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联

2024-10-16

国家工商联(共10篇)

国家工商联 篇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登记注册有关问题的通知

(工商企字[2000]第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点多面广、分级管理的实际情况,现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的登记注册问题通知如下:

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书面授权,可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其管理的经营单位的登记注册。

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的名称按以下形式核定:

1.省级石油分公司。按“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分公司”形式核定,如“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油分公司”。

2.市级石油分公司。按“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省)××(市)石油分公司”形式核定,如“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石油分公司”。

3.县(区)级石油分公司。按“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省)××(市)××(县、区)石油分公司”形式核定,如“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定州石油分公司”。

二000年六月五日

国家工商联 篇2

以企业信息公示为核心进行制度设计

记者:在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中, 为什么要制定该条例?

张茅: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议关于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部署, 提出要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 运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 将企业登记备案、年度报告、资质资格等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制定《条例》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 保障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重要法律支撑。工商总局积极推动《条例》的制定工作, 在放宽注册资本等准入条件的同时, 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责任, 健全完善配套监管制度。

今年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 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 取得了阶段性效果。同时, 企业年度检验验照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在这种背景下, 《条例》的出台对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很有必要。

记者:条例制度设计的核心是什么?有无实践基础?

张茅:《条例》以企业信息公示为核心进行制度设计。企业通过登记注册向社会明示其经营范围、住所、法定代表人等信息, 以方便交易相对人和其他市场主体与其开展交易和竞争。建立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就是要使市场主体在更广范围内受到监督, 实现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行政机关监管的有机统一。

《条例》充分借鉴了广东、深圳、上海等先行先试地区在信息公示方式、年度报告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信用约束机制、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和做法, 增强了制度设计的实践基础。

记者:企业信息公示的义务主体和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张茅:《条例》明确规定了工商部门、其他行政部门、企业作为不同的信息公示主体, 承担不同的信息公示义务。

工商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公示的信息, 是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企业公示的信息包括年度报告信息和即时公示信息, 是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公示能充分反映企业信用状况, 满足社会公众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 也能促进企业诚信自律。同时, 各政府部门公示信息的程序公开, 运行规范, 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和约束, 提高了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有利于政府诚信体系建设, 进而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年度报告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记者:关于企业年度报告制度, 条例是如何规定的?

张茅:年检改年报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条例》对此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一是规定了企业年度报告制度的基本框架, 明确了年度报告时间、公示内容、公示程序、信用约束;二是规定了年度报告的具体内容。与年检制度相比, 年度报告内容更加简化, 免除了企业提交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审计报告等文件的义务, 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三是规定了年度报告程序。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 企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工商部门对企业的年度报告不再进行事前审查, 而是开展事后随机抽查。对企业不按规定报送和公示年度报告, 或者年度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条例》规定了相应约束措施。

记者:企业年度报告是否会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张茅:公示企业信用信息应当兼顾保护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首先, 考虑到部分企业信用信息可能涉及国家机密, 《条例》规定了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 同时拟在《条例》实施的配套文件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中予以落实。

鉴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基本信息等内容可能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 为反映企业资产基本状况, 并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条例》只将资产负债、损益基本信息中的“企业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作为应当公示的内容。另外, 为保护个人隐私, 公示的企业信用信息内容不包括个人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按照不少于3%~5%的比例抽查企业公示信息

记者:目前,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建设情况如何?

张茅: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以企业法人国家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条例》明确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实现企业信息公示的基础保障, 也是强化社会信用监督的基本要求。根据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要求, 全国31个省 (区、市) 工商局均已按照工商总局的工作要求和技术规范, 建设完成企业信息公示过渡系统, 并与工商总局门户网站的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链接, 实现了企业信息公示规范运行。

记者:有人认为主要依靠信用约束措施较难达到监管效果, 对此您怎么看?

张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就要充分发挥信用在维护市场秩序中的作用, 切实从依靠传统行政监管手段向注重运用信用监管手段转变。为此, 《条例》通过多个方面建立信用约束机制:明确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信用约束制度, 强化信用监管。通过信用约束手段, 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事实上, 工商部门实施信用监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自2003年工商总局全面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改革以来, 各地积极推进监管信息整合和共享, 不断提高监管效能, 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在营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和社会信用环境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记者:前面您谈到了工商部门要建立抽查制度, 什么是抽查制度?为何要建立这项制度?

张茅:抽查就是工商部门通过注册号随机摇号等方式, 按照不少于3%~5%的比例抽取企业, 对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的信息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公平规范的抽查制度, 是工商部门转变监管方式的重要体现, 是完善信用监管机制、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的重要举措。

工商文明有益现代国家 篇3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中国财政收入已经超过了2万亿,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这个数字不由使人想起原外长乔冠华夫人章含之讲的一个故事:70年代,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进联合国的时候,派出了以邓小平带队的代表团。什么都安排好了,忽然发现去联合国是要用美元的。于是紧急下令所有银行将美元收罗起来,找出来38000美元。代表团住进了美国的豪华酒店,工作人员给不起小费。熟知西方文化的邓小平把他的个人经费作为小费给了美国的服务员。

短短的25年,“工商文明”为中国带来了繁荣。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中国现代工商文明真正开启的25年。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在整个世界上的地位,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工商文明给中华民族开启了一个真实、稳定和发展的时代。

小伦敦至今仍有象征性的仪式和意义

从一定意义上说:所谓现代文明,就是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工商文明”战胜、取代以传统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封建文明”的过程;是现代企业家取代传统封建贵族的过程;是科学和民主战胜独裁、封建和愚昧的过程。

现代工商业文明发展于欧洲。很多哲学家、思想家把这一现象讲得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批工商业者,一批贪图钱财的、觉得不应该当奴隶而应凭智慧和贵族平起平坐的新生代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们创造了变革。欧洲当年文艺复兴的背后,就是压不住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企业家,通过工商力量的发展,通过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而崛起了。

回顾欧洲的崛起,一种模式是革命,以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模式,另一种模式就是英国的光荣革命。英国有大伦敦和小伦敦之分,小伦敦从法理上讲不归大伦敦管。原因是当年英国贵族和新生的资产阶级激烈对抗的时候,资产阶级在已经被废弃的、没有人去的一个贫民窟,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组织力量、自己的权力管理机构。他们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工商会,很多工商会的总部都在这个地区。他们用赎买的政策,以60万英镑向王室买下了这里的永久自治权,形成了英国伦敦商会的自治区,这就是今天的小伦敦。直到今天,这里仍有象征性的仪式和意义。今天英国女王如果要走进小伦敦,必须拿权杖在小伦敦的街口地上跺三下,然后由小伦敦的市长出来询问。市长得汇报小伦敦议会,等议会批准后,才能欢迎女王进来。设想一下,当年这样一个变革如果在中国出现,有人把西安城、阿房宫买下来留到今天,岂不是可以保留一座美丽完整的城市?

正是欧洲工商业者点燃了现代文明的火炬,呼喊出了科学、民主、人权、自由、平等、法治这些口号。伴随着整个工商业群体的历史崛起,工商文明发展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主体。

彼得大帝曾到荷兰当学徒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对欧洲大陆的人来说,美国是欧洲的叛逆者们组成的国家,去美国奔赴新大陆的都是欧洲的叛逆者,美国是对欧洲国家失去了信心,要投奔自由的一群叛国者形成的自由国家。但英国政府在美国实行殖民统治,他们把税官派到美国各地,把按照君主立宪制度建立起来的一套东西强加到这些叛逆者的头上,于是这群工商文化的代表者呼喊出独立宣言。独立战争反对的是封建管制,是欧洲大陆工商集团反对封建统治在北美大陆的延续。独立战争高举义旗的领袖,从华盛顿、富兰克林、汉弥尔顿、杰弗逊到其他被后人所尊敬的立国者,55个人,47位是企业家,4位是律师,还有金融家、会计师等。

美国建立以后,英国人认为美国人会穷死。确实,美国刚刚独立时,经济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所以美国独立的先驱者们,认识到要建立以工商文明为基本原则的国家,要推进工商文明的兴起,除了反对封建统治,反对于权,还必须整顿国家,反对暴民。他们因此进行了立宪运动,制订和通过《美国宪法》。美国《宪法》在至今的两百多年内,4/5的文字没有被动过,某些条款进行了14次修订,有两次是为酒贸易修订的。美国《宪法》的精神是简洁的、清楚的。就在这么一个现代科学、文化、人权、自由、平等发展的基础上,从社会制度上摆脱了封建王朝复辟的可能性,同时也从制度上控制住了来自社会底层的可能的暴力动荡。这批开国者的工商利益原则确保了美国两百年来的繁荣与发展。

1697年8月,荷兰赞丹镇来了一名俄国学徒——25岁的彼得。他特别勤奋好学,一个月的学徒期满,荷兰师傅一致推举他为“优秀工匠”。其实,这个彼得就是俄国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他偷偷带了一个俄国大使团到欧洲学习了 18个月,自己则装成了35个俄国留学生中的一员。这次考察让年轻的皇帝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发达强大的国家,都是以工业和商业立国的,政府保护工商业者,全力开拓海外贸易,为了海外贸易不惜大打出手。回国后,彼得大帝用很残酷的办法,强行将国家转向工商业,以工而业的标准来改革习俗、文化、军队,开始厂俄国的现代化进程。

汉武帝留下了两大坏传统

中华传统社会,是一种以中央王权为中心,各级官僚为基础,分支统治的金字塔似的官僚体系,中国的《二十四史》,就是24次更换统治者的历史。

最近电视台在播《汉武大帝》,对汉武帝打败匈奴的功绩是应肯定的。但是,汉武帝留下了两大坏传统,一是毁灭民营工商经济,将民营资产转为国有,由官营垄断企业经营。二是破坏了法律,完全由君主意志来决定事情。西汉建国到汉武帝,前后经过了四个皇帝,从刘邦、惠帝(吕后当政)、文帝景帝,都行黄老之治,在经洲上都采取轻徭薄赋、开放自由的政策。工商业大发展,经济大发展,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形成了中国自秦统一以来历史上的第一盛世,民富国强,积累了强大的国力。汉武帝16岁登基,21岁那年干了两件事,一是独尊儒术,二是把全国民营企业强行收归国有,搞官营垄断经济,在盐、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由官营工业绝对垄断。他搞的公有化改造,连我们几十年前曾有过的公私合营那个中间过程都不诩,直接就派官查封移交,官员趁机在中间大捞一把。史书上说,中产以上人家破败殆尽。他把“文景之治”培育小来的工商生产力几乎摧毁了,大汉朝从此由盛转衰。

中国之所以不能稳定持续地发展繁荣起来,生产力和财富不能长期积累起来。最有破坏性的是“两暴文化”:暴君的文化和暴民的文化。中华民族是有经商传统的,但是“两暴文化”管的是抢劫和分配,这种权力一暴力文化容不得工商文明这棵苗长大,容不得工商业者有公平竞争、独立思考、自由发展的权利。

中国的商业者也企图破解官本位文化。2600多年前的管仲,先经商后从政,他留下了一部《管子》,被称作里面有人类历史上最早和最完备的经济学思想。管仲说,为政之道,就是“不扰不烦,而民自富”。管仲也强调,政府要为“民自富”提供司法的保障,以法律来保护百姓自求富裕的冲动。管仲是商人出生,知道没有贸易自由就无法经商,所以要给百姓“自富”的空间,同时,经商就得讲点契约,这就是法治的基础。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自由+法治”=国家富强。这样的想法,没有经过商的人很难有体会。

范蠡以《黄老帛书》成为后来道家黄老之学的奠基人。汉朝初期按道家黄老学执政,所以工商业大发展,天下富裕。吕不韦本来经商,后为秦相,他组织人摘了一部《吕氏春秋》,里面许多篇章强调,要放任自由,要清静守法,经济才能发展。

他们都是清楚的,但他们改变不了“官本位”文化,“官本位”文化会说,给你们放任自由了,我的权力如何体现呢?我的利益如何实现呢?以中国封建史上的“官本位”文化与西方封建史上的“官本位”文化相比,只要是“官本位”文化,都离不开暴力和血泪,离不开人对人的残暴。

因偶然因素暴富的时代已结束

所谓“商本位”,是指按工商业者的需要和原则来治理社会。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不就是因为它们的国民主要通过工商业谋生,它们的社会是按工商业者的需要和原则在进行管理吗?

“商本位”的基本特点是以智力和契约为基础的。工商业者的竞争是比创新、比成本、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的竞争,是比创造和比建设的竞争。工商文明需要一个平等、自由、契约、法治的社会关系。工商业的发展,会使整个思想文化、社会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

从中国人的基因里讲,是有实行“工商文化”的基础的。中国人可以把螃蟹腿里的肉挑出来吃掉;四川田埂的边上,都种满了豆子。千百年来,有限的资源被中国人利用到了极致!、资源丰富的南美人不理解,中国人均才1.6亩耕地,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中国人活下来了,而且还开始高速现代化了!这种智慧和精细多么惊人啊!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之一,中国人都有发财的欲望一一过年时大家一句句“恭喜发财”,这种基础给中国走向“工商文明”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求财富为中心,中华民族的工商活力马上进发,于是有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经济持续增长。

科技和工商业代表效率,但不是说不要官了,而是要官来适应工商业的原则。发达国家再发达,也离不开官的服务,但是有一个前提,官是否按工商原则行事,是否按主权在民、是否按自由、平等、契约、法治的原则行事。

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呢?企业家手中最强大的力量是资本。使资本的增值,使财富得到妥善管理,成为工商文明的社会原则的维护者和发展者,这就是中国企业家所尽的最大的社会责任。

但一些富人并不是企业家,他们摘定了几个贪官,弄了几个批文,就变成富人了。他们对社会财富的增加没有贡献,只是在社会财富总量中偷了一块抢了一块。坏富人靠的是坏官,没有坏官,不会有这些坏富人。因以权谋私而变富的人,并不代表资本,不代表资本精神,资本是要发展的,发展是要付出艰苦和努力的。只有那些组织了资源,增加了财富的人,才算是企业家。

合理合法的惟利是图,是工商业发展的力量所在。社会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那种因偶然性社会因素获得第一桶金而暴富的时代结束了。应该记住,第一桶金是社会对企业家的贷款,如果是有责任有社会良知的,那么对于这第一桶金的机会和贷款,就应该做到十倍百倍的社会回报。在这种基础上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也就有一种社会认可性。

国家工商联 篇4

工商总局部署检查

针对血燕亚硝酸盐严重超标的抽检结果,昨天下午,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监管司通过官网发出通知,部署全国工商开展流通环节的燕窝市场专项执法检查。

亚硝酸盐具有毒性,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含有过量亚硝酸盐的食品将会增加患癌风险,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工商总局要求,对燕窝市场加大巡查、检查和排查力度,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燕窝,一律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依法查处。市场检查中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食安办和上级工商部门报告。

燕窝国家标准缺失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张大超昨天向记者介绍,血燕等燕窝产品不是国家公布的保健食品,也不在国家药典的药品目录,目前它就属于普通食品范畴,是传统滋补食品。

张大超还介绍,燕窝产品我国没有相关标准,“缺乏质量控制体系”。由于没有标准,对什么是燕窝,什么是血燕就没有相关定义,因而无法通过标准来鉴别真假。至于亚硝酸盐,有的可能是后期加入,有的则可能是自身带有的,血燕一般是需要后期加工、去水等程序,没有国家标准下究竟参照什么限量,还需要参考后期加工的因素。

背景

马来西亚:市场血燕全为假

来自浙江工商局通报的消息称,马来西亚业内权威人士早已对血燕造假问题予以批露:马来西亚农业及农基工业副部长蔡智勇在《星洲日报》指出,市场上根本没有血燕窝,多数是色素染制。

马来西亚霹雳州燕窝公会署理会长苏志雄也在《厦门商报》上揭露燕窝陷阱:燕子吐血造窝,这是为谋求暴利捏造的谎言,市场上声称血燕产品100%是假的。

马来西亚燕窝商联合会主席马兴松在新加坡媒体披露,不良商家以燕子粪便将廉价燕窝熏至血红色,会含有超量亚硝酸盐。

市场反应

“燕之屋”不再卖血燕

知名的“燕之屋”在此次浙江省工商局曝光品牌中。记者昨天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北京多家“燕之屋”专营店,得知他们已不再销售血燕。

“燕之屋”华贸中心店、海淀南靛厂店的工作人员都告知,现在店里只有白燕,血燕从上个月起就不再销售了。工作人员称,公司总部要求各店暂时停售,至于何时恢复,也在等总部的通知。

淘宝网上也搜索不到相关血燕产品的信息。一淘宝店员说,血燕假的多,查的严,没人敢卖。

北京庆和堂参茸有限公司的“庆和堂”牌血燕也在问题产品之列。截至发稿,记者未能联系上该公司负责人。

市场反应

药店仍多有血燕销售

记者走访并致电几家药店,暂未发现被浙江所曝光的血燕产品,而其他血燕产品仍有出售,产品就有来自马来西亚的。

国大药店大运村店的同仁堂专柜、同仁堂刘家窑药店,均有血燕销售,售价不菲。销售人员称,血燕所含铁元素更多些,比白燕价格高。同仁堂刘家窑店告知他们的血燕都是来自马来西亚,散装血燕每克218元。

国家工商联 篇5

电视直销广告问题多

国家工商总局曝光8个典型违法广告

8月2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近期对各地电视直销广告的集中监测结果,并曝光了部分典型违法电视直销广告。

国家工商总局本次集中监测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卫视频道于2010年6月20日至6月30日期间发布的电视直销广告。监测人员发现,部分电视台未依法履行广告发布的审查责任,其发布的药品、化妆品、保健用品、体育器材等电视直销广告违法问题比较突出,其中一些广告的内容严重违反广告管理有关规定。这些典型违法广告包括:

吉林卫视于6月28日发布的雪泡瘦电视直销广告。该广告夸大产品性能和效用,使用“想瘦哪里哪里瘦”、“20天减了30斤”等不科学的保证用语,误导消费者。

东南卫视(福建)于6月29日发布的纯果肤立白电视直销广告。该化妆品广告使用“永久绝毛”等绝对化用语夸大产品效用,并使用消费者使用前后的形象对比误导消费者。

内蒙古卫视于6月28日发布的镇痫片电视直销广告。该药品广告属于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处方药广告,广告含有使用医疗机构、专家、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内容,严重违反广告法律、法规规定。

贵州卫视于6月21日发布的任仲传风痛康膜电视直销广告。该普通用品广告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宣传产品的治疗作用,并使用专家、患者名义和形象证明产品功效。

云南卫视于6月28日发布的黑姿魔发梳、永久黑电视直销广告。该化妆品广告使用“韩国最新科技”、“一生永久黑发”等绝对化用语,夸大产品性能和效用,引用数据未注明出处。

湖北卫视于6月28日发布的瑞眼矫视镜电视直销广告。该广告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宣传产品的治疗作用,夸大产品性能和效用。

江苏卫视于6月29日发布的Absolution360健身器电视直销广告。该体育器材广告宣传“电子刺激肌肉技术”,宣称“比普通运动有高达7倍的效果”,夸大产品性能和效用。

甘肃卫视于6月29日发布的法国芬滋巢电视直销广告。该食品广告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宣传食品的治疗作用,夸大产品性能和效用。

以上广告严重违反了相关广告法律、法规,工商机关将责令有关电视台停止发布,并依法予以查处。

国家工商联 篇6

浙商大学〔2009〕212号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51号)和《浙江省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浙政办发〔2005〕2号),结合《浙江工商大学与工商银行高新支行银校合作协议》具体要求,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学生,是指我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第三条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推进科教兴国战略,鼓励、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贷款。助学贷款行为主体是贷款银行和借款学生,学校是学生助学贷款的组织者,助学贷款工作受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政府领导和监督。

第四条国家助学贷款利息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同期贷款利率执行,经办银行可根据高校学生助学贷款执行情况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浮动。利息率应在合同内载明,合同规定在贷款期内、学生在校期间由政府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由学生本人全额付息。

第五条国家助学贷款金额:助学贷款额度最高为学杂费(学费+住宿费),但学杂费超过人民币6000元的以人民币6000元为上限。具体贷款额度以银行审批为准。助学贷款金额应在合同内载明。

第六条国家助学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各年级最长贷款期限具体推算方法为:9月份以前申请:期限=学制+6-已读学年数-1;9月份以后申请:期限=学制+6-已读学年数。研究生贷款与本科生一样。

第七条国家助学贷款适用范围:国家助学贷款对象为我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和在校研究生。原则上放贷人数不超过当年在校人数的20%。学校助学贷款总额度由浙江省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和经办银行确定。

第八条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浙江省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管理规定的通知》(浙政办发〔2001〕50号)文件规定,浙江籍生源也可在生源所在地申请“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

第九条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条件: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年级以上(含)同时要求在校期间品德表现良好,且无刑事犯罪记录、无警告以上处分和不良信用记录、学习成绩合格(累计不合格课程最多1门)。

第十条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者需提供的材料:

(一)新生需提供的材料:贷款学生本人书面申请;学生家长意见书;入学通知书复印件;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加盖民政部门公章);杭州市区工商银行开具的个人结算账户存折(银行卡)复印件;

(二)非当年录取学生需提供的材料:贷款学生本人书面申请;学生家长意见书;本人学生证复印件、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加盖民政部门公章);就读期间的本人历年学业成绩证明(加盖学院公章);所在学院出具的在校期间品德表现说明书;

杭州市区工商银行开具的个人结算账户存折(银行卡)复印件。

第十一条国家助学贷款办理程序:

(一)申请:助学贷款需由学生本人向贷款银行申请,并将申请及所需提供的材料交学院学办审核,审核合格后上交学生处,由学生处统一组织申请学生填写《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原则助学贷款申请受理时间为上半年、新生为入学后2星期内,具体时间由校学生处与经办银行协商确定。

(二)审批:

1.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对申请学生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齐全性、一致性、准确性),学院依据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确定困难等级(特困、贫困),并依据申请学生在校表现进行品德行为鉴定、签章;

2.学院将审核同意的申请材料(包括见证人身份证、工作证复印件和见证人出具的说明)和汇总名单报学生处,学生处作为贷款介绍人负责组织申请学生填写《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及汇总全校助学贷款申请材料,并负责与银行联系,将全校助学贷款申请材料集中送交银行;

3.银行对学校送交的助学贷款材料进行核查和审批,对合格的助学贷款申请确定放贷金额,不合格的申请材料银行在当助学贷款工作结束后退还学校,由学校退还申请学生。

(三)合同签订:助学贷款必须签订贷款合同。申请贷款学生接到办理贷款手续通知后,应在承办银行和学校指定地点、时间与承办银行办理签订贷款合同、填写借款借据等有关贷款手续,若有事需缺席应提前1天向学生处请假,未经准假不到者视自动放弃贷款申请,学校不再协助其办理助学贷款。

(四)贷款发放:助学贷款按学年发放,贷款资金由承办银行在贷款合同签订的放款日直接划入校财务处指定账户,未缴学杂费的抵作应缴学杂费,已交学杂费的,其贷款资金由财务处划入贷款人指定银行账户。

(五)毕业生贷款确认:助学贷款确认工作是助学贷款的重要环节,在校期间申请并获得过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做好贷款确认工作,不办理确认手续的学生学校将不予办理离校手续,《国家助学贷款确认书》放入学生档案。

(六)还款:还款是助学贷款获得人应承担的法定义务。助学贷款学生应在贷款合同到期日(或之前)归还其获得的贷款本息,提前还款的由贷款人与放贷银行协商确定。已毕业离校尚未到期还款的学生应主动与经办银行保持联系,借款学生毕业或终止学业后1年内,可以向银行提出一次调整还款计划的申请。

第十二条助学贷款管理:

(一)学生处负责制订相关制度,组织开展学校助学贷款工作,建立和维护助学贷款信息库,建立见证人档案库。学院负责本院学生助学贷款日常管理工作;

(二)助学贷款必须有贷款见证人,见证人是指与贷款学生关系密切的自然人,原则上是学生所在学院的领导、学办负责人、辅导员或学生家长,见证人不必为贷款人提供担保。见证人职责:协助学生处和经办银行全面了解贷款学生的有关情况,如学生家庭主要成员职业、收入、居住地址、联系电话等,向经办银行出具《大学生学习、品行说明书》,在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贷款合同上签章,督促贷款学生履行按时还本付息的义务,并在贷款学生

未清偿贷款本息前,与其保持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及时向经办银行提供学生毕业后的联系方式;

(三)学生诚信教育:申请助学贷款学生必须坚守诚信,诚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学院负责制定本院学生诚信教育计划,报学生处,并实施日常诚信教育工作。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有义务参加银行和学校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无故不参加者,学校将视具体情况采取直至取消其助学贷款资格等措施;

(四)贷款的催收: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必须按期(可提前)归还助学贷款本息,银行和学校将对助学贷款逾期未还学生采取各种催收措施,助学贷款催收具体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

(五)借款学生转学或跨校升学时,其贷款情况作为学生档案内容之一移交该学生新就读高校,借款学生应同时协助新就读学校和原学校做好其贷后管理。借款学生发生休学、退学、被开除等终止学籍情况,经办银行有权按合同约定采取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本息等措施。借款学生出国留学或定居,必须在出国前一次性还清贷款本息,方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相关出国手续。

第十三条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处理:

(一)借款本息不能按期归还的,银行将按规定计收罚息;

(二)银行为每位助学贷款学生建立信用档案,对发生违约行为的将记录在案,并通报金融系统,限制违约人今后的信贷活动;

(三)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和省助学贷款中心将对助学贷款逾期3个月及以上未还的违约学生有权在媒体上予以通报;

(四)银行和学校将通过违约人工作单位、所在地政府、家属和朋友等渠道提请违约人履行义务。

第十四条本细则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国家工商联 篇7

一、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情况。重点检查:是否认真落实提高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核定定额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特别是定额公开和公示制度是否落实;是否存在采取“一刀切”等方式随意调高定额现象;是否存在通过改变纳税期间等方法,变相回避执行起征点政策现象。

(二)委托代征情况。重点检查:委托代征程序是否规范,税务机关与代征单位的权利义务责任是否明确;对代征单位的日常管理是否到位,是否进行了税收政策辅导;代征单位是否存在随意调整定额,违规征收税款情况。

(三)税收强制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相关税务法律文书是否规范开具和使用;是否存在扩大查封、扣押对象范围情况。

(四)组织收入情况。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按照“依法征税、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开展工作;是否存在突击收税、强制预缴税款等违规征税行为。

各地税务机关在对上述内容实施检查的基础上,可根据本辖区内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安排其他检查内容。

二、检查步骤和时间安排

检查工作以各地自查和税务总局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为自查整改和重点抽查两个阶段。

(一)自查整改

各地要以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重点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自查发现的句题,要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整改计划各地应于2012年10月15日前完成自查工作,并将自查报告上报税务总局征管科技司(可将电子版通过FTP上传至制度处文件夹下)。

(二)重点抽查

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检查组将于2012年11月至12月对部分省(区、市)国税局、地税局进行抽查,被抽查单位应在抽查前准备以下材料:

1.自查报告;

2.自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报告。

三、工作要求

此次检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扎实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向税务总局报送自查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切实维护税法的严肃性。

国家工商联 篇8

我国的商标注册年申请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2008年是中国商标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6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国家工商总局今年6月26日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意见》,中国商标事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初遇,我国的商标年申请量达到69.8万件。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商标注册年申请量以近10万件的速度增长,已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李建昌告诉笔者。

李建昌表示,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紧紧围绕加快商标审查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增加审查处室,充实商标审查力量;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30名商标审查辅助人员等。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商标审查工作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商标注册申请审查、商标异议裁定工作量均创历史最高,共审查商标注册申请74977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8527%,商标审查周期由36个月缩短到30个月,这是自2000年以来,商标注册审查量首次超过当年商标注册申请量(698119件),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从根本上扭转了商标工作的被动局面。

“商标局在工商总局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将进一步提高商标注册工作能力,提高商标执法能力,加大地方商标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假冒商标、傍名牌、商标侵权行为,突出做好驰名商标、涉外商标、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等的保护工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完善商标行政保护制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充分展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李建昌说。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提高中国企业运用商标应对危机的能力、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在商标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及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和合作。据李建昌介绍,商标局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商标协会等国际组织的友好合作,开展了系列多边、双边领域的商标国际交流,参加了WIP0、wTO、APEC的各种会议,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等国知识产权部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启动了中欧二期Aq=项目,并与日本商标局局长举行了第7次合作互访,就有关事宜达成初步意向。

尽管如此,李建昌表示,切实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与各国驻华使馆知识产权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企业海外维权机制,推进商标战略实施这项战略性任务任重而道远。

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不断完善

“所谓‘驰名商标,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声誉的商标。与普通商标相比,驰名商标更容易被假冒侵权,因而法律对其保护的范围更广,保护的力度更大。驰名商标作为用于扩大商标保护范围的法律概念已为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当问及驰名商标的特殊生,李建昌如是说。

李建昌表示,2001年修订的《商标法》和随后颁布的《商标法实施条例》为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以及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等。

2009年4月21日,国家工商总局以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目的,以提高认定质量、防止监管风险和廉政风险为重点,以公开透明、接受监督为原则,制定并发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细则》。“认定和保护驰名商标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始终坚持‘个案认定、被动保护的驰名商标认定原则,不断完善、规范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工作,加大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为此,国家工商总局进一步加大了对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认定程序、法律意义以及驰名商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特别是相关企业正确地认识驰名商标,并依法准确地运用驰名商标,保护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李建昌说。

在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众多知名商标中,“苏格兰威士忌”、“安吉白茶”、“迁西板栗”等作为以地理标志注册的商标而独树一帜。据李建昌介绍,中国对地理标志实施保护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行政保护到确立以商标法律体系保护的—个不断完善的过程。2001年,在《商标法》第二次修改时,明确了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的方式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地理标志在扩大农产品出口、引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建昌说。

“截止到200B年底,我国已经累计受理地理标志注册申请近1100件,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工作向农村延伸,大力推广‘公司+商标+农户的新兴农村经营模式。”李建昌很有感触地说,“山东章丘在注册并使用‘章丘大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经济价值以每年20~30%的幅度提升。农民人均收入由3177元增加到6000元以上。地理标志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了贡献,商标局将做好宣传、指导工作,推动‘商标富农战略实施,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王致和”商标侵权案为中国企业敲响警钟

“王致和”是中华老字号,为了维护其商标权益,也为了更好地打开外销的渠道,在很多国家已经注册了商标。但是2006年7月发现被德国家公司抢注,继而开始了漫长的维权经历,该案于今年4月胜诉。对于这一侵权事件,李建昌表示,“‘王致和商标侵权案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第一,应该明确商标注册在很多国家是注册在先的原则,只有在那个国家注册才能在那个国家享受商标专用权。所以请我们的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老字号要有这个意识,要到我们外销产品比较多的国家进行商标注册。第二,我们作为商标管理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加强宣传和指导,做好这项工作。”

另外,李建昌还介绍,2008年底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收到了中国驻加拿大多伦多总领事馆的一个通报,说加拿大有人把我国52件知名企业的商标如“新浪”、“搜狐”、“普洱茶”、“梦娜”等在当地进行了申请注册。商标局收到这个通报之后迅速做出反应,立即通报被抢注的有关企业,指导他们按照国际条约和当地法律进行维权。同时致函加拿大商标专利局局长,请他关注此事。

法律专家表示,该抢注案例中目前已有超过三成抢注商标被宣布无效或主动放弃,如“姚明餐厅”、“王老吉”、“中国建设银行”等:一些已处于“核准”状态的商标如“无忧团购”、“梦娜”、“中国外汇投资管理公司”等,则需要商标权利人积极利用《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国际公约构建起来的商标注册国际规则,按照注册国的法律制度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商标权益。

李建昌表示,通过“王致和”商标侵权案和我们多家知名企业的商标在加拿大被抢注这两个案件可以看出商标海外维权、海外注册的重要性。到2008年底,我国注册商标累计总量达344.1万件,其中国外企业在我国注册的商标就达60万件。2008年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到我国申请注册的商标有17343件(一标多类),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总量已经达到了131801件(一标多类)。但是我国企业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到外国申请注册的商标,2008年是2059件(一标多类),总数只有8453件(一标多类),与我国现有970多万家企业、29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的市场主体规模极不相称。

在工商总局制定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意见》中特别提到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应对海外商标纠纷,运用当地法律和国际规则制止海外商标抢注行为和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畅通海外维权投诉和救助渠道。”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和企业开展的国际商标维权行动,抵御中国名牌在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扩张风险。比如由联想集团、中华商标协会中企商标发展中心、港中旅集团、中粮集团、史佳录美国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等中国大型知名商标企业和国外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联合发起成立的“知名商标保护促进联盟”。2008年,协调解决了联想集团lenovo商标在保加利亚、乌克兰的抢注纠纷,珍级酿造集团珍级商标在韩国的抢注事宜以及中旅集团CTS商标在香港的抢注事宜,定期搜集当地知识产权动态和信息,保护中国出口企业的海外权益。

国家工商联 篇9

【发布日期】1996-03-07 【生效日期】1996-03-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人事部关于评选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

(1996年3月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人事(人事劳动)厅(局):

为了激励广大工商行政管理人员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全面完成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任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人事部研究决定,在1996年下半年,开展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表彰的范围对象

(一)先进集体的评选表彰范围对象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其内设机构和分局。

(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范围对象为在本系统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工作人员。

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名额分配见附件二。

二、评选条件

(一)先进集体条件

1.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2.正确执行和积极宣传工商行政管理政策、法律、法规,紧紧围绕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中心任务,积极转换职能,强化监督管理和依法行政,在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过程中,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3.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合作,作风民主;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为政清廉,公道正派。

4.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廉洁勤政,政治、业务素质全面提高;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5.纪律严明,团结协作,单位风气正,整体效能发挥好,形成了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6.其他方面有突出成绩的。

(二)先进工作者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模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廉洁奉公,坚决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2.勤奋工作,恪尽职守,秉公执法,依法行政,工作成绩显著。

3.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熟悉工商行政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善于调查研究,勤于思考问题,勇于开拓创新,业绩突出。

4.有理想,守纪律,严于律己,文明管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关心集体,团结同志,尊重领导,作风正派。

6.其他方面有突出成绩的。

三、组织领导

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是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工作人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政府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依据评选条件,认真做好评选、推荐工作,保证评选质量;要注意抓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以点带面,使评选活动富有成效地开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人事部组成评选表彰领导小组,负责本次评选表彰的领导审批工作(名单详见附件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宣传教育与国际合作司基层处(联系电话:8531133转252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本地区的评选、推荐工作(计划单列市的评选工作,由所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接到本通知后,请速将评选组织负责人姓名、职务及联系电话报送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评选方法

(一)先进集体的评选,采取逐级审查、考核申报的方法,由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审定批准。

(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采取自下而上,逐级申报、审查的方法,由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审定批准。

(三)评选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人事局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人事厅(局)评选表彰领导小组申报前,须对全部推荐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并在登记表有关栏目内填写考察简要情况和审核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人事厅(局)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对各地申报的推荐对象,应当按照先进工作者100%、先进集体50%的比例,进行实地考察,签署审查意见后,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人事部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人事部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地的评选工作及推荐对象进行审查。

(四)评选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基层,突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特点,重点推荐那些立足本职,秉公执法,努力学习,善于探索,勇于开拓,勤政、廉洁、高效的先进个人和通过规范化建设,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转换职能,管办脱钩,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评选中要充分发挥民主,既要坚持先进的典型性,又要考虑到代表的广泛性,少数民族和妇女代表应当占一定的比例,(厅)局级单位不参加先进集体评选,(厅)局级干部不参加先进工作者评选。

五、奖励办法

本着“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对先进工作者授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颁发奖章和证书,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对先进集体授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颁发奖牌。

六、注意事项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人事厅(局)接此通知后,要尽快组织力量,认真做好评选、推荐、材料整理和先进典型的审核工作。事迹材料必须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材料以三千字左右为宜;先进集体的事迹材料以四千字左右为宜。要求所有事迹材料、登记表、汇总表(见附件三、四)一式六份,经认真审核后,于1996年7月底以前,一并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人事部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1.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名单(略)

2.表彰名额分配表(略)

3.先进集体登记表、汇总表(略)

4.先进工作者登记表、汇总表(略)

国家工商联 篇10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三定”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以下简称抽检),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依法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进行抽样检查、检验,并依法进行处理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以及本办法,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商品质量进行抽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商品质量抽检工作,根据需要开展或者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商品质量抽检。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和组织开展辖区商品质量抽检工作。

市、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实施商品质量抽检及相关工作。

第四条 抽检中的检验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商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或者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进行商品质量判定。

商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或者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低于强制性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的,以强制性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作为商品质量判定依据。

商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为企业标准的,经营者应当及时提供相关标准。

第五条

抽检不得向经营者收取检验费用。抽检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 抽检工作程序

第六条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商品质量状况,确定抽检重点,制订抽检工作计划。抽检工作计划应当包括抽检的工作安排、抽检的商品品种、抽检区域以及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等内容。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辖区内同一原则上不得组织对同一品牌的同一品种商品进行两次以上抽检,但有针对性地跟踪抽检除外。

根据应对突发事件工作需要,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开展不定期的抽检。

第七条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下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具体实施抽检工作。第八条

抽检的检验工作应当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进行。

第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抽检工作计划制订抽样检验实施方案。抽样检验实施方案应当包括商品品种、承检机构、抽样地点、样品数量、抽样检验程序、检验标准、检验项目、判定原则、检验结果通知、复检安排、费用预算等内容。

第十条 实施抽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检查与被抽检商品相关的票证账簿、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等,并对相关信息记录在案,由经营者签字确认。

经营者应当积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的抽检。第十一条

抽样检验所需样品由承检机构人员、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抽取。

抽取的检验用样品和备份样品应当封样,并由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承检机构人员、经营者三方签字确认。

备份样品经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承检机构人员和经营者三方认可后封存。经营者不得私自拆封、销售、调换或者毁损代为保管的备份样品。

第十二条

抽样检验所需检验用样品,按经营者进货价格购买。

检验不进行破坏性测试且对样品质量不造成实质影响的,检验用样品可以由经营者无偿提供。抽样检验所需备份样品由经营者无偿提供。无偿提供的样品,检验符合要求的,退还经营者;检验不合格的,由实施抽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购买的样品经检验符合要求,仍具有使用价值的,按照有关资产管理规定处理。

地方性法规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样品抽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承检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监督抽样检验程序、检验工作规范和抽样检验实施方案开展检验工作,不得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检验项目,不得擅自修改判定原则。未经实施抽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承检机构不得将检验工作转包或者分包他人。

承检机构应当及时将检验结果报送实施抽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严格遵守相关保密规定。

承检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应当格式规范、内容齐全、结论明确,并对其出具的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禁止伪造检验报告、出具虚假数据和结果。

第十四条 实施抽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检验结果后5个工作日内通知被抽样的经营者,责令被抽检的经营者暂停销售不合格商品;检验不合格的,应当同时通知或者委托承检机构书面通知样品标称的生产者。

第十五条 被抽样的经营者或者样品标称生产者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检验结果文书之日起15日内,向实施 抽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检申请。

逾期未提出书面复检申请的,视为认可检验结果。经营者私自拆封、调换或者毁损备份样品的,不予复检。第十六条

实施抽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到复检申请后,应当与经营者或者样品标称的生产者协商确定复检机构,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指定复检机构。

复检机构确定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通知复检申请人和承检机构。复检申请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按照要求办理相关复检手续。承检机构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按照要求将样品送至复检机构。

第十七条 复检应当按照有关抽样检验程序规定对原样品或者备份样品进行检验。承担复检工作的检验机构应当及时将复检结果报送实施抽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复检结论为最终结论。

实施抽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检结论后5个工作日内将复检结论通知复检申请人。

复检结论判定商品合格的,复检费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复检结论判定商品不合格的,复检费用由复检申请人承担。

第三章 抽检结果处理

第十八条

对经依法抽检认定为不合格商品,经营者逾期未提出书面复检申请或者复检结论仍判定为不合格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被抽样的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发现并认定商品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立即责令其采取停止销售或者服务、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及时通报商品标称生产者所在地有关执法部门。

第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发现的商品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商品质量监管,配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促进源头治理和行业规范。

第二十条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抽检结果及其信息的管理,并制定具体办法。实施抽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相关规定向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上报抽检信息,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发现商品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应当同时公布该商品名单。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检验结果及有关数据用作商业用途。第二十一条

与实施抽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同一规格型号的商品,辖区内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已经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并经法定检验机构检验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可以继续销售。

第二十二条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当地政府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报送抽检工作分析报告。

第二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妥善保存抽检相关的检测结果、送达凭证等文书档案资料。文书档案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四条 对经依法抽检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以及发现的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查处。对涉及生产者生产不合格商品的违法经营行为,应当及时通报有关执法部门处理。

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拒绝或者拖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对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或者服务、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的,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相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实施抽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检查中发现辖区内经营者经营与公布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同一规格型号商品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商品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

经营的商品没有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或者注明采用企业标准,经营者在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没有提供相关标准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有关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八条

经营者私自拆封、销售、调换或者毁损代为保管的备份样品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拒绝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的抽检,或者不按照要求暂停销售不合格商品的,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下罚款。第三十条

将检验结果及有关数据用作商业用途的,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予以处罚的,处罚机关应当将处罚情况记入经营者信用档案,并按照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布;情节轻微,不予处罚的,可以进行行政指导。

第三十二条 承检机构、复检机构伪造检验报告或者出具虚假、错误检验数据和结论、泄露抽检信息的,通报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承检机构、复检机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抽检相关文书表格参考式样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另行发布。

上一篇:公开招聘面试新闻稿下一篇:病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