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发展

2024-07-18

通信技术发展(共12篇)

通信技术发展 篇1

0 引言

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设备的普及应用,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受到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通信水平一直较落后,无论是传统的有线互联网通信技术,还是新兴的无线数字网络通信技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人才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通信人才的素质,成为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问题。

1 高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1 我国高职通信技术的现状

随着企业对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政府部门加大了高职教育的投入,尤其是近些年来,中、高端人才市场的趋于饱和,很多高校的毕业生工作困难,而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型及实践型技术人才是目前社会上最为急需的人才。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很多家长认为,高职教育要比普通的本科高校教育水平差,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入高职类院校,导致了我国缺乏基层技术人员的缺口巨大。另一方面,实际的高职教育中,通信技术专业因为设备昂贵、更新较快等因素,高职院校通信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达不到教育出来的学生能与企业进行零距离对接,目前毕业生的能力与企业做要求的能力脱节。

1.2 高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经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的高职通信技术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教育经费的不足,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虽然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是考虑到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很多,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高职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在这种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借助企业有效资源来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如果实习期间表现良好,可以直接选择留在企业工作。而企业可以获取一批上班即可上手工作的员工,大大缩短了企业新招员工的培训时间,节约企业培养员工成本,从而达到校企互赢。对于通信行业来说,相关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学校如果建立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成本购入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这些设备就可能被淘汰,而利用企业的设备进行教学,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2 高职通信技术发展的瓶颈

2.1 影响高职通信技术的因素

与普通的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专业性更强,学生在毕业后,通常只需要熟练工作的过程,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以及操作技术等。最直接影响高职通信技术教育的因素包括部分高职院校仿照本科院校办学模式,把高职教育办成了本科压缩模式;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确,模糊不清,导致部分高职教育办成了纯学历教育;教学模式仍以知识讲授为主,没有按照岗位需求开发课程和教学;老师自身的素质不强,动手能力差;实验设备落后,不能仿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等,此外学生自身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2 高职通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和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改善,通过调查发现,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受到教学设备和教育理念等因素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这种情况。此外我国高职院校中,由于整个行业人才的缺失和经费不足的情况,使得学校很难聘请到既有教学经验,又有企业经历的双师型素质的老师。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在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地方政府的调整下,实训基地的建设较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通信技术发展较快,设备的更新速度很快,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器材无法赶上技术更新的速度。

2.3 高职通信技术发展的瓶颈

我国现在已经建成了第三代通信技术网络,我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标准得到了应用,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第四代通信标准LTE,并且开始在一些地区商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通信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随着中兴、华为等公司的发展,网络相关设备的使用,也都是国内公司生产的。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通信行业急需大量的人才,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技术人员的主要场所,是通信网络建设的中坚力量,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我国基层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主要是在高职教学中,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实验室的设备不够先进,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熟练地操作最新的设备,这已经成为高职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

3 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通信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通信网络,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第四代无线通信标准,因此急需大量的基层技术人才,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技术人才的主要场所,高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瓶颈,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通信技术发展 篇2

尤其是数字卫星通信技术,必然成为了未来卫星通信技术的重要方向。

当前,数字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体现在卫星电视直播、卫星应用、军用、民用等产业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卫星通信与互联网等的有机融合,逐步扩展、丰富了现代通信技术的领域、范围及内容。

2.3综合化发展

未来的干线通信及多种有线通信技术,都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以高速光传输、节点光交换、宽带光接入及智能光联网等技术为核心,且面对IP互联网应用的光波技术,已成为了光纤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及方向。

从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WDM技术将会向着更高的信道速率、更多的信道数及更密的信道间隔等趋势发展。

而从现代通信应用的角度而言,光纤通信网络则是向着IP互联网方向发展,业务融入更多、资源配置更灵活和生存性能更优越。

特别是为了同近期现代通信技术的需求相一致,光纤通信技术基本实现了超高速、长距离、大容量等传送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正向着智能化、综合化等方向发展。

2.4普遍化发展

一般而言,现代通信除上述发展趋势外,还日益向普遍化方向发展着。

这就要求发展一种抗干扰能力极强、能够充分利用有限无线电频资源以及军用战术通信等为主要手段,也在民用通信中有发展前景的扩频现代通信技术,将成为今后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目前,这种通信技术正在迅速发展起来,从而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空间和任何对象之间以任何方式进行通信信息交换、传输,也是现代通信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三、结束语

总之,现代通信技术日益全面快速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逐步扩大现代通信技术的内容、范围、空间及时间等,不断丰富人们的信息量,努力现代通信技术的宽带化、综合化、个人化、数字化和普遍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焱鑫,李灿平,浅析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02)

[2]甘良才,现代通信的发展动态[J],现代电子信息技术,(0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研究

1.无线通信技术

1.1无线通信的定义

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无线通信利用了电磁波的这一特性实现了空间中的信息交换。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飞快,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无线通信分为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两种通信模式。微波通信的优点是频带宽,通信容量大,缺点则是传送的距离比较短,一般只有几十千米,因此每隔几十千米就要建立微波中继站来保障通信网络的畅通。而卫星通信是通过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来实现地面上不同通信体之间建立微波通信联系,其优点是通信距离较远。

1.2无线通信发展的特点

①公众移动通信不断增长,但世界各地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在许多移动通信普及率已经很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增移动用户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在许多移动通信刚刚开始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移动用户数量猛量增长;但是,发达国家用户创造的ARPU值要比发展中国家要高得多,而且,韩日等国在数据新业务方面的增长迅速,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热点。

②无线宽带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技术不断更新升级。伴随着传统公众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全球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领域研究和应用也十分活跃,各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出现,如: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WLAN技术、UWB技术等等,给无线通信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3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其中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两种,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和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安全性能高、耗能少、成本低、覆盖率高等优点,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分辨率高、覆盖率高、时相性强等优点,两种无线通信技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的发展。

2.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①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不断成熟。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目前世界上3G三大主流标准为WCDMA、cdma2000、TD-SCDMA。其中,TD-SCDM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这三种主要的技术在技术特点上,各有所长,是3G技术应用的主流。3G网络不但可以实现不同蜂窝直接的信号切换,支持移动环境下的数据服务,而且信号覆盖面广,可以同时支持语音和数据信号。

②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快速发展。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优点比较多,如:带宽高,建设速度快,具有灵活的接入方式等等,越来越受到无线通信业的重视和关注。但其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如高频段26GHz的LMDS技术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而3.5GHz DDMS技术在我国带宽不足等等,其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发挥其优势,回避其劣势。

③蓝牙技术成为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各种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也逐步得到发展。目前,各种近距离便携式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用的主要是红外线链路,使用IRDA可以免去使用电线电缆的连接,但是使用起来不方便,蓝牙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在短距离内为公众和商业用户提供服务的无线网络。数据和语音的接入点,替代电线和电缆,包含硬件、软件和互操作需求的一种无固定中心站的网络等三个方面的短距离无线连接都可以通过蓝牙技術来实现。它主要可以应用于三合一电话、因特网桥、交互性会议、数字相机中图像的无线传输、各种家用设备的遥控和组成家电网络等等。

④wimax成为宽带无线技术新产物。wimax技术以其远覆盖和高带宽特性, 成为无线业界的新的焦点。wimax优势主要体现在解决了无线城域网的问题。Wimax可以将信号传送31达英里之远,网络连接速度为每秒70兆。因此便有专家觉得,wimax的覆盖范围之广和传输速度之快可能会对3g构成威胁。在成本、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使wimax技术可能成为一项打破产业格局的技术。

⑤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UWB属于时域通信技术,具有速率高、成本低、耗能少等特点,是一项高速率的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不同的是,它不使用载波,而采用超短周期脉冲进行调制,把信号直接按照0或1发送出去。脉冲调制产生的信号为超宽带信号, 谱密度极低, 信号的中心频率在650MHz—5GHz之间,平均功率为亚毫瓦量级,抗干扰和多径的能力强,具有多个可利用信道。与CDMA系统相比,时域通信系统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3.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3G无线通信技术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移动电话业务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促使了3G业务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为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每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都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类型的无线通信技术对于不同的应用领域技术手段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其覆盖范围和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之间在合理的覆盖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保证无线通信技术向着多元化、一体化的放向发展。

(3)高通道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线网络的宽带化得以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宽带速度和覆盖率的提升,同时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正向宽带化方向发展,宽带化会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4)在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逐渐显露出综合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这一特征使得多种形式的信息和数据可以在同一核心网络上进行有效传输,不仅满足了网络市场的需求,同时又实现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

(5)IP技术在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实现了IP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实现了信息通信的个人化需求,随着IP技术的不断发展,会为无线通信技术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向个人化目标迈进。

4.总结

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诸多领域,人们对无线网络技术的需求和依赖也不断加大。对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研究,充分发挥无线网络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建设作用,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晗.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11(8).

[2]李忠岩.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J].中国电子商务,2010(01).

通信技术发展 篇4

一、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量子通信的概念上, 不同的角度对其有不同的表述。总体来说, 量子通信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 是量子力学和通信科学的综合产物, 它通过对量子纠缠效应的利用来传递信息。量子通信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为量子密钥分发, 二为量子态隐形传输。通过量子密钥分发可以对安全的通信密码加以建立, 在一次一次的加密方式下, 点对点方式的安全经典通信便得以实现, 且这种安全性已经被数学严格证明, 是迄今为止经典通信仍然做不到的。百公里量级的量子密钥分发, 目前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能够轻松完成的, 在光开关等技术辅佐下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还可以实现量子密钥分发网络。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物理载体, 能促使量子态 (量子信息) 的空间转移的同时又不移动量子态的实现, 类似于将从一个信封内将密封信件内容转移到另一个信封内且信息载体自身并不会被移动, 这种经典通信中无法想象的事是基于量子纠缠态的分发与量子联合测量完成的。量子中继器这种以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和量子存储技术为基础的技术可以促使任意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及网络的实现。

量子力学诞生于1926年, 是人类对微观世界加以认识的理论基础之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之间的不相容性在1935年被爱因斯坦、波多尔基斯和罗森论证后, 约翰·贝尔于1964年提出贝尔理论, , 阿斯派克等人于1982年证明了超光速响应的存在。1989年第一次演示成功量子密钥传输, 1997年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原理性实验验证由奥地利蔡林格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 2004年, 该小组又将量子态隐形传输距离成功提高到600米。2007年开始我国架设了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 于2009年成功实现世界上量子隐形传态的最远距离。

二、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方向除了包括量子隐形传态还包括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等, 突破了现有信息技术, 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 量子通信除具有超强抗干扰能力外且不需对传统信道进行借助;与此同时量子通信的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另外, 量子通信几乎不存在线路时延, 传输速度很快。量子通信发展仅仅经历了20年左右, 但其发展却十分迅猛, 目前已经被很多国家和军方给予高度关注。

量子通信在国防和军事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量子技术的最大特征, 量子技术的安全性是传统加密通信所无可企及的。量子通信技术的超强保密性, 能够有效保证己方军事密件和军事行动不被敌方破译及侦析, 在国防和军事领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另一方面, 在破解复杂的加密算法上, 也许现有计算机可能需要好几万年的时间, 在现实中是完全无法接受且几乎没有实用价值的。但量子计算机却能在几分钟内将加密算法破解, 如果未来这种技术被投入实用, 传统的数学密码体制将处于危险之中, 而量子通信技术则能能够抵御这种破解和威胁。此外, 在民间通信领域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也同样广阔。中国科技大学在2009年对界上首个5节点的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进行组建后, 使得实时语音量子保密通信被首次实现, 城市范围的安全量子通信网络在这种“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基础上成为了现实。

各国正是瞅准了量子通信技术的无限应用前景, 纷纷加大对量子通信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在未来的量子通信技术还应注意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如单光子源成本的降低、通信传输距离的加大以及检测概率的增强等, 都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量子力学在二十世纪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在世界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以量子效应为基础的量子通信技术也随之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对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和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趋势,研究

参考文献

[1]新华.量子通信走进人们日常生活[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1, 6 (06) :55-57

[2]池灏, 章献民, 朱华飞, 陈抗生.量子密码的原理、应用和研究进展[J].光电子·激光, 2010, 1 (01) :133-134

[3]宋海刚, 谢崇波.量子通信实用化现状分析与探讨[J].中国基础科学, 2011, 3 (03) :80-82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思路论文 篇5

1.1军用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无线通讯技术发展进入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无线通信技术主要为了满足军用的需求。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受到众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传输速率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

1.2专用系统应用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无线通信技术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通信设备器件逐渐被广泛运用到移动环境的专用系统中,逐步实现向半导体器件技术的过渡和发展。通信技术中进行公用电话网的安装问题逐渐被解决,公用电话以及移动电话的持续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1.3通信技术频段扩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无线通信技术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无线通信技术的频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第一代通信技术系统也被制造出来,新的实验系统被研制出来,结合贝尔实验室的蜂窝移动网理论,实现了实践与理论和充分结合。

1.4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进入了第四阶段。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在无形中为各类电信系统的运行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

1.5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阶段

浅谈无线通信技术发展 篇6

【关键词】无线通信 需求 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非常快,主要有无线网络及有线网络组成,现在移动通信的网络都应用无线网络,作为可移动的通信网络,给用户提供了方便与灵活地通信服务。近几年,无线网络发展非常迅速,通信设备的发展,传输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用户提供了专业业务能力的支撑。无线网络丰富的服务必须有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的支撑,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用户将会对网络提供的服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同时也促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国外无线通信技术现状

无线通信技术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早,其具有代表性的是蜂窝电话和无线接入技术,以图 1 所示,最近的10年,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特别快,经历很多发展阶段,现在已经发展到4G网络通信,通信容量从小于 10 kbps发展到了100 Mbps,但现在通信容量发展到4G网络已经超过100 Mbps,现在的移动通信终设备也要快发展,要终端设备跟不上网络发展的需求,满足不了用户对无线通信技术的要求。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采用了很多先进接入网技术中,我们现在用很多方式,采用国际接入标准,现在占用的带宽已经到几GB,无线通信网路技术的发展跟迅速。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应用的比较好是美国和法国,在教育和军事上应用的比较广,把无线网络融入有线网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标志,无线网络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并且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国内无线通信技术现状

无线通信技术在国內发展的时间没有国外发展长,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是国内比较大的2家供应商,在国内90%的用户,都采用这2年的供应商提供为2G 的业务服务,其数据传输速率一般在10~200 kb/s范围,服务的范围也计较多,主要包括话音、数据、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一些服务。最近几年,中国电信推出了3G 无线网络。该网络以CDMA 技术为基础,但在国内应用范围不是很广,还没有成一定的规模。无线网络技术在接入方面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现在很多用户主要通过 WLAN 共享技术实现无线 Internet 的高速接入,其应用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

中国无线通信网络在技术与国外相比是存在一定差距,在中国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要加大研发力度,要有自己的品牌,在网络的应用规模上也要有一定的突破,有自己的特色后,用户自然要增多,规模也是逐渐在扩大,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无线远程接入技术,为无线网络用户服好务,走自己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道路。

三、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现在通信技术发展非常快,无线通信技术是通信技术的一个分支,其发展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实际也是用户的需求。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一)多种网络技术的融合。现在无线网络的种类较多,由于技术等因素,必须把多种网络与多种技术相结合,采用一个统一标准,这也是网络发展的大趋势。

(二)高效频谱接入。现在用户的需求不断在变化,我们在无线网络技术中必须引进先进高效频谱接入技术用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三)宽带局域无线接入。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采用多种网络接入技术,宽带网络是有线网络技术发展的必须,因此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必须是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技术进行融合,发挥各自特点,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链路容量扩展。无线网络的容量必须有一定的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是用户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容量大是用户最大的需求。

(五)通信与保密相融合。数据保密是用户的需求,因此无线通信用户要求在通信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保密手段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在通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数据能正常通信,在数据安全方面必须有一定的保密,这是用户的最低需求,通信网络应该无条件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切之可行的。

(六)多功能综合集成。由于用户业务需求的广泛性,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必须实现多种功能的综合集成:IP 业务和非 IP 业务的综合;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业务的综合;多MAC 接的综合;无线传输模式的综合;服务模式的综合等。无线通信系统的多功能综合集成能够为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能够继承已有技术的优势,缩短新产品研发的周期。

总之无线通信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服务,用户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要适应各种应用业务的需求变化,无线通信技术必将相应地发生较大变化。

参考文献:

[1]庾志成.2005~2006 移动通信新技术发展分析[J].移动通信,2006,(1):20~24.

[2]赵志法 鲁道海 冉隆科.现代战术通信系统概述[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3]邓敏.移动通信的新发展[J],广西通信技术,2006,(4):10~13.

课题编号:

电子通信技术发展 篇7

电子通信技术, 即使应用现代化电子手段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全面融合形成新型通信服务模式, 为当前以及未来通信领域发展更新的主体方向。探究电子通信技术后续的演变以及发展方向与趋势, 不但利于引导当前电子通信技术发展变革, 同时可更良好的引导大众及时快速的深入到未来崭新的通信行业领域中。总体来讲, 未来电子通信领域的技术手段势必向着多元化、丰富性、多领域、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会给大众带来强烈的震撼, 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改变。

2 无线通信技术会变成电子通信发展的主流方向

应用电子波信号位于自由空间中流动原理, 使无线通信在该阶段实现了更大的发展, 并变成通信行业领域的主体方向。再者, 无线通信技术可完成更大范畴空间的信息传输, 高效的进行信息数据投放以及长期持续的数据资源共享。因而, 无线通信技术不但为该时期电子通信发展的主流, 还势必对通信领域的发展建设形成主导作用。伴随电子技术不断更新与快速发展, 再加上卫星通信以及网络通信应用的互相融合, 使得无线通信手段的模式以及技术范式逐步成型。同时, 市场内形成了良好的价值以及效应, 因此广受大众、企业客户以及社会各行业的认可与好评, 为无线通信技术的跨越式提升增加了更多机遇。面向未来, 电子通信手段势必以一类技术手段基础以及概念存在, 位于最前方冲锋陷阵的势必为高效快捷、便利以及科技化、现代化的无线通信。例如, 伴随无线宽带系统的不断更新发展, 以UWB手段、WLAN为典型的无线宽带技术, 使得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好像是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因而可以明确, 恰恰由于丰富多样的现代技术手段的持续应用与不断涌现, 方能使无线通信技术在今后的发展应用中前景一片光明。

再者, 影响并左右电子通信技术今后向着无线通信领域不断更新发展的主体因素便为移动通信手段的普及应用以及高效发展。也就是移动终端设施的不断丰富以及移动通信客户的快速积累, 形成了整体化的市场系统。为今后无线通信手段的全面快速融合以及市场实践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 我国在2012年移动手机客户量便高达9亿, 较多用户则逐步应用无线通信终端, 进而渐渐构成了较为庞大的市场, 为无线通信技术在手机行业市场中的实践应用与全面拓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因此, 类似以上因素对人们产生了一定启示, 即今后的电子通信势必将无线通信作为主体, 后者技术手段的全面更新与快速发展可进一步优化人们实践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工作方式, 进而使现代社会实现快速的进步与持续健康的发展。

3 电子通信主体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预见, 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中, 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势必产生强烈快速的震荡, 形成较多更新鲜的事物或是奇特的现象, 并会对大众形成明显的作用影响。

3.1 技术不断融合, 体现更大的综合性

电子通信技术的丰富性发展将变成今后的主体方向趋势。细化来讲, 电子通信领域之中有关的通信手段、计算机系统以及网络技术逐步的融合在一起。加之电视技术的辅助应用, 进一步构成了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当前与其相似的技术融合渐渐显现出端倪。在不久的将来, 提供智能化、多元化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将达到集成统一的效果, 创建全面智能化、功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体现出了天人合一、天地融合的现实特征。该环节过程中, 电子通信手段技术有关的信息数据将不再仅仅为独立的视听信息材料资源, 而是将大众的感官、视觉以及听力、嗅觉或是所想所感囊括到现代化信息资源系统之中。因此今后电子通信领域技术的综合化、一体化发展势必成为大势所趋。

3.2 电子通信技术的数字化发展

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丰富应用以及广泛普及, 其逐步向着蜂窝移动方向更新发展, 电子通信在今后势必拥有更加明朗的前景。首先, 电子通信技术的数字化水平将会更高, 而数据信息以及更多资源的应用传输将更为高效快捷, 数字形式资源传输将全面更新当前所呈现出的面貌。另外, 电子通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显现为即时性以及快速实时性的特征。传输数据信息不再仅仅的依靠一个渠道, 其呈现出的形式将更为多样丰富, 契合较多大众群体的现实需要。

另外, 电子通信数据传输的质量水平以及可靠安全性势必不断增长, 大众信息资源的整体全面性则可得到更良好的保障。

3.3 3G与4G技术发展

事实上, 3G以及4G手段为无线通信领域的表象, 即可归于前文所述的无线通信技术范畴。然而由于3G与4G的综合功能以及显著影响力, 我们应对其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以及单独研究。当前, 无线通信仍旧以3G技术作为主导, 而今后的通信技术势必由4G技术一统天下。也就是说, 3G技术发展变革以及更新升华同4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变成以后电子通信以及无线通信领域的主流形式。与3G技术对比研究, 4G技术对无线通信产生的影响, 引发的改变, 不但显现在传输数据信息的等量级、具体的范围区域、空间以及质量水平与速率上, 还显现在品质水平以及层次的不断发展变化上。为一类通信技术领域形成的质变以及裂变。因而, 今后无线通信将更多的朝着4G技术方向发展, 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

结束语

总体来讲, 今后电子通信技术的更新发展, 不但应符合市场现实需要, 还应最大化的契合大众的丰富诉求, 显现出技术手段的发展更新以及有效融合。今后, 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前景光明, 大众生活会随之形成更大的变化, 体现高度的便利性、快速性以及现代化特点, 进而真正创建数字化、网络化空间环境, 实现全面升华。

摘要:电子通信领域中技术手段的发展更新, 均对现代社会建设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同时也使大众生活方式不断变革。今后, 电子通信技术手段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将受到更多人的全面关注。本文就电子通信技术特征探讨了其未来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对推动电子通信领域的日益完善, 提升总体技术水平, 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电子通信,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远.浅析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13) .

[2]柴远波, 戚建平.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6) .

[3]黄硕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J].信息通信, 2012 (3) .

通信技术发展 篇8

8月28日, 由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筹办的“中国可见光通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可见光通信技术及产业发展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活动以“绿色通信融合发展”为主题, 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中美日可见光通信领域资深专家、通信领域专家、投融资领域精英以及LED界企业代表近300名汇聚一堂, 共享LED数字化时代的新思维与新模式, 共议可见光通信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趋势, 共谋可见光通信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会议宣布成立“中国可见光通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推进可见光通信的产业化进程。此外, 中国产学研投融资联盟与粤科金融集团签署了可见光通信发展基金协议、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签署授信协议, 有望解决可见光通信产业化运营中的资金难题。

吹响产业发展冲锋号, 政产学研合力共赢

会上, 广东省科技厅黄宁生厅长发表致辞, 他指出:“可见光通信作为面向LED照明、通信、物联网等多领域交叉融合的高新技术, 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今年6月, 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 提出要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 抢占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 ‘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作为首批启动的8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近日,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总体实施方案》已经广东省科教领导小组审议原则通过, 将很快进入实施阶段。接下来, 广东省科技厅将大力支持中国可见光通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工作, 加快突破可见光通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推动可见光通信产业加快发展, 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眭世荣主任表示:“中国可见光通信产业发展的冲锋号已在广东吹响, 我们一定不辜负各界领导的期望和寄托, 做好相应的工作职责, 担负起桥梁作用, 衔接好技术团队与产业的对接, 尽快实现可见光通信技术在广东产业化, 助力中国可见光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

集聚多方资源, 实现跨界融合

会上,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陈小娅, 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科研部部长朱智强分别作了重要发言。陈小娅副会长提出,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 建立统筹结合技术创新和发展需求的可见光通信产业联盟, 确实推动可见光通信的规模化集约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的目标。朱智强部长指出, 可见光通信是产值可达万亿元的新兴产业, 希望科研院校能够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合作, 实现可见光通信产业化, 走技术与产业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道路, 提升中国可见光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王建华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中国可见光通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批复和理事长任命。他表示, 根据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战略联盟的指导意见, 经研究决定同意成立中国可见光通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并经多次会议决议, 采用双理事长制, 任命信息工程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邬江兴院士以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产学研投融资联盟执行会长惠小兵为理事长。随后, 作为新任理事长, 邬江兴院士、惠小兵理事长先后发表讲话, 两位新任理事长表示希望带领可见光通信产业技术联盟, 充分集聚科研院校、生产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 实现跨区域跨部委跨行业的跨界融合模式, 共同推动可见光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美日资深专家, 论道技术发展方向

在下午举行的“中国可见光通信技术及产业发展论坛”上,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Thomas Little, 日本庆应大学教授Haruyama Shinichiro分别解读了美、日可见光通信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作为最早进行可见光通信研究国家之一, 目前日本在可见光通信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Haruyama Shinichiro教授表示:“可见光通信技术在日本的运用主要包括室内定位系统, 重点是协助视觉障碍人群的室内导航、进行超市人流统计以及精确位置测量等, 通过可见光图像传感器实现定位, 精度可达到1毫米。”

Thomas Little表示, 美国也积极开展可见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目前, 已成功研发出四色多通道可见光传输系统及室内可见光定位系统, 且即将应用于沃尔玛超市。同时, 他指出, 当前可见光通信技术发展上还存在诸如LED产品传输速率有限、集成化微型化、摄像头并非接收器、可见光会伤害眼睛、单应用与双应用等问题需要解决。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宋健教授结合研究的课题成果, 详细讲解了“可见光通信与电力线通信融合技术”, 他表示, 可见光通信技术与电力线通信的深度融合为可见光推广应用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手段。但可见光通信的产业化迫切需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中科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主任徐正元则向与会嘉宾阐述了“照明约束下的可见光通信技术”。在他看来, 较完整的LED照明产业链为可见光通信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并为照明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短期内可应用于定位与低速通信领域, 未来市场将主要是基于位置的大容量服务方面。不过, 他同样表示, 可见光通信也面临着技术点多、涉及面广, 可参考方案少, 需要形成完备的“生态系统”, 探索可行化的商业模式还尚有一段路要走。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明教授重点介绍了“移动通信与可见光通信的融合”, 他指出, “可见光通信可以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一种重要补充接入手段, 可缓解无线频谱的紧张, 减少对人体的电磁损害, 尤其在一些电磁受限环境下, 可极大弥补电磁覆盖的不足。但是, 可见光通信要真正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得到应用, 尚需解决如数据线与电力线的融合、反向链路干扰消除、多用户接入、接入点切换等问题。”

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州立大学博士后邓鹏则详细解读了“可见光通信、光定位与智能照明的技术融合及应用”。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杨涛则以“LED光联网”为话题, 介绍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难点, 他指出, 宽带接入是可见光通信未来最大的应用场景, 而低速短距通信和定位是可见光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切入点。

随后,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胡薇薇教授, 中科院半导体所段靖远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元秀华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田辉教授, 暨南大学理工学光电工程系陈长缨教授,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刘立林副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姚日晖副教授等人在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眭世荣主任的主持下就“面向产业化的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与瓶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要大力推动可见光通信的产业化, 解决可见光通信技术发展瓶颈, 需跨区域跨行业展开深度融合, 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 完善可见光通信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运营化机制。

众行业跨界深度对话, 明晰产金融合之路

可见光通信具有高速的数据通信、安全性高、频率资源丰富等特点, 在照明与通信、视觉信号与数据传输、显示与数据通信、室内定位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此次会议上, 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刘京京博士、华策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CTO郭成就分别从智能与跨界角度, 探讨可见光通信技术所带来的革新。

刘京京博士重点阐述了“智能光子时代”。据他预测, 低速和中速可见光通信产品会逐渐成熟并迅速占领市场, 而高速可见光通信需要在技术和成本都有较大突破的情况下, 才会被市场接受。尤其是在双向通信的情况下, 下行信号采用可见光通信, 上行信号可采用红外、射频等其他技术来实现。华策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CTO郭成则指出, 可见光通信技术将带来可穿戴设备、显示屏对手机发送广告、移动支付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概述 篇9

1 卫星通信概述

从通信的本质上说卫星通信属于微波通信的范畴, 因为卫星通信所使用的也是微波, 其工作频率在1-2G赫兹。卫星通信目前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直接使用手持设备与卫星直接通信的程度, 目前的手持式卫星电话首先要与卫星地面站连接以后然后由卫星地面站与卫星通信, 卫星再与目标卫星地面站建立连接, 这样处于同一个或不同的卫星地面站的两人或多人之间就可以在卫星的中继下通信了。由上述可见, 一个完整的卫星通信系统必须包括三部分, 即卫星、地面站、用户。这三部分之中卫星与地面站所起到的都是中继的作用。卫星的星体包括了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即卫星母体与其星载设备。卫星地面站则是卫星面向地面众多用户的接入点也称为接口, 地面站的用户也可以通过卫星形成虚拟通信链路。卫星地面站不仅仅只是服务用户的机构, 卫星地面站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卫星进行控制, 对卫星的控制主要包括卫星跟踪、卫星遥测、卫星指令系统更新维护等, 在卫星指令系统的更新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 前苏联的一颗卫星就是因为更新指令系统而造成与地面永久失去联系, 从而导致卫星滞留在太空, 世界各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初期这样的例子较多。目前几乎所有卫星上都会设置若干个转发器, 每一个转发器使用不同的工作频率。目前的卫星通信技术在较大的卫星上通常采用频分多址技术与时分多址技术。频分多址通常用于模拟通信应用, 时分多址通常用于数字通信应用。每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都运行在其轨道上, 轨道根据距地球的距离可以分为:LEO (低轨) 、MEO (中轨) 、GEO (高轨) 等三种。人造地球卫星按照其通信范围可以划分为国际、区域、国内等;按照其用途可以划分为综合业务、军事、海事等;按照其转发能力可以划分为无星上处理能力与有星上处理能力等;卫星通信技术按照其通信方式可以划分为卫星移动通信、卫星中继通信、卫星固定通信、卫星广播 (即卫星电视, 这是本分类中唯一的单向单纯接收方式的卫星通信方式) 。卫星通信方式是航空航天技术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的结晶, 卫星通信方式目前除了GPS导航技术与卫星电视技术已经走入寻常百姓以外, 许多先进的技术还需要假以时日才能走入普通人的生活。卫星通信技术的特点是覆盖面广, 想要覆盖全球只需要三颗卫星就够了, 而且卫星通信技术还具有容量巨大的特点, 每一颗卫星都可以安装多个转发器以增加其通信容量, 并且卫星通信的频带是所有通信手段里最宽的, 频段可以从150M-30G, 相对于上述特点, 卫星通信最被人类看好的一个特点就是其稳定性与灵活性, 这一点在汶川地震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某一区域发生巨大自然灾害时, 除了卫星通信, 其他所有的通信方式均无法使用, 而卫星通信, 只要天上的那颗卫星还在天上, 地面站 (一般建在较大的城市的相对安全的秘密区域) 还存在就不影响用户在任何位置、任何情况下的通信。汶川地震发生时所有的互联网、手机都无法使用, 所有的电力供应全部中断。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卫星通信是唯一可以使用的通信手段。卫星通信除了上述的优点以外还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点, 那就是通信存在着一定时间的延迟。不过现在已经通过多颗低轨卫星转发解决了这一问题。

2 卫星通讯技术发展领域简述

2.1 卫星通信在军事领域内的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然, 卫星通信应用得最为先进的当属军事领域, 世界各拥有航空航天能力的国家纷纷秘密发射具有军事用途的卫星。这些卫星的先进程度令人咋舌, 地球上任何一个位置的任何一个人手上的报纸的大标题都可以被这些卫星清晰地看到, 而任何三颗卫星做一次全球范围的扫描以目前最为先进的军事卫星而言只要几分钟。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区域的军队的集结、军事力量的部署、人员火力的调动都可以通过卫星“居高临下”观察得一清二楚。卫星通信对于而各类军事间谍而言就更是方便许多, 每个间谍只要通过手持的间谍设备就可以实时地将剌探到的军事情报通过本国的卫星以加密方式即时传送。这就彻底地杜绝了通过手机、互联网等通讯方式容易被当地的国家安全局等机构监控、截获的可能。卫星通信在军事领域应用的一个最新趋势就是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制造携带杀伤性武器、电磁脉冲武器、电子对抗武器的卫星, 这些卫星不但可以毁伤、干扰对方的卫星, 还可以通过强度较高的激光波束、中子波束对地面目标以及空中的飞行器等目标进行毁伤。而控制这些武器则只需要在地面站以远程控制的方式即可非常方便地进行, 自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实施以来, 人类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距离星球大战这么近过, 随着高科技术的发展, 随着卫星通信事业的蓬勃发展, 星球大战已经距离人类不远了。

2.2 卫星通信在商业领域内的应用

虽然卫星通信事业最先应用在军事领域, 并且卫星通信事业的最先进成果也会率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但是, 迟早, 这些先进的技术总会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就像GPS、卫星电视、卫星互联网等以前只存在于发达国家的军事机构的技术, 现在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一样, 越来越多的卫星通信技术必将随着商业化而进行人们的生活。目前纯商业化的卫星已经越来越多, 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发射了数以百计的具有较高质量, 较大功率、较长寿命的纯商用卫星, 甚至国内外的某些私人公司都已经发射或在准备从事卫星发射等商业活动。我国的香港某家公司以及美国的微软公司也在着手从事商业性卫星业务。西方的资本主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 财富的积累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几乎都被这些发达国家的公司所掌握。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仍然被包括波音、劳拉、洛马、阿尔卡特以及休斯等美国和欧洲的几大实力雄厚的卫星制造商所掌握。欧洲为了缩短与美国的差距, 正在努力研制新一代的大型通信卫星平台阿尔法舱。俄罗斯则是通过与欧洲和日本的国际合作的方式来大力推进本国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毋庸置疑,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通信卫星技术水平最发达的国家, 其通信卫星技术发展计划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 并且在军事、商业等领域都已经形成了系列化的技术先进的卫星产品。目前其通信卫星计划主要包括美国国防部的转型卫星通信系统 (TSAT) 计划、空军宽带填隙卫星 (WGS) 计划和先进极高频 (AEHF) 卫星计划以及海军移动用户目标系统 (MUOS) 计划等。

欧空局在2001-2010年的10年间已经将其16-30kw的卫星比例成功地提高到了占总卫星数量的30%, 并将其8-16kw的卫星比重成功地提高到了总卫星数量的40%。这些成果的完成, 标志着欧洲通信卫星正向着超大功率的方向在不断向前发展。

俄罗斯于2006年公布了《俄联邦2006-2015年航天规划》, 计划在这10年中, 俄罗斯计划将与欧洲和日本联合建设并发射13颗通信卫星, 其中的8颗则是属于快讯系列卫星。

在俄罗斯公布的一份关于俄罗斯通信业发展的报告中, 俄罗斯的航天局对其2010年至2020年的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要掌握微波波段和光学波段技术进行相关项目;构建小型和中型卫星的低速率网络;宽带卫星通信利用大型卫星;在通信卫星上进行全部的信号处理;大力提高太阳电池的转化率。

3 国内卫星通讯技术发展概述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 现代小卫星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这对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和卫星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的一些科技公司如中科院下属的所和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以及国内的许多大专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研究人员都对航天编队飞行星座系统的项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有的对航天编队飞行星座系统提出了初步设想, 并进入了专题项目的研究阶段, 有的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如编队卫星的跟踪切换技术, 激光终端机、单片微波集成接收机等问题已在实验室中得到很好的解决了, 但这些与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的星间通信技术相比, 仍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取得的比较明显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004年4月19日, 由哈工大牵头研制的“试验卫星一号”成功发射, 并搭载了一颗科学实验小卫星“纳星一号”。“试验卫星一号”主要用于资源测量和环境监控, 它是我国成果研制的第一颗传输性立体的测绘小卫星。而“纳星一号”是我国研制的首颗纳型卫星主要用于研究开发纳型平台测试和进行航空航天的高技术演示。

由中科院上海小卫星工程部进行的“创新一号”卫星研究项目中, 以星上计算机一体化设计、低轨小卫星扩频通信等关键问题的解决为重点, 并进行低轨道小卫星之间数据通讯的关实验, 以解决存储转发通信的问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解决星间激光通信和卫星编队飞行而进行的双星编队飞行项目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4 国外卫星发展技术概述

美国移动卫星公司是首家将无线互联网电子邮件与移动用户的桌面管理电子邮件集成起来的无线数据通信公司, 该公司对e Link无线电子邮件的两项基本技术进行了改进。e Link无线电子邮件服务使e Link的用户能充分利用最新的电子邮件技术。该公司首先为它的e Link服务增加互联网信息接入协议 (IMAP) 的性能。其次, 它还将原有的两种电子邮件服务———e Link Agent (代理) 和e Link Messenger (信息传送) 合二为一。在原有的POP (邮递功能协议) 性能基础上增加IMAP协议使用户获得桌面电子邮件与手持式无线电子邮件设备更充分结合的无线电子邮件服务。

科胜讯公司的Dstream (tm) DBS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卫星广播接收, 使个人电脑具有宽带连接和免费数字卫星电视及收音机广播功能。只需要一个PCI接口, 产品就可以直接内置在个人电脑中, 与个人电脑捆绑销售。Dstream DBS技术以该公司的Fusion (tm) 878A PCI解码芯片为基础, 能开发完整的DVB-S接收卡, 可通过卫星接收免费内容, 并把它传到个人电脑上。该公司的DVB-S广播接收和回放解决方案还允许这些PC插卡作为接收互联网内容、音乐和视频的宽带卫星数据接收器。Dstream DBS参考设计采用了应用广泛的Fusion 878A PCI解码器、领先业界的HM1821和HM1221硅片调谐器、及四相移相键控 (QPSK) 卫星接收用的解调器, 可支持多种媒体处理和多路化软件传输。Dstream DBS解决方案采用了基于软件的DVD回放技术, 可以非常经济地在个人电脑上实现MPEG-2视频和音频解码功能, 同时支持安装在新型和现有电脑上的众多第三方应用系统。Fusion解码器平台支持美国的ATSC数字电视标准。以Fusion为基础的这一新DBS技术将支持DVB卫星传送, 并将成为支持全球DVB地面和线缆传送标准的未来解决方案的发展基础。附加的模拟调谐器使平台可以支持多标准的电视接收卡。

在一个国际通信研讨会上, Globalstar公司与高通公司演示了利用卫星通信+CDMA技术进行移动上网, 数据传输速率达到9600kbps, 比目前利用蜂窝式电话上网要快得多, 而且, 用户无论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都可随时高速上网。这一技术引起了众多网络运营商的兴趣。

为了促进因特网的普及, 提高网上的通信速度, 日本科学技术厅和邮政省计划在2000年即计划投资600亿日元, 用于研制和发射超高速因特网卫星, 并在2005年发射成功。这一卫星已经覆盖了整个亚太地区。经过授权的普通家庭的通信速度最高已经能够达到惊人的每秒155兆字节。一部长达24小时的电视节目仅用20分钟就能传输完毕。在发生灾害时, 只需一只手持的小型终端, 就能够收集有关灾情进展情况的图像, 并及时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报告。同时, 它还能有效地提高通信教育和远程医疗的技术水平。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和邮政省通信综合研究所将主要承担卫星的研制工作。鉴于在山地和岛屿铺设光缆不便, 而且在城市的每个家庭都引进光缆耗资很大, 因此科学技术厅和邮政省决定通过开发实验卫星来普及高速通信网。卫星移动通讯技术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 意义重大。

结束语

业内分析家指出, “铱系统”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移动卫星通信的无以立足, 而是市场定位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的后果。相反海事卫星系统20多年的发展, 足以证明移动卫星通信在海事、航空、一些特殊场合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卫星通信即指利用与地球同步的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 卫星通信系统通常包括地球同步卫星与其地面站两部分组成。目前的卫星通信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的发展新阶段。

关键词:卫星通信,发展现状,概述,地球同步卫星,卫星地面站

参考文献

[1]熊群力, 姜康林.航天编队飞行星座的星间通信[J].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4, 30 (1) :1-8.[1]熊群力, 姜康林.航天编队飞行星座的星间通信[J].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4, 30 (1) :1-8.

[2]林来兴.发展我国小卫星星座和测控技术[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0, 19 (3) :17-22.[2]林来兴.发展我国小卫星星座和测控技术[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0, 19 (3) :17-22.

短波通信技术发展分析 篇10

关键词:短波通信,特征,发展方向

随着近十几年来, 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 通信行业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 也在茁壮成长, 现阶段是以科学技术为主要生产力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大发展, 通信行业的发展顺应了社会大发展的浪潮。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 在实验室里就发现电离层和短波通信实现后, 短波通信以其强大的优势, 包括良好的机动性能、顽固性强等。20世纪80、90年代, 短波通信因其自身强大的功能, 正式进入了现代化的数字通信时代。就目前形势而言, 短波通信技术虽然大量的应用低速调频、低速数据传输、声码等, 自身的通信能力更是得到离开了大幅度的提升, 但仍然有需要加强与改进之处。伴随数字科学技术的应用成熟, 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扩频通信技术、及自适应技术的应用, 短波通信技术长期处于研究的成果正逐步走向实用阶段。

1 短波通信技术的特点

1.1 信道分离

短波通信技术系统能把呼叫与数据流信道进行分离, 但同时也可以让二者之间相邻, 这样既可以保持两者之间传输性上相近, 又可以信息流量各自承担, 同时也保证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高效率性及链路建立的快速性。短波通信西洞中的自动链路和数据传输将使用相同的突发波, 起到了提高系统灵活性飞的作用。现阶段使用的短波通信技术主要以第三代为主, 它将第二代的以异步方式建立链路系统结合现代同步方式都采用。同步方式比异步方式有延时更小的优点, 而在驻留信道的这种方式下的某一个特定时间内应用商是确定的。

1.2 管理业务能力强, 最低限度的通信能力

由于短波通信技术在诸多领域都有其特殊的存在作用, 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 世界各国都没有停止对其的开发应用和研究, 短波通信技术正在不断取得重大技术的突破, 推动着该领域的不断前进。如今, 短波通信伴随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数字化时代, 在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中, 一度被人们认为落后的短波通信技术一定会以其崭新的面貌进入先进通信领域的行列, 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推动世界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应用的断臂通信技术对各种业务都具备良好的管理业务的能力, 在建立链路的同时可以自动的通信双方应采用的抗干扰及数据体制。并且同步建立、信息携带及快速建立链路的功能。第三代的短波通信技术与极低速技术结合于一身, 在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可实现最低限度的通信, 这是其它技术如定调频和数据通讯在正常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完成的。

1.3 短波通信技术在不断的突破、完善

短波通信技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 其具备的特质越来越多, 越来越成熟。短波技术的很多优质特征现已应用于我国的军事领域, 并占有了特殊的作用。即使是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非常发达的今天, 包括世界很多发达国家也在对短波技术进行研究。未来是数字化的未来, 短波通信技术专家都想通过短波通信技术应用于数字化研究里。从我们现在使用的数码, 如手机, 其在体积上已越来越小, 越来越精致。功能性没有因为体积的减小而降低, 相反增加了许多的新功能, 稳定性更好了。走数字化进程是短波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短波技术的发展方向涵盖了宽带、全向、无盲区。体积只会越来越小, 但效益是不断提高。现在又推出多款新型基站天线和车载天线, 这些新型装备在我们日常演练中使用多次, 性能及稳定性极高。而在频率选择上, 除了广泛使用ASAPS测频系统和ALE自适应选择方法外, 又推出了短波全频、段实时、自适应选频系统和频率管理系统。短波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 比将为以后的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 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2.1 设备配置灵活, 隐蔽、保密性好

世界现代科技水平在不断的更新发展, 任何先进的设备都有被随时取代可能。但短波通信一直被我国军事所长期利用, 在同行里能立足长期不败, 终究其原因, 它有自己独特浓厚的自身特点与优势。首先, 短波通信能很好的解决地域与距离的问题。短波通信技术在军事通信里, 不会像其他的通信仪需要中继设备, 不然很难满足数百公里, 乃至数千公里的环球通信, 而且一旦发生战争, 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严重的破坏, 包括卫星。短波通信在应用于军事通信中, 就不需要考虑这些多余的问题, 即使有, 它的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都是其他通信工具所无法比拟的。短波通信灵活, 可移动性能好。与此同时, 与靠卫星通信相比, 短波通信隐蔽、保密性优于其它通信工具, 在军事作战中, 短波通信被敌人侦探、破坏可能性较卫星通信小。短波通信拥有其它通信工具所无法取代的地位, 在军事上的发展潜力是无可限量的。

2.2 短波通信的发展潜力

20世纪初, 国外的电工程师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无限电通信。从些以后, 人们将无线通信不断的加以研究发展。无线电通信被迅速的发展应用, 风靡至今。它之所以得到大家的普遍接受, 不仅仅是能实现无线的通讯, 更重要的是他价格适中, 便于携带, 操作简单、灵活, 现如今, 无线电短波通信迅速发展成为了远距离无线通信的主要手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 这一时期是短波通信发展的黄金时期, 它广泛的应用于军事、广播、商业、气象等诸多领域, 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属于本地区的和世界的专用通信网和公用网。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短波通信的发展走向了低谷, 卫星通信的出现使短波技术通信的缺点暴露无遗。带宽较窄, 射频频谱资源紧张, 存在信道干扰。而与那时候的短波通信相比, 卫星通信弥补了短波通信的很多不足。随着后来的发展, 短波自身的特点决定其是唯一不受网络枢纽和有源中继体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 该技术的抗击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超出其他通信方式, 再加之卫星通信技术成本很高, 而短波通信技术起点较低、价格低廉, 一般的国家均能进行部署和使用。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大发展, 短波通信技术之前很多不具备的优点逐渐被通信专家研究应用其中, 短波通信技术发展到至今已较成熟, 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应用。

如今, 短波通信技术已伴随着我们步入了信息数字化时代,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短波技术将会以自己独特的身份进入通信行业, 为各个领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为世界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彦丽, 张义尉, 段晓辉, 焦秉立.短波信道相干带宽的计算[J].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3 (5) .[1]李彦丽, 张义尉, 段晓辉, 焦秉立.短波信道相干带宽的计算[J].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3 (5) .

[2]高海涛, 程云鹏.频谱感知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J].电讯技术, 2009, 20 (4) .[2]高海涛, 程云鹏.频谱感知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J].电讯技术, 2009, 20 (4) .

无线通信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篇11

【中图分类号】U2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38-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无线通信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遇到了很多技术上的阻碍,目前我国已经大步跨进3G时代,无线通信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4G网络也在建设、试运营中。本文分析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各自特点,并对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做以探讨。

1无线通信技术特点

1.1 WLAN技术分析

Wi-Fi是IEEE定义的无线网技术,在1999年IEEE官方定义802.11标准的时候,IEEE选择并认定了CSIRO发明的无线网技术是世界上最好的无线网技术,因此CSIRO的无线网技术标准,就成为了2010年Wi-Fi的核心技术标准。Wi-Fi的技术和产品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大批量生产。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黑客可以比较轻易地在电波的覆盖范围内盗取数据甚至进入未受保护的公司内部局域网。

1.2 WiMax技术分析

WiMAX层被认为是最好的一种接入蜂窝网络,让用户能够便捷地在任何地方连接到运营商的的宽带无线网络,并且提供优于 Wi-Fi 的高速宽带互联网体验。它是一个新兴的无线标准。用户还能通过WiMAX进行订购或付费点播等业务,类似于接收移动电话服务。

WiMAX是一种城域网(MAN)技术。运营商部署一个信号塔,就能得到超数英里的覆盖区域。覆盖区域内任何地方的用户都可以立即启用互联网连接。和Wi-Fi一样,WiMAX也是一个基于开放标准的技术,它可以提供消费者所希望的设备和服务,它会在全球经济范围内创造一个开放而具有竞争优势的市场。

1.3 3G技术分析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该技术于1996年提出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

1.4 4G技术分析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且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的核心技术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4G网络试运营。目前,韩国的三星公司掌握着大量的4G技术专利。

1.5 LMDS技术分析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系统LMDS是一种提供点对多点通信的固定宽带无线接人技术,其工作频率在20GHZ以上,利用毫米波传输,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提供数字双工语音、数据、因特网和视频业务,是一种非常好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在最优情况下,距离可达8公里;但是由于受降雨的原因,距离通常限于1.5公里。

1.6 MMDS技术分析

MMDS可透明传输业务,在基站端与网络的接口为Tl/El、100Base-T和O-3等,在用户端的接口为El和10Base-T等,可以为用户提供 Internet的接入、本地用户的数据交换、话音业务和VOD视频点播业务。MMDS主要集中在2GHz~5GHz。相对而言,这个频段的资源比较紧张,各国能够分配给MMDS使用的频率要比LMDS少得多。由于2GHz~5GHz频段受雨衰的影响很小,并且在同等条件下空间传输损耗也较LMDS低,所以MMDS频段可应用于半径为几十KM的大范围覆盖。

2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比如3G和WLAN、UWB等,都可实现互补效应。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

2.1 宽带化

宽带化是通信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光纤传输技术以及高通透量网络节点的进一步发展,有线网络的宽带化正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而无线通信技术也正在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演进,无线传输速率将从第二代系统的9.6Kbit/s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最高速率2Mbit/s发展。

2.2 网络覆盖的无缝化

目前,随着信息索取的日益便捷,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信息检索工具的依赖,使得人们不仅在办公室、家里,即便是在旅行的时候也有着除了电话交流以外的信息需求。同时终端用户对灵活、有效的通信服务有着极大的需求,“无缝通信”也就由此而生。在人们所期待的“无缝通信”概念中,用户可以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方式,随着用户的移动,通信体验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之间自由变换,从而提升终端用户的体验感受。网络或者媒体通过自我调整使用户的体验达到最佳,它能够无缝地选择最佳的信道,实现不同环境下的可靠传输。目前的电信网络体系结构由多个相互独立的垂直业务体系组成,如VoIP、可视电话、视频点播等,不同的网络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业务。这种“点到点”形式的传统网络结构——“终端-网络-应用”不利于运营商简单、快速地引入新业务以及业务之间的互动。而下一代“融合”的演进方向是“多种终端-多种网络(统一的控制核心)-多种应用”的网络体系结构,不同业务能够同时进行和无缝交互。

2.3 无线网络融合

消费者需要无缝网络单一契约享受所有需要的业务,而且多种技术融合的环境提供优化的服务性能价格比体系。运营商需要业务转型,降低基础设施建设、运维和业务开发推介成本。这些都推动了无线网络的融合。同时各种特性的无线接入技术、NGI/NGN、IMS、家庭网络技术为网络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融合时代有三个发展趋势:无线技术和移动技术的融合、多媒体数据网络通过宽带固定与无线的融合、广播业务和电信业务的融合,最终达到无处不在的网络服务。

3 结束语

浅析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篇12

光纤通信即光导纤维通信, 就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 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可以把光纤通信看成是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有线”光通信。光纤由纤芯, 包层和涂层组成, 内芯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 比一根头发丝还细;中间层称为包层, 通过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不同, 从而实现光信号在纤芯内的全反射也就是光信号的传输;涂层的作用就是增加光纤的韧性保护光纤。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也不是单根的光纤, 而是许多光纤聚集在一起的组成的光缆, 这许多光纤聚集在一起的组成的光缆光纤通信在单位时间内能传输的大量的信息是由于光波频率很高, 光纤传输的频带很宽, 故传输容量很大。光纤通信具有体积小, 重量轻, 使用金属少, 抗电磁干扰抗辐射性强, 保密性好, 频带宽, 抗干扰性好, 防窃听价格便宜等优点另外, 光线材料来源丰富, 可节约大量有色金属, 并且它的直径较小, 重量比较轻。

2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光纤通信发展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 包括了邮电通信、电力通信、石油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主要用于市话中继线, 光纤通信的优点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渐渐地取代电缆, 能够广泛应用到了通信主干线道上, 特别是广播通信网, 电力通信网, 电信干线传输网的急速发展, 对光纤使用急剧增加。长途干线通信在过去主要靠电缆、微波、卫星通信的方式, 而现在已逐步使用光纤通信并形成了占全球优势的比特传输方法, 用于全球通信网和各国的公共电信网;还可以应用到高质量彩色的电视传输、工业生产现场监视和调度、交通监视控制指挥、城镇有线电视网、共用天线系统。它的发展应用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发展必将成为信息技术的主流。

3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⑴光孤子通信。光纤损耗和色散是限制光纤通信传输容量和距离的主要原因。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其已经接近理论极限, 光纤色散就成为了光纤通信发展的瓶颈。而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 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 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 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 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又由于其具有高容量、长距离、抗噪声能力强等优点, 光孤子通信备受国内外的关注, 并大力开展研究工作。我国光孤子通信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家“863”研究项目成功地进行了OTDM光孤子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能够实现20Ghit/s、105km的传输。我们可以看到光弧子技术的发展前景是很可观的, 光弧子通信在传输上面主要是实现高速和长距离的通信传播, 并且它所具备的控制技术可以使他的速率达到100Gbit/s以上, 被认为是第五代光纤通信系统。

⑵全光网络。所谓全光网, 是指信号只是在进出网络时才进行电光和光电转换, 而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的过程信号始终以光的形式存在, 全光网是以光节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节点, 并用光线将光节点互联成网, 采用光波完成信号的传输、交换等功能。减少信息传输的拥塞、延时, 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全光网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开放性、兼容性、可靠性、可扩展性, 并能提供巨大的带宽、超大容量、极高的处理速度、较低的误码率, 网络结构简单, 组网非常灵活, 可以随时增加新节点而不必安装信号的交换和处理设备。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 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 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当然全光网络的发展并不可能独立于众多通信技术, 它必须要与因特网、ATM网、移动通信网等相融合。从发展趋势上看, 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 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 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 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 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 更是理想级别。

⑶光接入网技术。现存技术上的接入网依旧是双绞线铜线的连接, 仍然是原始的、落后的模拟系统, 而网络中的光接入技术的应用使其成为了全数字化的, 且高度集成的智能化网络。光接入网技术的优点是使维护费用得到降低, 故障率得到明显下降;可以用于新设备的开发和新收入的不断增加;与本地网络相结合, 减少节点数目, 扩大覆盖面范围;通过光网络的建立, 为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另外, 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光纤本身的一些优势特点光纤接入网技术是信息传输技术的一个崭新的尝试, 随着通信业务量的增加, 业务种类更加丰富。人们不仅需要语音业务, 而且高速数据、高保真音乐、互动视频等多媒体业务也已得到用户青睐。这些业务不仅要有宽带的主干传输网络, 用户接入部分更是关键。传统的接入方式已经满足不了需求, 只有带宽能力强的光纤接人才能将瓶颈打开, 核心网和城域网的容量潜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在光纤宽带接人中, 由于光纤到达位置的不同, 有FTTB, FTTC, FTTCab和FTTH等不同的应用, 统称FTTx。光纤接入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信息传输的高速化, 满足大众的需求, 不仅要有宽带的主干传输网络。用户接入部分更是关键, 光纤接入网是高速信息进入千家万户的关键技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纤通信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已经成为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备受业内人士青睐, 发展十分迅速。它把人类带上了一个信息的高速公路, 由此可见光纤通信在信息传递发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特点,应用,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毛谦.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J].电信科学, 2006, (8) .[1]毛谦.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J].电信科学, 2006, (8) .

上一篇:幼儿教师人格适应问题下一篇:变电所的常见故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