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访

2024-10-05

浅谈家访(共12篇)

浅谈家访 篇1

做了十几年的教师,也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觉得作为班主任,家访是一项艰巨而又很有意义的工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协助教育孩子,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是这样做的:

一、要充分准备。每学期开学之初,我就订好家访计划,有的放矢地做好家访工作。家访之前,我会特别留意这些学生在校的表现,包括听课、作业完成情况、和同学的关系等等,根据学

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结合家访的具体目的、要求,拟定好谈话的内容和方式。这样,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时,老师就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使家长感觉到老师确实关心了解他的子女,使家长更配合老师的工作。

二、要讲究方法。为了做到动机和效果统一,我会根据不同的家长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家访。以往学生一听到老师来家访,就认为老师是来告状的,心理上抗拒老师。所以为了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心,同时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讲话的机会,启发学生当着班主任和家长的面讲出自己的思想情况、意见和要求,我总是让学生在场。当然,有时单独和家长谈也是有必要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三、要共同商讨。家访不只是为了解情况,还要在此基础上与家长一同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具体办法。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方法不一定适合孩子,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女儿5岁就开始学钢琴,每天固定时间练习,进步很快,而且每天还有认字、学画画、跳舞的安排,孩子听话,很踏实。现在,放学回家就跟小朋友疯玩,不叫不回家。有时叫她回家,她还大喊:“为什么不让我跟小朋友玩?”回家做作业,马虎了事。练钢琴也不像以前认真。我和这位家长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上了小学,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变了,特别是认识了更多的会玩儿的小朋友,她和小朋友一起玩儿的快乐,远远超出了弹钢琴、画画儿所还来的乐趣。所以,最好与别的家长统一认识,玩儿一段时间都回家做功课或学习其他安排好的内容。同时,弹琴、画画儿等应适当压缩时间,注意激发、保持孩子的兴趣,特别是双休日要安排好。孩子听到老师不反对她玩,同意了家长的安排。玩时认真玩,学时认真学,效果还真不错!

四、要全面了解。很多班主任对学生的家访还停留在差等生的身上,致使家长产生一种“班主任来家总不是好事”的坏印象,这是很不正确的。每个学期,我不仅仅对差生进行家访,也对优等生和一般学生进行了解,以先进带动一般,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们班上有一个男同学,成绩优秀,热心帮助人,通过家访,我知道他的家长平时都很忙,顾不上孩子,担心孩子放学后和其他的小朋友玩疯了影响学习。在家访中,我知道我们班上一个女孩子成绩较差就住在他家的附近。于是我建议他的父母让他们俩一起温习,互相帮助,两家的父母欢天喜地地答应了。果然,过了一段时间,他们俩各方面都有了进步,还带动了其他同学。家访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对学生的家访经要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家访,我做班主任水平大大提高了,学生也在老师的辛勤培养下,德、智、体全面发展。家访工作,我还要认真做下去!(来源:岚田小学:周月燕)

浅谈家访 篇2

一、勤家访是沟通家校的主桥梁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 是三者共处一室, 促膝谈心, 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 有利于交换意见, 也有助于达成共识, 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 这对学生是个激励, 对家长也是个触动, 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 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 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 通过与家长谈话, 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 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 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 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 发现学生的特长, 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二、整体考虑, 实施方案

开学初,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 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 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 (每学期每个学生老师家访不少于三次分别是期初、期中、期末) ,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 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 自行申请教师家访, 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 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 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如我在家访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前, 我给她的爸爸写了一封信, 对他的儿子进行了“优点轰炸”, 然后, 又从自己也是一个家长的角度, 谈了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结果这次家访的效果很好。

三、家访中, 谈话要讲究方式方法

家访谈话前要做好准备, 是家访要有方向、有目的, 讲究艺术, 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 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也耗费了家长的热情, 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 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或只提优点, 说好的方方面面。却要以表扬为主, 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 对学生的缺点却用借桃喻李委婉地指出, 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 让步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 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 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 拉近了师生距离, 也使谈话气氛活跃, 场面融洽和谐。

四、做好家访记录, 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 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 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 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 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 及时反馈, 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 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浅谈家访 篇3

一、要做好家访准备工作

一是制定家访计划。家访计划是家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制定周密的家访计划,才能保证家访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家访计划一般包括时间安排、家访对象、家访线路和家访内容等几方面。二是向家长提出预约。教师只有征得家长同意才能登门拜访,千万不能搞突然袭击,记住我们是来与家长沟通教育大事的,不是抓“超生游击队”的。除此之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份有关教育问题的调查问卷,届时让家长填写,通过问卷,了解家长的知识结构及学生的家庭状况,让家长提出关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这有利于我们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整,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二、要注意关怀、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家访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的教育出发,不要以偏概全。教师应该从表扬学生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与家长交流时要挖掘学生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千万不要当面告状,更不能把家访当做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消除学生对教师家访的害怕心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来家访决不是告状,而是与家长交流他在家、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情况的。如我班小强同学学习习惯不好,作业马虎,经常迟交甚至不交作业,下课经常在操场上追逐奔跑,还经常与同学有纠纷,科任老师也反映他上课不认真听讲,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我在家访时就注意采取亲切的语气与家长交谈,针对他的缺点,一条一条的与家长探讨,落实到每一件事上来,想办法改掉他的坏习惯。经过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小强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发言积极多了,也比以前爱劳动了,虽然还有很多地方表现不尽如人意,但他确确实实进步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家访时与学生家长讲话的态度不要生硬、冷淡,更不能板着面孔,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尤其是在说出学生缺点时,更要委婉地指出努力的方向,或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教师在家长面前不仅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使谈话气氛变得轻松,场面融洽和谐。

三、家访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家访不要只限于那些表现差的学生,否则会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一种错觉:班主任家访是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而来的。当然,家访也不能只限于品学兼优的学生,那样容易使学生产生过分的优越感,造成他们与同学之间的隔阂。对表现一般的学生家庭也要适时家访。正确的做法是:点面结合,有所侧重,两不偏废。

四、要注意做好不同类型家长的工作

不同类型的家长,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方法和态度也不一样。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善于做好这些类型各异的家长的工作。对专制粗暴型的家长,反映情况要适可而止,言辞不能过激,要让他们既看到孩子的问题,也看到孩子的进步,并帮助他们以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子女;对溺爱护短型的家长,班主任不能顺从他们,而应寻找适当的时机和合适的方法,向他们宣讲怎样才是真正的热爱子女;对那些从来不管教子女的家长,班主任要多做工作,劝导他们认真负责,担当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五、要注意建立每个学生的“家访记录卡”

班主任每进行一次家访,都应有所记录,这样可以积累资料,便于日后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六、家访要尽量常态化

班主任应防患于未然,不要在学生出了问题后才去家访,那样容易使家长感到教师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也不利于同家长在教育上进行配合。

七、建立学生进步鼓励机制

家访后,在思想纪律、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不同程度进步的学生,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并颁发荣誉,以奖代批。

评比时间灵活机动,可采取周评、月评和期评等方式,目的是让学生精神上得到鼓励,态度上得到端正,学习上得到进步。

八、家访要注意安全第一

这点是最重要的。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教师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家访,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家长子女的关心,家长自然是很高兴的,一般都会略备薄酒招呼我们的,因此,我们要量力而行,记住:要平安家访,家访平安!

教师家访是我们实施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与家长的谈话,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中的种种表现;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力求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这样,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优点、特长,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能促使学生更健康快乐地发展。一次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信任教师,使学生更加亲近教师、尊敬教师。实践证明,成功的家访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访案例家访故事 篇4

真诚帮助,用心关怀,让学生走得更远

湖北谷城

姜则运

LQP,八年级学生,家住黄畈X村二组;高挑、文静的花季女孩,比较聪明;但总是闷闷不乐,即使笑也不大方,总是收敛着,很拘谨;一段时间了,她有些精神恍惚。

她曾在作文中写了:“我很难受,心里有说不完的痛。……妈妈好久没来一个电话了;……爷爷爸爸还会争吵吗?爸爸还会教训人吗?不知下周的生活费给多少,我怕回到家中……”这样的文字。让我对她的现状有了几分思考:怎么了?这个花季女孩子遭遇了什么困境?我决定找个机会去好好了解了解。

那天下午,天阴阴的,零星小雨,气温较低,一些寒意;我和另外两名教师一起骑自行车沿着乡村公路到了离学校三十多里远的LQP的家,去进行家访。

一栋两层小楼,家里只有她的爷爷正在门前劈柴。我们讲述了来意,老人家便坐下和我们聊了起来。

爷爷告诉我们:家里就爷爷、爸爸、孩子三个人(在LQP五岁时,父母离婚了),自己80多岁,身体还算硬朗;爸爸在外打工,听说孩子出现了不好的苗头,很揪心,最近辞工在家;爸爸当过兵,性子很直杆,说话没有商量余地;在如何教育孩子问题上:爷爷要孩子少花钱,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习惯,文静,像淑女,要能吃苦,学习要优秀;而爸爸要孩子会花钱将来才会挣钱,活泼,时尚,会做巧事,学习优秀不一定能成大器,要会广交人脉。为此,爷爷与爸爸爷儿俩经常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经常生气。

面对爷爷爸爸的不同意见,孩子为难了,听谁的?听谁的都不好使!

了解到情况,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原来总以为家庭之爱给学生们撑起了心头的荫凉,总以为家庭给了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总以为学生们的心里是阳光的,没有孤独与寂寞,他们总享受着童话般的幸福……这次家访的经历,颠覆了我心中许许多多的“总以为”。

单亲家庭里、一个未长大成人的孩子的身上遭遇了如此境遇,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活,她是矛盾的,彷徨无措,我们很同情!针对LQP这种情况,我想:加强与孩子及家长的沟通,真诚帮助,用心关怀,教她接受即成的事实,教她变换一种思维,帮助孩子解决心中的疑惑,让孩子走得更远。

首先,我明白地告诉她,爷爷爸爸都是在用不同的形式在关注着自己!爷爷爸爸都是善意的。在家里,怎样教育孩子,方法是多样的,观念是开放的。爷爷爸爸在“对自己教育时出现矛盾的现象”并不是坏事,恰恰为自己提供 了一个学习选择的好机会,是培养自己辨别是非、利弊的好机会;不应怨恨他们,用好了这个机会,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自己就会有很大的成熟,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其次,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自己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锻炼、成长、进步;有了收获就有了说服力,爷爷爸爸再不会吵吵闹闹了,这样全家都“风平浪静”了,“你,一身系于全家之安稳”。

经过几番、多次交流,她豁然明白了许多:原来总觉得自己家庭不好,老是吵吵闹闹的,整日不得安宁;现在她接受了即成的事实,她变换了一种思维,现在觉得爷爷爸爸的争吵全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在操心,他们是那么地爱着自己,初二该让他们少操心了!

原来觉得家里争争吵吵的,不觉得安宁,不喜欢这个家;现在觉得这个家有一点争争吵吵挺好的,家里争争吵吵才有朝气,为此大可不必大动干戈而生闷气,为能生长在这样的家里感到幸福、自豪,因为家里有人常常在关心自己,现在能与爷爷爸爸和睦相处了。

此后,LQP变的阳光了,信心十足了,有朝气了,也能看到脸上天真的笑,偶尔还能听到爽朗的笑声;她更爱自己的家了,更爱自己的爷爷爸爸了;学业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谷城三中。

十三四岁的初中生,而且是女生,正生活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涉世未深,遇见事情很棘手,深感茫然,对事情理解的有些偏执;加上家庭教育方法的缺失,她非常无助,甚至空虚、乏味;这时候最需要有一个人给予用心关怀,真诚帮助;最需要有一个人给予一个合理引导,把事情向正面引导,把思维引向正面思考,给与及时点拨,化解分歧。

“用心关怀,真诚帮助”就是暗屋里的一支蜡烛,它可以照亮一片天地,找准方位,让你走向远方。

家访小结:家访让教育更有力量 篇5

合肥市南门小学 马 玉

2017年12月,学校根据区教体局统一部署,启动了“千名教师夜访万家”的家访活动,并建立起 “夜访日”制度,每月20日下午下班时间(如遇双休日或法定节假日,顺延到上班后第一天),全体教职工三两人一组,深入走访学生家庭。活动自开展以来,历经6个月,如今已渐入尾声。半年来,6个下班的傍晚,我们整理起工作一天的疲惫,以饱满的精神叩响12户学生的家门,带着真诚与热忱同家长促膝长谈,对孩子嘱咐叮咛。我们从冰天雪地的严冬出发,走过春寒料峭,走过万物复苏,迎来了流金铄石的酷暑。回顾这半年以来的家访活动,随着对学生家庭的深入了解,与家长的坦诚沟通,我对于很多孩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于家庭教育有了更客观的认知,对于我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认识“多面”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身体及心理特征。我任教的一年级,班里的几十个孩子,他们在思维、语言、行为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共性的特征,然而随着不断深入的了解,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这些相同与不同或许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和而不同”的道理。

我对于大部分学生的了解主要来自课堂表现,校园活动中的师生互动,或者偶有家长询问时三言两语的沟通中。可以说此前我对一些孩子的了解基本都是“二维平面”的,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而在家访活动中,通过与家长交流孩子学前的成长历程,入学以来的变化,校外的学习活动等情况,我对于孩子的了解则更加“三维立体”了。我认识到了数学课上害羞腼腆的男孩有着开朗活泼的一面,而且多才多艺,精通钢琴,酷爱画画。我认识到了相较于其他同学表现并不突出的孩子其实与刚开学的自己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认识到了成绩优异常被表扬的孩子却很孤僻,内心有些自卑。这些更多面的认识能够帮助我更好的找到他们课堂上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找到育人的突破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学校“背后”的教育

学生在来到学校之前,离开学校之后,在学校教育的“背后”是怎样的状态?在校学业成就表现不同的学生差异的根源在哪?我们知道,人的成长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影响,其中遗传、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最初的土壤,那粒最初的种子在这片土壤里生根发芽。所以,解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了解学生的家庭,认识家长、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

通过家访活动,我深刻了解到班级学生的家长大多数对于孩子的教育还是很重视的,只不过教育观念因人而异。一个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孩子的父亲坦言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的父亲是文艺工作者,家里四处摆满了书,孩子性格恬静内敛,喜欢安静的阅读,而孩子只喜欢看却不喜欢说,让家长很担心。一个孩子的母亲向同行的英语老师提出疑惑,自己每天都带孩子读英语,效果却依然不明显,英语老师建议跟着录音读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孩子的教育不应该被时间或空间生硬的割裂开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该在这种家校互通中不断增强默契,形成有效的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茁壮成长。

三、换位思考看教育

家访不是教师向家长单方向的教育观念的输出,而应是两方面开诚布公,针对孩子的教育,相互尊重的交换看法和做法。传统认知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受到家长绝对的尊崇和服从的时代已经远去太久。而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教师受到诸多诋毁,甚至不乏家长与学校针锋相对、对簿公堂的案例。

浅谈家访 篇6

学生姓名:田恒东 性别:男 年龄:9 监护人:田(爷爷)

一、个例基本情况

田恒东是清太坪民族中心小学四年级2班的一名同学,她父母在他刚出生不久就离开了家外出打工,很少回来,随爷爷、奶奶生活。

二、存在的问题

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性格内向,不爱讲话,很少与同学玩耍,从不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在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三、原因及分析。

1、由于田恒东的家庭是父母常年外出务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缺少母爱和父爱,这样她缺乏安全感。

2、平时同学不和她玩,和老师交流的也不多,这样她得到同伴的关爱不多,得到老师的关注较少,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使她对学习没有热情。

3、由于家庭原因,使他出现以下问题行为,如在课上发呆、木讷,写作业不专心,同时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讲话,有什么需要不愿意讲出来,什么不开心,也不愿讲出来,这样长期得不到渲泄,内心的不开心越积越多,就会越来越孤僻,导致他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

四、教育方法与措施

1、家校联合

进行家访,跟其爷爷奶奶沟通交流,让他们知道正确的教育孩子是要关注她的各方面,包括为人处事、生活习惯、性格的培养、教她做诚实、守信、听话、讲文明、懂礼貌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孩子,不能只是吃、穿、零花钱的满足,要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待在一起,弥补她所缺失的父爱和母爱。

2、教师帮扶

我与所有的任课老师交流沟通,转变对田恒东的态度,要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对他降低要求,只要发现她的一个闪光点,就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指责她。

3、同学帮扶

我要求班上同学要多帮助田恒东,不要笑话她,要和他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劳动。

五、研究结果:

经过近段时间的教育,该生有了很大的转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端正了学习态度,上课能注意听讲,肯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能按时完成,不懂的问题能主动请教同学和老师,成绩有所提高。

2、她现在改掉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衣装整洁,成了一个讲卫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3、该生的性格不再内向,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能和同学一起玩耍。

六、结论与分析:

“留守儿童”的教育,要引起老师的重视,家校联合,师生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给他们关爱,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走出暂时缺失关爱的阴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让他们健康成长。

这次家访让我认识到:传统的家访仍是教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和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最好形式之一。虽然,现代通信工具 已很发达,与家长沟通 也很方便,而且不会受到 时间、空间、人员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家访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史,家长的素质、教育观等。特别是我们这里,留守儿童及农村的孩子很多,他们一般不富裕,所以教师要想利用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就有了一定难度。而走进学生家门也并不是特别的难,只要你能平等对待家长,不因出身、地位、学历等歧视家长,而是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帮助学生,再掌握一点沟通的方式和方法,相信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会欢迎我们的。

通过家访,我真实地了解了学生及其家庭存在的困难,感受到了他们的疾苦,也听到了他们的建议。今天的家访让我收获很多,感受也颇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回来的路上,我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更加关心、爱护我的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业,在学校里学到更多更有益的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这次家访是成功的。从家长热情的接待和迫切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这一点,从同学返校良好表现我感受到了这一点,从领导的肯定和鼓励中我感受到了这一点。教师的工作是琐碎而平凡的,但许多看似平常的事,却时时拷问着为人师者的灵魂。

带着爱心、信心、耐心走近学生,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心里充满了阳光,给学生永不停歇的精神力量!也许我们的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动在孩子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浅谈家访 篇7

关键词:家访,沟通,教育,信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已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 对各个领域有着高渗透性、应用非常普遍、发展也极其迅速。伴随着高速、宽带的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完善, 人类社会的各种经济与社会活动越来越多的利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技术及网络平台的的发展, 现代化通讯手段的迅速普及, 在学校德育教育领域, 也充斥着信息化教育,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 班级微博的建立, 微博即微型博客, 用户以简短文字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状态, 将身边的各种新鲜事在第一时间发布到网络上, 它简单易用, 门槛低, 传播信息迅速, 互动性强, 图文并茂, 也支持视频和音频, 每个用户既是微博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微内容的传播者和分享者, 近几年, 微博迅速成为学生关注的主流媒体。老师建立班级微博后, 可以随时随地的用文字、图片等多媒体等方式, 将班级管理感悟、教育教学心得等通过微博上传发表, 学生加入班级之后, 也可以把自己突发的想法、学习的收获与困惑在微博中进行互动交流。

再比如, 班级QQ群的建立。QQ群作为一个灵活、便捷的网络信息平台受到家长的欢迎, 是家长和老师交流的新平台, 通过这个灵活、便捷的窗口, 让教师和家长之间方便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共同促进班级班风班貌的健康发展, 也能及时知晓班级的实时动态情况。在QQ群的论坛和留言中, 从家长的匿名提问中, 体现出对班级建设出现问题的焦虑和烦恼。通过QQ群的使用, 教师还可以向多维的方向开拓资源空间, 将平时下载、积累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上传至群共享文件中, 帮助家长整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 多方面的获取教育学生的知识资源。

当然, 我市还有苏州网上家长学校, 网校家校路路通的开通, 更是多了一个家长和老师交流的平台。“家校路路通”是班主任教育教学的好帮手, 利用手机和家长实时保持联系, 一条短信由于一条连接着学校和家长的纽带。平日里的学习情况, 节假日的祝福, 这点点滴滴, 都能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而且, “家校路路通”与个别家长进行交流也突显其作用。

有了班级微博, 有了班级QQ群, 有了家校路路通, 有了这么多信息化网络化平台下的教育沟通模式, 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家访就不再是必要性的工作了, 这也包括我在内。认为传统的家访工作很老套, 不与时俱进, 既费时又费力, 手机电话、网络QQ群、微博、家校路路通让我们和家长的联系变的很方便, 于是乎“家访”变成是一个越来越陌生的名词。特别像我这样年轻的八零后老师, 更是觉得家访不是必要性的工作。工作至今, 我利用网络、电话和家长做好学生的沟通、联系、教育工作, 感觉一切挺顺利的。但随着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积累, 处理了很多学生的事情, 让我深深觉得信息时代家访更重要。

我担任的是06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大专班的班主任, 全班38人都是男生, 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且都处在青春期, 自控能力差, 学习茫然, 学校目标盲目等。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四年以来, 一直和家长保持高密度的电话联系、家校路路通联系, 哪怕是芝麻绿豆点的小事, 希望通过和家长的合作, 共同教育学生。虽然在常规方面管理严格, 经常和学生谈心, 但实质上对于学生放学后在家里的情况, 我只能从学生家长电话中侧面解了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 所以班级管理工作中仍旧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夜不归宿上网、与异性过密接触、为小事打架斗殴等高职学生常见问题。

各种事情处理完后, 我深感身心具疲, 自我分析总结, 是因为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一直忽略了这种传统但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径——家访。家访, 看似传统, 但是必须。因为有些信息只有家访才能获知, 比如, 学生一般不愿告诉老师自己的家庭情况, 经济情况, 只有家访才能知道家庭有无离异或单亲;家访能了解到学生家里的经济情况等, 第一手掌握学生的各种生活信息。而这些信息, 电话、网络、微博等等都是做不到的。

我们说, 教育是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配合。教师与家长的面对面沟通联系通常有三个途径:家长会, 家长来访和教师家访。在家长会上, 班主任可以介绍班级的概况, 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 班风班貌等, 但由于家长会召开时间有限, 又要面向全体, 所以班主任传播的信息是表层的, 是笼统的, 当然更加做不到学生的针对性;家长到学校来访, 积极的配合了学校班主任教育子女的工作, 发挥了家长教育子女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由于学校办公环境和教学课务安排的限制, 家长和班主任的谈话往往是匆忙的, 一般只能就事论事, 做不到深层次的交流;而教师家访, 是在一种时间宽松, 氛围和谐的环境中进行的, 教师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 成了学生和家长的朋友。因此, 老师家访可以达到心与心交流的目的, 而不像电话、网络那么隔阂, 起到其它教育方式所起不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老师进行家访, 温暖了学生和家长的心。在家访中, 班主任和学生、家长面对面的沟通, 平日里严厉的老师此刻成了良师益友。班主任的到访, 会学生感觉到温暖, 那种来自于内心的感觉, 而不是在办公室那种严肃环境下生硬的关心。老师到学生家里去了, 那种关注和重视, 对学生是一种激励, 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在温暖的家的环境下, 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学生也会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家长也会吐出肺腑之言。通过面对面交换意见, 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利于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 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 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老师进行家访, 拉近了学生和家长的距离。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 有着自己的个性, 很多家长反映不知道自己的小孩在想什么, 也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交流。家长也没办法。其实, 这就是代沟。90后的学生认为与自己的爸爸妈妈没有共同语言, 父母只是一味的追求成绩, 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 学生也需要倾诉, 只是没有合适的对象, 没有合适的环境。家访, 班主任不是为了向家长告状, 而是像朋友那样串门, 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无疑成了学生和家长拉近距离的那根纽带。常此以往, 班主任虽然辛苦点, 但慢慢的, 学生和家长能说上话了, 这就是成功。但学生愿意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的行为也会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 当然, 这一切都是漫长的一个过程。

老师进行家访, 能增加教师的使命感。在家访工作中, 班主任能及时的了解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 平日里由于强烈的自尊心不愿把家庭贫困的情况告知班主任, 但在家访中, 班主任能第一时间的帮助到这样的家庭, 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看到学生受到了帮助, 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也让我更加热爱学生, 热爱工作。有了工作热情, 工作才会有激情, 能做的更好!

老师进行家访, 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在家访时, 我强烈的体会到家长对九零后子女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也切实的感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如何在学生和家长面前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用怎么的语气, 用怎样的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想要得到学生信息卡上得不到的信息, 仍需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班主任工作经验, 多与老教师谈心, 取经。家访工作任重道远, 我深深的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浅谈班主任的家访工作 篇8

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近年来,由于通讯设施的日益发展,班主任老师忽略的家访的重要性。我作为一个班主任跟大家谈谈家访成为有效的教育形式,怎样发挥在学校的作用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勤家访,架好主桥梁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二、充分准备,制定方案

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家访谈话要讲究方法

我作为一个班主任跟大家谈谈家访成为有效的教育形式,怎样发挥在学校的作用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访前期准备

在家访前,我们必须要准备学生的一些基本素材,如住址、爱好、优点、缺点与不足,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家长在哪些方面配合,还有哪些生成性的家访问题,如何应对等。应准备好有关学生表现的各种材料。材料要真实、齐全,这是做好家访工作的首要条件。老师通过准备材料,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具体表现,要将学生在学校、年级、班级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避免对学生简单地作出“好”或“坏”的主观评断。准备好后,就要先与家长预约,看双方在时间上有无冲突。但是,家访一定要让该学生知道,不然学生会认为你偷偷摸摸地去家访,这会失去学生的信任。

(二)家访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帮、勤、细、激。

1.对生活贫困生家访要“帮”

生活贫困生是班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生活贫困生学习情绪极不稳定。这些学生就易成为令人慨叹的“辍学生”。因此,老师如果能够经常地家访贫困生,就可以有效地调节他们的情绪,对稳定班级,控流有着重要作用。老师家访贫困生要做到三帮:一帮解决难题、二帮鼓舞士气、三帮激发热情。

2.对行为极端生家访要“勤”

所谓行为极端生是指班级中那些纪律和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复杂,是班级中的不安定因素,是典型的“问题生”。老师不能当学生有问题后去家访,在“问题生”各方面表现好的时候家访效果会更好,老师如果不能尽快找出他们的“病因”,及时对症下药,就容易出现严重后果。因此,对行为极端生的家访是老师家访的重中之重。

3.对性格内向生家访要“细”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由于性格内向生的成因比较复杂,他们中大多存在孤独、多疑、偏执、等不良心理,在班级中经常表现为不合群、认死理和好顶牛等现象。有时,如有不慎,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出现极端行为,以致发生偶发事件。因此,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难度较大,对他们家庭进行细访就尤为必要。

4.对优生家访要“激”

品学优等生是指班级中思想品德与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在班级中不仅大多受到老师的青睐和信任,而且也多为班级干部,是班集体建设中的骨干和核心。正因为是班中的“精英”,所以就更容易出现骄傲自满,不图更大进步,故步自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优秀的学生也有缺点和不足。老师要根据这些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家访,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品学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品格的锻炼,而且还可以及时地帮助他们消除骄傲自满、唯我独尊等不良行为和心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品学优等生的更快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五、家校通信畅通,随时监督学生的情况

电话是班主任和家长联系主要方式,家长充当家庭交通警察的角色,与班主任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加以疏导。班主任可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点滴进步随时告知家长,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督促。如信上讲的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就亮红灯,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取得点滴进步,家长就亮绿灯,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长期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家访中,教师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又能就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等,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同时,教师通过家访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浅谈家访 篇9

暖心家访

爱在旅途

为使我校教职工与家长们面对面交流,思考农村新的教育需求;也为了宣传学校办学思想,传递正能量,解答家长问题,增进理解,争取支持。

离校不离学,2021 年 1 月 30 日,在校支部、教务处精心安排下,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明德中学领导班子及班主任一行组成家访团,分组对全乡各村学生进行家访。

一、了解学生在假期会不会帮家长干家务,体贴父母,懂得感恩, , 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是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家访过程中,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如何更有效地辅导孩子功课,让孩子轻松高效地学习,又怎么改掉磨蹭的习惯,如何爱上阅读,做好

读书笔记等,一系列常见的亲子问题成了家访的热点。当然,老师们也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二、为学生送去期末考试奖状奖品,本学期成长记录手册。

检查学生寒假作业完成进度及完成质量,是否做到了每天有效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家访送去的是鼓励的话语与温馨的提示:“加油,再努力!”,孩子们及家长对于老师的到来感到很感动:“老师真好,真关心孩子”。

家长们热情好客,纷纷为老师提供孩子在家学习、生活及安全情况,及时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与老师亲切沟通,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家校共携手,教育心连心,只有老师才是与孩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确十分关心孩子成长的又一位亲人。

明德中学家访活动行走于爱的路途中,将幸福与暖心传递给每一位孩子。

三、学校向学生家长送上新年祝福,征求家长对学校发展、教育方式和家校协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家访,三尺讲台外的另一片天空,老师们累并快乐着,爱并收获着;教育,越贴近,越温暖,他们送出一缕阳光,收获一片灿烂!此次活动,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浓浓的爱在家访路上蔓延和传递。

疫情时期赋予这次家访更丰富的内容,一方面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向家长汇报其孩子在校表现,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与人相处、学业等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等。

另一方面,老师还向家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禁

毒知识。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向家长宣传学校取得的成绩,听取和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家访的路我们还没有走完,家访故事还有很多,爱在家访的路上延伸,也希望通过此次家访活动的开展,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对接,使孩子们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去开启新学期的崭新篇章!

家访活动宣传记录 篇10

一、活动目的:

通过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促进教师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行风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二、活动时间:2013年9月——12月

三、活动内容:

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所有科任教师要全员参与家访,家访人数不少于班级人数的50%。家访时,要注重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安全卫生规章;通报学校发展情况和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措施。了解掌握特殊家庭生(含贫困生、单亲生)和行为偏差生(学困生和其他行为失范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组织班主任培训《如何做好家访工作》。

2、各班级制定家访工作计划。

3、设计教师家访活动记录、反馈表。

4、建立学校家长电话信息库,便于学校开展电话查访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家访时间由教师根据个人情况和班级家庭情况自行确定。家访过程中,要严格做到“四要四不得”:要全面通报学生在校情况;要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和在家表现情况;要共同探讨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教育方法;要做好家访情况记录。不得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不得随意把家长叫到学校进行责怪训斥;不得接受家长的宴请和赠礼;不得以电话联系等其他方式代替家访。学校要建立家访活动记录表,记录教师家访简要内容、学生家庭和个人情况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

第三阶段:总结考核阶段

学校德育处负责收集家访活动反馈表,总结家访信息反馈情况。各班级正副 班主任 老师需根据本次家访及家长反馈情况认真反思,上交活动总结(含体会)。学期末学校将根据家访反馈表、总结及学校电话查访情况对家访工作进行评价,并计入正副 班主任 老师的个人工作考核。

五、家访要求:

1、在家访前,各级部组长要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进行具体协商,确定好各自的家访对象并认真落实,将被访学生家庭的基本信息及学生在校基本情况附在家访计划表中。

2、各班级家访学生比例不得少于30%,尽量扩大家访面,做到被家访对象不重复。家访时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学校课改情况、学校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师德情况、班级管理及对自己孩子要求等意见和建议。

5、宣扬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

6、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成长环境、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等。

7、在确定家访对象时,被家访的学生要有代表性,有一定的覆盖面,可以是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也可以是特长生、优等生、潜力生等。

8、在家访过程中,要讲究家访的方法,教师要态度和蔼,举止端庄。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真实、客观地给学生家长反映其在校表现;家访时应请学生在场参与,便于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避免粗暴地对家长发怨气、批评指责学生,坚决反对“告状式”家访。不得以电话联系等其他方式代替家访。

9、教师要做好家访记录,收集和整理好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填写好家访信息反馈表。

浅谈家访的必要性与实施方法 篇11

【关键词】关爱;沟通;理解;联系;提升

谈起家访,到现在已经有很少老师再去进行了,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老师觉得家访累,又牺牲了自己休息的时间;2.孩子觉得老师只会告状,怕受到父母的责备;3.家长看到老师家访第一个感觉就是学生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淘气了,所以老师找上门来了,带着排斥的心理。家访是不是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了呢?我经过几年的家访,对家访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方式有了一定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家访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讯手段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人们之间的互访的减少,大院的亲情被单元门阻挡。孩子们被分割在一个个独立的空间,由于社会交往少,很多孩子孤僻,怕生人,不知道如何和人之间进行交流。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子,平常特别不喜欢说话,下课时候别人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孤独地在一边,不与人接触。我主动亲近他,他却敬而远之,甚至有一次我请他回答问题的时候,他还急得哭了起来。但在我到他家里家访的是时候,他却表现的出人意料,不但给与我跟他的家长可以流畅地交流,还对我们的请求也有求必应,我们趁机与他交流,表露对他的好感,并趁此机会对他进行夸奖。家访后,孩子慢慢的开朗起来,对周围的人也不再拒人千里了。因此,老师的家访,能增进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亲切感,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双方的感情与友谊。

其次,我们都说要爱孩子,那怎样去爱孩子了,是给以物质,还是给予精神上的呢?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专家们还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情商应从小开始。因此,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希望孩子们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学会体验爱,付出爱,做一个有爱心,能与人友好相处的人。作为老师,更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要以爱育爱,而家访,是对“以爱育爱”这个教育理念的很好诠释。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近家长,走近孩子,让孩子也学会爱。同时,也带动家长去爱,让孩子更好的去学习爱,培养好的情商。

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家庭环境的一个最有效最捷径的方法,了解学生就可以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就可以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家访以后,你会发现,孩子知道你是看得起他的,不会因为学习成绩差而歧视他,学生会围在你的身边,当你是最亲近的人,学生时刻关注着你,关注着你的课程,你想,成绩能不会提高么?家访以后,我会发现孩子脸上笑容越来越多,每次放学时候哪怕是绕路也要经过我面前,跟我说声老师再见才会离开,当我上课的时候,他那双小眼睛都会一直盯着我,两个小手放在桌子上,再也不会乱动乱摸了。

最后,家访能让老师了解孩子个性的不同面,从而更好的因材施教。人的性格具有多重性,在不同的场合表现的个性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很调皮,很好动,而我们却很奇怪,会是这样?因为他的孩子在学校里很内向,不爱和同学们玩,不爱和老师讲话。通过家访,可以让我们看到更真实的一面,而不会轻易地相信自己的判断:他是个内向的孩子,他是个多动的孩子,可以让孩子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家访的实施方法

1.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想清楚自己家访的目的是什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什么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准备好和家长沟通的问题,如何在家访中做到激励孩子,让孩子喜欢上家访的老师,让家长喜欢上家访的老师,而不是害怕,结合孩子在学校的一贯表现,想想这个孩子有哪些优点,如果进行夸奖。

2.做好充分的交谈准备,如何使谈话进行的愉快顺利,如何对心态层次不同的家长进行交谈。家访中的语气要亲切,不要语调生硬。大部分的家长对老师很尊重,偶尔也会遇到极个别素质较低的家长。他们娇惯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对老师蛮不讲理。教师去家访,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针尖对锋芒,发生口角,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谈话要言简意赅,话不投机就适时告辞。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的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

3.家访中要注意自己的态度,随时活跃气氛。家访的立足点在于做到与家长、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取得家长幼儿的信任、理解、支持,这样老师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指导。因此我们老师家访时的态度要诚挚、亲切,言辞要得当,不能把家访当成了控诉会。

4.家访的结束,工作的开始。在家访中,家长会有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如果家长反映的情况一件也不能得到解决,那家访也失去了意义。

最后,我们对自己的家访工作还要进行总结,为以后的家访提供经验和参考。一个有效的家访能带动其他的家长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家长邀请老师走入家庭,而一个失败的家访,不仅起不到相应的效果,还会让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产生怀疑,起到负面效果。因此,不能把家访当作一次简单的家庭会面,要把它当成问题的开始,帮忙孩子成长进步的开始。

“家访”记 篇12

石桌旁的家访

第一个家访的对象是小宇, 一个做事拖拉、学习习惯和成绩都让人头疼的学生。当我宣布去他家的时候, 只见他的头像“打蔫的茄子”垂了下来, 其他的学生都对他报以“同情”的目光。放学后, 小宇紧跟在我后面, 一个劲地说:“老师, 我以后一定表现好, 你能不能不去我家?”我不高兴地说:“我决定了的事, 不能改。”心想:成绩差, 还讲条件, 今天非得和你的爸爸说道说道。说着我就拨通了他爸爸的电话, 他爸爸正在来接他的路上, 说马上到。原来他家住在永和坪, 路程太远, 于是我们临时决定将“家访”的地点改在江边的石桌旁。小宇的爸爸一会儿就到了, 脸色很难看, 见到我, 勉强挤出一点笑容, 又使劲瞪了旁边的小宇一眼, 小宇在旁边大气也不敢出。一见这情形, 我想不能“火上浇油”了, 原来准备的谈话内容得改一下。我连忙站起来说:“小宇的爸爸吧?快坐。看你这速度, 就知道对孩子的学习挺上心的。放心, 今天我不是来告状的。”小宇和爸爸都一脸惊讶, 我微微一笑说:“我是来和你交流交流, 商量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父子俩都松了一口气。接下来, 我们就一些问题和孩子达成了协议:一方面小宇要认真学习, 遵守纪律, 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尽可能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谈话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 我看到孩子爸爸的脸“阴转晴”, 小宇也“如释重负”, 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不禁为自己的“临阵换炮”暗自得意。直到现在, 小宇一直“遵守协议”, 表现不错。

小宣从此很阳光

第二个家访的学生叫小宣, 性格孤僻, 沉默寡言, 学习成绩令人担忧。当我告诉她要去她家的时候, 她没有一丝表情。放学后, 小宣带着我径直去了她家。小宣的父母是荆门人, 在街上经营一家小五金店子。远远地, 我看见一个男子望了我们一眼, 装作没看见的样子, 连忙做别的事去了。我们走进店里, 没人。我连叫了几声:“小宣的父母在吗?”终于有人应了一声, 是刚才那个男子。我礼貌地回答:“我是孩子的班主任, 回家路过这里, 顺路来和你交流交流。别误会, 孩子没有犯错误。”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小男孩走进来, 听说我是小宣的老师, 就开始数落小宣的不是, 一旁的小宣局促不安, 时不时拿眼睛瞟瞟我。从她的表述中我了解到:小宣他们一共姐弟三个。她是老大, 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妹妹和才上幼儿园的弟弟, 弟弟属于超生。父母要忙着三个孩子的吃喝拉撒, 又要忙店里的生意, 孩子们基本属于自己管自己。小宣对父母有一种抵触情绪, 本来是老大的她应该帮父母分担照顾弟妹的重担, 但她从来不, 常常跑出去一玩就是半天。她对学习不感兴趣, 父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她, 更谈不上和她交流谈心。我不由对这个孩子充满一种怜悯。在接下来的谈话中, 我搜肠刮肚地为小宣想了几条优点, 孩子有些“受宠若惊”, 我看见她的眼里划过一丝亮光。我趁热打铁告诉她父母的辛苦, 让她理解父母, 要努力学习, 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孩子很感激地点了点头。接着, 针对孩子学习没人管的问题, 我建议孩子的父母将孩子送到值得信赖的托教班。回到学校, 我格外关照小宣, 鼓励她多交朋友, 发动孩子们帮助她。现在小宣比以前阳光多了。

老师, 请到我家“家访”

两次家访过后, 开始有孩子主动问我:“老师, 到我家家访吧!你什么时候去?”每次我总是笑着说:“快了, 一定去的。”孩子们不再谈“访”色变。

“家访”本来是增进了解、加强交流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有助于学校和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培育孩子。但是一直以来, 好像只有“坏孩子”才享有这项专利, “家访”也就自然地被认为是“批斗会”, 是家长和老师互相告状的机会。我起初的两次家访, 本意也是去“告状”的, 庆幸的是, 两次我都临时改变了主意,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两次经历给了我启示:“家访”是一门学问。要达到“访”的目的, 就要注意“访”的策略。给孩子和家长留足面子, 让他们从心灵深处认同你, 配合你,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上一篇:发现姥爷也臭美的作文下一篇:低碳理念下居住环境设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