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基础复习

2024-08-02

通信技术基础复习(共12篇)

通信技术基础复习 篇1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基本通信系统组成网络拓扑结构、信号交换

传信率、传码率、m进制通信系统

第二章信号与信道

信号的频谱:相邻谱线的间隔,周期与频率间隔大小,脉冲宽度窄,频带宽度宽。线性失真与非线性失真,线性失真补偿

信噪比、分贝

第四章数字编码技术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A/D转换,数字编码的方法

波形编码,A/D转换时,取样间隔,量化粗细;量化电平数,量化噪声功率,S/N A律13折线PCM编码

信道编码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基本波形、码元长度

CMI码、AMI码、HDB3 码

无码间串扰的条件、奈奎斯特、眼图

RS-232-C标准

第六章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调制、(ASK)、(FSK)、(PSK)、频谱

FSK信号波形、(2PSK)、(2DPSK)波形

第七章通信网基础

多路复用、扩频技术、香农公式

第八章主要的通信系统与网络

卫星通信、多址连接方式

光纤通信系统一、填空

二、判断

三、综合

通信技术基础复习 篇2

关键词:复习方法改革,基础护理技术,理论成绩

考试是学校考查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必要手段[1], 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然而, 学生在考前复习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积极性不高、方法单一、缺乏技巧等问题, 为此, 笔者对自己所带课程基础护理技术期末考试的复习方法进行了改革, 自2010年7月开始实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2007级大专护理1~5班25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50人作为研究对象。女性, 年龄17~19岁。5个班级的学生由同一教师授课,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复习方法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基础护理技术理论中期考试采用传统的复习方法, 即教师上完课后学生自己复习, 课堂留2个学时解决疑难问题, 最后由代课教师按照教务科的要求出题, 教务科统一组织监考阅卷。

2009~2010学年基础护理技术理论期末考试复习方法采用改革后的方法。具体步骤: (1) 讲清道理, 转变思想, 提高认识。给学生讲清考试的意义, 只要选择这个专业, 将来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就必须终身学习 (毕业后资格证考试, 就业的招干考试, 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晋升考试, 各种竞赛考试等) 。现在的认真复习可以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转变观念, 统一认识。 (2) 分解复习。把本次所考内容分为3部分, 引领学生复习每一章节的关键点, 每1学时分3次完成, 学生课后自己复习。 (3) 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按复习内容编排顺序收集试题, 题型最好和护士资格证考试题型一致, 利用课堂时间采用教师念题学生回答的方式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最后归纳总结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内容, 教师再次讲解强化 (用时1学时) , 学生课后再次强化复习。 (4) 解决个别问题。教师利用课堂2个学时来解决复习中的个别问题。最后教师按照教务科的要求出题, 教务科统一组织监考、阅卷。

1.2.2 评价方法

比较改革前后150名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 (优秀≥90分, 良好75~89分, 及格60~74分, 不及格<60分) 和学生对改革前后复习方法的满意度。

2 结果

2.1 改革前后基础护理技术理论成绩的比较 (见表1)

注:经χ2检验, P<0.01, 说明改革前后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2.2 学生对改革前后基础护理技术理论考试复习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2)

注:经χ2检验, P<0.01, 说明学生对改革前后复习方法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1) 采取传统的复习方法, 课程结束后学生注重的是最终的考试成绩, 而忽略了复习过程。这种复习方法容易导致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应付考试, 甚至部分学生只复习课后习题或者练习册上的题目, 有些班级的学生要求代课教师圈划重点。学生对学过的内容很难进行系统的复习, 造成学习过程中出现轻松-紧张-轻松的不正常现象[1]。

(2) 采用改革后的复习方法, 首先, 教师给学生讲清道理, 转变其观念,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其次, 教师在引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通过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一方面促进教师对教学各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踏实学习, 注意领悟每节课的知识。再次, 教师利用口头出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根据结果不断地找出学生复习中的盲点或不足, 并总结反馈, 使学生不断端正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采取这种复习方法, 分散了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压力, 把学生对考试结果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学习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端正了其学习态度, 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目的和学习的意义。

(3)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显著高于中期考试成绩 (P<0.01) , 学生对改革后复习方法的满意度高于传统的复习方法 (P<0.01) , 说明改革复习方法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使学生由注重考试结果转为注重复习过程, 促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 对传统的复习方法进行改革, 充分发挥了考试在教学中的作用, 形成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局面。但是, 考试改革不能孤立地进行, 因为它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1]、班级管理等诸多因素, 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电工基础》的复习教学 篇3

【关键词】复习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4-01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它既依赖数学知识,又要以物理为基础,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無疑是一门难学的课程。

近年来的对口考试《电工基础》试题十分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理解知识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因此,如何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考前复习中完成整个《电工基础》书本知识从厚到薄,再从薄到厚的吸收与运用就成了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搞好《电工基础》复习教学不容忽视的要点

《电工基础》复习教学要取得好的成效,不仅是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就能够做到万无一失的。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鼎力配合,有效整合课堂时间与其它学习时间。因此,搞好《电工基础》复习教学教师应关注并做好以下几点:

1.帮学生做好心理调适,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电工基础》学科的学习和考试影响很大,所以要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调适。不同时期,学生表现出来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复习初期,学生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努力约束自己的言行,对自己提出了较高要求。保护和延长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第一阶段心理调适的主要任务。到了中期,学生进入了学习上的“高原状态”,学习热情有所减退,疲劳感不断加剧。这个阶段要加强忧患意识教育。到了后期,高考临近,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焦虑、烦躁、不安的心态表现出来。这时应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放下包袱,让他们轻装上阵。

至于课堂教学,如果能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明确方向,确立目标,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素质教育的提高,教学方法不能拘泥于“填鸭式”的讲课,还应有自学、习题、辅导、讨论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习题课时,组织学生分组出题,分组答题,在竞争中点评习题,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可以引进幻灯、投影、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2.教学上要求要“分槽喂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实行“因材施教”。实施因材施教,尽可能做到使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都发挥到极致,使每个人都能愉快地学习,主动地探求。实施因材施教需要教师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复习要求,安排不同的练习,并进行分类指导。对低层次的学生首先要求把基础知识弄懂,取得进步后就应给予肯定与鼓励;对高层次的学生则给予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接触灵活性强的内容。具体到课堂上,可以将不同难度的题目安排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

3.注意教学的反馈性,巩固解题能力。每个单元复习结束都应安排测验,在测验中才能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每次测验都要进行分析、讲评、总结,而不是单单对答案。测验要根据教材重点精心设计题目。测验要有系统性,由浅入深,不断开拓学生思路,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另外,建立错题档案是很成功的尝试,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学生对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认真分析,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可以针对容易混淆、经常出错的问题组织编写试题组进行系统训练,实施“快节奏、强校正”的教学模式。

4.教学方略上,一定要强调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构建好整个《电工基础》的知识网络。教师要在吃透考纲的基础上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排查,让学生对每个概念、规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明确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在复习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炒冷饭”,要注意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例如,在第三章中,教材上先讲叠加原理,再讲电源变换。笔者认为,先讲电源变换后,在叠加原理中可以出现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的电路,而教材中只有两个电压源共同作用的电路。

二、行之有效的《电工基础》复习课结构安排策略

《电工基础》总复习课的结构可以按如下思路安排:明确复习目标——形成知识体系——分析典型例题——概括思路方法——巩固练习提高。

1.明确复习目标。教师要依据大纲、教材、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来确定复习内容。应尽量选择指导作用大、适应范围广、使用价值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制定出能切合教学班群体和个体实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复习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及评价作用。

2.形成知识体系。复习应遵从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建立知识之间本质上的联系,形成较严格的知识体系。复习教学内容的系统可以重新组合,不必受教材体系的约束。教师应以新的体系来组织复习教材,学生应对每部分的电工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做出具有自己理解的知识结构图。必定对每部分知识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头脑里已经形成知识网络,为电工学科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分析典型例题。学生形成了知识结构后,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运用的过程不仅要有像概念、规律这样的陈述性知识作为基础,还要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程序。掌握程序性知识,则是形成学科能力的关键。现在的教材着力于陈述性知识的表述,对于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思维活动过程所用的步骤一般来说是强调不够的。如果单单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学科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所以,在复习课中,必须强化学习程序性知识的意识,要结合具体问题讲授程序的全过程。讲授中选择的例题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典型例题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综合性,这是总复习的综合性、系统性决定的;二是通过这种题目的讲解能让学生掌握具有代表性的思路、方法、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时,解题思路要清晰,解题步骤要合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技巧。

4.概括思路方法。概括思路方法就是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求解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和规律。例如,在求复杂直流电路中某支路电流时,有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六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明.新编电工学题解[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向东.电工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2).

通信技术基础复习 篇4

安装:(在同一工序中,工件在工作位置可能只装夹一次,也可能要装夹多次。)安装就是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位:(在同一工序中,有时为了减少多次装夹带来的误差及时间损失,往往采用转位工作台或转位夹具。)工位是在工件的一次装夹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工步是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耶一部分工艺过程。

复合工步: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根据加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和零件本身的特性(轻重、大小、结构复杂程度、精密程度等),可以将零件的生产类型划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三种生产类型。

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设计基准:设计图样上标注设计尺寸所依据的基准。

工艺基准: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

按其用途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是指用六个支撑点来分别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从而使

工件在空间得到确定定位的方法。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完全被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按加工要求,允许有一个或几个自由度不被限制的定位。

欠定位:按工序的加工要求,工件应该限制的自由度而未予限制的定位。欠定位时绝对不允许的。

过定位:工件的同一自由度被重复定位。应尽量避免出现过定位。

P14,P17,P22,P163公式,P230,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Vc,进给量f,背吃刀量ap

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由以下六个基本结构要素构造:

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

组成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的各参考平面定义如下: 基面pr,切削平面ps,正交平面po

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

1)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3)较高的耐热性

4)良好的导热性和耐热冲击性能 5)良好的工艺性

常用刀具材料:高速钢,硬质合金

变形区的划分:(发生在什么地点?特点?)P28,PPT第二章47页

积屑瘤:在切削速度不高而又能形成带状切削的情况下,加工一般钢料或铝合金等塑性材料时,常在刀具前刀面常常粘结一块断面呈三角状的硬块,它的硬度很高,通常是工件材料硬度的2—3倍,这块金属被称为积屑瘤。

积屑瘤对金属切削过程产生的影响 :(了解)

P33(控制措施)1)刀具前角增大

2)切削厚度变化 3)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

4)对刀具寿命的影响

切屑的类型: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崩碎切屑

刀具磨损的形态: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边界磨损(P46详解)

刀具磨损机制:硬质点划痕,冷焊粘结,扩散磨损,化学磨损

刀具磨损过程的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刀具的磨钝标准: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称为磨钝标准。国际标准ISO统一规定,以1/2背吃刀量处后刀面上测量的磨损带宽度VB作为刀具的磨钝标准。

刀具寿命: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经历的总切削时间。

砂轮的硬度:磨粒在磨削力的作用下,从砂轮工作表面脱落的难易程度。

砂轮硬度的自锐性:由于磨粒的微刃逐步钝化,磨削力逐步增加,致使磨粒破碎或脱落,重新露出锋利的微刃。这种特性称为自锐性。磨削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滑擦阶段,耕犁阶段,形成切屑

磨削温度:磨削中所消耗的能量在磨削中迅速转变成热嫩嫩个,磨粒磨削点温度很高,砂轮磨削区温度也有几百度。

零件表面的形成方法: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机构: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传动链:构成机床传动联系的一系列传动件

引偏:钻孔时钻头容易产生的偏移。钻孔加工的两种形式:一是钻头旋转:由于切削刃不对称和钻头刚性不足而使钻头引偏时,被加工孔的中心线会发生偏斜或不直,但孔径基本不变。二是工件旋转:钻头引偏会引起孔径变化,而孔中心线仍然是直的。

铣削方式:铣平面有端铣和周铣两种方式,周铣有顺铣和逆铣。

刨刀的来回运动: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及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就越高。反之,越低。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

加工误差: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量

加工经济精度:正常生产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公认,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误差敏感方向:1.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即通过刀刃表面的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

2、对车床来说,误差敏感方向是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而对于平面磨床、铣 床及龙门刨床来说,误差敏感方向是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机械加工系统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影响加工误差的原始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机床制造误差中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误差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传动误差

主轴回转误差:径向圆跳动:车外圆是是加工面产生圆度和圆柱度误差

轴向圆跳动:车端面时是工件端面产生垂直度、平面度误差 角度摆动:车削时使加工表面产生圆柱度误差和端面形状误差

导轨误差分为: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导轨在垂直面内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导轨间的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传动误差:指传动链始末两端执行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差。

误差的复映:

当毛坯有误差时,因切削力的变化,会引起工艺系统产生与余量相对应的弹性 变形,因此工件加工后必定仍有误差,由于工件误差与毛坯误差是相对应的,可以把工件误差看成是毛坯误差的“复映”。同时,毛坯的误差将复映到从毛坯 到成品的每一个机械加工工序中,但每次走刀后工件的误差将逐步减少。这个 规律就是毛坯误差的复映规律。

原理误差:指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方法、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具轮廓

而产生的误差。

按照加工误差的性质,加工误差可分为系统性误差和随机性误差。系统性误差分为:常值性系统误差和变值性系统误差。(P179)

冷作硬化:机械加工时,工件表面层金属受到切削力的作用产生强烈的塑性变 形,使晶格扭曲,晶粒间产生剪切滑移,晶粒被拉长、纤维化甚至碎化,从而 使表面层的强度和硬度增加,塑性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再生原理:车刀只做横向进给。在稳定的切削过程中,刀架系统因材料的硬点,加工余量不均匀,或其它原因的冲击等,受到偶然的扰动。刀架系统因此产生 了一次自由振动,并在被加工表面留下相应的振纹。当工件转过一转后,刀具 要在留有振纹的表面上切削,因切削厚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引起了切削力周期 性的变化。产生动态切削力。将这种由于切削厚度的变化而引起的自激振动,称为 “再生颤振”。

振型耦合原理:(P201)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原则,统一基本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1)保证零件加工表面相对于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则.2)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

3)便于装夹的原则 4)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加工阶段的划分:(填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

1)先加工定位基面,再加工其他表面 2)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 3)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4)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互换装配法,分组装配法,修配装配法,调整装

配法

机床夹具的作用:

1)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2)提高生产效率 3)减轻劳动强度

4)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

夹紧作用点的选择:

1)夹紧力的作用点应正对定位元件或位于定位元件所形成的支承面内 2)夹紧力的作用点应位于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

3)夹紧力作用点应尽量靠近加工表面,使夹紧稳固可靠

夹紧力作用方向的选择:

1)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垂直于工件的主要定位基面

2)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与工件刚度最大的方向一致,以减小工件的夹紧变形 3)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尽量与工件的切削力、重力等的作用方向一致,可减小

所需夹紧力值

柔性制造系统:由两台以上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工件储运系统、刀具储运系统

和多层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

通信技术基础复习 篇5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2.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3.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4.PN结的伏安特性

二.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 V阳 >V阴(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若 V阳

*稳压二极管的特性---正常工作时处在PN结的反向击穿区,所以稳压二极管在电路中要反向连接。

第二章 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一.三极管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分为NPN和PNP两种。

二.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1.三极管的三种基本组态

2.* 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表明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

3.共射电路的特性曲线 * 输出特性曲线

(饱和管压降,用UCES表示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截止区---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三.低频小信号等效模型(简化)

四.基本放大电路组成及其原则

1.VT、VCC、Rb、Rc、C1、C2的作用。2.组成原则----能放大、不失真、能传输。2.交流通路与动态分析

*概念---交流电流流通的回路

*画法---电容视为短路,理想直流电压源视为短*作用---分析信号被放大的过程。3.静态工作点与非线性失真

路。

(1)截止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低

*失真现象---NPN管削顶,PNP管削底。*消除方法---减小Rb,提高Q。(2)饱和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高

*失真现象---NPN管削底,PNP管削顶。*消除方法---增大Rb、减小Rc、增大VCC。

六.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

1.静态分析

(1)静态工作点的近似估算

(2)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 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阻

七.分压式稳定工作点共射

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 1.静态分析

2.动态分析 *电压放大倍数

在Re两端并一电解电容Ce后

输入电阻

在Re两端并一电解电容Ce后

* 输出电阻

八.共集电极基本放大电路 1.静态分析

2.动态分析 * 电压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阻

3.电路特点

* 电压放大倍数为正,且略小于1,称为射极跟随器。* 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第三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单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中频段(fL≤f≤fH)

波特图---幅频曲线是20lgAusm=常数,相频曲线是φ=-180o。

2.低频段(f ≤fL)

3.高频段(f ≥fH)

4.完整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四章 功率放大电路

一.功率放大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1.甲类工作状态

o 导通角为360,ICQ大,管耗大,效率低。

2.乙类工作状态

o ICQ≈0,导通角为180,效率高,失真大。3.甲乙类工作状态

oo 导通角为180~360,效率较高,失真较大。

二.乙类功放电路的指标估算

1.输出功率2.直流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

4.管耗 Pc1m=0.2Pom

5.效率

理想时为78.5% 三.复合管的组成及特点

1.前一个管子c-e极跨接在后一个管子的b-c极间。2.类型取决于第一只管子的类型。3.β=β1·β 2

第五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一.集成运放电路的基本组成

1.输入级----采用差放电路,以减小零漂。

2.中间级----多采用共射(或共源)放大电路,以提高放大倍数。

3.输出级----多采用互补对称电路以提高带负载能力。

4.偏置电路----多采用电流源电路,为各级提供合适的静态电流。

二.长尾差放电路的原理与特点

1静态分析

1)计算差放电路IC

设UB≈0,则UE=-0.7V,得 2)计算差放电路UCE • 双端输出时

• 单端输出时(设VT1集电极接RL)对于VT1:

对于VT2:

2.动态分析

1)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 双端输出 •

• 单端输出时

从VT1单端输出 :

从VT2单端输出 :

2)差模输入电阻3)差模输出电阻

• 双端输出:• 单端输出:

三.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

当uI在+Uim与-Uim之间,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域 :

四.理想集成运放的参数及分析方法 1.理想集成运放的参数特征 *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Aod→∞; * 差模输入电阻 Rid→∞; * 输出电阻 Ro→0;

* 共模抑制比KCMR→∞; 2.理想集成运放的分析方法 1)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 电路特征——引入负反馈

* 电路特点——“虚短”和“虚断”:

“虚短”---

“虚断”---

2)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

* 电路特征——开环或引入正反馈

* 电路特点——

输出电压的两种饱和状态:

当u+>u-时,uo=+Uom

当u+

两输入端的输入电流为零: i+=i-=0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一.反馈概念的建立

*开环放大倍数---A *闭环放大倍数---Af *反馈深度---1+AF *环路增益---AF:

1.当AF>0时,Af下降,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2.当AF=0时,表明反馈效果为零。

3.当AF<0时,Af升高,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4.当AF=-1时,Af→∞。放大器处于 “ 自激振荡”状态。二.反馈的形式和判断

1.反馈的范围----本级或级间。

2.反馈的性质----交流、直流或交直流。

直流通路中存在反馈则为直流反馈,交流通路中存 在反馈则为交流反馈,交、直流通路中都存在反馈 则为交、直流反馈。

3.反馈的取样----电压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压;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输出短路时反馈消失)

电流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流。具有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

(输出短路时反馈不消失)

4.反馈的方式-----并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

流形式相叠加。Rs越大反馈效果越好。

反馈信号反馈到输入端)

串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压

的形式相叠加。Rs越小反馈效果越好。

反馈信号反馈到非输入端)5.反馈极性-----瞬时极性法:

(1)假定某输入信号在某瞬时的极性为正(用+表示),并设信号

的频率在中频段。

(2)根据该极性,逐级推断出放大电路中各相关点的瞬时极性(升

高用 + 表示,降低用 - 表示)。(3)确定反馈信号的极性。

(4)根据Xi 与X f 的极性,确定净输入信号的大小。Xid 减小为负反

馈;Xid 增大为正反馈。

三.反馈形式的描述方法

某反馈元件引入级间(本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电流)串

联(并联)负反馈。

四.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2.3.扩展频带

4.减小非线性失真及抑制干扰和噪声 5.改变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加1+AF倍 *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1+AF倍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1+AF倍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加1+AF倍 五.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1.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

附加相移将负反馈转化为正反馈。

2.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若表示为幅值和相位的条件则为:

第七章 信号的运算与处理

分析依据------“虚断”和“虚短”

一.基本运算电路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R2 =R1//Rf

2.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R2=R1//Rf

3.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R4=R1//R2//R3//Rf

4.同相求和运算电路

R1//R2//R3//R4=Rf//R5

5.加减运算电路

R1//R2//Rf=R3//R4//R5

二.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1.积分运算

2.微分运算

第八章 信号处理电路

通信技术基础复习 篇6

一、有针对性地确定基础知识的复习内容

按照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来看,主要是四大板块:一是词汇、二是短语、三是句型、四是语法。在词汇复习中首先要重视动词的复习,动词可以分为谓语动词(动词时态、语态、语气、主谓一致)和非谓语动词(-ing动词、不定式和过去分词)。除此以外,还有复习一些重点动词(连系动词、感官动词、使役动词、带虚拟语气的动词、常带宾补的动词、带双宾语的动词)。除了动词以外,还有名词、形容词、副词。名词要关注其数的变化,即单数、复数和不可数;形容词要关注其级的变化,即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在短语复习中,主要是要掌握几种短语:一是动词短语、二是介词短语、三是形容词短语;在句型复习中,要系统梳理各个单元出现过的重点句型,按顺序列出清单,以免遗漏。在语法复习中,要把各个单元的语法列入复习范围,摘录课本中典型的例句并加以理解和运用。

二、采取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

1.词汇的归纳:1)按构词法将阶段所学的词汇进行归类:前缀与后缀归纳法、合成法、转化法;2)按首字母方法归纳;3)同义词归纳;4)反义词归纳;5)话题词汇归纳;6)不规则动词归纳;

2.短语归纳法:1)以动词为中心归纳;2)以介词为中心归纳法3)以副词为中心归纳;

3.句型归纳:1)重点句型归纳;2)相似句型归纳;3)句型转换归纳;

4.语法归纳:1)按词法归纳(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2)按句法归纳(三大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

三、强化基础知识应用意识

基础知识必须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坚持词不例句,句不离篇的重要原则。一是口头应用,二是笔头应用。口头应用包括开口朗读,口头造句,口头对话;笔头应用包括单词拼写、单句改错、完成句子、句型翻译、句型转换、语法填空和基础写作。

高三复习如何夯实基础 篇7

一、善待课本, 巩固双基, 挖掘隐形关系

善待课本就是要把课本由薄读厚, 再由厚读薄;就是要熟知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 并弄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既要注意知识的发散, 又要注意知识的归纳, 争取烂熟于心, 方为善待课本。

“教材可能是枯燥的, 教材知识好像离我们平时的考试题很远”。有些同学说看了也考不好, 教材没用。无疑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我说你还没有真正懂得如何阅读化学书。例如教材中有大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而方程式是我们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利器, 很多同学对书本的化学方程式也不是很清楚, 那么你拿什么解答问题呢?所以熟悉教材中的方程式是你决胜的“本钱”。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 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 应采用对比和类比的复习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 明确其共性, 认清其差异, 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二、抓住本学科的教学 (复习) 特点, 采取有效措施, 解决本学科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 离不开记忆。不像有些物理公式忘了可以推导出来。所以, 记忆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平时着重记什么呢?元素周期表、化学用语、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都是我们记忆的对象, 就拿颜色来说吧, 某些类似于“淡黄色固体”“黑色粉末”“红棕色”“紫色”的说法常为出题者所钟爱, 背诵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做物质推断题时, 通过物理性质进行猜测, 由于猜测范围较小命中率高, 这就是推断题的“题眼”。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元素周期表, 做到人人过关。化学用语, 化学方程式书写更是要持之以恒常练不懈。

在复习过程中, 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简易方法来记忆知识点, 比如编口诀,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是“一化二离三删简”;编对联, 氧化还原概念是“升失氧化还原剂, 降得还原氧化剂”;编诗歌, 背诵化合价是“一价钾钠氯氢银, 一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 以“元素→单质→氧化物 (氢化物) →存在”为线索;复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 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 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 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 后成为大的网络。这样比较容易理解, 也不容易遗忘。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认为杂乱无章, 易学难记, 但按照“知识主引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 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 并依据“由点引线, 由线联网, 由网成体 (立体) ”的程序进行复习则可事半功倍。也就是说, 要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 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规范地做好各项练习, 加强针对性练习

化学习题是巩固学生所学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形式, 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其实, 学会解一道题仅是学习的低级层面, 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 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 才能升华到学习的高级层面。通过类似试题的解析, 学生才能感悟到守恒法、极端假设法、分摊法、方程式叠加法的应用。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 联系教材, 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 归纳技巧, 号脉高考。因此, 在选做习题时要注重做后反思, 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 灵活应用简单方法, 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例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 支链由整到分散, 位置由中移到边, 写毕命名来检验”, 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 十分快捷, 非常实用。规范地解题具体说务必做到两条: (1) 要应用好化学的学科思想, 规范化解题。 (2) 要将题做完整, 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浅谈《机械基础》的复习方案法 篇8

关键词:机械基础;复习方案;复习要求;精讲

中图分类。TH一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06-0177—01

《机械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学生理论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从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广、知识点多,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般而言,学生《机械基础》复习障碍主要有:概念不清、公式不会运用、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这些都是理解的障碍,同时也是记忆的障碍,针对这种现象,文章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教材,通过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最终达到查出所有理解上的障碍,为全面准确的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以往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通常都是把所有的知识重新讲授一遍,这种复习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比较适合,但工科类的学生在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已达50%以上,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感到缺乏新意,复习缺乏目的性。为了更有效的利用时间,得到最大的产出比,文章尝试采用复习方案法,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种复习方法,必须在教师在上课前先对本节复习内容做好充分准备为基础。下面就以复习各类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这一节为例,谈谈文章的具体复习做法。

1明确基本的复习要求

复习要求包括:①掌握各类齿轮传动的各分力的方向的判别方法;②熟练作出受力图。

2学生按照复习要求完成复习方案

以“各类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课程为例,首先给学生灌输以上所列出的复习要求。该部分的基础知识包括两个方面:①说出法向正压力(Fn)的三个分力:Fr、Ft、Fa;②分别分析出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蜗杆蜗轮传动三个分力方向的受力情况。以典型题目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为齿轮zl,z2,z3,z4所组成的复合机构,提出以下问题。若z1为左旋的斜齿圆柱齿轮且要求使轴Ⅱ上所受轴向力最小,则轴I,Ⅱ,Ⅲ的旋转方向分别如何;齿轮z1,z2能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什么。

图2为一斜齿圆柱齿轮一蜗杆传动,小齿轮由电机驱动,已知蜗轮的轮齿为左旋,如图所示:①蜗杆的旋向、转动方向是什么;②为使蜗杆轴轴承承受轴向力最小,则齿轮2的旋向是什么;③画出齿轮2和蜗杆3在啮合点受力图。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在学习上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教师在学生边复习边完成复习方案的过程中,就走到学生中去,看看学生完成的总体情况,寻找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其中哪些问题比较集中,那些是个别的,以便在下面讲解时把握好侧重点。

3学生提出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

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和动脑,既能突破难点,又能从中得到启示。然后教师再结合自己看到的情况归纳总结,讲解点拨。通过这个环节,既能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练习题的选择

题目一定要精选,能全面考察各知识点,同时题目还要有层递性,需要学生探究,以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度。完成后,教师一定要批改,通过批改再去发现问题,最后通过讲评来解决遗留的问题。复习方案法对教师的备课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课前的准备工作量很大。经过两年的实践,文章发现学生的机械基础的总体成绩和均分均有所提高,低分几乎很少,同时通过这种复习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也同样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濮良贵,机械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英语基础复习计划 篇9

2.在作阅读理解的同时每天作一篇完形填空,依旧是把不懂得单词标出,要结合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等语法结构,分析这个空应该选择名词、形容词、副词还是介词。要学会根据语法选择空格中需要的单词性质。

3.9月份有一个阶段性测评,建议大家参加一下,一是可以对自己的英语复习状况摸一下底,再者,有助于10月份的考研报名正确选择自己理想的院校。

四、考研冲刺阶段:10月9号—12月20:《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阅读理解答案乱序版)+《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英语写作范文100篇》+考研模拟试卷两套

复习计划: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强化记忆,找到做整套英语试卷的感觉

1.在历年真题阅读理解做过三遍之后,买一本《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试卷版的,这套试卷阅读理解的答案打乱顺序,这样可以避免自己由于前面做过几遍阅读理解对答案有印象而影响自己对英语阅读理解做题水平真实的判断,这套真题从完形填空到大作文必须全部做,保证在一个月内做一遍。

2.把重点放在后面的新题型和翻译、写作上面,把历年真题的新题型和翻译仔仔细细地做,做完以后重点看老师的分析思路。学着练习写作,每天自己写一篇英文作文,这一阶段每天复习英语5个小时。

3.每天开始背诵英语写作范文,市场上面这种辅导书比较多,给大家推荐新东方的《考研英语写作范文100篇》,把黄剑的历年真题解析中的范文也要背一下,不多,也就十几年的。试着把所背诵的范文中的好的句式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看自己的错题笔记本,强化记忆。

4.最后两周建议大家抽出周末时间,周六上午做一套政治试卷,下午做一套英语试卷,晚上时间用来分析两套试卷;周天上午做一套专业基础课试卷,下午做一套专业综合课试卷,晚上时间用来分析该天的两套试卷。

电路基础复习题 篇1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因为晶体三极管的穿透电流随温度的升高增大,而锗管的穿透电流比硅管,所以 三极管的热稳定性好。

2.晶体三极管是控制器件,是通过较小的的变化去控制较大的变化。

3.复合管是由以上的三极管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用复合管能提高输出级的放大倍数。4.放大器的主要功能就是不失真地放大。

5.画放大器的直流通路时把视为开路,画交流通路时把和_______视为短路。6.影响静态工作点稳定的主要因数是,此外,和也会影响静态工作点的稳定。7.用来放大直流信号的放大器称放大器,又称放大器。8.直接耦合放大器的级数越多,放大倍数越,零点漂移越。

9.串联负反馈使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并联负反馈使放大器的输入电阻。10.电压比较器的特性不再成立,而的特性依然成立。

11.每级选频放大器只有一个选频LC回路称为放大器,每级放大器有两个选频LC回路的称为放大器。

12.OCL功放电路的输出级与负载耦合,所以在静态时,负载上不能有,中点的静态电位必须为。

13.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由、、和四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⒈ 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都是非线性器件。()

⒉复合管的共发射极电流放大倍数β等于两管的β

1、β2之和。()⒊晶体三极管的主要性能是具有电压和电流放大作用。()⒋晶体三极管是单极型器件,场效应管是双极型器件。()⒌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均可以互换使用。()⒍绝缘栅场效应管可以用万用表检测。()

⒎放大器必须对电信号有功率放大作用,否则不能称放大器。()

⒏放大器接负载电阻RL后,电压放大倍数下降,RL愈大,则电压放大倍数愈大。()⒐共射放大器产生截止失真地原因,是它的静态工作点设置偏低。()⒑射极输出器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接近于1,所以射极输出器不是放大器。()

11.直流放大器也能放大交流信号。()

12.直接耦合放大器的各级静态工作点会相互影响。()

13.差分放大电路中,差膜信号、共模信号皆是有用的信号。()14.放大器引入负反馈后,它的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就得到了提高。()15.LC并联电路的Q值越小,则选频性能越好。()

16.振荡器中为了产生一定频率的正弦波,必须要有选频网络。()17.提高LC谐振回路的Q值,有利于提高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18.石英晶体振荡器的最大特点是振荡频率高。()19.OTL、OCL和BTL电路都不用输出变压器。()20.OCL功率放大器采用单电源供电。()

三、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⒈在图中所示各复合管中,连接不正确的是()。

⒉结型场效应管属于()。

A.增强型 B.耗尽型 C.不确定

⒊在图中所示,当用直流电压表测得UCE=VCC时,可能是()。

A.100 B.150 C.200 ⒋晶体三极管组成的三种组态放大器,其中输入阻抗较大的是()放大器。A.共射极 B.共集电极 C.共基极 ⒌阻容耦合放大器()。

A.只能传递直流信号 B.只能传递交流信号 C.交直流信号都能传递 ⒍采用差分放大器的目的是为()。

A.抑制零点漂移 B.提高电压放大倍数 C.增大输入电阻 ⒎收音机振荡电路用的较多的是()振荡器。

A.电感三点式 B.电容三点式 C.共基极变压器耦合式 ⒏低频正弦信号发生器中的振荡器,一般用()。

A.LC振荡器 B.RC桥式振荡器 C.RC移相式正荡器D.⒐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理论最高效率是()。A.30% B.50% C.78.5% ⒑如图所示电路为(C)功率放大电路。A.OTL乙类互补对称 B.OTL甲乙类互补对称 C.OCL甲乙类互补对称

四、计算题:(15分)

对口单招《电工基础》复习策略 篇11

关键词: 电工基础 对口单招 复习策略

目前对口单招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学生争取进入让高等院校的一条重要途径,《电工基础》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对口单招综合考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尽管近几年来单招考试形式在变,考试大纲在变,考试内容也在变,但考查的知识要点和知识应用的基本方法没有变,它们是单招电工考试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是电工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学好它们是学好电工的关键,是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如何搞好单招电工的复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组装”,从知识、方法、态度和心理素质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以求取得复习的整体效益,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如何做好职高三年级电工复习课堂教学?我谈谈做法和体会。

一、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进入职高三年级距离单招考试仅有八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剔除双休日和节假日,实际上课时间大约只有六个月,其中还要留出一段时间加强技能训练,留给理论复习的时间非常紧迫,同时实行综合考试学习内容有所增加,因此三年级的教学任务就显得异常繁重,由于知识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知识如果没有掌握好,就会影响到其他知识的学习,综合考试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综合运用,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就会造成整个题目不能得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

全面复习并不等于要平均用力,对所有知识点都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电工学科的知识点中,毕竟也有主次之分,在对口单招中有热点冷点之分,对于重要知识和热点知识要多花时间,力求通透和熟练;对非重要知识点可以少花时间、或点到为止、或要学生自学完成、或在平时考试中涉及引起学生注意。只有正确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复习效果。那么哪些知识点是热点,哪些知识点是冷点?各部分知识的复习到底应该如何把握?只要系统地研究考试大纲和历年的对口单招电工部分试题,就能找到答案。

二、夯实基础,适度培尖

历年的对口单招电工考题中有很大的比例直接考的是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中、低档难度题约占80%,难题约占20%,中、低档难度的考题都是基本知识部分。综观历年的考试题,其中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客观题,绝大部分是基本题,占考试总分的60%,在复习中,如果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解难题上,那么是舍本逐末。夯实基础,就是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有用,从基本概念和规律出发,往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难题,往往是多个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解出难题的都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全面、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中与学生的天赋有一定的关系。

三、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加深理解是教的需要,现今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严重下滑,学习兴趣低下等现实状况,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动力,如果在职高三年级进行复习时仅仅只是一、二年级学习的简单重复、毫无新意,学生就会感到兴致索然。相反如果在复习教学中,对学过的概念、规律加以拓展,引导学生产生新的理解,产生新的联系,往往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如果要对它们的实质和意义有深刻的理解,不可能一次到位,就需要一个反复加深的过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在一、二年级时,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待学习仅仅能够应付,对待知识的理解往往处于较低的层次,到了职高三年级面对升学压力自己知道要学习,通过复习往往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一个层次。如何加深对所学电工知识的理解?一、二年级的学习是按章节逐步展开的,对知识的理解是在较小的知识范围内进行的,三年级的电工复习可以在已有的知识背景上,从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上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新的理解。到了三年级复习时,在已经学习了《电工基础》的所有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在更广泛的知识背景上,从整体高度,相互联系的角度理解和把握知识要点,从而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做到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和更加准确。

四、构建体系,化繁为简

掌握了知识结构,可以更好地记忆知识;掌握了知识结构,有助于灵活应用知识;掌握了知识结构,就掌握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能够全面地、多角度地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就为从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通过知识结构可以把所有相关的现象、概念、规律和事实组织成一个体系,而非孤立的事实和零碎的结论的堆积,从而使学习者能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三年级复习时教师都会给出或者引导学生归纳出知识结构,知识结构要简明,要使学生一看就懂;知识结构要能反映概念、规律之间的本质联系,而不是一种形式上的联系;知识结构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实际。知识结构如果符合学生头脑中的结构,学生就会产生认同、理解和豁然开朗的感觉。

杨振宁教授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如果我们在三年级复习中把握好节奏,多总结、多体会,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电工的兴趣,大脑就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注意力更集中、观察更仔细、思维更活跃、记忆效果更好,学习效果自然就差不了,培养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仍是职高三年级电工复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1]史贺男,李阳.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的回顾与发展[J].冶金动力,2005(1):19-21.

[2][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册)[Z].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通信技术基础复习 篇12

其实, 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无论从试题形式、题量、难度各方面, 都已被广大中学师生认同, 试题的知识要求没有超出中学化学课本。怎样做好高三的化学复习, 如何提高复习效率?笔者认为基础还是最重要的, 当然在注重基础的问题上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高三复习以《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为准, 了解大纲, 熟知高考命题特点, 对高三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 这样, 就可以根据考纲的“了解、理解、综合应用”等不同要求界定课本中的各知识点。

化学该记的东西很多, 被称作“理科中的文科”,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描述性知识多, 推理性知识少, 因而高考化学试题和数学、物理试题相比在考核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方面更为不易。化学试题大多是知道就能很快答出, 所谓的推理题也只是将几个知识点按照一定的形式综合给出, 没有过多过深的思维技巧。化学试题对知识考查多, 综合性试题也只是将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起来, 它要求学生解题时条理清晰。

试题回归教材更是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一大特色。如Ⅰ卷中第6题的“A项沸点:NH3>PH3>AsH3;C项酸性:HClO4>H2SO4>H3PO4;D项碱性:NaOH>Mg (OH) 2>Al (OH) 3”;第7题A项Li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只有Li2O, 取材于人教版第一册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C项“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取材于人教版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 D项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第9题取材于第二册第三章相关内容;第13题“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 实际上来自于第三册第一单元结构图;28题“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①A有刺激性气味,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均来自于课本。以上几例充分体现了“以本为本”的学科教学思想, 避免出现了忽视教材、漫无边际的联系和过于追求标新立异等形式主义。

抓基础知识, 如重要单质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公式定义等, 而无机化学中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推断题、有机物信息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等都是近年乃至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和焦点。它不仅能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 而且能深入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该类题目条件隐含, 综合性强, 思维容量也很大。如果基础知识不牢固, 在综合的知识应用中, 就显得反应迟钝、盲目、无从下手, 所以该记的一定要达到熟练记忆的程度。现在, 一定要吃透课本。化学考题所需的知识点基本不变, 它们就好像考题的“根”, 所以, 吃透课本, 通过课本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及其表达形式, 就能拥有破解各类考题的“物质基础”, 以不变应万变。思维的条理性可通过做一定量的综合试题来练习, 但绝不可通过做习题来掌握知识, 因为学习课本掌握知识远比做习题来得快, 掌握得准。

除了课本以外,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好每日一题发给学生, 学生通过每日一题进行强化训练, 从而熟练、牢固地掌握课本里的知识网络。高考题未必都是前所未见的新题, 可能就是我们做过的某个题或其变形题, 充分利用每日一题、一题多变,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在变中求突破。在做题时, 许多学生往往忽略“做对”与“做好”的差别, 觉得只要自己会做, 到时细心一些就可以了。但考试中相当多的学生, 虽然理解了题意, 但由于解题过程不规范, 得分受到很大的影响, 如表达不清,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不配平或不写反应条件, 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漏掉水等。针对这种情况, 建议高三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 按照收集错题→归好类别→分析原因→针对模拟→重新查看→最终过关的要求进行强化训练, 这样对于得到高分很有好处。

狠抓基础搞好高考化学总复习, 应把复习的重点放在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复习注重基础, 还应适度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 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本, 多遍阅读, 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通过这次复习, 一定要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地总结, 融会贯通, 有所升华。如, 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内容多、涉及面广, 学生往往死记硬背, 不易掌握, 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 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 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即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逐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 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上一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下一篇:事业单位文秘类招聘考试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