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规程(通用10篇)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规程 篇1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1.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1 电焊工必须经专门的技术、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持有《操作证》才能上岗作业。
1.2 作业前必须佩戴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工作鞋等劳动防护用品;工作衣不得束在裤腰内,应扣好钮扣;工作服和工作鞋不应受潮。在潮湿地方工作时,应穿胶鞋和用干燥木板垫脚。
1.3 禁止焊接有液体压力、气体压力的容器或带电设备。
1.4 对于存有残余油脂或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容器,焊接前应先用蒸汽和热碱水冲洗,并打开
盖口,确保容器清洗干净后方可焊接,密封的容器不准焊接。1.5 在容器或容器状设备(如破碎机)内工作,应有人监护,注意通风并及时把有害烟尘排出。
严禁将漏乙炔气的焊(割)炬及乙炔胶管携带到此类地点作业。1.6 启动焊机前,应检查电焊机和闸门刀开关外壳接地是否良好。1.7 当电焊设备与电路接通时,人体不可接触带电部分;检修时要先填写“拉闸断电检修单”,竟批准后方可施工,切断电源后,必须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1.8 焊接导线必须绝缘良好,切勿将导线放于电弧附近或烧红的焊件上,注意避免导线被焊件压 坏。1.9 焊钳手柄应有良好的绝缘,焊接时应带干燥手套。1.10 更换焊条时,禁止身体接触在通电的焊件上。1.11 在夜间或较暗处工作,应采用36 伏照明灯。
1.12 电焊机空载电压应在60-90 伏之间,交流电焊机应装“交流弧焊机防触电装置”。
1.13 禁止在储有易燃、易爆品的场所或仓库附近焊接;在可燃物品附近焊接时必须距离5 米以
外,露天焊接时,必须设置挡风装置,以防火星飞溅引起火灾;雨天和风力五级以上不宜在露天 焊接。
1.14 在高空焊接时,应佩戴安全带,下方不得站人;焊件下方须使用遮板,以防火星落下引起 火灾或灼伤他人。
1.15 电焊机的安装、检查和维修应由电工进行,电焊工不得私自拆修。
2.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
2.1 施气焊(割)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2.2 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测许可后方可进行。
2.3 施工现场禁止使用乙炔发生器,只能使用乙炔瓶或液化石油气瓶。
2.4 氧气瓶、乙炔瓶或液化石油气瓶、压力表及焊割工具上,严禁沾染油脂。
2.5 氧气瓶、乙炔瓶(液化石油气瓶)不得放置在电线的正下方,乙炔瓶、液化石油气瓶与氧气
瓶不得同放一处,气瓶存放和使用间距必须大于5m,距易燃、易爆物品和明火的距离,不得少
于10m。检验是否漏气,要用肥皂水,严禁用明火。
2.6 氧气瓶、乙炔瓶应有防震胶圈和防护帽,并旋紧防护帽,避免碰撞和剧烈震动;并防止曝晒。
2.7 点火时,焊枪口不准对人,正在燃烧的焊枪不得放在工件或地面上。带有乙炔和氧气时,不
准放在金属容器内,以防气体逸出,发生燃烧事故。2.8 不得手持连接胶管的焊枪爬梯、登高。
2.9 高空焊接或切割时,必须挂好安全带,焊接周围如下方应采取防火措施,并有专人监护。
2.10 严禁在带压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带电设备应先切断电源。2.11 在贮存过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时,应先清除干净,并将所有的孔、口打开。
2.12 工作完毕,应将氧气瓶、乙炔瓶气阀关好,拧上防护罩。2.13 压力表及安全阀应定期校验。3.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3.1 低压维修电工必须经专门的技术、安全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操作证》者才能上岗作业。
3.2 作业前必须戴好工作帽,穿好工作服、工作鞋等劳动防护用品,必要时应穿绝缘鞋和戴绝缘
手套;检查工具、测量仪表和防护用具是否完好。
3.3 凡裸露的导线、绝缘损坏的导线在未确定是否带电情况下,一律按有电处理;凡裸露于电器
外的接头,应及时包以绝缘,并置于人不易触及的位置。
3.4 检修电气设备、线路时,必须将电源开关切断并上锁和挂上安全警示牌,不得带电操作。如确需带电操作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人应站在绝缘板上,或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等,)并且有专人监护,以防发生事故。
3.5 检修或维护工作中断后,再次开始工作前,必须重新检查电源是否断开,所作的安全措施有无变动,并验明无电后方可重新开始工作。3.6 动力配电箱的闸刀开关,禁止带负荷拉开;带电装卸熔断器时,要戴防护目镜和绝缘手套,必要时使用绝缘夹钳,站在绝缘垫上。3.7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必须有专用的接零导线或接地保护。3.8 在同一电力网中,不允许一部分设备接地而另一部分设备接零。3.9 拆除用电设备或线路后,可能来电的线头必须用绝缘胶布包扎好。
3.10 行灯、固定在金属设备上的照明灯等,应使用36 伏以下的安全电压;在特别潮湿的暖气沟等环境,应使用不高于12 伏的电压。3.11 各种用电设备、线路、回路的配制和安装,必须遵守电气设备安装标准;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的敷设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批准后方可实施,并应符合临时线路安装的有关规定。
3.12 当有人触电时,如在开关附近,应立即切断电源;如附近无开关,应尽快用干燥木棍等绝缘物体打断导线或挑开导线,使之脱离触电者,绝不能用手去接触触电者。
3.13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并使用“干粉”、“1211”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
火。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3.14 从事高空作业,应当在停电后进行;必须扎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工作传递物件不得上下抛掷。
3.15 使用梯子时,梯子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以75°为宜;在光滑地面应有防滑措施;无搭勾的梯
子应有人扶住梯子;不准使用钉子钉成的梯子;梯子离电线(低压)至少保持2.5 米。
4.内线安装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4.1 遵守电工作业一般安全规定。
4.2 使用手动弯管器弯管时要精力集中,操作人员一定要错开所弯的管子,以免弯管器滑脱时摔伤人。操作位置必须选择宽阔平坦的地点。严禁站立在沟旁和高空房沿无护栏处操作。
4.3 二人以上套管子丝扣时,必须协调一致。在调扳牙时,扳把两侧不得站人,防止套丝扳打伤
人。断管时拉锯不可用力过猛,以防锯条折断伤手;断管后先用锉刀或铣刀去毛刺,不能先用手指去摸。
4.4 用火弯管时,必须将砂子炒干,用木楔堵紧管口。管子加热时,管口处禁止站人,以防放炮伤人。
4.5 剔槽打眼时,锤把必须牢固、不得松动,錾子应无飞刺。剔混凝土槽、打望天眼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使用大锤打眼时,禁止用手掌握錾子,必须用夹钳掌錾子,以免大锤伤手、伤人,握锤把不许戴手套,打锤人应站在掌錾子人侧面,严禁站在对面。
4.6 扫管、穿钢丝和穿线时,双方要一呼一应有节奏的进行,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手。
4.7 削线头时刀口要向外,削线时不能过猛,防止削在手指上。4.8 用大锤砸地极时,要注意高度适当,锤砸下时,要稳、准,注意飞锤。扶地极的人要在侧面,不能摇晃,最好用大钳卡紧,人距地极要远些,以免被打伤。
4.9平断角钢时,要二人配合好,步调一致,平行操作,以防震手。4.10 在高处作业时,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扎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工作传递物件时不得上下抛掷。4.11 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时,禁止使用钢卷尺测量。
4.12 使用电动工具时,严禁将电动工具的外壳接地线和工作零线拧在一起插入插座。必须使用单相三眼、三相四眼插座,并使用三芯或四线橡套软电缆。用橡套软电缆连接移动设备时,专供接零的芯线上不许有工作电流通过。
4.13 使用喷灯时,油量不得超过容积的3/4,打气要适当。不得使用漏油漏气的喷灯。在高压设备附近使用喷灯时,火焰与带电部分的距离为:电压在10 千伏及以下者不得小于1.5 米,电压在10 千伏以上者不得小于3 米。充油设备及易燃材料旁,禁止使用火炉和喷灯。
4.14 使用梯子时,应检查梯子是否有防滑措施,踏步是否有裂纹,损坏现象。梯子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以75°为宜,在水泥地面上使用梯子时要有防滑措施,没有搭勾的梯子在工作中要有人扶持,使用人字梯时拉线必须牢固,不准使用钉子钉成的梯子。梯子离电线(低压)至少保持2.5 米。
4.15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接地线要符合标准。电气施工应遵守电气安装规范。
4.16 高压电动机或电器拆除后,遗留线头必须短路接地。
4.17 安装灯头时,开关必须接在相线上,罗口灯头的螺丝必须接在零线上。
4.18 若在高压设备及重要低压总盘与干线上工作,必须填写《拉闸断电检修单》经批准后进行工作;要由值班人员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警示牌与装设临时遮栏后方可进行。工作时必须有两人以上一起工作。
4.19 高压设备检修时时,带电设备与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的距离小于表1 所规定的安
全距离时必须停电;带电部分只能在工作人员的正面或一侧。带电部分在工作人员的后面或两侧时若无可靠措施,也必须停电。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表1电压等级(KV)安全距离(m)10 及以下 0.36 ×20-36 0.660-110 1.54.20 停电时必须切断各条回路可能来电的电源。不能只拉开断路器就进行工作,而必须拉开闸刀开关,使各条回路至少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变压器与电压互感器必须从高低两侧断开。电压互感器的一、二次熔断器都要取下。断路器的操作电源要断开。闸刀开关的操作把手要锁住。
4.21 检修设备导体,应用专用接地线接地,并三相短路。对可能送电给停电设备的各回路,或停电设备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都要装设接地线,使工作地点处在各接地线的中间。工作中检修人员不许自行装拆或未经值班员许可而变动接地线。
4.22 在电容器组回路上工作时,必须将电容器逐个对地放电,并接地。
4.23 一经合闸即可把电送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和闸刀开关,其操作把手上都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工作地点两旁和对面的带电设备遮栏上以及禁止通行的过道上应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警示牌。工作地点应悬挂“在此工作”警示牌。
4.24 在带电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时,要严防.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产生高电压。断开电流回路时,必须使用短路片或短路线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专用端子上使之短路。严禁用导线缠绕。工作中不得将回路的永久接地点断开。工作时必须有专人监护,使用绝缘工具,并站在绝缘垫上。
4.25 在高压室内使用梯子工作时,要注意安放位置,使梯子即使倒下时也不致接近带电部分。
4.26 在高压室内搬动梯子,管子等长物时,应两人放倒搬运,与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不断地加以监护。
4.27 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应清扫,整理现场。工作负责人应进行周密的检查。待全体工作人员撤离工作现场后,向值班人员详细交待工作内容和问题,并且共同检查,然后办理工作终结手续。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规程 篇2
1.1 特种作业人员种类多, 范围广, 职业技术性强, 知识迁涉面广
目前我单位培训的特种作业主要包括:电工、焊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 起重作业人员、高处作业人员等专业工种。工种多, 工作范围不同, 操作技术、岗位安全防范对象各有特点, 职业技术要求高, 理论性, 这给职业培训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高低、师资力量的配备状况怎样, 教师执教能力如何都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2 学员综合素养、技术水平、文化程度和个人阅历存在很大差异, 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相互不协调
对于老职工来讲, 实际工作经验较为丰富, 理论知识偏低, 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 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对于新工人来讲,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对岗位职业技术和知识理解能力差, 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危害认识不足, 安全意识较差;对不少操作管理特种设备的特种作业人员来讲, 对特种设备结构、性能、工作原理、故障类型、安全维护知识缺乏深度认识或者认识偏向;大多数特种作业人员没有“管好、用好、维护好”特种设备的能力, 在实际作业过程中, 对操作使用要求、操作规程、作业纪律没有很好地落实到行动中去;对刚参加初培取证的人员来说, 一切都是从新开始, 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运用, 不少需取证人员只要求取证上岗, 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职业要求。
1.3 不少参加初培准备取证、谋求特种作
业职业岗位的人员和参加复审特种作业人员学习不习惯, 学习自觉性较差
有的学员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低, 接受能力较差;有的长期不看书学习, 课堂上坐不住, 对参加职业理论学习没有兴趣;有的学员不懂职业学习的重要性, 不思进取, 没有责任感, 怕苦怕学习;有的学员因忙于个人或单位事务, 注意力不能集中, 精力分散;有得老师授课中, 教学呆板教条, 讲课内容平淡无味, 不能引人入胜。
1.4 培训要求时间短、内容多、重点突出
有的企业因生产任务重, 人手紧, 特种作业人员往往没有时间脱产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者不能连续参加职业培训, 生产与培训中间总有矛盾存在。特种作业人员往往在班中无法脱身安心进行系统学习。
1.5 由于市场经济、各类企业用工制度的
动态变化, 多种用工形式并存, 特别是受高额工资和福利待遇的诱惑, 导致特种作业人员相当不稳定, 流动性较强
2 特种作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2.1 特种作业人员的用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是应认识到没有合格的特种作业职工队伍, 企业安全生产就没有保障, 产品质量、成本、进度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没有合格的作业人员, 再好的设备也难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在职业培训方面主动投入越多, 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越容易建立, 只有当特种作业人员岗位安全意识提高, 安全防范能力强了, 才能实现对事故和危害因素有效的防范, 事故率才能降低, 企业才能避免负效益的产生;如果离开生产工人包括特种作业的自觉行为就不可能建立企业安全机制;反之, 若在出现事故后进行“亡羊补牢”, 所负出的代价必然增大, 损失必然增多。三是特种作业人员职业培训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 企业应保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持证合格率, 不断完善职业继续教育各项措施, 使企业生产建立在稳定可靠的基础上;有些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关心不够, 只把特种作业人员只把廉价劳动力使用, 而忽视他们工作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的提升, 这是错误的。
2.2 职业培训学校对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培训和复审培训必须坚持标准, 质量第一
在满足有关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有关规定的基础上, 在培训方式、培训质量和培训内容适应时代的要求, 加强组织管理不断推陈出新, 不断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努力创立自己的办校品牌, 赢取广泛的企业信誉;一是急企业所急, 想企业所想, 努力减轻特种作业人员的用工单位各种后顾之忧,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二是必须对各类特种作业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 努力使他们学有收获, 学有所用, 学有所值。
2.3 培训应采取因人施教, 有的放矢, 贴近各特种作业岗位人员实际需要和企业需求严禁本本主义
也就是说针对学员不同的工种、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需求,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即教他们正确认识作业场所环境安全管理知识、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技能;既教他们自然灾害对作业的预防知识, 也通过事故案例, 警示他们违章行为、不良情绪和心态等对安全作业的影响, 警示他们文明作用, 安全施工, 并教会他们预防、预控各类作业事故的方法和措施, 使他们掌握好自我安全防护本领, 同时也教会他们岗位安全操作程序、方法和注意事项, 提出学习要求。
2.4 要求各类特种作业工种的授课老师承担起教学育人, 为人师表的作用, 做到
(1) 备课要认真, 真正做到“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2) 上课要精, 要突出重点、切中要害, 不偏离实际, 语言简练, 明了; (3) 答疑要准, 不随心所欲、模棱两可; (4) 准确捕捉教学信息, 及时总结、评价教学经验, 听取企业有关部门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意见, 及时改进教学工作, 促进教学进步;
2.5 采取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情况。例如理论学习不习惯, 文化偏低, 事务较多, 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诸老师教学时注意做到: (1) 要采取教学引导的行为方式, 努力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 集中学员们的注意力, 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例如典故导入、案例导入、目的导入和知识导入等方法; (2) 主动采取传授知识与技能、解答学员疑惑、促进学员进步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中老师要为学员指明方向, 点拨重点, 牵线搭桥, 铺路设阶, 归纳总结, 使教学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即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 提升学员思维品质, 促进学员的认知发展; (3) 教学应坚持启发思维原则、因势利导原则、过程互动等原则的合理运用; (4) 老师教学结课时做好归纳总结、概括提升、拓展延伸等方法, 以增进学员知识形成、转化和升华。
2.6 教学环节紧密联系, 不得脱节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既要不断满足上级管理的教学要求, 也要满足企业的各种需要;同时还迁涉到自身的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后勤保障等各项内容, 保证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进步需要我们职业培训单位做好教学的系统管理, 做更多更好的工作。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浅谈 篇3
关键词:特种作业 培训 质量反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X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248-01
特种作业事故频发,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分析了1510起特种作业伤亡事故,发现由于特种作业人员的过失造成的事故占67.6%,死亡人数占69.46%。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09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2009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380起,死亡315人,受伤402人,其中违规使用特别是违章作业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约占事故总起数的66%。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总结了大量伤亡事故后提出了88∶10∶2理论,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为因素造成的,有10起是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综合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
在统计数字和案例面前我们错愕,都说机器无情人有情,但是造成一起起血肉模糊的事故的罪魁祸首却正是我们自己。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够改变这一状况。
1 特种作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仅仅从定义中我们就能看出,特种作业人员工作的岗位是高危岗位,因而对其有更高的要求。
(1)特种作业人员应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事特种作业时能谨慎操作,不麻痹大意;(2)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较多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3)特种作业人员应有较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较高工作的可靠率,避免失误;(4)特种作业人员需要较强的应急能力,遇到异常情况时,能果断正确的采取应急措施,把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防止事故的扩大。
这就表明特种作业人员有着超乎一般作业人员的要求。他们除了必须接受一般员工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接受从事特种工种作业所要求的严格教育培训,因而为特种作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教育培训已是刻不容缓。
2 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现状
我国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使用的一套较完整的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考核更加规范,教育培训质量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但随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逐渐展开,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安全培训流入形式。这在企业和培训机构中都有明显的表现。不少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机构为了减少开支,没有按国家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的要求进行培训,减少了授课时数;有的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由于条件所限,只进行了理论考试,没有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
(2)只重技能不重意识。现在很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只是专业技能知识的讲授,而不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殊不知安全意识对安全工作亦是十分重要,国内外对特种作业工人安全胜任力的研究中均将安全意识放在首位。为此,我们的安全培训要注重安全意识的教育,实现特种作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只有作业人员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了安全,从能在工作中充分运用所学到的安全技能,才能真正实现“三不伤害”。
(3)培训形式单一。虽然现在很多培训机构也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还是很单一,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这种培训方式的效果很大的程度上要依赖于培训教师的个人能力。并且受训学员的文化层次和对所从事工作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统一的大课堂讲授难以实现培训的针对性。
3 特种作业培训质量反馈评价
3.1 质量反馈评价的意义
多年来我们的为培训而培训。培训方式和方法没有得到及时和持续的改进。所谓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对培训效果的反馈信息收集处理,对培训活动及其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的系统过程。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从本质上来讲,是对培训工作及其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其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检验效果、诊断问题、引导方向的作用。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不仅是培训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更是新一轮质量更高的培训工作的开始。
3.2 质量反馈评价体系的构建
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目的,是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受训学员是培训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反馈质量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受训学员,评价的出发点建立在是否有利于学员的“学和用”上。特种作业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制定目标、过程管理、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改进。其中每個部分相对独立运作,又密切联系,相互通信、互相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制定目标。培训目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培训目标,既要考虑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作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又要考虑受训对象的接受能力,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培训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该目标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应该根据反馈数据持续改进,逐步趋向理想。(2)过程管理。培训方式的选用、培训时间的控制,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通过对培训过程的管理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3)信息收集分析。收集整个培训过程中各方面的信息,例如受训对象对培训的反应、对培训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评价,培训是否使受训人员的行为发生改变,生产过程中存在特种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等。通过对有效信息的分析,准确了解活动各环节与预期效果的差距。(4)反馈改进。将信息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到相应环节,不断修正偏差,最终达到预定目标。反馈改进系统是链接整个体系的链条,其运转效果是该体系能否持续改进发挥作用的关键。
4 结语
特种作业人员事故频发,尤显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之重要性。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培训、考核等方方面面。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虽已逐步走上正轨,但却仍存在种种不足。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郭建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与教育,2010(2).
[2]李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浅谈[J].现代职业安全,2009(6).
[3]王绍铭.“经验之塔”前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4]丁卫泽.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内部动因[J].药学教育,2004(1).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规程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认定的行政许可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原国家经贸委第13号令《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以及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印发〈本市实施的国家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的通知》(京政法制秘字〔2004〕26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操作资格认定工作。
本市特种作业操作项目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安全生产监督局)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发布。
第三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局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认定的行政许可工作,并对符合条件的申请特种作业操作资格的人员(以下简称申请人)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操作证》)。
第四条 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认定分为初学认定和复审认定两种。
第五条 各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资格申请和审查
第六条 申请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初学或复审者:年满18周岁,女50岁(含)以下、男60岁(含)以下;
(二)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
(四)在具有资质的特种作业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明;
(五)参加市安全生产监督局组织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并成绩合格;
(六)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应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提交以下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认定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
(二)身份证复印件;
(三)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合格证明;
(四)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考试成绩单;
(五)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证明材料;
(六)体检证明(可以使用市安全生产监督局统一印制的体检表,也可以使用县级以上医院的体检表);
(七)本人1寸免冠彩照1张(与申请表、体检证明同版)。
申请人提交的所有文字材料的打印件、复印件均应使用A4白色胶版纸。
第八条 为方便申请人申请特种作业操作资格,申请人可直接也可委托代理人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提出申请。
第九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局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按以下规定分别处理:
(一)申请人条件不符合本管理办法规定的,即时出具《行政许可不予受理告知书》并告知原因。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更正后符合本管理办法规定的,即时出具《行政许可受理决定书》。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2个工作日内书面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本管理办法规定的,予以受理并出具《行政许可受理决定书》。
第十条 对已经受理的申请,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审查人员在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填写《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表》提出审查意见,做出操作资格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十一条 对取得操作资格的申请人,市安全生产监督局于10个工作日内统一制发《操作证》。申请人可到委托代理人处领取《操作证》。
第十二条 申请人领取《操作证》时应当场核对证书内容,发现证书内容有误,应在取得证书后10个工作日内将需要变更的内容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提出书面更正说明并将证书退回。市安全生产监督局经审查后,做出更正或不予更正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操作证》损坏或丢失的,申请人应及时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申请补办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北京市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补证认定申请表;
(二)本人1寸彩色免冠近照1张;
(三)《操作证》原件(丢失的,应附本人说明材料)。
市安全生产监督局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给予补办,否则不予补办并将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的作业类别、操作项目有增项或变更,应按照本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参加培训和考试,重新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申请操作资格变更认定,换发《操作证》。申请人申请操作资格变更认定应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提交以下材料:
(一)北京市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变更认定申请表;
(二)本人1寸彩色免冠近照1张;
(三)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合格证明;
(四)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考试成绩单;
(五)《操作证》原件。
市安全生产监督局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给予变更,否则不予变更并将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 《操作证》每2年复审1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并且不少于4次复审的,复审时间可延长至每4年1次)。申请人继续从事特种作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经专门的培训和考试,取得培训合格证明和考试成绩单,在《操作证》有效期满前,三个月之内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提出复审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认定申请表;
(二)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合格证明;
(三)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考试成绩单;
(四)体检证明;
(五)《操作证》原件。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给予复审,否则不予复审并将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特种作业操作资格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特种作业操作资格;情节严重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操作资格。
第十七条 申请人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操作证》的,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将依法吊销其《操作证》;情节严重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特种作业操作资格。
第十八条 《操作证》到期未复审或复审不合格的,《操作证》失效。
第十九条 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无《操作证》上岗作业的有关人员依法进行查处。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提交的培训合格证明、考试成绩单和体检材料的有效期为半年。第二十二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对申请人提交的有关材料和审批材料存档期为1年。第二十三条 本管理办法由市安全生产监督局负责解释。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规程 篇5
特种作业人员(制冷工)?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由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于2010年1月29日颁发,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部门“三定”规定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对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
安监总局职责:组织指导并监督特种作业人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除外)的考核工作。
《安全生产法》第二条:特种设备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条例》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应当遵守本条例,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维修单位,应当有与特种设备维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必要的检测手段,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维修活动。
第三十八条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根据《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人员技术大纲和考核标准》(2011年版)适用于(冷库、速冻加工、制冰)生产经营企业的大中型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的培训和考核。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工是指空调机组及辅助设备的安装修理作业人员。
临时用电作业操作规程 篇6
临时用电作业主要分四个步骤: 1.1 办理作业票
油库临时用电办理作业票。提醒:
油库临时用电必须办理作业票。签定安全责任书。以避免给企业经济上损失
1.2连接临时用电设备: 油库连接临时用电设备。提醒:
油库连接临时用电设备时,必须由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操作、使用防爆设备、并与用电作业票一致、对穿越道路的电线按规定进行架空、采用防雨、防漏电等措施。以避免由不具有专业资格人员操作或使用防爆设备,穿越道路不按规定进行架空,与用电票不符,未采用防雨、防漏电等措施的,导致火灾爆炸、污染环境、人员伤亡,给企业经济上和信誉上带来损失。1.3临时用电 油库临时用电。提醒:
油库临时用电时,送电前必须进行检查,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用电地点、用电量等不得随意变更,用电票必须在规定期限、范围内
使用,防止用电周围有油源、油气等。否则,将导致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给企业经济上和信誉上带来损失。1.4结束用电
油库用电结束,按规定及时拆除。提醒:
油库用电结束后,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并及时拆除有关装置,清理现场。防止触电,导致人员伤亡,给企业经济上和信誉上带来损失。
相关记录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规程 篇7
为加强对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国家出台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规定》对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从业和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譬如要求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从事相应作业;每年应参加不少于24小时的年度安全教育培训或继续教育;对于首次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用人单位应当在其上岗前安排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操作等。
针对目前此种情况,如何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事故,使特种作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掌握本工种的技能,杜绝事故;如何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上一新台阶,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及实现预期的效果,现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特种作业人员自身的原因
根据对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9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在企业工地安全生产事故中受伤或死亡的, 半数以上是农民工。大部分农民工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 缺少应有基本技能, 给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带来隐患。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伤亡事故的发生, 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运行和社会生活。从当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现状来看,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文化层次普遍偏低, 且没有经过正规专业学习, 掌握本工种专业的基础理论, 专业知识不够, 在操作时达不到规范操作, 甚至部分民工没有专业知识直接从事特种作业, 就是靠冒险、蛮干等问题。
(二)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
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虽然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逐渐得到大部分企业的认同,但却也有不少企业在这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不够。如出现一个特种岗位只有一人持证,以应付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其余均无证上岗。企业不重视特种作业人员复审工作,没有定期复审。企业认为对新进场工人进行的“三级安全教育”已包括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再组织特种岗位个人参加特种作业培训是重复培训,存在抵触情绪。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的不稳定性,使企业对在职操作人员的培训存在顾虑,导致企业不愿在每个岗位上加强对工人持证上岗培训。企业本身盲目降低生产成本,不愿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
(三)部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建立一个高效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对提升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基础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体检把关不严。有些职工特种作业培训前未根据作业条件对身体项目进行逐一检查,只是到医疗机构盖个章,甚至有个别的培训机构只要有企业单位证明即可,造成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患有某种“禁忌症”没能通过体检筛选出,却从事特种作业。二是文化程度把关不严。有许多地方的培训机构对文化程度一栏不够重视,未达到实际文化水平的也参与培训。造成许多参加培训人员对培训理论无法消化、理解,影响培训效果,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三是考勤考核把关不严。部分培训机构对参加培训的人员没设考勤制度,考核也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的标准进行组织,甚至有些培训机构只要交费、交照片就发操作证。四是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档案建立不及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档案是每个作业人员是否参加培训的一个真实的依据。档案未能如实完整建立,对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监管部门对各单位参加培训的数据无法更直观、及时掌握等问题。
(四)师资的专业资格、能力、知识水平、经验的问题
培训机构教学能力是保障培训质量前提,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又是这一前提的关键。对于授课教学专业资格和技术水平上都应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对特种作业的培训,除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外,还应有一定的实践专业经验,将理论与本工种的典型案例结合起来,达到培训效果。真正把特种作业培训工作搞好,首先是对师资的把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师资必须进行培训、考核,提高师资水平,严格对师资进行考评。
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目前,随着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特种作业培训考核工作逐步得到加强。但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当前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任务的艰巨性。要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做细、做实,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加大对培训机构的监管,防止培训工作华而不实、弄虚作假,祸及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各级政府要把贯彻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有关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际中,不流于形式。如何做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学员年龄应满18周岁,通过报名时自带有效身份证件来实现。
2.对人员身体健康应没有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应指定相关卫生部门对人员进行体检,根据不同工种体检项目有所不同,体检表上应增加照片且要求体检单位在照片上盖章认可。
3.从事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2】必须在初中以上或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毕业生。
4.为保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在两年复审期如不从事本工种的或与证件不相符的应一律作废,不予复审。
5.严格考证审核关,确保证书的100%含金量。一是要把好理论考试关,严格考试制度。二是把好实际操作考试关,学员培训好坏实际操作非常之重要,一个好的操作习惯的形成跟实际操作的培训过程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把好操作考核对确保培训的质量具有最直接的作用。三是把好发证审核关,操作证的发放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这也是把好培训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培训机构对发证的审核一定要根据培训人员的考勤,培训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严格进行审定,只有严格把好培训的理论考试关、实际操作考核关、发证审核关,才能确保证书的100%含金量,树立培训机构的权威性。
6.加大对特种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建档、建卡工作,这是稳定特种作业人员的一种方法,特种作业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固定是对稳定专业人员的一种损失,也是造成事故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首先应加强各级领导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认识和重视,应充分认识到它的特殊性、危险性,才能保证人员的稳定性。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规程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变化,人员的流动,设备的更新,技术的进步,都对操作人员的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但部分企业仍然对施工生产的安全投入存在认识得偏差,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生产情况,怎样在不同培训中,突出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学员有新的收获,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已是安全培训质量提高的当务之急。笔者以为, 要想做好建筑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
一、在组织安全及技术教育培训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使安全生产法规,在进行安全生产法规教育培训时, 应充分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作用, 更好的贯彻教育性原则, 但应注意以下两条:
1.安全生产法规及的各项条款本身就具有教育性, 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职工应充分领会, 逐渐的使安全生产法规意识能够引导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形成维护和落实安全法律法规的意识。
2.在进行教育培训时, 现场的事故案例教学也显得很重要,但也要适当注意效果和分寸, 防止为介绍事故案例而介绍事故案例的倾向, 避免过分夸大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二)普及性原则
人们在生产过程规章制度可以起到约束行为规范的作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就应该遵循普及性的原则,使得规章制度知识最大限度的得到普及。应注意以下两点:
1.因为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全体人员,所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精神应力求达人人皆知,都应熟悉掌握。
2.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实现,扩大宣传面,如报纸宣传、广播电视、警示片、教育培训、报告、竟赛、演习、文艺演出等。
(三)通俗性原则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在普及,为了让广大职工真正的掌握,通俗性原则是必须的,这样才能达到方便掌握理解。为此应注意:
1.首先是条款文字应力求通俗易懂,尽量不要用职工不易理解的词语词汇,多用易懂的成语词汇。
2.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讲解时,尽量通过通俗的讲义展示给学员,使得学员便于接受理解掌握。
(四)直观性原则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建筑企业从事工作基本的行为规范,所以在安全教育培训时,注意教育方式的直观性。具体体现在:
1.利用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教育培训。
将施工现场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类,避免就事论事。在进行相关内容讲解时通过事故案例说明安全生产法规的具体内容,便于掌握理解。
2.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将部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用动画、图片、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给学员以直观的视觉感受。
3.由于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能够直观的进行教育和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在教学内容培训方面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尽可能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防止那种通用型的安全教育,使得教学内容更有实效。
(一)加大身边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把实用性事故案例分析资料以纸质材料发给学员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法是目前为止建筑行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普遍使用的方法。但是往往部分教师不注意案例素材的时间,有些内容时间已久远、典型性差。这些案例在教学中固然能够对学员在安全意识上给于冲击。如果这些素材使用的太过于频繁, 就必然给学员造成“老生常谈”的感觉。所以在编写实用性、典型性事故案例分析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
1.选材上要越近越好,要注意是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身边的事故案例。
2.注意事故原因分析,重要的是通过事故案例分析,做到事故的“预防与应处置”,让学员掌握此类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岗位危害辨识与处置的内容,能够有机的融合到培训中。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用一个到两个案例为线索,将特种作业人员岗位的安全规程、新技术、新工艺、危险源辨识与应急处置等环节内容放在一起。当然重点是帮助学员能够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常见技术问题以及事故,做到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
3.增加“应急处置危险的经验与技巧”内容。
在进行培训时,应充分发挥学员本身所具有实际操作经验,可以通过召开事故分析研讨会的形式,将在课堂上呈现事故场景,让学员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把学员研讨得到的应急处置危险的经验与技巧汇集起来,并提炼安全操作技能知识,以典型事故案例为切入点, 强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以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二)增加导致事故原因的理论内容
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注意增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理论内容,使培训学员了解和掌握事故发生的机理、过程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种类、产生及特种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并结合各自的操作设备和生产环境进行场景模拟训练,适当增加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从而实现人、机、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三)总结、借鉴安全生产中的成功经验
结合企业实际把广大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引入到安全培训教育中,做到经验的推广,不断在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把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变成自己真正的我要安全,最终达到自觉的会安全。
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篇9
(一)电工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
1、电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掌握基本的电气知识、操作技能,熟悉电气安全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取得地方劳动部门颁发的特殊工种操作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2、电工人员身体状况应符合本职工作要求。经医疗机构检查,确定患有以下病症的,不得进行电工作业: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精神病、癫痫病、支气管哮喘病以及视力低于0.7或10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
3、电工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工作中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安全用电的规定及措施,严禁违章作业和盲目蛮干。
(二)电工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1、各单位必须为电工人员配备必要的电气作业工具、仪表和劳动保护用品,配置的工具用品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和工作需要。
2、电工在施工现场进行高压作业时,必须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严禁无证人员进行高压作业。
3、电工人员在作业前,必须熟悉工作环境、工作标准和工作内容,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确认不存在安全隐患后,才能进行工作。
4、在400v以下的低压电路上作业时,无特殊情况,应将电路断开,进行不带电作业。并在配电箱或配电房处加锁,并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示标牌,必要时可派专人值守,防止误送电造成事故。
5、必须进行低压带电作业时,应做到:(1)设专人进行监护;
(2)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和安全帽、穿长袖工作服并束紧袖口裤脚;(3)使用绝缘性能良好的工具;
(4)保证人体与大地间、人体与其它相线、零线及导体之间有良好绝缘和安全距离;(5)作业前应分清相线与零线,并选好工作位置。搭接导线时,应先接零线后接火线,断开时相反,不准带负荷接线或断线;
(6)大风、雷雨、大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禁止户外带电作业。
6、禁止带负荷或带故障负荷情况下,进行停、送高压断路器。
7、进行停、送电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顺序操作,即送电时先合总开关,然后再合分路开关,停电则相反。
8、电工进行登杆作业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1)登杆前应检查电杆根部是否牢固、坚实,埋设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攀登工具是否安全牢靠;
(2)登杆作业必须在电杆的可靠部位系好安全带,严禁系在易滑脱的部位和横担上;(3)现场配合作业人员应带好安全帽,上下传递材料工具时,必须用绳系吊,不准抛掷,电杆下严禁行人逗留;
(4)拆除架空线时,应用绳子将线慢慢放下,不得用夹钳、剪刀直接断线,并要采取措施防止电杆倾倒。
9、电工进行电气测量作业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测量绝缘电阻时,被检测设备或线路必须停电;
(2)选用适当的摇表,一般测试500伏以下的设备选用500伏摇表;(3)雷雨天不准测量线路绝缘电阻;(4)测量线路或电缆时必须先放电;
(5)禁止测量工作人员在被测设备上工作,人员及摇表位置应选择适当;
(6)测量接地电阻时,一切人员不得接触被测或辅助接地极,选择合适的连接导线;(7)阴雨天不得测试接地电阻;
(8)使用钳形表测量高压回路时应有二人进行,并选用相应等级的钳形电流表,作业时要戴上绝缘手套,站在绝缘板上,不得触及设备或导线,特别注意身体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9)测量低压回路时,要把被测段的带电部分加以绝缘保护,注意不要触及其他带电部分。(三)电工作业的安全保护和安全技术措施 电工在进行电气作业时,为了防止直接触电伤害,可采用绝缘、屏护、间距等安全保护措施。为了防止间接触电伤害,可以采用保护接零、保护接地、重复接地、漏电保护等安全技术措施。
1、绝缘保护。绝缘是用不导电的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以便人体不致触电,良好的绝缘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为了防止绝缘失效和破坏,进行电气作业时,要按规定正确选择导线、绝缘物以及接线方法。经常对电气设备和导线绝缘进行检查和测试。
2、屏护。屏护就是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措施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用以保护和防止触电的措施。安装在工地的变压器和变配电设施,必须采用遮拦、栅栏、围墙等屏护措施。一般栅栏高度不低于1.7米,平行相距电气设备的距离不小于0.8米。在屏护装置外侧挂上“高压危险、切勿攀登”等警示标牌。所有的屏护装置制作必须符合标准规范,安装必须牢固可靠,门、盖必须上锁。
3、间距。间距就是保证人或其他物体与带电体、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间距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类型、安装方式等因素。在进行电工作业时,必须按照规定的各种间距架设线路或安装设备,不准随意缩小安全间距。
4、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就是在故障情况下,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同大地做可靠连接。触电保护接地适用于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电网,如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金属框架等。接地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使用的圆钢、扁钢、角钢、钢管的截面尺寸应符合规定;(2)有较高的可靠性,接地体应有两根以上的金属物体组成;
(3)有足够的埋设深度,接地体最高点距地面深度应在0.6-1米之间,但必须埋在冻土层以下;
(4)具有防腐蚀性,在腐蚀性土壤中,接地体应采用镀铬、镀锌等耐腐蚀材料;(5)连接牢靠,接地体各部分之间的联接均应焊接;
(6)多台设备之间的接地线不得串联,而应当分别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连接;(7)接地体应尽量装在人员不易接触的地方,但又便于检查之处;(8)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米。
5、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就是在三相四线制的电网中,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与零线可靠地连接起来,以防止人身触电事故。保护接零的对象是:凡是采用380/220伏三相四线制,中性线直接接地供电方式的施工现场,不论环境如何,所有设备的金属部分都应接零。
6、重复接地。重复接地就是把零线上的一处或多处与大地再次进行可靠连接,它可以起到当零线发生断路时,降低设备外壳带电的对地电压,减轻触电危险,还可以缩短故障危害时间。
在实施保护接零的系统中,必须采取重复接地。
装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篇10
一、人力搬运:
1.1、单人的负重量,最高不得超过80公斤,两人抬运时每人的平均重量不得超过70公斤,抬运人数增多,其平均重量应适当递减;
1.2、50公斤以上的单件货物,由一个人搬运时,应有人搭肩,必要时应有人卸肩;
1.3、单人负重50公斤以上的货物,在平地上的搬运距离最远不得超70米;超过70米时,必须有人接替或用工具搬运。在斜坡上(如跳板、楼梯、坡道等)进行搬运时,其搬运重量或搬运距离应当缩减。
1.4、从事装卸搬运的工人,每人连续工作两小时后,应有不少于十分钟的间歇时间。
1.5、多人肩抬物件时,事前在安排人员,工具、索具等配备方面应做好充分准备,并对使用的工具、索具、杠棒等进行认真详细的检查,确保安全可靠,才能正式进行工作;
1.6、两人以上抬运重物时,必须同一顺肩,在行走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使其动作步调一致。在启动,行走和停止时,必须统一行动,不允许单独行动,以免发生事故;
二、人力搬运一般注意事项
2.1、准备搬运要姿势正确(准备搬动时,双脚分开约与肩宽,一脚应放臵于物件之侧;另一脚放于物件之后,背脊保持垂直)
2.2、用手掌紧握物件(不可只用手指抓住物件,以免物件滑脱;)
2.3、运用伸直双腿的力量起身(将身体之重量集中与双脚,靠近物体,将身体下蹲,用伸直双腿的力量,不要用背脊的力量,缓慢平稳地将物体搬起,不要突然猛举或扭转躯干;)
2.4、先移动脚,后扭腰(当传送重物时,应当移双脚而不是扭转腰部;当需要同时提起和传递重物时,应先将脚转向欲搬往的方向,然后才搬运;)
2.5、不要一下子将重物提至腰以上高度(而应先将重物放于半腰高的工作台上或适当的地方,纠正好手掌的位臵,然后再搬起,以防闪腰。)
2.6、要采取防护措施(除此之外,在搬运重物之前,还要采取防护措
施,戴好劳保手套,穿防砸鞋等;衣著要合体,轻便;检查物体上要是否有钉,尘物等;以免造成损伤。)
2.7、注意防滑倒(搬运重物时,还特别要小心工作台,斜坡,楼梯及一些易滑倒的地方;搬运重物经过门口时,应注意门的宽度和高度,以防刮伤或擦伤手指;)
2.8、重物的高度不要超过人的眼睛(搬运重物时,重物的高度不要超过人的眼睛;用小车推物时,无论是堆还是拉,物体都要在人的前方,避免物体倒下压着人。)
三、机械搬运操作叉车安全
3.1、未取得叉车作业证的人员,不得操作叉车(部门计划培养的叉车人员除外,但师傅必须在现场指挥,并不许进入生产区域作业)。
3.2、每天开车前,应按检查表要求对叉车进行检查,包括控制器、发动机、车胎、喇叭、灯光及其他活动部分。
3.3、若发现叉车有任何毛病或损坏,应立即停止使用及向班长报告,以安排尽早修理;
3.4、作业前要确认物重,切勿超载。要了解叉车的重心情况,行车时要何保持叉车平衡;
3.5、切勿运载松散或不正确堆叠之货物。货物或卡板的大小,不应比叉子超出太多。以至叉车失去平衡;
3.6、避免急速启动与停止,不应急速转向。开车前,应看清楚周围情况。行车时要根据严格执行公司各路段限速要求。
3.7、行车时,叉子要尽量贴近地面,此时叉柱应向后略倾;
3.8、不要在倾斜不平的路面升举货物。在叉向前的状态下,绝不可升举货物;
3.9、不能允许任何人进入升举的叉之下;
3.10、叉车的背架与护顶要何证完好,以防止货物由高处坠向操作员。
3.11、行车时要集中精神。不应东张西望;
3.12、在视线不良的情况下(例如转角位),应慢车及鸣号;
3.13、行车时要经常留意头顶之障碍物;
3.14、在上斜坡时,车子应向前,但在下斜坡时,车子宜倒后行驶;
3.15、通过桥板时,应确保桥板有足够之负载能力;
3.16、叉车严禁载人;
3.17、当叉子在操作时,切勿将手放于叉柱之间;
3.18、叉车之叉子绝对不能作升降工作台使用;
3.19、停车离开进,应将叉子降下,拉上手刹及拔掉钥匙;
3.20、每日完工后,应再检查叉车情况。
四、装卸注意事项
4.1、在车辆通行的道路上,装卸工不能随便放臵物件,要保持道路畅通;
4.2、在堆放搬动物品时,要稳固、整齐,堆放一般在高度限制,木箱不允许超过2.5米(离地面),防止倒塌造成人员伤害和物品损失;
4.3、装卸时不要为抄近路而走险路;
4.4、通过桥梁或暗沟时,一定要注意载重不能超过桥的承重吨位和沟盖的承载重量;
4.5、登车卸货时,必须先确认车辆已熄火并拉好手刹,登车后不能站在容易转动或脱落的物件上,不允在货与货之间跳跃。
4.6、在卸运货物时,堆放的物品应在路旁一米以外(未经职能部门同意,物料禁止堆放在电缆沟上方);
4.7、对易燃及腐蚀性的物品不准用肩背;
4.8、对注有“小心轻放”,“不可倒臵”,“防湿”等字样的物品,要特别小心,按标明的要求装卸;
4.9、化学危险物品的装卸作业要按化学品条例进行。完工后,工具要妥善保存,并将场地清理干净。
五、化学危险品搬运
5.1、轻拿轻放,防止撞击。禁止拖拉和倾倒;
5.2、互相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他危险的化学危险品、以及化学性质,防护和灭火方法互相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得违反配装限制和混合装运;
5.3、遇热、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在装运时应当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5.4、搬运化学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轻拿轻放,防止剧烈震动和撞击,倾倒;装卸时应当严格检查,发现包装破损,容器渗漏,必须及时处理;
5.5、运载化学易燃易爆品的运输工具,要有明显的标志,并要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
六、物料储存
6.1、物品定点定位,不得堵塞通道及工作区域;
6.2、分类摆放,堆高≤2米、堆距≥0.5米,顶距≥0.5米;
6.3、堆又叠时上轻下重,稳定重心,防止崩塌;
6.4、注意明火及电气火花,落实防火,防潮措施;
七、预防搬动事故注意事项
7.1、人力搬动作业前,一定要充分活动开;
7.2、做力所能及的事;
7.3、多人合作,注意协调;
7.4、注意正确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7.5、机械作业前一定要先检查设备;
物流部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规程】推荐阅读: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Ⅲ级锅炉操作试题库(判断)10-18
特种作业人员09-15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培训、考核实施细则11-19
特种作业人员制度12-06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1-1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08-27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种类10-23
特种作业人员档案目录12-2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01-08
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08-11