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曦作文心得体会(共11篇)
曾曦作文心得体会 篇1
站得高,看得远
相公小学 马晓娟
早就听说曾曦老师的作文法非常了得,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是带着崇敬的心情听完了曾曦老师讲的课,那么幽默,那么轻松,那么有吸引力。课上,一直笑声不断,玩中领悟作文的方法。听说每次他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这次是“魔鬼词典法”。当然,这也是曾曦老师独创的。但是我想对我来说,有点高度,需要重新定义每节作文课。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方法,这个方法指的是表达的结构形式和构思手法。教学生学这个方法的时候,要注
意多体验、多领悟、少说教。
问题是我们从他那里学点什么能用到我的课上呢?他讲作文是由原理的,是有方法的。但这些方法,都是曾教授深思熟虑,反复研究得出来的,我们如果采用这个方法,自己不首先吃透的话,教给学生的必然是变了味的方法,盲目进行,会成四不像。所以,关键的问题,我们怎样让自己先了解透彻曾博士的作文方法,才好指导学生。 听了曾曦老师的作文课,我不得不感慨,人和人真的是有差距的,我想我暂时不会达到那样的高度,好有压力。但是我感受到了一点,那就是快乐: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快乐吗?你是一个快乐的人吗?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快乐,我们其实是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快乐的。孩子们不快乐的根源来自于大人们的压力,离开大人的压力,每个孩子都无忧无虑。
我该怎样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让孩子们都喜欢上学知识。幽默的语言,敏捷的思维,入木三分的评价,和谐的氛围,高度,一定要站在有高度的地方,才能看得远,看的清。
曾曦作文心得体会 篇2
一、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1. 立足教材, 鼓励学生大量课外阅读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多读书, 读好书是写好作文的“诀窍”。只有大量阅读, 知识才能丰富, 眼界才会更广。写作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 积累需要大量的阅读与背诵。先要精熟教材, 但是单靠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籍不仅能丰富知识, 还能陶冶情操。在阅读时不能只是读, 还要学会思考, 遇到好的字词、句子抄下来, 当遇到疑点, 也要记下来, 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之后记在心里让它变为自己的东西, 这样才会长进, 长此以往, 写作水平必然提高。扩大阅读量, 可以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 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 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书籍, 为了使读书有针对性, 可以经常开展读书活动, 如读书演讲比赛, 开故事会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学生选择、推荐一些文质兼优的经典读物。
2. 立足生活, 点滴积累, 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源于生活, 生活是开启你写作之旅的钥匙, 立足生活, 让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不同体验, 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可以借助生活教育学生该如何写好作文, 教导学生学会立足生活, 积累生活中的点滴, 将生活中的点滴作为写作的良好素材。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童年里的梦想、友情、亲情等等, 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它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回忆, 还充满了童年时的天真与稚嫩, 用孩子的视角, 由笔尖将这些点滴记录下来。
作为老师, 应该和家长一起, 配合学校带领孩子了解生活、了解自然、了解国家大事, 而不是让孩子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片小小天地中, 这样学生写出的东西也会丰富多彩, 而不是仅仅会用华丽的词藻堆积、而没有具体的内容。生活的体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学生们立足生活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积累的方式也因人而各不相同, 有了大量的生活素材, 就会杜绝说假话、空话的现象, 才会有真情实感表露的好文章。
二、解决如何写好作文的问题
一篇好的作文包括立意、谋篇, 以及词汇的准确运用等, 这涉及到写作技巧的问题, 作为老师该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具体方法如下:
1. 循序渐进, 多练多评
起始阶段, 老师的提示指导非常重要, 可以从写日记写周记开始, 周一至周五, 让学生动动笔, 对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简要记录, 可以简要记叙事情的过程, 也可以详写某个细节, 不设条条框框, 不限字数, 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到双休日写周记的时候, 学生就从日记中寻找写作素材, 对一周发生的事情做个回顾, 一篇短文就产生了。
2. 结合教材, 学习观察事物及表达的方法
没有观察就不知道写作的内容, 不会观察便写不出真实的文章。因此, 指导学生作文, 必须由指导学生观察开始。教材里, 写景状物的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这类文章, 教授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能够以不同的视角描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才会让人耳目一新。拥有一颗善于捕捉独特视角的眼睛, 可以使自己的表达有依有据, 有一个创新的头脑思维, 可以让使自己的描述异于他人, 却又不失特色, 才能写得准确、逼真, 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展示出来, 可以通过比较法和联想法来抓住事物的特点。
根据文章特点进行教学。教给学生基本表达方法。如写人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文章写的什么人物, 人物的什么事, 通过这些事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如此长期导读, 学生就可以悟出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所需要的方法。在教学中, 抓重点字词的训练, 培养学生写句子、写细节的能力。通过教导学生缩句、扩句、改变句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含义, 认识作者是如何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从而让学生领悟写句子的要求和方法。细节的教学则抓住重点字词句, 加强学生认识内容, 体会用意, 感悟写法。
3. 结合教材进行创作性仿写和续写
通常作文写得困难的学生, 表现之一就是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 或是心中有话却难以落笔, 或是写不具体细致, 逻辑层次不清, 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写作失去兴趣, 进而一见作文就害怕, 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可以指导学生从模仿开始, 继而对课本进行创造性的续写,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方面的思想, 不要一直墨守成规。
三、训练学生写真情实感有新意的作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 最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 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 留意生活, 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 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逐渐培养, 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合理的方式适当加以引导, 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后, 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 从独特的角度把常见的事情写出新意来, 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 充分解放学生的智慧和个性。
四、肯定成绩, 让学生充满写作的信心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对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尤为重要。因此, 在评判学生作文时, 要竭力捕捉习作中的闪光点, 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 真诚地鼓励学生的进步, 从而使他们充满写作的信心和成就感。作文讲解课上, 让作者将好文章进行朗读, 文章作者除了享受成功的喜悦外, 写作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地加强。平时批阅作文时, 把学生们写得好的地方醒目地画出来, 写上批语, 让孩子们受到鼓励, 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写作的信心。还可以将作文本置于班级书架上, 供大家随意借阅点评, 让优秀习作到邻班诵读也是不错的办法。
家长的欣赏也很重要。让家长给自己的孩子的作文写评语, 找到孩子的进步不吝赞美之词, 更欢迎有能力的家长赞美之余, 给孩子写几个小建议。家长最好要珍藏孩子每学期的作文本和周记本, 这会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美好的记忆, 是家庭的一笔精神财富。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 根据所学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 通过写日记,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引导写即兴作文,让真情自然流露
作文的训练时机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也可以在“计划外”产生。好的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即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会有感而发,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情感,展现出他们激情的一面。所以,教师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即兴作文训练,极有利于开拓学生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例如:我们地区夏天经常会下起雷阵雨。在一次语文课上,狂风乍起,天空骤然变得一片昏暗。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豆大的雨点冲刷而下,地面瞬间溅起无数带着尘土的雨花,窗外一片浑沌的世界。学生们望着窗外,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害怕,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中。于是我索性让学生放下课本,走到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聆听大自然最宏伟的交响乐。其间,让学生随意交流、议论,谈不同感受。雷雨过后,我稍做准备,引导学生进行了口头作文。有的学生生动地描述了雷阵雨的撼人景象,有的学生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受,还有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述说了心中的一个美丽的童话。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流畅而富有个性。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抒情、想象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以训练。事后,我再让学生把口头作文整理成《感受暴雨》的书面作文,大家普遍完成得很好。这样的即兴训练既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实在不容忽视。
四、在教学中,我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五、重视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在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高中作文教学的体会 篇4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作文离不开生活, 要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身边的真人真事, 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吸纳多面向的智能结晶, 这是文学欣赏或创作的基础。
写作先有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 再加上敏锐的心思、良好的语文能力和纯熟的写作技巧, 才能写出一篇篇精采的文章。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关注社会热点、焦点, 评论大众话题, 积累生动具体的素材的习惯。老舍先生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 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 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自己周围的人物、事物、景物, 透过现象看本质, 由此及彼, 多分析, 感悟人生真谛。学生懂得面对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 时时睁大一双锐利的眼睛, 带着一颗像雷达一样敏感的心灵, 就会拥有生活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引导学生结合他们的理想与信念, 梦想与现实, 多用心体会, 培养高尚的人格, 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用自己的豪言壮语记录下来, 如此一下笔就会自然流露, 真诚良善的本性, 加上言之有物, 才会是一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好的文章。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知音。”对于语文作文的教学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从一开始几乎都先是一个优秀的读者。读书不但可以使我们从书中懂得世间各方面的道理, 而且可以让我们从古今各大家的文章上学得词句的美丽和风格的清高。古人说:“三日不读书, 便觉得面目可憎, 言语索然无味。”“贫者因书而富, 富者因书而贵。”可见阅读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呢?
首先, 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遵循“先求其广再求其精”的原则。在广泛的阅读中, 撷取自己学习所需要的素材。大量的阅读对个人写作能力、写作创作思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汇或片段摘录下来, 并且即兴写下自己随感心得, 挖掘文字的美,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让学生有感而发, 有疑而注, 有得而写, 这是平时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最后, 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对于论述类的文章, 要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 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提炼、分析、判断、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实用类的文章, 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 则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能和基本格式, 以学生自学为主, 不必过多分析。文学类作品, 则强调感受形象,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 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学生平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强课外阅读, 留心不同作品中对自己写作有用的各个细节, 注意积累, 加强训练, 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要求得教学的有效, 前提是有序。要求得高中作文教学的实效与高效, 必须依据新教材进行作文训练序列重构, 使之有序化。现行语文教材, “表达与交流”与“阅读与鉴赏”相对应, 体现了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和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语文课程, 克服了学科中心和技术主义倾向。但是, 现行的作文教学, 考虑较多的是内容系列, 过程系列和方法系列, 而弱化了能力系列、素养系列。因此, 我们在进行作文训练序列重构时, 必须把内容系列、过程系列、方法系列与能力系列、素养系列紧密结合起来, 构建严实严谨的作文训练系列,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作文训练序列化。
修改作文心得 篇5
在写《妈妈的故事》这篇文章中,我修改了很多次。特别是在妈妈教导我时,进行了大的修改。开始写时,并没有妈妈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如:我把考砸了的事告诉了妈妈。我等待着妈妈严厉的批评,没想到妈妈听后没有生气,而是让我把试卷拿出来。看了试卷后,对我说:“你还是老毛病——计算问题。如果你计算不错,你可以考97分。”说完,便和我探讨起试卷来。
后来经过思考,觉得如果没有这些描写,显得很平淡,并不能突出妈妈性格的特点。经过修改果然感觉更生动,更具体了。如:我把考砸了的事告诉了妈妈。等待着妈妈严厉的批评,没想到妈妈听后没有生气。而是让我把试卷拿出来。看了试卷后,对我说:“你还是老毛病——计算问题。如果你计算不错,你可以考97分。”我自己也为这次失误感到遗憾。说完,便和我探讨起试卷来。探讨完后,她鼓励我:“只要付出努力,做好充分准备。就肯定可以考出好成绩。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在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男子体操队频繁掉杠、失误连连,惨败雅典。回去后,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把批评中国男子体操队的文章贴在训练场墙上,要让队员们振奋起来。四年里,队员们以此为戒,刻苦训练,准备充分。四年后,在北京奥运会上,他们以6分巨大的优势获得金牌。”听了这些话,我慢慢有了信心。
修改作文多重要呀。甚至只修改一个词,就可以使作文焕然一新.
——许光妍
我在自己以前的作文“家里的新鲜事”里,便在不足的地方加了一些词句,原文是:
……“这几天妈妈出差,我照顾你。今天晚上你一定要多吃点饭菜。”爸爸拍拍我的肩膀。
我修改为——
……“这几天妈妈出差,我照顾你。今天晚上你一定要多吃点饭菜。”爸爸拍拍我的肩膀。
我写作业时不时的回了回头。只见爸爸的右手匆匆忙忙的把西红柿放进锅里。右手拿着锅,左手拿着锅铲,不时抖动一下右手,左手一会儿放下铲子,那小勺挖点儿糖,挖点儿盐。忙的不亦乐乎。
我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爸爸刚学烧菜时又忙又匆的样子给描写出来。
——曹子王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作文的一大要点一要想写出好文章,修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修改包括删、扩、改,不需要的要删,不具体的要扩,不流畅的要改。经过了许多次的作文修改,我才逐渐发现了它的重要性。
我原来写过一篇文章,叫《欢乐的课间》。到了修改时,我把自己的文章与别的同学的文章比较一下,发现自己的文章有许多的漏洞,有许多不及别人的地方。比如有一句:“有些同学正在踢毽子,毽子时高时低,像一只只彩色的小鸟。”老师说:“毽子很轻,不可能像小鸟那样横冲直撞的。”我仔细想了想,也是呀,哪有毽子像小鸟那样的?于是我开始想:到底该用什么来比喻毽子呢?最后改成把毽子比作蝴蝶,“有些同学正在踢毽子,毽子时高时低,像一只只彩蝶在翩翩起舞,”这样改就更加形象,更加真实了。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篇6
一、明确要求,确定范围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设有一个作文训练内容,这个训练内容是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内容设计的。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要围绕一个什么主题来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首先要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明确本组课文的主题。在明确主题内容后,就要确定具体写什么,因为,往往本组课文主题的范围是很大的。在动笔之前,就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和平时积累的知识,确定具体写什么内容。如果明确主题后,范围不进行缩小,就无从动笔来写。只有这样,才能开启本次作文的第一步。
二、选好范文,做好引路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篇好作文的产生,不是提笔就能完成的,范文的作用是很大的。范文是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写作示范的优秀作文,教师如果能够较好地带领学生认真阅读范文,领会范文的写作方法,汲取其中的优点化为自己的长处,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方法。在平时作文教学时,我经常把一些和本次作文有关的优秀作文读给学生们听,让他们感受习作者那种作文的灵气、作文的思路;让他们感受他人作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让他们感受作文时,那份流畅、自信,去体会他人在作文中得到的那份快乐。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欲望。
三、理清思路,组织材料
教学生写作文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是教师教写作文,也是学生写作文的重中之重。思路是指思维的线索,也是文章的脉络。教学时,要讲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话语要连贯,段落要清晰。所写的每一句每一段要为表达自己的写作目的而来。现在小学生的作文常常思路不清楚,前言不搭后语,这表明其思维缺乏条理性。教学时,我发现许多的孩子听范文的时候,十分专心,神情也很诚恳,因此,我常常结合范文来讲怎样组织材料。
四、细致批改,明确方向
学生辛辛苦苦地写好作文后,不管自己写得怎样,总是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心认真地批改每一篇作文。况且,一篇好的作文的诞生,自古以来都是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而成的。说起来是有点儿麻烦,可能有的老师不能理解,但这确实是个很好的方法。而且在每一次的作文批改之后,我都会把总体存在的问题指出来,把存在问题大的作文读给学生们听听,但一定会顾及孩子们的自尊心的,读完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该篇作文哪儿不足,应该如何去改,如何去组织语言。最后有精力会让这些孩子重新写一写,效果真的很好。
作文批改的尝试与体会 篇7
关键词:自改作文,互评互改,主动探究
我们知道,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只注重教师的精批细改, 教师“批得细、改得详”确实付出了大量劳动, 但是很难做到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评价作文的优劣, 往往从约定俗成的认识出发, 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学生的作文, 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 学生无法体验到写作的快乐和成功。笔者曾做过调查, 学生对老师批改情况比较关注的仅占15%, 看完老师的批改仍不知如何修改的又占了40%。可见教师的批改劳而无功,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所以我想,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究竟怎样培养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能力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决不可一蹴而就。教师要充分发挥批改作文的功效, 首先要做好教师的示范批改工作, 就得巧借精当的批改去启发学生, 提供正确的批改方法, 供学生借鉴。我常把有指导意义的示范修改作文, 通过多媒体, 放大于屏幕, 供学生讨论:这些地方为什么改, 为什么删, 为什么调, 为什么添, 并要讲出原因。然后再出示一个相仿的片断让学生独立修改。
教师的精改示范, 指点门径, 是以“扶”为主。由“扶”到“放”, 让学生学会自改, 还得有一个逐步引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一个可行的策略是从片断入手, 由小到大。因为, 一个片断, 篇幅小, 内容单一, 便于学生作自改练习, 也便于教师指导。此外, 由句到段, 由段到篇也符合一般的作文学习规律。这样把“自能作文”和“自改作文”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大大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由自改片断逐步过渡到自改全篇, 是一种飞跃, 让学生修改一篇完整的文章, 首先要引导学生统观全篇, 总体考虑, 从大处着眼。如作文的中心是什么, 合乎题意吗?所写材料是否能表现中心, 是否把突出中心的部分写具体了, 等等, 然后再对症下药。
二.互评互改, 积极参与
在作文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笔者一改过去“包揽式”的“精批细改”, 灵活地采用学生“互批互改”的方式批改作文。
采用学生“互批互改”的方式, 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绝不是主张让学生自由放任、随心所欲地批改。教师要作恰当的引导和指点, 设法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
学生能学会批改吗?回答是肯定的。学困生也能学会吗?实践告诉我们:也能。具体笔者是这样操作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首先要设立学生批改小组。按学生在教室的座位就近划组, 组织批改。
接下来要发挥好教师的示范作用。影响学生修改作文的主要因素是“看不出文章的不足, 不知怎样修改好”。俗话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开始评改的阶段, 需要教师示范指导。从学生作文中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 印发给学生, 师生共同修改, 让学生懂得修改一篇作文要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标点等方面入手, 使用的符号应当合乎通例, 评改的语言文字乃至书写都应合乎规范, 要有旁批和总评, 要指出主要优缺点, 评出成绩。
三.充分发挥面批的独特作用
让学生到教师的办公室或者教师找到学生当面批改作文, 也不失为批改作文的一种好的方法, 在与学生面对面的精批细改中, 实现沟通和交流, 使学生对习作中的正误优劣有明确的认识。一方面, 教师能够当面指出错字、不通的句子会造成许许多多的语误和歧义, 使其认识到写好作文后认真修改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 能够当面指出应该润色哪些句子能够提高表达效果, 怎样调整段落更易表达主题, 以及模仿哪些教学文章的写法等等都有着直接效果。确实, 在实践中, 面批面改对帮助学生在检查错字、润色句子、整体布局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
浅谈作文教学之体会 篇8
一、把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种事情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了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 生活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教师在传授写作技巧和基本功之后, 要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 感知感悟生活, 并让学生在习作中提炼生活,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生活的真实、感情的真挚, 再配以写作技能, 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美文来。另外, 作文教学还应与阅读密切结合起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从阅读中可以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可以提高文化水平, 可以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 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 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 可以学到一定的写作技巧。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用课文文章为例传授写作方法和提炼生活感悟、激发写作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能的传授, 写作情感的教育, 两者有机结合。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作文也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许多学生都向我反映, 感到写作文是老虎吃天, 无从下口。拿起笔, 不知该怎样下笔, 即使能写出点, 自己也觉得言之空洞, 索然无味。其实, 从信息学的角度讲, 作文写作可以看做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很显然, 要输出就必须要有内容输入, 那输入也可以看作是学生的一个知识积累过程。积累优美的语言, 积累经典的故事, 积累名人名言等等。而阅读是一个很好的积累途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梁启超先生说过,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指导学生作文, 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把阅读和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所以, 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学生在阅读中做好读书笔记, 写下读书体会, 感受人物形象, 品味文章语言, 体会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从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日积月累, 让学生“有话说, 想说话, 并能说好话”, 写出立意新颖, 文体别致, 题目鲜亮的优秀作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其目的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成千上万的写作模式, 更重要的是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提高学生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第一, 引导学生关心时事, 多听新闻, 多阅报刊, 以便有感而发。学生要写好文章, 没有素材是不行的, 学生头脑中没有素材就不可能迸发智慧的火花, 因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 在家里, 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 关心时事。同时, 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 增长见识, 开阔视野, 班里订的《语文世界》《文摘报》, 学生个人订的《作文报》《初中生周报》等, 同学们都争相阅读, 写读书笔记, 积累了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 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 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 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 因为他们都是有兴趣而写, 有感而发。第二, 定向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专题阅读, 就是要求学生配合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进行课外阅读, 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即时效率。自由阅读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定材料阅读。
三、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 做到说真话, 表达真情实感, 不说假话空话, 让学生懂得: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应该打开教室的窗户, 让社会生活走入学生的视线, 借以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 激发他们写作文的欲望。为了帮助学生解决习作中的“言之无物”问题,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他们熟悉的生活入手, 即使有些题目所需的素材是学生已经在无意注意中经历过的事物, 还是有必要引导学生对那些记忆淡薄, 感受不深的事物进行再观察、再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时, 注意以下两点:1.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 定期归类整理, 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 分散的变为集中的, 陌生的变为熟悉的。通过归类整理, 便于学生在写作时及时提取。2.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 相互补充, 以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学生各自的观察, 是按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鲜明的个性, 但不乏粗疏或片面。为此, 在引导学生广泛收集素材的基础上,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会, 取长补短。
摘要: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 要求教师必须从抓生活和阅读的积累入手, 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广泛阅读, 扩大知识面, 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体会 篇9
一、注重平时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并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一位女同学这样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握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語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 四川省中江县继光镇蓝剑希望小学)
回归生活——我的作文教学心得 篇10
一、引趣、激趣
小学生一般都感到作文难, 究其原因, 是因为不知写什么, 对作文不感兴趣。因此, 教师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 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主要做法有:第一, 开展正常的班队活动, 既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又可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利用节日有针对性地开展班队活动:清明节开展讲烈士故事、送一朵白花活动;实时开展学雷锋活动、春游、秋游、野炊、知识赛、健身赛。第二, 重视学科活动。小学各科教学与学生生活均有联系, 把握并运用其联系, 可有效地丰富学生生活, 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比如:调查、参观、访问、小观察、小试验、学具制作、体育技能训练、游戏、音乐欣赏等, 这就要其他任课教师予以配合, 以强化感受、优化效果。第三, 改进家庭作业方式, 重视课余生活的指导, 可结合阅读作文让学生回家观察家禽、家畜的生活习性, 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结合学科教学, 学生回家做小实验、小制作, 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使学生的写作素材得以丰富。其次, 以需要为突破口, 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作文前给学生设置某种需要, 让他们为此需要而练习, 让其感受作文的实用价值, 从而激起写作欲望。最后, 控制作文篇数, 保质保量完成作文教学计划。应尽量避免一天一篇日记、一周一篇周记、节日写节日见闻、寒暑假写假期见闻这种作业方式, 否则使学生整日为作文疲于奔命, 写作处于被动状态, 或言不由衷、或明抄暗袭, 应付了事, 何来兴趣?
二、培养观察能力
生活是作文之源, 但不等于作文, 如果学生缺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观察能力, 丰富的生活画面就难以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果就可想而之, 为此, 就要在丰富生活的同时加强观察指导。
第一, 安排顺序的能力。观察是顺序知觉的过程, 正确而迅速地确定观察顺序, 是观察事物的基础。小学生思维具有跳跃性, 目光随兴趣在观察客体上来回扫描, 难以迅速调整注意力, 确定观察顺序, 因此, 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内而外、由远及近的基本观察顺序和较复杂的观察:步移景易, 如参观、游览等, 以求观察的条理性;由点到面, 如活动场面、山水风光等, 保证观察事物尽收眼底;时间推移, 如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可用此法。第二, 确定重点的能力, 即使其面对复杂的事物能迅速准确地捕捉事物之精要, 根据观察目标确定观察重点, 针对观察事物较多时, 可以对比确定重点, 一般以吸引人或反映事物本质的为重点。第三, 把握特点的能力。比较求异, 即通过比较找到观察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分析综合, 即分析探究表象、指出本质。第四, 细致的观察能力。对熟视无睹的事物在观察前让其描述, 给其出难题, 迫使他们察微观细;分解事物, 以细致感知;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 眼看、手摸、嘴问、耳听、脑想;运用想象, 将观察材料联系起来, 获得完整、具体、深刻的印象。
三、重视课内阅读
小学生作文时有一道难关:如何用语言去表达感知的材料。这就要求既重视课内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语言视野, 让他们在广泛的阅读中学习语言表达方法。
在阅读重要重视以下三点:第一, 激发兴趣。可运用课外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来激趣;可通过读书交流、推荐书、知识竞赛激趣。第二, 选择内容, 要以思想健康为前提。第三, 加强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边看、边想、边写体会;注意摘录书中的好词好句, 可在诗歌中寻找语感, 积累写作素材;看电影、电视作品后写读后感、小评论。
四、重视课前、课堂指导
现行作文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 虽施展浑身解数, 但不少学生还是抓耳挠腮,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帮助学生梳理材料, 通过比较、筛选定好写作材料, 确定写作方法, 这样做, 功在课外, 利在课内。课堂指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必须高度重视, 要选其重点, 抓其难点, 重在指导, 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 以生活中的典型材料创设情境,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其形成“不吐不快、非吐不可”的写作心态, 一旦形成, 尽快让他们乘兴下笔, 初稿后提出习作改进意见, 修改加工。第二, 适时进行方法指导。在课前指导时就要向学生提出相关的写作要求, 待学生有无米之炊之感时引导复习范文, 迁移写作方法, 再去写作文。
五、强化作后矫正
由于学生水平所限, 每次作文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问题, 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习作情况, 准确把握问题, 使每个学生的作文达标。第一, 个别矫正。每次习作, 总有个别学生写得不理想, 虽然这是正常的, 但应有负责之心, 必须指导其认真修改, 既给予方法的启迪, 又给予兴趣的诱发。可以针对个人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首先从习作的闪光点如字、词、句、篇给予赞扬, 让其享受乐趣, 激发积极性;其次, 让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自我分析, 找出不足, 寻求改法, 让其主动参与, 发挥主动性;再次, 以商议的话语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出不足, 提示改法;最后, 用商量的语气征求学生的意见, 让其修改或重做, 再引导其比较原文, 看到进步。第二, 集体辅导。如果有接近一半习作未达到要求, 必须采取集体辅导。教师评前要综合习作情况, 找出共性问题, 分析原因, 制订计划, 自行设计一篇失误作文, 聚共性问题于其中, 评导时, 以正面肯定为主, 引导学生进行优劣比较, 探究原因, 寻求写法, 共同修改。修改包括语言文字修改和内容修改, 让文章内容充实, 人物形象生动, 修改别字、错字, 最后使其在各方面达到一类或二类文的水平。
摘要:作文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中表现, 现实中“无话可说、有话说不出”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普遍现象, 这要求教师重视丰富学生生活, 指导学生观察, 扩展学生阅读, 在课前和课堂上对学生指导, 强化矫正。
情境,体会作文的乐趣 篇11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作文情境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多年来,虽然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在努力,我国中小学生中“作文难”仍成为了教育界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逐步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小学作文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形成了许多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其中情境教学原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众多教学方法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其顺应了儿童运用语言的规律,使作文教学直接影响到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思想观点的形成,彰显了作文教学在儿童全面发展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在李吉林老师所著的《情境教学与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情境教学的作用不仅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利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理解词句,训练贯穿其中,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在认知、教育、发展诸方面的任务,促使儿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许多一线教师认为情境教学无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仅将其作为应付公开课的“道具”,恐怕就是对情境教学的教学作用认识不够全面的原因。
二、李吉林老师的写作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以及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对学生进行的作文训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也人心之一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学说,阐明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对情境作文的特点认识上,臧三虎总结了如下四点:“快”——抓住时机迅速捕捉观察对象,迅速记下自己的认识感受;“实”——写实实在在的人和事,要写出真情实感;“新”——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要写出新鲜感;“短”——篇幅短小,不拘一格。
李吉林的写作情境教学主要是从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及儿童的特定心理和学习语言特点出发,提高儿童的写作水平。首先,从生活中优选典型场景,引导他们去认识周围世界。其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动机。第三,在情境中打开思路。第四,范文引路。她的情境教学的运用使作文教学出现了生气勃勃的现象,观察情境教作文,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李吉林的写作情境教学是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语言、思维发展等进行探索研究的,虽是从小学生的角度阐述,但对研究写作情境教学具有科学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三、采取作文情境教学的方法
李吉林老师说过观察说话、写话是作文起步的极好形式。观察情境作文就是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观察也不仅仅是随便看看,而是抓住最优的观察客体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我针对《写某处的景物》这个作文题目的要求选择了校园里的植物作为观察客体,校园作为学生最熟悉的场景,学生可以利用许多时间去观察,此外校园里绿化情况很好,有着许多值得观察的植物,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会让学生更明白仔细观察的重要性。
我主要安排了“观察植物积累材料——回忆观察所见——举一例学习方法——合作讨论学会说话——片段习作检查效果——习后评价指导”这样的教学思路。观察之后利用图片播放,带领学生回忆所见所感,利用一系列的问句“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什么?”“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它像什么?”再现观察的典型情境,唤起学生对观察客体的回忆和急于表述的动机,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写出通顺的文章提供基础。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此时的思维较活跃,因此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入自己的想象。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充分的观察为基础,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植物的形象和特点,在内容上做了铺垫,孩子才有可能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形象的结合,写出富于想象的作文。
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第一环节,我设计了实际观察,即让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到校园中寻找植物进行观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其习性、整体形态特征、花枝叶的形态,提供学生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有感而发,激发其写作兴趣。第二环节是交流讨论,融入情境,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有了丰富的写作资料和对实际情境的体验,回到课堂中去再创情境,带领学生用合理的方法回放观察到的情景,并通过交流讨论将其转化为语言文字,在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拓宽思路,在说的过程中整理思路,并完成片段描写。
完成片段描写的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学生练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评价,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及教师评价进一步掌握本课所学内容,更好理清写作思路,明确写作重点;二是通过找学生上来展示作品,给同学们提供示范,明确写作内容,推行“小步子走”教学,先解决文章重点段落的写作,便于学生更好把握,不至于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四十分钟时间完成习作。第三环节是习后指导,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此环节的设计非常有必要,通过挑选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他修改习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自行修改作文的能力。第四环节,设计了总结评价性任务,在整堂课结束前,就这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的概括和评价,为学生如何写作,如何写好作文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力求学生能通过这堂课打开学生的写作大门,爱写作,学会写自己的作文。
四、写作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倘若没有什么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和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而又无益的事。”由此看来,作文指导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想把一堂情境作文课上好就要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不仅学生要做课前准备,作为老师自己也需要做很好的准备。为此我首先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校园里的植物情况有了大致了解,以便能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时回答学生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观察,搜集所需的写作资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作文教学刚刚起步,很多老师都喜欢给同学们一些模式去写,强调技巧的教学,发现还会有老师给学生好的词句去套用,这样使得写作文成为了一种填空题,写出来的作文必然失去灵动,失去孩子们本身的童真童趣。而李吉林老师明确提出要避免搀扶过多甚至包办代替、要求过细乃至画地为牢。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原来老师松开了紧握住学生们的手,学生们非但没有跌倒摔跤,反而走出了自己的路,“用孩子们的眼睛不断地看着这个世界”,这也是为何要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时候运用情境教学的最重要的原因——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文章。可见情境教学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要利用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也是情境教学最核心的任务,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努力,带领学生更快乐、更轻松地学习写作!
【曾曦作文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节能心得体会作文05-19
心得体会作文600字06-10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06-20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作文06-27
参观故宫心得体会作文06-28
心得体会500字作文08-03
小学作文军训心得体会08-23
感悟军训心得体会作文08-24
感恩心得体会高中作文09-15
挫折心得作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