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训工作总结

2024-10-13

战训工作总结(通用7篇)

战训工作总结 篇1

为进一步推动消防部队战训工作改革和发展,提高部队灭火救援能力,日前,湖南消防总队根据全省实际情况,结合部局新《训练大纲》精神要领,下发《关于改革和加强战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针对全省战训工作提出“六点意见”。

随着全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防部队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日益艰巨繁重,湖南省消防部队与部分省(市)比较,无论在技术装备,还是实战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全省各地在装备、能力、素质上也发展不平衡,应对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灭火救援任务,准备不足,能力不强。为此,总队要求:

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战训工作的紧迫感

全省消防部队各级领导必须从传统思想观念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有所作为,要树立“大消防、大战训”的思想,要把思想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统一到履行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上来,统一到提高消防部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驾驭火灾形势能力、处置重特大火灾和灾害事故能力和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能力上来,推动部队战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坚持科技强警,提高战训工作的科技含量

要大力加强通信指挥能力建设。现代灭火救援现场,投入的警力多、装备多、人员杂,没有良好的通信指挥作保障,势必导致战斗指令不畅、战斗秩序混乱和战斗质量不高。加强通信指挥能力建设,保障火场指挥通畅,是部队战斗能力发挥的关键环节。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加强各级通信指挥系统的建设。要严格执行建前报审,建后验收的有规定,标准要统一,建设要超前,确保通信指挥系统建设质量。要加强总队、支队两级通信指挥车的建设,择优选择前端图像传输系统,提高现场通信调度和决策指挥能力。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消防力量、灭火救援专家、战例、灭火药剂等数据库,提高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的辅助决策能力。要规范消防通信术语和全省火场指挥频率,推行无线通信监控技术,提高现场通信指挥三级组网的使用效益。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县(市)级“三台合一”工作,逐步实现“集中接警,分专业处警”的目标。

要打造科技练兵的平台。部队训练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科技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推进部队训练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新《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的实施,对训练内容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传统的抛梯、甩带和简单的塔式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各单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缺乏高科技含量的训练,同样经不起现代火灾扑救的检验。要加强战法的学习和研究。加强灭火救援战法研究,本身就是科技练兵的重要内容。针对各类火灾特性,总结其规律,创新作战理论,研究用兵之道,结合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才能提升部队灭火救援专业化水平。

三、坚持防消结合,拓展战训工作新领域

消防工作是灭火与防火相结合的有机体系,灭火与防火业务的相关性,决定了灭火、防火人员要共同了解掌握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在经济、科技、城市建筑、消防装备迅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要加强灭火与防火工作的互相结合,使战训工作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客观要求。首先,坚持防火档案与灭火救援预案相结合。这两项基础工作是做好重点单位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的重要依据。战训、防火人员对两项的准确性、合理性与实用性要共同负责,以便在灭火救援中能充分利用单位自身的消防设施,灵活采取相应对策。其次,坚持重大危险源调查与重大火灾隐患排查相结合。危险源与火灾隐患密切相关,战训部门开展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必须有防火监督人员参加,防火监督部门要积极为战训部门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持。第三,完善战训人员参与工程项目竣工消防验收机制。要切实贯彻公安部《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重点工程的竣工验收和批准投入使用必须有战训人员参加。战训人员在参与竣工验收时,既要检查妨碍灭火救援的隐患,又要掌握建筑特点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性能,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坚持多策并举,推动消防力量的新增长

随着公安消防部队职能的拓展,广大人民群众对消防部队信赖值越来越高,消防部队的地位凸显。然而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与现有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直接影响了灭火救援工作的质量。立足自身、依靠社会,改革消防力量的增长方式刻不容缓。要以消防特勤站建设为基础,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逐步建立社会联动应急救援机动队伍,提高跨区域应急救援能力。要加强与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互动,整合社会抢险救援资源,逐步建立政府主导下的重特大火灾及特殊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响应机制。要加快推进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步伐。要以公安部消防局即将下发的《专职消防队伍执勤训练管理暂行规定》为契机,会同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湖南省贯彻〈专职消防队伍执勤训练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从专职消防队伍的战备工作、灭火救援战斗行动、火灾预防、教育训练、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创新管理机制,拓展专职消防队伍的生存空间,增强其生命力和战斗力。对全省目前发展空间不大、难以维持现状的专职消防队,要由当地政府统筹,企业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采取企事业单位出资,消防部门派员管理,社会招募队员的方式进行资源重组,科学整合,再生力量。要大力推动建设合同制专职消防队伍,由政府出资建站、购置装备,社会招聘队员,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专职队与个人的工作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五、坚持管教结合,大力加强战训干部队伍建设

战训干部是战训工作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战训工作的好与坏,关键看战训干部队伍强不强。目前全省战训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干部成长渠道不多,队伍不稳定,基本素质偏低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和困扰战训工作改革和发展的 “瓶颈”。各单位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来关注战训干部队伍的建设。要强化战训干部的学历培训。当前,应统一规划,采取硬性措施,积极抓好基层指挥员的学历培训工作;要积极组织参加院校培训、函授、自修等,并从制度上保证人员、时间、效率和相关政策的落实,逐步推进战训干部从低学历向中高学历跨越;要抓好基层指挥员知识更新的培训。要为基层指挥员提供各类业务信息服务,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尤其要发挥消防网站远程教学优势;要落实岗位培训。培养一批懂业务、会指挥、能独挡一面的中、高级灭火救援指挥员。

六、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和完善战训工作长效机制

要坚持党委议训。各级党委必须认清形势和任务,加强对战训工作的领导,尽快建立和健全战训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战训工作的健康有序地发展。各级军政主官是战训工作的主责人,要审时度势,统揽全局,突出战训工作的主导地位,倾注主要精力,为战训工作把关定向、排忧解难,对战训工作实行人才倾斜、物资倾斜、经费倾斜,努力实现党委抓战训工作的决心和意图。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密切协同,形成抓战训工作的合力。总队党委将把战训工作作为考察各级领导班子绩效以及单位评先的主要内容之一。

要保持战训岗位的连续性。要把战训业务能力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今后,凡异地交流的中队干部需熟悉辖区情况后方可单独担任战备执勤,消防部队院校毕业学员原则上半年内不能单独担任中队战备执勤,地方院校毕业学员原则上一年内不能单独担任中队战备执勤,中队主官根据需要可以适当高配。战训专业人才要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应保持3-5年不轮换,确因工作需要调整,要征求总队司令部的意见。

要完善奖惩激励机制。要把战训工作绩效与单位目标实绩考核和评先创优结合起来,与官兵的任职资格、晋职晋衔、评功评奖、福利待遇等切身利益挂钩,奖优罚劣,增强做好战训工作的内在动力。对战训工作开展不利或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要实行责任追究和限期改正。要严格落实“三个必训”制度,今后,凡未经训练(培训)并考核不合格的不得补入、任职、授衔、晋升。要实行严格的工作检查督导,要通过经常、有效的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问题,提高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要落实战训经费保障机制。各地要本着抓中心工作、保中心工作的要求,在现有政策下,将正常性政府财政拨款、城市三项费用拨款、罚没款下拨、行政事业性的预算外收费的50%用于部队执勤经费,20%用于训练经费,确保部队执勤训练经费充足,促进部队战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消防部队的教育训练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方法、手段等方面,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上,在适应新情况和新特点上,在战法研究成果的转化上,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训练改革,不断创新,寻求突破。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思想观念上要来一次全新的变革。

(一)牢固树立第一时间的观念。

一是要在第一时间调集最有效装备和足够的力量到达灭火救援现场。在救援力量编配上,应当突出以救人为主,救人和灭火并重的理念,在接到报警求助时,应当从最不利处考虑,根据火灾和灾害对象不同,尽可能地一次性调集处置行动所需的各类车辆、装备和人员。过分地考虑力量调集数量上的“合理性”,“零打碎敲”的调集方式和观念,只能固步自封,贻误战机,是火灾和灾害处置的大忌。

二是要在第一时间运用最先进的装备和技术,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果断救人。“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是事物结果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对于灭火救援行动而言,就是要坚持“科技强警”,发挥精良装备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救援行动的效率。在救援力量的功能配置上,应当注重加强首车和第一出动力量灭火救援综合能力。三门峡支队近年来围绕如何加强第一出动力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2年一次性投入200余万元,为所属大中队的首车配备了组合破拆器具、移动照明灯组、防毒保护、移动水炮等,这些装备的配备,可以增强部队战斗力,尤其是增强第一出动力量的快速展开,有效拓展灭火救援作战的综合实力,是成功处置火灾、灾害事故的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2008年11月28日6时50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455号的兰州塑料厂塑化车间发生火灾。这次火灾造成这家塑料厂700平方米的车间过火,烧毁3台大型设备及车间

内配套设施,大量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原料也被烧毁。兰州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先后调集7个中队,18台消防车,120名官兵参加灭火战斗。4个小时左右,大火被基本扑灭。

三是要在第一时间建立快捷、高效的指挥体系。火灾发生后,现场容易形成混乱无序,一些复杂情况如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现场更是如此,由于其内部易发生大量人员被困滞留,对参战的指挥员、战斗员的思维和心理冲击更大。要在灭火救援行动中,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拯救现场内部的被困人员,扑灭火灾,除了具备强烈的救助意识、精良的器材装备、娴熟的战术技术和对场所内部的情况熟悉以外,高效迅捷的现场组织指挥能够使上述相对独立的要素得以最佳整合,是灭火救援行动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不少支队采取的将灭火救援预案随首车携带,利用计算机制定、管理预案,将网络技术应用于预案的实时查询和数据传输等,都是建立快捷、高效的指挥体系的具体做法。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一是要重视对战斗人员的生命保护。灭火战斗中的自身防护,是指挥消防队员到达火场后,在实施救人,灭火过程中,充分合理利用消防装备和灭火常识进行自我保护,安全灭火的防范措施。自身防护是灭火战斗展开的前提,也是迅速扑灭火灾的重要条件。只有在灭火战斗中,加强自身防护,才能更好有效地扑灭火灾,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从而为灭火的最终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2003年湖南省衡阳市“

11、3”火灾坍塌事故让人记忆犹新,永远难忘。充分说明做好灭火战斗中的自身防护的重要性。

二是要重视对被抢救人员的生命保护。积极营救火灾中的被困人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的安居乐业是我们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的首要任务和使命。1996年3月公安部颁布实施的新《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对此也作了明文规定,并明确指出,消防部队在灭火战斗中必须贯彻“救人第一”这一指导思想。

(三)建立训战一体化的观念。

一是训练要与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一致,突出针对性。围绕作战的各个环节,进行现场侦察、内攻与掩护、破拆、供水、救人、排烟、通信联络等技能训练,进行熟悉掌握车辆装备的技术训练,进行实地演练、战例研讨等战术训练。把战斗行动的基本单元,如单兵、小组、班、中队分解,然后逐一把各单元分级组合,按战斗行动基本要素设置内容,按《执勤战斗条令》列出战术课题,使部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组合训练。

二是训练要与灭火和抢险救援环境一致,缩短训练和实战的距离。要摒弃过去那些观赏性强、操场味浓的训练内容,充实实战性内容。如单个消防战士训练,应着眼其在灭火及抢险救援行动中具备的知、动、防、灭、救等知识和能力,增加相应的训练内容,并通过模拟训练设施进行适应性训练,使训练贴近实战。

三是加大训练内容的高科技含量。对每一层次、每个对象的训练内容加大高科技含量。战士应构建智能、技能、体能“三能合一”的训练内容体系,强化贴近实战的应用性和适应性训练,提高战斗人员的熟练作业能力和个人防护能力;干部突出作战指挥训练,充实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新战法等内容,提高基层指挥员的独立作战能力和临机处置能力、中高层指挥员的指挥决策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部队应突出快速反应、攻坚作战、协调作战和综合保障等训练,加强联合作战、新装备训练,提高消防部队整体作战能力。

(四)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战斗力的观念,大力推进科技强警。

一是要加强指战员个人防护装备,为完成抢险救援任务提供安全保障。

二是要加强特种消防车辆和特勤器材装备,尽可能购买一些先进的消防抢险救援装备,保证指战员手中武器先进、好用。

三是建立健全消防装备维修保养机制,完善消防装备供、运、修“一条龙”服务,避免车辆和装备损坏影响正常使用。

四是要建设先进的作战指挥调度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便于统一指挥和调度,确保在不确切原因和具体情况下发生事故,救援工作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和快速反应。

五是要加强装备管理,支队、大队、中队应建立详细的装备档案,对器材装备的型号、产地、性能、购置时间、使用情况、损坏情况等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实行微机化管理,提高装备使用的综合效益。

六是突出官兵对各种新装备、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训练,对于新配备的装备器材做到了“五知一熟练”,即知器材名称、保养方法、功能用途、技术参数、操作程序,事故现场能熟练操作。

二、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为手段整合提升部队战斗力。

(一)建立一支既懂业务又懂计算机的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补充到消防专业技术队伍中来,并将一批文化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输送到地方院校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同时,还应选配好各级管理人员和数据采集录入人员,确保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转。

(二)根据消防部队灭火作战特点,建立运行高效、使用方便、网络化的数据管理系统。辖区消防信息和重点单位灭火作战计划应分类输入微机,建成了战训基础业务数据库,建立火灾、爆炸、危险品泄漏、建筑物倒塌等灾害事故处置的相关基础资料和特种灭火救援装备器材管理以及灭火剂供应数据库,在总队、支队、大队、中队范围内对装备器材和灭火剂实施统一的动态化管理。

(三)开发和应用灭火救援软件。结合实际,制作辖区消防情况熟悉、灭火救援预案、业务理论知识、战法研究等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在灭火救援实战中积极推广应用公安部消防局开发的化学危险品灾害处置系统。

(四)开展网上练兵。利用局域网的功能优势,将所有作战对象录入计算机,组织理论教学、网上研讨、案例评析、问题解析、模拟指挥,着力提高(中)队警官的指挥技能、灭火能力估算、灭火救援计算机制图的能力和水平。

(五)研讨开发灭火战术演练系统,建立数字化的指挥平台,提升指挥的手段的层次。

三、加强抢险救援的训练,适应消防部队任务的转变。

(一)要加强特勤队伍建设。特勤队伍必须具备六种能力,指挥员必须熟知和运用这六种能力。即能堵能释、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启能断、能测能识、能综合协同作战“六种能力”。

1、能堵能释是指堵截易燃可燃、有毒、腐蚀、高低温等气体、液体的泄漏处置方法,实施“堵”“释”能力。

2、能进能出是指消防特勤队员能否深入现场内部进行救人处置的能力,如在浓烟、黑暗、遂道、火焰、高温、毒气、爆炸性物品等恶劣环境下的进出救人排险实战能力。

3、能上能下是指上到高层建筑,下到地下、水下、矿井进行灭火抢险救援的能力。

4、能启能断是指消防特勤队员根据灾害事故现场破拆任务的需要而熟练使用启门器、剪断器、链据、切割机、起重气垫等破拆装备进行启断作业的能力。

5、能测能识主要是针对易燃可燃或有毒气体的泄漏,用仪器设备测出气体的浓度和空气中的含毒量,根据掌握的毒化品有关知识,各类气体的颜色,嗅觉敏感度,与周围物质的反应程度等,识别是何种气体,从而采取相应的战斗措施的能力。

6、能综合协同作战主要应提高班组、中队、支队及各警种之间的4种协同作战能力。

这样,指挥员在复杂的灾情面前,就会临阵不乱,运筹帷幄,正确有效地实施救人排险处置任务。

(二)要加强特勤装备建设。按“六种能力”的需要,从种类、数量、质量、科技含量综合考虑,应配备以下装备。

1、堵漏用的堵漏枪、内(外)封式堵漏袋、捆绑式堵漏带、堵漏密封胶、木楔,法兰夹具、金属封漏套管、带压堵漏装备等堵漏专用器剂。多功能抽吸器、吸附垫等疏导输转装备。

2、进出灾场用的防化物、避火服、防毒衣、潜水衣、空气呼吸器、电绝缘(防高温、防割)手套、消防呼救器、方位指示灯、导向绳等防护装备。

3、配备登高消防车、照明、排烟、防化及抢险专用消防车,登高用的拉梯、挂钩梯、软梯、射绳枪等各种攀登工具,潜水用的自携式潜水服和专用工具。

4、破拆用的切割机、双用剪、开门器、无齿锯、链锯等切断器具及牵引起重用的起重软垫、扩张力器、液压撑杆、牵引机等器材。

5、侦检用的有毒气体探测仪、测爆仪,核放射侦检仪、生命探测仪,烟雾视像仪、漏电探测仪、智能型水质分折仪等侦检装备。

6、另外还应配备警戒用的警戒标志杆、灯、牌;救生用的救生气垫、缓降器、救生衣、冲锋舟等救生设备;洗消设备;联络指挥用的通信器材;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新的科技装备如消防机器人以及纳米技术在消防的应用等等。

(三)要强化特勤业务训练。

1、身体素质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耐力、灵敏性、爆发力、柔韧性、协调性和恢复训练等。

2、技术训练。按“六种能力”需要和现有的装备开展操作运用训练,如防护装备佩带训练、破拆训练、堵漏训练、潜水训练等。这里我们注重的是一个人技术训练、熟练操作手中装备,做到人与装备最佳组合。

3、战术训练。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特定对象和环境下的组织指挥和应变能力的训练、战术研讨、案例剖析及想定作业、辖区重点单位(部位)抢险救援实地演练及抢险救援演习。

四、改革训练方法,贴近实战需要。

(一)立足于火场职责,强化官兵分训。干部练兵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研究灭火对象尤其是现代火灾的特点、战术方法、灭火措施、组织指挥和各方力量协同上。结合辖区重点单位情况、新型装备的配备和使用、现代火灾事故特点,深入研究灭火救援战法,增强训练针对性。尤其要组织干部对高层、地下、石油、化工、公众聚集场所火灾以及建筑倒塌、有毒气体泄露等灾害事故的处置,进行认真研究,分类制定出处置战法、灭火操法、多队协同作战战术,并深入开展学习训练和实战运用,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灭火救援指挥能力。士兵主要开展体能、技能达标训练,辖区重点单位“四掌握,六熟悉”活动,基本灭火理论学习,装备器材性能的熟练掌握及操作使用,班战术训练,重点单位灭火演练等。

(二)立足于兵员配置结构,强化士官组训。在练兵中,我们应分别为各级各类士官确定练兵岗位,规定士官训练的内容、标准和考核方式,把灭火理论相关专业知识、体能训练、辖区熟悉、基本战术方法做为共同训练内容;把熟知辖区水源情况和火场供水、辖区地理和道路概况、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和处置对策、先进的灭火救援装备的操作方法做为分业训练内容,采取岗位自学、集中培训、分类指导的方法,真正把士官培养成灭火救援工作中的“水源通”、“地理通”、“化救通”和“装备通”。同时,要把士官大胆地推到组训一线上来,强化职责意识,帮助转换角色,明确工作目标,让士官以管理者的身份负责起训练的组织、管理和教学任务,担当训练教员,突出抓好士官的“四会”能力训练,达到会讲解、会操作、会示范、会做思想工作。

(三)立足于执勤岗位,强化机关全员参训。支队机关做为“一线指挥部”,应注重把机关训练作为岗位练兵的“重头戏”来抓,做到以岗定责,以责定标,以标考核。在支队级指挥员中开展“四个掌握”活动(即掌握部队作战实力,掌握重点单位数量变化情况,掌握灭火组织指挥程序和掌握基本战术方法);司令部门要在达到“四通”(即通灭火相关理论,通灭火救援处置对策,通重点单位基本情况,通部队组训方法)的基础上,发挥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考核验收“三个职能”;政工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灭火救援政治保证预案》,达到“三会”(即会思想动员、会宣传典型、会组织群众疏散);后勤部门要制定《大型火场和抢险救援现场后勤保障预案》,形成具有饮食服装供应、医疗保障、防化器材、灭火剂供应等功能的后勤综合保障网络;防火部门要以执法工作为基础,强化专业理论学习,实现消防监督管理网络化,下达消防法律文书微机化,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并为灭火救援提供专业技术资料和重点保卫目标的基本情况。

(四)立足于四级指挥,强化各级组织指挥训练。按照《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规定,公安消防部队现场组织指挥通常分为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班五个层次。但由于除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外,其它省辖市所辖地区发生火灾,非特殊情况下,都有支队级以下组织指挥。因此,在全面抓好支队级组织指挥训练的同时,要狠抓大队、中队、班级组织指挥训练。对于大队级,做到“一个健全、三个强化”,即健全大队级组织指挥程序和调集程序,明确大队所辖中队和防火人员在灭火救援中的工作职责;强化灭火理论知识学习,重点学习火场指挥程序和灭火基本战术等内容,提高大队级指挥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强化实地想定作业训练,根据重点保卫目标情况,分别设定不同的想定作业内容,每月开展一次综合训练;强化灭火指挥训练考核,坚持每季度以理论测试和现场指挥的形式,对大队级指挥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指挥能力的考核。

对于中队级,主要抓住第一出动面临抢救人命、扑灭火点、控制火势(险情)、抢救重要物资、保护重点部位等任务,设立训练科目,培养战术意识,着力解决第一到场力量混乱的现象。为解决扑救复杂火灾的难点问题,针对现代火灾燃烧猛烈、蔓延迅速、伴有毒气、爆炸、人员被困,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灾害事故的实际,结合城市的火灾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建筑倒塌、化学危险品泄漏等抢险救援预案,编排科学适用的第一出动、装备器材和各类战斗编成,要重点编制救人的战斗编成,明确火场救人和自救的方法,实现人员、装备、战术的最佳结合,达到进得去、出得来、打得赢。

对于班一级训练,要针对在灭火救援中现场侦察、复杂情况下救人、火场供水(泡沫)、内攻掩护、破拆、排烟、通信联络和利用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灭火等基本手段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开展利用自然条件、自制道具的仿真训练和以计算机为依托的网上训练,制定防毒、防爆、堵漏、救人等各类班操法,加大训练力度,以提高班长的临机处置能力和战斗员的心理适应能力。

五、加大对对象火灾扑救的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针对现代火灾和特种灾害事故呈现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研究现代火灾的特点,尤其是战术方法、灭火措施、组织指挥和各方力量协同上。结合辖区重点单位情况、新型装备的配备和使用、现代火灾事故特点,深入研究灭火救援战法,增强训练针对性。重点组织干部对高层、地下、石油、化工、公众聚集场所火灾以及建筑倒塌、有毒气体泄漏等灾害事故处置的基本程序和战术要点,进行认真研究,分类制定出了处置战法、灭火操法、多队协同作战战术等训练方案,并深入开展学习训练和实战运用,进一步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能力。

战训工作室消防部队一项基础性、经常性中心工作,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子。近年来,消防部队多样化作战任务成倍增加,在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各类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1、部队管理训练手段滞后

一是创新思想不强,重技术,轻战术,在众多的灭火救援现场,通常可以看到只会凌乱、战术措施不合理、装备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等情况,导致灭火救援效率不高。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单位仍停留在重消防基本功、操场体能和技能训练等单一的常规训练上,没有形成体能技能、理论教学和抢险救援施展演练相结合的全方位训练模式,忽视了对战术的训练和研究;另一方面没有把技术训练的重点转移到发挥和挖掘装备功能上,造成了部队灭火基础训练开展的较多,其他

战训工作总结 篇2

1 当前消防战训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1.1 战训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机制体制障碍

一是战训人才队伍培养与任用机制没有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受社会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 部队官兵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基层干部不愿意在战训岗位工作, 究其原因是战训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责任大, 个人成长进步没有机制保证。组织上对于素质过硬的同志不愿让其调整战训岗位, 但又解决不了其成长发展问题, 最终形成“能者多劳, 弱者无事又无风险”的局面, 挫伤了这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消防部队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 急需出台战训干部培养与任用保障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战训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二是部队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 “软实力”建设不高。消防工作涉及多学科, 单从灭火救援的角度来说, 就要求指战员具备化学、物理、建筑等方面的知识。但因建制等问题, 战训岗位人员流动性大, 培养周期短, 骨干队伍难以形成, 导致灭火指挥能力弱, 处置特殊灾害事故的实战经验不足, 部队抢险救援工作始终处在“低层次”徘徊, 缺乏打硬仗、攻坚克难的中坚力量。现代灭火抢险救援仅凭英勇顽强已跟不上新时期灭火救援任务的需要, 大空间、大体量、大化工、超长隧道等特殊灾害事故和日新月异的高精尖装备器材的配备与使用, 要求参战人员必须业务精通、训练有素, 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因此, 迫切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消防队伍。

1.2 警力严重不足、能力素质偏低

一是部队编制不足, 任务与警力的矛盾日渐突出。就湖北省来说, 全省140个公安消防中队, 每个中队平均不到30人, 离满编执勤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基层中队干部缺编约15%, 大队战训参谋都由防火监督参谋兼职, 基本上是名存实亡, 而支队、总队两级机关战训人员缺编达30%。从消防官兵总数来说, 一线中队战斗员人数不能满足4辆执勤车的最低配备需求, 往往不能同时应对两起较大的灭火救援任务。二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高素质警力不足。现代灾害事故现场情况复杂多变, 需要指挥员具备一定的燃烧学、流体力学、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 而部队兵源文化素质总体偏低, 高素质警力缺乏, 部分官兵对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只能靠死记硬背, 给灭火救援行动、装备使用与维护等方面带来困难, 容易造成重大损失。三是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消防官兵往往重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战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对装备性能不了解导致装备资源的浪费, 对供水理论知识缺乏导致供水方法不合理, 对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了解, 致使灭火剂的选择错误而造成灾害程度进一步加剧, 对人的生理特点不了解, 导致被救人员的二次伤害等事故。

1.3 消防装备建设不适应灭火救援任务的要求

一是消防装备建设滞后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灭火救援的客观需要。近几年随着“三基”工程的推进, 各地政府在消防器材装备建设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 但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份额极小, 消防站装备器材配备尚未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装备配备标准, 无法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二是装备配置结构不合理, 管理不到位。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灭火救援难度逐渐加大, 现有的装备在一些恶性火灾和特殊救援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如对于特殊灾害事故的救援, 急需配置一批高科技含量的消防装备。目前特勤装备主要配备在特勤队, 且数量小、无备份, 多数普通中队缺乏特勤器材。另外, 由于管理人员知识不全面, 人员更换频繁, 无法及时掌握消防器材装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技能, 管理上存在盲区。

1.4 部队管理训练手段滞后

一是创新思想不强, 重技术、轻战术。在众多的灭火救援现场, 通常可以看到指挥凌乱、战术措施不合理、装备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等情况, 导致灭火救援效率不高。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部分单位仍停留在重消防基本功、操场体能和技能训练等单一的常规训练上, 没有形成体能、技能、理论教学和抢险救援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全方位训练模式, 忽视了对战术的训练和研究;另一方面没有把技术训练的重点转移到发挥和挖掘装备的功能上, 造成了部队灭火基础训练开展的较多, 其他灭火救援训练开展较少。在训练中的战术研讨和制定的灭火预案, 因指挥员本身素质的限制和责任心的缺乏, 导致消防中队整体战术水平训练收效甚微。二是训练场所受限, 基地化训练尚不具备。目前, 省级和经济发达或较大规模城市已建成了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训练基地, 但从消防中队训练设施上看, 绝大多数消防中队用于应用性、适应性训练的具有现代技术特点的场地设施缺乏;大部分总队和支队训练基地不规范、功能不完善。训练战法合成设施多, 专项 (业) 技术的场地设施少, 训练指挥员智谋的应用软件及电教设施尚未开发建成等, 制约着消防战训质量的提高。

1.5 训练保障落实不利

一是参训人员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工作需要等原因经常借调基层单位人员, 使参训人员得不到保障, 操场上“人烟稀少”, 训练氛围不浓, 组训形式与方法受到制约, 训练效果不佳。二是训练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部队日常事务性工作过多, 各部门为强调本部门工作重要性, 层层下达工作任务, 基层单位疲于应对上级文件与检查, 占用训练时间现象普遍, 一些基层单位每周的训练时间不足3 d, 机关训练时间更是无法得到保障。三是训练经费、装备、场地等得不到有效保障。很多单位受经费制约, 训练装备器材配置不到位, 场地受限, 很难达到训练效果。

1.6 社会联动机制亟需加强

目前, 国家和相关部门制订的各种应急预案, 多停留于“纸上谈兵”, 对各参与力量的行动编程、处置程序、处置方法没有明确规定, 没有建立合成训练机制, 更没有开展有效地联合行动演练, 训练准备不足。各地尽管都成立了“119”社会联动机制, 公安、消防、驻军、武警、医疗、交通、供水、供电、城建等部门也组建了各自的应急救援组织, 但事实上这些部门分散建设, 分散管理, 各自为政, 缺乏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机制, 缺少必要的协同演练和信息沟通渠道, 在灭火救援工作中会出现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分工不合理、主从关系不明确、职责不明晰和各自为战的状态, 难以形成救援合力, 影响了灭火救援工作的效率, 一旦发生灾害事故, 消防部队往往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甚至孤军作战。

2 加强和改进战训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战训队伍机制和体制建设, 塑造高素质战训人才队伍

一是出台制度优化战训人员成长环境。明确战训干部在提拔使用中的比例, 增强任用战训人才的强制性措施, 各级单位要建立战训专业人才库, 对于优秀的战训人才不提拔使用或安排退役的, 要书面向上级党委 (组织) 说明情况, 让那些热爱战训工作、认真钻研战训业务的同志真正有用武之地, 打造人人争到战训岗位工作的新局面。二是提高战训岗位人员的福利待遇。要从轮休、补贴、体检等具体措施上切实关心战训官兵的生活和健康,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消除战训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实行战训岗位高配制度, 提升中队机构级别。从各级战训机构到基层中队均实行高配制度, 走战训人员职业化、专业化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保留一批战训专业人才。消防总队应增加一名副参谋长职位或采取战训处长高配制度;全年灭火、抢险救援、社会救助任务突破4 000次以上的支队参谋长高配、战训科长高配;五类以上消防支队应组建战训科, 中队普遍升格为营级单位, 此举在保留战训人才队伍的同时, 更便于部队在执行任务时的组织指挥, 提高灭火救援的有效性。四是建立各级指挥员培训、考核机制。总队要重点抓好支队级以上指挥员培训工作, 定期举办培训班, 选派具备发展潜力的指挥员进入高等院校或出国学习深造, 培养造就高素质指挥员队伍;支队要重点抓好大、中队指挥员培训工作, 结合实际每年至少举办两期培训班, 并鼓励参加相关学历教育学习, 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各级部门要坚持开展战训岗位“优秀”人员评比活动, 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2.2 统筹规划人员编制, 实现灭火救援效能最优化

一是积极探索部队现有人员的编制问题。随着高科技装备的配备, 对灭火战斗编程、人员知识结构等的影响越来越大, 探索新的消防站人员编制、辖区范围、人员结构配备、战法理论研究等工作已经日益凸显。二是立足现有编制开辟警力增加途径。应按照消防站建设标准, 保证基层中队的人员配备;配齐配强各级战训岗位人员, 实现人员满编;消除消防部队基层警力外借现象, 还原战斗岗位;深化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路子, 驾驶员、通信员等岗位实行外聘制, 这部分技术人员既熟悉车辆性能又懂得车辆器材的维护保养, 既熟悉驻地的道路水源, 又方便与群众联系, 能够提高接处警效率;加快专职消防队、保安联防、治安联防、义务消防队建设的改革步伐, 发挥多种形式消防力量预防和控制灾害事故的作用。

2.3 强化、优化装备配备

随着社会化进程加快, 消防器材装备的投入越来越多, 如何配齐配强和管理好消防器材装备,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装备配备标准, 积极主动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部队建设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将装备建设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将装备购置和更新换代纳入政府规划, 促进消防装备建设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加大对消防装备器材的建设力度,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发动社会各界投资消防器材装备建设;三是优化消防装备配置结构, 要立足辖区灭火救援的需要, 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论证, 按照质量可靠、数量适当、技术先进、结构精良、配套合理的基本思路, 严把装备器材采购关, 增强装备配备针对性, 强化售后服务质量, 配齐配足科技含量高的消防技术装备, 对现有装备要根据战术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合理编程, 充分发挥技术装备优势, 形成部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四是加强装备管理与使用, 要制定装备使用手册, 严格装备操作规程, 强化人员培训, 探索装备使用人员的等级资格制度, 在士官选改或晋级时, 必须通过消防装备知识和应用技能考试, 以提高消防装备管理和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4 改革训练体制, 推进训战一体化建设

一是贯彻“练为战”的指导思想, 深化执勤训练改革力度, 开展针对责任区内可能发生灾害的研究, 确定训练工作的重点, 提高战术训练的针对性, 注重战斗编成, 开展高效、实用的训练, 提高部队的应变能力;二是实施科技兴训, 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开展各项技术革新等高科技含量的科目, 加强部队官兵计算机应用能力, 攻克网上练兵作战系统软件设计难题, 充分拓展网上模拟训练, 全面提高指挥员对人员和器材装备调配、技战术措施应用等指挥决策能力, 引导官兵立足实际开展科技创新, 推动科技练兵活动, 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三是科学安排体能、技能、智能训练比例, 遵循“智、体、技兼顾, 以智能为主”的训练原则, 形成以体能训练为基础, 以科学知识学习为重点, 以掌握装备技能使用为根本的训练体系, 指挥员练兵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研究灭火对象尤其是现代火灾的特点、战术方法、灭火措施、组织指挥和力量协同上, 尤其要对高层、地下、石油、化工、公众聚集场所火灾, 以及建筑倒塌、有毒气体泄漏等灾害事故的特点、规律和处置措施认真研究, 分类制定处置战法、灭火操法、多队协同作战战术, 深入开展预案制定和实战运用, 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灭火救援指挥能力。士兵主要开展体能、技能、“六熟悉”、基本灭火救援理论学习、装备器材性能熟练掌握及操作使用、战术训练及重点单位灭火演练达标等训练;四是提高训练基地化、模拟化建设水平, 要加强模拟训练基地建设, 按照“结构合理, 功能多样, 技术先进, 实用有效”的原则, 重点突出功能实用建设, 加快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单一型向多功能型转变, 以适应处置现代灾害事故需要。同时要加强对高科

技装备的训练力度, 强调多训练使官兵对器材做到熟练精通、应用自如, 并掌握对器材装备故障的维修, 降低高科技装备在应用中的损耗, 确保在火场上发挥最大的功能。要有效地利用消防训练基地的设施, 努力把各种灭火救援演练“搬”到训练基地, 扎实有效地开展仿真模拟训练, 并对官兵训练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 以及时进行总结讲评, 不断提高训练成效;五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由于消防部队驻地分散, 在部队建设、灾害处置中情况差异, 及时总结部队建设、灾害处置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使部队建设发展少走弯路、少付代价。

2.5 强化训练保障措施, 促进训练工作良性发展

一是落实人员保障, 上级机构应配齐配强人员编制, 不随意借调下级单位人员, 减少日常事务对人员的占用, 确保训练人员的在位率;二是落实训练业务经费预算, 要建立训练经费预算制度, 将训练表彰、执勤补助、训练设施更新、油料和灭火药剂补给、预案制作、防寒防暑物资购置 (不含装备建设) 等经费纳入战训业务经费预算和安排, 有条件的支队应建立健全模拟各种情况的战术训练场, 为基层中队开展训练提供场地保障;三是落实训练时间保障, 各级监督机构要减少发文量和会议次数, 减少对下级单位的检查频次, 在年度训练计划中要将战术训练作为主要项目施训并明确训练时间, 支队对各中队灭火救援中遇到的典型战例组织探讨, 做到以训促战, 战训合一;四是强化训练和救援安全教育管理, 充分发挥各级安全组织和安全员作用, 严格落实训练、灭火救援安全规程和防护等级, 科学分析、评估判断灭火救援现场存在的风险和后果, 指导部队官兵学会判断各类救援行动危险情况的特点和征兆, 增强复杂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保证部队官兵的人身安全。

2.6 建立以消防为主的政府应急救援体系

要积极推动政府领导下的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 公安、安监、卫生、民政、气象、地震、环保、供水、供电、供气、城建等部门和其他救援力量参加的消防应急救援联运机制建设。从体制、机制、制度入手, 综合政府、单位、群众和专门机构等各方面力量, 融合社会资源, 以消防部门为应急指挥平台, 建立应急抢险救援指挥中心。逐步完善不同灾害等级的预案库, 把具有救援能力的单位纳入救援体系中, 明确各种救援力量之间相对稳定的主次从属关系、支持关系以及主要任务和协调配合的方法, 建立灭火救援响应机制, 形成有效的联合行动。当灾害发生时, 依托应急指挥中心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根据各救援力量的专业优势、装备优势和技术优势, 进行科学的现场控制和明确的处置分工, 缩短启动时间, 把握致胜先机, 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当地政府要组织有关应急救援部门联合演练, 对参与处置的机构和部门配备必要的装备, 并进行针对性训练。消防部队内部要完善灭火救援指挥体系, 加强应急联动机制建设, 提高灭火应急救援战斗编成水平, 强化三级组网功能, 从指挥部到基层作战单位实现警令畅通、动作迅速, 充分发挥消防力量的最大潜能, 保障灭火救援作战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张铭德.建设专业化消防特勤队伍有关问题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25 (6) :799-801.

[2]陈家强.在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部队的突击队作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5) :614-618.

[3]吴兰冲.新形势下培育消防特勤队伍战斗力的讨论[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8, 27 (S1) :88-91.

[4]陈兴发.建立高效统一、反应迅速的重大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7, 26 (S2) :1-3.

战训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消防学校;教学;战训工作

消防学校始终坚持以“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教学理念为全国消防部队输送合格的初级指挥员,这一教学理念决定了办学必需满足基层部队战训、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消防学校的教学工作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方法、手段、内容等方面,教学工作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的装备器材上,在适应新情况和新特点上,在战法研究成果的转化上,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理论改革,不断创新,寻求突破。

1更新观念,转变思维

1.1第一时间警力、车辆装备的配置

在救援力量编配上,应当突出以救人为主、救人和灭火并重的理念。在接到报警求助时,应当从最不利处考虑,根据火灾情况和灾害对象不同,尽可能地一次性调集处置行动所需的各类车辆、装备和人员。过分地考虑力量调集数量上的“合理性”只能固步自封,贻误战机,是火灾和灾害处理的大忌。

1.2满足“科技强警”的需要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对于灭火救援行动而言,就是要坚持“科技强警”,发挥精良装备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救援行动的效率。在救援力量的功能配置上,应当注重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灭火救援的综合能力。近年来,徐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围绕如何加强第一出动力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科技强警,科技强基”为总体思路,以实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以“全警参与,重在应用”为模式,周密计划,精心部署,稳步推进科技强警建设工作。支队成立了科技强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从司令部、防火处抽调精兵强将,专门负责科技强警工作。

1.3第一时间建立快捷、高效的指挥体系

火灾发生后,现场容易形成混乱无序的局面,不可预见的复杂情况较为突出。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现场更是如此,由于其内部易发生大量人员被困、滞留,对参战的指挥员、战斗员的思维和心理冲击更大。要在灭火救援行动中,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拯救现场内部的被困人员、灭火,除了具备强烈的救助意识、精良的器材装备、娴熟的战术技术以外,还要迅速熟悉场所内部的情况。高效迅捷的现场组织指挥能够使上述相对独立的要素得以最佳整合,是灭火救援行动有序进行的关键。

2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2.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灭火战斗中的自身防护,是指挥消防队员到达火场后,在实施救人、灭火过程中,充分合理利用消防装备和灭火常识进行自我保护、安全灭火的防范措施。自身防护是灭火战斗展开的前提,也是迅速扑灭火灾的重要條件。只有在灭火战斗中加强自身防护,才能更有效地灭火,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2.2贯彻“救人第一”指导思想

积极营救火灾中的被困人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的安居乐业是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的首要任务和使命。公安部消防局颁布实施的《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对此也作了明文规定,并明确指出,消防部队在灭火战斗中必须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

3建立训战一体化的观念

3.1训练要突出针对性

围绕作战的各个环节,进行现场侦察、内攻与掩护、破拆、供水、救人、排烟、通信联络等技能训练,进行熟悉掌握车辆装备的技术训练,进行实地演练、战例研讨等战术训练。把战斗行动的基本单元,如单兵、小组、班、中队分解,然后逐一把各单元分级组合,按战斗行动基本要素设置内容,按《执勤战斗条令》列出战术课题,使部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组合训练。

3.2训练要与实战保持环境一致

力求摒弃过去那些观赏性强、操场味浓的训练内容,充实实战性内容。如单个消防战士训练,应着眼其在灭火及抢险救援行动中具备的知、动、防、灭、救等知识和能力,增加相应的训练内容,并通过模拟训练设施进行适应性训练,使训练贴近实战。

4改革训练方法,贴近实战需要

干部练兵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研究现代火灾的特点、战术方法、灭火措施、组织指挥和各方力量协同上。结合辖区重点单位情况、新型装备的配备和使用、现代火灾事故特点,深入研究灭火救援战法,增强训练针对性。尤其要组织干部对高层、地下、石油、化工、公众聚集场所火灾以及建筑倒塌、有毒气体泄露等灾害事故的处置进行认真研究,分类制定出处置战法、灭火操法、协同作战战术,并深入开展学习训练和实战运用,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灭火救援指挥能力。士兵主要开展体能技能达标训练、基本灭火理论学习、重点单位灭火演练等。在练兵中,我们应分别为各级各类士官确定练兵岗位,规定士官训练的内容、标准和考核方式,把灭火理论相关专业知识、体能训练、辖区熟悉、基本战术方法作为共同训练内容。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灭火救援[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2012年消防部队战训工作总结 篇4

2012年度战训工作总结

支队司令部:

在2012年度战训工作中,xx中队全体官兵在支队、大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确保部队安全稳定为前提、以执加强岗位练兵为载体,以全面提升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为着力点,深入推进2012年度战训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了部队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一年来,我们中队出色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为驻地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中队2012年度战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部队管理,确保队伍高度稳定

(一)抓好两个经常性工作,筑牢部队稳定根基

当前基层部队灭火救援任务十分繁重,加之基层警力不足,官兵思想、工作压力大,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各类违纪和事故发生。为此,中队党支部高度重视,全力抓好两个经常性工作的落实,保持了队伍高度稳定。一是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充分发挥班长骨干在部队管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纠正管理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中队干部的工作责任心,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要在抓管理、学业务方面狠下功夫。三是加强针对性管理教育。根据任务变换、季节交替、环境改变、人员变动等实际情况,理清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强的管控措施,大力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实现部队管理平稳有序。四是及时整治薄弱环节。坚持坚持每天分析和摸排本单位在人员思想、车辆运行、执勤训练、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将一切安全隐患和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狠抓安全工作,确保队伍高度稳定

中队始终把安全防事故工作定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当前“安全建设年”专项活动的开展,明确重点,抓好防范:一是以“人、车、酒”为重点,实行全时段、全空间、全方位的管理,尤其强调八小时外和节假日的管理。二是结合季节和气候特点,重点抓好“六防”工作:一防季节流行病、二防高温中暑、三防食物中毒、四防溺亡、五防雷击电击、六防洪水等自然灾害。三是在灭火、救援和训练中一定要按有关规定和操作程序进行,认真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严防官兵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在日常工作中下功夫,提升中队正规化建设水平

中队严格按照部队正规化建设为标准,在抓条令、促正规,抓制度、保安全,抓养成、树形象上狠下功夫,严明部队纪律、提升官兵形象、保持整齐划一,进一步提升了中队正规化建设水平。一是要紧密结合当前工作任务的特点,组织官兵经常、反复、深入学习条令知识,理解精神实质,牢固树立“条令条例是法”的观念,切实把官兵的思想认识扭转到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二是注重日常细节和点滴,从一日作息到着装戴帽,从言行举止到礼节礼貌,从执勤训练到工作生活,严格按照正规化管理的相关细则进行规范,坚持做到管教结合、训养一致。三是把建立正规的执勤、训练、工作、生活秩序作为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把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纳入重要视线,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部队规范化管理。

二、科学开展练兵工作,提升部队作战能力

中队始终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原则,做到练兵早安排、早动员、早落实,本着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苦练基本功、着力提高部队实战能力

(一)成立练兵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全年度练兵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中队党支部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部署此次练兵工作。并成立以XX为组长,XX为副组长,XX为成员练兵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开展练兵工作,切实提高部队整体战斗力。在训练中,面对中队训练器材不足、老化等困难,中队党支部积极向大队党委领导反应。大队领导听取中队干部的汇报后,同意从紧张的经费中投入1万余元用于中队体能训练室的完善和训练器材的补充、更新。

(二)严格规范各类基础资料,建立完善的基层练兵台帐

1、中队按照总队统一格式和模板,进一步规范战训基础资料。主要完成“三册两卡一案”的制作与规范。即:中队应知应会手册、执勤中队车辆装备手册、交通水源手册、重点单位熟悉卡、重点单位实战演练记录卡、灭火救援预案。同时将制作的《应知应会手册》下发至每名官兵,并在每周安排一个晚上组织官兵对其内容熟悉,进行抽背、提问。全年来,中队共完成了36家“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修订及“六熟悉卡”制定工作。

2、指定专人负责各类战训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严格规范日常的训练周安排表制定、训练成绩记录和月材料上报工作。

3、作好平时的业务理论学习记录。每周安排0.5天的业务理论知识

学习,并将业务理论学习记录情况纳入年终考评,以此促进官兵业务理论水平提升。

(三)科学安排技、体能和战术训练,提升官兵的整体素质

1、加大体能训练力度,进一步加强官兵的身体素质训练,以适应灭火救援作战的需要。开展的体能项目有:3000m、5000m耐力训练,100 m负重、100 m短跑、俯卧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单腿深蹲起立、单双杠等爆发力训练,器械、综合练习等柔韧性训练,以及球类、体操等。

2、适当安排业务基本功训练。使战斗员掌握基础消防技能,以增加火场中的实战能力。业务基本功的训练科目由各单位根据实际结合平时掌握本队的薄弱环节进行安排。

3、加强器材装备训练,特别是要加强特勤装备业务训练。根据本队器材装备实际,制作新的战斗编程,加强特勤班训练,开展防护、救生、破拆、堵漏等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准备。

4、合理安排战术训练。加强 “两类场所”的火灾疏散救人和扑救对策、大型商场和大型厂房和仓库火灾的扑救、液化石油气和氯气事故的处臵、公路交通事故的处臵等战术训练。提高官兵应对“急、难、险、重”任务的处臵能力。

(四)加强业务理论教育,提高官兵业务理论水平

加强业务理论教育,提高基层指挥员、班长、战斗员的业务理论水平。中队每周业务理论不少于0.5天,主要针对火场基本知识、各类抢险救援处臵方法以及各类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等内容进行学习,提高官兵的实战能力。

(五)加大“六熟悉”和“实战演练”工作的投入力度

1、加强“六熟悉”工作。在本年度的练兵工作中,中队将“六熟悉”工作列入重点,每周安排1.5天的“六熟悉”训练科目,针对辖区交通水源、建筑分布、建筑使用性质、重点单位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全年来共开展“六熟悉”100余次,熟悉了10余个小区(社区)、60余家单位。准确掌握辖区基本情况,为部队快速作战提供了强力保障。

2、与“六熟悉”工作想结合,开展“实战演练”。在开展“六熟悉”工作的同时,中队重点对辖区 “两类场所”(人员集中场所、易燃易爆场)、“大型物资仓库”及其它今年大队所划定的消防重点单位展开“实战演练”工作。全年来,中队共组织演练60次,为1000余名群众传授了消防安全知识。

三、圆满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

(一)圆满完成了建筑消防设施测试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支队《建筑消防设施调查测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要求,按照支队的统一部署,中队官兵全面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测试工作,增强了中队对辖区内的建筑消防设施的熟悉力度,掌握建筑消防设施的基本使用方法,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的利用率,便于在灭火救援行动中能更方便快捷的利用建筑消防设施将火灾控制在初期阶段,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进一步加强部队灭火救援工作能力。在此期间,中队官兵共对辖区5家支队级重点单位和62家大队级重点单位的消防设施情况开展了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

(二)圆满完成了党的“十八大”会议安保任务

在“党的十八大”保卫战打响后,xx中队五个月来切实加强当前部队管理和执勤战备工作,确保部队随时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全面提高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xx大、中队结合实际,从强化官兵思想意识和执勤力量、强化器材装备的维护保养、加大实战演练和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六熟悉卡等入手,扎实做好各项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确保党的十八大消防安保任务的圆满完成。

XX公安消防中队

战训科职责 2 篇5

1、在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全队战备训练、业务培训和技术管理工作。

2、协助制定大队、季度、月度工作计划,制定和下发中队季度、月度学习、训练计划并及时做好总结工作。

3、负责指战员的教育培训,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4、每月对大队“双基考核”工作进行验收和评比。建立有效的奖惩和激励制度,促进和提高大队综合管理。

5、做好前勤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落实,严格按照《浙江省救护队质量标准化百分考核办法》定期组织对前勤的考核验收。

6、安排好司机值班,保证抢险救灾需要。

7、搞好大队战备库、大型装备及救护车的维护使用。

8、积极参加事故处理和安全技术工作,做好事故处理和安全技术工作的战后总结和各种技术资料的保存并及时上报。

副总工程师岗位职责

工作目标:协助总工程师做好全队技术工作,对总工程师负责。

1、组织编制审核中队学习训练计划,负责指战员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对前勤的各类考核验收。

2、组织科研、技术革新、技术装备、新技术的开发使用。

3、处理事故时的职责:

(1)参加指挥部的值班,必要时随中队深入灾区了解情况,指挥抢救,并认真填写抢险救灾记录。

(2)协助制定处理事故方案和救护队行动计划及安全措施。(3)负责事故救援和各类技术工作总结的审定。

4、参加各种安全技术工作措施制定,组织参战人员学习贯彻制定救护队行动计划。

作训科长岗位职责

工作目标:在大队长和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战训科的全面工作,根据大队工作计划制订科内实施细则,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

1、按照大队工作需要,及时部署日常工作的开展,当日工作必须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各类总结、报表等资料必须在当月30号前上报,各类计划必须在3号前下发。

2、组织各岗位的总结评比,对本科工作情况经常督促检查,发现问题现场解决,保证战训科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圆满完成。

3、负责物资材料及仪器配件的领用审批和全队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4、按规定参加战备值班,处理事故时协助大队长按处理方案制定中队行动计划安全措施,配合中队长指挥小队抢险并发挥安全监督作用。

5、每月对大队的战备值班不少于三次的电铃召集,发现违纪、违规行为当日上报大队于次日拿出处理意见。

6、每日对矿检隐患进行整理,重大隐患当日上报、当班处理。

7、按照“双基考核”办法、《浙江省救护队质量标准化百分考核办法》等分别于每月5号前、每月20日—29日组织对大队各科室、中队进行考核和验收。

8、亲自参加灾区侦察了解第一手资料为制订正确处理方案提供依据,当好领导参谋,大队领导不在时,代表大队参与指挥部工作,根据处理方案指挥中队抢险。

作训科技术员岗位职责

工作目标: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互相帮助,分工协作,保证工作圆满开展。

1、值班期间负责监督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检查的每日落实情况。

2、值班期间部署好日常工作的分工,督促每天各个岗位的工作情况。

3、值班期间负责培训班的管理,安排好每日学员的休息、餐饮和学习。

4、参加战备值班,处理事故时随同中队参与侦察工作,在安全技术工作中发挥安全监督作用,并于次日完成总结评比和上报各种材料。

5、组织人员对全队购进的仪器装备认真验收,发现问题当日汇报,并拿出处理方案。

6、主持建立全队技术装备管理档案,使用数合格率,损坏数都一清二楚,并做出更新计划。

7、参加每月对中队的考核验收,考核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对考核情况进行书面评比,上报主管领导审定后于次日公布。8、3、6、9、12月25日前制定季度训练计划和工作图表,报主管领导审定后于次日下发。

9、积极完成大队安排的各项任务

作训参谋岗位职责

工作目标: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互相帮助,分工协作,保证工作圆满开展。

1、值班期间负责监督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检查的每日落实情况。

2、每月初1—10号对中、小队及个人的技术装备抽查,并记录存档。

3、每日对中队日常训练操作项目和学习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并组织进行文明卫生和日常管理检查,发现问题就地督促整改,现场拿出处罚建议。

4、协助做好全科技术工作,参与制定年、季、月工作计划和总结,及考核评判工作。

5、按规定参加战备值班,值班时负责处理全科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出勤规定,月末30号前统计全科人员出勤表,并向大队主管劳资领导上报。

6、处理事故时协助中队长工作,遵守劳动纪律,保证当班工作时间,现场行使安全监督者权利。

7、参加灾区侦察,了解第一手资料后现场向抢险指挥部汇报,为制定事故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8、根据领导安排和工作需要完成临时交给的其它任务

仪修工岗位职责

工作目标:维修仪器认真负责,保证质量,不分昼夜确保救护工作需要。

1、厉行节约,在保证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能修的配件不更新,领用配件认真鉴定,当日经战训科批准后作好记录。

2、对维修的仪器当日要进行统计记录。

3、每天早上8:00—8:30分打扫仪器修理室卫生,保证室内清洁。

4、保管好各种维修工具,保证各种工具备件要齐全好用。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电话值班员岗位职责

工作目标:精力集中,时刻守在电话机房,听清记清事故电话,准确填写记录,及时发出警报,保证抢险救灾需要。

1、接听上级及外单位电话要准确,问清通知单位,通知人姓名,做好记录,10分钟内必须向领导及有关人员传达。

2、每日8:00--8:10分试验事故电话,根据大队作息时间发出上班下班信号,早6:00晚7:00分别开关队内照明开关。

3、严禁外来人员入内打电话,非工作人员不得长时间逗留,值班室内杜绝一切娱乐活动。

4、领导检查工作要热情接待,如实汇报情况,按领导意见改进工作。

5、交接班前后10分钟内落实领导值班记录,更换牌板,处理事故要保持指挥部与队值班联系。

6、坚持现场交接班制度,清点好值班室物品;上岗要按季节着装,保持室内整洁卫生,严禁吸烟。

7、次日早8:30前报纸必须分发到领导办公室和个人,杂志、信件必须在两个工作日内送达。加急信件30分钟内送达或通知到个人。

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

工作目标:负责大队战备库技术装备的保管,保证抢险救灾需要。

1、战备库要实现规范化管理,设备摆放整齐,分类存放,不得丢失和私自外借。当日所进装备必须当日上帐。

2、当日进出设备当日登记,设卡建帐,保证帐、卡、物相符,帐目清楚。

3、所有装备每季度组织一次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保证设备时刻能正常使用。

4、战备库坚持每周打扫卫生、保持清洁,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救护车司机岗位职责

工作目标:按事故类别和领导的要求按时出车,合理安排个人休假、休班,保证抢险救灾需要。

1、参加战备值班,保证汽车时刻处于值勤战备状态,值班时坚守岗位,按时休息,按规定时间出车。

2、汽车停放在事故矿井时,负责保管汽车上的装备,没有指挥员的命令不得擅自离车。

3、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准私自动用值勤车辆,对车辆要精心维护保养,节约油料及备品备件。

4、每天维护保养车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厉行节约,能自己处理的绝不外修。

5、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保证安全迅速地将指战员送到事故矿井,不酒后开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

6、出车后及时清理车辆卫生、排除故障,脏车、病车不得入库。

7、每日打扫车辆卫生,脚垫每周、座套每季度清洗一次,时刻保持车内卫生整洁。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氧气充填泵管理员岗位职责

工作目标:氧气充填认真负责,保证质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分昼夜确保救护工作需要。

1、氧气充填泵必须专人操作,非充填人员不得充氧。

2、氧气充填泵必须执行操作规程,每月25—30号检查维修保养,保证表压在20MPa时不漏油、水、气,无杂音。

3、充填室内严禁烟火,所有设备要符合防爆要求,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充填室要保持通风,清洁卫生。

4、室内存放氧气瓶10MPa以上不少于5个,气不足时要提前一天汇报战训科,并作出充氧计划。空瓶不得超过10个,空瓶实瓶分别存放,距暖气、高温点不少于2m。

5、不准私自对外充氧,交接班期间充氧时接班后半小时内、平时充氧要在一小时内做好记录,计算出当日充氧量;同时了解掌握氧气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6、保管好各种维修工具,保证各种工具备件要齐全好用。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司机副科长岗位职责

工作目标:专职负责司机和救护车的管理。按事故类别和领导的要求安排出车,并合理安排司机休假、休班,保证抢险救灾需要。

1、每天组织司机维护保养车辆,班前会30分钟组织司机交流驾驶和维修技术,保证安全行驶和车辆维修质量。

2、负责油料备件的领用,加强管理、励行节约,杜绝公物私用现象,月初3号前制定车辆维修计划,当日出车归队一小时内必须填写有关出车记录。

3、出车后及时清理车辆卫生、排除故障,脏车、病车不得入库。

4、合理安排司机值班待机,坚持现场交接班,督促落实司机值班制度,满足救护工作需要。

5、每月25—30日组织司机学习交通法规,严禁酒后开车、开带病车,出车要精力集中,谨慎驾驶,保证安全行车。

6、车辆的年检审验和司机执照等各种证件的更新检查要提前一个月计划和上报,并与主管领导审批后的两个工作日内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浅谈作训科下步工作重点 之中队业务现状

本篇旨在分析目前救护中队的业务技能特点,通过其特点来梳理出我们在业务技能训练中需要侧重的方面,进而确定作训科下一步的业务工作重点。

一、目前中队之业务现状。

1、中队普遍缺乏实战,救援经验不足。由于长广集团公司下属的煤矿均已关闭,目前大队所属中队常年很少参与事故救援;即中队参与救援的事故也以地面消防事故为主,而我们救护队服务之根本矿山救援也是屈指可数。

2、业务技能训练不贴实际,局于理论。在我们以往的训练中,往往过于强调“质量标准化”,各级考核也依附于质量标准化。殊不知,质量标准化的适用性很广,具有普遍适用性,也就是说它不论你的队伍是几级资质、队伍是何规模、队伍水平如何都是适用的,就是说“质量标准化”本身对我们的技能水平要求并不是很高。而目前我们的一切训练均依托质量标准化,这样造成以下后果:

1)训练“麻痹”:就是长年反复就这几种项目、就这几种标准,造成指战员们普遍有“训练什么呢,就质量标准化那点东西”,大家缺少了训练的“兴趣”,更不要谈主动的研究和创新了。

2)训练方式局于理论,缺乏针对性:各项业务技能训练停留在“书本”学习模式,往往队员们背参数、背条例、考核操作都头头是道,可是真用到实战就不太适用了,所以在训练过程中会经常听到老前辈们会说:现在训练考核时这样,我们实际处理事故时就不是这样了?

3、训练项目的被动片面性。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每次的考核中,中队为了在评比中拿到好的名次,会很用心的做很长时间准备工作,这足以说明我们的考核充分调动起了各队的积极性,是很好的事情。不过辩证的看这个现象,会发现有这样一个问题:由于中队为了拿好的名次,所以他的训练重点,甚至是训练内容基本是按照每次考核的考核内容,这样就出现了每次考核的内容大家都没问题,可是不考核的内容中队基本练的很少,甚至不练,造成训练被动、偏科;中队被动的训练就缺少一些针对性。

二、鉴于中队现状,我们的工作重点。

总述:由于我们救护队的核心任务是矿山救援,所以在业务训练时应当在吃透质量标准化标准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实战,进行模拟实战性的训练。

1、正确对待救护工作,树立“居安思危”理念。

目前,我们周围的人甚至我们自己或多或少都会有救护队“没事”的想法,由于长年的安全给人有一种马放南山的错觉,这一想法是危险的,我们的思想里都失去了警觉意识,一旦遇上事故往往会搞的自己措手不及。

思想决定行动。所以我们应采取一些措施、想一些办法,首先从思想上让大家警觉起来,建立居安思危的理念。例如我们可以把各地实时的大小事故通报、案例作为一项常态学习项目开展,这种学习要体现实时性的,只要有事故就学习,其目的就是使大家知道在安全生产形势大好的当下,事故是不讲情面、没有预告、时有发生的。

2、结合质量标准化,训练、考核更贴近实战。

在这一点上就是说我们再“会”质量标准化的情况下,在训练方法和流程上要更“实用”,例如现在推广的井下万米佩氧,除此之外可以同比衍生到其他操练科目上去。比如苏生器操作:我们目前往往就是回答各部件作用、参数和连接,可我们实际工作中并不仅是这样的,我们是要在井下救人的。所以可以考虑苏生器连接时要放在地上连接、给氧和复苏时实际的在真人身上操作;再例如可以考虑检测气体仪器操作时,戴面罩操作,还可以模拟给出不同的操作地点、条件该如何操作;高温浓烟训练恢复传统的人工点火佩氧锯木头等等,总之,就是尽量模拟还原实战现场进行训练。

3、多渠道学习事故救援,提高事故救援经验。

救护队是处理矿山事故的专业队伍,核心是救援,我们日常的一切训练都是为了战时可以科学、安全的救援。而现在面对我大队发展迅速、人员多为没见过事故的新队员,多渠道学习“事故经验”显的尤为重要。

首先是事故案例学习,这应该和前面提到的实时事故通报一样作为日常的常态学习。尤其事故案例从事故发生、事故扩大到事故救援及造成的损失,都要认真的学习,并且每名指战员都要做好学习记录。在这一点上以课件的形式或事故视频的方式结合分析讲解进行学习效果比较好,它从视觉、听觉上重现事故现场,可能更能给人以说服力和带入感。还可以组织事故救援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老队员,讲解关于自己亲自参加处理的事故,内容可以涉及事故现场情况、人员伤亡情况、事故救援的方法、危险性等,讲解的形式可以多样,授课、交流讨论、甚至谈话的形式,目的就是给人以第一现场的感觉。

4、奖励机制平民化,充分调动队员积极性。

党的工作依靠群众基础,同样我们救护队工作要想做好也离不开救护队员。救护队员作为我们队伍的主体,其精神面貌、人员素质直接可以反应我们队伍的面貌。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平民化,更贴近于普通指战员的奖励制度,来调动队员积极性,鼓励队员向上、拼搏。在这里有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1)、各级月(季)考核中,应加大小队和队员奖励比重,尤其明确队员个人奖励,从队员奖励金额上给予足够重视,充分重视队员个体的贡献。

2)、对于优胜的团体、个人做好宣传工作。比如考核优胜的小队和个人,可以在大队宣传牌板、网站和中队牌板进行宣传,给他们以荣誉感。每年各类先进、入党应对这些团体和个人以足够的尊重。

5、灵活考核办法,给中队一定的自主权,提高中队训练能动性。

由于前文分析的目前中队训练存在被动、等靠的现象,所以针对此我想我们应该灵活一下考核办法,来提高一下中队的训练能动性。比如我们把训练科目可以分为常项和动项,常项包括体能、理论、小仪器等基础项目,动项包括激烈行动、闻警集合、接风筒等,每季考核时常项让中队自己考,大队全程监考参与,但是动项就由大队在不提前通知中队的情况下选一项或两项考核,这样通过动项考核和中队管理考核得出中队得分、通过中队自己考核得出队员得分。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增加中队的训练能动性,同时达到大队的监督管理作用。

三、立足本职,内强业务素质。

作训科是负责大队业务技能训练的规划、培训的职能部门,这就要求科室人员其自身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养,只有自身业务精湛,在工作中才能取信于中队。

这其中的因素当然一方面是科室人员组成,应侧重懂业务、钻技术的人员;另一方面就是科室自身也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从质量标准化、采掘机运通到事故救援,不断的学习、继续的深造,切忌夜郎自大坐吃山空。

战训干部队伍建设初探 篇6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迅猛崛起,新技术、新材料大量使用,现代火灾越来越多,消防部队灭火和抢险救援难度越来越大,对战训工作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近,笔者在总队举办的支队级指挥员灭火抢险救援业务轮训班期间,对全省战训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总的来看,近两年来,在总队党委的高度关注下,战训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定的改善和加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加强战训干部队伍建设日趋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目前战训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从事战训工作的支队级指挥员,多数思想稳定,事业心、责任感较强,干劲足。而战训科长、参谋及基层中队干部不安心战训工作,思想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五多五少:一是不思进取的多,专心钻研业务的少;二是“守摊子”的多,开拓创新的少;三是比待遇的多,比工作的少;四是攀比防火业务的多,安心战训的少;五是讲实惠的多,爱岗敬业的少。

二、战训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制约因素。

1、人员少。目前,全省支队机关战训干部约占机关干部总数的5%,17个支队中,除济南、青岛外,多数支队只有1至2名,其中有 6个支队的战训干部集战训、警务于一身,没有专门战训人员的支队占到了三分之一。但无论支队大小,人数多少,上级安排和部署的任务大致相同,训练需要开展,演练需要组织,预案需要制定,重点单位、消防水源需要熟悉,灭火抢险救援需要参与指挥,大型活动需要保卫,各种执勤实力需要统计等等,因此,战训干部配备尤显捉襟见肘,只能整天忙于上传下达,累于日常业务和临时性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对业务工作的研究和总结,从而影响和制约了战训工作正常开展和向纵深发展。

2、成分新。据调研,2000年至今,两年内全省有近10个支队把仅有的1至2名战训业务骨干调换了岗位,占到了全省支队数的60%,而且新换上的多数军龄短、阅历浅、经验少。实行干部交流是干部任用的一项制度,推行干部换岗锻炼是大势所趋,但这种交流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实事求是,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确保战训工作不受影响。而有的单位在后备战训干部没有选准、锻炼、培养和成熟的情况下,一味迎合不安心战训工作的个别人意愿,盲目交流,以致于战训岗位出现“断层”现象,有的上岗后连起码的工作程序都不懂;工作难以开展。战训工作专业性较强,这种简单的新老交替,不是加强,而是削弱了战训业务建设,同时也不利于干部成长和战训干部队伍建设。

3、跳槽多。目前,因受社会“大气候”和内部“小环境”的影响,个别战训干部在某些物资利益冲击下,不能正确对待分工,思想不稳定,经不起诱惑,不是安心本职,而是托关系、找门子、寻路子,想方设法离开战训岗位。近年来,尽管总队领导一直十分重视战训工作,并拨出专项经费,在全省选拔40名战训干部到武警学院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培训,但现在却有五分之一的干部,已转行从事别的专业,造成人才浪费。骨干留不住,战训干部队伍建设面临极大挑战。

4、顾虑大。战训工作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灭火抢险救援,都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冒险性和艰苦性。“8.12”黄岛油库、“3.5”西安煤气公司石油液化气管理所等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触目惊心。战训工作的枯燥无味和不安全感,与其他岗位形成了极大反差,客观上也削弱了部分干部对战训工作的热爱。

5、特种专业人才缺乏。就全省在职战训干部来看,多数是教导大队、消防指挥学校培养的,虽有一定的实战经验,但理论水平浅,学到的知识已远远满足不了日趋繁杂艰巨的现代火灾需要,尤其在处置一些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和现代化工艺流程技术含量较高的事故时,有时显得无以应对,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由于特勤专业知识的缺乏,从而制约了部队战斗力的发挥,给完成任务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更新,也迫切需要特勤专业型人员去掌握、去操作。

三、战训干部队伍建设趋向稳定的对策

1、加强战训干部队伍思想建设,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观念日益强化,利益问题为人们普遍关注。从全省情况看,有的支队在战训干部队伍建设上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制定实施了一些强化战训干部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但总的来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加强战训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当前做好战训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解决战训干部思想问题,一定要同关心战训干部的政治、生活利益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缩短与热点岗位的差距。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让他们切实感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充分体现出战训岗位的优越性、重要性,也让战训岗位热起来。但讲利益,既要讲个人利益,又要讲集体利益。要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个人利益要在集体利益中实现,有时为了全局的利益,甚至需要牺牲某些个人的、眼前的暂时利益。有的同志认为,现在部分战训干部的思想不稳定等问题,主要是由岗位差异引起的,解决问题只能靠提高待遇,拉平衡。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既要关心并重视解决战训干部的实际利益问题,也要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广泛开展“干事业、讲奉献、爱本职”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根据干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变化,用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创业精神把广大战训干部振奋起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形成顾大局、向前看、甘愿牺牲、奋发向上的浓厚空气。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教育干部无条件地服从整体利益。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安心工作,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对思想觉悟比较低的少部分人,既不能迁就其消极落后的情绪,也不能提过高过急的要求,主要教育他们遵守起码的道德规范,尽好义务,完成好分内的工作,并逐步把他们向高层次引导,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热情,促进战训干部队伍的稳定。

2、加强战训干部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战训干部。战训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着部队战斗力的生成,要重视战训干部培训,针对目前大部分战训干部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但大多数属于实干型、专业单

一、知识面窄的特点,抓培训,抓提高。一是进行岗前培训。根据早定苗子、早着手培训的原则,对后备战训干部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确保顺利过度,及早进入角色。二是进行岗位培训。根据当前火灾形势和部队战训工作实际,定期进行业务“充电”、“积蓄能量”,营造一个崇尚学习,钻研业务,提高素质,争创佳绩的良好氛围。通过培训,进一步充实理论知识,有效地提高战训干

部的组训水平以及处置特种火灾和灾害事故的决策、指挥能力。三是进行新知识培训。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今天的“金枝玉叶”,转瞬即成“明日黄花”。要突出新知识、新技能、新战法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了解目前消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前沿知识,用全新的知识武装头脑,不断地提高战训干部的业务素质。

3、加强战训干部队伍业务建设,把培养锻炼战训干部当作一项长期任务。建设高素质的战训干部队伍,不仅需要复合型、通才型人才,更需要精通型、专业型、科技型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一点在灭火和抢险救援关键时刻,尤为明显。因此,要着眼于时代发展和战训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广泛开展“学理论、学科技、学业务、强素质”的“三学一强”活动,下大力气培养一批堪称“小专家、小能人”的技术能手和“水源通、地理通、化学通、战术通和装备通”的专业骨干,让更多的战训干部成为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用得上的“活地图、活电脑”。在人才培养上,要建立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实践锻炼机制。在战训干部中全面推行“实践培养法”,为他们成才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广泛调查研究,鼓励上前台,压担子。通过实践,达到补差、补弱、补缺项的目的,使他们早日成为战训岗位栋梁之材。二是建立人才吸纳机制。从干部生长源头抓起,依托高校,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人才资源,使吸纳人才机制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逐步配强配齐化工、爆炸等相近专业的特勤人才,增强部队抢险救援的能力,担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消防部队的神圣使命。三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把工作政绩与干部使用挂钩,树立典型,推广先进,创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真正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战训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创新意识,战训参谋,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自然环境日益恶化, 我国灾害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各类灾害的发生时间与空间难于预测, 如:陆地、空中或地下。基于这种情况, 加强对消防战训参谋的素质水平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将分别从消防部队战训工作现状分析、消防战训参谋队伍分析、促进消防战训参谋人员创新意识的有效对策等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消防部队战训工作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消防部队的整改力度, 各地区消防部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 按照相关部署安排, 不断推进消防作战训练基地的建设, 强化了消防部队的作战能力。同时, 消防部队中战训气氛越来越浓厚, 官兵的救援、灭火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部队中配备的训练器材日渐完备, 如握举床、腿部拉伸力量方面的训练器材等。

受到战训理念、官兵素质、战训基地等因素的影响, 消防部队在战训工作上仍存在部分急需解决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战训工作中缺乏针对性的实战演练[1], 当前, 部分消防部队在开展战训工作时, 仍沿用传统的训练体能等模式, 使得在真正的救援行动中, 官兵无法镇定的处理各项突发情况, 从而延误最佳救援时机;二是战训工作的分类比较笼统, 没有根据消防官兵的实际岗位而设置, 导致在战训过程中官兵的积极性不高, 降低了战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消防战训参谋队伍分析

经笔者研究, 目前消防战训参谋队伍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历水平偏低、参谋人员选拔把关缺乏严谨、参谋人员接受“充电”途径有限, 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

(一) 战训参谋学历偏低

目前, 消防战训队伍学历水平普通偏低, 经相关数据显示, 某支队级司令部战训参谋学历中, 本科学历占10%、大专学历科占10%、中专占60%、高中占20%, 而通过脱产培训的人数占11%。消防战训参谋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创新能力相对较低, 对参谋队伍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二) 选拔上把关不严

消防部门在参谋人员的选拔上不够严肃, 未对其实施定期考核, 从而导致参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消防部门在选择参谋人员时, 应秉着相关原则, 挑选具备敏捷思维能力、良好军事素质、能参善谋的人才, 构建一支高素质参谋队伍, 促进消防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 接受“充电”途径有限

参谋作为指挥员的“智囊、外脑”, 知识的更新对消防部门而言相当重要。为此, 参谋必须加强学习, 掌握更多新技术。经笔者研究, 为促进参谋人员自身素质水平的有效提高, 许多参谋人员开始接受“充电”, 然而, 能够让战训参谋人员适时“充电”的机会、途径目前非常少, 严重影响到参谋人员的健康发展[2]。

三、促进消防战训参谋人员创新意识的有效对策

(一) 模拟实战化操作训练, 训练消防队员合作意识

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复杂, 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消防部队救援、灭火的难度, 为此, 必须借助实战化操作训练等形式, 提升消防官兵实地作战能力, 在模拟实践的过程中, 锻炼官兵体能。救援、模拟实战中,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疏散人群、布置警戒线、抢救人员、转移与布设合理的水枪阵地、破拆排烟等[3], 每个环节都要求官兵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强健的体魄, 在这种情况下, 消防部队应加大中队、班组等不同部队实战化操作训练, 培养消防官兵的合作意识。在实际的操作训练过程中, 部队可以利用废弃厂房、在建建筑、重点单位等场所, 并设定恰当的作战任务, 将抢救人员、内攻灭火等应用操法融入实战训练, 提升部队协同作战的能力。

(二) 开展综合战训演练, 开展不同岗位的集训活动

在推行战训工作的过程中, 应根据消防官兵的不同岗位, 进行相应的训练, 通过分岗训练的方式, 形成指挥员—战斗员—调度员—驾驶员—通信员—安全员等多岗位训练的方式, 提升救援行动的迅速性[3]。首先, 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 保障救援灭火战训过程中的指挥能力。消防部队官兵的文化程度不同、层次不等, 在进行战训工作时, 可通过现场指导演练、授课辅导等方式, 夯实官兵消防知识基础, 让官兵充分掌握最常使用的设备的操作程序、性能参数, 更好地进行实际演练;其次, 安排真火、烟热训练, 消防总队应安排好部队的战训计划, 合理控制好每一期的培训官兵, 并适当加入新兵, 有计划的进行部队战训工作。如中队应每次安排2-5人参加一个星期左右的战训, 随后再进行轮换, 并在这期间加入2次以上的烟热或者真火训练, 提升消防官兵的救援、灭火意识。

(三) 引进先进战训设备, 提升战训工作效率

采购先进的战训设备。如模拟地下商城、高层建筑、化工场所等, 完善仿真烟热训练室、危险化学品处置、恐怖袭击处置、建筑倒塌救援等基础设施。通过模拟高空、缺氧等环境, 让消防队员进行实训, 锻炼其心理素质, 保障救援的有效性。

(四) 重视精细化战例分析, 提升救援行动的迅速性

战评是保障消防部队战训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在进行战训的过程中, 消防指导人员应充分发挥战评的作用, 结合《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 科学总结战训工作中经验和教训, 秉持“不遮丑、不拍丑、敢亮丑”的原则, 改进消防部队战评工作。设计出使用的时间表格, 贯彻精细化理念战训理念, 将作战力量、作战耗时、作战部署等统一汇总, 从而更好地指导战训工作的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提升消防部队战训工作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需要全体官兵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不断引进先进的战训工作理念, 稳步推进消防部队实战训练工作, 锻炼消防官兵救援能力, 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树立良好的消防部队形象, 打造出作风优良、高素质的消防队伍。

参考文献

[1]汪勇.改进消防战训工作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02) :253.

[2]刘凤祥.消防战训业务训练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 2012, (07) :44-46+49.

上一篇:中澳国际班项目计划书下一篇:记忆犹新的犹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