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凤凰古镇

2024-05-16

千年的凤凰古镇(精选9篇)

千年的凤凰古镇 篇1

摘要:对千年古镇大港头镇进行了规划定位,介绍了大港头镇的规划布局结构,对大港头镇建筑风格的保护与沿江建筑的修复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大港头“古堰画乡”保护与发展的运作机制,以促进古镇的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千年古镇,保护,发展,规划

“古堰画乡” 是楼阳生书记在谈及大港头区域文化产业项目定位时首先提出的。其规划位置包括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古堰”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通济堰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型水利工程。“画乡”指大港头镇,其位于松阴溪入大溪(瓯江)处,其古渡口、古亭、古码头等构成了优美的江南水乡自然画廊,是省内外著名的“丽水巴比松”油画画派,浙江省唯一的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和全国摄影基地。

1 对千年古镇——大港头镇的规划定位

“古堰画乡”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镇区、坪地、堰头和保定范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城市形象定位和城市总体功能布局,在全面考察、掌握“古堰画乡”区域内城镇与村庄的历史、地域、建筑、民族、产业等方面的特色后,在大港头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将“古堰画乡”的发展定位为“三基地一中心”:即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行画生产基地和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同时结合大港头镇的“本土文化”,努力塑造出“地方特色”,突出小、精、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3个层次的关系:1)大丽水层面。将大港头镇建设成为大丽水重要的文化窗口。2)区域层面。将大港头镇建设成为浙中、浙南地区民间工艺的集散地、文化产业博览重镇及旅游胜地。3)生态层面。将大港头镇建设成为山、水、人和谐一体的生态小城镇。

2 大港头镇规划布局结构

根据大港头镇的规划定位,以及小城镇发展“居民生活半径小,城镇功能混合布局”特点,在规划编制中避免现代都市空间模式的冲击,尽量保持老镇区历史地段空间结构的特色和原有道路、水网结构的体系与空间尺度。树立超前的意识和发展观念,力求“弹性规划、混沌发展”,在目前开发的可操作性与未来发展的创造性之间寻找理想的切合点,使发展中既保持城镇功能区块主导的明确,又保持传统街巷中功能的适度模糊性,并留有弹性余地,为未来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2.1 规划空间结构——“三线一核”

空间发展遵循疏密原则,城镇发展相对集中,结合“插入式”空间布局原则,延续原有历史空间记忆,适当留空,保持原有视觉通透的田园乡村风光。

“三线”即北线(水岸线)、中线和南线。北线指规划区域中心的滨水岸线,该区域发展延续原有滨水空间特质,还原前河后街的老街特点;同时在水岸线东、西端分别建设“古堰画乡”度假宾馆和会议会展中心,并且向对岸的坪地及保定村延伸发展。中线位于综合功能区域,以文化产业博览为主题,向两端村落(玉溪和坛头嘴)延伸发展。南线的主体则为居住用地,将规划民间工艺作坊、居民回迁住宅以及商品房住宅,设置相应公共配套设施,并向两端村落(玉溪和坛头嘴)延伸发展。“一核”指整个镇区核心所在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及其中心公园。

2.2 景观、生态——“山水相映、田园成趣”

运用生态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吸取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保护城镇的原生自然环境,加以合理地改造,使其趋于生态化和景观化。此次规划中,结合区域内独特的山水地形条件,城镇带形横向展开,从而保持与山水最大接触面;在镇区内还原及优化原有水系,使其呈网状贯穿全镇,结合水系产生大量公共绿地及景观开放空间,保留部分农田,形成独特的田园风光,延续其历史记忆,使人与自然亲近相融,人中有景,景中有人,给人以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感受,处处体现悠然的情调和勃勃生机。

2.3 传统街巷空间的营造——“街区、道路、水网的小尺度”

每个城镇都蕴含着有别于其他地方的自然地理风貌和社会民俗风情,为了充分体现“山水清佳,风气朴茂”的吴越文化特色,规划将原有传统的小街区、小尺度的道路及水网为其发展主题并营造适宜的空间环境,继承原有空间模式,还原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场景。

1)充分尊重原有城镇现状道路,提高开发建设的可操作性。

2)道路规划契合传统村落结构,在充分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减小道路尺度,加大道路密度,营造小街区的传统街坊空间。

3)道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弯曲,从而增加景观容量。

4)组织环线交通,减少城镇对外交通(53省道和丽水—龙泉高速公路)对城镇布局干扰。

3 大港头镇建筑风格的保护与沿江建筑的修复

根据“古堰画乡”的发展定位,在对大港头镇建筑风格保护与沿江建筑修复的问题上,按照“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将房屋式样按原有特色原汁原味地恢复,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宿感。

1)保护与修复采用“移植”“整修”的手法。

对建设中需拆迁的有价值建筑,采用“移植”的办法;对新区中其他有价值建筑,则通过“整修”办法予以充分利用;对原生态的田园风光特色在建设中做“片断式”的整体保留;水系的整治以原地表流径、河道为基础,结合规划道路与景观需要作疏浚改道处理;商业步行街、行政中心、农民公寓等建筑以低层为主;道路、节点、空间结构则作为历史街区整体风格的延续。

2)结构采用“仿古式”建筑格式。

对部分严重破败或有碍观瞻的建筑进行拆除时,外观及色彩修复采用仿古建筑格式:建筑主体采用青灰砖和木材等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基础部分以卵石、条石砌筑,外墙面统一用青灰砖砌;结构采用传统的木结构或砖砌结构,屋顶仍采用双坡顶,可用硬山或悬山屋面形式,一般为小青瓦或素筒瓦屋面,木结构屋面的可做成四周稍稍伸展出屋身,出檐较浅且上面覆盖青灰瓦;建筑外墙细节部分如门楣、门槛、窗沿檐口等部位,镶贴仿古装饰构件,对于柱、梁、枋、门槛漆成仿古朱红色,门窗为红棕色,其余则为红棕、白、黑色,以求整体效果。

4 大港头“古堰画乡”保护与发展的运作机制

1)由政府控制更新方式。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有历史价值建筑的保护、维修方式、方法以及对危房的修建,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方式等进行严格管理。2)实行居民房屋自我更新方式。这种自我更新方式投资较少,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的地形条件,不同的家庭需求,创造出具有个性和多样性的空间形式。但这种方式易受现状环境和现有技术条件的制约,由于居民缺乏对传统历史风貌的整体维护观念,需要建立一种制度,有效地引导居民自我改造与保护传统风貌有机结合,实现古镇利益与居民个人利益的“双赢”。3)采取开发利用发展方式。建议政府部门对有特色的古建筑、古街采取利用和维护相结合的原则,可继续建筑原有的功能和用途,如公共古建筑可改作民间活动场所,特色民居可维修整治后进行旅游参观;也可改变原来的用地功能重新整合旧建筑的使用功能,直接或委托房地产开发商作为投资者,建设可提供民俗文化旅游服务的商业网点,建成后由当地居民租赁或购置后经营。4)开拓特色经济发展方式。开展文化博览和休闲旅游、恢复当地手工作坊、发展土特产加工业、特色餐饮业、土特产零售业等,并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宋朝郭熙曾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者之为得。”大港头“古堰画乡”规划立足于人地关系的长远和谐,以追求人居的诗意环境为目标,挖掘传统山水的历史文化,突破物质空间规划的局限,延续它特有风韵,以山水为纽带带动特色文化旅游活动,使古老的水乡文化在新的时代环境里散发出新气息。人们相信,保护和发展大港头古镇只要尊重其发展规律,思路正确、措施得力,既利用它的文化价值,又充分发挥它的实用价值,对其进行更新改造、恢复活力,就是保护了可游可居的福地。

参考文献

[1]高琳,王静.柞水凤凰古镇的保护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7,33(30):27-28.

千年的凤凰古镇 篇2

上岸后的你一定很想到“房子桥”上看一看吧,它就是虹桥,是—座风格独特的桥,桥上面有一座房子,它有三层。第一层是小商店。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是茶楼和咖啡馆。虹桥很像一条迷你商业步行街,你可以买到你喜欢吃的、玩的 、还有纪念品。

我觉得雨中的虹桥特美,它的斜顶上的瓦片缝上的雨水滴在江面上,每一滴的声音都是轻盈的、有节奏感的 、给人一种幽静和轻柔,水滴的声音是一曲歌颂雨中古镇的乐章,如果这时泛舟沱江,你会情不自禁的感到:这雨中古镇的每一件景物都有一种独特的姿态,雨中虹桥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雨中“细雨洗万物,万物又发新。”(我自己做的诗!)的景色之中了。

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天气晴朗的凤凰古镇和雨中的凤阻古镇有天两之别,天晴的时侯人们走在小巷中熙熙攘攘的,这儿有人在欣赏江畔美景;有人在小商铺中为了自已喜欢的艺术品讨价还价;还有的人在姜糖店中品尝适合自已口味的姜糖;我采访了拉姜糖的叔叔。雨中人们还是熙熙攘攘,打着伞逛街,可是凄安静多了,人们的情调和天气呼应着。我也陶醉在细雨飘飘的美景中了。我想大家也是陶醉在这衔接的天衣无缝的美景之中了吧!雨一停人们的情调又变回了明朗,还和了一点雨后“万物又发新”的情绪。

慈城:绵延千年的精致古镇 篇3

应该说,现在的慈城只是浙江宁波江北区的一个镇,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街巷纵横,精雅的屋宇接连不断,森然的高墙紧密呼应,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象。虽然岁月茫茫,处处已显出苍老,但风骨犹在,没有太多的破败感和潦倒感,像藏身于避风港,躲过了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的惊涛骇浪,看上去都好像旧了似的,却露出了真。与高楼林立,热闹繁华的宁波相比,恍若隔了一个世界。

古城徜徉,温故知新,让人按捺不住地兴奋。忽然手机响了,是黄永松打来的,问我到了慈城没有?我说:到了到了。他说:“好,我在走马楼饭庄等你。”黄永松是我敬重的前辈,他70年代初在台湾创办《汉声》杂志,一直以民间姿态采取田野调查的手法,图文并重地记录了中国丰富的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搭建起一个“中国民间文化基因库”,恰如现代版的《天工开物》,2006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最佳行家出版物”。

黄永松说:“我和这座古城的缘分,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的皈依;慈城修旧如故,绵泽后世,这就是最好的坚持,最好的传承;我们相聚在此,透过‘母亲的艺术’,用期待的砖,砌信仰的墙,一起为她许诺一个未来。”黄永松神采飞扬,妙语连珠。

“母亲的艺术”展览设在冯岳彩绘台门,一进门,满眼都是儿时的记忆,还有哪个地方会比这里更合适展览呢?展览分女红、中国结、纺织、刺绣、剪纸和蓝印花布6个主题,汇聚了各地华人工艺大师的精心之作。最亮丽的是女红馆,手工拼布的“百衲被”挂在竹竿上,看似农家小院晾晒的被子,走近一看,咦,比那些趋之若鹜炫富的国际知名奢侈品还要精美!在男耕女织的社会,女红是女性的本分事,但随社会发展,却渐渐被人淡忘了。进入女红馆如探身于从前大户人家的小姐闺房,红木额围了红绸金字,绣上缤纷的花卉,还有戏水的鸳鸯,针针丝线,怀有少女情怀。

看完“母亲的艺术”展览,转身去冯俞宅看“工艺五展”。惠山泥人竟然把中国传统的大红大绿的色彩玩出了大雅,真了不起!展品分粗货、细货与工艺手法3项,细货最精彩的是手捏戏文,大多出自昆、京角色,宛然如生。“捏人十八法”、“彩绘七法”与“装光四法”,详实如教科书,完全可以学习掌握。展出的惠山泥人全是《漢声》的藏品,据说当年无锡民间艺人生活还不富裕,黄永松为了完整反映惠山泥人的制作过程,答应买下所有加工的作品。岂料这套藏品一展出,引起了轰动,原因是现在没人会了,即使有也捏不出那股神韵,因为以前手捏戏文的艺人都是戏迷,不光是生、旦、净、丑各种角色,还有杜丽娘的三笃板裙衫、白素贞的兰花指、阎婆惜的冶艳装饰……都是惟妙惟肖,而问题是连无锡惠山泥人博物馆也拿不出这么精美完整的作品,派人来洽谈转让,黄永松哪里舍得卖,博物馆只好拍照回去展示。

同样以泥为材料的宜兴紫砂壶是不上釉的陶,曲桌流壶,72道工艺,详尽阐述,从认识一把壶开始,进入壶的世界,500多年来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款式,名家名壶洋溢出悠远宁静的文人气。青花瓷,是手绘在瓷胎上的国画,神奇的分水工艺,彰显出青花瓷新的风姿神韵,画师悬笔巧借地心引力以驭料水,不同角度转动坯体作画,藏锋不露,却又用水自若,让人惊赞不已。木料与我们的生活更为密切,在坐具文化展,看到了坐具由低到高的演变,并以西方科学的方式剖析榫卯结构、力学原理,体悟到古人的智慧。服饰由最初的保暖蔽体,到舒适方便,再到时尚环保,宽衣解带,悄然在人身上演义。现代人习惯大量生产的机制成品,却忽略了就地取材、量身打造的手工制品的温柔质感,让人慨叹。

千年古镇——靖港 篇4

在以前, 这里既是一片美丽繁华的水乡之镇, 又是南来北往的人们驻足的地方, 更是方圆数百里的人们进行集市交易的地方。湖南有一位青年作家这样写道:其实, 这里有着比沅江上更为繁华的场景, 只是在湘江流域还没有诞生比沈从文老先生更能描写故乡之美的文豪。假如有, 靖港古镇也早已被世人所熟知。

靖港古镇, 是湖南有名的历史文化村镇, 2011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古镇由来

靖港原名芦江, 又名沩港, 系沩水入湘江口。曾有“小汉口”之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下游西岸, 距离长沙城区约为30公里, 属望城区所辖乡镇。靖港扼湘江逆上长沙之要冲,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一统志》说:“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 自宁乡县流至东北入湘。”地理上为洞庭湖流域南缘的大众垸区;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别与本县新康乡、格塘乡与乔口镇相邻, 东面隔湘江与铜官镇相望。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

靖港古镇历史的厚重源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靖港已有上千年历史。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李靖, 字药师, 唐朝军事家。他少时即研读兵书, 受大人赏识。后随李世民征战、屡立战功, 官至兵部尚书。他才兼文武, 长于料敌, 用兵果断。贞观八年 (634年) , 吐谷浑部扰唐, 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受阻。此时, 年已六十有三, 且告老在家休养的李靖闻讯, 即主动向太宗请命, 率部进入吐谷浑。他以远程奔袭战, 彻底击败吐谷浑。此战以“李靖攻吐谷浑之战”之名, 被中外军事辞典收录。唐代开国之初, 李靖曾奉唐高祖之命, 领军击败萧铣平定江南, 并镇守长沙湘江一带。他的兵营驻扎在沩水港口。李靖治军有方, 对部下又要求严格, 因此李靖的军队纪律严明, 很受老百姓爱戴。他离开长沙去漠北之后, 人们一直很怀念他, 于是就把他驻扎过的“沩港”改名为“靖港”。

古镇风情

靖港是天然良港, 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 昔为天然良港, 水路畅通, 帆影不绝, 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 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 商贾云集, 市场活跃, 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 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 还有一批工商作坊, 远近商贾云集, 生意买卖兴隆。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 顺风都不走。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 有客轮停靠, 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 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清末民初, 有粮行50多家, 粮栈、米号各20余家, 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民国中期, 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 有“小汉口”之称。1933年, 建置长沙县直属镇。同年, 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1935年, 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1938年长沙大火后, 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 工商业达500多户。

上了年纪的人经常会想起和说起靖港古镇曾经的辉煌, 毕竟那些繁华的日子在老人心里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曾经让他们心里有着很重的优越感。

是啊, 也难怪他们会如此地习惯怀念, 靖港的辉煌是其他村镇无法企及、望尘莫及的。那时的靖港码头热闹非凡。老街人多是生意人, 他们把自己的小门面打理得格外有序。贸易的兴盛也使得当时的靖港出了很多富商。老街人做生意很讲信用, 于是这里的富人多半就成了信誉的化身, 所以不像别地“富人富, 穷人骂”。相反, 这的富人诚实本分, 很受人尊敬。大概这也是老街的一大特色吧!

镇上最有名气的当数望江楼布鞋厂了。望江楼的布鞋虽然造型质朴, 但穿着特舒服, 而且结实耐穿, 很受欢迎。其诚信经营也是出了名的。据说, 当时鞋厂的一个公务员去上海出差。他在街头看到许多人在排着长队买鞋, 于是也加入了队伍之中。买了之后他也没认真看, 满以为是时髦的上海货。当他回到家, 打开包认真看时惊呆了, 因为这鞋就是自己厂里生产的。望江楼没打过什么广告, 但靠着信誉二字, 就赢得了市场。这个例子成为镇上众多铺子发家的一个缩影, 当然也可作为现代商业经营的榜样!靖港的商铺很有名, 米铺、陶瓷铺、印染铺、修理铺……各种铺面比较齐全, 铺面不大, 却内容齐全, 用的多是祖上传下的手艺, 所以格外有古韵。

表面上看, 靖港古镇的衰落是在1957年沩水河改道, 沩水河由新康 (乡) 注入湘江后, 实质上却是后来公路开始取代水运。于是, 靖港的繁华地位就渐渐逊色了, 码头没有了以前挥汗如雨搬货物的繁忙, 街上也再没了人头攒动的热闹。走在古旧坚实的石板路上, 听见的是单调的几声敲击石板的声音, 店铺前也少有人来光顾。老街人生来奈不住寂寞, 年轻些的全出外打工做生意, 或者举家搬迁了。留下了一些留恋故土的老人家和一些坍塌衰败的老屋在艰难撑着这个古街的命。

千年古镇 魅力草堰 篇5

——寻访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草堰活动纪实 盐城市大丰区草堰小学“草娃”小记者团

【寻访对象】

串场河畔,千年古镇草堰,这片神奇的土地,一千年前,北宋名相范仲淹筑堤捍海,由此,范公堤畔,盐业兴盛,造就古镇一派繁华,千年以后,高速公路、新长铁路跨越时空,再铸时代新篇章!草堰镇是江苏省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近年来,草堰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挖掘古镇旅游资源、围绕“古盐运文化,结合桥文化、井文化、古文化等积极打造“旅游特色镇”,先后获得、江苏省最美乡镇、江苏省法制示范镇、江苏省四星级乡镇旅游示范点等称号。

【寻访纪实】

7月6日,盐城市大丰区草堰小学少先大队部组织部分留守儿童和“草娃”记者团成员走街串巷,寻访千年古镇草堰留下的历史痕迹和新风貌。亲身体验了家乡草堰从历史走向现代的巨大差异。

草堰—历史之美

了解草堰的历史,那肯定是草堰的盐文化、井文化和桥文化,龙溪古街位于草堰镇西首老居民区。《小海场新志》中称“小海、草堰两场绣错而处,梓埠垛以南,东西大市,百货所集,玉带河环其中,为一场风气所聚”。“中街在场中,三里街自南闸至北极殿”,“长街三里,当典七户”,“店铺行馆,数以百家”,“崇楼杰阁,热闹非凡”。河房林立,挑云逗雨。古民居多是草堰的一大特色。东街有单氏举人堂和李氏古民居,老大街有李汝珍书房,龙溪古街有钱氏卷瓦楼和朱氏民居,西渣村还有许氏民居黄氏古屋。

钱氏卷瓦楼建于康熙22年,砖木结构,古瓦盖顶,上下两层,造型精美,尤其是门窗雕刻表现出工匠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抗日战争时期粟裕指挥千军万马,曾把新四军后方医院设在这里,若干名伤病员在这里得到救治,伤愈归队,重返战场。草堰的古街道真是太美了。

自古丁溪和草堰运盐河道较多,桥也就多了。丁溪有庆丰桥,太平石桥,红板桥,胜驾桥;草堰有永宁桥、北高桥、龙门桥、卧龙桥、董家桥、陶家桥、马桥、庵桥、王家桥。

丁溪庆丰桥建自宋淳熙年间,明崇祯杨大成募修,清乾隆年间冯印重修,道光9年又重建,此桥至今保存完好,现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之中,可望通过。

草堰永宁桥横跨夹河中段,义民邵子正建于明万历36年,1977年拆除改建成平水泥桥,便于汽车直通粮库。拆除后的永宁桥石材被运到夹河北端的北高桥原址,按永宁桥原貌复建成石拱桥,即现在的永宁拱桥,人们仍旧习惯称为永宁桥,现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草堰有星罗棋布的古井,多得有108口。丁溪古井仅次于草堰,双垛村的普陀岭也有。

宋代义井位于草堰镇中心小学西侧。1801年,北京人李汝璜到草堰场担任盐课司大使,身为小说家的李汝珍,跟随哥哥李汝璜来到草堰,住在玉真观二楼,静心长篇小说《镜花缘》前半部的写作,磨墨蘸笔所用之水就取之于这口井。

丁溪双凤井,即便民泉和通圣泉,位于三贤祠左侧,古庆丰桥东侧街北,井栏上刻有贾平章字传,为贾似道造。两井东西相隔2丈多。

离丁溪10多里的丁溪河北岸的普陀岭庙也有两口井,人们称之为“普陀双井”,井旁建有石塔和《普陀双井纪略》之碑,奇怪的是如果井里升气流、翻水泡,就说明马上要下雨了,成了老百姓的天气预报。普陀岭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普陀岭,有双井,喝了双井水,福寿增百

草堰—现代之美

草堰村的七彩花田、三元农庄、和中小企业园区、千亩良田示范园这工程”是闻名全市的。镇关工委书记单爷爷还告诉我们:当前,全村正以“江苏省最美乡镇”为新的起点,在完善龙溪古街旅游设施改造的同时还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速推进农民休闲公园等一批项目建设。目前,公园一期工程、法制廉政文化广场、三元农庄已投入使用,给广大农民增添了一个健身、休闲、廉政教育的好场所。

通过这次寻访活动,队员们对家乡草堰有了新的认识。草堰镇正朝着绿色草堰、人文草堰、整洁草堰、和谐草堰,幸福草堰不断迈进。走访结束后,小记者们把自己的劳动果实和采访的所见所闻带回去和大家分享。与大家一起再次感受了田园秀美、生态文明的千年古镇草堰的新风貌。

【寻访心语】

顾詹城:来到七彩花田,完全改变了我对农村的看法。这里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真是一个度假的好地方啊!

杨楚涵:今天参观了草堰从龙溪古街到七彩花田到镇文化站,让我感受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长期的规划。我们草堰正是有了这样完整详细的规划,才会建设得如此美丽。

单诗淼:美丽乡村,幸福草堰。我的家乡正是有了这样美丽的乡村,才会变得更加繁荣。

杨宇:通过这次活动既了解了我们家乡的辉煌历史又看到了蓬勃进取的现代草堰,我心底由衷的为家乡自豪,草堰我爱你!

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篇6

西塘与别的古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被人们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她首先是个社区,其次才是景区,目前1.0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内居住着两千多户原住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的概括。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她已经成为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的圣地、专家们研究民俗文化的基地、游客们躲避喧嚣释放压力的净地。

小桥流水 阅尽屋舍变迁

西塘,河流纵横,绿波荡漾,晨间,小桥流水,薄雾似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扁扁,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写照。望仙桥始建于宋代,来凤桥、五福桥、卧龙桥等建于明清,已倾听了千年的流水低吟、桨橹浅唱,阅尽了两岸的屋舍变迁、旧事新人;依河而建的街衢,临水而筑的民居,尤其是总长近千米的廊棚,使整个小镇在记忆中慢慢褪去了色彩,虽有些泛黄,却逐渐清晰……

到西塘不能错过的就是西塘最有名,最繁忙的一座桥——永宁桥。它位于西塘古镇的十字路口,往来的行人络绎不绝。这里连接着西塘的标志性建筑——烟雨长廊(或称金色长廊)还连着曾经最繁华的长廊——北栅街,和以前最繁忙的水道——烧香港,以及现在最有名的商业街——西街。所以这里定是商家必争之地。光酒楼就有好几家。大量的木结构,仿古的建筑,宽阔的店面,实在是气派。站在永宁桥上,环顾四周,可将西塘大部分区域尽收眼底。

百年民居 岁月幽深静好

这里的民居多是依河而建,一般是低调的两层建筑,清一色黛瓦白墙。屋檐下,镂花窗皆朝河而开,门面都是小小的。时至今日仍有镇民居住其间,锅碗瓢盆一一阵列,彩电风扇空调并行,看得见女子于这螺蛳壳般小楼中,宛转自如打点日常,小家碧玉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令人深觉岁月幽深而静好。

民居前多有长长的廊棚沿河而建,木结构的柱子,一色的鱼鳞黑瓦盖顶,是西塘最独特的标志,也是众多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便是烈日暴雨,也可游走不误。那种同一屋檐下的感觉,令人对日常琐屑更能包容,因为有了它的存在,大家都是彼此知根知底的邻舍。不禁叫人想起广州的骑楼,同样的历史悠长,却已经所剩无几,即便嶙峋残存,却已经无法碰触到居住其下的故人气息。

西塘有100多条里弄深巷,超过百米的就有5条,最狭的仅半米。据说西塘最窄的是“石皮弄”,这小弄长不过68米,宽不到1米,整条弄的路面由166块条石铺就,条石厚仅3厘米,如石头的一层薄皮。狭窄而幽长的石皮弄,陌生而又亲切,前面走过,后面似乎还传来自己脚步的回声;种福堂、尊闻堂、薛宅等皆是明清时代的建筑,古老而又朴素的宅院分明是西塘人的象征,顺着高深的屋壁望上去,小小的天井中透过的阳光在缓缓地移动,似流金撒在了斑驳的木墙壁上,让人慨叹逝者如斯的光阴。

桨声下饭 西塘美食多

西塘水乡自有一种清灵脱俗的逸致和风韵。且不说可以与当地人一起上船捕鱼,享受超然世外的渔家之乐;夜幕初降时,泛舟河上,置一壶酒,摆两盘菜,与好友共叙,船舱外,摇橹女子青衣布衫,歌喉轻展,婉转悠扬,宛然复古之风……抛却凡间俗物,隐于古镇之中,体味淳朴的民风,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

西塘美食多,老品芳、钱塘人家、丁记、木锤糖、陆氏馄饨、老马粉蒸肉、森林茨实糕店、阿龙一口粽子等餐厅小吃摊儿遍地是。当地美食属于典型的江浙菜风格,味道偏甜,芡汁清透若琉璃,某些菜式的口味近似上海的浓油赤酱。最难得的是,这里的餐厅无论出品好坏,都很少在菜里下味精与鸡粉,淳朴自然。

逢到饭市,便会有年老歌者来问你听不听江南小曲,也有拉二胡的阿伯问你听不听小调,10元便能听三首,声音清亮,即便隔着一丈河面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而唱歌的多是阿姨,手上拍打着梨花板,以越剧《白蛇传》最有味道。

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西塘的餐厅多开在古色古香的民居里,一边是客人吃饭,一边是普通人家,完全没有一般旅游景点的造作感觉。

至于西塘小吃,品种约有十来种,绿豆汤、荷叶粉蒸肉、豆腐花、小馄饨、熏青豆、扎肉、一口粽、芡实糕、橘红糕……价格多在10元以内,多在水边有售。

这里最出名的小吃是茨实糕,三五步便能看到一家有卖的。比这更多的是麦芽糖、毛豆和菱角。麦芽糖颜色很深,近似琥珀色,三支竹签子一绕便成一口的大小,咬下去能扯出长长的丝来。

西塘还盛产粽子,做法和湖州的差不多,糯米绵柔,料足,用箬叶和草绳捆扎。粽铺的老婆婆边看铺,边包粽子,馅儿压得实实的,末了一旋一勒一咬,宛然便是只玲珑香囊般的粽子。一口粽有七八种口味,如鲜肉、豆沙、猪油、赤豆等。

到了安境桥头,就是“陆氏馄饨”。这里的馄饨皮薄得透光,撒开如金鱼尾,全用人手搓出。陆氏从爷爷一代已经开始卖馄饨,足有60多年了,连带着那副祖辈传下来的馄饨挑子都被摩挲出黄玉般的温润质感。挑子一边是4个小抽屉,放着馄饨、零钱、碗碟筷子,另一边挑着风炉子,上汤装在暖水壶里,口感类似云吞面汤底,口感属于清淡型。其实坐在桥头吃馄饨,味道不再重要,情韵已足够动人。

在永宁桥头“烧香港”的牌子下,就是钱氏豆腐。豆腐花有咸、甜两味,咸的是淋上酱油,撒上紫菜和虾皮,喜欢的话还可以加上辣酱、榨菜等。

千年的凤凰古镇 篇7

古镇,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中国历史悠久,广阔土地上有着很多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产品开发向纵深处发展,古镇作为一个新型的旅游产品,逐渐受到游客的青睐。在古镇旅游热潮的带动下,旅游开发为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提供了资金保障,然而在其促进古镇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争论较多的就是古镇旅游发展中出现的商业化现象。

在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所产生影响的研究中,商业化问题受到较多学者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对商业化的态度也往往褒贬不一。古镇商业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商铺数量过多、经营商品雷同,呈现出简单重复的现象。在古镇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仅存物质空间形态的古镇又一次将商业选择成为古镇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1]。事实上,旅游和商业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旅游经济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以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活动[2]。而商业,从本质上说就是以营利为目的,以商品交换为特征的经济活动。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少不了商业部门的参与,两者紧密联系且相互渗透。商业化现象本身虽然是中性的,但随着旅游的发展,商业化进程的快慢不一又会对旅游地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为旅游地的适度商业化或过度商业化[3]。目前学术界对于适度商业化与过度商业化没有明确清晰的界定。陈一帆指出景区过度商业化的突出表现是“商铺林立,自然风景区呈现城市化倾向”[4];范方舟认为旅游景区的过度商业化,是指旅游景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简单地将旅游景区作为旅游经济产业对待,过分强调旅游经济功能,片面追求旅游经济效益,一味地迁就旅游开发商和投资商的不合理要求,采用开放式的商业经营模式过度开发的行为[5]。李倩、吴小根、汤澍认为,过度商业化是旅游商业化的极端表现,具体表现为地方传统文化逐渐被异类文化特别是现代商业文化侵蚀;本地居民的大举外迁,古镇原有淡雅的生活气息逐渐消失;旅游商品同质性现象严重,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被能成批生产的退化而简单的工艺品所取代[6]。本文认为,商业化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但过度的商业化是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本文以凤凰古镇为例,探讨凤凰古镇旅游商业化的发展,试图找到商业化与凤凰旅游协调发展的平衡点。

2 凤凰古镇旅游商业化的驱动力

凤凰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景点繁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镇闻名于世。凤凰古镇由于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完整的历史文化的保留,被西方旅游者称为“中国最温柔的城市”。作为中国的“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凤凰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乌龙山、熔岩等自然风光,还有东门城楼、虹桥风雨楼等历史文化景观和充满神奇色彩的苗寨风光。凤凰古镇旅游开发较早,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渔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梵阁回涛等8大景。本文认为,凤凰古镇的商业化有以下几个驱动力。

2.1 游客的需求是商业化的动力

游客作为旅游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对旅游业的生存起到了决定作用。对旅游地提供的诸多服务,游客有最终选择权,只有从游客的根本需求出发,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游客的需求决定了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出门旅游的人数也日益增加,有能力出来旅游的人大多都是经济条件不错的人群,因此对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要求都较高。为了满足旅游者的这些需求,凤凰的商家们争相开设各种商铺,造成了如今凤凰商铺林立的现象。出租车、KTV等从无到有,古镇从安静变得喧嚣。所有的这一切,都使凤凰从一个古朴的小镇向充满商业化气息的旅游地改变着。因此,游客需要是凤凰古镇商业化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2.2 旅游公司是商业化运作的主体

旅游公司包括旅游景区管理公司以及其他旅游服务公司,这些公司都是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以赚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自然,有旅游公司的加入,就不可避免会导致商业化的存在。旅游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它们参与旅游开发与经营活动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求企业发展与扩展空间,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经济发展使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力的位置,旅游公司都希望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游客。与此同时,凤凰古镇当地的商家们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引进各种现代化设施,改变了古镇原有的风貌。所以,旅游公司也对当地的商业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3 政府推动是商业化发展的保障

从黄永玉先生1995年绘制的描绘沱江两岸风光的长卷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凤凰古镇在未开发旅游前,只是一个淳朴的小村落,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随着古镇旅游的兴起,政府为了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开始发展旅游业。2001年凤凰县8.33亿元的经营转让费将包括凤凰古城在内的8个景点50年经营权转让给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县里平均每年可从中获取经营收入1660万元、宣传营销费1800万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两年内获得8个景点的保护维修费8500万元。凤凰古镇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开发模式,由开发商取得古镇内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县政府则退居其次。在凤凰古镇,政府缺少从宏观方面进行引导和管理,对古城区内建立的商铺、酒吧、旅店,政府缺少控制措施,没有很好地控制其数量与规模,导致凤凰古镇商业气息过浓。

2.4 社区积极参与是商业化的补充

当地居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当地风俗文化的展现者,又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家”。因旅游开发而失去土地的古镇居民和其他闲散人员等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面对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面前,纷纷通过各种方式从古镇的旅游业发展中谋求自身利益。利益的驱使让居民们争相开办各种商铺,招揽游客,或是举办一些内容大同小异、缺少真正当地文化特色的晚会或者活动,甚至自己开发一些游览地。在经济利益面前,原先古朴的文化被人们淡忘,商业化的气息渐渐充斥着整个凤凰古镇。

3 凤凰古镇旅游商业化存在的问题

3.1 景点收入依赖于门票

门票收入是凤凰古镇旅游景点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旅游景点的价格逢节假日必涨是近几年的一种常态现象,景区资源成为企业谋利的工具。但是旅游是由“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成,一个地方要想发展旅游业,首先应考虑如何把人吸引过来,而不是提高门票价格把游客吓退。游客逗留的时间长了,住宿、购物、交通、饮食上的花销也增加了。景点门票收入的减少,完全可以通过对旅游相关产业的带动将这部分损失补回来。相反,如果紧紧抱住“门票经济”不放,会成为旅游市场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和发展瓶颈,并扼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否倚重“门票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还关系到景区的品牌形象,更折射出地方经济社会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由此可见,旅游业之所以被誉为一块“大蛋糕”,皆因为其由门票、餐饮、住宿等多项收入复合而成,涵盖的是一条龙的“旅游经济”,而绝非“门票经济”。单纯强调“门票经济”的一支独大,势必会吓走游客,从而将整个旅游业带入死胡同。自从凤凰古镇凤凰景点实行“通票制”后,古镇内沈从文、熊希龄等故居不能单独参观,要参观就必须购买九景的通票。受现有的通票制影响,许多游客只能选择放弃参观。除了门票收入,凤凰景点可盈利的项目较少。

3.2 旅游环境恶化

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凤凰古镇的传统文化遭遇现代商业文化的侵蚀日益严重,受到众多有识之士的批评。古镇内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很多七八岁左右的孩子会拖着游客买花环或者草编的蚱蜢等物品,不买就不放手,很多游客迫于无奈,只好花钱了事。夜幕降临,喧闹了一天的古镇本该回复宁静,让游客在静谧的夜晚徜徉在古镇的小巷,与这千年古镇进行心贴心的交流。然而现在的凤凰古镇每到晚上灯红酒绿、噪声连天,沱江两岸的酒吧里面传来的是阵阵金属乐,喧嚣满地,学者冯骥才说:“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文化,我们必须挽留”。随着古城旅游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入侵使传统文化受到了威胁,而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该地的传统文化,因此冲淡了古城的文化氛围,文化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消失,被异族异地的文化所取代[7]。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们争相过着所谓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节日渐渐被当地居民所遗忘,我们再也看不到“六月六”的热闹。没有文字记载,依靠交口相传的苗语传承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古镇上,除了老阿妈、景点的讲解员和导游,山很难看到当地居民穿戴苗族服饰。当地的居民与游客似乎融为一体,再也找不到凤凰古镇当年的古朴气息,所有的一切都沾染上了商业化的气息,让游客难以适从。

3.3 开发与管理混乱

2001年,凤凰县以8.33亿元转让经营权,这就意味着凤凰古镇在未来的50年内将采取以企业为主导的开发模式。不可否认,私营资本在促进凤凰旅游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发挥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私营资本在经营活动中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的行为,忽视景区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破坏了景区的旅游环境。古城镇旅游资源,一旦被破坏,损失将难弥补。古镇旅游的发展,加之近几年的房地产开发热潮,又使得凤凰古镇出现了古民居产权不清的问题。从文物实体的角度看,国家无权对不属于自己的文物实体(古民居)进行维修。凤凰居民作为中国古民居的代表,正承受着产权问题带来的灾难。近年,随着旅游规模的日渐扩大,一些古民居被列入文物保护区,很多私人的古民居更是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景点,如崇德堂。开发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对原有的古居随意进行修改。如当地最大的祠堂———田家祠堂,由于产权不清,文物保护单位只用不管,造成过度使用,已破旧不堪,如不修复已不可再作为景点参观。祠堂前的空地甚至成为了古镇内的一个垃圾点,从祠堂门口经过,便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古城风貌,非常不利于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4 凤凰古镇旅游商业化的发展对策

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建筑景观价值看,凤凰古镇均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但是在开发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部分特色被淹没,商业化氛围变浓。因此,只有采取有科学的措施,及时纠正偏差,适度商业化,与当地文化互相融合,才能使古城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彰显古城本色。

4.1 开发新的增长点,改变“门票经济”状况

旅游者最关心的是旅游品质和景区服务,走出“门票经济”的误区,提升景区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旅游品质,这是旅游业的发展之路。旅游景区还要注重开发其他与景点相关的盈利项目,改变以门票收入为主导的经济。旅游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相对于“门票经济”,游客在目的地的消费才是“大头”。事实上迪斯尼的门票收入只占其全部经营收入的很少部分,更多的是通过主题电视节目、商业、玩具产品、酒店等多种延伸产品以及其他休闲度假产品而获得的。作为景区,应当尽量通过提供更多的服务、扩展服务内容和改进服务质量来赢得应有的收入,做到旅游六要素协调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门票收入来求其发展。凤凰古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凤凰古镇要转变旅游发展依赖门票经济的观念,重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项目以及其他多元化的延伸产品的合理规划,形成综合配套的旅游市场服务和收益体系[8]。

4.2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凤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任何游客进入区都存在着合理的游客容量即游客环境承载力的问题,而旅游超载是旅游污染和资源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过多的商铺和商人进入景区,破坏了原生态环境;大量车辆的涌入,产生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大批游客涌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同时也威胁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等。在破坏景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设施的损坏和旅游资源的退化,影响旅游资源的质量和吸引力。解决旅游饱和与超载问题成为旅游地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应加强环保教育,注重“绿色管理”。为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本色,使之成为一项真正能为后代人保存下去并为后代人所受益的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凤凰古镇应在控制合理的游客容量基础上,注重生态的保护,加强环保的意识,减少商业气氛,增强文化气氛,把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从而构筑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模式。

4.3 探寻商业化与文化发展的平衡点,增加文化内涵

凤凰古镇因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炮走红,书中描绘的小桥流水的格调、宁静平和的风度,让人有一种远离现代文明的朦胧感,让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向往不已。游客希望在古镇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体味传统文化,得到身心上的放松,满足文化上的享受。这些意境都需要用一种精神来统一,那就是文化基调。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确立这种文化基调。其次,我们要考虑把文化融入其中,突出旅游项目的知识性,加强旅游项目的文化底蕴。古镇晚上的篝火晚会一直令人向往,但是充满湘西特色的“赶尸”、“爬刀山”和“哭嫁”等变成了简单的舞台表演,让先前对湘西文化还充满好奇的游客大失所望。第三,凤凰古镇内能让游客直接参与性的娱乐项目较少,走马观花式的游玩,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凤凰古镇的产品设计中应注意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如让游客亲自参观古老产品的工艺制作过程,品尝独特风味的酒宴佳肴等,这是旅游者浓厚的兴趣所在。可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举办黄永玉画展,邀请绘画界人士参加;举办凤凰音乐节活动,邀请著名的音乐家来采风。通过把商业文化与艺术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强国内外合作和交流,增加游客的差异感和新鲜感。开办“体验苗家生活”活动,使古镇多些生活气息,少些商业气息。让游客穿着苗族的服饰,参加当地特有的赶集,或特殊日子的庆祝活动。游客们可边品尝风味小吃,边欣赏苗族的风俗表演,通过亲身参与领略湘西文化的独特魅力。

4.4 理清古民居产权,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古民居是凤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不仅给当地居民和政府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构成了城市特有的魅力。但如果民居的产权关系不理清,将不利于古民居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开发,使旅游资源缺乏可持续性[9]。对此,政府应理清古民居产权,鼓励个人购买使用权,按照政府标准进行开发与保护。这样既解决了古民居的修葺问题,减少了政府的支出,又开发了新的旅游景点。对私人所有的、具有开发价值的古民居,政府可通过租赁或购买等方式获得古民居的使用权,这一措施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文物保护不利的问题。另外,应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凤凰县政府曾多次要求城内居民搬出,但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搬迁工作未能在短期内完成。自搬迁计划实施以来,虽已有部分居民搬进了附近新居,但余下的90户居民是不见新居不出城,至今滞留城内[1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搬迁对于土生土长的古镇居民在心理上难接受,政府所提供的安置金额过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居民感到旅游开发反而使自身利益受损时,就会做出不利于当地旅游发展的行为,如不服从政府管辖,滞留城内,私自建造商铺、旅店等旅游接待设施,并自发组织招揽游客,与开发商争抢客源等。因此,只有充分协调好各方利益,鼓励当地居民社区参与,加强社区居民的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的旅游经营和管理水平,立足于长远利益,而不是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从而实现凤凰古镇旅游的适度商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古镇旅游的商业化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古镇过度商业化的后果是严重的,但古镇又不可能没有商业存在。因此,古镇商业规模、商业形态、商业模式及空间特征都成为古镇旅游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凤凰古镇旅游的发展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通过科学规划来设定商业化的比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凤凰古镇的原真性,才有益于凤凰古镇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才有益于凤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才,石忆邵,陈田.江南古镇商业化倾向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浙北三镇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0.

[2]罗明义.旅游经济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徐红罡.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的路径依赖理论模型[J].旅游科学,2005,(3):74-78.

[4]陈一帆.旅游区的商业行业[J].生态经济,2002,(10):74-75.

[5]范方舟.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问题剖析[J].商业时代,2010,(25):124-125.

[6]李倩,吴小根,汤澍.古镇旅游开发及其商业化现象初探[J].旅游学刊,2006,(12):52-57.

[7]高学军.对湘西凤凰旅游业结构转型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9):100-102.

[8]郭立珍.“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换——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免费游”引发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5):21-22.

[9]胡卫华.古城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以云南丽江古城和湖南凤凰古城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2):95-99.

千年的凤凰古镇 篇8

对于去凤凰古镇旅游的旅游者来说,很多回忆都和住所有关。这些住所通常不是高级或经济型品牌连锁酒店,而是那些特色鲜明与自己品味相投的民宿客栈。语言文字既是凤凰古镇客栈经营者传递客栈文化的窗口,也是游客感知客栈文化的重要渠道。客栈经营者通过语言构建的客栈文化具体形式包括客栈名称、客栈宣传语等。游客通过语言表达对客栈文化感知的具体形式包括游客随记和游客点评。客栈文化的构建与感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二、客栈文化的构建

(一)客栈名称

醒目的客栈名称会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点。这些客栈名称或是意义非凡,耐人寻味或是内容丰富让人充满想象。调查显示,认为凤凰古镇“客栈名称有特色”游客占所有游客的86%,且该项得分平均值为6.7。另外,一些网友表示在网上查找某个攻略的时候就对那些名字独特的客栈情有独钟了。游客好评度较高的客栈名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表达浪漫爱情或憧憬的名称,如真爱一生,遇见你,如初见,等你来,邂逅客栈,牵手客栈,遇见美丽,七月七等;第二类,蕴含美好愿望与祝福的名称,如幸福乌托邦,nice小旅馆,步步高客栈等;第三类,体现旅游心境的名称,如纤鹇小筑,慢时光,河边闲,夜不归宿,我行我宿,古城烟雨,慕名早安,画中居,迟来居,心灵驿站,小懒人等。这些客栈名称从各个方面切入,将凤凰古城的文化、历史、环境、氛围等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同名称的客栈吸引游客的类型也各有侧重。如“在水一方”的客栈老板是两位年轻的小伙子,他们希望自家的客栈能够给到凤凰旅游的年轻人提供一个交流聚会狂欢的场地,如同琼瑶剧《在水一方》里的青年男女们,在一起欢声笑语,留下年轻时美好的回忆。“如初见”是一家档次相对较高的客栈,据店家介绍在该客栈入住的多为中年夫妇。他们在此停留少则几天,多则一个月;在“夜不归宿”入住的游客大多是集体出游的游客,如一群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就选择了这家客栈。

(二)客栈宣传语

根据问卷数据显示,有89%的游客认为凤凰古镇客栈店前的宣传语很有特色。其中有76%的人表示,他们在选择住宿时,是被那些触动心扉的宣传语所吸引。

在去哪儿网上凤凰的旅游游记中,被网友提到较多的宣传语有“遇见你就是旅行的意义”、“慢一点,再慢一点,别让时间乱了心情”、“在这个世上总有一个人在等你”。年轻的游客希望在此寻找爱情、留下与ta的美好回忆;生活在快节奏的大城市的游客来到凤凰客栈栖身,能够放慢脚步,沉淀心灵;遇事不顺的游客希望在此抛开烦恼,寻找自我。这些文字把握住了凤凰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旅游者在欣赏这些文字的过程中也在享受凤凰之旅。

三、客栈文化的感知

(一)游客随记

在凤凰的很多客栈前台都会备有几本精致的小册子(以下称游客随记)。客人随时可以在小册子上留下自己的心情,也可以翻看其他游客写下的心情。在纤鹇小筑客栈的柜台上,摆放着大小六本这种游客随记。在水一方咖啡旅馆里也同样有好几本游客随记。此外,在水一方客栈通往客房过道的墙壁上,也有无数客人留下的心情,暂且称之为“涂鸦文化”。看到墙壁上的各种涂鸦也别有一番感受。游客随记可以反映的信息包括游客对客栈住宿的满意度、对客栈主人的评价、对凤凰旅行的感受等。

(二)各抒己见的游客评论

从去哪儿网游客点评中可以看出游客对凤凰客栈文化的感知情况。通过与游客的深入访谈发现,游客在网上进行预订决策时会考虑客栈名称。如入住邂逅客栈的多为独自出行或情侣;入住霖江客栈的多为夫妻或情侣,入住米兰别院的多为家人或朋友;而入住我行我宿客栈的多为朋友或独自一人。一些游客还会对客栈主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很多入住米兰别院的游客在评论中提到店主夫妻俩很恩爱,以及他们可爱的女儿;入住我行我宿客栈的游客则多次提到店主李哥的热情;还有一些游客提到客栈的氛围“像家一样”、“小清新”、“闹中取静”、“酣畅”等。

四、总结

总体来说,凤凰古镇的客栈语言文化的构建是成功的,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客栈语言文化的构建与凤凰古镇整体文化融为一体。不论是客栈名称还是客栈宣传语都与凤凰古镇浪漫、温馨、静谧的旅游形象十分契合。其次客栈语言文化的构建主体——客栈经营者们能够把握目标消费者特征。调研显示,来凤凰旅游的多为15-35岁的青年群体。他们来到凤凰,都会憧憬一份美好浪漫的爱情。凤凰客栈的名称和宣传语的设计迎合了到凤凰来旅游的游客的需求。

千年的凤凰古镇 篇9

看戏是国家福利

弄清楚了这只大碗的结构, 我们回头来看看碗中狄奥尼索斯酒神祭和戏剧比赛的流程, 在当时的雅典, 最让我们现代人震惊的, 就是戏剧和国家仪式的一体化。酒神祭一共要进行6天。第一天要做大游行的准备, 剧作者, 和演员 (不穿戏服不戴面具) 登台介绍此次参赛的剧作。

第二天举行大游行, 环绕剧场边的狄奥尼索斯神殿, 携带几盘供品。妇女、孩子和奴隶都可以参加。其中一定会有举着巨大阳具 (phalloi) 以荣耀酒神的队伍。

节庆的第三天, 就是国家仪式日, 也是大家都坐到剧场内的时候。活动一清早就开始, 到场的有一万四千到一万六千名雅典人。

在雅典的其他公民聚会场合, 法院陪审员最多在一千五百左右, 即使是公民大会也最多聚集六千公民。可以与酒神祭及戏剧比赛相匹敌的只有奥林匹克运动会, 或是重大战争之前的聚会。

来看戏需要交两个银币入场, 这两个银币无需公民自己掏腰包, 而是来自他们的“戏剧基金”。基于在法院担任陪审员或在军舰上划桨都有津贴, 我们知道城邦同样将“看戏”视为值得鼓励的公共行为。而且这个津贴制度受到非常严格的法律保护, 法律规定:“任何修改这项制度的企图都是违法的。”可见当时去戏院, 具有我们今天难以理解的重大意义, 它是公民在民主政治中不可推卸的义务。

这些国家仪式一共有四项, 每项都可谓是雅典全体公民来做演员的政治表演。

第一项仪式是祭祀和奠酒, 在酒神祭司的带领下, 雅典的10位将军全部站上舞台主持祭典。他们要宰杀乳猪, 并抬举着乳猪环绕演出空间, 让鲜血洒向舞台。10位将军是雅典公民中唯一不靠随机抽签而是票选出来的军事政治领袖, 这个方式就表明了他们在雅典公民心目中的头号权威。他们很少集体出现, 除非这种场合与他们的角色意义相关:这个仪式体现了雅典城邦的权威, 并且也受到雅典权威的佑护。

第二项仪式是颁布桂冠, 也就是年度“感动雅典”, 表彰本年度对城邦贡献最大或英雄事迹最突出的人们。在雅典这个充满雄性荷尔蒙的社会, 沽名钓誉是男人们的主要任务之一。雅典城邦一边强调人人平等, 一边却不断地用荣誉感来刺激精英意识。能在国人眼中领受桂冠, 是一个雅典男性生平最大的荣耀时刻。

当然, 就像我们的国家颁奖仪式一样, 个人荣誉并非主角。桂冠彰显的是城邦的价值观, 也就是评判英雄的标准:一定要为城邦整体利益做出贡献, 只有这样的个体才值得荣耀。

第三个项目则是最古怪的, 由一群奴隶端着银条环绕全场, 银条是来自外邦的贡赋。雅典在希波战争胜利之后, 成为当初对抗波斯而成立的提洛联盟 (Delos) 的霸主, 其他盟国不再具有独立地位, 而被划分为5个税区, 向雅典缴纳赋税, 盟国不得擅自脱离联盟, 否则会遭到雅典的胁迫。雅典公民自己不用纳税。而盟邦的赋税必须在每年2月缴纳, 以便在2月底到3月初的全民酒神庆典中展示给雅典公民和受邀“必须”来访的外国使节。

这就是让外国使节坐在第一排的原因, 也解释了为什么希腊语中表示注视的theoros同时也等于“外国使节”。

利用国家场合来展示在地中海地区的军事政治强权, 来羞辱他国, 是雅典帝国培育的法西斯种子之一, 后来经由罗马文化而得到强化, 又在基督教的狂热加工下造就了我们熟悉的20世纪的重大灾难。

第四项仪式可谓一个“小小阅兵式”。因为雅典是战士城邦, 公民个个都有为国参军的义务, 要举行固定的全民阅兵是比较困难的。而这项仪式中的阅兵式, 参加的都是“父亲为国捐躯的孤儿”。 (注意, 雅典人认为只要死了父亲就是孤儿) 。这些孤儿由国家养大, 成年后由国家颁发军服和相关配备 (其他公民需要自己出资准备) , 再参军为国效劳。所以在祭典上会有一名主持人出来, 宣读他们父亲的名字和功绩, 鼓励他们以父之名, 继续为雅典城邦征战。孤儿们也要排排站, 每人对城邦宣誓效忠, 特别要提到一长串城邦的保护神的名字, 要他们监督自己, 追随父亲, 为雅典而战斗, 不惜牺牲生命。然后这些“ephebes” (即将成为男子汉的年轻人) 全副武装绕场一周, 再回到他们的专属座位。场面相当煽情。

毋庸置疑, 这项仪式是为了彰显雅典的军事思想。即当兵之于男性, 有如婚姻之于女性, 是当时一个雅典人获得尊敬的基本条件。少年们的“军队”展示的是雅典未来公民的理想模样:当个雅典人, 就得这样!

狄俄尼索斯剧场

这四项戏剧比赛开始前的仪式, 体现了“国之大事, 唯祀与戎”, 完全是在展示雅典城邦的政治军事实力, 宣扬城邦的公民典范和意识形态。如果说祀和戎是许多古代政治体制的重点, 那么后来的戏剧比赛, 则是属于雅典的发明, 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改革的神来之笔。

用恶搞缓解悲剧

在参加戏剧竞赛之前, 剧作家本人要向城邦每年的五百执政官报名, 申请歌队。这五百执政官, 虽然完全由普通公民组成, 但是却总有办法选出每年的3位参赛剧作家来, 他们的标准至今是个谜, 而且选拔结果还不错, 至少流传千载不成问题。

这3个入选的剧作家, 需要每人创作3出悲剧和1出萨特剧。每天演出一位作者的全部剧目, 而第四天, 也就是整个酒神祭的第七天, 悲剧比赛结束, 城邦另外上演一整天喜剧, 一共5出。

萨特 (Satyr) 是一种半人半羊的生物, 有角有尾, 蒜头鼻子, 重要的是,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阴茎, 代表着胡闹者和色情狂。萨特剧是为了缓解悲剧紧张气氛的滑稽闹剧, 歌队和演员都会披上羊皮, 穿上有个仿制大阴茎的裤子, 恶搞刚才悲剧的严肃主题, 让观众笑出来, 以缓解悲剧带来的压抑。

这里要谈谈古希腊人的阴茎观。他们觉得阴茎的展示是对社会和宗教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这种形式他们司空见惯, 而且有一套阴茎的公共艺术:陶罐、门把、指路的路碑都可以由阳物的形象构成。酒神狄奥尼索斯常常被塑造成以之为身体的神, 在祭祀他的国家仪式上, 一定要有抬着大阴茎的队伍, 还要唱颂“阴茎之歌”, 别忘记这可是冠盖云集、妇孺皆宜的国家活动。而且当代似乎可以借用的, 是用阴茎纪念碑来纪念戏剧赞助人的伟大:公元前4世纪, 赞助人卡瑞斯提尔斯赞助的剧目在酒神戏剧节获胜, 他修建了两个大大的阳物石碑以资纪念, 我们至今还可以在提洛岛上看见它们。

悲剧的内容不是我们这里探讨的重点, 但它们无一不是对先前摆出的公民模范的消解和质问:为人类带来光明的人永远遭受鹰叼内脏之苦 (普罗米修斯) ;英明的君王却难逃弒父娶母的命运 (俄狄浦斯) ;爱上英雄的美人因遭离弃而亲手杀死儿子 (美狄亚) ……悲剧的力量就在于把主角塑造成复杂的普通人, 也就意味着, 它可能发生在每一个观众身上。

那么, 先前仪式中宣扬的价值观在这些更加感性和“可信”的故事中摇摇欲坠。哪个国家权威不是最终毁灭于贪婪和暴力?戴上桂冠的人就能逃脱自身的命运吗?外邦和他者的屈服导向的不是仇恨和报复吗?而战争中的青年, 在死亡的荣誉和生的屈辱之间, 真像宣誓那么容易做出抉择吗?

除了悲剧之外, 喜剧的挑战性也很强。它关注的同样是严肃的主题, 只是使用的方式是讽刺和幽默的。比如阿里斯多芬的《云》就是用来讽刺苏格拉底那样的哲学家;而《鸟》则通过建立一个“空中鸟国”来调侃雅典建立海上帝国的梦想;《女人议会》描写全体女性举行性罢工, 出色的想象力至今被女性主义者引为经典;《财神》中的一句话则令人吃惊地适用于今日:“在今天, 做一个腐败透了的人是非常有利的。”希腊喜剧的深度可见一斑。

连萨特闹剧, 也将人的欲望本质显露无遗, 个个都是下作愚昧、放浪好色、受肉欲支配的。所以, 在堂皇骄傲的国家仪式之后, 紧接着的是悲剧、喜剧和闹剧, 是令人晕眩的崩溃掉的世界。将二者并置, 就能看出狄奥尼索斯的神力在这个时刻转化为民主改革的推动力量:要求全体公民共同来面对对城邦国家意识形态的质问, 对公民模范的解体;要求他们在理性和感性的共同洗礼之后, 反省人性、命运和国家的关系。城邦除了发给他们买票的两个银币之外, 还往他们的心中塞进一个永恒的问号。

圆形剧场这只大碗, 为雅典公民盛上的最有意义的, 就是这个提出问题的空间, 这个不同意的空间, 这个民主的空间。

如今我们很难找出类似规模的公民活动, 即使有, 更难的是有后面这个属于戏剧的空间。在国庆阅兵后不会上演“走麦城”, 在人大代表会上不会来一出“击鼓骂曹”, 当然, 各国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不再动用他们的戏剧大师。戏剧这个曾在古希腊创造出最巨大公共空间和民主空间的工具, 如今更多地成了小众的事情, 甚至个人的事情。 (未完待续)

爱神阿佛洛狄忒与萨特

位于雅典卫城脚下的蒙纳斯提拉奇广场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 少年和马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学探究下一篇:旅游酒店服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