冤何时翻教案

2024-07-14

千年沉冤何时翻教案(通用5篇)

千年沉冤何时翻教案 篇1

《何时绅士?何时淑女?》主题班会教案

——省实附中 许诺

教育背景:

已经在省实附中生活、学习了将近两年的同学们,难免有些浮躁。对环境的适应,对玩伴们的熟悉,也埋下了“无礼”的种子。部分同学礼仪素养大不如前,言行举止显露出自私与粗俗,不利于整个班的班风建设。

教育目的: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让学生从外在上对绅士、淑女的认识,到对绅士风度、淑女风范的学习,最后到对绅士、淑女的内在分析,懂得了拥有一颗强大、从容、通透的心是成为绅士、淑女的最终保障。

教育方式:

本节班会课采用的教育方式如下: 1.概念理解 2.图片评价 3.视频观看 4.分组讨论

5.方法、技巧指导 6.小品表演 7.小日记 8.名人名言

9.个案探讨(同学们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10.班主任总结

班会设计:

一. 概念引入:什么是绅士、淑女?

• 绅士:在与人的交往中仪容举止得当、风姿优雅、彬彬有礼,富有教养的男士。

• 淑女:仪表整洁、谈吐自然、举止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知书达礼的女士。二. 绅士、淑女之初判断

给出一些人物图片,让学生畅所欲言,讲讲你认为图片中的人物是否绅士、淑女并分析为什么。

三.小结一:

在还没深入接触一个人之前,我们通常以一个人的穿着、神态、长相、肢体动作来判断他/她是否绅士和淑女。

四.绅士、淑女之第二判断:在开始与一个人进行交谈和交流之后,你用什么来判断他/她是否绅士/淑女呢?

通过观看一个采访网络红人“芙蓉姐姐”的视频,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一个人谈吐的重要性(语调、语速、讲话神情、讲话内容)五.小结二: 气质美,属于一种内在美、精神美,是以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思想修养、道德品质为基础的,通过对待生活的态度、情感、行为等直观地表现出来。六.绅士风度、淑女风范能学会吗?

• 通过让学生思考“绅士风度、淑女风范能学会吗”,引出对绅士风度、淑女风范的学习和礼仪指导。

• 提出另一个问题:学会了绅士风度、淑女风范,陶冶了情操,你就成为了绅士和淑女吗? 七.小品欣赏《淑女计划》 故事背景:

邢如风是个泼辣、平时不注意礼仪和形象的“假小子”,在班上被同学们称为“风哥”。但实则如风的内心是个正常的女孩子,她在乎别人的看法,也真心希望能改变自己的形象。于是她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淑女计划”,努力地学习淑女风范。然而,在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下,如风最终崩溃了,脾气更变本加厉,她想不通自己改变失败的原因,直到电台的知音姐姐解答了她的困惑„„ 讨论:

• 如风学会了淑女风范吗?

• 为什么学会了淑女风范的如风,依然不被大家视为淑女呢? 八.小结三:

• 绅士、淑女不等于永远没负面情绪和讨好他人,更不等于时时刻刻压抑自己的情绪。绅士、淑女们只是学会用更好的方式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有更好的沟通和表达技巧。情绪的积聚和无法宣泄,会引起某种场合的失控。

• 绅士风度、淑女风范只是表面的,技术的东西,是皮毛的技巧。如果没有内心的平和与坚定做支撑,单纯对绅士风度、淑女风范的学习,都只是做作。因为不是来源于内心,于是无法永恒。

九.欣赏学生日记《绅士之悟——地铁让座》

引导学生认识:绅士风度不只来自于道德的约束和世俗的要求,更多的,它应该是一种人对人的惺惺相惜,一种理解,一种同情。而这一切,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十.名人名言解读

十一.同学们心目中的绅士和淑女

让同学们自由畅谈自己心目中的绅士和淑女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品质,选出班级中绅士和淑女的模范,回归到班级自身情况的探讨。十二.班主任总结:

向学生讲三个班级任在生活中体悟到的人和事,以打动和内化学生; 表扬班级里的绅士、淑女模范;

提出班级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 十三.回归主题:何时绅士?何时淑女?

有一天当你磨练出一颗勇敢、从容、通透、成长了的心,你就不知不觉地成为真正的绅士、淑女。

班会效果:

通过此次班会,学生们从以前对绅士、淑女的肤浅认识,上升到明白假如没有强大的内在做依托,单纯对绅士风度、淑女风范的学习都只是徒劳,成为不了真正的绅士和淑女;另外,在班会课中加入学生日记展示、班主任生活体悟、班级自身情况探讨等元素,也将主题“何时绅士、何时淑女”内化到学生心灵。

老师,你何时才能不再走教案 篇2

老师,你何时才能不再走教案

老师,你何时才能不再走教案 按理来说,送教下乡的课,该是在我们这个县区域里教师优中选优的课。在做课之前,我一再告诉教师,不要走教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话语作为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怕教师不懂,我又用土话补充说:课堂教学就如同一块土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茁壮成长的幼苗,有的是棉花,有的是油菜,有的是花生……我们要学会适时播种,适时收割,切不能统一。课堂上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你才算是一位好教师。不能总是想着心里的预案,引导学生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里,跳进去跳不起来的就被淘汰掉。 有一位教师听了我的话,说她将会努力去学着做,一路走来,我从她的课堂话语和课堂教学看,总是看到她在走教案影子,直到最后一个乡镇她做的一节课算是角色做到了最好的转换,忘记了自我,心里装着学生。事后,我想,一个优秀教师就一节课磨了这么长的时间,才有所转变,作为乡村教师,无人管无人问的课堂,教师又何时才能不再走教案? 案例一:教师首先抛出问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认识了磁铁,那么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呢?”教师相继在黑板上板书“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用多媒体图影仪出示一堆物体――回形针、铁钉、橡皮筋、纸、铁夹子、铝片、木块、铜线、铅笔,让学生估猜。有的学生说磁铁可以吸引铁,有的学生说可以吸引金属。多好的教育资源呀,教师可以顺势解释,什么是金属,就是含有“钅”字旁的字都是金属,比如,铝、铜等,然而教师不解释什么是金属,放弃了这个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说:“既然大家估猜了,可以用磁铁去试一试,看自己的估猜是否正确。”作为知识教学,教师做的不为错。可是金属种类很多,磁铁除了可以要吸引铁之外,还可以吸取钴、镍等少有金属,学生概念不清,又如何在今后生活中去探索。另外,科学课就是要放手让学生估猜,估猜正确如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对估猜的结论进行修改的过程,老师放弃了金属这个错误的估猜不问,使得本该互有灵动的课堂失去了生机。 案例二:实验做完了,教师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物体名称 共同点 物体名称 共同点 回形针 铁钉 铁夹子 都是铁材料制做的 都能被磁铁吸引 橡皮筋、木块 铝片、铜线、纸 铅笔 都不是铁材料制做的 都不能被磁铁吸引 学生都在实验报告单里填写共同点“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这个填写不为错呀,只能说你的大标题有了,就不宜再填写了,也算是一个勉强的理由。可是学生因为没有填写教师预案要求的“铁材料制做的”“不是铁材料制做的”教师就不知道修改自己的教案,而是一味的要求学生填写自己预案的标准。课后,我和做课教师交流,没想到她说:“教师能在学生面前说自己教案设计错了吗?”于是,我想到了我们的.社会没有宽容的学术思想言论氛围,更没有真理生存的土壤。如果都有充分、自由、合法的表达空间与机会,任何一种思想观点都没有绝对权力的支持,都可能犯错误。我们是教师,是课堂的首席,而不是权威,有错为什么不能改? 世界本来就是复杂多元的,人的思想因为人的生命的阅历不同,体验与感悟就不可能相同,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世界,出现不同的学术思想观点,有着不同的学术形态,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就是要告诉学生,他们也会和教师一样出错,不出错的最好办法是兼容并包。我们的教育,从小就把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害怕错误,不敢尝试错误,可能是我们中国人所犯的最大错误。也是钱学森之问永远没有答案的结果。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可错性,应该视为一个自然正当的过程,科学课为什么不能传授这一个观点? 教师之所以不能以学生为本,从这一段和教师送教的情况看,是自己害怕错误,怕失自己的权威。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是出孔圣人而不出柏拉图这样的哲人。哲人是提出并探讨问题的,圣人是扼杀并消灭问题的。哲人不断尝试错误,圣人则代表绝对正确。我是一个不怕丢面子的人,话说回来,也没有面子可丢,有时可能为了一个学术问题和教师们争执不休。教师怕丢面子,总是扮演永远正确的角色,又怎么能不去走教案? 说让教师不要再走教案,实际上是新课改呼吁科学真理的回归,因为科学真理只能够在一个宽容自由开放的环境里才有可能生长出来,这也可能就是钱学森问题的关键环节吧。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虽然我不赞同你的意见,但是,我要誓死保护你发表意见的权利。

第一单元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表演、论辨等形式展示成果,进而开阔文化视野,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

3、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英雄故事的讲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以“战争”为话题,多角度地认识战争的残酷,正义和非正义,阐明观点,提高写作能力。

活动重点:

1、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通过活动,提高对战争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活动准备:

1、读几本有关战争的图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为讲战争的故事作准备。

2、浏览介绍有关战争的网站,查阅有关战争的知识。

3、走访身边的老战士,观看影视作品,了解中国解放的历史。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影片导入

《南京大屠杀》片断。让学生充分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看了《南京大屠杀》片断,肯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吧?

是啊,正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我们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板书课题)

一、战争故事,你说我演

主持人:在语文课上或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过不少英雄故事,知道很多革命家不怕牺牲,智斗敌人的轶闻趣事吧。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搜集整理的探险故事向同学们说一说,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另外同学可进行小品或哑剧表演来配合,以增加对战争的理解。

英雄故事讲述要求:

1、故事真实、连贯,2、内容集中、鲜明,3、灵活运用方法、技巧,4、普通话标准,流利。

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代表„„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刘胡兰宁死不屈。

☆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英勇献身。

主持人小结:不错。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虽然这些英雄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但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今天我们重温英雄的故事,缅怀先烈,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好的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二、战争诗词,你吟我诵。

主持人:同学们,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下面让我们进入吟诵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以及关于战争的成语的环节,看谁说得多,说得好。通过活动,尽可能地丰富我们的文化积累。

下面我们先来说有关战争的古今诗词,通过诗词的吟诵,让我们更好地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领略战争的悲惨和战士的战地感受。

☆青青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眼。(毛泽东《七律长征》)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主持人:看来同学们课后下了不少功夫,一个个成语后面都有一段战争故事。接下来,我们看看,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看谁又能说的多。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主持人:好,名人们对战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对这些名言需要反复体味,才能领略他们思想的精髓。

三、战争遗迹,走访交流。主持人:和平阳光普照下的我们,要记住过去,珍惜今天。在这次综合性活动中,在你的村子附近,也许就有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战争遗址,你走访地怎样了,了解了哪些情况,拍摄了哪些资料,做好哪些记录;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走访的见闻和感受吧。

四、战争预测,你说我评。

主持人:五十年后,如果再发生大的地区冲突,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在这次战争中,将会出现哪些新式武器呢? ☆21世纪的战争,将是尖端武器的竞争和较量。科学家和军事家们预测,未来的战争中将有七大尖端级武器称雄于战场,它们是:激光武器、隐形武器、单兵攻防武器、微波炸弹、纳米武器、信息武器和无人化武器。

五、战争是非,赏析提升。

主持人:“铸剑为犁”的雕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矗立了四十多年,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这是为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战争的?下面就让我们辩一辩战争的是与非。

下面我们来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第二个问题: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第三个问题:怎样理解“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这句话的含义? 第四个问题: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主持人小结:战争的是是非非,同学们已经说了很多,邓小平爷爷说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主旋律,但形势不容乐观,世界时时燃起的硝烟仍未烟消云散。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时刻警醒:血雨惺风应有涯,铸剑为犁应有日!但是,我们不怕战争,如果有来敌侵犯,我们定会捍卫我们的主权,为正义而战。

课堂小结: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获得了许多关于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开阔了文化视野,并且对战争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提高了对战争的认识,培养了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我们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共同探究,通过活动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增强。另外,本次活动还提高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拓展延伸: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精神。【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美国及前苏联载人飞船文字及图片资料,我国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及返回的部分录像资料。

2、学生准备: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学生交流有关资料,引出课题

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现在请大家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师: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其实在中华民族的航天历史上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英雄。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他的名字叫“万户”,万户做了什么?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呢?请打开课本第19课。

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自读收获:

3、梳理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条理:

找出文中的两个过渡段(第四、第六自然段),将课文划分为五个部分,中间三个部分分别写万户乘坐火箭飞行没有成功、我国成功发射人造地球 卫星、我国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三、重点研读,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1、研读第七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要什么?

2、研读第四第六两个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四、加强朗读,回归整体,感悟“千年梦圆在今朝”

1、学生自愿起立读课文,可以读全篇,也可以读感兴趣的几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民族自豪感。

2、感悟课题:

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圆──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返回。

千年──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人造卫星上天、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

3、播放美国及前苏联载人飞船文字及图片资料,我国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及返回的部分录像资料。

五、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1、学生齐读蔡桂林的《炎黄飞天梦》。2、片断练习:

给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或其他科技工作者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理想。【板书设计】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 梦想 时间顺序 万户飞行 没有成功 尝试 前后照应 卫星上天 振奋不已 执着 排比句式 神州飞船 成功飞天 梦圆 详略得当《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

伍芝云

《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教学时以“神五”发射为突破口,通过课件、品读感受千年梦圆的激动、自豪,体会千年梦圆在于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一、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1.我在课题上做一个铺垫,谈话揭题后,我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能解释课题的句子,交流时抓住“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引导学生交流,弄明白“千年梦”和“圆在今朝”各指什么。在明白了课题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来读课题,营造了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

2.在研读了航天工作者圆梦的艰难历程和体会了航天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后,请学生观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视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内心自然而然地升华起了骄傲、自豪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配乐朗诵课后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来加深感情。

二、阅读感悟,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研读航天工作者圆梦的艰难历程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航天工作者付出辛勤努力的句子,同时写写批注,可以和同桌讨论自己的感想,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读读、找找、写写,抓住了能够体现 “辛勤努力”的词句,如抓住“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 个”体会到参与完成这项工程的单位非常多,工作人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抓住一组带有四个“有的人”的排比句,感受到工作人员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献的精神,在语言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不仅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不足之处:

1.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课文篇幅很长,一课时的时间要完成教学,任务很紧张,留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少,不够充分,如果时间允许,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才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2.教学内容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虽然课堂上教师运用了多种方法,但留存在学生心中的感动还不多,好多学生可能没感受到千年飞天梦实现时的那种激动之情,学习的热情不高,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还应多做点文章。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

伍芝云

【说教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 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 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段至第3段), 简要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 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第二部分(第4 段至第10 段), 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 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第三部分(第11段), 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 登临月球, 探索火星, 遨游更深更远的太空.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具体叙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伟大意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二是学习默读课文,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预设】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最终实现梦想的原因,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 默默奉献, 勇于探索, 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这篇课文激情澎湃,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自豪与骄傲。教学这一课,我注重引导学生用朗读从字里行间自豪和骄傲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说过程】

一、创设朗读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新课程强调小学语文应注重朗读,以读代讲,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尽量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文中有几个部分有一些抒情的语言,要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飞天梦实现时的激动、骄傲、自豪之情。为此,我在课题上先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先理解课题,然后说感受,再带着感情来读。为继续加深这一感情,再通过让学生观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视频,让学生再次升华骄傲、自豪之情。

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航天技术发展的漫长和艰难的句子,体会其中的艰辛,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升华感情,为祖国感到骄傲。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朗诵课后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来加深感情。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才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二.把握朗读时机,唱响课堂旋律

不仅朗读形式很讲究,对于某种朗读形式的指导也是十分有学问的。在指名朗读时,要注意一开始尽量不要叫朗读最好的学生。如果一开始就叫班中朗读最好的学生来读,但接下来如果再让其他学生朗读的时候,往往就很难看到有人举手了。可能在大家的心里都认为自己没有他读得好,也就没有那个积极性了。这时如果你说“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或者“谁也想来读一读”,那等于是没说。大部分学生在一开始朗读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朗读到位,这时作为老师就得及时引导,而这引导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朗读指导的时候,一开始让一位朗读水平很一般的同学来读,那么其他学生已经从中听出不足的地方,往往这些不足的地方是大部分学生都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再适时的抓住这一处加以评议指导,第二位学生就会在这一方面注意了。经过多次的朗读、评议和指导,学生就越读越有进步,越读越有劲了。如果学生读不出来感情,老师要进行范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梦圆飞天的激动之情、喜悦之情、自豪之情。

《千年梦圆在今朝》语文教案 篇5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二、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xx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州五号” 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 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上一篇:十八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抓不住一点星光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