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的描写方法

2024-05-30

景物的描写方法(精选10篇)

景物的描写方法 篇1

景物描写的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歌中写景时常用修辞及作用:

a、比喻:对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景物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b、拟人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c、夸张为了强调和突出,通过对景物形象的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景物的特征。

2、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例1: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例2: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例3: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例4:“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例5: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三句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这一句是静景描写,第四句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这一句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4、虚实结合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例1: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像中美好的仙境。例2 :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写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例3: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例4: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例5:

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5、五:渲染(绘色绘声绘形)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例1: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例2: 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例3: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6、观察角度的变化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例1: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写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后两句描绘的秋山近景。例2: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白描工笔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那么,白描法绘景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它要求的是既简洁,又传神。

如:《江中口占》》荒江鸥浪远,薄暮水云低。千里一帆过,凭舷风满衣。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总结方法:

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 这首诗

1、先判断采用什么方法;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该方法达到的效果;

3、还应考虑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或某几句)是怎样(或如何)写景的? 赏析下面这首诗歌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主要采用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凄凉的环境。后两句写想象未来相会时的景况,描绘了一幅良宵美景图,含有欢聚的情绪。离愁是实,欢聚是虚。形象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分析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极其效果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夜静的赞美,诗的前三句都在着力刻画“静”,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感觉恰好相反,以动破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抒 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 万 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这首词在歌咏荷上雨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下片将雨滴比作真珠、水银,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

这样写使得所写景物生动、形象,很富有动感。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用语言概括这首诗使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画面.答:用白描手法,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

景物的描写方法 篇2

一、有角度,分层次。

任何一处的景物都不能一眼尽览,总需要多角度地审视,才能给人留下总的印象。我们要把景物完整地再现出来,就需要多角度来描绘。

1.把整体分解开来描写。这种方法如同剪贴画,由一块一块的部分拼凑成一个整体,让读者领略其全貌。对于春光来说,我们都领略过美,但我们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现这个似实实在在但又很抽象的精灵。朱自清的 《春》 就用分解法来描写,分解成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的图画,然后组合成整个春的景象。

2.超越时空的描写。许多景物的特色与全貌,并不是作者一时一地能完全掌握的。比如四时的变化,方圆几十里的地貌状况等,但要想反映它们的特色,就需要超越时空来描写了。 比如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样,读者不仅了解了一时的景色,而且四季佳景,晦明变化都能一一观赏到。

3.恰当的顺序。我们观看景物一般是从外到内,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我们描写景物,目的就是让读者和我们一样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在写景时,我们应考虑到并尊重观赏者的习惯,按照这样的顺序去描写。

二、突出特征,工笔细描。

人们对西湖、玄武湖和昆明湖都流连忘返,究其原因就是它们各有自己的个性。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景物的独特的个性与风采了。姚鼐 《登泰山记》 有一段关于日出的描写: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同样描写日出景象,现代作家刘白羽却是描写从飞机上见到的日出景象: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江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原有的暗影都被它照明了。这是触目惊心的壮观景象。同是描写日出,不同的环境之下,不同的人描写也不同,这就需要作者细心观察,突出景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才能使描写的景象不同于别人,而给人一个崭新的世界了。

三、化静为动,引起共鸣。

平常我们看到的景物大多是静态的景物,如果把它们原样不变地搬到作品中,就不会给人太大的美感了,给人的只是一种死一般的沉寂和令人窒息的气氛。这就需要有动态描写。如梁朝吴均的 《与朱元思书》 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样就把景物写活了。朱自清 《春》 中也有,如“花散在草丛里,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多么生动的情景啊!

当然,有时也要创造一个宁静氛围,一个寂寂无声的环境那又怎么能把景物写成动的呢?如朱自清 《荷塘月色》 中关于树的描写:“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棱棱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这凝固得像是铁柱一样的树木,又是为了创造宁静气氛的需要了。

四、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 篇3

凡是景物描写都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或时间或空间)。抓住重点景物突出景物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白描法

白描就是对景物进行描写时不修饰烘托和雕琢,只将景物主体客观呈现在读者眼前。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给人以形象感的同时增强真实感,使人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湖心亭看雪》(张岱)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个句子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它不求细致与文饰,只求神似和形象,写出典型的轮廓和气质。

二、使用修辞法

在描写景物时为使景物真实生动,往往在描写中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写景时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比喻的修辞可以使景物具体形象。拟人可以使景物活灵活现,富有生命的灵性,景物更有感情。排比则使景物给人以更大程度上的感染力。

《济南的冬天》(老舍)中“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段描写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动人的景色。表达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三、感觉组合法

人类通过各种感官感受认识自然环境,耳闻目睹,皮肤接触,舌品鼻嗅,世界才在我們眼前变得多彩起来。景物描写前除了用眼睛观察之外,还要用其他感官去感受,之后将景物根据需要表述出来。在以视觉为主的描写中辅以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这样有些无形事物(比如空气、风、声音、味道)才能被描写得更具体。

《春》(朱自清)中“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段话中成功的运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勾画出一幅美妙动人的春风图,使人如在田野里沐着阳光吹着微风一般轻松惬意。

四、色彩搭配法

为了将景物描写的更美丽,突出视觉的色彩搭配是很好的方法,使画面色彩鲜明更具视觉的冲击力。

《紫藤萝瀑布》(宗璞)中“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这段描写中“淡紫”“紫”“银”给读者很强的色彩感,使人觉得藤萝花开得无比的辉煌壮丽。句中同时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五、动静结合法

以静止的景物和动态的景物相互映衬,可以使景物更具活力和画面真实感,以动写静更显寂静,以静写动更显动感,会使景物灵魂活泼。如八下的《社戏》(鲁迅)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句中以静止的山来写飞速前行的船,写出“我”与小伙伴月下行船去看戏时的愉快迫切的心情。

景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多读多悟才能得法。写作中也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景物要与感情结合起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样才能使景物产生动人的效果,才能使景物描写为中心服务。

景物的描写方法 篇4

我的小弟弟

我有一个五岁的弟弟,叫小强。别看他小,但是很愿意帮助人。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我和弟弟到附近的公园里去玩。这里的景色真美呀!

假山威武地耸立着。柳条在微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花儿鲜艳夺目,竞相开放。弟弟拿起一块小石片,侧着身子,举起右手,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往河里一投。小石片在水面上前进,激起了层层浪花,好像一艘快艇全速前进!

我们在儿童乐园玩的时候,忽然弟弟不见了,我非常着急,找了半个小时之后,才发现了他。一问,才知道他去帮助一位小妹妹找妈妈去了。原来,他在玩的时候,发现一位小妹妹在长椅上哭着找妈妈!于是,弟弟领着小妹妹去找妈妈。他们到假山,绕葫芦池,过长廊,转了不少地方,终于找到了小妹妹的妈妈。阿姨高兴地对弟弟说:“谢谢你,小朋友!”边说边从包里拿出来一袋糖果。弟弟连忙说:“我不要。阿姨,再见!”说完就跑开了。听了他的话以后,我真高兴,说:“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小雷锋!”弟弟羞涩地笑了,又跑去玩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都非常高兴。弟弟边走边唱,活泼、天真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树上的鸟儿欢乐地唱着,池塘里的青蛙高声地叫着,好像在说:“小弟弟,好孩子!小弟弟,好孩子!”

这篇短文先后两次描写了景物。开头通过描写景物,既衬托出我们游玩时的愉快心情和弟弟的聪明、灵巧,也为下文弟弟领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妹妹找妈妈写清了环境;结尾通过描写“树上的鸟儿欢乐地唱着,池塘里的青蛙高声地叫着”,不但渲染了当时的气氛,表达了我们痛快、高兴的心情,还巧妙地赞誉了弟弟乐于助人的品质,突出了短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短文,也提醒我们:

(1)穿插景物描写,目的一定要明确。景物描写,一定要为文章主线、为中心思想服务。只有这样,写景物才有用途,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脱离中心主题,为写景而写景,不但不能为全文增色,而且会使文章啰嗦、庞杂。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人记事时,对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自然景物,要有一个“优选”的过程——要拣与事情、人物、中心关系最密切的景物写进文章,同时要考虑清楚插写这些景物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2)穿插景物描写,时机一定要适宜。可以在文章开头写景,也可以在文章结尾写景,还可以在文章中间随时插写景物。总之,要随着情节的展开,在叙事、表现人物的需要处和关键处进行景物描写。

(3)穿插景物描写,形式一定要灵活。可以是简短的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还可以是一两个词语。总之,在写人叙事的文章里,景物描写是表现主题思想的辅助手段;因此要做到简练、适可而止,不要过多地描写景物,以免冲淡文章主要情节。

【思考练习】

(1)在写人记事(含活动)的文章里,插写景物都有哪些作用?如何通过插写景物突出中心思想?

景物描写的作用 篇5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再如《一面》中第5段“门外,细雨烟似的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当时的自然环境,也暗含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驿路梨花》中的开头部分“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向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句话写出了山高、山大,同人物当时反映出当时人物焦急的心情。

又如该篇课文第六段“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

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优美的景物衬托出人物愉悦、轻松的心境。

三、展示人物性格

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① “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 ②“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③“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烈日下的景物描写和暴雨中的景物描则展现祥子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同样的悲惨的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故事主题。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听潮》中大海上遗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嵌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

景物描写的诗句 篇6

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4、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王维《送别》

8、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卢纶《长安春望》

9、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1、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12、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1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4、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5、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16、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1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1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9、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0、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23、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

24、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5、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2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2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8、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张岱《湖心亭看雪》

29、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3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1、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3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3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34、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3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6、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37、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x北楼》

38、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3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40、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41、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陈与义《登岳阳楼》

4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4、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45、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4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4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48、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49、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50、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51、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5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53、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5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55、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56、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57、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58、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59、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0、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61、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6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64、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5、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香严闲禅师》

6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67、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68、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69、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70、竹竿何袅袅,鱼尾何kk!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卓文君《白头吟》

7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7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73、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74、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

76、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77、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78、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7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景物描写与思维能力的提高 篇7

一、景物描写的手段和方法

学生作文最突出的缺憾是生活气息不足, 即缺乏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和对生活独到的感受, 这一点在学生写景的片段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忽略了这一点, 写出来的作文缺少生活性、没有现实意义。有的学生甚至不明白景物描写的作用, 往往是为了使文章文词优美, 随心所欲、风花雪月地乱写, 甚至把网络上一些含义模棱两可的词汇也搬出来, 使景物描写成了与全文主题无关的多余文字。

人们常说:作品来源于生活, 这其中也包括了“作文源于生活”。当然, 限于学生的局限性, 还不可能完全到社会生活中去, 但是可以走进大自然, 去观察景物, 去描写景物, 进而引导学生从景物描写中感觉、体会写景并不是孤立的, 它常常同写人、叙事、抒情结合在一起, 用以创设环境气氛, 烘托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也可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 思考一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深层次问题。

景物描写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 在作文时由于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经过实践, 笔者认为, “移步换景”是指导学生景物描写的理想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抽象、描写和思考等步骤来实现。

笔者去过雁荡山, 那里有一处景观就叫“移步换景”。在大龙湫景区有一座耸立的岩峰, 峰顶一道似裂非裂的纵纹, 状如直立的鳄鱼, 从入口处开始这座巨岩从不同方位、不同视角, 随脚步移动变幻。先是如鳄鱼, 高高地昂起头, 我想应该叫“鳄鱼拜月”, 而别人说叫“朝天鳄鱼”, 神形极为酷似。然后巨石顶端一道裂隙从上贯下, 尤如巨斧劈开, 形成两片, 一片较粗, 一片较细, 如剪刀双刃, 称为“剪刀峰”。再向前行抬头仰望, 却又形如啄木鸟, 正伸出巨嘴, 啄咬树木。再一会儿又变成熊的形状, 正憨态可掬地昂首向上爬行。及至走过后回望, 剪刀不见了, 变成了一根擎天石柱, 再过一会儿擎天一柱又变成了“海上风帆”等等, 每走几步, 景色就大不相同, 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描述类似的景象, 首先要用心观察, 抓住景物特征去描写。让学生懂得观察景物顺序, 抓住景物特征, 知道大自然的景物千姿百态, 一切景物都以不同的特征客观存在着。一般情况下, 景物的特征可包括景物客观存在形式状态、景物的静态与动态;各景物之间相互所占空间位置的大小关系, 包括它们的长短、大小、高矮以及与周边环境的依赖关系等等。

其次要充分利用想象和联想, 即对所观察到的景物进行形象和抽象的思考, 把它与直观形态和被抽象后的形态在头脑中反映出来。一般来说, 很多景物是“三分形象, 七分想象”, 我们关键是引导学生在把握三分形象的基础上抽象出那七分形象来, 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把观察到的景物巧妙地进行取舍, 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第三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 把观察到的景象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出来。灵活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 能够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文学性、表现力和感染力。善用修辞是使作文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运用比喻, 生动鲜明;运用比拟, 形象逼真;运用排比, 气势贯通;运用对偶, 整齐优美;运用设问, 发人深思;运用对比, 形象分明。只要运用恰当, 景物描写就会非常精彩。最后根据文章整体的需要可以引申一些感性语言, 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二、在景物描写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 在思考中提高。

第一, 通过对景物的观察, 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地去观察景物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会增加学生观察思考的自主性。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景物, 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 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使景物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要启发他们观察主要的现象与环节, 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 展开创造性想象, 具体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训练, 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第二、通过观察和联想,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对景物观察的结果可以是直观感觉也可以是思考联想。前者可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 后者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观察时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可按时间顺序观察, 也可按方位顺序观察, 如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观察顺序, 通过仔细观察, 抓住景物特点。也可以通过形态、颜色、动态、静态等方面掌握景物的特点。在观察景物时, 引导他们头脑中带着“抓特点”的意识, 边观察边思考, 看看景物之间相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仔细观察, 多中取异、平中见奇, 在每一处方位选择有特点、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再引导学生根据景物上提供的内容展开形象的联想, 用发散的思维去联想, 按着“三分形象, 七分想象”的原则, 在时空上进行幻想, 再把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时候, 就可能会出现一个神奇的画面。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画面就会使文章的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有词可写便轻易地把“死图”写成“活文”。当看到学生一篇篇想象合理、内容生动的作文时, 不能不感叹培养抽象思维的重要性。

第三, 通过观察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观察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思考, 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 激励学生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通过观察和思考, 引导学生立体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锻炼学生写作尽可能找出多种方案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同样一个作文命题, 因思考的角度不同, 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一样, 古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爱思考、善质疑是求异思维的主要特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之后, 多答案、多结论的情景就会出现。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探讨, 培养学生勇于求索的精神, 鼓励学生敢想、敢思考、敢下笔, 敢于提出与人不同的观点和结论。

第四, 通过景物描写, 开发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移步换景对着观察角度的不同和时空的变化, 景观在人们眼中的映像也不尽相同, 所谓人走景移, 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会是另一番景象, 一个全新的画面。对于移步换景, 笔者有两种思考, 一方面是随着脚步的移动, 可观赏的风景也各不相同, 展现在你眼前的是风格迥异的景象;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风景, 由于视角的变化, 也会让你感受到一个景观的不同侧面景象也是不相同的, 让你感受到事物变化的多样性。

三、结语

学生成长过程的每一个脚印也都是一道风景, 怎样欣赏这道风景, 角度的不同, 思维方式的不同, 认识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把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融入到作文教学当中,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勤于观察和思考, 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有目的地进行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自然可以实现妙笔生花。

摘要:让学生的思维习惯融入到作文教学当中,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勤于观察和思考, 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有目的地进行练习, 就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进而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景物的描写方法 篇8

答:在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特点的文章中,常常采用所谓移步换景的方法,也就是到一个地方写一种景色。《颐和园》中描写景物乍一看是按:“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这样的游览顺序来介绍的,但在实际描写中,却藏着丰富的变化。

首先是对万寿山上的描写。“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写的却不是山脚的景色,而是“抬头看”,写了半山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却不写山上,反而“向下望”去,写山下树丛掩映的黄的绿的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写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写了眺望远处的城楼和白塔。这样看起来,其中的“移步”与“换景”不相一致,甚至有点对不上号,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这正对应着颐和园的特点。因为颐和园是一个皇家园林,它的占地面积和精妙设计,都不是一览无余的。如果站在山下写山下,就会被树丛遮住平视的视线,只能看眼前的景色,不能看到更多更远的景色。这样写显然是难以表现出这个面积庞大的皇家园林的气势。此时,抬头看到山上的景象,又恰巧表现出佛香阁、排云殿在颐和园中的突出位置。而在山上写山下,使那在山下只能一处处看到的景色尽收眼底,形成整体的印象。这就是在俯仰之间上下互见的妙处所在。

其次是对昆明湖的描写,并不是集中在一处的。文章先说在有名的长廊里就能感受到湖上吹来的“使人神清气爽”的风,似乎在说昆明湖上宜人又迷人的风光招引着游人去观览。接着从俯视的角度站在山上远望昆明湖的静和绿,所以用“像一面镜子”和“一块碧玉”来形容,显得恰如其分。最后才下山来到昆明湖边驻足,近看昆明湖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昆明湖的独特与迷人。如果作者不是这样巧作安排,而把“微风”与“静”的描写都放在“来到湖边”集中写,“微风”与“静”的效果就难以自圆其说了,那么昆明湖会因之失去一分妩媚与动人。

总之,《颐和园》的景物描写,既按一定的游览顺序进行,又在具体描写中根据景物本身的特点,运用上下互见的方法,让所表达对象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这种方法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在描写景物中认真学习借鉴。

描写景物的诗. 篇9

描写景物的诗

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杜甫《绝句二首》

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昌龄《出塞二首》

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春日》

4.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苏轼《定**·三月七日》

5.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6.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7.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许浑《咸阳城东楼 》

8.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9.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林升《题临安邸》

10.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

12.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3.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14.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定**·三月七日》

15.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16.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柳宗元《江雪》

17.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8.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0.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望庐山瀑布》

21.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李白《清平调·其一》

2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

23.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2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2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7.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8.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29.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30.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1.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

3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3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

34.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王维《终南别业 》

3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

3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37.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38.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9.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0.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晓》

41.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志南《绝句》

42.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题都城南庄》

4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44.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45.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6.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47.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50.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行路难·其一》

5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5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5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55.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56.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57.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58.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59.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60.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6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登科后》

62.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

6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64.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65.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苏轼《定**·三月七日》

66.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岳飞《满江红·写怀》

67.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8.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69.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70.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7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贺知章《咏柳 》

72.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虞世南《蝉》

7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杜牧《赤壁》

74.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75.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李白《望庐山瀑布》

76.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77.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杜甫《绝句二首》

描写景物的句子 篇10

2. 夏天也跟着来了。风儿仿佛是个羞愧的姑娘,迟迟不愿露出真实的面孔,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终于,在人们焦急的盼望中,风儿露出了她羞怯的酒窝。只要你在炎炎烈日下认真地看,仔细地感觉,你会发现它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柔柔地,暖暖地轻抚过每一个人。

3. 夏天的风,不紧不慢地,跳着,玩着,时而高飞,时而低掠。它为可爱的树叶奏乐,为文静的小草伴舞,为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带来清凉和爽快,抹去烦恼和急躁。它闯进了一切事物的心扉,为这个热闹非凡的世界增添许多乐趣。夏天的风,像妈妈亲切的双手,包含着温情除去了尘世间的一切焦躁。

4. 风儿撒下一朵朵晶莹的小雪花,像仙女一样的雪花们,在风的带领下,把最美的一刻献给人们,然后手拉着手,一起去关怀那冰凉的麦子,用自己,为麦子们盖上棉被。看,她们把世界装饰的那么美,真是一个个顶尖的设计师啊

5. 春风好像会变魔术,她一会儿把春姑娘变成黄色,一会儿把春姑娘变成粉色,一会儿把春姑娘变成绿色,只要春风吹过光秃秃的迎春花枝头时,春风就把春风姑娘打扮成娇艳的黄色,啊,迎春花才开了!看清楚了吗?听清楚了吗?春姑娘就是这样变“春天”的!

6. 风吹过,带来了无穷的思想。风无影而实存,充满了令人领悟的味道。伸出你的双手领悟风带来给你生命的含义。风在昭示着什么?放宽自己的胸怀,扩展视野,将自己的情感寄予风,让它如风一样自由洒脱。不必害怕,如风一样,大胆地向前进,抛开世间的荣辱,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路。

7. 朋友,仔细聆听风的声音吧,那是世界上最纯净的声音;寻找风的痕迹吧,找到生命的根本;跟随风的脚步吧,让他带着你穿越人生的长河。感受那风的呼吸,感受那风的跳动,感受那风的澎湃与激昂,或许他就在你身边……

8. 你看,秋风让月季花穿上粉色的衣裳,就像一个个孩子灿烂的笑脸,在秋风中点头、微笑。他让桂花穿上银白色的衣裳,像一簇簇美丽的礼花,在清晨绽放,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他还让田野穿上了金黄色的衣裳,稻穗随风舞荡,像金色的海面上翻起的阵阵波涛……

9. 渐渐地,风累了,它停止了发泄,突然,它发现人们在齐心合力地扫着落叶,清扫着它刮来的污物尘土,于是,风安说地合上了双眼,等待着,等待新的一年的到来。

10. 枫叶被风吹了下来,落在湖面上,枫叶被风吹了下来,落在湖面上,荡起层层涟漪,枫叶转了几个圈,才安安静静的飘在水面上,顺着湖水,慢悠悠地随着风流向另一个地方。

11. 微风中的细雨,斜斜的有点调皮,细雨中的微风,嘘嘘的有点诡异,就像可爱的金童玉女,看似争执的不可开交,却没有半丁点的杀伤力,软软的小手,嫩嫩的小脸,总令人充满了呵护和怜惜,心底坚硬的一隅开始瓦解,看来,选择在微风细雨中调节心态,倒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12. 秋天的风是秋姑娘的使者,她带着清凉和美丽,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把秋天带来了!

13. 秋天的风,像五彩的梦,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人们带着丰收的喜悦,畅想着来年的收获和希望。秋天的风,像希望的火种,给我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我也要有新的收获。秋天的风,给大地和人们带来了美好的一切。

14. 秋天的风,有一根神奇的魔法棒。它来到果园,把果树上变满了又香又甜的果子。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紫红的葡萄,橘红的柿子。真想让人们去快点摘它呢!

15. 春天的风是暖暖的风,他替我们驱走那冷得我们刺骨的寒风,暖了你我柔弱的身体。他还为我们带来了朝气蓬勃的花草树木和动物,让大地呈现一幅漂亮的春天美景,也增添了一番生气。

16. 春天的风不像冬天的风那样刺骨,她给人们带来温暖。春风一吹,小草从地上露出了头,小花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形成了光彩夺目生机勃勃的春天。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小河边。她轻轻一吹,沉睡了一冬的小河唱着欢快的歌曲流向远方;她轻轻一吹,唤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大家伸着懒腰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她轻轻一吹,小朋友脱下了厚厚的冬装,个个精神抖擞,花枝招展;她轻轻一吹,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风筝飞上了蓝天……

17. 春天,风儿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我们中间,它像个顽皮的孩子,拨拉一下,刚刚萌芽的柳条,又飞过冰雪融化的湖面,它兴奋地喝着,笑着,跳着,给大家带来了无穷的生机与希望。

18. 春天的风,是轻柔的,像一双柔嫩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慢慢的在你的脸上划过,掺着桃花的香气,和着太阳的气息,给人以暖的感觉,舒适极了。

19. 寒冷的冬夜里,爷爷会一边往火炉里添加好闻的“啪啪”作响的松枝,一边讲述那些遥远而离奇的故事。这时,风就会在我们的小屋外嘶吼,拍打着木门和院子水缸里的水瓢,发出“砰砰”的响声,仿佛是在制造一个梦境,将听故事的我拉进这个梦一样离奇的故事里面。

20. 风,刺骨的寒风,夹杂着朵朵梅花般的雪,发出了沙沙的声音。雪,像一个小精灵,在空中舞蹈。然后,白色。晶莹的雪花儿在天空中落下,下出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地上变白了,不沾一丝杂质,风吹呀吹,雪花唱起了耐人寻味的歌。风过了,雪花便悄无声息的落到地上。

21. 冬天的风,像一只难以驯服的野马,在田地里奔跑着。它把小草踩得枯黄,把田地里的残茬败叶吹飞了,把摇摇欲坠的树叶吹落了。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考验着世间上所有事物的意志力。冬天的风,像一名严厉的考官,带着几分冷酷肃穆地审视着万物关于毅力的答卷。

22. 冬天,那么多压抑多时的风,一下子疯狂起来。它狠狠地刮掉树上残留的叶子,卷起地上的黄土,把它们吹得漫天飞舞,坐在房间里的人们一个劲地咒骂着风,于是,风怒吼起来像狼嚎,像虎啸,像狮吼,简直是垂直的最后一搏。

23. 秋风啊,秋风。你为我们带来了如此迷人的秋色,带来了丰收累累的果实,带来了火红,金黄的一切。我爱你!我既爱你那粗犷的,豪放的气质;也爱你那轻柔的婉约的性情;更爱你那默默无私奉献的精神啊!我最爱的秋风。

24. 秋天的风吹醒了桂花树。一簇簇银白色的黄色的桂花像一个个球形的香水瓶,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向昆虫朋友们发出秋天的邀请。

25. 把云雾吹动,空气十分湿润,露水滋润着大地上的植物,风儿把它们摇动,露出生机。踏在枫叶上,听着脚下“咯吱,咯吱”的响声,看着风儿为小鸟梳理蓬松的羽毛,心里不由感慨:“秋天的风,真美。”

26. 穿过那古街,来到一座破烂不堪小楼外。风把那首千古名诗传了出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沿着楼梯往上走,是他―李煜。他坐在那儿遥望着那洁白的月亮独酒斟酌。他看到了国家的兴亡,听到了风中传来悲伤的歌声,潇洒地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最后死在了小楼里,风把他的灵魂带回那遥远的故国。

27. 一阵柔和的春风吹来,软绵绵的柳条轻飘飘地在河面上划来划去。

28. 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驰,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

29. 东北风呜呜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黄尘蒙蒙、混沌一片,简直分辨不出何处是天,何处是地了。

30. 风抚弄着庄稼,时而把它吹弯,时而把它扬起,仿佛大地在进行有节奏的呼吸,那一档档成熟的小麦也都有了生命,风从那边来,传来麦穗与麦穗间的细语。

31. 从遥远的北方卷来了夹着沙土的狂风,立刻那高高的蓝蓝的深秋的天,就成为灰黄的颜色了。一切的景物变了色,太阳避的一点影子也看不出了。顶在头上的天,好像渐渐地成为沉重的,压了下来,要压在人的头上。

32. 温暖的春风吹化了残雪,吹绿了树枝,吹蓝了天空,吹得河水也泛起了笑容

33. 深秋的寒风卷着小雪扫过枯黄的草,向远方飞去。低垂的阴云吻着它的姐妹--在风中乱飞的灰色的炊烟。然而我们爱这萧瑟的秋风。在它深沉苍凉的歌声里,我们听到了刚毅和不屈,感受到了生命的力和抗争,理想的诗意和青春的激情。

34. 寒风像一把锋利的剑在夜空里飞舞,吹打着树叶,发出尖厉的叫声。

35. 风儿携着一朵朵洁白地柳絮去明净的天空中飘荡,好似在作自由自在的旅行。

36. 山村里正月的旋风,像个不请自来的夜客,爱在黑地里敲门,门环儿搭搭地响了一阵,屋子里就都是风的声音了。

37. 和煦的春风在悠悠地吹着,像有一只温柔的手在抚摸着她的头发和脸庞。

38. 东北风呜呜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黄尘蒙蒙,混沌一片,简直分辨不出何处是天,何处是地了。就是骄傲的大鹰,也不敢在这样的天气里,试试它的翅膀。

39. 天气越来越冷了,还刮起了风,凉飕飕的,真吹得人心寒,山里的树木“哗哗”直响,狂风卷着树枝、树叶挥动,像魔鬼的爪子在乱舞。

40. 楚人宋玉在《风赋》中说: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此语无疑是对风最好的诠释。听风不宜用耳而要用心,因为风是有灵性的,唯有用心方能解的风语、识的风韵。

41. 秋天的风,吹的大地瓜果飘香。你看,吹得苹果姐姐羞红了脸,吹得茄子爷爷弯着腰走,吹得橙子涨出小脸蛋……谁看了这些新鲜的水果都忍不住想上去咬一口。

42. 秋林驻足,秋风像一支神奇的画笔,为群山密林涂抹上了绚丽多彩的颜色。秋叶声声之中,幽幽的澹香伴着凉丝丝的风儿,摩挲着你的颜面,抚摸着你的肩腰,淘洗着你的肺腑,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难怪葛洪先生吟诵“芳兰之芬烈者,清风之功也”,盖因情之所至、有感而发!

43. 有时候,风是一种心情,一种失落的心情,如同狂风中的苦涩,有时候,风像一种心情,风吹过之后,也许会留下一点痕迹,伤痛也会留存在心间。

44. 风,又是温和的。它喜欢轻轻抚摸它所见之人,毫无一点急躁,让人十分舒服。小草被抚摸了,长得更加强壮;风车被抚摸了,飞快地转动起来;蒲公英被抚摸了,随着它飞向远方;小孩子们被抚摸了,感到了无比的清凉。它,被人们起了一个外号,叫作春。它所到之处,都会生机勃勃。哪里有了春,哪里就会是人间一大仙境,让那里更加美丽。

45. 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

46. 春风像一个心灵手巧的少女,用她那灵巧的双手染绿了柳枝,染红了桃杏枝头,染黄了簇簇的迎春花。经典语句

47. 风来了。先是一阵阵飘飘的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沙沙地掠过来,轻轻地翻起了夜行人的衣襟,戏弄着路上的枯叶。旷野里响着一片轻微的簌簌声。一会儿,风大了,路旁的高粱狂乱地摇摆着,树上的枯枝克喳克喳地断落下来。一阵可怕的啸声,从远远的旷野上响了过来,阴云更低沉了。沉雷似乎已经冲出了乌云的重重包围,克啦啦啦像爆炸似的响着,从西北方向滚动过来。

48. 那西北风像个醉汉,在大雪原上、在小镇的每座房前游荡着,时而放开喉咙狂怒地咆哮,时而好像疲惫地喘着粗气。

49. 二月里的春风,在白天,暖洋洋的,带点潮湿味儿,吹在脸上,却有点像棉花絮拂着脸上的味道;可是一到夜晚,特别是深夜,那股尖厉劲儿,真有点像剪刀呢。夜风在河滩里飘动着,沙滩里的柳树,像喝醉了酒似的,使劲地舞动着她满身的嫩油油的枝条。

50. 春风像一个心灵手巧的少女,用她那灵巧的双手染绿了柳枝,染红了桃杏枝头,染黄了簇簇的迎春花。

上一篇:进货检验记录制度下一篇:曾曦作文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