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中学2016级自主招生辅导训练

2024-06-06

江油中学2016级自主招生辅导训练

江油中学2016级自主招生辅导训练 篇1

江油中学 程永生

江油中学2016年自主招生辅导训练

(一)英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那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咝咝”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捡起来扔出去,挽救了一位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朦胧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显得那么亲切。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地笑着,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什么话。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

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再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陌生了。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měngdǒng地吵闹着,要去看英雄。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敬佩。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那种悲壮。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连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的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gōulǒu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pēngrán落地。

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里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他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注:根据括号后的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一瞬间,泪水又涌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她含着眼泪坐在台下仰望。1.这篇小说采用双线并进的结构,请概括小说的这两条线索。(4分)2.文中画线处关于“英雄”形象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江油中学 程永生

4.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一下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8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一)古诗阅读。(5分)送梓州

李使君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是四川少数民族聚居之地。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

5.该诗首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2分)6.这首送别诗的意旨是惜别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二)文言文语段阅读。(11分)7.断句。(3分)(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日: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8.翻译《论语》中的两则文字。(8分)(1)子谓子贡日:“女与回也孰愈?”对日:“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日:“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2)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江油中学 程永生

江油中学2013级自主招生辅导训练

(一)答案

1.(示例)一是“我”眼中英雄形象的发展变化,二是英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线索的把握能力。文中有一些带有提示性的句子,答题时可以先找出来。“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台上英武的他”“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憨憨地笑着”“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探头探脑„„申请困难补助的„„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挺身而出,搏斗中,他被刺数刀身亡”,一共五处,这些语句都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英雄的变化。其次,再从英雄角度回答其一生的变化就可以了。

2.(示例)写出了英雄在生活中已经归于平凡,甚至卑微,表现出作者失望的心情;和英雄的壮烈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英雄的伟大。

解析:文中用细节描写“英雄”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第二处是“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连声说谢谢”,第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个英雄的激昂、高大;第二处细节描写意在表现英雄归于平凡,生活于坎坷贫穷中,前来申请困难补助,受到礼遇而惶恐不安。两处描写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梳理出这些,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回答即可。

3.(示例)结构上,和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内容上,升华了主题,表现出作者的心灵被英雄深深地震撼,进一步表现了英雄的伟大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行文思路的理解能力。这一段是“我”对四十年前的自己的回忆,更是对英雄一生的追忆。他经历了如此平凡的生活,现在又在勇斗劫匪中牺牲了,“泪水”传达出“我”的震撼和痛惜,突出了英雄的伟大。从结构上看,“恍如”句照应了前面聆听英雄报告的情景。

4.(示例)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是平凡的,甚至可以是卑微的,但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也可以谈“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一辈子”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对英雄的认识需联系实际)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本文记叙了英雄的人生经历,写出了英雄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心灵,字里行间充满对他的高度评价,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我”一样对英雄充满景仰。虽然指残,虽然困顿,却时刻不忘一个军人的职责,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5.(示例)①虚写(想象):没有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而是虚写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②互文见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气象阔大。③视听结合: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解析:此诗意在劝勉,因而开篇就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首联从大处落笔,颔联则从细处着墨,颈联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尾联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勉励李使君。这首赠别诗前两联遥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写来,神完气足,精当不移。

要分析首联写法上的特点,先弄清楚写的是哪里的景,然后抓住诗中具体的景物分析写法,要分析其对描写景物、创造意境等的作用。

6.(示例)不是。这首诗的意旨是劝勉。诗人希望李使君效法文翁,革新教化,恪尽职守,有所作为;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无所作为,枉费梓州环境之美、民风之淳。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赠别诗的主题是不是“送别”,不能凭空乱说,要分析每句诗的内容,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作品的标题、作品后面的注释也不可忽略,因为它们往往暗示或直接交代写作背景等,使读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窥见作者的创作意图。

7.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了赵国与齐、楚的利害关系,再加上我们非常熟悉的“唇亡齿寒”的成语,理解起来相对容易。点断要借助于文言句式、虚词、对称句等,才更易准确作答。

8.(示例)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就可以推测知道十件事,我听说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罢了。”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赞同你的话,你是不如他啊!”

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也算可以了,但不如贫穷仍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裕而爱好礼义的人。”子贡说:“《诗经》上所说:‘要像加工骨头、牛角、象牙、玉石一样,经过切磋琢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呀,我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事,你已经可以领会未告诉你的事了。”解析:首先应把握文章内容。第一段显示了孔子对颜回的赞美。第二段显示了对子贡的赞美,同时,并没有否定子贡的说法,而是更进一层进行了解释。然后利用增、删、换、补、调、贯等方法,尽可能直译。翻译出的文章要力求符合“信、达、雅”的标准。

上一篇:用Nero轻松设计个性化光盘下一篇:美术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