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与中学生形象范文

2024-09-28

校服与中学生形象范文(精选6篇)

校服与中学生形象范文 篇1

课题名称:校服与中学生形象

班级:高一(4)班

负责人:梁邱

课题组成员:金海桥、叶福永、林山米、梁星星、梁婷婷、潘胤如,梁邱 指导教师:施仁贵

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学科:语文,美术

课题研究涉及的相关学科:数学,电脑

中文摘要:可以使一些中学生纠正错误的观点了解真正的形象,能够使部分中学生了解到错误明白事实,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当代学生的作风和品质。英文摘要:Students’ clothes is very important.关键词:当代 中学生 校服 学生形象

研究解决的问题:当代中学生的校服与学生形象的联系

研究问题的假设: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当代学生的作风和品质。

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①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部分普通中学学生和职校学生,部分教师、家长。

②专家访谈。

③文献资料研究。

研究的基本过程:时间:课余,节假日

地点:校内,图书馆,教室,办公室

完成的研究工作:用调查研究报告的形式反映中学生对自身形象的认识及对校服改革的需求。

基本步骤: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研究获得的结论:调查表明只有50%的学生对于自身形象表示满意。也就是说,50%的学生对自身的形象不满意或不太满意,但试图改善自身形象的却只有15%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家对自身形象十分关心。而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形象的改善应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指导。作为新一代,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应该表现出自己独特

研究的结果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认为有许多的因素制约着他们形象的改善。27.5%的学生认为是校规,78%的学生认为是同学老师的意见,20%的学生认为是父母的看法。

二、社会、学校、家庭在形象方面对学生多给予的正确引导比较欠缺。调查显示,只有约17%的老师,45%的家长经常与学生谈论形象问题。在受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4%的学生会主动与他人谈论形象问题。对于社会上的形象咨询,有93.75%的学生不曾求教。因此,学生所获得的正确的形象方面的指导是不够的。

三、学生对形象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虽然大多数学生认为形象的概念应定义为“修养”但实际生活中,学生以流行体为形象参考的仍然很多。71.62%的学生非常关心流行动态。55%的学生存有追逐流行的倾向。这种观念与实际行动的分离也使学生缺乏形象参照系。

四、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还存在不能很好处理完善自我形象与学习两方面关系的问题。其中8.8%的学生面临这方面的困难,但91.2%的学生还是认为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就需要彼此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然而,对于现今的校服满意的学生仅为10%,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不愿意穿校服。有35%的学生每天穿校服,60%的学生需要时才穿。平时一般不穿者占5%。93.75%的学生出于学校的要求才穿的,自愿购买者仅有1.5%,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62%的学生希望校服具有活泼的风格,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少学生认为校服应流行前卫这是认识中的一个误区。然而对于现在的校服,在学生们看来大多数属于朴素型和端庄型。更有不少学生认为校服很土,很古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大多数学生对于日本、香港及西方的校服比较欣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影响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因而他们对校服的要求较高。尤其对校服设计是比较高的。

二、现有的校服价格与学生心目中的价格有落差。70%的学生认为校服价格太高,而认为价格适中的几乎为0,且价格与质量不成正比。可见现有校服的价格与质量有待调整。另外,多数学生认为男女校服应分开,且质量要提高,最好能附加领带,颜色要和谐。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才能体现我们的风格。

课题小组的建议或倡导:我们期待学校接受一些学生对校服的提议进行改进。我们期待更好更新的校服出现。

研究及完成报告中,每一课题组成员完成的具体工作:

梁星星、潘胤汝:资料管理、分析整理

全体组员:校外采访

梁婷婷、林山米:经费管理

叶福永、金海桥:考勤

梁邱:网络、电脑

全体组员:论文撰写、论文设计、问卷分析、统计

课题组成员的心得体会:大家对自身形象十分关心。而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形象的改善应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指导。作为新一代,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应

该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貌,因为形象展示已成为我们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统计能力,交际能力等。

同组评价:大家表现的都非常出色,非常的团结,分工明确,细致,到位。完成的非常出色。

指导教师意见及评价: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亲手实践很好的完成了自己制定的目标,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标,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附件:关于中学生校服的调查问卷

你对现有校服是否满意:

冬装:____春秋装:____夏装:____

(A)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F)无所谓

2.买校服是否出于自愿:

(A)是(B)否

3.你认为价格是否合理:

A)太贵(B)正合适(C)便宜(D)无所谓

4.你出于何种目的而穿校服:

(A)方便(B)美观(C)学校要求(D)其他

5你认为贵校校服属于何种风格:

(A)朴素型(B)端庄型

(C)活泼型(D)流行型

(E)前卫型(F)其他

6.你认为现在校服是否能体现你个人的形象?

(A)能够(B)较能够

(C)不能(D)无所谓

7.你认为你的校服是否能体现你的个人形象?

(A)能够

(B)较能够(C)不能

8你在一周内平均穿校服次数:

(A)每天都穿(B)2-3天

(C)需要时才穿(D)不穿

9你的家人是否支持你穿校服?

(A)支持(B)无所谓(C)不支持

10.你认为校服改革有无必要?

(A)有必要(B)没有必要(C)无所谓

11.你希望校服具有哪种风格:

(A)朴素型(B)端庄型

(C)活泼型(D)流行型

(E)前卫型(F)其他

12现在的校服有非改良不可的必要吗?

A.有B.没有 C.无所谓

13.你最喜欢:____学校的校服(国内)____(国家)的校服

14.请对校服改革提出你的建议:

校服与中学生形象范文 篇2

1我在校园看风景———中学生校服现状调查

作为一名大学生, 暑期实践活动是再正常不过的惯例。今年暑假, 我有幸与学弟学妹们一道参与了一次志愿者活动, 笔者欣喜的看到:母校的校服有很大的改观, 从运动转向制式, 统一而又亮丽, 青春与朝气写在每个人脸上。惊喜之下, 笔者转换了实践思路, 想从“校服”入手, 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东西。

1.1校服调查

为了了解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 笔者设计并制定了问卷 (调查对象为安徽省安庆市城区六所省级示范学校每校6名共36名学生) , 以下是调查后统计数据:

1、学校是否要求上学期间必须穿着校服 (单选) ?

是 (4所) 否 (2所)

2、现今所穿校服样式与以前是否有改变 (单选) ?

有 (2所) 没有 (2所) 略有改变 (2所)

3、如果不是学校强制要求, 你会主动穿全套校服吗 (单选) ?

会 (4人) 不会 (12人) 无所谓 (20人)

4、对现校服是否满意 (单选) ?

是 (6人) 否 (24人) 无所谓 (6人)

5、你喜欢校服的原因 (可多选) ?

款式 (23人次) 色彩 (16人次) 质量 (1人次) 价格 (2人次)

6、不喜欢校服的原因 (可多选) ?

款式 (18人次) 色彩 (10人次) 质量 (15人次) 价格 (9人次)

7、平时喜欢哪些款式的校服 (可多选) ?

休闲 (18人次) 运动 (22人次) 制式 (19人次) 其他 (26人次)

8、你喜欢什么样的校服面料 (可多选) ?

纯棉 (27人次) 针丝织 (2人次) 雪纺、化纤 (2人次) 亚麻、毛料 (6人次)

9、你认为什么样的价格可接受 (单选) ?

100元左右 (32人) 200-300元 (4人) 300元-400元 (无) 400元以上 (无)

10、你认为校服哪些方面值得改进? (单选)

质量 (13人) 颜色 (6人) 款式 (14人) 价格 (3人)

11、你觉得什么样的校服最适合中学生? (单选)

简洁大方 (22人) 符合学校特色 (8人) 标新立异 (2人) 无所谓 (4人)

1.2调查分析

1.2.1从第一项看, 大多数学校, 要求学生着校服进入学校, 上学期间穿着校服基本成为共识。

1.2.2从第二项看, 校服在一定时间相对统一, 改变主要在起始年级, 着力于改变的学校占三分之一, 但改变主要在细节。

1.2.3从第三项看, 如果没有强制, 主动穿校服的还是很少, 从侧面可以反映出校服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1.2.4从第四项看, 有大部分人明确填写不喜欢, 说明校服值得改进的地方很多。

1.2.5从第五项喜欢的原因看, 多集中于款式、色彩, 可以看出, 这两项是学生们的首选, 至于人们通常坚持的质量因素, 在中学生那里不占主导, 可能是家长的考量因素。

1.2.6从第六项不喜欢的原因看, 依然集中于款式、色彩, 呈现出现今校服的款式相对单一, 色彩单调。

1.2.7第七项着重于款式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 中学生对传统的运动休闲校服依然喜爱,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关注日本、韩国与台湾地区中学生制式服装, 这表明, 当今中学生选择的多样化, 也提示我们校服多样并行, 更符合中学生需求。

1.2.8关于面料的调查, 他们中大多数均选择了所知的范畴-纯棉, 利于健康和环保, 至于其他面料属于不了解的范畴, 因而, 少选或不选。

1.2.9对于价格的选择, 一句话可以概括, 他们均需要价廉物美的, 至于高价格不在选择范围, 虽然此项调查位于中部地区中小城市, 我想放在发达地区也不会超出很多。

1.2.10对于改进的调查, 仍然集中于款式、色彩, 质量提高也在此得到体现, 毕竟校服是要穿的, 而不是T台上的走秀。

1.2.11第十一项调查表明, 简洁大方是校服首选, 很有意思的是部分中学生开始关注与学校文化相匹配, 把校服纳入到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考量。

1.3综述

从上面的调查看, 当今许多学校的校服尚未走出一定的误区, 偏向于规范功能, 而缺失了审美功能。从文化育人的角度看, 校园服装不仅要适合学生学习、锻炼、生活的需要, 而且要反映学校文化的精神风貌, 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优秀的校园服装对于青少年集体观念的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 学生一如春天的树木, 崩发着生命的活力, 期待着快乐的生活, 做着与他们年龄段相符又积极成长的事, 花想衣裳云想容, 学生对校服改变之渴望, 也应该成为相关人士之所想, 这当中既需要教育者和学校的引导, 也需要校服从业者的介入, 需要优质校服品牌的加盟。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设计者的理念改变将与校服改变相伴而行。

2站在楼上看风景———不同国家或地区校服比较

校服最早出现在日本。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 学校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 同时也不使那些家里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在学校炫耀, 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 纷纷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

2.1基本概况

2.1.1校服定义

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 中小学普遍穿着。学校为了规范管理, 统一的着装。一般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会要求学生统一着装, 一般学校校服有该校校徽, 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

2.1.2校服款式

目前中国大陆的校服主要是运动服, 只有少数学校的校服已更新为西式制服;台湾、香港的校服通常为水手服、制服或旗袍。

2.1.3校服意义

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 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 有一种象征的意义;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 对于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

2.1.4校服工艺要求

标准的校服工艺要求:无气味、无变形、无线头, 健康第一, 质量为上。

2.2世界各国的校服

2.2.1香港

香港校服一般分男女。女生校服:有的学校是一条白色连衣裙加蝴蝶结 (比较正规的学校) ;有的学校是浅蓝色旗袍 (女校) , 有的学校是像日本那样的水手服 (比较时尚有新意的学校) ;冬季的校服有的学校是衬衫加领带, 而有的学校还是连衣裙加蝴蝶结。男生:一般学校是白衬衫加西裤, 男生的校服花样并不多。

2.2.2台湾

台湾的高中高职学校有日间部跟夜间部学生, 夜间部学生同样也要穿校服到校上课, 有些学校为了区别日夜学生, 会将校服的颜色或款式设计的不一样, 所以一间学校可能会有两种不一样的校服。台湾的教育部并没有特别规定, 这些校服都是由各校自行设计的, 各学校为了突显自己学校的风格, 都会很用心的设计校服, 所以每所学校校服都很有看头。有些学校更让学生自己设计校服, 让学生发挥创造力, 例如, 每2-3年举办校服设计比赛, 然后将所有作品由全校学生投票表决, 选作品再给校服工厂量产。

2.2.3日本

日本的大多数中学都有统一的校服, 日本的校服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校的标志, 而且是时尚潮流的风向标。许多女学生毕业后仍然喜欢三五成群地穿着校服外出, 可见她们对校服的喜爱程度。

1) 人文决定了日本人对校服的重视程度:日本人在潜意识里非常注重统一制服所带来的社会认同感, 他们在生活中非常重视制服类服装, 也愿意用心把这类服装做好。这种文化背景使日本中学生喜爱这种大体统一, 细节个性的学生制服。日本的学生校服, 已经成为国民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时尚化的款式设计是日本校服的优势:日本各中学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穿制服, 体育课要换上便于运动的体操服, 有的学校要求在体育馆里换上体育馆专用鞋。日本校服成功之处在于款式设计:男生校服阳刚帅气, 女生校服娴雅可爱, 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日本中学生树立了健康的性别意识。同时, 日本校服设计有着强烈的与时俱进意识, 能够随着流行的变化, 不断汲取时尚元素对校服改进, 这种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水平, 也符合学生积极向上的现代意识。

2.2.4朝鲜

朝鲜的学生基本都是穿校服, 男生衬衣配长裤, 女生衬衣配裙子;朝鲜服装的款式基本上跟随中国的潮流。

2.2.5韩国

韩国人崇尚“勤勉、朴素、博爱”, 脚踏实地、不浮躁、不逾矩、忠于职守。因此韩国人也非常注重制服类服装。

1) 校服款式的西化。尽管韩国气候四季分明, 但中学校服并未因寒冷而舍弃男女生的性别差异, 韩国女生冬季校服下身依然着及膝裙, 以保暖的毛质紧身长袜代替长裤, 这样既注重了校服的保暖性, 又保证了款式的美观和男女校服的差别。韩国校服在款式上较为西化, 夏季上身为短袖衬衫, 部分校服配以领带或领结, 下身女生为及膝裙, 男生为长裤;春秋校服上身为长袖衬衫, 部分配以领带或领结, 外罩各色西装外套或毛衣, 女生下身为及膝裙, 长厚毛袜, 男生为长裤。有些学校的校服还有统一的配饰, 如帽子、长袜等。

2) 校服已形成特有品牌。韩国校服已作为成衣的一个品类在市场上参与商业竞争, 并逐步形成特有品牌。校服制造商在销售中非常注意广告宣传, 很多校服品牌不惜以重金邀请当红青春偶像作代言人, 如SMAT品牌的校服就请当红偶像文根英为代言人。以这些当红偶像作为模特拍摄的精美校服宣传海报, 往往可以非常有效地吸引中学生的注意, 而中学生对偶像崇拜模仿心理, 不仅使拥有偶像代言的校服品牌销量大增, 也使学生真正喜欢自己的校服, 并以身上的校服为荣。

2.2.6美国

对校服的要求比较宽松, 不同的州、不同的学校对学生服装的要求也不同, 学生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校服, 也有较少干脆不穿校服的学生。

2.2.7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的小学、初中、高中基本上都是以运动服为校服, 颜色常以蓝色、黑色和红色居多, 搭配一小部分白色或黄色。夏天的校服通常是短袖衬衫, 有些学校的女生夏季校服是裙子。多数则为男女统一的裤子。许多中学有规定每日必须穿着校服, 小学则不做此要求, 有些学校规定为星期一升国旗的时候必须穿校服, 少先队员必须佩戴红领巾。对于一些冬季校服比较薄的学校, 可在校服内增加毛衣等保暖衣物。部分学校还有春秋季校服, 其厚度介于夏季校服与冬季校服之间, 增加学生的选择余地。对于不同季节的校服, 除特定场合外, 学校一般允许学生自由搭配。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加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更重要的是, 可以消除同学之间的攀比现象, 减轻同学的经济负担。

一说起中国的校服, 大多数人的脑子里应该都出现红色、白色、蓝色相间的运动服。这些校服是我国最常见的款式, 为我国校服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现代中国大部分地区, 普通运动式校服的基本特点:价格便宜, 颜色样式单一, 春秋两季基本男女无别, 通常是春秋冬三季通用一套、夏季另外一套, 只有少数学校才区分春秋装和冬装。

可喜的是, 部分发达地区已开始注重校服的品质。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一些私立或合资学校中, 校服的品质有较大的改观, 不仅色彩搭配比较和谐, 款式也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 并注意了青春期孩子的性别意识。据有关报道, 其校服是请设计师专门设计, 部分学生也参与提供意见, 因而学生们比较喜欢。这些私立或合资学校在校服上的设计与制作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3校园风景人张望着设计者———设计者大有作为

穿衣是作为人类生存仅次于吃的第二大基本需求, 中国人经历了20世纪的战乱年代到了今天的21世纪, 服装消费理念从过去只需要黄、绿、灰几种单调颜色的穿衣模式到今天色彩斑斓、款式多样的着装潮流。服装产业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时刻存在并不断进步的重要经济支柱,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服装业也必然要创新,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服装业的创新还必须是全方位的, 不仅仅局限于服装小市场, 更需要关注社会大舞台, 其中, 校园服装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提振校园服装工业, 树立国产校服品牌, 应当从设计始, 而设计从来离不开理念。

3.1从服装本体到以人为本

校园服装设计总是从人本解读开始的, 由于设计者的成长经历、设计素养等方面的差异, 对于人本的解读当然有不同的见解。服装设计本身就是希望设计者对人有不同的解读, 从而实现“百花齐放”。见解不同完全可行, 但校园服装设计有一点不可超越, 那就是“立足人本, 树立文化意识”。换句话说, 校服设计目标应该从服装本身走向学生需求, 从关注销售走向文化内涵。那我们设计者该如何更好地用好设计元素, 走近学生, 走进校园, 促进校园文化和服饰文化的同步发展呢?

3.1.1树立文化意识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 人们对文化具有更为迫切的需求。要求服装设计师在创新中孕育不同的文化意味。因价值观、审美观的个性差异、时代差异, 服饰“文化”成为最复杂、最难把握, 又是最没有止境的功能。以餐饮业为例, “可口可乐”、“麦当劳”为什么出名?因为它们创造了一种文化概念, 经营的是文化。这种文化已经从美国走向了世界, 毫不夸张地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我认为服装也一样, 归根结底做服装设计就是在做“文化”, 服装不仅要显示它的独特个性, 更要将个性升华为一种为大家所认可的服饰文化概念, 才能为人们所接受。例如, “波司登”已被中国消费者所认可, 其文化内涵是“防寒与时尚结合, 中国与世界接轨”。“波司登”连续6年向世界发布防寒服流行趋势, 目的是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 突破地域文化的局限性, 与国际潮流接轨, 使“波司登”一步步成为代表世界防寒服时尚的品牌。根据这样的成功案例, 校园服装业的天地也是非常广阔的, 它的发展也是永远没有止境。当然, 服饰文化的确立从根本上来说, 还需要对校园文化本质的把握和对其发展趋势预测能力。校园服装风貌体现了学校的治学理念, 因此需要从学校的整体环境和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出发, 因地制宜, 体现学校形象和治学特点。简而言之, 就是文化在服装中。

3.1.2树立人本意识

“以人文本”是建立和谐中国的根本。如今, 已全面深入地渗透到校园。绝大多数学校也是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最稳定基因加以渗透。校园服装设计也应当立足于学生, 从学生的正当需求出发。“米斯维尼儿童品牌服饰”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范例。其品牌在设计风格上融合绿色环保健康、舒适的理念, 并以校园时尚为设计主题, 在实用性强的基础上增加局部的个性设计理念, 以实用和时尚相结合。充分融合东西方文化, 兼具浓郁的异国品味, 儿童品牌服饰注重整体色彩的搭配, 极具系列性和流行性, 努力为儿童塑造梦幻精彩、浪漫时尚、阳光动感的现代儿童生活, 凸显人文关怀、创造城市贵族儿童的“着装文化”时尚风范。由此, 笔者想推演校园服装设计所遵循的人本原则。针对校园服装的使用场合和功能, 休闲运动装依然是主导, 因而, 合理简化校园服装的品类, 着力于适用而不是花俏是根本。针对学生活力、健康、进取的青春形象, 应倡导校园服装风格为朴素、简洁、大方, 校园服装的色调选择以冷色调、中性色调和无彩色调为主, 高纯度色彩适用于局部调整, 力求色彩的调和运用。针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关于校园服装的材料使用, 要从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出发, 以经济适用的天然环保材料为主, 材料工艺过程中的污染严格保持在标准值以下。针对不同季节、年龄区间和不同性别的多样化特点, 校园服装应以系列设计为主, 从细节变化入手, 打造完整和相对稳定的校园服装形象文化。同时, 还要有时代气息, 流行元素的适当运用, 使服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总之, 学生在心中。

3.2从大众到品牌

目前在众多人眼里中国整个服装业是一个暴力行业, 校园服装行业尤其如此, 起点低, 经营厂商普遍素质不高。众多校园服装企业不在服装品牌内涵上做文章, 而是不惜一切为名字而战, 只要做成一个有名的服装就有高利润高回报。这其中, 也有很多挂洋名的本土品牌深知品牌文化的重要, 所以多数都打着源于18世纪的意大利或者16世纪的巴黎的文化理念, 让其品牌相对高档的同时又多了经典的韵味, 以增加其卖点, 这种手段固然有点功效, 但绝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他们不惜重金把设计师派到那些服装名城学习先进的设计思想和培养设计灵感。这种代价是很大的, 所以大多情况下相互抄袭设计款式成为校园服装行业内另一个畸形的发展趋势, 不是我模仿你的“脸”, 就是你模仿我的“面”。这比取个洋名更糟糕, 穿来穿去都是大同小异的款式, 而名字却多如牛毛, 一文不值。

这正是中国校园服装品牌建设中不容忽视的桎梏。关于中国校园服装品牌该走何种路线, 如何发展, 如何杜绝一味模仿洋品牌?这是业内众多学者专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笔者在此尚不能做全面透彻分析, 仅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

3.2.1品牌名称与校园接轨

中国汉字如此形象深邃, 却不能用来表达出服装设计理念的精神, 这是国人的悲哀。目前许多服装业通行的做法用音译代替汉语名字, 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代名词。这就需要经营者对自身服装品牌有更深的理解和延伸, 并与校园文化恰如其分的接轨。即使要用国外品牌名也可以巧妙的做到“洋为中用”。如今中国有很多知名设计师注意到这一点。山东德州学院就曾经创造了“独衣吾爱”校园品牌服饰, 而“校园精灵”在发展中成功晋升中国第一家专业塑造高品质校园文化的服饰企业。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校园服装企业还是做不到这一点。

3.2.2用好学生模特准确传达品牌的设计理念

目前市场上很多服装品牌都是请知名的明星做代言, 即使是一个纯正的中国品牌请的平面模特绝大多数也是外模, 甚至校园服装也不例外。中国的模特比不上外国, 难道中国的小孩也不及外国小孩可爱吗?一位香港设计师曾经说过:中国一般的模特不但整体素质不高, 外模则不然, 最重要的是她们能很快的理会设计师要在服装中体现出的设计理念并很好的表达出来, 而中国模特做不到。看来设计师是以偏概全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理清并能很快解决的问题。模特不仅仅有衣架的天生优势, 后天的教育培养才是关键, 更重要的是匹配。校服为谁设计?校服谁穿?当然是学生。为什么放在身边的不用, 而去舍近就远, 还是固有理念作祟。如何用学生自身形体和气质来很好传达校园服装文化的精髓, 这也是打造校园服装品牌的关键所在。

3.2.3专业化与媒体传播

偌大的中国, 几乎没有校园服装行业的权威媒体, 有限的以商业化居多, 真正走专业化路线很少。在一般人眼里服装媒介只是起着一种传播时尚潮流信息的作用, 但作为行业媒体担负的是如何去扶持一个产业, 将它引导入一条和国际接轨, 并保持中国特色的校园服装产业发展之路。另一方面, 校园服装行业的媒介人员也应随着中国校园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充分的认识到媒介的重要性, 把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有效的传达给中国的同时也关注中国校园服装企业的文化建设, 并运用媒介这一特殊的资源去规范中国校园服装业这个大市场, 批判与宣扬并重, 共同推进校园服装产业的进步!

3.2.4用料创新

支持设计理念创新的, 应该是用料和产品工艺的创新。理念是服装的灵魂, 用料则是服装的风骨。现今世界, 纺织业突飞猛进, 新面料层出不穷, 我们不仅要充分注意纺织新料的出现, 还要根据人们的需求, 从日本、法国、印尼等地进口面料, 或定制一些特殊面料, 以形成校园服饰的独特品质。

中国不是缺少历史和文化, 而是缺乏向世界推崇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品牌的信心和决心, 当中国服装企业在一味的接受和传播外来的服饰文化的同时, 中国服饰文化的传播重任靠谁肩负?中国人对中国服饰文化遗弃的时候外国人又怎么会正眼看中国服装品牌!振兴中国民族服装工业, 向世界传播中国服装品牌, 我们需要的是先进的生产技术, 更需要的是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民族眼光看世界!校园服装作为服装的一部分, 又因其特殊的地位, 尤其如此。

参考文献

[1]黄燕敏.女性服饰的研究理路与发展趋向[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4, 6.

[2]沈雷, 熊瑛.基于生态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初探[J].毛纺科技, 2009 (2) .

中小学生校服问题与对策探讨 篇3

关键词:中小学生校服;校服的教育本质;对策

中图分类号:G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121(2010)11-0013-03

1993年,原国家教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如火如荼的校服热潮。今天,校服不再是新鲜事物,几乎所有城镇中小学都有自己的校服,甚至大学生、农村中小学生也都逐渐穿上了校服。但是随之而来的校服“副作用”屡屡发作,“校服事件” 层出不穷,“校服问题”不断衍生,使我们在十五年后又一次将目光聚焦校服。

一、“校服事故”缘起何在?——校服的教育价值遭遇遗忘

2008年11月14日的《西安晚报》有这样一则报道:“5时30分,放学了。三三两两统一穿着蓝裤子、白色运动衣的学生走出校门。其中一位初二的女同学缩着双手,迫不及待地接过妈妈拿的棉衣穿在身上。几位学生无奈地说,学校规定必须穿校服才能入校,而学校只发有夏秋两季校服,所以同学们在这样的大冷天里也只得穿秋季校服。面对一个个瑟瑟发抖的同学,学校老师却说,学校统一校服,一则为了展现良好的校容校貌,再则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消费习惯,限制孩子们互相攀比穿着的心理……”这大概就是“寒门出孝子”的“现代解释”吧?另一则报道出自《重庆晚报》:“从2005年11月28日开始,昆明市西山区求实小学一至六年级的524名学生,穿上了橘红色的校服。校服上花花绿绿印满了vodafone(沃达丰)、BRINGESTONE (普利司通)、Marlboro(万宝路)、shell(壳牌)、Ferrari(法拉利)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商标,一身这种打扮的小学生们,个个如同电视、杂志上出现的舒马赫等F1赛车明星。”学生的校服也做起了“品牌代言”!

上述两则发人深省的真实案例,不过“校服问题”的冰山一角。层出不穷的问题使校服陷于四面楚歌的境遇,甚至“弹劾”校服的呼声也此起彼伏。难道问题都是校服本身惹的祸?

无疑,导致校服生存举步维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育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校服被视作一般服饰,人们只停留于它的实用功能和标识功能,而最重要的隐性教育价值遭遇忽视,其内涵的教育潜能被无端遗弃,校服几乎成了被教育遗忘的角落。校服究竟是以何种身份为教育者和学生所接受?它在学校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又蕴含有多大价值?诸如这样的问题并未引起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指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实用功能是校服的浅层表象,教育功能才是其内在本质,教育者如果不驻足本质,只是徘徊于表象,必然会使校服工作走向歧途。

校服有着重要而丰富的教育功能,主要包括:校服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身份认同,顺利进入学生角色;校服能够给予学生归属感,满足人趋同的本能;校服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校服能够引导学生自律;校服可以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校服能避免学生盲目攀比,有助于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校服以隐性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它通过视觉冲力和心理暗示,能够最大限度的依靠生命本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忽视的教育策略。

因此,我们要为校服正名洗冤——校服无“罪”。引发“校服问题”的是教育者舍本逐末,忘却了校服的教育价值和校服受众——学生的特殊性,使校服的真正功能被掩盖和异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超然于现象,洗炼出校服的教育本质,校服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二、校服问题现状如何?——遗失教育价值的校服问题

源于教育者对校服教育本质认识的模糊或缺失,导致校服在设计、管理、使用等环节产生了一系列偏差与问题。

1.运动服一统天下

校服作为一种制服,它具有形象定位的功能,也就是要求该服装能够标志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以区别其他社会角色成员。[1]然而,目前,我们很多学校只配置运动款式的校服给学生。运动服虽然舒适、随意,便于学生活动,但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散漫、拖沓的心理暗示,弊大于利。校服应逐渐由“运动型”向“制服型”过渡。制式校服在欧洲、日本被广泛采用,其得体的裁剪,与宽松肥大的运动型校服相比更能凸显青少年蓬勃的朝气和飞扬的青春,其庄重的款式,也更有助于规范学生举止,端正学生言行。显然,运动服难以引领学生顺利进入自身角色。

此外,校服往往要在举行重大活动或集会时穿着,如:升旗仪式、清明扫墓、入团仪式等。在这些严肃的场合,穿着运动服显然不合时宜,不符合“适时而着”的服饰礼仪,这应该受到学校的正视。[2]

2.校服抹平性别差异

男生和女生的校服除了尺寸不同之外,几乎完全没有区别,未能体现出性别差异。随着青少年身心的发育,他们的性别意识逐渐觉醒,对性别差异越发敏感,需要教育者加以适时、正确的引导。正确的性别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服装是两性差异的外在直观体现,男女无别的校服,向学生发出错误的性别信号,必然模糊学生的自我性别概念。因此,校服在设计上应该展现男女两性迥然不同的特质:男生阳刚、健美,女生柔美、清丽。体现男女不同特质的校服自然成为性别教育润物无声的细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明晰性别差异,培育正确的性别意识。

3.缺乏美感

“云想衣裳花想容”,美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但校服的款式设计普遍缺乏美感,使得很多中小学生望“校服”兴叹,想说爱“它”不容易。校服款式陈旧、色彩单调,裁减不合身是不争的事实,加之中小学生正值身体发育的高峰期,一穿三年的校服往往是“三年前当裙子,三年后露肚子”。这种种现象皆因校服的设计与制作忽略了青少年对美的渴望。美育是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内容,我们为何不赋予校服以美感呢?应该让蕴含着青春色彩、书卷气息、蓬勃力量的校服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让学生身临美的意境,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热爱美、追求美,提高审美能力,升华审美品位,陶冶美的情操,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4.校服腐败

校服市场需求量大、利润丰厚,有些学校也参与到利润的分配链之中。在校服购销的过程中,学校吃回扣,拿提成的丑闻不鲜见。受利润的驱动,学校背离了教育者的角色定位,转而包庇质量低下的厂商,甚至联手商家提高校服价格,获取巨额利润。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校服穿在身,寒在心!因为,师者,率先垂范,但区区几钱回扣就把教育者为人师表、清廉高洁的形象毁于一旦,这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极为深远,学生心灵深处崇敬和膜拜的教师形象瞬间荡然无存,那种强烈的受挫感和失落感将给学生带来巨大伤害。学生对教师的极度不信任感将会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灭顶之灾。

5.“强权校服”

校服从款式设计,到外联定购,再到价格定位,完全被校方、厂商控制和垄断,学生和家长根本无从参与,学生成了“强权校服”下失语的顺民。这种专断的做法就是一种民主缺位的教育独白,压抑了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忽视了学生跃跃欲试的能动精神。“强权校服”的存在,实在是以思想开明、和谐民主为基调的校园里一抹不协调的败笔。既然是学生校服,就要以学生为本,谋学生所想,急学生所需,那么学校和学生之间应该就校服问题建立平等的对话平台,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在校服的设计、管理问题上充分发扬民主,广纳群言,不仅能够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从而发挥校服的隐性教育功能。

6.“穿校服”成指令

服饰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精神品位和价值追求。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不慕虚荣、不嗜攀比,注重精神追求的品性,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时下很多学校为达此目的,采用强制命令,要求学生穿校服到校。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这样做只是把校服当作一种制约工具,而没有将它看作一种隐性教育策略正确运用,只落得“管得住人管不心”。虽然学生都乖乖地穿上校服,但这只是对学校权威的屈从,并没有真正领悟和认同藏在指令背后深刻的教育内涵,治标不治本。硬性规定“穿校服”成指令使校服失却了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风格,变成了板着面孔的“警察”。所以,教育者一定要以身作则,循循善诱,依势疏导,循序渐进,使学校的目的被学生信服而不是屈服,那样自然无需再下“训令”。

7.校服教育的缺位

学校往往把校服看作与一般服饰无异,在发放完校服后,缺乏后续教育。其实不然,着装后教育是引导学生理解校服具有的教育价值和意义的重要环节,是校服文化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3]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简单的校服,承载着深刻的教育内涵,浓缩了丰富的学校文化,是一种隐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策略。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了解校服的意义、用途、价值,使他们对校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从而真正热爱、尊重、爱惜自己的校服,这样,校服才超越了实用和标识的浅层意义,达到其教育目的。

三、校服的明天在哪里?——重拾校服的教育价值

1.正确认识和深入挖掘校服教育本质

思想是行为的指南。本文的第一部分已明确阐明教育价值是校服的本质所在。教育者要不断深化对校服教育本质的认识,并且结合实践挖掘校服的多种教育功能,才能够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发挥校服的作用。

2.设计合理应时的校服

据《金陵晚报》报道,南京一所中学计划借鉴韩版校服风格,以改进本校校服款式,使其更为美观。这一计划使学生们对新校服充满期待,但却遭到家长的反对。原因是担心美观大方的校服会导致学生间早恋,影响学生学习。殊不知,热爱美、追求美、享受美是人的自然心理需要,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尤为强烈和敏感,校服的设计应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校服本来就具有“寓教于衣”的美育功能,身着美观、得体、大方的校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所以,学生校服的设计一定要讲求科学,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3.让学生主体参与校服设计

现在,很多学校在校服问题上,大包大揽、一言九鼎,学生似乎只负责买和穿。其实,学生才是校服的真正主人,自然应该“我的地盘我做主”,让学生参与到校服工作中来,甚至可以尝试由学生自己来设计校服。这样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参与校服的设计,会使学生的心里升腾起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会使他们体验到被尊重、被认可,由此产生对自身价值和责任感的认同。

4.落实监管督导,规范校服市场

目前我国校服市场发育不良,缺标准、少规范、内部自律不足、外部监管缺位,致使校服产品质量低下,这方面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学生和家长深受其害。例如,有报道说,学生校服甲醛含量严重超标。一方面,它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这种负面校服事件,使身心未及成熟的青少年,过早看到社会阴暗、龌龊的一面,无奈地承受成人的过错,这必定会给他们纯洁的心灵蒙上沉重的阴影,使他们对社会失去信任,可能形成扭曲的社会价值观。所以规范校服市场的乱象势在必行。这不仅要求校服生产部门必须坚持职业操守,端正自身行为,自律自治,严格校服质量标准,而且,质量监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联手管理,制定高标准的市场准入和相关法令、制度,增强监管力度,保障学生的权益。

5.实施校服的文化管理方式

透过《西安晚报》报道的那所学校校服事件,不难发现这所学校的校服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把学生视作生物性的存在,学生是被动的,应该接受规约和限制。强令学生无条件地穿校服完全是缺乏主体参与的外在规范,把校服当成控制和规训的学生手段。[4]校服不同于一般服饰,它是文化载体,所以,校服管理不应该是刚性的身体管理,而要更为高级的文化管理。校服充满着文化气息,表征着群体背景,隐喻着人文理念,承载着教育价值,凸现着校园文化。这些都不可能仅靠下政令的方式,就能被学生认识、接受,它要靠长期的渲染,持续的教育,才可能渗入学生生命之中,才可能在某个时刻迸发心灵的共鸣。

“于无声处听惊雷”。校服是无声的教育,它能够焕发学生灵动、蓬勃的青春光彩,激发学生向善求真的生命本能,我们要立足校服的教育本质,不断挖掘校服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校服的教育功能,方显校服本色。

参考文献:

[1] 华梅.服饰心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 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谷锦霞.青少年校服发展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0).

[4] 钱洁.校服:一种身体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9).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校服与中学生形象范文 篇4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现代对于美容美发和形式设计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多。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现代的美容美发专业课程也在不断的改革之中,而化妆是形象设计中的主要课程,对于化妆课程的创新以培养出满足现代人类形象设计需求的实用性人才。

关键词:美发;形象设计;化妆课程化妆课作为美容美发和形象设计专业最为重要的入门基础课程。同时,它还是一项艺术和技能相结合的一种技术课程,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除了具有高超的技能外还要有独特的审美能力和对流行时尚的掌控能力。因此,对于基础化妆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是此类专业教师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基础化妆课程的重要性

在目前市场流行的化妆和高校专业化妆课程中只注重化妆的技术以及现行的趋势,忽视了对人全面的教育,这正是化妆项目教学转变为项目教育的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和现代社会发展系人才的需要,要求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的人才。化妆课程目标的设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不断创新的思想,以达到反映时代特色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面部设计为主,教师传授,而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应对考试,使得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和素质水平较低。而在现代社会的美发和形象设计需求化妆技术能够与美发和形象达成统一,做到完美的配合,以达到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现代的形象设计专业基础化妆课程的目标应定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在基本的技能基础上突显自己的个性,提高个人能力,把以前的单纯化妆技能学习提升为文化的传承。鉴于化妆在美发和形象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在现代的基础化妆教育课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基础化妆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

(1)对化妆基础教学的结构进行调整,丰富教学内容。从近年来此专业学生的素质来看,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由此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就很难精准的运用色彩和进行面部刻画,导致整体设计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的欠缺。针对此情况,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可以利用单元教学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单元练习是把化妆的每个步骤分单元进行,要学生都能够熟练地掌握每个步骤,最后在进行整合练习,在不断的练习中使学生做到整体设计的协调统一。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的额调整,比如增设定期的实习训练,或是在校内举行相关的技能竞赛、文体活动等。在生活实践方面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行业比赛或时装表演等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通过更广泛的见识激发学生的灵感进行自己独特的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个性的发展。

(2)将技能训练和设计创新进行一体化教学。在美容美发专业的化妆课通常是由多位教师共同完成的,能够给学生展示不同的妆容技术和设计风格。而在高校的教学中都是由一位教师进行课堂教授,化妆风格和模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想的发挥。针对高校化妆课堂的这一现状,学校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专业化妆师向同学展示不同的化妆技能和设计风格同时给学生传授一些经验,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就是聘请该行业资深人士对学生进行讲座以及参与到部分教学内容的编制中,使教学内容的到更新,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3)跟进社会潮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但是人的审美意识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在基础化妆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学生对时尚的学习。对时尚的了解和把握是形式设计师必须具备的专业修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给学生提供不同风格的设计案例,随着时尚潮流的改变,设计的色彩搭配、技能的运用以及设计的风格都会跟着改变。

(4)提高教师的素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这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不断地调整,根据教学的要求不断地增加教课难度。教师除了要具有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教师为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加强自身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培训活动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运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教授。

(5)培养学生的行业责任感。应为化妆师这一行业对技能的要求较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刚踏出校园的学生对这一职业感到十分的渺茫。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人物化妆前和化妆后的对比图片,还可以拿往届毕业生的比赛作品进行展示,使学生感到化妆是能够给人们创造美的职业。此外还可以拿该行业的成功案例类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引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结束语

在当下社会中需要的是高技能、高素养的人才,通过基础化妆教学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现代不断变化的时代潮流中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艺术修养的提升,这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改进,以满足对现代创新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参考文献:

关于中学生校服的研究成果 篇5

一、有人说,生活最基本的四大主题就是衣食住行。校服,也许在家长眼里就是一笔情愿或者不情愿的支出,但在我们学生眼里,那绝对是生活中的大事,而且是校园中长久的热点。可以说 校服是一个学校的标志,我们学校也规定了在周一要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体育课应该穿校服上课,可是你却会发现我们的校园里穿校服的人很少,虽然穿校服看起来整齐有秩,但是绝大多数同学还是喜欢穿着休闲服。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在操场的某个角落捡到完好无损的校服,交到团委写出招领启事却一直都无人认领的事也时有发生。让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为此,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校服对於中学生来说,就是身份的象征,情况跟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样。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员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样地,学生自然便要穿著他们的制服——校服了。这样,我们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阶级的人,还有他们的职业;当然,我们穿校服时,便更容易辩认出我们是学生了。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强学生的纪律性。除了说穿著校服整体上看来较为整齐外,还可时刻提醒学生,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身份,不断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此,学生的纪律亦大大的加强了。那所学校对外便得到一个良好的声誉了。所以中学生穿著校服上学,不是没有其好处的啊!穿校服可以培养集体荣誉感。穿校服可以抑制攀比歪风。那些想炫耀名牌服装的同学在统一的校服前显得不协调。穿校服朴素大方,能激发爱学校、爱班级的高尚情感,还能增进团结互助。青春是一种自然美,并不是衣着装饰的。穿啥衣服都能散发青春活力。

二、调查问卷:

1.你认为有必要天天都穿校服吗?()

A.有B.没有C.无所谓

2.你认为穿校服时会不会显得没有个性?()

A.会B.不会

3.你认为现在的校服质量高不高?()

A.高B.不高C.没研究过

4.你是否认为现在校服的款式太过普遍?()

A.是B.不关注 C.否

5.你认为校服上是否要突显出学校的特色?()

A.是B.随便C.否

校服既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弊端,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它。虽然校服的制定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校服是集体的象征,遏制了攀比的歪风邪气,有助于同学间的团结互助,我们应该接受它。通过课题研究性的学习,我们增长了见识,也意识到团结的力量,团结在一起没有什么事实做不成的,看到我努力的成果,我很开心。

校服是中学生的一种标志 篇6

一个美丽的校园,不仅需要环境的干净整洁,还需要同学们穿着符合自己身份的衣服,而校服不仅可以体现这一点,还可以使学校看起来整齐,团结,同学们有严明的纪律性。

从进校开始,学校就给同学们发了小腹,很多同学一直觉得校服没有自己的衣服好看,无法展现自己美丽的一面,都不愿意穿校服,殊不知,校服是一种标志,是一种只属于我们学生的标志,它代表的是武汉十六中学,而不是个体,校服虽然不能用来彰显个性,但不正体现了我们的朝气蓬勃,团结向上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少年时期是最宝贵的时光,是学习的最佳时期,珍惜时光,不是说要去追逐流行,去费心地打扮自己,而是不断学习,不断奋斗,增加自己的内在涵养,不至于使自己华而不实,再者说,追逐流行,并不是社呢们光荣的行为,这只能证明你没有逐渐,没有个性,真正有个性的人,不是盲目追逐流行而是去引领流行,使自己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方。

还有一个现象,许多同学喜欢在校服上涂涂画画,张扬个性并且自我感觉良好,其实这些都是对校服不尊重的表现。青春期的我们喜欢张扬个性,但我们并不用表现在这个方面,校服并不能做这样的宣传画,它是学校乃至我们自己对外的一个形象,它证明了我们是学生,是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高中生,所以请让我们尊重自己。

作为一名中学生,穿着应整洁,朴素、大方,不奇装异服,不穿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时装,穿着校服不仅可以让大家的译者显得整齐化一,也可以成为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校服不仅仅是学生身份的象征,它还是一种责任的象征,校服更是一种决心的宣告。穿上它,你会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发愤学习;穿上它,你会告诫自己不能做与学生身份不相符的事情。当你有了这种约束时,你的行为就会更加检点,更加规范,你的进步也就更快。因此,同学们,让我们以校服为荣,做到在校期间穿着整套校服,规范自我行为,提高精神素质,做一名更优秀的高中生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方:

1.统一校服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校服是学校的象征,他可以随时提醒你,作为这个学校的一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你就代表着整个学校。2.统一校服有利于平等和抑制虚荣思想。学生的家庭条件不一样,如果不统一服装,有的同学就会追求名牌,有的则无能为力,这样,就会造成外观上的差别,也容易助长虚荣心。

3.学生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学习上,如果不统一服装,大家势必会存有攀比心理,你穿得好,我要比你穿得更好,那样,既不利于学习,也容易滋长不良思想。

4.有利于学校安全。以校服为标志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谁是学校的学生,那些想到学校找事的人一下子就会被门岗认出来,这样,对于学校的安全就多了一道保障。

校服,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它能反映出一个学校所独具的风格特色。所以,校服的合适与否,美观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服装最能表现一个人个性与审美观。作为新一代中学生,校服与我们是接触最密切的,我们自然十分关注。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有些人认为穿校服根本没有必要,有些人认为穿校服是学生的象征,那么,既然是象征就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和要求。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我们的思想随年龄的增长也渐趋成熟。自然希望校服能充分体现我们的个性和张力,能更好地突出高中生的自身特点。

高中生校服相比于初中生已经改善了很多,冬季白蓝相间,充满朝气。即使这样,我们还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修改了自己的校服,把校服变成了自己喜欢的类型。有谁穿着自己不喜欢的衣服还能高高兴兴地出门呢? 介于种种原因,我们小组决定在同学中做一个调查,看看同学们对于校服的满意程度及自己心目中的校服是什么样子。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总结出当代高中生不喜欢当今的校服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是对校服本身而言。现今校服的款式有些保守和古板,无法显示出高中生应有的朝气和活力。校服的质量比较差。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校服主要以化纤为原料,这种材料易燃易破,而且对人身体有一定的危害。而校服的设计又过于宽松肥大,给人一种拖沓的感觉。校服的颜色也有些单一,大都以蓝,深蓝,深绿这些深色系的颜色为主,穿在身上给人以一种土气的感觉。另外,学生的活动比较多,因此对校服的质量,透气性,吸水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学生校服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全面,试问这样的校服我们怎么会喜欢呢?

其次,对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和思想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对事物有着自己个性的认识,况且高中生视野和涉及面也比较广阔,他们喜欢富有新奇,具有时代色彩的东西。校服设计的落后已不能跟上高中生的思维方式。这是当今高中生不喜欢校服的根本原因。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加

深,他们对校服的整体性要求得更加苛刻。高中生对国外的校服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样就于国产衣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观念上的差异势必会导致高中生对现有校服的不满。

而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也可以看出现在的高中生校服的款式,颜色,质量等都不能满足当代高中生的需求,无法突出高中生的精神面貌,张扬个性。在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校服的价格比较合适,但自愿买校服者寥寥无几,而自愿穿校服者几乎没有,通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出,对现今校服满意的学生几乎为零。其中有90%的学生认为校服应该改进,有60%的学生希望校服改成休闲式,这样既便于运动又不失个性品位,86%的学生认为校服应该品牌化,这类人都是家庭较为富裕的追赶时尚的人。而对于家庭困难的同学来说品牌化对他们来说太奢侈了,而他们更注重质量,这才是关键。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不少同学期待改进现有的校服。或许这份问卷在别人眼里算不了什么,但对我们来说,却有着说不出来的兴奋劲儿。建议

上一篇:也许 闻一多 教学设计下一篇:上海房地产新政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