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

2024-07-31

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精选8篇)

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 篇1

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之激发阅读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儿童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儿童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也是阅读指导课的重要任务。

01

介绍读物激趣。

在读书之前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读物的内容,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02

变换形式激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注意保持时间较短,持久性差,表现在阅读上就是开始特别专心和认真,读了一会儿就把书翻得哗哗直响,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读物的内容和特点,利用儿童喜欢高声朗读的心理特点,通过赛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来再次激发或保持学生的兴趣。

03

开展活动激趣。

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读物的内容改一改、演一演、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的大意,讲一讲精彩的情节,或者是讲述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还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活动中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古诗背诵会、小故事家评选、小演员评选,读书笔记展览等,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之推荐优秀读物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自己还不能鉴别,因此,他们的读物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的推荐。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下列读物感兴趣:

⑴ 篇幅短小的寓言、成语、和童话故事;

⑵充满神奇想象的幻想性题材的故事;

⑶ 简单的传记和历史故事;

⑷ 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的读物,如儿歌、童谣、古诗等;

⑸ 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

⑹ 介绍不同生活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儿童读物。

这些书籍学校图书馆都能很容易找到,为了体现自主性,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阅览室,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阅读。此外,还可以在班级设立“新书发布角”,由教师或学生推荐喜欢的优秀读物。

此外,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开放性和时代性较强,需要补充丰富的课外资源,这就要求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后,就安排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介绍宇航员生活的图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安排学生和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动物和植物,像这样的内容在新教材中安排的很多,因此,为了配合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其它学习活动,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爱好的不同,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以防学生选择读物时大海捞针无从下手。

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之指导读书笔记

低年级的读书笔记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始,主要以抄写型、听记型、摘抄型为主。前两种阅读笔记以教师读,学生听记、按原文抄写等形式为主,不需要教师太多的指导;而摘抄型笔记则需要教师指导。因为低年级学生接触的语言材料较少,语感差,如果放手让学生去摘抄,他们不得其法,可能会胡乱地摘抄,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就失去了摘抄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首先哪些内容需要摘抄,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明确的规定:带有生字的词语,可以巩固生字;学生口语表达中不规范的词语书中正确的表述,可以规范语言;描写人物、动物、景物的形状、声音、动作、色彩十分形象的词句,描写四季天气变化的语句,精彩片段以及成语、格言、警句等,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用来概括总结道理,对人有警示、启迪作用的语句,可以教育学生;学生感兴趣的有关自然界等各方面的科学小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这样学生摘抄起来目标就很明确了。为了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摘抄的方法,学会摘抄,还可以采用集体示范法。以大家共同阅读的一篇或几篇文章为例,通过教师示范,讲清摘抄的理由。还可以运用比较法,把学生的摘抄笔记进行比较,通过教师讲评,使他们指导哪些词需要摘抄,哪些词则不需要摘抄。这样,通过反复的摘抄训练就能达到逐渐掌握摘抄方法的目的。

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之铺设过渡阶梯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获取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有关研究表明:汉语的读与写,必须有左右的识字量作为基本条件。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识字量少,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拼读音节的能力,在这个时期,开设阅读课,既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拼读音节的速度,又可以认识和巩固常用汉字,扩大识字量。这个阶段的指导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铺设好过渡的阶梯,引领学生认识书籍,走进书籍的殿堂,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看。首先,教师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参观,亲自看一看那些内容丰富的图书,听一听图书管理员饶有趣味的介绍,使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其次,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中、高年级学生组织的手抄报展览、故事会、朗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2.讲。在看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喜欢读书、读书成才的故事和有关书的格言,让学生认识到书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知道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语言。

3.听。低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少,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在起步阶段。就要借助“听”的力量,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古诗等。也可让那些平时喜欢读书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这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此时再让学生开始阅读就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之学会读书

低年级儿童是从兴趣的角度去读书的,至于怎么读和应该读懂些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教师应从方法上多给予具体的指导。低年级儿童采用的主要是精读法,在阅读时应该遵循“五步读书法”,做到“四个结合”。

五步读书法:

01

审题设疑。

即读一篇文章之前要让学生根据题目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有利于边读边想,要比无目的的读效果要好得多。

02

粗读感知。

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较少,在阅读时常常需要借助拼音。初读时,读得不太连贯,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读上,缺乏对读物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只能停留在对内容的初步感知上。

03

细读理解。

这一环节是对读物内容的深入理解,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抓住读物的主要内容。

04

诵读积累。

在对读物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写得好的词、句、段,反复诵读和揣摩,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使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05

总结收获。

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要问问自己:增长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这最后一步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个结合”:

01

拼音与文字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读物大多是拼音读物,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少,在读书时对拼音的依赖性很强,有的同学干脆只看拼音不看文字,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目视双行,做到阅读时拼音与文字相结合。

02

文字与插图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指出:能借助读物种的图画阅读。这是因为儿童读物大多有精美的插图,起着补充文字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内容,丰富想象,增强语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文字和观察插图相结合。

03

读书与思考相结合。

边读边想是读书最基本的方法,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读书时喜欢大声朗读,没有思考的习惯,也不知道思考什么,因此教师要根据读物内容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才能提高读的效果。尤其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会默读以后,就要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一是加快阅读速度,二是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思考。

04

阅读与笔记相结合。

读书笔记是阅读成果的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有很多好处,因此,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写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既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又有利于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提出精读的要求,有利于他们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但是,随着学生识字量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和学习的需要,教师也要教给略读和浏览的简单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满足综合性学习以及其它学科学习的需要。

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 篇2

一、营造书香氛围

(一 )创办班级图书角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给孩子买大量课外读物,但买来后没有好好读, 很浪费。我发动每个学生把家里的藏书带来,放在班级图书角,跟班里的同学交换读,在班里设立“读书之星”,读完一本书奖一颗星,谁的星星多,就称为“读书之星”。逢年过节,我都提议家长把送孩子们的一本好书作为礼物。靠这样的方法,我们班图书角的好书越来越多,并且每两个月更新一次。琳琅满目的图书让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每天中午早早地到校,就是想美美地看一看图书角那一本本精美的书本。

(二 )精心布置教室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 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开学初,在教室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和画像,使教室里充满书香气息。如粘贴李白小时候“铁棒磨成针”的画像,并告诉学生: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位非常爱读书的人,正因为他这么爱读书,才成为名扬千古的大诗人。孩子们一个个睁大眼睛,无形中已经把一粒爱读书的种子埋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二、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老师如果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则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 )读说结合法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教学实践中,我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一去二三里》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数字诗,然后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都有哪些景色? 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他们在说什么? 孩子们有了兴趣,有的说,你看山上有六七座亭台,可能是让过路人休息的吧;有的说,山下还有四五个人家,烟囱里冒出来的烟都把村子笼罩起来了……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他们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体会到了小山村的美丽。这时再让学生读这首诗时,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孩子们看到美景时高兴的心情。

(二)读认结合法

从学习拼音到认识汉字,到后来慢慢接触短小课文,一年级语文教材处处体现出利用课外阅读积累认识哪些字词的激趣方法。在平时的指导阅读中,我适时展示学生课外认字的成果。利用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自主认字的乐趣,同时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成果。学到一个新字的时候,经常问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便会说在哪里见过,让其说出所读书或文章的名字, 展示阅读效果。在刚学习拼音的时候,鼓励他们多拼读一些拼音多,句子短的儿歌,童谣,古诗,等等;接着到后来就多一些篇幅较短的、故事性强的童话故事类的,阅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渐渐的,他们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三 )读思结合法

在教学中,应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雪地里都有哪些小画家? 他们都画了什么? 它们的画笔是什么? 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学生思维。

(四 )读画结合法

教学中让学生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及优美句段,并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读完后,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的春雨的色彩画下来。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听着学生的讲解,我为学生的想象力叫好。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再拿起书本来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 如果硬性要求他们读多少本书,他们就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因此,老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一 )剪贴报

让学生将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优美语段剪下收集起来,作为日常积累。这一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阅读质量,加深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阅读能力和兴趣,丰富了课余生活。例如教学《春天》这一单元时,让学生收集春天的图片和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学生的兴趣相当高,都为自己收集的材料多、新鲜而自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 )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引发阅读动机的良师妙药。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办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我让学生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提出以下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它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妈妈是谁? ”这样一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出来。

(三 )讲故事活动

在班级举行讲故事活动, 要求学生把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讲给其他学生听。故事会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为要想讲好故事,就必须找恰当材料,而且要进行选择,这就需要他们用心阅读大量童话、寓言和故事。

(四 )举办朗诵会

朗诵包括朗读和背诵,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定期举行了古诗背诵大赛,每次都设了很多奖项,大部分学生都获得了奖项,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让一年级的宝贝爱上阅读 篇3

[选材篇]

一年级是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给孩子选择任何书籍,目的都是为了让他们保持阅读的兴趣,而不是学会什么高深的学问或者认识更多的字。给一年级的孩子最好选择文字量不大、篇幅短小、内容有趣生动的图书。

童话类

一年级的孩子大都喜欢读童话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想象力丰富,能满足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但是一年级孩子喜欢的童话大都是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比幼儿园里读的情节更为曲折的故事,而且富有幽默感。

诗歌类

一年级的孩子对语言的韵律仍然十分敏感,有趣而琅琅上口的诗歌仍然会博得他们的青睐,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的诗歌通常有一定长度,比三言五言的童谣复杂得多,并且,内容有一定的情节性,一般来说,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诗最受他们的欢迎。

图画书类

一年级孩子适合读的图画书非常多,实际上,图画书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可以让识字量不是很大的一年级新生从听故事顺利过渡到自主阅读,是最为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读物。

动手动脑类

平时在家里读书,如果读的是可以结合书中描写的方法做一些游戏或者是试验的书。会让孩子感觉更加开心,而且这类书籍也对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方式篇]

不同的孩子,读书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奖励式阅读

将书做为礼物送给孩子,或者将读好玩的书,作为对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一种奖励,这对促进孩子读书的渴望会有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大多数家长都知道。对孩子来说,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就越想要,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得到的奖励也会格外让孩子喜悦和珍惜。使用这种方法要特别注意的是读物的选择。最好是图画书或者游戏书等让孩子看了就喜欢的书籍,这样才能更好调动孩子去赢得奖励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互动式阅读

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父母读一段,孩子读一段,最适合这种方式的是诗歌类书籍,因为琅琅上口的句子特别适合大声地朗读。另外还有一种互动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猜书里的谜语、做书中的游戏,这样的阅读可以不拘时间。

分享式阅读

家里来亲戚朋友的孩子时,拿出有趣的游戏书和手工书,让孩子们一起阅读和玩耍。还可以让孩子拿出读过且喜欢的文字书和图画书,让他读给别的小朋友听,这对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我已经会读书给别人听了”的自信感都非常有好处。

计划式阅读

这种方式只适合于一些比较热爱读书且有阅读基础的孩子。制订阅读计划,首先要选择一些长度适当的读物;其次。要让孩子学着自己制订计划;另外,计划中应该包括其他的活动,如做作业和游戏的时间。可以给孩子一张好看的彩色纸,用尺子打好格子,然后让他自己去填写计划。如果他每天都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任务,就让他在表上贴一朵小红花或者是一颗小星星,这样孩子会因为自己完成了计划而产生成就感,可以帮孩子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好习惯。

[几种错误的阅读方式]

在孩子读书时不断提问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不认识字或者看不懂故事而频频提问,这一来会造成孩子在阅读中的心理压力,二来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既然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孩子读书的时候就尽量不要多问,而是自己也找一些书看,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如果孩子主动向你提问,不要急于回答,而应该以反问的形式,如“要是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等问题来促使孩子自己思考。

让孩子读注音版的读物

如果孩子以拼音为基础来阅读一本书,他肯定会把主要的注意力用于看拼音而非看文字,所以注音版的读物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而且会让孩子产生“不看字也照样可以读书”的概念,所以,应该给识字不多的孩子购买图文结合较紧密的图画书,大人先给孩子读这些书,再让孩子自主阅读,这样可以让孩子由理解故事过渡到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阅读,而且图画书的文字量不大,而情节又大都比较生动,最能调动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

让孩子写读后感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文字表达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让孩子去写读后感,只会令孩子因为表达不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而增加烦躁感和对读书的畏惧心理。不过,可以让孩子用画画、做读书卡片、复述故事、编故事等形式做一些简单的读书记录。※

阅读的乐趣一年级作文 篇4

当我有一本书的时候,我会爱不释手的拿着它,妈妈叫我吃饭,叫了半天我都没听见,最后走到我面前大声的叫我,我才反应过来要吃饭了。有一本书我走路看,吃饭看,妈妈生气的说我:“你一天到晚看那本书,姿势还不是对,早晚把眼睛给看坏了。”虽然妈妈这么说我,可我还是那样看,两天就看完了一本很厚的书,妈妈就说我: “这样看不好,要慢慢看,自已的看,不能一扫而过。”可我不喜欢再把我看过的书在看一遍。我就几天把书全给读了。终于,妈妈不再给我买书了。我只好再把以前读过的书再读一遍了。唉~~咦?当我再读一遍的时候,我发现和第一次读的感觉不一样了,没有无聊的感觉了,还发现我有了新的收获,还知道我以前看书多么不细心,导致我错过了很多精彩的部分一年级作文:读书使我快乐文章一年级作文:读书使我快乐出自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611679.html,请保留此链接!。我把以前的书又读了一遍,觉得好极了,最近我不想买什么书了,觉得这些书全是我的故友,别人认为这些故事是假的个我却认为是真的啊!

我喜欢读书,所以我的书很多,我的书橱几乎全满了,我的书有很多类型,有故事书,神话书,科幻书,漫画书……

令我开心的是阅读的时候,让我沉迷在主人公的世界中,仿佛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忘了烦恼,忘了世界。我就讨厌别人叫我,打断我读书。

读书使我快乐,使我沉浸在主人公的世界里,使我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见闻。

小学一年级英语阅读理解练习 篇5

今天我们要完成一篇有关“布朗先生和太太”的阅读,适合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使用。看看我们会了解到有关他们的什么内容呢?看完后记得答题,然后看“注解”,最后看“笔记整理”。

Mr Brown lives in a nice house in a small town with his wife, Mrs Brown.From Monday to Friday he works in an office near his house.He is free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He has a nice garden beside his house.He likes growing flowers and he often works in the garden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The flowers are very beautiful and Mrs Brown likes them very much.She often helps Mr Brown.()1.Mr Brown lives in _________with his wife.A.a city B.a small town C.a big town

()2.He works_________ days a week in his office.A.four B.five C.six

()3.He isn’t _________on Saturdays and Sundays.A.free B.busy C.happy

()4.He likes _________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A.working in his garden B.walking in his gardon C.looking at his garden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6

一、带领孩子一步步走入“悦读”的殿堂

“悦读”顾名思义就是喜欢阅读。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识字量小,就需要我们老师一步一步地把他们带入”悦读“的殿堂,让他们真正喜欢读书,会读书。

(一)由“听”入手,点燃孩子的读书兴趣。

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识字少,大部分孩子不会使用拼音,因此,不能自主地阅读课外读物。“听”给了孩子一个世界。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精彩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给孩子们一片幻想的天地,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还为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坚持每天“听读”一个小故事。

每天早晨,我都会给孩子们读一个故事,力求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把孩子们带进故事中去,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文字的魅力。我从童话故事入手,先选择那些篇幅短小,主人公是小动物的故事读给孩子们听,不一定非要他们明白故事的道理,只要喜欢听就足够了。慢慢地,我们再读《小猪唏哩呼噜》、张秋生小巴掌经典童话系列,当一个故事读完时,他们眼中开始有了期待,期待着我再读一个,这种期待就是他们想读书的欲望。慢慢地,我会鼓励孩子们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们的想象力是远远超过我们所预想的。孩子们的视野一天比一天开阔,语言表达也一天比一天流利,而且在故事中还能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读完《顶呱呱的呱呱先生》,我们班的小佳琪说:小青蛙助人为乐,把温暖送给大家,让我明白了:幸福藏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的喜悦里。这样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广泛“听”书。

我们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取材最好广泛一些,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最喜欢模仿老师,如果我们经常读哪一类的故事,孩子们就会去读哪一类的书,有一段时间我经常给孩子们读科学小故事,结果班里很多孩子书包里都多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所以我们就给他们读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引导他们广泛阅读。

我们别小看这每天的一个小故事,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一个故事就能慢慢地把孩子们带入阅读的殿堂,渐渐为孩子们展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二)由听到读,阅读的兴趣慢慢高涨

1、?自己拼读,体验成功。

随着汉语拼音的学习,识字阅读的深入,孩子们慢慢地不再满足于每天听故事,开想要始自己阅读。当我们学完汉语拼音的那一天,我郑重其事地对他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已经学完汉语拼音了,咱们能够借助拼音自己识字了。今天晚上,谁想读书给爸爸妈妈听呀?”孩子们一听,都纷纷举起了小手,嘴里喊着:”我!我!„„”我趁热打铁,说:“那好,谁回去读了故事就让爸爸妈妈记在作业本上,我看看谁真读了,谁在这里吹牛!”

就这样,孩子读书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为了不当“吹牛”的人,那天回去,他们都给爸爸妈妈读了故事。一开始,我让他们阅读短小的带注音的文章,每篇文章大约几十到100字,慢慢地根据自己的识字水平逐渐阅读篇幅长的文章,内容多是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拼读能力,一举两得。

2、“星”级评价的激励。

对于孩子们的读书情况一定要有评价机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课外阅读的评价方式:读完一个故事,我就会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十朵换取一颗智慧星。过一段时间,根据星星的个数,评出班里的“读书小明星”,给读书小明星发喜报,拍照片,并举行“隆重”的颁发仪式,就这样,荣耀与幸福引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3、每天的读书成果展示

每天来到学校,我都会留出一些时间让孩子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昨晚读的故事,孩子们一个个讲得眉飞色舞,我还选出优秀的在班内展示。上台讲故事的,都能获得一颗智慧星。别小看这颗智慧星,它可是要十朵红花才能换来。孩子们为了把故事讲好,为了这颗智慧星,纷纷阅读各种故事书,以获得班内展示的机会。

就这样,孩子们渐渐爱上了自己读书,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与成就感。

(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

孩子毕竟是孩子,读书的热情来的快,走的也快,这时候需要我们再给他们添把火。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和灵活多变的读书形式是学生们的最爱。

1、图书漂流,延续学生的读书热情

一天,我拿着一本书故作神秘地走进了教室,说:“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的新伙伴,就是它——《打喷嚏的兔子》,你们可别小看这本书,它会漂流,但是呢,它只漂到那些喜欢读书、喜欢学习的孩子那里。谁在这一天中有最好的表现,这本书就漂到谁那里。”孩子们的小眼顿时亮了起来,小腰挺了起来,都希望这本神奇的书能飘进自己的书包。漂流书的形式既能唤起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又能让他们更自觉主动地学习。

现在每天早晨的故事时间也变成了由拿到漂流书的孩子来朗读。每个拿到书的孩子,都觉得这是最高荣誉,要得意好一阵子呢。我给他们指定其中的一个故事,让他们提前准备一个晚上,第二天再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如果故事太长,还可以要邀请自己的伙伴来帮助阅读。就这样,这本书在孩子们手中传递着,精彩故事每天继续着,“故事大王”也不断脱颖而出。同学们每天都在盼望着,盼望着漂流书能漂到自己的手上,所以课上表现都有很大的进步,尤其到了周五,孩子们会表现得更出色,因为今天拿到漂流书的,周六、周日也可以拥有它。

我们班的调皮鬼冯毓,没有一分钟是安静的,可是为了得到漂流书,这几天都坐得端端正正,小眼盯着我,我故意暂时忽略他,看她能坚持多久,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还是那么认真,这时,我在班里大大地表扬了他:“今天,我们的漂流书要漂到一位进步最大的同学那里,他就是——冯毓!”同学们都为他鼓掌,他走上讲台的样子可以说是雄赳赳、气昂昂,那副神气劲儿就不用提了。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利用周末时间,他把这本书都读完了。我当然还是拿起了表扬的武器,在周一的读书课上,我大大地表扬他:“大家知道吗?冯毓同学把这本书都读完了,这里面的每个故事他都能讲给大家听呢!大家信不信?不信,你们就听听!”在大家诧异的眼光中,他走上讲台,绘声绘色地讲了故事——《用手说话的小犀牛》,当然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与惊叹声。渐渐地他变了,上课变得专注了,也更喜欢读书了。就这样,漂流的故事书让学生们渐渐爱上了读书,上课也更加认真了。

2、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等活动。

通过:朗诵会,故事比赛、谜语大比拼、读书交流会等各种比赛,评选出各种“阅读之星”,在班上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一次,班级开展“春之声朗诵会”,孩子情绪高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早早地从课外书里选出相关一些小诗歌、童谣等,反反复复练,绘声绘色地读,结果活动非常精彩。

还有精彩的“成语故事大赛”,同学们纷纷准备了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来争得我们班的“成语故事小明星”。我班的刘泽是个不够自信的孩子,在成语故事比赛之前,我就悄悄地鼓励他:“刘泽,老师相信你在这次的比赛中,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好好努力吧。”他高兴地点点头。果然,在这次“成语故事”比赛中,他声情并茂地讲了成语故事《亡羊补牢》,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并且获得了“成语故事小明星”的称号。从此,他更爱读书了,也更加自信了!

我想,这就是课外阅读的魅力。

3、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

由学生经过自己筛选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行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这样既达到训练阅读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学生们纷纷介绍自己的好书,与同伴们分享,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一只孤独的乌鸦》、《安徒生童话选》、《跑猪噜噜》„„

同学们还把自己喜欢的书带来,放在我们的图书角,同学们一有时间就找班级的图书管理员借阅,对于同学们自己推介的好书,大家读起来特别起劲。

4、“奖励”来的读书时间。

我还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带到学校里来,由于孩子们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课堂上,只要是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就可以随时拿出自己喜欢的书来读,这也是对完成学习任务快的学生的奖励。孩子们为了获得“奖励”来的读书时间,都积极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渐渐地,孩子们逐渐养成了一有空余时间就来读书的好习惯。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就这样,班里的读书氛围渐渐浓郁,孩子们的朗读水平、表达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二、家校配合,共创和谐的读书氛围

我们学校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书面作业,因此,读书就成了我们每天的重要作业之一。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读书氛围。

1、新生家长会上的读书动员。

开学的新生家长会上,我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有执教高年级的经验,我就告诉家长,在我执教的孩子中,读书多的孩子在知识的理解,各科的学习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以此,在家长的思想上激起一点浪花,引起一定的震动,从而让家长们在思想上有足够的认识。

2、读书计划的共同制定。

家长会上,我们共同制定了我班的读书计划。家长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一个故事。在家长读完故事后,要让孩子自己再把故事复述一遍,最后,试着让他们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这样能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建议家长,在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不要给孩子任何负担,要耐心地当一名听众,鼓励孩子去说,哪怕孩子说得不完整,也要及时表扬。精彩的故事为孩子们认识世界打开了又一扇窗,每天的复述也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3、强调家长的榜样作用。

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 篇7

一、养成学生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刚刚开始接触文字之类的东西, 而养成自觉读书与选择书籍的良好习惯就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步。书本作为学生成才与进步的法宝, 发挥它的关键作用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不要单纯追求拥有书本的数量, 而是要追求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在图书馆或者书店选择自己喜爱的读物, 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开阔视野。对于一年级学生喜爱的读物, 我们要经过精心的选择, 选择那些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书籍引导他读下去, 读完后, 可以听听他的观点与想法, 将其说法中的优缺点挑出来并与他进行交流。交流后试着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道理来区分书本的好坏、适合与否, 逐步地培养学生选择好书的能力, 并逐渐养成读好书的习惯。古语有言:“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说的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在心理上认为是自己的书就不会那么快速而认真的阅读了。事实上, 这仅仅是拥有了书本而不是拥有了知识。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最好的方法是大人借阅他们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来给他们读,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又能培养学生读书的自觉性。在这样的情况下, 因时间仓促不允许他偷懒, 加上兴趣的促使, 小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

二、阅读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进程中强调让学生把阅读与思考紧密联系起来, 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 在一年级《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使用以读代讲的方法, 在读中不断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 使这堂课上得生动而流畅。首先让同学自由地朗读课文, 思考小松鼠要找的花生在哪里, 然后让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 最后他们一致得出结论:原来花生是埋在地里的。同时在同学们发言的过程中, 让他们带着多个为什么来思考, 最后让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并且回答问题, 以致这堂课的氛围异常热烈。特别是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 纷纷发言, 积极地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和解答。所以说, 只有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相结合才能够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

三、阅读与看图训练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课文中插图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开始讲解课文之前, 请学生们先看图, 并通过看图让他们对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东西进行讨论。从而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描述图上画的是什么, 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然后教师将图文对照讲解课文。比如, 在一年级下册《春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仔细看课文中的插图, 让他们自己描述插图中的春天有哪些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观, 并将课文中的景观与自己身边的春天进行对比。由于课文插图生动形象, 以及对身边春天的接触, 所以学生描述得声情并茂, 而且还添加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接下来让学生阅读课文, 看课文如何将图像内容转化为文字信息, 同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简单地对自己身边的春天进行描述。这种活动的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所以说将阅读能力与看图训练相结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入佳境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四、阅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

假如我们说“阅读与思考”是信息的录入与贮存的话, 那么“说话”就应该是信息的录出与释放了。因此, 学生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就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被提上了高度。我们都知道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 在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的教学活动中,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后, 点名叫了一个同学来读, 读后, 我问:“你读得很认真, 但是听了你的朗读后, 老师头脑中并没有出现小熊的可爱形象呀?大家能想象一下, 小熊活泼的样子吗?所以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 我们要把自己想象成住在山洞中的小熊, 然后才能够表达出小熊笨拙可爱的样子。”就这样在我的启发下, 大家开始讨论小熊在山洞中活动的样子, 不一会儿就涌现出许多奇妙的想法, 并各抒己见, 滔滔不绝。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意境中,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课文的内容, 将阅读、说话、情感三者紧密结合, 正所谓“一石三鸟”。所以, 将阅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又一个路径。

总之, 在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我们应按照学生心理特点, 创造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让每个学生喜爱读书、自觉读书, 进而将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一种享受, 这样才是我们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高褒奖。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在各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此, 本文主要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赵彦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10, (11) .

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 篇8

一、仔细观察是培养阅读图形能力的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所以培养学生在有序、有效的阅读图形过程中,搜寻有关的数学信息,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运算过程,锻炼数学语言的组织和表述能力,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线段信息和文字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础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读图能力呢?

1.注意观察的有序性

一年级学生在观察图形时,往往只注意图中较明显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随意而无目的。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有目的地观察情境图的能力。如在一年级准备课“生活中的数——可爱的校园”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再按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如图中有哪些物体等。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有序地数出各种物体的数量,并根据画面上的物体有序地提问,引导学生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做到有顺序、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画面信息中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观察事物的能力。

2.注意观察的指向性

例如,一青年教师在教研活动的磨课过程中,第一次试上“动物乐园——比较多少”一课时,出示情境图后问学生:“小朋友们,这幅图美吗?图上画了些什么?”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地,小猴在树上爬,小动物们玩得很开心……学生的回答都不着边际。五分钟过去了,教师满脸着急……这种现象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如情境图中可爱的动物、鲜艳的色彩等。因此,在学生读图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避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与所学内容无关的信息上。在第二次教学时,教师可换个问题导入:“小朋友们,这里是动物乐园,小动物们玩得很开心,有哪些小动物呢?各有多少只?”这就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所需要的数学信息上,为进一步观察发现数量间的特点和关系打好基础。在培养学生观察读图能力时,观察要求指向要清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寻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中去,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以提高读图的有效性。

3.注意观察的生活性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对自身生活经验激活、利用、调整和提升的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基础,数学中的许多数量关系都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以图文结合形式呈现的问题时,在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以后,还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理解图意。比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这一单元里,有很多问题都是通过实物图或情景图来呈现信息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甚至是把书中的场景搬到现实中来,在课堂上加以展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确定前后、上下、左右。有些文字叙述更加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体验,以准确理解图意和题意,达到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目的。

培养学生数学读图的能力,是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基础。直观地识图会对以后分析抽象的文字起到铺垫的作用。识图、读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时刻注意,并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细细品读是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关键

培养读图能力是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起步。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学生都学会了拼音,识字量也增加了,重点就要转移到培养文字阅读能力上。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较慢,理解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1.解决字音、字义问题,读通题目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这就阻碍了学生顺利地进行数学阅读活动,进而导致不理解题意。如一道习题,要求是“厚的打√,薄的打○”。其实,这一题很容易解答,可一年级学生根本不认识“厚”“薄”两个字,如果教师不先帮着解决字音、字义问题,学生怎能理解题意?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目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文字类型的题目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对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进行解释。通过学生跟着教师读、学生自己读等形式,让学生做到读通题目,进而理解题意。

2.养成认真仔细的读题习惯,读准题目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答题目时经常会只用眼睛扫一遍,从中提取几个数字,就开始动笔解题了。如一道应用题:“停车场一共停了37辆车,开走6辆,还有几辆?”学生看到“一共”两字,就断定这道题用加法,不再认真往下读题目。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读题习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用手指着读、轻声地读,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读懂题意,从而逐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3.咬文嚼字,读懂题目

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有时也可以用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帮助阅读。如在教学“小兔子有8只,比小熊多2只,小熊有几只”这道题时,我在一位学生读题后提问:“这道题中哪句话、哪个字最重要?”然后请学生们有意地将重点句、重点词读得响亮一些,并画一画或圈一圈,读完后再问“到底哪种小动物多,哪种小动物少”。学生只有在数学阅读中养成咬文嚼字、细细推敲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

三、形式多样是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动力

学生有了一定的练习经验之后,便会产生凭经验做题的懒惰思想,而忽视阅读。这时,我们不妨采用多种阅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让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读给大家听,或采用分组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这种摒弃单一、形式多样、富有趣味和竞争意识的读题方式,自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教会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共同合作,从课堂练习抓起,从习惯抓起,对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训练,就一定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我们的教学也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街道青年就业创业情况调研报告下一篇:58同城seo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