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2024-08-02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通用6篇)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篇1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会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会计专业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完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担任相应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第三条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

第四条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后,不再进行相应会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第五条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

取得初级资格,单位可根据有关规定按照下列条件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一)助理会计师:大专毕业担任会计员职务满2年;中专毕业担任会计员职务满4年;不具备规定学历,担任会计员职务满5年。

(二)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只可聘任会计员职务。

取得中级资格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可聘任会计师职务。

高级资格(高级会计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结合的评价制度,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六条 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三)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四)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七条 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本规定第六条所列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第八条 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本规定第六条所列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二)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三)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四)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五)取得博士学位。

第九条 对通过全国统一的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初级资格的人员,并具备本规定第六条所列的基本条件,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第十条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由财政部、人事部共同负责。

财政部负责拟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命题、编写考试用书,组织实施考试工作,统一规划考前培训等有关工作。

人事部负责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试题,会同财政部对考试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和确定合格标准。

各地的考试工作,由当地财政部门、人事部门共同负责。

第十一条 会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职改)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全国范围有效。各地在颁发证书时,不

得附加任何条件。

第十二条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定期登记制度。资格证书每3年登记一次。持证者应按规定到当地人事、财政部门指定的办事机构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接受相应级别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会计考试管理机构吊销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由发证机关收回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2年内不得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一)伪造学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资历证明。

(二)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

第十五条 本规定报名条件中所规定的从事会计工作年限,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当年年底前。

第十六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境外人员申请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有关办法,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财政部、人事部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财政部、人事部于1992年3月21日联合颁布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同时废止。财政部、人事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下发的有关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篇2

其一, 非常重要。指新增的内容和近几年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务报告”。其二, 重要。指今年发布的新准则对实务有一定影响的新增业务, 也是近年计算题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入”。其三, 比较重要。主要出客观题, 包括“存货”、“负债”、“或有事项”、“借款费用”、“外币折算”。其四, 不重要。主要出客观题, 分值不多, 包括“总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于“非常重要”和“重要”的章节需特别注意今年教材的新变化, 以及往年的主要考点, 做到熟练掌握计算和账务处理。以下对主要经济业务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二、中级会计实务各章重点内容

第二章存货

会计期末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里所指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要点一: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 (1) 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 (2) 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等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 (3) 如按定单生产, 则应按协议价而非估计售价确定可变现净值。

要点二: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1) 出售产品有合同:持有存货量≤合同订购量, 产品合同价格作为估计售价;持有存货量>合同订购量, 合同价格和一般销售价格 (超过部分) 作为估计售价。需分两部分计算可变现净值, 然后与成本比较。出售产品无合同按其销售价格作为估计售价。 (2) 继续加工或生产耗用材料, 如生产的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成本, 无论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 还是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 材料均按成本计量;如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成本, 且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 材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若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 材料按成本计量。

要点三: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 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 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 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应计入当期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 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 并转回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 。

第三章固定资产

本章涉及实际利率问题应重点掌握, 另外重点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处理问题。

要点一: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 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二: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注意待摊支出的分配方法。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要点三: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入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 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 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 不属于弃置费用, 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第四章无形资产

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管理费用)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 同时满足有关条件的, 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 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也应重点掌握。

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自用房地产, 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要点一:企业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 不得同时采用两种模式计量。在成本模式下, 应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 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 还应按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 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应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 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将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 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调整至期初留存收益 (未分配利润)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要点二: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1) 在成本模式下, 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2)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 应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3)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 投资性房地产应按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 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大于原账面价值的, 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 计入所有者权益。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 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应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其他业务收入) 。

第六章金融资产

要点一: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 (1) 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 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公允价值, 变动计入权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 并计入当期损益 (投资收益) 。计提减值准备, 可转回。 (3)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摊余成本, 差额计入损益。计提减值准备, 可转回。 (4) 贷款和应收款项: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摊余成本, 差额计入损益。计提减值准备, 可转回。

要点二:主要会计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委托贷款——本金、利息调整、已减值;委托贷款损失准备。

要点三:主要账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

要点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发行证券手续费冲溢价收入;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调整为权益法。 (2)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所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合并中的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调整为权益法。

要点二: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 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重组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等计入初始投资成本;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合并中的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不编制合并报表。 (2) 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重组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等计入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不调整投资成本;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调整投资成本;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发行证券手续费冲溢价收入;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不编制合并报表。

要点三:主要会计科目。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 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 (1)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特别需要注意属于什么情况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重点掌握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 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成本法;权益法。

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要点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 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或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确认损益。

要点三: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 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 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 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3) 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九章资产减值

要点一: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只要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 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 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要点二: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 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计算公式如下: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Σ[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1+折现率) t]。

要点三:主要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计;资产组减值测试;总部资产减值测试;商誉减值测试。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第十章负债

要点一:职工薪酬包括的内容: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 (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下称“辞退福利”)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企业以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以权益工具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

要点二:计量货币性职工薪酬时, 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计量非货币性职工薪酬时,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要点三: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辞退福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四: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授予日一般不进行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计算截止当期累计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减去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 作为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可行权日之后, 企业不再调整等待期内确认的成本费用, 应付职工薪酬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要点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有所变化 (摊余成本计量) 。其他负债重点掌握“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第十一章债务重组

要点一:以现金清偿债务。债权人:收到现金<原债权账面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支出;收到现金>原债权账面价值, 差额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准备应全额冲减) 。债务人:支付现金<原债务账面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要点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公允价值即受让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 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支出。债务人:支付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税费<原债务, 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税费) 与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

要点三:以债务转资本清偿债务。债权人: (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税费) 即股权投资成本, 股权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支出。债务人:原债务账面价值>股权公允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股权公允价值>股权份额 (股份面值) , 差额记入资本公积 (溢价)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记营业外收支。

要点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债权人:新债权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营业外支出”;新债权不含或有收益, 新债权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 贷“资产减值损失”。债务人:新债务公允价值<原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或有支出计入预计负债, 或有支出发生时, 冲减预计负债;或有支出未发生, 结清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要点五:债务重组采用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 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 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章或有事项

要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亏损合同;重组业务。

第十三章收入

要点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有五条, 结合教材例题掌握收入的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要点二: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

要点三:特殊销售商品业务。代销商品;预收款销售商品;售后回购;售后租回;房地产销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 重点掌握;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订货销售;以旧换新销售。

要点四: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完工百分比法的具体应用, 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混合业务。特殊劳务交易的确认:安装费、宣传媒介的收费、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包括在商品售价内的服务费、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特许权费、定期收费。这部分经常出选择题或判断题, 也可含在综合题里, 特别注意每种收入的确认时点。

要点五: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要点六:建造合同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合同收入的构成、合同成本的构成, 合同收入、合同成本的计量, 要特别注意收入、毛利、成本确认的顺序。

第十四章借款费用

要点: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开始资本化时点、暂停资本化时间、停止资本化时间;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重点掌握教材的计算公式, 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第十五章所得税

要点一:重要概念——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要点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要点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基本核算程序: (1) 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 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 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确定暂时性差异; (4)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 (5)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要点四:主要会计科目。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费用;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减值损失;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

第十六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要点一: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方法。 (1) 法规要求按相关规定办法变更; (2) 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 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3)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 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要点二: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

要点三: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 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 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更正。

第十七期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主要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要点一:调整事项:日前存在, 日后发生, 做相关调整账务处理, 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 调报表, 不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处理如下: (1) 涉及损益的事项,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核算完毕, 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不涉及损益和利润分配的事项, 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3) 账务处理完毕后, 必须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提供比较会计报表的, 还应调整相关会计报表的上年数;调整会计报表附注有关项目的数据。考生在复习时, 需特别注意:调整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是调整当年的会计报表, 还是调整上年的会计报表, 或者不调整会计报表。还需注意有关所得税的调整问题。调整事项举例: (1)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 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 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2) 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 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3) 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的退回, 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 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 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 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 但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 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 (4)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要点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日前不存在, 日后发生不做调整账务处理, 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 不调报表, 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 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 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第十七章财务报告

要点一:资产负债表重点项目的填列。直接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与其备抵科目抵销后的净额填列。

要点二:利润表的编制。 (1) 报表中各项目主要根据各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3)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要点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具体构成内容经常出客观题。填列现金流量表采用分析填列法, 所需要的资料:年度资产负债表;年度利润表;有关明细账及补充资料。

要点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该表是新准则规定编报的一张新表。 (1) “上年年末余额”项目, 反映企业上年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 (或股本) 、资本公积、库存股、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年末余额。 (2) “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项目, 分别反映企业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金额和采用追溯重述法处理的会计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3) “本年增减变动额”项目, 包括“净利润”项目、“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项目、“利润分配”项目、“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项目。

第十八章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要点一: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在合并工作底稿中, 应编制的调整分录: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 ”, 贷记“投资收益”。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 上述相反的分录:借记“投资收益 (当期收到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 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要点二:主要经济业务的抵销处理 (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有关抵销分录) 。 (1)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抵销处理。其一, 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如为全资子公司, 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如为非全资子公司, 当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大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 其差额作为商誉处理, 应按其差额, 借记“商誉”项目;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小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 其差额在企业合并当期应作为利润表中的损益项目, 合并以后期间应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商誉”,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营业外收入”。其二,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处理。如为全资子公司, 则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 (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 ”、“未分配利润—年末”。如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年末”。 (2) 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其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付账款”, 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连续编制分录如下:借记“应付账款”, 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或相反) ”。如存在投资收益, 则借记“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 贷记“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借记“应付债券”、“投资收益 (差额) ”, 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 (差额) ”。内部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抵销的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 贷记“财务费用”。 (3) 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其会计分录为:借记“营业收入 (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 ”, 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 (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 贷记“存货”。连续编制分录如下: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 (上期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 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收入 (本期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 ”, 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 (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 贷记“存货”。 (4) 固定资产原价和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 (销售企业固定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 ”, 贷记“营业成本 (销售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 (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 ”, 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的会计分录: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固定资产——原价 (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提折旧) ”,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本期多提折旧) ”, 贷记“管理费用”。内部无形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 (销售企业无形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 ”, 贷记“营业成本 (销售成本) ”、“无形资产 (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当期多摊销的无形资产) ”, 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会计处理: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无形资产——原价 (期初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摊销费用) ”,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本期多摊销的费用) ”, 贷记“管理费用”。

要点三:合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抵销项目。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主要的现金往来包括以下内容: (1) 其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2) 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3) 其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4) 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5) 其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等。

要点四: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 (2) 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抵销, 如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 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 (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 ”、“未分配利润—年末”。如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 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年末”。

第十九章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包括31项) ;分部报告。该部分增加了许多例题, 特别注意报告分部和地区分部的确定;关联方披露。该部分应掌握关联方关系的判断, 新准则对此进行了修订。在第十九章“财务报告”后面的思考题中专门列举了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的练习题, 说明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 应引起考生的注意。该部分内容可以出客观题。

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篇3

《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

和《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7]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中央管理的企业:

为加强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规范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行为,提高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经研究决定,对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现将《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

2.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人事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七年四月三十日

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行为,提高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单位和在依法设立的招标代理机构中专门从事招标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国家建立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

第四条 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分为招标师和高级招标师两个级别。招标师职业水平评价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高级招标师职业水平评价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招标师英文译为:Tenderer 高级招标师英文译为:Senior Tenderer

第五条 通过职业水平评价,取得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招标采购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第六条 人事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职责分工对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 考试

第七条 招标师职业水平评价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方式。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第八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拟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试题,建立考试试题库,提出考试合格标准建议。具体工作委托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承担。

第九条 人事部负责组织专家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试题,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考试合格标准,并对考试实施等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十条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参加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

(一)取得经济学、工学、法学或管理学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6年,其中从事招标采购专业工作满4年;

(二)取得经济学、工学、法学或管理学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4年,其中从事招标采购专业工作满3年;

(三)取得含经济学、工学、法学或管理学类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者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招标采购专业工作满2年;

(四)取得经济学、工学、法学或管理学类专业硕士学位,工作满2年,其中从事招标采购专业工作满1年;

(五)取得经济学、工学、法学或管理学类专业博士学位,从事招标采购专业工作满1年;

(六)取得其他学科门类上述学历或者学位的,其从事招标采购专业工作的年限相应增加2年。

第十一条 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合格的,颁发人事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制,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师职业水平证书》(以下简称“招标师职业水平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第十二条 凡是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招标师职业水平证书的,由发证机关收回证书,2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

第三章 义务与职业能力

第十三条 招标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标准和规范,维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服务主体的合法权益,恪守职业道德;

(二)保守在招标采购专业技术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和技术秘密,以及招标活动中应当保密的事项;

(三)在招标采购活动中,发现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及时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如实反映情况;

(四)接受教育,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招标采购专业技术工作能力。

第十四条 招标师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

(一)熟悉招标采购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管理规定,具有较丰富的招标采购专业技术工作经验;

(二)编制、审查招标采购工作计划、招标采购文件、招标采购合同文本、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采购公告,组织进行项目招标采购活动;

(三)组织进行投标资格审查、开标和评标活动;

(四)主持招标采购合同、中标合同的谈判,参与签订招标采购相应合同;

(五)开展询价采购工作,组织进行现场勘查、招标采购合同的结算和验收工作;

(六)妥善解决招标活动、合同履行等工作中的争议纠纷。

第四章 登记

第十五条 招标师职业水平证书实行登记服务制度。登记服务的具体工作委托中国招标投标协会负责。

第十六条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定期向社会公布招标师职业水平证书的登记情况,建立招标师信用档案,并为用人单位提供取得招标师职业水平证书人员信息查询的服务。

第十七条 取得招标师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在招标采购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由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取消登记,并由发证机构收回其招标师职业水平证书。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通过考试取得招标师职业水平证书、符合《经济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有关规定的人员,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从获得招标师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中择优聘任其经济师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九条 香港、澳门地区居民申请参加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的,报名时应当出具本人身份证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或者学位证书、从事本专业工作实践证明。台湾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考试的办法另行规定。

外籍人员申请参加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十条 各级相关行政部门或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等机构,因工作失误,使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给予相应赔偿,并可向有关责任人追偿。

第二十一条 各级相关行政部门或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履行工作职责,监督不力,借机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及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由其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第一条 人事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成立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研究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政策和考试管理工作。

第二条 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具体工作分别委托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和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按照职责分工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试工作,由当地人事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共同负责,具体职责分工由各地协商确定。

第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成立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编写考试大纲、命题,研究建立考试题库等工作。

第四条 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科目为《招标采购法律法规与政策》、《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招标采购专业实务》和《招标采购案例分析》4个科目。

第五条 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分4个半天进行。《招标采购法律法规与政策》、《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和《招标采购专业实务》3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2.5小时;《招标采购案例分析》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

第六条 符合《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有关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

第七条 考试成绩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内通过全部4个科目的考试。

第八条 参加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所在单位出具的有关证明及相关材料,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考试管理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报名条件审查合格后,核发准考证。参加考试人员凭准考证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第九条 考点原则上设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高、中等学校或者高考定点学校。如确需在其他城市设置考点,须经人事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日期定于每年第二季度。

第十条 坚持考试与培训分开的原则。凡参与考试工作(包括试题命制与组织管理等)的人员,不得参加考试,不得参与或举办与考试内容有关的培训工作。应考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坚持自愿的原则。

第十一条 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有关项目的收费标准,须经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核准,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二条 考试考务工作要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好试卷命制、印刷、发送过程中的保密工作,遵守保密制度,严防泄密。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篇4

人调发[1992]18号

颁布时间:1992-10-16发文单位:人事部

第一条 为完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保障单位用人自主权,优化人员结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单位的一项权利,是指因法定事由,经法定程序单位主动解除与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第三条 单位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教育无效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辞退:

(一)连续两年岗位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又不服从组织另行安排或重新安排后在一年之内仍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

(二)单位进行撤并或缩减编制需要减员,本人拒绝组织安排的;

(三)单位转移工作地点,本人无正当理由不愿随迁的;

(四)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

(五)损害单位经济权益,造成严重后果以及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给单位造成极坏影响的;

(六)无理取闹、打架斗殴、恐吓威胁单位领导,严重影响工作程序和社会秩序的;

(七)贪污、盗窃、赌博、营私舞弊,情节严重但不够刑事处分的;

(八)违犯工作规定或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九)犯有其它严重错误的。

符合开除条件的,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执行。

第四条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单位不得辞退:

(一)因公负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妇女在孕期、产假及哺乳期内的;

(三)享受休假待遇的人员在休假期间的;

(四)患绝症、精神病及本专业职业病的;

(五)符合国家规定及其他条件的。

第五条 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单位有关行政领导提出书面意见,说明辞退理由和事实依据,经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后,按人事管理权限办理辞退手续、发给本人《辞退证明书》,并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第六条 当事人接到《辞退证明书》十五日之内,可向当地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地尚未成立仲裁机构的,由被辞退人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辞退按《辞退证明书》确定的时间执行。

第七条 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发给被辞退人员辞退证。辞退费上单位在其办完有关手续后一次性发给,并将《辞退费发证证明》存放本人档案。辞退费发放标准如下:

(一)工作一年以上不满五年(含见习期)的,发给本人当年基本工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之和,护士加护龄津贴,中小学教师加教龄津贴,后下同)总额的60%.(二)工作五年至十年(含五年)的发给本人当年基本工资总额的65%.(三)工作十年(含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当年基本工资总额的75%.已实行待业保险的地方和部门,不发给辞退费,被辞退人员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待业保险待遇。

第八条 辞退费从单位事业费中列支。

第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被辞退后一年内到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三资”企业工作,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被辞退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到私营企业工作或被辞退后一年之内找不到接收单位的,不再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

管理被辞退人员人事档案的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其干部身份的审定工作。对保留干部身份的,应将《被辞退人员干部身份》存入本人档案。

第十条 被辞退人员的人事档案,有关单位应按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人调发[1988]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补充通知》(人调发[1989]11号)进行移交、接转和管理。

第十一条 被辞退人员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时,由接收单位向管理其人事档案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出具《被辞退人员接收函》,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被辞退人员接收函》,向接收单位出具《被辞退人员进行介绍信》和《工资转移证》,并将被辞退人员的人事档案转交接收单位。

第十二条 被辞退人员在没有另外获得住房前,在一定期限内允许继续居住原单位住房,具体居住时间和收费标准,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办理;当地政府没有规定的,可按单位与个人签订的协议办理;未签协议的,单位与个人协商解决。

第十三条 被辞退人员被辞退后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损害原单位的经济权益和技术权益违者责令赔偿经济损失或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本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辞退工作,严禁负责人滥用辞退权。对借辞退进行打击报复的,应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五条 被辞退人员不得无理取闹,纠缠领导,扰乱工作秩序伺机报复,违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工人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辞退证书》、《辞退费发放证明》、《被辞退人员干部身份证明书》、《被辞退人员接收函》、《被辞退人员工作介绍信》、《工资转移证》的式样附后(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制。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人事部备案。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负责解释。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篇5

【发布文号】云政发[1996]196号 【发布日期】1996-11-06 【生效日期】1996-11-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云政发〔1996〕196号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六日)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现将《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暂行规定

专业技术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担负着实现四个现代化,赶超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历史使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人事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范围对象

第一条 第一条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技术员以上相应职称(资格,下同)的人员。

第二条 第二条 具备第一条规定的在全民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评聘了专业技术职务的管理人员。

第三条 第三条 具备第一条规定的从全民企事业单位流向集体、乡镇、民办、“三资”等企业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集体、乡镇、民办“三资”等企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

二、分级分类管理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同级政府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部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结合,以下一级为主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 第五条 省级人事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政策;对各地州市和省各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落实;重点管理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下称“国突”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下称“省突”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下称“特贴”人员),回国定居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备选人员和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

第六条 第六条 各地州市、省直各部门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政策。依据有关政策,结合本地本部门情况,制定实施办法;负责第五条所列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重点管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对县及县级单位(部门)进行政策指导、检查、督促和落实。

县及县级单位(部门)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做好县及本单位(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

第七条 第七条 企、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不同性质、类型、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各级人事部门进行政策指导。

三、队伍建设

第八条 第八条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积极为四化建设服务。

第九条 第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职业道德与学风,刻苦钻研业务,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第十条 第十条 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队伍。把培养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在设立科研项目、继续教育、选拔优秀人才以及破格晋升职称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重视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各地各部门根据本地本部门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专业学科优势,有计划地采取重点培养、重点扶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的方法,尽快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能进入国内或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使用与流动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的所学专业,合理使用,充分发挥作用。除工作需要担任领导职务外,不得造成新的用非所学、用非所长。凡专业不对口本人要求调整或流动的应予支持。

对专业水平较高,确有真才实学,能坚持正常工作的闲散专业技术人员,如工作需要,经过考核,视其情况,可以聘用或录用,以发挥其一技之长。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从城市到农村、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内地到边远地区去工作。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向急需人才的行业和单位流动,向经济建设生产第一线流动,向更能发挥作用的岗位流动,合理调剂人才余缺,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和结构。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和人才富裕的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辞职、退职、调动、停薪留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多种方式去承包、领办、租赁、创办乡镇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中小型企业、科技开发企业、民办科技企业或到农村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由有关方面共同商定。

五、评、考职称(资格)和聘任职务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企事业单位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严格按照各系列的《条例》、《实施意见》和《评审条件》规定进行。评定职称要以能力、水平、实绩、贡献为主,破除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破格晋升职称。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对于国家规定必须参加考试才能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系列、专业、层次一律不再评定职称,须参加相关系列、专业、层次的考试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按照“科学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根据需要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企业自主聘任;事业单位按下达的岗位数额或批准的结构比例聘任职务。

打破聘任职务终身制和单位所有制。企业单位根据单位工作需要和本人的情况,可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或不聘;事业单位可高职低聘、缓聘或不聘。专业技术人员有正当理由可拒聘或要求调整岗位或要求流动。

六、选拔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工作每年进行一次。上述“三项选拔”工作均在下达控制指标内由各地州、各部门按自下而上、好中选优的原则推荐。

省“选拔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评议委员会”按照标准、条件,进行审核、评议。确定“国突”专家、“省突”人才、“特贴”人员候选人,确定“省突”人才候选人选的奖励等次。

“国突”专家和“特贴”人员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分别报国家人事部、国务院批准;“省突”人才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七、考核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按其所聘任的职务进行考核和聘期届满考核。各单位按照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档案。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考核分为优秀、合格(称职)、不合格(不称职)三个档次,优秀率控制在15%以内。考核连续三年优秀者并符合有关系列《实施意见》规定,可优先推荐破格晋升职称。连续三年不合格者,低聘或解聘。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每二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不称职者,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取消荣誉称号,不再享受有关待遇。

八、继续教育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补充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有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继续教育采取自学与脱产、半脱产学习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学习效果。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保证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4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少于32学时。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实行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登记,作为续聘、晋升职务和使用的条件之一。

九、离休、退休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年龄,应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女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凡身体能坚持正常工作,本人自愿,离退休年龄可延长到六十周岁。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根据国发〔1983〕141号文《 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对其中少数高级职称的人员,确因工作需要,身体能够坚持正常工作,征得本人同意,经主管部门批准,副教授、副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可以适当延长离休退休年龄,但最长不超过65周岁。教授、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可以延长离休退休年龄,但最长不超过70周岁。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发挥离休、退休专家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对于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专家、博士生导师及名师带徒的中医中药专家等的离退休年龄按云南省人事厅云人专(1994)16号文件和云人专(1996)18号文件规定执行,延长离退休期间不占单位岗位数额。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各单位要充分发挥离退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他们担任技术顾问,整理技术资料,组织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为经济建设再作贡献。

十、创造和改善环境条件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要积极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配备必要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为专家配备助手,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住房条件,在国家未统一规定之前,根据各单位住房条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可按所在单位的领导干部标准分房,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可按所在单位中层干部标准分房,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可按所在单位一般工作人员的标准分房。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各单位每两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体检,逐步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就医住院问题。“国突”专家,年满55周岁的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发给干部就诊证;“省突”人才,享受“特贴”人员,未满55周岁的正高级和年满55周岁的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发给特约医疗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省级系统由省统一解决,各地州市由各地自行解决。未满55周岁的副高级及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各地州市县可根据本地情况,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各地各部门可结合参观、考察、学术交流、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等活动,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疗养、休假。

十一、奖惩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对荣获“国突”称号的专家,颁发奖金并晋升两级职务等级工资;对荣获“省突”称号的人才,颁发奖金并晋升一级职务等级工资。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对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实行重奖。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凡丧失“国突”专家、“省突”人才和享受“特贴”人员所必须的政治思想基本条件,长期不起作用、弄虚作假、谎报成果、擅自离职或未经组织同意长期出国(出境)不归者,取消荣誉称号,不再享受待遇。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专业技术人员违法乱纪或失职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党内给予严重警告或行政给予记大过处分以下者,取消职称。

十二、加强领导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工作的领导,经常进行研究和检查,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事部门要用懂政策、熟悉业务、联系群众、作风正派的同志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督促检查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调查掌握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组织实施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各项工作。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本暂行规定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本暂行规定从下文之日起执行。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篇6

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委托乙公司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代为加工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的原材料, 该批委托加工原材料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甲公司发出原材料实际成本为6200万元, 支付的不含增值税的加工费为1000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170万元, 乙公司代收代缴的消费税税额为800万元。甲公司收回该批委托加工原材料已验收入库, 其实际成本为 ( ) 万元。

A.7200 B.7370 C.8000 D.8170

2.丙公司为上市公司, 2010年1月1日, 丙公司以银行存款6000万元购入一项无形资产。2011年和2012年年末, 丙公司预计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4000万元和3556万元。该项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预计净残值为O, 采用直线法按月摊销。丙公司于每年年末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 原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不变。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丙公司该项无形资产于2013年应摊销的金额为 ( ) 万元。

A.508 B.500 C.600 D.3000

3.2013年1月1日, 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300万元从活跃市场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为1000万元、5年期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不可赎回债券, 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23万元。该债券票面年利率为10%, 利息按单利计算, 次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甲公司购入该债券后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则2013年1月1日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 ) 万元。

A.1000 B.1023 C.1300 D.1323

4.甲、乙公司没有关联关系。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13年1月1日甲公司投资1000万元购入乙公司100%股权, 取得对乙公司的控制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 (等于其公允价值) 为500万元。2013年7月1日, 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项无形资产, 出售时, 该项无形资产在乙公司账上的价值为300万元, 售价为500万元。该项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采用直线法摊销, 预计净残值为零。2013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600万元, 2013年未发生其他内部交易, 不考虑其他因素, 则在2013年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甲公司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后 (抵销前) 的金额为 ( ) 万元。

A.0 B.1410 C.1100 D.1250

5.2012年12月31日, 甲公司外购一幢建筑物, 支付价款2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预计净残值为零。甲公司于购入当日将其以经营租赁方式对外出租, 年租金为200万元, 每年年末收取, 第1期租金于2013年年末收取。2013年12月31日, 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为2150万元。2013年甲公司为该幢建筑物发生日常维护支出10万元。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 则该项房地产对甲公司2013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为 ( ) 万元。

A.350 B.340 C.240 D.90

6.2013年1月1日, 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060万元从活跃市场购入乙公司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10万张, 另支付交易费用8万元。该债券系乙公司于2011年1月1日发行, 每张债券面值为100元, 期限为5年, 票面年利率为7%, 利息按单利计算, 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甲公司拟持有该债券至到期, 将其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则甲公司持有乙公司债券至到期累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 ) 万元。

A.210 B.282 C.142 D.212

7.2013年7月1日, 甲社会团体收到乙公司一项捐赠协议。协议约定, 乙公司向甲社会团体捐赠600万元, 应当在协议签订当日转入甲社会团体银行账户;甲社会团体应当将这笔款项用于某项学术课题的基础研究, 甲社会团体在收到款项时, 贷方应记入 ( ) 科目。

A.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B.捐赠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C.非限定性净资产

D.限定性净资产

8.A公司从B公司融资租入一条生产线, 其原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 租赁开始日公允价值为6500万元, 按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折现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6800万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为7000万元, 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为35万元。则在租赁开始日, A公司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和未确认融资费用分别是 ( ) 万元。

A.6535, 500 B.6500, 500

C.6835, 165 D.6800, 200

9.A公司2013年8月收到法院通知, 要求A公司赔偿违约给B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1300万元, 至本年年末, 法院尚未做出判决。A公司对于此项诉讼, 预计有51%的可能性败诉, 如果败诉, 需支付对方赔偿800万元至1200万元 (该区间内各金额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 并支付诉讼费用15万元。A公司2013年12月31日需要作的处理是 ( ) 。

A.不能确认负债, 作为或有负债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B.确认预计负债1015万元, 同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信息

C.确认预计负债1300万元, 同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信息

D.不能确认负债, 也不需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10.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 2013年年末甲公司自乙公司购入一台乙公司生产的产品, 购买价款为450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76.5万元, 成本为380万元。甲公司购入后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核算, 甲公司在运输过程中另发生运输费、保险费等10万元, 安装过程中发生安装支出36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则该项内部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为 ( ) 万元。

A.70 B.108 C.154 D.400

11.甲公司和乙公司均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2011年2月20日, 甲公司以一台机器设备与乙公司的一项无形资产进行交换。甲公司该机器设备的原价为500万元, 已计提折旧200万元, 已计提减值准备60万元, 当日的公允价值为400万元。乙公司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为220万元, 已累计摊销60万元, 当日的公允价值为410万元。乙公司另支付补价58万元。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不考虑其他因素, 则乙公司换入机器设备的入账价值是 ( ) 万元。

A.468 B.410 C.400 D.160

12.对于内在价值计量的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结算发生在等待期的, 结算时支付的款项应当作为回购该权益工具处理, 结算支付的款项高于该权益工具在回购日内在价值的部分, 计入 ( ) 。

A.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B.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C.管理费用

D.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3.某企业2013年1月1日购入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价款为3500万元, 2013年12月31日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 则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 ( ) 。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C.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500万元

D.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500万元

14.甲公司2013年1月1日以16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乙公司80%的股权。在购买日, 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假定乙公司所有的资产被认定为一个资产组, 而乙公司的所有可辨认资产均未发生减值迹象, 未进行过减值测试。2013年年末, 甲公司确定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550万元, 可辨认净资产自购买日持续计算的价值为1350万元。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列示的商誉的账面价值为 ( ) 万元。

A.300 B.160 C.240 D.180

15.2013年2月, 甲公司欲购置一台环保设备, 预计价款为6000万元, 因资金不足, 按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补助2160万元的申请。2013年3月1日, 政府相关部门批准了甲公司的申请并拨付甲公司2160万元财政拨款 (同日到账) 。2013年4月1日, 甲公司购入环保设备并投入使用, 实际成本为3600万元, 预计使用寿命5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5年4月, 甲公司出售了这台设备, 取得价款2400万元, 支付相关费用30万元。2015年甲公司因处置该环保设备影响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为 ( ) 万元。

A.2400 B.210 C.1296 D.1506

二、多项选择题

(本类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20分。多选、少选、错选都不得分。)

16.下列有关政府补助的确认, 正确的表述方法有 ( ) 。

A.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 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 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 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分次计入以后各期营业外收入

B.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确认为递延收益以后,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 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C.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 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D.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 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17.下列交易事项中, 不应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的有 ( ) 。

A.资产负债表日,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B.资产负债表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C.股票投资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

D.资产负债表日,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18.企业因下列事项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应计入利润表所得税费用的有 ( ) 。

A.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B.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中, 被投资企业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C.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D.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投资性房地产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9.下列关于以固定资产作为对价进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 表述不正确的有 ( ) 。

A.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B.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其账面价值进行减少

C.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支

D.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记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

20.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关于子公司与少数股东之间发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 。

A.子公司与少数股东之间发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应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单独予以反映

B.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加在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 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当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下“其中: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

C.子公司的少数股东依法抽回的权益性投资, 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当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D.子公司向少数股东支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当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其中:子公司支付给少数股东的股利、利润”项目反映

21.有关固定资产成本的确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

A.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B.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应予以资本化

C.核电站核设施企业预计的弃置费用现值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人资产入账价值的基础

22.下列关于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有 ( ) 。

A.企业应当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均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B.无形资产的净残值均为0

C.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若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D.企业管理用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应计入管理费用

23.下列资产中, 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有 ( ) 。

A.库存商品 B.固定资产

C.长期股权投资 D.库存现金

24.有关借款费用的相关表述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

A.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与资产支出相挂钩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相关的交易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C.发行一般债券支付的发行费用应计入应付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D.企业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应当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25.丁公司应收丙公司账款余额为400万元 (未计提坏账准备) , 2013年12月31日, 因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 双方决定进行债务重组, 丁公司同意丙公司以其持有的一项投资性房地产抵偿债务。丙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该投资性房地产在债务重组日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 其中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0万元, 公允价值为350万元,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 。

A.丁公司应确认债务重组损失100万元

B.丁公司应确认债务重组损失50万元

C.丙公司确认处置资产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为50万元

D.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 发生营业税计入当期损益

三、判断题

(本类题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10分。每小题答题正确的得1分, 答题错误的倒扣0.5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零分。)

26.按照谨慎性要求, 企业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对其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及对各项提取减值准备的金额。 ( )

27.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其他业务收入) 。 ( )

28.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发生的发行费用, 应全部冲减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 构成应付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 )

29.或有负债无论是潜在义务还是现实义务, 均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 因而不能在报表中予以确认, 但是应按相关规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 ( )

30.以旧换新销售商品时, 销售的商品按商品的售价确认收入, 回收的商品冲减原确认的收入的金额。 ( )

31.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 企业根据以往经验能够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的, 通常应在售出商品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 )

32.企业出租无形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和出售无形资产所有权的净收入, 均计入营业外收入。 ( )

33.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 不应当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

34.在对企业境外经营财务报表进行折算前, 应当调整境外经营的会计期间及会计政策, 使之与企业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相一致。 ( )

35.在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中, 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均不计入投资成本, 而应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 ( )

四、计算分析题

(本类题共2题, 共22分。第1题10分, 第2题12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 均须列出计算过程。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 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凡要求编制的会计分录, 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 只需写出一级科目。)

1.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A公司的财务总监于2013年3月月末进行审查, 此时2012年会计处理已经进行了结账, 2012年财务报表已经对外报出。所得税纳税清缴尚未完成。

A公司的财务总监发现如下事项存在问题:

(1) A公司于2008年3月1日租入一项资产使用权, 租赁期为2年, 每年租金15万元, A公司于当日支付租金为30万元, 计入到2008年管理费用。

(2) 2011年3月1日购入的一台管理用设备, 购买价款为300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51万元, 将其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财务总监认为应将其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 预计净残值为0。

(3) 2012年2月购买低值易耗品一批, 支付银行存款0.1万元, 管理人员将其领用, 但未进行会计处理。A公司的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转销法进行处理。

(4) 2012年年末库存甲商品账面余额为360万元。经检查, 甲商品的预计售价为310万元, 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30万元。由于疏忽, 将预计售价误记为410万元, 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5) 2013年1月A公司从其他企业中收购了10辆客用汽车, 确认了客用汽车牌照专属使用权80万元, 作为无形资产核算。A公司从1月份起按照10年进行该无形资产摊销, 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残值。经检查, 客用汽车牌照专属使用权没有使用期限。假设按照税法规定, 无法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

要求:

判断上述事项的处理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 请做出更正处理。 (合并编制结转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

2.甲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所得税, 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假定甲公司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均为0。2013年6月30日, 甲公司将自用房产转作经营性出租且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自用房产原值1000万元, 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转换前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预计净残值为零。截至2013年6月30日该房产已经使用3年, 使用期间未计提减值准备。转换日, 该房产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2013年12月31日, 其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假定税法对该房产按期计提折旧, 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方法、净残值与转换前的会计核算相同。

要求:

(1) 编制2013年6月30日自用房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会计分录。

(2) 计算该项投资性房地产2013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并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影响。

(3) 编制2013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和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五、综合题

(本类题共2题, 共33分, 第1小题15分, 第2小题18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 均须列出计算过程。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 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凡要求编制的会计分录, 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 只需写出一级科目。)

1.甲公司存在如下业务:

(1) 甲公司于2010年7月1日销售给A公司一批产品, 应收货款为500万元, 按购销合同约定, A公司应于2010年10月1日前支付价款。至2010年lO月20日, A公司尚未支付。由于A公司发生财务困难, 短期内无法偿还债务。经过协商, 甲公司同意A公司以其所持有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的乙公司100万股股票抵偿债务。债务重组日, A公司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40万元 (成本为400万元,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40万元) , 当日的公允价值为450万元。甲公司为该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20万元。用于抵债的股票已于2010年10月25日办理了相关转让手续;甲公司将取得的股票仍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2) 关于投资乙公司股票的相关资料如下:

①2010年12月31日, 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每股5.5元。

②2011年4月15日, 乙公司宣告发放2010年现金股利每股0.1元。

③2011年5月5日, 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

④2011年6月30日, 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4.75元, 甲公司预计该股票的价格下跌是暂时的。

⑤2011年12月31日, 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4元, 甲公司预计该股票的价格下跌仍然是暂时的。

⑥2012年乙公司未发放现金股利。

⑦2012年, 乙公司股票因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预计短期内价格没有回升的可能性。至2012年6月30日, 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下跌至每股2.5元。

⑧2012年12月31日, 乙公司财务状况有所好转, 股票的市场价格上升至每股3元。

⑨随着各方面情况的好转, 2013年6月30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上升至每股4.25元。2013年7月15日, 甲公司以每股4.35元的价格将该股票全部转让。

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要求:

(1) 编制甲公司债务重组日的相关会计分录。

(2) 编制甲公司对债务重组取得的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及处置时的会计分录。

2.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和丁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甲公司为经营战略转型, 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和资本运作。有关业务如下:

(1) 甲公司于2013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2500万元购入乙公司股权30%, 取得该项股权后, 甲公司在乙公司董事会中派有1名成员, 能够参与乙公司财务与生产经营决策。取得投资之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9000万元, 仅有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相等, 原取得成本为1000万元, 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至2013年1月1日已使用2年, 已计提折旧200万元。当日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1600万元, 尚可使用8年, 折旧方法及预计净残值不变。

(2) 2013年7月1日, 甲公司以下列资产作为对价支付给丁公司, 丁公司以其所持有丙公司80%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甲公司和丁公司在合并前无关联方关系。投资时丙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 其中股本为4000万元, 资本公积为1600万元, 盈余公积100万元, 未分配利润为300万元。

2013年7月1日丙公司仅有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相等, 即固定资产账面价值600万元, 公允价值700万元, 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

(3) 2013年11月, 乙公司将其账面价值为600万元的商品以9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甲公司, 甲公司将取得的商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核算, 已于当月投入使用, 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预计净残值为0。乙公司当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900万元。

(4) 2013年7月至12月, 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 提取盈余公积100万元, 2013年8月10日丙公司分配现金股利600万元。此外2013年l1月, 丙公司将其账面价值为600万元的商品以9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甲公司, 甲公司将取得的商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核算, 已于当月投入使用,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预计净残值为0。

(5) 假定各个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合并丙公司采用应税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出现的暂时性差异均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条件。甲公司对乙公司和丙公司净利润调整的时候均不考虑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要求:

(1) 判断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的后续计量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2) 编制2013年甲公司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并计算2013年年末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3) 判断甲公司对丙公司合并的所属类型, 简要说明理由, 编制2013年7月1日投资时的会计分录, 并计算购买日合并商誉的金额。

(4) 编制甲公司对丙公司2013年年末与合并财务报表相关内部交易的抵销分录。

(5) 编制甲公司2013年年末合并财务报表将丙公司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相关的调整分录。

(6) 编制甲公司2013年年末合并财务报表将甲公司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相关的调整分录。

(7) 编制甲公司2013年年末合并财务报表长期股权投资与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分录。

(8) 编制甲公司2013年年末合并财务报表投资收益与丙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分录。

上一篇:怎样写童话故事作文下一篇:通信技术基础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