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技术岗位职责(精选9篇)
会计专业技术岗位职责 篇1
(一)高级会计师
1.认真钻研业务,从事会计专业理论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及时掌握现代财务管理制度与规定;积极撰写高水平论文论着;
2.主持或协助主持本部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解决工作中重要和关键的疑难问题;
3.开展财务分析,及时查找并改进财务工作,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财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努力降低成本、增收节支,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定期分析、检查所分管业务的各项计划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计划或采取措施,努力保证工作任务的落实和保质保量完成;
5.认真维护财经纪律,制定、完善并正确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拟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安排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
6.指导培养中初级财会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7.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和其它公益活动。
(二)会计师
1.认真钻研业务,努力进行会计专业理论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努力解决本岗位关键性技术问题;积极撰写论文、论着;
2.熟练掌握会计业务处理方法,按照会计制度和财务政策规定,准确进行并积极完成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业务,提高财会工作质量,搞好服务工作;
3.完成相应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
4.指导培养初级财会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5.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和其它公益活动。
(三)助理会计师
1.认真钻研业务,努力加强本专业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准确掌握本岗位会计业务处理方法,按照会计制度和财务政策规定,完成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款项收付、账务登记与核对等业务,做好岗位工作;
3.完成相应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
4.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和其它公益活动。
会计专业技术岗位职责 篇2
一、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目标及职业能力分析
高职会计课程体系是一个独立开放的循环运作系统,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横向适应岗位和技能的变化, 重视技能与技术的复合, 纵向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是遵循以市场为导向, 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对接人才市场需求, 使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零差异, 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标准零距离。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会计人才, 在毕业时成为符合会计市场需求的初级会计人才, 并具备在一定期间成长为中级会计人才的潜在职业能力。高职会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 在今后一段时间仍处于大专层次, 培养从事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和税务申报纳税为主, 适量财务管理和审计为辅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培养出纳、会计核算、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税务服务和会计监督等一线会计岗位。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教育培训中心对核心竞争能力的研究, 职业行为能力、独立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高职会计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
职业行为能力是从事会计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拥有会计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娴熟技能及相应知识, 关键是将技能知识和职业岗位有机结合, 实施知识技能与岗位职业能力转化, 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必有的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和审计监督能力。
独立处理能力是从事会计职业所需要的独挡一面、独立处理会计工作问题的能力。对预算执行、成本控制中发现的问题, 找出发生原因, 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 供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参考,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团队合作能力是从事会计职业工作所需要的行为能力。现代社会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还须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会计职业沟通交流能力, 企业内外部人际交往能力, 团体协作和合作精神, 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耐心周到细致的服务意识。
组织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 在财务会计部门承担一定的组织管理任务。高职会计学生除独立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外, 更重要的是凭借其知识、专业和技能在团队中发挥主导或将领作用。
自我完善能力是指具备从事会计职业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 持续不断自主学习会计新知识、新技术, 对不断出现的新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 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不断完善自我, 发展自我, 提升自我;通过媒介工具进行信息检索, 查找并获取所需资源;谨慎进行经济业务分析判断, 提高财务业务处理能力, 立足现代社会。
心理承受能力是在会计职业工作中面对物质、金钱、财富、困难、挫折、问题的态度。会计职业人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面对原始、枯燥的数据, 烦琐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在当今拜金主义、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的背景下, 在职业日益变迁的社会中, 正确认识自我, 经得起金钱诱惑, 耐得住清贫和寂寞, 保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我控制, 敢于担当, 积极稳健, 满足职业特性。
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培养目标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会计专业人才目标定位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课程体系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身体, 实干创新精神及良好的会计道德情操, 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其次, 具备所需的会计职业技术应用能力, 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 并具备成长潜能。在充分考虑专业本位的设计规律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 按照学生学习的顺序性、逻辑性、连贯性、完整性的思路来设计课程体系, 构建“通用基础课程+技能课程+素质拓展课程+证书课程”的“四位一体”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在服务产业的前提下, 秉承“一个坚持, 二个服务”的办学理念, 坚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服务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
在知识的培养方面, 做到通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在职业岗位训练的同时, 开展通用基础教育课程, 培养学生的基础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 掌握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技能,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弥补因专业的设置而造成的知识盲点, 为成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专业必修课的核心课程及相关选修课程以外, 还设置公共限选课、公共选修课和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专业本位的同时, 在专业能力上有目的的向某一相关领域拓展, 构建一个基于能力本位, 又能向相关领域延伸的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随着年级的上升, 学生选修的课程越来越多, 甚至允许跨专业选课, 为学生能力的拓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如表1所示。
在能力培养方面, 做到专业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取把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及专业动向紧密结合, 高度重视实习实训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每周安排一项会计实习实训活动;重运用, 训练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会计工作岗位中去;重启发, 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入点, 带动专业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抓好实训、实习是等关键环节。从会计职业岗位出发, 合理设计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获取岗位的关键技能。如表2所示。
实行专业教育与学程模式有机结合, 实施学程学习模式。一般会计人才培养主要培养工商企业会计人员, 但现实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服务于多种行业类型, 行业收入、成本核算有其特殊性。根据行业类型合理设计行业会计模块课程, 如外贸会计模块、银行会计模块、施工企业会计模块、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模块等。学生可自由从学程模块组中主修一个或两个专业方向, 也可主修一个主方向和一个副方向, 实现多学程教学, 使学生专业多能, 多方向发展, 提高学生入职竞争力。
从专业学习与职业资格的结合来看, 以市场为导向, 以就业为目的是高职会计教育的明确目标。证书课程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构建服务于就业的职业证照的服务的课程体系, 使学生获取相关证书, 满足行业就业准入。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 会计职业14种岗位实行准入制度。实行专业学习与证书教育有机结合是将有助于与政府、行业企业接轨, 是学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 会计专业学生除了在毕业时要达到毕业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外, 还应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若干本能证明个人职业能力的证书。因此在会计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一定比例的职业考证辅助课程, 以利于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如表3所示。
三、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实施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其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坚持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以增强专业特色为重点, 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不断增强对区域服务能力、辐射作用。
广泛开展市场调研, 共同研究会计职业岗位领域, 认真进行职业分析和岗位分析, 根据职业的工作内容所需能力, 从岗位能力分析出发, 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进行系统而定向的课程开发过程, 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 根据本校办学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完善课程体系。
构建“学做互动, 课证对接, 技能素养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基础能力、专项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开设的课程与职业岗位相对应, 做到学以所用。除设置专业能力本位课程外, 增设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和实务专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 合理设计教学项目, 训练项目任务, 进行“教学做”为一体的系统化改造。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 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形成企业认识实习、校内模拟仿真实训 (单项实训、综合实训) 、代理记账、顶岗实习等“四段梯级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实现由单项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会计处理、校内仿真模拟实践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内外结合、三层双轨”实践教学体系。
实施项目导向的整体协同模式, 成立会计咨询服务中心。利用学校的实训场地, 整合学校的资源, 充分利用“双师型”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 协同利用会计专业平台, 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等工作于一体, 致力于解决行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财务问题, 从事会计核算与代理记账, 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会计咨询培训、注册的验资、税务代理等业务, 从事会计实账演练、财务管理体系提升、供应链管理、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投融资咨询、企业税收筹划、财务顾问服务, 成为学生进行双仿真实践教学的摇篮, 起到锻炼师资、培养学生、服务社会、贴近市场的作用, 发挥中心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杨辉.研究与比较: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04) .
[2]汪榜江.基于“双仿真”的代理记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9) .
[3]欧阳翰夫.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 2010 (07) .
[4]李传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会计之友, 2010 (06) (中) .
[5]雷正光.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J].职教论坛, 2005 (06) (下) .
[6]李松青.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1) .
会计专业技术岗位职责 篇3
作者简介:方佳虹(1982-),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财经讲师。
罗绍明(1972-),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
摘 要:本文对汕头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汇总了解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规划设计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提出实施专业课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调查;会计专业;岗位适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127-02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了解学生在岗位工作中会计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以及学生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看法与建议,从而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规划设计更能适应岗位需求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采取措施有效实施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训。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2013年5月至6月,本课题组对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2009级、2010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由各学校专业课老师联系已毕业并就业的2009级、2010级学生,通过邮寄或邀请回校交流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二、调查资料分析
1.就业面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被调查学生就业于其他岗位,就业于会计、出纳岗位的学生只有19%与6%,会计员、出纳员、记账员、收银员等四个岗位(说明:这四个岗位应是会计专业对口就业岗位)的就业比率合计为32%(见图1),这表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较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
图1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工作岗位情况
2.选择就业岗位的首要条件是工作环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44%的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就业岗位的条件是工作压力小,多数学生首选“办公室文员”类岗位,认为该类岗位环境舒适、工作压力小、工作轻松,而考虑专业对口的学生只有25%(见图2),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工作是满意的,占比78%,不太满意的学生只有22%(见图3)。这一方面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有关,女生占比在90%以上;另一方面与当前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为优越,不太能吃苦有关。
图2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工作岗位的条件
图3 会计专业学生对当前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
3.能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的比例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成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没能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见图4),在所运用到的知识中“其他知识”占比最高,为40%,其次为会计电算化(32%)与手工记账(30%)(见图5)。这与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面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息息相关。从另一角度来看,表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加强会计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职业道德、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图4 是否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
图5 应用到的具体专业知识
4.加强实训教学应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到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每门课程都希望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见图6)。
图6 会计专业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实训教学
·就业指导·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调查分析
5.技能证书获取与考证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率不算高,会计专业课程技能证书与会计电算化证书是获取率最高的,占比均为48%,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准入证,其获取率只有38%(见图7)。与技能证书获取率相对应的是学生对考证的需求是很高的,会计从业资格与会计电算化考证是学生一致的需求,分别占到78%和67%(见图8)。
图7 会计专业学生已取得技能证书的情况
图8 会计专业应组织学生参加哪些技能证书考试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1.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操作技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加强专业课的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从而有效提高专业对口率。为此,学校一方面应重视会计专业实训室,尤其是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操技能。
2.多组织会计专业技能考证,为学生选择专业对口岗位创造条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率不算高,尤其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更低,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对口的会计工作岗位。因此,学校应加大组织会计专业技能考证的力度,每年多次组织考证,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也为学生获取专业技能证书创造条件。
3.适当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拓宽学生就业范围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多样,就业岗位面广。为此,学校应重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拓展模块的设置,在其中设置一些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的实用性强的课程,如商务礼仪、人际沟通、市场营销学等,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拓宽学生的社会交际面,拓展其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责任编辑 赖俊辰endprint
作者简介:方佳虹(1982-),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财经讲师。
罗绍明(1972-),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
摘 要:本文对汕头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汇总了解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规划设计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提出实施专业课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调查;会计专业;岗位适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127-02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了解学生在岗位工作中会计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以及学生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看法与建议,从而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规划设计更能适应岗位需求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采取措施有效实施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训。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2013年5月至6月,本课题组对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2009级、2010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由各学校专业课老师联系已毕业并就业的2009级、2010级学生,通过邮寄或邀请回校交流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二、调查资料分析
1.就业面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被调查学生就业于其他岗位,就业于会计、出纳岗位的学生只有19%与6%,会计员、出纳员、记账员、收银员等四个岗位(说明:这四个岗位应是会计专业对口就业岗位)的就业比率合计为32%(见图1),这表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较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
图1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工作岗位情况
2.选择就业岗位的首要条件是工作环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44%的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就业岗位的条件是工作压力小,多数学生首选“办公室文员”类岗位,认为该类岗位环境舒适、工作压力小、工作轻松,而考虑专业对口的学生只有25%(见图2),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工作是满意的,占比78%,不太满意的学生只有22%(见图3)。这一方面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有关,女生占比在90%以上;另一方面与当前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为优越,不太能吃苦有关。
图2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工作岗位的条件
图3 会计专业学生对当前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
3.能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的比例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成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没能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见图4),在所运用到的知识中“其他知识”占比最高,为40%,其次为会计电算化(32%)与手工记账(30%)(见图5)。这与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面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息息相关。从另一角度来看,表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加强会计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职业道德、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图4 是否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
图5 应用到的具体专业知识
4.加强实训教学应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到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每门课程都希望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见图6)。
图6 会计专业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实训教学
·就业指导·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调查分析
5.技能证书获取与考证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率不算高,会计专业课程技能证书与会计电算化证书是获取率最高的,占比均为48%,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准入证,其获取率只有38%(见图7)。与技能证书获取率相对应的是学生对考证的需求是很高的,会计从业资格与会计电算化考证是学生一致的需求,分别占到78%和67%(见图8)。
图7 会计专业学生已取得技能证书的情况
图8 会计专业应组织学生参加哪些技能证书考试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1.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操作技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加强专业课的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从而有效提高专业对口率。为此,学校一方面应重视会计专业实训室,尤其是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操技能。
2.多组织会计专业技能考证,为学生选择专业对口岗位创造条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率不算高,尤其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更低,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对口的会计工作岗位。因此,学校应加大组织会计专业技能考证的力度,每年多次组织考证,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也为学生获取专业技能证书创造条件。
3.适当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拓宽学生就业范围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多样,就业岗位面广。为此,学校应重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拓展模块的设置,在其中设置一些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的实用性强的课程,如商务礼仪、人际沟通、市场营销学等,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拓宽学生的社会交际面,拓展其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责任编辑 赖俊辰endprint
作者简介:方佳虹(1982-),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财经讲师。
罗绍明(1972-),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
摘 要:本文对汕头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汇总了解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规划设计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提出实施专业课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调查;会计专业;岗位适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127-02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了解学生在岗位工作中会计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以及学生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看法与建议,从而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规划设计更能适应岗位需求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采取措施有效实施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训。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2013年5月至6月,本课题组对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2009级、2010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由各学校专业课老师联系已毕业并就业的2009级、2010级学生,通过邮寄或邀请回校交流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二、调查资料分析
1.就业面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被调查学生就业于其他岗位,就业于会计、出纳岗位的学生只有19%与6%,会计员、出纳员、记账员、收银员等四个岗位(说明:这四个岗位应是会计专业对口就业岗位)的就业比率合计为32%(见图1),这表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较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
图1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工作岗位情况
2.选择就业岗位的首要条件是工作环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44%的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就业岗位的条件是工作压力小,多数学生首选“办公室文员”类岗位,认为该类岗位环境舒适、工作压力小、工作轻松,而考虑专业对口的学生只有25%(见图2),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工作是满意的,占比78%,不太满意的学生只有22%(见图3)。这一方面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有关,女生占比在90%以上;另一方面与当前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为优越,不太能吃苦有关。
图2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工作岗位的条件
图3 会计专业学生对当前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
3.能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的比例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成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没能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见图4),在所运用到的知识中“其他知识”占比最高,为40%,其次为会计电算化(32%)与手工记账(30%)(见图5)。这与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面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息息相关。从另一角度来看,表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加强会计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职业道德、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图4 是否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
图5 应用到的具体专业知识
4.加强实训教学应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到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每门课程都希望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见图6)。
图6 会计专业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实训教学
·就业指导·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调查分析
5.技能证书获取与考证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率不算高,会计专业课程技能证书与会计电算化证书是获取率最高的,占比均为48%,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准入证,其获取率只有38%(见图7)。与技能证书获取率相对应的是学生对考证的需求是很高的,会计从业资格与会计电算化考证是学生一致的需求,分别占到78%和67%(见图8)。
图7 会计专业学生已取得技能证书的情况
图8 会计专业应组织学生参加哪些技能证书考试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1.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操作技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加强专业课的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从而有效提高专业对口率。为此,学校一方面应重视会计专业实训室,尤其是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操技能。
2.多组织会计专业技能考证,为学生选择专业对口岗位创造条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率不算高,尤其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更低,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对口的会计工作岗位。因此,学校应加大组织会计专业技能考证的力度,每年多次组织考证,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也为学生获取专业技能证书创造条件。
3.适当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拓宽学生就业范围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多样,就业岗位面广。为此,学校应重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拓展模块的设置,在其中设置一些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的实用性强的课程,如商务礼仪、人际沟通、市场营销学等,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拓宽学生的社会交际面,拓展其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会计员专业岗位职责 篇4
2、统计亚马逊平台的销售数据;
3、参与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公司财务操作流程;
4、收集和审核原始凭证,保证报销手续及原始单据的合法性、准确性;
5、海外物流费用统计和分析;
6、每月出具财务绩效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
7、参与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及内部制度的制定,对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和跟进监控,出具分析报告,并提供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
会计专业职责内容 篇5
2、按规定及时编制、复核所辖核算单位的各类会计日报、月报、年报及统计报表,提供相关财务数据;
3、承办所辖单位会计决算;
4、配合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各种内、外部检查。
5、每月定期对所辖单位各项财务经营指标实际完成情况和资产负债及经营效益状况进行分析,指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6、组织实施辖区内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按月对所辖核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定期编制各预算单位的考核业绩报告,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
7、准确计算辖区内各单位各类税金、做好各类税务报表编制工作;做好各类税收筹划和税收风险管理等,降低税收成本,减轻税务负担;
财会专业会计岗位实习周记 篇6
第一周的实习已经结束了,感觉刚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要从事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还是有些胆怯的,虽然对于别人交代的事情完成的还比较迅速,但是自己很少去主动的学习会计知识,也只是了解了公司的业务,知道了公司所生产销售的建材的种类。公司的会计人员都很负责任,他们平时真的很忙,每天都要记录很多账目,整理凭证。
今天开会时,经理讲了很多有关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公司一直倾力打造“品种齐、价格优、配送快、诚信好”的企业形象,公司坚持以诚信为本,始终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销售合同履行率一直保持在100%。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也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今后的工作中也一定要秉着严谨、诚实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公司的氛围真的很好,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在一起工作、吃饭、生活,我想也正是这种关系,才使得公司的运作更加和谐,各部门运行才更加协调一致,使公司始终保持良好的业绩。
对于会计实务方面的工作我虽然还没有深入接触,但是通过与各个会计的接触、聊天,并通过自己翻阅相关会计资料,我已经初步了解了账务的登记方法,这些东西还是在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
会计专业技术岗位职责 篇7
一、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特点
会计专业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之一,由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社会对会计人员有着与其他管理人员不同的要求。
1.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其专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熟悉相关的财经法规与方针政策,并能够严格贯彻执行,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获得与岗位相适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强调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大多数企业要求会计具备独立性、技能性、一专多能等特点。
2.社会能力。会计专业的专业性很强,但绝不仅仅是一项纯技术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经常与银行、税务、工商、审计、财政、客户,以及本单位的各层级员工打交道,处在较为复杂的人机关系中。因此,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既要熟悉企业财务运作流程,又要协调处理好各层面的业务关系和人际关系。
3. 强调职业道德。会计人员一方面作为企业职能管理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要听从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与安排,对管理当局负责;另一方面,企业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报表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企业外各利益关系主体的利益,还要对企业外各利益关系人负责。所以,会计工作中必须强调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所有领域和整个过程,体现了社会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着眼于人际关系的调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与恶为评价标准,并以社会评价(荣誉)和个人评价(良心)为主要制约手段。
二、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对中职会计人才的总需求当中,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占很大比例,是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在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特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全才”比“专才”更受青睐。规模小的企业经济业务比较简单,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深度要求不高,但工作要求全面,除了出纳、记账、材料、成本、固定资产等专项核算能力外,多数小规模企业还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收银、仓管、行政等工作能力,工作量比较大。
2.重视操作技能。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以基础会计核算为主,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处理实际的经济业务,且多数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缺少合理的员工培养机制,大多希望员工招聘进来之后能够迅速掌握岗位工作,承担岗位任务,因此十分重视实践经历和实际操作技能。
3.重视稳定性和忠诚度。因为会计岗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各个层次的用人单位都重视会计人员的稳定性和忠诚度。而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由于人数所限,会计人员一般只有1~2人,因此相比之下,更看重会计人员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特点,结合中职学校的定位,我们提出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用人需求匹配的“全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讲,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较系统的会计应用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
三、“岗位聚变”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
物理学上,当轻原子核在一定的条件下,结合成较重原子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是物理学上的聚变反应。“岗位聚变”的专业建设理念也由此而来,笔者所在的广西银行学校会计专业希望通过将分散的知识模块、技能模块、素质模块等,按照各个企业会计岗位进行聚合,聚焦岗位职责和岗位核心能力,进行人培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从而培养出符合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用人要求的优秀会计人才,该专业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具体来讲,“岗位聚变”的专业建设模式是指以岗位能力为基础,按照企业岗位要求,以岗位交替实现岗位聚变的方式培养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所需“全才”,而要实现“岗位聚变”,要依赖于“岗位课程”、“岗位实践”和“企业环境”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该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岗位聚变”是在完成各种不同岗位工作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即“全才”的养成。要通过“岗位1+ 岗位2+ 岗位…+岗位N”的交替,使得各个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汇聚在一起时,使聚变发生,产生巨大的能量。
2.岗位是“岗位聚变”专业建设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岗位就没有岗位聚变,中职学生在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工作中会涉及到很多岗位,包括出纳岗、财务会计岗、成本会计岗、销售岗、采购岗、计划岗、仓储岗、人力资源岗等岗位,同时还涉及与银行、税务、工商、审计、财政、客户等部门的联系,要培养中职学生这种既能解决会计专业问题,又能与外界各部门沟通的综合能力,必须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基础。
3.岗位交替是实现“岗位聚变”的机制。根据物理学的原理,轻原子核在一定的条件下,结合成较重原子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是物理学上的聚变反应,同样,单个岗位的实践并不能形成岗位聚变,使学生获得综合实践能力,要通过“岗位1+ 岗位2+ 岗位…+ 岗位N”的交替,使得各个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汇聚在一起时,聚变才可以发生。因此,在该专业建设模式中,岗位交替至关重要,而“企业环境”、“岗位课程”和“岗位实践”是岗位交替的三个决定性因素,它们三者的作用使得学生单岗位能力聚变成综合能力,释放出巨大的工作经验和能力。
我校会计专业经过25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广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广西示范性专业、广西会计名师培训基地、广西会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会计人才。根据“岗位聚变”的专业建设模式,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校会计专业不断加强内涵建设,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专业建设理念,创建并实践了以岗位为基础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以岗位为基础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企业提出的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岗位核心能力,将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分为四个阶段,最后实现“全才”会计的培养。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强调跨岗位的专业实践,体现了“岗位聚变”专业建设模式的基本原理。
(1)第一阶段,岗位课程学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第一学期。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学习以岗位为基础的核心课程,如出纳岗位课程、成本会计课程等,这为岗位能力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2)第二阶段,单岗位实践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以单岗位技能练习为主,如点钞技能、出纳岗位技能等。这一阶段促使理论知识转变为岗位技能,同时为综合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第三阶段,跨岗位实践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第四学期。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以“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为实训平台,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综合岗位实习,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岗位交替形成综合素质。跨岗位综合实践阶段是“全才”会计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4)第四阶段,顶岗实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学生在这一阶段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使得岗位能力在实践中得以重整,形成完整的岗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校牵头组建的广西经济贸易职业教育集团起着关键作用,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保证了以岗位为基础顶岗实习的进行,这也是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优势。
二是基于岗位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聚变”专业建设理论,“岗位课程”是岗位交替的决定因素,是实现岗位聚变的关键。因此,结合我校会计专业以岗位为基础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构建了基于岗位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五大模块,通过职业素质模块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通过职业能力模块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职业岗位模块课程增加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通过职业证书模块增强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证能力;通过订单培养模块课程增强岗位就业能力,以达到培养能力过硬、素质优良的职业人才的目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三是基于岗位的实践教学。根据“岗位聚变”专业建设理论,“企业环境”和“岗位实践”是岗位交替的决定因素,是实现岗位聚变的关键,那么,如何将企业环境和岗位实践引入会计专业教学中,基于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我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引入了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1984年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圈”的理念,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认知岗位职责和任务,使学生之间交流并共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只有通过共享成果并应用于实践,才是体验式学习的目的。
为此,我校引进了“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训平台(见表2),该平台以“对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经营及管理,学生通过在多类社会组织中从事不同职业岗位工作”为途径,训练学生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营销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学生通过在毕业前的综合实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会计专业的“岗位聚变”。
(1)岗位标准。每个专业培养方向都对应着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特定的工作岗位,然而学校目前开设的课程基本都是统一的标准化内容,没有针对岗位的系统化训练,因此学生普遍缺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做好会计工作的认知及能力。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是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协同工作,除了要了解自身的工作内容,还要理解和社会供应链中其他组织、个人的协同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凸显个人价值。通过“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平台,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完成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学会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处理,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理解岗位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真实感受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过程;全面认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和主要业务流程;体验企业内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及其与企业外围相关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进而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达到全面体验岗位职位要求,胜任岗位工作的目标。因此,“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训平台符合“岗位标准”特性,岗位是“岗位聚变”专业建设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该实训平台将会计涉及到的岗位分为18个,并配备相对应的实训教材。
(2)仿真性。“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训平台构建“制造企业 + 商贸企业 + 服务机构”于一体的企业环境,根据现实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结合教学设定的业务规则,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这正是岗位聚变所需要的企业环境岗位交替机制。
机构仿真: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中包含了制造业、服务业、行政管理机构等多种形态的仿真组织,每个机构中提炼了关键的职能部门和主要的工作岗位,构建了完整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
环境仿真:现代企业组织无外乎两种管理环境,传统手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中涵盖了企业组织从手工管理到信息化实施到信息化管理的完整设计,使受训者深刻体验到两种管理环境下业务流程及工作要求的不同。
业务仿真: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以岗位胜任为第一目标,针对实习岗位提炼了近百个关键任务和日常工作任务,懂业务才能会管理,针对每项任务,均有任务流程及执行的指导。
(3)跨岗位。“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平台通过在不同职业岗位“工作”,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培养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这对培养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所需“全才”具有直接的作用。跨专业综合实践的教学活动不指向某个专业,而是关注行业、企业、岗位、任务的工作过程的训练。既要求体验环境,又要求完成决策,同时还要求执行各种经验管理岗位的任务,达到决策、执行、体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
“岗位聚变”的专业建设模式,在充分调查分析研究会计专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职业岗位能力核心能力分析,确定会计专业典型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并结合会计职业岗位证书和中职会计技能竞赛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较好地完成了“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实训基地与工作环境、职业素质与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对接,真正做到了以“岗位”为原点,回归“就业”主题,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
摘要: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之一,在对中职会计人才的总需求当中,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占很大比例,是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这要求中职会计专业做到重视“全才”、重视操作技能、重视稳定性和忠诚度的培养。“岗位聚变”专业建设模式可以实现培养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所需“全才”目标,通过以岗位为基础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岗位的课程体系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聚变”。
会计专业技术岗位职责 篇8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 发展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会计专业人才发展落后于社会发展和企业对会计人员高素质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的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要求
现在技工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许多院校对教学的资金投入不足,教学手段落后,相关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2.学生适应岗位能力较差,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
学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缺乏与实际岗位的衔接,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都面临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不能做到对工作岗位十分了解,适应工作时间较长。
二、“职业岗位主导,联合订单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其构建的必要性
“职业岗位主导”模式是指:根据当前社会流行的会计工作流程,结合主要的会计工作岗位,设计指导学生体验会计实际工作流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模块,改革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与职业岗位衔接的教学内容,形成与工作岗位对应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实习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化。
“联合订单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多家用人单位共同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双方根据企业同一岗位用人需求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最终由用人单位安排学生的就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能同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全方位人才培养的模式,它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职业岗位主导的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会计做账流程,学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岗位适应能力。
2.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
目前技工类院校的学生就业率较高,但是专业对口率较低,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收银、销售业务的占绝大多数,真正从事会计行业的较少。因此要通过“职业岗位主导,联合订单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使学生能找到工作,为企业量身打造专业人才;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发性,为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奠定基础。
3.有利于缩短学生适应岗位的工作时间
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与毕业后在工作岗位面临的情景是一致的,学生在工作岗位面临的问题,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已向老师进行了请教,真正做到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一致,缩短了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
三、“职业岗位主导,联合订单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条件
1.经费保障是基础
首先要加大对会计专业的投入,吸引知名企业校企共建一体化工学教室,完善工学教室的日常运行管理制度,按企业文化特点改善工学教室内部环境,充分挖掘企业资源,参与一体化教学项目的开发、教育教学和学生评价等工作,达到资源共享、互利互赢、资源效益最大化。其次要与企业合作建立模拟企业综合培训部,模拟企业财务核算现场办公环境,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环境。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部日常运行管理制度,形成完备的管理机制。
2.校企合作是关键
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成立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管理部,由系副主任任校企合作管理部负责人,骨干教师任一体化工学教室、会计专家工作室、模拟企业综合培训部负责人。选择管理规范、具有专业特点的企业,开发订单岗位培养项目,完善订单培养运行管理制度,校企共同研讨培训课程,确定培养方法和评价方式。
3.师资队伍建设是支撑
按照“四梯级”架构,以提升教师教学项目设计与一体化教学实施能力为核心,通过国家或行业培训、学历提升、企业实践、专项培训、专业技能比赛、教学能力比赛等途径,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团队,聘请会计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建设适应“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的师资队伍。
四、小结
会计专业技术岗位职责 篇9
顶岗实习报告材料
(2012届)
题目 辅助会计岗位的实习总结
——以XX为例
实习单位XX
实习岗位辅助会计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XX
2012年6月xx日
顶岗实习职业岗位分析报告
前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成熟,国内的投资以及市场经济环境良好,中小企业也随之开始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地位,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织细胞, 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提供社会服务、扩大就业、促进技术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而大量中小企业的产生也随之增加了对人才的需求量。我国每年有几百万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大量的毕业生便是进入到这些中小企业中。为了使毕业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以及更好的符合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毕业顶岗实习便显得尤为重要。财会的岗位对于工作经验与技能熟练有很大要求,这些毕业生更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而如何将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娴熟得运用到工作中,这需要每位毕业生在实践工作中更加勤奋与努力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了解会计岗位的各个操作环节,操作要点,不同会计岗位的相应职责,与自身理论进行结合分析,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认识自身不足,从而做出相应改善,培养相应的工作技能及处事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一)实习单位概况
XX是一家专业从事生产的企业,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辅以完善的技术,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公司销售状况良好,年产值近亿,拥有三百多熟练的操作工人。公司长期致力于员工技能的提升以及企业自身生产技术的完善,从而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二)实习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本部门职责及岗位设置
岗位设置:财务主管,出纳,记账,复核,总账,报表,报税等
(三)实习岗位职责
审核各类原始凭证例如发票、银行进账单、以及承兑汇票等,对各类原始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原始凭证填写相关记账凭证,并装订成册。
(四)实习岗位工作流程
仔细审核各个部门交来的原始凭证,进行分类归集,到月末开始本月记账。
(五)实习岗位工作知识与能力要求
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要具备,简单的分录要求必须熟练,熟练运用相关的财务软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
实习内容及过程
实习方式
与自身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分析,时刻记录工作难点和注意事项。空闲时间浏览公司以前的凭证,更好的了解公司业务及凭证制作方法,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开始自己操作,不断的与自身的理论进行结合分析,直到熟练掌握各项工作为止。
典型工作事例描述
填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将税金卡插入接口→进入税控操作软件→选择专业发票填开→将系统中的发票号与发票簿里的发票号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发票填开。
实习总结及体会
学校课程设置与实际岗位的差距分析
通过顶岗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仅仅只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关键还是实践经验,例如税收申报,工商年检,养老保险申报等等的实际操作这些在我们的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涉及到,仅仅提到过计算方法。
(一)企业实际岗位对技能的要求
相关财务软件的熟练应用,会计相关知识必须具备,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学校所学知识与实践的差距表现
例如预提费用,按照学校所学知识我们在结转时应该通过以前损益调整,而现实中,除了上市公司需要这样,一般的中小企业可直接结转预提费用,不用通过以前损益调整。例如养老保险金的计提依据,每个行业都是不同的.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的建议
(一)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建议
增加成本会计课时,使得同学能够熟练的进行相关成本核算及结转,通过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意识。
(二)对学校技能训练的建议
【会计专业技术岗位职责】推荐阅读:
会计师专业技术总结07-03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09-16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08-02
会计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报告08-28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报考指南12-18
2009 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12-21
浅谈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09-28
杭州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信息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