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024-06-04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6篇)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泰州实验中学    蒋源芬/执教、整理

一、导入新课,景仰藤萝美

师: 坚贞的腊梅、幽静的兰花、挺拔的翠竹、傲霜的秋菊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倾心。女作家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同样有着炫人眼眸的美丽,有着跳跃闪烁的生命,更有含蓄隽永的哲理。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紫藤萝瀑布》,跟随作者一起去饱览生命的色彩,触摸生命的悸动。

二、配乐朗诵,聆听藤萝美

(幻灯片展示字幕式课文并配背景音乐)

师配乐朗诵

三、检测交流,踏访藤萝美

师:一朵朵、一串串紫藤萝花还在我们心中不断的闪烁。春光易逝,韶华如金,那就让我们用检测交流的方式先去踏访藤萝,粗略感受藤萝美。

(师当堂发课前自主学习检测练习;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检测)

1. 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酒酿( )     盘虬卧龙( )

迸溅( )     chá ____言观色

zhù_____立      仙露qióng___浆

(展示学生答案,出示正确答案,自查自纠,读两遍)

2.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依次填上恰当的词语。

A.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    )着我。

B.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    ),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C.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要(        )下来,(       )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展示学生答案,自查自纠)

师:从这三个词里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深深地陶醉在生机盎然、万花灿烂的紫藤萝瀑布的美景中了。

3.整体梳理,完成填空:

第一部分(1-7)  紫藤萝的盛况,______花

第二部分(8-9)  紫藤萝引出的回忆,______花

第三部分(10-11)  紫藤萝引出的生命启示,______花

生1:赏花、忆花、悟花。

生2:赏花、惜花、悟花。

师:为什么你用“惜”字呢?

生2:因为作者流露出一种怜惜的感情。

师:很好,第二部分作者的确回忆了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所以说忆花;十多年前的藤萝是“稀伶”了,最后连紫藤花架都拆掉的,作者充满了怜惜之情,所以说“惜花”,这两种答案都有各自的道理,都很正确。

四、学则须疑,质疑藤萝美

师:同学们出色的完成了课前的自主学习任务。一切学习自疑问开始--学则须疑。大家在课前提出了不少的疑问,并且已经反馈到我这里,我略作了梳理,请看投影,看看有没有你提出的问题。

(出示幻灯片)

1.文章描写的对象是紫藤萝,为什么不直接用“紫藤萝”做题目,而要以“紫藤萝瀑布”为题呢?

2.“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是什么流向人的心底?

3.既然没有赏花的人群,花开的这样盛有意义吗?

4.作者开头写了“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可结尾怎么又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矛盾吗?

5.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十多年前的紫藤萝?

6.为什么十多年前“我”家门外的紫藤萝开的很稀落,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联系呢?

7.为什么压在心上的是“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8.“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香气怎么会是浅紫色的呢,一个是嗅觉,一个是视觉呀?

9.“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0.第七小节为什么说“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1.“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辉煌就是花多的意思吗?

师:这些问题很有思考价值。现在我们就分小组,选择自己最急于解决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分组讨论,时间6分钟)

五、合作探究,解说藤萝美

师:同学们的这些问题视角不同、难易不同,一一解决,课上时间有限。现在我们抓住1、7、9三个主要问题,合作探究,如果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

我们先看第一题:文章描写的对象是紫藤萝,为什么不直接以“紫藤萝”为题,而要以“紫藤萝瀑布”为题呢?

刚才有没有小组讨论过这个问题,你们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作者把盛开的紫藤萝花比喻成瀑布,写出了紫藤萝的茂盛。

师:的确如此,那就让我们在文章里找找紫藤萝与瀑布相关联的句子吧!

生1: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生2: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生3: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我生4: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生5: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记得同学们找了这样一句: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板书:眼前 流过 心上)

那作者是怎样描绘眼前流过的旺盛的紫藤萝瀑布呢?

(小组讨论、交流)

生1:“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紫藤萝的茂密。

生2:还有拟人的手法,“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它们在笑,它们嚷嚷”,写出了紫藤萝花开的活泼热闹。

师:很好,“推着挤着”,还能表现花的什么特点?

生1:争先恐后。

生2:争奇斗艳。

师:太棒了。

生3: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藤萝比作瀑布,表现了紫藤萝开的辉煌。

生4:反衬,“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反衬旺盛的紫藤萝。

师:作者描写的很美,同学们分析得很精彩,让我们来美美读一读吧!我们就借助2-5小节,女生读紫色字,男生读黑色字,小组成员合作有感情的朗诵吧!

(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朗诵)

师:现在哪个小组有勇气展示一下练习的成果。

(两个男生两个女生分组配乐朗诵2-5小节)

师:太精彩了。 开得如此辉煌的紫藤萝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的确是一条紫色的花的瀑布,(板书:辉煌的藤萝)那流在“我”的心上紫藤萝瀑布又是怎么回事呢?找出相关句子。

(小组讨论、交流)

生1:作者想到了十多年前的稀伶的紫藤萝花

师:想到了花的不幸

生2:“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和疾病的痛楚”

师:想到了人的不幸。

生3:想到“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师:由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走出了疑惑和痛楚。

生4:想到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产生了对生命长河的感悟,这条紫藤萝瀑布就是一条生命的长河。

(板书:生命的长河)

师(总结):现在明白了之所以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是因为盛开的辉煌的紫藤萝花在外形上与瀑布相似,流动不息,是形似(板书:形),由紫藤萝花产生的对生命长河的感悟与紫藤萝在神韵上相似,奔流不息,是神似(板书:神),做到了形神兼似;对眼前的流动的这一树辉煌的紫藤萝花的描写是绘景,(板书:景),对由此产生的关于生命长河的感悟是抒情(板书: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从而达到了咏物抒怀的目的(板书:咏物抒怀)。

提出这些问题的同学们真了不起,他们注意到了题目,走进课文后就会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由此可见“关注题目”(出示幻灯片)是我们读懂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

师:现在我们再来探究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眼前藤萝花会让作者一下子联想到“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生命的长河”,是什么事情触动了作者这一思维灵感?

课前同学们在查找作者资料时,有什么发现吗?

生:好像那个时候他的弟弟生病,后来去世了。

师:的确是与他的弟弟有关,来看看老师找到的几则材料吧。

(出示幻灯片)

*从我有比较完整的记忆开始,生活里便有我的弟弟,一个胖胖的可爱的小弟弟,跟在我的身后。

*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雨,纸上一片模糊。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宗璞《祭小弟》

*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 泪洒岂只为家痛; 能娴科技,能娴文艺,全才罕遇, 招魂也难再归来。

--父冯友兰挽

师:如此可爱、优秀的小弟后来英年早逝。作者正是在他病症复发的5月6日写下此文的,原来是有感而发呀。

不同时代、怀着不同思想情感的人,即使面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感想也是不同的。同样是面对滔滔流水,孔子说,逝者如斯夫--那是感慨时光的流逝;李煜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露的是满腹惆怅;苏轼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是感慨历史的沧桑。

由此可见,要想准确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必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当时的思想情感,这就是“知人论世”,是我们深入理解文章的又一个重要方法。

师:作者由花的不幸想到了人的不幸,那你怎样理解“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我们用这个句式来回答:从这句话中我懂得了要以________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不幸。

生1:从这句话中我懂得了要以乐观开朗,不屈不饶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不幸。

生2:从这句话中我懂得了要以勇敢面对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不幸。

生3:从这句话中我懂得了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不幸。

师:对待生命的这种态度不由得使我们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强者?

生1:海伦凯勒虽然双目失明,深受疾病的折磨,但是她凭借着不屈不饶的精神,力求上进,最终取得辉煌的成绩,成功考入哈佛大学。

生2:贝多芬,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坚强地完成了“无人能望其项背”《命运交响曲》 。他勇敢地面对各种挫折,彰显生命的光辉。

生3:霍金他的因疾病而导致全身瘫痪,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但他并没有因此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不折不扣的精神,坚强的毅力解开了宇宙之谜。被世人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

师:他的生命因勇敢面对不幸而伟大。

生4:保尔--厄运过后,振奋精神,继续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师:汇细流而成江海,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社会才会多姿多彩,生命的长河才会奔流不息。正如宗璞所说:“花和人……”(声情并茂地齐读,配乐)

六、走进生活,发掘万物美

师:让我们再回到课前的质疑(出示幻灯片),这节课,我们抓住了三个主要问题进行探究,这能帮助我们解决剩余的一些问题,如果同学们还有疑惑,课后我们再进行交流。

师:“山水清新呈画意,天地苍润吐豪情。”同学们,拿起你的生花妙笔从这四幅图片中选择一个事物,融入自己的感悟,用咏物抒怀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要求:1.写景3-5句话,抒情1-2句话。2.写景部分的修辞运用不少于2种。(出示幻灯片)

(自我创作6分钟)

生1:你看,洁白的花瓣,一层又一层;黄色的花蕊,淡淡的清香,一阵又一阵,沁人心脾。

绿色的叶子衬托着白色的花朵,秀丽而淡雅:啊,真是名副其实的“花仙子”呀!当你夸兰花的芳香和美丽时,你可曾想过它不分昼夜的“养精蓄锐”?当你你夸赞一个人时,夸曾想过他为这一刻的到来,漫长而默默的付出呢?

生2:寒冷的冬天,满眼望去都是无尽的白,而一抹粉红跳入眼帘,为雪白的冬天增添了一点情趣。有的含苞待放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怒放的,像冰玉雕刻的,展现贵妇人般的仪态。梅,不畏严寒的梅,不惧困苦的梅,你是白雪皑皑中的强者,是生命乐章中的最强音。

生3:梅,在三九严寒,独立枝头,展现她绰约的倩影;经过凛冽寒风磨砺后的香气沁人心脾。到了春天,万花怒放时,她微笑着从众花群众悄悄飘落。她是可爱的!

师:同学们眼中的梅有的是生活的强者,有的因征服了寒气而令人敬佩,有的因不与群芳争春而可爱,而我认为:

梅--春天的守望者

梅,傲立雪中,守望春天。

含苞待放的,那鼓鼓的花苞像一个个娃娃的笑脸,厚厚的冰雪似乎也抵挡不住他随之而来的破口大笑;努力盛开的,则艳的如朝霞,用像琥铂或碧玉雕成的浸润透明的花瓣,包藏点点冰雪,似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洋溢着胜利的骄颜。

她笑得那么自信,寒风在她面前战栗;

她笑得那么勇敢,冰雪在她面前心虚;

她笑得那么幸福,冬魔在她面前退却。

她,冬梅--春天的守望者,

拼着一身的豪情笑出: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今天我们通过关注题目、知人论世的方法学习了宗璞的一篇咏物抒怀的哲理散文《紫藤萝瀑布》。课后请同学们在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用这两个方法阅读我向大家推荐的宗璞的《丁香结》,再次感受宗璞深厚的文学素养深刻的哲学思维。下课。

课后自主巩固(学案)

【跟踪拓展】

1. 课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的时候说“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说说我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又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阅读】

丁香结

宗璞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由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1、文章1-3段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3、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的含义。

侯晓旭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2

“童真课堂”是尊重儿童、彰显真学的课堂,“童真课堂”是儿童主动学、教师智慧导、师生共成长的课堂。无疑,“儿童路线”是“童真课堂”的生命线:坚持从儿童中来———教学从儿童的真实起点出发;坚持在儿童中学———让儿童经历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坚持到儿童中去———教师发挥应有的导学作用;坚持在儿童中长———让儿童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生长。这四大坚持也就是“童真课堂”的教学原则。

在“童真课堂”里,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和儿童必须手拉手平衡向前走。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放弃自己导学的职责。走进课堂,在儿童展开“真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蹲下身子到儿童中去,在儿童“真学”出现状况的时候,“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可以说,教师的精准导学是促进儿童“真学”更上台阶的重要保障。

【教学目标】

1. 通过互帮互助,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示意图的辅助,厘清文章脉络,自主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略读课文,自主捕捉文本动作描写的相关信息,在阅读比较中真正理解语言,培养捕捉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反复阅读,试着读懂麻雀的心,感受麻雀“强大的力量”,自由表达真切感受,了解文本的表达特点。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预热激趣,真学启航

(课件出示)

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引导学生读这句话,围绕这句话展开自由的交流,营造安全、舒适的课堂氛围。

1. 猜想汉字,渗透文化

2.猜想结果,直入课题

(出示狗和麻雀的图片)

师:如果这只小小的麻雀落到了庞大的猎狗面前,你猜想,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

生:麻雀被狗给吃掉了。

生:麻雀妈妈飞下来保护它。

师:这是课文中的结果。你们都读过课文了吗?读过几遍?

生:三遍。

师:老师以为你们都没读过课文,看来你们已经先行一步了。除了刚才的两种结果以外,还可不可以有另外的结果?

……

第二板块:厘清脉络,读懂猎狗

1. 比较阅读,读懂猎狗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课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过三遍了,那现在我们就到课文中看看,那只小小的麻雀落到庞大的猎狗面前结果怎么样。

生(读第六自然段):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去。

师:是的,这是课文中的描写。谁会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生:猎狗被吓到了,它正在往后退。

师:老麻雀竟然把猎狗吓跑了。再来看看,前面猎狗可不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师:请你读读这三句话,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一开始猎狗是很凶的,后来它居然被老麻雀吓跑了。

师:好的,你看出了其中的变化。同学们请注意,当几句话集中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比较。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第二句话是写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第三句话是写猎狗慢慢地向后退。

师:他发现了,在第二、第三句话中猎狗的动作都是“慢慢地”,但第二句话中是“慢慢地走近”,猎狗是想———

生:猎狗是想吃掉小麻雀。

师:慢慢地后退是———

生:是被老麻雀吓到了。

师:其实这“慢慢地”,除了二、三两句话里有,第一句话里有吗?

生:也有。

师:我们发现猎狗那个时候的动作都非常慢,它走近猎物是——(生:放慢脚步,悄悄地)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猎狗?

生:这是一只聪明的猎狗。

师:很聪明,训练有素。当它接近猎物的时候呢?“慢慢地走近,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我们看到的是一只———

生:凶猛的猎狗。

师:是啊,同样是“慢慢地”,我们却读出了不一样的含义。到了第三句,出现了两个“慢慢地”,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要不拿掉一个吧。

生:我觉得两个“慢慢地”显得猎狗更加害怕。

生:猎狗更加害怕,它被怔住了。

师:实际上这三句话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我们一起看。第一句:放慢脚步、向前走;第二句:走近、嗅了嗅、张开、露出;第三句:愣住、慢慢地向后退。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它们写的都是猎狗的动作。

师:你的发现真有价值,这三句话描写的都是猎狗的动作。我们通过对猎狗的动作描写,读懂了猎狗。它前面是想———(生:吃小麻雀)后来是———(生:被吓退了)课文中除了写到猎狗以外,还写到了谁?

生:小麻雀。

生:老麻雀。

2. 巧用导图,厘清脉络

师:那么这篇课文到底写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在学生浏览、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板画思维导图,请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自己说说这个故事)

生:一开始,猎狗想要吃小麻雀,但是老麻雀落下来救小麻雀,把猎狗吓退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图进行补充,写上圆圈里的字,完成思维导图)

师:通过思维导图的帮助,我们就非常容易地了解了整个故事。刚才我们通过对猎狗的动作描写读懂了猎狗,那这篇文章我们更要读懂的是谁的心呢?

生:老麻雀的心。

第三板块:略读课文,读懂麻雀

1.捕捉信息,交流感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默读课文。默读的时候,一定要拿起笔,画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句子,细细体会,等会儿试着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

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感受。

师:交流好的小朋友可以转过来了,没交流好的继续。如果交流有困难的话,可以借用这个句式。

(课件出示)

师:我们的学习已经进行到了一半,还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小朋友,举手的时候享有特权,你把手举得高高的,手掌心朝前,五指张开,如果这样我还没有看到你,你就向我发信息,晃动你的手掌。希望更多的小朋友能参与学习。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请说说你的感受。

生:老麻雀明明知道自己有危险,但还是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生:我有补充,老麻雀明明知道自己害怕猎狗,可还是勇敢地飞下来保护幼儿。

生:老麻雀明明知道落下去跟猎狗展开搏斗的话会被猎狗咬死,但它还是奋不顾身地飞下去,保护小麻雀。

……

师:这么危险的时候,如果让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你会用哪个?

生:千钧一发。

生:危在旦夕。

生:危机四伏。

师:在这样危在旦夕的时候,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那么小的麻雀,怎么就像石头呢?

生:因为麻雀落下来的速度很快。

生:因为它是很坚定地落下来的。

师:没有丝毫的犹豫。

生:因为它是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来的。

生:因为母爱的力量很伟大。

师:母爱的力量很伟大,当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略作思考):因为它充满了母爱,所以它落下来时的心情是很急切的。

生:它落下来的时候还扇着翅膀。

师:扇着翅膀还像石头吗?

生(马上回应):哦,应该是没扇翅膀,它是笔直地落下来的。

生:它是这样冲下来的。

师:带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就这样下来了。

生:它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了。

师:是的,就算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师:这么强大的力量!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现这种力量,来体现这种急切,来体现这种速度。

(生集体朗读)

师:后面说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绝望就是———(生:没有希望)什么是没有希望的?

生:救出小麻雀,没有希望。

师:救出小麻雀是没有希望的,但它还是绝望地尖叫着,它用自己的动作告诉猎狗———

生:不许伤害我的孩子。

生:别靠近我的孩子,不然我就跟你拼了。

生:只要我还在,我是不会让你碰我孩子的一根羽毛的。

生:别碰我的孩子,你有什么事冲我来。

师:你看,它就这样义无反顾地飞下来,想拯救自己的孩子。你还找到另外的动作描写了吗?

生:“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我从老麻雀的动作中感到它非常紧张。但它仍准备着,跟猎狗战斗。

生:它就算自己牺牲了,也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

2. 比较阅读,整合信息

(课件集中呈现)

师:描写老麻雀动作的四个句子都呈现在屏幕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先写了老麻雀———(生:落下来的动作)接着写老麻雀———(生:扎煞羽毛,绝望地尖叫)然后写老麻雀———(生: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最后写老麻雀———(生:呆立着不动)如果重新排序,先写后面的三句话,然后再写第一句,你认为这样可以吗?

生:如果第一句排在最后,那样的话,麻雀是怎么出现的呢?

师:如果老麻雀不出现,作者怎么看得到后面的这一切呢?实际上这位同学是在提醒大家,观察是有顺序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

生:如果它“扎煞羽毛”这些动作是在树上做的话,那猎狗早就把小麻雀吃掉了。

生:如果先直接写它扎煞起羽毛,那你怎么知道是谁扎煞起羽毛呢?

师:对呀,如果先写它扎煞起羽毛,这个“它”,我们就不知道是谁了,这个观察非常细致。

生:如果老麻雀想救小麻雀的话,应该立马就飞下去。

师:对啊,哪有那么多思考,哪有那么多另外的动作。

生:而且它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在树上待着。

生:它怎么可能在树上准备着一场搏斗呢?

生:它很爱自己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在树上犹豫。

师:所以必须是按这样的顺序。你再看看这四句动作描写,你会看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的话。

生:勇敢。

生:母爱。

生:坚强。

师:每一处动作描写传递出的都是老麻雀的勇敢,是老麻雀的母爱,是老麻雀爱的力量。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爱的力量传递出来。

(生分组朗读)

第四板块:直击感受,真情表达

1.聚焦个性感受,理解“强大的力量”

师:在课文中,除了老麻雀、小麻雀、猎狗之外,还有一位猎人,就是“我”。他看到了这一切,忍不住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啊!这种力量让猎狗———(生:愣住了)这种力量把“我”———(生:感动了)这种力量也会让我们深有感触。让我们拿起笔,写下此时自己的真实感受。

(生抒写感受)

师:写好的小朋友可以自己读。还没有发言过的小朋友请抓住机会,我们的课堂已经接近尾声。没有发言过的小朋友请高高举起你的小手,张开你的五指,向我发出信息。

生:这是一种奋不顾身的母爱,老麻雀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心里只想着孩子。

生:母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生:这种强大的力量是母爱的力量,老麻雀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师:请每个小朋友把自己写的读出来,让你的声音传递你的情感。

2. 链接原文结尾,深化“强大的力量”

师:课文原来是有结尾的。

师(朗诵):是啊,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老麻雀,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

生(集体朗诵):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师: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师在思维导图中间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爱”字)

师:如果大家对屠格涅夫的文学作品感兴趣,那么可以继续去阅读他的《猎人笔记》;如果大家对麻雀的心感兴趣,那么可以继续去阅读林清玄的文章《麻雀的心》。在刚才那令人惊奇的一幕里,我似乎听懂了麻雀的语言,不,或者不是语言,应该说我们读懂了麻雀的心。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3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今天我们直接来探究宗璞的这篇散文名篇《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开头第一句就很有意思,在预习中,很多同学提出了问题,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PPT: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生:读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话有什么奥妙呢,我们看看能不能这样写?

PPT:

见到开得这样盛的藤萝,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生:不行。它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其次,如果这一句话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要停住脚步。

师:不仅有首尾呼应的作用,还有

生:设置悬念的作用。

师:为什么你能读到悬念?

生:第一句话我会有疑问,她为什么会停住了脚步,但是第二句话我就直接知道了她是因为紫藤萝而停住脚步。

师:对,悬念就是我会有猜测,从而引出下面对紫藤萝的描写,从而更有阅读的生:兴趣。

师: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一个奥秘。我们再来看看,我们能不能把“不由得”这三个字删去。

PPT: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我停住了脚步。

生:不能,因为“不由得”写出了紫藤萝花十分迷人。

师:紫藤萝花迷人到?

生:不由自主地让我停住了脚步。

师:这是从侧面写出了紫藤萝花的迷人美丽。

生:“不由得”写出了紫藤萝花引人止步的美景。

师:很吸引我,不由得突出了紫藤萝花对我深深的吸引。

师:不由得还能传达出作者见到这么美丽迷人吸引我的紫藤萝时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震撼和喜悦之情。

师:“不由得”这三个字突出紫藤萝对作者深深吸引的程度,也能从侧面写出紫藤萝的美丽迷人,还能更好表达作者发现眼前紫藤萝时的喜悦和震撼之情。

PPT: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师:停住了脚步和后面哪一句话有关系?

生: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PPT: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师:有什么关系,刚才同学讲了,这是一种结构上的生:首尾呼应。

师:散文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我”能不能删掉?

生:因为去掉就缺少主语。

师:从语法上去讲,还有其他理由吗?我们来读一下。

PPT: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生:读。

生: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第一,散文最重要的是写自己。写作者自己被震撼到了。

师:强调的是“我”被震撼到了,你刚才说散文是强调我,是的,这个“我”强调了是我停住了脚步,也强调作者是本人被震撼到了,还强调了是我看见了紫藤萝花。散文贵在有“我”。散文就要写出我眼中独特的人事景物,在这里是写出了宗璞眼中独特的紫藤萝。

二、一个盛字,品读眼前藤萝(承)

师:那“我”眼前到底出现了一片怎样的紫藤萝?我们昨天做了预习,把有关我眼前的藤萝的句子交流交流?

生: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我读到了藤萝的茂盛。

师:关键词。

生:瀑布。

师:宗璞眼中,这紫藤萝为什么成了“瀑布”?

生:像瀑布一样给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

师:气势和壮观。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你还看出怎样的藤萝?

生:开得很繁密。

师:是的,紫藤萝好像一直在长,长得无边无际,想长多长就长多长。

看见这样的紫藤萝,作者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震撼喜悦。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这种震撼与喜悦。

PPT: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生:读。

师:还有吗?

生: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句话也写出了他们的十分茂盛,好不活泼热闹写出了十分有生机。

师:有生机有活力,特别是一些动词。比如:

生:挨着、接着,推着、挤着。

师:好,我们重点读好这些动词,把生机与活力读出来。

生:读。

师:还有吗?哪里还有写眼前见到藤萝的句子。

生: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生命力。

师:这一句,我们用朗读体现出来,我们要把三个“在”字读好。怎么读?

生:音调越来越高。

师:我们把那种不断生长的状态读出来。

PPT: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生:读。

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作者写紫藤萝在欢笑,其实是谁在欢笑?

生:作者自己。作者因内心的喜悦而欢笑。

师:这可以说是拟人的修辞,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也是散文一种常见写法,把感情融入到景物中。

生:融情于景。

师:写眼前紫藤萝的地方还有这一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PPT: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生:读。

师:宗璞又做了一个比喻,把紫藤萝花比作帆船、船舱,为什么这样比?

生:突出紫藤萝花很饱满。

师: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紫藤萝花非常的多。

师:像船帆,像船舱,好像看不出多。大家联系一下下面也有一处写到了船帆、船舱,我们读文章要上下勾连,我们来读一读。

生:(齐读)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师: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扬帆起航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理想。

师:我们读到这里,已经读出了眼前紫藤萝瀑布的茂盛、壮观,富有生机活力,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三、由盛到衰,品读以前藤萝(转)

师:作者由眼前的紫藤萝瀑布不由得又想到了什么时候的藤萝?

生:十多年前家门外的藤萝。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PPT:

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生:齐读。

师:这里大家在预习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里的那时是什么时候?

生:十年前。

师:那作者写这篇文章是哪一年?

生:1982年

师:那时是?

生:1972年前。

师:是的,大概是1972年左右,这是什么时代?

生:文化大革命。

师:我们要了解一下,1966年到1976年,这10年是文革时代,以后有很多的文章和这个特殊时代有关。文革时代有这样一种说法,花和生活腐败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你们觉得种花养花看花和生活腐败有关系吗?

生:没有。

师:但是,什么时候认为有关系。

生:文革时代。

师:所以,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生:腐败,腐化的时代。

生:混乱的时代。

生:动荡不安的时代。

生:黑暗的时代。

师: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很荒谬的很无理的时代。

师:这是第一个问题,大家预习时第二个问题是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从“试探”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紫藤萝花有对外界保护自己的本能。

师:为什么要保护自己?

生:怕被自己被摘走。

师:这个花生活的环境没有安全感,花开得很

生:谨慎小心。

师:如果眼前的紫藤萝用一个“盛”字来形容,那么十年前的藤萝用哪一个字来形容?

生:稀。

生:衰。

师:这里问题又出来了,作者为什么要写十年前不幸衰败的紫藤萝?

生:为了突出现在紫藤萝的茂盛、繁华、美丽。

师:是的,10年前衰败的藤萝和眼前繁盛的藤萝对比,突出了藤萝顽强旺盛的生命力。这是第一点。作者还因为什么要写10年前的不幸衰败的藤萝?这个藤萝和我有没有相似之处?

生:我也像这个花一样,在文革中被游行,被辱骂,被迫害。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也很不幸很衰败。但我们不能离开文章漫谈,这篇文章有没有这样的语言,让我们发现我也是不幸衰败的。

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除此之外还有吗?

生: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师:是的,你说说看,你再猜测一下看,作者因为什么焦虑和悲痛?

生:自己的亲人离开之类的事。

师:你通过文章中的语言去猜测,我来印证你的想法,确实是这样的,我们看一个资料。

PPT:

我(冯钟璞)自幼多病,常在和病魔作斗争。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花朝节的纪念》

(弟弟冯钟越)肿瘤取出来了,有一个半成人的拳头大,一面已经坏死——怎么能让这致命的东西在他的身体里长这么大!

——《哭小弟》

师:作者自己也是体弱多病,她的弟弟当时也得了重病,而且他弟弟是当时清华大学航空系方面的专家,才50来岁,很有作为,但突如其来了这样一个重病。所以,这个生死谜,手足情,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

生:生命的脆弱。

生:生命和很痛苦。

生:生命也很渺小。

师:生命也好无常。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

师:作者写十多年的不幸衰败的紫藤萝花是那么像她自己人生的遭遇。在散文中,这叫做什么写法?

生:借物喻人。

师:借物喻人,或者说借物写人,这里是借花写人。

师:作者看见眼前的藤萝和10多年前的藤萝,她的心情也发生了改变?

生: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师:作者由之前的什么情感变得宁静和喜悦?

生:悲痛焦虑到宁静喜悦。

师:所以,作者也在借这个由衰到盛的藤萝来传达心情的转变,散文中这种写法叫做?

生:借物写人。

师:这里不是人,是心情。所以是

生:借物抒情。

师:这里是借花抒情。我们读散文,一定要借这一篇散文学会阅读一般散文的方法和写法,这非常重要。

师:其实写这一段10年前的藤萝还有一个作用。作者写十年前的藤萝和下面讲得一个道理有关,下面哪里讲了道理?

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是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PPT: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生:读。

师:所以为什么要写10年前不幸衰败的藤萝?

生:沉默。

师:作者如果不写10年前不幸的藤萝,这个道理能领悟出来吗?

生:不能。

师:所以,写10年前衰败的藤萝。

生:为这里道理做铺垫。

师:这个不幸的花不写,怎么能引发这个议论呢?所以散文中,这叫什么写法?

生:借物说理。

四、生命隐喻,比读生命情态(合)

师:这里是借花说理。借物说理,这是写物散文很常见的写法。所以作者写这个紫藤萝花,她想写人,想写生命,想写她自己生活的时代。那作者自己处在怎样的生命状态生活状态中呢?

PPT:

文革中,父亲,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已经71岁了,天天有人冲来抄家,家里贴满了大字报,到处贴封条,天冷了,父亲就披着麻袋御寒。他因病腰上挂着尿瓶被拉去批斗游街。

——宗璞《旧事与新说》

师:宗璞的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是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我们看看,作者的家人是一种怎么生命状态,他们的生命是怎么被对待,他们的生命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生:生命很悲惨,生命被虐待。

师:看了这样的生命状态后,我们再来读一读有关紫藤萝的这些句子,看看我们能否读到更多的东西。

PPT: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生:读。

师:我们从生命状态的角度再读紫藤萝。这是一个怎样的生命?什么叫辉煌的生命,什么叫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生命?有难度的话,我们就交流谈论一下。

生:交流。

生:辉煌的生命是作者不管经历怎样的打击和困难,都能迎难而上,恢复生机与力量。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是源远流长,源源不断的生命,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生命,但是也有生命在枯萎。

师:还有不同的理解吗?我们对照作者的生命状态,我们能不能读出紫藤萝的生命状态?

生: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生命有看不见的尽头,生命力很强,但要活得有意义才是最好的。

师: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是一种怎样的生长?

生:无止境地生长。

师:能长多远就长多远,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状态?

生:自由的生命状态。

师:这个自由的生命是多么值得作者赞叹。因为他自己的生命那么

生:脆弱,不自由。

师:这种生命的自由,个性的张扬。无限的自由,无限的张扬的生命状态,这是多么美好。

我们从生命隐喻的角度去读,简单讲,隐喻就是不是很明显就能读出的比喻。

师:再看一处。

PPT: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师:我为什么想摘花却没有摘?

生:因为作者知道紫藤萝花是一种心灵的生命。

师:也就是她对生命充满了

生:尊重。

生:敬畏。

师:我对待紫藤萝花的生命是尊重的敬畏的。对个体的生命充满的尊重和敬畏,而她及家人的生命却遭到了践踏。文革中,个体的生命哪里有尊重啊!作者对个体生命受到尊重和敬畏是充满了赞美,这是一种隐喻的解读。这篇文章隐喻地方还有,比如:

PPT: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师:我们刚才读到,“试探”这个词,写出了10年前的藤萝生命状态是那么的小心翼翼,生活的环境那么没有安全感,而眼前的紫藤萝呢,和阳光互相挑逗。这种生命状态是多么的自由舒展。再看一下,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你能读出其中的隐喻吗?联系那个时代,这花开得怎么样?

生:底层人受到迫害。

师:不仅是底层,文革时不光底层人受到迫害,清华大学教授应该不是底层人了。

师:紫藤萝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可见这花开得非常?

生:很小。

生:迫不及待。

生:茂盛。

生:整齐。

师:是的,开得非常整齐,有序,有规律。而他所经历的文革时代是怎样的时代?

生:混乱的,无序的,无理的。

师:所以作者看见这样的花景,这也是他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赞美和向往。如果我们的生命也能这么有序、有常、合理,那该多好。我们今天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读紫藤萝瀑布。宗璞写紫藤萝瀑布,不仅在写花,还在写人,写生命,生活,生存的环境。作者对那样一种理想的,美好的生命状态,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充满了深深的赞扬和喜悦。所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4

《紫藤萝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阅读本课可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紫藤萝瀑布》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

(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文章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积极含蓄的主题追求,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一首深沉的歌,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更好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初一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语。

(对刚入初中的学生,还需加强字词积累的指导。)

2、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根据第一单元的目标要求、本文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揣摩作者的感情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5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紫藤萝瀑布》(板书:课题及作者 宗璞),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首先谈谈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地位及内容

《紫藤萝瀑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内容是以人生为主题,抒写人生感悟,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的。

这篇优美的散文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而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进取的。

本节课我将用一课时完成。

(二)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课安排以下目标:

a.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b、揣摩句子,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c、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句。因此要完成的目标是: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为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是: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一、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为培养学生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树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大语文观打下基础。我把本文的重点定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优美句段,感悟文章的中心。教学中,我采用美读感知法、评析赏析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赏析文中的优美句段。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打基础。

品味语句,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利用“合作研讨、理解感情”这一环节,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实破难点。

二、说学情及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七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仍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但刚进入中学阶段,学生有胆小、怕羞、自卑心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等不良心理,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主要运用 “美读感知法”、评析欣赏法”、“读写结合法” 三种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因此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阅读中领悟,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快乐中学习,在练习中巩固。”本节课主要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

美读品味法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课堂上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合作探究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互相学习,相互启发,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本节课让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激活学习兴趣,深入理解怎样面对挫折、不幸。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本课教学安排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美读赏析――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几个环节。其具体操作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约4分钟)

课前幻灯片配乐展示瀑布的图片,营造学习氛围,老师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话题,引发师生对话,多媒体展示紫藤萝图片,引导学生描述,以此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约6―7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欣赏,使“我”浮想联翩,“我”都想到了什么?(此环节将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初步感知本文看花、忆花、悟花的写作思路),此环节中融入对部分字词掌握的检查。

(三)美读赏析,品味语言 (约14―15分钟)

本环节为主要教学环节。在教学时,我将把“读”和“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安排三个教学步骤,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一读:找寻美点,自由朗读。

作者将眼前的紫藤萝花描绘得生动、形象,勾画你喜欢的写景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想想喜欢的理由。按照“我欣赏的佳句是 ___________;它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这样写的好处在于_______ ”的句式说话。

二读:朗读展示与品析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赏析,我将作好激励性的评价并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学生朗读完毕,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有感情朗读的技巧:读准字音,停顿恰当,注意重音、语调和语速。

2、抓住美词美句,品读赏析,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时,我也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师生互动。

3、配上美妙的音乐,再读佳句,加深理解。

(四)合作研讨,理解感情 (约9―10分钟)

在本环节,围绕本课的重、难点用多媒体展示两个核心问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

1.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

2. 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 发生了什么变化?感悟到了什么?

这两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对作者描写花的修辞手法和写作顺序进行探究,对作者十年前后的心情进行感悟。课堂上让学生小组讨论,试着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五) 体验反思,布置作业 (约5分钟)

用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谈收获,便于学生及时理解和消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引导对生命的思考,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因此我设计让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为进一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因此布置作文:留心观察一种花草,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依照课文,做一次小练笔。(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求观察后写出事物的形状,说出几句喜欢的理由既可。)

(六)教师小结,提升理解 (约5分钟)

一树蓬勃旺盛、花开如瀑的紫藤萝感染了作者,给身心疲惫的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实平淡生活中花的开落、雁的来去、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蕴蓄丰富,只要我们用心去体悟,心灵会因此丰富,生命也会因此而更有滋味,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生命的长河中,在闪光的生命河流上勇敢航行。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这个板书呈现的是整堂课也是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由看花、忆花、悟花分别引出作者的不同心情和感受,从而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看花 忆花 悟花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辨误 篇6

一、生物都有细胞、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吗?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单元小结”中 ,有这样一条“小结” (见第70页):

此外,本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最后一段, 也概括说:“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从宏观到微观可以这样描述: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见第65页)

这里所说“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等,是不很准确的。在本单元第二章节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你将知道”中,就明确地提问“多细胞生物体多种多样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在课文中,也说“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见第59、60页)。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以人体即哺乳动物为例来说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说明植物体构成的。而人体和绿色开花植物都是高等的多细胞生物体。结合本书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有关内容可知,四类绿色植物中同时有“组织、器官”的植物体,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绿色开花植物三类,但有六大器官的就只有绿色开花植物。所以,“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更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在修订前的课本第二单元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中,其开头这样说道:“多细胞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有许多细胞”(见第62页);在本章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中说,单细胞生物没有上述结构, 有上述结构的是多细胞生物(见第68页)。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最新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之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也有三处明确提到“多细胞生物体”:“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命现象”,“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还有一张表的题目就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见第10-11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6月第5次印刷)。此外,病毒等连细胞结构也没有,就更谈不上有上述结构了。

因此,“单元小结”中的“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这句话就不准确了,最好在前面加上“多细胞”,说成“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这样课本前后一致又不致造成误解。当然,说“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且都有组织、器官等”,也不十分准确,但比“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要准确得多。所以,不能因为是“小结”,为了过分追求文字的简洁而牺牲准确性,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此外,第三节中的“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一句,最好也在前面加上“多细胞”。

二、苔藓植物的“假根”是根吗?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二标目“苔藓植物”中,课文这样叙述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见第81页)这里说苔藓植物的“根非常简单 ,称为假根”,就是说苔藓植物是有根的,只是根比较简单,称为“假根”而已。那么,“假根”是根吗? 苔藓植物到底有没有根呢?

我们首先要区分“根”和“假根”。根是高等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有时又称“真根”, 一般是指植物在地下的部位。根的主要功能为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并将水和无机盐输导到茎、叶,以及储藏养分等。根大多是由胚根发育而来(主根),或由中柱鞘细胞发育而来(侧根),也有的是从茎或叶上生出来的(不定根)。胚根是种子萌芽后首先出现的器官,它向下生长深入土壤而固持幼苗。根的结构,大都比较复杂,内部都有维管组织,并具有根冠。

假根则与根(真根)明显不同。假根,是一种单一的或多细胞的结构,外观与根呈类似, 在菌类和一些低级植物都有。在藻类、苔藓和一些蕨类植物(包括蕨类植物的配子体)中,生于植物体的下面或基部,具有固着植物体和微弱的吸收功能。从结构上,假根都很简单,不少为单细胞结构,如地钱、蕨的原叶体和伞藻等的假根; 有的为多细胞结构,如葫芦藓等。也有假根形成固着器,如藻类中的海带等。无论何种假根,其内部均无维管组织,尖端也无根冠。所以,假根的进化水平都比较低。假根也有固着植物体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但效率要比根低得多。在来源上,植物体的假根是表面细胞或基部细胞延伸而成,而与根大多是由胚根发育而来不同。

苔藓植物有像“根”的部位,但它非常简单,只起固定作用,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因此还不能称为“根”,只能称作“假根”。它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靠的是叶片。所以,苔藓植物的吸水保水能力不强,植株矮小。也就是说,苔藓植物是没有根的,只有结构简单的“假根”,假根并不是“根”。对于这一点,在最新修订的义务本《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得到印证。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一标目“植物的分类”中,有一个要填写的分类表,其中的“无种子”中“有茎叶”类里,又分“有根”、“无根(假根)”两类,而“无根(假根)”对应的植物是葫芦藓,正是“苔藓植物”,与“无茎叶”“无根”的藻类植物类似(见第97页)。

由此来看,课本中的“根非常简单”一句是错误的,对师生有极大的误导作用,使人认为苔藓植物是“有根”的。原文可改为:“……没有根,只有结构非常简单的假根(假根不是根)。”

三、水和无机盐都是由根吸收,通过导管运送的吗?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单元小结”中,有这样一条“小结”:“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见138页)

上面的第二句话也是值得商榷的。

本单元第一章的开头说绿色植物可以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在“小结”中也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但根据本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二节“种子植物”的叙述以及课外资料,可以得知下列信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苔藓植物也没有“根”,只有结构简单的“假根”,它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靠的是叶片;虽然有茎,但茎中没有导管,谈不上有输导作用。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

种子植物同蕨类植物类似,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也很高大。

任志鸿主编的《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在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典型演练”之“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这样“典析”道: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由于这类植物没有根,没有吸收水分的专门器官,所以适于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但是根不发达,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强,输导组织不太完善,也同样更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这类植物的生殖过程必须在水中,借助水的帮助完成受精过程,所以必须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见第48-49页。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6月第9版)

由此可见,四类绿色植物中,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并没有根,它们吸收水和无机盐靠的是全身或叶片,也没有“导管”这一输导组织;有根的只有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类,只有它们才是由根吸收水和无机盐,并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的。

上一篇:水污染防治条例下一篇:质量节能降耗措施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