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的发展史

2024-10-20

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共12篇)

通信技术的发展史 篇1

0 引言

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设备的普及应用,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受到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通信水平一直较落后,无论是传统的有线互联网通信技术,还是新兴的无线数字网络通信技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人才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通信人才的素质,成为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问题。

1 高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1 我国高职通信技术的现状

随着企业对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政府部门加大了高职教育的投入,尤其是近些年来,中、高端人才市场的趋于饱和,很多高校的毕业生工作困难,而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型及实践型技术人才是目前社会上最为急需的人才。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很多家长认为,高职教育要比普通的本科高校教育水平差,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入高职类院校,导致了我国缺乏基层技术人员的缺口巨大。另一方面,实际的高职教育中,通信技术专业因为设备昂贵、更新较快等因素,高职院校通信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达不到教育出来的学生能与企业进行零距离对接,目前毕业生的能力与企业做要求的能力脱节。

1.2 高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经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的高职通信技术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教育经费的不足,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虽然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是考虑到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很多,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高职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在这种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借助企业有效资源来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如果实习期间表现良好,可以直接选择留在企业工作。而企业可以获取一批上班即可上手工作的员工,大大缩短了企业新招员工的培训时间,节约企业培养员工成本,从而达到校企互赢。对于通信行业来说,相关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学校如果建立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成本购入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这些设备就可能被淘汰,而利用企业的设备进行教学,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2 高职通信技术发展的瓶颈

2.1 影响高职通信技术的因素

与普通的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专业性更强,学生在毕业后,通常只需要熟练工作的过程,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以及操作技术等。最直接影响高职通信技术教育的因素包括部分高职院校仿照本科院校办学模式,把高职教育办成了本科压缩模式;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确,模糊不清,导致部分高职教育办成了纯学历教育;教学模式仍以知识讲授为主,没有按照岗位需求开发课程和教学;老师自身的素质不强,动手能力差;实验设备落后,不能仿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等,此外学生自身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2 高职通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和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改善,通过调查发现,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受到教学设备和教育理念等因素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这种情况。此外我国高职院校中,由于整个行业人才的缺失和经费不足的情况,使得学校很难聘请到既有教学经验,又有企业经历的双师型素质的老师。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在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地方政府的调整下,实训基地的建设较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通信技术发展较快,设备的更新速度很快,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器材无法赶上技术更新的速度。

2.3 高职通信技术发展的瓶颈

我国现在已经建成了第三代通信技术网络,我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标准得到了应用,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第四代通信标准LTE,并且开始在一些地区商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通信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随着中兴、华为等公司的发展,网络相关设备的使用,也都是国内公司生产的。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通信行业急需大量的人才,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技术人员的主要场所,是通信网络建设的中坚力量,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我国基层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主要是在高职教学中,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实验室的设备不够先进,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熟练地操作最新的设备,这已经成为高职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

3 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通信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通信网络,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第四代无线通信标准,因此急需大量的基层技术人才,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技术人才的主要场所,高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瓶颈,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通信技术的发展史 篇2

2010年03月24日

生意社3月24日讯

纺织品印花技术的发展进程古老绵长。在人类纪元的

AC伺服马达,而Stork印花机则采用了直接驱动筛网的分级或无级环形马达。Stork提供的提高精度的其他改进措施之一是利用安装在每一台印花机头上的传感器探测固定在导带上的金属片,借助产生的脉冲来精确控制单一筛网的驱动,确保导带和筛网同步,这一技术是STORK公司的专利,简称BPMS。例如,最新的RD-DD型和侗加苏斯型圆网印花机,在每个印花机头上均安装了单独的传动系统,各自配备一台环形马达,圆网可直接与马达环形转子连接,省却了容易产生误差的齿轮传动,依靠马达内的脉冲发生器与电极测量器结合,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转速和矫正圆网的角度位置,配备BPMS定位测量系统的导带的传动是与机头脱离的,两者通过电子控制实现精确联动。这类单独传动的圆网印花机,相邻两网之间的对花精度可达0.06mm。

De Montfort大学的研究表明,假如安装了上述先进的系统,在印花开始阶段用于对花的织物可以节省大约90%。该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印花机配备一个智能的录象监测和疵病识辨系统,目前,已经可以应用EVS摄像系统来检测印花织物并报告疵病。

提高小批量产品印制效率关键是筛网更换时间。改进的途径是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安装电子控制系统。印花机大多采用开放式网架和开启式轴承,便于更换刮刀和圆网。Buser公司声称,应用适当的装置,一台7色印花机的换网时间仅需15分钟。如果每天换网25次,该机的效率可达70%。现在已经有了在线洗网系统,例如,Stork公司的Print@Change印花机的每个机头配备有可伸缩的帘闸,能够横跨机台,在筛网下伸展,以防止换/洗网时色浆滴落到织物上。假如一台16色印花机要连续印制两种8套色的花样,该系统可以确保最小的因换网而导致的时间拖延。根据Reggiani和Ichinose介绍,借助在线清洗,15套色的圆网的清洗,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不同的刮浆系统得到了研究,圆网中刮刀和刮辊的剪切行为的系列理论研究结果已见诸报道。研究表明,与刮刀相比,磁性刮辊并无特别的优势。Zimmer公司开发的液压条缝式给浆刮浆装置可以用液压方式通过网内的狭缝式给浆器拖加色浆,对绒类织物有很好的渗透效果,但也存在狭缝外缘与筛网之间的摩损问题。该装置适用于地毯印花或泡沫印花。除传统的水平方式印花外,日本东伸公司(Ichinose)推出了倾斜式圆网印花方式。色浆由上往下输入,始终保持均匀地

供给定量的新鲜色浆,减少了因色浆中刀架杂质导致的刮刀瘢痕和印供浆不均匀造成的段痕,产品的印花质量得以提高。

设备制造商也尝试通过限制“废浆”量和重新利用剩余色浆的办法来减少印花色浆的浪费。Stork公司采用独特的色浆回收系统,用一个特殊的泵通过一只胶球将残留在浆管内的浆液压回色浆桶。为了将色浆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预测一个色回印制长度所需色浆用量是很有价值的。对影响圆网和平网印花实际生产中用浆量的设备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确定的印制速度、织物结构、筛网目数和刮浆器尺寸,预测的色浆用量误差可控制在15%之内。

国内的印花机开发和制造也有了一定进步,湖北黄石、上海、浙江新昌等厂家通过与国外合作和引进技术,都开发生产了先进的平网或圆网印花设备。但与国外设备相比,在功能、性能和稳定性上仍有一定差距。

数码印花系统

数码印花不仅可以省却制版工序,降低成本,还可以以数码式储存印花花样,这使得该印花方法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这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织物喷墨印花采用了纸张打印机的“引擎”,其喷射系统采用的不外乎DOD(按需喷射)方式或连续带电液滴流方式。尽管有报道认为压电式喷墨方式比泡喷方式可靠,但以这两种原理为基础的印花机目前均已进入市场,主要用于棉织物。这些喷墨印花机均配置有与喷墨打印机相似的扫描喷印头,输出速度介于1m/h和1m/min之间。

Stork公司的TruColor4000喷墨印花机(带电液滴流方式)已作为一个设计/试样评价/生产配方确定的综合体系的组成部分得到很好的应用。该公司目前推出了用于天然纤维的Amber和Amefhyst印花机以及用于聚酯纤维的Zircon印花机。

瑞士Perfecta AG公司在1999年法国纺机展上推出的Print Master2200R数码印花机,速度可达100m2/h。

此外,Zimmer公司最近也推出了他们的Chromotex喷墨印花机,印制速度达到1.5m/min。该机采用了由Jemtex开发的多水平带电液滴喷印方式,只使用点状色彩,其液滴尺寸比其他印花机液滴大,但其花纹分辨率可以达到期望的100-125dpi。大多数的数码印花机使用青、品红、黄和黑(CMYK)四种色墨,按

照数码控制信号向织物喷射色墨,以点阵组合方式形成各种色彩。尽管越来越多的设备和软件将“原色”的数量提高到了8种,这种组色方法仍然在颜色数量和色谱广度上有局限性。对于印花机制造者来说,提供可靠的软件以确保在花样设计阶段选定的颜色能在印花机上精确重现是十分必要的。

数码印花是个系统工程,成功与否不仅与印花设备有关,也有赖于控制软件和色墨的开发。国外企业在喷射印花技术的研究开发中,注重结合不同领域内拥有领先技术的公司的专长,例如Encad Nova Jet Pr060和TexPrint2000整体化喷墨印花系统就是由美国Encad公司、Iris公司和日本Innotech公司制造硬件、比利时Sophis系统公司设计软件、汽巴精化公司提供特种色墨而联合开发出来的。

汽巴公司在织物印花方面有长期的经验,因而在喷射印花色墨的开发上卓有成效。现已经开发成功一系列可用于不同纤维的高性能喷印色墨,如对纤维素有高耐光牢度的Cibacron MI活性染料色墨、用于聚酯的Terasi DI分散染料色墨以及用于丝绸的Lanaprint AI酸性染料色墨等。

Xerox(施乐)公司在开发纺织品数码印花上采用了不同的途径。该公司推出了一种静电印花机,可以在纸载体上印制分散染料花样,然后用这种纸在热辊上对聚酯织物进行转移印花。这种方法看起来效率不高,但转印纸的数码印花不需要监控,可以在夜班完成,织物的转印则安排在白班进行,同样有较高的产量。该印花技术得到一定的好评,但适用的调色剂很少。

数码印花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问题正在逐一被解决,并有望每年增加5%的市场份额。对喷墨印花机的液滴喷射现象进行的理论研究表明,无论是压电式装置、泡喷式装置还是电磁阀式装置,对于DOD方式的印花机来说,观察到的结果是十分相似的。

数码织物印花技术是世纪之交纺织加工领域内最先进科技的代表,已在国内业界引起广泛关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杭州宏华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从1999年开始倡导“数码纺织”概念,并进行以数码喷射印花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渠道的数码纺织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实施,取得了进展。目前推出的数码印花打样系统和数码印花生产系统有两个系列四个品种:Print Master2200R和2200B(生产系统),A’tex print Tex-1300和1600(打样系统)。这些设备均采用微压电式喷嘴,最高解析度1440dpi,最大有效喷印范围2200mm,解析度360dpi

飞艇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篇3

【关键字】飞艇 无线通信 平流层 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83-01

蜂窝通信、基站通信等等通信方式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增大,越来越多的通信方式已经显示出费用大、占地面积大、难维护等缺点。此时飞艇技术的出现显得那么重要。它既能垂直起降,留空时间长,可长时间悬停或缓慢行进,且不因此消耗燃料,噪音小,污染小,经济性好。在信息即为竞争力的现今社会,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对于一个企业、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发展手段。从最早的美国莫尔斯(RB.Morse):约5km的电报(点,划,空间一字母,数字)到美国贝尔(A.G.BelI):取得电话机专利(电信号一语音)直至现代的地面通信的蜂窝通信,以及近年来正在研究的无线通信。飞艇作为无线通信中一种多媒体通信的方式,备受各界的关注。

一、飞艇无线通信简介

飞艇无线通信,也有人称作平流层气球无线通信,它是继始于60年代的卫星通信到80年代出现的地面移动通信后,在21世纪之初将投入运行的一种崭新的无线通信方式,国际同行都给予极大关注和支持,并把它看作是通信产业的一次革命。其重要的发展意义在于它可以快速、可靠、廉价地实现实时、宽带、大容量的多媒体通信。

飞艇无线通信技术的核心是,利用飘浮于地球上空20~24km的平流层飞艇上装载的通信平台,实现信息的传输或转发,其作用如像卫星通信星上转发器或地面微波通信中继站。如在空中有计划的部署多个这样的平台,就可以达到全球覆盖,从而实现全球通信。现代飞艇在多个领域已经有了新的技术突破,可以用于军事侦察、天气预报、广告、救生方面,并且其突出的高空优势使得其在海洋通信方面被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并研究着。最近几年有关飞艇无线通信的新技术,让我们看到飞艇更宽、更广的应用层面,以及飞艇在以后的无线通信中普及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二、飞艇无线通信特点

1、地球上空的大气层可分为四层:从地面向上.分别为对流层、同温层、中层、电离层。而飞艇处于同温层,该层的风是有规律的、可预见的,不受地面条件,只与地球的转动和太阳的辐射有关。

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解决了使飞艇抵御外力、保持平衡的关键技术.使同温层飞艇通信平台的构想成为现实。

3、作为同温层通信平台的飞艇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固定在城市上方.调整区间范围很小。离地高度约21公里,覆盖地面范围约1.9万平方公里。根据相关资料得第一艘飞艇将于2002年升空.以后如需要的话可以每星期升空一艘。随不同的需要.飞艇可大可小,平均而言,一艘飞艇最宽处的直径约62米.与一个足球场的宽度相当。长度约157米,为足球场长度的1.7倍。每艘飞艇的重量约10吨.通信设备重约1吨。

4、同温层飞艇通信技术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低地球轨道卫星相比有很多优点:通信容量大;信号传播延迟小;信号传输衰减小;地面设备小巧;发射费用、通信成本低廉;无轨道拥挤问题;无空间废弃物污染。

三、现阶段飞艇无线通信的技术应用

当带宽、天线口径、发射功率和其他技术因素不变时,通信系统在一个城市范围(城域)内的通信容量与点波束的数量成正比。如果这样的信道容量供该城市的100万人时分复用,则客户能获得虚拟的TI/E1宽带信道服务,这在下一世纪的头十年中,足够使用的了。随着技术的发展,一架飞艇的通信容量将能达到60Gbps。飞艇处在城市上空,为城市提供大容量的信道,其可靠性十分重要。为此,在安全性设计上应采取了多种措施。第一,飞艇上安装了监控设备。其次,飞艇是双层的,内层充氦气,其包封处于零压力状态。第三,双层结构保证。即使装氦的内层破了,氦气仍被外层所包封而不会泄漏。第四,,较厚的外层虽受到较大的涨力,但它却不承担升力作用。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密集的城市很多,使用这种系统的潜在市场很大。预计一套系统的成本约10007%美元,能提供7.68Gbps容量。如果以专线的形式出售,一条2Mbps的双向专线信道,成本不到6000美元。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无线通信普及的步伐,推动更多领域的技术发展。

四、飞艇无线通信的新技术及前景

飞艇作为一种多媒体无线通信的方式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为了飞艇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更多方面的推广,近年来很多专家致力于飞艇技术的研究,带来很多科技上的进步和飞跃。这些成果为我们以后飞艇无线通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推动作用。

通信技术的发展史 篇4

1.1 无线通信的定义

以电磁波为载体的讯息能够在无限空间中被传送到世界各地,无线通信就是借助此特性对信号进行自由交换。无线通信技术在过往的几十年中突飞猛进,也逐渐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无线通信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了微波媒介和卫星媒介两类。微波通信能被应用于更广的频率范围,传输的信号量大,但仅限于短距离传输,通常限定于一百公里内,所以相隔几十公里就应当有通讯中转地以创建完备的通信网络。卫星通信则是把各国的卫星当成中转地,协助世界各地的通信载体进行微波通信,能够在很远的距离范围内进行传输。

1.2 无线通信发展的特点

第一,移动通信在全球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有所差别。首先,欧美地区早已在移动通讯领域达到很高水平,新加入的移动通讯消费者人数越来越少。其次,亚非拉地区正着手创建移动通信网络,移动消费者人数与日俱增。然而欧美地区消费者创造的利润比其他地区高出不少,韩日这两大东亚新兴国家在新通讯业务层面有了爆炸式增涨,是世界移动通讯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二,无线宽带通信技术逐渐发展进步。在传统公众移动通讯发展的带动下,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无线宽带技术研发中,创造了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譬如宽带固定无线科技、无线局域网技术、超宽带技术等,使得无线通信产业迎来了全方位的发展。

2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2.1 3G 技术不断成熟

3G指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包括三种主流3G标准。中国科研人员通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了国际通用的标准,即TD-SCDMA。这三类技术有不同的优缺点,是3G技术的主流应用标准。3G网络能够在各类蜂窝之间自由切换,可以在移动的条件下进行数据传输,且可以应用于大范围传输,能够传送语音类与数据类讯息。

2.2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快速发展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有诸多优势 :带宽高、建设速度快、接入手段灵活多变等。因此无线通信业越来越加大了对该技术的投入。然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譬如高频段的LMDS技术无法应用于恶劣天气条件下,而DDMS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带宽受限,其发展受到了约束。正基于此,在现实应用中必须依照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最大化其特长,规避其缺陷。

2.3 蓝牙技术成为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逐渐更新换代,而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也在同步发展。现阶段,人们随身携带的通信工具,主要利用红外线进行传输,通过IRDA能够避免长距离电线电缆的麻烦,但仍然不便于利用。蓝牙技术应运而生,并成功地在短距离内创建了公众化的无线网络。各种信号均可以借助接入点进行传输,摒弃了传统的电缆,而且被广泛应用于交互式短距离无线通信中。这就包括了电话会议、相机与电脑终端之间的图像传输、不同家庭电器的遥控等。

2.4 Wimax 成为宽带无线技术新产物

Wimax科技正逐渐兴起,其特点是远距离传输与高带宽。通过Wimax,人们有效地构建了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无线网。Wimax能够覆盖几十公里以上,网络速度达到了几十M/s。所以有些科学家认为,其远距离与高速传输服务也许会抢占3G通讯的市场份额。Wimax技术在运营开支、传输速度和距离等层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也许会成为一类开创产业新局面的科技。

2.5 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超宽带是一类时域通信手段,其无线接入技术比普通科技手段的带宽高,有着高速率、开支少、能耗少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无线通讯网络,这种技术无需载波,仅仅通过小周期的脉冲信号作为载体,以二进制信号进行传输。这种超宽带信号的频谱比较稀疏,信号强度是m W级别,能够抵御强干扰信号。相比于CDMA框架,此通信系统更利于实现,仅需较少的开支。

3 未来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

3.1 无线通信领域技术互补性日益明显

无线通信技术种类逐渐增多,每种都有各自的优劣势与适用场合。3G相对适合于大范围与城际漫游的数据传输需求,而无线局域网则适合于中距离范围内的信号传输,超宽带技术适合于近距离、超高速的无线通讯。所以在发展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历程中,我们应当依照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甄选出最适合的无线通讯手段,使得无线通信业务有着多元化未来,更好地处理移动通信应用中的各类难题。

在不远的将来,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仍会朝着高带宽、大范围传输的方向不断发展。未来仍有可能会孕育出更先进的技术手段。现阶段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应用于受限条件下的高速度传输,其话音通讯性能仍然与公众移动通讯手段相距甚远。因此,我们应着眼于未来,不断挖掘其技术优越性,弥补移动网络的应用缺陷,以更好地服务大众,同时避免资源浪费。

3.2 蓝牙技术将革新无线通信业的发展

在蓝牙技术的发展大潮中,众多企业都在探究和制造以蓝牙技术为主导的电子产品,譬如某集团研制了以蓝牙技术为基础的无线耳机等。芯片设计研发团队成功开发了在蓝牙技术所需频段内的专用IC,同时配备了与之匹配的应用硬件软件套装,便于其他客户或应用厂商可以快速掌握此芯片的应用之道,并生产出以蓝牙技术为本的新产品。除此之外,软件开发企业研发出了大量适用于蓝牙技术的软件,被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等。大部分电子产品都能借助蓝牙技术以无线方式连接成网络,使人们可以自由地传输讯息。蓝牙技术的产生推动了无线通信业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业和电器行业都得益于蓝牙技术的发展,并加大了对蓝牙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

3.3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融合趋势

3.3.1无线技术与蜂窝网技术的融合

为了完成其计费与检测功能,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被应用于电子产品中。无线通信技术在近些年来迎来了更快速的发展,愈来愈多的短距离无线接入技术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譬如蓝牙技术有效融合了短距离无线技术与蜂窝网技术。

3.3.2 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融合

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成熟,与宽带业务领域的拓宽,直接推动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譬如无线局域网技术推动了3G通讯技术的其他应用。而且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互惠互利,并在4G时代完美地融合成一个健全的系统。

3.3.3 无线通信技术与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为了达到数字电视广播与影音等新兴业务的大众化需求,应当在移动通信领域创建影音和录像服务,这样才能有效地融合无线通信技术与地面数字媒体。从视频业务的层面而言,我们仍面临着传统移动网络上如何普及视频业务、与之配套的商业运转方式等诸多问题。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民的生活水准不断提升,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愈来愈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更快地发展,逐渐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剖析了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篇5

1.1.1通信的概念

通信就是克服距离上的障碍,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和交换消息。消息是信息源所产生的,是信息的物理表现,例如,语音、文字、数据、图形和图像等都是消息(Message)。消息由模拟消息(如语音、图像等)以及数字消息(如数据、文字等)之分。所有消息必须在转换成电信号(通常简称为信号)后才能在通信系统中传输。所以,信号(Signal)是传输消息的手段,信号是消息的物资载体。

相应的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的自变量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但幅度是连续的,如电话机、电视摄像机输出的信号就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自变量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但幅度是离散的,如计算机等各种数字终端设备输出的信号就是数字信号。

数字通信系统较模拟通信系统而言,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密、易于实现集成化、便于与计算机连接等优点。因而,数字通信更能适应对通信技术的高要求。

1.1.2通信的发展史简介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策略探讨 篇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也有所发展。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我国目前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我们将以此为题,简单的探讨一下。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使用网络、依靠网络。因此,光纤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之内迅速发展。面对这样的态势,国家也在积极的发展着光纤通信技术。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以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策略为题,分别从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互联网的发展与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十五”国家863计划光纤通信研究的总体目标与实施策略。几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希望可以对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光纤通信技术研究与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在各方面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因此,我国的网络的发展以及信息量的需求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态势,国家对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高标准下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以波分复用技术为例子来看:最近几年由于波分复用技术具有容量大、透明性好、重构性强等等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尤其是在光器件、光系统、光网络等方面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所研究的重点。目前,欧美国家、包括亚洲的日本都一级投入了相当大的物力与财力对其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我国也开始注重研究和发展光纤通信技术。最具代表的就是我国颁布的“863”计划。所以说,在“863”计划的引导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在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自从“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一系列变化,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陆续完成了155Mbit/s、622Mbit/s、2.5Gbit/s的SDH系统、并且已经完成了8*2.5Gbit/s、32*10Gbit/s、16*10Gbit/s、2160*10Gbit/s的WDM系统、同时还完成了互联网接入系统、自动交换光网络平台等等的一系列成就,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综上所述的发展成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在光纤通信技术上的发展是非常丰硕的,在世界的光纤通信系统领域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那么、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就是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下一步发展路线。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科技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我国的电信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着,于是也给我过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以下的内容将是对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一个研究,也可以说是一个展望。

(一)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将会朝着高速系统的方向发展

我们通过对过去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可以发现。在以往的发展历程当中,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总是面临着网络容量的大小以及信息传递速度之间的矛盾。并且这样的矛盾在目前并没有被很好的解决。为了切实的解决好光纤通信技术当中遇到的这一矛盾,目前我们已经将光纤通信系统从45Mbps增加到了10Gbps,这样一来光纤通信的传播速率就可以在二十年的时间中增加两千倍,这样一来网络网络容量的需求和传输速率就可以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同时这样的高速系统不仅仅可以解决光纤通信技术中遇到的矛盾,同时大大增加了网络的容量大小以及信息的传递速度。除此以外还增加了一些全新的业务,比如说,我们家家户户都会用到的宽带服务。

(二)实现真正的光联网

目前我们使用的波分复用系统虽然具有传输容量大的特点,基本上可以满足目前我国的需求。但是它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还是不够好。因此我们需要研发出一种新的技术。目前,我们在考虑是否可以

光路上也能实现类似SDH在电路上的分插功能和交叉连接功能,如果这一设想可以成功实现的话,将会对我国光纤通信的发展增加一层新的动力。目前,我们在实现光联网方面的基本目标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努力创造一个具有大容量的光网络系统;其二,是光纤通信技术能够有更广泛的服务市场;其三、真正实行网络的重构性,最终达到可以灵活组建网络的目的;其四、实现网络的覆盖性,达到任何的系统和信号都可以连接到网络;其五、真正实现网络的快速恢复系统。正是因外构建光网络系统具有上述的优点,我国目前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现光网络的构建。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实现真正的光网络系统,为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三)研发出新一代的光纤系统

随着最近几年来,网络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IP的业务量也在急剧的增长。因此,我国的电信网正在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而在目前的发展当中构建具有巨大传输容量的光纤基础设施是下一代网络的物理基础。因为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在传输量以及容量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国内的需求,所以开发出新一代的光纤系统是目前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重点。目前,为了适应我国对光纤通信系统的需求,已经研发出了以下两种新型的光纤系统:其一是即非零色散光纤(G.655光纤);其二是无水吸收峰光纤(全波光纤)。

(四)光网的顺利接入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网络不论是在交换还是传输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发展的深入我们也发现了目前的接入网还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现在我们的接入系统任然是传统的接入网,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而能够很好解决这种缺陷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光网可以顺利的接入。我们之所以选择光网作为光纤通信技术的接入网,主要是因为光网接入具有以下的优点:减少维护管理费用和故障率:开发新设备,增加新收入;配合本地网络结构的调整,减少节点,扩大覆盖。正是因为光网接入具有以下优点,我们才要大力的发展,才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国家863计划光纤通信研究的总体目标与实施策略

(一)总体目标

经过国家相关研究部门对“863”计划的充分研究和论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国家“863”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其一、在我国“863”计划的实施过程当中,发展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并且要注意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是适合我国人民的需求和总体规划的。其二、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面向国际的、解决人民切实问题的新的应用技术。其三、我们需要开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通信管理技术,创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准的研发团队。最后,我们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光纤通信技术,力求在国际上有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实行“863”的具体计划

我国在制定并同意实施“863”计划之后,为了达到“863”计划应有的目标,制定了一套具体的实施计划,我们将这个计划称之为“光时代”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TIME计划。所谓的“光时代”计划就是针对最近几年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需求和趋势来制定的。在研究当中我们可以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研究的重点不仅仅体现了时代的战略性,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同时还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某些关键技术上面还保持了与国际接轨的特点。因此,这个计划完全满足了我国当前的状况与需求。那么,我们在实施“光时代”计划时应当采用哪些策略哪?

(三)实施策略

我们在实现“光时代”计划的过程中要注重实用一些策略,通过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的几点:(1)要在“光时代”计划中体现国家对光纤通信技术的要求以及规划,“光时代”计划一定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2)在“光时代”计划的建设当中一定要突显出务实、创新的理念。要以创新、尖端、精确为指导思想,充分重视知识产权以及战略目标的发展。理性的面对当今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同时又要注重光纤通信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出一种既有实用性又可以体现出我国高超科技水平的光纤通信技术。

(四)在“光时代”计划的建设当中一定要造就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研发领军团队

既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一定的技术储备,又要密切关注需求重点的转移,面向应用、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在”光时代”计划的建设当中,应当将实施的重点放在评、合、引、转、聚5个字。评:将滚动机制、评价机制、竞争机制、监督机制有机结合。合:加强产、学、研等方面相结合的力度。引:引导技术走向,并根据发展动态及时调整。转:采用承担单位及社会力量科研资金配套的实施方案。聚:鼓励公平竞争,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

结语

随着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在这个初级阶段中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研发。本文中我们从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策略、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几个方面论述了光纤通信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策略,希望本文可以对我国光纤技术的发展起到一个帮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明杰.通讯光纤传输衰减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05)

[2]朱志强.光纤传输损耗及解决方案[J].中国新通信,2013(07)

[3]赵梓森.世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与湖北的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4]阿斯哈尔,张殿旭.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J].国防科技,2007(04)

[5]曹茂虹,刘礼.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光机电信息,2007(03)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一次革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信的改革以及电信市场的开放, 让光纤通信有了新的不同的局面。光纤通信技术加快了通信的速度和容量, 光纤通信能量的损耗低、重量轻、体积小而且不容易串音等等特点受到了广大人士的青睐。从1980年到2000年, 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量增加了数万倍, 传输速度提高了数百倍。

1 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

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新技术不断出现, 提高了电的通信能力, 扩大了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以下以光纤接入技术进行探讨。

要实现信息高速传输, 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用户接入的部分很关键, 光纤接入网能够使得大众了解到各个方面的信息。在光纤的接入中, 光纤能够到达很多不同的位置。

光纤到户是光纤宽带接入的最终方式, 它提供全光的接入, 因此, 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宽带特性, 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不受限制的带宽, 充分满足宽带接入的需求。我国迄今已经在30多个城市建立了试验网和试商用网, 包括居民用户、企业用户、网吧等多种应用类型, 也包括运营商主导、驻地网运营商主导、企业主导、房地产开发商主导和政府主导等多种模式, 发展势头良好。不少城市制订了光纤到户的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 有的城市还制订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这些都为光纤到户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光纤到户应用中, 主要采用2种技术, 包括光纤有源接入技术和光纤无源接入技术。光纤有源接入技术主要采用通常所说的媒介转换器实现用户和局端的直接连接, 它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带宽的接入。目前, 国内的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FE或GE的带宽, 对大中型企业用户来说, 是比较理想的接入方式。

光纤无源接入技术意味着包括多种PON的技术, 例如APON、EPON以及GPON。APON出现最早, 我国的“863”项目也成功研发出了APON, 但由于诸多原因, APON在我国基本上没有应用。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EPON中的GEPON, 我国的GEPON依然属于“863”计划的成果, 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还出口到日本、独联体、欧洲、东南亚等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GPON由于芯片开发出来比较晚, 相对不是很成熟。成本还偏高, 所以, 起步较晚, 但在我国已经开始有所应用。由于其效率高、提供TDM业务比较方便, 有较好的Qo S保证, 所以, 很有发展前景。EPON和GPON各有优缺点, EPON更适合于居民用户的需求, 而GPON更适合于企业用户的接入。

2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向更高速、更大容量发展

对于光纤通信来说, 更大容量以及更快速度是人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过去的电信发展史的主要矛盾一直是不能满足人们对网络的需求量以及网络的速度的要求。传统的光纤通信都是按照电的时分复用的方式来进行的, 如果传输的速度能够提升4倍, 那么每比特的成本会下降35%左右, 这也是光纤通信系统要增加传输速度的原因。高速光纤系统可以增加传输量, 这给多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安装的终端已经超过了5 000个, 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我国也开始实验, 但是已经铺设的光缆不一定都能满足要求, 所以先要进行测试, 如果测试后合格才能开通使用。比如说时分复用系统还需要加大传输的速率, 但是, 用电的时分复用技术来传输容量已经是这种技术所能够达到的极限了, 所以现在要转向光的复用技术来解决这种不足。

2.2 发展波分复用的光纤通信技术

由于时分复用技术的潜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可是宽带资源的运用还达不到1%, 还需要挖掘。波分复用技术的基础就是:如果可以把多个不同波长的光源信号同时在一极光纤上面进行传送, 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光纤的信息传输的容量。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有很多好处, 比如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宽带的巨大资源, 容量可以扩大几十倍甚至百倍;可以节约成本;引入宽带业务的手段方便, 能够适应各种信号的速率以及调制方式;可以实现网络交换的透明化。

由于波分复用技术的好处很多, 在市场上运用的速度很迅速, 发展速度异常迅猛。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所应用的波分复用系统已经多于3 000个, 实用系统的容量可以达到320 Gbps, 美国朗讯公司已经推出了80个波长的波分复用系统, 总容量可以高达400 Gbps。近2年来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又是相当迅速, 已经成为IP业务发展的推动力量。

2.3 使用光联网

波分复用技术有很大的传输容量, 但是它的可靠程度以及灵活性还不能达到很高的要求。如果在光路上面也可以实现电路上的交叉连接功能以及分插功能, 那么就会有新的威力。实现光联网以后, 有更多的优势, 可以实现大容量的光网络, 扩展网络, 增加网络的节点数目以及业务量, 重构网络, 重组网络。光联网有这么多优点, 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投入人力和资金来进行科研工作, 在欧洲和日本, 也有此类项目正在研究当中。光联网会成为新的光通信的技术, 高度灵活以及大容量的光网络可以为国家信息基础的建设奠定基础, 而且对我国的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使用光接入网

无论是从交换, 还是传输, 网络的核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存的接入网90%以上都是被双绞线铜线主宰的, 接入网已经成为制约全网发展的瓶颈。目前有一些技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但是只是一些过渡性的手段, 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接入网可以减少管理的费用, 减少故障的发生概率, 增加新的业务, 增加新的收入;扩大覆盖的范围, 减少节点的设置, 建设透明光网络等等。光接入网有2类, 分别为无源光网络以及光数字环路载波系统。数字环路载波系统并不是新的技术, 是在之前的技术上结合了开放接口VS.1/V5.2, 这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而无源光网络技术主要是在德国和日本受到重视。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把ATM和PON的优势相互结合起来的新技术:宽带无源光网络,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低成本而且高效率的多媒体业务, 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在未来的无源光网络技术中, 宽带无源光网络会越来越发挥出它的优势, 成为宽带投入技术的主要发展的方向。

3 结语

从以上的发展趋势来看, 可以看出, 光纤通信技术进入了另外一个发展的高潮, 这次的技术更复杂, 影响力也更广泛, 它的发展会决定信息产业的格局, 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 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我国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加莹.长途超大容量DWDM光通信技术及发展[J].光通信技术, 2003, 2 (1) :4~8

[2]刘俭辉, 丁永奎, 贾东方, 等.Tbit/s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进展[J].光学技术, 2003, 29 (4) :408~410

[3]彭承柱, 彭明宇.下一代网络及其新技术[J].广播电视信息, 2004 (1) :68~71

[4]王磊, 裴丽.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4) :59~60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篇8

一、光纤通信的发展史

在60年代中期以前, 人们虽然历经苦心研究过光圈波导、气体透镜波导、空心金属波导管等, 想用它们作为传送光波的媒体以实现通信, 但终因它们或者衰耗过大或者造价昂贵而无法实用化。

1966年7月, 英藉、华裔学者高锟博士 (K.C.Kao) 在PIE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用于光频的光纤表面波导》, 该文从理论上分析证明了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以实现光通信的可能性, 并设计了通信用光纤的波导结 (即阶跃光纤) 。更重要的是科学地预言了制造通信用的超低耗光纤的可能性, 即加强原材料提纯, 加入适当的掺杂剂, 可以把光纤的衰耗系数降低到20d B/km以下。而当时世界上只能制造用于工业、医学方面的光纤, 其衰耗在1000d B/km以上。对于制造衰耗在20d B/km以下的光纤, 被认为是可望不可及的。以后的事实发展雄辩地证明了高锟博士文章的理论性和科学大胆预言的正确性,所以该文被誉为光纤通信的里程碑。

1970年美国康宁玻璃公司根据高锟文章的设想, 用改进型化学相沉积法 (MCVD法) 制造出当时世界上第一根超低耗光纤, 成为使光纤通信爆炸性竞相发展的导火索。

虽然当时康宁玻璃公司制造出的光纤只有几米长, 衰耗约20d B/km, 而且几个小时之后便损坏了。但它毕竟证明了用当时的科学技术与工艺方法制造通信用的超低耗光纤是完全有可能的, 也就是说找到了实现低衰耗传输光波的理想传输媒体, 是光通信研究的重大实质性突破。

自1970年以后, 世界各发达国家对光纤通信的研究倾注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其来势之猛, 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之外, 从而使光纤通信技术取得了极其惊人的进展。

二、光纤通信优点

光纤通信和其它通信手段相比, 具有无以伦比的优越性。

通信容量大, 从理论上讲, 一根仅有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可以同时传输1000亿个话路。虽然目前远远未达到如此高的传输容量, 但用一根光纤同时传输24万个话路的试验已经取得成功, 它比传统的明线、同轴电缆、微波等要高出几十乃至上千倍以上。一根光纤的传输容量如此巨大, 而一根光缆中可以包括几十根甚至上千根光纤, 如果再加上波分复用技术把一根光纤当作几根、几十根光纤使用, 其通信容量之大就更加惊人了。

中继距离长, 由于光纤具有极低的衰耗系数 (目前商用化石英光纤已达0.19d B/km以下) , 若配以适当的光发送与光接收设备, 可使其中继距离达数百公里以上。这是传统的电缆 (1.5km) 、微波 (50km) 等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拟的。因此光纤通信特别适用于长途一、二级干线通信。据报导, 用一根光纤同时传输24万个话路、100公里无中继的试验已经取得成功。此外, 已在进行的光孤子通信试验, 已达到传输120万个话路、6000公里无中继的水平。因此, 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球无中继的光纤通信是完全可能的。

保密性能好光波在光纤中传输时只在其芯区进行, 基本上没有光“泄露”出去, 因此其保密性能极好。

适应能力强, 适应能力强是指, 不怕外界强电磁场的干扰、耐腐蚀, 可挠性强 (弯曲半径大于25厘米时其性能不受影响) 等。

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维护, 光缆的敷设方式方便灵活, 既可以直埋、管道敷设, 又可以水底和架空。

原材料来源丰富, 潜在价格低廉, 制造石英光纤的最基本原材料是二氧化硅即砂子, 而砂子在大自然界中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其潜在价格是十分低廉的。

三、光通信的展望

光纤通信从1970年真正起步, 迄今为止虽然仅有近三十年的时间, 但光纤通信的技术取得了极其惊人的进展, 它已经成为现代通信最主要的传输手段。光纤的衰耗从刚开始的20d B/km, 而现在已经低达0.14d B/km, 它已经十分接近石英光纤的理论衰耗极限0.1d B/km, 光纤的带宽也从刚开始的10MHZ?km发展到现在1000GHZ?km以上。光源器件从刚开始的结构简单的、发光功率只有几十微瓦、寿命仅几小时的Ga As激光器发展到现在的发光功率在1毫瓦以上、寿命达几十万小时的分布反馈式和多量子阱的单纵模激光器。光纤通信系统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从1976年的45Mb/S发展到现在的10Gb/S。1985年多模光纤通信商用化, 1990年单模光纤通信又迅速商用化, 而现在技术更加先进的SDH光纤通信已经席卷世界各地。

但是, 光纤通信的潜力是巨大的, 我们目前的光纤通信应用水平据分析仅仅是其能力的1~2%左右。因此光纤通信技术并未停滞不前, 而是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一)波分复用技术(WDM)。

所谓波分复用,就是用一根光纤同时传输几种不同波长的光波以达到扩大通信容量的目的。

在系统的发送端, 由各个分系统分别发出不同波长的光波如λ1、λ2、λ3、λ4, 并由合波器合成一束光波进入光纤进行传输, 而在接收端用分波器把几种光波分离开, 分别输入到各个分系统的光接收机。

可以看出波分复用的关键技术是光波的合波器与分波器。近几年已经出现几种形式的合波器与分波器, 如半透镜与滤光片、自聚焦棒与滤光片以及平面光栅与偏振光栅等。

(二) 相干光通信。

所谓相干光通信, 就是在发端由激光器发出谱线极窄、频率稳定、相位恒定的相干光, 并用先进的调制方法如FSK、ASK和PSK对之进行调制。在收端, 把由光纤传输来的相干光载波与本振光源发出的相干光, 经光耦合器后加到光混混频器上进行混频与差频, 然后把差频后的中频光信号进行放大、检波。

相干光通信技术一则可以增大光纤的传输容量, 二则可以大大提高光接收机的灵敏度 (可提高10~20d B) 。

相干光通信的关键技术是光源器件、光波的匹配。由发送端的光源和接收端的本振光源所发出的光, 必须谱线十分狭窄 (接近单频) 、频率十分稳定、相位也非常恒定, 否则无法进行混频与差频。此外, 本振光和从光纤传输来的光载波必须具有良好的匹配, 这就要求光纤应该是偏振保持光纤。

(三)超长波长光纤通信。

石英光纤的衰耗目前已接近理论极限值,再无多大潜力可挖。经研究发现,氟化物光纤在波长3.4 微米处的衰耗理论极限,可低达 10 - 3 d B/km;而金属卤化物光纤的衰耗理论极限可低达 10 - 2~10 - 5d B/km,若真的实现光纤衰耗小于10 -3 d B/km,中继距离可达三万多公里,那么实现全球无中继的光纤通信就会成为现实。人们把波长大于 2 微米的通信称为超长波长光纤通信。

(四) 光集成技术。

它和电子技术中的集成电路相类似, 是把许多微型光学元件如光源器件、光检测器件、光透镜、光滤波器、光栅等集成在一块很小的芯片上, 构成具有复杂性能的光器件;还可以和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起形成功能更复杂功能的光电部件如光发送机与光接收机等。

(五) 光孤子通信。

我们知道, 通信容量越大, 要求光脉冲越窄, 如2.5Gb/s系统的光脉冲宽度约为400ps。窄光脉冲经光纤传输后因光纤的色散作用而出现脉冲展宽现象而引起码间干扰, 因此脉冲展宽一直是制约大容量、长距离传输的关键因素。经研究发现, 当注入光强密度足够大时会引起光脉冲变窄的奇特现象, 其光脉冲宽度可低达几个ps, 即所谓光孤子脉冲。因此用孤子脉冲可以实现超大容量的光纤通信。

(六) 实现超大容量通信的近期趋势。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通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 光纤通信的容量也一直在不断地扩大, 而技术难题也不断地出现。

TDM方式

时分复用方式 (TDM) 是提高光纤容量的有效手段。据测算, 速率每提高一个等级, TDM的每比特的成本会下降30%-40%。但码速率越高, 光纤色散的影响也越严重, 因此必须采用色散补偿技术。如10Gb/S系统就是如此。目前, 国际上TDM实验室水平已达到40 Gb/S。

WDM方式

波分复用 (WDM) 方式因配置灵活、扩容方便, 又可以节省光纤, 所以其发展前景看好。但是国际上以2.5Gb/S还是以10Gb/S作为WDM的基群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此外, 由于G.653光纤在开放WDM应用时会出现四波混频效应 (FWM) , 所以最适合于WDM方式的光纤是G.655光纤。目前国际上WDM最高实验室水平为2640Gb/S。

OTDM方式

光时分复用 (OTDM) 和传统的TDM的区别是:光/电和电/光转换在系统中的位置不同。

我们现在采用的TDM方式, 是把光/电和电/光转换放在高速率信道上。如先对线路信号进行光/电转换, 然后对电信号进行解复用。而OTDM则是直接对高速率光信号进行复用和解复用, 然后再对分支光路信号进行光/电和电/光转换。目前OTDM最高实验室水平为200 Gb/S。

试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篇9

关键词:无线通信,趋势,数字社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代通信也进入到了数字化的时代当中。在当前信息与知识迅速更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中, 人们对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全球化的信息交流。

1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两大主要无线运营商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公司为无线用户提供了2G业务, 其中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语音、信息、网页浏览及电子邮件等, 数据速率约为10~200kb/s。同时, 电信企业也推出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无线网络。但是由于我国应用技术受到产业链等因素的制约, 无线通信的大规模商业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在无线接入方面, WLAN技术已在我国得以广泛应用。可实现多个用户的WLAN共享技术实现网络高速接入, 尤其在机场、高级酒店以及大型娱乐场所等, 用户可随时通过WLAN接入有线网络, 并轻松享受无线网络的便捷服务。尤其应该注意的是, 无线通信技术的高接入速率,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还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我国还需要发展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信技术, 尤其在网络的应用方面, 实现高速无线接入网, 并加强在各大中城市的使用率及覆盖率, 为用户提供更可靠、更稳定的无线接入。

2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无线通信的联合化与集成化

考虑到当前资金、技术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对当前无线网络以融合方式, 实现异构网络的联合, 成为通信网络, 这将成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当前网络融合形式主要为:接入网的融合、核心网的融合、终端技术融合以及业务的融合等。不同的网络接入需要实现协同工作, 以支持异构无线网路中的用户无线漫游。未来通信终端中, 将增添重配置能力, 这也是计算机与通信融合的重要体现, 通信终端不会受到用户的干预, 并提供各种各样的无线网络接入, 随时监控网络状况, 完成软件下载升级、网络选择及网络感知的自动化工作。另外, 由于用户需求呈现广泛性, 未来无线通信技术也将实现多种功能的集成, 包括语音与数据、图像业务的综合;IP业务与非业务的综合;无线传输模块的综合;多MAC接入融合等。

2.2 4G技术的发展

从当前公众移动的网络发展形势来看, 3G成为全球网路演进的主要模式, 该项技术可给用户带来最高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是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 对移动通信系统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能让无线通信网络为人们带来更多更快的服务, 让每一个用户都能在信息海洋中快速确定自己需要的内容, 并实现各种终端设备的方便携带、各种终端设备之间实现协同工作。在通信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无线通信技术必将进入4G通信时代。4G通信技术的理想传输数据效率很可能超过100Mbit/s, 4G手机也将提供更高性能的汇流媒体服务, 并通过ID应用程序实现个人身份鉴定设备, 并以此接收高分辨率的电视节目, 让4G技术成为合并广播与通信的新型基础设施;4G的无线连接等费用将低于3G服务, 并有望成为不同无线通信模式的集成体, 让移动用户实现多个网络间的自由漫游。如果说3G为人们带来了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 那么4G通信技术将成为超高速无线网络, 是一种不需要电缆的超级信息高速公路, 并实现电话用户与无线、三维空间虚拟实境的连线应用。

2.3 网络的高效频谱接入

当前无线频谱的使用状况较为拥挤, 无线电频谱也成为稀有资源。传统的TDMA、CSMA/CA等协议已经无法满足无线网络大容量、高效率的发展需要, 网络逐渐向MESH和ADHOC网络过渡, MAC层的接入协议已经成为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全新通信机制, 也可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 并在近年来成为快速发展的认知无线电技术。这种认知无线电技术可对操作环境进行认知并判断, 并通过训练来动态地适应操作参数, 以提高通信网络的无线运行环境。

2.4 超宽带无线接入发展

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属于时域通信技术, 利用超短周期脉冲实现调制, 通过这种脉冲形式产生的信号即超宽带信号, 谱密度较低, 且信号中心频率控制在650MHz-5GHz之间, 平均功率是亚毫瓦量级, 多径能力与抗干扰能力强, 拥有多个可以利用的信道。与传统的CDMA系统相比, 这种时域通信结构简单、成本低, 且具备高效率、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中, 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是当前最突出的优势。

2.5 多个网络融合

网络融合是当前电信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主要表现为: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的融合、信息通信网络和基于传感器与RFID的现实物质网相融合。在未来的“下一代网络 (NGN) ”概念中, 固定网络将日益形成IP化、高带宽、具有较强Qo S保障的信息通信网络平台, 而随着宽带固定无线、3G网络的接入, 以及各种无线局域网、城域网等方案, 也将成为NGN平台的扩展部分。

3 无线通信技术在数字社区中的应用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给数字化社区提供了可能, 同时也是数字化社区的有力保障。数字化社区的突出特点为信息的交流方便且广泛, 无论在家庭、办公室还是实验室中, 计算机与外设应用越来越普及, 社区中的各项设备也通过计算机实现控制。如果各设备之间的通信仍选用有线接入方式, 将给使用带来极大不便。随着蓝牙技术的提出与发展, 已经为用户带来了全无线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目前蓝牙技术标准已经与计算机、互联网等网络建立接入协议。目前, 蓝牙技术仅需要1MB/s的速率就可以完成工作, 随着IEEE802.15发展计划的推进, 未来速率将进一步提高。用户可通过无线电缆连接办公室与家庭中的电子设备。另外, 用户可拥有无线公务包, 如掌上计算机, 利用无线方式与其他设备或者网络连接, 实现流动办公室。

蓝牙的微型化、低成本、低功耗等特点, 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带来了更多便利与广泛空间。利用无线技术的传感器, 可随时查看家庭冰箱中的变化, 可确保用户在外了解所需要的用品, 如果与互联网连接, 则可实现网络购物。未来的家电应用也将逐渐利用无线通信技术, 以家庭网络及互联网为基础, 通过无线连接实现双向传输需要, 是具备一定智能化的“计算机、通信、用户”三者融合的信息产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设计的数字手机、小型PBX以及家庭与办公室电脑电话等系统, 可真正实现个人通信。通过这种低功耗、低成本、高效率、高应用的无线接入技术, 满足了当前通信技术与应用的发展需要, 并将在未来移动通信等方面发挥更大潜力。

参考文献

[1]朱近康.新兴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8 (7) .[1]朱近康.新兴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8 (7) .

[2]杨博, 王磊, 杨创业.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18) .[2]杨博, 王磊, 杨创业.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18) .

[3]赵璐, 张坤.对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民营科技, 2009 (9) .[3]赵璐, 张坤.对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民营科技, 2009 (9) .

[4]陈晓.基于无线通信的激光超声测量系统[J].光学学报.2009 (1) [4]陈晓.基于无线通信的激光超声测量系统[J].光学学报.2009 (1)

[5]黄玲, 闫秋颖, 左仲善.无线通信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设备, 2009 (5) .[5]黄玲, 闫秋颖, 左仲善.无线通信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设备, 2009 (5) .

[6]李斌.基于蓝牙的车间环境下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008.[6]李斌.基于蓝牙的车间环境下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008.

[7]孙传波.无线通信技术在数字社区中的应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9 (33) .[7]孙传波.无线通信技术在数字社区中的应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9 (33) .

有关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探究 篇10

一、无线通信技术之由来

无线通信指的是使用电磁波信号在空间中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换的通信方法。

近些年, 无线通信技术是发展速度最快, 应用范围最广的通信技术。而在移动过程中达到的无线通信目的的方式, 叫做移动通信方式。二者合称叫做无信移动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 无线通信使用人数已经超过两亿, 而每天都有大约十几万新增用户。用户使用者的职业多种多样,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的广泛性适应了各种人群。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无线网的研究就被纳入到研究议程之内。而到了80年代, 随着局域网的快速发展, 无线网的高灵活性的优点, 即开始得到大众与市场的认同。但在当时, 无线网是作为有线网的一种补充, 性能不稳定, 易受干扰、传输速率也不高, 且各厂商产品不兼容。这些不足限制了无线网的广泛应用。而在当今, 新世纪无线通信技术设备, 早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与广大技术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无线通信技术之现状

当前使用比较广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无线高保真技术、蓝牙以及红外数据传输。远距无线通信技术则是大家比较常用的移动通信手段, 比如手机。另外还有一些军事技术。这里主要介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三种形式。

(一) 无线高保真技术 (wifi) , 传输最高速率达到11兆每

秒, 随着新版本的推出与使用, 速度更快的正分频多路调制技术被应用, 速率可达到70兆每秒。计算机操作系统对于无线高保真技术的支持, 使其使用面更广、费用更低廉。且不用接无线网卡, 即能实线上网要求。

(二) 红外通信技术, 它是第一个形成个人无线局域网的

技术, 现今其硬件与软件都比较成熟, 具有功耗低、体积小、安装方便、易于使用的优点。在手机等小型移动设备上应用很多。新出厂的打印机、电脑, 多数对它支持。另外, 它还有不用申请频率使用权, 传输安全性高、红外发射角度小等优点。不足之处是通信设备之间不能有物体阻隔,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 它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三) 蓝牙技术, 以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连接作为基础, 可

为移动或者固定的终端设备带来低价的接入服务, 使各设备在没有电缆电线连接的情况下, 实现信息传输。但是缺点是抗干扰能力弱, 传输距离短, 信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三、无线通信技术之发展趋势

(一) 宽带化。

这是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网络节点通透量提高与无纤传输技术的发展, 在国际范围内, 有线网络宽带化是个势所必然的趋势。无线通信技术不会完全独立存在, 它必会与宽带化的有线技术合流, 接入到有线网络之中。其传输速率也将有大踏步地发展。

(二) 接入网络多样、核心网络综合。

网络宽带化和分组化的发展趋势, 使得在同一核心网络中传送多种信息变成可能, 网络综合化及市场竞争需要, 会进一步推进无线网络同计算机网络融合。

(三) 信息人性化。

人性化将是未来信息行业继续发展的动力与主要方向。无线通信技术会越来越尊重个人需求, 打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无线通信设备与通信方法。

(四) 移动通信方面, 国内的3G用户在新增加的移动用户

量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 此外, 3G用户规模化会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加速, 改变传统电信产业格局。智能终端发展会加快移动互联网前进步伐。未来几年, 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每年都会成倍增加。

四、无线通信技术之发展热点

(一) 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 它与无线高保真技术相

比, 主要优势在于无线高保真技术只能把连接信号传输至300米的地方, 而本系统则可把信号传送至30英里。而它的网络连接速度也远比无线高保真技术高。

(二) 超宽带的无线接入技术UWB。

作为一种时域通信手段, 采用的是超短周期脉冲调制。谱密度很低, 抗干扰能力强, 结构简单, 成本较低。

(三) 目前, 3G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已经日渐普及,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仍将是无线通信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

因它具备频率简单、容量大、复用系数高、通信质量好等优点, 更易于被人们广泛接受。加强对它的深入研究, 很有必要。

(四) 4G是通信技术。

4G是集多功能于一身的集成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较之3G有更明显的优势, 1、速率高。信息传输速率可超过10Mbit每秒。2、灵活性强。4G采用了智能信号处理手段, 对各种复杂环境, 都能进行正常收发。3、兼容性好。已有相当规模通信标准对4G兼容。4、4G可根据网络的状况进行适应处理, 各种用户设备可以达到并存。5、业务多样。满足宽带与和各种综合业务要求。6、4G利用无线接入手段, 提供语音、广播以及多媒体等等接入方式。

总结

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各自不同的任务, 每种形式的技术在当今应该是功能互补、各展所长的。无线通信技术理应朝着多元化、应用综合化与网络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国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 2010.10

[2]毕方.浅析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科技信息, 2007.1

[3]李新建.无线通信技术热点及发展趋势[J].今日科苑, 2007.16

通信技术的发展史 篇11

关键词 铁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1-0203-01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铁路将迎来飞跃式的发展。我国的铁路通信行业,随着铁路产业的发展,正不断扩展和完善。自1997年以来,铁道部对我国干线铁路先后进行了6次提速和近年来高速客运专线的建设,铁路通信信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1 铁路通信技术的概述

铁路通信是以畅通、便捷、绿色现代交通运输为重点,主要功能是实现列车和机车车辆运行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效率,但是因铁路运输作业分散在铁路沿线和各车站、车场上,支叉繁多,彼此互通,通过直观方式来实现统一调度难度较大。为实现统一调度和指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效率,必须用无线通信,因此,铁路通信必须同时采用有线和无线 两种通信方式,实现通信链路的冗余备份,提高可靠性。

自真正投入使用营运的电报线路于1839年在英国最先出现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高,通信设备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已广泛采用电话、电报、数据、 传真、图象等设备并利用传输线路有架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及光缆开通载波通信,使用了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红外通信,以及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用于提供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服务。

2 铁路通信技术的特征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运输部门,其日常的稳定运行决定了国民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为了实现列车和机车车辆运行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效率,须有一个四通八达、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现代化铁路通信系统。从集群通信的角度来看,铁路通信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1)铁路通信是以畅通、便捷、绿色现代交通运输为重点,主要功能是实现列车和机车车辆运行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效率。铁路长途通信一直采用的是以架空明线和电缆为传输媒质。通信用的终端设备除了安装在铁路主管部门及铁路管理机构外,还安装在铁路沿线的机务段、客运段、车务段、工务段、电务段、供电段、车辆段,以及沿线各养路工区,行车调度,车站值班室。此外,铁路沿线每隔

1 km-2 km,还设置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以满足行车事故应急通信和铁路沿线维护用通信的需要。

2)铁路通信是在铁路运输生产和建设中,利用各种通信方式进行各种信息传送和处理的技术与设备。它的最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行车和机车车辆作业的统一调度与指挥,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及改善劳动条件等。因此,在铁路通信业务中,要确保各种调度电话、专用电话、站间行车电话等畅通。

3)铁路通信是一种建立无线电通信、有线电通信和各级自动化指挥系统等各种通信保障网络。铁路线路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铁路的发展需求决定了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铁路的大发展给铁路通信技术提出了挑战 ,同时也为铁路通信技术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发展机遇。

3 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優化网络结构

量质并重地加快网络建设,根据运输安全目标,适度超前发展传输网、数据网和办公网;合理建设电话网和宽带接入网。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相匹配,根据铁路信息化规划和新业务要求,按照综合化、宽带化、通用化的要求,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信息容量,优化网络结构,为实施运输安全生产指挥工作提供网络化基础平台,推动新型通信业务在铁路的应用,为运输信息化提供如下的技术保障。

1)采用IP技术构建覆盖全国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面向铁路内部应用提供服务的综合数据通信网(DCN网)。与此同时在数据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会议电视网,结合基层站段安全指挥中心建设,把会议终端延伸到基层站段。

2)进行调度中心远程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并建立全路各专业技术资料库,力争拓展应急联动有线网络覆盖范围,实现指挥调度通信网络数字化,逐步推广大容量数字程控调度,进一步提高调度通信服务质量。

3)切实加强对无线列调的质量监督,实现对提速区段所有通信设备的远程监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区间中继设施的可靠性,推广采用具有远程监控能力的光纤直放技术,光纤数字直放站是利用数字中频技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后进行光传输的直放站类设备,具有节能模式,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研究综合使用区间中继设备提供多业务的技术装备。

4)适应机车交路资源的利用和优化调整,逐步实现长干线统一的、 系统功能强大的、频率资源利用率高的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并研究地区的频率规划方案,做到点线结合,扇形辐射的新模式,既要减少司机的频率、振幅、位移、加速度等振动参数,又要实现具有频率、位移和应力约束的结构优化,减少或避免列车运行途中的频率或制式转换。

3.2 发挥好GSM-R维护龙头职责

以GSM-R为龙头,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的部署,全面推进铁路通信装备的技术进步,围绕客专铁路建设来全部实现CTC和GSM-R网络覆盖,线路检测和养护维修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这里分为两大部分:①构建GSM-R移动通信无线传输平台,实现核心网整体布局与建设,为运输指挥和沿线铁路站段的日常维护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保障;②沿线通信运营商无线网络建设与GSM-R共享基站资源(机房、铁塔等),列车乘客和沿线居民可以享受到无线网络带来的便利。

GSM-R初期注意事项:①调度通信系统和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均参与列车运行控制;如在武广高铁、京沪高铁、沪宁城际、沪杭高铁等;②调度控制中心不对列车运行控制,如东南沿海铁路、合宁客专等,只提供无线列调通信和数据传输服务。

3.3 铁路系统视频综合监控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我们需要以统一的技术标准将铁路信息网、数据网和行业专网上的各类视频监控系统有机的融合到一个统一的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下。应用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重点线路将全面覆盖设备监控系统,如,青藏线格拉段线路视频监控系统的成功建设、各客运专线和200 km/h客货共线的铁路在建的综合视频监控系统;②根据大型客运车站的区域划分,建立监控系统,如实时监视各售票厅的购票旅客聚集程度、动车组站台;③对编组站到发场和编组场作业区、各信号楼等进行全天监控。

4 结束语

铁路通信技术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司乘人员的劳动条件和节约劳力的有力工具,我国铁路引入现代通信技术还不久,当前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时机,抓住时机完成这一改革,既是铁路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又对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培超.浅析铁路通信工程应用接入网技术[J].科技资讯,2010.

[2]毛文铎.浅析铁路通信工程应用接入网技术[J].信息科学,2010.

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篇12

1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1.1微波中继通信

Microwave Radio Relay Communication, 译作微波中继通信, 是目前常用的通信手段之一, 其主要用作处理城市大容量信息的传输。

如今, 通信网络将灵活、智能化以及动态性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 原有模拟微波通信技术已然无法满足实际生活的需求。PDH微波通信技术虽然更为适应点对点通信, 然而却无法满足动态联网的需求, 同时也无法为新型业务的拓展以及现代网络化管理提供支持。随着数字微波传输体制的建立以及应用, PTN微波通信技术也随之产生。相比光纤通信技术, 微波通信所传输的容量较少, 但无论是通信干线, 还是支线依旧是补充以及保护光纤网络的重要方式。

相比原有PDH微波产品而言, PTN微波产品具有如下优势。

1.1.1传输信息的容量增加

因为微波具有较大的射频带宽, 同一微波射频信道可在同一时间内向多个干路传送数字信息, 更为符合目前宽带通信业务的要求。PTN微波以GE业务光模块作为基础同步传输模块。通常情况下, PTN数字微波可同PTN光网完全兼容, 无线传送分组数据, 无论是传输信息的容量, 还是传输信息的速度, 都有明显的增加。其速率值可达到1.25Gbps。

1.1.2使得网络规划与运营更为简单

PTN技术分为两类, 分别为以太网增强技术以及传输技术结合MPLS。其中, 以太网增强技术以PBB-TE为主要代表。理论上, PBB技术最多可支持1600万用户使用, 从而使网络扩展性以及业务扩展性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也解决了VLAN以及MAC地址同用户网冲突的问题, 使得网络规划与运营都得到简化。

1.2移动通信

现今,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极为迅速, 同时, 其也开始与互联网融合, 使得人们对移动网络宽带化的需求相应增加。Wi MAX指全球互通微波存取技术, 该技术属于高速无线数据的网络标准之一, 往往应用于城域网内。802.16物理层共含有三个变体, Wi MAX选取了802.16内256路子载波OFDM, 以便通过拥有较宽宽度的频带与略远的传输距离, 帮助电信业务人员完成无线网络最后一英里的连接工作。

无线通信技术共含有两种基础技术, 分别为传送技术以及多址技术。Wi MAX使用OFDM调制技术作为基础传送技术。OFDM调制技术令处于高速传播状态的数据流通过, 之后再对数据进行转化, 并将转化后的数据分配至传送速率不高的多个正交子信道当中, 完成传送过程。

至于多址技术, Wi MAX选用了OFDMA技术。OFDMA技术所使用的方法为频分多址。相比OFDM, 该技术具有如下优势:分配方法更为灵活以及相同频带能够实现多个使用热源的运输。OFDMA中的所有使用人员都可以选用具有良好条件的子信道作为传送数据的通道, 完成数据传送工作。而OFDM技术则需要利用整个频带传送数据。

Long Term Evolution, 译作长期演进技术, 简称为LTE。LTE与Wi MAX技术之间最大的区别便是LTE技术的上行链路内使用了两种新型技术:

(1) SC—FDMA技术;

(2) Virtual MIMO技术。

SC—FDMA技术的应用较为便捷, 也容易实现, 同时可以有效解决无线通信信道多径效应影响符号稳定性的问题。与使用OFDMA技术的终端比, 终端应用SC—FDMA技术技术可实现对PAPR, 即峰均功率比值的有效控制, 尽可能使其降低。

2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2.1关键技术

2.1.1编码工作

就目前而言, 大部分移动通信都会使用自适应调制编码 (AMC) 这一技术, 按照信道实际质量的优劣, 对编码速率进行调节, 以便获取更高的吞吐量。若无限通信处于速率不高的状态下, 则信道的预估较为精准, AMC编码调制效果也较为良好。然而, 由于终端移动速度会持续增加, 信道质量预估工作往往无法与信道变化速度的保持一致, 从而出现信道测量结果存在偏差或是错误的现象, 而AMC按照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预测结果对编码进行调整, 自然会对误码率、系统容量以及吞吐量等知识性能的数据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3.1.2多天线技术

分集接收技术适用于微波中继系统, 能有效提高数字微波电路传输的实际质量, 同时避免产生多径衰落的现象。系统内, 因为所用调制方式为多状态调制方式, 更为容易感知频率选择性衰落。故而, 分集接收在该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分集改良的效果往往由各个分集支路之间信号的不相关性决定。为了避免微波通信受到多径衰落或是降雨衰落的干扰, 通过合成或是转换数个特征存在差异的接收信号, 以便获取优质信号的技术便称之为分集技术。微波中继系统内, 较为常用的分集技术有空间分集以及角度分集等。

2.2发展趋势

(1) 将大容量作为微波通信的发展趋势。微波中继通信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便是扩大微波通信的传送容量, 可应用具有多种状态的QAM进行调制。至于移动通信则可以依靠OFDM技术实现高速宽带互联技术的开发工作。

(2) 将高频段作为微波通信的发展趋势。按照电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凡是不高于3GHz的频段应分配予移动以及个人通信, 而3GHz至10GHz的频段相当拥挤。大部分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商家开始调整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要求未来微波通信频段应不低于10GHz。

3结语

光纤通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是目前通信网络较为常用的两大主要通信技术, 相关的产业链也较为完整, 成为大部分人所使用的通信技术。微波中继系统主要用作对光纤传输的备份以及补充。故而,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必不可少。如今,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愈发迅速, 对微波通信技术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为此, 相关人员还需促进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 以便满足移动通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兴安.探讨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电子测试, 2015, 09:83-84.

[2]赵慧.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展望[J].信息通信, 2011, 03:123-124.

[3]黄红忠, 林荔生.微波在电力通信方面的应用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12:38.

上一篇:中国古代边防建设下一篇:赢得值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