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原文

2024-09-11

紫藤萝瀑布原文(精选10篇)

紫藤萝瀑布原文 篇1

这篇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行文。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段)文章从作者赏花写起。首段独句成段,“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她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吸引,这里的独句成段,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萝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丽,也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然后作者正面细致描写紫藤萝花,描绘非常形象、优美,依次描写了花瀑、花穗、花朵,从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层次感强。首先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紫色的大条幅”。其中有整体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局部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第二部分(第七至第九段)作者很自然的从赏花写到忆花。作者在本段中由对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色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出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回忆十多年前花的稀零,与眼前繁茂的紫藤萝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紫藤萝花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为下文对生命的思考做铺垫。

第三部分(第十至第十一段)作者最后点明主旨,写悟花以及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作者从花的衰与盛的转变与自身的经历中,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这一哲理的揭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文章的立意因这一感悟而深刻,不仅仅停留在赞美紫藤萝花的顽强生命力这一浅层面,而是深入到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慨,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结构上说,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从内容上说,作者受紫藤萝花顽强生命力的鼓舞,精神振奋,要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于是“不觉加快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原文 篇2

虎头和豹尾是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最美的概括。这种美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有了最真实的版本。“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短短的九个字就是文章的开头。说它是虎头一点不为过。表面上看和文题没什么关系, 可细细一品味, 你会发现这种开头太有表现力了。本文要写什么, 紫藤萝, 为什么要停住脚步, 而且是不由得, 和紫藤萝有关系吗?很显然这9个字已大大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 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所谓短小精悍, 暗藏玄机。如果本文的开头用意仅仅是停留于此, 那还算不上高手。让我们把视线移向文章的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方向中,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本文的结尾, 也只有24个字, 却和文章的开头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开头是停住了, 结尾是加快了。如果说本文的开头是虎头的话, 那么本文的结尾就是豹尾。字字千钧, 才思无限。虎头和豹尾有了, 离开猪肚恐怕也很难说明它的结构就是美的。除了开头和结尾, 本文的主体部分可以称得上是丰腴。从第二段开始就直接写紫藤萝, 反复渲染它的美, 文笔是那样的细腻和感性, 情感是那样的真挚和强烈。实写和虚写的穿插, 也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和厚重感。主题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更是让读者眼前一亮, 有了思想上的洗礼, 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本文的结构设置堪称完美。

二.语言美

色彩美是本文语言美的特征之一。大量的充满色彩的词汇给人的视觉产生了美感。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浅紫色这三个短语不断地出现, 冲击着读者的视觉神经。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本文的语言具体形象, 生动的展示了紫藤萝的美。“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片瀑布, 从空中垂下, 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紫色的条幅上, 泛着点点银光, 就像迸溅的水花”“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就要绽开似的。”“过了这么多年, 藤萝又开花了, 而且开的这样盛, 这样密,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不断的流着, 流着, 流向人的心底。”“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 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 它张满了帆, 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 也正是一朵一朵花, 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以上这些比喻句的使用, 无疑让本文的语言充满美感, 既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又使读者感知了语言的形象美。有时我在想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从生活出发用自己的想象力来表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即用比喻来作文, 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可惜, 在学生的作文里几乎没有, 即使有也是复制, 很少有原创, 更谈不上比喻的美感特性。但这在篇文章里却是比喻多多, 而且是美感多多, 真是快哉乐哉!拟人句也是本文的语言亮点之一。作者赋予了紫藤萝人的精神或行为, 使行文活泼生动, 也把紫藤萝的美展示得淋漓尽致, 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只是深深浅浅的紫, 仿佛在流动, 在欢笑, 在不停地生长”“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 一朵接着一朵, 彼此推着挤着, 好不活泼热闹”等拟人句都抓住了紫藤萝繁盛的特点, 再现了它的生机和活力, 也为本文中心的揭示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感悟美

如果说本文的美只是体现在结构或语言上, 那还只能是表象的, 显性的美, 算不得真正的美。一篇经典散文的灵魂在感悟。感悟既是作者的心得又是读者所要领悟的文章的主旨。本文作者一方面大力渲染紫藤萝的旺盛的活力以及给人带来的视觉美, 另一方面又交代了它过去的遭遇,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 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过去和现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过去的灾难并没有使它消沉, 反而生机无限, 这不能不引人深思, 每个人的遭遇不也如此吗?谁能保证自己这一辈子一帆风顺呢?因此作者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主旨。作者的感悟让读者真是叹为观止。

紫藤萝瀑布 篇3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选自《铁箫人语》,选入时有删改)

【赏析】紫藤萝那种“淡紫色”的美,在全文中弥漫着,富有诗意和深意,那是一种亮丽而柔和的色彩;紫藤萝的美还在于那充满生命力的“流动”,“流”字贯串全文,虚实相随,让人不禁心生喜欢。

(江苏*杭小燕/赏)

《紫藤萝瀑布》评课 篇4

首先,从学习目标上来分析。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这堂课好坏的主要依据,所以非常重要。这是作家宗璞的一篇语言优美又具生命感悟的课文,因而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将学习目标定为了:

1、品味优美的语言。

2、体味作者生命感悟。从本堂课的整个过程来看,他将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开头就以课本第4单元主题“感悟人生”开篇,以“人生”话题导入课文,引导学生触景生情,生发感悟。教学手段也都紧密地围绕着目标,服务于目标。他将知识与情感结合,在这堂课中,他将教学重难点都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难易程度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有感情的朗读、品读、感悟,抓住了关键,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接着,我来评一评这堂课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这是一篇初中七年级的课文,结合初中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课文的特点,他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值得提倡的一点就是,竹山中学的座位安排都是以小组形式组合,六人围坐在一起,便于上课讨论问题,同时老师还在小组之间设立了竞争机制,小组间回答问题、成员合作表现好坏都是以分值计数于黑板上。因而在课堂中,出现了学生们对于课文问题“紫藤萝瀑布究竟‘盛’在何处?”、“从整篇文章描写紫藤萝花来看,文章描写有没有层次变化?”等好多次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先恐后要回答自己寻找到的认为描写紫藤萝最美的句子,以及对这些句子产生的自我理解与感悟,不时还会生发出对课文独特的见解。因此在本课中,这位老师很好的利用了小组讨论形式的优势让学生自主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结合老师的赏析引导和多媒体展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中,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到了更多。

接下来,我从他的教学程序上来分析:这堂课教学过程完整,重难点突出,他首先通过《导学练》上的“预习问题讨论”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根据预习掌握进行问题填空:“课文以__为线索,全篇写了___?”并通过多位同学的不同回答展开了讨论:课文写紫藤萝花,究竟是从花的“形、味、色”来写?还是从“赏花、思花、悟花”来写?或者还是“忆花”而不是“思花”?接着又通过“花”联想到“人”进行情感的体会,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人的心情变化,当然,让学生在寻找感情变化的同时也不忘培养学生的词语概括能力:从喜悦到悲痛焦虑又到宁静喜悦,到最后的释然,心情差距极大。最后,老师又通过同学们自己所找到的人生感悟的句子进行作者写作背景的补充,以此又丰富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与体会,层层递进。这位老师在课文情感方面由物及人的逐渐推进教学,整体板块分配恰当,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很合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也较高,他对学生的评价的语言也充满鼓励,夸奖的很恰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并纠正。

再来看看他的板书与幻灯片:老师在课堂上主要以口头讲解和幻灯片展示为主,在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总结感受时穿插了“朗读要领”的讲解,通过幻灯片以三段阶梯形式形象的展示了朗读时“语音、语速、语调”的递进关系,“见缝插针”的帮助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同时,幻灯片中还配了大量的紫藤萝花的插图与背景图,结合课文的朗读与课堂的讨论,教学效果很好,但是大片的背景花图案使教学幻灯片稍显凌乱,容易让学生被花吸引而忘了幻灯片上的主要内容,我想如果适当的将幻灯片背景换成朴素些的浅色可能效果更好。再来说说这堂课中很有特色的地方之一,整堂课黑板上除了学习目标和小组计分以外并没有一点板书,老师反而在整堂课即将结束时给同学们布置了设计板书的任务。这在我看来是个很新奇的任务,学生定会对这样独出心裁的课后作业充满兴趣并且想要努力完成。要求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再来设计一副合理的板书,我认为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在思维上整理认知课文的内涵,同时也起到了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作用。

最后,再来说一说他的教师基本功:教学也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这位男老师的声音很浑厚,但也不失亲和力,只是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如果能够把课上的再激情飞扬些,相信整个课堂气氛会更好。另外,这位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比起我们自己在课堂上试讲时的紧张不安来,实际教学中的老师更显老练自然,肢体语言也很丰富,也很有自信心,使得整个课堂都很稳定有序。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及作者的感情变化,感悟中心。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掌握生动的词汇。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多形式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2.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重点难点】

1.朗读;揣摩、品评优美语句、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2.体悟作家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3.通过想象,将抽象的写景文字感知为生动的景物描写;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想到的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精华,学养深厚,气韵独特。“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不沉的湖》《知音》等,“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2.相关背景。

宗璞家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又不幸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她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而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逝世前写成此文。3.给下列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迸(bèng)溅 伫(zhù)立 伶(líng)仃(dīng)忍俊不禁(jīn)仙露琼(qi......óng)浆 盘虬(qiú)卧龙 嚷(rāng)嚷(rang)笼(lǒng)罩 挑(tiǎo)逗 .....船舱(cāng)fēng蜂围蝶阵 níng凝望 .4.整体感知。

(1)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我的感情由“焦虑和悲痛”变成“精神宁静和生的喜悦”。紫藤萝花强烈的生命气息感染了“我”,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迷,手足情的。(2)作者对生命感悟到了什么?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3)试着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说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主旨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理解: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常会遇到坎坷,就像花一样。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群体的生命是永恒的。无数个体的生命汇成了群体永恒的生命。群体生命是个体生命的延续。

(4)从全文来看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行文的?

比喻,拟人,对比,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合作探究。

1.文首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 ”的原因是什么?独句成段这样写有何好处? “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紫藤花的美丽,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 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引出下文。

2.结合全文意思品味最后一段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我”被紫藤萝的生命力感染和催促,决定尽快投身到生活中去。作用: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赏析。

(一)2—6段。从第2段,作者开始正面描写紫藤萝,描绘非常形象、优美,同学们读2—6段,要求读顺畅。1.合作探究。

(1)按顺序说说描写的对象(这5个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描写了“一树花”(花瀑)、“一穗花”(花穗)和“一朵花”(花朵)。(2)说说描写的角度和方法。

从形象、颜色、情态等角度描写。方法:比喻、拟人。描写形象的:

“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

每一朵花,像“帆”,如“舱”。描写颜色的:

“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紫色的大条幅”。“上深下浅,好像紫色的沉淀” 描写情态的:

花儿“推着、挤着”,“嚷嚷”“我在开花!” 比喻和拟人:

以“瀑”为比喻,赞美花之茂与繁。以“欢笑”、“挑逗”等拟人手法,突出花具有人的灵气,这样将比喻、拟人交替使用的还有用“帆”、“舱”喻花朵外形,用“忍俊不禁”拟花朵的情态,生动而形象地传达出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2.品读交流。

本文从形、色、味、神等多方面对紫藤萝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分别找出一些句子,试着用“我欣赏的佳句是,它运用了 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的句式说说你的体会。(1)整体形状——瀑布、条幅(2)局部形状——帆、舱(3)整体颜色——淡紫色

(4)局部颜色——紫色(上浅下深)(5)香气——淡淡的,似乎是浅紫色的(6)神态——笑容、欢笑

(二)独立赏析“忆花”部分。

请同学们自己欣赏、分析“忆花”部分,赏析时要注意:

弄清描写顺序、角度、语言,重点分析一两个精彩的句子,谈体会。1.作者在7-9段中依次写了什么? 作者在这段中依次写了“赏花的感受”、“忆花的劫难”、“颂花的生机”。2.你读到的精彩语句是: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用瀑布比喻紫藤萝花,形象地写出了花的繁盛;用盘虬卧龙比喻花的枝干,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粗壮和繁茂。“流向人的心底”,形象地说明“我”被紫藤萝花强大的生命力感染了,紫藤萝瀑布“冲走”了“我”心里的焦虑和悲痛,使“我”的心情变得愉快而欢畅。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修辞上称为通感。用浅紫色来描绘花香,把嗅觉转化为视觉,让飘逸的花味变得有色有香,把无形的香气化作有形色彩,具体地表现了花香给作者的那种飘渺轻柔的感受。

三、体验反思——倾心美读,交流感受。作者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或不幸?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因个人的生死,而对生活悲观失望,人类代代相传,生命是永恒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要让悲痛常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

三、课堂反馈。

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2.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最好,请你仿写几句。

3.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200字。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闹

花色——热烈沉静

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6

1.经过朗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感知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悟,把握文章主旨。

3.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4.体会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

二、教学重点:

1.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2.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由写作背景导入: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最钟爱的小弟癌症晚期,作者十分悲痛,文中提到的“生死迷,手足情”指的就是这件事情。应对着紫藤萝花,作者会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从中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说说作者宗璞。(生小组派代表汇报)

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另有笔名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长篇《野葫芦引》等。

二、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1、读准下列字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qiú)卧龙

仙露琼(qióng)浆酒酿(niàng)

2,理清写作思路。

我们先把课文的结构梳理一下,请大家用10分钟时间,再把课文读一遍,要求——(1)用_____线勾画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语词;

(2)用~~线勾画“我”每一步行踪的所做或所想的语句;

(3)用几个短语简要而准确地概括勾画出来的主要资料。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读书,圈画有关语句,并概括资料.)

师:同学们刚才按教师的要求在书上进行了认真地勾画,同时也对勾画出来的资料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下头,把教师的概括,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的行踪。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必须注意到了,文中作者的行踪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看到紫藤萝瀑布就停住了脚步,然后是伫立花前抚摸花儿;最终是加快脚步离开了紫藤萝瀑布。行文思路相当清晰并且开头停住脚步,结尾加快脚步,首尾呼应。

学生:停住脚步伫立花前加快脚步

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呢?相信同学们刚才已经找到了有关语句并进行了概括。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停住脚步驻步赏花伫立花前伫立忆花加快脚步快步思花

用三个词准确而简洁地来概括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停住脚步来“赏花”,伫立凝望在“忆花”,加快脚步为“悟花”。

赏花————忆花————悟花

3、捕捉情感变化。

这一路走来,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很多波折。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三角标注表示感情的词句。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批注、发言、评价。)

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来看看答案:作者刚看到紫藤萝时先是一阵“惊喜”,之后看到每一朵、每一穗花时产生了“振奋”与“激动”之情;在驻布凝望,抚摸花朵之际,“疑惑、痛楚、遗憾”之感一并涌上心头;最终在再次抚摸花朵,经过一番沉思之后,她的内心又被“宁静、喜悦、振奋”所包裹。

总结:感情变化:

惊喜——振奋——激动——疑惑、痛楚、遗憾——宁静、喜悦、振奋。

三、小结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条理清晰,首尾呼应,情景交融。

四、布置作业。

文中描述紫藤萝的语句很生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圈出其中关键的字词,在句子旁边简要的做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写作思路,即赏花,忆花,悟花,此刻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赏一赏花吧。

二、赏花之美,写景之妙。

在作者眼前的一树紫藤萝是怎样样貌的?作者是如何来描述紫藤萝花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下列有关眼前紫藤萝花的五个方面的语句。{教师指导学生圈划,批注,赏析}

1、整体形状;2、花朵形状;3花的颜色;4、花的香气;5、花的枝干

1、整体形状的语句

(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写出了这一树紫藤萝气势非凡,辉煌灿烂)

2、花朵形状的语句

(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之后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比拟:那里同样是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它开得很茂盛。同时她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我认为这是一种童话般的美)。(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比喻: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那里面作者不仅仅有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应用,也有整体描述和局部描述的分别,还有先写和后写的分别。作者描述紫藤萝花的形状的顺序依次是花瀑——花穗——花朵,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3、花的颜色的语句

(1)“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比拟: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样貌。)

(2)“紫色的大条幅上像迸溅的水花。”(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4、花的香气。

描述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引导: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嗅觉,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视觉,那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述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经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

5、花的枝干的语句。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夸张的修辞手法可见紫藤萝在茁壮蓬勃的生长。

学生品评之后概括紫藤萝的生长特点。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忆花悟花,述花之语。

1、比较花的此刻与过去,理解作者的感悟,把握文章主题。

师:提问:眼前的紫藤萝盛开犹如一条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么样的?请从课文中快速的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紫藤萝。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改种了果树”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稀落、伶仃、甚至被拆掉和眼前的繁茂蓬勃构成比较。

师:十多年前花经历了衰败,那赏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风顺呢?

“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作者此时内心是十分悲痛的

师:联系花和人的遭遇,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可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有了这样的感悟,你觉得作者会如何对待自我的不幸,作者的感悟对你又有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联系自我的实际谈一谈,主要让学生们懂得一时的挫折或失败,不足畏惧,人生应当豁达、乐观、奋发、进取。

3、作者从花那里得到了启示和感悟,这也是花在对作者说话,请同学们猜一猜紫藤萝花的花语吧。

四、教师总结:

课文让我们明白,花的不幸正像小弟的不幸,但那可是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小点,只要坦然走过,又会“枯木逢春”。花的辉煌正像时代的提高,人们总是在提高中意气风发。同学们,但愿你们每个人都是一朵小小的紫藤萝花,酝酿自我的花舱、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帆在闪光的花瀑上冲浪,在花河上远航!

五、布置作业。

《紫藤萝瀑布》的对话式教学 篇7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几乎谈不上人生经验, 对生活的感悟又少, 长期的应试教育, 导致学生对散文的阅读与赏析仅仅停留在小学阶段问答式、标准化的学习模式中, 使学习游离于生命之外, 凌驾于情感之上。

教学理念: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感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主体间的对话。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作品意义的创建, 同时也建构自我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 从而提升生命意识, 强化自我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1.加强与文本的对话体验, 体味作者关注生活, 自我砥砺的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2.学习写景状物、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1.把握状物抒情的写法。2.体会作者对于生命的积极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准备好幻灯投影, 依次展示牡丹、荷花……紫藤萝等图片, 学生边欣赏, 边聆听老师充满激情的开场白——审美情感的铺垫。)

古往今来, 有人盛赞牡丹的艳丽夺目, 于是人们争相种牡丹、画牡丹、唱牡丹、颂牡丹, 所以, 牡丹便成了华贵典雅的象征;有人由清水荷韵中产生无限感悟, 于是,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便成了高洁品格的象征……总之, 充满灵性的文人高士们往往能从看似普通的生命现象中发掘出美好的东西, 并形成美文, 给我们以启迪, 作家宗璞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 她又悟出了什么呢?今天, 让我们一起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 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走进文本

1. 设问:课文开头写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作者为什么停下脚步?她被什么吸引住了?

(在学生情绪正在高涨的时候, 及时设问, 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 体验那一树灿烂的紫藤萝所带来的喜悦。)

生:被美丽的紫藤萝吸引住了。

生:紫藤萝像瀑布一般, 辉煌灿烂, 很壮观, 所以作者停下脚步慢慢欣赏。

师: (追问) 你觉得“紫藤萝像瀑布”这是用的什么修辞手法?用的好不好?

生:比喻, 我觉得好。感觉紫藤萝动了起来, 很美。

生:因为紫藤萝很多, 又“开得这样盛”, 像图片上看到的那样有点垂直地挂下来, 和瀑布样子很像。

师:不说“样子”, 能换成另外高雅一点的词语吗?

生:形态。

生:比喻用的好, 感觉很有气势。

……

生:紫藤萝有深深浅浅的紫, 仿佛在流动, 在欢笑, 在生长, 谁会不被吸引呢? (还会用反问句强调, 适时表扬)

生:还有紫藤萝的活泼热闹也吸引了作者:“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 一朵接着一朵, 彼此推着挤着, 好不活泼热闹。”这是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到底是活泼还是不活泼, 句中有个否定词“不”, 能否举例说明。

生:农贸市场人很多, 好不热闹。这里的“好不热闹”就是很热闹的意思。

师:说得好, 请你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老师相信你能读出紫藤萝的活泼劲儿。

生:作者说紫藤萝好像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看得入迷了, 心里一高兴就停下了脚步。

生: (不甘落后) 还有, 我觉得每一朵花盛开的样子也很美, 像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把花当成人一样, 很可爱, 嗯, 还有些调皮。所以作者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

师:又用比喻又用拟人, 宗璞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与爱心体贴物情,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辉煌灿烂的紫藤萝水彩画, 让我们用响亮欢快的声音再现这一画面吧。

(学生整齐响亮的齐读。)

……

师: (小结) 刚才的讨论, 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的确, 面对这一树灿烂的紫藤萝, 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着它的活泼可爱, 体味着它的勃勃生气, 透过深深浅浅的紫色感受生命的颜色, 倾听花儿笑着嚷着对生命的歌唱。

(同学们兴奋喜悦的脸上带着迫切的期待。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审美体验。)

三.体验感悟

2. 面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 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做什么?

生:看着这么生意盎然的紫藤萝, 我简直要陶醉了。真想凑上去闻一闻。

生:紫藤萝太美了, 好想摘一朵。

生:不能摘, 美丽的花儿只可欣赏, 不能破坏, 那样太残忍。

师:说得有道理, “于我心有戚戚焉”。

3. 面对这一树灿烂的紫藤萝, 看看作者的情绪体验起了怎样的变化?

生: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生: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

……

生:作者心里是高兴的、喜悦的。

4.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一直以来沉浸在焦虑和悲痛中吗?

生: (几乎齐读) 那是关于生死谜, 手足情的。

师:有谁知道关于生死谜, 手足情的背景?

(学生几乎一脸茫然, 很多同学的眼睛里充满强烈的探究欲。)

(教师介绍:作者年逾半百, 历经十年浩劫, 饱经生活沧桑, 和小弟有着几十年的手足亲情, 不料久病的弟弟先于自己撒手西去, 自己又大病一场刚刚痊愈。)

5. 顺势巧设一问:生活中, 你有过不幸或痛苦的经历吗?你是如何走出困境的呢?

(让学生以己之痛去味作者之苦, 走进文本, 对话作者, 达到“情与情的对接”, “心与心的撞击”, 在共鸣中自然领悟文本的旨意。)

(同学们畅所欲言, 情绪高涨。)

6. 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摆脱一直压在心上的“焦虑和悲痛”的, 这跟面前的紫藤萝有没有关系?

生:有关系。作者不是今天才第一次看到紫藤萝, 第八段里写着:十多年前她们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 说明紫藤萝跟作者的生活联系很紧密。

师:那十多年前看到的紫藤萝是怎样的, 谁来说说?

生:是“稀落”的, “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 后来, 连“花架也都拆掉”了, “改种了果树”……

生:作者遗憾地想这辈子再也见不到紫藤萝了, 想不到它又开花了, 是生气勃勃的紫藤萝带走了作者心里的“焦虑和悲痛”。

师: (小结) 原来花的魅力这么大, 紫藤萝的生命力这么强。十多年前因为历史原因紫藤萝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那是一个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时代, 追求美成了追求资产阶级生活, 假恶丑替代了真善美。可是花的生命力多么顽强, 如今那一树紫藤萝不但又开花了, 而且开得如此茂盛, 如此辉煌。

7. 设问:花如此, 那么人呢, 作者借紫藤萝这一事物抒发了怎样的生命感悟?

生: (不太整齐的声音)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教师要求全体学生齐声朗读这句话)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文章的主旨句的?

生:我们不能被不幸打倒。

生:任何人都会遇到不幸和挫折, 但我们都要好好地活, 积极面对。

……

师: (总结) 如瀑布般的紫藤萝盛开着, 散发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 高奏着昂扬的希望的乐曲, 解开了“生死谜”, 抚慰着“手足情”。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纵有艰难险阻, 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满装生命的酒酿”的“紫色的花舱”驶向彼岸呢?于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 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

教学感悟: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作品。作者笔下的紫藤萝引人驻足, 炫人眼目, 不与群芳争胜, 静静绽放在春花已谢的季节, 虽然生命曾经遭受摧残, 如今却依然跳跃着生命的活力, 让人忍不住想摘却又舍不得去摘, 而惟其惜花驻足, 作者与这繁花才有了内在的沟通, 才能在宁静和喜悦中把对花的美丽感触升华到对生命的感悟。鉴于此, 我认为教学本文时, 重点应落在让学生在欣赏流畅细腻淡雅柔和的写景语言的同时, 能够读出景物背后的“那个人”, 努力走进“那个人”的内心世界 (虽然有难度) , 与作者面对面对话, 心与心交流, 感受作者在华丽的紫藤萝背后那份独特的体验。

首先, 注重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人意识。我在导入学习后, 巧妙不着痕迹地设计问题, 以“作者为什么停下脚步?她被什么吸引住了?”一问, 开门见山引领学生直入文本, 进入作者勾画的美丽世界。在充分激发学生研习文本的基础上, 教师还要“因时而问, 因势设问”, 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比如学生说到紫藤萝挨挨挤挤“好不热闹”时有些同学就坐不住了, 身子晃来晃去, 不时小声说些“题外话”, 这时教师及时补问一句“真的热闹吗, 文中的‘不’字如何理解, 举例说明”。巧借提问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还无形中教育了部分学生, 从而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学习中享受收获的愉悦感。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篇8

【摘要】《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描写优美的紫藤萝,为再现其优美,设计采用余映潮先生“文中集美”阅读法,用阅读逐步将学生带进灿烂辉煌的意境之中。根据散文文体特点,将散文阅读“四步法”有机融合在朗读之中,以读代讲,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关键词】《紫藤萝瀑布》;“文中集美”;散文阅读四步法;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立足于散文文体特点和写作特色。以散文阅读“四步法”为重点,贯穿整篇教学设计;以余映潮先生“文中集美”阅读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边阅读边欣赏,进而熟读文章语言、明晰文章结构、归纳文章特色;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有效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完成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迸溅、仙露琼浆、沉淀、伶仃等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掌握散文阅读“四步法”、借景抒情和“文中集美”阅读法;

情感目标:知道“生死迷、手足情”的含义,珍惜亲情和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散文阅读“四步法”,掌握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掌握“文中集美”阅读法,情感教育的创新实践。

四、教学过程

(一)文字导入

在电视中,经常看见这样一幅场景:一泓瀑布从山间倾泻而下,你追赶着我,我追赶着你。前面的瀑布,撞击在岩石上,碎化成朵朵水花;可是,后面的瀑布却依然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其生命力之顽强,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如此生命力顽强的紫藤萝又怎会让作者宗璞心中顿生焦虑和悲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紫藤萝瀑布》一探究竟。

(二)展示教学目标,介绍散文阅读“四步法”

散文,一种清澈空灵、潇洒活泼的文学体裁。阅读一篇散文,可以领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之感。那么,如何鉴赏散文呢?可以从四个步骤入手:

1.感受文章意境

意境是意象汇聚,是形象思维的结果,是主观情感和文章所描绘的景象结合产生的审美境界,这时,客观景物就具备了某种主观的象征意义。如陆蠡《囚绿记》中,一株普普通通的紫藤萝,经过作者手里,妙笔生花,具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生命力、希望、快乐、坚强、向往自由和蓬勃向上的象征。

2.分析文章结构

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特点。散文的鉴赏,结构艺术是一个关键,追踪蹑迹、理形摄神,沿着文章线索,看作者是如何用巧妙构思,将丰富感性材料组织起来的。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无论选材,还是结构、表现手法,都表现明晰的“形散神聚”特点。它选用材料是零散的。文中细致描绘了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景物,有训鸽飞声、碧绿天色、花下槐蕊、秋蝉残声、清秋佳枣,它们之间都因为清、静、悲凉的格调有机结合在一起。

3.领悟文章立意

立意,就是作品所确立的文章主旨,它既可以是对事理的昭示,也可以是对人生的感悟。可以说,立意是散文的灵魂。如《箱子岩》一文:作者对十五年前两次到箱子岩的见闻感受进行了细致深刻的对比描写,目的是通过一正一反的强烈反差来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在文化失落和文明断裂的伤感中引发对于一个理想社会的发展前途的忧思。

4.品味文章特色

文章风格的定型,是作家成熟的标志。衡量散文艺术性高低优劣的标准很多,其中风格独特尤为重要。如鲁迅的辛辣讽刺和严峻批判、冰心的清婉明丽、余秋雨文化底蕴深厚、矛盾的深刻严谨……鉴赏时,要抓住风格进行细细品味。

(三)读佳句,感意境

1.介绍“文中集美”阅读法

所谓“文中集美”,是由特级语文教师余映潮提出的散文课美读方法的一种。具体步骤分为:(1)仔细阅读文章,筛选文中优美语句;(2)可以打乱优美语句顺序,进行重新排列组合;(3)组合后的文章,能够形成一篇微型美文;(4)微型美文和原文一样,要能为原有标题所驾驭。因此,“文中集美”阅读法优点是:直观形象展示课文描写顺序,助推学生感受文章意境,有效明晰文章结构;缺点是颇费教师的心力,且有失败风险。

2.微型美文展示

以《紫藤萝瀑布》为例,经过整理,最后形成微型美文如下:

《紫藤萝瀑布》

宗璞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船舱鼓鼓的/我伫立凝望,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我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在我的眼前,也在我的心上缓缓流过: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文中集美”展现了明晰顺序:从花瀑──花穗──花朵,它是按照从宏观──微观顺序对紫藤萝进行细致刻画的。“文中集美”直观形象地展示文章意境:作者描写了壮丽花瀑、分层花穗及饱满花朵,通过细致地描绘,给读者营造一种辉煌灿烂意境。微型文结构:赏花之情(欣喜)──思花之感(欢快)。

(四)读全文,析结构

1.默读全文

给学生5分钟时间默读,思考:微型美文结构和全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2.全文结构

全文结构分为赏花之情──忆花之憾──思花之感。

3.对比提问

微型美文和全文相比,少了忆花之憾。请问:(1)这个“憾”点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在课文中画出具体词汇;(2)面对这辉煌灿烂、气势宏大的紫藤萝,作者因何而悲?

4.参考答案

(1)“焦虑和悲痛”;(2)文中线索:①课文练习题二提及此文写于1982年,而文中第8自然段写道“十多年前家门外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那么文章写作时间应该发生在“文革”时期。②文革性质:文革初衷是好的,可是却出现一些让人痛心疾首之事,不论是非、颠倒黑白,连美丽紫藤萝花也难逃此劫,更何况是人?③文章写作背景:文章写于1982年。作者在《铁箫人语·哭小弟》中写道:“那是一段焦急悲痛的日子。”宗璞一家,“文革”中深受迫害。写作此文时,她小弟弟,一位娴熟科技、文艺,为中国航天航空事业贡献血汗,才华横溢的工作者却身患绝症,离作者而去。④总之,作者看见眼前稀落伶仃的紫藤萝,联想到挚爱的小弟遭受不公正待遇和悲惨结局,怎能不触景生情?

(五)读标题,明主题

1.提问:标题中,作者运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暗喻,将“紫藤萝”比喻成“瀑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参考答案。紫藤萝繁盛茂密、参差不齐,给人一种流动之感;而瀑布是自上而下流动,这是最大的相似点。

3.教师要求。根据相似性“流动”,请同学们画出含有“流”字或有“流动”含义句子,仔细揣摩紫藤萝特点。

4.画出句子,概括特点。如下:

①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特点:繁盛、茂密、蓬勃生命力、光线照耀下颜色不一)

②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特点:花给人带来新、力、乐、美的感受,壮美)

③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了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特点:生命力顽强)

作者想出了一条绝妙的比喻。他把“紫藤萝”生动形象地比喻成“瀑布”,这里“紫藤萝”也具有象征意义:繁盛、壮美以及能给人心灵抚慰的紫藤萝象征着顺境;生命力顽强的紫藤萝,象征着逆境。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文章的主题。主题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六)读深入,品特色

1.介绍名言

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

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2.景

用“这是一片_____”的紫藤萝来概括它的盛景。这是一片辉煌灿烂的紫藤萝;这是一片气势宏大的紫藤萝;这是一片流动的紫藤萝……用排比句,从多个角度概括,加深学生对紫藤萝的印象,增添紫藤萝形象性或美感。

3.情

文章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或是赞美,或是焦虑和悲痛,或是遗憾,或是喜悦。

4.小结

在作者的笔下,紫藤萝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带上了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这种表现手法叫做“借景抒情”。需要指出:“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是异曲同工,区别只是在于景和情关系的主次不同,如是而已。

(七)作业布置

1.找出对紫藤萝进行生动细致描写的句子,说明采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中好处。

2.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感悟?结合感悟和实际,写一篇300字小文章。

紫藤萝瀑布作文 篇9

这生命力实在不可遏止,深深浅浅的.紫色瀑布悬挂着。不见发端,不见终极,像一直在流动,从未停止。如同紫色大条幅般的藤萝,泛着点点银光。这银光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却很像瀑布中迸溅的水花。此地春红已谢人群与蜂围蝶阵消失。而紫藤萝依旧生机勃勃。

它们在笑,也在嚷嚷,反复地自豪地说着同一句话:“我在开花”。

紫藤萝的花穗颜色上浅下深。紫色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它们的花朵像帆,帆下带舱。这魅力九分的梦的船胞内,装满了仙琼浆,令人喜爱。

伫立凝望着一树紫藤萝。这条不会枯竭的瀑布在眼前,也在我心中流过,一些疑惑和痛楚被喜悦所替,心里多了份精神的宁静。忽然忆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虽爬得高,但花朵稀落,后来花朵也消失了,剩余的紫藤花架被拆,遗憾至极。

藤萝终于再一次开花,且如此茂盛繁密,遮住了盘虹卧龙般的枝干。这瀑布流向人的心底。无论人、花,都会遭遇不幸,但生命长河是无止境的。顽强的、美好的生命是永恒的,生命长河也永休不止。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 篇10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适用多媒体教学)

宗璞

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乡二初中向木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设想:

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二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导、学、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幻灯片1----3)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五、紫藤萝瀑布

宗璞

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演示幻灯片4)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演示幻灯片5)

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休于中国社会科学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主要作品有小说《红豆》、《鲁鲁》《三生石》童话《寻月记》《花的话》《总鳍鱼的故事》散文〈西湖漫笔〉〈奔落的雪原〉〈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等,出版了多种小说散文童话选集。由〈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组成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是宗璞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2、检查预习(演示幻灯片6---7)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横线词语注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

酒酿(niàng)

3、(过渡)《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认识作者在我们面展现的紫色的、绚丽多彩的紫藤萝,就必须听一听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到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配乐范读)。(演示幻灯片9----13)

问题组:

①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③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可以在听读的基础上简要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教师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三、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好文章总有眼睛似的精彩片段,研读好的章节、段落,其实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贴近了。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

①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②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③赏析语段中好句子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各有千秋,归结起来,本文主要内容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3.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大屏幕投影后认真阅读,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

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1)朗读文章有感情,注意 重音、语速及四声。

(2)细品味佳词妙句,内容中心都理清。

(3)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简单的内容归结:

赏花———花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的永恒

悟花---振奋精神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4)赏析语段中的好句子,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了解的一些社会事例,展开思考。

教师小结:注意文章里提到的“生死疑惑、疾病痛楚”,结合作者的简历稍做介绍。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的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做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学生可以找出多处,指导学生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

(1)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一一作答,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2)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2.拓展延伸

(1)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2)用一株实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______花》。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像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面: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3、延伸作业

(1)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抒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2)各小组同学分别设计本节课的板书(注:力求各小组不同,又能突出文章主体结构)。

板书设计参考一:

紫藤萝瀑布

宗璞

赏花一一繁花似锦

忆花一一思绪万千 生命永恒

思花一一振奋精神

板书设计参考二:

紫藤萝瀑布

宗璞

加快了脚步

赏花忆花悟花

停住了脚步

点评:

此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了三点: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了健康个性。

如:要求学生在对文章整体感悟后,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通过对看花、忆花、思花三个部分内容赏析,让学生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同时提出了“谈谈自己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的要求。学生可以就自己所具有的经历,或对人、对事的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陶冶自我性格的健康发展。

二、富有时代气息,加强人文教育。

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重点研读了“手足情、生死谜”,“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两部分,让学生在“忆花”的部分中去感受时代所给予人的感受;“思花”部分重点在于对人的感情的升华,而这种时代气息和人文教育又是潜移默化的自然性的渗透,使学生从优美的文章中崇尚了热爱生命、珍惜幸福、珍爱人生的高尚情操,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把人文教育放在显著地位的特点。

上一篇:巡警大队副大队长事迹材料下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