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王子教案设计

2024-09-27

快乐王子教案设计(精选8篇)

快乐王子教案设计 篇1

《快乐汉语》教案设计

话题: 饮食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九年级初中生,25人 45分

(14-15岁)课程名称: 教学对象: 课堂时间: 教具: 《快乐汉语》教材,配套的CD-ROM,生字卡片,教学内容:

第一步骤:复习和导入

(5分)

利用双面是生字的卡片,复习食物词汇:

老师领读然后学生抢答;猜对了就拿到卡,拿卡最多的学生得到小礼物;(学生打开《Chinese English vocabulary cluster booklet by 王杰》)(see1)

第二步骤:介绍新句型: 吃,喝;

你想吃什么?你想喝什么?

(15分)

复习:老师问,学生答,然后做“转圈圈”练问答;(see2)复习:已经学过的偏旁:人,水,口…

第三步骤: 配对编对话:老师先给学生解释范例(see teacher book P35, exercise 2)

3问3答

第四步骤:到班上表演; 第五步骤:做练习3:听选;

(see4)

(student’s book p 29)

(see3,4)(10分)(10分)

(5分)

第六步骤:作业:做练习4,5,6;(student’s book p 30,31)(Work book P44)

《快乐汉语》课件设计

话题: 饮食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九年级初中生,25人 45分

(14-15岁)课程名称: 教学对象: 课堂时间: 教具: 《快乐汉语》教材,配套的CD-ROM,生字卡片,1.生字,生词卡:吃,喝,鸡蛋,茶,咖啡,炒饭,…;在做枪答时,学生可以看着Booklet上已经被要求的词汇; 2.学生分两个组,一组在里,一组在外,老师放音乐,音乐停了,在里圈的学生问,在外圈的学生答,然后里圈和外圈的人互换;

3.老师把范例对话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翻译,同时给学生解释;

4.学生编对话的场景可以是:

和父母或朋友在一起吃早饭或晚饭,在家或在饭馆; 内容应包括:打招呼,吃什么,喝什么,不吃,不喝什么?

每人至少要编3-5句;(多编有奖)可以用已经学过的词,eg:不,想…; 5.挑3-5对学生来教室前面表演;

快乐王子教案设计 篇2

1.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文中人物的言、行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

2.在读悟课文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体会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抓空白点留疑、启思,呈现课文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希望你们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一员,把心融入到故事中去,经历这个故事。

1. 留白:第一段结尾:“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的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问:这个男孩儿想做什么?

2. 留白: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问:男孩希望什么?

3. 留白: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问:听到这儿,你的感觉是

……

4. 留白: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问:男孩又想做什么?

5. 留白:男孩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问:他会说些什么呢?

[意图:《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外国翻译作品,这个故事的特点是一波三折、出人意料,从而体现一个爱心传递,讴歌人性美好情感的主题。这正是这个故事最吸引人、感动人的地方。初次阅读带给读者扑面而来的欣喜和心灵的震撼是最令师生鼓舞的阅读兴趣点。抓住此兴趣点乘势而读、顺势而教带给阅读教学开篇的良好势头。学生对故事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猜想给他们后面接触课文、学习课文又带来了冲突,利用好这些冲突往往就是在点燃他们深入思考的契合点,从而更好地找到与文本相接的突破口。留白与补白恰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而这种渐入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也体现了师生与文本亲密接触与对话的共建过程。]

二、学生自读课文

师:故事讲到这儿并没有结束,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吗?

[意图:故事猜想到一半,戛然而止,学生的兴趣很高,有一种欲罢不能、不读不快的感觉,这是主动阅读、潜心阅读的最佳时机。教师在这里暗设关口,将提前印好的课文藏在抽屉内,此时揭开秘密,也带给学生一份意外的惊喜和阅读前的兴奋,此刻学生的读就格外专注。]

三、理清脉络,读悟文本

1. 故事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口语表达练习)文中谁给了谁什么,谁感到了什么?

填空:给, 感到。

3. 你认为文中谁最快乐?

[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体现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学生只要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就不必在细枝末节上纠缠,加之该文故事内容通俗易懂,因此教师在短时间内以主要问题引领,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探讨更多有意义的话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领会

1. 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意外?你喜欢的这一部分课文,我们来读一读,品一品,看看谁是文中人物的知音。(配乐钢琴曲《月光奏鸣曲》)

2.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你能想象出他们度过了一个怎样难忘的夜晚?(播放《平安夜》)

师:听,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了,平安夜,一个充满着希望、温暖和爱的夜晚,人人在这个夜晚,都会尽享欢乐,相互祝福,感恩过去,祈祷未来。坐在车里的三个陌生人遇到了一起,他们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3. 你觉得这个故事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4. 给这个故事取题目。

[意图:有声语言的诵读足以表达师生此时内心的感动,配以如月光淡淡流泻的奏鸣曲,文美、情美并存,音像美、情境美交融,学生的诵读会随情而发,随心而动,发挥出令他们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朗诵水平。而《平安夜》的播放和学生美好的想象交织在一起,更让学生被这种人性的美所感染。爱的光华在闪现,爱的语言在流淌。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编创题目,是教师带给学生的另一个惊喜和创意,也是帮助学生抓住文章主旨的又一训练方式。]

五、情感升华,迁移链接

1. 在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给予, 感到。

2. 抒写心语点滴。

(1)给予是。

(2)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对说。

3. 阅读链接:《给,永远比拿愉快》《月光曲》

4. 推荐课外阅读文章:

(1) 《感恩之心》———林润翰 (中国)

(2) 《乞丐》———屠格涅夫 (俄)

师:通过学习,我们给予对方信任、尊重,同样体会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细节,用心体会,你会发现,爱,无处不在!愿每个同学记住这个感人的故事,老师将这个故事和阅读拓展与阅读链接作为礼物送给每一位同学,希望在你们的人生道路上拥有一个个爱的故事。

《快乐的罗梭》教案 篇3

一年级

[设计思路]

《快乐的罗梭》是一首反应彝族人民在紧张的劳动之后纵情歌舞的乐曲,是一首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赞歌。

本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弹拨乐器的性能,用彝族人民喜爱的音色清脆而柔和的月琴奏出主题,之后虽然主题旋律一再重复,但由于调性不同、弹拨乐器不同,音色、力度皆有变化,使人们在对比中感受到亲切和无穷的音乐魅力。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和喜欢模仿、感受各种声音的学情特点,我以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地让学生从速度和力度两个方面感受乐曲产生的奇妙变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并掌握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彝族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2、采取以听赏为主的综合课的方式,鼓励学生认真聆听并大胆演唱、表演,在不同的活动中熟悉主题音乐,并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来进一步体验和表现主题音乐。

3、感受音乐在力度、速度上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感受,并能够自信、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主题音乐在乐曲中的不同情绪变化。

2、当主题音乐出现时,能够随音乐参与表现。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钢琴。

2、学生提前分成四个大组,围圆圈坐,便于学生讨论、进行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狮子舞绣球》音乐,学生模仿自己听到的小乐器有节奏地随音乐进教室。

[设计意图:由喜庆、欢快的节日音乐将学生带入课堂,为引出本节课的欣赏曲目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围绕与节日有关的音乐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表现彝族庆祝节日的乐曲《快乐的罗梭》。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彝族并不了解,好奇心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三、新授

1、初步整体感受乐曲情绪

初听,提出要求:完整地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用语言描述在音乐中所感受到的画面情景。

2、了解彝族民族风情

播放与彝族日常生活、民族服装、重大节日等有关的视频,学生谈认识和感受,老师总结:彝族是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彝族人能歌善舞,并且在他们盛大的节日——火把节中会围成圆圈,唱歌、跳舞、弹琴。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了解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3、再次完整聆听具体感受各部分情绪

播放音乐,提出要求:随音乐的快慢拍击节奏,记住所拍击的节奏速度发生了哪些变化,感受三部分的不同情绪,可以对所听到的乐器进行模仿。

[设计意图:这次的聆听是在初次聆听了解音乐的基础上再次完整聆听,提出更高的要求。旨在区分三部分的不同情绪,感受速度的快慢,了解速度快慢渲染的不同情绪:快则热烈,慢则柔关。乐器介绍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4、模唱主题旋律

(1)通过哼唱感受主题旋律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

利用反复听到的乐曲中的主题旋律来做游戏活动。

①把听到的主题旋律用li哼唱出来。老师按由慢到快的速度弹奏:首先慢速弹奏一遍,学生哼唱;再按由慢到快的速度弹奏,学生进行哼唱;然后按快速弹奏,学生哼唱;最后加快速度弹奏,学生哼唱。

②在对旋律已很熟悉的基础上,再用la哼唱。首先用最小、最弱的声音哼唱;其次用响亮、最强的声音哼唱;最后用由弱到强的声音哼唱。

[设计意图:虽是两次哼唱但目的不同:第一次哼唱重在让学生感受速度,第二次哼唱重在感受力度。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把抽象的乐理知识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既兴味盎然又能快速掌握。

(2)用声势律动参与表现主题旋律。

再次播放完整音乐,在每次听到刚才游戏当中的主题旋律时用手势表示一下,比比谁耳朵最灵敏,听得最准确。

[设计意图:第三次完整聆听,加深主题音乐在乐曲中的印象。这一环节注重鼓励学生专心致志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共同感受走进音乐的快乐。]

(3)用舞蹈动作更深入地感受主题旋律。

首先按由慢到快的速度用la哼唱一遍主题旋律;其次再按由弱到强的速度哼唱一遍,跟老师学彝族动作;然后用极快的速度哼唱一遍,练习动作;最后让学生快速哼唱,表演彝族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让唱与动有机的结合,学习简单动作,巩固复习并能够参与表现主题旋律。]

四、随音乐律动

领学生分组跳圆圈舞,模仿彝族火把节时盛大的舞蹈场面。要求:每一遍主题旋律结束后都换一个方向接着跳。第二部分旋律放慢脚步原地模仿弹拨乐器。

[设计意图:领学生随乐跳圆圈舞,将学生带入到节日欢快的氛围中,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五、拓展小结

在主题音乐的衬托下,学生谈收获和感受。老师总结:彝族只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特点,课后可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少数民族音乐,与老师同学分享。

《快乐是什么》教案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看图欣赏故事,感知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每一个人对快乐的认识,知道并讲述他们的快乐是什么。

2、通过讨论活动和问卷调查活动,感知不同的快乐,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能边贯地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3、认真倾听老师介绍调查要求,并按照要求认真完老师布置的调查统计任务。

活动准备:

小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森林音乐家》,引出快乐。

1、师生随着音乐,表演歌曲一遍。

2、教师:在热闹的森林里还有哪些音乐家和快乐的小动物呢?

3、带领幼儿演唱仿编的歌曲。

4、教师:森林里有那么多快乐的小动物,那么小朋友你快乐吗?你知道快乐是什么吗?

二、自主阅读故事《快乐是什么》。

1、教师:驴子奇奇总是耷拉着耳朵。莎莎问奇奇:“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伤心呢?你没有快乐的事情吗?”“快乐是什么?”奇奇头也不抬地问,“等你们找到快乐的时候,再告诉我吧!”于是,莎莎就出去帮着找快乐,她跟谁找快乐的?

2、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让幼儿自主阅读故事画面。

三、带领幼儿阅读故事。

1、教师带领幼儿边看画面边讲述故事内容。

2、教师:故事里面有谁?莎莎帮奇奇找什么?

3、教师:莎莎第一个找到谁?她是怎样问的?鞋匠又是怎样回答的`?第二个找到谁?又是怎样对话的?……

4、教师看图讲述故事,在讲到问句以及答句时,放慢讲述的速度,鼓励幼儿加入讲述。

5、师生完整地看图讲述。

四、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后来,奇奇找到快乐吗?奇奇的快乐是什么呢?

2、教师:鞋匠的快乐是什么?果园里的阿姨的快乐是什么?老师和医生的快乐又是什么?凶们的快乐一样吗?为什么他们说得不一样?

3、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快乐是发自自己内心的感受。小朋友你的快乐是什么呢?

4、鼓励

大家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快乐感受。

五、和幼儿一起看小书,引导幼儿翻阅画面和老师一起快乐地讲述故事《快乐是什么》。

六、展示《快乐是什么》问卷调查表,介绍调查表的内容,鼓励幼儿回家后,咨询调查自己家里的人,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还可以请家长在图画旁边的格子里用文字进行记录。

附童话:快乐是什么

驴子奇奇总是耷拉着耳朵。莎莎问奇奇:“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伤心呢?你没有快乐的事情吗?”

“快乐是什么?”奇奇头也不抬地问,“等你们找到快乐的时候,再告诉我吧!”

“快乐是什么啊,鞋匠先生?”鞋匠认真地想了想,说:“快乐就是有很多的鞋子要做。”

“快乐是什么啊,阿姨?”阿姨爽快地说:“嗯,快乐说是一筐红红的大苹果。”

“快乐是什么啊,老师?”老师微笑着说:“快乐就是和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一起。”

“快乐是什么啊,医生?”医生慢慢地说:“快乐就是健康。”

莎莎列了一份快乐的清单给奇奇,说:“我找到了许多快乐的事情,你可以挑一样。”

《学做快乐鸟》教案设计 篇5

快乐是一种情绪体验,愉快、积极地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能力。追求快乐生活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但要愉快、积极地生活,需要有辨识正当快乐与不正当快乐的理性,这种理性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养成与锻炼。本课要引导学生初步明白快乐与不快乐都是人生的必有内容,学习辨识快乐的正当性,掌握疏导消极情绪的简单方法,使学生成为一只积极向上的“快乐鸟”。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情绪体验,愉快积极的情绪在他们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但他们也不得不面对属于他们的烦恼。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活动化教学,引导孩子分辨情绪、情感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学会用多种方法调节消极情绪,感受生活、学习、游戏的快乐,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材目标:

1.说出自己快乐的事,感受快乐带来的身心愉悦。

2.体验分享快乐,知道分享快乐会让快乐加倍。

3.知道生活中也会有不开心的事,明白这是正常现象,并学会换个角度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自己快乐的事,感受快乐带来的身心愉悦。

难点:知道生活中也会有不开心的事,明白这是正常现象,并学会换个角度想问题。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小卡片、彩纸。

2.教师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老师看看哪位同学课前准备做得好?看看谁的坐姿最精神?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画鼻子,老师在黑板上画了2个笑脸,每组两名同学,一名同学蒙住眼睛画,另一名同学指挥。画好后各小组评比哪一组画的最好。

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画的最好?第一名就是第几小组?同学们玩的开心吗?我想有的同学很遗憾自己没有参与游戏吧,还有的同学会不服气自己的作品没有第一,也会有同学认为是队友不配合所以没有做的满意,所以一个游戏中会有人很开心,有人却不开心。但是我们做游戏是为了开心,这个时候应该如何改变心态,让自己做一只快乐鸟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做快乐鸟。

(二)板书课题

(三)同学发言

同学们生活中一定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点幻灯片)下面想一想,每个同学写下一件你认为让你特别开心的事情,都写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一会儿老师找同学与大家一起分享,传递快乐。

(发言后老师总结快乐的类别)快乐有很多种: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读(点幻灯片)。可见,我们的生活处处有快乐。

(四)展示绘本图

可是我们生活中也不都是快乐的事儿,常常会不开心。看,蜗牛和寄居蟹为什么不开心呢?

(点幻灯片,出示学习要求)(同桌交流)(找同学汇报)

这个小故事给你什么启发呢?(找生回答)

(五)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儿吗?

1.(展课本图片)在学校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不开心吗?

2.你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开心的事儿?把它写下来。

不快乐,不开心的事情也是难免的,同学的一个误会,运动时受伤等等都会让我们感到难过。下面和你的同桌讲述一个不开心的经历,并尝试安慰你的同桌。

(六)活动:折纸飞机。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不开心的事写在卡片上,然后折成纸飞机,让它带着不开心飞向垃圾桶。

(七)结束语:

《大家都快乐》优秀教案设计 篇6

第16单元以“快乐”为主题,选编了《大家都快乐》、《快乐的小公鸡》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快乐的夏天》。

《大家都快乐》一课贴近儿童生活,充满了童趣,语言生动有趣,其学习活动也有针对性。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独自一个人有快乐,与别人相处很快乐,帮助别人更是一种快乐;玩耍是快乐,学习也是快乐,初步知道应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本课共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只有七、八岁,但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认读生字七百多个,会写字近四百个;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能够利用插图来理解课文。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读生字15个,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快乐的涵义,培养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字15个,熟读带生字的词,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本文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看一看、做一做,使学生体会情感的快乐,真正理解快乐的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娱乐中的快乐、帮助别人的快乐、学习中的快乐,对快乐的认识由浅入深,培养积极乐观、高尚的人生态度

四、重难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快乐的真正涵义。

五、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老师也想跟同学们一起做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吗?然后师生进行互动,一起做游戏。这个环节我有意地设置了一种情境,目的是调动学生快乐的情绪,使学生初步感受游戏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并由此导入课题,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快乐的涵义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阶段,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词、读课文,使学生认读了生字,掌握了生字的字音,同时指导学生读准课文里每一个字的字音,为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做准备。

1首先,我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指导学生了解“乒”“乓”两个字的区别。

2然后通过让学生读词卡,巩固加深对生字的认识,其中重点指导学生对“静悄悄”、“独自”的理解。教师提问:静悄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它说一句话?独自是什么意思?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重点词的意思,还训练了学生说完整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接着,教师再次出示词卡,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再读词语,加深了学生对字词的记忆,为初读课文打好基础。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先让学生练读课文,再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音,为学生进一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奠定基础。

(三)熟读课文 理解含义

在这一阶段,我首先让学生仔细地读课文,找出表示动作的词,然后让学生边读词边做动作,这使得枯燥的文字变得有趣起来,学生在做动作中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其间,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仔细体会“掰手腕”、“赛拔河”的玩法,这就把理解词义与观察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的学习习惯。接着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做游戏时的场面,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快乐的火花再次被点燃,课堂气氛进入了一个高潮。这时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采用拍手读、带动作读等多种方式去读课文,使得学生在读课文中体会到了快乐。

(四)联系生活 课外扩展

在学生展示了读书的快乐之后,教师出示了一首小诗《小金鱼》,并由此进行扩展:“除了玩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有什么也能带给我们快乐?” 学生在回答中懂得生活中处处充满快乐,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我们就会天天生活在快乐中,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地人生态度,树立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生观。

(五)作业的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充满新意,教师让学生去寻找身边的快乐,这一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身边的快乐,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七、教学总结: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7

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因此, 在本节课, 我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 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课堂——同学们, 枫叶红于二月花, 正是秋游的好时节, 就让我们一起到动物园参加小松鼠的聚会吧!瞧, 大家都到齐了, 但是松鼠兰兰却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咦!我的盘子呢?”那松鼠兰兰真的没有盘子吗?桌上的餐具又到底够不够呢?接下来, 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快乐的午餐”带给我们的一点小烦恼吧!

接下来, 我将从以下四个部分谈谈我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数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数的意义, 数的表示, 数的大小比较。《快乐的午餐》是本单元的核心学习内容, 既是10以内数的意义和表示的延伸拓展, 又是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基础, 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 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积极性强的特点, 我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直观认识两个数量 (10以内) 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结合动手操作活动, 能够清楚地表达“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交流、概括的能力, 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根据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并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比较数量是10以内的事物的多少;而难点则是:理解事物的多和少的相对性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引导发现法。即围绕教材情境,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进行小组合作, 展开充分的数学操作活动, 从而直观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

而本节课的学法则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 智慧的鲜花更是开在手指尖上的。新课程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结合本课操作性比较强, 刚入学儿童又难以组织教学的情况, 为充分调动学生, 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有序操作, 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

第三部分:教学程序

基于以上分析, 我确定本节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层层推进:创设情境, 小组合作, 巩固强化, 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学习是基于情境的。因此, 我让学生在主情境松鼠聚餐图中独立观察、思考, 并引导其提出问题:餐具够吗?

接着分析问题:第1步, 餐具要够, 必须每只小松鼠有一套餐具, 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第2步, 餐具包括什么呢?学生通过观察, 不难发现, 餐具包括盘子、勺子和杯子。即把大问题细化为以下三个小问题。

首先, 解决问题1:盘子够吗?即比较松鼠和盘子多少的方法。

大多数学生会采用直接数出盘子和松鼠的数量, 从而得出结果盘子够了, 但这样的方式不够直观, 因此, 我将引导学生:“那要如何把理由讲给小松鼠听, 让小松鼠心服口服呢?”小松鼠说了:“眼见为实, 你要是能摆给我看看, 我就相信。”好,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套学具, 小组合作, 动手摆一摆, 3分钟后, 老师请小组上台汇报展示。于是出现了不同的摆法, 例如:围成一圈来摆, 但这样摆却给这只小松鼠出了个难题:“到底哪个是我的盘子呢?我是用下面这个, 还是用旁边的这个呢?我总不能拿两个盘子吧。”由此引发学生思考, 这样摆有点乱, 怎样能够摆整齐了, 让小松鼠一看就知道该拿哪个盘子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每个小松鼠拿一个盘子。因此, 摆的时候应该一只松鼠对一个盘子。

好, 让学生重新摆一摆, 学生不难摆出, 把松鼠和盘子一对一地摆, 然后逐一用线连起来, 每只松鼠都有一个盘子, 盘子没有多余, 松鼠和盘子同样多。就这样, 通过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让学生感受同样多的概念, 从而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接着, 解决问题2:勺子够吗?杯子呢?

先让学生小组合作, 动手摆一摆, 通过多次比较的方法强化一一对应的方法。

根据摆的结果, 让学生学会说“松鼠比勺子多1个、勺子比松鼠少1个”, 也学会说“松鼠比杯子少1个、杯子比松鼠多1个”, 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感知多和少的概念。

最后, 在学生学会了两个物体间的比较之后, 我再引导学生探讨问题3:比较盘子、勺子、杯子的多少。

首先是小组合作, 摆一摆, 独立观察、思考、比较之后,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比较的结果, 再由小组汇报展示。充分地“说”, 让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同样多、多与少的感受。例如, 学生会说:盘子比勺子多, 盘子比杯子少。此时, 教师将追问:为什么盘子一会少、一会多呢?从而引发思考, 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多和少是相对的, 关键是要看和谁去比, 比的标准不一样, 比的结果也就不同”, 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让学生体会多和少的相对性。

完成以上主要内容的学习之后,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我设计以下三个练习, 帮助学生及时复习。练习一:基础练习, 强化一一对应。练习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既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数数法, 也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一一对应法。练习三:根据题目给出的线索来确定可能的范围, 用比多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作业则是:基础练习+变式训练。其中, 课后拓展让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我掉了几颗牙,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四部分, 板书设计

简单明了, 重点突出。

快乐作业的设计策略 篇8

一、当前小学英语作业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英语作业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背——背单词或课文。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并是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第二类,抄——抄词或抄课文。这类作业相对第一类较为简单。第三类,中译英、改变句型、回答问题等形式的练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教师经常布置得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的作业。”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师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多为听录音跟读课文、完成配套练习等,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需要开放的新思路。开放型课外作业主要通过绘画、小制作、小调查、小任务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将英语学习与其它学科知识自然融合。如何使课外作业真正服务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我认为应实施如下策略:

(一)作业意图要开放。

1.作业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童心、有爱心,精心设计每次课外作业,想尽办法让玩为学习开路、积累、创新、巩固,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出色地完成作业。看过《素质教育在美国》的人都一定了解,他们的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那么吸引孩子,完全没有机械或统一的传统特点,富有创意,深受孩子的喜爱。孩子们的将来需要这样的作业,能使他们自信、乐观、韧劲、个性,他们努力的方向是怎样去真正的拓展、去创新、去超越时代。

2.作业应体现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现阶段小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在教育界已是不争的现实。因此,我们在设计英语课外作业时也应体现人文关怀,严格控制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尽量避免机械重复性作业,多设计自主型、实践型、活动型作业。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

(二)作业内容要开放。

1.作业内容应体现学科整合理念。

在英语教学中,在课外作业设计环节,恰当地融入美术、音乐、体育、科学等其他学科知识,体现学科整合理念,多渠道、多角度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如在教学PEP Book 7 Unit 6 The story of rain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请学生(4人一组)回家培养一盆植物,用英语写出观察日记(包括种植的过程和培育的过程等)。这样的作业将英语学习与自然科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有利于学科知识的共融,学生普遍比较有兴趣。

2.作业内容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应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

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应注意多设计一些有递度、有层次的作业,即要保证让部分学生“吃得好”,又要保证困难学生“吃得掉”,还要有利于优秀学生“吃得饱”。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推行“作业自助餐”,根据教学目标为每课的教学设计Super、Great、OK三种层次的作业。Super作业是创意性作业,侧重于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已学知识的灵活运用。适合学优生和英语学习积极性较强的学生。OK作业侧重于简单模仿、跟读、抄写的作业,让学困生也有“够一够吃到果子”的机会。Great作业介于Super和OK之间。适应中等程度学生的学习水平。

3作业内容应能够启迪智慧,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外作业是学生创新的又一园地。好的作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主动思考,开拓创新。在学完PEP 6 Unit 1 This is my day后,我给学生的作业题目是:用do morning exercises , eat dinner, climb mountain, go shopping, go hiking(四会词组)编一则小故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他们实际运用的词汇量早已远远大于单元新授内容。

(三)作业形式要开放。

1.任务型作业

具体来说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学了bedroom,bed,sofa,shelf,table,TV,light,telephone等一些单词后,可组织学生来设计自己的卧室,比比谁的卧室最美。

2.实践型作业

我们的英语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努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我会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如CD,VCD, TV, cartoon, e-mail等。在学了家具、房间等词后,我布置学生为这些物品贴标签的作业,学生的兴致特别的高。

3.自主型作业

自主型作业把学生从统一的作业指令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自己作主,设计作业“菜单”,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舞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张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学生自主选择或设计的作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学完PEP4 Unit3 A Lets learn后我设计了三种“作业大餐”供学生自由选择:作业A:妈妈要过生日了,请你为妈妈设计一套服装,要注明服装的名称。作业B:把这课所学的服装单词制作成录音。作业C:用本课所学的服装名称编一个歌谣,唱给父母听。由于作业形式新颖,学生又有自主权,一旦选定就全力以赴,不管哪份作业都相当有质量,课文知识得到了巩固,学生的不同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作业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英语作业形式,必须以发展学生的隐形学习能力和显性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构建英语作业新模式。

上一篇:引车员岗位说明书下一篇:免费测量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