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拼音iu

2024-06-25

部编版一年级拼音iu(精选6篇)

部编版一年级拼音iu 篇1

ao ou iu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o ou 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o ou iu”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音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复韵母“ao ou iu”的发音。拼读有关音节。了解“iu”的标调。

难点:“ao”的发音是难点,口型唇位到位,才能正确发音。

三、教学准备:课件、头饰拼音卡片、相关实物。

四、课时安排;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前准备:师生共唱《上学歌》。

2.谈话激趣:“同学们,太阳都升起来了,可是单韵母宝宝们还在家里呢!咱们请他们出来,和我们一起做口腔体操,好吗?”(课件出示单韵母小屋)让学生请出里面的单韵母宝宝,和它们打个招呼,做单韵母发音练习。3.“真好!同学们的发音真准确,请听!”(课件出示ai、ei、ui)让生复习复韵母的发音方法。“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复韵母宝宝ai、ei、ui,它们也在锻炼身体呢!那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发ai的音的?(生答)ei呢?ui又是怎

样发出来的?”(请生发音,师强调是从前一个字母快速的滑向后一个字母。)过渡:(齐读ai、ei ui,强调口形的滑动。)请同学一定要记住这个发音的小窍门,今天我们还要用到它。单韵母的本领可真大呀!除了能组成“ai、ei、ui”外,还可以组成另外的新朋友呢!想不想跟他们交朋友啊?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位新朋友。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学习应该是个综合能力发展的过程,观察、说话、学习拼音应该整合在一起。

二、进入情境,学习ɑo、ou、iu的发音

师:想和他交朋友就要先找到他们。(出示图片,让学生从图中看都有什么。)(一)学习韵母ɑo。1.情境导入。

导言:出示奥运五环图。小朋友请看这幅画,在哪儿见过这幅图?“奥运会”的“奥”就是复韵母ao的第四声,它的第一声就是ao的音。

2.讲解发音:ao发音方法:ao发音时先摆出a的口型,然后向o的口型滑行,由大到圆,一口气呼出就发出了ao的音。

3.师示范读“ao”。生齐读,指名读。

4.尝试标调认读四声。

(1)师:ao很喜欢戴帽子,戴上帽子他就更漂亮了。现在我们给他戴上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生认读四声。

(2)师:这些韵母宝宝最喜欢和声母做朋友了,现在小朋友们帮他们找到好朋友吧。(出示戴调韵母āo áo ǎo ào,让学生戴声母头饰上台组成音节拼读。)

(3)出示图片跟读音节。课件出示:图片和带调音节,每幅图配有相应的带调音节。出来一幅读一句。

(4)课件出示戴调音节学生练习拼读。

(二)学习复韵母ou

导言:老师考考孩子们,看谁的眼睛最明亮能找出发“ou”的音的事物。

1.师讲ou的发音方法:发音时先摆出o的口型,然后口型收拢发出u的音,口型由大圆到小圆,就发出了ou的音。2.戴调认读“ōu óu ǒu òu”。

3.练习声母与ou的拼读。(师:看到ao都有那么多声母朋友,ou也把他的声母朋友请来了。)(小组合作拼读,再找学生读,自由拼→指名拼→开火车拼。)

(三)学习复韵母iu 师:孩子们刚才学的真认真,为了奖励大家,我带大家去看海豚表演吧。(出示图片找找图中有谁,在干什么?)1.“游泳”的“游”读成第一声就是“iu”的发音。还有哪

个地方有iu的读音?“加油”的“油”。引出iu的读音。2.iu的四声练习。

学习iu的标调,复习标调歌,出示ui的标调。

4.拼读音节。出示小牛的图片,接着出示小牛踢球的图片,练习说话。(小组合作拼读,开火车拼读,男女生分组读。)

三、拓展练习。

师:刚才我们学了这么多新的音节,实际上他就在我们身边,现在老师带你们到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地方去找找他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超市的背景图。同时拼读音节。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真的小超市,请看(出示实物)。1.学生试着购物,看物品上的音节进行拼读。2.学生跟着拼读音节。

四、练习书写。

1.导言:小朋友们读的这么好,相信小手一定也很灵巧,会把字写得很漂亮,现在让我们比一比吧。

2.师示范书写ao ou iu。(师:复韵母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他们是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写的时候要靠拢些,写匀称,写在中心。)3.生跟着书写。

五、出示本课作业。板书

ao ou iu

四线格书写

ao ou iu

部编版一上拼音测验卷 (1) 篇2

姓名

得分

一.

按顺序默写声母

二.

按顺序默写6个单韵母

三.

照样子用“—”画出下面音节中的韵母

dǎɡǔ

hǔpí

mùmǎ

ɡuójiā

shuōhuà

四.照样子用“—”画出下面音节中的三拼音节。

ɡuóqí

zhuǎzi

huāduǒ

dǎhuǒjī

shuāyá

ɡuòhé

ɡuójiā

chīɡuāzǐ

五.

照样子用“—”画出下面音节中的整体认读音节

zhìxù

rìchū

yǐzi

ɡuóqí

wūyā

cuòwù

shùzì

yǔyī

shísì

sījī

六.照样子用“—”画出下面音节中的声母

ɡuójiā

qìchē

mǎlù

tǔdì

báhé

shuōhuà

ɡūdú

húxū

qímǎ

zǔfù

七.照样子写出音节〔ɡ—ǔ→(ɡǔ)〕

d—ú→()

z—u—ǒ→()

j—ǚ→()

sh—u—ō→()

sh—ù→()

x—ǘ→()

八.看图选音节,抄写在下面的拼音格里。

dàmǎ

shāfā

āyí

shīzi

九.看图读音节,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bàbɑ()shù()píchē()shù()

māmɑ()shū()qìchē()shū()

十.照样子分解音节〔chá→(ch)—(á)〕

tù→()—()huá→()—()—()

ɡū→()—()zuò→()—()—()

qǔ→()—()jiā→()—()—()

部编版一年级(上)拼音练习(二)

姓名

得分

一.填写声母。

m

n

二.填写单韵母。

u

o

三.默写学过的10个整体认读音节。

四.把声母抄写在下面的四线格里。

j—i

p—q—ɡ

o—e

b—ɑ—d

t—f—k

五.根据拼音内容,画出图。

qìqiú

huāduǒ

dàshù

六.按要求给下面的音节标上声调。

第二声:ɡuo

qi

zu

huɑ

du

第四声:jiɑ

ci

ke

zuo

zi

七.照样子写音节。例:〔d—ǎ→(dǎ)〕

ɡ—ǔ→()

h—u—á→()

x—ǜ→()

x—i—à→()

j—ǚ→()

zh—u—ā→()

八.下面音节中有错误的打“×”正确的打“√”。

ɡǔ()

ɡūɑ()

pǔ()

kǔ()

xí()

xíɑ()

qǜ()

xǘ()

九.看图给音节加调号。

chushi

huxu

huɑduo

zhizhu

部编版一年级拼音iu 篇3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u的拼写规则并观察插图,掌握j、q、x和ü相拼组成音节ü要去点的拼读规则。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音节卡片、挂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u。

1.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u,请学生认读。

2.设问引导学生回顾ü和y在一起要去点的规则:大y后面带的小朋友是谁?

学生回答后追问:ü上的两点去哪儿了?

3.引导学生回忆儿歌:谁能背背儿歌帮助大家记住它? “小ü见大y,脱帽行个礼,去掉两点还读ü。”

二、音节拼读,掌握j、q、x和ü相拼要去点的规则

1.大屏幕出示j、q、x和ü相拼的音节。教师:声母j、q、x也很喜欢和小ü牵手做朋友,组成一个个的两拼音节。

j-ǖ→jū q-ǖ→qū x-ǖ→xū

引导学生观察音节,自主发现规则。教师:仔细看看上面的3个音节,你有什么发现?

/ 2 学生回答后出示拼读规则:“小ü见到j、q、x,脱帽行个礼,去掉两点还读ü。”

2.练习拼读:你能自己拼读上面的3个音节吗?学生练习拼读--个别矫正--开火车读。

3.联系生活巩固拼读:请你给这3个音节找找朋友,大家一起读读吧。

jū 鞠躬

居住 qū 蛐蛐

弯曲 xū 胡须

需要

4.出示j、q、x和ü组成音节的四声练习拼读。5.练习巩固,拼一拼下面的音节词。hú xū

xǔ duō

gē qǔ

jú huā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 篇4

一、对这套教材的定位。

本套教材通常被称为“部编本”。对此,主编温儒敏教授做了较详细地解释,这一版本的教材并不仅仅是挂了教育部的名儿,而是,编写过程是真正由教育部来抓的。尽管“部编”本仍作为“一纲多本”的一种,与其它版本共同使用,但推出以这个版本为基础的“国编”或“统编”教材是大势所趋。

我这么说,就是要向各位老师解释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次新教材的推出,并不是等同于以往的教材例行更新修订,而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她饱含着中央领导集体对小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寄予的殷切希望。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这套教材,用好这套教材。用陈先云老师的话说,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我想,作为一线的教学主任和语文教师,我们也应该站在这个高度,去谋划、实践我们的教学工作。

二、研制、编写、使用本套教材的背景和意义。我想摘录于漪老师的几段话回答这个问题:

母语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智力的发展、素养的提高,关系到日后公民的素质,社会的文明程度,切不可掉以轻心。记得德国纳粹头子、人类大灾星希特勒曾说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从他们的学校入手。”这样的场景触目惊心,能不警钟长鸣吗?

重“外”轻“中”,甚至以牺牲母语的学习为代价,不仅得不偿失,而且是数典忘祖。

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根。对一个国家的侵略,第一是军事,第二就是语言。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重不重视,学不学得好是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个学科、一门课程的问题。

一个文明的、有素养的民族对自己的语言文字是视若珍宝的。语言文字对外是屏障,对内是黏合剂,它蕴含着民族的思维方式。

老实说,以前我或者我们从没有从这样的高度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也正是党和国家忧虑的问题,我们培育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都没有这样的思想和觉悟,温水里煮青蛙,哪来的战斗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套教材的研制、编写、使用,被寄予厚望,而我们一线教师,是这项工作的最重要的一环,是最有力的力量,因为我们是实践者,我们可以将潜在的思想和智慧变成现实的生产力。那么,这套教材能堪此重任吗?教材的编写者对此是乐观的。教材的执行主编陈先云老师在谈到他的教材时,眼睛眯起来,都乐开了花,就像看着自己最可爱的婴儿。一幅幅插图、一段段文字、一篇篇文章、一个个创意,他都视若珍宝,讲得滔滔不绝、津津有味。我们如能像他一样,爱上这本书,爱上语言文字,哪有教不好的道理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本套或本册教材的编写特色。

三、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使用建议

本套教材是在我们正在使用的2001人教版的基础上编制的,所以,我们如果要研究教材编写的理念,把研究新旧教材的变化作为突破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任何一项变化都是有意为之,改变的背后,都隐含着观念、理念等深层次的提升。

本册教材与老教材比,有以下几点明显的变化: 1.教材编写结构、顺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最明显的一项就是在拼音教学前安排了集中识字。整体结构为:入学教育《我上学了》;集中识字两单元共10课;汉语拼音教学两个单元共13课;课文四个单元共14课。中间穿插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内容。

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是先集中识字后学拼音的安排。编写组做出这样的调整,主要是考虑降低难度,体现幼小衔接,自然过渡。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上来就学汉语拼音,内容上的知识量较大,难度较大,所以,编写者把这部分内容放到了大约两周之后。先识字也突出了汉字学习的重要地位。汉语拼音只是帮助识字的一种手段,在汉语拼音产生之前,我们的汉字就已经传承了几千年,所以在不依赖拼音的帮助下识字,通过口口相传识字,也并不违背规律。另外,我们字音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依赖汉语拼音而存在。

根据我的经验和理解,我觉得这种设计是在凸显一种理念,那就是在生活中识字。我们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用到汉语,见到汉字。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自觉识字,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介绍识字方法和经验,识字教学就会充满乐趣。本册教材,课文总数减少了,识字量减少了,也适当降低了识字教学的难度。对于这样安排的初衷,徐轶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们搞的是国民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的目的不是选拔,而是平等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步骤去学习。所以,我们教学的原则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我们本册的识字量300个,写字量100个,是一个保底的量,这个底线必须守住,尽全力让所有的孩子学会。但对于有能力、有兴趣的孩子,我们允许、支持并倡导他们生活中识字、自主识字。我曾在一年级做过尝试,只要我们注意引导,孩子们识字兴趣很浓厚,识字能力很强,原因很简单,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什么社会?信息社会;孩子们生活在什么地方?祖国的母语环境中。只要有了主动识字的意识和愿望,识字的机会太多了,如能这样,识字将成为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

编写组降低具体教学难度是经过统筹考虑的。从更高的层面对我们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我个人用三个词来形容这种变化,那就是:返璞归真、轻装上阵、目标明确。具体是这样定位的:拼音教学教到什么程度?拼音只是拐杖,能够读准字音,帮助识字就可以了;识字教学如何定位?要把识字与阅读统一起来,识字为阅读服务,阅读巩固识字,识字教学能够帮助阅读就可以了;阅读教学呢?目标则是课内学习课外运用,引导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所以,我们不提倡反复操练、过度训练,并不是要降低要求,相反,我们有更高、更全面、更长远的能力、育人目标。

关于识字教学,陈先云主编还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建议:我们可以在开学初,什么都不教时,直接拿出课后的300字检测一下学生的课前识字量。我们可以把这300(因多音字重复实际是304个)字打印出来发给孩子们每人一张,让他们自己检查自己,哪个生字宝宝已经认识,已经和它成了朋友,就自己打上小对号,然后让家长定期检查、核对,读错的、不认识的擦掉对号,新会的打上对号。吸引孩子们自主识字、生活中识字,比一比谁能尽快和全部300个生字宝宝都成为朋友。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课本中学,在生活中学,反正是认识这三百个字。你什么时候认识了都可以。2.理念上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这两个理念已经融入了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大家在使用教材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注意这两个方向。这两项考虑,也是在对以往语文教学进行纠偏。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用于漪老师的话说:“把学生框在教室里,框在题海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这是极其有害的。”“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社会交际工具,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课文学习是‘一掬水’,课外学习是‘江河湖海’,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而忽略生活实践,这无疑是‘小学而大遗’”。我们的语文课堂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重课内,轻课外,甚至没有课外阅读和学习。于漪老师用“三少一多”来形容: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量少,写作量少,练习册多。她说:“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还要读形形色色的辅导班,这样所剩无几的一点可怜时间,就是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而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也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的繁琐分析和频繁提问占去了。”“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

作为一线教师,作为学生家长,对于上述问题,我们既熟悉又无奈。但我们必须尝试改变。

所以,编写者致力于把学生引向生活实践,引向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与“和大人一起读”板块,是教材编写的一大创意,它力图把课外阅读纳入到课堂教学体制中。

使用“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板块时,大家注意,这一板块并不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内容,它的定位应该是提供了一个读书交流的平台。用安徽省芜湖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李波老师的话说,课本提供的几篇文章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平台,培养阅读兴趣,指导读书方法,提供展示平台,检查课外读书效果。这里的“大人”,理解得可以较宽泛,可以是爸爸妈妈,可以是邻居家的哥哥姐姐,还可以是高年级的同学,也可以是老师。3.就全套教材看,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精读课主要是老师教,讲得比较细、精,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兴味;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由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很多情况就是自主性泛读。两种课型功能不同,配合进行:一个注重学习,一个注重运用。为了更好地区分两种课型,进入中学后,改精读课为教读,该略读课为自读,其结构就是:教读——自读——课外阅读。(“教读”“自读”这种说法,我从钱梦龙老师的书中读到过,不知道是不是钱老师的首创,不管是不是,我还是推荐大家读一读钱梦龙的《教师的价值》这本书)在小学,我们虽然仍采用精读课和略读课的说法,而且,我看到,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并没有精读和略读之分。但我觉得,作为执教者,我们应该有统览全局的高度和不满足于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研究探索精神。

关于课外阅读,重要的是学生真实的阅读实践,提倡自由阅读、自主阅读、无功利心地阅读,别总是动不动就交流读书心得,写读后感。陈先云老师强调:为了写的阅读是无趣的,功利性使阅读变得无趣。用温教授的话说,现在,小孩子最怕去公园,因为去了公园就要写作文、写日记。以功利性的读书要求,损伤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一辈子受伤,得不偿失。

还有就是讲课不区分文体,无论是小说、戏剧、说明文、散文、古诗、现代诗歌、民间故事等,一律按记叙文讲。致使有的孩子在学完《普罗米修斯》这篇文章后,就真的认为,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就是混淆了神话传说和记叙文的区别。所以,中高年级教材出现了按文体组织单元的形式,专门研究某一文体的语言表达特点。

4.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可以说,我是怀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听完温教授阐述这部分内容的。因为这一理念和我们的目标序列体系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

一直以来,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比较模糊,我们的语文课本一直都是选文式,课本提供了教学的凭借、例文,但对具体的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却比较模糊、笼统,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到底要教什么不清晰,许多老师自己也说不清楚。

因为提倡能力训练,许多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进行语文训练。所以,现在的语文课堂表面上尽管非常活跃,但教学内容、体系上是“乱”的,“干货”下不来。面对这一情况,教材编写组做了折中的选择,就是采用两条线组织单元结构。除继续沿用以往按“内容主题”组织单元的方法外,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交际训练)分成若干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和习题设计之中。

之所以称为暗线,是因为编者将“隐在”的知识体系暗含在五个渠道中:教师用书;单元导语;思考题和拓展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初中的补白。小学是前四个。的确,长期以来,我们的小语课堂,一直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教师糊里糊涂地教,学生糊里糊涂地学。老师、学生忙忙活活,但到头来,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所以,我们区的教研团队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已经创造性地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与本套教材的“隐在”相比,我们的目标体系更加“显性”,更加序列化,便于操作,便于实际把握。

所以,我们必须坚定地落实目标导教、导学、导测评的思路,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把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教学,做为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 正如高主任所说:“如果目标不清楚,我们的教学思路即使‘像花儿’一样,又能有多少效益?我们在搞高效课堂建设,目标不清楚的课堂,恐怕连是否有效都不是很清楚。”

我们用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方法解决教学目标随意、盲目的问题。用检测目标达成情况的方法,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学目标序列体系完全符合温教授的要求。我觉得我们的目标序列体系,正好是有了语文的知识体系,但并没有体系化。因为我觉得,温教授所说的“体系化”,是指完全以语文知识体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突出工具性,强调训练,降低人文性,这就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正因如此,钱梦龙老师35年前在浙江金华顿悟的三句话:“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前两句被写入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但第三句就没有入选,就是为了防止走向极端。所以,我们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辩证关系。“文以载道”,“文”和“道”,形式和内容,本身就是一体的、统一的,不可分割。这就要求我们坚守语文的本职工作,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文课;但又不能只顾语言,不顾思想,认为思想性是思品课、历史课的任务,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我在几年前,曾经对人文性和工具性有过一些想法,尽管可能不严谨,但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这样理解也能解释通。

就语文课程来讲,工具性是目标、是结果,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但就具体的学习任务来讲,人文性就是目标。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理解和表达,都是要弄懂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意思。我们学习这门课程,掌握这门工具的目的,还是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意思(人文性)。

就阅读一篇篇文章而言,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准确理解文章意思,即人文性,就是我们的目标;但就这个学科而言,就不是这样了,工具性才是这门学科的本职工作和目标,其它学科都不承担这个责任。而工具性就藏在我们阅读、探究、最终读懂文章人文性的过程中:在大家一起阅读、相互启发的过程中,大家由读不懂,到读懂;由理解得不准确,到理解得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理解的能力(工具性)也在提升。

所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关系就是:通过读懂一篇篇文章的意思(人文性)来达到准确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工具性);通过写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人文性:有思想、有深度)来达到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熟练表达能力(工具性);通过一次次听懂,准确把握说话者的意思(人文性),来达到准确听话的能力(工具性);通过一次次准确、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人文性),来达到准确表达的能力(工具性)。

简单说,作为范例教学,语文学科就是通过对一篇篇语言文字人文性的探究来达到学科终极目标,即工具性的。

这也就是高主任反复强调扎扎实实读懂每一篇文章,强调严格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的原因。

对于任何一篇课文和任何一节课,都提倡研读,提倡读懂,提倡目标的达成。反对任何一个环节的随意性、盲目性。所有教学方法的选用与指导,都应明确地指向如何读懂、读透文章。

5.增强国家意识,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母语都在传递着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取向。我们国家组织人力、物力来编教材,首先就是要体现国家意志,要依托语文课程的育人优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根本目的所在。我们的教材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增强国家意识。因为我们课文传达出来的理念,我们老师传授给学生的思想,都在塑造着孩子们的价值观。“立德树人”的“德”在这里不仅仅指政治,更是指道德、规范、理想、情操、法则等美好的品质。

而这种传递不能是空的,应该是真实的、自然的、富于情感的,要减少教化。温教授用了“润物无声、自然渗透”八个字来规范我们的教育原则。用温教授的话说,“立德树人”不是穿衣戴帽,而是要化为血肉。

我们要有意识地增强国家意识,传递正确、鲜明的价值取向。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的大是大非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鲜明地表达立场,而不能默许迁就、模棱两可。陈先云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执教《麻雀》一课时,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老麻雀应该不救小麻雀,原因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就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讲小猴子下山,老师赞扬小猴子,说小猴子能否定自我。这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这是从小的方面讲。那从大的方面讲,我们的语文课程,必须要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对党的认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在这一点上,我们小学老师责任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党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里,就看我们培养出什么样的接班人。

四、具体的教学问题及答疑情况整理

1、本册最后专门给出的22个常用笔画,从学习初就要求掌握,要求达到:会认、能写,这部分内容应该严格要求,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因为这是以后学习的基础的基础。

2、在书写技能上,要求正确、规范、整洁、美观

3、在写字教学上也强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比如指导“我”这个字的书写可以分四步:①学生独立练习斜钩;②与卧钩对比,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③学生在指导后练习,教师巡视,看还遇到了哪些问题;④书写后的作品展示。一个原则:教师的“导”一定建立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

4、在拼音教学上,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其实这种降低是针对不恰当的、被拔高的要求而言的,拼音的价值就是帮助识字的工具,它是工具,不是文字,不提倡听写、默写。但对于“准确地拼读音节”这一要求,应该严格要求,其它方面降低要求,就是为了对这项内容提高要求,这是拼音教学的底线,不会拼、拼不准不行,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5、巩固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运用,不一定要通过书写来识记。

6、有老师问,学生在幼儿园、学前班已经学过了汉语拼音,是否仍需再系统地教一遍。答案是肯定的:应该。但我们可以在充分了解情况后,有所侧重。

7、对于发音方法的介绍,原则上不强调,但也不要求完全不涉及。因为我们认为,大多数音是可以通过模仿来学习的。但可以利用发音方法的指导,来纠正方言中易错读音。对于这些发音的区别,孩子听不出来时,发音方法就派上了用场,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孩子注意圆唇不圆唇、送气不送气来纠正发音。

8、针对28页这样“有的两拼或三拼音节”没有标出发音过程,有的老师问,是否要求直呼。徐轶老师回答,不是,拼音过程非常重要,一定要让学生拼,在拼音的过程中学习拼音的方法。

9、本套教材采用带调拼读的方法,所有韵母都带调读,带调拼。这就要求在学习字母的时候,要求学生准确认读带调字母。

10、音节的选用注意与生活的联系是否紧密。目的是让孩子学的音节都有意义,减少无效劳动。举例:fo只有二声有实际意义;ri只有四声有实际意义。

11、在教四声时,提倡做手势辅助学习。

12、在指导孩子区分iu和ui、ei和ie时,可以教孩子先摆出首字母的口型的方法。

13、检测学生拼读能力,可以采用:从高年级的课本里选出50个难字注音后,让孩子试拼,看能否拼准。

14、有老师问,在写话时,孩子的错音、错字怎么办?徐轶老师认为,我们应该在容错的方面更加宽容一些,对于音节和没学过的汉字,孩子写错,我们可以宽容一些,我们可以给他标出,激励他改正,但可以不作为检测和扣分的依据。

15、汉字教学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强调音、形、义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一定将字形的学习指向字音。

16、识字教学提倡借助语境复现,通过阅读巩固。这里的语境指的是非课文语境,也就是要求换个地方也能认识。

17、有老师问,“日”的第二笔是横折还是横折钩。答:横折。

18、提倡课外习题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而不是像数学一样,讲完课后,再统一练习。

19、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全程渗透,全程高度关注。具体做法:①有意识地提供表达机会;②激发交际勇气,创设安全的表达环境;③培养交际习惯:有礼貌、注意场合、对象等。

20、倡导课外阅读,建议采用“1+x”的方法:教学一篇带多篇;推荐人教社分年级上下册配套的《语文素养读本》。

21、对于入学教育板块“我上学了”分为三个内容:“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我上学了”体现的是教学理念的变化,不是以教育者的姿态,讲究师道尊严。而是以平等的姿态,跟孩子分享他们成长转折时的快乐,见证他们的成长。下边的三个板块,有着不同的功能,“我是中国人”指向国家认同,学生在读“我是中国人”时,能够感觉到骄傲就很好;“我是小学生”关注角色转变,学生如果能读出自豪就很成功;“我爱学语文”则注重情感的激发、习惯的培养,如果能真正激发出他们学习语文的快乐意愿就非常理想。

2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我的一点儿建议

1、作为语文老师,真诚希望各位老师加强读书和学习。温教授最后也动情地说,说一千,道一万,要想教得好,还得老师自己读书,每天能挤出半个小时读书,你就可以做语文老师了,只要少上网,少看微信,就有时间看书了。

另外,希望大家加强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整理。陈先云老师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今后语文学科将用“语文核心素养”取代“三维目标”的说法。那么,语文学科包括哪些核心素养?小学阶段应该着重培养那些素养?分散到具体年级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呢?我想,我们尽管具备了一些相关专业知识,但是,许多老师,包括我自己都还不太成体系,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相关知识又是非常重要、必备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学习。

高主任对这部分专业知识、把握尺度及达成策略有大量系统、详细的解读和阐释,我们应该把高主任的相关文章作为研读的重点。

希望大家加强学习,把功夫用在课前,你学到的东西越多、越系统,你的课堂就越轻松,越自由,幸福指数越高。如果现在的课堂不让你很满意,就请你开始学习吧。学习能改变这一切。

2、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姓语名文。一定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来。

3、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和喜欢探索的品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4、培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用陈先云的话说,这套教材“好教”,但“教好”不易。这就需要我们独立思考、钻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辩证地看待问题,不绝对化,“过”与“不及”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大家真的别僵化地理解某句话或者某个观点,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后再做出判断和决定,既不人云亦云,也无需标新立异。

六、教师用书如何使用

9月1日上午,高主任上传了教师用书电子稿,9月2日中午高主任又上传了人教社教学资源的网址链接。我利用双休日,有重点地细读了教材前半部分的配套资料。我发现,人教网上陆续上传的关于本册教材的资料,绝大部分都是教师用书上的内容。所以,接下来,我想对如何充分、恰当地使用教师用书,谈谈我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首先,我要说,教师用书非常完美,为老师们提供了非常充实、恰当、实用的教学资料,对老师们处理教材时可能产生的困惑以及需求,想得非常周到。这使我想到了,陈先云老师在讲座中的一句话“这套教材‘好教’,但教好‘不易’”。看到教师用书后,我觉得我必须认同陈老师的这句话。使用这套教材的确“好教”,他给出的配套的教学资料太好了,丰富、实用,甚至可以直接拿来就用。所以,对于一些新任老师来说,也无需有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实在不行,直接在他的教学设计上进行修改就能使用,就能上课了。这就是“好教”,这就做到了“下可保底”,因为教辅资料很好地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对于教师用书的定位,编者是这样说的:“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的参考用书,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把握教材特点,领会编写意图,明确教学要求,并提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建议。需要强调的是,本书中的教学建议、教学设计、课时安排等,只是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的基本依据,仅供参考使用。教师要结合当时、当地、本人、本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进程。”

但审视教师用书后,我觉得仅仅把教师用书定位为参考用书,对于有些内容来讲,定位有些偏低。比如对教师用书前边安排的“教科书编写思路”“教科书主要内容”“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和编写意图” 等四部分内容定位,就不能定位为“参考”的性质。因为作为部编教材,这几部分所包含的编写理念体现着党和国家对我们如何进行教学的方向性、原则性、理念性的关切,对于这几部分内容中的理念、观点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体会、领悟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坚决落实。

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也可作为我们细化每节课教学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因为编写组在编写过程中,对将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分布到每一册,是有一个统筹的安排和考虑的,我们可以参考编者的意见和观点。

对于教师用书的具体内容,包括单元说明及每课的教材解析、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举例、教学资源等内容的使用,我想结合对教材的使用谈谈我的看法。

个人观点,教师用书中的单元说明、教材解析、教学目标三部分内容,应该与教科书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因为这三部分内容与所对应的教材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它们清晰、细致地阐释了编者对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补全了教材的空白部分。剩下的内容,包括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举例、教学资源、课时安排等则可一并看做教学参考资料。对于这两部分内容如何使用,我个人观点,总的原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批判性地借鉴教学参考资料。

对于教材具体内容,我更提倡创造性使用,发展性使用,我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用教材教”这一观点,陈先云老师很有不同意见,他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实际,就是老师们的能力达不到。他现场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请老师们说一说什么是课程。你连什么是课程都说不清楚,怎么用教材教?当然,我觉得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教材编者,他珍爱着自己编出来的东西,那么多好的资源、理念、创意,你弃之不用,不仅可惜,且心疼。就像,你把人家的珍珠当玻璃球用,人家能舒服吗? 在充分考虑陈先云老师的担心和关切后,我觉得我们使用教材的原则应该是:在充分尊重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的基础上,仍要创造性地使用。

“充分尊重”就是教师授课前必须要借助教师用书中的单元说明、教材解析、教学目标等内容充分地研读教材、读懂教材、读透教材,正确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仍要创造性地使用”是因为再好的教材都无法直接拿来就用,必须有老师的消化吸收的过程,必须经过再创造、再处理才能使用。而且有些内容教材编者解读得太细、太全,给执教者留下的再创造空间太小;有些内容,教材编者总在说,给学生留下地自由学习、自由思维、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太少了。如果我们仍要按照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去上课,很可能会陷入“教教材”的窘境,进而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我们就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石家庄的王万青校长所说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就是基于这一考虑。其实,说白了,就是使用的过程必须有教师的思考,必须经过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处理才能很好地使用。但对于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原则,我觉得应该是批判地借鉴。因为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不应该满足于使用他人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作为一线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还是要“以我为主”。这些教学设计、教学建议,只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参考资料。

教材编者也支持并鼓励我们这样做,所以编者特别强调:“本书中的教学建议、教学设计、课时安排等,只是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的基本依据,仅供参考使用。教师要结合当时、当地、本人、本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进程。”

我建议,逐步实现:先自己设计出教学设计后,再看教学参考资料。这样既开阔了我们的思路,又避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被他人局限。

徐轶老师在答疑时,谈到了避免把“新教材”教成“旧教材”的问题。我觉得,新教材“新”在思想和理念上,所以,我们在借鉴时,也要注意审视一下他的设计思路和理念是否先进,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理念。

大家应该突破一个思维定式,那就是:书上的东西一定是对的,人教社给出的东西一定是先进的。我说,不一定。

比如,几位编委反复强调降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乃至阅读教学的难度:拼音教学只要能帮助识字就行了;识字教学只要能帮助阅读就行了;阅读教学只要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帮助他们课外阅读就行了。

但我觉得,人教社给出的部分教学设计,在降低难度,把孩子引向语文生活,引向课外阅读上做得还不够好。有的教学设计中,“教教材”的程度比较重。有些课的问题出在太庄重,太像课,太正规,太追求课堂的完整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本职责任、直接目标,致使教学目标不鲜明、不突出,胡子眉毛一把抓,仍然可能使语文教学积重难返,无法瘦身。

比如,《我上学了》这一单元,只是入学教育单元,一幅图,几个字,怎么进行教学设计呢?他也能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时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课文、作业设计等十几个方面满满当当、正正规规地设计一两页。这是降低难度还是提高难度?

我觉得,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更放松心态: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只要方向没错,目标明确,我们的教学应该是自由的、轻松的,愉悦的,一定要突破固有思维,千万不要“穿新鞋,走老路”。

我觉得,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我们的自主空间非常大,怎么处理都可以:既可以一页一页地处理,也可以先总后分地处理;既可以用1课时,也可以用2课时,还可以用3课时;还可以按教师用书的建议,用5课时。文字和图片的空白处,既可以补充这个,也可以补充那个,完全不用跟谁学,不用程式化,完全可以进行个性化处理。没必要受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其实有时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框住了。

但方向不能错,目标不能偏,虽然这部分没有写字、认字的任务、目标,上完课,学生仍不认识“我”“国”,也没问题,也可以;但语文学科是有目标、有方向的,那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既然是在语文学科的框架内的入学教育,我觉得也应该让它有语文味,不脱离语言文字,这是我们进行教材处理的一个原则。另一个就是体现教材的人文价值,《我上学了》体现以平等的姿态,跟孩子分享他们成长转折中的快乐,见证他们的成长;《我是中国人》意在渗透国家认同意识;《我是小学生》体现角色转变;《我爱学语文》意在进行情感的激发、习惯的培养。只要遵循了这两条,我们的设计、处理就应该是自由的,不受程式化限制的。

比如《我是中国人》这一页,我想这样处理:可以投影出示这一页或板书这几个字,让孩子们自己认;然后让认不全的孩子跟周围的孩子问问;接下来请学生试读;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读准字音、指导朗读;接下来就是说,说说你了解的中国,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心情怎样?并顺便指导有感情朗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言适时板书词语,比如上周在实际教学时,一个孩子说:“我是中国人,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说中国话,要是让我说美国话,我就不高兴了。”我当时表扬了她,说得好。并板书“高兴”“中国话”,让孩子试读,教师教读,并指导孩子读准字音。

也可以让孩子谈谈图画,谈也要适时地进行听话、说话的指导,因为这是语文课。接下来,我就会带领孩子们通过词语、图片认识中国:我会在大屏幕上出示楷体大字“北京”让孩子们认,有孩子认识就让孩子读,究竟对不对呢?我会先出示北京的标志性图片或地图,然后领大家读,指导读准字音。如果所有人都不认识,也好办,我先出示图片让孩子们猜,还猜不出来,我就领着大家读,并指导读准字音。读完还要请同学说说对北京的了解。

就这样,我会出示大量的词语和图片,比如:“人民大会堂、汉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长江、黄河、长城、三沙市、钓鱼岛、中国地图、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等词语和图片,吸引孩子们生活中识字的欲望和意识。学完一遍,还可以让孩子们回顾一遍这些词语,可以顺序出现,也可以随机出现,不为一次学会,只为让他们与生字见面,多次复现,逐步学会。我也会允许孩子讨论,这个字与刚才出现过的字是同一个字。不要向孩子们传递太强、太正规的教和学的信息,让他们在轻松、自然的语文生活、语文游戏中学会。

《我上学了》一页,我会把老师的名字、同学的名字、“男女”及课程名字 “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词语制成幻灯片出示给学生,然后还会给每个孩子发一张课程表,让他们自己认字。我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生字生词在孩子们生活中多次复现,让他们产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欲望和习惯。课上或课余时间,我还会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课外认识的生字、生词请家长帮忙写在卡片上,向全班展示。

我还会建议他们,多读课外书,在阅读中识字,巩固认字。

我跟大家说出我的这些想法,并不是说我的想法有多好,要大家也这样做。而是希望大家在大的方向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能够解放思想、打破常规,自主地、创新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自己的课堂。其实,教材也好,咱们区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也好,给大家留下的自主空间、创造性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批判地使用教参及网络上的教学建议、教学设计等,不是实在没有思路,就要先备课,后参考,不能图省事,不能用别人的教学设计代替了自己的思考。

最后,强调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是高主任特别叮嘱在培训结束前强调的:第一件,现在新教材的各种培训、解读资料及教学资源已陆续上传,我再次把网址传给大家,希望大家坚持网络学习,坚持下去,随着网络学习,进行教学;第二件,一定要加强学生读写习惯的养成教育,如,高主任多次专题强调的倾听的习惯,写规范字,读准字音的习惯等,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1、 理解课文,能够想象出集市上热闹的情景。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1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识字。

教学准备:

可以准备一些实物,如镰刀、姜、蜡等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物品。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韵文,识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大家到农贸市场走了走,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妞妞一起去赶集,到集市上看一看。(板书课题)

读文、识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指名读课文,画出你叫不准的字。

3、 随机识记二类生字。

做一下猜字游戏或是拍字游戏,加强二类字的识记。

4、 同桌之间配合读课文。

5、 拍手读课文。

6、 在课文中学习一类生字。

吓:使人害怕,威胁 扩词:吓唬

(he)恫吓、恐吓

跳:左右结构 形声字 字义:1、蹦,跃,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引申为越过,通路。2、一起一伏地动。

扩词:跳跃、跳高、跳远、跳绳、跳板、心跳

三、 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虚宫格中字的整体结构再书写。

四、 游戏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1、 复习巩固生字,朗读课文。

2、 课后习题。

(1) 读一读,连一连。

(2) 读课文比赛

(3) 采蘑菇,涂色。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篇6

新教材解读

马龙县旧县小学 罗聪升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本学期,历时近五个年头的部编新教材终于在热切期盼中显出真面目。为引领一年级语文教师准确把握这套教材的特点,切实使用好新教材,我通过研读新课标,将新、旧教材进行对比阅读,查阅相关资料,对新教材进行了解读。

一、部编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几点变化

部编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采用大开本排版、水墨画插图,显得大气优雅,赏心悦目。新教材有哪些变化呢?

(一)、调

1、教材板块调整

原版教材第一单元是拼音教学,新版教材第一单元是识字教学。为什么要这样改呢?拼音教学的定位是工具——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识字难度低于学拼音的难度,这样编排便于和儿童的学前生活相连接。

2、识字与拼音比重调整

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目前的2单元;识字由原来的8课调整为现在的10课。目的:体现了新课标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要求;体现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

3、选文调整

新版本教材共有14篇课文,保留了原来5篇课文,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去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乌鸦喝水》、《小蜗牛》等9篇课文。选文突出了经典性、时代性,选用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的内容,一些经典课文又恢复了。选文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一条线是“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4、字种调换

新教材将字种调换为儿童使用的高频字。例如:《小小的船》,原版本要求会写“见、白、田、电”,新版本要求会写“月、儿、白、里”。《画》,原版要求会写“人、火、文、六”,新版本要求会写“水、去、来、不”。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高频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写高频字,容易而有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能够带动后面的学习。

(二)、减

1、内容减少

和原版本相比,新版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了,由原来的20课减少到14课,拼音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2单元。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内容的调整和融合,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2、识字量减少

由原来的400个减少到300个。目的:降低初入学的难度,放缓坡度,减轻负担,呵护孩子爱学习的天性。

(三)、增

1、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新增的《金木水火土》、《江南》、《春节童谣》、《剪窗花》等,这些内容具有中国传统元素。

2、语文园地增加了“识字加油站”“和大人一起读”2个栏目。全册8个单元,有6个“识字加油站”。“识字加油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识字,分担了课文识字的教学任务,把使用频率高但又不好在课文中呈现的字编排起来。6个识字加油站,共完成31个会认、6个会写的任务。

“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有儿歌、故事、童话、童谣。这个栏目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引导孩子从口语过渡到书面语,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从一年级开始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的路,是语文教师分内的事,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3、增加了笔画、笔顺规则、偏旁,这些内容让识字教学更清晰、更科学。

4、增加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

例如:拼音中的情境图;认读课程表,泡泡语提问“看看你的课程表,星期三有什么课?”;52页“说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和孩子的名字发生联系;71页的“说一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95页的“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这些内容联系儿童生活,关注儿童成长。

5、增添了“连环画课文”。鼓励孩子运用识字成果,自主阅读。不认识的字鼓励孩子猜读,特别是借助图画猜读。

(四)、融

尽管新版本教材分单元组织教学,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教学内容融合性更强,综合性也有所加强。例如:新版本的拼音教学,一改原版本着重形似的特点,既有口语交际,又有拼音识字,还有观察和思维等。

总之,改版后的语文教材,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更符合语文教育规律,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针对新版本的备课建议:

1、重新研读《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其中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2、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把系列和课标要求对照,互为补充。

3、研究这些“要点”(知识点,训练点,也就是讲课的重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课,体现梯度,体现螺旋式提升。

三、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一)、汉语拼音

1、准确把握目标要求,体现弹性。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请注意,课标是把汉语拼音放在“识字与写字”里边,并没有独立列出一条。这就从一个方面表明,学汉语拼音的目的是借助拼音认读汉字和查字典,提高识字效率,而不是为了掌握拼音阅读的能力。因此,汉语拼音的“地位”要适当,不要摆得过高,要降低难度。

2、突破难点,充分利用情境图学习,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

教材中的情境图有几个特点:①呈现有趣的故事情境。②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③以相应的事物示音或示形,帮助学习字母。④能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拼音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情境图。例如:26页学习声母d t n l,可以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字母——发现共同点——巩固字形

新课标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我们在教学中要巧妙地设计一些小游戏,帮助孩子学好拼音。例如:37页语文园地二中的“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还可以和同桌做手指操,摆出字母:o c g x e;和家长一起摆图形:b——d,q——p,f——t等等。

3、注重运用,拼音教学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新教材中,在汉语拼音中加入了识字、儿歌这种做法,一方面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汉语拼音学习阶段丰富的学习内容,增强了趣味性,有利于各方面相互促进,整体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对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要重点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拼音认读汉字,说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二)、识字与写字

1、识字、写字编排特点:

(1)、识写分流,多识少写:认300字,写100字;放缓坡度,减轻负担;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体验阅读的乐趣。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识字:识字一、二,共90个字;识字加油站,30个字。分散识字:汉语拼音,32个字;课文,147个字。

(3)、合理安排识字写字序列。科学选择字种:高频常用字,构词能力强的字优先。合理安排字序:写字由简单到复杂,由独体到合体。

(4)、教学要求更清晰,重视识字方法、识字能力和写字指导。

2、识字写字教学建议:

(1)、凭借插图,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具有吸引力。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处理好“图”与“字”关系,从而帮助学生识字、学词。

例如:在学习《日月水火》这一课时,可以按这样的步骤来学习:展示字的原始图形——出示古体汉字——出示楷体汉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能提高识字的兴趣与效率。(2)、引导观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例如:在学习《小青蛙》这课时,可尝试这样教:①借助拼音读儿歌②去掉拼音读儿歌③画出跟“青”有关的字,引导发现形声字左边的形旁表意,右边的青表示读音。④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把识字过程转化为一个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发挥创造力的过程。(3)、和游戏结合。《大小多少》生字多为合体字,可以设计“开心碰碰车”游戏,让学生们用部件组新字,巩固识字。

(4)、渗透字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5)、鼓励在生活中识字。

(6)、多次复现,复习巩固。把字放在词、短语、句子中,多次反复出现,以做到温习巩固的作用。

(7)、重视写字指导,指导要到位。

按照识字规律指导,指导独体字时,要让学生掌握笔画笔顺,关注主笔的占位;指导合体字时,要注意部首、比例、占位、相邻部位的交叉等;指导要注意坐的姿势、执笔的姿势;指导书写要有五个环节:观察、范写、描红试写、讲评、再写巩固提升;要按照课标新提出的要求:随堂练习,天天练习,课堂练习数量不宜太多,要讲究质量。

(三)、阅读教学

1、新版教材编排特点: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2、阅读教学建议:(1)、加强朗读指导

① 新课标对低年级段的朗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②低年级的朗读尽量不要过多讲技巧,老师要范读、教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要逐步提升。读书要求,从读出来到读正确,从读正确到读流利。

③读书内容,从读字、词到读句子,从读句子到读段落。中间一定要强调读出标点符号。

④读书形式,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学生自由读,读给同桌听,读给家长听„„ 总之,要在一遍遍练读中,把规范的书面语揉进孩子的生命,让孩子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得到锻炼、得到提升。

(2)、重视阅读方法、策略的引导

部编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例如:《青蛙写诗》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项链》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教学中,要由圈词到画句,提取相关信息,促进阅读理解。

(3)、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①积累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除了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来积累好词佳句外,还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对语言的积累。

②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不是理解整篇文章内容,而是理解重点词句。几个问题扎堆提问,让孩子们理解整篇课文内容,这是违背新课标原意。

③积累语言时,要多读多背。对好词佳句、常用句式和优秀篇章,只有真正记住了,积累下来,那么运用也就得心应手。

(四)、口语交际

1、教材编排特点

要求更清晰,指向更明确;构建了目标体系;选择适当的呈现方式。

2、教学建议:

(1)、口语交际要面向一定对象,(不是自我表达)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为目的。(2)、口语交际的课堂价值在于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提升学生在生活中交际的能力。(没有“比一比,看谁说得好”的语句)

(3)、口语交际要拒绝表演,要在自然、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进行。(4)、口语交际外在表现的是口语表达,实际体现的是综合素养。(5)、按新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的表达。

(五)、和大人一起读

1、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设置目的:幼小衔接;口头语过渡到书面语的桥梁;亲子阅读;共享阅读。这样真正体现了:儿童阅读要进课堂、进课表、进教材、进评价。

2、教学建议——在游戏中共读(1)、我是主角

读完一本书,把故事中主角的名字换成孩子的名字,还可以把孩子小伙伴的名字加到故事里。于是,一部以孩子为主角的故事就可以上演了。

(2)、猜故事的前传和后传

读了故事之后,让孩子想想,在这个故事发生之后可能发生过什么故事?在这个故事发生之后,又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常见考试题下一篇:剑桥雅思阅读8原文翻译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