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研讨会镇长讲话稿

2024-06-03

乡村振兴研讨会镇长讲话稿(通用8篇)

乡村振兴研讨会镇长讲话稿 篇1

乡村振兴研讨会镇长讲话稿

乡村振兴研讨会镇长讲话稿

支部书记是各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是“农民富不富、农村美不美、农业强不强”的关键环节。作为村支部书记,就应该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建设乡村”,真正为村里谋发展、为百姓谋福利。

围绕“如何当好支部书记、如何振兴乡村”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要讲责任。作为村级发展的带头人,要强化责任担当,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时刻把带领群众致富、振兴家乡挂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

二要勤联动。各支部书记要做好上传下达的纽带,主动加强和镇里联系,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全力服务发展,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要主动跟踪,及时解决。

三要守规矩。树立规矩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镇党委、政府保持一致,严格遵守上级各项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切实落实村集体财务管理、机关考勤等各项工作要求。

四要善学习。要加强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学习,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产业转型等最新政策的学习,带领群众特别是养殖户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加快发展便于群众致富、适合**实际、顺应生态文明的产业,为**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研讨会镇长讲话稿 篇2

党建引领促振兴,凝心聚力日月换新天。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国家高速发展、人民日益幸福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乡村振兴中坚力量,冲锋在前、埋头苦干,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奔向幸福生活。

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共产党员能吃苦、敢冲锋、轻名利、重口碑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用满腔的热情和辛劳的汗水浇灌美丽乡村之花。

产业带动推振兴,生生不息天地显盎然。有过基层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对乡村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和人员缺乏、产业结构失衡的现状深有感触。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根据地区环境特点和发展水平,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化、差异化产业不失为摆脱束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破题之道。

产业的形成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优质人才,人才的聚集推动技术革新,技术的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如此循环往复、绵绵不绝,才能使农民更加富足,乡村更加有活力。发展特色产业,不能盲目追求短平快的项目,要立足自身资源条件与区位特点,寻找稳定的、可持续的产业,充分利用产业效应,带动乡村发展。

科教文卫固振兴,软硬兼备乡村添内涵。“加快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们谈乡村振兴不仅要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还要让群众的精神“富”起来。经济上的富足助力改变乡村的外在风貌,科教文卫事业的兴盛提振农村群众的精气神,丰富乡村的内涵。

乡村振兴主题讲话稿 篇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_,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住建局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承担的各项任务全面铺开。

一、高标准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也是脱贫攻坚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20_年,我们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一是精准认定危改户。结合王滩镇政府,深入调研,严格标准,精准认定危房和危房改造户,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做到应改尽改,不漏一户一人。最终确定农村危房改造户84户。二是严把房屋质量关。我们协调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组成检查组,多次到现场查验施工质量。施工完成后,聘请第三方对房屋安全进行鉴定,出具鉴定书。并成立了由多个部门参加的联合验收组,对危房改造工作进行最后验收,确保改造质量。我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受到市住建局及广大群众的好评。新华网上对我区的危房改造工作进行了报道。

二、大力实施农村“气代煤”行动20_年市达我区气代煤目标任务为1438户。

我局结合__镇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认真确户,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同时多次协调督办,最终确定由__燃气公司完成__村、__村及__村三个村庄665户,__天然气公司完成X村、__村等五个村庄774户,实际完成总户数1439户,解决了停滞近一年的通气工作。截止11月15日,管网安装、村外管网铺设、壁挂炉安装全部完成,达到水暖双通的条件,并已通气投入使用,圆满完成了市达任务,让老百姓用上了优质气,放心气。

乡村振兴推进会议讲话稿 篇4

今天,我们齐聚北京举办这次座谈会,目的是坚持以_为指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_,共商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大计,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把农村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持续推动农村双创掀起新浪潮,保持好态势,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首先,我代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农村创业创新推进协调机制办公室,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

下面,结合学习中央精神,我讲五点意见,跟大家分享交流。

一、准确把握农村双创形势特点 我国农村是广阔舞台,农民群体人多力量大,农业农村蕴含巨大的创造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一波又一波创业热潮,大体上分三次。第一次是乡村集体和能人创业。上世纪

80 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大举发展工商建运服等二三产业,乡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农村能人纷纷加入创业队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是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乡镇企业的本质就是农民创办企业,在农村创办了各类产业的过程,曾经一度形成了国民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次农村青壮年就近创业和进城务工经商创业。1992 年领导人考察南方讲话之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转型,大量青壮农民工就地就近或到城里务工经商创业,同时大量城镇体制内人员“下海”到农村创业,带来了新一轮农村创业浪潮。第三次是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_以来,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城乡交流日益密切,为农村双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好的要素和更大的舞台,推动形成了农村双创新热潮。

(一)农村双创人数不断增多。主要是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企业主、城镇和“海归”等返乡下乡人员,统称为“雁归”,近5 年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左右。目前,返乡下乡农村双创人员达 740 万人,其中农民工约占 7 成,平均年龄44.3 岁,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 40.7%。他们与本乡非农创

业的 3140 万人一道,共同形成磅礴的农村双创主体力量。

(二)农村双创领域不断拓宽。据调查,82%的返乡下乡双创项目属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领域,广泛覆盖特色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工艺制造等特色化、小众类、中高端、高附加值产业,并且融入到当地的现代农业和特色经济中。

(三)农村双创水平不断提高。54.3%的返乡下乡双创主体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创业创新,创办的大多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产业,现代要素投入增加,89.3%是多人联合创业、合作创业、抱团创业,管理方式更新。

如今,全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从一条条创业大街的创业者,到农村企业“内部双创”的大工匠,再到投身“互联网+农业+扶贫”的“农创客”,越来越多来自农村双创、涵盖一二三产业的人们投身其中,被中央领导热情地赞扬为中国乡镇企业的 2.0升级版。

二、深刻认识农村双创重要意义 从各地实践看,农村双创是一支庞大力量,是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发展红利,已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动力,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解决当前矛盾提供了新办法,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一是为现代农业建设增添了新要素。农村双创人员带着深厚的农业情怀,利用多年打拼积累的技术、资金、经验和市场渠道

开展双创,实现理念回农、人才回归、技术回乡和资金回流,带动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他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有效提高了创新效率、缩短了创新路径,提升了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水平。

二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强了新动能。农村双创人员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动者、城市文明的传播者和美丽乡村的建设者,给农村留下了资源要素、资金技术、产业体系、经营理念、营收模式,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强大的引擎,成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是为农民就业增收增加了新渠道。农村双创人员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他们以创意为源带动创新,以创新为魂带动创业,以创业为根带动就业,形成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良性互动格局,平均每个经济实体可带动 8 个农民就业,他们在自己成为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的同时,也使农民分享到双创带来的红利,带动小农户一起奔小康。

四是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增补了新力量。农村双创人员大多既懂城市、又懂农村,他们以工业化理念搞生产、以市场化理念搞营销、以城镇化理念搞融合,增强了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架起了城乡互动融合的桥梁,探索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新模式。

总的看,农村双创激发出了亿万农民的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农村广阔天地任他们挥洒豪情、施展才干,广大农村真正成为他们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三、紧紧抓住农村双创良好机遇_,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重大政策导向。我们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再造农村创业创新新辉煌。

首先是政策推动机遇。国家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政策环境越来越优,给农村双创带来更大空间、更好机遇。我们要看到这一点,把握好难得的历史机遇。

其次是基础条件机遇。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条件逐步改善,以全程冷链为代表的现代物流向农村加快延伸,改善了农村设施条件,提升了流通效率。

第三是对接主体机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加工企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越来越成熟,总量已达到 400 万家,农村的经纪人、供货商、分销商、共享农庄等大量涌现,为农村双创提供了更多平台载体。

第四是消费升级机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需求越来越旺盛,为农村双创带来了无限商机。现在到农村吃喝玩住、赏花摘果、农事体验、养眼养胃养肺养心养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农产品加工业成为 22 万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 7400 亿元、农村电子商务成为 1.25 万亿元营业收入的巨大产业。所有这些,都为农村双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牢固树立农村双创新的理念 新时代,农村双创不能再沿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办法,不能搞坐等上门、一成不变的旧模式,要特别注意以创意促创新、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一要树立大农业融合双创理念。现在人们对农业的功能要求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满足于提供吃饱喝足穿暖的原料,更需要一些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教育科普、健康养生等生态文化功能,发展“农业+”工业、商业、休闲旅游、康养、文化、教育等多种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能够实实在在分享到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二要树立大市场抱团双创理念。现在的市场是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大市场,要搞出名堂、树立品牌,仅靠单个主体“唱独角戏”“跑单帮”已很难实现,尤其很多新主体是搞农业的新生力量,经验不足,难以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这就需要通过联合与合作模式开展双创,组建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的双创联盟,抱团闯市场。

三要树立大生态绿色双创理念。绿色是农业的本色,稻田就是湿地,麦田就是绿地,油菜田就是花海,草原就是屏障,森林就是碳汇。农业本身就是生态产业,能够给人们提供清心养眼洗肺的好去处。搞双创,要把农业的绿色价值挖掘出来,不仅生产各种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还要提供更多清新的空气、洁净的

田园,打造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稻花麦浪、绿草牛羊、荷花锦鲤、鸡鸭成群相映成趣的生产生态新景观。

四要树立大网络联通双创理念。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农村双创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现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腾笼换鸟”“鸟枪换炮”“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等一系列新变革,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农村双创要树立互联网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把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与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服务和消费等各环节连在一起,实现产品相通、信息相通、服务相通、利益共享,打造“互联网+”农村双创新模式,发展电子商务、众筹农业、网上农场、网上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藏在深山无人知的优质土特产品更多地摆到城里人的家中。

五、积极推动农村双创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发挥牵头作用,抓政策、建机制、育主体、树典型、搭平台,推动农村双创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布了 1096 个农村双创园区,印发了指导园区(基地)建设的意见,遴选推介了 200 个农村双创带头人和 100 个典型县,组织了 3 万多人参加农村双创项目创意大赛,近期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通知》。但也要看到,农村双创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支持政策散、服务指导缺、创业融资难、人才留不住等问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为农村双创主体清障搭台、营造环境。要在政策、产业、人才、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构建起相互协同的支撑体系,将农村双创引向深入。

第一,健全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创的系列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加大督导力度,推动落实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等“八大政策礼包”,实施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构建全链条优惠政策体系,尽快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农民勇于创业、各方参加创业的新机制。

第二,打造平台载体。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地资源禀赋,联合相关部门培育一批国家农村双创园区(基地)。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鼓励在规模种养、采摘分拣、物流保鲜、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和电商营销等环节开展创业创新,打造从低端到高端梯次发展的产业链条。

第三,培育人才队伍。抓住农村双创主体培育这个“牛鼻子”,把支持农村双创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结合起来,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开展“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和百万人才培训活动,到 年培育 40 万人次农村双创人才。

第四,完善公共服务。打造一批标准高、服务优、带动作用强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市县政府设立农村双创联合服务窗口,建立健全农村双创协调推进机制,讲好双创故事,宣传好模式好经验,营造创业创新良好氛围。

同志们、朋友们!

当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扬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受尽千辛万苦、走尽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为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发挥了历史性作用;如今,农村双创风生水起,一定能为农业农村发展再造新的辉煌。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深入推进农村双创,迅速在全国农村掀起双创热潮,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乡村振兴研讨会镇长讲话稿 篇5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______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乡村振兴有关工作,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刚才,市直有关部门做了很好的发言,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有效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段书记随自治区党政考察团在浙江省学习,委托我代表市委对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深刻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______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阐释了为什么要振兴乡村、如何振兴乡村等重大问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路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推动我市农村牧区加快振兴、全面进步。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已经连续20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在党的十九大上,又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全局的战略高度,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予以推进,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______也就乡村振兴战略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具体到我市而言,农牧业比重占到了三次产业的15%,农牧业人口多达350万,占到了全区的*/*,有自然村庄**个,占全区的*/*,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这不仅关系全市广大农牧民的福祉,更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现代化的质量。因此,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凝聚起广泛、统一的共识,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高质量完成好这一政治任务,用实际行动和扎实的业绩回答好这一时代答卷。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是解决农村牧区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其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牧区发展不充分。从我市目前农村牧区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发展短板。比如,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产业化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培育新动能;比如,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依然较低,生态宜居水平不高;比如,多数农牧民观念陈旧,缺乏一定的劳动技能,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等等。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补齐的发展短板,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要增强紧迫感,拿出闯关夺隘的勇气、披坚执锐的作风、只争朝夕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是我们各级干部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改变农村牧区面貌、造福农牧民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大势所趋。特别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我们这样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补齐短板、厚植优势、加快动力转换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460万各族群众负责的高度,主动扛起乡村振兴的历史责任,准确把握全市“三农三牧”工作的新形势,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实际行动回答好这一时代课题。

二、突出工作重点,坚持统筹推进,切实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战略工程。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已经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目标和任务都已十分明确,关键是落实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精神。在年初的全市农村牧区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段书记也就实施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下发了《****实施意见》,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基本遵循。具体来说,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注意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动产业集聚集中集约发展。产业兴旺的核心要义,就是要针对当前农牧业发展中产业分散、要素分散、经营分散等突出矛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集聚、集中、集约上下功夫,解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一是在产业集聚上下功夫。

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引导农牧民按统一模式组织生产,实现单一产品的规模化,解决农牧业产业布局分散、有产品无产业的问题。以宁城县的设施农业为例,1998年起步的时候,面积不足万亩,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引导,一个村子就种植了几个品种,搞小而全,结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比较普遍。近些年,县里统一规划,搞一乡一品、集中连片开发,万亩以上单一品种的连片开发就有40多块,结果是产业规模上来了,产地市场也形成了,销路也完全打开了。二要建立统一的农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用工业化的思维和方式去组织农牧业生产,解决农畜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供需关系不紧密的问题。以翁旗发展猪牛羊薯菜糖六个产业为例,由龙头企业制定生产标准,农牧户组织生产,形成了系统产业分工,这种模式就是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方向。三要集中打造区域共享的知名农畜产品品牌,加大品牌建设扶持力度,解决农牧业只生产原料却没有成型产品、市场影响力弱、附加值低的问题。以左旗的笤帚苗产业为例,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打造,形成了享誉区内外的知名品牌,成本几块钱的笤帚卖到了几十块钱,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富民产业,左旗也被评为“中国笤帚苗之乡”。

二是在要素集中上下功夫。

随着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壮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已逐渐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从全市的情况来看,目前土地流转率尚不足一半,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率仅为28.4%,生产效率低、经营方式粗放的特征比较明显。实践证明,没有农牧民的组织化就没有农牧业的现代化。下一步,要深化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充分利用土地和草牧场登记确权成果,大力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鼓励土地、草牧场经营权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构建新型生产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牧业质量和效益。

三是在经营集约上下功夫。

实现产业兴旺,必须坚持现代农牧业发展方向,着力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农产品及加工品外销力度,推动农畜产品由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转化和发展。要密切农牧民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把农牧业生产变成企业的“第一车间”,实现农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有机统一。要积极推广田园综合体建设,继续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参与现代化生产经营。要紧紧对接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打造乡村旅游景观景点,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畜产品,把农村牧区变成消费者的公园和商场。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商业态,丰富各类线下产品,减少中间环节,让农牧民实现更多收益。

第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动农村牧区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核心要义,就是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搞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村牧区生态、生活、生产协调发展。

一是持续抓好生态建设。

按照“国土纵深以自然修复为主,重点区域加强工程建设”的思路,统筹抓好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一方面,要将生态保护和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实施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轮作休耕面积,实行以草定畜,促进和保持草畜平衡。另一方面,要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持续开展重点区域绿化造林。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的老哈河上游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达里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多数都是在农村牧区开展和实施,事关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不遗余力地抓好落实,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为农村牧区的生态宜居添彩增光。

二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我市农村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得到了巨大的改观。但对照乡村振兴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地方脏乱差现象还没有根除,一些地区建设成果没有得到巩固,相当一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反弹回潮。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持续整治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等现象,推进“厕所革命”,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切实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三是倡导绿色生产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绿色生产理念和消费方式正在蔚然成风。我们要抓住这样的契机,因势利导、主动作为,引导广大农牧民在观念上开展一场深刻革命,主动适应这样的思想变化,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迈进。要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发展方向,深入开展农牧业绿色发展行动,要对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使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进行回收和资源化处理,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管控修复,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牧业产业发展安全。

乡村振兴研讨会镇长讲话稿 篇6

基层党建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动力系统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要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一、突出党建引领,从“跟着干”向“争着干”转变

1.书记要真抓,带好头。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都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将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返乡能人、本地乡贤等培育成为农村基层班子成员,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更多优秀干部到村任职,着力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推动工作重心由巩国脱贫成果向推进乡村振兴转变。

2.部门要配合,搭好手。要健全责任体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主动投入到乡村报兴战略中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出力,事事为乡村振兴让路的良好局面。

3.能人要作为,示好范。要广聚乡村人才,在有、引、用上下功夫,适当放宽条件招录大学毕业生充实县、乡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加快培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

村建设,通过迎老乡回家乡建家乡、引乡贤议乡事,切实发挥好乡贤能人的作用。要鼓励乡土能人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产业;鼓励农户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资金、技术等入股方式创建或加入合作社,使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金。四是农民要主动,出好力。要坚持以农民、本土人才为主体,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消除农民“等靠要”的思想,突出党员带头,通过以奖代补、宣传培训等措施,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内生动力和自我造血功能。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引导退休干部、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参政议事,形成“大事一起干、优劣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适度提高村干部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完善体制机制,从“因缺施策”向“因材施策”转变

1.坚持规划先行,一杆到底。规划不能“为了规划而规划”,要避免过度规划。要依托我县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资源,科学编制结合我县实际、符合民意的特色产业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编制规划要特别强调社会责任,讲求实效不折腾,要接地气。规划重在执行,定了调子,绘了蓝图,就婴一张蓝图抓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切忌换个领导换个调子,换届班子换个棋盘子。

2.坚持绩效并重,减轻束缚。乡村振兴事在人为。要加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考核权重,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要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不能只看“做了没有”,更要看“效果如何”。要建立可行的纠错容错机制,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搞乡村旅游的风险很大,在考核中应充分考虑实际,不能“一杆子打死”追责。要适度减轻乡村干部工作压力,让其陪检查、补资料的时间少一点,谋发展、抓经济的时间多一点。

3.坚持以奖代补,倾斜扶强。要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我县已出台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不仅要长期执行、严格兑现,还要适时调整奖补方向,重点向经济效益好的特色产业倾斜,向农村电商、品牌营销、乡村旅游等市场环节倾斜,扶持重点领域突破,扶持发展龙头做强,不撒“胡椒面”。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范围,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调动农民积极性。

4.坚持集体经济,打牢基础。要鼓励各村通过资源资产回收、租赁、开发、入股等各种形式,盘活村集体资源,适度发展产业基地、乡村旅游、社会化服务等,逐步建立集体经济运营组织,使村集体经济发展趋向市场化。要探索建立同步激励机制,对于村集体经济达到一定规模井将续产生效益的,可考虑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切块“蛋糕”,经考核作为村干部绩效奖金,以改善村干部传遇,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围绕生活富裕,从“建美乡村”向“建富乡村”转变

1.要因地制宜,留住乡愁。建设美丽乡村,要按照“传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传统化、公共设施景区化、建筑取材本地化”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望得见山、看得见

水、记得住乡愁,深挖舌尖上的乡愁、传统手工艺的乡愁、传统节日的乡愁。

2.要先易后难,分类推进。要重点抓好农民观念转变和素质提升,可以通过开展美丽庭院评比、党员示范星级评比、送绿化苗木等活动,鼓励农民建好美丽庭院。要结合人居环境改善整治,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在公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沽化、绿化、美化行动,有条件的村庄着手开展河水治理、村庄景区化改造等工作。

3.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做好“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示范工作,重点支持一批基础条件好的村,重点打造乡村旅游样板,开展老年康养、民宿、写生、观光、农事体验以及供外地取经学习的农旅项目建设,学会讲故事,深挖文艺元素,拓展和延伸景区内涵,拉长游客消费时长。要重点做好村庄规划,聘请国内顶尖设计团队,精美布局村庄,精心设计游玩项目,精准定位游客需求,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4.要农旅融合,衔接市场。旅游的目的是聚集人气,赚钱靠背后的产业。要精准定位市场,完善配套产业,根据不同人群的喜好、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划设计旅游项目,做准确的市场推广。

第二党支部上半年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范文

一、支部基本情况

目前,第二党支部原有 7 名正式党员,局下乡扶贫工作队借调 1名 6 月份转走了组织关系,现共有 6 名正式党员和 1 名预备党员。市局长期借调 4 名:分属局办公室 2 名,局法规科 1 名,局安全监管一科 1 名;在执法队工作的 3 名,其中支部书记同时任局职安科科长和执法队负责人。

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落实情况

一是制定印发了执法队《2018 年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及工作方案》(2018 年 6 号文)并进行了学习贯彻落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和警示教育月活动。二是完成了党支部换届工作。6 月 25 日,按照市安监局党总支要求,第二党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全体党员参加按程序并进行了投票,选出了新的支委班子并进行了分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三是 5 月 11 日下午第二支部认真及时传达了 5 月4 日驻煤炭安监纪检组听取部分支部汇报以及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了支部战斗堡全作用。四是在 5 月 14 日在王洪太局长办公室召开了支部会,研究了支部有关工作,统一了支部委员思想,强化了党支部的作用,王洪太局长还对支部班子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5 月 14 日下午,支部召开了支委会,研究确定了二支部党员发展对

象。五是将党建工作和作风纪律建设融入安全执法检查,用抓党建助推安全执法检查。六是强化制度落实,把每季度一次的廉政谈话写入规章制度,制度化、常态化地进行了落实。

三、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一是把党风廉政建设紧紧抓在手上。6 月 15 日上午,二支部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二季度及端午节廉政谈话。支部书记分别对分管领导和中层业务骨干进行了端午节廉政集体谈话。二是开展了了警示教育活动。6 月 1 日下午二支部及执法队全体成员召开了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开展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整顿动员大会,制定了工作方案,传达了方案要求和相关内容。三是开展了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7 月 6 日第二党支部及执法队组织开展了建党 97 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党员和执法队队员到陵川县锡崖沟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观看了锡崖沟精神专题记录片,参观了锡崖沟廉政教育基地,走了锡崖沟挂壁公路,体验学习了锡崖沟精神。全体人员面向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激发了大家的爱党爱国激情,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和疑聚力。

四是强化政治理论和党风廉政建设学习。上半年第二党支部开展了 7 次党风廉政建设和政治理论学习,认真传达学习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纪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历次市委会议张志川书记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市纪委关于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有关案例通报等内容。

五是整章建制强化工作落实。

1.实行了工作任申报卡和工作任务交办卡,规范了下乡、外出办事审批和任务交办工作程序。

2.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贯彻国家财经纪律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规范了财务工作秩序和财务行为。

3.制定了《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对车辆使用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进一步对车辆使用调派、用油管理、维修保养、管护等内容进行了细化。

4.制定了《请销假和年休假管理制度》,保障了正常工作秩序,保护了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

5.制定了《工作职责》、《岗位责任制》和《AB 角工作制度》,对每个在岗人员的职责作出了规定,保证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职责。6.成立了执法装备购置采购验收组,对采购设备验收严格把关。

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裨,持之以恒纠纠“四风情况

1.建立常态化廉政谈话机制,即队长和副队长提醒谈话,和中层项目负责人廉政谈话,每季度一次。

2.队领导带队下乡参加执法查,在执法检查中监督四风建设。

3.每逢节假日来临之际进行集体廉政谈话。

4.建立三人共同执法检查,实行互相监督机制,把“八项规定”落到实处。

5.逢会必讲“八项规定”和“四风”要求,经常咬耳扯袖。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问题

1、支部党员过于分散,在管理上和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时增加了一定难度。

2、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还有待提高。除了支部组织学习

和教育以外,上级组织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二)下一步打算

1.很抓党风建设,强化制度落实。

2.狠抓班子队伍建设,强化领燕效应。

3.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4.把党风廉政建设和执法检查业务工作有机融合起来。

5.进一步加强党风康政、政治理论和业业务知识学习。

乡村振兴研讨会镇长讲话稿 篇7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部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深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行动推进会,这是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次全会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具体行动。下面,我就深化“乡村振兴”推广行动、助推“三农”战略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深化“乡村振兴”行动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全省林业部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大力推广“乡村振兴”林业科技富民模式,做大做强生态高效林业,有效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据统计,三年来,全省累计推广“乡村振兴”十大创新模式xx万亩,实现总产值xx亿元,增收xx亿元,高效生态栽种的香榧、甜柿、林下套种铁皮石斛、竹林套种竹荪等,都很好地实现了亩产一万元以上甚至x万元、x万元的目标。“乡村振兴”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开辟了新路径,成为全国林业科技推广的标杆,并在全国林业科技创新大会上作为唯一省级代表作了典型发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围绕“三服务”,创新科技富民模式。

针对我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省情林情,围绕“服务主导产业、生产实践、林农增收”的“三服务”,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认真总结研创出“乡村振兴”十大科技富民模式,产业壮大了、生产发展了,林农也增收了。一是服务主导产业发展。竹产业和木本油料产业是我省的两大林业特色主导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省竹林面积xx万亩,2021年竹业综合总产值xx亿元,约占全国的1/4。木本油料已形成以诸暨、东阳、嵊州等会稽山脉为主的香榧产业带,以衢州、丽水等为主的浙西和浙南油茶产业带,种植面积达417万亩。全省广大林业工作者特别是科技人员充分利用这两大资源,依托香榧、铁皮石斛、竹笋、山核桃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物产业基地,集成立体种植、仿生培育、生态循环等先进技术,在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过认真反复筛选,总结研创出铁皮石斛近野生栽培,雷竹、毛竹生态覆盖,香榧、薄壳山核桃、甜柿高效生态栽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三叶青、竹荪等十大成功模式,让科技驱动发挥出乘数效应,推动产业经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服务基层生产实践。我省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平原、山地,内陆、沿海的环境因素差异较大。我们从实际出发,科学分析土壤、温度、气候等环境因素,因地制宜,把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制定“套餐化”和“菜单式”的技术方案,使林业科技实用技术带露珠、接地气,让林农“看得懂、学得会、干得成”,做到易学、易懂、易操作,为全省大面积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多种模式也为从业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比如,同为林下套种就有多花黄精、三叶青、竹荪三种高效生态栽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单一产品过剩导致相互压价的现象,规避了市场风险。三是服务林农增收致富。全省各级林业部门积极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模式推广行动,通过政策引导和行政推动,使“乡村振兴”惠及千家万户,成为山区林农致富的“金钥匙”,让更多的林农走上致富之路。如龙泉市秉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从2012年底开始在毛竹林下套种中药材“三叶青”,现已建立“三叶青”中药材示范基地xx亩,每亩产量按xx斤计算,120亩三叶青基地总产量6万斤,按照当前市场收购价200元/斤,产值高达xx多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嵊州市长乐镇坎一村发展香榧高效生态栽培,2021年的香榧青蒲最高亩产量达到xx斤,亩产值达到了近x万元。刚才中央7台播放的磐安三叶青例子也是很典型,这些都是值得学习推广的典型范例。

(二)织好“三张网”,构建科技富民体系。

全省各地以建设高效生态林业、加快林农增收致富为目标,创新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织好推广队伍、技术服务、科技示范“三张网”,着力构建“乡村振兴”科技富民的推广体系。一是织好推广队伍网。按照“覆盖全程,综合配套,精干高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以省级专家和县级首席推广专家为龙头,以林技指导员和责任林技员为骨干,以林技推广能手和社会化林技推广人员为补充的新型林技推广网络,大力发展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和林技推广能手、林业乡土专家队伍,架起“专家”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开发运用“林技通”,通过“互联网+”林技推广服务平台,较好地解决了“乡村振兴”模式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全省已聘用首席林技推广专家229名、林技指导员1026名、林技推广能手6800名和首届省级林业乡土专家58名。譬如,宁波奉化往年雷竹覆盖材料用的大多是鸭粪,长期使用造成土壤退化,笋的产量质量下降。省级林业乡土专家虞如坤引进丽水的菌棒废料覆盖雷竹笋,通过三年的试验,较好地实现了竹笋品质的提高、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竹林土壤理化结构的保护。二是织好技术服务网。自2004年9月举办首届全省林业科技周活动以来,已经坚持连续举办了十四届,累计召开学术报告会、研讨会140余次,组织送科技下乡3700场次,发放资料32万份,培训林农13万人次。定期举办十大模式专题技术培训班,编印标准化生产模式图赠送给林农,让这些新技术真正惠及广大的林农,切实发挥新技术在兴林富民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省林业主导产业持续高效发展,实现山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运用全省1179个基层公共服务中心和2283名责任林技员,实行联村、联户、联地块,手把手、一对一地指导帮扶,切实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林业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如富阳常安镇永安山村李荣富同志的甜柿基地,在中国林科院亚林所龚榜初研究员的技术支撑下,通过改良品种、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培育技术等综合措施,20亩“太秋”新品种刚挂果,今年亩产量达到1500斤,由于品质好,每斤20元被抢购一空,每亩产值达到3万元,总产值达到60万元,真正尝到了好品种好价格的甜头。三是织好科技示范网。全省各地以现代林业示范园区、专业示范村、示范户为载体,建设“乡村振兴”模式示范基地,开展百名专家进百个基地的“双百”科技示范行动,不定期组织召开现场会,充分发挥各级专家的特长,把现代林业园区作为科技成果的孵化器、教学实践的试验区、培训农民的新平台,推广示范良种良法,创新试验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新机具,树立了一大批高效集约的示范典型和示范基地。如衢江区全旺镇毛竹精品园从省林业厅实施毛竹覆盖“双百万”示范行动以来,连续多年实施推广竹笋覆盖技术,通过前期深挖垦复、配方施肥,后期覆盖增温、水分管理及合理留笋养竹等科学培育方法,不仅能使春笋提前出笋,而且能提高冬笋的产量,达到“冬笋多发”的效果,经过覆盖的基地,冬笋的亩产量达1000斤/亩,按平均售价10元/斤,光冬笋一项产值就在每亩万元以上。

(三)推进“三创新”,放大科技富民效应。

全省各地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积极开展林产品质量追溯机制、“三产”融合发展机制和林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速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放大“乡村振兴”模式的富民效应。一是创新林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努力实现标准化。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十大模式的森林食品基地认定,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推广地方标准15项、企业标准30项;加强森林食品品牌打造,建立起质量追溯、企业诚信、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全省已认定十大模式的森林食品基地面积13.8万亩,森林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初步走出了一条品位高、品相好、品质佳、品牌响的精品之路。如“安吉冬笋”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盒5斤装的礼盒装冬笋售价为298元,算下来差不多达到了60元/斤的水平,远超市场价格。目前,安吉全县已有16家农业合作社获得县林业局的商标使用授权,并同时使用了溯源管理系统。这些建立合作关系的合作社,冬笋收购价比市场价高1元至2元,为林农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二是创新“三产”融合发展机制,努力实现特色化。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壮大一产、发展二产、培育三产”的思路,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新业态,推进林下种养、产品加工、休闲养生等“三产”融合,形成主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比如,温州乐清的金传高同志长期与××农林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不断研发新技术、培育新品种,组建了石斛行业最高标准的石斛组培工厂,并将现有生态种植模式结合生态休闲养生为一体,开发石斛行业新模式─石斛休闲谷,基地亩产经济效益达12万元。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金传高同志主动带领和支持当地农户共同致富,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500人左右,辐射农户种植规模达2000亩,有力推动了当地石斛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创新林业经营体制机制,努力实现规模化。全省各地在总结推广“乡村振兴”模式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大力推行林木股份制、林地股份制和家庭林场三种新型经营体系,引导工商资本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真正实现“林地变股权、林农当股东、收益有分红”。如浦江县组建香榧林地股份合作社22家,参股农户近3000户,累计参股林地面积达1.9万余亩,加快了产业合作化、规模化经营步伐,推动了林业持续增效和林农持续增收。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乡村振兴”推广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在发展布局上,以“盆景”为主,受益面还不广。“乡村振兴”模式还没有在全省得到系统全面的推广应用,产学研结合还不够紧密,基地发展不平衡,企业、合作社、大户数量规模不大,综合发展能力不强,示范辐射作用不明显,还没有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二是在发展政策上,以项目带动为主,要素制约还比较大。由于部分模式投入周期长、产出慢,缺乏长期政策扶持,一定程度影响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受农村劳动力转移、老龄化和人工工资增加等因素影响,与其他产业的比较效益差距进一步拉大。三是在发展能力上,以一产为主,“三产”融合度还不高。大多数模式总体上仍停留在初始的发展阶段,产业链不全,经营主体和品牌培育相对滞后,二、三产创新能力不足,融合发展度不高,规模集聚效应偏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认清形势,充分认识“乡村振兴”在助推“三农”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做出的一项新部署,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刚刚召开的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明确要求,认真制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省域“大花园”建设,加快建成森林××。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对林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新时代我省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认清形势,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化“乡村振兴”行动为重要抓手,不断放大科技富民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让现代林业发展更好地惠及千家万户,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一)深化“乡村振兴”行动是振兴林业产业的重要途径。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产业,林业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全省林业产值5127亿元,以占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了8%林业产值,淳安、临安、安吉、龙泉等重点林区县农民收入的50%以上来自于林业,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产业大省”的跨跃。特别是以“乡村振兴”为代表的产业富民模式,有力地提升了林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现实途径。如乐清市大力发展铁皮石斛产业,全市铁皮石斛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年产铁皮石斛鲜条、枫斗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30%、80%,全市铁皮石斛实现产值约18亿元,从业人员5万余人。深化“乡村振兴”行动,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调整优化林业产业,提高林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林业经济,建设更加发达的现代林业产业。

(二)深化“乡村振兴”行动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林业的期待持续升温,迫切希望有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放心的森林食品和丰富的林业产品,这对林业供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是林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科技富民模式,就是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大前提下,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推行绿色生产,壮大生态经济,研究解决供给侧结构不适应、不符合、不到位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

(三)深化“乡村振兴”行动是增加林农收入的重要载体。

乡村振兴战略把过去提出的“生活宽裕”变为现在的“生活富裕”,虽是一字之差,却充分体现了多年来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良好态势,更强调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和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一人的决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山区林区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总体上看,我省种植养殖业附加值较低,特别是林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普遍不高,整体经营方式比较粗放,林业促农增收的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乡村振兴”科技富民模式,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乡村振兴”行动,积极发展林药、林菌、林苗等林下经济和高效生态栽培的木本油料产业,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进一步打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源源不断地给山区农户带来财富。

(四)深化“乡村振兴”行动是林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

我省低收入农户主要集中在山区和半山区,发展相对滞后,林业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山清水秀”是这些区域最引以为豪的生态禀赋,但是目前多数生态资源依然沉睡,发挥“靠山吃山”的特色优势只是冰山一角,大量低收入农户还处于“捧着金饭碗等饭吃、找饭吃”的尴尬境地。“乡村振兴”科技富民模式,就是按照农户自主意愿和劳动力、当地生态资源特点,针对性地引导农户选择特色种植、入股经营等模式,因户施策、因地施策,促进林农增收致富。比如,松阳县大力推进“种树养老,种榧致富”,玉岩镇吴山头有个农户叫吴晓元同志,2019年种了800余株香榧小苗,如今产量超3000斤,收入6万元。这充分说明道找准了、路选对了,产业才有活力,百姓才能受益。我们要把深化“乡村振兴”行动与推进林业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帮助低收入农户找准路子、选对产业,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生态经营模式运用、加工设施设备、先进工艺技术、质量安全监测、配套基础设施等一些关键环节,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工商资本和经营大户与低收入农户合作开发,推动低收入农户持股增加财产性收入,着力解决山区低收入农户的发展障碍,帮助山区群众早日实现生活富裕。

三、突出重点,切实把深化“乡村振兴”行动落地见效

深化“乡村振兴”行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扶持,提高“三产”融合度,不断提升质量效益,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加快林农增收致富。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落实任务。

深化“乡村振兴”行动的目标是用三年时间,也就是到2025年,全省发展“乡村振兴”示范推广基地120万亩以上。一是认真制定行动计划。通过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各地已有了良好基础,特别是杭州、绍兴、丽水等地已先行一步,编制了三年规划并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效果十分明显。下一步,各地要积极行动,明确下一阶段“乡村振兴”科技富民模式发展的规模、方向和重点,制定计划,争取在明年3月底前,全省除嘉兴、舟山之外的9个市全面完成行动计划制定工作。有建设任务的县,要根据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优化布局、落实责任,确保“乡村振兴”发展推广工作有序推进。二是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乡村振兴”是林业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和具体抓手,我们在发展“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当前的十大模式,要不断进行深化和拓展,以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乡村振兴”的模式和内容。要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基层林业科技人员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及时发现基层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并进行深度挖掘和认真总结,形成更多的“绿色、生态、高效”的科技富民模式。要坚持因地制宜,认真分析当地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注重当地林业产业特色,合理确定“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和规模,科学选择适合当地的具体模式,积极稳妥地加以推广。要不断推动模式的转型升级,从过去主要以种植为主向一二三产联动发展转变,延长产业链,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效益,真正形成富有活力、具有竞争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全产业链。三是做好示范和集聚的文章。一方面,要做好示范带动的文章,认真总结成功的科技富民模式,建设示范样板基地,通过示范基地辐射,不断扩大“乡村振兴”模式规模,到2025年在全省建成一大批“乡村振兴”的富民典型;另一方面,要做好产业集聚的文章。不断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三权分置”,鼓励经营权流转,积极引进工商资本投入,与林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打造县域“乡村振兴”科技富民模式发展的集聚区。通过集聚区的示范效应,最大限度地释放“乡村振兴”科技富民模式的惠民功能。

(二)坚持精准施策,确保建设质量。

一要立足生态化经营。各地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实施地点和经营措施选择中,要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避免过度经营、饱和开发,切实防止水土流失和地力退化。尤其是要加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入品管理,确保可食林产品的质量安全,实现生产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良种选育,特别是香榧、薄壳山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要切实加强良种采穗圃和育苗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品种全覆盖的良种种苗保障机制,稳妥推进适生新品种发展。二要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各地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要坚持以标准化整合品牌、提升品牌,制订“乡村振兴”基地生产、产品加工、品牌营销的技术标准,建立起政府宣传引导、行业协会主导发展的品牌创建模式,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的社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要推行“支持一个主体、执行一套标准、编制一张生产模式图、建立一份生产档案、培育一个品牌”的示范模式,以特色林产品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规模化建设、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推进生产全过程标准化。三要着眼精准帮扶。“乡村振兴”模式,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明显,在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要把发展“乡村振兴”与林业精准帮扶结合起来,在低收入农户集中的地区建立示范基地,加大林业实用技术培训,让资金、技术向这些基地倾斜,通过产业、科技帮扶,解决山区低收入农户的发展障碍,更好地发挥“乡村振兴”模式的富民作用。要加大推进力度,对香榧生态高效培育、铁皮石斛仿生栽培等成熟的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台政策扶持办法,提高扶持标准,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结合深化林改抓推进,加快林权资产化,引导工商资本与低收入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适度规模经营,既发展富民产业,又增加林农财产性收入。

(三)坚持科技引领,完善推广网络。

“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模式大多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精细化和集约化程度也较高,这就需要发挥林业技术推广的作用,把先进适用的技术传授给林农。要建立“乡村振兴”科技人员挂钩帮扶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加强科技推广服务力度,打通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的通道,让更多的山区老百姓共建共享林业发展成果。一是科技帮扶机制要更灵。按照“聚合力、健体系、出成效”要求,完善省级指导专家、县级首席专家和乡镇责任林技员联系制度,组建“乡村振兴”创新模式技术推广指导专家团队,充分发挥林技推广专家在“乡村振兴”林技推广深化行动中的作用,使“乡村振兴”科技富民模式成为高效生态林业的示范区和生产区,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的试验区和创新区。广大林业科技人员也要按照“把论文写在林地上,成果送到林农家”的要求,深入林间山头,手把手、面对面地把技术传授给林农。二是科技服务水平要更高。按照“提高县一级、强化乡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要求,加快乡村一级林技推广能力建设,研发基层林技推广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林技通”的更多功能,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层林技推广与管理手段,为林农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林技推广服务;林业科研单位要加强与林技乡土专家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对林业科技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激发民间林业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技术培训力度要更大。通过第一轮三年行动的计划实施,我省“乡村振兴”科技富民模式涌现出了很多典型,除了刚才会上介绍的,省厅总结出了50个“乡村振兴”科技富民模式案例。各地要根据实际,及时发现好经验、好模式,并进行认真总结;要充分发挥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民营科技组织和科技示范户的典型引领作用,提高公众对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认知度;要加强新模式、新技术的培训示范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操作规程,编印技术手册,举办技术讲座,以典型示范带动,户帮户,村带村,真正让生产经营业主和农户看得懂、学得会。

(四)坚持凝聚合力,营造良好环境。

一要争取各方支持。省里将继续加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的投入力度,整合林下经济和科技推广项目的资金,重点支持铁皮石斛仿生栽培,雷竹、毛竹生态覆盖,香榧、薄壳山核桃、甜柿高效生态栽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三叶青、竹荪等“乡村振兴”科技富民模式。各地林业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积极争取支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引导模式、发展政策的研究,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指导、技术服务等工作。要主动协调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加大政策、项目、资金倾斜力度,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科技富民模式发展的合力。二要加强科技合作。各地要充分利用省内外林业科研单位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引导经营主体与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合作,落实产业培育、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科技服务;省林科院各地分院要建立团队特派员制度,根据地方“乡村振兴”模式特色和需求,推广一批新型技术、创建一批现代基地、推动一项扶贫工作,逐步形成“科技特派员+企业+基地+农户”的服务模式,促进林业生产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三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乡村振兴”科技富民模式推广已纳入森林××建设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把这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层层落实考核责任,确保工作任务完成。要创新体制机制,出台激励政策,对在“乡村振兴”推广行动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在评选先进、申报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调动一线基层林技人员开展成果推广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乡村振兴研讨会镇长讲话稿 篇8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参观学习,深刻总结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瞄准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着力掀起示范引领、勇创一流的建设热潮,营造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大力推动致富产业更加兴旺,人居环境更有颜值,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基层治理更加有效,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广大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明显提升,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明显增强,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我再讲3点意见。

一、要深化认识,强化担当,聚力攻坚突破不懈怠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是历史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的课题。深刻分析、科学研判,对照各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我们实施乡村振兴仍面临许多短板不足: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面临新挑战。

受疫情、汛情和市场低迷等因素制约,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就业增收渠道不够多,持续增收能力还不够强;解决因去年汛情造成房屋受损问题仍面临不少困难;个别家庭因病返贫,防止返贫任务仍需久久为功。

二是扮靓人居环境还有薄弱点。

个别公路沿线、背街小巷、房前屋后整治还不到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做得还不够好,根治乱搭乱建、视觉贫困、乱排乱放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攻坚。

三是全员参与氛围还不够浓厚。

虽然大部分群众逐步有了卫生定期清扫、垃圾定点倾倒等良好习惯,但个别群众依然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需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激发全民参与的工作热情。

四是长效管护机制还不够完善。

个别镇村生活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村级环境卫生管护队伍作用发挥还不充分,需要在“经常抓、抓经常”上下更多功夫。

五是基层治理能力还需再提升。

一些村干部学政策、悟政策、用政策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谋划发展的理念不够新、视野不够开阔,攻坚克难的状态不够振奋,示范引领作用不够强,“领头雁”“主心骨”作用发挥还不到位。

六是培育文明乡风成效需巩固。

推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办法还不够多,成效还不够好,个别村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活动还不深不实,一些群众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仍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就是一句空话。各镇办、各部门要直面不足、下定决心,对症下药、全力提升。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关键之年。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前景广阔。大家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以更加过硬的作风、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

二、要统筹推进,创新举措,紧盯关键重点强攻坚

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市县对此作出明确安排,到2025年我县要累计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2个、示范村12个、重点帮扶村2个,并提出了明确的创建标准和工作重点。大家一定要认真思考、提前谋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确保各项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把准发展定位方向。各镇办要准确把握示范村建设的方向和原则,结合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吃透政策,紧盯目标,摸清每个村产业发展、人口状况、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科学谋划、合理确定各自示范村创建数量。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综合考虑现状区位、村庄规模、服务功能、建设形态等因素,合理确定生活区、生产区和生态区。要坚持分类施策,稳中求进,支持不同的村庄发展模式,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对村庄分类分步建设,科学设置创建目标,进一步明确时间范围、重点内容和方法步骤,决不能搞“一刀切”。要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坚持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宣传一批、复制推广一批,推动由“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

二要描绘全面振兴蓝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首要条件。县自然资源局要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统筹考虑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建设用地布局等因素,明确村庄类型、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尽快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各镇办要加强与县自然资源局和规划编制单位的沟通交流,聚焦过渡期内乡村振兴主攻方向,统筹产业发展、基本农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空间需求,因地制宜完善镇级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尽快形成乡村振兴示范(重点帮扶)村创建《实施方案》。要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在打造亮点、放大优势、展现特色上下功夫,注重挖掘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品”,彰显产业特色、淳朴乡风、美丽风景和文化传承。

三要厚植富民强村根基。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没有农民富,就谈不上农村美。要以实现群众稳定增收为核心,统筹考虑各示范(重点帮扶)村资源禀赋、生产条件、产业发展基础等因素,稳步实施高产高效“万元果”工程,全面加快果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标准化生猪育肥场和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发展高山冷凉蔬菜、中药材、食用菌、中蜂等特色产业,壮大“一村一品”规模,形成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首位产业,夯实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要依托我县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优势产业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扶持发展一批标准高、带动强、服务设施完善配套的农家乐、民俗游等乡村旅游项目,努力培植精品旅游村、休闲度假村;发展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市场需求的乡村工业、集体物业和服务业。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完善用工信息发布、劳务对接、政策咨询等便捷服务,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更好实现有就业创业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全部就业。

四要打造秀美宜居乡村。人居环境是农民幸福指数的“风向标”。要深入实施乡村绿化亮化工程,全面开展道路硬化亮化、村内绿化美化行动,加大农村乱搭乱建专项整治,拆除农村危旧房屋、废弃圈舍,整治非法违规广告,合理布局供水、供气等管道,规整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线路。要落实“一户一宅”制度,规范群众建房程序,引导群众建设风貌统一的民居,形成鲜明的乡村民居特色。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成果,以实施“八清一改”为抓手,扎实推进“三堆六乱”专项整治,统筹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改厕、村容村貌提升,健全完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五要建强基层组织堡垒。选好配强村“两委”会队伍,夯实抓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创新推行“头雁竞飞”“产业兴旺”“高效治理”“三大工程”,打好“头雁+产业+治理”“组合拳”,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持续巩固“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成果,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等制度,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整体水平。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加强村级党组织运行情况和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研判,抓好村党组织书记轮训,不断提升村级干部本领水平。坚持“留、选、引、任”等相结合,注重从返乡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产业致富带头人等优秀人员中培养后备力量,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建立常态化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督查检查、定位签到、系统抽查、定期汇报等制度,确保驻村干部沉下去、肯干事、有作为。坚持支部牵头,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文明创建、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扎实推进“三无”村创建和“雪亮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六要强化发展后劲支撑。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是基础。各镇办、各部门要积极向中省市包装推介**乡村振兴项目,全力争取资金支持和项目倾斜,为开展示范建设打好基础。要抓紧完善2022年项目入库工作,精心谋划、筛选、储备一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项目,为使用财政衔接补助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提供依据。今年,县上在安排第一批中省县衔接资金中,充分向示范镇村进行了倾斜。各镇办要精打细算、规范使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要整合社会各界资金,主动争取、积极协调、引导泰旬协作、中行定点帮扶、省市驻旬帮扶团等资金项目向示范村倾斜。要加大“万企兴万村”活动力度,动员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引导知名人士创业投资、公益捐赠,形成多方投入的资金保障体系。

三、要加强领导,凝聚合力,紧扣争优创先抓落实

乡村振兴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各镇办、各部门一定要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强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县级领导要认真落实示范(重点帮扶)村包抓联系点制度和包抓部门责任,强化督促指导,及时掌握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阶段性创建工作任务落细落实。各镇办党(工)委书记要切实负起责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各镇办要按照市上“十个一”示范村创建要求,成立组织机构,建立专门乡村振兴示范村包抓班子,夯实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干部、驻村干部工作责任,做到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

二要凝聚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结合职能职责,因地制宜指导好示范创建主体做好创建工作,集中整合政策、项目、资金、资源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点投放,力求要素聚焦、资源聚合,形成工作合力。各行业部门要加大对示范村的检查指导力度,各镇办要主动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强大合力。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要主动向省市对口部门汇报沟通,掌握政策变化和要求,指导镇村扎实高效开展示范镇村创建工作。

三要强化跟踪问效。县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统筹调度、督查检查作用,把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有效衔接工作的考核依据,通过强化督导考核,倒逼各项任务落实见效。县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八组一办”各牵头单位,要聚焦责任、政策、工作落实情况,加强对各示范创建主体工作指导,建立实施推进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定期推动、定期督查,及时掌握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县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八组一办”工作组第一牵头单位,每月底负责将本工作组支持示范创建和有效衔接工作进展情况向县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汇总整理后报送各县级负责领导。

上一篇:墙面抹灰修补施工工艺下一篇:描写工艺品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