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时代作文

2024-07-15

二胎时代作文(精选14篇)

二胎时代作文 篇1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我家那位八零后的老妈也赶上了二胎的“潮流”,于是,“酷宝公司”生产的新一代“酷宝”――雨珈来到了我们家。

雨珈有一双圆溜溜的又黑又水灵的眼睛;脸肉嘟嘟的就像一个小肉球,简直萌翻了,叫我如何不爱她。但是,为了她,我又受了不少的冤枉,真让我又爱又恨呀!

有一次,晚饭过后,老爸在悠闲地玩手机,我呢,坐在桌子前看书,雨珈就躺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吃着手,在我低头翻书的两秒,一个黑影从沙发上掉了下来,一抬头,见沙发上空空的,咦?雨珈呢?我一低头,果不其然,她正躺在地上“数蚂蚁”呢,我还来不及将雨珈抱起来,就被眼尖的老爸发现了,他冲了过来,一把把雨珈抄起来,对着我大吼:“你怎么带妹妹的?她都摔下来了你还在看书……”我生气极了,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当然比起偶尔的郁闷,雨珈带给我的更多是快乐。

你别看雨珈还是个小婴儿,还没学会说话,其实,她可是一个“插嘴大王”呢!有一天,我和老妈在争论一个字的读音,正当我们争论不休时,雨珈突然用力扯着老妈的衣服,黑亮亮的眼睛睁着溜圆,粉红的小嘴发出依依呀呀的声音,还手舞足蹈,仿佛在发表自己的意见,逗得我和老妈哈哈大笑。

二胎生活有苦有甜,但我仍然感谢二胎时代,让我多了一个可爱的妹妹,让我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二胎时代作文 篇2

关键词:二胎,家庭教育,对策

一、研究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计划生育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生子女, 就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如何迎接“二胎”的到来,如何解决由生二胎所带来的家庭问题与矛盾, 可谓千头万绪。上世纪80年代 ,当独生子女政策推行时 ,出现了独生子女如何教育的问题。现在,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宽,又出现从独生子女向二胎教育转变的不适应,反映在第一胎孩子在二胎出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倒退行为”,性格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恶性事件。

二、调查分析

家是孩子入世以来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一辈子的课堂。孩子的性格、爱好、品行、态度、习惯的形成是受家庭潜移默化影响的,而多个孩子的家庭特别容易“厚此薄彼”。我们采取问卷法与访谈法的方式,对全园二胎家庭展开调查。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对二胎父母对养育二胎的观点与孩子的表现进行了梳理, 具体情况如下表:

以上情况说明:

1.生育二胎会是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选择

父母对二胎的认识与期待偏于乐观, 因此就会有更多的单独( 双独) 家庭选择养育二胎。

2.二胎教育的特殊性将会越来越显现

孩子的感受负面多于正面。单独( 双独) 家庭父母没有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他们的祖辈也只有养育一个孩子,因此如何让两个年龄相差不大( 或者挺大) 的孩子和平共处是摆在父母面前的一大难题。

3.二胎家庭父母非常需要专业的育儿建议与策略

单独( 双独) 家庭的父母更需要有教育伙伴,有教育机构给予建议与对策化解难题,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三、给“ 二胎家庭”的建议

1.警惕比较心理,养育孩子没有标准答案

有了两个孩子,父母会不由自主地比较。有机会比较,是两个孩子的父母拥有的特殊待遇。不过,一定要警惕比较带来的不好的心理变化。如果父母只抱着分辨每个孩子的心态在比较,那么就当做陪伴孩子成长路上的调味品。如果父母把差异看成差距,并且因此给孩子定性或者对他们进行评价的话,就必须要控制自己。养育孩子没有标准答案,父母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天性,发现他们的差异和特长,鼓励个性,才是父母最需要做的功课。

2.给予孩子“退行”空间,设立与大宝的独处时间

二胎家庭,心理变化最大也最需要呵护的是大宝的心理。当弟弟妹妹出生的时候大宝往往会更加缠着妈妈, 故意欺负婴儿或者做其他一些坏事惹父母生气,有些孩子甚至连生活能力都倒退了。孩子的“退行”行为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孩子“妈妈,我感觉寂寞,不要总是看着婴儿,你们也看看我,我爱你们”的真心。因此在大孩子故意欺负婴儿或者比以前更加让人操心的时候, 请一定不要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尽量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想法,减少对孩子的忽略,让他得到和以前一样的爱和满足,尽早渡过这个时期。除了给每个孩子安排一些单独相处的时间, 我们还可以和每个孩子制造出这样一种感觉:“有些事情,只能和我一起做,一起享受其中的乐趣。”孩子感受到这点,会对自己的独特价值更有信心,他就一定不会蛮不讲理地一直缠着妈妈不放。

3.淡然面对争吵,把纷争变为发展社会性的正能量

“二胎”时代如何理财? 篇3

“单独”生二胎这段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些三口之家开始计划升为“四口之家”。不过,面对随人口增加而带来的经济压力,一些想生二胎的夫妇“纠结”了。那么该如何规划生育二胎的理财计划,以便减轻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呢?

二胎比头胎的生育成本低

有媒体调查显示,就全国来看,约有五至六成的“单独”家庭愿意生二胎,其中大城市意愿比较弱,中小城市比较强,生育成本正是阻碍大城市生二胎意愿的首要因素。

那么,生二胎的成本究竟多少?是否单纯是生一个小孩的两倍那么简单呢?记者采访了几家有两个小孩的家庭,让他们简单地为您算算“二胎账”。

网友U妈是两个小孩的母亲,大女儿6岁,小儿子2岁。她觉得生二胎的成本相较于生第一个小孩来说是有所降低的,养两个并不会多出一倍的开支。U妈的家庭年收入在35万元左右,她举例说,每月两个小孩的开支在3500元左右,若以后小儿子要上幼儿园则会再多出2000元左右的开支,到时每个月两个小孩的总开支在5500元,年支出在6万多元,占家庭收入的1/6,并不会造成压迫性的生活经济压力。

U妈说,老二的生养成本明显比老大时降低了,特别在有了第一胎的经验之后,生二胎时就懂得了节约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因此,尽管在饮食、教育等开支上的确是两倍的费用,但仍然有一些开支可以节省。她举例说,养一个小孩请一个保姆,养两个还是只需请一个保姆。而一些婴儿用品不再追求最贵,而是有经验地只买合适的;老大的一些玩具,老二可以接着玩;另外,由于老大小时候看病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到老二的时候就有了经验,一般的小儿科病都能自己搞定,也节省了不少费用。

养育成本在逐年增加

不过,专家提醒,养育成本具体而言还是因人而异。平安保险的理财师陈琼表示,综合来看,养育小孩的成本是在逐年增加的。

考虑到近年来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陈琼认为第二个孩子的饮食成本也会随之有所增加。此外,养育两个小孩需要的房屋居住条件也不同。

如今,不少父母在子女身上投入太大,从小就开始各种高昂的投资,如上早教班,各种课外学习,在吃、穿、用上都舍得买贵的。如果采用此般较为“奢侈”的子女投资,那么养育一个小孩的成本或将达到百万元。另外,尽管在义务教育范围内公立学校的收费并不高,但一些课外学习的费用则不低,以早教班而言,10次1小时的课程就可以达到上千元。

因此,生育二胎无疑会对家庭的经济产生更大的压力。

想生二胎的家庭如何理财?

那么,该如何规划生育二胎的理财计划,以便减轻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呢?

高先生37岁,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做销售经理,月收入15000元。高太太34岁,在一家私营企业做行政,月收入5000元。夫妇俩有一个5岁的儿子,已上幼儿园。父母已退休,家境比较宽裕,支援高先生买了房,无贷款,有车。目前,该家庭有定期存款50万元、活期存款20万元,投资股票、基金、黄金等领域25万元。支出方面:家庭月支出7000元左右。

高先生夫妇都是独生子女,计划再要个女孩。高先生表示,如果生二胎,他希望太太辞职,做全职太太,安心在家照顾孩子。但如果再要一个孩子,会大大增加家庭支出。在此情况下,高先生该怎么理财才能维持家庭财务平衡?

资产配置需更合理

陈琼表示,高先生的家庭处于成长期,目前,该家庭资产相对丰厚,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生二胎,高太太又辞职在家,高先生一个人的收入要支付全家的开支,面临的风险将是“单支柱盈利”的家庭模式,尽管对目前的生活品质暂时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将来的生活一定会产生风险和压力。所以,生二胎的话,资产配置一定要充分考虑长期规划问题。

高先生夫妇都是独生子女,按照相关政策,他们可以再生一个孩子。如果要第二个孩子,意味着家庭支出要增大。从高先生现阶段家庭资产和负债情况看,投资理财结构不够合理。该家庭总资产为95万元,没有负债,负债比率为零。但闲置的定期、活期资金占比太多,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另外,其家庭每月支出7000元左右,占夫妇二人收入的1/3。建议该家庭在保证合理支出的同时,增大长期稳定、固定受益类产品的投入。

适当增加投资力度

陈琼表示,高先生家庭目前收入稳定,有一定的积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但是大部分资金都放在活期和定期里面,过于保守,明显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建议高先生留够5万元左右的生活开支费用,另外15万元活期资金可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或货币基金,既保证流动性,又可以获得5%左右的年化利率,避免资产缩水贬值。类理财债券基金存期非常短,自动滚存还能实现复利收益。

另外,建议高先生可以拿出30万-50万元定期存款购买小额信托,按照平均8%的年化利率计算,可获得不错的增值收益。陈琼表示,高先生目前投资于股票、基金和黄金里面的25万元可继续持有,由于黄金走势与股市无太大的相关性,高先生可进行黄金或白银的T+D投资,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相对于股票投资,对黄金的投资力度可适当增加。在股票投资方面,高先生夫妇不是投资专业,加上目前股市动荡,个股分化严重,最好谨慎入市。

用基金定投的方式筹备教育基金

就高先生家庭资产目前状态来说,如果不出现重大投资损失的话,现有的资产和年收入足以保持不错的生活品质,但如果第二个宝宝出生的话,支出无疑会大幅增加。而且为了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两个孩子的教育基金问题也需要提前规划。陈琼表示,目前,高先生的儿子5岁,如果高先生在一年后要第二个宝宝的话,按照北京中等收费的学校估算,两个孩子完成大学教育需要现值200万元左右。

筹备教育基金方面,陈琼建议,高先生可以通过基金定额定投的方式,每月从工资里面拿出1000元,定投平衡型或债券型基金,以比较保守的年5%的投资回报率预测,可在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拿出一笔可观的资金,如果配置得当,收益率有望更高,这样可能缩短教育基金的储备期。而且,目前是市场的相对低位,以定投分批进仓、份额累加的方式投资,既分散了风险,还能获得长期收益。在孩子上初中、高中、大学时,可以部分或全部取出作为教育基金。

购置保障类型的商业保险

陈琼表示,像高先生这种家庭正处在成长阶段,收入较为单一,最好是以稳健投资为主,树立好明确的理财目标,将前期积累的资产进行合理分配,安排子女养老、父母赡养、家庭开支等各个方面的支出,并经过合理配置起到良好的规划作用。

在资产配置方面,高先生可以采用分红型保险或年金保险增加投资理财渠道。资产配置的优点在于通过不同品种、不同时间的方式对现有资产进行合理规划。目前,高先生放在定期里面的资金过多,采用年金保险和分红型保险的形式进行配置时,分红型保险可选择缴费3-5年且满期10-15年左右的产品。同时,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年金保险,缴5-10年,可终身领取收益。这样不仅能给两个小孩准备充足的教育基金,也能给自己的家庭做好应急储备,提早做好养老规划。

二胎作文 篇4

那时,“二胎”可谓引起全国轰动。偶尔翻看微信时,看到有某段子手细数这个世界对70后的“恶意”,其中有一条,便是关于“二胎”的。说的是“二胎”刚刚开始时,只针对夫妻中有一个是独生子女的。而那时的70后们中的独生子女是少之又少。而正好全面放开,70后们的儿女都差不多在十岁以上了,再者,差不多到了事业的顶峰时期,再生一个又有些不三不四的。这样的选择,对于70后的爸爸妈妈们来说,何尝不艰难?

于是,那天我问父母时,他们告诉我,他们私下里也讨论过许多次,不过最终的决定,还是不生的为好。一是作为医生,他们说:平时陪伴我的时间都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好不容易把我拉扯大,哪里还有那个精力再从头来一遍?还有一点,便是他们都年过四十,这个孩子基因中先天缺陷的机率会比较大,风险也很大,这对那个还未降临的生命多少有些不公。母亲说,他何尝不想让我多个弟弟或妹妹呢?只不过,生而后养,养而后育,人到中年,有些力不从心了啊。

有时禁不住会想,国家为什么就不能早些颁布这项政策呢?而是非要等到老龄化社会严重了起来,才想着“赶紧生啊!赶紧生啊!”这娃娃又不是葫芦娃,哪有一落地就长大的道理?虽说大多数的人当然是获益的,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但对于那小部分的群众,对于那些多次打胎的母亲,对于那些为了“二胎”,“三胎”而移民他乡的人说,对于那些不惜重金买来生育权的父母来说,这就是不那么公平的了,甚至可能成为了一生的遗憾。老人们又不是凭空而来的,如果早一些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发生,早一些发布二胎政策,对于这一小部分的人,就如父母那样,“70后”,一代人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之处了。

二胎作文 篇5

近日,我们家由“放开二胎”刮起了一股热风。爸爸总是搂着妈妈的腰不放,装起娘娘腔肯求妈妈:“你生一个吧,给我们家添一些热闹。生个给我带着玩玩呐!”可妈妈一点儿也不耐烦,一把推开爸爸,手叉着腰,指着爸爸破口大骂道:“你一天只知道看电脑,懒么懒个半死……”看着妈妈生气时的样子,可真像一只母老虎啊!我在旁边,心中默念着:妈妈,千万别打生孩子的打算!

这“催生大军团”连在吃酒时也不放过。“生一个吧!”“热闹点儿!”“好玩呗!”……大妈,姑姑,小姨,大奶奶……你一言我一语的。妈妈似乎有些心动了,笑了笑。看了以上内容,我想问个问题:二胎真有那么好吗?

妈妈,求你了,别生啊!第一,你身体已经不大好了,年龄又高,生二胎的话算得上高龄产妇了,生育存在极高的风险,如果生产时有个万一,我和爸爸该怎么办!第二,也出于一点我的私心,如果你生下弟弟,所有爱都给了他,偏见全给了我,我不是委屈极了嘛!家产要分半,压岁钱也变少了,你体会过我的感受吗?第三,钱的问题,生个小孩把他养大,精力花的大,钱也要花几十万,这要付出多少代价啊!

二胎作文 篇6

我之前认为生二胎是好的,两个娃能让整个家庭变得更加热闹,在我妈妈生二胎前,我一直幻想着这样一个画面:我走在大街上,弟弟像跟屁虫一般样跟在我后面,但是幻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家生出来的居然是个“女汉子”。而且,我没把二胎小娃娃的餐费给算进去,谁知道小宝宝这么能“吃钱”啊!尿不湿、奶粉等一个月消费加起来总共要几千!家庭富裕的还好说,如果是穷人家的话,为了这个家庭着想最好跟二胎说一声byebye吧!

当然生二胎我认为还是有一些好处:有了弟弟或妹妹后,你就会有个玩伴,从此你的生活将不会再孤独,你的生活也许会将更加多彩;如果把一个二胎养大,等父母年纪大了,就会有两个子女给父母养老了。

如果你认为二胎宝宝会抢走父母对你的宠爱的话,我认为你最好不要那么自私。

新“二胎时代” 父母的自我挑战 篇7

那些已经走出“生还是不生”这个纠结的家庭,怎样从原来的“三口之家”顺利过渡到“四口之家”的家庭模式,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二个难题。

五一假期开始之后,周鹏就不再奔忙出差,他选择了留在广州,陪在越来越接近预产期的妻子杜梅身边,静静地等待第二个孩子的来临。

去年春天,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周鹏从报社离职只身前往云南双廊开了一间客栈,成功转型当老板。经过一年多的辛苦运营,客栈经营得有声有色,他自己也很享受在广州和云南两地来回奔忙的感觉:一个月呆在广州,第二个月就在云南,这种生活的确很让人羡慕。

但妻子的怀孕让他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拐了个弯。周鹏坦承,去年夏天当他得知自己将要有第二个孩子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脑袋一片空白:心想完了,家里好不容易才将女儿拉扯大到读小学,可以稍微轻松点了,现在又要陷入到第二个轮回。

2014年初,为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全国各地陆续放开了“单独二孩”政策。 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有106.9万对申请生二孩。而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周鹏的妻子杜梅(化名)开始有了再生一个孩子的想法。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独生子女政策推行,尽管现代家庭成员间相互联系、依存、补充的角色关系仍然存在,但是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趋向专一,家庭成员间的角色过于简单。亲子、夫妻、祖孙等成为主要的亲属和社会角色,而以前常见的妯娌、连襟、姑嫂等关系则比较少见。

在“只生一个好”的计生政策下,独生子女这一庞大群体的性格特征也为人关注。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一份调查报告称,1979年后出生的中国独生子女“互信程度较低、更倾向于规避风险、情绪上更为悲观”。

“单独二孩”政策尽管只会给家庭增加一个新成员,但家庭成员会拥有更多的角色类型身份。数据资料显示,中国现在约有1.5亿独生子女家庭,家庭结构模式为“4:2:1”,单独二孩政策的实行优化了这一家庭结构,使之呈现更加稳固的“4:2:2”模式。

虽然也有学者质疑“单独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实质性影响,但一个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二孩政策放开之后,给了正值生育年龄的夫妻(他们大多于1970年代之后出生)再多拥有一个孩子的机会。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符合“单独二孩”的中国夫妻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孩子—而在几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在北京大学教授,人口学博士乔晓春看来,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无论从家庭结构上、從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上、从子女之间的交流上,包括子女教育和子女发展上,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一些弊端。因为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唯一孩子,容易造成家长对孩子过度供给,溺爱孩子。“二孩”的到来,改变了家庭的环境,分散了家长的关注和关爱,可以使家庭教育回归理性。

但事情似乎总不会一帆风顺。据新闻报道,就在今年1月份,家住武汉徐州新村的王先生和肖女士就因为13岁的女儿的反对而放弃了生二胎的计划。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亦有不少已经生育或者准备要二孩的父母,因为第一个孩子对弟弟妹妹的排斥情绪而焦头烂额。

自从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关于生不生二胎,网络上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第一,必须有相处好的公婆;第二,必须有能帮忙的爸妈;第三,必须有靠得住的老公;第四,必须有懂事的老大;第五,必须有足够的假期;第六,必须有能足够让你任性的钱。满足以上六点你就可以安心放心宽心地生二胎,否则建议慎重考虑。

而具体到周鹏和杜梅,他们之所以想多要一个孩子,一是政策允许,而家里的经济条件尚可;二是觉得如今已经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小凌,在家里需要有一个年纪和辈分跟她比较接近的同伴。

目前小凌读小学一年级,除了起床穿衣吃早餐等生活起居是自己独立完成之外,无论是和同学还是小区里的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也相处得颇好,连上学也不用大人接送操心。大人们对她唯一的担忧,就是觉得孩子在家里太孤独了。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压抑。父亲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和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观念,一直像阴云一样笼罩着我的童年。”周鹏说,“还好有哥哥陪我玩耍,否则真的可能就扭曲了。”对于过去一年多忙于创业的周鹏来说,虽然第二个小孩的到来打乱了自己的职业和生活规划,但当妻子跟他提出多要一个孩子的想法时,他表示了认同。

两个大人在观念上达成一致之后,剩下的就是如何跟女儿沟通,让她当一个“懂事的老大”,在心理上有接受另一个家庭成员到来的准备。

起初,或许是想趁着怀二胎的机会培养小孩树立分享意识的缘故,杜梅和周鹏尝试用带着半开玩笑的语气跟小孩说,家里不久之后就会多一个小朋友,“可能爸爸妈妈就没那么多时间给你讲故事了”“以后你的玩具就要分一半给他玩了”等等。小凌听了之后,连忙说“那还是不要弟弟妹妹了”。

第一胎为什么会抵触从未谋面的弟弟或妹妹?恐怕多是出于对未来和二胎竞争的焦虑和恐慌。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曾经幽默地打比方,对于家庭的新成员,老大的感受“就好比妻子看到先生带了他的新情人回家,并且还说你们三个人以后将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

研究表明,兄弟姐妹间,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孩子跟弟弟妹妹是否存在抵触,一般是受家庭的经济情况、大人是否重男轻女、父母是否善于引导等因素的影响。

在得到女儿的否定答案之后,周鹏和杜梅将原来带有竞争性质的引导方向,扭转到陪伴和合作这个方向来:家里就你一个小朋友,爸爸妈妈都忙工作的时候就没人陪你玩了,如果你再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那你在家里就有伴了,你们俩还可以交换玩具来玩。于是,小凌的态度从反对转为赞成。

当然,并不是每一对父母都像周鹏和杜梅那么幸运。例如前文提到的王先生和肖女士夫妇。据新闻报道,在肖女士成功怀孕之后,面对家里将新增一个成员的事实,他们13岁的女儿非常生气,说如果父母多要一个孩子,就逃学、不参加中考和离家出走,最后还威胁父母,只要生二胎,她就自杀。最后,肖女士做了终止妊娠的手术。

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一个刚刚升级为二胎妈妈的年轻母亲正因为2岁4个月的儿子对刚满月的女儿之间的“妒忌”而烦恼。“其实遇到的问题不是特别多,但渐渐也开始露出一些苗头。”她说,“比如喂奶的时候,老大要我帮他做什么或抱他,我要他等会,他就好像很郁闷的样子在旁边一直问我好了吗,好了吗,时间长了就开始大哭。”

还有一个妈妈因为处理不好两个孩子的“争宠”而担心:兄妹俩争执的时候,妹妹知道妈妈爱她,就会跑过来告状说妈妈哥哥欺负我,哥哥可能觉得妈妈是偏向妹妹的,反而选择沉默。“我过去抱他一下说妈妈最爱的人其实是你,他就很伤心地哭了,可能说到他心里深处。越安慰他越哭,他觉得自己是最委屈的。”

长春嘉兴婚姻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指导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孙启山曾指出,在心理学上,兄弟姐妹之间的确存在有“同胞竞争”这一现象,而大宝排斥二宝的到来,是需要父母来平衡的。

国外有研究表明,兄弟姐妹之间,每8次冲突中只有一次是以妥协或和解收场,其他7次都是不欢而散,一般都是哥哥姐姐欺负弟弟妹妹。的确,独生子女从小被大人们用“4+2”的形式所包围,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父母想生二胎,有排他情绪属于正常反应。在生二胎之前,父母首先要做通孩子的工作,告诉他为什么要再生一个孩子,并让孩子明白,即使有了弟弟妹妹,对他的爱不会减少。

伊利诺伊大学的劳里·克雷默博士曾对想生二胎的家庭进行研究,观察这些家庭已出生孩子和他们玩耍的情况。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谦让,那么在几年后,他们与弟弟妹妹的相处也相对融恰。

克雷默博士指出,哥哥姐姐通常都会从同伴交往中学习人际沟通技能,再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弟弟妹妹身上。克雷默甚至断定:对手足关系质量最有效的预测因素,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就确定了,哥哥姐姐跟好朋友关系如何,决定了未来他与弟弟妹妹的关系。因此,与其把过多的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心理学分析上,不如多对他们进行人际交往技能的指导和传授。

中国父母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吝啬于表达“爱”,却过分强调“失望”和“愤怒”。在一年之前,周鹏对女儿小凌的一些行为也会感到恼火。他自觉不自觉地将女儿看成是与自己一样有独立人格的人,小孩的很多行为他也看不过眼:譬如说吃饭时,大人早就吃完了,她为什么就会那么慢;每天吃完晚饭,她都想去找同学玩,如果遇到同学有事不在家,她会比较郁闷,甚至愿意在小区里走上一两圈,再去看同学回家了没。

“每当发生类似的情况时,我都会觉得她怎么就这么不懂事,会比较严厉地批评她。”周鹏说。而如果按照克雷默的理论,正是因为小凌此前跟同学的关系比较融洽,在和年龄相近的朋友的交往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才会对从未谋面的同胞表示接纳。

第一次当父亲时,周鹏尚不足30岁,对父亲的责任尚没有准确认识。他曾两次获得报社的“年度记者”称号,媒体人的生涯可谓成功。在离职之前,出差十天半个月是家常便饭,无暇料理家务。而在转型当老板之后,为了让客栈走上正轨,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双廊忙碌,远离家人和广州,家里的大小事项全靠太太一人照顾。

“那时候的确是还年轻,老想着工作,也贪玩。”他这样自我总结说。其实他自问也算疼爱女儿:用女儿的名字为自己的微博昵称命名,每次到一个地方出差总会带一样礼物回来给女儿,就连单位组织旅游,他也会带上太太和女儿一起去散心。但他承认自己没办法深入女儿的思想和内心世界,对于女儿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只是一个粗线条的存在。

因为父女两人相处的时间较少,再加上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严苛,以致女儿对周鹏的感情也显得有些淡薄。无论是一家三口出门还是夫妻二人因故分开行动,女儿总是要粘着妈妈。更让周鹏感到沮丧的是,有一段时间,他收拾行李要出差时,跟别的小孩对大人的离开表现出依依不舍不同的是,女儿总是很高兴。

“因为出差了爸爸就不能在家老盯着她和批评她,再加上还会收到爸爸带回来的礼物。”杜梅这样分析女儿的心态。

直到去年太太怀上第二个孩子后,周鹏决意从忙碌的工作中抽身而出,将绝大多数时间用来陪伴杜梅和孩子。在和女儿相处时间多了之后,两人的关系也亲密起来。他才算彻底明白,孩子的世界跟大人真的不一样。

有一次,他在厨房里做饭,突然想模仿一下如果女儿在厨房里到底怎么干活,于是他将身子猫到和女儿的身高一样,四处打量,“厨房的所有物品都摆放得太高了,她要踮高脚尖才能勉强够到,那个砧板她根本就搬不动。”周鹏说,“无论身高和力气,她都不能跟大人相比。而她的想法,肯定也是跟大人不同的。”

在多要一个孩子这个过程中,不但对先出生的孩子是一个思维转变的过程,即使是对大人而言,也是一个爱的教育的过程。

在杜梅怀上第二个孩子之后,周鹏认真而尽责地为家里张罗着一切。有时候连他自己也戏言:漫长的青春期终于结束了,作为一名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意识开始苏醒。在五一假期,他四处奔忙,除了为即将出生的第二个孩子购买婴儿用品,还为家里添置了一些必要的家具。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应该会是一个靠谱的丈夫和父亲了,甚至动了将已经约好的月嫂推掉,由自己全盘照顾太太和孩子的念头,但因为遭到妻子的反对,才终于没有付诸实施。

5月18日,周鹏的第二个女儿呱呱坠地。小凌对妹妹的到来惊喜有加,当天她坚持请了半天假,待在医院产房外等着迎接妹妹。妹妹出院之后,小凌表现得很开心,除了会很轻柔地抚摸妹妹,还会抱着她的音乐盒放音乐给妹妹听,跟着大人出门为妹妹买沐浴液。“终于有人能永远陪着我一起玩了。”周鹏曾听到她美滋滋地说。

倒是周鹏自己有点手忙脚乱。除了睡眠严重不足之外,他怕自己下手太重,刚开始甚至都不敢帮小孩换尿片,只能在一旁给月嫂当小工。更加要命的是,孩子出院回家后他发现自己之前的准备做得很不够,不少该买的东西都没买,有天晚上过了12点,他还得出门买奶粉。

巧合的是,小凌也出生在5月, 2008年“5·12”汶川地震爆发的那个夏天。当时还是报社主力调查记者的周鹏,本是单位派往灾区采访的人选之一,而在新闻理想的驱动下,他自己也十分渴望能前往灾区进行采访。

二胎作文 篇8

我在妈妈怀孕时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我想让那个小婴儿健康地生出来。我不知道为什么,那几个月我做梦也在想着这个小生命,我想关心他(她),想照顾他(她)。我一想到马上就要当姐姐了就高兴得无法用言语形容。啊,等待的时间真漫长啊!有一次,妈妈给我看了她做的b超,里面是一张不起眼的图片:皱巴巴的皮肤,还没有形成的五官和几根稀少的头发。我看到这张图片,就使劲地想象着小婴儿成熟后生出来的样子。

终于,我熬过了十个月,迎来了妈妈生小婴儿的时候。妈妈看起来十分虚弱,她洗了一次澡就被抬进手术室了。我坐在等候区等啊等,觉得这两个小时比一年还长,但因为我有学习,所以不能继续等待了。就在我起身的那一刻,有人大喊一声“生出来了!”我上楼一看,是个小弟弟!虽然因为不是小妹妹有一点失落,但也很满足了。

二胎作文300字 篇9

多了弟弟,我一开始并没有为这件事而高兴,甚至有点不满:为什么生个弟弟?难道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了?后来便想明白了原因:是因为他们想让我有一个玩伴,所以才生的弟弟。看着每天都快乐成长的小弟弟,我也感到一丝欣慰:我可以当姐姐了,我有小弟弟了!

弟弟哭了,我能做的便是哄他开心:表演节目、唱歌、跳舞、弹琴、拍球样样都轮一遍,弟弟就会露出开心的笑脸;弟弟要骑马,我便让他骑在大的玩具马上或者骑在我背上,轻轻摇晃;弟弟要走路,我扶着他慢慢向前走,看着他走路,我便想起儿时的自己,肯定也是这样学走路的吧!这样的快乐时光数也数不清。弟弟让我感到自己成熟了不少,有了做姐姐的责任感。

但我也有烦恼:在自己写作业的时候,奶奶会抱弟弟来,弟弟会踩我的作业本;过年新贴的对联,没几天就被弟弟撕得面目全非;写作业时,弟弟如果在吃米糊,那就惨了,他的哭声连绵起伏,扰得我写不了作业......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二胎时代作文 篇10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新鲜问题。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明确提出:“就一国的繁荣而言,最明确的标识是居民人数的增长。”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937年,凯恩斯在《人口缩减的若干经济后果》中分析认为,人口增长由于促进投资而促使经济成长。凯恩斯学派的后继者哈罗德在《论动态经济学》中论证认为,人口增长不仅扩大了消费,还增大雇佣,使投资规模扩大。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2015年10月底,讨论已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草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计通过,“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据估计,二胎全面放开后,中国每年将增加新生人口约300万,未来30年新增人口有望达到1亿。这些“特殊的”婴儿被寄予厚望——拉动更多消费,提供更多年轻劳动力,从而减缓人口老龄化及经济下滑。

对于大多数夫妻而言,“为国生娃”可能会遇到相当“棘手”的问题。调查显示,愿意生育二孩的家庭其实并不多,经济压力或许会成为阻碍人们生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80”后夫妇舒羽与闵智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两人经过多年打拼,在北京有房有车,也算是衣食无忧。他们有一个10岁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舒羽喜欢男孩,在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实后,一个强烈的冲动在她心里萌生:要再生个男孩。一天晚上,闵智夫妇展开了一场讨论,话题最后演变成计算10年以来的养孩账单。这份详细的账单计算出来后,两人五味杂陈。

负利率时代,育儿成本与经济增长齐飞

银行利率一路走低,有人说,负利率时代,将钱放在银行不如花出去,养孩子是最好的投资。在中国,高昂的抚养成本使“养孩子是最好的投资”成为悖论。瑞士信贷201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夫妇每年平均要在孩子身上花费2.25万元,直到孩子年满18岁,这笔者用超过平均每个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

“仅仅是算了一下养孩子的开销,就浇灭了我们生二孩的念头。”舒羽粗略一算,10年来女儿共花费了35.5万元左右,其中用于孩子课外素质培训的费用占到了30%左右,尤其是2015年,女儿特长培训费达到了42720元。女儿才上小学四年级,居然花了35.5万元。这笔庞大的支出让舒羽吓了一跳,对于她这样的普通工薪族而言,这样的支出,再来一遍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巨额支出从一孩出生后便开始了,第一项开支就是找月嫂,北京的行情大约是一个月1万元。最初,舒羽并没有打算请月嫂,觉得姥姥和奶奶两人足以应付,可孩子出生后发现完全不行。

除了月嫂, 孩子还没上幼儿园时, 抚养孩子的费用主要是“奶粉、尿不湿、保姆”这三大项支出。据悉,市场上一罐900克的奶粉价格在200~400元。“只有进口的奶粉才有资格让宝宝使用,尿不湿也是从日本代购,不养不知道啊,有了宝宝,人民币都长翅膀了……”。

早在2005年,社会学家徐安琪的调研报告《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显示,当时,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大学毕业的直接支出高达48万元。业内人士指出,现在这个数字可能要翻倍。月嫂工资、保姆工资、幼儿园园费、奶粉等营养品、纸尿裤等卫生用品、玩具文具用品、早教培训……在这些项目的表格后面,都是闵智夫妇10年来的血汗钱。虽然育儿费用五花八门,但是做“孩奴”的花费主要还是集中在教育方面,据网易对育儿成本的数据调查显示,教育消费占总体消费比例高达80%以上,如下图所示。

刨除物价上涨因素,在育儿成本高涨的背后,育儿观念是一只重要推手。抱定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为了让孩子能进一所好的小学,舒羽一家把五环外的大房子换成了三环内的小房子,“与孩子的教育相比,我们必须这么做”。

“422”模式家庭未雨绸缪,教育金保险受青睐

围绕二孩,各路商家展开了疯狂攻势,不管是不是跟母婴产业相关的,都能巧妙地将营销策略融入这个新政策。保险理财更是如此,就在为养孩账单发愁的舒羽接到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打来的电话,上来就以放开二孩为由头,说起了他们的保险产品。“二孩政策跟买保险有什么关系啊?”舒羽还一头雾水,推销员就口吐莲花似的说开了:“当然有关系了,您想啊,养两个孩子,教育成本是不是就提高了?您应该提前准备教育金,专款专用,定期存入,到期领取……”

不管父母们是否愿意,高育儿成本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意识到孩子的“教”比“养”更贵,在为孩子准备教育基金规划时,教育金保险(30%)已超越人寿保险(21%)和意外险(16%),成为年轻父母为孩子配置的首选。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少儿教育保险,除了初中、高中和大学几个时期的教育基金以外,还包括参加工作以后的创业基金、婚假基金及退休后的养老金。除此之外,一些险企推出的教育金保险还附带重疾险。中宏保险首席市场官梁国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的出生是年轻育儿家庭购买保险的主要驱动力,新家庭成员的到来让年轻父母责任感倍增,需要为家庭财务状况做好长期打算。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利好保险市场。考虑到孩子的抚养成本、教育经费等,父母会更偏向于为孩子购买相关保险产品,这也给保险发展带来了机遇。多生一个孩子对家庭最直接的影响是刚性需求增加,主要包括孩子的教育开支和抚养,其中教育又是最具刚性的。调研机构益普索对生活在一到三线城市、父母年龄在22~45岁、孩子年龄在0~15岁的家庭进行调研,尝试了解年轻育儿家庭的生活状态、育儿观念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需求。调研显示,58%的受访父母曾经为自己买过保险,89%的家庭有为孩子准备教育基金的计划。这项数据表明,大多数年轻父母虽然对保障的重视程度较高,已经意识到要为孩子未来的教育做好准备。

“ 二孩” 出生之后, “ 4 2 1 ” 家庭会变成“422”,支出大幅增加,对于随之而来的各种风险,应当未雨绸缪,为孩子准备好足量的教育金是必需的。

“二胎的”家庭问题中考作文 篇11

因为怕我孤单,妈妈积极相应国家政策,于是,当时已经八岁的我,又突然多出了一个弟弟。一晃眼,这位小朋友今年已满一岁,由于他聪明伶俐,调皮可爱,自然就承担起了成为全家人开心果的职责。

可是,一开始,正如大家想的那样,我却不那么开心。和爸妈一起路遇亲戚,我刚想打招呼,以示我的礼貌,可谁知,他们看见了弟弟,就像突然见了块稀世珍宝,两眼直勾勾地锁定弟弟,上去又是抱又是亲,丝毫没有看见我这个大活人的存在。此时的我,只有看着他们把玩宝贝,暗自神伤的份了。

假如妈妈生二胎作文 篇12

假如妈妈生二胎,那我们家就多了一个人,本来只用买一个苹果,就要买两个,或者买一个苹果分成两半。但是分成两半又吃不饱,所以又只有多买一个,很浪废钱。最好不生。

假如妈妈生二胎,那就要多买腐乳、裤子、鞋,要多花钱,不好,就不生。

假如妈妈生二胎,本来爷爷和姥姥就很累了,假如妈妈再生一个,那爷爷和姥姥就更累了,要换尿布,买菜,煮饮,做家务,喂小朋友吃饭――要做很多事情,簋纱,所以不要生。

假如妈妈生二胎,万一生了一个容易得病、很笨、贪玩、成绩差、不爱学习、不听话的人那怎么办,那不就白生了,还不如不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反正不生最好。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作文满分 篇13

然而,持续的只生一胎政策也带来了许许多多令人不安、令人担忧的新情况与新问题。社会越来越感觉独生子女成长艰难、成长遗憾,没有兄弟、没有姐妹、没有叔叔、没有阿姨、没有亲情、没有童友,社会中家庭细胞生长出了变异。一、二代人的困惑与担忧开始出现。社会越来越发现独生子女的社会负担与责任将变化的极为沉重。一小养二老,还要隔代养四老的现象比比皆是。

独生子女心理上的孤独、精神上的脆弱、家庭观念的淡薄、父母普遍的过度溺爱。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大的病态。最令人担忧的未来社会疾病。没有什么比不能吃苦、不能接班、不能担纲、不能反哺社会的新生代成长问题,更令人后怕的。日本人扬言,未来中日战争,中国的独生子女组成的军队,是打不过日本军队的。这就是一个警告!一个挑战!一个考验!

可以生二胎了,虽然还有一个独生二胎的限制。即:必须父母双方有一个是独生子女。但这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中国当今社会70%以上的家庭都是符合这一情形的。可以大为缓解中国严格只生一胎带来的社会压力与冲击,起码可以缓解50%以上的计生压力差。

我的妈妈生二胎作文 篇14

去年,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问我,想要一个小弟弟还是小妹妹。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排斥地回答:“我什么也不想要!”我总害怕弟弟妹妹会分走我的爱,如果是妹妹还好点,至少我可以和她一起玩洋娃娃,可以给她扎头发、涂指甲油、给娃娃做衣服,一起等待每周末的英语动画片。可是弟弟,除了天天给我捣乱,还能干什么?

有一天,我在妈妈的包里发现了一张B超单子,上面说妈妈怀孕了。当时我感觉像天崩地裂,去问妈妈,好希望她告诉我拿错单子了,可是,妈妈告诉我,她确实怀孕了。

平安夜那天,爷爷奶奶告诉我,我有一个小弟弟了。面对这个我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那一瞬间,我居然用冷静的声音,祝贺爷爷奶奶:以后郭家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了。

当妈妈从医院把一个胖胖的“小肉球”带回家时,我都不想看他,觉得他特别烦。我写作业时他哭,看书时他哭,睡觉时他也哭,真是烦死人了。

直到这周,一天放学回家时,我踏进门的那一刻,正在哭闹的.他,看见我,突然笑了,还发出了银铃般咯咯的笑声,我不由自主也对他笑了,他于是笑得更开心了。我忍不住伸手去摸摸他胖嘟嘟的脸蛋,心里想:这个小胖娃,其实还是挺可爱的......

上一篇:绩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检验下一篇:怎样做一个好老师的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