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雅思阅读8原文翻译及答案解析

2024-06-25

剑桥雅思阅读8原文翻译及答案解析(通用8篇)

剑桥雅思阅读8原文翻译及答案解析 篇1

PASSAGE 1参考译文:

时间记录的历史

我们对时间的概念取决于我们测量时间的方式

有考古证据表明,至少50前,早在罗马帝国尚未出现之时,巴比伦人就开始测量时间,他们引进日历来统筹公共活动,计划货物装运,特别是管控作物种植和收割。日历的编排基于三个自然周期:以由地球绕地轴自转形成的连续的光明与黑喑为标记的太阳日;以由月球环绕地球公转形成的月相来衡量的太阴月;以及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四季来定义的回归年。

在人造光发明以前,月亮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尤为显著。尤其对于赤道附近的居民而言,月圆月缺比季节更替更加明显。因此,低纬度地区日历的形成更多受到月运周期的影响,而不是回归年。然而,在践行季节性农业的更偏北的气候带,回归年则更为重要。随着罗马帝国向北扩张,它的活动图表通常都是根据回归年而编排的。

早在罗马帝国建立几个世纪以前,埃及人就已制定了市政日历,规定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30天,此外还有5天用来补充一个近似回归年。每10天以特定星群的出现为标志,这些星群被称作“德坎”(黄道十度分度)。天狼星刚好在日出之前升起,此时可以看见12个德坎横跨天空,而这一现象会在每年极其重要的尼罗河泛洪前后出现。埃及人赋予12个德坎的宇宙意义使他们形成一种新的系统,他们将每一个黑夜区间(之后又将每一个白昼区间)分成12等份。这些时段被称为日光时,因为它的持续时间随着季节更替引起的昼夜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日光时长,冬季日光时短;只有在春分和秋分时白昼与黑夜的时长才是一致的。日光时最早被希腊人采用,然后由罗马人采用并传到欧洲,一直使用了2500多年。

为了在白天记录日光时,发明家们创造了日晷,用太阳阴影的长度和方向来指示时间。水钟与日晷作用相当,用于在夜晚测量日光时。最早的水钟之一是一个水盆,盆底附近有一个小孔,水通过小孔滴出来。随着水降至盆子内表面刻着的小时刻度线以下,水位降低的刻度就表示流逝的时间长度。尽管这些装置在地中海地区十分好用,但在多云并常有严寒天气的欧洲北部却不能一直使用。

机械钟的出现意味着尽管人们可以调试它以记录日光时,但机械钟本身更适合于记录长度相同的时间段。由此引发了一个问题,即计时该从何时开始。于是14世纪初,许多新型计时系统逐渐形成。人们计划将一天分为24个等份,而这些计划因为计时起点的术同而不向:意大利时间从日落开始算起,巴比伦时间从日出开始,天文学时间从中午开始,而德国一些大型公共时钟使用的“大钟”时间从午夜开始算起。最终,这些计时方法被“小钟”时间,即法国时间所取代,它将一天分成两个12小时时段,从午夜开始算起。

最早有记载的以重量驱动的机械钟1283年建于英国贝德福德郡。这种新型计时器所具有的革命意义既不在于依靠向下的重力提供起动力,也不在于依靠齿轮(至少有1300年的使用历史)传递动力,而在于它使用了一个叫做擒纵机构棘轮装置的部件。15世纪初人们又创造出了螺旋弹簧,也被称为均力圆锥轮。尽管主发条承受着不断变化的张力,但该装置仍能为钟表齿轮提供恒力。到了16世纪,人们发明了摆钟。但由于钟摆摆动弧度很大,因此并不十分有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原有擒纵机构棘轮装置的改进装置1670年在英格兰发明出来。该装置被称为锚型擒纵机构,以杠杆为基础,形状像一艘船的锚。钟摆的动作对该设备产生振动,以使它抓紧而后释放擒纵机构棘轮装置的每一个齿,从而使得齿轮精确地旋转。与早期摆钟中所使用的原始装置不同,锚型擒纵机构使钟摆的摆动弧度变得很小。此外,这一发明使得摆钟可以使用长摆,一秒钟摆动一下,从而引发了新型落地柜式造型的开发,也就是落地摆钟。

如今,高度精确的计时工具为大多数电子设备设置时间。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都带有石英钟以控制其运行。此外,从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发射的时间信号不仅校准精密导航设备的功能,还被用于移动电话、即时股票交易系统和全国电力分配网。这些以时间为基础的技术已完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它们无法正常工作时,我们才会意识到人类多么依赖这些技术。

TEST 1 PASSAGE 2 参考译文:

美国航空交通管制

A. 1956年美国大峡谷上空发生的一起事故促成了联邦航空局(FAA)的成立。该局负责管理和监督美国越来越拥挤的天空。由此形成的空中交通管制结构大大增加了飞机在美国的飞行安全,世界其他很多地方也采取了类似的空中交通管制程序。

B.早在大峡谷灾难发生之前就存在雏形的航空交通管制(ATC)。早在20世纪代初,最早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在机场附近用灯和标志旗手动引导飞机。当时,灯标和闪光灯沿着越野路线放置以建立最早的航线。然而,这种纯粹的视觉系统在恶劣天气情况下是无用的。到20世纪30年代,航空交通管制开始使用无线电通讯。首个采用类似于今天的航空交通管制的地方是纽约市,其他主要的大都市紧随其后。

C.20世纪40年代,航空交通管制中心利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出的新研制的雷达和改进后的无线电通讯技术,但管制系统仍然很不成熟。直到联邦航空局分创建以后,美国才开始进行全面的领空管制。而这一事件却是偶然的,因为喷气式发动机的产生突然导致大批快速飞机的出现。这些飞机减少了飞行员的误差幅度,并且需要实际的整套规则以使飞机之间保持良好的分离状态,在空中安全行驶。

D.很多人认为,航空交通管制就是一排管理人员坐在国家机场的雷达屏幕前指挥着抵港及离港的交通。这只是整个场景中的一部分。美国联邦航空局认识到每时每刻都会有许多不同种类的飞机,为了这样那样的目的,在各种各样的天气情况下飞行在美国的空中。因此,急需一个能够容纳所有情况的同一体系。

E.为了迎接这一挑战,美国联邦航天局实施了以下重要措施。首先,让航空交通管制几乎遍及整个美国。一般来说,离地面365米以及更高的地方,整个国家都被管制空域覆盖。在某些地区,主要是靠近机场的地带,管制空域扩大到自地面215米以上的范围,而在紧邻机场的区域,管制空域包括地面以上所有区域。管制空域是美国联邦航空局规定适用的空域。在其他非受控空域,飞行员受到的限制较少。如此一来,那些出于娱乐目的只想短时间飞行而不受美国联邦航空局规定限制的飞行员就只能停留在365米以下的非受控领空,而希望得到航空局保护的飞行员可以很容易地进人管制空域。

F.然后,美国联邦航空局确认了两种类型的飞行环境。在气象条件良好的情况下,飞行员可按照目视飞行规则(VPR)飞行。该规则主要依靠视觉线索来维持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低能见度使建立一套仪表飞行规则(IFR)成为必需。根据该规则,飞行员依靠飞机仪表盘提供的飞行高度和导航信息确保飞行安全。天气晴朗时,管制空域内的飞行员可以选择在目视飞行规则或仪表飞行规则下飞行,而美国联邦航空局 的规定在同一空域同时适用于两套规则的实施。但如果飞行员的仪表等级超出或低于了其必须持有的基本飞行员执照规定的等级,飞行员只能选择遵循仪表飞行规则。

G.管制空域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以英文字母命名。非受控空域被定为F级,而海拔5490米以下非紧邻机 场的受控空域被定为E级。5490米以上的所有空域被定为A级。E级和A级是根据其间飞行的不同飞机类型而划分的。一般来说,通用航空飞机(这类飞机的飞行高度大多不超过5490米)和商业涡轮螺旋桨飞机在E级空域飞行。5490米以上是大型喷气机的领空,因为喷气式发动机的效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高。E级和A级之间的区别在于A级空域中所有的操作都遵循仪表飞行规则,飞行员必须具有仪表级别,换言之,必须熟练掌握飞机仪表的使用并获得许可。因为航空交通管制对整个空域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其他三个等级:D级、C级和B级用于管理机场附近的区域。这三个级别大致分别适用于小型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型城市的机场,包含了一套越来越严格的规章制度。例如,目视飞行规则飞行员如要进入C级空域,必须与航空交通管制建立双向无线电联系。航空交通管制无需提供明确的进人许可,但飞行员必须始终遵守在目视飞行规则下飞行的所有规定。如要进人B级空域,比如飞临主要城市机场,则必须有明确的航空交通管制许可。未经许可进入领空的私人飞行员可能会被吊销飞行执照。

TEST 1 PASSAGE 3 参考译文:

心灵感应

人类可以仅凭思想沟通吗?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灵感应问题一直使科学界意见不一,直至今天依然在学界精英中引发着激烈的争论。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超心理学家冒着遭受那些持怀疑态度的同事们嘲笑的危险,将关于心灵感应的各种断言假说放人几十个严谨的科学研究中进行试验。试验的结果及其启 示甚至将发现该结果的研究者们也分成了几派。

一些研究者认为试验结果构成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心灵感应是真实存在的。其他超心理学家则认为该学科曾试图提出明确的科学论证,但却失败了,因此正处于瓦解的边缘。不过,怀疑者和倡导者却在一 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即迄今为止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证据出自所谓的“ganzfeld”(超感官知觉全域测试)实验中,这一德文术语的意思是“整个领域”。人类在冥想状态下的心灵感应体验报告使超心理学家怀疑心灵感应可能包含人与人之间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十分微弱,以至于往往被正常的大脑活动所淹没。如此说来,这种信号可能更容易被那些沉浸于冥想般宁静中的人检测到。他们所处的“整个领域”有着令人放松的灯光,怡人的声音和温暖的环境。

超感官知觉全域测试试图重新营造这些条件,让参与者坐在一个封闭房间里的柔软躺椅上,听着令人放松的声音,用特殊滤光器将参与者的眼睛蒙住,使他们只能看见柔和的粉红色光线。在早期的超感官知觉全域测试实验中,心灵感应测试包括识别从大型图片库中随机选择的四张图片中的其中一张。试验的想 法是有一个人作为“发送者”,尝试把图像发送给在封闭房间中休息的“接收者”。传递过程结束时,接收者 需要回答四张图片中的哪一张是刚刚使用过的。随机猜测的命中率是25%,但如果心灵感应是真实存在的,命中率应该更高。1982年,此项研究的先驱者之一,美国超心理学家Charles Honorton对第一批超感官知觉全域测试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了高于30%的典型命中率。虽然效果不甚明显,但统计测试显示不能将它归因于偶然。

其言下之意是超感官知觉全域测试方法揭示了心灵感应的真实证据。但这种说法有一个关键的漏洞—— 一个在较传统的科学领域经常被忽视的问题。仅仅由于这种解释排除了偶然因素并不能证明心灵感应一定存在;通过很多其他的方法也能获得积极结果。这些可能性既包括“感官泄漏”,即与图片有关的线索意外地传给了接收者,也包括彻底的欺诈。作为回应,研究者们发表了一份综述,总结了 1985年以前进行的所有超感官知觉全域测试研究,以表明80%的研究都发现了有统计意义的证据。但他们也同意目前实验中尚有太多的问题可能导致积极的结果,他们还草拟了一份清单,要求为今后的研究设立新的标准。

此后,许多研咳嗽弊蛄俗远泄僦跞虿馐裕馐且恢旨际醯淖远涮澹簿褪鞘褂电脑完成许多关键任务,如随机选择图像。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参与,这一想法是要将有缺陷的结果最小化。1987年,Honorton使用“荟萃分析”,即从一系列研究中寻找整体结果的统计技术,对上百次的自动超感官知觉全域测试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虽然没有以往引人注目,却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一些超心理学家仍然为单个超感官知觉全域测试研究之间缺乏一致性感到烦恼。心灵感应捍卫者指出,要求每一项研究都提供令人印象深刻的证据忽略了一个基本的统计事实:检测这些微小影响需要大量的样本支持。如果像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的那样,心灵感应的命中率仅仅略高于概率预测的25%,涉及40人左右的典型超感官知觉全域测试也不太可能检测得到:试验群体根本不够大。只有当大量研究结合在一个荟萃分析之中,心灵感应的微弱信号才会真正明显起来。而这似乎正是研究者们所发现的。

然而,他们肯定当然不会发现主流科学家们的态度有任何变化:大部分人仍然完全排斥心灵感应的观点。至少一部分问题在于心灵感应缺乏合理的机制。

各种理论都被提了出来,很多以理论物理学的深奥思想为重点。其中包括“量子纠缠”:无论两组原子间距离多么遥远,影响一组原子的事件都会立即影响另一组原子。虽然物理学家们用专门准备的原子演示了“纠缠”,但这一现象是否同样存在于构成人类头脑的原子中却无人知晓。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改变超心理学。这使得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该学科的未来不在于收集更多心灵感应的证据,而在与探索其可能的机制。一些工作已经开始进行,研究人员试图识别在自动超感官知觉全域测试中特别成功的被试者。早期的结果表明有创造力和艺术性的人们的表现要远远高于平均水平:在爱丁堡大学的一次研究中,音乐家的测试命中率高达56%。或许更多诸如此类的测试最终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他们正在寻求的证据,巩固加强心灵感应存在的依据。

剑桥雅思阅读8原文翻译及答案解析 篇2

Question 1-Question 3

答案:D E G

关键词:Johnson’s Dictionary

定位原文:全文综合信息处理

解题思路: A选项的all,B选项的only都太绝对了;C选项对应的原文在第4段第4句“Johnson decided…”原文都说了他不需要那么多人来确认语言问题的讨论结果,和选项意思矛盾;D选项说约翰逊字典主要集中于当代文本中的语言,原文第6段第1句“Johnson wrote…”说的是drawn from the Elizabethans to his own time;意思一致;E选项和文中第6段第3句“Working to a deadline…”意思一致;G选项和第6段第5句意思一致;F选项和H选项的定位句分别在第6段“...he had to draw on the best of all previous dictionaries.”和第6段“He did not expect to achieve complete originality.”都与原文矛盾。

Question 4

答案:copying clerks或clerks

关键词:1764/a number of/who stood at

定位原文: 第5段第1句“…with a long desk running down the middle”

解题思路: a number of要求其后填名词复数形式,而此空后面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o又限定要填一个关于人的名词。

Question 5

答案:library

关键词:did not have a/40,000

定位原文: 第6段第1句“The work was immense:filling about eighty large…”

解题思路: 找到定位句后,很容易得到答案library。

Question 6

答案:stability

关键词:James Boswell

定位原文: 第8段最后1句“… in James Boswell’s words...”

解题思路: 原文的conferred on 和 空处的bring to 属于同义表达。

Question 7

答案:pension

关键词:King

定位原文: 第9段1句“… King George III to offer him a pension”

解题思路: offer him a pension 和题目的 was granted a pension 属于同义表达。

Question 8

答案:TRUE

关键词: middle classes

定位原文: 第3段第1句“Beyond…”

解题思路: 题干中的growing跟increase对应这一句中的两个rise,与原文意思一致。

Question 9

答案:FALSE

关键词:Johnson/death

定位原文: 第3段第2句“...as famous in his own time as in ours...”

解题思路: 这句话表明他当时跟现代都享有盛誉,题干与原文矛盾。题干的 well known 为文章里这句话中的famous的同义替换。

Question 10

答案: NOT GIVEN

关键词:several years

定位原文: 第4段内容

解题思路: 按照判断是非题的顺序原则,这题在文章中的定位应该在第9题在文章中所定位的语句后面,同时又应该出现在第11题定位语句的前面,故应该从第3段末开始找一直到第4段中间,我们找不到任何跟题干相关的信息,故此题为not given。

Question 11

答案:FALSE

关键词: academy

定位原文:第4段第4句“Johnson decided he did not need…”

解题思路: 这句话正说明约翰逊并未建立研究院来协助他完成字典的编纂。

Question 12

答案: FALSE

关键词:payment

定位原文: 第4段最后1句“He was to be paid …”

解题思路: He was to be paid……installment对应,明确提到了得到分期付款,跟题干矛盾。

Question 13

答案: TRUE

关键词:assistants/publication

定位原文: 第5段最后1句“He was also helped by six assistants…”

解题思路: 题干中的 not survive 跟文章中这句话的die对应,根据文意,题目表述是正确的。

Test 1 Passage 2

Question 14

答案:F

关键词:biological explanation/teacher-subject

定位原文: F段第1句“…and that Milgram’s teacher-subjects were just following…”

解题思路: 文章F段第一句中genetic,built-in,instinct这些词与题干中的biological explanation对应。

Question 15

答案:A

关键词:explanation/for the experiment

定位原文: A段最后1句“Specifically…”

解题思路: 定位句中的短语in the cause of 即为题干explanation的同义替换。

Question 16

答案: B

关键词:identity/pupil

定位原文: B段第3句“The supposed “pupil” was…”

解题思路: 找到对应句后很容易得出答案B。

Question 17

答案: D

关键词:expected/statistical

定位原文: D段倒数第2句“The phychiatrists felt that “most subjects…”

解题思路: 定位到D段后,发现这些数字都是描述的实验预期的结果。

Question 18

答案: I

关键词:general aim/sociobiological study

定位原文: I段第3句“This, in essence, is…”

解题思路: 找到定位句后,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Question 19

答案: C

关键词:persuaded/continue

定位原文: C段第2、3、4句“Many of the teacher-subjects balked…”

解题思路: 注意go on即为 continue的同义替换。

Question 20

答案: B

关键词:teacher-subjects were told...

定位原文: A段最后1句“Specifically, Milgram told each volunteer…”

解题思路: 定位句说得很清楚:Milgram向每位在试验中扮演教师角色的志愿者明确地解释,试验是为了崇高的教育事业而进行的,是要测试体罚犯错误的学生是否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对应选项B。

Question 21

答案: D

关键词:instructed to...

定位原文: B段最后1句“Milgram told the teacher-subject…”

解题思路: 其中的instructed跟文章中的told对应,按照控制试验条件的规则,不管电压多髙都要直接施加。

Question 22

答案: C

关键词: phychiatrists

定位原文: D段第2句“The overwhelming consensus…”E段第1、2句“What were the actual results? Well, over 60 per…”

解题思路: 由这两句话的反差可以看出,精神科医生的确低估了试验对象对规则的遵从程度,其中的be willing to 跟题干中的willingness属于同义表达。

Question 23

答案:NOT GIVEN

关键词:Yale University

定位原文: A段第1句“...Stanley Milgram of Yale University tested 40 subjects from…”

解题思路: all walks of life是社会各界的意思,我们并不能肯定试验者就是来自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学生。本题属于典型的完全未提及型NOT GIVEN。

Question 24

答案:TRUE

关键词:explain/survival mechanism

定位原文: F段第2句“A modem hard-core sociobiologist might…”

解题思路: 定位句中的advantageous trait 与题干中的positive survival mechanism 属于同义表达。

Question 25

答案:FALSE

关键词:sociobiological explanation

定位原文: H段内容和I段第1句“Here we have two radically different…”

解题思路: 定位句的两句话都在体现出个人价值观在被权威所统治。

Question 26

答案:FALSE

关键词:sociobiology

定位原文: I段整个段落内容

解题思路: 我们在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得知Milgram的实验并未解决社会生物学上的这个重大问题,只不过是证明了这个问题的存在。

Test 1 Passage 3

Question 27

答案:YES

关键词:environmentalists

定位原文: 第1段第1、2句 “For many…”

解题思路: hit-list重要事件的列表,按计划迸行杀害的名单。在这里应该理解为一系列。

Question 28

答案: NOT GIVEN

关键词:1972, only

定位原文: 第2段第2句“...“the Limits to Growth”was published in 1972…”

解题思路: 1972年这个信息只在上面这句话中出现,而按照顺序解题原则,这道题目的答案只能在第二段中寻找,实际上该段并未提到任何关于资料搜集开始时间的信息。所以这是一道典型的NOT GIVEN。

Question 29

答案: NO

关键词: starving people

定位原文: 第2段第3句“Fewer people are starving…”

解题思路: 这句话意思非常明确了,和题目表述矛盾。

Question 30

答案: NOT GIVEN

关键词: species

定位原文: 第2段第5句话“Third, although species are indeed…”

解题思路: 这一句虽然提到了物种,但是并没有提到题目中论述的那个话题。而且,题目其实也是在变相地将新旧物种比较,属于并不存在的比较关系,因此应选择NOT GIVEN。

Question 31

答案: YES

关键词: industrialisation

定位原文: 第2段第6句“And finally, most forms…”

解题思路: 这句话说明工业化早期的确引起了一些污染问题,,故此题选YES。

Question 32

答案: NO

关键词: economic growth/best

定位原文: 第2段第6句“...and therefore best cured not by restricting…”

解题思路: 文中已经明确提到控制污染的最好方式不是减慢经济发展速度,而是加速经济发展。

Question 33

答案: C

关键词:paragraph 4

定位原文: 第4段第2句“Scientific funding goes mainly…”

解题思路: 题目问的是作者提出了对哪个科研领域的关注,定位句明确说明这同样也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印象,似乎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而事实并非如此,言下之意就是要确认好对研究领域的选择,C选项符合。

Question 34

答案: D

关键词:Worldwide Fund for Nature

定位原文: 第5段第3句“Understandably, perhaps, they sometimes…”

解题思路: 定位句明确说明也许有时候他们夸张了事实,选项D符合。

Question 35

答案: C

关键词:paragraph 6

定位原文:第6段第2句“That would matter less if…”

解题思路:题目问的是作者对游说团体的看法,C选项和原文表述一致。

Question 36

答案: B

关键词:newspaper print

定位原文: 第7段第3句“Newspaper and broadcasters…”

解题思路: 定位句说报纸和广播应该提供给公众所需要的,选项B满足读者需求,和原文表述一致。

Question 37

答案: B

关键词:America

定位原文: 第8段第3句“Yet, even if…”

解题思路: 题目问的是作者对美国垃圾问题的观点是什么,定位句说即便垃圾持续增长,人口增长,整个21世纪美国产生的垃圾只占整个美国面积的12万分之一,言下之意,就是B选项:垃圾问题没有我们想象的严重。

Question 38

答案: E. long-term

关键词: global warming/a

定位原文: 文章中最后4段内容

解题思路:这里应该填一个表示正面惑情色彩的形容词,而且这个词要可以和challenge搭配。那么选择范围就缩小到了agreed/right/long-term/surprising/urgent五个词上,,然后再根据后半句but来判断,,作者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态度是乐观的,显然应该是一个与catastrophic相反的词,因此范围最终缩小到了long-term。

Question 39

答案: D. right

关键词:way

定位原文: 文章最后4段内容

解题思路: 要和way来搭配,修饰way。按照题目中句子的含义来说,就是说以一个比较好的,合理的处理方法,就不会有灾难性的影响,只有right是最符合的。

Question 40

答案: I. urgent

关键词: health problem

定位原文: 倒数第2段第2句“…most pressing…”

解题思路: 这句话中的most pressing指最急迫的,最迫切的,正好和词库中的urgent相对应,属于同义表达。

剑桥雅思阅读8原文翻译及答案解析 篇3

张方,河间人也。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yóng),累迁兼振武将军。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庙,帝不许。方遂悉引兵入殿迎帝,帝见兵至,避之于竹林中,军人引帝出,方于马上稽首曰:“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致死无二。”于是军人便乱入宫门,争割流苏武帐而为马鞯。方奉帝至弘农,颙遣司马周弼报方,欲废太弟,方以为不可。帝至长安,以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时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xiāo)距逆诏命,及东海王越等起兵于山东,乃遣方率步骑十万往讨之。方屯兵霸上,而刘乔为虓等所破。颙闻乔败,大惧,将罢兵,恐方不从,迟疑未决。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及贵,以辅为帐下督,甚昵之。颙参军毕垣,河间冠族,为方所侮,忿而说颙曰:“张方久屯霸上,闻山东贼盛,盘桓不进,宜防其未萌。其亲信郅辅具知其谋矣。”而缪播等先亦构之,颙因使召辅,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垣曰“王若问卿,但言尔尔。不然,必不免祸。”辅既入,颙问之曰“张方反,卿知之乎?”辅曰“尔。”颥曰“遣卿取之可乎?”又曰“尔。”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辅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门者不疑,因火下发函,便斩方头。颙以辅为安定太守。初缪播等议斩方,送首与越,冀东军可罢。及闻方死,更争入关,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4.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垣迎说辅日/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B.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C.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D.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方有才能。因为勇猛善战而为当时的河间王司马颙所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后被任命为京兆太守。

B.张方有主见。在洛阳看到军士横行暴虐,就不想留在洛阳,但他没有告诉皇帝,而是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长安。

C.张方交友不慎。张方与郅辅亲密无间,当司马颙派郅辅杀张方时,张方没有任何防备而被郅辅杀害。

D.张方受奸人陷害。张方曾欺辱毕垣,因此被他怀恨在心,毕垣暗中撺掇郅辅在司马顺面前承认张方谋反,最终郅辅也被他们杀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

(2) 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参考答案

4.B (“王若问卿”不能断开,排除A、C;“实不闻方反”为完整的独立部分,应与前后内容断开,排除D。)

5.B (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6.B (“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十’;”分析有误,张方计划让惠帝去祭拜宗庙好趁机挟持他,但惠帝并没有去,后张方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

7.(1) 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

(2) 司马颐于是派郅辅去给张方送信,让郅辅趁机杀掉他……司马颙悔恨不已,又派人杀了郅辅。

[参考译文]

张方,是河间人。生在贫穷、地位卑下的家庭,因为有才能勇猛善战被河间王司马颐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张方在洛阳日子久了,他的军士横行暴虐,竟挖掘了哀献皇女之墓。军民众人议论纷纷,张方不想再留在洛阳,打算要西迁,但仍然隐瞒着西去的意图,想等惠帝外出的机会,趁机劫持惠帝西去迁都于长安。于是请惠帝拜谒祖庙,惠帝不同意。

张方就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惠帝见兵士进来了,跑进竹林里躲避,兵士们把惠帝拉了出来,张方骑在马上对惠帝行礼说:“胡兵猖狂,保卫陛下的力量单薄,请陛下今日临幸我的兵营,我定当抵抗贼寇,誓死捍卫陛下。”在这个时候张方的部下便闯入宫中,争着割夺帷帐做马鞍下的衬垫。张方拥着皇帝来到弘农,司马颐派司马周弼来告诉张方,准备废掉太弟,张方认为不能这样做。惠帝到了长安,司马颐就以张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兼任京兆太守一职。

当时豫州刺史刘乔发布檄文,说颍川太守刘舆逼迫范阳王司马鸠抗拒诏命,以及东海王司马越等在山东起兵,司马颐于是派张方率兵10万讨伐司马鸠。张方进兵屯于霸上,而此时刘乔已被司马鸠打败。司马颐听说刘乔兵败,非常恐慌,想就此罢兵,又担心张方不同意,因此犹豫不决。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等到张方显贵后,张方让郅辅担任自己的帐下督,关系相当亲密。

司马颐的参军毕垣,是河间的豪族,曾被张方欺侮,恼恨地对司马颐说:“张方长期让军队驻守在霸上,知道山东敌军强盛,而徘徊不进,应提防他有变,在他未动之前要做好准备。他的亲信郅辅知道他的阴谋。”而缪播等人先前也这样说过,司马颐因而召郅辅来追问,毕垣预先对郅辅说:“张方准备谋反,人们都说你知道,王爷要是问你,你准备怎样回答?”郅辅吃惊地说:“我实在不知道张方要反叛,这该如何是好?”毕垣说:“王爷若是问你,你就回答是这样。不然,免不了身受其祸。”

剑桥雅思阅读8原文翻译及答案解析 篇4

①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②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①。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③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④(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⑤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②。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③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⑥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致师:叫阵挑战。 ②眇:眼瞎。 ③韩彭:汉初大将韩信 、彭越。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B.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C.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D.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 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是唐高祖年号。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这两种纪年法不能混用)

B.隐太子尝以书招之(指李建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渊称帝后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杀死。贞观二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追谥“隐”,史称隐太子)

C.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指宴席座次居前者。古人宴会时以座次表示地位的高低,座次在前,地位就高)

D.谥“忠武”(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文章通过尉迟敬德投秦王、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B.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囚禁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C.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隐太子一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D.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对前来解说的任城王李道宗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7.翻译下列两个句子(10分)

(1)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2)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参考答案:

4.C

5.A(帝王年号纪年法与干支纪年法可混用,如《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6.D(太宗只是责备,没有处罚)

7.(1)秦王对我实在是有再生的恩德,我正要拿生命来报答他的恩情。现在我对殿下没有什么功劳,哪敢承受这样的重赐?(注意“生”“徇”“其”“赐”的意思)

(2)尉迟敬德进谏说:“作恶的两个人,现在已经被诛杀了,如果再穷追余党的罪,这不是取得安定的办法。”于是这些人全都被赦免。(注意“诛”“穷”“道”“普原”的意思)

参考译文:

尉迟敬德,名恭,是朔州善阳人。隋朝大业末年,刘武周作乱,让他做了偏将。与宋金刚一起击败了永安王李孝基,活捉了独孤怀恩等。唐高祖武德二年,秦王在柏壁作战,宋金刚兵败逃往突厥,尉迟敬德集合剩余的队伍据守介休。秦王派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招降他,于是和寻相献城投降,跟从秦王一起攻打王世充。后来寻相反叛,诸将怀疑尉迟敬德将叛乱,把他抓了起来。屈突通等人对秦王说:“尉迟敬德为人剽悍骁勇,现在抓了他,猜疑和叛乱之心已经结下,不赶快杀了他,后悔就来无及了。”秦王说:“不能这样。尉迟敬德若是一定反叛的话,难道会在寻相(造反)之后吗?”于是放了他,领他到自己的卧室内相见,对他说:“大丈夫凭义气相许,小的嫌怨不值得放在心上,我终不会因谗言而害了忠良。”于是赐给他一些金银,说:“你若是一定要离开,把这些作为你的盘缠吧。” 这一天秦王等在榆窠狩猎,恰逢王世充亲自率兵数万来挑战。单雄信,是王世充的猛将,骑马直接奔向秦王,尉迟敬德催马大喊着横刺过来,单雄信从马上掉下来,尉迟敬德于是掩护着秦王撤退,又率领士兵回来作战,大败王世充军。秦王看着尉迟敬德说:“近来大家都认为你会背叛我,我唯独确保你,并没有其他意思,可为什么报答我这样快呢?”

窦建德的军队驻扎在板渚,秦王命令李勣等作为伏兵,亲自手持长弓,令尉迟敬德拿着矟,攻打窦建德的营垒,大声地叫阵挑战。窦建德的`兵出来,秦王于是领兵稍微后退,杀了数十个敌兵,众多的敌兵越发向前。埋伏的军队冲出,将窦军打得大败。当时王世充兄长的儿子王琬在窦建德的军中作使者,乘坐着隋帝用过的马匹,铠甲华丽齐整,出入于军队中在众人面前夸耀。秦王发现后,问:“谁能够把他捉过来?”尉迟敬德请求与高甑生、梁建方三人一起骑马前往,活捉了琬,牵着他的马回来,贼兵不敢追赶。

隐太子李建成曾经用书信招他来,赠给他一车金器。尉迟敬德拒绝说:“秦王对我实在是有再生之恩,正要拿生命来报答他的恩情。现在我对殿下没有什么功劳,哪敢承受这样的重赐?如果私下里答应您,就会怀有二心,图利而放弃了忠心,这样的人殿下又哪里会任用他呢?” 太子愤怒而停止了收买他。尉迟敬德把这事告诉了秦王,秦王说:“您的忠心就像山岳一样,即使积蓄成斗的金银(送您),又怎么能改变它呢?可是这恐怕不是自保的方法。”巢王李元吉果然派猛士来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打开屋门安然地躺着,刺客来到后,竟然不敢进屋。隐太子等于是在高祖面前说尉迟敬德的坏话,高祖下令要杀了尉迟敬德。秦王在高祖面前据理力争,尉迟敬德才得到赦免。

(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成为了皇太子。当时因受隐太子、巢王的牵涉而获罪的有一百多家,财产都将被没收,人都将被收入官籍(为奴)。尉迟敬德进谏说:“作恶的只是两个人,现在已经除掉了,若是再穷究余党的罪,这不是取得安定的办法。”于是这些人全都获得赦免。

曾经在庆善宫陪同皇上喝酒,有人排列在他的前面,尉迟敬德说:“你有什么功劳,(竟然)坐在我的前边?”任城王李道宗出面解说,尉迟敬德勃然大怒,挥拳将李道宗的眼几乎打瞎。太宗不高兴,宴会结束,召他来责备说:“朕看汉史,曾经奇怪汉高祖身边的功臣少有全身而退的。今天看到你的所作所为,才明白韩信、彭越被杀,并不是高祖的过错。国家的大事,只在奖赏与处罚,意料之外的恩惠不能够多次得到,自己多加勉励,不断地修正错误,否则将来后悔还来得及吗?”尉迟敬德叩头向太宗谢罪。

剑桥雅思阅读8原文翻译及答案解析 篇5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就能称霸中原;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催促,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

(2) 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参考答案

4.(3分)D

5.(3分)C

6.(3分)A(“就能称霸中原”理解有误)

7.(10分)(1)适逢荒年,(程大昌)拿出十多万钱,代交吉州、赣州、临江、南安等地折合为丝织品的夏税。(大意2分, “歉” “输”“折帛”各1分)

(2)现在各方面审理案件依例打算赦免死罪,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信守法令,皇上审察可以赦免就赦免他。(大意2分,“谳狱”“拟”“贷”各1分)

参考译文:

剑桥雅思阅读8原文翻译及答案解析 篇6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1.补充画横线的句子。,(2分

2.结合文段分别概括景春和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观点。(3分)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

5:.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参考答案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共2分,毎写对一句得1分)

2.景春认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人就是男子汉大丈夫。(1分)孟子认为大丈夫既要胸怀天下,不畏强暴,坚守仁义道德的原则,又要有正确的立身处世的态度。(2分)(共4分)

3:(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参考译文

剑桥雅思阅读8原文翻译及答案解析 篇7

《刑赏忠厚之至论》,为宋嘉祐二年(1057)苏轼应礼部试的试卷。主考官欧阳修认为它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十分赏识,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文章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

刑赏忠厚之至论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注释 ①吁俞:吁,感叹声;俞,犹言“然”,表示应允。 ②祥刑:慎刑。 ③方命:即弃命。 ④圮族:毁族。 ⑤忍人:谓性情狠戾之人也。 ⑥祉:犹喜也。 ⑦沮:止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矜:同情

B.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 休:喜悦

C.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士:读书人

D.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遄:迅速

5.C。【解析】士:狱官。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C.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 罔不因势象形

6.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A都为助词,前者补语的标志,译为“得”;后者是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B,前者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后者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C都为介词,前者译为“用”;后者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D均为介词解释为“依照、根据”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应试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策论的题目只是规定文章的内容,并不强求赞成或者否定,仅仅是要求对此问题发表高见。而且这个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是关于国家制度的问题。

B.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作者先以咏叹先王爱民之深,忧民之切开头,紧扣主旨,接着第二段作者又引用体现了先王赏罚之道的事例进行剖析,第三段又从罚不善和赏善两方面依次展开论证,深化主旨。

C.赏罚之道,要完全掌握它,并非易事。轻重的分量,也难以掂得很准。所以作者从经文中拈出一个“疑”字。解决疑难问题的原则就是“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所谓“广恩”“慎刑”,都体现了“忠厚”之义。

D.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在作者看来,统治者动辄施以刑罚,“慎刑”者不多见。所以文章提出的赏善惩恶皆本着忠厚的原则,表现了作者希望不要滥杀无辜的良好愿望。

8.B【解析】从赏善和罚不善

9.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乐其始而勉其终

【译文】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

【解析】乐,为动用法,为……高兴,1分。若译为“对……感到高兴”,也计1分。勉,勉励(鼓励,激励),1分。终,坚持到底,坚持到最后1分。

(2)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4分)

【译文】奖赏时有可疑处应该按照给予奖赏的原则,这是用来推广恩泽的手段

【解析】赏疑,奖赏时有可疑处或可疑者等,1分,若译为奖赏可疑的人或事,不计分。按照(依从,依照,采取等), 1分。与,给予(参与、予以等),1分。所以:用来……的手段等,1分)

(3)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3分)

【译文】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异术吗?他不过是适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

【解析】已,使动用法,译为止息,让……停止等,1分。制,控制等,1分。而己,罢了1分。

翻译: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地深爱着百姓、深切地替百姓担忧,而且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之余,又用歌曲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之余,又哀怜同情他,希望他抛弃错误而开始新生。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见于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里。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吕侯,告诫他使用“祥刑”。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古书上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则从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

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尚书》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

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义法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残忍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义法是不可超过的。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用刀锯作刑具,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古代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也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不能都用刀锯来制裁。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爱之心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啊!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8

贵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①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②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③,以为国家。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徇物,彼且奚以此之也?彼且奚以此为也?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

今有人於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轻也。夫生,岂特随侯珠之重也哉!

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嗜肉者,非腐鼠之谓也;嗜酒者,非败酒之谓也;尊生者,非迫生之谓也。(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绥:登车时拉手用的绳子。②鹿布:粗布 ③绪余:此处指轻微之物。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 制:制约

B.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 审:慎重

C.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 弹:射击

D.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 亏:使…亏损

1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使人以币先焉 不能不以之兴怀

C.复来求之,则不得已 故木受绳则直

D.奚以知其然也 凌万顷之茫然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贵生”的一组是(3分)

①耳目鼻口不得擅行 ②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③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

④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 ⑥六欲皆得其宜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集中论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应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全面实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B.文章突出运用例证的手法,连续列举子州支父、王子搜和颜阖三人的实例来说明,与自由和有尊严的人生相比,世俗的富贵和权势不屑一顾。

C.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人的一切活动以“持身”为本,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同时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样重要。

D.作者既反对享乐主义,也不提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而是 提出了“全生”的理念,认为全面顺应生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3分)

(2)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3分)

(3)嗜肉者,非腐鼠之谓也;嗜酒者,非败酒之谓也 ;尊生者,非迫生之谓也。(3分)

参考答案

10.B 审:详查,细究

11. A.( A.于: 比B 用/因为 C却/于是,就 D 这样/词尾)

12. D

13. C

14.(1)我现在正害着忧劳深重的病,正要治疗,没有余暇顾及天下。

(2) 这也正是越国人想要找他作国君的原因。

(3) 嗜好吃肉,不是说连腐臭的老鼠也吃,嗜好喝酒,不是说连变质的酒也喝。珍惜生命,不是说连迫生也算。

【参考译文】

圣人深思熟虑天下的事,认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耳目鼻口是受生命支配的。耳朵虽然想听乐音,眼睛虽然想看彩色,鼻子虽然想嗅芳香,嘴巴虽然想尝美昧,但只要对生命有害就会被禁止。对于这四种器官来说,即使是本身不想做的,但只要有利于生命就去做。由此看来,耳目鼻口不能任意独行,必须有所制约。这就像各种职官,不得独断专行,必须要有所制约一样。这就是珍惜生命的方法。

尧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回答说;“让我作天子还是可以的,虽是这样,我现在正害着忧劳深重的病,正要治疗,没有余暇顾及天下。”天下是最珍贵的,可是圣人不因它而危害自己的生命,又何况其它的东西呢?只有不因天下而危害自己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越国人连续三代杀了他们的国君,王子搜对此很忧惧,于是逃到一个山嗣里。越国没有国君,找不到王子搜,一直追寻到山洞。王子搜不肯出来,越国人就用燃着的艾草熏他出来,让他乘坐国君的车。王子搜拉着登车的绳子上车,仰望上天呼喊道:“国君啊,国君啊!这个职位怎么偏偏让我来干啊!”王子搜并不是厌恶作国君,而是厌恶作国君招致的祸患。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说是不肯因国家伤害自己生命的了。这也正是越国人想要找他作国君的.原因。

鲁国国君听说颜阖是个有道之人,想要请他出来做官,就派人带着礼物先去致意。颜阖住在陋巷,穿着粗布衣裳,自己在喂牛。鲁君的使者来了,颜阖亲自接待他。使者问:“这是颜阖的家吗?”颜阖回答说:“这是我的家,”使者进上礼物,颜阖说;“怕您把名字听错了而会给您带来处罚,不如搞清楚再说。”使者回去查问清楚了,再来找颜阖,却找不到了。像颜阖这样的人,并不是本来就厌恶富贵,而是由于看重生命才厌恶它。世上的君主,大多凭借富贵傲视有道之人,他们如此地不了解有道之人,难道不太可悲了吗?

所以说:道的实体用来保垒身体,它的剩余用来治理国家,它的渣滓用来治理天下。由此看来,帝王的功业是圣人闲暇之余的事,并不是用以全身养生的方法。如今世俗所谓的君子损害身体舍弃生命来追求外物,他们这样做将达到什么目的昵?他们又将采用什么手段达到目的呢?

大凡圣人有所举动的时候,必定明确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耜达到目的所应采用的手段。假如有这样一个人,用随侯之珠去弹射千仞高的飞鸟,世上的人肯定会嘲笑他。这是为什么昵?这是因为他所耗费的太贵重,所追求的太轻微了啊。至于生命,其价值岂止像随侯珠那样贵重呢?

上一篇:部编版一年级拼音iu下一篇:8d整改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