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健康教育

2024-06-01

心血管健康教育(共8篇)

心血管健康教育 篇1

入院健康教育

1、介绍病区环境(医生办公室、护理站、治疗室、水房、厕所、尿便标本放置处的位置等)。

2、介绍病区主任、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管床医生的名字。

3、介绍医院相关制度:探视制度、陪床制度等。

4、讲解病房内各项设施的使用方法(呼叫器、病床、床档、电视、空调等)

5、病房内安全防范内容

⒈保管好贵重物品,避免丢失。

⒉禁止携带或使用危险物品及家用电器,如电磁炉。

⒊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能私自离院,否则出现问题后果自负。

⒋对年老及行动不便的卧床患者,告知患者或家属加好床档。

⒌对于使用扩血管药物的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头晕严重者卧床休息。

⒍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病室整齐、安静,禁止乱扔垃圾,乱扔果皮。

针对检查化验的健康教育

留取尿标本的健康教育

1、容器要干燥和清洁,使用一次性的容器。

2、通常以留清晨第一次尿为好,早晨小便最浓缩,尿量和成分比较稳定。

3、女病人在留尿标本时,要先洗净外阴部,避免阴道分泌物或白带影响化验结果。女子月经期,暂停尿检查。

4、收集尿时,开始解的一段要尿在外边,然后留取约20毫升左右。

5、收集尿在早晨7:30以前,将留取的尿标本及化验单一起放在男厕所外面的尿便标本放置处。

6、收集尿之后,应立即送去检查,尿要新鲜,否则放置时间长尿内蛋白质变性,红细胞破坏会影响检查结果。

7、夏天留尿在15分钟送去,冬季也不要超过30分钟。留取大便标本的健康教育

1、采取标本方法取新鲜大便送检,量约蚕豆大小,容器为清洁的蜡纸盒或广口瓶。

2、注意事项如果大便有脓、血或似鼻涕样物(粘液),应采取脓血及粘液部分。如果为水样便应将便液收采在广口瓶内。在检查大便前3天,应禁食肉类动物血类饮食及大量绿 色蔬菜,以免检查时出现假阳性结果。大便标本如不新鲜或已干燥,会导致虫卵或菌属死亡,影响正确诊断。

静脉采血健康教育

1、采血前1 天不吃过于油腻或含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大量饮酒。晚八点以后,应禁食,以免影响第二天的检测指标。

2、一般早晨7点抽血,请您抽血前不要进食水。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4、有晕针史的患者请提前说明,我们将做特别安排。

5、采血结束后,立即用消毒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需在针眼及向上1~2 cm处纵向按压3~5 min止血,不能搓揉。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6、若有出血倾向,更要延长按压时间,若局部已经出现清淤,24 h后可用热毛巾湿敷,以促进淤血吸收。

7、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症状会逐渐缓解。心电图的健康教育 过程和意义: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描记心脏电活动的过程。对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有诊断意义 注意事项:1.不要有恐惧感 2.检查安静时进行 3.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健康教育

目的: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诊断,对阵发性晕厥,眩晕及心悸原因及性质的确定,对药物疗效的评定及起搏器的功能评定。

注意事项:24小时动态心电图患者需注意:

1患者戴上记录盒之后,可进行日常各项活动,如上班,散步,简单家务等

2,要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避免接触强烈的磁场和电场.以免心电图波形失真,干扰过多而影响诊断报告.3,监测全程要求患者记录日志,按时间记录活动状态和有关症状.一份详细完整的生活日志对于正确分析动态心电图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冠状动脉CTA检查

冠脉CTA:是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利用螺旋CT(一般要64排或以上效果为好)扫描再经过计算机处理重建得出的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等。冠脉造影是经股动脉插管直接注射造影剂再经X光拍片得出心脏冠状动脉图像。

注意事项:

1.检查当日早上不要吃固体食物(如馒头、包子、油饼等),可以喝水及进少量流食(如粥、牛奶等),可随身携带糖果及饮料。

2.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等双胍类降糖药者停药48小时后(停药期间可咨询内分泌科大夫换用别的降糖药)再检查。检查后再停药48小时,饮水或输液保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

3.病房住院患者请携带病历,4.门诊患者若以前做过冠状动脉造影(报告及光盘)、心电图、Holter、心脏彩超、运动平板试验、核素心肌显像、心脏核磁、血生化(包括血脂、肝肾功能等)、心肌酶等其他心脏相关检查请务必于检查当日携带前往CT室。5.患者在检查前请自行训练吸气后憋气15秒,憋气配合不好可能影检查结果。

6.请检查完后回家多喝水。

针对常用药物健康教育

心血管内科常用口服药物

一、硝酸酯类药物:主要包括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鲁南欣康)、硝酸甘油片、硝酸异山梨酯片(消心痛)、[药理作用]:(1)主要扩张周围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右心室舒张末

压和舒张期冠脉血流阻力。

(2)扩张周围小动脉,使外周阻力和血压下降减少心肌耗氧

量。

(3)扩张冠状小动脉,使心肌缺血区血流重新分布,缓解心

绞痛。

[适应证]:冠心病的长期治疗、心绞痛的预防、心肌梗死后持续心绞痛 的治疗、与洋地黄和(或)利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1)心血管系统:常见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眩晕、晕厥、面颊和颈部的超红等,严重时出现心动过速。

(2)血液系统:大剂量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表现为紫绀。

(3)消化系统:可见恶心、呕吐等。

(4)其他:可见头痛、烦躁、视物模糊、耳鸣、皮疹等。

二、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

[药理作用]: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适应证]:慢性稳定型冠心病、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不良反应]:常见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紫癜、血肿、鼻出血、血尿等。

三、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钠、低分子肝素钙。

[药理作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功能,能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发展

[适应证]:心房纤颤、肺栓塞

[不良反应]:偶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出血倾向等。

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主要包括卡托普利(开博通)、培哚普利(雅施达)、盐酸贝那普利(洛丁新)

[药理作用]:降压、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脏负荷

[适应证]:高血压、心功能不全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干咳,一般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主要包括氯沙坦钾片(科素亚)、替米沙坦(美卡素)。

[药理作用]: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

[适应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眩晕、心悸等,偶有咳嗽,一般程度都是轻微的,呈一过性,多数患者继续服药都能耐受。

六、β受体阻滞药:主要包括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富马酸比索洛尔(康忻)、[药理作用]: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

[适应证]:心力衰竭、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高血压、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心肌病

[不良反应]: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七、利尿药:主要包括呋塞米、氢氯噻嗪片(双氢克尿噻)、螺内酯(安体舒通)

[药理作用]:利尿作用、[适应证]:高血压病的利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利尿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其他水肿性疾病

[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电解质紊乱。

八、钙拮抗药:主要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尼群地平片、盐酸地尔硫卓片(合心爽)

[药理作用]:通过干扰钙离子内流,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从而改变心肌收缩性和血管张力,由此引起全身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少心脏做功,也有利于减少心肌耗氧量

[适应证]:高血压、心绞痛

[不良反应]:较常见踝部、足部水肿、头晕、头痛、面红,较少见心悸、乏力、恶心,少见心绞痛、心动过缓、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九、正性肌力药物:主要包括地高辛片(可力)

[药理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适应证]: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促心律失常的作用、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下腹痛、异常的无力、软弱少见的反应包括:视物模糊或“色视”如黄视、绿视、腹泻、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

针对护理措施的健康教育

静脉留置针的健康教育 操作前:

1、留置针比较柔软,不易损伤血管;

2、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痛苦; 操作后:

1、每天封完管后可以自由活动,但穿刺肢体不要用力过猛,避免下垂;

2、保持穿刺部位敷料清洁干燥;

3、穿刺局部有红肿热痛,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综合心电监护的健康教育 操作前:

向病人和家属说明心电监护的目的:为了监测患者心律、心率的变化。操作后注意事项:

1、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要自行移动或摘除电极片。

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护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3、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的皮肤情况,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输液泵输液的健康教育 操作前:

向病人和家属说明使用输液泵的目的:您现在要输的是扩血管药,需要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它可以准确地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地输入体内。操作后:

1、告知患者输液泵一旦出现报警,应及时使用呼叫器通知护士,切不可自行处理。

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剧烈活动,防止输液侧肢体的针头脱出。

3、告知患者输液泵内有蓄电池,如需入厕,可使用呼叫器请医护人员帮助暂时拔掉电源线,返回后再重新插好。

4、告知患者、家属不要随意搬动输液泵,防止输液泵电源线因牵拉而脱落。防跌倒、防坠床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或家属:

1、选择合适的裤子,不要过长。

2、地面有水时请务必通知卫生员或医护人员扫干净,以免滑倒。

3、老年病人夜间入厕是跌倒的高发时机,务必请家属协助下床入厕。

4、如您在行走时出现头晕、双眼发黑、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和不能移动时,请立即原地坐(蹲)下或靠墙,呼叫他人帮忙。

5、如您在服药后感觉头晕、软弱无力等,应在床上休息,床档拉起,并告知医护人员。

6、改变体位时应遵守“三部曲”,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

7、睡觉时请将床档拉起,小心坠床。

8、请您将物品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保持走道通畅。

针对疾病的健康教育 循环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健康教育

1.心胸开朗,保持乐观、稳定、平和的情绪。

2.定食定量,少吃多餐,肥胖者要限制进食量,适当增加活动量以减轻体重。少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杂粮。吃低盐膳食,食盐每天不超过5克。不抽烟,少饮酒,晚饭后不宜饮浓茶和咖啡。许多水果含钾丰富,可缓冲钠的有害影响,减少血容量而使血压降低。水果含钾最多的依次是香蕉、桃、山楂、鲜枣、柑橘、柿子、苹果。此外,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尼克酸等,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含维生素C最多的依次为山楂、猕猴桃、红枣、薄荷、橘子。素食可降低血压。有一些蔬菜还有轻度的降压作用,如芹菜、大蒜、西红柿、菠菜、洋葱、茭白、胡萝卜、茄子、冬瓜、黄瓜、南瓜、木耳、海带、马铃薯、甘薯。

3.生活要有规律,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保持充足睡眠,适当参加体育锻炼。4.避免受寒。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下蹲和立起时勿过猛过快,最好用坐式马桶。

6.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注意观察降压的各种副作用。

7.当血压降低后不可马上停药,应减到维持量(最小有效量),并坚持长期服用。

冠心病健康教育

1、坚持长期服药,不突然停药,定期就诊复查;

2、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

3、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食盐,每日 五克以下,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多吃鱼、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糖类食品应适当控制不多饮浓茶及咖啡等,果,饮食不宜过饱,提倡少食多餐;保持排便通畅,防止便秘。

4、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

5、肥胖者要逐步减轻体重。

6、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

7、不吸烟,不酗酒。

8、常备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以便应急服用。若持续疼痛或服药不能缓解,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心衰健康教育

1.体重监测: 每天早起洗漱后即去称体重,用相同的秤、穿同样的衣服测量体重。如果您发现体重持续增加(如两天增加4斤),或是体重减轻并感到头晕,请与医生联系。

2.饮食/营养: 限制您的食盐摄入量,推荐每日饮食钠低于2克(相当于5克食盐),过多的食盐会导致水肿,呼吸困难,对您的健康不利,每日入量控制在1500ml以内。

3.药物:每天坚持服药,不漏服、不能擅自停药。

4.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锻炼身体,通过行走或骑车适度锻炼,避免任何形式的举重或等长运动(等长运动就是用力来搬动一个重物)。有如下情况发生或出现新的症状时:① 活动后呼吸困难、平卧后呼吸困难。②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③ 频繁干咳,尤其在平卧时。④ 疲倦、乏力、晕倒或者头晕眼花。⑤ 脚、踝和腿部水肿。⑥ 恶心、反胃。⑦ 如果您感觉到胸痛,请立即赶到最近的急诊室。

5.吸烟: 不能吸烟或使用其他烟草制品。烟草对您的健康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因素,尼古丁会与心脏竞争氧气且收缩血管,从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6.避免感冒,避免接触感冒或流感患者,少去公共场所。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宣教 1.卧床休息。(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热退后3-4周基本恢复正常时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继续限制活动量,一般总休息时间不少于3-6个月。(2)轻症患者如无胸闷、气促、心悸、乏力症状,可以正常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3)重症患者如心脏扩大,有心力衰竭者,应延长卧床时间,待心衰控制,心脏情况好转,根据心功能再逐渐开始适当活动。2.饮食的护理。补充多种维生素及营养丰富的饮食。(1)少食多餐,可以1-2两/餐,6-8餐/日,防止过饱,增加心脏负担。(2)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如鱼、蛋、肉、奶、猪肝等到,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3)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适合患者胃口,增进食欲,并鼓励患者进食,注意饮食卫生。(4)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饮蜂蜜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便秘时不要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开塞露,病情允许时,可适当活动,定时排便。3.用药的护理。(1)控制输液量及速度。(2)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滥用药,不可随意减量或加量。(3)应用洋地黄药物时,应按医生指导用药,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有无心律失常以及恶心、呕吐、黄绿视等症状,如有上述症状暂停用药,与医生联系,避免洋地黄中毒。

4.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般病毒性心肌炎在医院治疗大约3周时间,然后可以在家治疗。由于病毒对心脏损害的特殊性,其恢复期要长于病毒对其它脏器的损害,一般为3个月到半年,部分患者在此期间因不愿意耽误工作,但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适当限制体育活动,并且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5.注意防止复发。心肌炎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属和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回家后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疾病流行期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卫生。(2)建立有秩序的生活制度,劳逸结合,避免疲劳,根据心功能进行适当锻炼,以不出现心悸气急为宜,勿过度活动。(3)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4)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定期来院复查。风湿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但在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适量的轻体力活动或轻体力的工作。

2、预防感冒、扁桃体炎、牙周炎等。如果发生感染可选用青霉素治疗,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林可霉素。

3、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份,适量限制钠盐,每日以10克(2钱)以下为宜,切忌信用盐腌制品。

4、服用利尿剂者应吃些水果如:香蕉、桔子等。

5、房颤病人切忌突然或剧烈活动,应定期门诊随访,在适当时期要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何时进行,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定。

6、如需拨牙或作其它小手术,术前应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原发性心肌病健康教育

1.活动与休息:心肌病病人限制体力活动甚为重要,活动以不出现疲劳、呼吸困难或胸闷等为限度,有轻度心功能不全者,嘱其多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2.合理饮食 :宜低盐、高维生素、高营养、少量多餐及增加粗纤维食物,避免高热量和刺激性食物。防止因饮食不当造成的水、钠潴留、心肌耗氧增加及便秘而增加心脏负荷。

3.避免诱发因素: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强调避免劳累,宜较长期休息,使心脏扩大减轻、心功能得以恢复,同时应避免病毒感染、酒精中毒及其他毒素对心肌的损害。肥厚型心肌病病人须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突然用力或提取重物,以免心肌收缩力增加,加重流出道梗阻,可减少猝死发生。

4.坚持药物治疗:注意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并定期复查,以随时调整药物剂量。

5.做好病情自我监测,告诉病人在出现心慌、咳嗽、气喘、双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或连续几天尿量少于入量时及时就医。

6.预防感冒,控制同时存在的感染,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拨牙或外科手术前需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健康指导

1.定期进行体检,积极治疗原发病。

2.结核性心包炎病人要遵医嘱坚持足够疗程的有效治疗,注意观察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以预防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

3.指导病人充分休息,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4.病人发生极度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心包压塞症状时能及时发现,报告医生处理

主动脉夹层健康宣教

1.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用力过度(如排便用力、剧烈咳嗽)。2.家属或医务人员会协助您进餐、床上排便、翻身。

3.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鼓励饮水,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及及粗纤维食物。

4.常规使用缓泻剂,如便乃通、果导片、芦荟胶囊、液体石蜡、开塞露等,保持大便通畅。

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健康教育

1、密切观察体温、神志、面色变化,避免并发症发生。

2、部分患儿在发病早期出现脐周阵痛,这种腹痛与反射性肠蠕动增强、蛔虫骚动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应注意与急腹症鉴别。

3、加强对本疾病的防治,加强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4、呼吸道感染高峰期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已感染的患儿避免接触其他儿童,防止交叉感染。

5、加强口腔护理,年长儿可予温盐水漱口。

肺炎的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病人症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采取适当卧位,危重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组织对氧的需要,帮助组织修复。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尽量少探视。病人的活动量需循序渐进,以不引起不适症状为原则,避免过度疲劳。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清淡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利毒素的排出。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日定时通风,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在50%~70%。

4、注意保暖,忌用热水袋。

5、家属劝慰病人尽量不烦躁、焦虑、恐惧的情绪。

6、在观察病情,注意观察体温、呼吸、神志等变化。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

7、呼吸困难病人应及时配合医生合理氧疗。

8、高热的护理: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者,应用物理降温,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上者,医生根据病人病情给予药物降温,30分钟至1小时后复测体温;让病人多饮水,提高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食或半流食。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保持内衣清洁干燥。

9、病人多饮水,以利痰液的稀释排出;使用祛痰药、雾化吸入;有效的咳嗽咳痰;不能自行咳痰者及时请护士给予吸痰。

10、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受凉,过度劳累。及时增减衣服,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减少异物对呼吸道的刺激,病人尽量戒烟。适当锻炼身体,保持生活规律,心情愉快,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加机体抵抗力。年老体弱和免疫机能减退者,如糖尿病、慢性肺病、慢性肝病、脾切除者可注射肺炎免疫疫苗。慢性支气管炎的健康教育

1、.注意气温变化,防止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季节不到公共场所,以免感染。一旦被感染,应及时治疗。

2.绝对要戒烟,并动员亲属、同事戒烟,以减少烟雾的吸入。

3.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吸入煤油、油烟等各种刺激性气体。

4.适当参与室外活动,如散步、做呼吸操(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吹气球等,有益健康。

5.生活要有规律,保持精神愉快,情绪安定,避免过度紧张及疲劳。

6.哮喘病人应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如吸入花粉、尘螨及进食鱼、虾、海鲜等。

7.加强营养,特别是多吃易咽下而不诱发咳嗽的高蛋白食物。

8.有呼吸困难时,应低浓度持续吸氧(1—2升/分),可在医院吸氧也可以采取家庭用氧.。

9.多饮水,以稀释呼吸道粘液及分泌物。

10.应采取有效咳嗽,排痰技巧。即取舒适卧位,作5—6次深呼吸,再深吸气然后一边抑制呼气一边连续轻咳,使痰到咽部附近时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随后再行腹式呼吸来调整。

11.为避免肺内压力高,应张口咳嗽。

12.保持口腔清洁,在排痰或进食后应充分漱口。

13.有感染症状时应遵医嘱使用细菌敏感性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14.为防止感染别人,咳嗽时应面向无人的方向,将痰咳在手纸上,尽量减少飞沫的播散,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 提供清淡,易消化,足够热量的食物,不易食用鱼,虾,蟹,蛋类,牛奶等易过敏食物。忌酒及过咸食物。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大豆等。消化不良的病人要少食多餐。多吃含维生素A.,C及钙质食物如胡萝卜,韭菜,南瓜,大枣,番茄,青菜等。

2、休息与活动指导 哮喘发作时去半卧位或坐位,可在床上放一小桌,以便患者伏桌休息,减少疲劳。非发作期,应积极锻炼,如游泳,快走,慢跑等,尽可能改善肺功能,最大程度恢复劳动力,并预防疾病发展为不可逆气道阻塞,预防发生猝死。

3、日常生活指导

(1)避免哮喘的诱因:可诱发的因素有:呼吸道病毒感染,室内滋生于床铺,地毯,沙发,绒制品等处的尘螨,动物的皮毛,情绪波动,精神创伤,接触冷空气,剧烈运动,及食用易过敏食物等。哮喘病人应注意针对性寻找和避免接触敏感因素,以免诱发哮喘。

(2)室内不种花草,不养宠物,经常打扫卫生,清洗床上用品,在打扫时患者最好离开现场。避免冷空气,烟雾和灰尘。(3)禁止吸烟,避免接触烟雾及刺激性气体。

(4)多补充水分。急性发作期要多饮水,并进半流质食物,以利于痰液湿化和排出。

(5)随身携带止喘药,学会疾病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方法。要认识哮喘的发作先兆,如打喷嚏,鼻痒等。

呼吸衰竭的健康教育

1.绝对卧床休息,病情恢复后,应按照医生及护士的指导进行活动,避免因活动所造成呼吸困难等不良后果。

2.配合氧疗,了解氧疗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同时注意不要自行调整氧流量。(1-2升/分)

3.饮食上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宜。呼吸困难严重时,宜少食多餐。

4.尽可能地将痰液咳出,并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有效咳嗽,掌握咳痰技巧。

5.预防感冒、戒烟,戒酒。

6.出院后,继续避免诱因,可按出院指导进行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营养,尽量 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

7.若有咳嗽加剧,痰液增多和变黄,气急加重等变化,应尽早就医。冠心病出院健康教育

出院手续的办理事项。出院后注意事项:

1、饮食指导,饮食清淡,少量多餐,切忌过饱。

2、活动方面,在病人耐受的情况下进行一些运动,如慢走、打太极等。注意劳逸结合,循序渐进。

3、保持情绪稳定,忌大喜大悲,保持大便通畅;忌烟酒;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坚持服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药,切勿擅自停药、减量。

5、定期复查,检测各项重要指标,如:血脂、血糖、血压,复查心电图等。

心血管健康教育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4月在我院住院的男性病人176例, 其中冠心病心绞痛73例, 高血压病41例, 心肌炎27例, 心肌梗死15例, 心肌病13例, 高脂血症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 年龄19~72岁, 平均51.22岁;对照组87例, 年龄18~72岁, 平均51.07岁, 两组年龄、病种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与标准

为了区分病人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程度将其分为, 浅认知:对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情发展了解甚少, 缺乏对疾病治疗、预防护理、保健常识;中认知:已知所患疾病, 自动来医院检查, 但缺乏对疾病的治疗、预防、护理、保健常识;深认知:已知所患疾病的危害性, 要求住院接受治疗, 希望接受正规的健康指导, 并且有一定的治疗、预防、护理保健常识。

1.3 教育内容与方式

所有入院者均进入整体化护理模式病房, 由经过系统专业培训 (大专以上学历) 并有5年以上护龄的责任护士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其教育内容以《标准健康教育指导》为主, 包括: (1) 心血管系统各类疾病的诱发因素、简介、预防、治疗及护理原则, (2) 心脏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 (3) 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观察组病人出院前发一份疾病保健指导手册, 同时详细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对照组不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宣教。如果病人主动提出与疾病有关的问题, 护士即提供有关健康教育的资料进行指导。

1.4 效果评价

研究对象在入院和出院评估时同时对心血管疾病认知进行调查, 并通过前后比较, 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2 结果

两组健康教育前对心血管疾病认知程度经行乘列卡方检验, χ2=1.76, P>0.05, 两组对疾病的认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经健康教育, 观察组的对疾病的认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72.16, P<0.05) 。见表2。

住院天数对照组为 (21.11±6.01) d, 观察组为 (17.18±4.91) d, 经两样本均数t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2, P<0.01)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 由此可见, 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行健康教育, 为患者传授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 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纠正病人对待疾病的态度, 使患者情绪稳定, 缩短了病程, 防止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

另外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病, 只能控制, 不能治愈, 需要病人很好的遵从医嘱、长期坚持用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才能有效控制症状, 延缓靶器官的损害, 所以心血管患者的依从性好坏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因此, 在临床护理中, 护理人员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行为干预方式。

参考文献

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心血管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33-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逐步从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向着以人为中心的护理观转变,患者的健康教育的规范化、程序化、个人化随着也得以充分体现。而健康教育是心血管病患者预防的重要干预手段,可激发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1健康教育的要求

通过对我院病患者例心理状况与健康知识的评估,结果显示普遍存在以下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

1.1不良的心理状态

由于疾病长期存在,治疗不易彻底,影响了工作、学习、生活,使患者易出现悲观、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

1.2知识的缺乏

由于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信息来源等因素的影响,使患者缺乏控制诱发因素,预防性药物应用的知识。

1.3不良的卫生行为习惯

由于缺乏卫生保健知识,对自己身体健康不重视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养成了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

1.4气候因素

我院地处高原,高寒缺氧,易致红细胞增多症发生,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阻力随之增高;缺氧可使醛固酮增加使水钠潴留;缺氧使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减少也加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

1.5家庭护理缺陷

由于出院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如工作、学习等,忽视了对住院治疗效果的巩固,导致了疾病的复发。

2健康教育措施

2.1帮助患者克服不良的心理反应(1)控制老年人不良情绪:老年患者因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等,易产生焦虑不安及抑郁等高心理负荷的表现,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时所表现的生物学特征主要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血小板被激活,聚集度增高,全血黏度增高,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2]。故应控制老年人的不良情绪。(2)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易患因素,讲解冠心病的有关知识。老年患者反应迟钝,与之交谈时语速应慢,态度要温和,恰当使用敬语和谦语。做好各种基础护理,给予周到的照料,使患者迅速习惯住院环境,应向患者家属做好耐心解释,使其增强信心,主动配合医院治疗。在宣教过程中,尽量使用安慰性、鼓励性、积极暗示性语言,同时注意与非语言沟通相配合,必要时把冠心病的有关知识传授给家属。(3)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以严肃的工作态度避免各种差错和失误,保持病房安静、舒适、清洁、整齐,有利于患者的疾病的康复。

2.2定期开展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识讲座,设置健康教育橱窗,让患者观看有关冠心病知识的录象,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当护士接患者人院后,應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分析、评估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需求,制定适合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2.3指导患者减少诱发因素,正确应用预防性药物(1)控制和减少诱发因素:鼓励肥胖者减轻体重。避免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摄取高纤维饮食:协助工作繁忙的患者,调整日常生活,做到劳逸结合,养成早睡早起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协助患者制定适应的每天体育活动计划,改善冠状动脉循环等。(2)正确应用预防性药物: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常用药物(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2.4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劝其戒酒、戒烟,饮酒后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加重心肌耗氧;吸烟是引起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最大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儿茶酚胺。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梗死复发或扩大梗死范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起猝死。而用力排便反射性地影响心率和动脉血流量变化而发生意外。在饮食上以少量多餐为原则,避免暴饮暴食、高脂饮食等。

2.5避免受寒地处高寒缺氧,室内保持湿润,避免干燥,注意保暖,阴雨天气是冠心病的一个诱发因素。

2.6指导家庭护理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睡眠、服药、休息,适当的体育锻炼,外出时可随时携带药物(如速效救心丸、消心痛等)及急救卡片(患者姓名、疾病诊断、家庭住址、电话等)以备急用,患者出院后如条件许可可进行家庭随访、电话咨询等。

3讨论

健康教育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了良好的遵医行为,丰富了健康知识,最终建立健康的行为,使之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烦躁、紧张的患者,我们要耐心劝说、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调动患者及家属抗病、保健的积极性,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降低心血管病的再发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骁,主编.健康教育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心血管健康教育 篇4

1、为什么爱斯基摩人很少患心血管疾病?

为什么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会危害心血管健康呢?因为我们食用的脂肪在分解后其实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这两种。饱和脂肪酸中没有不饱和键,碳原子和氢原子结合达到最大值,这会造成它的熔点升高,常温下基本为固态。

在另一方面,我们经常说胆固醇不好,其实胆固醇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会在血液里和脂肪酸,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底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这其中低密底脂蛋白目前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形成因素,它会附着堆积于血管壁,造成血管堵塞甚至硬化,而饱和脂肪酸恰好是形成低密度脂蛋白的元凶。

换句话说,摄入的食物中饱和脂肪酸过多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然而不饱和脂肪酸恰恰相反,它会促进高密服脂蛋白的形成,而高密度脂蛋白又是我们血管清理的好帮手,它能够保护我们的血管,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一开始我们说到的爱斯基摩人,他们的饮食习惯中,深海鱼类占了很大部分的比例,而这种深海鱼类的鱼油中富含着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他们即使摄入了高脂肪和高胆固醇,但是由于摄入的脂肪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所以他们血液中并不易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血管被保护的很好,不容易堵塞,也不易患心血管疾病。

2、EPA和DHA

EPA和DHA是深海鱼油中的ω-3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两种,是人体无法自我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的重要且必须的营养物质。其中EPA主要存在于血液中,而DHA主要存在于视网膜脂质和神经胶质中,这两种比较重要的脂肪酸是我们需要主要关注的营养物质,下面我们主要来看看它两的重要功能。

3、DHA与母婴健康和婴儿发育

由于DHA是人脑神经脂质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最先被大脑利用的脂肪酸,而且是大脑生长发育的必须物质。由于婴儿自身并不能合成DHA,只能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所以如果母亲自身DHA缺乏,会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不完全,神经中枢代谢缺乏,脑细胞发育不完善。此外,由于DHA是视网膜的重要成分,它的缺乏也会影响婴儿的视力发育,可能会造成视力发育不完善,视力下降。

补充DHA可以提升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和视力发育,同时也能避免老年痴呆。

4、EAP和DHA预防心血管疾病

之前已经详细的说过了关于爱斯基摩人为什么很少患心血管疾病的例子,EPA和DHA这两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是预防心血管疾病,软化血管的重要帮手。

5、抗癌症增强免疫作用

EPA和DHA可以抑肿瘤细胞的产生,生长和转移,DHA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促进自由基和易氧化物转化为新物质,以此来抑制癌症。

6、总结

缺乏DHA和EPA会造成:婴幼儿智利发育不完善,视力下降,中枢神经调控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提高,老年人易患老年痴呆。

由于部分国家地区水质被工业污染,而鱼类体内的污染物质会逐级堆积,所以从一些污染地区鱼类身上提取的深海鱼油可能会伴随着污染物质一起摄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就是咨询我咯,我会用我所学为大家推荐最合适的营养物。比如我们可以用下面这款从海藻中提取的DHA,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咯。

心血管内科实习方法 篇5

一、本学科研究范围及进展

㈠、学科研究范围

心血管内科是研究心脏及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和其他与心血管相关问题的学科。它包括心血管系统解剖学、心血管系统生理学、心血管系统病理学、心血管系统诊断学、心血管系统药理学及心血管系统治疗学等。

㈡、本学科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及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技术和水平及防治效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高血压病方面,遗传因素及钠盐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在冠心病方面,内皮细胞损伤及平滑肌细胞的移动与增生和载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对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在引起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的研究使长期应用小剂量阿斯匹林预防再梗塞及不稳定心绞痛发生心肌梗塞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采取了经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栓溶解疗法或紧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使急性心肌梗塞的心肌梗塞范围显著缩小,死亡率显著下降。心肌电生理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复杂心律失常的产生机制。介入心脏病学的开展更是使心血管内科的治疗方法出现了革命性的进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冠心病的自然病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应用可以非开胸治疗二尖瓣狭窄,射频消融的应用可以替代既往复杂的外科手术才能治疗的预激综合征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此外,射频消融在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在心肌病的研究方面,病毒性心肌炎及慢性病毒感染与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也得到了证实。

㈢、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心血管疾病是一个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将会进一步增加。对高血压、冠心病的预防研究工作将需要更大的投入和重视。高血压病的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应当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急性心肌梗塞的预防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问题也将是冠心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此外,介入性心脏病学这一新兴学科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二、本学科的特点及实习方法

㈠、本学科的特点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形态及功能的完整与人体其他器官的功能的维持密切相关。同其他学科一样,心血管内科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心血管疾

病急危症多变化快,需要在短期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药物治疗复杂,需要对心血管药物全面准确的掌握;对其他系统器官影响大,需要了解其在其他器官的相应表现;辅助检查多,需要掌握有关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检查及其他有关实验室检查等;操作多,需要反复实践及掌握。

㈡、本学科的实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心血管内科的实习应掌握病史的采集及正确的体格检查和了解心电图的记录和阅读、胸部X线的阅读、超声心动图结果及其他各种实验室检查的判断等。

病史的正确采集可以取得重要的诊断线索,是利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断目的的方法。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和心慌、昏厥和头晕、乏力、咯血、紫绀及水肿等。对其症状的询问应尽可能的详尽,以提供最多的资料信息。如胸痛的询问应包括以下各项:①部位:起源部位及放射部位等;②性质:隐痛、压迫样痛或绞痛等;③程度:严重程度、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等;④胸痛的缓解和复发:发生时间,与活动和情绪的关系及缓解方法等;⑤诱因:造成胸痛加剧和减轻的因素等;⑥胸痛的伴随症状:焦虑、出汗、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⑦对各种特殊治疗药物的反应:如对硝酸甘油的反应等。

硒与心血管疾病 篇6

硒与心血管疾病

微量元素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入,尤其是硒(Se)元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更令人瞩目.18瑞典化学家Berzelius发现了硒元素,1957年美国科学家Schwarz和Foltz发现从酿酒酵母中分离出的`生物活性因子Ⅲ(Se)能够预防大鼠膳食性肝坏死,并提出硒是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1973年采用示踪技术证实,硒是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基本组成成分,同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硒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也将硒列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作 者:李景岩 张爱君  作者单位:李景岩(白城师范学院,白城,137000)

张爱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布氏菌病预防控制基地)

刊 名: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ONTROL OF ENDEMIC DISEASES 年,卷(期):2007 22(6) 分类号:O613.52 关键词: 

心血管健康教育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5例糖尿病并心血管病变临床资料并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9例)。前者男女比例21∶15,年龄54~75岁,平均(64.17±2.75)岁;病程1~11年,平均(6.03±1.89)年;后者男女比例23∶16,年龄55~76岁,平均(65.25±2.97)岁;病程2~13年,平均(7.09±2.06)年。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药物服用指导、生命体征检测和生活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结合健康教育:1疾病讲解:结合图片、文字、口头讲述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识、治疗内容,满足患者治疗知情权。2饮食指导:合理安排饮食,讲解饮食搭配规律和好处,叮嘱患者三餐定量定时,多食高蛋白、纤维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及水果蔬菜。3运动指导:制定合理运动计划,给予正确锻炼指导。4心理疏导:加强护患交流,给予精神支持,叮嘱家属给予患者感情寄托。护理中需定期检测患者血压、血糖并给予药物控制。

1.3观察和评定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服药依从、自理、随访、疾病认知),总分10分,与疗效成正比;以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总分100,与疗效成正比。

1.4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SPSS 20.0的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数用例数(±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各项指标评分均较观察组评分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组间比较,aP<0.05。

2.2两组GQOLI-74指标评分比较

对照组生理机能(71.86±3.58)分、精神状态(72.41±3.63)分,观察组分别为(82.59±3.24)分、(83.75±3.16)分;对照组评分均较观察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具有潜伏期长、发病急、病情危急的特点,尤其可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3]。目前,对于糖尿病伴心血管病治疗临床多以药物控制为主,但受病痛折磨和老年人身体质量下降,其心理状态和机能等均会遭受严重侵害,从而导致情绪异常、依从性差的局面[4]。对此,临床辅以护理结合健康教育,以增加患者疾病知识,提高治疗意识。该研究现就其在治疗中取得的护理效果做回顾性分析,以期为老年患者护理方案选择提供借鉴依据。

该研究中,护理后对照组在服药依从、自理、随访和疾病认知评分上均较观察组低,其生理机能、精神状态评分也低于观察组;由此证实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健康教育是指向患者普及多方面健康知识,如疾病和治疗内容普及,可增加患者疾病认知度,提高预防意识,消除其对治疗的不安心理;饮食合理搭配能补充患者机体营养,改善体质;适当的运动能增加患者体能,提高治疗承受力;心理疏导是通过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和支持,以抚慰其焦虑、担忧的负面情绪,家属关心是消除老人孤独和寄托感情的重要方式[5]。通过健康教育护理,老年患者可以身心愉快的度过治疗期,且康复效果良好。受例数限制和外界因素影响,该研究尚未对患者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作详细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综上所述,给予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患者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樊慧霞.探讨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病患者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31):116-117.

[2]高翔.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其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2):4663-4666.

[3]梁月艳.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0):242-243.

[4]唐曼秋,宋峥艳.探究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8):120-121.

重视血管健康 警惕血管斑块 篇8

随着心肌梗死、脑梗塞病人的逐年增加,我国相关领域专家在今年倡议发起了首届“5·18血管健康日”活动。自此以后的半年时间里,“重视血管健康,警惕血管斑块”一直都是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早评估,维护血管健康

什么是血管斑块?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胡大一教授说:“这是血管内皮有损伤时,过多的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壁,形成的一种医学上能够检测的粥样斑块。”

关于斑块形成的原因,要追述到20世纪初。那时,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含量过高就会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并加快衰老。1909年,又有科学家进行了另一个实验,结果发现,那些被喂养大量富含蛋白质食物的家兔的动脉内壁出现了类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变,进一步证明了“蛋白质导致斑块形成”。不过,仅仅一年后,一个名叫温道斯的德国科学家就开始挑战这个传统观念,大胆预测,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一个潜在原因,因为他声称自己在研究人体尸解标本时发现,粥样斑块内沉积着大量的胆固醇,是正常血管壁胆固醇含量的20~26倍。但是,这个具有非凡意义的研究结果所引起的关注度却极其有限。又过了3年,一位名叫阿尼茨科夫的俄国病理学者改用从蛋黄中提炼的纯胆固醇效仿1909年那位科学家采用过的实验方法来喂养家兔,发现用纯胆固醇喂养的家兔的主动血管内壁,无论是外观还是显微镜形态都和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态高度一致——家兔的主动血管内壁布满了脂质条纹,而脂质条纹正是粥样斑块的早期形态。由此,“胆固醇导致斑块形成”的观点正式确立。

血管本身具有内皮细胞,一般情况下,如果内皮细胞正常,胆固醇要钻进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内皮细胞的损伤,是造成动脉硬化的第一个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抽烟、高血压、糖尿病都可能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都是引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另外,血胆固醇升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人体的血液中,含有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一定量的脂质,如果这些脂质的含量增高,就变成“垃圾”存留在了血管中,这其中,低密度蛋白胆固醇增高是导致斑块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这一类的胆固醇被氧化以后,将会严重损伤血管内皮造成严重损伤,因为内皮细胞会因此变性、坏死和脱落,直接导致血管内皮的功能受影响。而一旦血管内皮损伤,相关血管内皮下层组织就会暴露出来,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液中增高的脂质,就会通过这些受损的内皮,进入到血管壁并沉积在血管内皮下。这样一来,血管内皮就会增厚、变硬;而与此同时,发挥止血功能的血小板也迅速黏附、聚集于受损处,使血管内皮变得更厚、更硬——于是,粥样硬化斑块便逐渐形成了。

就血管壁而言,没有斑块时是光滑平整的,有斑块附着在上面时则像平地隆起了一座活火山。一方面,这活火山似的斑块逐渐往上冒,很显然会造成血管腔变窄、供血不足,发展到后来还会完全把血管堵塞住,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塞。而另一方面,硬化斑块表面的包膜在酗酒、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血压突然升高等情况下会突然破裂。而斑块一旦破裂,斑块底下的胆固醇、脂肪就暴露在了循环的血液当中,血液里面的血小板就会粘到破裂的斑块上面,形成一个血块。如果这个血块把血管完全堵死了,发生在冠状动脉,这个血管供应的部分心脏没有血液供应了,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如果是脑血管被血块堵住了,就发生卒中,引起半身不遂。动脉硬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发生在冠状动脉,主要是引起心绞痛,斑块破裂以后会造成心肌梗死;一旦脑血管斑块破裂,血栓堵塞以后,就会发生脑血栓。

“人体血管内的斑块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血压、生活方式、情绪、年龄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血液中的脂质含量,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所以,胡大一教授提醒大家:“警惕血管斑块,应从评估血管年龄,检测胆固醇开始,坚持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评估、早干预,更好的维护血管健康。”

早了解,认识病理形态

“长期高胆固醇血症导致的动脉粥样斑块是引发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后果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中的斑块是威胁生命和健康的隐形杀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心内科副主任、高血压研究室及高血压病房主任孙宁玲教授在谈到斑块的危害时指出:“在正常的血管表面,都有一层非常光滑的内皮细胞,血液在里面流动不会产生堵塞。然而,如果血液里面的胆固醇钻过了有损伤的内皮细胞沉着到血管壁里,就会造成血管壁的增厚;如果血管壁越来越厚,逐渐就会长成一个斑块,突出到血管腔里面去,这就是动脉硬化。随着胆固醇沉着越来越多,再有纤维增生,斑块就会越来越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累积变大是有个过程的,患者不一定能感觉到胸闷、胸痛等症状,去检测胆固醇,也不一定高。而正是这些不稳定斑块,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瞬间堵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猝死、中风等。这正是我国每年高达30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突然破裂,但却不会突然形成,在其逐渐形成的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几十年的过程中,最早处于脂质条纹时期,斑块尚未形成,不会引发临床症状,但有可能逐渐发展成为纤维斑块,造成动脉管腔狭窄,血流不畅。纤维斑块在脂质沉积过多以后,斑块的中央基底部常常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发生变性、坏死而崩解,这些崩解物与脂质混合在一起,看起来就如同黄色米粥一样,于是就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导致三种病变影响血液流动:“血管弹性下降、破裂,血液溢出血管”是第一种病理形态,这个时候,许多脑溢血患者为什么会脑血管破裂?就是因为斑块降低了血管弹性,使血管变脆了,不能承受血流的冲击造成的。“血管管腔变窄,阻碍了血液的流动”是第二种病理形态,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理形态。正常情况下,血管的内皮是光滑平整的,能够最低限度地减小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而一旦表面产生了突起的斑块,就像高速路变成了机耕小道,增大了血液流动的阻力,降低了血液流动的速度。这种状况下,器官组织因为不能够及时得到血液供给,必然会引发心肌缺血、脑缺血等疾病。“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然后完全堵塞血管”是第三种病理形态,之所有造成这样的后果,是因为随着斑块逐渐变大,表皮变薄直至最后破裂形成血栓,血管管腔被完全堵塞住了,彻底切断了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最终导致心肌梗塞、脑梗塞等急性心脑事件发生。

早干预,重视继发病变

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一般来说“起源在少年、植根在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人的血管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随着人体的生长而生长,也必然随着人体的增龄而老化。美国《循环》杂志曾经公布了一种估算血管年龄的方法,可以根据性别、年龄、胆固醇水平(或用身高体重指数BMI代替)、血压、糖尿病史和吸烟史等数据,获知一个人的血管年龄和实际年龄相差多少,并预测未来10年内这个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低。人们通过血管年龄的计算,可以了解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健康的密切关系,进而早期干预超龄风险。

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干部保健处处长刘梅林教授认为:“心脏疾病、供应心脏本身血液的血管(冠状动脉)疾病、和从心脏发出的血管的疾病,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血管疾病。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存条件不断改善,各种传染病、尤其烈性传染病已得到控制,而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已变成非传染性疾病;与此同时,非传染性疾病也成了人们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我们国家,心脑血管病是第一位死亡原因,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22秒钟就有一个人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致残。而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每死亡3人,就有1人的死因是心血管病。目前,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死因排在第5位与第6位,预计到2020年,则会上升到第1位和第4位,全球心血管病死亡率将增加50%,高达2500万人。不过,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都表明,人类在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上升的严峻局势面前,并不是束手无策的,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所以,让血管保持年轻,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最重要一点就是防止血管‘生锈’。5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应该至少每年检测一次胆固醇,将总胆固醇水平控制在5.18毫摩尔/升以下;已经患者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的人群,则应该在合理膳食、减轻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降低血压的基础上,坚持长期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坚持每3到6月检测一次胆固醇。”

刘梅林教授在这里说的“锈”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上一篇:早会励志小故事下一篇:渝安监发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