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的发展与展望

2024-08-14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展望(共12篇)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展望 篇1

所谓光纤通信, 就是利用光纤来传输携带信息的光波以达到通信之目的。要使光波成为携带信息的载体, 必须对之进行调制, 在接收端再把信息从光波中检测出来。然而, 由于目前技术水平所限, 对光波进行频率调制与相位调制等仍局限在实验室内, 尚未达到实用化水平, 因此目前大都采用强度调制与直接检波方式 (IM-DD) 。又因为目前的光源器件与光接收器件的非线性比较严重, 所以对光器件的线性度要求比较低的数字光纤通信在光纤通信中占据主要位置。

一、光纤通信的发展史

在60年代中期以前, 人们虽然历经苦心研究过光圈波导、气体透镜波导、空心金属波导管等, 想用它们作为传送光波的媒体以实现通信, 但终因它们或者衰耗过大或者造价昂贵而无法实用化。

1966年7月, 英藉、华裔学者高锟博士 (K.C.Kao) 在PIE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用于光频的光纤表面波导》, 该文从理论上分析证明了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以实现光通信的可能性, 并设计了通信用光纤的波导结 (即阶跃光纤) 。更重要的是科学地预言了制造通信用的超低耗光纤的可能性, 即加强原材料提纯, 加入适当的掺杂剂, 可以把光纤的衰耗系数降低到20d B/km以下。而当时世界上只能制造用于工业、医学方面的光纤, 其衰耗在1000d B/km以上。对于制造衰耗在20d B/km以下的光纤, 被认为是可望不可及的。以后的事实发展雄辩地证明了高锟博士文章的理论性和科学大胆预言的正确性,所以该文被誉为光纤通信的里程碑。

1970年美国康宁玻璃公司根据高锟文章的设想, 用改进型化学相沉积法 (MCVD法) 制造出当时世界上第一根超低耗光纤, 成为使光纤通信爆炸性竞相发展的导火索。

虽然当时康宁玻璃公司制造出的光纤只有几米长, 衰耗约20d B/km, 而且几个小时之后便损坏了。但它毕竟证明了用当时的科学技术与工艺方法制造通信用的超低耗光纤是完全有可能的, 也就是说找到了实现低衰耗传输光波的理想传输媒体, 是光通信研究的重大实质性突破。

自1970年以后, 世界各发达国家对光纤通信的研究倾注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其来势之猛, 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之外, 从而使光纤通信技术取得了极其惊人的进展。

二、光纤通信优点

光纤通信和其它通信手段相比, 具有无以伦比的优越性。

通信容量大, 从理论上讲, 一根仅有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可以同时传输1000亿个话路。虽然目前远远未达到如此高的传输容量, 但用一根光纤同时传输24万个话路的试验已经取得成功, 它比传统的明线、同轴电缆、微波等要高出几十乃至上千倍以上。一根光纤的传输容量如此巨大, 而一根光缆中可以包括几十根甚至上千根光纤, 如果再加上波分复用技术把一根光纤当作几根、几十根光纤使用, 其通信容量之大就更加惊人了。

中继距离长, 由于光纤具有极低的衰耗系数 (目前商用化石英光纤已达0.19d B/km以下) , 若配以适当的光发送与光接收设备, 可使其中继距离达数百公里以上。这是传统的电缆 (1.5km) 、微波 (50km) 等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拟的。因此光纤通信特别适用于长途一、二级干线通信。据报导, 用一根光纤同时传输24万个话路、100公里无中继的试验已经取得成功。此外, 已在进行的光孤子通信试验, 已达到传输120万个话路、6000公里无中继的水平。因此, 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球无中继的光纤通信是完全可能的。

保密性能好光波在光纤中传输时只在其芯区进行, 基本上没有光“泄露”出去, 因此其保密性能极好。

适应能力强, 适应能力强是指, 不怕外界强电磁场的干扰、耐腐蚀, 可挠性强 (弯曲半径大于25厘米时其性能不受影响) 等。

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维护, 光缆的敷设方式方便灵活, 既可以直埋、管道敷设, 又可以水底和架空。

原材料来源丰富, 潜在价格低廉, 制造石英光纤的最基本原材料是二氧化硅即砂子, 而砂子在大自然界中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其潜在价格是十分低廉的。

三、光通信的展望

光纤通信从1970年真正起步, 迄今为止虽然仅有近三十年的时间, 但光纤通信的技术取得了极其惊人的进展, 它已经成为现代通信最主要的传输手段。光纤的衰耗从刚开始的20d B/km, 而现在已经低达0.14d B/km, 它已经十分接近石英光纤的理论衰耗极限0.1d B/km, 光纤的带宽也从刚开始的10MHZ?km发展到现在1000GHZ?km以上。光源器件从刚开始的结构简单的、发光功率只有几十微瓦、寿命仅几小时的Ga As激光器发展到现在的发光功率在1毫瓦以上、寿命达几十万小时的分布反馈式和多量子阱的单纵模激光器。光纤通信系统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从1976年的45Mb/S发展到现在的10Gb/S。1985年多模光纤通信商用化, 1990年单模光纤通信又迅速商用化, 而现在技术更加先进的SDH光纤通信已经席卷世界各地。

但是, 光纤通信的潜力是巨大的, 我们目前的光纤通信应用水平据分析仅仅是其能力的1~2%左右。因此光纤通信技术并未停滞不前, 而是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一)波分复用技术(WDM)。

所谓波分复用,就是用一根光纤同时传输几种不同波长的光波以达到扩大通信容量的目的。

在系统的发送端, 由各个分系统分别发出不同波长的光波如λ1、λ2、λ3、λ4, 并由合波器合成一束光波进入光纤进行传输, 而在接收端用分波器把几种光波分离开, 分别输入到各个分系统的光接收机。

可以看出波分复用的关键技术是光波的合波器与分波器。近几年已经出现几种形式的合波器与分波器, 如半透镜与滤光片、自聚焦棒与滤光片以及平面光栅与偏振光栅等。

(二) 相干光通信。

所谓相干光通信, 就是在发端由激光器发出谱线极窄、频率稳定、相位恒定的相干光, 并用先进的调制方法如FSK、ASK和PSK对之进行调制。在收端, 把由光纤传输来的相干光载波与本振光源发出的相干光, 经光耦合器后加到光混混频器上进行混频与差频, 然后把差频后的中频光信号进行放大、检波。

相干光通信技术一则可以增大光纤的传输容量, 二则可以大大提高光接收机的灵敏度 (可提高10~20d B) 。

相干光通信的关键技术是光源器件、光波的匹配。由发送端的光源和接收端的本振光源所发出的光, 必须谱线十分狭窄 (接近单频) 、频率十分稳定、相位也非常恒定, 否则无法进行混频与差频。此外, 本振光和从光纤传输来的光载波必须具有良好的匹配, 这就要求光纤应该是偏振保持光纤。

(三)超长波长光纤通信。

石英光纤的衰耗目前已接近理论极限值,再无多大潜力可挖。经研究发现,氟化物光纤在波长3.4 微米处的衰耗理论极限,可低达 10 - 3 d B/km;而金属卤化物光纤的衰耗理论极限可低达 10 - 2~10 - 5d B/km,若真的实现光纤衰耗小于10 -3 d B/km,中继距离可达三万多公里,那么实现全球无中继的光纤通信就会成为现实。人们把波长大于 2 微米的通信称为超长波长光纤通信。

(四) 光集成技术。

它和电子技术中的集成电路相类似, 是把许多微型光学元件如光源器件、光检测器件、光透镜、光滤波器、光栅等集成在一块很小的芯片上, 构成具有复杂性能的光器件;还可以和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起形成功能更复杂功能的光电部件如光发送机与光接收机等。

(五) 光孤子通信。

我们知道, 通信容量越大, 要求光脉冲越窄, 如2.5Gb/s系统的光脉冲宽度约为400ps。窄光脉冲经光纤传输后因光纤的色散作用而出现脉冲展宽现象而引起码间干扰, 因此脉冲展宽一直是制约大容量、长距离传输的关键因素。经研究发现, 当注入光强密度足够大时会引起光脉冲变窄的奇特现象, 其光脉冲宽度可低达几个ps, 即所谓光孤子脉冲。因此用孤子脉冲可以实现超大容量的光纤通信。

(六) 实现超大容量通信的近期趋势。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通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 光纤通信的容量也一直在不断地扩大, 而技术难题也不断地出现。

TDM方式

时分复用方式 (TDM) 是提高光纤容量的有效手段。据测算, 速率每提高一个等级, TDM的每比特的成本会下降30%-40%。但码速率越高, 光纤色散的影响也越严重, 因此必须采用色散补偿技术。如10Gb/S系统就是如此。目前, 国际上TDM实验室水平已达到40 Gb/S。

WDM方式

波分复用 (WDM) 方式因配置灵活、扩容方便, 又可以节省光纤, 所以其发展前景看好。但是国际上以2.5Gb/S还是以10Gb/S作为WDM的基群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此外, 由于G.653光纤在开放WDM应用时会出现四波混频效应 (FWM) , 所以最适合于WDM方式的光纤是G.655光纤。目前国际上WDM最高实验室水平为2640Gb/S。

OTDM方式

光时分复用 (OTDM) 和传统的TDM的区别是:光/电和电/光转换在系统中的位置不同。

我们现在采用的TDM方式, 是把光/电和电/光转换放在高速率信道上。如先对线路信号进行光/电转换, 然后对电信号进行解复用。而OTDM则是直接对高速率光信号进行复用和解复用, 然后再对分支光路信号进行光/电和电/光转换。目前OTDM最高实验室水平为200 Gb/S。

随着通信技术数字化和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 接入网数字化、宽带化成为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主要依据业务需求和发展、技术保障和经济能力, 光纤网络能灵活地把业务提供给用户, 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光纤通信网络不仅支持现有的窄带和宽带业务, 还支持未来的多媒体业务, 是解决信息传输瓶颈的理想网络结构。光纤网络的建设不仅会带来接人技术的发展, 而且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市场再分配问题。总之, 光纤通信技术虽然已经成熟并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传输手段, 但它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向更高水平, 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并引发了许多新课题, 形成了许多新学科, 从而促进了其它科学分支的发展。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展望 篇2

3.1.1速度更快

4G通信技术研发的最初目的就是给用户一个上网速度的更好体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3G通信网络比第一代通信网络快了近1000倍,理论上,其最高网速可达到2M,而4G移动通信技术最高可是第三代的50倍,在未来,通过相关技术的改进和完善,不论是在村镇还是城市中的某些特殊地区,4G用户所受到的限制会不断减少,都能够获得更好的上网体验。

3.1.2使用更加灵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4G手机的功能将会远远超出现行智能手机的功能,语音通信只会是未来4G手机功能的一小部分,其整体功能会与电脑的功能越来越接近。在未来,为了增强4G手机的灵活性,我们可将日常生活的任意一个物件作为4G手机的接收终端,通过4G手机,用户可以进行随时随地通话,而可以各类信息的.随之分享,而且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沟通也会变得方便快捷。

3.2技术方面

3.2.1平稳推行过渡

在未来,随着大多用消费者对4G手机的接纳,尽快实现2G、3G到4G的平稳过渡。开发商在进行技术研发时,应该将手机用户的投资心理考虑在内,除了强大功能的吸引还要要让用户的投资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开发商业会用最少的投资完成用户的通信过渡。

3.2.2采用分层的方式

在未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将会进一步增长,人口的层次也会凸显出多样化的特点,所以4G网络通信设施的铺设需要进行分层铺设,如果某一地区人口较多,为了保证4G手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到阻碍,开发商应加大相关设施的装设密度,当然,所投入的成本也会因此而有所增加。而那些人员活动较少的地区,设备铺设所作出得到投入也会相应减少。在对用户和市场进行划分上,要做好要提前考察,做出最贴合情况判断,实现开发商效益的最大化。

3.2.3保持无线网络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用户对Wifi等无线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加强,所以在未来4G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研究中,必须将无线网络考虑在内。对于开发商来说,在4G手机开发技术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无线网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也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抢占市场。

3.2.4注重终端的开发

任何通信或网络技术都离不开终端的支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三星占据安卓,iPhone占据IOS市场,并逐年增强,随着手机终端技术研发力度的不断增强,再加上各类手机开发商对资源的整合利用,更加推动了终端的发展。在未来,不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从产品销售方面,4G通信技术都要注重终端的变化,关注市场的变化,随时做好音节挑战的准备。

4结语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展望 篇3

【关键词】工程现状;发展前景

0.前言

通信工程就是在信息的科学技术化快速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领域,这其中主要是网络通信、光纤通信以及移动通信,光纤运用到宽带通讯中,走进千家万户,移动电话人人享用。信息资源共享堆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些通信工程的出现使得人们在进行信息的传递与获取信息两个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方便与快捷。通信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因此我们要努力的培养这方面的创新人才,通过科学的先进的技术指导,不断的开拓通信工程新的局面。

1.通信工程的特点

对于通信工程这门专业来说,它是一个服务面比较广、宽口径、跨学科和实用性较强的一门专业,它通常包括了数字通信、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以及IT行业。

在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上,我们应该加强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充分的学习通信网和通信系统,在培养这些人才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加强他们在从事研究和设计以及制造到最后运营整个过程中的技术有段和方法,使他们能够在今后国防工业以及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部门中从事开发和应用通信的设备和有关的技术。这个新型服务行业的出现与发展,直接的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国高校事业的发展,全国的很多所高校的本科学生都陆续的选择了通信工程这门专业。

2.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

通信工程作为一个新型的服务行业,它逐步的发展与壮大,对整个通信的行业发展以及其内部的组织管理部分也表现出了与之相应的一些特点。

(1)通信行业主要包含两个大部分,就是通信?设备的制造开发以及通信的服务行业,在我国,通信的服务行业实现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的通信技术运营进而实现的。

(2)电信行业的发展是通信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我国电信行业的不断发展主要是靠3G时代的发展,为此我们要为能够更好的发展3G时代而做更多的努力从而扩大和普及通信工程。但是在当今的企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技术以及资金相对来说不足的现象。

(3)通信工程中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通信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在我们大力的对3G时代进行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对于通信的制造业也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市场以及市场的有关需求。要对通信的制造业不断的进行修改和完善,将一些跨国际的通信产品引入到中国的通信制造业当中。

(4)通信工程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对人的有关要求也出现了比较缺乏的现象。因为通信工程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就需要大量的专业的骨干型的管理方面的人才。在进行通信的制造过程当中又需要大量的一线的和有技术含量的员工,从而保证通信工程的正常发展。

3.浅析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

随着通信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整个的通信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当中已经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通信工程也同时占有着很重要的市场份额。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要努力的朝着创新的技术发展,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1)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运用高速的无线宽带网络技术,云电技术实现了无线的城市发展战略。这就在充分的利用了通信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们对网络通信服务的要求。比如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手机来看电视节目、或者玩儿互动的手机游戏以及参加及时的临时手机视频会议等等,这些通信技术引入到生活中,有效的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准,从而提高了整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同时也提升了我国信息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2)在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当中,我们要逐渐的实现利用光进行通讯的技术,那么这主要运用在未来的网络技术之上,我们要不断的提高相关的业务水平和实现信息能够快速传输的功能,从而能够更加科学的更加规范的对网络通信进行管理,提高通信工程的质量与服务的范围。那么对于光通信的发展,就是要实现通过节点的转换以及光的高速传播和宽带光的接入等自动化的网络技术在今后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从而更快的提高运行的速度,更好的服务于人和社会。

(3)利用通信工程对IT行业进行相关的完善。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可以通过IT在网络上进行有关的服务和交易,从而实现通信工程的较为全面的运行和推广,发挥出自身的效果。

4.结语

总之,在通信工程不断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对这个专业有着全方位的把握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和市场需求状况,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重要的还要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不断完善通信工程的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迁迁,孙芳芳.浅析通信工程发展的前景[J].科技资讯,2011,(12).

[2]黄建华.浅谈近代通信工程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8).

[3]张晓慧.支持协同工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M].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浅析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篇4

光纤通信的诞生与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光纤从提出理论到技术实现和今天的高速光纤通信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目前国内光纤光缆的生产能力过剩, 供大于求。特种光纤如FTTH用光纤仍需进口, 但总量不大, 国内生产光纤光缆价格与国际市场没有差别, 成本无法再降, 已经是零利润, 在国际市场没有太强竞争力, 出口量很小。二十年来的光技术的两个主要发展, WDM和PON, 这两个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多业务传输发展平台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更有效承载以太网业务、数据业务, 另一方面是向业务方面发展。AS0N的现状是目前的系统只是在设备中, 或是在网络中实现了一些功能, 但是一些核心作用还没有达到。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趋势及展望

目前在光通信领域有几个发展热点即超高速传输系统、超大容量WDM系统、光传送联网技术、新一代的光纤、IPover Optical以及光接入网技术。

(一) 向超高速系统的发展

目前10Gbps系统已开始大批量装备网络, 主要在北美, 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已开始大量应用。但是, 10Gbps系统对于光缆极化模色散比较敏感, 而已经铺设的光缆并不一定都能满足开通和使用10Gbps系统的要求, 需要实际测试, 验证合格后才能安装开通。它的比较现实的出路是转向光的复用方式。光复用方式有很多种, 但目前只有波分复用 (WDM) 方式进入了大规模商用阶段, 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 (OTDM) 技术, 与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来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 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

仅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毕竟有限, 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 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 (PDM) 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 (RZ) 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 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 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 (PM D) 的适应能力较强, 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二) 向超大容量WDM系统的演进

采用电的时分复用系统的扩容潜力已尽, 然而光纤的200nm可用带宽资源仅仅利用率低于1%, 还有99%的资源尚待发掘。如果将多个发送波长适当错开的光源信号同时在一级光纤上传送, 则可大大增加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 这就是波分复用 (WDM) 的基本思路。基于WDM应用的巨大好处及近几年来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市场的驱动, 波分复用系统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全球实际铺设的WDM系统已超过3000个, 而实用化系统的最大容量已达320Gbps (2×16×10Gbps) , 美国朗讯公司已宣布将推出80个波长的WDM系统, 其总容量可达200Gbps (80×2.5Gbps) 或400Gbps (40×10Gbps) 。实验室的最高水平则已达到2.6Tbps (13×20Gbps) 。预计不久的将来, 实用化系统的容量即可达到1Tbps的水平。

(三) 实现光联网

由于光联网具有潜在的巨大优势,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预研, 特别是美国国防部预研局 (DARPA) 资助了一系列光联网项目。光联网已经成为继SDH电联网以后的又一新的光通信发展高潮。建设一个最大透明的、高度灵活的和超大容量的国家骨干光网络, 不仅可以为未来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NJJ) 奠定一个坚实的物理基础, 而且也对我国下一世纪的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腾飞以及国家的安全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 开发新代的光纤

传统的G.652单模光纤在适应上述超高速长距离传送网络的发展需要方面已暴露出力不从心的态势, 开发新型光纤已成为开发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为了适应干线网和城域网的不同发展需要, 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新型光纤, 即非零色散光 (G.655光纤) 和无水吸收峰光纤 (全波光纤) 。其中, 全波光纤将是以后开发的重点, 也是现在研究的热点。从长远来看, BPON技术无可争议地将是未来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 但从当前技术发展、成本及应用需求的实际状况看, 它距离实现广泛应用于电信接入网络这一最终目标还会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五) IPover SDH与IPover Optical

以l P业务为主的数据业务是当前世界信息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因而能否有效地支持JP业务已成为新技术能否有长远技术寿命的标志。目前, ATM和SDH均能支持l P, 分别称为IPover ATM和IPover S-DH两者各有千秋。但从长远看, 当IP业务量逐渐增加, 需要高于2.4吉位每秒的链路容量时, 则有可能最终会省掉中间的SDH层, IP直接在光路上跑, 形成十分简单统一的IP网结构 (IPover Optical) 。三种IP传送技术都将在电信网发展的不同时期和网络的不同部分发挥自己应有的历史作用。但从面向未来的视角看。IPover Optical将是最具长远生命力的技术。特别是随着IP业务逐渐成为网络的主导业务后, 这种对JP业务最理想的传送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网络特别是骨干网的主导传送技术。

(六) 解决全网瓶颈的手段一光接入网

近几年, 网络的核心部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是交换, 还是传输都己更新了好几代。不久, 网络的这一部分将成为全数字化的、软件主宰和控制的、高度集成和智能化的网络, 而另一方面, 现存的接入网仍然是被双绞线铜线主宰的 (90%以上) 、原始落后的模拟系统。两者在技术上存在巨大的反差, 制约全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大力发展光接入网技术。因为光接入网有以下几个优点:1) 减少维护管理费用和故障率;2) 配合本地网络结构的调整, 减少节点, 扩大覆盖;3) 充分利用光纤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好处;4) 建设透明光网络, 迎接多媒体时代。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 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 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 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 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目前, 全光网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 但它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发展趋势上看, 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 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 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 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 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 更是理想级别。

三、结束语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 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 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到来。

摘要:分析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 并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展望 篇5

自动抄表系统,简称AMRS(Automatic Meter Reading System),是一种不需要人员到达现场就能完成抄读用户消耗电能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近年来,这一技术在国内外应运而生,而且发展非常迅速。为加强用电管理,提高供电效益,使其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供电部门实行电度表自动抄表的用电的监控需要,供电部门实行电度表自动抄表和用电的监控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自动抄表系统(AMRS)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对于提高电力部门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配电网中的自动抄表系统是用电营业管理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它的最终目的是:自动、集中、定时地抄录各用户的用电量;按用电的峰、平、谷时间和季节自动高速复费率去核算每个用户的电价;通过银行向各用户自动完成转帐收款、电费结算、打印收据;为电力部门提供有效的电网运行参数。该系统的实现是迈向配电自动化的第一步,并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用电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现有方案的构架及特点

我国的电能计量方式采取的是一户一表制,这就决定了抄表系统主要具有如下两个特点:其一,系统数据采集点多,成千上万,数据量大;其二,系统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通信网络(采集点具有分散性)。目前的远程抄表系统的通信信道主要包括用电管理中心与集中器的通信信道和集中器与采集器的通信信道。一般来说,几乎所有AMRS系统的整体都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层(用电管理中心与集中器之间)数据的采集采用星型结构;底层(集中器与采集器之间)数据的采集采用总线型结构。

2.1 上层星型通信方案

星型通信系统是以安装在供电局管理中心的系统工作站为中心点,以发散的形式分别通过通信信道与分散于各台变区域的集中器连接,形成1对N的连接形式。在这种方式下,信道的通信数据量较大,要求有一定的传输速率和带宽。根据信道的介质可分为光纤、电话线和无线三种模式。

2.1.1光纤通信网

光纤通信具有很多优点,如频带宽、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以及高抗干扰性等特点,非常适合上层通信网的要求。因为光纤本身难以实现T形连接,不能实现总线结构(除非采用光纤环网技术),因此特别适合于星型连接。由于目前星型连接节点造价高,安装费用也比较高,在ARMS系统中无法采用。随着光纤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不久以后在ARMS系统中借用其它现有光纤通信网进行上层通信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2.1.2电话线网

由于电话网在城镇的迅速普及,利用现有的电话网进行数据通信也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案。利用电话通信,只需在数据集中器和管理中心主机各加装调制解调器(Modem)即可,其通信速率可达2.4kbps、9.6kbps甚至56kbps。主机对集中器的呼叫可通过拨号由交换机自动完成,也可以租用专线,但费用较高。租用电话线方式进行数据通信时,线路续接(包括呼叫应答等)时间较长,通常需几秒到几十秒。这一方面使得管理中心无法对用户实时监控;另一方面当集中器数目N较多时,租用电话线路多,其租用费用也很可观,因此不适合大容量系统。

2.1.3无线通信网

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无线通信,对于范围广、布局分散的集中器进行数据通信,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其特点是传输频带较宽,通信容量较大(可达几千台),通信距离长(一般几十公里,还可通过中继站延伸到更远)。在进行通信时,管理中心主机控制无线电台发出呼叫命令,各集中器收到命令后进行地址对比,如正确则发出应答信号,完成数据链路的建立,然后进行数据通信。使用这种通信方式,安装调试方便,主要缺点是需申请频点使用权,如果频点选择不合理,相邻两个信道会产生相互干扰。一般情况下,小型无线电台的通信速率较低,常用600bps或1200 bps,且设备及安装成本较高,所以这种通信方式的使用场合有一定的限制,多用于大用户电力负荷的无线电监控及用电管理系统中。

2.2底层总线型通信方案

总线型通信系统是为克服星型连接的不足而采用的,这种方式以一条串行总线连接各分散的采集器或电度表,实现各节点的互连。这种方式下,信道上节点较多,传输速率不很高(与通信介质有关),传输距离短,不超过2000 m,因此一般用于底层电能数据的采集。常用的模式有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RS-485网和仪表总线等。

2.2.1 RS-485网

EIA RS-485是CCITT标准化V.11/X.27兼容的平衡式电气特性标准。该标准采用集成电路,在一对平衡的互连电缆上传送差分信号,在接收端用差分接收器进行信号判决。这种接口是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因此抗干扰性能很好,信号发送频率最高可达10MHz。在使用双绞线,信号速率小于100kbps时,传输距离可达1200m。RS-485接口在一个通道上可进行半双工通信,所以只需两根线便可双向通信,并可方便地构成一点对多点或多点之间的相互通信网络,一般使用双绞线作为网络总线。总线上挂接的节点个数因选用的接口驱动芯片而异,最多可接128个节点。对要求较高的系统可考虑选用带光电隔离的、抗雷电及抗静电放电的冲击的收发器,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2.2.2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

利用低压电力线作为AMR系统的底层数据通道运行成本低,无疑是非常经济的方案。在发送数据时,发送器先将数据调制到一高频载波上,再经过功率放大后通过耦合电路耦合到电力线上。信号频带一般为50~300kHz,峰峰值电压不超过10V,因此不会对电力线路造成不良影响。此高频信号经线路传输到接收方,接收机通过耦合电路将高频信号分离出来,滤去干扰信号后放大,再经解调电路还原成二进制数字信号。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的系统结构同RS-485系统结构,采用总线结构。在同一变压器区域下,一个集中器采集若干个采集器或电度表的数据,构成一个总线型图。但是,利用低压电力线作为传输信道还存在许多问题。

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与展望 篇6

【关键词】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无线传输技术;无线网络技术

Key Technologies and Prospects of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Xu Zhong-tang

(Shaanxi Tianyuan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XianShanxi710000)

【Abstract】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5G) is a new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fter 2020, and it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key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5G;Mobile communication;Key technology;Development trend;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1. 概述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第发展。从2G到3G,再到当前的4G,短短几年时间移动通信技术就达到了质的飞跃。各种类型的通信技术有着各自的发展阶段和技术特点。接下来的5G通信技术是发展的必然,有什么样的创新技术,将成为人们对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和期望的关注点。

(2)与前几代移动通信相比,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业务提供能力将更加丰富,而且,面对多样化场景的差异化性能需求,5G很难像以往一样以某种单一技术为基础形成针对所有场景的解决方案。我国IMT-2020(5G)推进组发布的5G概念白皮书从5G愿景和需求出发,分析归纳了5G主要技术场景、关键挑战和适用关键技术,提取了关键能力与核心技术特征并形成5G概念。2015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将5G正式命名为IMT-2020并且把移动宽带、大规模机器通信和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定义为5G主要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图2展示了不同应用场景下不同的技术要求。5G不再单纯地强调峰值速率,而是综合考虑8个技术指标: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频谱效率、移动性、时延、连接数密度、网络能量效率和流量密度。

(3)国际电信联盟在今年6月结束的ITU-RW P5D第22次会议上,确定了第五代移动通信即5G技术的发展时间表,将征集候选技术,在2019年进行技术评估,继而选择关键技术,最后制定标准,预计将在2020年正式商用,未来将成为连接所有行业和生态圈的底层基础设施。

2. 技术特点

2.1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规律,5G将具有超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能效,在传输速率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较4G移动通信提高一个量级或更高,其无线覆盖性能、传输时延、系统安全和用户体验也将得到显著的提高。5G移动通信将与其他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密切结合,构成新一代无所不在的移动信息网络,满足未来10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增加1000倍的发展需求。5G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展,对海量传感设备及机器与机器(M2M)通信的支撑能力将成为系统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未来5G系统还须具备充分的灵活性,具有网络自感知、自调整等智能化能力,以应对未来移动信息社会难以预计的快速变化。

2.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5G移动通信提供了动力基础。

2.2.1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各种技术的基础性平台。当前的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技术将成为5G通信系统的基础,但有着更高的通信传输质量和系统效率的要求。未来5G技术发展方向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提升:

(l)无线传输效率;

(2)通信系统的智能化和系统吞吐率;

(3)无线通信频率资源。

2.2.2在科学信息技术新的发展和变革时期,5G技术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提高和改善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吞吐效率及3D等能力,将成为5G性能的重要指标;

(2)完善和健全网络,实现多点、多面、多用户多无线,提高系统性能;

(3)5G技术将实现无处不在的无线信号覆盖,优化系统的设计目标;

(4)充分利用高频段频谱资源,实现5G的普遍广泛应用;

(5)可灵活化的配置5G移动无线通信网络,相关通信运营商可根据实时的流量动态调整网络资源,降低成本和消耗。

3. 关键技术

下面对业界目前十分关注的5G关键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3.1高频段传输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用户量的不断增加,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但是如果通过高频段传输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主要在3GHz以内,但是如果采用高频段带宽就会达到273.5GHz,这样不仅通信设备的尺寸要小很多,而且还能够实现短距离内的高速通信,满足用户容量、速率等多方而的需求。

3.2多天线传输技术。 多天线传输技术是目前5G技术中唯一需要重点研究的方而,它能够实现从二维到三维、从无源到有源、从高阶多输入多输出到大规模阵列的发展,能够充分提高频谱利用率,预计至少应该在15倍以上。

3.3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 由于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能够在相同的物理信道上对两个方向的信号进行传输,因而也被称为是高效的频谱效率技术。它能够消除通信双工节点自身发射机信号的干扰,既可以发射信号机信号,又可以接受另一节点的同频信号,这样的话就能够有效地提升频谱效率,使移动通信网络更加具有灵活性。

3.4设备间自接通信技术。 在5G网络当中,用户的规模、数据的流量都将会大幅地增加,以传统基站模式为中心的组网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而设备间自接通信的技术正好可以实现在没有基站的情况下也能有效运转,并且还开拓了接入方式和网络连接。

3.5密集网络技术。 5G网络数据流量的目标是4G的1000倍,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应用两种技术:

(1)布置大规模的天线在宏基站处用来获得室外空间增益;

(2) 通过布置密集的网络来满足室内外的数据传输需求,由此可见,5G将会采用更加密集的方案,将会部署超过200个以上扇区。

3.6新型网络架构技术。 未来5G网络架构将会呈现扁平化、低成本、低时延、易维护等特点,当前的研究方向主要还集中在C-RAN和云架构,C-RAN属于一种新型无线接入架构,云架构指的是基于云计算大规模协作的无线网络架构。

3.7智能化技术。 5G网络是由大型服务器组成的云计算平台,主要通过具有数据减缓功能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来连接基站,采用宏基站能够实现云计算存储功能、大数据存储功能、处理时效性强的数据、处理多样化的业务、连接方式的多样化等功能,全而实现信息通信技术的智能化。

4. 未来展望

(1)目前,世界各国针对未来5G移动通信网络在技术的可行性研究、标准化以及产品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5G的发展需要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同时,在5G通信系统中,大规模多天线和信道建模等不断研究和创新,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无线频谱的利用效率,而且加快了无线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更多终端的接入。为了应对未来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趋势,网络应具备智能化的自感知和自调整能力,C-RAN、 D2D等技术的研究正是出于这一目的,并且高度的灵活性也将成为未来5G网络必不可少的特性之一。同时,绿色节能也将成为5G发展的重要方向,网络的功能不再以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实现无线移动通信的可持续发展。

(2)未来10年内,移动通信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4G刚刚部署不久,还将持续很长时间商用。作为面向2020年之后产业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在提高大带宽、解决万物互连、实现更可靠和更低时延通信方面具有重要影响。2016年,5G技术进一步发展,3GPP已经在2016年开始了5G标准的预研,后续5G技术方案征集、标准化工作等也会紧锣密鼓地开展。

(3)5G是一个融合的网络,也是一个更加复杂和密集的网络。5G的支持远超3G、 4G网络所满足的场景、数据量及设备接入量,实现这一网络需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此外,5G也将更全方位地注重用户体验,将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智能部署,实现用户在任何时问、任何地点都能够方便、快捷地接入。同时,5G技术的未来不仅在于数据传输速度的进一步提升,更在于它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处于实时联网状态,能够互相感知交互。

5. 结束语

结合5G关键的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探讨,将5G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明确化,促进5G技术的实质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爱先,土学军 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J].通信技术,2014 03 :235~240.

[2]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曹淑敏,邬贺铨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十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05:551~563.

当前卫星通信的发展与前景展望 篇7

1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当前卫星通信技术主要有以下七大核心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纠错编码技术、扩频通信技术、阵列天线与卫星蜂窝网技术、多址和复用技术、星上信号处理和交换技术、空间激光通信技术。这些核心的卫星通信运用技术, 使用的领域十分广泛, 其中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铱星移动通信系统、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其他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均展现了卫星通信的广泛市场空间与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星际激光通信链路, 其容量可与光纤想媲美, 且抗干扰截获能力有着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例的优势, 具有很好的保密和安全效应。

卫星通信系统不仅在军事上的运用优势十分显著, 其在民用通信以及卫星通信的社会标准化和产业化方面, 也拥有强大优势[2]。发达国家卫星通信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一些国家的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就是在市场化环境下运行的, 来自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推动着卫星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一些著名的卫星通信系统就是源自市场竞争的成果, 如:ACe S (Asia cellular satellite) 系统, 国际电联 (ITU) 、O3b网络等, 均是在市场竞争中涌现的杰出代表。

我国的卫星通信是由军用卫星带动起来的, 目前产业链上下游已有上百个企业参与, 其中涵盖了各个部件和系统的开发、生产、设计、安装及维护等。然而与当前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相比, 我国的卫星通信行业还缺乏像中国电信这样比较大的、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企业, 可见, 我国的卫星通信行业在市场竞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短板, 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还需要研发出更多的核心专利技术。当前, 我国民用通信中的宽带卫星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可见未来一段时间, 将卫星通信全面引入市场竞争的可行性十分巨大。我国需要实现卫星通信产业的巨大飞跃, 必须要突破众多的束缚, 才能使得我国的卫星通信市场不完全被国外公司占领。若是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无法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的进步, 与国际卫星通信行业的差距, 会直接给国内卫星通信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机。

2 卫星通信前景

在当今的时代, 有线电信网络、计算机局域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已实现有效的合并, 形成了骨干通信网络。而地面移动通信蜂窝网, 则是通过无线核心网络与骨干网互联, 实现通信资源的整合运用。这也预示了未来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 随着各种不同性质和业务的卫星通信终端都接入到整体通信的大网络, 各种IP化的终端都将形成地面终端接入网点, 体现了卫星通信的大势所趋。然而, IP化不同于将卫星通信网络内部的传输与交换完全实现IP化[3], 而是保留了自身的传输和交换方式。这是保障卫星通信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核心保障, 也有利于发挥卫星通信的优势并提高业务质量。

在卫星通信的发展过程中, 基于Ka频率段的LEO卫星群蜂窝网的发展, 不仅增加了可用频率资源, 还带来了通信容量的大幅增加。如此, 对降低用户端的成本有着显著的效应, 且突显了卫星通信的无缝覆盖优势。其在国际民用通信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但这种模式在我国的运用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我国基于4G的地面蜂窝网, 占据了民用通信市场的半壁江山, 与国外大多数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4]。而卫星通信的接入因特网, 其竞争力还远不如4G, 因为其覆盖的密度与4G相比还差了几个数量级。所以, 尽管国际上正在研发小卫星群支持因特网接入, 相关技术尚未处于尝试阶段, 但可以预见其仅能在国外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而我国民用通信市场依然是4G的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 在我国, 卫星通信实现与因特网直接对接成功的运用, 实现了卫星通信系统对地面网络的全覆盖, 卫星通信的无缝覆盖优势依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这与市场份额的占有量并无直接的相关性。要衡量卫星通信的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 需要从通信的前景发展需求细细考量。因此, 我们仍需要以更加强大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去迎接所遇见的竞争与挑战。且我国卫星通信由政府主导的模式, 也应尽快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 如此, 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 取得一席之地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乐, 金晓晨.国外卫星通信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卫星应用, 2014 (7) :28-31.

[2]龙航, 袁广翔, 王静, 等.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电信科学, 2011, 27 (9) :60-65.

[3]朱军, 王培国.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C]//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

[4]黄碧香, 倪桂强, 马婧.卫星网络安全探讨[C]//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 (下册) , 2008.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展望 篇8

一、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1.1 4G移动通信技术定义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通过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进行快速的数据传输, 具有极高的防干扰性和强大的兼容率的移动通信技术。4G是未来全球移动通信行业科技的关键点, 更是未来世界通信技术商业化的必要手段[2]。

1.2 4G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优势

2.1.1数据传输速度高

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目的就是如何在3G的基础上提高无线网络访问的速度, 其传输速度大致在100Mbbit/s, 理论数据传输速度比3G移动通信速度快20倍。

2.1.2超范围服务增加、抗信号干扰能力强

利用正交分频多任务技术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以下简称OFDM) 的优势, 实现加设多种增值服务, 获取最佳系统性能的功能。同时在防止信号干扰, 降噪能力上有着显著提高。

2.1.3智能性高, 具有良好的覆盖功能

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上, 4G移动通信技术使用信号的智能处理技术, 从而使信号进行正常的发送、接收, 在传输的操作性上有极强的智能性。这也需要对信号的良好覆盖功能的保证, 并以此提供高速变频数据输出。

1.3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

正交多任务分频技术 (OFDM) 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识, 具有频谱效率高、拓展性强资源分配灵活等特点[3]。4G移动通信技术是在频谱资源量极低的情况下实现高速度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结合MIMO技术, 充分开发OFDM技术并将二者相互结合是4G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关键所在。

二、4G移动通信技术未来发展展望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于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但要求通话质量更高, 数据传输更快, 更要求更多的娱乐、多媒体以及增值服务。手机作为移动通信终端取代计算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4G移动通信技术正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依靠3G在市场所打下的用户基础和网络习惯, 完善自身结构, 迅速占领移动通信市场, 为迎接4G移动通信技术所开创的新时代打下良好基础[4]。

3G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 在物质横流、攀比之风日益上涨的今天, 4G移动通信的出现无疑会引发更大的全民经济浪潮。如今, 物质流动已经愈来愈趋向于网络, 手机银行、手机支付等快捷、便利的生活方式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同时还会有这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恶意诈骗, 也许他们也把目光看向了正跃跃欲试的4G移动通信。在4G通信技术出现的今天, 不急不躁, 稳定心态, 认真观察市场动向, 同时对不合理状况提高警惕, 避免在这个时刻被人欺诈, 是现在人们在期盼4G时代的到来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结论:4G移动通信技术是世界最为先进的通信技术手段, 其这个全面超越3G所有的特点, 更好、更快、更强。4G移动通信技术在人民生活中普及也只是时间问题, 但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以及运行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 有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任何微小的失误都足以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所以, 各大通信企业, 在积极研发4G通信技术的同时, 应加强危机意识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 跟随时代脚步, 于世界先进通信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5]。

参考文献

[1]孙莉.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浅析与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04 (15) :66-70

[2]施盛建.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与实践应用[J].信息通信, 2014, 01 (15) :231-232

[3]黄静, 朱欣远.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其展望探究[J].中国新通信, 2014, 03 (20) :119-120

[4]张茹芳.浅析4G移动通信技术的要点和发展趋势[J].信息通信, 2010, 05 (01) :256-260

铁路通信发展概述与前景展望 篇9

通信技术涉及多方面, 包含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与光电子技术, 集诸多先进的技术于一体,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数字化的出现, 通信实现智能化与高速化, 通信的要求逐步增加, 将来的趋势是不受时空的限制, 信息源与任何一个信息接收点之间能够轻松的实现一切数据的交流, 包括语音以及数据、图像、传真、视频, 网络等等, 实现国际互联网。铁路列车逐步向高速化挺进, 铁路通信的发展紧随其后, 保驾护航, 利于铁路的安全行车, 实现高效的运输和现代化的人机控制, 极其强大、完善、先进的铁路通信网畅通无阻, 并且电信业垄断格局已告结束, 铁路铁路通信网络四通八达, 得天独厚, 极具竞争优势, 可以全方位向社会各个阶层和机构提供现代化、高品位的服务。展望铁路通信的将来, 要打破传统的铁路通信网的接入方式, 全部更新为先进的无线通信的接入手段。将铁路通信网快捷升级, 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发挥高科技的作用, 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铁路接入网技术的现状

铁路列车的特点决定了铁路接入网技术的特点, 那就是无线通信势在必然, 其比重颇大。不过, 不需要移动的车站之间的往来通信多数依然固定通信的方式, 意即使用SDH光同步数字传输设备来实现, 同时采用ATM交换以及网络IP通信等先进技术来构成通信主干网及光纤用户接入网。例如“双纤单向环”的使用, 打破了传统传输缓慢的特点, 增加了信息的安全性, 由于科技的进步, 传输的质量无可挑剔, 同时“双纤单向环”具有价格合理的特点, 给光纤通信带来广阔的市场, 其中路由迂回、设备备用的功能, 不仅仅考虑了使用者的电话接通率, 还对通话进行自动判别, 即便是由于突发网络故障而中断, 系统则自动迂回至PSTN路由, 让您的每次通话不会由于VOIP网络问题而不畅, 并且费用低廉, 另外, 采用远端用户单元RSU和数字环路载波DLC设备, 组网更灵活、方便。远端用户单元组网方式对网络资源造成节省, 使远端用户的话路交换在近端母局完成, 不用增加具有交换能力的PSM或RSM, 充分发挥了交换机的组网灵活性。组网的过程中全盘考虑:投资、速度、质量、安全、效益、便捷等等, 系统满足了需要, 铁路通信得到畅通, 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保持了功能的扩容。铁路有线接入网的方式和电信的接入通信网大同小异, 下面对无线接入网的特点逐做说明。

三、移动通信的发展

(一) 发展过程

模拟到数字的改进, 是划时代的变革, 由频分多址到频分+时分多址, 再到码分多址的发展过程, 宽带输送、智能化、个性化实现。移动通信系统在模拟时代, 噪音大, 频谱利用率小, 容量低、造价高昂、保密性差、信号低、传播慢, 时常中断, 缺点多多, 不一而足;于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应运而生, 第二代移动通信克服了许多第一代的缺点, 最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迅速产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 是国际电信联盟 (ITU) 在1985年提出的, 当时称为陆地移动系统FPLMTS。实现了全球普及和全球无缝漫游, 高智能并实现了个人化, 实现海陆空三维服务, 集语音通信、数据传输、视频传递、ISDN和多媒体等等各种业务。

(二) 铁路无线接入网现状

铁路通信网优点突出, 通信可靠, 服务于铁路公务、检修人员的机械维护、应急抢险以及旅客通信等等, 旨在提升铁路的服务质量, 保证安全运输。铁路通信网有自身的特点, 属于线面结合、以线为主的链状网。无线网络提供列车司机和乘务人员与列车长等人之间的通联, 随着铁路无线通信需求的加大, 铁路现代化无线通信系统逐步完善, 自由实现管理区间所有一切通信, 其方式分几种, 分为集群通信方式、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方式、CDMA移动通信方式。

四、铁路无线接入网的发展

社会信息化时代来临, 通信改革不断更上层楼, 与经济发展桴鼓相应的是, 随着出行的增多, 铁路被要求有高度的安全保障, 而没有铁路通信网, 这安全运营就成为无根之木。与中国电信业务相比, 铁道部的全程全网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可参与电信业务的竞争, 予旅客极其方便的服务, 为铁路网络系统覆盖区的用户提供畅通无阻的信息。铁路的发车信息、运输资讯、火车票的订购时时处处就可以实现和掌握。在列车上, 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语音通话、接收传真、数据发送、视频欣赏、及Internet搜索查阅等服务。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之应用, 在原有的铁路通信网基础上, 不断提升品质, 逐步实现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系统, 同时铁路无线接入网, 适应铁路特有的情况, 并且地域不同, 要因地制宜。展望未来, 铁路随着发展会对通信提出更高的要求, 设置便于扩容的通信方式。在西方其它一些国家, 铁路通信经过了迅速的发展, 提倡使用的是GSM和TETRA, GSM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技术相当的成熟, 所以被广泛采用, 后来由于使用范围的增多, 成本迅速得到降低, 而TETRA却暴露了诸多弱点, 所以欧洲全部采用GSM系统, 功能完备特色突出, 全范围通信畅通无阻。

五、未来的趋势

与公用网融合、无处不在必然是将来的铁路通信网的未来的趋势, 而且, 又为公用网统一;有了如此便利的通信信息网络, 用户之间可以处处时时完成信息交流、数据传送、网络搜索等等, 其便利程度, 犹如在办公室内, 当然, GSM、CDMA比较而言都望尘莫及, 也只有CD-MA的第三代的科技才能将其实现, 而且, CDMA的第三代的科技也必须对铁路通信的所有优势充分融合、吸收, 成为强强联合, 使之形成强大的具有铁路通信特色的公用无线通信接入网。如果CDMA的第三代缺少铁路通信的群呼、组呼、优先级别、强插、强拆等功能, 必然力有不足。在我国的很多偏远的地区, 信息不便、交通落后, 公用通信网没能建立, 但是铁路通信网已经建立, 在铁路网络覆盖区域之内, 在此情况下, 因地制宜, 将现有的铁路通信网进行科学的扩容, 为更多的用户服务。扩容包括增添移动交换功能, 设置单基站无线接入系统, 利用现有条件, 提供通信质量, 不仅仅保证行车安全, 提高运输性能, 还能够大力发展用户, 参与电信部门的竞争, 占领通信市场促进市场发展, 赢取最大的效益, 顺应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潮流和市场的需要。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展望 篇10

1 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定义和性能

1.1 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定义

4G移动通信技术是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能有效的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增强通信设备的抗干扰性能和兼容速率。凭借这些显著的优势, 4G移动通信技术将成为今后5 年里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的主要方向, 而今后l0 年时间里, 将逐步实现通信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1.2 4G移动通信技术的性能

相比于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来说, 4G移动通信技术在传输速率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3G移动通信技术相比, 4G移动通信技术的传输速率提高了五十倍。同时, 4G移动通信技术还还具有切换灵活, 使用便捷的优点, 这和4G移动通信技术采用的网络结构和接入方式有很大的关系。4G移动通信技术采用了特殊的网络结构, 这样的网络结构可以提高网络的融合性, 4G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融合性不再局限于移动通信网络内部, 还可以将互联网和局域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此外, 采用4G移动通信技术可以提高音频的音质水平, 使得图片的像素变得更高, 数据传输的速率更快。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 4G移动通信技术网络结构的关键技术

4G移动通信技术采用的是无线网络结构, 正是因为如此, 和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 4G移动通信技术才具有信息传输快、稳定性好的优点。4G移动通信技术网络结构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物理网络层, 在物理网络层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部分为无线和核心网络。无线的主要作用是接入网络, 而核心网络则关系到路由选择;第二层为中间环节层。中间环节层是整个网络系统中的关键部位, 承担着比较重要的责任。映射、地址变换等均需要通过中间环节层完成;第三层为应用网络层。应用网络层的主要工作是实现数据无缝连接, 对于4G移动通信技术各种应用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3 4G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当前4G移动通信技术的功能和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证, 因此许多研究部门和研究人员都在加紧研发、推广和应用通信行业技术。一些拥有良好的技术和资金的通信企业已经启动了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 目前关于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 利用4G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实现音频、视频、图片等的传输, 传输的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4G移动通信技术研发的过程中还将多点通信技术应用其中, 从而实现了将手机、互联网多点联结的目标。相比于国外的发达国家来说, 我国在4G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水平还比较落后, 但我国在4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方面的发展速度很快, 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实现移动通信技术智能化目标指日可待。为此, 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加强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确保其相关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发展。

4 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展望

目前, 全球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40 亿。从这一数据上来看, 移动通信已经能够实现人与人, 人与互联网的同步联结。4G移动通信技术与智能手机的结合使得通信技术的潜能得到了更深层的激发, 用户数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智能手机价格在未来会进一步下降, 通信费用也会有相应的降低。未来, 智能手机很有可能会逐步取代计算机, 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方式。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则应当顺应这一潮流, 在充分利用3G移动通信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基础的同时, 加强自身性能的完善优化, 提高技术的效率、安全性和智能性, 与此同时, 进一步扩大4G移动通信的应用。随着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 将互联网容纳物质流动, 未来, 沟通交流将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 通过物联网技术, 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也可以进行沟通交流, 4G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将极大的提高信息交流的即时性和安全性

5 结语

总之, 通信技术是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进行通信研究对于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移动通信技术又是通信技术领域中的重点内容。现在, 国际上已经形成了4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规范了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其在商业、金融等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通信行业应抓住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大好时机, 加强对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 提高4G移动通信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效果, 使其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仁森.4G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版) , 2011 (04) :45-46.

[2]郑德山.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J].微电子技术, 2013 (06) :16-17.

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展望 篇11

摘要:智能建筑作为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本文介绍了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国内外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

1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

1981年美国Hartford市的City Place Building(都市大厦)首次将各种管理系统综合,成功地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十分鲜明的信息社会的时代特征。概括来说,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及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相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及更具人性化的建筑物。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在一座建筑物内进行信息管理和对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这个能力涵盖了信息的采集和综合、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以及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也可以理解为智能建筑就是具备了综合信息应用和设备监控与管理自动化能力的建筑,它依托4C(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I图形显示技术)技术,构建楼宇设备自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物业管理自动化系统,并把现有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综合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用以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服务与管理。

2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智能化建筑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物的高效化、多功能化的要求应运而生的。自1984年美国哈特福特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大厦——“都市大厦”以来,如今美国新建和改建的办公大楼已有70%以上为智能建筑。日本从1985年始建智能化大厦,并制定了从智能设备、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目前已有65%以上的建筑实现智能化。新加坡政府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韩国计划将其半岛建成“智能岛”,印度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英、法、德等国也相继在这一时期发展各具特色的智能化建筑。我国对于智能建筑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0年的北京发展大厦为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年的研究,到1997年我国建成了上海博物馆和天津的今晚大厦,其中今晚大厦被称为是中国化的准智能建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智能建筑的发展比较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部署和措施。目前国内智能小区和智能住宅正以不可阻挡的迅猛势头在全国普遍展开,各种档次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正如雨后春笋般兴建在中国国内,其数量之多、发展速度之快,位居全球之首。中国加入WTO以及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对世界、对中国都是一件大事,对中国建筑业,对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更是一件大事,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充满无限商机,也充满着挑战。国内智能建筑市场广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智能建筑的投资约占建筑总面积的5%~8%,有的地区可达10%。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过去五年内全国各地共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22042.22亿元,若其中四分之一建筑实施智能化系统工程,并且以6%计算智能化系统工程投资,那么在过去五年内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投资已达330亿元。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对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办公楼,而且对量大而面广的已有办公建筑的改造都提出了智能化需求。2008年北京为举办奥运会,同时提出了“数字奥运”的口号,北京为实现这个目标将要建设众多数字化设施,这包括:2008年奥运会的技术指挥中心、数据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安全监测中心及22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提高场馆设施的智能化水平,这些本身就会增加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将会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必将极大地推动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3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智能数字化社区。近年来智能住宅小区发展迅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的开通,住户更多着眼在网络所提供的现实功能,也就是说智能小区的建设绝不仅是其硬件的设置,如社区布线、接入网、节点建设等等,还要注意到网络接通后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提供的服务功能建设,网上购物、网上医疗,保健咨询、网上教育、生活顾问等。实际上,从发展远景上看,网络建设的前途无限光明,智能住宅小区建设方兴未艾,充满着无限生机。第二,绿色智能建筑。绿色与智能建筑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任务之一,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建筑环境的持续性与自然化是绿化的大方向。未来城市的生活环境都要全面绿化与智能,这将是一个无污染、无辐射的世界。第三,节能智能化建筑。如何采用高科技的手段,节约能源和降低污染应成为智能建筑永恒的话题。智能建筑的能耗是评价智能化系统与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能源高度紧张,建筑物节能改造更是智能建筑后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4结束语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篇12

1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史

1.1前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前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了AM调幅技术,在警事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40到50年代中,人工续接移动电话系统的投入使用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人工续接移动电话系统应用了FM调频技术,该项技术在当时比较先进。人工续接移动电话系统使用了150MHZ与450MHZ的工作频段。

贝尔实验室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源地,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革新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世纪40年代末,贝尔实验室率先提出了蜂窝网的理论体系,为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第一代移动网络通信系统

业界将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第一代模拟蜂窝网移动通信系统称作第一代网络通信系统,也就是人们口中的1G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由美国率先在军事领域应用,几年后美国移动通信公司获得了政府的批准,正式将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商用化。客观上看,第一代移动网络通信系统具有较多的缺陷,其中包括系统容量小、维护工作复杂低效等,不过也不能就此否认1G通信技术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1.3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就是所谓的2G通信技术,在3G技术出现前,2G技术是移动通信领域普遍应用的一类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GSM,DAMPS等是2G通信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拥有更为良好的性能,通信稳定性与信息传输速度更佳,这得益于FDMA与TDMA技术的应用。

总体上看,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保密性强的优势,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使系统具备了数字化的特征。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在业务处理与扩展等方面表现出色,在中国乃至世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1.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便是3G。3G移动通信模式自诞生以来便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相较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相同时间传输的数据量也更大,这是因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最新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技术层面的设计明显优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支持全球范围内的无线漫游,在音乐、图像以及视频等信息因素处理上表现颇佳。除此之外,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信息服务更加全面丰富,包含电子商务服务、语音天气预报服务、网页浏览服务以及视频交互服务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今天3G网络通信系统含有多类技术标准,分别是TD-SCDMA,WCDMA,WIMAX以及CDMA2000。

2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2.1业务多样化

目前,我国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势头良好,移动通信业务较为丰富。在过去,由于技术上的局限,国内无线移动通信的业务种类非常单一,运营商基本上只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服务。今天,各大通信运营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包括上网服务、语音通话服务以及视频交互服务等,从而极大地提升了通信服务质量。

近年来,射频识别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步迅速,无线移动通信业务模式发生了深层次的转变,业务模式更加多样化,运营商不仅提供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服务,同时也非常重视发展机器与机器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业务,从而促使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为移动通信全面智能化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

2.2传输宽带化

目前,传输宽带化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应当看到,不断地提升信息传递速度是移动通信技术人员永恒的追求。在4G通信技术出现前,通信数据传输效率一般停留在kb/s的量级,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用户对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愈来愈高,所以运营商必须要积极改进通信技术架构,不断地提升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就目前状况而言,国内运营商已经具备实现Gb/s量级的通信数据传输的能力,显著地改善了用户的通信与上网体验。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可能引发潜藏的问题,因此运营商需要做好通信风险预估与处理工作,充分保障用户的通信安全。

2.3网络泛在化

无线通信网络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强化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事实上,许多有远见的科学家早已开始了网络泛在化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外科学家给出了泛在计算的先进概念并设计了技术指导理论体系。随后,日本与韩国宣布成功建立了泛在通信网络。

在2004年,中国通信技术人员发表了移动泛在化业务环境理论观点,指出要开展网络融合工作,不断地强化通信终端的智能技术。无线移动通信的泛在化在短期内有望实现,各大运营商都在加强对通信技术架构的改进,与此同时,移动终端生产厂家也在不断地提升产品的智能化程度,通过硬件优化与后期软件升级工作来强化移动终端的性能,从而使终端设备更加适应网络泛在化工作的各类要求[1]。

2.4体制并存化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无线通信领域中只存在着一种通信体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与通信理论的不断更新,业界已经形成了多种通信体制共存,能够丰富用户选择,促进无线电等技术发展的共识。现阶段,3G通信模式中便包含了多种不同的通信体制,一些智能化移动设备上已经存在多种通信体制,给用户更多的选择,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信息终端设备上将同时存在更多的通信体制。

3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变革

3.1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现阶段,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极其广泛,WLAN技术能够给予用户绝佳的上网体验,并显著地降低用户的通信与上网成本。目前,无线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的语音通信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随着新型无线上网技术的应用,无线上网以及通信将变得愈来愈迅捷、愈来愈便利。

3.2 McWILL的发展

McWILL是一种基于SCDMA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融宽带数据业务与传统语音业务为一体的通信产品。现阶段广泛应用的Mc WILL系统主要由塔顶放大器、宽带基站、系统网管以及无线宽带终端等因素构成。系统应用了先进的多载波技术,在通信数据传输与覆盖等方面的工作表现较为优异。当前,SCDMA无线接入系统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各类通信产品的商用化程度逐渐提升,相信在未来SCDMA无线接入系统能够分得较大的通信市场蛋糕[2]。

3.3 WiMAX的发展

WiMAX的中文译名为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技术,该技术是基于IEEE802 16的一类无线宽带技术。Wi MAX技术进入市场的主要标志是2006年韩国的KT公司启动了基于802.16e标准的无线宽带互联网。目前,WiMAX技术发展状况良好,在移动通信终端与计算机设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也应当看到,Wi MAX技术也存在着一些较为尖锐的问题,其中包括市场地位不清、运营模式不完善等问题。目前,国内各大通信运营商将主要精力置于3G以及4G技术研究上,短期内应该不会大力发展WiMAX技术。

4 4G技术的发展

毫无疑问,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是目前最受人瞩目的通信系统之一。4G技术能够极为有效地提升用户的通信与上网体验,尤其是在网络数据传输方面,4G技术相较于其他的通信技术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2009年是通信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年,该年国际电信联盟在德国召开会议,收集来自世界各国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方案。中国4G技术研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为国际电信联盟提供了许多通信技术方案,极大地促进了第四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3]。

中国在2006年建立了旨在促进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快速进步的科技专项工程。第四代无线通信系统中,IMT-Advanced技术在LTE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获得进了一步增强,该技术已经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商业化,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便利的移动服务。现阶段,IMT-Advanced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提升技术的通用性以及强化通信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漫游能力。早前,中国电信提出了“天翼4G+”以及中国联通提出“沃4G+”概念,这是一种以载波聚合为核心的新型4G业务。载波聚合技术的应用,促使“4G+”业务中的网络下载速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用户体验变得更加流畅。常规的4G技术在人群密集区域难以为用户提供稳定高速的下载业务,而“4G+”技术在人群密集区域也能为用户提供稳定、快速的信息下载服务。

5不同通信技术之间的关系与各自的演化

IMT-Advanced技术是一类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通信技术,因此运营商要积极研究改进该项技术,使得基于IMT-Advanced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拥有更强的数据接入能力以及数据传输能力。

在无线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运营商的语音服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在此情形下,运营商应当积极转变发展思维,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综合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扩大用户规模、顺应通信市场发展的目的。现阶段,通信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通信软硬件技术渐渐成熟的背景下,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通信,深刻地改变了用户的日常生活,增强了通信工作的便利性与新颖性。

近年来,我国着力于5G技术的尝试性研究并获得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对5G技术的研究不仅展示了我国通信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4G通信技术的优化。欧洲预计在2020-2025年间正式投入运营5G通信网络,而中国的5G技术研发试验预计在2016-2018年间进行,有关部门已经作好了关键技术试验准备,与此同时正加紧5G技术方案可行性论证工作。为了给5G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政府需要优化通信牌照发放工作并加强对通信行业的监管,运营商要提升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促使网络合并工程顺利进行。

日前,工信部已经批准了中国广电网络公司成为通信运营商,这意味着我国拥有了第四大通信运营商,经营格局的改变将增大运营商的竞争压力,能够激励运营商不断地引进或者发明新技术。为了促进通信技术的进步,笔者认为运营商要不断地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制定合理可行的通信技术标准[4]。

参考文献

[1]李佳,石柱.刍议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风,2014(4):222.

[2]于文科.浅谈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无线互联科技,2014(7):85.

[3]本刊.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将在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展示无线移动通信测试的最新解决方案[J].移动通信,2013(10):22-24.

上一篇:热点直击下一篇:《证券与投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